首页 > 2022 > 11月 ( 第 16 页)

施工技术,模板,绿色施工,钢支撑,独立钢支撑工具化水平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pdf

[摘要]采用合理、先进的模板及支撑体系配置方案,以降低模板、架料的投人成本,是确保项目预期收益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天津嘉里中心采用了一种承载力大、稳定性高、用钢量少,周转次数多、适用性强的独立钢支撑工具化水平模板支撑体系。它不仅明显地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符合国家当前极力倡导的低碳经济和绿色施工的要求,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关键词]模板;钢支撑;绿色施工;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天津嘉里中心项目是集商场、办公大楼、公寓、豪华酒店为一体的高端商务中心,其3栋公寓楼属于超高层建筑,在标准层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水平模板支撑体系为该工程的重点施工项目。
天津嘉里中心公寓楼地上63层,总高度213m。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从9层开始为标准层,层3150mm,其中机电层层高为3850mm及2350mm等,标准层单层面积约为1100m。在结构的外围设有37根框架柱,框架柱宽800mm,且随着层高的不断变化,逐渐变为700,600,500mm。水平结构平面如图1所示。
2独立钢支撑体系选型
在施工前的水平模板支撑体系选型和方案制订过程中,通过借鉴国内外工程先进施工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施工习惯并充分考虑国内资源状况,开发出一种承载力大、稳定性高、用钢量少、周转次数多、适用性强的独立钢支撑工具化水平模板支撑体系,其特点如下。
1)采用独立钢支撑作为竖向支撑构件。独立钢支撑具有承载力大、构件统一、在高度调节上具有适用性强的特点;在平面布置上不受水平杆件的约束,布置灵活;和独立支撑配套使用的三脚架只需配置1~2个施工段,减少了支撑体系投入量。

3独立钢支撑体系施工特点
3.1工艺原理
采用独立钢支撑(见图2)作为竖向受力构件,采用钢制的型钢主梁(见图3)和“几”字形钢木组合次梁(见图4)作为水平受力构件,采用小规格多层板作为水平模板的面板,将上述构件组合成一套新型的工具化水平模板支撑体系用于混凝土结构水平构件施工(见图5)。

4独立钢支撑体系优势分析
4.1实施结果分析
施工之前对两种支撑体系进行了比较,通过数据对比,独立钢支撑体系比传统的碗扣式脚手架体系在材料数量、费用及用工量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公寓楼水平支撑采用独立钢支撑体系之后,施工现场严格按照独立钢支撑方案进行施工。通过计算,独立钢支撑体系材料的质量较碗扣式脚手架体系减小34%。对两种体系的费用也进行了对比,支撑系统租赁费节省20万元,主、次龙骨节省10万元,胶合板模板的购买费用节省15万元,人工费节省15万元,每栋公寓楼共计节省费用60万元,3栋公寓楼共计节省约18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本工程分4个流水段施工,搭设脚手架的工人由2个班组30人减少为2个班组22人,劳动力投入减少25%。现场人员通行及材料搬运畅通,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大大改善,对现场消防非常有利,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7.120
GB Y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6932- 2015代替GB 6932 - -2001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
Domestic gas instantaneous water heater
2015-09-18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 6932-2015,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热水器,GB 6932-2015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

前言
本标准第5章中的5.1.6.1.5.1.6.2.5.2.2.2.1.5.2.2.8.1.5.2.2.8.2、5.2.2.9.1 ,5.2.3.1.1.5.23.2.1、5.2.3.3.1.5.2.3.4.1.第6章表6中黑体字部分,第8章中的8.4.1.1,第9章中的9.1.1之b)项.9.1.2之a)项.b)项、c)项、9.4.1.附录A中的A.2.2.2之a)项.h)项.A.2.2.3之b)项.A.2.3.1.A.2.3.2.3之a)项、表A.1中黑体字部分,附录B表B.1中黑体字部分.附录C中C.2.1、C.2.2、C.7.1至C.7.4的黑体字部分,C.9.1至C.9.3的黑体字部分.C.13.1至C.13.11的黑体字部分.C.14.1至C.14.5的黑体字部分,
附录F中F.4.1.1.F.4.1.2.F4.1.4第一段及a)项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多照了JISS2109:2008家用燃气热水器8.EN26;19986安装大气式燃烧器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包含修正案1.2和3)。
本标准代替GB 6932-- 2001《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
本标准与GB 6932- 2001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自然排气式热水器结构和安装要求(见5.1.6.1 .5.1.6.2.5.2.2.8.1.F.4.1.1);
增加了自然排气式热水器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见5,2.3.3);
- 对涉及热水器结构及使用安全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完善(见5.1.1.5.1.2.5.1.5.5.2.3);
-增加了对燃气/空气比例控制装置要求(见5.2.2.11);
.对标准中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进行了完善(见第6章、第7章);
--对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两用型燃气快迷热水器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见附录A):
-增加了对冷凝式热水器的特殊要求(见附录B);
-完善了使用交流电热水器的电气安全(见附永C);
完善了电磁兼容安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见附录D)。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佛山)、国家日用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国家燃气用具质址监督检验中心(天津)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广东神州燃气用具有限公司、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刨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金关达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台胜金風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林内有限公司、宁波力太厨具有限公间、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中山市櫻雪集团有限公司、阿里斯顿热能户品(中国)有限公司、浙江德意时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少言、胡定钢、郑涛、张明伟、金锋、刘彤、易洪斌、张坤东、钟家凇、邱步、黎剑豪、黄国金、杨钢、张吉祥、梁国荣、朱宝华、谭六明、江华、徐德明、郭力、周玉林,季兵、浦曦安。
本标准所代格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6932 - 1994 ,GB 6932-- 2001。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型号、材料及结构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安装、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热负荷不大于70kW的家用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以下简称供热水热水器);额定热负荷不大于70 kW.最大供暖工作水压不大于0.3 MPa、供暖水温不大于95 C的室内型强制给排气式.室外型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以下简称供暧热水器)和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以下简称两用热水器),包括冷凝式的供热水热水器.供暖热水器和两用热水器的特殊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燃气容积式热水器。
注1:本标准所指燃气,是GB/T 13611城頓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B 13612人工煤气)规定的燃气,使用GIVT13611
规定以外的燃气时.试验用燃气技产品设计提供的燃气进行。压力范围参照GB/T 13611 的有关规定。
注2,家用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统称为家用燃"快热
水器(以下简称热水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计数抽 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8.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2部分:按极限质量(LQ)检索的孤立批检验抽样方案
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 4208外壳防 护等级(IP代码)
GB 4706.1- 2005家用 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5013.1额定电压 450/750 V及以下橡皮绝緣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5023.1额定电压 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 部分:图形符号
GB/T 7306.1 55°密封管螺纹 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錐外螺纹
GB/T 7306.2 55“密封管螺纹 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GB/T730755°非密封管螺纹
GB/T12113--200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
GB/T12206-2006城镇燃气热值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13611城镇燃气分 类和基本特性
GB 1453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 自动控制器第 1部分:通用要求
GB14536.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燃烧器电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
GB/T 16411- -2008家用燃 气用具通用试验方法
GB/T 17624.1电磁兼容综述电磁 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3术语和定义
GB4706.1-2005、GB/T13611、GB14536.1、GB14536.6、GB/T16411-2008、GB/T1762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家用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domestic gas instantaneous water heater for hot water
具有水气联动装置控制燃烧燃气的开关,利用燃烧的热量快速加热通过热交换器内流动的水的器具。
3.2
低热值net calorific value
Qi
标准状态下1m3(或1kg)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不包括水蒸气潜热所释放的热量。
3.3
水温波动temperature fluctuation
在出水量和设定出水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和最小出热水温度的差值。
3.4
适用水压applied water pressure
热水器所能承受的制造商铭牌标识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和最小供水相对静压力值。
3.5
热负荷(热流量)heat input
Φ
燃料在燃烧器中燃烧单位时间内所释放的热量,即在相同状态下燃气低热值和体积流量的乘积。
3.6
额定热负荷(额定热流量)rated heat input
规定的基准气条件下热负荷。该值是产品铭牌的标称值,单位为kW(1kW=3.6M/h)。
3.7
最小热负荷(最小热流量)minimum heat input
在额定燃气压力下,处于最小的燃气流量状态下工作时的热负荷。

4分类及型号
4.1分类
4.1.1热水器根据使用燃气种类、安装位置及给排气方式、使用用途、供暖热水循环方式进行分类。
4.1.2按使用燃气的种类分为:人工煤气热水器、天然气热水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各种燃气的分类代号和额定供气压力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 140.40;93.080.30
K 7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7000.203- -2013/IEC 60598-2-3 :2002+ A1:2011代替GB 7000.5- 2005
灯具 第2-3部分:特殊要求 道路街路照明灯具
Luminaires- Part 2-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Luminaires for road and street lighting
(IEC 60598 -2- 3:2002+ A1:2011,IDT)
2013-12-31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 7000.203-2013,灯具,特殊要求,街路照明灯具,道路,GB 7000.203-2013 灯具 第2-3部分:特殊要求 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

前言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部分为GB7000系列灯具国家标准的一个部分,GB7000系列现有标准22个.到本部分出版之日,已出版的GB 7000系列标准如下:
GB 700.1--200 灯具第1部分:-股要求与试验
GB 700.22008 灯具第2-22 部分:特殊要求应急 照明灯具
-GB 700.1- -2007 灯其第2-10 部分:特殊要求儿童用可移式灯具
GB 700.6--2008 灯具 第2-6部分:特殊要求带内装 式钨丝灯变压器或转换器的灯具
GB 700.7- -2005 投光灯具安全要求
GB 7000.9 2008 灯具 第2-20部分:特殊要求灯串
GB 700.17- 2003 限制 表面温度灯具安全要求
GB 700.18- -2003 钨丝灯用特低电 压照明系统安全要求
GB7000.19-2005照相和电影用灯具(非专业用)安全要求
GB 700.201 2008 灯具第2-1 部分:特殊要求固定 式通用灯具
GB 7000.202 -- 2008灯具 第2-2部分:特殊要求嵌人式灯具 .
GB 700.203 -2013灯具第2-3 部分:特殊要求道 路与街路照明灯其
GB 700.204-2008灯具第2-4 部分:特殊要求可 移式通用灯具
GB 700.207- -2008灯具第2-7 部分:特殊要求庭园用可移式灯具
GB 700.208 -200灯具第2-8 部分:特殊要求手提灯
GB 700.211-1 -2008灯具第 2-11部分:特殊要求水 族箱灯具
GB 700.212 :2008 灯具 第2-12部分;特殊要求电源牺座安装的夜灯
GB 700.213- 2008 灯具第2-13部分:特殊要求 地面嵌入式灯具
GB 700.217- 2008 灯具第2-17 部分:特殊要求舞台灯 光、电视.电影及慑影场所(室内.外)用灯具
GB 700.218- 2008 灯具第2-18部分:特殊要求 游泳池和类似场所用灯具.
GB 700.219- 2008灯具第 2-19部分:特殊要求通 风式灯具
GB 7000.225- 2008灯具第2-25部分:特殊要求医 院和康复大楼诊所用灯具
本部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与GB 700.1《灯具第1 部分:-般要求与试验》- -起使用。
本部分代替GB7000.5-20054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的安全要求)。
本部分与GB 7000.5 -2005 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0138 - 2006(1.1)。
在安装说明书中增加灯具最高安装高度的标记要求(5i)。
---修改了对灯具玻瑞罩的要求(6.5)。
增加了玻璃罩热限值的要求(12.3)。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 60598-2-3:2002 +A1:2011《灯具第2-3 部分:特殊要求道路与街跻照明灯具》。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灯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224/SC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上海时代之光照明电器检测有限公司,湖州天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凌莉,施晓红,陈超中,宋卫荣,杨树。

