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第 36 页)

DB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63/T1204-2013
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
2013-8-1实施 2013-7-24发布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 1204-2013,石膏砌块,石膏砌块砌体,DB63/T 1204-2013 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

内容摘抄:

前 言
为规范我省石膏砌块砌体的构造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做到节能环保,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编制组经广泛调查,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材料;4、构造设计;5、施工;6、验收。
为了提高规程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注重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交至青海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协会,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青海恒兴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青海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协会青海博川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规程编制人员:谢卫东 路世顺 边有慧 张 炜 冯 虎 徐 光 洪清香 刘高奎李红义 孙宏杨 孙俊凤 殷万赟
本规程审定人员:刘占俊 骆宗岳 胡军 高永强 戚 侠

1 总 则
1.0.1 为规范我省石膏砌块砌体的构造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做到节能环保,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石膏砌块砌筑的地面以上室内非承重墙体的构造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 石膏砌块砌体的构造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石膏砌块
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经加水搅拌,浇注成型和干燥制成的轻质块状建筑石膏制品。生产中允许加入纤维增强材料、轻集料、发泡剂等辅助材料。

2.0.2 空心石膏砌块
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带有水平或垂直方向预制孔洞的砌块。
2.0.3 石膏基粘结浆
以建筑石膏作为胶凝材料,经加水搅拌制成的用于石膏砌块砌筑和嵌缝的建筑材料。

3 材 料
3.0.1 石膏砌块砌体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膏砌块》JC/T698的规定。
3.0.2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的规定。
3.0.3 石膏基粘结浆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粘结石膏》JC/T1025的规定。

4 构 造 设 计
4.0.1 石膏砌块砌体不得用于长期浸水或化学侵蚀的环境。

4.0.2 石膏砌块砌体底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00mm防潮实心石膏墙垫,墙垫厚度应同砌体厚度;厨房、卫生间宜采用 C20 现浇混凝土墙垫,墙垫厚度应为砌体厚度减10mm。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材料……3
4构造设计…4
5施工……8
5.1一般规定……8
5.2施工准备……8
5.3砌筑施工要求…9
5.4构造柱施工要求……11
5.5砌体面装饰层施工要求…12
5.6冬期、雨期施工要求…12
6验收…14
6.1一般规定…14
6.2主控项目…15
63-一般项目……16
附录A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9
附录B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20
附录C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1
附录D材料规格及性能指标……22
条文说明……2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160.40
CCS K 52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70一2022代替GB/T30370一2013
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性能验收导则
Guide of primary frequency control test and performance acceptance for thermal power generating units
2022-10-12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0370-2022,一次调频试验,性能验收导则,火力发电机组,GB/T 30370-2022 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及性能验收导则.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0370一2013《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及性能验收导则》,与GB/T30370一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一次调频试验主要技术指标(见5.5);
b)增加了一次调频试验条件(见第6章);
c)增加了一次调频试验要求和方法(见7.3和7.4);
d)增加了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特性图(见附录A);
e)增加了一次调频试验负荷工况与扰动量配置表(见附录C);
f)更改了一次调频试验分析计算表(见附录D,2013年版的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电站过程监控及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未来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坑口发电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富县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阳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科同和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振勇、李卫华、康静秋、张江丰、魏湘、高海东、刘磊、秦天牧、赵晋宇、高爱国、高明、尚勇、梁金明、李军、王立、陈振山、高明帅、李建军、邢智炜、尤歌、张顺、庞占洲、孙培鑫。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3年首次发布为GB/T30370-201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试验目的2
5主要技术指标2
6试验条件3
7试验要求和方法2
8试验步骤4
9性能验收4
附录A(资料性)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特性图5
附录B(资料性)一次调频功能典型原理图7
附录C(资料性)一次调频试验负荷工况与扰动量配置表8
附录D(资料性)一次调频性能试验及验收表格9

内容摘抄:

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及性能验收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性能验收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单台机组容量在100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机组,其他容量等级的火力发电机组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863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DL/T657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268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一次调频primary frequency control;PFC
通过各原动机调速器来调节各发电机组转速,以使驱动转矩随系统频率而变动。[来源:GB/T26863一2011,6.29.1.5]
3.2一次调频死区dead band of primary frequency control;DB
一次调频调节系统在额定转速附近对转速差或频率差的不灵敏区。
3.3一次调频响应滞后时间response delay time of primary frequency control;DT
从转速差或频率差最后一次超出一次调频死区开始到机组负荷向正确的调频方向开始变化的时间。
3.4一次调频稳定时间stabilization time of primary frequency control;ST
从转速差或频率差最后一次超出一次调频死区开始到机组负荷最后一次达到目标值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需要的时间。
3.5转速不等率droop
汽轮机控制系统静态特性曲线的斜率。通常以对应空负荷与满负荷的转速差值与额定转速比值的百分数来表示。[来源:GB/T26863一2011,6.29.4.15]

3.6协调控制系统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CCS
将锅炉(包括常压循环流化床)-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发电机组-余热锅炉-蒸汽轮发电机组、或反应堆-汽轮电机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回路协调锅炉(包括常压循环流化床)与汽轮机组、或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组、或反应堆与汽轮机组、或在自动状态的工作,给锅炉(包括常压循环流化床、余热锅炉)、反应堆、汽轮机、燃气轮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尽最大可能发挥机组调频、调峰的能力。[来源:GB/T26863-2011,6.29.1]
3.7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DEH
由电气原理组成的敏感元件、数字电路(计算机),由电气/液压原理组成的放大元件和液压原理组成的伺服机构所组成的汽轮机控制系统。[来源:GB/T26863一2011,6.29.4.3,有修改]
3.8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
根据电网负荷指令控制发电功率的自动控制。[来源:GB/T26863-2011,6.29.8]
3.9燃气轮机控制系统gas turbine unit control system;TCS
使燃气轮机适应各种运行工况的控制系统的总称。包括燃气轮机转速、负荷、温度控制系统和液压伺服系统,还包括自启停、报警、保护和监视操作等子系统。
4试验目的
验证火力发电机组参与电网运行的一次调频功能,一次调频性能应满足本文件指标要求,同时应确认火力发电机组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时的调节安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020
CCS K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626.3-2022 代替GB/T20626.3一2006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露的防护要求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for plateau-Part 3:Protection requirement of lighting,pollution,condensation
2022-10-12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0626.3-2022,凝露的防护要求,污秽,特殊环境条件,第3部分,雷电,高原电工电子产品,GB/T 20626.3-2022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露的防护要求.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20626《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的第3部分。GB/T2062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第2部分:选型和检验规范;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露的防护要求
本文件代替GB/T20626.3一2006《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露的防护要求》,与GB/T20626.3一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范围的表述(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的GB/T2900.8、GB/T2900.19:更改了术语和定义中的“3.8强雷区”(见第3章,2006年版的第3章):将“标准大气条件”内容纳入第4章,并将章标题更改为“高原环境条件参数和标准大气条件”(见第4章,2006年版的第4章、第5章):将表1中“最大10min降水量”更改为30mm(见表1,2006年版的表A.1):将“要求”改为“技术要求”(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6章):
更改了“基本要求”的规定(见5.1,2006年版的6.1);更改了“电力系统的雷害区域分级”的内容(见5.2.1,2006年版的6.2.1):更改了“高压防护要求”的规定(见5.2.2.1,2006年版的6.2.2.1):更改了“凝露与污秽”中严酷度分级和防护要求的内容(见5.3,2006年版的6.3);更改了“雷电、凝露与污秽防护试验”中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验分类和试验结果判定的内容(见第6章,2006年版的第7章):更改了“包装”的规定(见7.1,2006年版的8.1):删除了“贮存设备的建筑物要符合GB50057的规定”(见2006年版的8.3):更改了附录A的语言描述,在“加强绝缘”措施中增加了“加装增爬件”(见附录A,2006年版的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高原电工产品环境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昆明电器科学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无锡苏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禧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深圳电气科学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重庆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安徽森源电器有限公司、昆明高海拔电器检测有限公司、贵州理工学院、云南多宝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保山供电局、重庆普尔斯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供电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云南华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九域恩浒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庆军、蔡晓斌、周仿荣、李靖、周琼芳、赵现平、戎麒、王静、贾连华、赵荣浩、马仪、李宏、赵磊、邹立峰、倪肠熠、钱国超、孙博、包龙新、王科、高波、王志新、周兴梅、张镱议、王巨丰、刘捷丰、徐从谦、屈斌、徐志、何鹏、肖敏英,吕刚、张志劲、张安安,吴夕球、李伟、蒋陆肆、孙利雄、江一、谭坚文、董俊贤、曾庆尧、赵新宇、杨晓辉、周原、刘劲松、郭飞、邹德旭、王山、朱龙昌、马伦。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沉为:2006年首次发布为GB/T20626.3一2006: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高原环境条件参数和标准大气条件3
5技术要求
6雷电、凝露与污秽防护试验5
7包装、运输及贮存6
附录A(资料性)绝缘子运行中的防污闪措施7
参考文献8

