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2月 ( 第 145 页)

ICS75.180
CCSG15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 4929——2021
焦炉煤气 萘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Coke oven gas—Determination of the naphthalene content——Gas chromatography
2021-12-02发布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B/T 4929-2021,气相色谱法,焦炉煤气,萘含量的测定,YB/T 4929-2021 焦炉煤气 萘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
本文件起草单位∶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马钢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宝钢化工湛江有限公司、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丽丽、费建华、王黎青、李家发、周珉怡、闻科、徐风雷、王兴祥、胡学松、苗青、程财、黄康朝、马永福、李永峰、郑景须。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焦炉煤气中萘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的原理、仪器和材料、采样、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和安全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焦炉煤气中萘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原理
用二甲苯吸收煤气中萘,在吸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物喹啉,用二甲苯稀释后,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焦炉煤气中萘,以克/每立方米(g/m³)表示。
4 仪器和材料
4.1 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检测器,检测器灵敏度<1×10~1'g/S(正十六烷)。

4.2 色谱工作站或色谱数据处理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作者:宋青青,邱维理,张振春 编著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地质学,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地质学基础 (第四版)》宋青青、邱维理、张振春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面向21世纪高校教育改革,按照“拓宽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进行修订。全书分为5个部分,绪论着重介绍地质科学的特点与发展简史;第二章概述行星地球的基本特征与地球物质运动的能量基础;第三章介绍矿物与岩石的基本特性与分类;第四章介绍地壳运动的成因、形式与地貌表现;第五章在概述地质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介绍地壳的演化以及中国区域地质发展简史;第六章从资源、环境、灾害等方面介绍地质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本教材适用于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农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使用,也可用作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目录:第1章 绪论
第1节 地质学概述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
第2节 地质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
二、奠基时期(1450-1750)
三、形成时期(1750-1840)
四、发展时期(1840-1910)
五、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1970)
六、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第1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2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3节 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一、基本概念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三、地质作用的分类
复习思考题第3章 矿物与岩石
第1节 概述
一、矿物与岩石的概念
二、矿物学与岩石学理论的建立
第2节 矿物
一、矿物的基本特性
二、矿物的分类
三、重要矿物简述
第3节 火成岩
一、岩浆、岩浆作用和火成岩的概念
二、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三、侵入作用
四、火成岩的成分
五、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六、火成岩的分类
七、主要火成岩简介
第4节 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二、沉积岩的特征
三、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第5节 变质岩
一、变质作用的因素
二、变质岩的特征
三、变质作用类型与变质岩
四、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第1节 概述
一、关于构造运动的概念
二、地壳构造与演化理论的建立
第2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三、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第3节 褶皱构造
一、褶皱的概念
二、褶曲要素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皱构造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第4节 断裂构造
一、节理
二、断层及其几何要素
三、断层的分类
四、断层的组合类型
五、怎样识别断层
六、研究断层的意义
七、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
第5节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一、新构造运动
二、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三、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四、地震强度
五、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六、地震预报
第6节 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一、地槽一地台说
二、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
三、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
四、板块构造学说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地壳演化简史
第1节 概述
一、地层学理论的建立
二、时间标尺的建立
第2节 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三、构造历史分析
四、地层系统
第3节 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
一、太古宙
二、元古宙
三、震旦纪
第4节 早古生代
一、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二、加里东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三、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5节 晚古生代
一、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二、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
三、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6节 中生代
一、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
二、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
三、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7节 新生代
一、古近纪
二、新近纪
三、第四纪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第1节 矿产资源
一、基本概念
二、内生矿床
三、外生矿床
四、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
第2节 地下水资源
一、含水层与隔水层
二、地下水的类型
三、储水构造
四、地下水开采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3节 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
二、水利工程
三、道路工程
第4节 地质灾害与地球化学环境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及指导读物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第四版后记
附表地质年代表

ICS01.040.13
C 8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74-2020
轮胎仓库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2020-0911发布 2020-1010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 2674-2020,仓库火灾扑救行动指南,轮胎仓库,轮胎仓库火灾扑救行动指南,DB23/T 2674-2020 轮胎仓库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划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旭日、赵 波、王贵军、杨博智、吴君华、李进晓。

内容摘抄:

轮胎仓库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轮胎仓库火灾扑救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扑救行动和行动安全等。
本标准适用于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的轮胎仓库火灾扑救行动,其他专职消防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176 消防应急救援 通则
GB/T 29178 消防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指南
GB/T 29179 消防应急救援作业规程
GA/T 620 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
3 术语和定义
GB 590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轮胎仓库 tyre warehouse
储存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橡胶轮胎制品,并对其进行集中、整理、保管和分发等工作场所。
3.2
分级响应 graded response
按照火警和应急救援分级规定进行灭火救援作战编成和力量调派的行动。
3.3
协同作战 coordinated fire fighting
根据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各方参战力量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作战行动。
3.4
灭火作战预案 fire fighting plan
针对作战对象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对灭火作战预先安排的行动方案。
4 总则
4.1 轮胎仓库火灾扑救行动应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
4.2 轮胎仓库火灾扑救行动应按照“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灵活地运用堵截、突破、夹攻、合击、排烟、破拆、撤离等战术方法,科学有序地开展火灾扑救行动。

4.3 轮胎仓库火灾扑救行动由消防救援队伍具体组织和指挥,协同单位按照应急预案分级响应、协同作战,单位技术人员和专家提供技术支撑。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 1
5 扑救行动.........................................................................................................................................................4
6 行动安全.........................................................................................................................................................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01;87.060.10
CCSG54  CDIA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DIA 0046—2022
C.I.颜料橙43

C.I.Pigment orange 43
2022-09-16发布2022-10-01实施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发 布

C.I.颜料橙 43,T/CDIA 0046-2022,T/CDIA 0046-2022 C.I.颜料橙 43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鞍山辉虹颜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信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东洲、张燕、赵园媛、李武、王丽娜。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C.I.颜料橙43的要求、取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由1,4,5,8一萘四甲酸(酐)与邻苯二胺缩合,经分离后的滤饼,再经颜料化及表面处理而制得的颜料橙43。产品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油墨等领域着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10—2008 同类着色颜料耐光性比较
GB/T 1864—2012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颜料颜色的比较

GB/T 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 5211.20 颜料分散体及样板的制备和评定方法

GB/T 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 冷萃取法
GB/T 5211.3—2020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部分∶105℃挥发物的测定

GB/T 5211.5——2008 颜料耐性测定法
GB/T 5211.12—2007 颜料水萃取液电阻率的测定
GB/T 5211.6—2020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6部分∶水悬浮液pH值的测定

GB/T 5211.15—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吸油量的测定
GB/T5211.18—2015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8部分∶筛余物的测定 水法(手工操作)
GB/T 5211.19 着色颜料的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 目视比色法

GB/T 5211.20 在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 颜色的比较 色度法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3451.2 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 光度计法

HG/T 3853——2006 颜料干粉耐热性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5.040
A82 DB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9397-2011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338-2010
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检验规则
2010-12-16发布 2011-04-01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3/ 338-2010,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检验规则,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检验,DB53/338-2010 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检验规则

前 言
本标准的第1章、第4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为强制性的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条款。
本标准由云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健、甘朝军、苏国平、陈德俊、卫正峰、潘海林、李珺。

内容摘抄:

