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2月 ( 第 161 页)

修理工岗位手册,岗位手册,电机检测,电机检测及修理工岗位手册,高清PDF带书签《电机检测及修理工岗位手册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前 言
电机检测是电机生产、维修以及研究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电机制造行业来讲,具有一定电机检测技术水平的检验人员,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对于从事电机设计和制造的技术人员,若不了解电机检测的有关知识,将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手册从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出发,汇集了我国最新的有关中、小型电机试验检测方面的技术标准,并结合作者及其他从事电机检测人员的实践经验,对电机检测方面的理论、检测及试验操作方法、检测及试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分析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介绍。
本手册可作为电机生产厂和修理单位检测人员的工具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机设计、制造、修理、教学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应当指出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机检测及试验技术水平不断地更新、改善,与之相对应的有关标准也将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调整,因此,请读者随时注意相关变化内容,采用最新标准。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本手册中大部分内容均来自于现行的有关标准,但本手册并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所以在对其中某些内容有争议时,请以文中所提到的标准原文为准。
本手册由赵莹任主编,张伟民任副主编,孙立新、闫一、邬红谦等同志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在本手册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曾得到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才家刚以及其他在电机检测岗位、试验岗位和修理岗位工作的许多专家和师傅们的热心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书中定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内容索引:


前言
第一篇 职业道德及岗位规范
第一章 职业道德…………………… 1
第二章 电机检测岗位规范………… 5
第三章 电机修理岗位规范………… 9

第二篇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规机械检测与电气检测

第一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外形尺寸和几何公差检测 ………… 12
第一节 电机常用外形结构分类、外形尺寸代码和几何公差 …………………… 12
第二节 整机轴伸尺寸和几何公差的测量 …………………… 15
第三节 整机 C尺寸的测量 …… 16
第四节 整机轴中心高的测量 … 17
第五节 整机凸缘端盖尺寸和几何公差的测量 ……………… 18
第六节 整机底脚安装孔及底脚平面的测量 ………………… 19
第七节 整机总长的测量及判定 …………………… 22
第二章 电机出厂试验的方法 …… 23
第一节 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 … 23
第二节 电机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方法 …………………… 25
第三节 电机匝间测试方法 …… 28

第四节 堵转试验测量方法 …… 32
第五节 空载试验测量方法 …… 33
第六节 耐电压试验方法 ……… 34
第七节 电机振动的测量方法 … 36
第八节 电机噪声的测量方法 … 36
第三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型式试验 ……………………… 38
第一节 全面性能试验项目 …… 38
第二节 型式试验综合测试设备 …………………… 38
第三节 电阻的测定 …………… 40
第四节 堵转试验 ……………… 40
第五节 热试验 ………………… 42
第六节 负载试验 ……………… 43
第七节 空载试验 ……………… 44
第八节 噪声与振动试验 ……… 44
第九节 其他型式试验项目 …… 45
第十节 效率的确定方法及原则 …………………… 46
第十一节 型式试验报告 ……… 47

第三篇 常用中小型低压电动机修理

第一章 电机修理基础 …………… 57
第一节 电动机的分类 ………… 57
第二节 低压电机常用导电材料 …………………… 58
第三节 电机修理常用绝缘材料 …………………… 65
第四节 电机修理常用工具和测量仪表…………………… 75
第五节 电机修理常见绕线模 …………………… 86
第六节 无纬带 ………………… 89
第七节 骨架油封 ……………… 92
第八节 中小型电机轴承及润滑 …………………… 93
第九节 电动机的型号 ……… 100
第十节 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 104
第十一节 转子平衡 ………… 105
第十二节 中小型电机零部件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 …………… 110
第十三节 电机修理浸漆与烘干 ……………… 112
第十四节 电机修理需遵循的几个原则 ……………… 116
第十五节 电机轴的修理、更换及注意事项 ………… 117
第十六节 笼型转子修复 …… 119
第二章 直流电动机修理 ……… 123
第一节 直流电机的分类 …… 123
第二节 直流电动机铭牌数据 ………………… 123
第三节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和励磁方式 ………………… 126
第四节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 127
第五节 直流电动机换向火花 ………………… 130
第六节 电刷几何中性线的测定 ………………… 133
第七节 直流电机修理规程 … 134
第八节 直流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检修 ………………… 139
第九节 直流电机均压线 …… 143
第十节 直流电动机修理检验项目 ………………… 145
第三章 三相低压交流异步电动机修理 …………………… 147
第一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 ………………… 147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 ………………… 148
第三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 151
第四节 交流三相绕组基本知识 ………………… 155
第五节 电动机绕组展开图的画法 ………………… 160
第六节 电机修理中三相交流电动机改频改压计算 …… 163
第七节 三相低压交流异步电动机绝缘规范 …………… 166
第八节 三相低压交流电动机修理程序 ………………… 171
第九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维修 ………………… 182
第十节 三相低压异步电动机修理电气检验项目 ……… 192
第十一节 低压交流电动机修理工艺流程 …………… 193
第四章 单相异步电动机修理 … 195
第一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分类及应用范围 ……… 195
第二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结构 ………………… 198
第三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 ………………… 202
第四节 分相起动异步电动机 ……………… 204
第五节 电容分相运转异步电动机 ……………… 206
第六节 罩极式单相异步电动机 ……………… 207
第七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绕组 ………………… 209
第八节 单相电机电容器检测 ………………… 210
第九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212
第十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常见电气故障的原因与检修处理方法 …………………… 215
第十一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修理后必做试验 ………… 21

附 录

附录 A Y-Y2系列电机绕线模尺寸……………………… 220
附录 B Y系列 (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铁心、绕组技术数据……………………… 226
附录 C 三相异步电动机成品型式试验依据的主要标准………… 233

参考文献……………………………………………………………………………… 234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编号

DB11/1023—2013

备案号J10969—2013

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Code for Design,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Security Control and Alarm System for Emergency Exit and Evacuating Doors

2014-05-01实施2013-11-01发布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DB11 1023-2013,DB11 1023-2013 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DB11/1023-2013 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附条文说明)

 

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京质监发(2012)20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收集国内外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和试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进行了修编。

本规程共分7章,即总则、术语、设置场所及要求、系统设计、系统施工、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等。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为∶增加了两条术语、重新规定了设置场所范围及设置要求,局部修改了系统设计的章节,增加了维护管理的相关内容。

本规程中3.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0.1 为统一建筑工程中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工业建筑、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工程及既有建筑变更用途或使用条件,其疏散用门需加装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维护与管理。

1.0.3 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有关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法规的规定,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

1.0.4 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满足国家及北京市现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0.1 疏散用门 Emergency Exit and Evacuation Door

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门的总称。

2.0.2 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Security Control and Alarm System for Emergency Exit and Evacuation Door

应用于建筑物的疏散用门,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通过推压开启、语音引导、灯光警示等功能安全疏散人员的控制装置。

2.0.3 独立式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Stand-Alone Type Security Control and Alarm System for Emergency Exit and Evacuation Door

无需其他外部设备或系统支持的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2.0.4 联动式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Linkage Type Security Control and Alarm System for Emergency Exit and Evacuation Door

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通过消防控制室或联动控制设备主动引导人员疏散的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2.0.5 延时式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Delate Type Security Control and Alarm System for Emergency Exit and Evacuation Door

在紧急情况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报警设备实施主动疏散引导,在非紧急情况下通过延时开启门锁确保区内安全的系统。

2.0.6 门禁式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Access control Type Security Control and Alarm System for Emergency Exit and Evacuation Door

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报警设备实施主动疏散引导,在非紧急情况下通过门禁卡开启门锁确保区内安全的系统。

3.1.1 建筑的公共疏散用门应采用平开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人员密集场所为防止外部人员随意进入的疏散用门,应设置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并应在明显位置设置使用提示。

3.1.2 建筑内防火分区之间的疏散用门,可设置双扇异向开启疏散门。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双扇异向开启疏散门,应设置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并应在明显位置设置使用提示。

3.2 设 置 场 所

3.2.1 下列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以及应保持常闭状态的疏散用门应设置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1 医院病房楼

2 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的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

3 建筑面积在500m²及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

3.2.2 下列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宜设置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1 体育场(馆)、会堂、展览馆;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

2 办公楼、写字楼、科研楼;

3 建筑面积在300m²及以上的商(市)场;

4 客房数在50间及以上的宾馆(旅馆)等住宿场所;

5 养老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

6 汽车库。

3.3.1 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的设计应优先满足火灾及应急疏散等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人员、保障生命安全的需求;在正常情况下允许授权人员通过,对非授权人员的使用发出警告和报警,保障财产安全。