1范围
GB7000系列标准本部分规定的要求适用于:
—道路,街路照明和其他室外公共场所照明的灯具:
遂道照明;
在正常地面以上总高度最低为25m的柱式合成灯具:
并且这些灯具使用电光源的电源电压不超过1000V,
注:总高度低于25m的柱式合成灯具正在考虑中。
1,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板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55-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环境测试试验Eh:锤击试验(IEC60068-2-75:1997,1DT)
GB7000,1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7000.1-2007,IEC60598-1:2003,IDT)
GB16895.28-2008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4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户外照明装置
(IEC60364-7-714:1996,DT)
GB/T20138一2006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城碰撞的防护等级(1K代码)(IEC62262:2002,1DT)
2一般试验要求
应用GB7000.1第0章的规定。
在GB7000.1相关章规定的试靴应按本部分列出的顺序进行。
为了便于试验,以及样品尺寸的原因,允许只使用灯具的适当部件(这主要适用于柱式合成灯具)。
产品重新试验时所需的更严酷/关键要求见附录B。
3术语和定义
GB7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跨接线5 pan wire
主支承件之间承受整个装置重量的钢煮。
注:整个装置可能包括几个灯具,电源电缆和拉线(索)
3.2
悬挂线suspension wire
系于跨接线上承受灯具重量的钢案。
GB7000.203-2013/IEC60598-2-3:2002+A1:2011
3.3
锁紧线stay wire
在主支承件之间的拉紧钢索,用来限制悬挂灯具的横向移动和转动。
3.4
柱式合成灯具column-integrated luminaires
灯具组合在灯柱内形成的照明系统,灯柱固定在地面上,
3.5
柱式合成灯具的反射部件或外部装饰部件reflective or decorative external part of a column-integrated luminaire
以固定方向反射光线的装置,或以装饰为目的安装在灯腔外(通常在柱式合成灯具顶部)的装置,
3.6
灯柱lighting column
托住一个或多个灯具的支撑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一根柱子,可能有一个接长件,(如需要的话)
一个托架。悬垂照明的柱子不包括在内。

4灯具分类
灯具应根据GB7000.1第2章进行分类。
注:通常,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适合于下述一种或多种安装方式:
a)装在支架管或类似物上:
b)装在枪杆(立柱)悬臂上:
c)装在立杆顶部;
d)装在跨接线或悬挂线上:
e)装在墙上.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 160.01
K 2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060- -2019代替GB/T 7060- 2008
船用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rotary electrieal machines in ships
2019-05-10发布 2019-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7060-2019,基本技术要求,旋转电机,船用旋转电机,GB/T 7060-2019  船用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7060- 20088 船用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与GB/T 7060- 2008 相比. 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对地冲击耐电压试验内容(见5.7.5);
- 修改了有关匝间冲击耐电压的内容(见5.7.4);
修改了有关接地要求的内容(见5.5.5);
修改了同步发电机波形畸变内容(见5.7.12);
增加了IP67外壳防护等级的内容(见5.5.1);
-增加了船用电动机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的详细要求(见5.7.6)。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远东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马拉松革新电气有限公司、上海南洋电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守相、韩素芳、林榕、孙武、李晨浩、陈庆山、张新、钱砺,周效龙、周伟强、徐立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7060- 1987、GB/T 7060一 1994、GB/T 7060- 2008。

船用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旋转电机(以下简称船用电机)的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和贮存.备件、保证期。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船用(包括移动和固定式近海装置)电机(不包括微型控制电机)的设计制造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H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755- 2008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 997- 2008 旋转电 机结构型式.安装型式及接线盒位置的分类(IM代码)
GB/T 1029- -2005 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
GB/T 1032- -2012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 1311- - 2008直 流电机试验方法
GB/T 1971- 2006旋转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
GB/T 1993- 1993 旋转电 机冷却方法
GB/T 2423.4- 2008 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Db:交变湿热(12 h+12 h循环)
GB/T 2423.17-2008电I电子产晶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Ka盐雾
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運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3836.1- 2010燦炸性环境第1 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 3836.2- 2010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 3836.3- 2010 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GB 3836.4- 2010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T 3836.5- 2017 爆炸性环境第5 部分:由正压外壳" p”保护的设备
GB 836.8- 2014 燦炸性环境 第 8部分:由“n"型保护的设备
GB/T 4831旋转电机产 品型号编制方法
GB/T 4942.1- 2006旋转 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
GB/T 6113.201- 2017无线 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 2-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传导骚扰测量
GB/T 6994- 2006 船舶电气设备 定义和 - -般规定
GB/T 9651- 2008 单 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10068-2008轴中心高为56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GB/T 10069.1-2006旋转电机噪 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1部分: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旋转电机(以下简称船用电机)的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和贮存、备件、保证期。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船用(包括移动和固定式近海装置)电机(不包括微型控制电机)的设计、制造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755一2008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997一2008旋转电机结构型式、安装型式及接线盒位置的分类(IM代码)
GB/T1029一2005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
GB/T1032一2012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1311-2008直流电机试验方法
GB/T1971-2006旋转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
GB/T1993-1993旋转电机冷却方法
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3836.1一2010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2-2010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保护的设备
GB3836.3一2010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3术语和定义
GB/T6994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船用交流发电机稳态电压调整率steady voltage regulation of AC generator in ships
船用交流发电机连同其电压调整装置,在规定的原动机转速及功率因数变化范围内,发电机在空载与满载之间变化时,稳定的发电机端电压变化与额定电压之百分比8按式(1)计算:

GB/T 7060-2019,基本技术要求,旋转电机,船用旋转电机,GB/T 7060-2019  船用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3.2
船用交流发电机瞬态电压调整率transient voltage regulation of AC generator in ships
在额定转速、额定电压时,突加或突卸规定负载。瞬变电压最大(或最小)值与额定电压之差对额定电压的百分比。
瞬态电压调整值,按式(2)计算:

GB/T 7060-2019,基本技术要求,旋转电机,船用旋转电机,GB/T 7060-2019  船用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4分类与命名
4.1分类
船用电机按照产品工作特点及其在船舶电力系统的作用分类,有发电机(交流、直流)、电动机(交流、直流)、变流机、变频机等类别。各类产品按其用途、结构、容量等级、安装方式分类的规格应在各类产品标准中具体规定。
4.2型号表示方法
船用电机的型号编制应符合GB/T4831的规定。引进技术或引进产品的船用电机可在具体产品中另行规定,但应有其基本技术特征的说明,如额定功率、中心高、极数、转速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83. 120
Q 2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190.1- -2008代替GB/T 7190. 1- -199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
增强塑料冷却塔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ooling towcr-Part 1 :Middle and small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ooling tower
2008-06-30发布 200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7190.1-2008,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冷却塔,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GB/T 7190.1-2008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前言
GB/T 7190%玻璃纤雄增强塑料冷却塔8分为2个部分:
--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第2部分: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本部分代替GB/T 7190. 1- -199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 1部分:中小塑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本部分与GB/T 7190. 1- 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适用范围(见第1章);
调整部分术语和定义(1997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
--将冷 却效率不小于90% ,修改为不小于95. 0%(1997年版的5.1, 2.2,本版的5.1, 2, 2);
一增加了 职水率指标(见5.4);
增加T飘水率试验方法(见附录E).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联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斯频德冷却塔有限公司、广州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京大洋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光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双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良机集团、浙江金菱制冷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上风冷却塔有限公司、广州新菱(佛冈)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睿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尹证、王大哲.张立晨、吕琴.任世瑶.
本部分于1987年首次发布,1997年第-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1范園
GB/T 7190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小型冷却塔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其他等。
本部分适用于单塔冷却水量小于1 000 m2* /h、机力通风.装有琳水填料的混合结构开式冷却塔.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GB/T7190的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449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2576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
GB/T 2577玻璃纤维增 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T 3854增强 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GB/T 8237釺鎢 增强塑料用液休不饱和张酯树脂
GB/T 8924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17470玻璃纤维 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
GB/T 18370玻璃纤维 无捻粗纱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热力性能曲线thermal performance curres
在直角坐标上,以0= f(a)曲线形式表示冷却塔做热散质能力的曲线.
3.2
设计工况designing wonrking conditions
冷却塔设计的热力性能工作状态数据。包括:进塔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大气压力、进塔空气流量.冷却水流量、进塔水温、出塔水温。
3.3
名义冷却水流量nominal cooling water capacity
标准设计工况的进塔冷却水流量(m2 /h) .
3.4
气水比air/water ratio
进塔于空气流量(kg/h)与进塔冷却水流量(kg/h)之比。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L ICS 27.140

H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 281——2020替代SL281——2003

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penstock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21-02-28实施2020-11-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SL/T 281-2020,SL/T 281-2020 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设计规范,压力钢管设计,水利水电工程,SL/T 281-2020 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L281—2003《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进行修订,标准名称更改为《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设计规范》。

本标准共11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布置、材料、水力计算、结构分析、岔管、构造要求、管道防腐、水压试验、安全监测。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修改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整体膜应力、弯曲应力等术语;

————增补了输水工程管道布置的相关规定;

————增补了回填管、垫层管的布置及结构计算,并增加了压力钢管穿越活断层的工程实例及相应措施;

————更新了材料标准相关内容,补充完善了高强钢性能要求

————修订了正常工况、特殊工况时水力计算要求;

————明确了有限元计算方法钢材允许应力的取值规定,增加了无损探伤TOFD方法的有关内容;

————完善和补充了钢衬钢筋混凝土管相关设计内容;

————增补了埋藏式岔管与围岩联合承载方法的内容;

————增加了管道防腐章节。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D144—85 、————SL281—2003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的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保节能,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常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泵站、输水工程等的压力钢管设计。

1.0.3 压力钢管的级别划分应按照 SL 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执行。

1.0.4 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可分为下列型式∶

1 明管。2 地下埋管。3 坝内埋管。4 钢衬钢筋混凝土管。5 回填管。6 其他管型。

1.0.5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T700 碳素结构钢

GB713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T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5313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T8923.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19189 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

GB/T 31946 水电站压力钢管用钢板

GB50013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T5066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GB50766 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

GB5124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

SL105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SL19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L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79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SL655 水利水电工程调压室设计规范

SL744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YB/T 4137 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高强度钢板

