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构件标识标准宣贯资料.pdf
内容目录:
1目的与意义
2条文与应用
内容摘抄:
一、构件标识 常见问题
标识内容不完整,缺少重量等信息
标识内容不完整,目标识容易损坏
标识理解错误,构件装反,整改难度大未标识重量,不便于吊装未标识位置编码,无法定位标识不具备可追溯性,构件混用
二、构件标识的重要性
1.有助于设计,生产、施工链条更好协同
2.促进生产流程精细化;
3.加强构件成品的可追溯性
4.指导现场安装工人精准定位安装:
三、总则
为规范预制混凝土 构件产品标识,完善预制混凝土构件产品标识制度,促进预制混凝土构件产品行业标准化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设计、生产、运输、堆放、吊装施工所有环节的产品标识,其余部品部件可参照执行。也包含监测、检测、运维等环节的应用
条文说明:本标准主要考虑非信息化情况下的传统的产品标识,当项目采用二维码、RFID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产品标识管理时,产品标识所包含的信息量要比非信息化管理的传统的产品标识要更加精细、全面,确保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能更快更全面地读取相关信息,其产品标识时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本标准的规队侧上适当增加相关信息。
预制混凝土构件产品标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四、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无法正常查看预制构件的基本信息,影响后期核对检查。
所以预制构件的标识应设置在可见、显眼位置,可参考下列几点
1、立体构件设置在靠近门口出
2、竖向构件设置在室内面:
3、水平构件可设置在操作面或使用条码;
4、轻质隔墙也应设置标识编号。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国家电网:继电保护培训课件(主要设备、基本原理).pdf
内容摘抄:
变电站主要设备 :
一、什么是继电保护 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
跳闸或发出信号的自动装置。
二、略
三、继电保护的配置要求
继电保护配置两点基本要求的实现:对于110kV及以下的电力系统中,靠“远后备”原则实现。对于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中,保护配置采用“近后备”的原则。即保护双重化十断路器失灵保护。
四、继电保护保护范围的划分
线路保护范围、母线差动保护范围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昆明南站站房钢柱转换节点加工关键技术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昆明南站 属新建云桂铁路项目,位于昆明市呈贡新区吴家营片区,距离昆明市行政中心约3km、滇池约7km,距昆明站约28km,是昆明铁路枢纽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的昆明地区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见图1a)。昆明南站结合昆明独有的地域文化特点,以“雀舞春城、美丽绽放”为主题,用“孔雀开屏、鲜花绽放”的形象寓意昆明城市的开放进取和热情好客(见图1b)。
昆明南站站房 共有4层,地上3层,地下1层。其外框钢柱由十字形钢柱、变截面十字钢柱、十字圆管转换节点、圆管柱组成,如图2所示。本文重点介绍十字圆管转换节点的加工 技术(见图3)。
2节点加工难点分析
十字圆管柱转换节点由下节十字柱过渡到上节圆管柱,主要由十字形、异形圆台、圆管组成,总
(略)
长度7.5m,宽度3.8m,高度3m,重达37t,属于超宽、超大、超重构件。该转换节点零部件规格大,涉及的钢板厚度较厚,导致焊接量和焊接应力很大,车间加工难度大。区别于一般的工程有以下特点。
1)转换节点零件板主要采用Q420GJC和Q345B结构钢,同时针对40mm和60mm以上的钢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国家电网:电力变压器培训课件(理论知识、运行维护).pdf
内容摘抄:
1、电力变压器 的结构特点
2、电力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电力变压器的种类
4、变压器
运行维护 的基础知识。
5、S11系列10~35KV电力变压器简介
一.变压器的作用: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电能的重要装置。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从一个电路向另一个
电路传递电能或传输信号的一种电器。工矿企业普遍使用普通双绕组电力变压器。在电气专业维护的设备中,变压
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气设备。
二.变压器的构造示意图
变压器的基本构造
1.变压器的是由一个闭合铁心和套在铁心上的两个绕组组成的。一个线圈跟电源连接,接收交流电能叫原线圈/一次绕组:另一个线圈跟负载连接,送出交流电能叫副线圈/二次绕组。
2.变压器的主要部件有:
(1).器身:包括铁心、绕组、绝缘部件及引线。铁心是变压器中主要的磁路部分。通常由含硅量较高,厚度为0.35
或0.5mm.表面涂有绝缘漆的热轧或冷轧硅钢片叠装而成。铁心分为铁心柱和铁轭俩部分,铁心柱套有绕组:铁轭闭合磁路之用。铁
心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心式和壳式两种。
绕组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它是用纸包的绝缘扁线或圆线绕成。
(2).调压装置:即分接开关,分为无励磁调压和有载调压
(3).油箱及冷却装置。
(4).保护装置:包括储油柜、安全气道、吸湿器、气体继电器、净油器和测温装置等。
(5).绝缘套管。以典型的油侵式电力变压器为例,其他结构部件有:油箱、储油柜、散热器、高压绝缘管套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等.
