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沉陷导致房屋局部损坏的检测及加固处理
0
引言
地基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基础及房屋上部结构出现变形、开裂等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变形速率也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损伤程度。当地基变形速率较小时,沉降缓慢发生,上部结构的开裂也是逐渐出现和发展的,具有明显的征兆,可以提前发现并采取措施;而当地基变形速率很大时,就会突发沉降,没有明显征兆,往往造成上部结构突然出现偏移、开裂,甚至会发生倒塌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对于这类事故中的结构,应该及时对结构损伤情况进行检测鉴定,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合理的加固修复,以恢复或提高结构构件的安
全承载能力。文献[1]报道了一起由于施工降水作业致使邻近6层砖混住宅楼阳台下沉、墙体开裂的事故。文献[2]介绍了一起某框架结构住宅楼因隧道工程施工引发的附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变形等地质灾害原因,致使房屋梁、柱构件开裂的案例,在检测鉴定的基础上,采取了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和粘贴碳纤维加固法等合理加固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某多层砖混结构公寓楼由于浸水湿陷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事故进行了检测鉴定,采取旋喷桩方案进行了地基加固处理。
本文对一起因地基突然沉陷导致的砖混房屋局部损环情沉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基于地质勘查数据分析,指出地基突然沉陷的根本原因和诱因。针对受损结构构件采用合理的加固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工程概况
某学生宿舍楼为5层砖混结构,建于2006年,平面尺寸为15.3m×54.3m,层高均为3.3m,建筑总高16.8m,室内外高差为0.45m。宿舍楼结构采用横墙承重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下为100mm厚素混凝土垫层,基底标高为-2.350m。2008年10月17日16:00左右,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详解
目录
01平板荷载试验 3
02螺旋板荷载试验 4
03标准贯入试验 4
04动力触探试验 7
05静力触探试验 8
06岩体直剪试验 11
07旁压试验 11
08十字板剪切试验 13
09应力铲试验 14
10扁铲侧胀试验 14
地基承载力 检测方法详解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地基土单位面积上随荷载增加所发挥的承载潜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价地基稳定性的综合性用词。应该指出,地基承载力是针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的为方便评价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实用性专业术语,不是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极限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
部分原位测试方法原理图
01平板荷载试验
适用于各类土、软质岩和风化岩体。
平板荷载试验是一项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原位试验方法,该试验是在一定尺寸的刚性承压板上分级施加荷载,观测各级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土随压力而变形的原位试验,它可用于:根据荷载-沉降关系线(曲线)确定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土的变形模量;估算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及极限填土高度。
02螺旋板荷载试验
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及砂类土。
螺旋板载荷试验(SPLT)是将一螺旋形的承压板用人力或机械旋入地面以下的预定深度,通过传力杆向螺旋形承压板施加压力,测定承压板的下沉量。
03标准贯入试验
适用于一般粘性土、粉土及砂类土。
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SPT)是动力触探的一种,是在现场测定砂或粘性土的地基承载力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已被列入中国国家《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
标准贯入测试图示
1、钻孔至预定深度后,用一个重63.5kg (140磅)的落锤,从76cm (30英寸)的高度自由落下,锤击一根标准的探杆。
2、根据取样长度的要求,将取样器从当前的孔底向下贯入18或者24英寸。
3、记录探杆贯入15cm所需要的锤击数,然后记录后30cm中每10cm的锤击数及30cm的总计锤击数。
4、天然状态砂土的密实度分类
标准开管式的贯入器
标准贯入分析仪
标准贯入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标贯仪器能量标定设备。
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SPT锤进行标准贯入试验(SPT)时,不同的锤击效率会影响到标贯击数(N值)的取值(不同锤的能量传输比:环状锤45%,安全锤60%,自动锤80%)。为了提高标准贯入试验(SPT)中标贯击数(N值)的可靠性,标准贯入分析仪通过测量标准贯入试验(SPT)中锤击时的力和速度值,来确定锤击的转换能量。
04动力触探试验
适用于粘性土、砂类土和碎石类土。
动力触探试验(DPT)是岩土工程勘察常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该方法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质量,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度,即贯入锤击数,判定土层名称及其工程性质。APAFOR多功能重型动力触探仪多功能性动力触探仪包含三大功能:重型动力触探仪,动力触探试验取样系统,锤击取芯筒
非常紧凑,可折叠桅杆,方便运输
完整的锤击计数贯入试验
取样管内部为光滑的塑料内衬,可以进行无扰动取样
完全由热发动机提供动力
结实的支架确保稳定站立
APAFOR100重型动力触探仪
动力触探仪和取样系统,符合NF P 94-114和94-115标准,用于动力触探试验;符合XP 94-063标准,用于控制沟渠或者平面压实度。
非常高的能量-重量比率
非常紧凑和轻便,便于运输
完整锤击数的贯入试验(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
根据每击贯入度的测量控制沟渠或者平面的压实度
取样器管的里面有一个塑料的光滑衬里可以进行无扰动取样
可以实现螺旋钻取样,或者在较浅的深度进行贯入试验(可选用旋转头)
05静力触探试验
适用于软土、粘性土、粉土、砂类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
静力触探试验是以静压力将圆锥形探头按一定速率匀速压入土中,测量其贯入阻力(包括锥尖阻力和侧壁摩阻力或摩阻比), 并按其所受阻力的大小划分土层, 确定土的工程性质。静力触探试验能确定各类土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工程特性, 且野外现场作业简单、方便、测试时间短,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标准化的CPT数据获取的土壤分类图(Robertson提供,1990)
独立操作静力触探设备
FOX-100/ FOX-200均为独立操作贯入设备具有操作简便、寿命长、功能齐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CPT试验中。
FOX-100
最大贯入力为100kN,双活塞结构使该设备可以采用各种测量装置的推拉设备和推/拉梁,也可以安装与电子式CPT(U)探头、SCPT探头和机械式CPT探头配套的夹具。FOX-100配有手推车,可以轻松操作,它通过两个(或更多)锚梁和土锚固定到地面,土锚通过一个手持式液压驱动齿轮“Hygand”下锚装置钻入土层中。也可以固定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例如卡车平台、千斤顶平台等,以获得适当的反力。
FOX-200
最大贯入力为200kN。该设计提供了充分的保护,有两个液压缸防护罩,这样就消除了损坏汽缸活塞进而导致液压泄漏的风险。
静力触探车
静力触探车是一套完整的静力触探设备,集贯入装置、探杆、电缆、探头、数据采集仪于一体,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开展静力触探试验。且自动化程度高、机动性能好,能够实现安全的全天候工作。
06岩体直剪试验
适用于具有软弱结构面的岩体和软质岩。
岩体直剪试验又包括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直剪试验、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直剪蠕变试验、岩体沿软弱结构面限胀直剪试验、岩体本身直剪试验、混凝土与岩体直剪试验等。所有试验的目的不仅在于测定岩体强度特性,同时要分析在外力作用下岩体的变形特性和破坏机理。
07旁压试验
适用于确定粘性土、粉土、黄土、砂类土、软质岩石及风化岩石。
旁压试验是在现场钻孔中进行的一种水平向荷载试验。具体试验方法是将一个圆柱形的旁压器放到钻孔内设计标高,加压使得旁压器横向膨胀,根据试验的读数可以得到钻孔横向扩张的体积-压力或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据此可用来估计地基承载力,测定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基床系数,估算基础沉降、单桩承载力与沉降。
预钻式旁压仪
利用预先成孔,将旁压器放入孔内,通过对测试段孔壁施加径向压力使地基土体产生相应变形,测得土体各级压力与变形对应关系的原位测试方法。
自钻式旁压仪
将旁压器安装在钻杆上,旁压器底端安装旋转刀具,钻进时随之进入土层预定深度,停钻后进行试验,通过对测试段孔壁施加径向压力使地基土体产生相应变性,测得土体各级压力与变形对应关系的原位测试方法;
梅纳旁压仪
自动控制梅纳旁压仪
高压自动控制旁压仪
梅纳旁压仪是最经典的预钻式旁压仪,由控制单元、管路和三腔探头构成,试验符合EN ISO 22476-4和ASTM D-4719-00 标准。数据可以通过人工或GeoBox数据采集仪自动采集。
剑桥自钻式旁压仪