内容摘抄: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露的防护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原环境条件下电工电子产品的雷电、污秽和凝露防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拔1000m以上至5000m高原地区使用的高低压电工电子产品,其中涉及的低压电器及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适用海拔为2000m以上至5000m高原地区。本文件不适用于通讯类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11.1一201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311.2一201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
GB/T311.3一2017绝缘配合第3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
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2900.18一2008电工术语低压电器
GB/T4585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
GB/T4798.1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1部分:贮存
GB/T4798.2一2021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
GB/T11022一2020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16935.1一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16935.5一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
GB/T17627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定义、试验和程序要求、试验设备
GB/T20625一2006特殊环境条件术语
GB/T26218.2一2010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
GB/T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DL/T436一2005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DL/T437一2012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
DL/T15332016电力系统雷区分布图绘制方法
DL5497一2015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JB/T12066高海拔污秽地区盘型悬式绝缘子片数选挥导测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GB/T2900.18一2008、GB/T20625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雷电lightning
雷和闪电的合称。[来源:GB/T20625一2006,2.25]
3.2凝露condensation
试验样品的表面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时,水蒸气在该表面上析出的现象,即水由气态转变为凝集的液态。[来源:GB/T20625一2006,2.42]
3.3污秽pollution
影响介电强度或表面电阻率的导电电解层物质。注:导电电解层物质有固态、液态或气态(游离气体)等。
3.4微观环境nicro-environment
特别会影响确定爬电距离尺寸的绝缘附近的环境。[来源:GB/T2900.18一2008,7.1.5
3.5少雷区less thunderstorm region
平均年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
3.6中雷区middle thunderstorm region
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15但不超过40的地区。
3.7多雷区more thunderstorm region
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40但不超过90的地区。
3.8强雷区thunderstorm activity special strong region
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及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3.9污闪pollution flashover
在污秽状态下沿绝缘介质表面发生的放电。
3.10非均匀电场inhomogeneous field
电极之间的电压梯度基本上不恒定的电场。[来源:GB/T2900.18一2008,7.1.9]

3.11冲击耐受电压impulse withstand voltage
在规定的条件下,不造成绝缘击穿、具有一定形状和极性的冲击电压的最高峰值。[来源:GB/T16935.1一2008,3.8.1]
4高原环境条件参数和标准大气条件
4.1高原环境条件参数
高原环境条件参数见表1。

4.2标准大气条件
标准大气条件为:
温度:t。=20℃:
气压:b0=101.3kPa:
绝对湿度:h0=11g/m。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20626.3-2022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露的防护要求.pdf已关闭评论

DB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63/T1174—2012
散装水泥农村牧区配送站建设技术规范
2012年一12—30实施2012—12—17发布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 1174-2012,农村牧区配送站,建设技术,散装水泥,DB63/T 1174-2012 散装水泥农村牧区配送站建设技术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根据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二0一一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青质监标函(2011)8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工艺技术;5、设施设备;6、物流配置;7、除尘环保;8、安装调试;9、安全生产;10、服务。
本规范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授权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6号,邮编:810001)
本规范主编单位: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青海省散装水泥办公室青海省商务厅
青海农牧生产资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省海东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青海省新型建材工贸有限公司

青海省建筑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民和县永鑫散装水泥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马淑珍 高永强 冯 坚 袁 领 袁 辉 韩高升 李向旭 田 平冀永萍 王吉德林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刘连新 胡耀军 臧宝童 崇永武 杨 文 陈通法 赵国智

1总 则
1.1 为加快农村牧区散装水泥的发展,规范农村牧区散装水泥配送站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规定了散装水泥农村牧区配送站工艺技术、设施设备和安装调试等的要求。
1.3本规范适用于县、乡(镇)、村区域的新建、改造、扩建散装水泥农村牧区配送站的设计和建设。
1.4 农村牧区散装水泥配送站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 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28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270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4915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7095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DL493-2001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散装水泥农村牧区配送站
指水泥生产(粉磨)、中转(经销、代销)、使用(制品、构件、砌块)和其它企业异地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农村牧区散装水泥中转站,向农村牧区使用或销售提供专用储运、使用等装备,供应散装水泥的物流配送服务站(点)。

3.2 设施设备
配送站内由钢结构储库、粉状物料散装机、专用运输设备、电子汽车衡、小型流动(周转)罐(桶)、移动式空气压缩机、除尘器组成的设施设备

4 工艺技术
4.1 选址和平面布置

4.1.1 选址
4.1.1.1配送站建设应符合乡(镇)总体规划要求,宜选在经济配送服务半径范围内的所在乡镇(集市)内,且远离较为集中的人群闹市区域;宜在工厂、民居住宅的下风向;具有适合农村牧区运输车辆通行和钢结构储库等设施设备吊装施工和道路运输条件。

4.1.1.2配送站建设应符合所在区域的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产、运输、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可集中规划布置和分期预留建设。

(略)
内容索引:

目 录
1、总 则…………………………………………………………………1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3

4、工艺技术……………………………………………………………………4

5、设施设备……………………………………………………………………7

6、物流配置……………………………………………………………………9

7、除尘环保……………………………………………………………10

8、安装调试……………………………………………………………10

9、安全生产……………………………………………………………11

10、服 务……………………………………………………………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散装水泥农村牧区配送站工艺流程………………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青海省散装水泥农村牧区配送站统一标识……13

本规范用词说明………………………………………………………1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7.180
F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451.1-2012/IEC61400-1:2005 代替GB18451.1一2001
风力发电机组 设计要求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s-Design requirements (IEC 61400-1:2005 Wind turbines-Part 1:Design requirements,IDT)
2012-05-11  发布
2012-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8451.1-2022,设计要求,风力发电机组,GB/T 18451.1-2012 风力发电机组 设计要求.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1400-1:2005《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设计要求》。本标准代替GB18451.1一200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与GB18451.1一2001的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题目改变为“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调整了风力发电机组等级分类方法,现在仅涉及参考风速和湍流强度;扩充了湍流模型,并包括极限湍流模型;调整和简化了阵风模型;重新整理和修改了设计载荷工况:重点强调了载荷计算中分湍流仿真,并具体说明了极限载荷的外推法;调整和简化了载荷的局部安全系数;修正了材料的局部安全系数,并根据材料型号和部件等级作了详细说明;根据功能特性,修正和明确了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要求;增加了对结构和电气兼容性的详细评估要求。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标雅如下:
GB/T4797.1一2005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IEC60721-2-1:2002,MOD);
GB/T6391一2003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IS0281:1990,DT),现行版本
GB/T6391一2010已替代GB/T6391—2003;
GB5226.1-2002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60204-1:1997,IDT),现行版本GB5226.1一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已替代GB5226.1-2002;
GB16895(所有部分)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364(所有部分)]:
GB/Z25427一2010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IEC61400-24:2002,M0D)。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将“IEC61400-1:2005”改为本标准
b)删除了EC61400-1:2005中资料性概述要素(包括封面,目次和前言);
c)保留了EC61400-1:2005的引言,同时增加了本标准的“前言”;
d)用现行IEC60721-2-1:2002《环境条件等级第2部分:自然环境温度和湿度》替代IEC60721-2-1:1982:
e)用现行IS04354:2009《风对建筑物的作用》替代IS04354:1997:
f)用现行[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替代IS09001:2000。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神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辉、王建平、秦海岩、张宇、陈雷杰、许移庆、邓英、王相明、田野、庄岳兴、叶杭冶、王巍、李早、杨洪源。

内容摘抄:

风力发电机组 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为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工程完整性的必要设计要求。其目的是在风力发电机组的预期寿命期间,提供适当的防护等级,以防止各种危险对风力发电机组造成损坏。本标准涉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各子系统如控刷和保护装置内部电气系统、机械系统和支撑结构。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容量的风办发电机组。对手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可采用标准IEC61400-2。本标准宜与第2章提到的EC,IS©和国家标准一起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年平均annual average
数量足够多和持续时间足够长的一组测量数据的平均值,用于估计量值的期望值。平均的时间间隔宜是多个完整年,以均化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季节性变化)。
3.2年平均风速(Ve)annual average wind speed
按照年平均的定义确定的平均风速。
3.3自动重合周期auto-reclosing cycle
电网发生故障后断路器断开到自动重合且线路重新接入电网的周期,大约为0.01秒到数秒。
3.4锁定(风力发电机组)blocking(wind turbines),
使用可菲的锁定销或其他机械装置(通常的机械制动器除外)防止风轮主轴或偏航机构等的运动。
3.5制动器(风力发电机组)brake(wind turbines)
能降低风轮转速或使其停止旋转的装置。注:制动器可利用气动,机械或电气原理进行工作。
3.6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不超过规定概率(即小于或等于规定值的超越概率)的数值。
3.7复杂地形带complex terrain
风电场场址周围地形显著变化的地带和可引起气流畸变的獐碍物地带。
3.8控制功能(风力发电机组)control functions(wind turbines)
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状态和/或环境的信息,控制和保护系统调节风力发电机组使其保持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的功能。
3.9切入风速(Vin)cut-in wind speed
风力发电机组开始发电时,轮毂高度处最小无揣流稳态风速。
3.10切出风速(Va)cut-out wind speed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所允许的发电状态下,轮毂高度处最大无湍流稳态风速。
3.11设计极限design limits
设计中采用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符号和缩写
4.1符号和单位