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可将一种电压的交流电能变换为同频率的另一种电压的交流电能。通常讨论变压器均忽略原、副线圈的电阻和各种电磁能量损失,即理想变压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磁通量变化率相同,结果原、副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它们各自的匝数成正比,原、副线圈的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相同。变压器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现以单相双绕组变压器为例说明其基本工作原理:当一次侧绕组上加上电压U1时,流过电流I1,在铁芯中就产生交变磁通中1,这些磁通称为主磁通,在它作用下,两侧绕组分别感应电。
四.变压器的分类
•变压器按用途一般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种变压器两大类。
•电力变压器可分为: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配电变压器、联络变压器,等。
•特种变压器可分为:整流变压器、电炉变压器、高压试验变压器、控制变压器等。
•变压器按相数可分为单相和三相变压器。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5/T 1276-2017 公路波纹钢管(板)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ICS93.080
P66
备案号:55969-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276-2017
公路波纹钢管(板)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Corrugated Steel Pipe and Plate for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2017-10-15发布2018-01-1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京新高速公路临河至白疙瘩(阿拉善境内)建管办、北京交通大学、河北腾是达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上海远通路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全录、杜子义、刘保东、刘瑞、贾一兵、张俊、周可哥、张宁、高延奎、郭锋、穆少华、刘志罡、李海潮、王进田、马广路。
内容摘抄:
公路波纹钢管 (板)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波纹钢管(板)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术语和定义、验收程序及评定方法、一般规定、基础或砂(砾)垫层、主体结构构件、波纹钢管(板)桥涵安装、波形钢板洞口、锥坡、护坡、结构性回填和施工完成后波纹钢管(板)桥涵总体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波纹钢管(板)桥涵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6 热轧型钢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230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 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 2518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GB/T 3632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GB/T 13912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
JT/T 710 公路桥涵用波形钢板
JT/T 791 公路涵洞通道用钢波纹管(板)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波纹钢管(板)桥涵 corrugated steel pipe and plate for highway culvert
用螺旋波纹钢管、环形波纹钢管或用波纹钢板件连接形成波纹钢板桥涵之后,周边用结构性回填材料回填压实,以保证充分发挥土-结相互作用共同承担荷载的结构物。
3.2
楔形部位 wedge position of stuctures
构造物左右两侧的楔形回填部位。
3.3
基础顶面高程差 elevation difference of the top surface of foundation
开口截面左右两侧基础顶面的高程之差。
4 验收程序及评定方法
工程质量评分项目及评分制度按照标准JTG F80/1-2004第3.1条确定,工程质量评分方法按照标准JTG F80/1-2004第3.2条确定,各分项工程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按照本标准第6条至第12条的规定确定,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评定。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验收程序及评定方法 ................................................................ 1
5 一般规定 .......................................................................... 2
6 基础或砂(砾)垫层 ................................................................ 2
7 主体结构构件 ...................................................................... 3
8 波纹钢管(板)桥涵安装 ............................................................ 4
9 波形钢板洞口 ...................................................................... 5
10 锥坡、护坡 ....................................................................... 5
11 结构性回填 ....................................................................... 6
12 施工完成后波纹钢管(板)桥涵总体检查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2年10月修订版《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评标工作细则》.pdf
内容摘抄:
公路工程 建设项目 评标 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路工程建设项日评标工作,维护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建设项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其评标活动适用本细则: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公路工程建设项日,采用资格预审的,其资格审查活动适用本细则;其他项目的评标及资格审查活动可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条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评标工作是指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推荐中标候选人或者由招标人授权直接确定中标人的工作过程。
采用资格预审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专家抽取以及资格审查工作要求,应当适用本细则关于评标委员会以及评标工作的规定。
第四条评标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或者影响评标过程和结果。
第五条招标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评标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所有参与评标活动的人员均不得泄露评标的有关信息。
第六条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人或者其指定机构应当对评标过程录音录像并存档备查。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招标人负责组织评标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建评标委员会;办理评标专家的抽取、通知等事宜:为参与评标工作的招标人代表提供授权函:
(二)向评标委员会提供评标所必需的工作环境、资料和信息以及必要的服务
(三)向评标委员会成员发放合理的评标劳务报酬:
(四)在招标投标情沉书面报告中载明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活动中的履职情况;
(五)保障评标工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委托招标的,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组织评标工作,且遵守本细则关于招标人的规定。第八条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查、评价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二)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有关事项作出澄清或者说明(如需要);
(三)对投标文件进行比较和评价:
(四)撰写评标报告,推荐中标候选人,或者根据招标人授权直接确定中标人
(五)在评标报告中记录评标监督人员、招标人代表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有无干预正常评标活动或者其他不正当言行:
(六)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评标过程中发现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第九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评标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规定的招标监督职责分工,对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确定方式、评标专家的抽取和评标活动进行监督;
(二)对评标程序、评标委员会使用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监督:
(三)对招标人代表、评标专家和其他参加评标活动工作人员的不当言论或者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5/T 1469-2018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ICS93.080.01
R18
备案号:59978-2018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469-2018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Inner Mongolia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Performance Assenssment Standards
2018-08-15发布 2018-11-1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洪伟、侯芸、董元帅、刘振正、杨群、张晓燕、蔡宜长(美国)、张艳红、郭朝阳、王学营、赵晓亮、李雷、李喆、谢春磊、哈图。
本标准于 2018 年 8 月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的术语、符号、内容、方法、等级分类、路面损坏类型及特征判定、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和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计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检测与评定,等外公路、专用公路可参照执行,公路改扩建工程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E61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J 073.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符号
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 术语
3.1.1
路面破损率 pavement damage ratio
路段内不同类型、程度和范围的病害加权折合面积与实际检测的路面面积的比值。
3.1.2
养护临界标准 maintenance critical standard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下降至须对其进行不同类型养护的临界指标值。
3.1.3
计算单元 calculation unit
路面各项检测指标的原始数据最小处理单元。
3.1.4
路段划分指标 road segment index
1) 用于判断路段适宜采取不同养护类型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3.1.5
裂缝块度 crack block
用于判断龟裂、块裂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一般以碎块的三向长度的平均值或碎块的最大长度表示。
4 总则
4.1.1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应采用快速检测和评价手段,其他等级公路宜采用快速检测和评价手段。
4.1.2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结合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工作,科学编制沥青路面养护规划,积极实施预防养护,合理制定路面养护计划。
4.1.3 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的检测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的规定。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符号 ........................................................................ 1
3.1 术语 .......................................................................... 1
3.2 符号 .......................................................................... 2
4 总则 .............................................................................. 3
5 评定内容、方法及等级分类 .......................................................... 3
5.1 评定内容 ...................................................................... 3
5.2 评定方法 ...................................................................... 3
5.3 评定等级及分类养护 ............................................................ 5
6 路面损坏类型及特征判定 ............................................................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裂缝类 ........................................................................ 6
6.3 变形类 ........................................................................ 8
6.4 松散类 ........................................................................ 9
6.5 其他类 ........................................................................ 9
7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 ........................................................... 10