自钻式旁压仪的探头是一个微型掘进机,有钻机提供动力,带动探头上的钻头旋转钻进,到达测试深度以后,对探头施加压力膨胀,对周围的土体进行测试。自钻式旁压仪采用传感器测量施加到土体上的压力以及土体发生的变形,精度非常高。而且探头上还带有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孔隙水压力,进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参数。
08十字板剪切试验
适用于测定饱和软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及灵敏度等参数。
十字板剪切试验是一种用十字板测定饱和软粘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的试验,属于土体原位测试试验的一种。
测试方法
将一个装有4个叶片的探头压入到未扰动的土层,然后转动探头,直至土壤剪切破坏。
十字板剪切测试示意图
测试中,通常会记录两个抗剪强度,最大抗剪强度,以及修正后的抗剪强度。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确定土壤的敏感性,并且可以用来对土壤的阻力进行分析,而这个阻力也就是我们在打桩的时候需要克服的。
连接探杆的侧壁摩阻力也需要加以测量,因为在计算真实抗剪强度时需要减去这个阻力。当不排水抗剪强度低于1ksf时,十字板剪切测试所测得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是最准确的。
GVT-100电动十字板剪切试验仪
当前市面上大多数十字板剪切仪测量扭力和旋转速度的精度都很低,只有最基本的控制功能,操作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GVT-100电动十字板剪切仪克服了上述局限性:它是一套通过复杂的PLC控制的装置,配有高精度的扭力传感器。而且,测试过程和数据采集全部通过软件控制。
09应力铲试验
适用于确定软塑~流塑状饱和粘性土。
应力铲是由两块1mm厚的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一5mm厚的空心扁盒,盒内充满了去气硅油,硅油通往上面杆内的半导体压力传感器。当应力铲受压时,迫使硅油向上挤压,将压力传递给半导体压力传感器。
10扁铲侧胀试验
适用于软土、一般饱和粘性土、松散~中密饱和砂类土及粉土等。
扁铲侧胀测试(DMT)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意大利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与CPT测试一样,DMT一般也是通过液压的方式压入地下,当然了也可以采用打入的方式。
扁铲侧胀试验是将带有膜片的扁铲压入土中预定深度,充气使膜片向孔壁土中侧向扩张,根据压力与变形关系,测定土的模量及其他有关指标。
DMT在桩基础设计中的主要应用是描述土层轮廓,获取土壤参数。不过,在这方面,CPT/CPTu似乎要比DMT更好。但是对于有水平承载力要求的桩基础的设计,DMT可能就比较有用了。对于轴向承载力为主的桩,扁铲侧胀测试的直接用处不大。
DMT标准扁铲式侧胀仪
“扁铲侧胀仪”(DMT)的扁铲通过贯入仪(可与静力触探设备共用)、钻机或其他野外现场设备压入到土层之中。这种测试方法直接在现场土体中进行,避免了钻孔和取样所带来的土体扰动。其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与其他原位测试方法所得数据间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领域。
常用原位检测方法总结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地下煤斗沉井施工技术
地下煤斗为输煤系统建(构)筑物中最深结构,通常深10m,四周临近斗轮机基础、紧急事故平台。百通电厂工程地下煤斗结构尺寸(长×宽×高):17m×8m×10m,结构壁厚1m。
1沉井施工技术 特点①施工安全利用自身混凝土结构作为支护,不用开挖四周土方,对基坑四周的浅基础不产生影响,安全系数增加。②施工质量可靠因井简结构在自然地面上预制,施工方便、可靠,质量容易控制。③操作方便、施工工期短充分利用结构自身混凝土作为支护,减少支护桩施工、大面积开挖等常规施工过程,不影响临近建筑物施工。④经济效益显著施工费用减少50%以上。
2
沉并施工技术原理
在基坑内,先制作开口的钢筋混凝土简身,待筒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井内挖土使土体降低,沉并简身依靠自重克服其与土壁间的摩阻力,下沉直至设计标高,经就位校正后进行封底处理。
3煤斗沉井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工程测量定位放线+PC管桩施工→坑外挡水墙及沉井范围内换填施工→基坑开挖至起沉标高-3.50m-+沉井刃脚垫层和垫架→沉井制作,安装预埋预留配合施工,之后混凝土养护及拆模+下沉至设计底标高-9.85m,止沉、沉井稳定观测+井简内挖土、排水、P℃桩头破除→沉并封底后质量检查→井内结构施工与安装+沉井工程质量检验。
3,2操作要点
3.2.1沉井制作
在沉井井简制作中刃脚的支设是井简制作中的关键,在软弱地基上浇筑较重的沉井井简,由刃脚将上部沉井重量均匀传给地基,要求井筒浇筑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使刃脚和井筒产生裂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非对称滑移技术在某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非对称滑移技术在某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蒋旭二,王学军,张顺利,杜海溶,陈明锋,戴华松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北京100039)
[摘要]通过对现场条件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对称滑移和拔杆接力这两种钢梁安装方法的优点,提出了钢梁的非对称滑移 安装方法:采用了可移动拔杆车 、缆风杆 的平行移动等技术,并对整个滑移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决了在不对称的滑移路线前提下的滑移难题;此项技术在重庆协信城项目中得以成功应用,具有安全可靠、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优点。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重庆协信城广场是集购物、写字楼、公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广场,框架混凝土结构,地上7层,地下2层。本工程的采光顶 位于商业区裙楼屋面上,且在东、西两楼之间:折线总长为209.4m,宽为12.1~33.6m;分别由南、北两座钢天桥分割成3个部分,即1,2,3号采光顶,如图1所示。采光顶距楼面或地面的最大高度为39.5m,最小高度为6.2m。支撑体系采用桁架梁的结构形式。桁架梁高为2.5m,上、下弦杆均采用245×10钢管,斜杆和腹杆则采用中63×8钢管;钢梁全部采用销栓铰链式支座,并安装在混凝土柱或梁上。最长一榀梁的跨度为33m,自重为12.8t。
2钢结构 安装的难点分析
本工程采光顶的钢结构受到造型复杂、现场安装空间狭窄、交叉作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安装存在较大困难,具体如下。
1)由于采光顶位于两楼之间,如果采用搭设满堂红脚手架的施工方法,必然影响楼间的材料运输和人员交通,也影响其他各种专业的施工。同时满堂红脚手架的搭设费用高,搭设和拆除工期长。
3方案的提出
由以上的难点分析可知,本工程的采光顶钢结构无法采用塔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进行吊装,也不允许采用满堂红脚手架空中散拼的方法进行安装。目前,国内外类似工程的钢结构安装方法主要有对称滑移法和拔杆接力法 两种。
4方案的实施
4.1工艺原理
如图2所示,在某一安装区内,两端的钢梁L1和L2,长度不相同,中间梁的长度也不相同,使得两支座区的近似线AB和CD不平行,也不对称。钢梁L2从A端滑移到B端,若采用对称滑移,则在混凝土结构受力区内找不到一条与AB平行的滑移线路。而且由于每根梁的长度不同,对称的滑移线路都不相同,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并且工期长,成本高。因此,这种钢梁长短不一、支座位置完全不对称的情况,采用对称滑移的方法安装钢梁是不可取的,应采用非对称滑移法安装。具体的思路是:以非对称的两条直线AB,CD为滑移线路,其中AB为基本滑移线路,设置固定的滑移轨道,而CD为辅助滑移线路,设置可移动的滑移车,上面安装拔杆,也即拔杆车。工作时,小滑车在固定轨道AB上行走,钢梁的支撑点和受力中心点(A端)几乎不发生变化;而拔杆车沿滑移线路CD行走,此时钢梁在C端的受力中心点不断的变化,拔杆车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要实现非对称滑移,其核心问题是解决拔杆车的稳定性。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埋管施工
地源热泵 空调系统 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的空调换热系统,采用高强度PE管埋置于地下,组成封闭式循环系统,用水作为热量交换的介质,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在夏季,作为空调冷源,把室
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既节能又环保。
为节约用地,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系统常设置在建筑物基础底板下。因此,垂直地埋管管井、地埋管、水平地埋管组成的整个地埋管系统全部位于基础底板以下,底板施工后,地埋管系统无法观察,变成永久性工程,因此,垂直地埋管管井、水平地埋管沟槽的回填一旦不密实,可能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开裂或倾斜,回填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同时,回填碾压过程中,如何保证水平地埋管抵抗碾压、避免破损,给回填施工也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1工程概况
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楼工程由6层主楼、2层地下室组成,是集诊疗、手术、科研、护理为一体,技术含量高、施工标准高,施工净化要求严格的综合性医疗工程。建筑物基础底板下设置了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系统。该系统土壤换热器共设474个地埋管管井,井深96m,钻孔直径为180mm,并间距为4.5m×4.5m。
地埋管采用垂直钻孔埋管的方式,垂直埋管为双U形管,管并布置于基础底板下;水平地埋管采用直埋敷设,基础底板下共设11条水平地埋管沟槽,其埋深在基础筏板以下1.0m。地埋管共设79个环路,每个环路由6个地埋管管并组成。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安装如图1所示,地埋管管井环路如图2所示。
2施工工艺流程