4.2缩写
A非正常(局部安全系数)
a.c.交流电
d.c.直流电
DLC设计裁荷工况
ECD方向变化的极端相干阵风
EDC极端风向变化
EOG极端运行阵风
ETM极端湍流模型
EWM极端风速模型
EWS极端风切变
F疲劳
N正常和极大(局部安全系数)
NWP正常风廓线模型
NTM正常湍流模型
S特殊的1EC风力发电机组等级
T运输和安装(局部安全系数)
U极限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1.040.29:29.020
CCS K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00.19-2022代替GB/T2900.19一1994
电工术语高电压试验技术绝缘配合
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 an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2022-10-12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900.19-2022,电工术语,绝缘配合,高电压试验技术,GB/T 2900.19-2022 电工术语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pdf

前言:
GB/T2900《电工术语》分为若干部分,制定电工术语标准的目的是对电工、电子和电信领域中认可的概念提供准确、简洁和正确的定义并借以命名表述该概念的术语。电工术语标准的制定是“面向标准化的”,旨在帮助标准编写人员制定标准,并帮助标准的使用者理解和执行标准,而且对于规范性(以及更一般的技术性)的文本的翻译人员也有帮助。制定电工术语的目的不是要包揽各种电气技术标准中使用的全部术语,而是制定电气技术的通用术语。本文件是GB/T2900的第19部分。本文件为规范制定标准、技术文件、专业手册,教材和书刊等资料中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方面的电工术语而制定,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设计、生产、教学及出版等有关部门的人员使用。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
引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通用术语1
3.2高电压试验技术4
3.3过电压和绝缘配合20
34高电压试验设备和测量系统25
参考文献35
索引36
图1雷电冲击全波电斥6
图2波前截断的雷电冲击电压10
图3波尾截断的雷电冲击11
图4线性上升波前截断冲击12
图5预期波形一定的神击伏/秒特性12
图6操作冲击全波13
图7指数型冲击电流15
图8绝缘放障风险的估算25

内容摘抄:

电工术语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领域使用的相关术语。本文件适用于标称电压在1kV以上的三相交流系统、1.5kV以上的直流系统所涉及的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通用术语
3.1.1高电压技术high-voltage techniques
高电压下有关高电压、强电场、绝缘、过电压和绝缘配合以及高电压试验等技术。
3.1.2高压电力设备high-voltage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电力系统中,发电、输变电和配电用高压设备的总称。
3.1.3输配电设备equipment for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电力系统中用于输送,分配电能及相应的控制、测量、保护电力系统所用的电力设备和器材的总称。
3.1.4三相系统的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 of a three-phase system
Un用于表示或识别三相系统的相间电压(有效值)的合适而近似的电压值。
3.1.5三相系统的最高电压highest voltage of a three-phase system
U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三相系统中任一点在任一时刻所出现的相间最高运行电压的有效值。
3.1.6交流设备额定电压rated voltage for a.c.equipment
设备上所标志的,并与系统某些运行特性有关的相间电压(有效值)。注:对不适用于采用本定义的设备,由有关专业标准中规定。

3.1.7直流设备额定电压rated voltage for d,c,equipment
设备上所标志的,并与系统某些运行特性有关的直流电压。注:该定义不适用直流避器设备。
3.1.8交流设备最高电压highest voltage for a,c.equipment
根据设备绝缘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标准有关联的其他特性设计的相间最高电压的有效值。注:在有关技术委员会规定的正常运行条件下,该电压能持续施加到设备上。
3.1.9标称直流电压nominal d.c.voltage
标称电流下传输标称功率所要求的直流电压的平均值。
3.1.10最高直流电压highest d.c.voltage
考虑绝缘及其他特性,设备持续运行时承受的直流电压最高值。
3.1.11作用电压voltage stress
加于绝缘结构端子上的任何单一的或一组电压。
注1:对二带子绝缘结构,如相对地绝缘结构,以峰值(或有效值,或平均值)和波形来表征。注2:对三端子绝缘结构,如相间绝缘结构和纵绝缘结构,由两个相对地电压组成,以两个分量的峰值,波形和两个峰值时刻之差来表征。
注3:当两个分量的峰值时刻不相重合时,以下述的资料来全面地表征联合电压:
a)在一个分量的峰值时刻,另一分量的瞬时值:
b)与前述情况不同时,用联合电压蜂值和在联合电压峰值时刻的各分量的瞬时值。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CS27.140
CCS P59
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5839一2021
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arth-rockfill dam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2021-12-22  发布
2022-03-22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5839-2021,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DL/T 5839-2021 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pdf(附条文说明)

内容目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施工准备4
5安装埋设6
5.1一般规定6
5.2环境量监测设施7
5.3变形监测设施10
5.4渗流监测设施24
5.5压力(应力)及温度监测设施29
5.6监测自动化系统30
5.7监测线缆33
6观测与资料整编分析38
本规范用词说明41
引用标准名录42
条文说明43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保障施工质量,及时获取准确完整的监测数据,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
1.0.3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统筹规划,及时安装埋设、观测与资料整编分析。
1.0.4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监测仪器设备monitori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基于各种原理的传感器、监测装置及其相应的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供电设备的总称。
2.0.2监测设施monitoring facilities
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及其保护装置、观测房、观测便道等辅助设施的统称。
2.0.3监测系统monitoring system
由各类监测设施和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
2.0.4.初始值initial value
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正常工作后的首次测值。
2.0.5基准值base line value
作为各阶段计算起点的测值。可根据各阶段计算分析需要选取计算基准值。

3基本规定
3.0.1监测系统施工应与工程施工进度相协调。
3.0.2监测系统施工人员应熟悉工程设计文件,理解监测目的与设计意图,了解与监测相关的工程信息与建筑物施工规划。
3.0.3监测仪器设备使用前应通过检验或校准,证明其性能满足相应技术要求。
3.0.4监测系统施工所用材料应满足监测技术要求和所在部位工程建筑物结构要求。
3.0.5监测系统施工不得影响建筑物结构与防渗安全。
3.0.6监测系统施工应采取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健康与文明施工措施,必要时制定专项措施。
3.0.7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后,应及时进行观测与资料整编分析。
3.0.8监测设施完好率应满足下列要求:可更换和修复的监测仪器设备和表面监测设施完好率100%;埋入式不可更换监测仪器设备完好率80%以上,其中重要监测项目监测仪器设备单项完好率不应低于85%。

4施工准备
4.0.1监测系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条件和进度安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机构、工作场所布置及主要施工设备配置。
2监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及采购、运输计划。
3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方案、计划及保管方案。
4监测系统施工程序与进度计划。
5监测设施安装埋设方法及保护措施。
6监测线缆牵引线路规划。
7观测方法、频次和监测信息采集设备使用、维护方法及要求。
8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方案与反馈。
9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健康与文明施工措施。
4.0.2监测仪器设备采购应满足施工进度与设计要求。
4.0.3监测仪器设备到货后应进行开箱验收保存验收记录与资料。验收应满足以下要求:
1仪器设备的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与供货合同(计划)一致,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技术说明书及配件齐全。
2外观检查满足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规定。
3仪器设备测读正常。
4.0.4监测仪器设备现场运输应采取防颠震措施,运输与储藏环境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4.0.5监测仪器与监测线缆安装埋设前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宜在工地进行。检验方法与技术要求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259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DL/T5784一2019中附录A执行。
4.0.6监测系统安装前应核查监测仪器设备及安装附件的种类和数量,检查安装条件,准备所需的相关资料、施工机械、工器具和材料,组装的仪器设备宜先进行预装。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备案号: J 11331 - 2009
DB
青海省地方标准
D863/768-2009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施工技术规程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household-based heat metering of central hea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09-02-18 发布 2009-03-01 实施
青海省建设厅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DB63/ 768-2009,施工技术,设计,集中供暖,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DB63/ 768-2009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内容摘抄:

前言
为了做好城市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促进城市供热事业的发展,规范及指导分户热计量工程设计与施工,由青海省建设厅委托西宁市城乡规划建设局组织西宁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编制了青海省《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地
方标准。
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省集中供暖住宅采暖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 11 章。主要内容是: 、总则; 、术语; 、供暖负荷计算; 、热源和室外系统设计(包括城市热网、区域性燃气、燃煤锅炉房集中供暖,小型燃气、燃煤及燃油、电热锅炉房供暖,室外系统); 、室内系统设计(包括一般规定,供暖管道人口,水平干管和共用立管); 、户内系统设计(包括人户装置和管道布置,散热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及其布置,室内温度的调节和控制,管道材质和敷设,温度法热计量分配系统); 、系
统水力计算(包括室外系统,室内系统和户内系统); 、既有住宅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和室温控制(包括一般规定,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宜采用的系统形式,热量计量方式的确定,室内采暖系统室温控制); 、热量计量装置(包括一般规定,户用热量表,建筑采暖人口热量表和热源热量表); 10 、电源 ;11 、施工及竣工验收(包括一般规定,系统安装,竣工验收);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其中第 1.2.61 1. 2.7 1.2.12 1.2.18 11.2.20 条是引自国家标准 GB50242-2002中相关条款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规程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青海省建设厅科技处,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由青海省建设厅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西宁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
起草人员:彭涛、王伯军、张远宁、魏晶霞、刘琼、张继业、骆宗岳、宋生栋、刘延宏、马义奎

审查人员:王涛、梁琦、李西玉、师健、王青、
王森林、陈玉挥、庚汉成、柳玉林、王海鹰、
崔树灵、杨立新

1 总则
1.0.1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青海省《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行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规范的指导分户热计量的设计、施工,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新建住宅建筑集中供热分户热计量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既有住宅集中供热分户热计量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分户独立热源的户内热水采暖系统相应部分的设计、施工,亦可参照执行。
1.0.3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施工、验收,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燃气锅炉房消防技术规程》(DB63/451-200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DB63/T448-2003)、《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青海省实施细则》(DB63/617-2007)、《青海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3/643-200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国家及青海省有关地方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集中供暖(central heating)

(略)

3 供暖负荷计算
3.0.1 应按《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有关规定,常规进行房间供暖热负荷计算。
3.0.2 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等主要居住空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应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2℃。
3.0.3 户间因室温差异而形成的热传递,应按下列原则计算传热负荷:

(略)

4 热源和室外系统设计
4.1 城市热网、区域性燃气、燃煤锅炉房集中供暖
4.1.1 采用城市热网作为热源时,应经技术经济论证,根据不同的采暖方式合理确定换热站的供暖范围。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 总则…………………………………………………………………(1)

2 术语……………………………………………………………………………………………………(1)

3 供暖负荷计算…………………………………………………(5)

4 热源和室外系统设计……………………………………………(6)
4.1 城市热网、区域性燃气、燃煤锅炉房集中供暖……(6)

4.2 小型燃气、燃煤及燃油、电热锅炉房供暖……………(7)

4.3 室外系统 ………………………………………………(7)

5 室内系统设计………………………………………………(8)
5.1 一般规定……………………………………………(8)

5.2 供暖管道人口…………………………………………(9)

5.3 水平干管和共用立管………………………………(9)

6 户内系统设计…………………………………………………(11)
6.1 入户装置和管道布置 ………………………………(11)

6.2 散热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及其布置……………(12)

6.3 室内温度的调节和控制 ………………………………(12)

6.4 管道材质和敷设………………………………………………(13)

6.5 温度法热计量分配系统…………………………(14)

7 系统水力计算………………………………………………(15)
7.1 室外系统 ……………………………………………………………………………(15)

7.2 室内系统和户内系统……………………………(16)

8 既有住宅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和室温控制 …………(16)
8.1 一般规定 ………………………………………(16)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63/1004—2011
青海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2011—07—15实施2011—07—13发布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1004-2011,既有居住建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节能改造,青海省,DB63/1004-2011 青海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内容摘抄:

前 言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而建筑能源的消耗占能源总消耗的三分之一以上。搞好面广量大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对于实现我国“十二五”节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由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编制组,按国家相关行业规范及本省有关规定,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用住宅作为基础节能50%为目标,编制了本技术规程,目的在于正确指导我省既有居住建筑的设计及施工工作。
广大设计、施工等技术管理人员在使用本规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与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地址:西宁市胜利路34号;电子信箱:yzyan@china. com;电话:0971-6152830,以便为及时修订提供参考。

本规程编制人员:杨兆安 王力明 张远宁 李宝军 孙青晨 尹菊春
本规程审定人员:骆宗岳 赫连应庆 王伯军 庾汉成 罗升彩 朱大鑫 任庆新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青海省有关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针对我省既有集中采暖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大,热环境质量差的现状,采取有效的节能改造措施,以达到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本省城镇设置集中采暖的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无集中采暖的既有居住建筑,其围护结构及采暖系统宜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1.0.3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程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建筑节能改造的判定原则及方法

2.1 判定原则
2.1.1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应先进行结构安全性评估,对不能保证继续安全使用20年的建筑,不宜进行节能改造。
2.1.2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当其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和外窗气密性或耗热量指标不能满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青海省实施细则》DB63/344 的要求时,应进行节能改造。
2.1.3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供热系统的燃煤锅炉年运行效率低于0.68、燃气锅炉年运行效率低于0.80及(或)室外管网的运送效率低于0.92并由此造成室温达不到要求的应予改造。
2.1.4 当既有采暖居住建筑室内采暖系统不能实现分室控制及分户计量用热量时,应予以改造。
2.1.5 除住宅、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外的采暖居住建筑,如旅馆、招待所等的节能改造应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76执行。
2.2 判定方法
2.2.1 对既有建筑应通过设计验算或实地考察室内热环境状况,或借助仪器进行检测,做出主客观的评价。

2.2.2 复核单位锅炉容量的供热面积,测算其采暖耗气量、耗煤量指标,是否符合相应规定。
2.3 查勘内容
2.3.1 对既有建筑改造前应进行能耗诊断和查勘,应搜

(略)

内容要求。
3.5.8 楼地面节能改造时对下列部位进行热工性能验算,当不满足表3.2.1有关传热系数限值要求时要进行节能改造。
1.建筑底层下部为非采暖房间(或地下室)的顶板。2.直接接触空气的外挑楼板。
3.对地面热工性能的要求考虑到既有建筑对地面改造条件的局限不强制规定。有条件时宜按表

3.2.1要求进行改造。
4 采暖供热系统改造

4.1 一般规定
4.1.1 采暖供热系统改造前应进行查勘,查勘时应具备下列资料:
1.设计图纸。

2.历年维修改造资料。

3.其它必要的土建等资料。
4.1.2 采暖供热系统改造前应重点查勘下列内容:
1.单位锅炉容量的供暖面积。
2.采暖期间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煤量(折合成标准煤)天然气耗气量、耗电量和水量。

(略)

内容索引:

目 录
(1)
1.总则 ·(1)
2.建筑节能改造的判定原则及方法 …………………(1)
2.1判定原则………………………………………(2)
2.2判定方法…………………………………………(2)
2.3查勘内容………………………………………(2)

3.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改造 ………………………(3)
3.1围护结构改造前应重点查勘内容 …………·(3)

3.2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改造设计 ……………(3)

3.3墙体节能改造 …………………………………(7)

3.4门窗改造 ………………………………………(8)

3.5屋面和楼地面的改造 …………………………(9)

4采暖供热系统改造……………………………………(11)

4.1一般规定……………………………………………(11)

4.2采暖锅炉房(热交换站)改造…………………(12)

4.3.室内采暖系统改造………………………………(13)

4.4 室外供热管网改造……………………………(14)

5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施工与验收…………(14)
附录A ……………………………………………(17)
附录B ………………………………………………(19)

附录C ……………………………………(23)

条文说明………………………(2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10
CCS P62
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5841—20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busbar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2021-12-22  发布
2022-03-22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5841-2021,安装工程,施工,母线装置,电气装置,验收,DL/T 5841-20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pdf(附条文说明)

内容目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软母线安装8
4.1安装前检查8
4.2软母线制作8
4.3软母线架设10
5硬母线安装12
5.1一般规定12
5.2硬母线焊接12
5.3矩形母线15
5.4管型母线18
5.5金属封闭母线20
5.6绝缘母线22
5.7滑触线24
6绝缘子与穿墙套管安装26
6.1一般规定26
6.2悬式绝缘子26
6.3支柱绝缘子27
6.4穿墙套管27
7工程交接验收29
附录A母线搭接规定30
附录B螺栓的紧固力矩值要求32
附录C屋内、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34