3.3.2 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其疏散用门应安装独立型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3.3.3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其疏散用门应安装联动型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3.3.4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易发生财物损失的场所,其疏散用门应安装延时型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3.3.5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当用于授权人员进出并需要防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应安装门禁式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

4.1.1 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 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保证疏散用门通过推压方式迅速开启,实现人员的快速疏散。

2 系统推压开启机械传动装置,在受到规定外力的作用下,应发出如何开启的提示语音。系统在接收到联动控制设备所发出的火灾疏散执行信号时,应发出引导安全疏散的提示语音。当疏散用门被推开时,应发出提示紧急出口已打开的提示语音。

3 在接收到联动控制设备所发出的火灾信号或疏散用门被推开时,应有闪烁警示灯光提示疏散用门所在部位。警示灯光应符合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中的亮度要求。

4 通过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实时反馈疏散用门的启闭状态、报警状态,并接收来自消防控制室或联动控制设备的信号指令,通过语音引导,灯光警示等功能主动引导人员疏散。

5 系统推压开启机械传动装置在受到规定外力的作用时,通过电磁锁等附属设备使疏散用门按照预先的设定延时开启,同时启动语音、灯光警示功能,实现特定场所需要的防盗功能。

6 通过电磁锁、门禁控制器、读卡器等附属设备,保证疏散用门在非紧急情况下允许授权人员自由通行。

4.1.2 独立式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1.3 联动式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2.1 系统宜采用专用消防配电线路或直流备用电源供电,直流备用电源的供电持续时间,应保证系统可靠运行并连续语音报警2h以上;当采用电池供电时,其容量应能保持系统待机100d或连续语音报警2h以上。

4.2.2 系统的线路设计应符合GB 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

4.2.3 系统设备应采用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4.2.4 系统的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1 语音警示输出功率不小于1w;

2 消防联动响应时间不大于1s;

3 非正常开门报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s;

4 防盗延时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分段设定为5s,10s,15s;

5 电气控制部分能分析门状态、推压开启状态、钥匙开门、读卡开门、消防联动等各种状态。

4.2.5 开启机构的使用寿命不得低于开启、关闭循环动作10万次。

4.2.6 开启机构安装后应不降低原门的耐火等级,开启机构的耐火性能不得低于相应防火门的耐火等级,系统安装也不得影响防火门原有功能。

4.2.7 选配门禁管理功能的系统,其门禁管理功能应符合GB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技术要求。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设置场所及要求............................................................................ 3

3.1 一般规定................................................................................. 3

3.2 设置场所................................................................................. 3

3.3 设置要求................................................................................. 4

4 系统设计 ....................................................................................... 5

4.1 一般规定................................................................................. 5

4.2 设计要求................................................................................. 6

5 系统施工 ....................................................................................... 8

5.1 一般规定................................................................................. 8

5.2 进场检验................................................................................. 8

5.3 施工安装................................................................................. 8

5.4 系统调试................................................................................. 9

6 系统验收 ..................................................................................... 10

6.1 一般规定............................................................................... 10

6.2 验收要求............................................................................... 10

7 维护管理 ..................................................................................... 12

附录 A ............................................................................................... 14

附录 B................................................................................................ 15

附录 C................................................................................................ 16

本标准用词说明................................................................................ 17

引用标准名录.................................................................................... 18

条文说明 ........................................................................................... 1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1023-2013 疏散用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ICS43.160
T53
备案号:53584-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187-2017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技术要求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transportation vehicle technology
2017-03-10  发布
2017-06-1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187-2017,建筑垃圾,技术要求,运输车辆,DB15/T 1187-2017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技术要求.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包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宏昌重工集团、包头北方创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庞建中、王德明、尹柏松、王更义、康功、刘淑梅、袁胜东、牛海庆、王李保、汤树燕、王博、陶义斌、王继伟、于学会、张利、刘海龙、张国华、杨志列。

内容摘抄: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整车技术要求、标识、车载监控系统、车箱结构与密闭、试验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GB/T15089-2001中的N3类并用于建筑垃圾的收集及运输的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3181漆膜颜色标准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BB/T0037-2012双面涂覆聚氯乙烯阻燃防水布和篷布
JT/T794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JT/T808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
QC/T825自卸汽车液压系统技术条件
QC/T29015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and demol ition waste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城市道路、公路施工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他废弃物。
3.2建筑垃圾运输车辆road transportation vehicle of construction waste
带有密封装置的运输建筑垃圾的自卸汽车。

3.3北斗兼容车载终端BeiDou compatible vehicle terminal
由北斗卫星定位、无线通信传输和车辆状态信息采集等模块组成,可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实时位置和状态等信息的装置。
3.4线束断开wire unconnected
北斗兼容车载终端与汽车总线连接的线束、与监测车箱密闭、车箱举升、空重载等状态的部件连接的线束、与卫星信号接收天线连接的线束出现电路不通的状态。
4整车技术要求
4.1建筑垃圾车按车辆的出厂日期,除应满足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对安全、排放、噪声、油耗的相关法规及标准要求,且应是列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的产品,车辆的外廓尺寸和整备质量等特征参数除应符合GB1589外,还应与产品公告、出厂合格证相符。
4.2车辆的驱动形式为6×4和8×4两种。
4.3车辆的最后两桥轴距应不小于1450mm。
4.4车辆最小离地间隙应不小于335mm。
4.5车辆最高车速不大于70km/h.
4.6底盘必须装有水箱防护装置,附件(不包括前下部防护)最小离地间隙应不小于500m。
4.7车辆安装的右后/下视镜或组合右后/下视镜应充分反映车辆右侧区域状况,无视觉盲区。
4.8在车架尾部配置车辆清洗装置,容积不小于100L,清洗装置应包含水泵、水枪和水箱,用于轮胎和车箱的清洁。
4.9车箱最大举升角度不小于46°;举升到最大角度时,车箱底板最低处距地高度不应低于500m。
4.10车辆应配置语音提示器,安装在车架尾部。当车辆右转向时,应能进行语音提示,提示语音为:“车辆右转弯,请注意”,语音提示夜间可关闭:当车辆倒车时,应进行重复的语音提示,提示语音为“车辆倒车,请注意”。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220
R11
备案号:53576-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1792017
城市公共汽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
Management regulation of safety operation for bus
2017-03-10  发布
2017-06-1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179-2017,城市公共汽车,管理规范,运营安全,DB15/T 1179-2017 城市公共汽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管理局、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职业资格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莹、王征宇、闫振英、梁世斌、鲍江、任建伟、陶惟平、李晓娟、吕雅丽、沙日娜。

内容摘抄:

城市公共汽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共汽车运营安全管理的原则、组织、基本要求、主要内容、驾驶员安全管理、车辆安全管理、线路、车站及停车场安全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考核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公共汽车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也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汽车运营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655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5845(所有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标志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T19533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GB/T22484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
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CJJ/T1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T/T888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JT/T934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操作规范
JT/T1010液化天然气汽车日常检查方法
JT/T1011纯电动汽车日常检查方法
JT/T1018城市公共汽电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JT/T1029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565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市公共汽车运营企业urban bus operation enterprise
通过城市公共汽车向乘客提供安全、方便、稳定乘车服务的运营企业。
3.2城市公共汽车运营安全管理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of urban bus

城市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围绕行车安全的一系列组织活动。
3.3城市公共汽车运营事故operation incidents and accidents of urban bus
在城市公共汽车运营中,由于运营主体的原因,出现乘客伤亡、车辆和设备损坏等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
4运营安全管理原则
4.1运营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开展工作。
4.2运营安全管理应贯穿于运营服务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4.3运营安全管理应遵循上下结合、自查与督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4.4运营主体不得擅自通过承包、挂靠、合作等方式变更运营主体。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220.20
R10
备案号:53575-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178-2017
高公路服务设施设置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Service Area
2017-02-25  发布
2017-05-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178-2017,服务设施,设置规范,高速公路,DB15/T 1178-2017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设置规范.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北京中咨正达交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凤林、崔琳、辛强、程苏沙、王全录、王海港、霍金龙、苗聪、高二利、林国鑫、邵先胜、郑平安、张原。