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系统施工是在基础开挖之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弹性薄壁杆件的静力学》
序言
在最近發展的应用彈性力學的問題中,薄壁桿件,即相當長的柱壳型捍件的弹性平衡問題,佔据着顒著的地位.这個問題的产生,起初是由於建筑工程的需要,後來又成为航空工程師所重视的課題,
現在關於这个問題,已有大量的饶有兴趣的理论著述试验材料,这些資料表明了關於薄壁桿件计算問題發展的巨大成就,這些成就中具有决定性的部分应歸功於苏联学者B.3.符拉索夫(ac0D),A.L烏曼斯基(VMaHcK),P.A.亞達杜洛夫
(AIP0B)等人.苏联学者制造性工作的特點,是在寻求解决这倜問題的普遍方法,使之適合於具有任何载荷及遴界條件的各种截面形状的薄壁桿件.
本書仅叙述了薄壁棹件的静力学 的現状;稳定和振动係獨立的课题,不在討论之列。
2017甬SS-01—宁波市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宁波市 工程建设细则
2017甬SS-01
宁波市建筑桩基 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Technical code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 of Ningbo city
2017-01-01发布
2017-05-01实施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前言
根据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甬建发[2008]22号文件的要求,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市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市工程实践经验、参照有关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细则。
为了更好地反映十几年来宁波地区桩基础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等新的进展,编制组以多种形式在宁波市范围内广泛征求了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和建设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完成了宁波市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修订。本细则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 1001 等现行相关规范的框架范围内,既注重与相关规范的协调、衔接,又注重结合宁波市桩基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实践,突出了宁波软土地区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客观性、科学性。
本细则共分为10章和8个附录,内容包括: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4.桩基工程勘察: 5.桩基设计: 6.桩基计算: 7.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8.混凝土预制桩施工; 9.承台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0. 桩基工程质量检验;附录和条文说明。
本细则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和解释。为了提高本细则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意见和建议寄至:宁波市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宁波市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编制组,邮编315211, 以供再次修编时参考。
主编单位: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天-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宁波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岩土基础公司
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宁波地基基础分公司
宁波瑞古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工程勘察院
宁波宁大地基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中淳高科桩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兆弟控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刘干斌许国平张顺宝朱瑶宏朱纪平徐学敏潘永坚钱宝源
吴春菲刘用海杨红昆丁旭亭陈信甫
(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列)
叶俊能江朝宏齐金良庄作成朱智勇李明明张日红张俊杰
吴刚吴磊磊寿平山陈忠陈尔杰陈国栋陈洪雨陈家华
周兆弟贺建达洪灵正郑荣跃施素芬柳永胜徐宇国唐江
高胜龙黄鹤松黄飞蒋宏谢仁良虞利军薛锋标王艳
主要审查人:顾国荣滕延京高大钊孔清华施祖元杨学林陈斌蒋建良
肖志斌李宏伟
1总则
1.Q.1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地方技术经济政策,服务于宁波市建筑行业,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护环境,根据宁波软土工程地质特点及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实践经验,制定本细则。
1.0.2本细则适用于宁波市各类建、构筑物桩基的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与验收。
1.0.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水平与环境,重视地方经验和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量控制。
1.0.4宁波市桩基设计与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桩基Pile 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连接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
2.1.2基桩Foundation pile
桩基础中的单桩。
2.1.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s of 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
最大荷载值,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承载力。
2.1.4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s of ultimate shaft resistance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值。
2.1.5极限端阻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s of ultimate tip resistance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值。
2.1.6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
单桩竖向极限承截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
2.1.7变刚度调平设计Optimized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 stiffness to reduc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考虑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通过调整桩径、桩长、桩距等改变基桩支承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低的设计方法。
2.1.8t负摩阻力Negative skin friction,negative shaft resistance
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
2.1.9下拉荷载Downdrag
作用于单桩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之和。
2.1.10土塞效应Plugging effect
散口空心桩沉桩过程中土体涌入管内形成的土塞,对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的影响效应。
3基本规定
3.1勘察规定
3.1.1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方法和室内试验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标准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成果报告。其他特殊性试验和要求,须在报告中指出或提供附加报告。
3.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岩土的分类和鉴定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及《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的规定。
3.1.3桩基工程物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物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3.1.4桩基工程物察一般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慠察。必要时,进行施工阶段勘察。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己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合并勘察阶段,进行一次性详细勘察。
3.15勘察纲要应根据勘察等级、阶段、拟建建(构)筑物的特点和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及当地地质条件进行编制:勘察纲要应内容完整、勘察方案合理可行,并满足工程要求。