7.1 一般规定 ..................................................................... 10
7.2 自动化检测方法 ............................................................... 11
7.3 人工检测方法 ................................................................. 12
7.4 检测与调查频率 ............................................................... 12
8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 13
8.1 一般规定 ..................................................................... 13
8.2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计算 ......................................................... 1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调查及检测汇总表............................................... 2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沥青路面拱胀病害............................................... 2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计算........................................... 3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5/T 1488-2018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指南
ICS93.080.01
P66
备案号:60269-2019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488-2018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指南
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Expressway Reconstruction and Extension
201809-30发布 2018-12-3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耕、王曈、朱宝林、邵先胜、程国义、陈景、郑平安、韩继国、尹峰、辛强、王华晟、任全、高二利、张原。
内容摘抄:
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设计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术语和定义、要素、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设计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内蒙古自治区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其中,改建工程是指现有一级公路改建成高速公路的工程;扩建工程是指现有高速公路扩建的工程。其他等级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T L11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既有公路 existed expressway
拟扩建的高速公路或改建的一级公路称既有公路。既有公路的各组成部分则以分别冠以“既有”作为简称,如既有路基、既有路面、既有桥涵.....。
3.2
拟合设计 fitting design
改扩建工程在平、纵、横面的设计过程中,依据外业采集的既有公路几何形状数据资料,按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对既有公路几何线形进行的恢复性设计。
3.3
附加沉降 additional settlement
改扩建工程拼接路基对既有路基下地基产生的附加应力所造成的地基沉降。
4 总则
4.1 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方案可采用既有公路拼宽扩建方案或分离增建方案。其中既有公路拼宽扩建方案视利用既有公路的情况及拼接形式,可采用“两侧拼接”、“单侧拼接”等不同的方式。分离增建的部分则可按新建工程设计。
4.2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宜对既有公路的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交通工程设施等的具体情况逐一调查、核实,在综合评价基础上,科学确定技术标准,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4.3 改扩建工程的技术标准、建设规模、改扩建时机,宜根据其在路网中的位置、功能、预测交通量、服务水平,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布局等因素综合确定。
4.4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宜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设计、施工、养护、营运、管理的各阶段,从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论证,采用综合效益最佳、服务质量最好的方案。
4.5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宜充分利用既有公路进行拟合设计,在此基础上得到改扩建工程的各项指标;改扩建工程的拼接宜采用动态设计,持续跟踪、检验,需调整、修正时,宜按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相关规定修改、完善设计。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设计要素 ........................................................................... 3
6 路线 ............................................................................... 3
7 路基 ............................................................................... 7
8 路面 ............................................................................... 8
9 桥涵 ............................................................................... 9
10 路线交叉 ......................................................................... 12
11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1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5/T 1868-2020 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ICS91.100.10
Q13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868-2020
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manufactured sand concrete
2020-03-20发布 2020-04-2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路桥工程技术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米世忠、宋幸芳、王稷良、杜晓丹、周海龙、徐军、贾向春、何永、陈志忠、王万华、吕骄阳、张军、贾云平、于咏妍、许恒博、于敏、杜天玲、王秋霞、吕志刚。
内容摘抄:
公路工程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建设中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基本要求、机制砂的制备、分级与规格、质量要求与检验、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生产与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9142 混凝土搅拌机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8046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4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制砂 manufactured sand
岩石或卵石经除土开采,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公称粒径<4.75 mm的岩石或卵石颗粒。
注1:改写于 JT/T 819-2011,定义 3.1。
注2: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颗粒。
3.2
石粉含量 stone powder 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 75 μ m 的颗粒含量。
3.3
亚甲蓝MB值 methylene blue MB value
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 μ m颗粒的吸附性能的指标。
注:该指标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 μm的颗粒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
3.4
压碎指标 crushing index
用于检验机制砂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及控制其颗粒形状的技术指标。
4 基本要求
4.1 机制砂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可按照 JTG 3362、JTG D40、JTG 3370.1 规定进行取值。
4.2 机制砂混凝土的长期性能与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 JTG 3362、JTG/T 3310、JTG D40、JTG 3370.1、JTG/T F30、JTG/T F50、JTG/T F60 的相关规定。
4.3 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用于硫酸盐侵蚀环境时,应进行专项试验论证,并满足设计要求。
4.4 机制砂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强制式搅拌设备。
4.5 机制砂混凝土适用的工程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机制砂混凝土可直接应用于中、轻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及复合式路面或桥面下面层,也可直接用于涵洞、简支梁桥、跨径<50 m 的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等各部位;
b) 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使用机制砂,应经过相关的专项试验论证;特殊结构桥梁(跨径>50 m 的连续箱梁桥或连续刚构桥、斜拉桥、悬索桥、钢管拱桥)除基础、承台、锚碇、墩柱、系梁及其他附属结构的混凝土外,其他部位混凝土使用机制砂时,应经过相关的专项试验进行论证。
4.6 机制砂母岩的放射性应符合 GB 6566 的规定。
4.7 当使用含有机制砂的混合砂制备混凝土时,应经过相关的专项试验进行论证。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基本要求 .......................................................................... 3
5 机制砂的制备 ...................................................................... 3
6 机制砂的分级与规格 ................................................................ 5
7 机制砂的质量要求 .................................................................. 5
8 机制砂的质量检验 .................................................................. 8
9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10
10 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 .............................................................. 11
11 机制砂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 ...................................................... 1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5/T 1894-2020 既有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改造技术规程
ICS13.220.99
C80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894-2020
既有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改造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Renovation For Existed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System
2020-05-25发布2020-06-2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0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内蒙古拓澋建筑消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淡永再、李永清、倪华、张帆、路开、丁冬、云稼萱、高明亮、耿宇波。
内容摘抄:
既有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改造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既有建筑未设有消防给水系统或既有建筑设有消防给水系统但存在的流量、压力、设置形式、数量不足等问题的技术改造与维护管理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既有建筑存在流量、压力、设置形式、数量不足等问题的消防给水系统的技术改造与维护管理。
其他情况开展的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改造,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75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DB15/T 353 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消防水源 fire water
向水灭火设施、车载或手抬等移动消防水泵、固定消防水泵等提供消防用水的水源,包括市政给水、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等。
3.2
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temporary high pressure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system
平时不能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要求,火灾时能自动启动消防水泵以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要求的供水系统。
3.3
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constant high pressure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system