内容摘抄: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设置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分类、设置、规模、总体布局、场地设计、建筑设施、配套设施、景观绿化。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001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461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GB5055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LNG加气站LNG fuel ing station
LNG加气站是指为LNG汽车储瓶充装LNG燃料的专门场所。
3.2第三卫生间third public toilets
专为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异性使用的厕所。
3.3充电桩charging point
固定在电动车外,为电动汽车提供电源的供电装置。
4服务设施分类
4.1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分为A、B、C类服务区和停车区。
4.2不同类型服务设施功能配置应符合表1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220.20
R80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142-2019代替DB15/T1142-2017
非公路标志设置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non-highway signs
2019-12-05  发布
2020-01-0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1142-2019,标志设置规范,非公路,DB15/T 1142-2019 非公路标志设置规范.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15/T1142-2017《非公路标志设置规范》,与DB15/T1142-201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应设置电子显示屏或灯箱式广告牌。”(见4.3.1,2017版的4.3.1):修改了“垂直于道路走向设置的非公路标志,柱式、路侧附着式标志内侧边缘距路肩外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见图2(ā)所示;单悬臂式标志立柱内侧边缘距路肩外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见图2(b)所示。”(见5.1.1,2017版的5.1.1);修改了“平行于道路走向和高耸式非公路标志,其标志板距路肩外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该标志地面上结构总高度,见图2(C)所示;”(见5.1.2,2017版的5.1.2);修改了“高耸式广告牌的设置间距不宜小于500m,其中道路单侧设置间距不宜小于1000m。”(见5.2.2,2017版的5.2.2);修改了“行车道两侧公路附属设施上;”(见5.3,2017版的5.3):删除了“公路用地范围内禁止设置高耸式广告牌;”(见2017版的5.3)。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48)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路政执法监察总队、北京中咨正达交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铁小、陈剑威、张志全、罗石贵、褚永平、李先锋、田帅斌、杨雪、高原、顾赛男、王瑶文、蒋震、张琪、任光远。本标准代替了DB15/T1142-2017。

内容摘抄:

非公路标志设置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公路标志的分类、设置位置、版面、结构及材料的一般规定与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等级公路非公路标志的设置,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80(所有部分)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18226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
GB/T18833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23827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T28651公路临时性交通标志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135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CECS148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
CJJ149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D8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LB/T001旅游饭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非公路标志non-hi ghway-traffic signs
设置于公路及公路两侧、依托于公路的除GB5768规定的公路交通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和广告牌。

4一般规定
4.1非公路标志分类
4.1.1按功能可分为指引性非公路标志和宣传性非公路标志。
·指引性非公路标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服务设施指引:公益服务设施如医院、急救站、医疗点、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交通
·服务设施如汽车检测场、修理厂、清洗场等:
·度假休闲娱乐场所指引:餐饮、宾馆、购物、电影院、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场所的指引:
·组织机构指引:各级政府、学校、邮政、通讯、银行等单位的指引:
·重要地物指引:标志性建筑物、住宅区等的指引。
·宣传性非公路标志分为公益性宣传标志和商业广告。
4.1.2按期限可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
4.1.3按支撑方式可分为柱式、单悬臂式、附着式、高耸式广告牌以及凳式、镜架式等。
4.1.4按板面朝向可分为垂直于道路走向、平行于道路走向和多面向。
4.2非公路标志设置角度
4.2.1柱式和路侧附着式非公路标志宜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其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设置角度为0。~15。,二级及以下公路为0。~10。,分别见图1a)、b)所示。
4.2.2单悬臂式和车行道上方附着式非公路标志板面应垂直于道路行车方向,并且板面宜倾斜0°10°,见图1c)所示。

4.3其他
4.3.1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电子显示屏和灯箱式广告牌应符合CJJ149的相关要求。
4.3.2非公路标志结构设计基本风速应按照GB5768中交通标志的相关规定进行选取。
4.3.3非公路标志的设置,不得损坏公路结构和妨碍交通安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60.50
CCS B05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312-2022代替DB15/T312-1999
机械化耕地作业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echanized tillage
2022-01-25  发布
2022-02-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312-2022,技术规范,机械化,耕地作业,DB15/T 312-2022 机械化耕地作业技术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5/T312一1999《机耕整地作业技术规范》,与DB15/T312一199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见1,1999年版的1);
b)删除了引用标准(见1999年版的2)
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d)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
e)删除了作业条件与技术要求(见1999年版的3);
f)增加了作业基本要求(见4);
g)删除了机具主要技术状态(见1999年版的4);
h)更改了操作规程(见5,1999年版的5)
i)删除了作业质量检查方法(见1999年版的6);
j)增加了作业质量(见6);
k)增加了安全作业注意事项(见7);
l)增加了保养和存放(见8);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O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包头市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推广服务站、赤峰市敖汉旗农牧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星、白相萍、李振国、王强、郭晓晴、杜杰、成如、高云燕、李延军、赵宏杰、王靖、肖皓文、赵兴、刘斌、曹阳、郑晓东、郭海杰、刘波、吴鸣远、朝鲁、黄凯、朱校鹏、郝宇、燕向东、彭建东、朱向琦、石磊。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情沉为:1999年首次发布为DB15/T312一1999: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摘抄:
机械化耕地作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耕地机械的作业基本要求、作业技术规程、安全作业注意事项以及保养与存放。本文件适用于旱作大田22.1kW以上拖拉机配套的耕地机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5.5农林机械安全第5部分:驱动式耕作机械
GB18447.1拖拉机安全要求第1部分:轮式拖拉机
JB/T7873耕耘机械术语
NY/T499旋耕机作业质量
NY/T742桦式犁作业质量
NY/T2845深松机作业质量
3术语和定义
JB/T787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作业基本要求
4.1作业人员
4.1.1驾驶员及辅助人员应仔细阅读机具使用说明书。
4.1.2驾驶员应有拖拉机驾驶证,能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进行调整、使用、保养和排除故障。
4.1.3驾驶员应了解当地作业环境。
4.1.4辅助人员应有能力完成使用说明书要求的辅助作业内容。
4.1.5驾驶员及辅助人员不应在酒后或身体过度疲劳状态下工作。
4.2田间条件
4.2.1地块平坦,无障碍物。
4.2.2适宜机械耕整作业的土壤含水率在15%25%之间。
4.2.3耕地作业前茬作物留茬高度应小于20cm。
4.2.4旋耕作业前茬作物留茬高度应不高于25cm。
4.3作业准备
4.3.1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作业机具进行全面检查,调整和保养。
4.3.2检查配套拖拉机的技术状态,液压系统应操作灵活可靠,调整自如。
4.3.3根据田块规模、土壤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机具和作业路线。
4.3.4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将机具与配套拖拉机正确连接。
4.3.5配套动力应根据不同土壤条件,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要求选配,必要时增加配重,保证机组的纵向稳定性。
4.3.6检查机具运转情况,各运动件应灵活可靠,紧固件无松动,整机工作状态应良好。
4.3.7正式作业前应进行试作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60.30
CCS B 05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84-2021代替DB15/T284一1998
免耕播种机械作业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no-tillage seeding machinery operation
2021-01-25  发布
2021-02-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84-2021,免耕播种,技术规范,机械作业,DB15/T 284-2021 免耕播种机械作业技术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5/T284一1998《免耕播种机械作业技术规范》,与DB15/T284一199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了免耕播种机械范围(见前言,1998年版的前言);
b)DB15/T284一1998发布实施后,新的相关标准制定,对规范性引用文件做出相应修改:
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章(见3);
d)增加了“作业基本要求”章(见4):
e)删除了“作业条件”章,将部分技术条款移入“作业基本要求”章,修改和删除了部分技术条款(见4.3,4.4和4.5,1998年版的3.1和3.2);
f)删除了“作业技术要求”章,在“作业技术规程”章增加作业质量技术条款(见5.9,1998年版的4);
g)更改了“作业准备”章,作为“作业基本要求”章的第5条(见4.5,1998年版的5);
h)更改了“作业技术规程”章中部分技术条款的表述(见6,1998年版的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0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兴安盟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阿荣旗农牧业机械化培训推广服务中心、莫力达瓦旗农牧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中心、包头市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推广服务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兴安盟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阿荣旗农牧业机械化培训推广服务中心、莫力达瓦旗农牧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中心、包头市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推广服务站。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情沉:DB15/T284—1998。

内容摘抄:

免耕播种机械作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免耕播种机械的作业基本要求、作业技术规程、安全作业注意事项以及保养与存放。本文件适用于牵引式、悬挂式玉米免耕播种机、小麦免耕播种机,其他作物免耕播种机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粮食作物种子
GB10395.9农林机械安全第9部分:播种机械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411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
NY/T1628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
NY/T2190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Y/T219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免耕播种no-tillage seeding
作物收获后直接在未经耕整的耕地上,或在经过秸秆部分离田、秸秆粉碎等处理后的耕地上,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播种作业。
3.2免耕播种机械no-tillage seeding machinery
能实现免耕播种的机具。
4作业基本要求
4.1操作人员
4.1.1操作人员应是专业人员或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
4.1.2操作人员不得在酒后或身体过度疲劳状态下作业。
4.1.3操作人员应了解当地作业环境。
4.1.4作业时,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机具的作业质量,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

