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西藏电网110-500kV输电线路分册)
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是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 年 11 月2015 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建部会同总部有关部门,组织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和3 家设计单位,结合西藏电网建设需要和电网技术发展,在现行西藏电网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基础上,编制完成西藏电网 110-500kV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西藏电网 110-500kV 输电路分册(2015 年版)》 主要包括输电路通用设计方案、通用设计技术导则。
一、在现行西藏电网 110kY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 (2009 年版) 基础上,结合工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展方案研究、设计优化,形成西藏电网输电线路通用设计模块8个、子模块 17个、然型139 种,其中,500KV 路杆塔模块2、子模块5个、搭型39 种
220kV 线路杆塔模块4个、子模块8个、塔型68 种,110kV 路杆塔模块2个、子模块4个、搭型32种。二、针对西蓝电网系统条件、地理环境、施工条件、运维能力等,分别制定西藏电网 500、220、110KV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技术导则。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为总论:第二篇、第三篇和第四第分别为 500、220、110kV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对通用设计技术导则和各模块《子模块) 的气象条件、杆塔设计条件、杆塔一览图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带书签《节电百例一点通 》第2版 李方园 主编 2015年版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前 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地球资源的一天天减少、 地球环境的一天天恶化、 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加剧, 整个人类都处于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之中。因此, 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合理使用能源, 减少能源浪费, 减少环境污染, 为我们自己和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而这也是建设 “美丽中国” 的一部分。
电能作为能源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急需意识到节约电能的责任。 节电, 不仅仅是节约了能源, 降低了用电成本, 更重要的是保护了资源, 保护了环境。 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节电的低碳生活, 并从日常点滴做起。本书共分 4 章。 第 1 章介绍了节电入门常识。 第 2 章主要介绍了家电中加热类、 制冷类、 风机类、 照明类等各种常见电器的 31 种节电方法或措施, 并对节能家电的选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 3 章主要介绍了包括电梯、 中央空调、 供水设备、 路灯照明、 配电设备等 42 个建筑电器和公用设备的节电案例。 第 4 章提出了在工厂节电中对现有设备进行节电技术改造的方法, 包括从电气部分, 也要从工艺部分、 机械部分出发, 即使一个小小的时间继电器的应用也能改变某些设备的电能消耗情况, 共计 55 个案例。
本书由李方园 任主编, 李雄杰、 叶明任副主编, 另外柳桂国、 郑振杰、 陈亚玲、 张东升、 胡焕啸、 钟晓强、 杨帆、 黄章明、 吴於、 陈贤富、 李伟庄、 章富科等参与了相关章节的编写工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 得到了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宁波捷创技术有限公司、 宁波安科电气有限公司等厂家相关人员的帮助, 并提供了相当多的节电案例, 中国传动网也为本书提供了最新的项目案例; 同时对在编写中参考和引用国内外多位专家、 学者最新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等, 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出版获得了宁波市科协科普资助项目经费的支持, 在此表示感谢!
作 者
2015. 4
内容索引:
前言
第 1 章 节电入门常识…………………… 1
第 1 节 节能节电小知识 …………………… 2
第 2 节 用电安全常识………………………… 3
第 3 节 节电相关法规摘选…………………… 7
第 4 节 基本用电术语………………………… 9
第 2 章 家用电器与生活用电节电案例 …………………………… 11
案例 1 家电待机模式的合理选择 ………… 12
案例 2 电磁炉的节电 ……………………… 13
案例 3 电饭煲的节电 ……………………… 14
案例 4 微波炉的节电 ……………………… 17
案例 5 电热水器的节电 …………………… 18
案例 6 电熨斗的节电 ……………………… 19
案例 7 电热水壶的节电 …………………… 19
案例 8 饮水机的节电 ……………………… 20
案例 9 普通分体式空调的节电 …………… 20
案例 10 变频空调的选用 …………………… 21
案例 11 户式中央空调的节电 ……………… 23
案例 12 冰箱的节电 ………………………… 24
案例 13 变频冰箱的选用 …………………… 25
案例 14 电风扇的节电 ……………………… 26
案例 15 吸尘器的节电 ……………………… 27
案例 16 波轮洗衣机的节电 ………………… 28
案例 17 滚筒洗衣机的节电 ………………… 29
案例 18 变频洗衣机的选用 ………………… 30
案例 19 抽油烟机的节电 …………………… 31
案例 20 加湿器的节电 ……………………… 32
案例 21 浴霸的节电 ………………………… 33
案例 22 液晶电视机的节电 ………………… 34
案例 23 音响设备的节电 …………………… 35
案例 24 台式计算机的节电 ………………… 35
案例 25 笔记本电脑的节电 ………………… 37
案例 26 家用节能灯的选用 ………………… 38
案例 27 简易延时照明节电电路的制作 …… 39
案例 28 触摸式延时照明节电电路的制作 …………………………………40
案例 29 声光控延时照明节电电路的制作 ………………………………… 41
案例 30 家庭 LED 节能灯具的选用………… 42
案例 31 智能节电插座的设计 ……………… 44
第 3 章 大型建筑与公用设备节电案例 …………………………… 47
案例 32 节电型交流接触器的选用 ………… 48
案例 33 变频器在离心泵中的选用 ………… 49
案例 34 变频器在离心风机上的选用 ……… 51
案例 35 升降电梯的节电 …………………… 52
案例 36 自动扶梯的节电 …………………… 54
案例 37 中央空调冷水机组的节电 ………… 56
案例 38 中央空调冷却塔风机的节电 ……… 58
案例 39 中央空调变频送风机的选用 59 ………
案例 40 酒店空调风机盘管的节电 62 …………
案例 41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裕量的节能 …… 64
案例 42 新型能量回收式新风系统的选用 ………………………………… 65
案例 43 污水源热泵节能系统的选用 ……… 66
案例 44 地铁车站环控系统的节电 ………… 67
案例 45 高压钠灯的节电 …………………… 69
案例 46 自动调压变压器在照明节电中的选用 ………………………………… 71
案例 47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的节电 ………… 72
案例 48 路灯降压节电的应用 ……………… 74
案例 49 高校教学楼照明的节电 …………… 76
案例 50 大型商场照明节电的设计 ………… 78
案例 51 T8 高频荧光灯的选用……………… 78
案例 52 地铁列车客室照明的节电 ………… 80
案例 53 路灯节电器的选用 ………………… 83
案例 54 智能综合节电器在小区配电中的选用 ………………………………… 84
案例 55 配电变压器的节能措施 …………… 87
案例 56 变频给排水系统的选用 …………… 89
案例 57 无负压给水节能设备的选用 ……… 91
案例 58 高层居住区给水的节电 …………… 93
案例 59 深井泵变频供水设备的选用 ……… 93
案例 60 生活消防合用变频供水设备的选用 ………………………………… 95
案例 61 带小流量泵变频供水设备的选用 ………………………………… 95
案例 62 微机供水节电控制器的选用 ……… 96
案例 63 污水泵系统的变频改造 ………… 100
案例 64 基于 S7-200 的路灯节电控制器设计 ……………………………… 101
案例 65 GSM 短消息控制的智能照明节电系统 ……………………………… 102
案例 66 港口照明的节电 ………………… 104
案例 67 单位停车场照明系统的节电改造 ……………………………… 106
案例 68 智能节电器在低压配电中的应用 ……………………………… 108
案例 69 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 ……… 109
案例 70 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偿节电 ……… 110
案例 71 基于超级电容的电梯能量回收系统 ……………………………… 111
案例 72 通信基站 “免空调” 节能技术的应用 ……………………………… 112
案例 73 TD-LTE 通信网络的载频智能节电 ……………………………… 114
第 4 章 工厂节电案例………………… 117
案例 74 注塑机的节电 …………………… 118
案例 75 塑料挤出机的节电 ……………… 119
案例 76 全电动注塑机的选用 …………… 121
案例 77 交流电焊机的节电 ……………… 122
案例 78 节电型逆变电焊机的选用 ……… 124
案例 79 螺杆空压机的变频节电改造 …… 126
案例 80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的选用 …… 127
案例 81 变频螺杆空压机的选用 ………… 128
案例 82 活塞式空压机的变频改造 ……… 131
案例 83 电除尘器的节电 ………………… 132
案例 84 凝结水系统的节电 ……………… 135
案例 85 电厂锅炉一次风机高压变频器的选用 ……………………………… 136
案例 86 发电厂循环水泵的双速改造 …… 138
案例 87 电厂灰浆泵系统的永磁调速改造 ……………………………… 139
案例 88 电厂冷却水塔均匀进风节能改造 ……………………………… 141
案例 89 起重机主电动机的变频改造 …… 142
案例 90 电动葫芦的节电 ………………… 145
案例 91 桥式起重机的节电 ……………… 147
案例 92 集装箱龙门吊的节电 …………… 148
案例 93 液压系统的节电 ………………… 150
案例 94 紧密纺细纱机的节电 …………… 152
案例 95 电动缝纫机的节电 ……………… 153
案例 96 塑料薄膜设备加热器的节电 …… 154
案例 97 电弧炉的节电 …………………… 155
案例 98 节能型红外线烘燥机的选用 …… 157
案例 99 涂装烘干炉加热能源的改造 …… 158
案例 100 焊管横移车的节电 ……………… 160
案例 101 卧螺离心机的节电 ……………… 161
案例 102 水泵激波节电器的选用 ………… 164
案例 103 高炉铁前除尘风机的变频改造 ………………………………165
案例 104 钢轨刨床的节能改造 ……………167
案例 105 压力机的节电 …………………… 168
案例 106 压铸机的节电 …………………… 171
案例 107 变频电动机的选用 ……………… 172
案例 108 高效节能电动机的选用………… 173
案例 109 软起动器的选用 …………………176
案例 110 交流电动机节电控制器的选用 ……………………………… 177
案例 111 / △自动转换节电器的选用 …… 179
案例 112 正弦绕组在 Y2 系列电动机中的选用 ……………………………… 180
案例 113 转子变频技术的应用 …………… 181
案例 114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选用 ………… 182
案例 115 选煤厂抑制谐波节电器的应用 ……………………………… 183
案例 116 彩涂机组后燃烧排烟风机的节电 ……………………………… 185
案例 117 球磨机的节电 …………………… 187
案例 118 永磁电动机在化纤厂的选用 …… 188
案例 119 烧结余热发电项目中高压变频器的应用 …………………………… 189
案例 120 龙门刨床的节电改造 …………… 191
案例 121 立式车床的节电设计 …………… 194
案例 122 港口带式输送机的节电 ………… 196
案例 123 潜油电泵智能节电装置的设计 ……………………………… 197
案例 124 油田丛井的抽油机节电 ………… 198
案例 125 油井电加热的节电 ……………… 200
案例 126 可变功率节能传动装置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 201
案例 127 煤矿提升机的节电 ……………… 203
案例 128 注塑机液压系统的变频节电 …… 204
参考文献………………………………… 206
高清PDF带书签《开关变换器的实用仿真与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
前 言
电源是所有用电设备的动力来源。 电源的形式多种多样, 开关电源是其中的一种。 它以高效率、 高可靠性能、 小型化和轻型化的特点已成为各类电子设备所应用的主流电源。
开关变换器 是开关电源的核心部分。 开关调节系统是一个带有闭环控制的强非线性时变系统, 不能直接应用经典控制理论进行分析和设计。 因此, 自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 开关变换器的建模、 控制、 仿真与实测技术一直是电力电子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也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专业研究生及电类本科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2003 年作者成功地参与了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 《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 作为该书的第二作者参与编著工作。 目前我校已连续四年将其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 反映很好。 2008 年 6 月,《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 一书再次印刷, 并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但是,到目前为止, 尚未见到系统地介绍开关变换器仿真与实测技术方面的教材, 相关的文献介绍也不多见。 然而, 研究开关变换器的频率响应测试法, 尤其是研究确保系统稳定性的测试法对开关调节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与开关变换器频率响应相关的研究论文大都集中在理论和建模方面, 很少涉及确保系统稳定性的测试方法方面。 因此, 编著一本适合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使用的侧重工程训练的相关教材, 同时又能满足从事开关电源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需要的参考书, 是很有必要的。