3.1.6桩基工程物察应由委托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1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
2场地已有勘察资料或邻近地质资料:
3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类型,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
4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变形限制:
5有特殊要求的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
6周边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
7场地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3.2设计规定
3.2.1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表
3.2.1所列的三个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2.1确定设计等级。
4桩基工程勘察
4.1勘察工作量布置
41.1桩基工程物察宜采用钻探、触探以及其他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地质构造复杂的场地,宜辅以有效的地球物理物探手段。
41.2可行性研究勘察,应满足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4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建场址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4.1.3初步勘察应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
2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理藏条件:
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拟建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5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对可能采取的桩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地下水控制方案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价。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低覆土厚度下顶管法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工程概况
黄冈市环湖截污东坡大道(红卫路一黄冈宾馆段)管道工程,主要收集排入湖区(湖底高程16.00~16.50m)的污水,集中传输至遗爱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设计单位根据污水流量、流水面高程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设计W,一W。采用开挖方式新建B×H=2500mm×3000mm排水渠道,纵向坡度为0.1%;进湖段W。一W拟采用DN2400顶管方式穿越东坡大道,纵向坡度为0.45%,排放口底标高定为16.20m。
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属堆积平原地貌,地形平坦,地面标高21.00~21.60m;地层为人工填土、冲积物。主要地层岩性如下:①素填土以回填粉质黏土为主,回填年限10年内,松散、可塑。厚度为1.00~5.60m。②粉质黏土土质不均,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低,切面光滑,中压缩性土。厚度为1.00~3.65m。③粉质黏土土质不均匀,分布不均匀。硬塑状态,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高,切面光滑。层中夹铁锰质结核及团状、条纹状高岭土,中压缩性土。揭露
厚度为0.50-5.05m.
3交通情况和其他自然条件
场地位于黄冈市东坡大道南段,车辆与行人较多。设计管涵铺设区段位于靠黄冈宾馆一侧宽5m的大理石人行道上。经调查发现:两侧2~5m内平行有自来水、电信、电力、天然气管道和军用光缆,靠驾校门口有一条横穿东坡大道进湖的污水箱涵。
4施工方案比较及存在的问题
4.1施工方案的比较分析
根据管道线路布置和设计、规划要求,由于受湖底和排放口高程限制,排水管涵的高程不能降低,所以只能在素填土地层中铺设。根据上述情况,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供选择(见表1)。
4.2施工方案的优化与确定
1)经济和环保角度受交通和场地施工条件限制,加之周边管线的协调与保护难度特别大,后期管线和路面恢复费用昂贵,所以原设计采用两侧放坡开挖方式不是最优方案。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废弃泡沫玻璃在屋面保温工程中的应用
废弃泡沫玻璃在屋面保温工程中的应用
李森,王跃军
(甘肃第三建设集团公司,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将废弃泡沫玻璃 加工成泡沫玻璃骨料,在对比分析该骨料与普通轻骨料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其用于节能屋面的保温 构造、热工计算参数的选取、施工工艺流程、详细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施工注意事项,并进行了试点工程应用 。工程实际应用结果验证了废弃泡沫玻璃用于屋面节能工程的可行性,并能有效满足屋面保温需求和防火安全要求。
内容摘抄:
1泡沫玻璃骨料基本性能
目前用于屋面保温的轻骨料主要有无机、有机两大类。无机轻骨料主要是炉渣、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膨胀蛭石等。其中炉渣堆积密度大、保温性能差,已逐渐被新型保温材料取代;而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膨胀蛭石虽具有良好的保温、防火性能,但存在吸水率较高的致命缺陷。对此,国内外对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做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一方面增加了加工环节、推高了产品成本;另一方面憎水效果及材料强度等指标仍不太理想。
2泡沫玻璃骨料屋面保温构造及热工计算
2.1屋面保温构造
图1给出了泡沫玻璃骨料取代传统保温材料的正置式上人屋面的保温构造,从上到下依次是:刚性防水面层、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层、泡沫玻璃骨料保温层、水泥砂浆找平层、水泥焦渣找坡、隔汽层和钢筋混凝土楼板。
3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
1)材料泡沫玻璃颗粒粒径范围:5~40mm,堆积密度<120kg/m3,导热系数<0.065W/(m·K)。
2)机具设备与工具搅拌机、平板振捣器、平锹、木刮杠、水平尺、手推车、木拍子、木抹子等。
3)施工条件①保温材料的基层(结构层)铺设完毕,办理相关验收手续;②铺设隔汽层屋面时,应先清扫干净表面,使其干燥、平整,不得出现松散、开裂、空鼓等缺陷;隔汽层构造做法需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③在穿过结构的管根部位,应使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
4工程应用
试点工程属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目标建筑物为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的综合实验办公楼。该楼为1987年建造的8层框架建筑,建筑面积6804m2,高31.5m,抗震设防执行《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一1978。该办公楼包括试验、办公、会议、公寓、多功能会议厅及附属配套设施等,涵盖了既有公共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类型及工程做法,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东湖风景区湖底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工艺
0
引言
东湖风景区 因工程建设及风景区环境保护要求,现需对工程围堰范围内湖底淤泥进行清淤处
理。根据地质报告和泥质分析报告,围堰内的淤泥总厚度为0.1~4.6m,整个需处理的淤泥平均厚度约1m,总量约为35万m3,在风景区内如此大体积的淤泥运输会对景区交通造成很大影响,且淤泥中的高重金属及有机质含量会对景区造成严重污染。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淤泥处理施工工艺 进行比较,且结合施工场地实际情况,选择“清淤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 处理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城中景区湖底淤泥处理难题。
1
工程概况
东湖通道工程规划北起二环线红庙立交与二环线水东段对接,南止于喻家湖路喻家山北路道
口,全长约9.86km,除两端局部段采取高架和地面方式外,全线基本采取隧道建设方式,其中穿东湖隧道段全长约6.88km,团山隧道段长约1.22km,地面段长约0.70km,高架桥段长约1.06km。
湖中隧道段采用围堰挡水、堰内明挖施工,围堰总面积约为55万m2,工程范围内湖底淤泥平均深度约1m,淤泥总处理量约55万m,其中采用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方法的为图1所示的围堰1,2,3区,总体积为35万m。
湖底淤泥含水率、重金属及有机质含量情况如
表1所示。
2清淤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方法
2.1关键技术产品及其机理
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系统可对淤泥进行即时减量,将清淤泥浆迅速分离成清水和泥饼,并可根据需要完成对重金属、微生物、病原体等有害物质的固结、消毒或钝化,特别适合于污染重、施工场地小、周边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湖泊、河道清淤工程中对淤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
该工艺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产品为国家重点新产品SA泥砂聚沉剂、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在FAST工程中的应用
0
引言