能始终保持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火灾时无须消防水泵直接加压的供水系统。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改造所用设备、材料及配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合格证明等文件。系统中的强制认证(认可)产品还应有认证(认可)证书和认证(认可)标识。
4.1.2 系统主要设备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必须与强制性产品认证(认可)证书或强制检验报告相一致,同时产品的实物也应与型式检验报告中的描述相一致。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3/T 3208-2022 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南
ICS13.220.01
CCS C 8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08-2022
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南
2022-05-09发布2022-06-08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黑龙江省隆维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有限公司、黑龙江三舍消防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志勇、燕海涛、杜长海、杨雪、卢健、金时光、李进晓,张嵩、侯圣奇。
内容摘抄:
微型消防站 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简称“重点单位”)、社区、高层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等级、人员配备、站房器材、执勤联动、管理训练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微型消防站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21 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型消防站
单位、社区组建的有人员、有装备,具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的志愿消防队。
3.2
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
由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组建的微型消防站。
3.3
社区微型消防站
由社区、行政村组建的微型消防站。
4 总则
除按照消防法规须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外,其他重点单位、社区、高层住宅小区,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升级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要求的灭火救援装备、器材,建立微型消防站,积极开展初起火灾扑救、防火巡查、消防宣传等火灾防控工作。
合用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可建立联合微型消防站。社区可与临近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社会单位联合建立微型消防站。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微型消防站分级 ...................................................................... 1
6 人员配备 ............................................................................ 2
7 站房器材 ............................................................................ 3
8 执勤联动 ............................................................................ 3
9 管理训练 ............................................................................ 4
附录 A(规范性) 微型消防站分级标准 ....................................................5
附录 B(规范性) 微型消防站器材配备标准 ................................................7
附录 C(资料性) 微型消防站工作记录 ....................................................8
参考文献 .............................................................................. 1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3/T 990-2020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运输车辆消防安全技术条件
ICS43.160
CCST59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990-2020代替DB23/T990-2016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运输车柄消防安全技术条件
2020-11-18发布2020-12-17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起草。
本标准是对 DB23/T 990《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运输车辆消防安全技术条件 》的第二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a) 标准名称由“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运输车辆消防安全技术条件”改为“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运输车辆消防安全技术条件”;
b)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为“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c) 修改了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罐车及栏板车、厢式车等机动车辆”。
d) 增加了罐体的定义;
e)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1) 删除了GA 406-2002 车身反光标识;JT 3130-88 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JT 617-2004 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 618-2004 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
2) 增加了GB/T 5907.1-2014 消防词汇 第1部分:通用术语;
3) 增加了GB 23254-2009 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
4) 本部分修改与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的年代号。
f) 修改了部分条款:
1) 修改了4.1 一般规定改为一般要求;
2) 修改了4.1.2 车辆必须是国家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公告的车辆,并达到JT/T 198-2016规定的一级完好车要求;
3) 增加了4.1.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应符合GB6944-2012要求;
4) 修改了4.4.2 在车辆或罐体的后部应安装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包装标志应符合GB190-2009要求。并安装告示牌,在告示牌上应标明介质的名称、种类、罐体容积、最大载质量、施救方法、企业联系电话,告示牌应白底黑字且白天在20m处清晰辨认;
5) 修改了4.4.3 在车辆或罐体的后部和两侧应粘贴反光带,标示车辆或罐体的轮廓。反光带应为橙色,宽度为150mm,储量7m³以下的罐体宽度为120 mm,反光亮度不低干国家标准GB23254-2009规定的一级红色反光材料的要求;
6) 修改了4.4.5 车辆标志按照GB 13392-2005标准装置。标志灯正常使用期限为2年,标志牌正常使用期限为4年,在使用期限内车辆标志发生破损,失效时,应及时更换;
7) 修改了4.4.6 液化气体罐车,安全阀和气相管的外表应涂红色,液相管外表应涂淡黄色,阀门应涂银灰色;
8) 修改了4.5.1根据所载介质及车辆要求配置符合GB 4351.1手提式灭火器,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维修;
9) 修改了4.5.2 根据所运介质特性,应随车携带足够数量遮盖、捆扎、防潮、防火、防毒等工具和应急处理设备、劳动保护用品;
10) 修改了4.5.3 常压罐车必须按规定设置呼吸阀;
11) 修改了4.5.4 车辆底部应配备导除静电拖地带,其质量应符合JT 230规定。运输易燃易爆液体、气体的车辆尾部靠近罐体处应加设不锈钢片(或铜板)作为静电导除接地板;
12) 修改了4.5.5 运油、加油车辆符合QC/T 653-2000的规定。金属管路的任意两点间或任一点到接地线末端,油罐内部导电部件上任意一点到拖地胶带末端的电阻应不大于5Ω,加油软管两端金属件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5Ω;
13) 修改了4.5.9 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罐体上的管路和管路附件不应超出车辆的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且罐体后封头及罐体后封头上的管路和管路附件外端面与后下部防护装置内存在车辆长度方向垂直投影的距离应不大于或等于150mm。应符合GB 7258-2017标准12.12.3条规定;
14) 修改了4.5.10 栏板车、厢式车应加垫防静电橡胶板,厚度不小于6mm;
15) 修改了5.2.2 用目测检验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火花熄灭器、呼吸阀、静电拖地带、静电导除接地板等安全用具和设施,应符合4.5.2、4.5.3、4.5.4、4.5.6、4.5.7条要求;
16) 修改了试验方法5.3 导电通路电阻值依据QC/T653-2000检验,结果应符合4.5.5条要求。
用万用表检验下列导电通路:
——从金属管路上任意一点到接地线末端;
——从油罐内导电部件上任意一点到拖地胶带未端;
——金属管路上任意两点间;
——加油软管两端金属件之间。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宏彬、昌新文、夏野、刘宇峥、赵波、刘斯宇、闫明杰、张一凡、王瑜、张红宇、廉璟琨、张保智、门剑中、朱天一、刘士楠、杨明。
本文件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23/ 990-2005、DB23/T 990-2016
内容摘抄: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运输车辆消防安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车辆(以下简称车辆)消防安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罐车及栏板车、厢式车等机动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4351.1 手提式灭火器 第 1 部分:性能和结构要求
GB/T 5907.1-2014 消防词汇 第 1 部分:通用术语
GB 6944-2012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2268-2012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3365 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器
GB 13392-2005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
GB 18564.1-2019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 第 1 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GB 18564.2-2008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 第 2 部分:非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GB 23254-2009 货车及挂车 车身反光标识
JT/T 198-2016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JT 230 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
QC/T 653-2000 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Flammable and explosive dangerous goods
GB 12268-2012 中具有燃烧爆炸特征的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和腐蚀性物质。
3.2
罐体 tank
由筒体、封头、入口、接管和装卸口构成的密封容器。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车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 车辆必须是国家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公告的车辆,并达到 JT/T 198-2016 规定的一级完好车要求。
4.1.3 车辆上的消防安全设施应符合 GB 4351.1、GB 13365、JT 230 规定,并有制造厂的合格证明。
4.1.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应符合 GB 6944-2012 要求。
4.2 整车参数
4.2.1 外廓尺寸
车辆的外廓尺寸应符合 GB 1589 要求。
4.2.2 罐体容积
罐体容积、车身铭牌标志应与车辆合格证相一致。
4.3 罐体安装与固定
定型罐车罐体与底盘的安装与固定按照现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验收。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要求................................................................................................................................................................. 2
5 试验方法.........................................................................................................................................................4
6 检验规则.........................................................................................................................................................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3/T 3295-2022 大地测量成果质量检验规程
ICS07.040
CCS A 76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95-2022
大地测量成果质量检验规程
2022-07-08发布2022-08-0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归口、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黑龙江第一测绘工程院、黑龙江省航务勘察设计院、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黑龙江众鼎测绘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市国土空间规划测绘研究院、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调查监测处、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大庆市自然资源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岳国栋、吴守来、袁晓宏、梁安宝、王洪斌、李海生、孙良宇、赵忠海、李寅、王丽欣、乔辉、李庆松、张智程、石善福、崔洪禹、王伟、余子敏、潘国盛、杨兴强、殷涛、朱岩丽、都丽霞.