开关变换器的仿真技术和实测技术是分析、 验证开关变换器稳态和动态特性的重要手段。 本书将主要采用 OrCAD/ PSpice 等仿真软件系统地介绍开关变换器的实用仿真技术和测试技术, 力图反映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内外科技界、 工程界在这个研究领域里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 围绕这一目标, 本书的第 1 章介绍开关变换器的模型, 在介绍理想开关变换器模型的基础上, 着重介绍非理想开关变换器的模型, 为后续章节的仿真与实测技术的介绍打下基础;第 2 章介绍开关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 第 3 章介绍目前常用的仿真软件以及使用方法; 第 4 章是关于开关变换器仿真模型及其应用的内容, 针对常见开关变换器, 建立相应的 PSpice 动态模型, 使用通用的仿真程序分析开关变换器开环、 闭环动态特性等; 第 5 章在介绍测量基础知识和相关测试设备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开关变换器主要技术参数的测试方法。 本书采用国外的仿真软
件, 软件中的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不符合 IEC 与我国标准, 请读者注意。
在本书的构思和策划过程中,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方工业大学张卫平教授、 李正熙教授等单位和个人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成书过程中, 北方工业大学绿色电源实验室、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工程研究中心提供了实验研究设备和场所, 在此工作的刘元超、陈振更、 周京华以及研究生李卫海等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另外, 本书是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PHR ( IHLB))㊀。 在此谨向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加之时间仓促, 书中一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 敬请前辈、 同仁以及广大读者见谅并不吝赐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 作者参考的大量文献资料已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 在此作者对参考文献的作者们致以衷
心的感谢。
作 者
2009 年 11 月 28 日于北方工业大学
内容索引:
序
前言
第 1 章 DC-DC 变换器模型 ……… 1
1. 1 概述 ……………………………… 1
1. 2 连续导电模式下 DC-DC 变换器模型 ……………………………… 2
1. 2. 1 大信号动态电路分析 ……… 2
1. 2. 2 DC-DC 变换器的交流模型 …………………………… 14
1. 3 连续导电模式下非理想变换器模型 …………………………… 28
1. 3. 1 大信号动态电路分析 ……… 28
1. 3. 2 大信号动态电路模型 ……… 30
1. 3. 3 直流等效电路 ……………… 33
1. 3. 4 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 34
1. 3. 5 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 …………………………… 35
1. 4 断续导电模式下 DC-DC 变换器模型 ……………………………… 41
1. 4. 1 用状态空间平均法为 DCM下变换器建模 ……………… 42
1. 4. 2 直流与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 47
1. 4. 3 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 …………………………… 49
1. 5 断续导电模式下非理想变换器模型 ……………………………… 51
1. 5. 1 大信号动态电路模型 ……… 52
1. 5. 2 连续导电模式与断续导电模式边界的确定 …………… 57
1. 5. 3 直流等效电路 ……………… 58
1. 5. 4 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 60
1. 5. 5 DCM 下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 …………………… 61
1. 6 调制器模型 ……………………… 70
1. 7 小结 ……………………………… 71
第 2 章 开关变换器控制系统 74 ……
2. 1 开关变换器控制技术概述 74 ………
2. 1. 1 传统控制技术 ……………… 74
2. 1. 2 新型控制技术 ……………… 77
2. 1. 3 数字控制技术 ……………… 80
2. 1. 4 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的优势与不足 ……………………… 82
2. 2 电压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 ……… 83
2. 2. 1 电压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 83
2. 2. 2 电压控制器设计 …………… 84
2. 2. 3 电压控制型 Buck 变换器的分析与研究 ………………… 90
2. 2. 4 系统的动态和稳态分析模型 ………………………… 97
2. 2. 5 一个实际的电压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实验 …………… 98
2. 3 电流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 …… 100
2. 3. 1 平均电流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 ……………………… 102
2. 3. 2 峰值电流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 ……………………… 110
2. 3. 3 双环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 140
2. 3. 4 一个实际的双环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实验 ………… 145
2. 4 其他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 …… 147
2. 4. 1 概述 ……………………… 147
2. 4. 2 电荷控制 ………………… 147
2. 4. 3 单周期控制 ……………… 156
2. 5 小结 159 ……………………………
第 3 章 常用仿真软件简介 161 ………
3. 1 概述 …………………………… 161
3. 2 Mathcad 软件和使用简介……… 162
3. 3 MATLAB 软件简介 …………… 165
3. 4 Micro-Cap 软件简介 …………… 168
3. 5 OrCAD/ PSpice 软件简介 ……… 169
3. 6 Saber 软件简介 ………………… 171
3. 7 仿真软件的主要分析类型 …… 172
3. 7. 1 直流分析 ………………… 172
3. 7. 2 交流小信号分析 ………… 172
3. 7. 3 噪声分析 ………………… 172
3. 7. 4 瞬态分析 ………………… 173
3. 7. 5 灵敏度分析 ……………… 173
3. 7. 6 允许偏差 (容差) 分析 … 173
3. 7. 7 不同温度分析 …………… 173
3. 8 小结 173 ……………………………
第 4 章 开关变换器仿真模型及其应用……………………… 175
4. 1 连续导电模式下的平均开关仿真模型 ……………………… 175
4. 1. 1 平均开关模型 …………… 176
4. 1. 2 CCM 下平均模型在 OrCAD/ PSpice 中的建模 ………… 178
4. 2 组合型 CCM/ DCM 平均开关仿真模型 ………………………… 180
4. 2. 1 组合型 CCM/ DCM 平均开关模型 …………………… 180
4. 2. 2 组合型 CCM/ DCM 模型在 OrCAD/ PSpice 中的建模 ………………………… 185
4. 3 CPM 仿真模型 ………………… 186
4. 4 开关变换器开环特性的仿真 … 190
4. 4. 1 OrCAD/ PSpice 用户库的制作方法 ………………… 190
4. 4. 2 开环特性仿真 …………… 201
4. 5 开关调节系统性能的仿真 …… 207
4. 5. 1 电压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性能仿真 207 …………………
4. 5. 2 峰值电流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性能仿真 …………… 218
4. 6 仿真技术在开关调节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 224
4. 6. 1 电压型 Buck 电路控制器的复频域综合 ……………… 224
4. 6. 2 用根轨迹技术为 Buck 变换器设计数字控制器 ……… 229
4. 6. 3 仿真技术在开关调节系统设计中应用的其他实例 … 236
4. 7 小结 245 ……………………………
第 5 章 开关调节系统的测试技术 …………………………… 246
5. 1 测量的基本知识 ……………… 246
5. 1. 1 测量的定义和方法 ……… 246
5. 1. 2 测试技术 247 …………………
5. 2 常用开关调节系统测量仪器简介 …………………………… 248
5. 2. 1 Agilent4395A 网络/ 阻抗/ 频谱分析仪 ………………… 248
5. 2. 2 数字示波器 ……………… 249
5. 2. 3 LCR 测试仪 ……………… 249
5. 3 元器件参数测量 ……………… 250
5. 3. 1 电容元件参数测量 ……… 251
5. 3. 2 电感元件参数测量 ……… 253
5. 3. 3 场效应晶体管开通电阻测量 ……………………… 257
5. 3. 4 二极管参数测量 ………… 258
5. 4 开关变换器频率响应的测试方法 …………………………… 259
5. 4. 1 研究测试法的意义 ……… 259
5. 4. 2 测试设备和测试信号的注入方法 …………………… 260
5. 4. 3 开关调节系统环路增益的测试 ……………………… 261
5. 4. 4 变换器输出阻抗的测试 … 269
5. 5 小结 …………………………… 270
附录 …………………………………… 272
附录 A OrCAD/ PSpice 10. 0 安装 …………………………… 272
附录 B Agilent4395A 分析仪功率源的数值与相应电压关系 …… 282
附录 C 用 Agilent4395A 分析仪扩频测量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的方法 ……………………… 284
附录 D Agilent4395A 分析仪的操作 …………………………… 290
参考文献 ……………………………… 30
GB/T 20132-2019 船舶和海上技术 客船低位照明
ICs 47.020.99
U 1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132- -2019/ISO 15370:2010
代替GB/T 20132- -2006
船舶 和海上技术
客船低位照明 布置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Low-location lighting (LLL) on
passenger ships- Arrangement
(ISO 15370:2010.IDT)
2019-06-04发布
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I/T 20132- 20064船舶与海上技术 客船 低位關明 布置)。 与GI/T 20132- 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激发.亮度等术蒋和定义(见第3章206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性能型求中磷光照明聚统的要求.删除了荧光照明器统的要求(见4.2.2006年版的4.2);
修改了电力照明系统中点光源的要求(见4.1.6和4.3.8.2006年版的4,3.J1= .
修改了技术文件的要求(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5章);
- 修改r船上安装的退则中低位用明条的安装要求(见6.1.2006年版的6.1),
修改了标志和方向指示的要求(见6.5.2006 年服的6.5); .
增加了安装认可中磷光照明系统的要求,删除了炎光照明系统的要求(见7.2,2006年戲的7.2):
增加了管理和推修中磷光且明系统的要求。删除T黄光照明系统的要求(见8.3.2006年版的8.3);
-增加了附示A中低位磷光照明系统的材料试验,關除了荧光照明系统的材料试验(见附录A..2006年版的附录A):
修改了附录D中宽度与亮度的计算{里附录D.2006年版的附录D)I
删除了謝最中点光源安裴示例{见2006年版的附址E>;
增加了附录中低位凰明安装和布置示例(见附录0).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0 15870120108船舶和海上技术客船低位照明 布置}。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 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 2893.1- -2013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IS0 3864-1 :2011 ,MOD);
-GB/T 4208- 2017 外壳防护等级( IP代仍)(IEC 60529.2013,IDT);
GB/T 6094- 2006 船舶电气设备 定又和一般规定(IEC 6002-01;2002 ,IDT)1 .
-GB7000.2- -2008 灯具第2-22 部分:特殊要求应 急照明灯具(IEC 60598-2-22 : 2002.IDT);
GB/T 15868 1995 全球海 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IDSS)船用无线电设备和灘上导航设备
通用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IEC 609451994.1DT)
GB/T 23809- 2009 应急导向系貌 设 置原则与要求(ISO 16069 :2004. MOD)。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挤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奔隽,李军。
本标准所代皆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0132- 206.