1.0.6 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1 明管 exposed penstock

暴露在空气中的压力钢管。

2.1.2 地下埋管 underground penstock

埋入岩体中,钢管与岩壁之间填筑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压力钢管。

2.1.3 坝内埋管 embedded penstock within dam

埋设在混凝土坝体内的压力钢管。

2.1.4 钢衬钢筋混凝土管 steel lined reinforced concrete pen-stock

由钢衬与钢筋混凝土组成并共同承载的压力管道。

2.1.5 回填管 buried penstock

埋在沟内并回填土石的压力钢管。

2.1.6 垫层管 penstock with cushion course

钢管与混凝土之间设软垫层的压力钢管。

2.1.7 岔管 branch pipe

输水管道分岔处的压力钢管管段。

2.1.8 三梁岔管 three-girders reinforced branch pipe

用U形梁及腰梁加强的岔管。

2.1.9 月牙肋岔管 crescent-rib reinforced branch pipe

分岔处用插入管内的月牙形肋板加强的岔管。

2.1.10 球形岔管 spherical branch pipe

分岔处为球壳,主管和支管与球壳面交接处用补强环加强的岔管。

2.1.11 无梁岔管 shell type branch pipe

分岔处用多节锥管加强的岔管。

2.1.12 贴边岔管 hem reinforced branch pipe

分岔坡口边缘焊有补强板加强的岔管。

2.1.13 抗外压稳定临界压力 critical external compressive re-sistance of buckling

钢管承受外压时维持稳定的最高理论压力值。

2.1.14 加劲环 stiffener ring

管外侧设置的用于提高钢管抗外压稳定,或为加强钢管制作、安装时刚度的环状结构。

2.1.15 支承环 supporting ring

钢管与支座间起支承、加固作用的环状结构。

2.1.16 阻水环 cut-off collar

地下埋管、坝内埋管(或钢衬)始端起截水作用的环状结构。

2.1.17 止推环 thrust collar

钢管外壁设置的阻止钢管轴向移动的环状结构。

2.1.18 管壁等效翼缘宽度 equivalent flange width of pipe shell

参与加劲构件共同工作的两侧管壁的计算宽度。

2.1.19 软垫层 soft cushion

在钢管外壁与混凝土之间设置的低变形模量材料。

2.1.20 伸缩节 expansion joint

两段钢管之间用于适应温度变化和地基不均匀沉陷而设置的具有伸缩或角变位性能的联结部件。

2.1.21 止水填料 packing material

伸缩节和进人孔结构中设置的具有止水性能的充填物。

2.1.22 焊缝系数 welding seam coefficient

在计算中考虑管壁焊接质量、成型误差和热影响而采用的不大于1.0的允许应力折减系数。

2.1.23 钢管圆度偏差 penstock roundness tolerance

钢管同一截面处相互垂直的两直径最大差值。

2.1.24 壁厚裕量 additional thickness

计算厚度之外考虑钢管锈蚀、磨损等另行增加的管壁厚度。

2.1.25 水压试验 hydrostatic pressure test

按规定进行的充水加压试验,以检验设计、材料、制造、安装等方面质量,消除部分残余应力,钝化缺陷,保障钢管安全运行。

2.1.26 膜应力 membrane stress

沿钢管厚度均匀分布的拉(压)应力及管壁平面内的剪应力。

2.1.27 弯曲应力 bending stress

沿管壁厚度变化的正应力,其最大值发生在管壁的表面处。

2.1.28 整体膜应力 general membrane stress

在内水压力作用下,满足基本力的平衡条件而产生的、沿截面厚度均匀分布的应力,其影响范围遍及整个结构,不具有自限性。

2.1.29 局部膜应力 local membrane stress

在内水压力作用下,因管壳不同锥体连接处母线的不连续,造成整体结构不连续。满足变形协调关系而产生的、沿截面厚度均匀分布的应力,其影响范围仅限于结构局部区域。

2.1.30 局部膜应力+弯曲应力 local membrane stress +ben-ding stress

沿管壁厚度上同时存在局部膜应力和弯曲应力,其最大值发生在管壁的表面处。

2.1.31 峰值应力 peak stress

局部结构管壳不连续或者加强构件约束产生的弯曲应力,或者温度产生的局部热应力统称为峰值应力,具有自限性。

3.1.3 管径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可根据线路布置和内压变化情况分段定出几种管径。变径次数不宜过多。

3.1.4 管道布置应考虑控制管内压力流态,正常运行条件下,电站工程管道顶面应在最低压力线以下2m,输水工程管顶线宜布置在最低压力线以下2m。

3.1.5 电站工程明管、坝内埋管、钢衬钢筋混凝土管以及水轮机前不设进水阀的地下埋管、回填管,在管道首端应设置快速闸(阀)门和必要的检修设施。

3.1.6 管道进口闸(阀)门下游必须设置通气装置。充水阀出水水流不得封堵通气孔口。通气孔上端应设在启闭室之外,孔口高于设计最高运行水位,并应有防护设施。

3.1.7 电站工程管道进口闸阀处应设充水阀或旁通充水管,充水阀或充水管面积不宜大于通气孔面积的1/5,不应超过通气孔面积的1/3,并应满足管道充水时间要求。

3.1.8 电站工程管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2~3倍管径,输水工程管道转弯半径可适当减小。位置相近的平面转弯和立面转弯宜合并,位置相近的弯管和渐缩管宜合并成渐缩弯管。

3.1.9 渐变段长度不宜短于1倍管径。渐变段进口断面与钢管圆形断面的面积比应根据布置、结构、进水口流态、水头损失及启闭机规模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

3.1.10 在管道低点宜设置排水阀等设施,其数量、直径应结合管道系统自排能力和管段放空时间计算确定。

3.1.11 抽水蓄能电站压力钢管应根据水流的双向性,确定管道布置,尤其是进出口、渐变段(渐缩段)、岔管和弯管的型式。

3.1.12 管道在穿越厂坝分缝或其他建筑物分缝及过断层处,应考虑不均匀变形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适当管道过缝或过断层技术措施,可设伸缩节或垫层管等。压力钢管穿过厂房上游墙处,宜设软垫层。

3.1.13 输水工程管道条数应根据供水对象的规模、重要性、供水保证率、受水区水源数量及调蓄能力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如采用双条管道或多条管道输水时,管道之间的连通管数量及断面应按相关要求确定。

3.1.14 输水工程管道与建筑物、铁路和其他管道的水平净距,应根据建筑物基础结构、路面种类、卫生安全条件、管道埋深、管径、施工条件、管内工作压力、管道上附属构筑物大小等确定,并符合GB50013的规定。

3.1.15 不具备明挖沟槽敷设条件的输水工程管道,可选择架空、顶管、沉管和水平定向钻等工艺施工,并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3.1.16 输水工程调流调压设施、检修阀、排水阀、通气阀(孔)等设施的设置、型式和数量应根据管道布置、运行管理和水力过渡过程分析成果要求确定。

3.1.17 地形等条件允许时,可优先在输水管线适当位置设调压井或调压塔,减小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水锤压力。

3.1.18 结合地形条件和运行管理要求,在输水工程管道上每间隔5~10km 宜设置一个检修阀室(井)。穿越河(渠)道、铁路、高等级公路可根据相关要求设置检修阀。检修阀前或后宜设置通气设施和检修进人孔,两者宜结合布置。

3.1.19 输水工程管道高点或隆起点和长平缓段应设通气设施。平缓管段每间隔1km左右宜设通气设施。

3.1.20 在管径大于等于DN1000的输水工程管道平直段上必要位置宜设置检查孔,检查孔宜与通气设施结合布置。

3.2.1 明管线路宜避开滑坡、崩坍、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段。不能避开山洪、坠石等影响时,应采取其他管型(如洞内明管、地下埋管或外包混凝土的钢管)。遇有河沟,可用倒虹吸管或管桥等型式,并应考虑洪水和泥石流等对这些建筑物的影响。

3.2.2 在钢管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危及电站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部位,应设置事故排水和防冲设施。

3.2.3 明管底面应高出其下地表0.6m以上。

3.2.4 明管宜布置成分段式。分段式明管转弯处宜设置镇墩,其间钢管可用支墩支承,两镇墩间应设置伸缩节,伸缩节宜设在镇墩下游侧。波纹管伸缩节可设置在管段中部。

3.2.5 超过150m的直线管段,宜在其间加设镇墩。布置在软基上的管段,镇墩间距宜适当减小。

3.2.6 支墩间距应通过钢管应力分析,可按附录A计算,并考虑安装条件、支墩型式和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在两相邻镇墩之间,支墩宜等间距布置。设有伸缩节的一跨,间距宜缩短。3.2.7 支座型式可按管径等因素选择鞍型滑动支座、平面滑动支座、滚动支座、摇摆支座等型式。在钢管两侧温差较大的区域,宜在支座上设置侧向限位措施。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陷或管道通过活动断裂区域,应采取相应工程结构措施。

3.2.8 管道沿线应布置排水沟和交通道,并应在钢管下设置横向排水沟。

3.2.9 在高地震区和地震高发区,压力管道失事对其他建筑物可能产生严重危害时,不宜采用明管。

3.2.10 寒冷地区管道应根据运行要求设置必要的保温措施。

3.3.1 地下埋管线路应选择地形、地质条件相对优良的地段,宜避开成洞条件差、活动断层、滑坡体、地下水位高和涌水量大的地段。管道埋深宜适中,覆盖岩层厚度要求可按附录B.1.3 计算。

3.3.2 洞井型式(平洞、斜井、竖井)及坡度,应根据布置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因素等选用。长度和高差过大的斜井和竖井,可布置中间平段。

3.3.3 宜结合施工支洞、排水廊道等,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检修进人孔。

3.3.4 地下埋管宜减少主管条数。并列的主管宜同期建设,当有分期完工或单管充水要求时,应满足岩体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稳定及强度要求。

3.3.5 对于埋置较深的钢管应研究地下水位与管道的关系。外水压力较大时应布置排水防渗系统,其措施应安全可靠,宜能检修,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

3.3.6 地下埋管的起始位置应根据内水压力和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地下厂房前或地下埋管出洞前的钢管长度不宜小于钢管最大静水头的0.25倍。

3.4.1 压力钢管的平面位置宜位于坝段中央,管径不宜大于坝段宽度的1/3,不应大于坝段宽度的1/2。

3.4.2 管线在坝体铅垂面中的布置应进行方案比较,包括下列因素

1 钢管对坝体稳定和应力的影响。

2 工程量和水头损失的大小。

3 钢管安装、坝段混凝土的施工条件以及相互干扰。

3.5.1 布置在混凝土坝下游面的管道及引水式电站或输水工程沿地面布置的管道可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管。沿地面布置的钢衬钢筋混凝土管宜视管道规模和地形条件进行土体回填。

3.5.2 混凝土坝下游面钢衬钢筋混凝土管的平面位置宜位于坝段的中央,对于拱坝宜沿径向布置。

3.5.3 钢衬钢筋混凝土管在下游坝面的位置,应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可采用下列形式∶

1 斜直管段紧贴于下游坝面,管道外包混凝土的底面与下游坝面一致。

2 坝下游面预留管槽,管道可部分或全部布置于坝面以内。

3.6.1 回填管线路应选择地形、地质条件相对优良的地段,宜避开崩坍、滑坡等不稳定土层,以及活动断层、流砂、淤泥、人工填土、湿陷性黄土、永久性冻土、膨胀土、地下水位高和涌水量大的地段。必须敷设时,应采取保证管道施工及运行安全的工程措施。

3.6.2 钢管宜敷设在挖掘的沟槽中。钢管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地基状况、外荷载、地下水位、地层冻结深度、地表植被、环境温度、交通、河流冲刷等因素确定。

3.6.3 回填管转弯处,应根据管线布置通过稳定计算确定是否设置镇墩。回填管沿线一般不设伸缩节,但对敷设在地震区或穿过活动断裂带的管道,沿线应设置必要数量的伸缩节,宜布置在伸缩节井内。