内容摘抄:
大地测量 成果质量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地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的基本规定、成果质量评定、抽样检查程序、单位成果质量元素及错漏分类。
本文件适用于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中大地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和技术文件等的编制。监督检验、质量认定、质量鉴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 23/T 1830—2017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第 1 部分:大比例尺地形图
3 术语和定义
DB 23/T 1830—201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在全球范围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卫星系统的统称。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等。
[来源:GB/T 39611—2020,2.3.1]
3.2
大地测量 geodetic survey
测定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其变化和建立地区以至全球的三维控制网的科学与技术。包括GNSS 测量、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卫星导航
定位基准站网定位服务、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
[来源:GB/T 17159—2009,2.14,有修改]
3.3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erence station;GNSS reference station
对卫星导航信号进行长期连续观测,获取观测数据,并通过通信设施将观测数据实时或者定时传送至数据中心的地面固定观测站。
[来源:GB/T 39611—2020,2.1]
3.4
位置服务 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
基于卫星导航或其他手段获取时空信息,向用户提供与位置相关联的服务。
[来源:GB/T 39611—2020,5.2.1]
4 基本规定
4.1 两级检查一级验收
大地测量成果质量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两级检查即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大地测量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委托方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测绘质量检验机构进行的验收。其要求如下:
a) 过程检查应采用全数检查;
b) 最终检查中,外业检查项可采用抽样检查,样本量的确定按第 6 章的规定执行;内业检查项应采用全数检查;
c) 验收应采用抽样检查,样本量的确定按第 6 章的规定执行。验收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时应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进行概查;
d) 各级检查与验收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应省略、代替、颠倒顺序;
e) 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按照资料质量错漏处理。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4.1 两级检查一级验收............................................................ 2
4.2 检查与验收依据.............................................................. 3
4.3 单位成果.................................................................... 3
4.4 关键工序的控制.............................................................. 3
4.5 质量等级.................................................................... 3
4.6 记录及报告.................................................................. 3
4.7 质量问题处理................................................................ 4
5 成果质量评定 ................................................................... 4
5.1 质量表征.................................................................... 4
5.2 质量元素与错漏分类.......................................................... 4
5.3 元素划分与权重调整.......................................................... 4
5.4 质量评分方法................................................................ 4
5.5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4
5.6 样本质量评定................................................................ 4
5.7 批成果质量评定.............................................................. 4
6 抽样检查程序 ................................................................... 5
6.1 确定样本量.................................................................. 5
6.2 抽取样本.................................................................... 5
6.3 检验内容与方法.............................................................. 5
6.4 检验流程图.................................................................. 5
6.5 编制报告.................................................................... 6
7 单位成果质量元素及错漏分类 ..................................................... 6
7.1 错漏数量确定................................................................ 6
7.2 GNSS 测量 .................................................................. 6
7.3 三角测量.................................................................... 9
7.4 水准测量 ...................................................................12
7.5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14
7.6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定位服务 ...............................................17
7.7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 ...........................................................20
参考文献.........................................................................2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3/T 3335-2022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ICS 91.040.10
CCS P 3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35-2022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ultra low energy public building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2022-08-30发布2022-09-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近零能耗被动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纺织工业设计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中冕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达城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大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辰能同发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浩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洁浩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洛科威防火保温材料(广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立新、方修睦、张国祥、刘兆新、叶德强、夏贇、王岩、杨大易、吴雷、周志刚、刘忠强、刘婷婷、潘伟英、周志波、王勇、宗小丹、周传喜、付小畔、彭子城、齐贤达、魏存、刘成龙、鞠邦欣、唐立彬、周兆民、赵文绩、杨勤勇、全中华。
内容摘抄: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室内环境参数、建筑与建筑热工,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给水排水、电气、可再生能源应用、室内环境及用能系统监控、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新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75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T 14295 空气过滤器
GB 19762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3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1131 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技术规范
GB/T 51350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366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 55016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JGJ 354 体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 ultra low energy public building
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建筑围护系统性能设计、采取节能技术措施和运维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量需求,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建筑能耗水平比 GB 50189 降低 50%以上的公共建筑。
4 总则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设计,应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给水、排水、电气等专业设计将建筑室内环境及建筑能耗控制在规定的技术指标范围内。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II
引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4
5 室内环境参数 ........................................................................ 4
6 建筑与建筑热工 ...................................................................... 5
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0
8 给水排水 ........................................................................... 16
9 电气 ............................................................................... 17
10 可再生能源应用 .................................................................... 19
11 室内环境及用能系统监控 ............................................................ 20
12 评价 .............................................................................. 23
附 录 A (资料性) 黑龙江省主要城市的气候区属及建筑节能计算用气象参数............. 25
附 录 B (资料性) 地面传热系数计算 .............................................. 27
附 录 C (资料性) 平均传热系数计算 .............................................. 30
附 录 D (资料性) 常用外窗热工性能 .............................................. 40
附 录 E (资料性) 建筑门窗的性能分级表 .......................................... 41
附 录 F (资料性) 建筑材料性能参数 .............................................. 42
参考文 献 ....................................................................... 5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3/T 3336-2022 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标准