船舶和海上技术客船低位照朋 布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T按(国际向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1974)2000年修正案第I -2章的18.2.5.1,以及国际海事组织(1MO)(国际消防安全眾统规则)所定义的低位照明系统的认可,安装和维修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3864-1:2002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raphical symbols-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Part 1:Design principles for safety signs in workplaces and public areas)
ISO16069:2004图形符号安全标志安全路径指示系统[Graphical symbols-一Safety signs-一Safety way guidance systems (SWGS)]
IEC60092-101船舶电气装置第101部分:定义和一般规定(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 ships Part 101:Definitions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
IEC60529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s(IP Code)]
IEC60598-2-22灯具第2-22部分:特殊要求应急照明灯具(Luminaires一Part2-22:Particular requirements-Luminaires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EC60945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设备和海上导航设备通用要求测试
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Marine navigation and radio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一General
requirements-Methods of testing and required test results]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1974),2o00年修正案[IM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1974 (SOLAS 1974),as amended in 200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文件。
3.1
认可approval
由主管机关颁布对产品及共船上布置的正式验收。
3.2
集合站assembly station
明确指定用于集合乘客的内部或外部处所.用于聚果附近乘客并允许乘客随时暨艇.除非在与登乘站相同的位置上.才能进人救生腿。
3.3维修maintenance
所有用于恢复和/或保存系统技术要素原始状态的措施,以及所有用于确定和评估其现行状态的措施。
3.4
主管机关competent authority
船旗国管理部门,或由管理部门授权执行本标准中所要求功能的组织。
3.5
闭端走廊dead-end corridor
只有一条脱险通道的走廊或走廊部分区域,其深度大于其宽度。
3.6
EP系统EP systems
电力照明系统electrically powered systems
依靠电力工作的低位照明系统,如使用白炽灯、发光二极管、电子发光管或灯泡、电荧光灯或其他电力发光材料。
3.7
脱险通道escape route
由走廊、门厅和楼梯组成,用于人员从所在处所转移到救生艇登艇甲板或集合站的指定通道。
4性能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主管机关应确保LLL系统及其部件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并应通过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有关证书来证明。
4.1.2对于S0LAS1974(修正案)第Ⅱ-1章42-1要求的滚装客船,若其增补应急照明系统满足本标准要求,则可将其作为LLL系统的部分或全。
4.1.3LLL系统应包括低位引导线、方向指示器、逃生通道舱门标志和逃生路线标志。
4.1.4对于EP系统,线光源或点光源的颜色应为绿色或白色。
4.1.5逃生通道门框标志应包括门框的完整轮廓或垂直标记至门把手高度。标志应不安装在门上。门框标记应与低位条相连。见6.3.3。
4.1.6方向指示器应安装在低位引导线附近或集成在其中。
4.1.7由于结构的实际情况(走廊、舱室门等)导致LLL系统的中断应不超过1,但6.2.1除外。
4.1.8 LLL系统启动后,至少60min内应持续有效工作。
4.1.9用于制造LLL产品的材料应不包含放射性物质,除指明是按IS02919测试通过的“封闭放射性材料”。ISO 2919:1999的附录A所列包含放射性核物质材料,应看作需要依据IS02919进行测试的封闭放射性材料。
4.1.10 LLL系统在通常条件下应不产生有毒物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446-2015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446-2015代替DB11/T 446—2007
备案号∶J48723-2016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 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survey
2016-04-01实施2015-12-30发布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本规程为推荐性标准。
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京质监标发〔2014〕36号)的要求,北京测绘学会会同相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 446—2007)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施工测量准备工作、4平面控制测量、5 高程控制测量、6建筑物定位放线和基础施工测量、7基坑监测、8结构施工测量、9工业建筑施工测量、10建筑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11异型、超高建(构)筑物工程施工测量、12 建筑小区市政工程施工测量、13变形测量、14竣工测量与竣工图的编绘、15施工测量成果资料整理、附录A测量控制桩点的标志和埋设、附录B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附录C 垂直位移观测标志与埋设、附录D垂直位移观测成果的计算、附表E地下管线图分层及颜色附表F地下管线图图式、附表G工程定位测量记录、附表H基槽平面及标高实测记录、附表J楼层平面放线及标高实测记录、附表K楼层平面标高抄测记录、附表L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增加了施工单位基坑监测、施工测量成果资料整理两个章节;2、完善了超高、异型建筑测量技术要求;3、调整了竣工验收的新内容和新方法;4、对原规程施工测量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补充;5、删除了一些低精度指标仪器设备的要求。
1.0.1 为了统一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建筑工程建设提供测绘成果和服务,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要求,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测绘工作。
1.0.3 施工测量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二倍中误差为允许误差(极限误差)。
1.0.4 施工测量工作,应积极采用符合本规程精度要求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
1.0.5 施工测量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施工允许偏差 construction tolerance limit
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实体的平面位置、高程位置、竖直方向和几何尺寸等允许偏差。
2.0.2 测量允许误差 survey tolerance
以规定的或预期的中误差的二倍作为各种测量误差的允许范围,也称限差。测量允许误差宜为工程允许偏差的1/3~1/2。
2.0.3 建筑红线桩点 marker/monument of property/construction line
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并经实地测量钉桩的建筑用地范围的边界点。
2.0.4 建筑控制方格网 building control square grids
矩形的格网组成且与拟建的建(构)筑物轴线平行的施工控制网。
2.0.5 建筑物定位 building positioning
依据设计条件,采用平面控制点、建筑红线桩点或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将拟建建筑物四廓的主轴线桩(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
2.0.6 放线 setting out;construction layout
按照设计图纸上建(构)筑物的平面尺寸,根据主轴线桩将建筑施工用线放样到实地的测量工作。
2.0.7 验线 checking of building line
对已测设于实地的建筑施工用线的正确性及精度进行检测的工作。
2.0.8 建筑标高 construction elevation
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0.000的竖向高度。
2.0.9 抄平 level——up;level finding
用测量设备确定某一标高的测量工作。
2.0.10 轴线竖向投测 vertical transfer of building lines
将建(构)筑物轴线由测量控制基准点向上或向下引测至待测层的测量工作。
2.0.11 标高竖向传递 vertical transfer of elevation
建筑施工时,根据高程基准点向上或向下传递高程的测量工作。
2.0.12 皮数杆 profile height pole
在其上划有每皮砖和灰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等高度位置的一种木制标杆。
2.0.13 安装测量 installation survey
为建筑工程中的构件或设备的安装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2.0.14 垂直度测量 plumbing survey
确定结构物竖向中心线偏离铅垂线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2.0.15 变形测量 deformation survey
对建(构)筑物及其地基一定范围内岩体及土体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挠度、裂缝等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2.0.16 基准点 datum point
为工程进行变形监测而布设的稳定可靠的点。
2.0.17 垂直位移测量 vertic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测定变形体的高程随时间而产生的下降或上升,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报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0.18 基坑回弹测量 survey of elastic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在建(构)筑物的深基础施工时,对基坑坑底土体的隆起范围和隆起量进行的测量工作。
2.0.19 观测墩 observation post; observation pillar
顶面有中心标志及同心装置,并能安装测量仪器及观测照准目标的设施。
2.0.20 强制对中 forced centring
用于固定仪器和觇标的装置,其竖轴应严格与仪器或觇牌的竖轴严格同心,并垂直于地面。
2.0.21 水平位移测量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测定变形体的平面位置随时间而产生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报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0.22 倾斜测量 declivity survey;tilt survey
对建(构)筑物中心线或其墙、柱等,在不同高度的点对其相应底部点的偏离大小、偏离方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0.23 日照变形测量 sunshine deformation survey
对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及墙、柱等构件,因日光照射受热不均产生变形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0.24 挠度测量 deflection survey
对建(构)筑物及其构件等受力后随时间产生的弯曲变形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0.25 裂缝测量 gap survey
对建筑物的墙、柱,因受差异垂直位移或其他影响而产生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走向等进行的测量工作。
2.0.26 竣工测量 finish construction survey
工程竣工验收时,对建(构)筑物主体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地下、地面和架空管线)等的实地平面位置与高程进行的测量工作。
2.0.27 竣工图 plan of finish construction
根据竣工测量资料编绘的反映建(构)筑物主体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地下、地面和架空管线)等的实际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图。
2.0.28 综合地下管线图 synthesis pla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表示一个地区各种符合取舍标准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管径、走向、属性及其附属设施与地面主要建(构)筑物的图。
3.1.1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应包括∶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测量数据准备、施工图校核、定位依据点的校测、测量仪器和量具的检验校正与维护、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
3.1.2 施工测量前,建设单位应提供以下资料∶
1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测绘成果;
2 工程勘察报告
3 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变更文件;
4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5 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资料;
6 其他资料。
3.1.3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等在施工准备阶段组织相应测量人员进驻施工现场。
3.2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测量数据准备
3.2.1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宜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2 任务要求
3 施工测量技术依据;
4 起始依据点的校测;
5 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
6 施工场地测量
7 场区控制网测量
8 基坑监测
9 施工变形测量
10 建筑物定位放线、验线与基础以及±0.000以上施工测量;
11 装饰与安装测量
12 竣工测量
13 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14 成果资料整理与提交。
3.2.2 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分别针对分部、子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测量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核后实施。
3.2.3 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1 依据施工图计算施工放样数据;
2 依据放样数据绘制施工放样简图。
3.2.4 施工测量放样数据和简图均应进行对算、互检。
3.2.5 施工测量计算资料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3.3 施工图校核和定位依据点校测
3.3.1 施工图校核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需要,校核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等。
3.3.2 施工图校核内容应包括坐标与高程系统、建筑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并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可靠。
3.3.3 应做好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成果资料与现场点位或桩位的交接工作,并做好点位或桩位的保护工作。
3.3.4 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内业校算与外业校测,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校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60",边长相对误差为1/2500,点位误差为 50mm。校测平面控制点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30",边长相对误差为1/4000,点位误差为50mm。
3.3.5 确定建筑物高程水准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使用前应按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校测,允许闭合差为±10√n(mm)(n为测站数)。
1 总 则 ............................................................................................. 1
2 术 语 ............................................................................................2
3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 5
3.1 一般规定....................................................................................................... 5
3.2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测量数据准备 .............................................................. 5
3.3 施工图校核和定位依据点校测 ...................................................................... 6
3.4 仪器设备....................................................................................................... 6
3.5 施工场地测量 ........................................................................................... 7
4 平面控制测量 .......................................................................... 8
4.1 一般规定................................................................................................... 8
4.2 场区平面控制网 ........................................................................................ 8
4.3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 .............................................................................10
4.4 GNSS 测量...................................................................................................10
4.5 水平角观测................................................................................................12
4.6 距离测量.....................................................................................................14
4.7 内业计算....................................................................................................16
5 高程控制测量 .............................................................................18
5.1 一般规定.....................................................................................................18
5.2 水准测量........................................................................................................18
5.3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20
5.4 内业计算.....................................................................................................21
6 建筑物定位放线和基础施工测量 ....................................................... 23
6.1 一般规定...................................................................................................23
6.2 建筑物定位放线 ...........................................................................................23
6.3 基槽(坑)开挖测量 ....................................................................................24
6.4 桩基及沉井施工测量 ....................................................................................25
6.5 基础及地下结构施工测量 ...........................................................................25
7 基坑监测 ..................................................................................... 26
7.1 一般规定.....................................................................................................26
7.2 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27
7.3 监测点布置...................................................................................................29
7.4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31
7.5 监测报警与资料整理 ..................................................................................33
8 结构施工测量 ............................................................................. 34
8.1 一般规定.....................................................................................................34
8.2 砌体结构施工测量 ....................................................................................36
8.3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测量 ...........................................................................36
8.4 钢结构施工测量 .......................................................................................37
8.5 滑动模板施工测量 .....................................................................................38
9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 39
9.1 一般规定.....................................................................................................39
9.2 厂区控制测量 ................................................................................................39
9.3 厂房施工测量 ....................................................................................................39
9.4 厂区改、扩建施工测量 ..................................................................................40
9.5 厂区铁路专用线施工测量 ..............................................................................41
10 建筑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 ....................................................... 42
10.1 一般规定.......................................................................................................42
10.2 建筑物内部装饰施工测量 ..........................................................................42
10.3 建筑物外部装饰施工测量 ...........................................................................43
10.4 设备安装施工测量 ......................................................................................45
11 异型、超高建(构)筑物工程施工测量 ............................................... 47
11.1 一般规定.......................................................................................................47
11.2 形体复杂建(构)筑物的施工测量 ...........................................................47
11.3 高耸塔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8
11.4 超高层建(构)筑施工测量 ......................................................................50
12 建筑小区市政工程施工测量 .......................................................... 52
12.1 一般规定..................................................................................................52
12.2 管线工程施工测量 ..................................................................................53
12.3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 ...................................................................................54
13 施工变形测量 ............................................................................ 56
13.1 一般规定.....................................................................................................56
13.2 垂直位移测量 .............................................................................................58
13.3 水平位移测量 ...............................................................................................62
13.4 施工变形测量资料整理 ................................................................................66
14 竣工测量与竣工图的编绘 .............................................................. 67
14.1 一般规定....................................................................................................67
14.2 竣工图的测绘与实测 .................................................................................67
14.3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 .....................................................................................69
15 施工测量成果资料整理 ...................................................................76
附录 A 测量控制桩点的标志和埋设 ......................................................... 77
附录 B 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 ............................................................ 78
附录 C 垂直位移观测标志与埋设 ........................................................ 80
附录 D 垂直位移观测成果的计算 ....................................................... 81
附表 E 地下管线图分层及颜色 ......................................................... 83
附表 F 地下管线图图式 ................................................................... 84
附表 G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 86
附表 H 基槽平面及标高实测记录 ......................................................87
附表 J 楼层平面放线及标高实测记录 ...................................................... 88
附表 K 楼层平面标高抄测记录 ............................................................ 89
附表 L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 ....................................................... 90
本规程用词说明 ..................................................................................91
引用标准名录 ...................................................................................... 9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ICS 93.16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203- -2017
代替GB/T 20203- -2006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rrigation projects with pipe conveyance
2017-11-01发布
2017-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0208-2006C农田低压管道 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与GB/T 20208 -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对术语和定 文进行了副减,并重新做出规定;界定了管道与出口压力:
一适用范围 由井灌区以及聚站扬水灌区和丘陵山区自蓖灌区扩大到所有类型海区:
取酒了系统控制面积不大于80 hm'的限制:
-增加了 管道结构计算内容:
-增加了 钢丝网混凝土管与连接件,
一增加了金属管与连接件:
-增加了管道水压试验内容:
一增加了 工程运行维护内容:
增加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内容;
增加了篡工内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本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单位i扬州大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农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群昌。何武全.丁昆仑。周明耀,许峰,李其光.王仲仁.嘉甲冰。任贺靖。昊彩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0203- 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管道输水灌概工程的规划.设计.管材与连接忤.附属设备及附属建筑物.水泵选型及动力机配套.管道施工与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工程验收。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却建及改建管道输木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悬必不可少的。凡是出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40(所有部分)塑料拉仲性 能的测定
GB/T 4084自 应力混凝土输水管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9647热塑性塑料营材 环刚度 的测定
GB/T 1002.1单木用硬聚氨乙体(PVC-U)管材
GB/T 11837混凝土管用器配 土抗压强医试验方法
GB/T 12241安全阀一般要求
GB/T 13295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
GB/T 13663给水用聚乙婚(PE)管材
GB/T 13664低压输术灌 微用硬来机乙场(PVCU)管材
GB/T 18689- 2002 农业灌溉设备 小型手 动塑料阀
GB/T 18691.4农业灌源设备 撞溉阀第4 邰分:进排气阀
GB/T 23241楼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GB/T 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 50203物体站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31机械设 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35 T业金属管道T程施T规范
GB 50236现场设备 .工业管遭焊换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 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给水排水管 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32给水排水 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T 50769节水灌 溉工程验收规范
DL 499农村 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JB/T 8512输 水用涂塑软管
QB/T 1130塑料直角撕裂性 能试验方法
QB/T 1916硬骤氨乙婦(PVC U)双壁披纹管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irrigation projects with pipe conveyance
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流,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给水装置,采用地面灌溉的工程。输水管道设计工作压力不宜大于1.0MPa,最不利点给水装置出口压力不宜大于0.02MPa。
3.2
管道输水灌溉系统irrigation networks with pipe conveyance
通过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进行灌溉的各级管道及附属设施组成的系统。
3.3
自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gravity irrigation networks with pipe conveyance
利用地面自然高差形成水流压力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3.4
机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irrigation networks with pumping pipe conveyance
利用水泵加压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3.5
开散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irrigation networks with open pipe conveyance
沿管线不同部位设有自由水面调压井(池)的管道输水灌概系统。
3.6
半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irrigation networks with semi-closed pipe conveyance
管道系统不完全封闭,输水过程中出现自由水面的管道输水灌概系统。
3.7
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irrigation networks with closed pipe conveyance
水流在全封闭的管网中流动,输水过程中不出现自由水面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3.8
多水源汇流管道输水灌溉系统confluence inflow converged pipe irrigation networks
2个及以上的水源汇流进入管网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3.9
闸管gated pipe
沿管道按一定间距安装闸门直接放水进人沟畦的可移动管道,分为硬闸管和软闸管。
3.10
管道水利用系数water use efficiency of pipe
管道出口水量与其进口水量的比值。
3.11
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water use efficiency of pipeline system
设计工况下,管道系统出口总水量与其进口总水量的比值,也为各级管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
4工程规划
4.1一般规定
4.1.1应收集项目所在地的水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气象、地形、土壤、作物,以及水利、农业、交通、电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4.1.2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水利发展规划及现代灌溉发展规划。
4.1.3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水、供电、通信以及居民点等相协调,并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
4.1.4应将水源、输水管道系统及田间灌排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1.5山区、丘陵地区宜利用地形落差进行自压输水灌溉。
4.2主要技术参数
4.2.1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按GB50288的要求确定,且不应低于50%。
4.2.2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0.95。
4.2.3出间水利用系数取值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值。
4.2.4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根据GB50288中规定的方法计算。
4.25计划湿润层深度宜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尤试验资料时,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宜取0.4m~0.6m,蔬菜宜取0.2m~0.3m,果树宜取0.8m~1.0m。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0306-2017 游乐设施术语
ICS 01.020.01
A 2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306- 2017
代替GB/T 20306- 2006
游乐设施术语
Amusement devices terminology
2017-09-29发布
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普GB/T 20306- 20066 游乐设旅术语).与GB/T 20306- 200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u) 第1章范围.增加了检鍘。
b)原第2 章游乐设施 与第3章基本概金。合并为第2章基本概念。
e) 第2章基本概念
更改r游艺机为游乐设施,如;观览车类游艺机改为观览车类游乐设施,共22处。
增加T游乐设施的划分。
-增加了2.2.2小型游乐设值。
增加了2.3.12滑道类游乐设施。
增加了2.4.1 陆上游乐设施.