附录D绝缘子外观缺陷允许值44
本规范用词说明45
引用标准名录46
附:条文说明47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保证母线装置的安装质量,促进安装技术进步,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10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母线装置的施工及验收。
1.03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母线装置busbar device
包括母线及绝缘子、金具等附件在内的能够按要求实现电气装置连接目的的完整系统。
2.0.2母线busbar
低阻抗导体,可以在其分开的各点接入若干个电路。母线按结构分为硬母线和软母线。
2.0.3伸缩节flex section
母线相邻两段间连接的弹性接头,'具有补偿因安装尺寸偏差、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引起尺寸变化的功能。
2.0.4金属封闭母线metal--enclosed busbar
用金属外壳将导体连同绝缘等封闭起来的组合体。
2.0.5软母线flexible busbar
由柔性导体组成的母线。
2.0.6硬母线rigid busbar
由金属管或金属型材组成的母线。
2.0.7组合导线bundled conductor
由两根及以上平行排列的,具有一定间隔距离的导线组成的导线组合。
2.0.8离相封闭母线isolated-.phase busbar
每相具有单独金属外壳且各相外壳间有空隙隔离的金属封闭母线。
2.0.9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continuous enclosure type isolated-phase busbar
每相外壳电气上连通,分别在三相外壳首末端处短路并接地的离相封闭母线。
2.0.10不连式离相封闭母线noncontinuous enclosure type isolated-phase busbar
每相外壳分为若干段,段间绝缘,每段只有一点接地的离相封闭母线。
2.0.11共箱封闭母线common enclosure busbar
同一回路的多相母线导体封闭在同一个金属外壳中的封闭母线。
2.0.12绝缘管型母线insulating tubular busbar
管型导体外覆盖固体绝缘层且表面电位为零的母线。
2.0.13全绝缘浇注母线fully insulated cast busbar
导体外表面采用复合绝缘材料浇注而成的母线。
2.0.14滑触线sliding contact line
用于向移动设备供电的一种母线。

3基本规定
3.0.1母线装置的施工应按己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并应编制施工方案。
3.0.2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应符合订货技术条件的要求,并应有合格证明文件,设备应有铭牌。
3.03设备和材料的运输、保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运输与保管中应采用防腐蚀性物质侵蚀及机械损伤的包装。保管时应做好防雨、防潮、防腐蚀、防撞击及地面隔离措施。
2安装前的保管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中的要求。
3.0.4设备和材料到达现场后应及时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包装及密封应良好。
2开箱检查清点,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应齐全。
3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4进口产品应提供商检证明。
5按本规范要求检查产品外观。
3.0.5与母线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经验收合格并符合下列规定:
1与母线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当设计及设备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设计及设备的要求。
2·母线装置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施工用道路通畅。
2)基础、构架已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完毕,且达到允许安装设备的强度。高层构架的走道板、栏杆、爬梯、平台齐全牢固。
3)安装母线装置的构架挂线板、预留孔、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中有可能损坏已安装的母线装置或母线装置安装后不能再进行的施工工作全部结束。
3母线装置安装完毕投入运行前,与母线装置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保护性网门、栏杆及所有与受电部分隔离或隔绝的设施齐全。
3.0.6固定单相交流母线的金属构件及金具不得形成闭合磁路。
3.0.7各种金属构件的安装螺孔,不得采用气焊或电焊割孔。
3.0.8母线装置安装用的紧固件,应采用热镀锌、热渗锌、铜合金、铝合金或不锈钢制品。
3.0.9·母线与设备接线端子连接时,不应使接线端子受到额外的应力。
3.0.10母线与母线、母线与分支线、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其搭接面应平整,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符合下列规定:
1经镀银处理的搭接面可直接连接。
2铜与铜的搭接面,在干燥的室内可直接连接,在室外、高温且潮湿或对母线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应搪锡。
3铝与铝的搭接面可直接连接。
4钢与钢的搭接面不得直接连接,应热镀锌或搪锡后连接。
5铜与铝的搭接面,应采用铜铝复合板,铜端搪锡。
6铜与钢的搭接面,铜搭接面应搪锡,钢搭接面应采用热镀锌或搪锡。
7母线搭接,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当产品技术文件无要求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3.0.11母线与母线或母线与设备接线端子的连接,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当产品技术文件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母线连接接触面应清除氧化膜,且应有防氧化措施。

(略)

4软母线安装
4.1安装前检查
4.1.1软母线应进行下列检查:
1不得有扭结、松股、断股或其他明显的损伤。
2扩径导线不得有明显凹陷和变形。
3同一截面处腐蚀或损伤面积不得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积的5%。
4.1.2金具应进行下列检查:
1零件应配套、齐全。
2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毛刺、伤痕、砂眼、锈蚀、滑扣等缺陷,镀锌层完好。
3螺栓型线夹与导线接触面应光滑平整,悬垂线夹的转动部分应灵活。
4.13金具规格与导线应匹配,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软母线安装前,应复测档距尺寸无误,确认挂点方向、开孔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挂板厚度应与金具匹配。
4.1.5设备引连线安装前,应对线夹的规格、开孔尺寸、角度等进行复核,满足与对应连接端子尺寸、开孔等的匹配要求。
4.2软母线制作
4.2.1耐张线夹压接前应对每种规格的导线取试件两组进行试压,并在试件试验合格后再施工。
4.2.2导线测量宜采用小张力将导线拉直测量。切断导线前,断口两侧应绑扎牢固。断面应整齐,无毛刺,并应与线股轴线垂直。压接导线前需要切割铝线时,不得伤及钢芯。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L/T 5841-20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pdf(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DB
备案号:J11832-2011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63/T982—2011
泡沫玻璃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
2011-05-01实施 2011-04-11发布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63/T 982-2011,泡沫玻璃,泡沫玻璃防火隔离带,青海省,DB63/T 982-2011 青海省泡沫玻璃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

内容摘抄:

前 言
结合我省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实际,编制组认真总结我省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设计与施工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材料性能指标;4、技术要求;5、施工规定;6、质量验收;
为了提高规程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注重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交至青海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协会,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青海智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青海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协会
参编单位:兰州鹏飞保温隔热有限公司
西宁城北宏青保温材料厂
本规程编制人员:谢卫东 刘高奎 齐红令 王 丽 崔丹然 梁晋杰 龙周多杰 黄礼良李红义 孙俊凤
本规程审定人员:骆宗岳 杨兆安 胡军 刘占俊张 敏 李 海

1 总 则
1.0.1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有效防止建筑外保温系统火灾事故,结合我省外墙外保温系统实际,特制订本技术规程。
1.0.2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和公共建筑泡沫玻璃防火隔离带和外墙外保温系统。
1.0.3 泡沫玻璃防火隔离带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青海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防火隔离带
设置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能有效阻止火灾蔓延的带形防火构造。

2.0.2 空腔
保温层与基层墙体、保温层与面板之间的空气层。

2.0.3 泡沫玻璃保温板
经高温发泡成型的多孔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防火、防水、耐腐蚀、尺寸稳定等特点的保温隔热材料。

2.0.4 抹面砂浆
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用于做薄抹面层的材料。

2.0.5 粘结砂浆
用于泡沫玻璃保温板与基层以及泡沫玻璃保温板之间粘结的

(略)

件,具有抗拉、固定材料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包括尼龙敲击式锚栓和具有防腐蚀性能的金属固定件两种。
1 金属固定件用于泡沫玻璃保温板在基层墙体表面的辅助固定。该固定件采用不锈钢薄板或镀锌薄铁板加工。
2 尼龙敲击式锚栓用于9m以上建筑外墙保温工程与基层墙体的辅助固定,以及反置楼板保温中泡沫保温板与楼板基层辅助固定。由带圆盘的尼龙膨胀套管和 o=3~5mm,L=60~120mm 长尼龙敲击钉组成。尼龙圆盘的直径不应小于50mm,锚栓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50mm。当墙高大于24m时,敲击式尼龙锚栓每块板应有三个固定点。大于标准尺寸的保温板的锚固件的设置应有单项工程另行设计,尼龙膨胀套管和敲击均不得使用回收的再生材料,单个锚栓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不得小于0.30KN。3.0.10 面层涂料:具有防水、装饰功能的面层装饰涂料,涂料必须与薄抹灰系统相容,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外墙建筑涂料的相关标准。
4 技术要求

4.0.1 泡沫玻璃防火隔离带设计、施工及使用,应符合附录A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 总则……………………………………………………………………………………………(1)

2 术语……………………………………………………………………(1)

3 材料性能指标…………………………………………………(2)

4 技术要求………………………………………………………(5)

5 施工规定 …………………………………………………………(10)

6 质量验收 …………………………………………………………(13)

附录A…………………………………………………………(17)