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Tive hundred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台址位于贵州省南部喀斯特地区的洼地内[。由于洼地地形陡峻,松动岩块零星分布,断层经过场地,岩土构成复杂:崩塌堆积层较厚,深部发育岩溶管道,场地环境复杂[。因此,FAST工程复杂场地下的地质灾害治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岩溶洼地地质灾害治理问题是一个前所未
有的难题。由于在大型岩溶洼地内修建天文构筑物在国内尚属首次,相关的地质灾害治理无成熟方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岩溶洼地地质灾害治理需要边探索边治理。
2)工程中复杂岩堆的设计和治理,相关的土压力计算理论及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虽然较多,但多数不统一,对岩溶洼地地质灾害治理的指导性不够。
3)由于洼地成因复杂,洼地岩土性质复杂多变,工程地质勘察很难囊括施工过程的全部,FAST原始地貌如图1所示。因此,地质灾害治理必须结合具体的灾害特征、国内现行标准和规范综合提出。
由于上述原因,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洼地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时,除了在遵循相关规范的同时,不得不结合自己的一些工程经验进行设计,极易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为了安全过于保守,设计成果不经济,延长工期。
2)理论上计算安全,但由于实际工程环境复杂,可能趋于危险。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断层及岩溶地带地下连续墙成槽工艺研究与应用
1
成槽工艺发展现状随着施工设备的逐步发展,结合施工地质情况,连续墙的成槽工艺也相应有所变化,从最初的单种设备成槽到多种设备相互配合成槽,成槽工艺越来越成熟,最常用的工艺有纯抓法、纯铣法、钻吸法等。
近年来,随着液压铣槽机的应用增多,还出现了铣抓钻法,即上部覆盖层及强风化层采用液压抓斗施工,微风化及弱风化混合岩层采用冲击钻机施工,最后铣槽机铣整孔型,确保了成槽质量和进度。也有的使用钻铣法、铣抓法等新工艺,这些工艺使用2种以上设备,对于不同的地层使用不同的设备克服了地质不良对进度的影响,确保了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但目前铣槽机进场及使用成本较高,在施工中一般都会谨慎考虑。遇到存在孤石的破碎带地层,可采取静态爆破的方法解决,先把孤石破碎后再成槽,但此种方法不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城市
区域,容易对周边建筑物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成槽机械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施工环境、设备能力及地下连续墙的结构尺寸和质量要求等方面来选择。通常,软质地基地下连续墙深度在40m以内,宜选用抓斗式挖槽机械,配合旋挖式钻机,这种复合施工工艺的效果最好;而在老黏土层、风化岩等较坚硬土层成槽或深度在40m以上的深槽,宜选用水平回转铣槽设备、回转式或冲击式挖槽机械。
2.
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
溁湾镇站为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第4个站,站型结构为地下3层12m岛式车站(局部2层),采用明挖工法,基坑支护形式采用地下连续墙,本项目施工场地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是岩溶和断层(见图1)。断层中组成物质不均匀,断层泥岩性极软,而断层角砾岩性较硬;裂隙的发育导致地下水作用不均匀,岩石产生不均匀风化现象,局部发育有风化软弱夹层,开挖后岩层变化很快,存在板岩、灰岩、破碎的断层角砾岩等,在地面下1m左右便发现有孤石存在。
溁湾镇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分层强夯法在沙漠松散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分层强夯法在沙漠松散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李庆伟,党昱敬,陈龙华
(中治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
[摘要]以土库曼斯坦沙漠地区 某地基 处理工程为例,详细论述采用分层强夯 法处理深厚松散砂土地基的设计、施工和过程质量控制 方法。地基检测 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土库曼斯坦南约洛坦气田商品气产能建设工程项目位于土库曼斯坦马雷州南约洛坦地区,主要地形为固定垄岗沙地,局部地形为丘状沙地。厂址占地面积808171m2,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沙漠腹地,沙丘起伏较大,高差达15~30m。按照厂区整体规划设计要求,场地经平整后达到室外地面设计标高时,需要回填土深度<5m区域约占厂区面积的35%,回填土深度5~7m区域约占厂区面积的15%,回填土深度7~15m区域约占厂区面积的10%。因此,本工程地基处理包括现有地面下的松散地基和回填土地基处理。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位于第四纪平缓的沙漠平原苏尔丹别科斯,海拔280.000~306.000m,地质构造属海西期后台坪的前科倔特达格坳陷。区域地貌单元为波状沙丘地貌。波状沙丘地貌地形起伏,以固定~半固定型沙丘为主,多呈梁窝状沙丘与滩地相间,局部地带为新月形活动沙丘。沙丘表面植被覆盖率5%~45%,表层多有盐渍土结皮,流动性小。
3分层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参数与施工工艺
3.1地基处理方案
工程实践中对于沙漠地区深厚松散砂土地基的密实处理通常采用振冲挤密碎石桩法、水坠法、强夯法进行加固处理。由于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卡拉库姆大沙漠腹地,交通运输条件差,且购买建筑材料需要长途跋涉。振冲挤密碎石桩处理方法需要大量的碎石和施工用水,必然造成造价高和工期长的不利局面:水坠法的原理是分层铺设砂土,浸水至其饱和,再用碾压机反复碾压或人工夯实,从而提高砂土密实度,达到工程需要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就地取材的优点,但因土库曼斯坦地区极度缺水使该方法难以实现。由于建设用地周边无其他居住建筑和工业设施,不需考虑噪声和振动影响,且强夯法也无需任何建筑材料和施工用水,因此本工程地基处理最终选用强夯法。
4地基处理效果检测分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一2012规定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当地实际条件,强夯加固处理后的地基检测包括平板荷载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两项内容。由于本工程建筑用地地基处理面积大,根据规范规定要求,分别设置130个平板荷载试验点和1500个标准贯入试验点。平板荷载试验点位于地基持力层标高处,标准贯入试验深度为地基持力层标高至地质报告中原状土的中密细砂层顶面。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东莞篮球中心大跨度复杂钢屋架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东莞篮球中心 工程占地26.7hm2,总投资约6.39亿元人民币,主体育馆建筑面积5.68万m2,
设观众席1.6万多座,被定位为中国“CBA第一馆”,是一座主要以篮球活动为主、兼顾各项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同时还具备旅游观光、宴会、餐饮的多功能体育馆。
主体育馆钢结构屋架采用双曲马鞍面的空间造型,屋面边缘高度逐渐平缓变化,形成优美的空间曲线。支撑屋架的结构主要为周边28根V形柱
(略)
钢结构屋架采用的是车辐式结构,大屋架直径为160m,小屋架为支撑于大屋架直径30m内环上的圆形平屋架,外檐直径为42m,呈马鞍形外环的异形空间曲面。外环的28根环向布置的落地V形柱和支撑于大屋架上的28根斜柱共同支撑屋架。外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结构静力与动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方法(原著第4版)》
译者的话
本书是结构分析国际权威专家威尔逊教授的经典著作《Static & Dy- namic Analysis of Structures》 英文第四版的中译本。随者SAP2000、ETABS和SAFE程序在中国得到广大工程设计人员、教学科研人员的广泛认可与应用,作为SAP2000、ETABS和SAFE程序基础理论的本书英文版在业界广为流传。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应广大结构工程技术人员的强烈要求,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工作。
本书主要目的是提出必要的理论背景,以便让使用结构分析计算机程序的用户能够理解程序中使用的基本近似方法,验证所有分析结果并对结果承担专业责任。木书归纳总结了最新版的SAP和ETABS程序中使用到的有限元和数值方法理论进展。程序使用的许多单元和数值方法是全新的,在目前的结构分析教科书里面还尚未提及。除此之外,本书还归纳总结了力学基本方程。对所有从事现代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学者和专业人员来说,本书是- -本“必读”的专业书籍。如本书的副标题强调地屣工程学的物理方法一- -所言,本书自始至终都把基本的物理方法贯穿到结构分析的每个细节。从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人手,以浅显易懂的方式,采用严格的物理方法和逻辑推理来推导展开每一专题。它不是一-本纯理论化的教科书,而是始终以应用为主线,深人浅出地阐述结构工程静力与动力分析的主要问题,所涉及的理论都较为基础利直观,不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识,是-本适合工程设计人员阅读的书籍。爱德华.L.威尔逊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结构工程名脊退休教授,从1965年至199F年威尔逊教授一直在那 里执教。1973 年至1976年,他是结构工程和工程力学分部的主席,1987 年至1990年担任土木工程系的副主任。威尔逊教授在伯克利分校教授了有关结构分析、计算分析、结构动力学以及有限元等内容的课程,并指导相应的研究工作。他发表了超过180篇的技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在他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威尔逊教授指导了29位博士研究生。