修改了2.4.2 水上游乐设施(见2006年版的2.8)。
增加了2.1.3空中游乐设施。
增加了2.4.4 组台式游乐设能。
修改了2.5.1 儿童游乐设施(见2006年饭的2.2.4)。
增加了2.5.2成人游乐设施.
增加了2.5.18家庭游乐设施。
增加了2.6.1 被动体验式醉乐设施。
增加了2.6.2 主动交互式面乐设施。
增加了2.7.1真实体验式面乐设施。
增加了2.7.2 虚拟体验式断乐设施。
- 增加了2.7.3动感影院舒乐设随。
增加了2.8.1 固定式游乐设施。
修改了2.8.2 移动式游乐设能(见2006年版的3.4)。
修改了2.10重要焊缝(见2006年版的3.7)。
增加了2.11 重要的轴和销轴。
增加了2.12 -般构件。
-修改了2,13预埋件(见2006年版的3.9)。
删除了3.1 游艺机。
删除了3.22力作用点。
d)第3章主要参数
增加了3.1乘座人数。
增加了3.2高度。
增加了3.8 轨道高度。
增加了3.4运行高度。
一增加了 3.5 单侧把角。
增加了3.6四转直径。
增加了3,.7滑道长度。
增加了3.8滑水长度。
增加了3.9倾角。
增加了3,10速度。
修改了3.24 车道(轨道,滑道路面)坡度。
增加了3.286触发阀值。
增加了3.27显示偏差。
增加了3.28动作偏差。
增加了3.29弹性闻最大伸长量。
增加了3.30弹性细破断拉力。
增加了3.81弹性蝇就减帽度。
修改了3.82 安全距离(见2006 年服的38.10)。
增加了3.33 安全空间。
-增加了3.34设计寿命。
e)第1章类别零部件
更改了取第5幸“零部件”为第(章"类别零部件"。
增加了4.1.7土建设计提资。
增加了4.1.8基础载荷。
增加了4.1.9桩基础。
增加了4.1.10桩承台。
增加了4.1.11 二次潜浆。
修改了4.7.3水平轴(见2006年版的5.7.3)。
修改了4.7.16 架空轨道(见2006年版的5.7.16)。
增加了4.7.31 平均坡度。
增加了4.7.2滑道配套设施。
增加了4.7.38滑车提升系统。
增加了4.7.34过我段。
-增加了4.7.15跳跃段。
增加了4.7.36提升段。
删除了6.17单轨(合并到4.7.16).
删除了5.18双轨(合并到4.7.16).
增加了4.0.8高空蘭敬。
增加了4.9.9弹射蹦极.
增加了4.9.10小型蹦极。
修改了4.10.1 水滑梯(见2006年版的5.8.18)。
增加了4.10.2水滑道。
增加了4.10.3 起始编。
增加了4.10.4 滑行区。
增加了4.10.5 结束端,
增加了4.10.6供水系统。
增加了4.10.7 出发平台。
增加了4.10.8截留区。
增加了4.10.9服落区。
-增加了4.10.10滑行工具。
增加了4,10.11水滑梯皮夜。
-增加了4.10.12水潜梯乘垫.
增加了4.10.13皮筏提升机。
-修改了4.10.14 直线滑梯(见2006年版的5.8.21)。
修改了4.10.15 曲线滑梯(见2006年版的5.8.22)。
-增加了4,10.16封闭式水滑梯。
增加了4.10.17敞开式水滑棉。
增加了4.10.18身体滑梯。.
-增加了4.10.19皮筏滑梯。
-增加了4.10.20乘垫滑梯。
修改了4.10.21儿童水滑梯(见2006年版的5.8.28)。
增加了4.10.22 中速滑梯。
增加了4,10.23高連滑梯。
增加了4.10.24特殊奥型的水滑梯。
增加了4.10.25滑梯平均倾料率,
-增加了4.10.26乘客出发装置。
-增加了4,10,27水流量。
.增加了4.10.28净空区城。
-增加了4.10.30波高。
增加了4.10.31造波设备。
增加了4.10.32源池坡。
增加了4.10.33大波。
-增加了4.10.34互动戏水设施。
-增加了4,10,35游船。
增加了4.10.38双体船。
增加了4.10.37游船总长。
增加了4.10.38船寬。
增加了4.10.39航速。
增加了4.10.40 脑外挂机。
增加了4.10.70潭值筏(船),
-增加了4.11.1动感座椅。
_增加了4.11.2特效。
- 增加了4.1.3机模。
增加了4.11.4演出行动设备。
-增加了4.11.5演出控制尿统。
增加了4.11.6动感座桥控制系统。
增加了4.11.7 运动控制泵统.
增加了4.11.8行走控制亂统。
增加了4.11.9包装/演出布景。
-增加了4.11.10运动自由度。
增加了.11.11 电影乐园项目。
f) 第5章传动装置
增加了5.15螺旋传动.
增加了5.16曲轴曲钢传动。
增加了5.17凸轮传面。
g) 第6章安全装置
修改了6.1安全装置改为安全保护裴置(见2006 年版的1.1).
调整归类了6.2安全把手(见2006年版的7.2)。
调整归类了6.3 安全帶(见2006年版的7.30.
- 四整归类了6.4安全绳(见2006年版的5.10.7)。
-调整归类了6.15安全相栏(见2006年版的7.15)。
-增加了6.16 电气型安全防护装置。
增加了6.17机械型安全防护装置。
增加了6.18紧急制动装置。
增加了6.19锁紧装置.
调饕归类了6.20晰绳保护装置(见2006年版的5.4.8)。
h)第7章电气控制
增加了7.5紧急事故按钮。
i)第8章 检验检测(新增)
原2.18 .2.14.15.3.16.3.17.归类到第8章检验检测(8.1 空载试验.8.2病找试验、8.3
偏载试验,8.4超棘试验.8.5出厂检检)。
修改了8.6型式试验(见2006年版的3.18)。
j) 第9章使用管理(新增)
原8.12试运转修改为试运行并归类到9.13.
一原 7.8疏导乘客归类到921.
本标准由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制研究院.挤宁鲁科检测器材有限公司.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安微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湖南省特种设备检脸检测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爱文.魔硕.邢友新.李向东.马军.付恒生、张洋。张新东.熊际武.肖化明。鞠成伟.刘辰宇.刘健.刘您.张敬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0306- 2006。
游乐设施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游乐设施的基本名词术语及其定文。
本标准适用于游乐设值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等领城。
2基本概念
2.1
游乐设直amusement rile
用于人们游乐(娱乐)的设备或设脂.
2.2 按参数划分
2.2.1
大型游乐设施large sale amusement ride
用于经营目的。承载柔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 m/s,或
者运行高度距地百高于或者等于2 m的裁人大型游乐设施。
2.2.2
小型游乐设施small scale amusement ride
在公共场所使用。最疆儿童游乐的设施。且不属干(特种设备目录冲规定的大型游乐设施。如構
梯.秋干.拙马.跷晓板攀网、转椅、室内软体等游乐设施。
23按动力划分
2.3.1
有动力类游乐设施power amusement ride
具有人力电力.内懸机或墓汽等动力驱动。承载乘客进行爵乐的设施。
2.3.1.1
特马类游乐设施merry-go-round type of rides
乘人部分绕垂直轴旋转并伴随-定行程的上下起伙及记动形式类似的游乐设值.
2.3.1.2
陀螺类游乐设施space-gyro type of rides
乘人部分能可变倾角的轴旋转及运动形式类似的游乐设施。
2.3.1.3 .