4.2机具
4.2.1机具在作业前,应进行调试及试播作业,作业性能达到规定要求后再进行正式作业。班次作业结束和每季作业结束后,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机具进行检查、调整和保养。
4.2.2机具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0395.9的规定。
4.3作业田
4.3.1采用免耕播种的作业田宜集中连片。黏重土壤不宜进行免耕播种。
4.3.2作业田内较大的石块要进行清理,较深的沟坎要填平。
4.3.3检查作业田内秸秆覆盖情况、留茬方式等,作业田内秸秆、残茬影响免耕播种机械作业时应进行处理。
4.3.4应留有机组进地和转弯的通道,并事先进行修整,消除行走障碍。
4.4种子、化肥
4.4.1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的要求。
4.4.2作业前应将化肥过筛,去除杂物和结块。
4.4.3化肥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4.5作业准备
4.5.1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配置拖拉机。拖拉机应技术状态良好,悬挂装置应升降灵活、可靠,动力输出稳定,液压系统应无渗漏。
4.5.2将机具与配套拖拉机正确挂接,包括液压接头和电路接头等,确认机具紧固和左右平衡。注油点应加注润滑油。
4.5.3将机具与配套拖拉机正确挂接,包括液压接头和电路接头等,确认机具紧固和左右平衡。注油点应加注润滑油。
4.5.4按照播种作物品种及地表覆盖情况,选择适宜的开沟、拨茬部件。
4.5.5机具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空运转,各运动件应灵活可靠,紧固件无松动,整机工作状态应良好。
4.5.6准备好随机配带的易损件和调整、修理机具必须的工具。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40
CCS A 75
DB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776一2022
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运行维护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big data platform of gaographic information
2022-08-30  发布
2022-09-3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776-2022,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运行,维护规范,DB15/T 2776-2022 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运行维护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学会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学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富恒、张瑞新、张贵俊、李锁乐、邓丁柱、左振华、彭莲香、张宏强、李慧、宝力杰、杨旭、李改凡、昂格鲁玛、张国栋、何红艳。

内容摘抄:

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运行维护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运行过程中的运维内容和应急响应。本文件适用于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建成后的运维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8827.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GB/T51314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28827.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big data platform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以地理信息大数据为基础、云计算环境为支撑,依托网络、分布式聚合信息资源,并按需提供数据服务、接口服务、功能服务的基础性软硬件设施。
3.2应急事件emergency event
导致或即将导致运维服务对象运行中断、运行质量降低,以及需要实施重点时段保障的事件。[来源:GB/T28827.3一2012,3.2]
3.3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组织为预防、监控、处置和管理应急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和活动。[来源:GB/T28827.3—2012,3.3]

4.1基础设施
4.1.1运维范围
基础设施运维指对电气系统、通风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等机房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
a)电气系统的运维范围包括供配电系统、不间断电源和后备电源系统、照明系统、配电线路布线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
b)通风空调系统的运维范围包括冷源和水系统、机房空调和风系统;
c)消防系统的运维范围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系统、自动灭火系统;
d)智能化系统的运维范围包括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
4.1.2一般要求
确保基础设施稳定、安全、可靠运行,具体要求如下:
a)计算机场地安全等级要求符合GB/T9361的规定,计算机场地通用要求符合GB/T2887的规定;
b)非涉密系统的基础设施符合G邱/T22239的规定,宜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第二章等级划分与保护第三级要求;
c)涉密系统的基础设施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第四章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管理要求;
d)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包括监控、预防性检查和常规性作业,具体要求符合GB/T51314的规定。
4.2安全保护
4.2.1运维范围
安全保护应符合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分级、分区域、分类和分阶段做好工作。安全保护运维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a)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布线、防护、攻击监测和处理、安全审计和检查、边界完整性检查、设备的管理和报警等:
b)主机安全包括主机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监控和终端接入控制等:
c)系统安全包括应用系统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通信完整性和保密性、抗抵赖、软件容错和资原控制等;
e)数据安全包括数据本身、传输、存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信息过滤等。
4.2.2一般要求
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网络、主机、系统、数据的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a)优先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信息安全技术和设备:
b)使用经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批准和认可的国产密码技术及相关产品:
c)部署身份鉴别、访问授权、防火墙、网络行为审计、入侵检测、入侵防御、漏洞扫描、计算机病毒防治、安全管理等必要安全产品,达到GB17859中规定的安全保护等级,防止非法窃取或破坏数据;
d)对信息系统核心设备采取冗余措施(包括线路及设备冗余);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765-2022
年降水资源量评估等级
Assessment grad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resources
2022-08-30  发布
2022-09-3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765-2022,年降水,评估等级,资源量,DB15/T 2765-2022 年降水资源量评估等级.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丽桃、达布希拉图、赵艳丽、邸瑞琦、杨晶、于凤鸣、刘新。

内容摘抄:

年降水资源量评估等级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年降水资源量计算方法及其评估等级。本文件适用于年降水资源量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年降水量annual precipitation
气象观测站自然年(1月至12月)降水量的总和。注:单位为毫米(mm)。
3.2年平均降水量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某一行政区域内气象观测站年降水量的平均。注:单位为毫米(mm)。
3.3降水资源量precipitation resources
某一行政区域内降水量与面积的乘积。注:单位为立方米(m)。
3.4
年降水资源量annual precipitation resources
某一行政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与面积的乘积。注:单位为立方米(m)。
3.5年平均降水资源量mean annua!precipitation resources

4年降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4.1年平均降水量计算按照式(1)计算年平均降水量:

(略)

4.2年降水资源量计算按照式(2)计算年降水资源量:式中:
P一年降水资源量,单位为立方米(m);
S一行政区域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R一行政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
注:降水量单位从毫米转为米,除以1000。
4.3年平均降水资源量计算按照式(3)计算年平均降水资源量:

(略)

4.4年降水资源量等级指数计算按照式(4)计算年降水资源量等级指数: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电工电子技术,黄金侠,高清PDF带书签《电工电子技术》 上 黄金侠 主编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前  言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编写一本合适的教材,教与学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高校开始进行大类招生,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统一学习规定的基础平台课程。很多高校已将《电工电子技术》列为基础教学平台课程。加强通识教育,实行宽口径知识培养。为了更好地满足大类招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结合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标准和要求,以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在多年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工科高校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需要而编写的。
本书在编写时立足于 “结构新颖,整体贯通,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好学易懂,重点突出,便于自学,利于教学”。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更加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解题技能的训练,工程分析、设计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一本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有加深拓宽,对非电专业非常适用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材。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1)本教材体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保基础、重实践、少而精”的特点,整合课程内容,体现科学性,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满足大类招生下学时较少的教学需要。
(2)教材内容涵盖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大多数研究领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利用与电气工程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来促进其本身学科的学习的需求。
(3)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材中去,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知识体系。每章以内容提要和本章目标开头,使读者能在学习前明确目标;每章结尾部分又有把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本章小结。
(4)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者精心设计讲授的内容,精心编辑所讲授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分层次递进的教、学、练相结合的结构。在教与学的同时多 “练”就显得很重要,每小节都有思考与练习。每章都含有多个例题、精选各类选择题、分析题和计算题,这些题目可以进一步测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5)本课程的特点是电路图较多,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难以提供较大的信息量,而且不可避免地要画大量电路图,既费时又费力。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研究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并引入教学。利用多媒体 PPT教学,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劳动,而且因其图文并茂、形象逼真、信息量大而增强学生注意力,还可集中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6)《电工电子技术 (下)》的附录中增加了仿真软件 Multisim12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的内容。Multisim仿真软件逼真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模仿真实的实验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实验环境的感受,使得抽象、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且易于理解。将仿真技术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直接嵌入仿真实验,将传统教室变为虚拟实验室,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全书共分为 10章,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工测量。各章开始设有学习目标及内容提要,结束设有本章小结。各章配有丰富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书后提供了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由于非电类专业甚多,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要求不一,学时也有差别,本书的参考学时为 50~70学时。教学内容分为两类:
(1)共性基本内容:各非电专业所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
(2)非共性基本内容 (标以 “△”号):根据各非电专业本身的需求规定的教学内容。
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免费电子教学课件。任课教师可登录 www.cmpedu.com免费下载或发送邮件至 hjxlcj2006@sina.com咨询。
本书主要由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电工学课程组编写。全书由黄金侠主编,负责定稿和统稿工作。其中黄金侠编写第 1、3章、宋国义编写第 2、4章;张炯编写第 5章、附录;郭庆龙编写第 6、7章;张良编写第 8、10章;王越男编写第 9章。主审李晶教授和学校的李丽敏老师为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多宝贵修改意见。在编写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大量有关的参考资料,在此向所有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使用教材的教师、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和提高。
编 者
2016.5

内容索引:

目  录
前言
第 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 1
1.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 ……………………………………………………………………… 1
1.1.2 电路模型 ……………………………………………………………………………… 2
1.1.3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 3
1.1.4 电功率和电能 ………………………………………………………………………… 4
1.2 电路元件 ………………………………………………………………………………… 6
1.2.1 无源电路元件 ………………………………………………………………………… 6
1.2.2 有源电路元件 ………………………………………………………………………… 10
1.3 电路的工作状态………………………………………………………………………… 14
1.3.1 电路有载工作状态 …………………………………………………………………… 15
1.3.2 电路开路 ……………………………………………………………………………… 16
1.3.3 电路短路 ……………………………………………………………………………… 16
1.4 基尔霍夫定律…………………………………………………………………………… 17
1.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 17
1.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 18
1.5 电路中的电位…………………………………………………………………………… 20
本章小结 ……………………………………………………………………………………… 22
习题 1 ………………………………………………………………………………………… 23
第 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 28
2.1 支路电流法……………………………………………………………………………… 28
2.2 结点电压法……………………………………………………………………………… 30
2.3 叠加原理………………………………………………………………………………… 32
2.4 等效电源定理…………………………………………………………………………… 35
2.4.1 戴维南定理 …………………………………………………………………………… 35
2.4.2 诺顿定理 ……………………………………………………………………………… 38
2.5 非线性电阻电路………………………………………………………………………… 39
本章小结 ……………………………………………………………………………………… 41
习题 2 ………………………………………………………………………………………… 42
第 3章 电路暂态分析 ………………………………………………………………………… 47
3.1 电路的暂态及换路定则………………………………………………………………… 47

3.1.1 电路的暂态 …………………………………………………………………………… 47
3.1.2 换路定则 ……………………………………………………………………………… 48
3.2 RC电路的响应 ………………………………………………………………………… 50
3.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50
3.2.2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 52
3.2.3 RC电路的全响应 ……………………………………………………………………… 53
3.3 RL电路的响应 ………………………………………………………………………… 55
3.3.1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55
3.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 57
3.3.3 RL电路的全响应 ……………………………………………………………………… 57
3.4 一阶线性暂态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 58
3.5 微分与积分电路………………………………………………………………………… 61
3.5.1 微分电路 ……………………………………………………………………………… 61
3.5.2 积分电路 ……………………………………………………………………………… 62
本章小结 ……………………………………………………………………………………… 63
习题 3 ………………………………………………………………………………………… 64
第 4章 正弦交流电路 ………………………………………………………………………… 70
4.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70
4.1.1 正弦量变化的快慢 …………………………………………………………………… 70
4.1.2 正弦量变化的大小 …………………………………………………………………… 71
4.1.3 正弦量变化的进程 …………………………………………………………………… 71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73
4.3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75
4.3.1 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75
4.3.2 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77
4.3.3 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79
4.4 电阻、电感与电容组合的交流电路…………………………………………………… 81
4.4.1 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 …………………………………………………… 81
4.4.2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 84
△4.4.3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 86
4.5 功率因数的提高………………………………………………………………………… 87
4.6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90
4.6.1 RC滤波电路 ………………………………………………………………………… 90
4.6.2 电路中的谐振 ………………………………………………………………………… 93
△4.7 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 98
本章小结……………………………………………………………………………………… 100
习题 4………………………………………………………………………………………… 102
第 5章 三相交流电路………………………………………………………………………… 107
5.1 三相电源 ……………………………………………………………………………… 107

5.1.1 三相电动势的产生 …………………………………………………………………… 107
5.1.2 三相电源的连接……………………………………………………………………… 108
5.2 三相负载的连接 ……………………………………………………………………… 111
5.2.1 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 ………………………………………………………………… 111
5.2.2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 113
5.3 三相电路的功率 ……………………………………………………………………… 115
△5.4 供配电与安全用电 …………………………………………………………………… 116
5.4.1 发电和输电概述……………………………………………………………………… 116
5.4.2 安全用电 …………………………………………………………………………… 118
5.4.3 节约用电 …………………………………………………………………………… 122
本章小结……………………………………………………………………………………… 123
习题 5………………………………………………………………………………………… 123
第 6章 磁路与变压器………………………………………………………………………… 126
6.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 …………………………………………………………………… 126
6.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 126
6.1.2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 127
6.1.3 磁路的分析方法……………………………………………………………………… 128
6.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 132
6.2.1 电磁关系 …………………………………………………………………………… 132
6.2.2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 132
6.2.3 功率损耗 …………………………………………………………………………… 133
6.3 变压器 ………………………………………………………………………………… 134
6.3.1 变压器的分类与结构 ………………………………………………………………… 135
6.3.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 136
6.3.3 变压器的使用 ……………………………………………………………………… 139
6.3.4 特殊变压器 ………………………………………………………………………… 142
6.4 电磁铁 ………………………………………………………………………………… 144
本章小结……………………………………………………………………………………… 145
习题 6………………………………………………………………………………………… 146
第 7章 电动机………………………………………………………………………………… 148
7.1 电动机概述 …………………………………………………………………………… 148
7.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149
7.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 149
7.2.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151
7.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 154
7.3.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154
7.3.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56
7.4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 158
7.4.1 起动性能 …………………………………………………………………………… 158

7.4.2 起动方法 …………………………………………………………………………… 158
7.5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 160
7.5.1 变频调速 …………………………………………………………………………… 161
7.5.2 变极调速 …………………………………………………………………………… 161
7.5.3 变转差率调速 ……………………………………………………………………… 162
7.6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 162
7.6.1 能耗制动 …………………………………………………………………………… 162
7.6.2 反接制动 …………………………………………………………………………… 162
7.6.3 回馈制动 …………………………………………………………………………… 163
7.7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 163
7.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 164
△7.9 三相同步电动机 ……………………………………………………………………… 166
△7.10 单相异步电动机……………………………………………………………………… 167
7.10.1 单相电容分相式起动异步电动机 …………………………………………………… 167
7.10.2 单相罩极式异步电动机……………………………………………………………… 168
△7.11 直流电动机…………………………………………………………………………… 169
7.11.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169
7.11.2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170
7.11.3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 …………………………………………………………… 171
△7.12 控制电动机…………………………………………………………………………… 172
7.12.1 交流伺服电动机 …………………………………………………………………… 173
7.12.2 步进电动机 ………………………………………………………………………… 174
本章小结……………………………………………………………………………………… 175
习题 7………………………………………………………………………………………… 177
第 8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 181
8.1 常用控制电器 ………………………………………………………………………… 181
8.1.1 刀开关和组合开关 …………………………………………………………………… 181
8.1.2 按钮与行程开关……………………………………………………………………… 183
8.1.3 交流接触器 ………………………………………………………………………… 184
8.1.4 继电器 ……………………………………………………………………………… 185
8.1.5 熔断器 ……………………………………………………………………………… 187
8.1.6 空气断路器 ………………………………………………………………………… 188
8.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控制 …………………………………………………… 188
8.2.1 点动控制 …………………………………………………………………………… 188
8.2.2 连续控制 …………………………………………………………………………… 189
8.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 189
8.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 191
8.5 行程控制 ……………………………………………………………………………… 191
8.6 时间控制 ……………………………………………………………………………… 192

本章小结……………………………………………………………………………………… 194
习题 8………………………………………………………………………………………… 194
第 9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 198
9.1 PLC概述 ……………………………………………………………………………… 198
9.1.1 PLC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 198
9.1.2 PLC的应用、特点和分类 …………………………………………………………… 203
9.1.3 PLC的编程语言和存储器区域 ……………………………………………………… 204
9.2 PLC基本指令与编程 ………………………………………………………………… 207
9.2.1 位逻辑指令 ………………………………………………………………………… 207
9.2.2 计数器和定时器……………………………………………………………………… 214
9.2.3 PLC的编程规则……………………………………………………………………… 219
9.3 顺控指令 ……………………………………………………………………………… 221
9.3.1 功能图简介 ………………………………………………………………………… 221
9.3.2 顺序控制指令介绍 …………………………………………………………………… 221
9.3.3 顺序控制指令举例 …………………………………………………………………… 221
9.4 功能指令 ……………………………………………………………………………… 224
9.4.1 传送类指令 ………………………………………………………………………… 225
9.4.2 移位与循环指令……………………………………………………………………… 226
9.4.3 子程序 ……………………………………………………………………………… 228
9.4.4 中断操作指令 ……………………………………………………………………… 229
9.4.5 功能指令应用 ……………………………………………………………………… 232
本章小结……………………………………………………………………………………… 237
习题 9………………………………………………………………………………………… 237
第 10章 电工测量 …………………………………………………………………………… 240
10.1 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 240
10.1.1 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 240
10.1.2 电工仪表的分类 …………………………………………………………………… 240
10.2 电工测量仪表的型式………………………………………………………………… 242
10.2.1 磁电式仪表 ………………………………………………………………………… 243
10.2.2 电磁式仪表 ………………………………………………………………………… 245
10.2.3 电动式仪表 ………………………………………………………………………… 246
10.3 电流的测量…………………………………………………………………………… 247
10.4 电压的测量…………………………………………………………………………… 248
10.5 万用表………………………………………………………………………………… 249
10.5.1 磁电式万用表 ……………………………………………………………………… 249
10.5.2 数字式万用表 ……………………………………………………………………… 254
10.6 功率的测量…………………………………………………………………………… 256
10.6.1 单相功率表 ………………………………………………………………………… 256
10.6.2 三相功率的测量 …………………………………………………………………… 257