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检验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检验的工作程序、内容、要求、结论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容积大于等于500 L的常压常温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的出厂检验(含现场组装检验)和定期检验。
本标准不适用于压力容器、非金属罐体、直接埋入地下的罐体或容积小于500 L的金属桶、金属罐等罐体的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出厂检验和定期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805 特低电压(ELV)限值
GB 13365 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器
GB 133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
GB 18564.1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 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GB 50128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JB/T 4734 铝制焊接容器
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JB/T 4735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JB/T 10764 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声发射检测及评价方法
JB/T 10765 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漏磁检测方法
JT 230 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
QC/T 653-2000 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危险化学品
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4 总则
4.1 检验分类
4.1.1 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定期检验。
4.1.2 出厂检验在制造(含现场组装,下同)过程中和完成后进行。
4.2 检验周期
4.2.1 危险化学品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以下简称罐式车辆常压罐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定期检验。
4.2.2 危险化学品固定式常压储罐每定期检验的检验周期按检验报告要求执行,但不应超过六年。
4.3 检验机构
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的检验应由取得专业资质的法定检验检测机构进行。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2
5 检验前准备......................................................................... 3
6 检验工作程序....................................................................... 4
7 检验要求........................................................................... 6
8 检验结论........................................................................... 7
9 检验报告........................................................................... 7
10 安全注意事项......................................................................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出厂检验要求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危险化学品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定期检验要求 .....................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危险化学品固定式金属常压储罐定期检验要求 ....................... 14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出厂检验证书 ..................... 17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危险化学品金属包装容器安全性能出厂检验报告 ..................... 18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危险化学品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定期检验报告 ..................... 23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危险化学品固定式金属常压储罐定期检验报告 ....................... 3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010
CCS F 01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911.8-2022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8部分:锡冶炼企业
2022-05-20发布2022-08-20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 /T 911.8-2022,第8部分,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8部分:锡冶炼企业,锡冶炼企业,DB53/T 911.8-2022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8部分:锡冶炼企业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53/T 911《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与DB53/T 1116《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数据质量评价》、DB53/T 1026《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端系统功能要求》、DB53/T 1027《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数据接口规范》共同构成了支撑云南省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基础性工作的云南省地方标准体系。
本文件是DB53/T 911《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的第8部分。DB53/T 911已经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水泥企业;
——第2部分:黄磷企业;
——第3部分:磷铵企业;
——第4部分:合成氨企业;
——第5部分:焦化企业;
——第6部分:铅锌企业;
——第7部分:铜冶炼企业;
——第8部分:锡冶炼企业
——第9部分:电解铝企业;
——第10部分:工业硅企业;
——第11部分:甘蔗制糖企业;
——第12部分:制浆造纸企业;
——第13部分:啤酒企业;
——第14部分:复烤卷烟企业;
——第15部分:建筑卫生陶瓷企业;
——第16部分:平板玻璃企业;
——第17部分:电石企业;
——第18部分:数据中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节能监察中心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节能监察中心、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铜资源云南铜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燃气计量检测所、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志娟、黄文杰、高淮昆、李宁、高红兵、陈丹晖、韩晓箴、胡金秀、李建成、徐万成、陈雪雷、李沛昇、杨志嘉、聂曦、陆斌。

内容摘抄: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 8 部分:锡冶炼企业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锡冶炼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相关的术语和定义、采集范围、采集步骤和采集内容、采集要求、监测内容等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锡冶炼企业能源资源数据的采集与监测,用于满足企业能源管理、能效对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等活动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0902 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 21348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9141 工业硫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DB53/T 708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5﹞1722号)
云南省用水定额(2019年版 经云水发〔2019〕122号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锡冶炼企业 tin smelting enterprise
以锡冶炼为主的生产企业。包含:精锡、精焊锡、副产硫酸及其它有价金属其中一个或多个产品的锡冶炼企业。
3.2
锡冶炼企业生产界区 production boundary of tin smelting enterprise
从锡冶炼生产原料(锡精矿、含锡物料、熔剂等)、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电力等原材料和能源进厂开始,经过炼前处理、还原熔炼、炼渣、烟气制酸、精炼工序到锡产品出厂的整个工艺过程。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
3.3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 data acquisition and monitoring of energy and resource measurement
对企业生产界区内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物料计量数据,以及其余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到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可以满足于企业能源管理、能效对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等全过程监测。
4 采集范围
4.1 总则
能源资源数据采集范围为锡冶炼企业的生产界区。
4.2 主要生产系统
4.2.1 炼前处理
从含锡原料(主要为锡精矿)进入炼前工序开始到处理后的含锡产物(锡焙砂、焙烧渣及其它焙烧产物)离开炼前工序为止。包括(沸腾炉、回转窑等)配料、进料、焙烧、排料、供排风、物料输送、收尘、供排水、辅助设备及照明等。
4.2.2 还原熔炼
从含锡物料(主要为锡精矿、锡焙砂等)进入还原熔炼开始到粗锡(包括甲锡、乙锡、硬头)离开还原熔炼工序止。包括(电炉、熔池熔炼炉等)配料、进料、熔炼、供排风、收尘、排水、粉煤制备、余热装置及照明等。
4.2.3 炼渣工序
从含锡富渣、锡中矿及其他含锡渣料进入炼渣工序开始到产出含锡烟尘为止。包括(烟化炉、电炉等)备料、进料、硫化挥发、供排水、收尘、供排风、粉煤制备、辅助设备及照明。
4.2.4 烟气制酸
从电收尘出口开始到产出合格硫酸产品为止。包括烟气净化、转换、吸收、烟气富集及相关配套系统(泵、风机、余热回收)等,其中尾气吸收按工艺要求作出相应的要求与规定。
4.2.5 精炼工序
4.2.5.1 火法精炼
从粗锡开始到产出合格锡产品(锡锭、焊锡、锡基合金)为止。包括从氧化锅、高温锅、结晶机、精炼锅、浇铸、熔析炉、离心机、真空炉等工序的加热、熔化除杂、供排水、供排风、收尘、车间运输及照明等。
4.2.5.2 湿法精炼
从粗锡或粗焊锡开始到产出合格锡产品为止。包括从精锡电解、焊锡电解、电解辅助设施及供排水、通风、车间运输、照明等。
4.3 辅助生产系统
为主要生产系统服务的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照明、维修、库房、厂内运输和原料场地以及安全、环保等装置与设施。
4.4 附属生产系统
为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配置的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职工食堂等。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III
引 言 ............................................................................... Ⅴ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采集范围 ........................................................................... 2
4.1 总则 ........................................................................... 2
4.2 主要生产系统 ................................................................... 2
4.3 辅助生产系统 ................................................................... 2
4.4 附属生产系统 ................................................................... 3
5 采集步骤和采集内容 ................................................................. 3
5.1 采集步骤 ....................................................................... 3
5.2 采集内容 ....................................................................... 3
6 采集要求 ........................................................................... 3
6.1 数据采集方式 ................................................................... 3
6.2 数据采集周期 ................................................................... 3
6.3 数据有效性 ..................................................................... 4
7 监测内容 ........................................................................... 4
7.1 能源消耗 ....................................................................... 4
7.2 能源消耗指标 ................................................................... 4
7.3 资源消耗指标 ................................................................... 4
7.4 温室气体排放量 ................................................................. 4
附录 A (资料性) 锡冶炼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示例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911.8-2022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8部分:锡冶炼企业已关闭评论