ICS 45120
CCS S 19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36-2022
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uspended monorail transit
2022年-08月-30日发布2022年-11月-29日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空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铁建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冶空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空列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亚太空列(河南)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建空列(北京)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骎、白永平、董海涛、王磊、刘俊、刘铭山、岳渠德、张海军、孙海全、彭长福、张浩、姜安、徐汉、刘建忠、程建江、王涛锋、王晓明、王海良、贾强、刘月华、张晓宏、张李雪、张平、武长虹、裴晓娟、何延冰、温悦、王平、邵长胜
内容摘抄:
悬挂式单轨交通 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的总体原则,运营组织,车辆,限界,勘察与测量,线路,轨道梁桥,道岔,车站,通风、空调与供暖,给水与排水,供电,通信,信号,售检票系统,自动扶梯、电梯与站台屏蔽门,综合监控,运营控制中心,车辆基地,防灾,环境保护,工程验收,系统联调与试运行。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7588(所有部分)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8702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422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
GB 16899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悬挂式单轨交通 suspended monorail transit
车辆悬挂于轨道梁下方行驶的单轨交通。
3.2
全自动运行模式 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 mode
在信号系统常规驾驶模式上新增的一种驾驶模式,可实现无司机但有运营人员或无人值守的列车运行模式。在该模式下,可实现列车自动唤醒、自检、自动发车、上下坡行驶、到站精准停车、自动开闭车门、自动折返、列车回段、自动洗车、休眠断电等全过程自动操作。
4 总体原则
4.1 为适应严寒地区悬挂式单轨交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使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试运行各阶段达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制定本文件。
4.2 本文件适用于低运量、高密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 80 km/h 的悬挂式单轨交通新建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试运行。
4.3 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立体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遵循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协调的设计原则。
4.4 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的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近期及远期。初期宜为建成通车后第 3 年,近期宜为第 10 年,远期宜为第 25 年。
4.5 悬挂式单轨交通宜采用高架敷设,因地形限制或有特殊要求的区段,可采用地下敷设。
4.6 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及机电设备应采用满足安全可靠、功能匹配、技术成熟、耐严寒、经济合理的产品,并逐步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国产化。
4.7 建筑工程宜采用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
4.8 悬挂式单轨应具有满足事故、故障、火灾及其他类灾害的防范救援设施,在跨水域、野生动物区、十字路口等不便直接向地面疏散的地段应设置车侧或车顶疏散平台(通道)。
4.9 设置地下车站的线路,其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50157 的相关规定。
4.10 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试运行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1 悬挂式单轨交通高架和地面结构应按抗震设防烈度 8 度进行设计。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体原则........................................................................................................................................................... 5
5 运营组织........................................................................................................................................................... 5
6 车辆................................................................................................................................................................... 7
7 限界................................................................................................................................................................. 12
8 勘察与测量..................................................................................................................................................... 13
9 线路................................................................................................................................................................. 17
10 轨道梁桥....................................................................................................................................................... 21
11 道岔............................................................................................................................................................... 26
12 车站............................................................................................................................................................... 31
13 通风、空调与供暖.......................................................................................................................................37
14 给水与排水................................................................................................................................................... 38
15 供电............................................................................................................................................................... 40
16 通信............................................................................................................................................................... 46
17 信号............................................................................................................................................................... 51
18 售检票系统................................................................................................................................................... 59
19 自动扶梯、电梯与站台屏蔽门...................................................................................................................63
20 综合监控....................................................................................................................................................... 67
21 运营控制中心............................................................................................................................................... 75
22 车辆基地....................................................................................................................................................... 78
23 防灾............................................................................................................................................................... 82
24 环境保护....................................................................................................................................................... 87
25 工程验收....................................................................................................................................................... 88
26 系统联调与试运行.......................................................................................................................................91
附录 A(规范性) 悬挂式单轨交通限界............................................................................................................99
附录 B(资料性) 条文说明..............................................................................................................................106
参考文献............................................................................................................................................................. 12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3/T1453-2011 黑龙江省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
DB23T1453-2011
黑龙江省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regulation of cable digital television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2011-05-06发布2011-06-01实施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前言