△10.7 非电量的电测法……………………………………………………………………… 258
10.7.1 应变电阻传感器 …………………………………………………………………… 259
10.7.2 电感式传感器 ……………………………………………………………………… 260
10.7.3 电容式传感器 ……………………………………………………………………… 262
本章小结……………………………………………………………………………………… 263
习题 10 ……………………………………………………………………………………… 263
附录……………………………………………………………………………………………… 265
附录 A 参考答案…………………………………………………………………………… 265
附录 B 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命名方法及性能参数 ………………………………………… 275
参考文献………………………………………………………………………………………… 278

ICS07.060
CCS A 4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807-2022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调查指南
The Guid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accidents occurring in operations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on the ground
2022-09-09  发布
2022-10-09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 /T 2807-2022,作业事故,地面人工影响天气,调查指南,DB15/T 2807-2022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调查指南.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23)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气象局、乌拉特前旗气象局、乌海市气象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继东、耿灵利、何静新、刘路、王卫国、刘士军、王智辉、王刚、师利霞、田苗。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事故分类1
5调查原则1
6调查组织2
7调查内容2
8调查取证3
9事故分析3
10事故调查报告3
附录A(规范性)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分类....5
附录B(规范性)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询问记录表..6

内容摘抄: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调查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分类、事故调查原则、调查组织、调查内容、调查取证、事故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实施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活动中发生的事故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accidents occurring in operations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on the ground
在实施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活动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装备受损、财产损失事件,包括作业装备检定、维修及弹药储运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件。
3.2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弹药
iammunition utilised in the course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on the ground
实施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炮弹、火箭弹、焰条等火工品。
3.3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equipment utilised in the course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on the ground
实施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高炮、火箭作业系统、地面发生器等装置。
4事故分类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分为I类事故、Ⅱ类事故、Ⅲ类事故和V类事故,具体分类见附录A。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7年版,技术及应用,梁振光,电磁兼容原理,第2版,高清PDF带书签《电磁兼容原理、技术及应用》 第2版 梁振光 著 2017年版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前 言
随着电气、 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 电磁干扰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它妨碍产品的正常运行、 影响人们的健康, 许多国家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都做了强制性要求。 在我国, 随着 3C 认证的广泛实施及各行业对产品电磁兼容认证要求的增多, 解决好电磁兼容问题成为一项重要而且必要的任务。
电磁兼容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一些高等院校对本科生开设了“电磁兼容” 课程。 但本科生学习、 掌握 “电磁兼容” 课程有一定难度, 一方面, 电磁兼容涉及多学科理论, 需要一定的前期课程; 另一方面, 电磁兼容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科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 本书从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物理模型入手, 并结合具体实例讲解电磁兼容原理及技术, 尽量避免高深的理论分析和烦琐的公式推导, 目的是使大学生建立起电磁兼容的概念, 掌握电磁兼容的原理, 熟悉其基本技术, 了解电磁兼容标准、 强制认证要求以及电磁兼容在电气、 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为今后从事产品设计等提供电磁兼容方面的指导, 或为从事电磁兼容研究打下基础, 而不限于专门的电磁兼容工程师。
本书第 2 版是编者在第 1 版基础上, 补充传输线和信号完整性及串扰一节和电磁兼容实验一章, 并修正了第1 版书中错误的基础上形成的。 全书共10 章,第 1、 2 章介绍了电磁兼容的概况, 并讲述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 第 3、 4、 5、 6章讲解了屏蔽、 滤波、 接地及瞬态骚扰抑制等电磁兼容基本技术; 第 7、 8 章介绍了电磁兼容标准、 试验、 测量方法, 以及电磁干扰的诊断问题; 第 9 章简单介绍了电子设备、 电力电子装置和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第 10 章介绍了五个有助于理解电磁兼容原理的实验。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 也可作为电气、 电子等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可供教学使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加之电磁兼容学科内容十分丰富, 本书中定有不妥和错误之处, 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内容索引:

前言
第 1 章 绪论…………………………………… 1
1. 1 电磁兼容的发展 ………………………… 1
1. 2 电磁兼容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1. 3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 4
1. 4 电磁兼容课程的特点 …………………… 5
思考题  ……………………………………………6
第 2 章 电磁兼容基本原理  …………………8
2. 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 8
2. 1. 1 有关电磁兼容的定义 ……………… 8
2. 1. 2 电磁干扰三要素 …………………… 9
2. 2 电磁骚扰源 ……………………………… 10
2. 2. 1 电磁骚扰的一般分类 ……………… 10
2. 2. 2 自然骚扰源 ………………………… 10
2. 2. 3 人为骚扰源 ………………………… 11
2. 2. 4 时域和频域 ………………………… 13
2. 3 电磁骚扰的传播 ………………………… 14
2. 3. 1 电流流通路径 ……………………… 14
2. 3. 2 传导耦合 …………………………… 15
2. 3. 3 磁场耦合 …………………………… 17
2. 3. 4 电场耦合 …………………………… 19
2. 3. 5 辐射耦合 …………………………… 20
2. 4 传输线和信号完整性及串扰 …………… 26
2. 4. 1 传输线方程 ………………………… 27
2. 4. 2 时域解 ……………………………… 27
2. 4. 3 频域解 ……………………………… 31
2. 4. 4 信号完整性 ………………………… 31
2. 4. 5 串扰 ………………………………… 35
2. 5 保证电磁兼容性的方法 ………………… 37
2. 6 小结 ……………………………………… 38
思考题 …………………………………………39
第 3 章 屏蔽  …………………………………41
3. 1 屏蔽原理 ………………………………… 41

3. 1. 1 自屏蔽 ……………………………… 41
3. 1. 2 电场屏蔽 …………………………… 42
3. 1. 3 磁场屏蔽 ……………………………44
3. 1. 4 电磁场屏蔽  …………………………45
3. 2 屏蔽效能 ………………………………… 46
3. 2. 1 完整屏蔽体的屏蔽效能 …………… 46
3. 2. 2 屏蔽体不完整对屏蔽效果的影响 49 …
3. 3 屏蔽体设计  ………………………………51
3. 3. 1 屏蔽体设计原则  ……………………51
3. 3. 2 屏蔽体设计中的处理方法 ………… 52
3. 4 小结 ……………………………………… 57
思考题 5…………………………………………57
第 4 章 滤波  …………………………………59
4. 1 滤波器的特性 …………………………… 59
4. 2 反射式滤波器 ……………………………60
4. 3 吸收式滤波器  ……………………………61
4. 4 电磁干扰滤波器 ………………………… 62
4. 4. 1 EMI 滤波器的基本电路结构 ……… 63
4. 4. 2 EMI 滤波器的阻抗匹配问题 ……… 63
4. 5 电源线滤波器 …………………………… 64
4. 6 元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 ………………… 66
4. 7 小结 ……………………………………… 68
思考题 ………………………………………68
第 5 章 接地及搭接 …………………………70
5. 1 接地的概念 ……………………………… 70
5. 2 安全接地 ………………………………… 71
5. 3 干扰控制接地 …………………………… 72
5. 3. 1 浮地 ………………………………… 73
5. 3. 2 单点接地 …………………………… 73
5. 3. 3 多点接地 …………………………… 74
5. 3. 4 混合接地 ……………………………75
5. 4 屏蔽层接地 ………………………………76
5. 5 搭接 ……………………………………… 78