ICS 71. 100. 01; 87. 060. 10
CCS G 54

备案号022    CDIA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DIA 0022—2021
C.I.颜料红144

C.I.Pigment Red 144
2021-07-30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发 布

C.1.颜料红144,T/CDIA 0022-2021,T/CDIA 0022-2021 C.1.颜料红144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捷虹颜料化工有限公司、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贤丰、张荔、李岩、张东江、张燕深。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C.I.颜料红144的要求、取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由2,5-二氯苯胺重氮盐与2-羟基-3萘甲酸反应后产物,与邻氯对苯二胺缩合而制得的颜料。产品主要用于塑料、油墨、涂料等领域着色。
2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10—2008 同类着色颜料耐光性比较
GB/T 1864——2012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颜料颜色的比较

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5211.2—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 热萃取法
GB/T5211.3—2020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部分∶105℃挥发物的测定GB/T5211.5—2008 颜料耐性测定法
GB/T 5211.6—2020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6部分∶水悬浮液pH值的测定GB/T5211.12—2007 颜料水萃取液电阻率的测定
GB/T 5211.15—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吸油量的测定
GB/T5211.18—2015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8部分∶筛余物的测定 水法(手工操作)

GB/T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24165—2009 染料产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HG/T4767.2—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第2部分∶注塑成型法

HG/T 4768.5—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塑料中分散性的评定第5部分∶加热熔融挤出机法测定着色剂分散性
HG/T4769.2—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增塑聚氯乙烯中着色剂的试验第2部分∶试验样品的制备

HG/T4769.4—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增塑聚氯乙烯中着色剂的试验第4部分∶迁移性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品结构式
本文件规定的C.I.颜料红144产品结构式见图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1. 100. 01; 87. 060. 10
CDIA CCS G 54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DIA 0038—2022
C.1.颜料黄 155

C.I.Pigment yellow 155
2022-09-16发布2022-10-01实施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发 布

T/CDIA 0038-2022 /C.I.颜料黄 155,T/CDIA 0038-2022 C.I.颜料黄 155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丽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信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岩、郁金华、胡磊、王丽娜、李武、徐进。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C.1.颜料黄155的要求、取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由2-氨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双乙酰乙酰对苯二胺反应,经颜料化处理制得的颜料。产品主要用于塑料、涂料和油墨等领域着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10——2008 同类着色颜料耐光性比较
GB/T 1864——2012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颜料颜色的比较

GB/T 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 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 冷萃取法
GB/T 5211.3—2020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部分∶105℃挥发物的测定

GB/T 5211.6—2020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6部分∶水悬浮液pH值的测定

GB/T 5211.12——2007 颜料水萃取液电阻率的测定
GB/T 5211.15—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吸油量的测定
GB/T 5211.18—2015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8部分∶筛余物的测定 水法(手工操作)