3.6.4 寒冷地区回填管管顶宜布置在冻土深度以下,管顶埋置深度小于冻土深度的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

3.6.5 多条回填管平行安设在同一沟槽中时,相临两条管道之间的净距除应满足公式(3.6.5-1)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施工要求,不宜小于500mm。

1总则……………………………………………………………1

2术语与符号……………………………………………………3

2.1术语…………………………………………………………3

2.2符号…………………………………………………………5

3布置……………………………………………………………7

3.1一般规定……………………………………………………7

3.2明管…………………………………………………………9

3.3地下埋管…………………………………………………10

3.4坝内埋管…………………………………………………10

3.5钢衬钢筋混凝土管…………………………………………11

3.6回填管……………………………………………………11

4材料……………………………………………………………13

4.1钢材………………………………………………………13

4.2止水、软垫层、钢筋和混凝土材料…………………………18

5水力计算………………………………………………………19

5.1一般规定…………………………………………………19

5.2水电站压力管道……………………………………………19

5.3泵站工程及输水工程压力管道………………………………20

6结构分析………………………………………………………22

6.1一般规定…………………………………………………22

6.2明管………………………………………………………25

6.3地下埋管…………………………………………………27

6.4坝内埋管…………………………………………………28

6.5钢衬钢筋混凝土管…………………………………………30

6.6回填管……………………………………………………31

7岔管……………………………………………………………34

7.1布置………………………………………………………34

7.2荷载和允许应力……………………………………………35

7.3结构设计…………………………………………………37

8构造要求………………………………………………………44

8.1一般规定…………………………………………………44

8.2明管………………………………………………………45

8.3地下埋管…………………………………………………46

8.4坝内埋管…………………………………………………48

8.5钢衬钢筋混凝土管…………………………………………48

8.6回填管……………………………………………………49

9管道防腐………………………………………………………52

9.1一般规定…………………………………………………52

9.2防腐涂装…………………………………………………52

10水压试验……………………………………………………57

11安全监测……………………………………………………59

附录A明管结构分析方法……………………………………61

A.1荷载计算及结构分析………………………………………61

A.2支承环内力分析……………………………………………71

A.3管壁抗外压稳定分析………………………………………79

A.4加劲环抗外压强度及稳定分析……………………………80

A.5摩擦系数…………………………………………………81

A.6通气孔面积………………………………………………81

附录B地下埋管结构分析方法………………………………83

B.1钢管承受内压应力分析……………………………………83

B.2抗外压稳定分析……………………………………………87

附录C坝内埋管结构分析方法………………………………90

C.1钢管、钢筋与混凝土联合承受内压的应力分析………………90

C.2抗外压稳定分析和通气孔面积计算…………………………99

附录D钢衬钢筋混凝土管结构分析方法……………………101

附录E回填管结构分析方法…………………………………102

E.1荷载计算及应力分析……………………………………102

E.2管壁抗外压稳定分析……………………………………106

E.3管道抗浮分析……………………………………………107

E.4管壁刚度分析……………………………………………108

E.5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108

E.6回填管镇墩稳定分析……………………………………110

附录F岔管结构分析方法……………………………………116

F.1内加强月牙肋岔管近似计算方法…………………………116

F.2三梁岔管加强梁近似计算方法……………………………127

F.3球形岔管近似计算方法……………………………………142

F.4贴边岔管近似计算方法……………………………………152

F.5无梁岔管近似计算方法……………………………………156

标准用词说明……………………………………………………163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164

条文说明…………………………………………………………16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9.080
K 4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354- -2018代替GB/T 7354- -2003
高电压试验技术局部放电测量
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IEC 60270 : 2000, MOD)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7354-2018,局部放电测量,高电压,高电压试验技术,GB/T 7354-2018  高电压试验技术 局部放电测量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7354- 2003( 局部放电测量》。与GB/T 7354- 200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术语“数字局部放电测量仪”的定义;增加了术语“累积视在电荷”局部放电脉冲数"“局部放电模式”,
-增加了列举局部放电测量试验程序(适用于交流.直流);
修改了宽带局放测量系统的上.下限频率;
-给出了校准器-表征单极性阶跃电压幅值U,参数满足的条件:
在校准器的性能试验中,给出了阶跃电压上升时间的间接测量方法;
-增加了附录F局部放电测量仅器;
增加了附录1直流电压试验期间局部放电试验结果的评估。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 60270:20008高电压试验技术局部放 电测量)。
本标准与IEC 60270.2000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EC 60270,2000
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EC 60270:2000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 16927.1- 2011代替了1EC60060-1;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 16927.2- 2013 代替了1EC60060-2;
用等同采 用国际标准的GB/T 6113.101代替了CISPR 16-1:1993;
-为了规范试验实施和测量,增加了列举局部放电测量试验程序(适用于交流.直流):
在校准器的性能试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实用,给出了阶跃电压上升时间的间接测量方法。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本标准纳入了IEC602702000/Amd.1:2015的修正内容,这些修正内容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双线( I )进行标识;
在局放干扰的抑制中,增加了我国电网工程中应用的单点接地方法的描述。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商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高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械工业第五(西安)计量测试中心站、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新东北电气集团高压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公司、宁波舜利高压开关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时通电气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杭州西湖电子研究所.昆明电器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宜昌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东,雷民、刘娜、危鹏、周玮、苏春强、王斯琪、王建生、李强、李珂、张茜,王亭、
张晋波、王先乐,王向克、李付永、孙茂有、赵娟、吕祥鹏、孙荣春.余青、孙小平、沈建位、李俊民、胡光福、叶树新.王有元、朱太云、赵学风、潘瑾、龚金龙、程林、王天正、刘民、叶会生、周志成、车传强、谭向宇、潘洋、胡维兴、张武波、周琼芳.陈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7354- 1987.GB/T 7354- 2003,

高电压试验技术局部放电测量
1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局部放电的术谓和有关的被测参量.规定了使用的试验回路、测最回路、通用的模拟及数字测量方法,并给出了校准方法及对校准仪器的要求.试验程序、区分局部放电和外界干扰的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气设备.组件或系统在频率为400Hz及以下的交流电压试验或直流电压试验时产生的局部放电测量。
本标准条款可用于起草特定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测量的技术条件。本标准主要涉及脉冲型(短持续时间)局部放电的电气测量.也给出了主要用于局部放电定位的非电气测量方法(参见附录G)。
特定电力设备的特性诊断可由局部放电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参见附录F)以及主要用于局部放电定位的非电气测量方法(参见附录G)完成。
本标准主要阐述交流电压试验时局部放电的电气测量方法,也提及了在直流电压试验时出现的特殊问题(见第4章)。
本标准术语,定义、基本试验回路和程序一般也都适用于其他频率下所进行的试验,但可能要求特殊的试验方法和测量系统特性.这些要求未在本标准中考虑。
附录B作为要求给出了对校准器性能试验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H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927.1- 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和试验要求(IEC 60060-1:2010.MOD)
GB/T 16927.2- 2013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测量系统(IEC 60060-2:2010,MOD)
GB/T6113.101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测量 设备(CISPR 16-1-1:2010.1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导体间绝缘仅被部分桥接的电气放电。这种放电可以在导体附近发生也可以不在导体附近发生。
注1:局部放电-般是由于绝緣体内部或绝緣表顾局部电场过于集中面引起的。通常这种放电表现为持续时间小于1μ的脉冲。但是也可能出现连续的形式.比如气体介质中的所谓无脉冲故电,通常用本标准所述的测量
方法检測不到这类放电。
注2;“电晕”是局部放电的一-种形式,它常发生在远离因体或液体绝缘的导体周围的气体介质中。“电晕“不宜被用
作所有局部放电形式的通用术语。
注了:局部放电通常伴随着声.光.热和化学反应等现象。更详细的情况多见附录G.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7200.4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8408- -2018代替GB 8408- -2008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Large-scale amusement device safety code
2018-05-14发布
2018-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 8408-2018,游乐设施,GB 8408-2018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前言
本标准的5.1.1.5.4.3.5.4.4.6.4.1.6.4.4.6.5.6.6.2.8.6.6.3.3.6.7.1.4.6.7. 1.7.6.7.1.11.6.7.2.3.6.7.2.5. 6.8.2.1.2.6.8.2.2.1.6.8.3.1.6.8.4.1.6.9.9.3.69.11.1.7. 1.5.7.2.1.4.7.2.3.5.7.2.4.4.7.2.6.3.7.3.3、7.4.3.3.7.8.10、.第8章、附录A.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8408- -2008( 游乐设施安全规范》。本标准与GB 8408- -2008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游乐设施安全规范》修改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将2008年版的第4章“基本设计规定”.第5章“传动系统".第6章“电气”、第7章“安全要求及安全措施”、第8章“制造与安装”.第9章“使用与管理"重新梳理,修订后的标准结构如下:
第4章“总则”.第5章“材料和紧固件”、第6章“设计”、第7章“制造与安装”、第8章“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
--第4章“总则”部分增加了对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游乐设施超出标准规定的解决办法;
增加了风险评价的要求;
-第5 章“材料和紧固件"部分增加了对常用有色金属的要求;明确了铝及铝合金、制及制合金、钛合金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的要求;增加了紧固件的要求;
-6.1“基本设计规定”中增加了对游乐设施的设计相关资料的保存要求;修改了对游乐设施的使用寿命的要求;增加了对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增加了温度载荷、裏冰载荷和其他载荷的要求;修改了冲击载荷系数的规定;增加了工况分析的规定;修改了载荷组合的内容,载荷组合示例放入附录D;
--6.2“设计计算”中增加了对部分材料可选用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规定;修改了疲劳强度计算的要求;修改了稳定性计算的要求;
--- 6.4“ 焊接设计”中修改和增加了焊接设计的要求,增加了焊接接头形式.焊缝分级.焊接节点构造要求.焊缝强度计算.焊缝检测的要求;
-6.7“电气及控制系统”增加了电动机的选择、调速.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增加了对游乐设施的数据监测和存储等内容;增加了控制电路电源的要求;修改和增加了电气防护的要求;增加了电气检验的要求;
-6.8“乘载系统”中增加了对安全带卡扣组件的要求;增加了束缚装置的选型要求,根据加速度区域设置5级束缚装置,详细规定了每级束缚装置的技术要求;修改和增加了乘客安全距离的要求:
-6.9"安全防护装置和摣施”中修改和增加了制动装置的要求;增加了对非封闭轨道的缓冲装置的要求;增加了止逆装置的可靠系数的要求;修改和增加了对超速限制装置、风速计、防护單的要求;增加了安全网的要求;删除了对水上游乐设施安全要求: .
--第7章“制造与安装”部分修改和增加了对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等要求;修改了铸件.锻件的相关要求,增加了热处理的要求;修改和增加了销轴和紧固件装配的要求;增加了厂内测试的要求;修改和增加了涂装的要求;增加了对包装和运输的要求;修改和增加了无损检测的相关要求;修改和增加了对检验的要求;