威尔逊教授于196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3 年至196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曼多的通用航空公司相任高级研发工程师。在那里,威尔逊博士开发了用于“民兵”导弹和“阿波罗”太空舱的温度与应力
分析的数值方法和计算程序。戚尔逊教授负责开发了多个计算程序,这些程序已经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以及航天,[程等领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通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SAP和三维建筑静动力分析程序TABS系列是其中的代表。
威尔逊教授率先开发了针对高层建筑结构和水工结构分析的计算方法和实用的计算机程序,这些专用程序包括了热传递分析、徐变效应、顺序施工、土结构-流体相互作用,以及孔隙渗流等。随着这些程序在全球范围内被大量公司和研究机构所采用,威尔逊教授在众多工程项目中担任直接或间接的顾问工作。
1985年威尔逊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并于1990年获得“林同炎夫妇”工程教授的殊荣。1991 年由于其在教学中的杰出贡献,威尔逊教授被收入“伯克利嘉奖”(Berkeley Citation)。威尔逊教授分别于1974年
和1995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 授予Huber和Howard奖章,以表彰其在土木C程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1998 年,他又获得了洛杉矶高层建筑设计委员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20038 年,威尔逊教授由于开发SAP系列程序而获得了美国计算力学协会授予的vonNeumann勋章。威尔逊教授于1961年编制了第一个自动化的有限元分析程序,是CAL、SAP和ETABS系列程序的原创开发者,这些程序以其精确性、高速性及其使用高效数值算法和精确有限单元而闻名于世。在过去的10年中,威尔逊教授作为CSI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 - 直致力于结构计算分析新方法的研发顾向工作。
本书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从事结构工程设计和教学科研的经典著作,对了解和掌握结构分析软件的基本原理、基本假设以及实际应用都有很强的参考作用。中文版的推出必将对我国从事结构工程设计和教学科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书的第1章介绍计算机软件使用到的各种结构材料属性;第2章介绍平衡原理和协调性原理;第3章介绍了结构分析中的能量原理和功;第4章至第10章分别介绍了一-维单元、等参单元、非协调单元、边界条件与约束、弯曲板单元、具有法向转动的膜单元、壳单元;第11章介绍了几何刚度和P-O效应;第12章介绍了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第13章详细介绍了动力分析中的振型叠加法,第14章介绍了刚度与质量正交向量的计算方法:第15章详细介绍了动力分析的反应谱法;第16章介绍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第17章阐述了为满足建筑规范如何进行地震分析模拟;第18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快速非线性分析方法;第19章详细分析了线性粘滞阻尼;第20章介绍了动力分析的数值积分方法;第21章闸述了结构中存在的非线性单元及其分析方法;第22章介绍了使用位移荷载的地震分析方法:第23章阐述了流体-结构的相互作用。本书的附录给出了相应的背景知识,如向量表示.法、矩阵表示法、线性方程求解、特征值问题、数值积分、最小二乘法、地震加速度和位移记录的一致性等。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本书还给出了所有图表的索引,以及专用名词的中英文对照表。
本书翻译工作的具体分工为:袁文平负责第1-4章的翻译工作;李文峰、李立负责第5- -8章的翻译工作,李永双负责第9- -12章的翻译工作;刘春明负责第13- -17 章的翻译工作:李楚舒负贲第18- -23 章的翻译工作;孔凡箴、李胜林负责附录部分的翻译工作,常弘、忱万湘负责对全书的公式、图表的制作;李楚舒负责全书的校对与统稿工作。威尔逊教授亲笔为中文版撰写了序言,显示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对中国读者和中文版的特别关爱。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了美国CSI公.司Ashraf总裁、Syed 副总裁、Sukomal 博士等人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还得到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苏华、土跃、程素荣诸位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
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瑕疵和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邮政编码: 100044, 电话: 010 -88383866,传真: 010 - 88381056.网址: www. bjcks. com, E-mail: info@bjcks. com。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2005年9月
高清PDF 《混凝土斜梁桥》黄平明.PDF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了单跨斜梁桥 及连续斜梁桥的单梁计算法,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法,预应力混凝土斜粱预加力作用下的内力、火内力计算,混凝土钭桀桥的力学特点构造特点、施工特点.还对如何进行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斜梁桥 设计提出了设计原则和方法等。
本书可供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学习和参考。
前言
中国公路交通近20年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弯梁桥与斜梁桥的大规模建造。1994 年出版的邵容光教授的《混凝土弯梁桥》与姚玲森教授的《曲线梁》等著作-起,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弯梁桥理论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弯梁桥的进一步发展,而在斜梁桥方面,其理论体系的建立却要滞后于中国的桥梁建设。笔者于1992年在东南大学师从邵容光教授,着手系统研究斜梁桥。在此之前,斜梁结构分析已取得一定成果。1995 年夏淦、邵容光教授的《斜梁结构分析》的出版为斜梁桥理论体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完成的。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第二章介绍了混凝t斜梁桥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第三章第四章是关于斜梁桥的单粲计算方法;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包括斜梁桥各类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及荷载分布特点;第六章论述了斜梁桥的横向刚度、反力分布及平面位移等特殊点;第七章介绍了斜梁桥的有机玻璃模型试验;第八章的主要内容为预加力引起的内力、次内力以及如何进行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斜梁桥设计等。全书由杨炳成、邵容光教授主审。
由于斜梁桥的特殊性,对其计算已很难像正交桥那样能用手工方式完成。在成书过程中,也完成了斜梁桥分析计算程序,由于篇幅所限,准备随后介绍。
本书在编写时,r到了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丁军华、孙大,交通部第--公路设计院魏广胜、刘景刚,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杨炳成,东南大学邓学钧、叶见曙,扬州市公路处蒋爱祥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特别应感谢邵容光教授为本书倾法了大量心血。本书涉及面较广,在某些方面还不完全成熟或正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尽管作者进行了一-定努力,但水平所限,难免会有错误,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并请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桥隧研究所联系(710064)。
黄平明
1999.2
DB11 687-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编号DB11/687—2015
备案号J10579-2014
北京市地方方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2015-11-01实施2015-04-30发布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的目标,在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09)的基础上,按照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工作计划,组成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编的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总结工程经验,并经专家深入论证,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了修编。
本标准在修订中提高了建筑节能设计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的标准,加强了对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和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求。本标准还附有若干节能设计计算、节能判断文件等技术资料。