GB/T 5211.20 在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 颜色的比较 色度法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G/T 4767.2—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加工过程中颜色热稳定性的试验 第2部分∶注塑成型法
HG/T 4768.5—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塑料中分散性的评定 第5部分∶加热熔融挤出机法测定着色剂分散性
HG/T 4769.2—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增塑聚氯乙烯中着色剂的试验 第2部分∶试验样品的制备

HG/T 4769.4—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增塑聚氯乙烯中着色剂的试验 第4部分∶迁移性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产品结构式
本文件规定的C.I.颜料黄155构式见图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1. 100. 01; 87. 060. 10
CCS G 57

备案号026  CDIA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DIA 0026—2021
绿色活性黑WM150%

Green Reactive Black WM 150%
2021-07-30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发 布

T/CDIA 0026-2021,绿色活性黑 WM 150%,T/CDIA 0026-2021 绿色活性黑 WM 150%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吉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锦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美芬、苏金奇、肖卫国、张燕深。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活性黑WM150%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绿色活性黑WM150%的产品质量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74-2017 染料 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81-2013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 不溶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2386-2014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 水分的测定

GB/T2387-2013反应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 2390-2013 染料 pH值的测定
GB/T 3671.1-1996 水溶性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GB/T 3920-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T 3922-20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GB/T 4841.2-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藏青和黑色

GB/T6152-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热压色牢度

GB/T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93-2009染料粉尘飞扬性的测定
GB/T8427-2019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8433-20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

GB15258 化学品安全标准编写规定
GB19601 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GB20814 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GB/T 24101 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要求
4.1 质量要求
绿色活性黑WM150%产品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1. 100. 01; 87. 060. 10
CCS 57

备案号027 CDIA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DIA 0027—2021
纺织染整助剂 酸性染料固色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auxiliaries —— Fixing agent for acid dyestuff
2021-07-30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发 布

T/CDIA 0027-2021,纺织染整助剂,酸性染料固色,T/CDIA 0027-2021 纺织染整助剂酸性染料固色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德美精细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美高华颐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海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苏州联胜化学有限公司、汕头市拓信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射阳天源化工有限公司、绍兴海成化工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彩红、何齐海、梁伟英、王祥荣、邓东海、柴文斌、涂胜宏、刘艳岩、黄苏青、黄祥凤、陈刚、季东峰。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纺织染整助剂中酸性染料固色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锦纶、羊毛、丝绸类纺织品使用酸性染料染色后固色处理用阴离子固色剂的质量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05-F10 AMD 1 纺织品 色牢度的测试 第F10部分∶贴衬织物用规范∶多纤维贴衬织物GB/T 392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T 392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渍色牢度

GB/T571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海水色牢度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mod ISO 3696∶1987)GB/T7568.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标准贴衬织物 第1部分∶羊毛标准贴衬织物GB/T7568.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标准贴衬织物 第3部分∶聚酰胺标准贴衬织物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G/T4164-2010纺织染整助剂pH值的测定

HG/T4266-2011纺织染整助剂含固量的测定

HG/T 4267一2011 纺织染整助剂 离子性的测定
HG/T4446-2012纺织染整助剂固色剂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HG/T4730-2014纺织染整助剂锦纶固色剂固色效果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要求
纺织染整助剂 酸性染料固色剂应符合表1的要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1. 100. 01; 87. 060. 10
CCS G 57 备案号031 CDIA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DIA 0031—2021
还原艳橙GR(C.I.还原橙7)
Vat Brilliant Orange GR(C.I.Vat Orange 7)
2021-07-30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发 布

T/CDIA 0031-2021,还原艳橙GR(C.l.还原橙7),T/CDIA 0031-2021 还原艳橙GR(C.l.还原橙7)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嘉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鞍山辉虹颜料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开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辉、张鹰、傅萍、孙德强、孙东洲、张燕深。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还原艳橙GR(C.I.还原橙7)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还原艳橙GR(C.I.还原橙7)的质量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4-2017 染料 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 2377-2013 还原染料 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 3920-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T 3922-2013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4467-2006染料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测定

GB/T4841.1-2006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1/1

GB/T5542-2016染料大颗粒的测定单层滤布过滤法
100%
GB/T6152-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热压色牢度

GB/T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8-2008染料相对强度和色差的测定仪器法

GB/T6693-2009染料粉尘飞扬性的测定
GB/T7069-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