条文说明………………………………………………………………………(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CCS K47
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849-2021
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直升机组立 施工工艺导则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idance for the assembling and erection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by helicopter
2021-12-22  发布
2022-06-22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5849-2021,工艺导则,架空输电线路,直升机,组立施工,铁塔,DL/T 5849-2021 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直升机组立施工工艺导则.pdf(附条文说明)

内容目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5
4施工准备7
4.1技术准备7
4.2场地及塔段准备8
4.3机具准备9
4.4飞行准备10
4.5通信准备10
5直升机分解组塔11
5.1一般规定11
5.2塔腿段吊装12
5.3塔身段吊装15
5.4横担吊装18
6直升机整体组塔22
6.1一般规定22
6.2工艺要求22
7质量措施24
8安全措施25
9环保水保措施26
附录A常用直升机最大外载荷明细表27
本标准用词说明29
引用标准名录30
附:条文说明31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架空输电线路直升机组塔施工工艺,提高安装质量及施工安全可靠性,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应用直升机进行组塔施工。
1.0.3提供直升机作业服务的通航企业应具备符合要求的外载荷飞行资质。直升机起降应遵守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及相关规定。
1.0.4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直升机组立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塔腿导轨guide rail for tower legs
用于引导塔腿与基础地脚螺栓对接的辅助工具,如图2.0.1所示。
2.0.2内倾式塔身导轨guide rail for non variable slope tower body
用于引导相邻塔段在非变坡位置空中对接就位的辅助工具,如图2.0.2所示。
2.0.3变坡式塔身导轨'guide rail for changing variable slope tower body
用于引导相邻塔段在变坡位置空中对接就位的辅助工具,如图2.0.3所示

2.0.4挂钩式横担导轨hook type cross arm guide rail
用于引导钢管塔横担对接、横担与塔身横向对接就位的辅助工具套件,包括横担上平面导向钩、旋转挂钩杆和横担下平面托架,如图2.01所示。
2.0.5限位器stop
塔段或塔片空中对接时对吊件就位起限定作用的辅助工具,根据其适用作用不同,分为水平限位器和垂直限位器。
2.0.6水平限位器horizontal stop
安装在被吊塔段下部位置,通常与水平限位绳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方形框,辅助塔段就位的装置,如图2.0.6所示。

2.0.7垂直限位器vertical stop
安装在已就位塔段顶部位置,对上接塔段起到临时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辅助装置,如图2.0.7所示。
2.0.8'地脚螺栓保护套anchor bolt protective cap
设置于塔位基础地脚螺栓上的锥形保护器具,如图2.0.8所示。
2.0.9组料场yard
设置在塔位附近,用于塔段的地面临时组装、摆放和起吊的场地。
2.0.10适航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由适航管理部门根据民用航空器产品和零件合格审定的规定,对民用航空器颁发的证明航空器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的证件。
2.0.11空域air space
根据飞行作业需要而划定的一定范围的飞行空间。

3基本规定
3.0.1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资源和工程施工条件选择直升机作业机型、配置施工装备、明确施工组织、确定作业区段及操作方法,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3.0.2铁塔施工图设计应便于直升机组塔施工。
3.0.3直升机组塔施工可分为分解吊装和整体吊装。
3.0.4直升机组塔施工技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针对塔型特点和直升机吊装能力选用分解组装或整体组装;
2应在计及风荷载、动荷载影响对所用索具受力状况进行分析、计算,并应以综合受力最大值作为选择工器具的依据;
3应对铁塔组立过程中的塔体或塔段强度进行校核,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支撑或补强措施;
4采用新工艺时应在实施前同等工况条件下进行真型试验。
3.0.5直升机组塔施工用各类导轨、限位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直升机电力作业安全工作规程》DLT1345、《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机具基本技术要求》DLT875的规定。
3.0.6新研发直升机组塔施工用各类导轨、限位器等工器具应通过模拟工况试验验证,并应提供相关试验报告。
3.0.7直升机组塔施工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铁塔基础应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分解组塔时,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整体组塔时,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2应获得航空管制部门的作业许可。
3应规划直升机燃油运输路径,并办理危化品运输的相关通

(略)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根据现场条件、直升机性能及铁塔参数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线路走向、塔位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3铁塔分段情况及吊装质量:
4组塔施工主要计算;
5直升机组塔施工用工器具配置:
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7施工通信设备配置及联络方式;
8施工计划安排;
9安全措施:
10质量措施:
11应急处置措施。
4.1.2塔腿段应预设拉线施工孔,所有塔段均应预设吊点绳安装用施工孔。不满足直接开孔条件时,应加装施工板后再设置施工孔。
4.1.3分解吊装的塔段应为几何形状完整的稳定结构,单件质量及长度应符合施工要求。
4.1.4直升机组塔施工的吊装质量不应大于组塔用直升机的最大外载荷。常用机型最大外载荷明细见附录A。
4.1.5吊装质量为塔段自身质量、补强构件质量、吊索具质量以及其他附属工器具的总质量。
4.1.6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应包括技术、安全、质量、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4.2场地及塔段准备
4.21直升机组塔施工场地包括组料场、起降场和备降场。直升机起降场、备降场应设有航空标识。
4.2.2组料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址应避开人口密集区,周围无重要建筑物:
2场地布置应按照功能进行区域划分,并应明确标识作业人员、车辆通行的路径;
3场地周围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应能耐受直升机起降时旋翼产生的最大风力;
4地面应平坦、坚硬,且可以容纳和放置作业区段内预先在地面上组装完成的部分塔段;
5场地内应保持清洁,无散乱物体和易吹起物:
6对砂石、尘土地面应进行洒水或采用其他降尘措施。
4.2.3起降场、备降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地应平坦、坚硬,水平倾斜角度不应大于15°:
2起降场到作业段各塔位的平均距离宜接近直升机的最佳飞行半径;
3周围无障碍物的场地,长、宽或直径不应小于直升机全尺寸的1.5倍;
4周围有障碍物的场地,长、宽或直径不应小于直升机全尺寸的2倍;
5作业区域内应设置备降场,场地要求与起降场保持一致。
4.2.4塔段地面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塔段摆放应综合考虑组料场场地大小、铁塔分段情况、大型机械进出场道路、吊装顺序等因素,可采取集中摆放或分散摆放。
2同一基铁塔宜集中摆放,相邻塔段之间应留有间距,间距大小不应影响相邻塔段吊装。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L/T 5849-2021 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直升机组立施工工艺导则.pdf(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DB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63/T995-2011
预拌砂浆生产应用技术规程
2011—06—13发布 2011—07—15实施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 995-2011,预拌砂浆,预拌砂浆生产应用,DB63/T 995-2011 预拌砂浆生产应用技术规程

内容摘抄:

前 言
根据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青海省二0一0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青质监标函〔2010〕60号)文的要求,由青海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委托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预拌砂浆生产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分类与标记;4、技术要求;5、生产过程质量控制;6、产品检验;7、施工质量控制;8、工程验收。
本规程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由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6号,邮编:810001)。
本规程主编单位: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青海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政海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青海华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青海巨龙建材有限公司

青海宏信混凝土有限公司

海西州建设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略)

1 总 则
1.1 为适应我省发展预拌砂浆的需要,保证预拌砂浆的生产与应用需要,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保护环境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和建筑工业化程度,特制订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用于建筑物砌筑、抹灰、地面工程以及其它特殊用途预拌砂浆的生产、施工质量控制、产品验收和工程质量验收。
1.3 预拌砂浆的生产和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4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50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9774 水泥包装袋
GB5020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9776 建筑石膏
GB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129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14684 建筑用砂
GB/T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GB/T50315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25181 预拌砂浆

JC474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GJ5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98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70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T220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
JGJ/T136 贯人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10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37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JGJ/T223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SB/T10461 干混砂浆散装移动筒仓
2 术语和定义
2.1 预拌砂浆
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用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砂浆拌合物。按产品形态分为干混砂浆和湿拌砂浆。

2.2 干混砂浆
又称干粉砂浆或砂浆干拌(混)料,系指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经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与胶凝材料,保水增稠材料,粉煤灰或其他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经计量混合成的一种颗粒状

(略)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预拌砂浆质量除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当有其它的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

4.1.2 预拌砂浆的放射性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略)

内容索引:

目录
1 总则 …………………………………………………………………(1)

术语和定义 …………………………………………………(2)

3 分类及标记 ………………………………………………………(4)
4 技术要求 ………………………………………………(6)

4.1 一般规定 …………………………………………………(6)

4.2 预拌砂浆技术要求 …………………………………………(7)

5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9)

5.1 生产设施、环境保护和储运装备…………………………(9)

5.2 质量管理………………………………………………………(10)

5.3 原材料…………………………………………………………(10)

5.4 配合比…………………………………………………………(12)

5.5 湿拌砂浆生产控制……………………………………(13)