一第8章“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部分增加了对乘客的要求;修改和增加了对依法注册使用登记、培训考核.操作、检查、监控和测量设备管理、档案管理、延寿与报废的要求;修改了对应急救援演练的要求;修改了对维护保养制度的要求;增加了对修理和改造的要求;
- -附录部分删除了原标准中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增加了4个资料性附录A.附录D. 附录E、附录F和2个规范性附录B、附录C,
本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山市金马科技娱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南方游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巨马游艺机有限公司、上海希都游乐设备制造厂、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实宝来游乐设备有限公司、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广东大浪水上乐园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大新游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功田、张勇.李向东邢友新刘喜旺、陈建生.戎志刚.梁朝虎.周晓君、黄建文、胡斌.詹蕴鑫.刘辉、李勇、付恒生、陈红军.邓金铺、田博、陈朝阳、张新东、邓贵德、宋伟科、姚顺喜.刘然、张爱文、王跃勇、胡兼、李华、田高奇.苑一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08- 2000 .GB 8408- 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型游乐设施(以下简称游乐设施)的总则、材料和紧固件、设计、制造与安装、使用管理与雏护保养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型游乐设范。
本标准不适用于竞技体育设施和健身设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9一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715标准件用碳紫钢热轧因闲
GB/T983不锈钢焊条
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985.2埋[焊的推荐坡口
GB/T1173铸造铝合金
GB/T1176铸造铜及铜合金
GB/T123】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1243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予链、套简链、附件和链轮
GB/T152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T2040铜及铜合金板材
GB/T2059铜及铜合金带材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077合金结构的
GB3096出环境质量标准
GB/T3098(所有部分)紧固件机械性能
GB/T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3191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
GB/T3621钛及钛合金板材
GB/T3624钛及钛合金无缝管

3术语和定义
GB/T2030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总则
4.1基本要求
4.1.1游乐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应保证人身安全。
4.12本标准未提到的其他要求,均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执行。
4.13游乐设施应在显著位置处设置产品铭牌,产品铭牌内容至少包括制造单位名称与制造地址、制造许可证号、设备型号、产品绡号、制造日期、主要技术参数。
4.1.4游乐设范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后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并对其制造、安装,改造、修理质量负责。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对游乐设施的使用安全负责。
4.1.5当采用未列入或超出本标准规定范围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游乐设范时,设计或制造单位应制定企业标准,向全国素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技术资料,经全国素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执行,
4.2风险评价
4.2.1对游乐设施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识别其危险源,降低风险,保障游乐设道的安全运营。设计阶段应进行风险评价,鼓励使用阶段持续进行风险评价。
4.22风险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对象和因素的确定、信息收集、危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4.2.3评价对象和因素应明确游乐设施的特性、性能以及预期的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等,并考虑游乐设范全生命周期所有阶段的设备因素、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等
424游乐设范的危险识别应结合该设施具体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型危险原、损伤、故障和失效模式,识别在制造、安装、使用、推护保养、修理等阶段可能产生的相关危险。
4.2.5根据每个危险的伤害严重程度和伤害发生的概竿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风险评定及分级。
4.2.6如风险评定结果需要减小风险,则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重新评价,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1.040.53;53. 100
P 9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8498- -2017/ISO 6165:2012代替GB/T 8498- -2008
土方机械 基本类型 识别、术语定义
Earth-moving machinery- -Basic types-Identification and terms and definitions(ISO 6165 :2012,IDT)
2017-11-01发布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8498-2017,土方机械,基本类型识别,定义,术语,机械,GB/T 8498-2017  土方机械 基本类型识别、术语和定义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8498- 20088 土方机械基本类型识别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与GB/T8498--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中的作业用途,增加了采石场.矿山的作业用途(见1,2008年版的1);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见2,2008年版的2);
删除了3.1.1的“注"(见2008年版的3.1.1);
.修改了“小型机器”回转式吊管机”术语(见3.1.1 和4.11.2.2008 年版的3.1.1 和4.12);
-增加或删除了机器族的机种(见3.4.2008年版的3.4);
-增加了“工作质量”“主机”“工作装置"“附属装置”“衍生土方机械”“用于土方工地的衍生支持机械”小型装载机”小型挖掘机”拖式自卸车”“侧臂吊管机”“小型机具”的术语和定义(见3.7. 3.8.3.9.3.10.3.11.1.3.11.2.4.2.3.4.4.4.4.6.4.4.11.1.4.13)。
增加了4.4的“注3"(见4.4);
删除了4.4.4的“注"(见2008年版的3.1.2):
修改了“图A.1土方机械识别框图"(见附录A.2008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
删除了中文索引与英文素引<见2008年版的中文素引.英文索引)。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 6165:2012<土方机械基本类型 识别、术语和定 义》(英文版)。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一一-GB/T 25606- -2010 土方机械产品识别代码系统(ISO 10261 :2002,1DT),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卓单位: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福建闽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斌、吴继霞.张钰、朱斌、支开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8498- 1987 、GB/T 8498- - 1999 、GB/T 8498- 2008。

土方机械基本类型
识别、术语和定义
1范围
本标准按土方机械的下列作业用途规定了其分类的术语、定义和识别结构:
- 挖掘;裴载;
- 运输;
对土壤、岩石或其他物料的钻孔.摊铺、压实或挖沟。例如在道路、堤坝.采石场、矿山和建筑工地上工作。
本标准的用途是提供一种确切的方法,按机器的功能和构造来识别机器。
附录A提供了有关本标准采用的识别结构的信息,以及利用该结构给出土方机械分类.并进而导出详尽的识别方法。
附录B提供了每种土方机械司机操纵形式的框图,
参考文献为这个国际标准里定义的许多机器族提供了一份术语标准清单。这些术语标准.包括描述各个机器族中不同配置的机器类型的部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10261土方机械 产 品识别代码系统( Earth moving machinery- Product identificationnumbering system)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方机械earth-moving machinery
使用轮胎、履带或步股的自行式或拖式机械.具有工作装置(3,9)或附属装置(3.10)(作业器具),或两者都有,主要用于土壤、岩石或其他物料的挖掘、装载.运输、钻孔、摊铺、压实或挖沟作业。
注:土方机械可以由驾秉或非驾乘的司机直接操镇:也可以在作业区以直接或非直接监视的方式有线或无线遥控。
关于可机撮纵形式多见附录B.
3.1.1
小型机器compact machine
除小型挖掘机(4.4.4)和小型装载机(4.2.3)以外,工作质量(3.7)小于或等于4 500 kg的土方机械(3.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67. 160. 2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8537- -2008代替GB 8537- 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
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
2008-12-29发布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 8537-2008,矿泉水,GB 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5.2、8.1. 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参考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ODEX STAN 108-1981, Rev 1-1997"《天然矿泉水法典标准》。
本标准代替GB 8537- 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
本标准与GB 8537- 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
完善了天然矿泉水的定义:
增加了产品分类;
.删除了水源要求的具体条款,按GB/T 13727《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执行;
界限指标去掉1项(澳化物);
.限量指标增加4项(锑锰、镍、溴酸盐)、修改4项(锅、砷、硼、氟化物)、删除4项(鋰、锶、碘化物锌);
污染物指标增加2项(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矿物油)、修改1项(亚硝酸盐);
微生物指标增加3项(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茵和产气荚膜梭菌)、删除1项(菌落总数);
删除附录A饮用天然矿泉水源评价报告资料要求(参考件)将附录B改为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饮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食晶发酵I业研究院、中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晶安全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天然矿泉水分会、海口椰树矿泉水有限公司、深圳达能益力泉饮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新光、曹兆进、田廷山.刘秀梅、康永璞、陈军、闻万隆、田栖静、杜钟、徐方。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 - GB 8537- 1987 、GB 8537- -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产晶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生产、检验与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53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T 13727天然矿 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GB 16330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定区城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4产品分类
根据产品中二氧化碳含量分为:
a) 含气天然矿泉水:包装后,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有可见同源二氧化碳自然释放起泡的天然矿泉水;
b) 充气天然矿泉水:按5.3.2规定处理,充入二氧化碳而起泡的天然矿泉水;
c) 无气天然矿泉水:按5.3.2规定处理,包装后,其游离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为保持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盐所必需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种天然矿泉水;
d) 脱气天然矿泉水:按5.3.2规定处理,包装后,在正常的温度和压力下无可见的二氧化碳自然释放的一种天然矿泉水。
5要求
5.1 水源要求
水源地勘查评价、水源防护、水源地的监测按GB/T13727执行。
5.2 水质要求
5.2.1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L ICS93.020 P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 291——2020替代SL291—2003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Code of drilling for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2021-02-28实施2020-11-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SL/T 291-2020,SL/T 291-2020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T 291-2020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L291—2003《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进行修订。

本标准共12章和6个附录,主要内容有∶基本规定;准备工作;硬质合金钻进、金刚石钻进、绳索取心钻进、金刚石复合片钻进、冲击钻进、液动冲击回转钻进、空气潜孔锤钻进等钻探方法与工艺;定向钻探;内河、冰上等水域钻探;冲洗液和护壁堵漏;钻孔取样;孔内事故预防和处理;钻探质量与验收;安全生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增加了基本规定;

——增加了大口径金刚石钻进、金刚石复合片钻进、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无泵反循环钻进、螺旋钻进、声频振动钻进;

——增加了定向钻探;

——增加了钻孔取样;

——增加了钻孔验收表、取心钻具管材匹配、钻杆参数、套管及接头基本尺寸4个附录;

——取消了覆盖层钻探及特殊地层钻探,部分内容列入第5章和第9章;

——删除了钢索桥钻探、近海钻探;

——删除了大口径钻探;

——删除了原规程附录C岩芯牌。

本标准所替代的历次版本为∶————SL 291—2003

1.0.1 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行为,统一钻探方法、工艺和技术要求,保障钻探质量和作业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工作。

1.0.3 钻探工作应以地质勘察工作大纲和钻探任务书为依据进行准备和施工,勘察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1.0.4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T9808 钻探用无缝钢管

GB/T16950 地质岩心钻探钻具

GB/T18376.2 硬质合金牌号 第2部分∶地质、矿山工具用硬质合金牌号

GB/T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585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

SL31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SL320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SL345 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

1.0.5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1 岩石可钻性 rock drillability

评价岩石被钻碎难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2.1.2 岩石研磨性 rock abrasiveness

岩石磨损碎岩工具的性能。

2.1.3 定向钻探 directional drilling

利用钻孔自然弯曲规律或采用人工造斜工具使钻孔轴线按设计轨迹延伸的一种钻探方法。

2.1.4 定向取心 directional coring

采用机械式岩心定向仪确定孔内岩心空间产状的取心工艺方法。

2.1.5 钻孔方位角 azimuth angle of borehole

自正北向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与钻孔轴线上某点沿轴线延伸方向的切线水平投影之间的夹角。

2.1.6 钻孔顶角 drift angle of borehole

钻孔轴线上某点沿轴线延伸方向的切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2.1.7 钻孔倾角 dip angle of borehole