随着黑龙江省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 发展,有线网络正朝着数字化和综合服务的方向前进,人们对有线网络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以传输模拟电视为主的有线网络己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在生活、娱乐和商务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针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的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计划,传统的单向广播式有线网络也已不能满足数字电视传输的需要,特别是在国家提出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的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建设应该立足黑龙江省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成为集实现多种业务为一体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网络平台。为此,参照国内外行业与企业标准,依照国家和黑龙江省相关法规、规范、标准,针对黑龙江省住宅小区配套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实际情况,根据有线数字电视及三网融合所需网络的技术性能结合民用建筑的特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编制目的在于全面推进黑龙江省 住宅小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和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规范黑龙江省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建设 。
本规程 共分五章,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工程设计;4、工程施工;5、工程验收.
本规程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管理,由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 结合工程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如有需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寄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比乐街252号,邮编:150001)。
本规程主编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 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锡文 王天利 王涛 贺钢 冯国慧
本规程参加编制人:李宏志 王学彬 王东江 刘新
屈卫民 赵威 王龙 马晓光 郑德奎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王公山 李会义 陈永江 李宏农
车钟国 阎循忠 张海峰
内容摘抄:
1 总 则
1.0.1 为规范黑龙江省住宅小区配套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保证有线数字电视工程质量,切实满足用户有线数字电视及三网融合业务需求,使我省的有线网络设施向数字化、综合业务方向发展,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黑龙江省内城镇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含单体住宅楼)有线数字电视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公寓及写字楼等其他民用建筑可参照执行。
1.0.3 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机房 equipmentsroom
有线数字电视服务提供者安 装有线数字电视设备的用房。
2.0.2 室外交接箱 outdoorconnectingbox
安装在室外作为可放置有线数字电视光电 转换设备及网络分配设备的箱体。
2.0。3 单元配线箱 unitdistributionbox
安装在建筑物内作为可放置有线数字电视 有源分配网络设备、无源分配网络器件的箱体。
2.0.4 楼层配线箱 floordistributionbox
安装在建筑物内可作为放置有线数字电视 无源分配网络器件的箱体。
2.0.5 室内配线箱 indoordistributionbox
安装在住户室内用于有线数字电视、数据交 互信号的接入和分配的箱体。
2.0.6 室外管道 outdoorpipeline
住宅小区预埋管道中供有线数字 电视网络布缆使用的通道,由管道、人 (手)孔等组成。
2.0.7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set一top一boxorcabledigital television
把数字信 号解调成视、音频信号的设备。3工程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 住宅小区配套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建设,应与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步进行。
3.1.2 住宅小区配套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应根据住宅小区建筑的类型、总体规划、相关规定、环境条件以及近远期用户需求、业务发展需求等因素统一规划,并根据网络设施进行综合管线的设计。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并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
3.1.3 住宅小区配套有线数字电视工程的设计,必须符合黑龙江省有线数字电视总体规划要求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GY5075)的规定。
3.1.4 住宅小区应设置有线数字电视机房,机房可与小区通信、安全监测、计量表值信号的传输等设施共用。
3.1.5 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管网主要由室外管道和楼内管线组成。室外管道由暗敷管道、人 (手)孔、室外交接箱组成。楼内管线由引入管、楼道管线、单元配线箱、楼层配线箱、入户管道、住户室内配线箱、住户室内分配管线组成。室内、室外管道宜采用暗敷设计。
3.1.6 机房引入管道应与广播电视城市主干管道相衔接,并预留备用管孔。
3.1.7 楼内分配网络系统宜采用射频同轴电缆和能够满足数据及相关信号传输的线缆一次性布放到位。
3.2 住宅小区机房设置
3.2.1 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机房设计标准应按其规模确定使用面积。小区有线数字电视机房的面积应符合表 3,2.1的规定。
4工程施工
4.1一般规定
4.1.1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相应的审核批准的设计文件,并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设计图纸施工。
4.1.2 安装、检测和调试所用各类计量器具,仪器需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工程设计·······························································3
3.1 一般规定······················································3
3.2 住宅小区机房设置··········································3
3.3 住宅小区室外管道及室外交接箱设置··················4
3.4 住宅小区楼内配线管网及配线箱设置··················7
3.5 住宅小区室内配线箱及管线设计····················8
3.6 住宅小区线路敷设··········································8
3.7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9
3.8 系统安全······················································9
3.9 图形符号·················································9
4 工程施工·······························································10
4.1 一般规定······················································10
4.2 主要设备、器材的进场验收······························10
4.3 住宅小区机房工程··········································10
4.4 住宅小区室外管道工程····································11
4.5 住宅小区楼内管线工程·································11
4.6 住宅小区干线系统工程····································12
4.7 住宅小区分配网系统工程·································13
4.8 接地工程······················································14
4.9 系统的调试、检测·······································14
5 工程验收······················································16
5.1 一般规定······················································16
5.2 验收流程······················································16
5.3 系统的现场主观评价·······································17
5.4 竣工验收结论与处理········································18
附录········································································19
附录A检验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19
附录B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20
附录C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1
附录D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2
附录E分项(子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23
附录F多层住宅楼道内管线及配线箱示意图···············24
附录G小高层住宅楼道内管线及配线箱示意图············26
附录H高层住宅楼道内管线及配线箱示意图···············28
附录JCATV使用符号··········································30
附录K设备、器材的技术要求·································33
本规范用词说明······················································34
引用标准规范目录·································45
条文说明·······························································4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3/T 3337-2022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ICS 91.040.10
CCS P 30 DB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37-2022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ultra low energy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2022-08-30发布2022-09-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近零能耗被动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纺织工业设计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中冕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达城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大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辰能同发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浩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洁浩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洛科威防火保温材料(广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立新、方修睦、张国祥、刘兆新、杨大易、夏贇、王岩、叶德强、刘婷婷、潘伟英、王凤来、周传喜、周志波、吴雷、周志刚、魏存、刘忠强、宗小丹、赵文绩、杨勤勇、王勇、付小畔、彭子城、刘成龙、鞠邦欣、唐立彬、刘思宁、翟宏远、冯雪山、刘海哲、全中华。
内容摘抄: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室内环境参数、建筑与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燃气、给水排水、电气、计量与监控、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新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住宅的商业服务网点可参照本文件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295 空气过滤器
GB 20665-2015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51366-2019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 55016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JGJ 26-201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4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
JGJ/T 235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 ultra low energy residential building
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建筑围护系统性能设计、采取节能技术措施和运维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量需求,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建筑能耗水平比 JGJ 26-2010 降低 50%以上的居住建筑。
3.2
供暖度日数(HDD18) heating degree-day
从需要供暖的强度和需要供暖的天数两个方面反映一地气候寒冷程度的指标。一年中,当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冬季供暖室内计算温度时,将日平均温度与冬季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差的绝对值累加,得到一年的供暖度日数。