5. 6 小结 ……………………………………… 79
思考题 …………………………………………79
第 6 章 瞬态骚扰抑制 ………………………80
6. 1 电网中的传导骚扰 ……………………… 80
6. 2 开关操作骚扰及其抑制 ………………… 80
6. 2. 1 开关断开过程中瞬态骚扰的形成 … 80
6. 2. 2 开关操作瞬态骚扰的抑制 ………… 81
6. 3 机电装置的电磁骚扰及抑制 …………… 83
6. 4 浪涌及其抑制 …………………………… 84
6. 5 静电放电防护 …………………………… 86
6. 6 小结 ……………………………………… 87
思考题  …………………………………………88
第 7 章 电磁兼容标准与测量 ……………89
7. 1 电磁兼容标准及强制性产品认证 ……… 89
7. 1. 1 主要的 EMC 国际组织及
EMC 标准 ………………………… 89
7. 1. 2 世界各国的 EMC 标准 …………… 91
7. 1. 3 我国的 EMC 标准 ………………… 91
7. 1. 4 EMC 标准体系 …………………… 92
7. 1. 5 产品的电磁兼容认证 ……………… 93
7. 2 电磁兼容测量 …………………………… 96
7. 2. 1 电磁兼容测量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 96
7. 2. 2 电磁兼容测量的基本方法 ………… 98
7. 2. 3 常用的产品抗扰度试验 ………… 101
7. 3 小结 …………………………………… 103
思考题 …………………………………………103
第 8 章 电磁干扰诊断及电磁兼容 104 ……
8. 1 电磁干扰诊断思路 …………………… 104
8. 2 电磁干扰诊断测量 …………………… 105
8. 3 电磁发射诊断 ………………………… 106
8. 4 电磁抗扰度诊断 ……………………… 107
8. 5 工作现场的电磁兼容问题 …………… 108
8. 6 小结 …………………………………… 110

思考题………………………………………… 111
第 9 章 电磁兼容应用 ……………………112
9. 1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 ………………112…
9. 1. 1 电子线路的设计 ………………… 112
9. 1. 2 印制电路板上的电磁兼容 ……… 114
9. 1. 3 设备内部的布线 ………………… 117
9. 1. 4 设备机壳的屏蔽处理 …………… 119
9. 2 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 …………… 120
9. 2. 1 谐波 ……………………………… 120
9. 2. 2 电磁兼容 ………………………… 124
9. 3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 ……………… 128
9. 3. 1 电力系统中的骚扰源 129 ……………
9. 3. 2 电力系统电磁骚扰的耦合途径 129 …
9. 3. 3 电磁骚扰的抑制 129 …………………
9. 3. 4 电力系统设备的电磁抗扰性 …… 130
9. 3. 5 电力系统谐波 …………………… 131
9. 3. 6 输变电系统的电磁环境 133 …………
9. 4 小结 134 ……………………………………
思考题………………………………………… 135
第 10 章 电磁兼容实验 ………………… 136
10. 1 最小阻抗路径实验 …………………… 136
10. 2 自屏蔽实验 …………………………… 137
10. 3 电场屏蔽实验 ………………………… 138
10. 4 磁场屏蔽实验 ………………………… 139
10. 5 滤波实验 ……………………………… 140
10. 6 小结  ……………………………………141
附录 ……………………………………………142
附录 A 现行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一览表 ……………………………… 142
附录 B 实施电磁兼容认证产品目录(第一批) ………………………… 150
参考文献 ……………………………………… 152

高清PDF带书签《电磁兼容原理、技术及应用》 第2版 梁振光 著 2017年版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已关闭评论

ICS07.060
CCS A 4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766-2022
叶轮式风速表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fanning mi ll anemometer
2022-08-30  发布
2022-09-3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 /T 2766-2022,叶轮式,测试方法,风速表,DB15/ T 2766-2022 叶轮式风速表测试方法.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修才、郑树芳、陈亚军、牛永红、闫平、陈利华、重阳、温晓辉、郭海平、刘海珍、扎力根。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测试条件1
4.1实验室环境条件2
4.2测试用仪器设备2
5测试步骤2
5.1测试前的准备2
5.2风速测试3
5.3数据处理3
5.4测试结果处理4
6测试报告4
附录A(规范性)标准风速计算方法5
附录B(资料性)叶轮式风速表测试报告及测试记录格式示例6
参考文献10

内容摘抄:

叶轮式风速表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叶轮式风速表风洞实验室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测量范围上限为30m/s的叶轮式风速表启动风速和风速示值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QX/T23旋转式测风传感器
3术语和定义
GB/T37467、JJG4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叶纶式风速表fanning mi II anemometer
以围绕水平轴旋转的叶轮为风速感应器的风速表。[来源:GB/T37467一2019,3.1.4,34]
3.2叶轮启动风速starting wind velocity of vane
叶轮由静止开始变为能够连续转动且风速表能显示速度变化的最低风速。
3.3阻塞比blockage ratio
风洞试验段内风速表(包括安装支架)迎风面积与试验段均匀区横截面积之比。[来源:JJG431一2014,3.1.3,有修改]
3.4标准风速standard wind velocity
用于确定风速表启动风速和示值误差的参考风速。
4测试条件

4.1实验室环境条件
测试时,风洞实验室环境条件应在如下范围内:空气温度:15℃3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大气压力:500hPa~1060hPa.
4.2.1测试用仪器设备
测试用仪器设备包括标准器和配套设备,需经过有效溯源,其主要技术指标和用途见表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LED照明应用技术,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高清PDF带书签《LED照明应用技术》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前言
照明领域正发生着一场革命吗?的确,随着新型半导体器件和发光体,即LED的出现,照明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技术进展。起初,LED的低功率和低光通量使其无法用于照明,应用仅局限于指示灯。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蓝光LED的发明使将红光、绿光和蓝光LED结合或利用磷光体蓝光至黄光的部分转换来获得白光成为可能。用ED可实现电子照明,为照明公司开辟了新的商业机会。因此,实验室和公司均致力于增加LED的效率和光通量。这些努力已经转化为重要成果。
LED照明是一种新生事物,目前看来LED在照明领域的扩张似乎无可阻挡。LED已经成为白炽灯的可靠替代品,白炽灯将因为效率低而遭到淘汰。ED具有诸多优点,性能不断增强,且制造成本逐渐降低,相比于荧光灯,其竞争力越来越强。2009年将是LED真正兴起的一年吗?我们还无从得知,但无论如何高亮度白光LED已经出现,本书的目标是向读者全面介绍LED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包括完整的LED制造步骤、从光电特性到发光特性的方方面面,以及OLED技术。
第1章首先简要回顾了LED的发展史,随后提出了LED照明的相关问题,并分析了高亮度ED仍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可以认为本章是本书的导论。
接下来的4章将依次介绍LED的制造步骤。首先,第2章介绍了可实现任何蓝光LED的氨化镓(GN)材料及其在异质衬底上的外延生长问题。随后介绍金属有机汽相外延技术,最后给出大块GaN晶体生长的部分结果。
第3章将关注p结本身。在简要回顾蓝光ED的发明历史后,作者将介绍GN半导体中pn结的实现方法,以及将量子阱插入pm结中使LED效率增加的方法。随后将讨论二极管的光学性能和辐射效率。最后是结论与展望。
第4章的内容是可获得高效率LED的二极管异质结构晶片工艺。介绍各种LED结构和LED设计技术的进展,比较各种结构和技术的优缺点。随后讨论连续的技术工艺步骤。
第5章介绍LED芯片的封装。首先回顾从第一款LED器件到目前产品的发展历史,然后主要讨论高亮度LED的封装问题及热管理问题。接着介绍光提取和有关材料等主光学问题。最后论述LED技术数据表中给出的各方面特性。
第6章为LED性能的评价方法。首先研究光度测定问题,即LED的发光性能问题;随后介绍LED的电气和热特性。然而,为了实现LED照明,要求LED的光品质达到一定水平,这就是第7章的主题。这一章首先介绍白光的基础知识,然后是用LED产生白光的各种方法。最后,作者从照明的角度提出并讨论了几种评价LED光源光品质的近期成果。
最后,如果说氮化镓LED(目前是主流LED)的发明造就了LED的概念,那么对OLED的出现必须予以考虑。第8章从照明应用的角度讨论了这项最初用于显示器的技术。希望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概述,本书能够满足关注LED技术的工程师、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并促进照明领域的技术突破和革新。注意到仅在几年前,对于照明技术的飞速进展,人们还无法想象得到。
非常感谢各位作者对本书的贡献。
Patrick Mottier

内容索引: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序
前言
第1章LED:原理与挑战1
1.1光源领域的革新历史1
1.2ED和照明………………3
1.3LED的工作原理、颜色、效率、寿命和质量…8
1.3.1ED发出白光:原理与挑战…11
1.3.2寿命13
1.3.3ED的品质…15
1.4LED面临的挑战……………16
1.5考文献…18
第2章Ⅲ族氮化物电致发光二极管的衬底20
2.1简介………20
2.2品休结构及其与6H-SiC和A1,03的外延关系………22
2.3异质外延的缺点和约束……25
2.3.1位错25
2.3.2衬底的解取向……………27
2.3.3外证应力………28
2.3.4热应力……29
2.4GN在蓝宝石上的MOVPE生长…30
2.4.1GaN生长30
2.4.2标准2D外延……………32
2.433D外延生长……33
2.4.4外延的横向过生长(EL01S)34
2.4.5各向异性生长……35
2.4.6两级EL0GN生长(EL02S)36
2.4.7使用悬空外延技术的GN生长………38
2.4.8纳米外延…,38
2.5大块氨化物衬底…………40