钻孔轴线上某点沿轴线延伸方向的切线与其水平投影间的夹角。

2.1.8 冲洗液 drilling flushing fluid

钻进中用于冷却钻头、排除岩粉、保护孔壁、传递动力及平衡地层压力的液体。

2.1.9 泥浆 mud

黏土颗粒均匀而稳定地分散在水或油中所形成的冲洗液。

2.1.10 植物胶无固相冲洗液 vegetable glue drilling fluid

without clay

以植物胶为基浆原料并经适当改性的无黏土冲洗液。

2.1.11 潜孔锤 down-the-hole hammer

以冲洗液或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冲锤往复运动产生轴向冲击作用的装置。

2.1.12 烧钻 bit burnt

钻进中因冷却不良,使钻头烧毁或与孔底岩石烧结在一起的孔内事故。

2.1.13 掉钻 rod drop

钻进过程中因遇洞穴、架空层、裂缝等导致钻具突然下落的现象。

2.1.14 埋钻 drill rod burying

孔内钻具被岩粉、岩屑沉淀、流砂、孔壁坍塌物埋住,不能回转或提升,冲洗液不能流通的现象。

2.1.15 卡钻 drill rod sticking

因孔壁掉块,生成键槽或缩径或有异物落入,使孔内钻具提升受阻的现象。

2.1.16 岩心采取率 core recovery percentage

由孔内取出的岩心长度与对应钻孔实际进尺的百分比。

3.0.1 钻孔规格代号及对应的公称口径可按表3.0.1的规定选择。

3.0.2 钻孔成孔口径应根据钻孔取样、测试要求、地层条件和钻进工艺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3.0.3 钻孔深度分级宜符合表3.0.3的规定。

3.0.4 岩石可钻性分级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3.0.5 钻探用管材的钢级和机械性能应符合GB/T 9808的规定。

3.0.6 布置有压水试验、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的钻孔,钻进过程中应符合SL31、SL320和SL345的有关规定。

3.0.7 十字板剪切、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旁压试验等钻孔内土工原位测试应符合GB/T50123的有关规定。

3.0.8 设备搬迁和修建钻场应减少对周边植被林木的破坏。作业过程中应按环境保护要求对油液排放、冲洗液排放、弃土弃渣处理、噪声、振动等进行控制。终孔后应恢复占用的农田、耕地和植被。

4.1.1 钻探作业前,应熟悉地质勘察工作大纲及钻探任务书的各项要求,进行现场实地踏勘,了解钻探区域的地质、地形地貌、交通、场地、水源等自然条件,编制钻探作业计划。对深孔、超深孔、水平孔、斜孔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钻孔应单独编制专项作业方案。

4.1.2 钻探作业计划宜包括以下内容∶

1 任务来源和工程概况。2 钻探目的与任务。3 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4 资源配置。5 钻探方法与工艺。6 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7 钻探质量保证措施。8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4.1.3 钻探开工前,应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

4.2.1 钻进方法宜针对岩层特点,依据岩石的硬度、可钻性级别、研磨性,结合钻孔口径、钻孔深度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进行选择,并宜符合表4.2.1的规定。

4.2.2 中深孔及以上级别钻孔,宜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方法。

4.2.3 定向孔、多分支孔及孔斜治理宜采用定向钻进方法。

4.3.1 钻机类型及型号应根据地层条件、钻进方法、钻孔深度、钻孔结构、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选择。

4.3.2 水泵类型及型号应根据钻孔深度、钻孔结构、钻进方法、冲洗液类型、钻孔试验要求等方面进行选择。

4.3.3 钻塔类型应根据钻孔深度、钻机型式、钻孔角度等方面进行选择。浅孔宜选用三角钻塔、A字钻塔、桅杆式钻塔等;深孔、超深孔宜使用四角钻塔;斜孔宜选用A字钻塔或直斜两用钻塔。

4.3.4 钻具组合应根据地质情况、钻孔结构、钻进方法、技术要求、取心质量指标等方面选择。

4.3.5 设备机具进场前,应按其使用说明书或有关技术资料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机具保持正常的技术性能和良好的使用状态。

4.3.6 设备机具应按操作规程使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出现故障或异常状况,应立即检查和排除。

4.3.7 设备机具使用过程中,应按机械维护操作规程和有关技术要求进行维护保养,保持钻探设备的清洁和润滑部位的润滑良好。

4.3.8 设备机具的使用和检修应做好记录与存档工作。

4.4.1 修建钻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确定孔位应符合钻孔任务书要求,同时应考虑施工的安全和方便,钻孔定位后不得擅自移位。

2 应根据选用的钻机、钻塔等设备类型平整修建钻场,场地面积应满足作业需要。

3 钻场地基应坚实。修建钻场时应建好冲洗液循环系统和排水沟。

4 钻场位于斜坡上时,可选择桁架式钻场或采用斜坡填筑方式,填方部位不得大于场地面积的1/3,填方部分应采取防止坍塌和溜方措施。

5 深孔或土质松软场地,钻塔基础宜采取加固措施。钻场处于陡坡和陡崖时,应预防陡坡滚石和崖上活石坠落。

6 雨季施工期,应根据地形条件对钻场采取加高地基或修建排水沟、建防洪堤等保护措施。

4.4.2 便道修建在陡坡、悬崖等危险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便道宽度不宜小于2m。

2 便道应避免急弯、陡坡。

3 架空索道应有可靠的设计和检验,索道上、下站宜设置设备存放场所。

4.4.3 钻探设备安装、拆卸与搬迁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钻探设备应固定在连成一体的基台上,安装应做到稳固、周正、水平,连接螺栓应加垫固紧。钻孔中心与立轴和天车前沿应在同一条直线上。皮带、链条等传动部位应安设防护装置。

2 立放钻塔时,左右两边应设置牵引绳,钻塔不应自由摔落,钻塔起落危险范围内严禁站人。

3 拆装机械时,不应猛敲乱打,防止零部件的孔眼及通路堵塞,做好零部件的存放保管工作。

4 设备装卸车和搬迁时,应采取防砸落、防翻倒措施。

5 在山区、陡坡、地形复杂、道路条件恶劣等情况下搬迁,应事先进行线路勘查,并认真制定钻场搬迁计划,做好组织和管理工作。

6 钻场设施全部安装完成后,应作好维护、调试工作,对机械设备进行试运行,经检查验收,达到各项标准要求后方可正式开钻。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4

4准备工作………………………………………………………6

4.1作业计划……………………………………………………6

4.2钻进方法选择………………………………………………6

4.3设备机具选择与使用…………………………………………7

4.4作业准备……………………………………………………8

5钻探方法与工艺………………………………………………10

5.1硬质合金钻进………………………………………………10

5.2金刚石钻进…………………………………………………13

5.3绳索取心钻进………………………………………………17

5.4金刚石复合片钻进…………………………………………20

5.5冲击钻进…………………………………………………21

5.6液动冲击回转钻进…………………………………………22

5.7空气潜孔锤钻进……………………………………………24

5.8其他钻进方法………………………………………………27

6定向钻探………………………………………………………29

6.1钻孔设计…………………………………………………29

6.2造斜机具与测量仪器的选择…………………………………29

6.3钻进作业…………………………………………………30

7水域钻探………………………………………………………34

7.1一般规定…………………………………………………34

7.2漂浮钻场…………………………………………………35

7.3架空钻场…………………………………………………37

7.4冰上钻探…………………………………………………39

8冲洗液和护壁堵漏……………………………………………40

8.1冲洗液……………………………………………………40

8.2护壁堵漏…………………………………………………42

9钻孔取样………………………………………………………46

9.1土样采取…………………………………………………46

9.2岩心采取…………………………………………………50

9.3定向取心…………………………………………………52

9.4土试样、岩心保护与管理…………………………………54

9.5水文地质观测与水样采取…………………………………55

10孔内事故预防和处理………………………………………58

10.1孔内事故预防……………………………………………58

10.2孔内事故处理……………………………………………59

11钻探质量与验收……………………………………………61

11.1钻探质量…………………………………………………61

11.2钻探验收…………………………………………………63

12安全生产……………………………………………………64

12.1一般规定…………………………………………………64

12.2钻场安全规定……………………………………………64

12.3钻进过程安全规定…………………………………………66

12.4水域钻探安全规定…………………………………………67

附录A岩心钻探岩石可钻性分级表…………………………69

附录B取心钻具管材匹配……………………………………71

附录C钻杆参数………………………………………………73

附录D套管及接头基本尺寸…………………………………83

附录E钻探班报表……………………………………………85

附录F钻孔验收表……………………………………………89

标准用词说明……………………………………………………90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91

条文说明…………………………………………………………9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L ICS 27.140 CCS

P 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 450——2021替代SL450—2009、SL451——2009

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技术规范

Code for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emergency measures of barrier lake

2021-11-18发布2022-02-18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SL/T 450-2021,SL/T 450-2021 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技术规范,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技术规范,SL/T 450-2021 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 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L450—2009《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SL451—2009《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进行修订,并将其合并为《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技术规范》。

本标准共9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列出了堰塞湖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所需的基本资料;

---规定了堰塞体危险性判别和堰塞湖风险评估方法;

---明确了堰塞湖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原则并列出了常用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明确了水文监测和水情预测内容,对溃口流量计算和洪水传播预测、堰塞体滑源区及堰塞湖区重大地质灾害险情监测作出了规定;

---明确了引流槽及泄流渠开挖、堰塞体拆除、堰塞湖排水设计原则,对应急处置施工组织做了规定;

---规定了上下游水库调度、应急避险的一般原则;

---对实施应急处置后的初步评估、综合评估内容及继续实施应急恢复处置的条件作出了规定。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基本资料获取补充了目前较为成熟的遥感、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热力图等技术;

---对堰塞体危险性评价和堰塞湖风险评估做了修改完善;

-·-对堰塞体安全标准做了修订;

-·-补充了溃堰洪水计算时上游来水量叠加规定;

---补充了堰塞湖应急处置常用的方法及使用条件;

-·-完善了安全监测内容;

-·-非工程措施增加了上下游水库调度内容;

---进一步明确了应急处置评估工作内容。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L450—2009、 -·-SL451—2009

1.0.1 为规范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保障堰塞湖影响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堰塞湖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风险,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滑坡、崩塌等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泥石流、冰川堆积物形成的堰塞湖处置可参考执行。

1.0.3 堰塞湖应急处置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遵循尽早干预、排险与避险相结合的原则,安全、快速、科学地开展工作。

1.0.4 堰塞湖风险等级应根据堰塞体危险性、堰塞湖淹没和溃决损失严重性等因素分析确定。基础资料精度和应急处置方案深度可根据堰塞湖的风险等级和处置的紧迫性合理选用。

1.0.5 一条河流上有多个堰塞湖时,宜按照先高风险、后低风险,先下游、后上游的原则,综合评估堰塞湖群的风险和实施条件,确定处置顺序。

1.0.6 堰塞湖应急处置宜包含下列内容∶

1 资料收集与采集。

2 应急监测。

3 风险评估及方案制定。

4 应急处置实施。

5 应急处置评估。

1.0.7 堰塞湖应急处置可分为应急抢险处置和应急恢复处置两个阶段。极高风险堰塞湖和高风险堰塞湖应立即实施应急处置;中风险堰塞湖可根据风险评估结论择机实施应急处置;低风险堰塞湖可不实施应急处置。堰塞湖应急处置后河道的行洪能力和残留堰塞体的安全稳定性应达到规定的标准。

1.0.8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201 防洪标准

GB50487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T 22482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SL104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L/T164 溃坝洪水模拟技术规程

SL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3 溢洪道设计规范

SL27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T784 水文应急监测技术导则

1.0.9 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堰塞湖 barrier lake,dammed lake