飞行塔尚游乐设随fly-tower type of rides
乘人部分用挠性伴吊挂,边升降边绕乘直轴回转及运动形式类似的游乐设施。
2.3.1.4
自控飞机类潞乐设施astro fighter type of rids
乘人部分由刚性支撑臂支撑,绕中心重直轴回转并殖空自控升降及运动形式类似的游乐设施。
3主要参数
3.1
乘坐人数
number of passengers
在设备额定条件下,运行过程中同时乘座游客的最大数量,对单车(列)乘坐游客是指相连的一列车同时容纳的乘客数量。
3.2
高度
height
设备静态时的最大垂直距离(不包括避雷针)。
3.3
轨道高度orbit height
轨道行走面的最高点距轨道支架安装基面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4
运行高度running height
乘客约束物支承面(如座位面)距最低运行基准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对无动力类游乐设施,指乘客
约束物支承面(如滑道面、吊篮底面、充气式游乐设施乘客站立面)距安装基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其中高
空跳跃蹦极的运行高度是指起跳处至下落最低的水面或地面。
3.5
单侧摆角unilateral swinging angle
绕水平轴摆动的摆臂偏离铅垂线的角度(最大180°)。
3.6
回转直径swing diameter
对绕水平轴摆动或旋转的设备,指其乘客约束物支承面(如座位面)绕水平轴的旋转直径。对陀螺
类设备,指主运动做旋转运动,其乘客约束物支承面(如座位面)最外沿的旋转直径。对绕垂直轴旋转的
设备,指其静止时座椅或乘客约束物最外侧绕垂直轴为中心所得圆的直径。
4类别零部件
4.1通用部分
4.1.1
乘人部分passenger cabin
在游乐设施中支撑乘客游乐的结构。
注:如吊舱(厢)、座舱(厢)、座椅、车厢、皮筏等。
4.1.2
乘人部分框架loading frames
在游乐设施中乘人部分的受力金属结构架。
4.1.3
转盘turning plate
绕中心轴旋转且均布着乘人部分的轮盘。
4.1.4
立柱(支柱)pillar
支承转盘、架空轨道及其乘人部分的柱体(或架体)结构件。
4.1.5
吊挂轴suspension shaft
吊挂乘人部分的轴。
4.1.6
提升钢丝绳hoist wire ropes
提升游乐设施乘人部分的钢丝绳。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464-2015 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T464-2015
备案号J47617-2015
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chitectural concrete construction
2015-09-23发布2016-01-01-01-01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 联合发布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4】36号)文件,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对原有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DB11/T464-2007)进行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模板工程;6、钢筋工程;7、混凝土工程;8、施工缝的设置与施工;9、成品保护;10、混凝土成品修补与喷涂施工;11、清水混凝土实体质量验收。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增加了“基本规定”一章,取消了“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与保护”一章,将相关内容分别融入“模板工程”和“成品保护”两章中。
2、在“施工准备”一章中补充了“材料准备”小节,分别列出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相关材料的准备要求。
3、在“模板工程”一章中补充了新型模板体系的材质和要求,将模板的制作、验收分别单独成节,增加了模板的拆除小节。规范了模板从设计到拆除的全过程管理。
4、在“混凝土工程”一章中,对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相关内容按照新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新标准的规定进行修订调整;对清水混凝土的矿物掺和料的掺量以及混凝土的坍落度的数值按照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和北京市地方标准《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同时参照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对清水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以及混凝土的浇筑结构偏差等进行修订,保证清水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和质量标准。
5、将“混凝土成品保护”一章变更为“成品保护”,增加了模板成品保护、钢筋成品保护两个小节。
6、将“质量验收”一章变更为“清水混凝土实体质量验收”;修改了“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小节,变更为“一般规定”、“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三个小节清水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值,参照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中的“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值”和行业标准《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中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进行了修订,并放入“一般项目”这一节中。
7、修改补充了附录A中清水混凝土模板组拼与节点的示例。
清水混凝土虽然在质量标准上有其特点,但其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根植于普通混凝土,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普通混凝土的诸多施工方法加以提炼后可适用于清水混凝土。希望本标准的使用者在实践中注意与普通混凝土相关技术标准的衔接。
1.0.1 为了提高清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规范施工方法,保证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和评价方法,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 清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2.0.1 清水混凝土 fair-face concrete
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装饰效果的混凝土。按其表面质感分为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和装饰清水混凝土。
2.0.2普通清水混凝土 ordinary fair-face concrete
表面颜色无明显色差,对饰面效果无特殊要求的清水混凝土。
2.0.3饰面清水混凝土 fair-face concrete
表面颜色基本一致,由有规律排列的对拉螺栓孔眼、明缝、蝉缝、假眼等组成的、以自然质感为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
2.0.4装饰清水混凝土 architectural fair-face concrete
表面形成装饰图案、镶嵌装饰片或彩色的清水混凝土。
2.0.5表面色均性 surface color consistency
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为装饰面的基本色调,其表面颜色的一致性和色泽的均匀性。
2.0.6清水混凝土模板 architectural concrete formwork
按照清水混凝土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制作,满足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和表面装饰效果的模板。
2.0.7 明缝 visible joint
混凝土表面有规则的装饰性线条或凹凸于混凝土表面的分格线。
2.0.8蝉缝 panel joint
按照清水混凝土模板工程的技术和装饰效果要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整齐、均匀的印迹。
2.0.9对拉螺栓孔眼 tie bolt hole mark
对拉螺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有规则排列,对清水混凝土起装饰效果的凹印或孔洞。
2.0.10 假眼
在没有对拉螺栓杆的位置设置堵头或接头而形成的有饰面效果的孔眼。
2.0.11 样板构件sample component
清水混凝土正式施工前,用以检验其混凝土配合比、模板体系和施工工艺,以及作为混凝土成品修补和质量验收的参照物而在现场制作的构件。
3.0.1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应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相同饰面效果的清水混凝土应保持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一致性。
3.0.2 处于潮湿环境和干湿交替环境的清水混凝土应选用非碱活性骨料,同时还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
3.0.3有自防水要求和用于人防工程的清水混凝土应采取防渗漏、防污染等措施,其措施不得影响混凝土饰面效果。
3.0.4清水混凝土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饰面清水混凝土和装饰清水混凝土施工前宜做样板构件。
4.1.1施工前应熟悉设计图纸,明确清水混凝土表面类型及施工范围,按设计要求进行细部深化设计,并应综合考虑各施工工序对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的影响,确定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4.1.2应根据清水混凝土工程情况和已确定的施工工艺,编制清水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方案应包含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缝留设等影响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的措施内容。
4.1.3清水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经过审批后,方可用于指导施工。
4.1.4 应对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逐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应执行清水混凝土工程各项施工工序自检、专检和交接检制度。
4.2.1模板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面板可采用覆膜胶合板、钢板、铝合金板、塑料板、玻璃钢等材料,并应满足强度、刚度要求,且加工性能好;模板面板材质选择时应考虑设计对清水混凝土表面质感要求;
2模板骨架材料可采用金属标准型材、木梁、钢木组合梁、铝梁等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3模板支撑材料可采用钢管、型钢等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且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4 模板配件可采用模板夹具、型材吊具、钩头螺栓、对拉螺栓等金属材料,且应满足模板体系的连接加固要求
5对拉螺栓套管及堵头可选用塑料、橡胶、尼龙等材料;
6明缝条可选用硬木、铝合金、塑料等材料,截面宜为梯形。
4.2.2钢筋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绑扎材料宜选用20#—22#无锈的绑扎钢丝;
2 钢筋保护层垫块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颜色应与清水混凝土的颜色接近。柱、墙结构宜选用与混凝土颜色一致的塑料卡环;梁、板宜选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圆形砂浆垫块。
4.2.3混凝土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种原材料的颜色和技术参数应保持一致;
2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同一工程类似结构的水泥应为同一厂家、同一品种3骨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颜色均匀、洁净,并应符合表 4.2.3-1 的规定。
2)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并应符合表 4.2.3-2 的规定。细骨料中氯离子的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得大于 0.06%(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对于预应力混凝土不得大于 0.02%(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采用机制砂(也称人工砂)时,其亚甲蓝值(MB)应小于 1.4,石粉含量应符合表 4.2.3-3 的规定。
3)经常受潮部位的混凝土如受资源限制,不能选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可有条件使用低碱活性骨料,使用条件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 中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潜在碱活性或高碱活性骨料;
4 拌和及养护用水应无色无味,并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规定的质量要求;
5 矿物掺合料宜选用硅粉、粉煤灰、磨细矿粉等,同一工程所用的掺和料应来自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型号,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 中规定的质量要求及相关产品国家标准要求;
2)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GB/T1596 的质量要求;
3)磨细矿粉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的质量要求;
4)不得含有对混凝土及钢材有害的成分;
5)勃氏比表面积宜大于 400m2 /kg;
6 清水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的要求;严禁使用含有氯盐的早强剂;外加剂选用应符合混凝土的颜色要求。
4.2.4 涂料应选用对混凝土表面具有保护的透明涂料,涂料应有防污染性、耐水性、防水性。
4.3.1 施工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并应确认校核结果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4.3.2 清水混凝土样板构件宜在正式施工前实体工程外现场制作,经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三方确认其质量满足要求后,可作为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的参照样板。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3
4 施工准备...........................................................................................4
4.1 技术准备............................................................................................4
4.2 材料准备............................................................................................4
4.3 仪器设备准备和样板构件制作 ........................................................6
5 模板工程...........................................................................................7
5.1模板的设计........................................................................................7
5.2阴阳角节点构造................................................................................8
5.3对拉螺栓的节点构造........................................................................9
5.4梁、板、柱节点模板构造................................................................9
5.5模板体系的材质要求......................................................................10
5.6模板的制作与验收..........................................................................11
5.7脱模剂的选用与施工......................................................................13
5.8模板安装..........................................................................................13
5.9模板拆除..........................................................................................14
6 钢筋工程.........................................................................................15
7 混凝土工程.....................................................................................17
7.1混凝土配合比..................................................................................17
7.2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与性能..........................................................17
7.3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18
7.4混凝土的养护..................................................................................18
8 施工缝的设置与施工......................................................................19
8.1施工缝的设置..................................................................................19
8.2施工缝的施工..................................................................................19
9 成品保护.........................................................................................20
9.1模板成品保护..................................................................................20
9.2钢筋成品保护..................................................................................20
9.3混凝土成品保护..............................................................................20
10 混凝土成品修补与喷涂施工.........................................................21
10.1成品修补........................................................................................21
10.2喷涂施工........................................................................................21
11 清水混凝土实体质量验收............................................................22
11.1一般规定.........................................................................................21
11.2主控项目.........................................................................................21
11.3一般项目.........................................................................................21
附录A清水混凝土模板组拼与节点构造案例...................................25
附录B清水混凝土模板验收项目表...................................................40
附录C清水混凝土模板用脱模剂的选用...........................................43
附录D混凝土中性化深度设计..........................................................44
附录E清水混凝土常用透明涂料的特点...........................................44
本规程用词说明.................................................................................46
引用标准名录.....................................................................................47
附:条文说明.....................................................................................4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0491-2017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ICS 77.140.99
H 5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491- -2017
代替GB/T 20491- 200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Steel slag powder used for cement and concrete
2017-09-07发布
201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0491- 2006用于水泥和报凝土中的钢查粉》.与GB/T 20491- -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塑化如下:
-范围中删酴了“钢渣粉 可与粒化高炉矿造粉、船煤灰复合的产品”:
定义和术语中画除丁“比对样品受检样品。比对胶砂.受检胶砂、活性指数.能动度比'的定文;
钢签粉的定义中*粉磨时允许加入适量符合GB/T 5483的石膏和符合JC/T 667的水泥粉麝工艺外加制。”改为“粉磨时允许加人符合GB/T 26748的水泥助磨剂”,
钢造粉的比表面积由“一级.二级比表面积均不小于400 m/kg"改为“一级、二级比表面积≥350 m/kg." (见表1);
-钢渣粉的密度由“不小于2.8 g/cm'“改为“282 g/cml";
钢渣粉的游离氧化钙含量由“不大于3.0%”改为“<4.0%";
-删除了钢渣粉的碱度系数的定又和指标:
-增加了钢渣松氯离子含量指标,且值≤0.06%;
流动度比由“不小于90”改为“2≥95";
钢遭粉的安定性中压蒸法由“当钢渣中MgO含量大于13%时应检验合格“改为“6 h压蒸廊胀率≤0.50%(如果制渣粉中MgO含量不大于5%时,可不检验压燕安定性)“;
辞离氧化钙含量的攔定参照方法由“YB/T 140(钢渣化学分析方法)”改为"YB/T 43286钢渣中游离氧化钙含量测定方法);
增加了“氨离子吉量的测定";
含水量的试验方法“按照GB/T 18046- 200附最B的规定进行“改为“按GB/T 51003- 2014附录C进行”:
活性指数与巍动度比的试验方法“按關附录A的规定进行”改为“按GB/T51003--2014附录B进行”,
安定性的测定改为“压蒸法检验按照GB/T 750进行,压燕时间为6 h。锦煮法检验按照GB/T 1346中试饼法的规定进行”",
-出厂检验项目中增加了压蒸安定性项目;
一判定规则中不 合格品要求中增加了“除安定性指标外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加普取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检,评定时以复检结果为准。活性指数复检后可降级使用。安定性不合格不可复检,作为不合格品”:
- 包装由“钢渣粉可以袋装或散装。袋裴每袋净质量不得少于标志质量的98% ,随机抽取20袋,其总质量不得少于标志质量的20倍.“改为“钢盗粉可以物装或散装。袋装每袋净质量50 kg,且不得少于标志质量的99% ,随机抽取20袋,其总质量不得少于1 000 kg(含包装裁),其他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删除了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铝铁工业协会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
本标准负贵起覃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宝钢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裴备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用矿造开发公司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士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愤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融达新材料服份有限公司、浙江哈斯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佣铁集团金属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江宁科技学院、张家#恒乐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忠飞、夏春殿文飞、张亮亮.王安岭.苏兴文、李惊海.王虔慶、美文、仇金辉、甘万贵、吴建中,都以党.裴锐王姜缘、李建忠、杨亮、丁香、岳昌盛、王立霞、张资清、张艺伯、许工雄、
李晓阳、张志彪、曹鑫、李晓渡.#玉玲李建平。
本标雅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0491- -200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铜查粉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
本标难适用于水泥和混凝t中用铜渣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到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往8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敲本(包括质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6水配化学分析方法
GB/T 208水 混密度测定方法.