GB/T8427-201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14576-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GB19601 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GB20814 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GB/T24101 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GB/T25810-2019染料产品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通则

GB/T27597 染料 扩散性能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品结构式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 0413-2002代替 SY/T 4013- 1995

批准部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批准日期:2002-05-28 实施日期:2002-08-01

SY/T 0413-2002,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SY/T 0413-2002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

1总则

1.0.1 为保证埋地钢质管道挤压聚乙烯防腐层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埋地钢质管道挤压聚乙烯防腐层的设计、生产以及施工验收。挤压聚乙烯防腐层 可分为长期工作温度不超过 50℃的常温型(N)和长期工作温度不超过 701C的高温型(H),

1.0.3 埋地钢质管道挤压聚乙烯防腐层的设计、生产及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防腐层结构

2.0. 1 挤压聚乙烯防腐层分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两种。二层结构的底层为胶粘剂,外层为聚乙烯;三 层结构的底层为环氧粉末涂料,中间层为胶粘剂,外层为聚乙烯。

2.0.2 防腐层的厚度应符合表 2. 0. 2的规定。焊缝部位防腐层的厚度不应小于表 2. 0. 2规定值 的 70%。

3材料

3. 1 钢管

3.1.1 钢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钢管标准或订货条件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注:为保证挤压聚乙烯防腐层的质量,钢管焊缝的余高不应超过2. 5 --,且焊缝应平滑过渡。

3. 1.2 防腐厂应对钢管逐根进行外观检查。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或订货条件的要求,不合格 的钢管不能涂敷防腐层。

3.2 防腐层材料

3.2.1 一般规定:

1 防腐层各种原材料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2 防腐层各种原材料均应包装完好,按厂家说明书的要求存放。
3 对每种牌(型)号的环氧粉末涂料和胶粘剂以及每种牌(型)号的聚乙烯专用料,在使用前均应由 通过国家1十量认证的检验机构,按本标准 3.2节规定的相应性能项目进行检测。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 的,不能使用 。 3.2.2 环氧粉末涂料的质量应符合表 3.2.2-1的规定,熔结环氧涂层的性能应符合表 3.2.2-2的规 定。对每一生产批(不超过 20 t)环氧粉末涂料,均应按照表 3.2.2-1和表 3.2.2-2的规定进行质量复检。

4 防腐层涂敷

4.0. 1 钢管表面预处理:
1 在防腐层涂敷前,先清除钢管表面的油脂和污垢等附着物,并对钢管预热后进行表面预处理,钢 管预热温度为 400C - 600C。表面预处理质量应达到《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 8923中规定的Sa 2朽级的要求,锚纹深度达到50 km-75 Wmo钢管表面的焊渣、毛刺等应清除 干净。
2 表面预处理后,应将钢管表面附着的灰尘及磨料清扫干净,并防止涂敷前钢管表面受潮、生锈或 二次污染。表面预处理过的钢管应在 4h内进行涂敷;超过 4h或钢管表面返锈时,应重新进行表面预 处理4.0.2 在开始生产时,先用试验管段在生产线上分别依次调节预热温度及防腐层各层厚度 各项参数 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始生产。

4.0. 3 应用无污染的热源将钢管加热至合适的涂敷温度。

4.0.4 环氧粉末涂料应均匀地涂敷到钢管表面。

4.0.5 胶粘剂的涂敷必须在环氧粉末胶化过程中进行。

4.0.6 聚乙烯层的涂敷可采用纵向挤出工艺或侧向缠绕工艺。公称直径大于500 mm的钢管,宜采用 侧向缠绕工艺。 4.0.7 采用侧向缠绕工艺时,应确保搭接部分的聚乙烯及焊缝两侧的聚乙烯完全辊压密实,并防止压 伤聚乙烯层表面;采用纵向挤出工艺时,焊缝两侧不应出现空洞。

4.0.8 聚乙烯层涂敷后,应用水冷却至钢管温度不高于 600C ,涂敷环氧粉末至对防腐层开始冷却的 间隔时间,应确保熔结环氧涂层固化完全。

4.0.9 防腐层涂敷完成后,应除去管端部位的聚乙烯层。管端预留长度应为 100 mm-150 mm,且聚 乙烯层端面应形成小于或等于 300的倒角。

4.0. 10 管端处理后,根据用户要求,可对裸露的钢管表面涂刷防锈可焊涂料。防锈可焊涂料应按产品 说明书的规定涂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