本标准中第3.1.6条、第3.1.7条、第3.1.8条、第3.2.1条、第3.2.2条、第3.2.3 条、第3.2.4条、第3.2.11条、第4.1.3条、第4.2.1条、第4.2.2条、第4.2.6条、第4.2.8条、第4.2.10条、第4.2.12条、第4.2.15条、第4.2.20条、第4.2.26条、第4.4.7 条、第4.4.11条、第4.4.12条、第4.6.2条、第4.6.6条、第4.6.12条、第4.6.13条、第4.6.15条、第6.4.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0.1 为了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有效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根据北京地区的现实条件,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在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09的基础上,修订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以下情况的建筑应按下列原则确定本标准对其的适用条件∶
1 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的临时建筑可不强制执行本标准。
2 工厂区内独立的办公建筑、生活配套建筑等应按本标准执行。
3 附建在工业厂房的办公用房等非工业部分,如果其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比例大于等于30%,且面积大于等于1000m²,非工业部分应执行本标准;如果非工业部分占整个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30%,或面积小于1000m²,可不执行本标准。
4 公共建筑中的居住部分,如果其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比例大于等于10%,且面积大于等于1000m²,居住部分应执行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公共部分应执行本标准;如果公共建筑中的居住部分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10%,或面积小于1000m²,应全部执行本标准。
5 用于企业研发和软件开发等的建筑物应执行本标准。
1.0.3 下列建筑可部分执行本标准∶
1 不设置供暖空调设施的建筑,应执行本标准除第3章和第4章之外的各项规定;只有局部房间供暖或空调时,仅要求供暖或空调房间所在的局部区域应全部执行本标准。
2 以下建筑,应执行本标准除第3章关于建筑和建筑热工设计之外的各项规定∶
1)独立建造的变(配)电站、锅炉房、制冷站、泵站等动力站房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
1.0.4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应根据北京市的气候特征,在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标准的各项规定,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建筑物能耗∶
1 优化建筑设计,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物供暖、空调负荷;
2 通过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降低冷热源系统和能量输配系统的能耗;
3 通过给水排水和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降低建筑物给水排水、照明和电气系统的能耗。
1.0.5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分专业写明工程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并宜包括节能运行的基本要求。
1.0.6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执行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相关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体形系数(S)shape factor
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建筑外表面积ZF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的比值。
2.0.2 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M)single facade window to wall ratio
为建筑物某单一立面的透光部位和非透光外门的洞口面积,与该立面总面积之比。
2.0.3 总窗墙面积比(M2)total window to wall ratio
为建筑物各立面透光部位和非透光外门洞口总面积之和,与各立面总面积之和的比值。
2.0.4 透光部位 transparent part
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外围护结构,包括窗户、天窗(采光顶)、玻璃外门、透光幕墙等的透光材料及边框。
2.0.5 可见光透射比visible transmittance
透过透光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
2.0.6 太阳得热系数(SHGC)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又称太阳光总透射比(total solar energy transmittance)。是指通过建筑物透光部位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与投射到建筑物透光部位的太阳辐射照度的比值。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包括太阳辐射通过辐射透射的得热量和太阳辐射被构件吸收再传入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
2.0.7 遮阳系数(SC)shading coefficient
实际透过建筑物透光部位及其遮阳设施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相同条件下透进相同面积的标准玻璃(3mm 厚的透光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
2.0.8 周边地面 surrounding ground
室内与土壤直接接触的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首层地面;当有地下室时,周边地面范围从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处向下算起,当与土壤接触的外墙高度超过2m时,接触土壤的地下室地面为非周边地面。
2.0.9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building envelope trade-off option
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时,计算并比较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全年供暖和空调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2.0.10 参照建筑reference building
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满足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和空调能耗用的基准建筑。
2.0.11 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for cooling
冷却塔散热的水冷式制冷系统,在制冷机名义工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设计工况下,制冷量与制冷机、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输入能量之比。
2.0.12 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h)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 ratio in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设计工况下,集中供暖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热负荷(KW)的比值。
2.0.13 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EC(H)R-a)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cooling (heat) quantity ratio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设计工况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冷(热)负荷(RN)的比值。
2.0.14 空调系统节能权衡判断 trade-off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air
当空调系统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设计要求时,计算并比较所设计建筑的空调供暖冷热源系统和参照系统的全年综合能耗,判定空调系统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2.0.15 参照系统 reference system
进行空调系统节能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满足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空调冷热源系统能耗用的基准系统。
1 总则……………………………………………………………………… 2
2 术语 ……………………………………………………………………7
3 建筑节能与建筑热工设计………………………………………9
3.1 建筑节能设计……………………………………………………9
3.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11
3.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节能判断………………………………15
4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16
4.1 一般规定…………………………………………………………16
4.2 热源和冷源………………………………………………………18
4.3 供暖、空调冷热水输配系统………………………………24
4.4 空气处理和输送系统…………………………………………26
4.5 末端装置……………………………………………………………29
4.6 监控和计量…………………………………………………………30