5.6 干混砂浆生产控制………………………………………(14)

6 产品检验………………………………………………………(15)

6.1 干混砂浆产品检验规则…………………………………(15)

6.2 湿拌砂浆产品检验规则…………………………………(17)

6.3 判定规程………………………………………………………(19)

7 施工质量控制……………………………………………(19)

7.1 一般规定……………………………………………………(19)

7.2 预拌砌筑砂浆……………………………………………(21)

7.3 预拌抹灰砂浆…………………………………………………(2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20
CCS P 62
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848-2021
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直升机牵放初级 导引绳施工工艺导则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ide for the laying of primary pilot rope by helicopter for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2021-12-22  发布
2022-06-22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5848-2021,导引绳,施工工艺导则,架空输电线路,牵放初级,直升机,铁塔,DL/T 5848-2021 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直升机牵放初级导引绳施工工艺导则.pdf(附条文说明)

内容目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施工准备4
4.1技术准备4
4.2场地准备4
4.3机具准备5
4.4飞行准备7
4.5通信准备7
5牵放施工9
5.1工艺流程9
5.2放线滑车悬挂10
5.3牵引配重系统连接10
5.4直升机牵放初导绳12
5.5放线张力操作控制13
5.6初导绳穿过边相放线滑车13
5.7初导绳穿过中相放线滑车14
5.8锚线场锚线17
6安全措施19
7环保水保措施21
附录A牵放施工主要计算22
附录B典型牵放施工直升机24
附录C典型牵放施工工器具26
本标准用词说明29
引用标准名录30
附:条文说明31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架空输电线路直升机牵放初级导引绳施工工艺,提高安装效率,保证施工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应用直升机进行初级导引绳的牵放施工。
1.0.3提供直升机作业服务的通航企业应具备符合要求的外载荷作业飞行资质。直升机起降应遵守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及相关规定。
1.0.4架空输电线路直升机牵放初级导引绳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初级导1绳pilot rope
用于导引绳系中最初牵放的绳索,材质选用纤维绳或防扭钢丝绳等,其规格按展放方法、设备能力等选择,简称初导绳。
2.0.2导杆式放线滑车guided rope pulley
用于直升机牵放初导绳的放线滑车,加装有进线的活门和导向杆,初导绳可通过滑车的导向杆进入滑轮槽内。
2.0.3重锤weight
悬挂在直升机主吊索下方的配重物,用于减少直升机主吊索的偏角,减少或消除直升机在承受水平外载时的下俯角度,保持机身的平衡,使初导绳与机身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2.0.4过中相器through interphase device
用于导引初导绳穿过猫头型、酒杯型等封闭型铁塔中相横担下方的一种穿线装置。
2.0.5直升机牵放.helicopter distraction
直升机通过主吊索连接重锤或过中相器牵引初导绳,沿放线段飞行,使导引绳受其自重作用而逐基下落到各塔悬挂的导杆式放线滑车里的放线过程。
2.0.6高速张力机high speed tension machine
张力轮可高速运转,最大持续放线速度不小于25km/h,额定张力满足初导绳腾空展放需要。
2.0.7适航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由适航管理部门根据民用航空器产品和零件合格审定的规定,对民用航空器颁发的证明航空器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的证件。
2.0.8空域air space
根据飞行作业需要而划定的一定范围的飞行空间。

(略)

3基本·规定
3.0.1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资源和工程施工条件选择直升机作业机型、配置施工装备、明确施工组织、确定展放区段及操作方法等,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3.0.2直升机通过主吊索连接重锤或过中相器牵引初导绳,沿放线段飞行,逐基进入各塔悬挂的导杆式放线滑车,完成放线段初导绳的牵放。
3.0.3与直升机牵放初导绳作业相配套的导杆式放线滑车、高速张力机等施工机具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机具基本技术要求》DL/T875的规定。
3.0.4放线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放线段长度不宜超过5km。
2直升机应连续飞行完成一个放线段内的单相初导绳牵放作业。
3.0.5直升机牵放导引绳施工前,飞行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提供直升机飞行服务的通航企业应具备符合作业条件的外载荷飞行资质;直升机起降应遵守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及相关规定。
2应规划直升机燃油运输路径,并办理危化品运输的相关通行手续。
3应获得航空管制部门的作业许可。
4应对直升机牵放导引绳施工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和训练。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搜集,根据现场条件、直升机性能及初导绳参数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放线段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等;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3跨越物的调查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4牵放施工主要计算,参见本标准附录A;
5直升机及配套工器具配置:
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7施工通信设备配置及联络方式;
8施工计划安排:
9安全措施:
10应急处置措施。
4.1.2直升机选型时应依据自身性能参数、工程技术条件、作业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几种典型的牵放施工直升机参见本标准附录B。
4.1.3放线段内重要的被跨越物应按技术文件要求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4.1.4施工前应组织飞行作业方、施工方等相关人员接受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4.2场地准备
4.2.1应根据放线段长度、直升机机型和装备情况,进行起降场、张力场、错线场的选址,确定需用面积的大小。
4.2.2起降场、备降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地应平坦、坚硬,水平倾斜角度不应大于15°;
2起降场到放线段各塔位的平均距离宜接近直升机的最佳飞行半径:
3周围无障碍物的场地,长、宽或直径不应小于直升机全尺寸的1.5倍;
4周围有障碍物的场地,长、宽或直径不应小于直升机全尺寸的2倍:
5作业区域内应设置与起降场场地条件相同的备降场。
4.2.3张力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张力机宜布置在线路中心线上;
2高速张力机出口线绳仰角不应大于30°:
3高速张力机轮、高速尾车的受力方向应与其轴线垂直;
4高速张力机、高速尾车的锚固应可靠,高速张力机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力线路》DL5009.2的规定可靠接地。
4.2.4初导绳锚线地锚宜布置在放线段终点、牵引方向的延长线上,对线路的偏出角度不宜大于5°,锚线地锚出口方向与相邻杆塔放线滑车的仰角不应大于30°。
4.2.5起降场、张力场、锚线场等区域应保持清洁,应采取酒水或其他降尘措施。场地上和杆塔上均应无散乱物体和易吹起物等。
4.2.6场地布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
4.3机具准备
4.3.1直升机及相关配套施工机具应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和牵放受力分析计算结果配置。几种典型的牵放施工工器具参见本标准附录C。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L/T 5848-2021 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直升机牵放初级导引绳施工工艺导则.pdf(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DB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63/T997-2011
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剪力墙(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
2011—07—15实施2011—06—13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CL建筑体系),DB63/T 997-2011,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剪力墙,DB63/T 997-2011 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剪力墙(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

内容摘抄:

前言
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以下简称"CL 建筑体系")由CL墙板、实体剪力墙等组成。该体系具有保温层耐久性长、耐火极限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等特点。经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其综合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规程是在做了大量试验工作和在全国十余省近三千万平方米住宅、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新的结构规范体系和建筑节能要求,在河北省《CL结构设计规程》DB13 (J)43-2006、《CL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3(J)44-2003 及山东省《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BJ14-043-2007等基础上结合其它省相关规程和图集的执行经验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其主要内容是对CL结构不同高度范围内的材料、设计理论、设计构造措施等分别作出了系统的规定。
本次编制工作由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湖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专家共同承担完成。审查工作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组织,邀请以上各省专家参加共同审定。该规程在各省颁布时应经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地域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本规程所涉及的专利技术须经持有单位授权许可。
为提高标准质量,请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编制单位,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略)

1 总 则
1.0.1 为了在CL建筑体系的应用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墙体改革和节能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CL建筑体系属于剪力墙结构,是由CL结构墙体、装配整体式或现浇楼(屋)盖、现浇边缘构件组合而成的装配整体或整体现浇混凝土结构。
1.0.3 本规程适用于6度至9度抗震设防地区的CL建筑体系民用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验收;对于低层建筑,应执行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钢筋混凝土复合墙板低层建筑技术规程》(DB63/878-2010),本规程不包括1-3层的低层建筑相关内容。
1.0.4 CL建筑体系的设计与施工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青海省现行有关标准、规程的相关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
2.1.1 钢筋焊接网架板 welded steel frame
钢筋焊接网架板(以下简称"CL网架板")由两层或两层以上起受力或构造作用的钢筋焊网,中间夹以保温板,用三维斜插钢筋(简称“腹筋”)焊接形成的钢筋网架。

2.1.2 CL墙板

(略)

3 材 料
3.0.1 CL建筑体系可使用普通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CL墙板现浇部分墙体厚度不大于100mm时,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3.0.2 CL墙板结构性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25(对框支剪力墙结构不应低于C30),不应高于C50;非结构性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3.0.3 CL墙板的CL网架板主受力侧(较厚侧)钢筋焊接网的材质应符合《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的有关规定;构造侧(较薄侧)钢筋焊接网及腹筋可采用Ⅲ类冷拔低碳钢丝并应符合《一般用途低碳钢丝》YB/T5294(GB/T343-1994调整)的有关规定。