4 总则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燃气、给水、排水、电气等专业设计将建筑室内环境及建筑能耗控制在规定的技术指标范围内。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4
5 室内环境参数 ........................................................................4
6 建筑与围护结构 ......................................................................4
7 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燃气 .........................................................10
8 给水排水 ...........................................................................17
9 电气 ...............................................................................18
10 计量与监控 ........................................................................19
11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判定 ............................................................20
附录 A(资料性) 黑龙江省主要城市的气候区属、气象参数、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29
附录 B(资料性) 地面传热系数计算.....................................................32
附录 C(资料性) 平均传热系数计算.....................................................35
附录 D(资料性) 建筑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46
附录 E(资料性) 关于建筑面积和体积的计算.............................................48
附录 F(资料性) 常用外窗热工性能.....................................................49
附录 G(资料性) 建筑外窗的性能分级表.................................................50
附录 H(资料性) 建筑材料性能参数.....................................................51
附录 I(资料性) 供暖管道最小保温层厚度...............................................60
参考文献 ..............................................................................6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昆明新机场飞行区岩溶地基加固处理技术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昆明新机场 场区地处岩溶发育地区,场址区总体以岩溶地貌为主,其次为构造剥蚀低中山地貌、山间盆地地貌等。岩溶地貌约占场址区的3/4,主要为剥蚀溶蚀准平原。地面多呈波状起伏,坡度相对平缓。微地貌形态有土洞、溶洞、石芽、岩溶漏斗、溶蚀洼地、落水洞、溶蚀沟槽等。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场区内的红黏土具有特殊的岩土结构特征和工程特性,同时又具有高填方、超大土石方量、强地展、功能分区多、建设环境复杂、
相互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地基处理与土石方工程的费用和进度直接影响整个机场项目的投资和进度。其岩溶稳定性及其工程处理问题是地基处理与土石方工程迫切蒂要解决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
2008年5月2日T3,T4,T8,T9,T10标段开工;2008年6月2日T2标段开工;2008年10月6日
T1,T5,T6,T7标段开工,目前各标段施工完毕,期间填方区共处理完成294个漏斗、洼地;处理溶洞22个,落水洞25个。
在飞行区挖方区勘察结束、拿到施工图后,飞行区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对挖方区进行地基处理及换填、平整施工。处理了地表岩溶(漏斗、洼地、落水洞)46个,地下岩溶(洞体)38个,主要集中于W2,W4,W10及孙家山挖方区,地下岩溶洞体主要为竖向发育垂直裂隙。在施工过程中,又新发现挖方区地下岩溶洞体19个,其中T3标段16个、T4标段1个、T5标段1个、T8标段1个,主要集中于W10挖方区,主要为竖向发育垂直裂隙。
2
土洞和溶洞处理设计
2.1处理方法
1)对飞行区道槽区、规划道面区及边坡稳定影响区埋藏深度H≤2m的洞体,采用清爆换填法进行处理。首先清除洞体覆盖层,采用爆破方法对洞体顶板进行破碎,清除顶板破碎物和洞体内充填物,分层间境块碎石讲行强夺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2版《浙江省绿道建设综合评价技术导则(试行)》.pdf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浙江省 绿道建设 工作,推动省域现代化高水平绿道建设,检验高标准绿道工程,以及导高质量绿道运营维护,重点突出绿道建设提质增效和长效管理,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浙江省绿道建设综合评价 技术导则 (以下简称本导则)。
本导则包含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绿道基本条件筛查、绿道基础指标评估、绿道建成水平评级、单条绿道建设成果评价、区域绿道建设成果评价、评价结果报告等主要内容及其附件。
本导则编制的组织单位: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本导则编制的承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
本导则编制人员:朱晓青戴伟徐剑黄天霞魏丹枫刘博新应文豪应明月
内容摘抄:
1总则
1.1评价目的
本导则规定了开展浙江省绿道建设综合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评估内容、计算方法和成果要求等内容,主要用于今后开展浙江省单条绿道项目与区域绿道系统的建成后评价,以及待建和在建绿道项目的选线布局、工程设计指引与建设过程监督指导工作。
基于本导则给出的指标及相应算法,对单条绿道项目与区域绿道系统进行基础指标评估、建成水平评级、建设成果评价,旨在促进绿道项目在立项选线、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营管维全过程中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浙江省绿道建设工作,推动高水平绿道建设,检验高标准绿道工程,以及引导高质量绿道运营维护。
1.2评价范畴
从绿道建设的全过程时间维度和产生综合影响的空间尺度界定评价范畴。
1.2.1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涵盖绿道建设项目全过程周期,包括立项投资阶段、工程设计阶段、采购与施工竣工阶段。各项目的评价具体时间点由当地主管部门根据绿道项目建设性质、使用状况和运营模式来确定。
1.2.2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以绿道所产生的生态、产业、社会效益的辐射影响区为界,包括绿道主线本身以及所串联的生态、产业、社会功能组团。主线周边的评价范围以绿道两侧500M为宜。
1.2.3由线及面
由单条绿道建设项目,综合拓展到区域绿道系统,从不同层次水平上分析得出绿道建设质量水平、特色风貌、规模效益等内容。
1.3评价原则
1.3.1分类与分级相结合
基于“三生融合”原则、绿道自身特点,可对应选择综合类或特色类,参与绿道建设综合评价。同时,在指标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参评的绿道项目进行3A、2A、A级建成水平评级。
1.3.2刚性与弹性相结合
对客观数据以及可量化指标采用刚性定量评估的方式,对使用主体的主观感受以及综合性等级判定采用定性评判的方式。评分框架中的指标设定具有弹性,可通过评价的正负反馈对指标设定进行改进适应。
1.3.3工程单条与地区系统相结合
评价对象包含单条绿道项目和区域绿道系统。对单条绿道项目的评价可促进绿道质量提升与特色性发展,对区域绿道系统的评价可促进绿道整体布局与地区性平衡以及整体工作统筹。
1.4评价特色
同时适用于单条绿道项目和区域绿道系统,采用多主体、分阶段、递进式的评估、评级、评价方法。其主要环节分为基础指标评估、建成水平评级和建设成果评价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独立形成阶段性结论。同时适用于综合类和特色类两种类别的绿道建设项目。
2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本导则中,涉及评价指标项中的术语见表3一11。
(1)绿道Greenway
指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通常依托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绿道内设置步行或骑行专用道,是连接重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公园绿地、居住区、历史古迹、广场、公共活动中心等的综合线性廊道。绿道综合带是一种广义视角下的绿道,由绿道主线及其两侧各500M范围内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产业经济的生产系统、社会民众的生活系统所组成。
(2)绿道主线Mainline of Greenway
指绿道的主干线路,包括步行、骑行等以非机动车为主的慢行交通线路。
(3)综合评价Synthesis Assessment
指依照相关标准和评价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由开发部门、建设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专家群体、公众使用者、专业评调机构组织对绿道建设项目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本导则中的综合评价由指标评估、水平评级和成果评价三项内容组成。
(4)指标评估Index Assessment
指基于特定指标与算法,对单条绿道项目进行分项定量打分,主要由功能效益、工程水平、管维水平等基础建设信息和数据的权重项构成,进行加权求和后得出总分(见第5节)。
(5)水平评级Level Classification
指基于基础评估的结论,根据单条绿道项目建成水平成效进行区间赋分,并按水平等级划分为3A、2A、A三级(见第5节)·
(6)成果评价Achievement Evaluation
指基于指标评估与水平评级的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最美绿道”评价、县(市、区)或个
人绿道建设工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见第6节)。
(7)功能效益Functional Benefit
指绿道所产生的效益价值,主要分生态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生态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分别指绿道建设对绿道主线及其两侧各500M范围内地区生态环境、产业环境、社会坏境所带来的功能效益。本导则依据绿道项目自身特点,在功能效益评价分类上设置综合效益导向类(后简称综合类)和特色效益导向类(后简称特色类)两种类别(详见5.2节)。
(8)工程水平Project Level
指绿道项目在实施环节中所展现的工程质量水平,主要分项耳水平、选线规划、设施布局、建设类型、风貌特色、施工质量、安全保障、材料使用、可持续技术利用九个方面(详见5.3节)。
(9)管维水平Management Level
指绿道在运营环节与维护环节中所展现的管理水平,主要分地区部门自评、综合管维、专项管维三个方面(详见第5.4节)。
(10)多主体评估Multi-Agents Assessment
指由不同责任主体对单条绿道项目或区域绿道系统进行评估,是一种采用多方综合后计分的模式。
多主体的构成包括开发部门、建设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专家群体、公众使用者、专业评调机构组织等。
3基本规定
3.1评价对象
单条绿道项目主要以单条绿道为评价对象,己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或已投入正常运行,可由单个项目业主或多个业主联合自评或开展第三方评价。若单条绿道被推评申报最美绿道,则其起止点长度需≥5M,并已竣工验收2年后或已投入正常运行1年。区域绿道系统
主要以县(市、区)行政范围内的绿道系统为评价对象,区域内绿道均已竣工验收2年后或己投入正常运行1年,可由县(市、区)住建部门自评或开展第三方评价。
3.2流程与内容
3.2.1评价流程
根据评价内容,绿道建设综合评价总共分为四个步骤,包括绿道基本条件筛查、绿道基础指标评估、绿道建成水平评级和绿道建设成果评价。其中,绿道基础指标评估、建成水平评级是绿道建设成果评价的基础。
绿道建设综合评价流程需依托功能、工程、管维大数据平台,采用线上线下一体的调查与测算方式。评价主体可通过共亭数据,也可通过现场评估的方式对评估对象进行勘验打分,或利用相关信息并入的数字智慧智能系统开展统计分析。
3.2.2评价内容
(1)绿道基本条件筛查
绿道基本条件筛查是对存在严重问题的绿道项目进行筛查的过程.通过基本条件筛查后的绿道项目可进入绿道基础指标评估阶段。
(2)绿道基础指标评估
绿道基础指标评估是根据基础指标对评估对象进行定量赋分的过程。基础指标包括功能效益指标评估、工程水平指标评估、管维水平指标评估三个指标集组成,作为绿道建成水平评级的基础。
(3)绿道建成水平评级
绿道建成水平评级是对绿道建设评估成果的定性分级过程。根据绿道基础指标评估的总分赋分区间,遴选出3A、2A、A三个等级。
(4)单条绿道建设成果评价
在本导则绿道建设基础指标评估与建成水平评级的基础上,将成果推送至专家会商评价、公众参与评价分项,对单条绿道项目建设成果进行评价,作为“最美绿道”的评价依据和其他工作考核依据。
(5)区域绿道建设成果评价
在本导则绿道建设基础指标评估与建成水平评级的基础上,将成果推送至区域绿道综合建设工作评价分项,对区域绿道系统建设成果进行评价,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地区管理督查、县(市、区)或个人绿道建设工作评价等的依据。
3.2.3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可根据省、市、县(市、区)评价需求制定。评价需在绿道项目竣工验收或己投入运营后1年执行,并可根据后续绿道使用等情况进行更新性评价。
4、绿道基本条件筛查通过绿道基本条件筛查认定的绿道项目需全部满足下表问题的要求。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1~4号钢彩带安装技术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昆明新机场 航站楼 1~4号钢彩带组成空间结构,主要由大截面箱梁构成,彩带水平面投影长度
324m。其中,1,4号彩带分别由3根箱梁交织而成,每条彩带设有11个拱底与混凝土结构柱顶上的箱体支座连接,拱底最大距离为36m。2,3号彩带均由1根箱梁相互交叉与1,4号彩带的下层拱顶连接。彩带最大拱矢高37.4m,在拱顶上设置屋顶网架支座。彩带两端与4根T形箱体钢柱相连。如图
1所示。
2总体思路
1)确定构件分段计划根据构件受力确定合理的分段位置,同时,考虑构件质量、长度满足加
工、运输要求,结合构件吊装对吊装设备、吊装方法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21
122
123
…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