4.7 空调系统节能判断………………………………………………31
5 给水排水节能设计…………………………………………………3
5.1一般规定………………………………………………33
5.2 给水排水………………………………………………………33
5.3 生活热水……………………………………………34
6 电气节能设计…………………………………………………35
6.1 一般规定…………………………….35
6.2 供配电系统…………………………………………………35
6.3 照明系统………………………………………………………36
6.4 电能监测与计量………………………………………………37
附录 A 建筑专业设计计算资料 ………………………………39
A.1 面积、体积的计算和朝向的确定………………………39
A.2 外墙和屋面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41
A.3 建筑外遮阳系数简化计算方法……………………………44
附录B 建筑专业节能判断 ………………………………………46
B.1 建筑专业节能判断文件……………………………………46
B.2 建筑热工性能直接判定表和计算表……………………48
B.3 甲类建筑热工性能权衡判断………………………………52
附录C 机电专业设计计算资料 …………………………………59
C.1 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计算………………………………59
C.2 冷却塔供冷设计计算…………………………………………60
C.3 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冬季防结露校核计算…………………63
C.4 管道绝热层最小厚度和最小热阻 ……………………………64
C.5 照明节能设计计算 …………………………………………………66
附录D 机电专业节能判断………………………………………………70
D.1 机电专业节能判断文件……………………………………………70
D.2 暖通专业节能直接判定表和计算表……………………………71
D.3 空调系统权衡判断计算输出报告………………………………81
D.4 电气专业节能设计判定表…………………………………………88
本标准用词说明……………………………………………………………9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彩色PDF 《电力行业数字孪生技术 应用白皮书(2022)》
第一章数字孪生概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正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孪生技术让数据、信息、场景变得流程化、可视化、立体化,有效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李生成为当前较为热门的产业。
1.1数字孪生的内涵与定义
“数字李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Grieves教授在2003年提出,之后美国军方和NASA在航空航天器领域提出“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并将“数字李生”定义为一个集成多物理场、多尺度、概率性的仿真过程。2017年佐治亚理工大学首次提出数字李生城市,2018年中国信通院发布了《数字李生城市研究报告》:从2018年起,IS0、IEC、IEEE三大标准化组织也开始着手数字李生相关标准化工作。当前,数字李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对数字李生存在多种不同认识和理解,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的定义,业界对数字孪生定义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
数字李生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实体,借助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以及算法模型等,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技术手段,近年来,随若国家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孪生”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数字孪生得到国家各层面政策的支持,数字李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层面均取得了快速发展.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有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将数字李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物联网、区块链列为共同推进发展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支特数字李生等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引导各方参与提出数字孪生的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等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文件,特别是近期出台一系列“十四五”发展规划,有力地推动了数字李生技术应用发展,详见附表。
1.2数字孪生的特征与技术架构
数字李生就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验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数字李生因建模仿直技术而起、因传感技术而兴,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群体突破和融合发展而发展壮大。
数字孪生与产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相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进程,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动力。
数字李生具备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等价映射:数字孪生体是对物理实体的等价描述,是对物理实体进行数字化而构建的模型,数字孪生体的变化能够真实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物理实体的变化,数字李生体能够实现双向映射、数据连接和状态交互,起到“数化“、“保真“效果。
(2)实时交互:基于实时传感等多元数据的获取,李生体可全面、精准、动态反映物理对象的状态变化,包括外观、性能、位置、异常等。“实时”体现数字李生体所处状态是物理实体状态的实时虚拟映射:"交互”体现数字孪生体与物理实体间存在数据及指令互动:
(3)共生演进:“共生”体现在数字孪生体与物理实体同步构建,在全生面周期中相互依存,李生体随着李生对象的生长而不断演变。共智体现在三个层面:李生体与李生对象间共享智慧(包括:数据、算法)、孪生体内部各种李生模型间共享智慧、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李生体间共享智慧。
(4)预测优化:根据物理实体的各项真实数据,通过数字孪生体进行仿真,实现对物理实体未来状态的预测,预先知晓未米状态能够辅助用户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根据物理实体的实时运行状态,通过数字李生体进行监测,实现对系统不稳定状态的预测,预先觉察即将可能发生的不稳定状态,使用户更从容地处理该问题。
内容索引:
第一章数字李生概述6
1.1数字孪生的内涵与定义…6
1.2数字李生的特征与技术架构.8
1.3数字孪生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价值.12
第二章电力行业数字李生关键技术应用…14
2.1数据感知技术…15
2.2混合建模技术15
2.3仿真技术16
2.4混合现实技术.18
2.5虚实选代技术…19
2.6数字集成技术19
第三章电力行业数字李生技术应用典型案例21
3.1发电企业数字李生技术应用典型案例21
3.2电网企业数字李生技术典型应用27
3.3电建企业数字李生技术应用典型案例37
3.4其它新业态数字李生典型应用40
第四章电力行业数字李生技术应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4
4.1电力行业数字李生技术应用面临的机遇44
4.2电力行业数字李生技术应用面临的桃战46
第五章未来发展与展望.49
附录60
后记63
盾构管片弧形钢板预埋件黏贴法施工工艺研究
1工程概况
北京市远大220kV输电工程(电缆隧道)第3标段,起点为紫竹院路北侧沿正福寺路向南,终点与在建八昆、八蓝四回线路入地工程电缆隧道连接,盾构隧道直径5.4m,长1048m管片共861环,每环6片,共计5166片,弧形钢板预埋件分为A,C两种形式,预埋件B为平面形式,弧形钢板预埋件管片共有1722片。具体预埋件布置形式如图1所示,预埋件大样如图2所示,预埋件规格如表1所示。
(略)
2粘贴法施工工艺
2.1粘贴材料选择
为保证粘贴效果,使预埋件与模具粘贴牢靠,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采用规格为15mm(宽)×2mm(厚)的市场常见双面胶,经过验证能够充分保证预埋件位置,固定可靠。
2.2
粘贴法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大型钢板合理分割后弯曲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盾构施工煤矿长距离斜井特殊不良地质段处置技术与应用
盾构施工 煤矿长距离斜井可能遇到的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主要包括软弱围岩变形、高压、富水、突涌水、有害气体及断层破碎带等14。盾构施工是一种机械化程度高、能进不能退的全断面隧道施工技术,大量工程实践表明,不良地质条件对盾构法隧道施工的影响要比钻爆法隧道敏感的多、大得多,不良地质不仅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增加工程造价,甚至有可能使盾构设备被埋、被淹、被卡,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国内尚无采用盾构法施工煤矿斜井的工程实例,国外也仅有少量试验性工程,盾构施工煤矿旷长距离斜井特殊不良地质段处置技术研究积累很少。国内外在隧道及地下工程软弱围岩变形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隧道,并且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对于盾构隧道穿越软弱围岩变形、断层破碎带地段的研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214
215
216
…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