GB/T750水泥压鑫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 1345水泥标准 别度用水量,凝姑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2419水泥腔砂巍 动度测定方法
GB/T 8074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
GB 8076混屋土外加刺
GB/T 9774水泥包装装
GB/T 12573本泥取样方法
GB/T 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
GB/T 5100- -2014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艺
YB/T 022用于水泥中的钢近
YB/T 804钢铁渣及处理利用术语
YB/T 4328钢流中僻 离韞化钙含量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文
YBVT 8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铜造粉steel slag powder
由符合YB/T 022标准规定的转护或电炉钢渣(简称钢渣),经监选除铁处理后粉磨达到-定细度的产品。
4技术要求
钢渣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597-2018 农村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
ICS 91.040.99
P 53
北京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597—2018 代替 DB11/T 597-2008
农村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of public toilets and household toi lets in rural areas
2019-04-01实施2018-12-17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11/T 597—2008 《农村地区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
本标准与DB11/T 597—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术语及其定义(见3.2,2008年版3.3);
——修改了农村公厕厕位比例和厕位数量的计算方法(见4.3.13,2008年版4.2.3);
——增加了电气专业设计要求(见4.4);
——修改了农村公厕化粪池和贮粪池有效容积的确定方法(见4.5.1,2008年版3.5);
——修改了水冲厕所的粪水排放要求(见4.5.4,2008年版4.3.6);
——增加了农村公厕防冻设计要求(见4.8);
——增加了农村公厕施工与验收的要求(见4.10);
——修改了农村户厕建设基本要求(见5,2008年版5)。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T 597—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公厕建设的设置、选址、建筑设计、卫生器具、电气设备、给排水设计、通风设计、标志、安装与验收要求和农村户厕的建设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农村地区公厕和户厕的新建及改扩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T18092 免水冲卫生厕所
GB19379——2012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35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CJ164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J/T125 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
JGJ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DB11/T190-2016 公共厕所建设规范
3.1农村公厕 rural public toilets 公厕
在农村地区公共场所供公众使用的厕所。
3.2农村户厕 rural household toilets
户厕在农户宅基地控制范围内供农户家庭内部使用的厕所。
4.1.1 应根据所在区域的特点和人流量,分别设置一类、二类、三类公厕。
4.1.2 不同类别公厕的设置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4.1.3 公厕数量按服务人口或服务半径设置,具体要求如下:
a) 按该村有无户厕设置,有户厕公厕服务人口宜为 500~1000 人/座,无户厕公厕服务人口宜为 50~100 人/座;
b) 按服务半径设置为 1km/座。
4.2.1 应建在农村地区的主要街巷、道口、广场、集贸市场和公共活动场所等人口较集中地点。
4.2.2 应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存雨水、无地质危险地段,方便使用者到达,便于维护管理和粪便清运的位置。
4.2.3 与集中式给水点和地下取水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 30m。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农村公厕建设要求 ................................................................... 2
5 农村户厕建设要求 ................................................................... 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20688.2-2006 橡胶支座 第2部分:桥梁隔震橡胶支座
ICS 83. 140. 9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0688.2- -2006
橡胶支座
第2部分:桥梁隔震橡胶支座
Rubber bearings-Part 2: Elastomeric seismic protection isolators for bridges
(ISO 22762 2 :2005, Elastomeric seismic protection isolators-
Part 2:Applications for bridges- Specifications , MOD)
2006-08-24发布
2007- 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部分的6.8.1.6.3.2.6.3.4.6.7.8.4.8.5.8.8.9.1.9.2.9.3条中加黑内容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橡胶支座)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
第2部分;桥梁隔震橡胶支座;
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第4部分:普通橡胶支座。
本部分为(橡胶支座)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22762005(橡胶隔震支座第2 部分:在桥梁上应用)(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1S0 22762 2,2005重新起草。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SO 22762 2:2005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主要差异如下: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1
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删除了国际标准IS0 22762-2中的附最A附录D.用最E;将附录B和附录C及7.6~7.8台并后成为附录Br保留了附录F和附录J的内容,成为本部分附录C和附录Gi对附录G.附最H和附录I进行修改后子以保窗,成为本部分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新增加了附录A。
本部分的附最B为规范性附录,附最A.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 .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杂品分会(SAC/TC85/SC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北京市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驗站.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問福霖.黄襄云.武晓星、马玉宏.何玉珊。
橡胶支座
第2部分:桥梁隔震橡胶支座
1范園
本部分规定了桥欒隔震橡腔支座及所用橡胶材料和钢板等的要求。包括橡胶支窿的分类、要求、设
计准则.允许偏差.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
本部分适用于桥梁结构所用的隔震橡胶支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0688.1- -2007橡胶支座第I部分o隔霞橡胶支座试验方法(ISO 22762 1.2005 MOD)
3术语和定义 .
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部分。
3.1
破坏breaking
由压(或拉)-剪荷载引起的隔震橡胶支座的断裂破坏。
3.2
屈曲bucking
在压剪荷载作用下隔震橡胶支座失去稳定性时的状态。
3.3
压缩性能compressive properties
各类型隔震橡胶支座的压增刚度(Kv)。
.4
压-剪试验装置compressive shear testing machine
用于测试隔震橡胶支座性能的装置.具有在恒定压力下施加剪切荷载的能力。
.5
橡胶保护晨cover rubber
包裹在内部橡胶和内部钢版外侧面的橡胶层。
3.6
设计压应力design compressive stress
设计采用的作用于隔震橡胶支座上的压应力。
3.7
有效承压面积effective loaded area
隔震橡胶支座承受竖向荷载的面积,等于内部橡胶的平面面积。
3.8
有效宽度effective width
矩形隔震橡胶支座中内部橡胶层的短边长度。
4符号
本部分采用的主要符号如下:
A—一有效面积,支座内部橡胶的平面面积;
Ab—一螺栓的有效面积;
Ae一隔震橡胶支座顶面和底面之间的有效重叠面积;
Afree—一隔震橡胶支座的自由表面积;
Ap—铅芯橡胶支座中的铅芯面积;
α一正方形支座内部橡胶的边长,或矩形支座内部橡胶的长边长度;
a-矩形支座包括保护层厚度的长边长度;
B—连接板受弯部分的有效宽度;
b—矩形支座内部橡胶的短边长度;
b—矩形支座包括保护层厚度的短边长度;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20688.5-2014 橡胶支座 第5部分: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支座
ICS 83.140.9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0688.5- 2014
橡胶支座
第5部分: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支座
Rubber bearings-Part 5: Elastic sliding seismic-protection isolator for buildings
2014-10-10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部分6.2 6.5.1.6.5.2.2.6.6.3.8.2.1及8.2.2中黑体宇部分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GB 20688(橡胶支座)分为5部分:
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
第2部分:桥梁隔震橡胺支座:
第3部分:建筑隔肅橡胶支座。
第4部分:普通橡股支座|
第5部分:建筑隔霞弹性滑板支座。
本部分为GB20688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7) 归.
本部分起草单位: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北京市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衡木震數隔震器材有限公司.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圣丰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间.丰择工程橡胶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問稱霖.谭平.马玉宏,沈朝勇.金建圾,黄囊云,陈洋洋宋宝清.醉彦涛.曾德民。刘伟庆.王曙充.杜水峰.苏经宇.安晓文.庾光忠。
橡胶支座
第5部分: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支座
1范围
GB 20688的本部分规定了建筑隔肅弹性滑板支座的术语和定文.符号.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
本部分适用于建筑结构用隔震弹性滑板支廑.以下简称滑板支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往日期的引用文件,仅往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成热塑性橡胶控悼应力虚变性能的测定
GB/T 1033.1塑料丰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 1部分:浸溃法液体比重版法和滴定法
GB/T 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e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 3280不锈钢冷 轧钢板和钢带
GB/T 3398.1塑料硬度测定第 1部分;球压癀法
GB/T 6031硫化橡胶 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 10~ 100 IRHD)
GB/T 7759硫化橡胶 .热塑性橡胶常 澀高澀和低温下压縮永久变形测定
GB/T776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90°剥离法
GB/T 7762碗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附臭氧龟裂 静 态撞伸试验
GB/T 15256硫化據 胶低温胞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GB/T 20688.1- -2007 橡胶支座第 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
GB 20688.3- 2006 橡胶支座 第 a部分:建筑隔戴橡胶支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文件。
3.1
弹性滑板支座elastic sliding bearing;ESB
由橡胶支座部.滑移材料.滑移圓板及上.下连接板粗成的隔震支座。
3.2
橡胶支座部rubber bearing component
由内部橡胶和内部钢板叠合整体硫化而成的支座部分。
3.3
滑移材料sliding material
与滑移面板组成摩擦副,提供滑移功能的材料。
3.4
滑移面板sliding plate
提供摩擦滑移功能的面板。
3.5
动摩擦系数slid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摩擦副滑移摩擦时摩擦力和正压力之间的比值。
3.6
失效
failure
由压-剪荷载引起的滑板支座的断裂破坏、滑移材料或滑移面板的变形破坏,以及滑板支座水平位
移超出滑移面板之外。
3.7
压-剪试验装置compressive-shear testing machine
用于测试滑板支座性能的装置,具有在恒定压力下施加剪切荷载的能力。
注:改写(B/T20688.1-2007,定义3.4。
3.8
橡胶保护层cover rubber
包裹在内部橡胶和内部钢板外侧面的橡胶层。
[GB/T20688.1-2007,定义3.5]
3.9
设计压应力design compressive stress
设计采用的作用于滑板支座上的压应力。
注:改写G3/T20688.1一2007,定义3.6。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一滑移材料承压面积;
A—滑板支座承压面积:
c一滑移面板的滑移面倒角边长:
Da一圆形橡胶支座部连接板外径:
Ds一圆形滑移材料直径或方形滑移材料边长:
D—圆形橡胶支座部内部钢板直径;
D一圆形或方形橡胶支座部包括保护层厚度的外部直径或边长;
E—滑移材料抗压弹性模量;
F一滑移材料抗压破坏荷戟:
Fv—滑板支座抗压破坏荷载:
fsv一滑板支座抗压强度
fv—滑移材料抗压强度
H一上连接板和橡胶支座部组装总高度(不含滑移材料厚度):
H—上连接板厚度;
H3—橡胶支座部上封板厚度;
H—滑移面板厚度;
H—橡胶支座部下封板厚度:
H一下连接板厚度;
K—滑板支座初始刚度;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1008-2013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及验收规程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T 1008-2013
备案号∶J12430-2013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及验收规程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solar PV system on civil buildings
2013-06-21发布2013-10-01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 安装及验收规程》的通知京建发〔2013〕355号
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 201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0】53号)的要求,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等单位主编的《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及验收规程》已经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共同发布,编号为DB11/T1008-2013,自2013 年10月1日起实施。
该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解释工作。
本标准共分10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I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光伏方阵安装、5光伏构件安装、6电气设备安装、7防雷与接地系统安装、8检查调试、9工程验收、10运行维护、附录A光伏系统施工质量验收表格。其中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1.0.1 为加强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促进光伏系统与建筑的结合,规范光伏系统的安装与验收,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接入用户侧低压配电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光伏系统和未接入电网的独立光伏系统的安装与验收。
1.0.3 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0.1 太阳能光伏系统 solar photovoltaic(PV)system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简称光伏系统
2.0.2 光伏组件PV 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流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2.0.3 光伏构件PV components
工厂模块化预置的、具备光伏发电功能的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包括建材型光伏构件和普通型光伏构件。
2.0.4 建材型光伏构件PV modules as building components
太阳电池与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
2.0.5 普通型光伏构件 conventional PV components
与光伏组件组合在一起,维护更换光伏组件时不影响建筑功能的建筑构件,或直接作为建筑构件的光伏组件。
2.0.6 光伏方阵PV array
由若干个光伏组件或光伏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2.0.7 并网光伏系统grid一connected PV system
与公共电网联结的光伏系统。
2.0.8 独立光伏系统 stand——alone PV system
不与公共电网联结的光伏系统。
2.0.9 光伏接线箱PV connecting box
保证光伏组件有序连接和汇流功能的接线装置。该装置能够保障光伏系统在维护、检查时易于分离电路,当光伏系统发生故障时减小停电的范围。
2.0.10 直流主开关DC main switch
安装在光伏方阵直流输出汇总点与后续设备之间的开关,包括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
2.0.11 并网接口 utility interface
光伏系统与电网配电系统之间相互联结的公共连接点。
2.0.12 并网逆变器 grid-connected inverter
将来自光伏方阵的直流电能变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能的装置。
2.0.13 光伏方阵倾角 tilt angle of PV array
光伏组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2.0.14 光伏方阵方位角 azimuth of PV array
光伏方阵向阳面的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南方向的夹角(向东偏设定为负角度,向西偏设定为正角度)。
3.0.1 光伏系统包括基座、光伏组(构)件、光伏支架、电气设备、储能设备和监测装置等。
3.0.2 光伏系统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单独编制安装施工方案。光伏系统的安装施工应纳入建筑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包括与主体结构的施工、设备的安装、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配合方案以及安全措施等。
3.0.3 光伏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 设计文件齐备且已通过审查;
2 并网接入手续齐全;
3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已通过批准;
4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环保措施已获业主单位有关部门批准、备案;
5 建筑、场地、电源和道路等条件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6 预留基座、孔洞、预埋件、预埋管和相关设施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已验收合格。
3.0.4 安装人员应采取以下防触电措施∶
1 安装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属于特种作业的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方可上岗;
2 应穿绝缘鞋,带低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工具;
3 施工场所应进行施工区域隔离,应放置醒目、清晰、易懂的电气安全标识;
4 电动工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3787的规定。
3.0.5 光伏系统的安装与施工,不应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和建筑物的附属设施,不应影响建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承受各种荷载的能力。
3.0.6 光伏系统的零部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相应的建筑物防火等级对建筑构件和附着物的要求。安装在屋顶的光伏组件,耐火等级不低于C级(基本防火等级)。
3.0.7 完成方阵支架施工并安装完光伏组件后,应先对已完成项目设施和设备采取保护措施,再进入电气安装施工。