河道因滑坡、崩塌、冰碛物、泥石流、火山熔岩流等自然作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

2.0.2 堰塞体 barrier body

由自然作用形成、且对河道或沟谷形成堰塞的堆积体。堰塞体以形状不规则、颗粒组成级配宽、结构不均一与人工坝相区别。

2.0.3 堰塞湖库容 storage capacity of barrier lake

堰塞湖最高水位以下的静库容。

2.0.4 堰塞体危险性 dangerousness of barrier body

堰塞体发生溃决的可能性及形成溃决洪水的严重性。

2.0.5 堰塞湖风险等级 risk level of barrier lake

反映堰塞湖失事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的等级。

2.0.6 应急处置 emergency disposals;emergency measures

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降低堰塞湖风险,减少灾害性损失,使河道的行洪能力和残留堰塞体的稳定安全性达到规定标准的系列活动。应急处置可分为应急抢险处置和应急恢复处置两个阶段。

2.0.7 应急抢险处置 emergency risk elimination disposals

堰塞湖形成后,为防止险情继续发展或减少灾害性损失,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将堰塞湖风险降低至可控状态的应急抢险活动。

2.0.8 应急恢复处置 emergency supplementary disposals

对采取应急抢险处置后的堰塞湖做进一步处理,使河道的行洪能力和残留堰塞体的稳定安全性达到规定标准的活动。

2.0.9 引流槽 flow-conducted trough

为实现尽早过流和降低堰塞湖库容而开挖的过流建筑物,随着过流增大和持续冲刷,过流断面会显著增大。

2.0.10 泄流渠 flood discharge channel

为实现堰塞湖水流平稳下泄而开挖的过流建筑物,过流断面较规则,后续一般不会显著增大。

2.0.11 预警水位 alert water level

为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现场人员和设备转移、上下游影响范围实施应急避险的堰塞湖水位。

2.0.12 应急处置评估 emergency disposal evaluation

对应急处置后的堰塞湖风险及其上下游影响区潜在的次生灾害进行的评估活动。

3.1.1 堰塞湖形成后,应快速收集堰塞湖所在区域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资料以及上下游人口、重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

3.1.2 应利用已有水位测站或增设临时水文测站获取堰塞湖上下游水位、流量。

3.1.3 获得的资料应经过分析整理后方可使用。

3.2.1 应收集堰塞湖区域的气温、降水、风、雾和冰情等气象资料。

3.2.2 应收集堰塞湖相关区域自然地理、河道特性、水文站网分布、暴雨洪水特性等水文资料,应采集上下游实时流量、堰塞湖水位及下游测站水位。水位与地形高程系统应一致。

3.2.3 应分析计算堰塞湖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并适时修正。

3.2.4 应提出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宜提出洪水过程线。

3.2.5 应收集上下游水库和闸坝的基本资料,包括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死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特征水位,水位库容关系曲线,泄洪设施运行条件及泄流能力曲线,影响范围河道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水库实时运行水位及入库、出库流量等。

3.3.1 应收集物源区、堰塞体及堰塞湖上下游河道地形资料及大地测量控制系统,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测量等资料。

3.3.2 应统一地形资料坐标和高程系统,并明确与水文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3.3.3 宜采用无人机等手段实测堰塞体及周边范围的地形,分析堰塞体的体形,包括堰塞体长度、宽度、高度、体积和形态等。

3.3.4 可利用河道断面与枯水期卫星遥感数据快速构建河道水下地形。

3.4.1 应收集堰塞湖区所在大地构造部位、主要断裂构造及其活动性等区域地质资料,收集附近场区已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应根据GB18306和附近场区已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确定堰塞湖(体)区的地震动参数。

3.4.2 应收集并调查堰塞体上下游影响范围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分析涌浪参数及其对堰塞体安全的影响;对堰塞体影响较大者,应按GB50487开展勘测工作,根据调查和经验类比,提出稳定分析计算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分析确定潜在失稳坡体和泥石流的危害范围和危害对象。

3.4.3 应调查堰塞体物源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现象等,分析堰塞体形成机制和物质运移堆积规律,分析预测后续失稳或再次堵塞河流的可能性。

3.4.4 应调查堰塞体物质组成,宜采用坑槽探、物探探测堰塞体结构,可选取典型点位进行现场颗分试验,或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堰塞体颗粒组成,判定堰塞体物质组成的抗冲性能;应调查堰塞体下游渗流情况及渗流量随堰塞湖水位的变化关系。宜根据地面调查、勘探及测试分析成果提出堰塞体材料分区、容重、抗剪强度、渗透系数及抗冲流速等建议值。

3.4.5 堰塞体抗冲刷能力可根据堰塞体物质组成,结合堰塞体形成机理和运移堆积规律分析确定;堰塞体溃口形态宜根据河谷地貌、堰塞体物质组成和形态、上游来水量及库容等因素分析确定。

3.5.1 应收集堰塞湖对外交通条件,分析评估上下游沿江(河)道路受淹、受溃决洪水影响,以及可供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利用的场所位置等。

3.5.2 应收集堰塞湖区淹没实物指标及下游洪水影响区的人口数量及实时人口热力图、城乡及农田分布,工矿企业、已建及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及其防洪标准,环境敏感性指标、河道安全泄量等。

3.5.3 宜收集应急处置施工场地及供水、电力、通信、物资供应等施工条件资料。

1总则……………………………………………………………1

2术语……………………………………………………………3

3基本资料………………………………………………………5

3.1一般规定……………………………………………………5

3.2水文气象资料………………………………………………5

3.3地形资料……………………………………………………5

3.4地质资料……………………………………………………6

3.5其他资料……………………………………………………7

4堰塞湖风险评估………………………………………………8

4.1堰塞体危险性判别…………………………………………8

4.2堰塞湖淹没和溃决损失判别…………………………………9

4.3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11

4.4应急处置标准………………………………………………12

5应急处置方案…………………………………………………14

5.1一般规定…………………………………………………14

5.2编制原则…………………………………………………14

5.3应急处置措施………………………………………………15

6监测与预测……………………………………………………16

6.1水文应急监测………………………………………………16

6.2水情预测…………………………………………………17

6.3堰塞湖溃堰洪水预测………………………………………18

6.4安全监测…………………………………………………19

6.5应急通信…………………………………………………19

7工程措施………………………………………………………21

7.1一般规定…………………………………………………21

7.2堰塞湖排水措施……………………………………………21

7.3引流槽及泄流渠设计………………………………………22

7.4堰塞体拆除…………………………………………………23

7.5应急处置施工组织…………………………………………23

8非工程措施……………………………………………………24

8.1一般规定…………………………………………………24

8.2应急避险…………………………………………………24

8.3上下游水库调度……………………………………………24

8.4保障措施…………………………………………………26

9应急处置评估及应急恢复处置………………………………27

9.1一般规定…………………………………………………27

9.2初步评估…………………………………………………27

9.3综合评估…………………………………………………28

9.4应急恢复处置………………………………………………28

附录A堰塞湖风险等级评判数值分析方法…………………30

附录B溃堰洪水计算方法……………………………………33

B.1溃堰洪水计算内容…………………………………………33

B.2溃决参数确定………………………………………………33

B 3溃口洪水计算………………………………………………34

B.4溃堰洪水演进计算…………………………………………38

标准用词说明……………………………………………………40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41

条文说明…………………………………………………………4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40

P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 617——2021替代SL617—201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compiling project proposal of water projects

2021-11-06实施2021-08-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SL/T 617-2021,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L617—201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进行修订。

本标准共18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综合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水文、工程地质、建设规模、节水分析、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化、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结论与建议。

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调整了总则、综合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的相关内容

---修改了机电及金属结构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节水分析、工程信息化以及结论和建议的章节内容

-·-删除了节能评价一章。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L617-2013

1.0.1 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内容、深度和编制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其他类型工程项目建议书可参照执行。

1.0.3 编制项目建议书应以批准的江河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或专业规划为依据。

1.0.4 编制项目建议书应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论证建设该工程项目的必要性,提出工程任务,对工程的建设方案和规模进行分析论证,评价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重点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和效益、投资和资金筹措方案。对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布局的重大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题论证。

1.0.5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基本确定工程任务及综合利用工程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

2 基本确定工程场址的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

3 初步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成库条件,基本查明影响工程场址(坝址、闸址、厂址、站址等)和输水线路比选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初步查明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初查。

4 基本选定工程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分析项目建设对河流上下游及周边地区其他水工程的影响。

5 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类工程相关范围的节水分析,初步确定节水目标、节水指标和节水措施。

6 基本选定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工程场址和输水线路等,基本选定基本坝型,初步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

7 初步选定水力机械、电气和金属结构的主要设备型式与布置。

8 基本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施工导流方式,初步选定料场、导流建筑物布置、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初步确定施工总工期。

9 初步确定建设征地范围,初步查明主要实物,提出移民安置初步规划。

10 分析工程建设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提出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拟定环境保护措施。

11 分析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影响,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

12 初步确定管理单位的类别,拟定工程管理方案,初步确定管理范围和主要管理设施。

13 拟定工程信息化建设任务及系统功能。

14 编制投资估算。

15 分析工程效益、费用和贷款能力,初步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初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

16 初步提出各章节主要结论,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初步应对措施,提出需要有关方面协调和支持的建议。

1.0.6 项目建议书章节设置以及编制格式见附录A。本标准报告文字应规范准确,内容应简明扼要,图纸应完整清晰。

1.0.7 项目建议书可包括下列附件∶

1 有关规划的审查审批意见及与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2 相关专题论证、审查会议纪要和意见。

3 水文分析报告。

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规模论证专题报告。

6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初步规划报告。

7 贷款能力测算专题报告。

8 其他重要专题报告。

1.0.8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绪言应简述下列内容∶

1 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经济社会现状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2 项目所在地的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以及规划成果审查和审批意见中与项目有关的主要内容。

3 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影响,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

4 项目前期工作概况。

2.0.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应简述下列内容∶

1 所在河流(河段)和地区的近、远期发展规划及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任务及其主次顺序。

2.0.3 水文应简述项目所在流域、区域的水文、气象概况,水文基本资料和主要水文成果。

2.0.4 工程地质应简述区域地质、工程区及建筑物场址的地质概况、主要地质问题及其初步评价意见,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主要成果。

2.0.5 建设规模应简述下列内容∶

1 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实施安排。

2 工程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特征值等。

2.0.6 节水分析应简述现状节水水平及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与指标分析、设计水平年节水符合性分析、节水措施方案和节水效果分析。

2.0.7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应简述工程等级及标准、工程场址或线路、主要建筑物型式、工程总体布置。

2.0.8 机电及金属结构应简述水力机械、电气以及金属结构主要设备的型式、布置。

2.0.9 施工组织设计应简述施工导流标准和方式、料场选择、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和总工期。

2.0.10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应简述建设征地范围,实物调查方法和主要实物成果,农村移民安置初步规划、城(集)镇迁建初步方案、企(事)业单位和专项设施处理初步方案,具备防护条件的防护区防护方案等。

2.0.11 环境影响评价应简述区域和工程建设区及影响区环境状况、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分析主要成果与结论,环境保护措施等。

2.0.12 水土保持应简述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

2.0.13 工程管理应简述管理单位类别和性质、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初步方案、管理和保护的初步范围、主要管理设施设备及管理经费来源等。