2.5.1制造结品GaN的HNPS(高氮压溶液法41
2.5.2GN的氨热合成……42
2.5.3GaN的卤化物气相外延(HVPE)42
2.6结论……44
2.7梦考文献………44
第3章Ⅲ族氨化物高亮度LED51
3.1简介51
3.2GN的pn结…52
3.3有源区:nGaN/GaN量子阱54
3.3.1生长和结构55
3.3.2光学性质…56
3.4辐射效率…61
3.5结论与展望……63
3.6参考文献…………64
第4章二极管工艺设计67
4.1简介67
42数量级……68
4.3二极管结构70
4.3.1常规芯片(CC)71
4.3.2倒装芯片(F℃)71
4.3.3垂直薄膜(VT℉)72
4.3.4薄膜倒装芯片(TF℉C)72
4.4晶片级光提取73
4.5二极管工艺设计、蚀刻、接触沉积75
4.5.1n型接触76
4.5.2p型接触76
4.6蚀刻78
4.7移除衬底79
4.8发展趋势79
4.9参考文献80
第5章封装………83
5.1简介83
5.2各种封装工艺……84
5.2.1历史背景…84
5.2.2从晶片到芯片…84

5.2.3带连接引脚的器件……86
5.2.4ST有引脚器件86
5.2.5ST无引脚器件………90
5.2.6其他技术。90
5.2.7小结91
53热管理……92
5.3.1目的92
5.3.2散热方式92
5.3.3LED内的散热93
5.3.4各种封装工艺的比较95
5.3.5小结…97
5.4LED的光提取。97
5.4.1LED的横向光提取97
5.4.2利用透镜实现垂直光提取…98
5.4.3透镜和密封材料…………100
5.4.4透镜和密封的实现………102
5.5LED器件的特性102
5.5.1热熟和电气特性…102
5.5.2光学特性………103
5.5.3筛选……104
5.5.4可靠性…104
5.6结论与展望…105
5.7附录…106
5.8参考文献…109
第6章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光电特性…111
61LED的光度测定…………111
6.1.1基本知识摄述………111
6.1.2常用参数114
6.1.3光度计/辐射计应具备的性能115
6.1.4发光强度的测量…118
6.1.5光通量的测量…………119
6.1.6光谱测量…………125
6.2LED的电气特性……127
6.2.1正向电压………127
6.2.2温度效应…………128
6.2.3光度测量用LED的工作条件…129
6.2.4规范化的立场…………………130

6.3参考文献………130
第7章LED的白光品质…132
7.1简介:白光和视觉品质……132
7.1.1白光132
7.1.2与光品质有关的儿个想法…………132
7.1.3人类视觉功能:感受器、视网膜、大脑…133
7.1.4本章内容……134
7.2比色法和测光法的概念………………134
7.2.1比色法…134
7.2.2光度值…137
7.3用LED状得白光……140
7.3.1基于短波长发射的白光二极管…140
7.3.2基于紫外光二极管的白光LD140
7.3.3将红光、绿光和蓝光结合……10
7.3.4多个LED结合和光谱优化的实例…142
7.3.5白光LED颜色的标准化…142
7.4光源的显色性………143
7.4.1CE对C江的定义……143
7.4.2详细计算过程………145
7.4.3CE立场的改变,考虑了观察者的判断…146
7.5改善LED的发光品质146
7.5.1模型……146
7.5.2色彩模拟…………149
7.5.3实验验证………149
7.5.4关于视觉评判复杂性的结论……151
7.6ED在照明中的应用………152
7.7结论:优点、措施和展望152
7.8致谢………152
7.9参考文献………153
第8章OLED技术…156
8.1简介………156
8.1.1有机材料:发展史……156
8.1.2第一个0LED器件的诞生…156
8.2电致发光二极管……157
8.2.1有机半导体的类别………157
8.2.2沉积技术概述………158

8.3有机半导休:理论……160
8.3.1有机化学半导性简介160
8.32非品态有机固休的电子输运模”162
8.40LED的电气特性……164
8.4.1载荷子注入模型……164
8.4.2载荷子输运模型…164
8.50LED的洛种结构………166
8.5.1直接二极管和反向二极管……166
8.5.2使用底发射和顶发射二极管…………166
8.5.3异质结二极管和能带工程……167
8.5.4光提取…………168
8.5.5荧光与碳光………169
8.60LED照明专用结构………170
8.61单发光层结构…170
8.6.2双发光层材料……171
8.6.3n发光层结构(n≥3)172
8.64堆叠式0LED和叠层结构…172
8.6.5转换器(下转换)172
8.70LED的稳定性与寿命:封装问题…173
8.8用于照明的0LED………175
8.9参考文献…176
作者列表……………179

高清PDF带书签《LED照明应用技术》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已关闭评论

ICS83. 140.99
G47 G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527- 2008
轨道交通扣件系统弹性垫板
Elastic pads for rail transit fasten system
2008-04-01发布
200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21527-2008,弹性垫板,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扣件系统,GB/T 21527-2008  轨道交通扣件系统弹性垫板
前言
本标准对应于国际铁路联标准UIC B64-54轨 下弹性垫板 供货技术条件》,与其- -致性程 度为非等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治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合橡胶杂品分会(SAC/TC85/SC7)归口。
本标准负责超草单倥:铁道科李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市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鸯加武草单你:江陶海汰檐朝集团有限公司、铁科院合化所湄博县丰豺料厂北京市米明福利橡胶厂.浙江省天台祥和实业有限公司.衡水宝力工程檬胶有限公司,海盐县秦山橡胶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翼辰实重集团有限公间.河北辛集牌跃实业有陆公司,浙江岳丰科技有限公司,青海青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宝鸡宝成铁路工务器材厂.
本标基主要超章人:毛昆朋.吴響曇.荣呈滑.钱振罕.石操.李耀素.王具炉.张邶.袁关生.强海军。范凯民.陈世宗、史江山、郑必雪。
本标准为首大制定。

轨道交通扣件系统弹性垫板
1范围
本标难规定了轨道交通扣件系统弹性热板(以下简称生板)的分类、产品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线路.城市凯道(轻轨地铁)留山用轨道交通扣件系统弹性垫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仲中的条款,题址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来款。凡是出a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惨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难然面.最助根据本标在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8- 1998硫化樟胶 或热塑性橡胶拉仲应力应壹性能的圈定(eqv ISO 37 :1994)
GB/T 531- 1999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力法(idt 1IS0 7619。1986)
GB/T 1690- 2006 硫化橡 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ISO 1817 12005 ,M0D)
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部分:按接收圈量限(AQL)检肃的逻批检验抽样计划
(GBVI 2828. 1- 2003,I50 2859-1;1999,IDT)
GB/T 2941橡 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GB/T 2941- 2006 ISO 23529. 204IDT)
GB/T 3512- 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 气加連老化相耐热试验(eqv ISO 1881998)
GB/T 7750- -2003 硫 化橡胶或热耀性橡胶与硬团板材點合强度的酬定90" 剥离法(1S0813,1907 ,MOD)
GB/T 72--2003號化橡 胶或恭塑性橡胶耐奥氧龟裂 静 态拉仲试验(ISO 1431-1;1989.MOD)
GB/T 9258.1徐附椟具用麝料 粒度分析 第1部分:粒度粗威(GB/T 9258. 1-2000 .idt ISO 6344-1 1998)
GB/T 10653- 2001 高骤软 落孔.弹性材料压壇 水气中形的翻定(ldt ISO 1856。1980)
GB/T 10654- -2001高聚物 多孔弹性材料拉伸强 度和拉断伸长辜的测定(idt ISO 1798;1997)
GB/T 15256- 1994硫 化橡胶低遏魔性的测定(多试样法)(eqv ISO 812;1991)
3分类和标记
3,1分类
垫板按照材料成塑结构分为2类;
a)普涵 垫板(但括氢合垫版).用S表示I
b) 着孔垫板用F表示。.
3.2产品标记
3.2.1标记方 法
产品应按下列期序标记,并可根据需要增加标记内容a名称,本标准号,类型代号,规格(长度X竞度x厚度)。
3.2.2标记示例
长度为185 mm.宽度为149 mm.公称厚度为10 mm的微孔垫板标记为:

垫板GB/T21527-F-185×149×10
4技术要求
4.1尺寸公差
垫板尺寸公差如表1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