3.0.8 安装光伏系统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 光伏系统的安装,应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业人员完成
2 光伏系统安装施工时,应有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措施
3 光伏系统的产品和部件在存放、搬运、吊装过程中,不应受到碰撞和损坏;吊装作业前,应做好安全围护措施;吊装时,吊装机械和货物,不得碰撞周围建筑和公共设施;
4 在雨、雪及4级以上大风天气情况下不得进行室外高空施工作业,有雷电时应停止电气安装,在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停止作业;
5 光伏组件吊装时,其底部应衬垫木,背面不得受到任何碰撞和重压;
6 光伏组件的输出电缆应采取可靠措施,不应非正常短路;
7 安装过程中,在进行下步工序前,应断开前、后工序的主控开关;
8 连接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光伏系统,遇有光伏组件破裂时应及时设置限制接近的措施,并由专业人员处置;
9 在坡度大于10°的坡屋面上安装施工,应设置专用踏脚板;
10 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时,应设置可靠防护措施,佩带安全防护用品,设置醒目、清晰、易懂的安全标识;
11 安装施工机具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检测电动机具应进行绝缘电压试验、手持玻璃洗盘及玻璃吸盘机应进行吸附重量和吸附持续时间试验等;
12 现场焊接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
13 在建筑工地安装光伏系统时,安装场所上空的架空电线应采取隔离措施;
14 施工现场应采取架设防护网、必要的隔离、警示等保护措施
15 工程完成后,应清扫现场和回收工业废料。
1总则····························································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4
4光伏方阵安装··································································7
4.1一般规定································································7
4.2基座·····································································7
4 .3光伏组件····································································8
4.4支架与框架······················································8
5光伏构件安装······························································10
6电气设备安装·······················································1 2
6 .1一般规定··························································1 2
6 .2线缆敷设与连接························································1 2
6.3交直流配电柜························································16
6.4光伏接线箱······························································1 7
6.5逆变器·······································································18
6.6蓄电池组及充放电控制器·................................... 20
6.7监测装置······················································22
7防雷与接地系统安装·............................................... 24
8检查调试······························································25
8.1安全性检查···················································25
.2电气检查·····················································25
8.3光伏方阵的检查调试·......................................... 26
8 .4控制器的检查调试·························································26
8.5光伏接线箱的检查·............................................ 27
8.6 逆变器的检查调试…………………………………………… 27
8.7 系统性能的检查调试…………………………………………… 28
9 工程验收………………………………………………………………31
9.1 一般规定………………………………………………… 31
9.2 分项工程验收…………………………………………………… 31
9.3 竣工验收………………………………………………………… 32
10 运行维护 ………………………………………………………… 33
10.1 一般规定 ……………………………………………… 33
10.2 日常维护管理……………………………………………… 33
10.3 定期检查 ……………………………………………………… 34
附录A 光伏系统施工质量验收表格 ……………………………… 36
本规程用词说明……………………………………………………………… 38
引用标准名录 …………………………………………………… 39
条文说明 …………………………………………………………4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1104-2014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防水施工和验收规程(附条文说明)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104-2014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防水施工和验收规程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for waterproofing of floor radiant heating building
2014年—10—01实施2014年—06—25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联合发布
本规程为推荐性标准。
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 201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2012〕136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工程物资协会会同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规程。编制组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近些年来地面辐射供暖防水施工 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内容为1总则、2基本规定、3材料、4构造、5施工、6质量验收、附录。
1.0.1 为规范地面辐射供暖工程 防水的施工和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保安全、确保防水施工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与民用建筑的起居室、客厅、办公室和卫生间、浴室、厨房等采用热水地面辐射的供暖工程防水施工和验收。
1.0.3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防水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遵照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地面辐射热水供暖工程防水施工应遵循因地制宜、安全环保、经济合理的原则,其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98的规定。
2.0.2 地面辐射热水供暖工程防水施工应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确定,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防水材料和工程做法。
2.0.3 在卫生间、浴室、厨房等部位应采用上、下层均设置防水层,验收时应进行蓄水试验。
3.1.1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防水采用的防水材料宜选用防水涂料、聚合物防水砂浆、砂浆防水剂和防水卷材等,上述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
3.1.2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选用的防水材料,其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各类无机类防水材料的放射性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
3.2 材料性能
3.2.1 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JC/T864 的规定。
3.2.2 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的规定
3.2.3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产品适用于地面辐射供暖工程,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中Ⅱ类的规定。
3.2.4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JC/T408 的规定。
3.2.5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的规定。
3.2.6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JC/T2215的规定。
3.2.7 无机防水堵漏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23440的规定。
3.2.8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的规定。
3.2.9 砂浆防水剂应符合《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的规定。
3.2.10 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GB/T23457 的规定。
3.2.11 湿铺防水卷材P类防水卷材适用于地面辐射供暖工程,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23457的规定。
3.2.12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无胎基(N)类和聚酯胎(PR)产品适用于地面辐射供暖工程,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 的规定。
3.2.13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增强复合防水卷材》GB/T26518的规定。
3.2.14 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应与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料共同构成复合防水层,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GB18173.1-2012的规定。
3.2.15 PVC防水卷材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GB12952 的规定。
3.2.16 高分子防水卷材用胶粘剂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分子防水卷材胶粘剂》JC/T863的规定。
3.2.17 胎体增强材料及配套材料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3.2.18 密封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 2
3 材料······································································································ 3
3.1 一般规定 ·························································································· 3
3.2 材料性能 ·························································································· 3
4 构造······································································································ 5
4.1 一般规定 ·························································································· 5
4.2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防水构造·································································· 6
5 施工······································································································ 8
5.1 一般规定 ·························································································· 8
5.2 施工准备 ·························································································· 8
5.3 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施工····································································· 8
5.4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防水砂浆及浆料施工···································· 9
5.5 单组份聚氨酯(聚脲)防水涂膜施工···················································· 10
5.6 掺防水剂防水砂浆施工······································································ 10
5.7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施工·························································· 10
5.8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11
5.9 自粘防水卷材施工要点·······································································11
5.10 湿铺防水卷材施工 ············································································ 12
5.11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施工 ····························································· 12
5.12 树脂类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 12
6 质量验收 ····························································································· 14
6.1 一般规定 ························································································ 14
6.2 主控项目······················································································· 14
6.3 一般项目······················································································· 14
附录 A 防水层厚度
本规程用词说明························································································· 16
引用标准目录···························································································· 17
条文说明 ·································································································· 18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1197-2015 住宅全装修设计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T 1197-2015
备案号145793-2015
住宅全装修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fully interior fitting ou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15-08-01实施2015-04-30发布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为了满足广大居民对全装修住宅的要求,保证居民的消费权益,提高全装修住宅成品的质量,提高装修设计的完整度和完成度,按照《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4】36号)的要求,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以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户内设计5、公共空间设计,6.机电设计。
1.0.1 为提高本市新建住宅的整体质量,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规范住宅全装修
的设计,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住宅的全装修设计。
1.0.3 住宅全装修设计应在满足住宅功能的前提下,与建筑设计相互衔接,使空间组织、各界面处理、材料部品选型、功能管线布局更为合理,在兼顾产业化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建造。
1.0.4 住宅全装修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全装修 fully Interior fitting out
交付使用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门窗等部位全部安装、铺贴或粉刷完成,厨房、卫生间设备、部件安装到位,固定家具安装到位。
2.0.2 模数网格 modular grid
用于室内部件定位的,用正交或斜交的平行基准线(面)构成的平面或空间网格,且基准线(面)之间的距离符合模数协调要求。
2.0.3 固定家具 Fitment
固定于室内墙面、顶面、地面等部位的壁柜、吊柜、隔断。
3.0.1 住宅全装修设计应在建筑专业主导下,与各专业相互协调,协同进行。
3.0.2 住宅全装修设计应遵守模数协调原则。
3.0.3 住宅全装修设计文件的编制应做到齐全完整,设计图纸应达到施工图深度,并与建筑施工图同步提交。
3.0.4 住宅全装修设计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各部位的选材及构造措施应达到相应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
3.0.5 住宅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老年人住宅应按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GB50034进行设计。
3.0.6 住宅全装修设计的各部位完成面净高、净宽、防护高度等,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3.0.7 住宅全装修设计宜采用装配式装修技术与产品体系。
3.0.8 装修材料、制品、设备设施,应选用绿色环保产品。
3.0.9 住宅室内装修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相关规定,宜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评价。
4.1.1 户内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空间组织和各界面设计,确定装修的材料、规格、质地和色彩。
4.1.2 厨房、卫生间平面尺寸应按模数网格进行设计,其他空间平面尺寸宜按模数网格进行设计。
4.1.3 储藏空间应结合建筑墙体、顶面等部位进行整体设计,储藏柜宜采用标准化、装配式成品柜体。
4.1.4 户内设计应准确定位各类设备、设施、电器等的位置,并满足相应的安装及使用条件。
4.1.5 户内设计应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并与结构构件的布置协调,同时满足各功能空间的设计要求。
4.1.6 住宅楼板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相关规定,楼板面层宜采用隔声垫层、架空地面等做法。
4.1.7 低温辐射地板采暖盘管上部地板不应设置龙骨,地面装饰材料应选择散热性能好的材质。
4.1.8 设置洗衣机的空间,应综合考虑排水管线和排水口的布置,并应做好防水措施。
前言 ............................................................ 2
1、总则 ......................................................... 5
2、术语 ......................................................... 6
3、基本规定 ..................................................... 7
4、户内设计 ..................................................... 8
4.1 一般规定..................................................... 8
4.2 起居室....................................................... 8
4.3 卧室......................................................... 9
4.4 厨房......................................................... 9
4.5 卫生间......................................................10
4.6 门厅........................................................10
4.7 阳台........................................................11
4.8 户内楼梯和门窗..............................................11
5、公共空间设计 ................................................12
5.1 一般规定 ...................................................12
5.2 门厅、走廊、候梯厅..........................................12
5.3 楼梯 .......................................................12
6.机电设计 .....................................................14
6.1 一般规定 ...................................................14