2.0.14 工程信息化应简述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

2.0.15 投资估算应简述工程部分、建设征地移民补偿、环境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价格水平和投资,以及工程静态总投资、价差预备费、建设期融资利息和总投资。

2.0.16 经济评价应简述费用和效益估算、国民经济评价、资金筹措方案分析、财务评价的主要方法和结论。

2.0.17 结论与建议应简述下列内容∶

1 各章节主要结论,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工程任务,评价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2 初步提出建设项目在工程技术、征地移民、节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3 初步提出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灾害、工程地质、工程技术、征地移民、环境、财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风险,提出针对性的规避或应对措施。

4 初步提出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征地移民、环境、融资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 建设项目实施中,初步提出需要有关方面协调和政策支持的意见和建议。

2.0.18 本章宜附下列图表∶

1 工程特性表,格式见附录B。

2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3 建设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

4 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

5 工程区综合地质图。

6 工程总布置图。

7 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及剖面图。

8 施工总布置图。

9 水库淹没影响范围示意图。

10 工程涉及的环境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及其与工程位置关系示意图。

1总则……………………………………………………………1

2综合说明………………………………………………………4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7

3.1项目建设依据………………………………………………7

3.2项目建设必要性……………………………………………7

3.3工程任务……………………………………………………8

3.4项目建设外部条件…………………………………………9

3.5图表及附件…………………………………………………9

4水文……………………………………………………………10

4.1流域概况…………………………………………………10

4.2气象………………………………………………………10

4.3水文基本资料………………………………………………10

4.4径流………………………………………………………10

4.5洪水………………………………………………………11

4.6排水(涝)模数及流量……………………………………12

4.7泥沙………………………………………………………12

4.8水位流量关系曲线…………………………………………12

4.9江河水位与潮水位…………………………………………13

4.10水面蒸发和冰情…………………………………………13

4.1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13

4.12图表及附件………………………………………………14

5工程地质………………………………………………………15

5.1勘察概况…………………………………………………15

5.2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15

5.3水库区工程地质……………………………………………15

5.4场址工程地质………………………………………………15

5.5输水线路工程地质…………………………………………16

5.6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16

5.7灌溉工程地质………………………………………………16

5.8天然建筑材料………………………………………………16

5.9图表及附件…………………………………………………17

6建设规模………………………………………………………18

6.1防洪………………………………………………………18

6.2治涝………………………………………………………19

6.3河道及河口整治……………………………………………20

6.4灌溉………………………………………………………20

6.5供水………………………………………………………22

6.6水力发电…………………………………………………24

6.7综合利用工程………………………………………………25

6.8工程实施影响分析及处理…………………………………27

6.9图表及附件…………………………………………………27

7节水分析………………………………………………………29

7.1现状节水水平评价及节水潜力分析…………………………29

7.2节水目标与指标……………………………………………29

7.3节水符合性分析……………………………………………29

7.4节水措施方案及节水效果分析………………………………29

8工程布置及建筑物……………………………………………31

8.1设计依据…………………………………………………31

8.2工程等级和标准……………………………………………31

8.3工程选址及选线……………………………………………31

8.4主要建筑物选型……………………………………………31

8.5工程总布置…………………………………………………32

8.6主要建筑物设计……………………………………………32

8.7图表及附件…………………………………………………32

9机电及金属结构………………………………………………34

9.1水力机械…………………………………………………34

9.2电气………………………………………………………34

9.3金属结构…………………………………………………34

9.4图表及附件…………………………………………………35

10施工组织设计………………………………………………36

10.1施工条件…………………………………………………36

10.2施工导截流………………………………………………36

10.3主体工程施工……………………………………………36

10.4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36

10.5施工总进度………………………………………………37

10.6图表及附件………………………………………………37

11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38

11.1概述………………………………………………………38

11.2建设征地范围……………………………………………38

11.3建设征地实物……………………………………………38

11.4移民安置…………………………………………………39

11.5图表及附件………………………………………………39

12环境影响评价………………………………………………41

12.1概述………………………………………………………41

12.2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41

12.3环境影响分析……………………………………………41

12.4环境保护措施……………………………………………42

12.5图表及附件………………………………………………42

13水土保持……………………………………………………43

13.1概述………………………………………………………43

13.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43

13.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43

13.4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预测…………………………………43

13.5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初步防治方案…………………………43

13.6水土保持监测……………………………………………44

13.7图表及附件………………………………………………44

14工程管理……………………………………………………45

14.1设计依据…………………………………………………45

14.2工程管理体制……………………………………………45

14.3工程运行管理……………………………………………45

14.4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45

14.5管理设施与设备…………………………………………45

15工程信息化…………………………………………………46

15.1概述………………………………………………………46

15.2需求分析…………………………………………………46

15.3总体设计…………………………………………………46

15.4网络信息安全……………………………………………46

15.5图表及附件………………………………………………46

16投资估算……………………………………………………48

16.1概述………………………………………………………48

16.2编制原则及内容…………………………………………48

16.3投资估算成果……………………………………………49

17经济评价……………………………………………………52

17.1概述………………………………………………………52

17.2费用估算…………………………………………………52

17.3国民经济评价……………………………………………52

17.4资金筹措方案分析…………………………………………52

17.5财务评价…………………………………………………53

17.6图表及附件………………………………………………53

18结论与建议…………………………………………………55

附录A项目建议书编制格式…………………………………56

附录B项目建议书阶段工程特性表格式……………………57

标准用词说明……………………………………………………67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68

条文说明…………………………………………………………6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后浇带,回填,地下室,施工技术,模板,预制钢筋混凝土卡槽,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卡槽式模板施工技术.pdf

[摘要]介绍了预制钢筋混凝土卡槽构件用于封闭后浇带施工工艺,使外墙防水和回填施工能提前进行,为后续工序创造了条件,有效缩短了建设周期。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卡槽替代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模板,结构合理,拼装严密,工艺可靠,操作方便。[关键词]模板;地下室;后浇带;预制钢筋混凝土卡槽;回填;施工技术

1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卡槽式模板特点
1)采用预制混凝土卡槽封闭后浇带,替代以往常用的砖砌挡土墙作为回填土与后浇带的隔离,有效抵挡回填土的侧压力。
2)利用预制卡槽交错设置时产生的凸起和凹陷部分使两块卡槽之间拼接更严密,形成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的模板,替代二次支模。
3)预制混凝土卡槽自身设计优势明显,属于异形构件。施工时操作简便,缩短工期,后期防水效果好。
4)提前封闭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可以及时组织地下室回填,为后续施工提供施工工作面,并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符合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2相关技术
2.1预制钢筋混凝土卡槽构件
卡槽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并采用预制工艺。通过特殊设计的钢筋混凝土卡槽,充分利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卡槽自身结构形式,能形成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模板;为外墙防水和土方回填施工提前创造条件。预制钢筋混凝土卡槽如图1所示。
2.2预制卡槽的安装及基坑提前回填成套施工技术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封闭施工时,先对基础外挑段后浇带进行预制卡槽坐浆封闭;再从下开始依次3主要操作要点
3.1基础施工
当基础没有外挑段即基础与地下室外墙齐平时,则预制卡槽没有安放刚性基础,需在预制卡槽安放处浇筑C20混凝土基础,基础厚150mm,基础浇筑外边离预制卡槽边距离≥100mm。
3.2基层清理、定位
1)用工具对地下室外墙面后浇带周围进行剔打直至平整,并用带压清水冲洗干净。
2)根据预制卡槽的尺寸和后浇带偏移情况,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两侧对称做好标记或弹线,安装预制混凝土卡槽时需根据标记进行安装定位,确保预制卡槽对称布置。

4安装允许误差
1)预制卡槽的尺寸允许偏差如表1所示。

2)预制钢筋混凝土卡槽的安装偏差应不低于现浇结构模板安装要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如表2所示。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施工技术,测量,玻璃幕墙,质量控制,高层建筑,迪拜天阁项目玻璃幕墙施工技术.pdf

[摘要]结合迪拜天阁项目明框式玻璃幕墙施工,首先介绍了脚手架和电动吊篮的应用技术和建筑结构校核修正措施。然后阐述了玻璃、铝框、膨张螺栓、密封胶等幕墙材料的性能检侧试验等痰量控制指施。最后总结了玻璃幕墙安装过程中空间定位、立面垂直度校核等测量要点以及玻璃幕墙安装流程和隐蔽工程验收要点,保证了幕墙工程顺利安全施工。[关键词]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施工技术;测量:质量控制

1幕墙安装前的现场准备工作
1.1施工辅助设施安装
本项目结构的特点是:1,2层板边一致,3层及以上楼板比1,2层楼板整体外挑。幕墙安装位置分阳台区域与非阳台区域。故由结构形式决定本工程幕墙安装的施工辅助设施主要包括如下3项。
1)脚手架裙楼4层,塔楼】,2层采用满堂式脚手架施工,在较低的高度内搭设脚手架不仅安全有保证,而且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
2)电动吊篮塔楼3层及以上楼层采用电动吊篮施工,在较高高度内使用吊篮施工既避免了脚手架随着架设高度的增扔占地面积增大的弊端,又可以多点任意吊篮面灵活作业,使得施工工序的穿插更加方便与自然。
3)阳台区域采用人字梯以及小型钢管架幕墙工作范围有一部分在阳台内进行,考虑到2多的层高限制,只需搭设人字铝梯或者简易钢管架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2幕墙材料质量控制
现场分包进场后,在其正式开始安装施工之前,与安装相关的所有材料必须经过相应英国标准或美国标准所要求的性能参数测试,以确保所选定尺寸与型号的材料符合建筑用途。在本项目中,所有相关材料性能测试报告与数据均由相关分包或者材料供应商提交给总包与监理方审核,当地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单位提供具体的分项测试。
玻璃幕墙主要的检测分项为:玻璃与铝框物理性能检测、连接材料(膨胀螺栓)的拉拔试验以及密封胶的性能测试。
2.1玻璃与铝框物理性能检测
建筑玻璃幕墙通过检测可以发现设计和生产制作中的缺陷以及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可以确认设计及材料选择的正确性和幕墙设计功能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本项目建筑幕墙物理性能检测主要项目是指幕墙风压变形性能(wind resistance)、幕墙雨水渗漏性能(water penetration)、幕墙空气渗透性能(airinfiltration)、幕墙层面变位性能(building movement)等。测试平台为模拟现场实际环境的玻璃及窗框系统。

3幕墙安装
3.1测量定位
由于幕墙安装涉及最终的外立面装饰效果,故幕墙的安装以及施工对测量精度要求很高。质量符合要求的玻璃幕墙,组成一幅平整的镜面,如果平面度不合格,组成的镜面将出现断开、重复,甚至扭曲变形。幕墙立柱的安装与调校对整幅幕墙的平面度和垂直度起关键控制作用。如果立柱安装偏差超出规范要求,通过安装横梁及玻璃铝框进行调整后,幕墙的平面度和垂直度也难以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按照图纸设计位置,幕墙的测量定位包括空间定位与立面垂直度校核两个部分。

4结语
近些年来,玻璃幕墙工程已经成为现代高层建筑工程中的一个亮点。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建筑幕墙设计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幕墙工程的质量控制应从选择具有资质及较强施工能力的专业施工队伍开始,严格玻璃幕墙工程的每一个分项,对材料、构件的加工制作、安装等设置相应的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控制,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确保玻璃幕墙工程的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