6.2 给排水 .....................................................14
6.3 采暖 .......................................................14
6.4 通风及空调 .................................................15
6.5 燃气 .......................................................15
6.6 电气及智能化 ...............................................16
本标准用词说明 .................................................17
引用标准名录 ...................................................18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1232-2015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负荷计算通则
ICS 29.020
K 04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232—2015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负荷计算通则
General calculation rules of electric load savings for demand side management projects
2016-01-01实施2015-09-23发布
北京市质量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分类和统计期的确定、计算数据的获取、电力负荷与节约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负荷的审核与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71信息技术词汇
GB/T 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Z 19027 GB/T 19001-2000的统计技术指南
GB/T 50063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JJF 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1电力需求侧管理 demand side management
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所开展的相关活动。
3.2项目边界 project boundary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涉及到的用电单位、系统、设备的数量、时间和地理空间范围。
3.3项目电力负荷 project electric load
在项目边界内,某一时刻所有电气设备消费的电功率,或某时间段内所有电气设备消费的平均电功率(以下简称电力负荷)。
3.4项目统计期 project calculation period
为准确计算不同类型项目节约电力负荷而规定的时间段,项目实施前的统计期为基准统计期(简称基准期)、项目实施后的统计期为报告统计期(简称报告期)。
3.5基准期电力负荷 electric load in base line period
项目实施前统计期内的电力负荷。
3.6报告期电力负荷 electric load in reporting period
项目实施后统计期内的电力负荷。
3.7运行工况修正系数 operation modified coefficient
以满足同样用电功能为条件,将不同运行工况参数(如负载、气象要素、供冷/热面积和产品产量等)下产生的项目电力负荷修正到同一工况参数的比值。
3.8项目节约电力负荷 project electric load savings
在项目报告期电力负荷与基准期电力负荷满足同等可比条件下,电力负荷的减少量。
4.1 项目分类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按照节约电力负荷的不同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a) 能效电厂项目。采用提高用电效率的技术手段,对电力设备或工艺进行节电改造的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项目
b) 负荷优化项目。采用移峰填谷等技术手段,减少高峰电力负荷的改造和新建项目,或采用其它能源发电替代电网供电的永久性转移高峰电力负荷项目;
c) 需求响应项目。在用电高峰期间,主动响应调度命令,停止用电或中断部分用电的临时性减少电力负荷项目。
4.2.1 确定原则与分类
项目基准统计期和报告统计期的选取,应保证项目节约电力负荷的计算具有可比性。项目统计期的分类如下a) 统计月。项目用电高峰月。
b) 统计日。统计日包括代表日和响应日。
——代表日∶反映项目或设备典型运行和使用情况的工作日。
——响应日电力需求响应项目实施的当天。
c) 统计时段。统计时段包括工作时段、高峰时段和响应时段。
——工作时段项目处于正常运行工况内的时间
——高峰时段∶项目正常工作且处于统计期内本地区分时电价的高峰(含尖峰)时间;
——响应时段项目实施主动响应的时间。
4.2.2 确定方法项目统计期的确定方法如下∶
a) 能效电厂项目统计期应采用统计月和统计月内代表日的工作时段;
b) 负荷优化项目统计期应采用统计月和统计月内代表日的高峰时段;
c) 需求响应项目统计期应采用响应日的响应时段。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分类和统计期的确定........................... 2
5 计算数据的获取..................................................................... 2
6 项目电力负荷计算................................................................... 3
7 项目节约电力负荷计算...............................................................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用电设备需用系数表 ...............................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单位产品电耗限额标准 ........................14
参考文献............................................................................. 1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0934-2007 钢拉杆
ICS 77. 140.60
H 4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934- 2007
钢拉杆
Steel tie rod
2007- 07-11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附氣A和附录嘟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和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建国、姚军战、叶建国、祁海珅.王永正、窦南华、汪贵平、王祖滨、黄湘宇。
钢拉杆
本标准规定了钢拉杆的订贷内容、级别与型式、结构与型号.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用钢拉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动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T197普通螺纹 公差
GB/T22钢的成品 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8金属材料 室温拉 伸试验方法(GB/1228 -2002, eqvISO 6892: 1998 (E) )
GB/T229金属夏比缺口冲击 试验方法(G8/T229- 1994,, eqvISO 83:1976 IS0 1481989)
GB/699优质碳素 结构钢
GB/T700碳素結构钢
GB/T702热轧圆钢和方钢尺寸。 外型、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2 2004/501035-1:1980,
ISO1035- 2: 1980,IS01035 -4: 1982, OD)
GB/TI1591低合金高强度結构钢
GB/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2975 1998,eqv IS0 977: 1997)
GB/T:3077合金结构钢
GB/T5796梯形螺紋
GB/T6402领钢件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17505钢及钢产 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GB/T17505- 19989 eqvIS0404: 1992)
GB/T20066钢和 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20066 - 2006/18014284: 198,IDT)
JB/T5000 15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无损探伤
3术语
3.1
钢拉杆steel tie rod
由钢质杆体和连接件等组件组装的受拉构件。
4订货内容
按本标准订货的合同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
b)本产品标准号:
c)产品型号:
d)强度级别及冲击吸收功要求:
e)尺寸及外形允许偏差:
f)交货地点及数量:
g)包装方式:
h)其他特殊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答疑:拆除外墙内保温,现在要运出去,请教这个运出去的量如何计算-广东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2-12-09 10:13:03
提问网友: b
解答网友: 防腐绝热
按体积计算拆除的内保温量。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ICS 07.040
GB A 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B/T 21010- -2017代替GB/T 21010- -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Current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2017-11-01发布
2017-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高代哲GB/T 21010- 20076 土地利用 现状分类).与GB/T 21010- -2007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范围增加丁“审批,供应整治.执法”等内容:
删去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
总则中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保证不重不霜,不设复合用途“等内容,
一二级类数量变更为73 个二级类改用两位阿拉伯数字编码,
一完善了“ 耕地”“林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城及术利设施用地”等一-级类的含 义:
完善了“水浇地*靠本林地”天然牧草地**其他卓地“自务金融用地“"其他商服用地"工业用地采扩用地”仓储用地"“城镇住它用地”*公园与绿地”.监教场所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公路用地”“农村道路=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一河直水圆”水库水圆”“陶巢”一留泽地“空网地”设施农用地“田坎“等二级类的青义:
-原”公共设施用地“名称调整为公用设施用地”I
- 将原“有林地”细分为“乔木林地“竹林地”红树林地”和“森林铝择”:将原“批发零售用地"细分为“零售商业用地”相“批发市场用地":将原-住宿餐饮用地“细分为“餐饮用地”和“旅馆用地”s将原“科教用地“细分为敦有用地”和“科研用地“;将原“医卫慈善用地"细分为“医疗卫生用地”和“社会招利用地”i将原“文体娱乐用地"细分为文化设施用地“体育用地"和"娱乐用地":将原“铁路用地”细分为铁路用地”和"轨道交通用地”;将原街巷用地"细分为“城镇村道路用地”和“交通服务场站用地“:将原“裸地“组分为“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
-增设了“橡胶园“灌丛招泽“留泽卓地"“盐田“.分别从“其他四地"*墙木林地“天然牧草地"
“采矿用地"中分离出来;
-附录A中.将“水库水面”从“建设用地"调整到“农用地"中:
增加附录“湿地“白类教.
本标准由国土齏谋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M会(8AC/TC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回土资衡部地籍管理可(不动产登记日)。
本标准主要起章人:冷宏志,高延利.冯文利,李宪文,杨地。周连芳,曾巍.孙毅.梁耘.张钢智,姜开勤。张凤荣赵伟.牛荞盈.刘志荣李琪。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范围
本标在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的总则、分类与编码。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调查.规划.审批。供应.整治.执法.评偷、统计.赛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在恒用本标准时,也可根据需要,在本分类基础上续分土地利用类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文件。
2.1
覆盖度(盖度) cover degree coverage rite
-:定面积上植被重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2.2
郁闭度canopy density crown density
林冠(树本的枝叶部分称为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值.
2.3
土地利用《土地使用) land utilization land use
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已需要的过程。
3总则
3.1实施全国 土地和城乡地政统- -管理,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明确土地利用各类型含义,统一-士地调查.统计分类标准,合理规划、利用土地。
3.2维护土地利用分类的科学性。实用性.开故性和驢承性,情足制定国民经讲和社会发展计划,农观
调控。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土查源管理的需要。
3.3主 要依器土地的利用方式。用途最营特点和覆盖特征等因素.按照主要用途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纳,划分,保证不重不漏,不设复合用途。反映土地利用的基本现状,但不以此划分部门管理范围.
4分类与编码方法
4.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 级二级二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 -级类.73个二级类。
4.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数字编码.一、 二级均采用两位阿拉伯数字组的,从左到右依欢代表一、
5土地利 用规状分类和编码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1073-2007 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ICS 77. 140. 65
H 4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073- -2007
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Epoxy-coated seven wire pestresings steel strand
(ISO 14655 : 1999 ,Epoxy coated
strand for the prestresing of concrete , MOD)
2007-08-14发布
2008-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1551999预应力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绞线 ).在關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条款和回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觉表。
由于我国相关规范的规定和工业的实际要求,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惨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对应国际标准ISO 16551999的章节对照见附桑B。附录C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园的览表以 供参考。
在主要技术内容上与IS0 14655.1999相同,但个别技术内容有所修改,编写结构不完全对应。本标准对ISO 14655:1999作了如下修改:
一填充型环 氧除层钢较线的徐晨厚度采用ASTM A2/:A82M.04m规定。印80 pm~-1 10 p m
一取消了 9.3 mm, 10.8 mm,12. 4 mm等规格的预应力钢绞线。
一增加了第4 章"分类和标记”。
- --增加了第5章“订贷内弈".
--第11章的内容调整到9.1和9.2.
一附录 A(理也性附录)调整为第11章相第12章的12 4。
增加了第12章的12.1.12.2.12.3,
附录B(规范性附录)调整为附录A. .
剽蘇了阳采C(费料性用录)和参考文献。
本标准的附录A是姚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制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妇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阴法尔胜住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军、徐钦华刘礼华金平、费汉兵.王玲君戴石锋。
引言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使用者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能使用沙及3.1.4.11之a).9.1.1.9.2.28条有关内容的相关授权的和正在中请的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于专利的范圜.有效性和验证资料不揭出任何看法。
专利权利人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专利权利人许可使用该国家标准的任何人免费实施其专利。该专利权利人的声明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交。
有关专利权利人的信息,.
专利权利人;江苏法尔胜新8制铁缆索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江苏省江阴市璜土镇樱常开发区(21444545
联系人:徐钦华.
电子邮件:nick .xqh@yahoo. com, cn
电活;0501-86656500
传真:015086656828
请注意除上述已经识别出的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熔融蛄合的填充型和涂装型环氧徐层七丝頇应力钢绞线的分类和标记.订货内容.材料,预应力铜校线的涂覆前处理.柴层的涂覆.技术要求、允许的涂屋提伤及损伤徐层的修补。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预应力工程,特别是防腐要求较高的预应力钢绞线,包括体内预应力钢绞线,体外预应力钢绞栽.岩土铺固中的预应力制使蟈及斜拉桥钢绞线拉索等,不通用于单丝喷涂贯型的环氧徐尼頇应力钢绞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生8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设的内容)或临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谁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斷颜本适用于术标准。
GB/T 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 试验方法(GB/T 228- -20028 ,eqv ISO 6892 :1998)
GB/T 5224颐应 力揠凝土用制绞线(GB/T 5224- 2003,IS0 6934-4:1991 .NEQ)
GB 8923論萄前钢材表爾鵪 蚀等级和除锈等鈑(GB 8023- -1988 oqv IsO 8501-1,1988)
GB/T 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eqv IS0 9227 1990)
GB/T 13452.2色读和清滦森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 2- -1992 ,idt ISO 2808:1974)
Is0 6272-2色罐和清籲 快建 变形(爾冲击)试验
3术语和定叟
下到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填兖塑环氧涂层鐦绞线filled epoxy coated strand
外局由熔融结合环氧涂员涂覆铜丝间的空徽由熔融蟒合环氧除层完全填竞u而防止腐蚀介质通过毛细作用力或其他流体静力侵人的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3.2
涂装型环氧涂屈钢蛟裁epoxy coated strand
由熔融结合环氧諭层进行表面徐覆的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在i本勃准将”填克塑朴氧雕层创欲线”和“常裳型外氧意居鹦侯兢"晚称为“野氧常屈制救眠"。采明不"嚅充塑炜氧涂层钢绞线"或“除裴塑环氧涂层钢故线”面周“环氧涂层制靛规"时,表示对两者均有要求。
3.3
粘站失效disbonding
熔融结合环氧諭层与铜绞线之间失去粘结。
3.4
熔融蛄合环氧涂屋faster bonded epoxy coating
包含颜料.热闔性环氧树脂.交联剂及其他添加剂的涂料。以粉末彩式諗覆在洁净并经过预热的金属基体,熔融形成-道连续的徐层。
4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4.1.1根据钢丝间的空隙是否由熔融结合环氧涂层完全填充,将环氧涂层钢绞线分为两类,其代号分别为:
a)钢丝间的空隙由熔融结合环氧涂层完全填充的环氧涂层钢绞线为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代号为FECS。
b)钢丝间的空隙未由熔融结合环氧涂层完全填充的环氧涂层钢绞线为涂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代号为ECS。
4.1.2根据涂层表面是否嵌人砂粒,又将环氧涂层钢绞线分为两类,其代号分别为:
ā)涂层表面嵌入砂粒的环氧涂层钢绞线为嵌砂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代号为B。
b)涂层表面未嵌入砂粒的环氧涂层钢绞线为光滑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代号为S。
注:嵌砂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宜用作体内预应力钢绞线和岩土锚固中的预应力钢绞线;光滑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宜用
作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和斜拉桥钢绞线拉索
4.2标记
标记应包含:钢丝间空隙填充的类型,涂层表面嵌砂的类型,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强度级别,本标准号。
示例1:填充型,涂层表面嵌砂,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15.20mm,强度级别为1860MPa的环氧涂层钢绞线,标记为:FECS·B-15.20-1860-GB/T21073一2007。
示例2:涂装型,涂层表面未嵌砂,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12.70mm,强度级别为1860MPa的环氧涂层钢绞线,标记为:ECS·S-12.70-1860-GB/T21073一200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58
159
160
…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