3.0.4 CL墙板的保温板可采用Ⅱ类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板,其物理性能应符合《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1的规定;也可采用X250型挤塑聚苯乙烯板,其物理性能应符合《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2的规定。
3.0.5 CL墙板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的规定。
4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CL建筑体系的抗震等级应按表4.1.1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1)
2.1术语(1)
2.2主要符号(2)
3材料(4)
4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
4.1一般规定(4)
4.2建筑设计与结构布置(6)
4.3荷载与地震作用(8)
5结构计算与截面设计(9)
5.1一般规定(9)
5.2截面设计(12)
6构造措施…(15)
6.1一般规定(15)
6.2构造要求(20)
6.3自承重CL墙板构造要求(26)
7节能设计(26)
8施工及验收(27)
8.1一般规定(27)
8.2CL网架板验收分项工程(29)
8.3CL网架板安装分项工程(3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7.180
CCS F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966.3-2022/IEC61400-25-3:2015 代替GB/T30966.3-2014
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
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Commun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s-Part 3:Information exchange models (IEC 61400-25-3:2015,Wind turbines-Part 25-3:Commun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s-Information exchange models,IDT)
2022-10-12  发布
2022-10-12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0966.3-2022,信息交换模型,监控系统通信,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组,GB/T 30966.3-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为GB/T30966《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的第3部分。GB/T3096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原则与模型;第2部分:信息模型;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第4部分:映射到通信规约;第5部分:一致性测试;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本文件代替GB/T30966.3一2014《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与GB/T30966.3一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增加预定服务和取消预定服务(见2014年版的9.8.2和9.8.3);增加了附录D(规范性)ACSI的一致性声明(见附录D);更改了DL/T860.72第2版的技术问题(“Tissues”)(见7.3.1和第9章,2014年版的7.3和第9章)。
本文件等同采用IEC61400-25-3:2015《风力发电机组第25-3部分: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信息交换模型》。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将标准名称改为《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服务分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江苏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移庆、孙文广、王朝、洪文钟、丁雪娟、马世宽、方赟、甘世强、方俊波、胡书举、宋斌、徐纪忠、范晓旭、周新亮。本文件于201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摘抄:

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
1范围
IEC61400-25关注的是风电场中各组成部分(如风力发电机组)和参与者(如SCADA系统)之间通信的一般性要求。风电场各部分自身内部通信不在适用范围之内。IEC61400-25为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支持的通信环境而设计,定义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分别进行建模来保证实现的可扩展性:
a)风电场信息模型;
b)信息交换模型;
c)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映射到标准通信规约。
风电场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构成一个接口。作为访问风电场数据的解释框架,风电场信息模型通过服务器向客户段提供统一的、基于部件的风电场数据。信息交换模型反映了服务器的全部有效功能。IEC61400-25使得不同客户与来自不同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服务器之间的访问具有通用性。
如图1所示,IEC61400-25定义的服务器包含如下儿个方面。由风电场部件提供的信息,如“风力发电机组风轮转速”或“某一确定时间内总的发电量”,这些信息被模型化,并可被有效访问。模型化的信息在GB/T30966.2信息模型中定义。模型化信息值的交换服务,在信息交换模型中定义。映射到通信规约,提供一个协议从模型化信息中获取交换值(GB/T30966.4)。
IEC61400-25仅定义了如何信息化模型、信息交换并映射到具体的通信协议,不包含如何、在何地去实现通信接口、应用程序接口以及实现的建议。然而,EC61400-25的目的是通过相应的逻辑设备得到与单一风场部件(如风力发电机组)相关的信息。
本文件规定了描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信息交换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数据访问与获取;设备控制;事件报告和记录;发布和订阅:设备的自描述(设备数据字典);数据类型和数据类型的发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966.2一2022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2部分:信息模型
(IEC61400-25-2:2015,IDT)
GB/T30966.4一2014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4部分:映射到通信规约(IEC61400-25-4:2008,IDT)
DL/T860.72一2013电子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2部分:基本信息和通信结构抽象通信 服务接口(ACS)(IEC61850-7-2:2010,DT)
IEC61400-25-1风能发电系统第25-1部分: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原则与模型(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Part 25-1:Commun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s-Overall description of principles and models) 注:GB/T30966.1一2022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1部分:原则和模型(TEC61400-25-1:2017,IDT)
3术语和定义
IEC61400-2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控制对象control object
可控数据对象类的数据对象实例。其数据对象类的控制模式(ctlModel)数据属性不设置为“仅状态(stalus only)”。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SI: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在DL/T860.72中定义)[Abstract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terface (Defined for Example in DL/T 860.72)]
FCD:功能约束数据(Functionally Constrained Data)
FCDA:功能约束数据属性(Functionally Constrained Data Attribute)
GUI:图形化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IED: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IEM:信息交换模型(Information Exchange Model)
LCB:日志控制块(Log Control Block)
LD:逻辑设备(Logical Device)
LN:逻辑节点(Logical Node)
LOG:日志(Log)
LPHD:逻辑节点物理设备(Logical Node Physical Device)
RCB:报告控制块(Report Control Block)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SM:特定通信服务映射(在IEC6l850-8-l中定义)[Specific Communication Service Mapping
(Defined for Example in IEC 61850-8-1)]
SG:设置组(Setting Group)
WPP:风电场(Wind Power Plant)
WT:风力发电机组(Wind Turbine)
XML: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30966.3-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pdf已关闭评论

ICS27.180
CCS F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966.1一2022/IEC61400-25-1:2017代替GB/T30966.1-2014
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1部分:原则与模型
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Commun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s-Part 1:Overall description of principles and models(IEC 61400-25-1:2017,Wind energy gnertion systems-Part 25-1:Commun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Overall description of principles and models,IDT)
2022-10-12  发布
2022-10-12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0966.1-2022,原则与模型,监控系统通信,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组,GB/T 30966.1-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1部分:原则与模型.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30966《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的第1部分。GB/T30966已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原则与模型;第2部分:信息模型;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第4部分:映射到通信规约;第5部分:一致性测试;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本文件代替GB/T30966.1一2014《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1部分:原则与模型》,与GB/T30966.1一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4年版的第2章):
b)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4年版的第3章):
c)增加了状态监测系统(CMS)(见5.2.2);
d)增加了图5“公用数据类(CDC)在风电场(WPP)信息模型中的角色”(见6.2.2):
e)更改了文本和概述模型与IEC61400-25系列其他部分进行统一(见5.4、6.2、7.2、8.3,2014年版的5.4、6.2、7.2、8.3).
本文件等同采用IEC61400-25-1:2017《风力发电机组第25-1部分: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原则与模型》。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将标准名称改为《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1部分:原则与模型》。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5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国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诺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汇智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科诺伟业风能设备(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朝、马世宽、李媛、王华、丁雪娟、甘世强、刘海亮、程长胜、武鑫、鄂春良、陈党慧、朱成、王立鹃、谷海涛、胡书举、宋斌、冯成、傅程、王晓东、周胜兵。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4年首次发布为GB/T30966.1一201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摘抄:

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1部分:原则与模型
1范围
IEC61400-25(所有部分)关注的是风电场中各组成部分(如风力发电机组)和参与者(如SCADA系统)之间通信的一般性要求。风电场各部分自身内部通信不在适用范围之内。IEC61400-25(所有部分)设计了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型支持的通信环境,定义了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并分别进行建模来保证实现的可扩展性:
a)风电场信息模型;b)信息交换模型;c)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映射到标准通信规约。
风电场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构成一个接口。作为访问风电场数据的解释框架,风电场信息模型通过服务器端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面向部件的风电场数据。信息交换模型反映了服务器端的全部有效功能。EC61400-25(所有部分)使得不同客户端与不同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服务器端之间的访问具有通用性。
如图1所示,IEC61400-25(所有部分)定义的服务器端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由风电场部件提供的信息,如“风力发电机组风轮转速”或“某一确定时间内总的发电量”,这些信息被模型化,并可被有效访问。IEC61400-25(所有部分)中的建模信息在IEC61400-25-2和IEC61400-25-6中定义。模型化信息值的交换服务,在EC61400-25-3中定义。映射到通信规约,提供一个协议栈从模型化信息中获取交换值(IEC61400-25-4)。
IEC61400-25(所有部分)仅定义了如何模型化信息、信息交换并映射到具体通信协议,不包含如何、在何地去实现通信接口、应用程序接口以及实现的建议。然而,IEC61400-25(所有部分)的目的是通过相应的逻辑设备获取单一风电场部件(如风力发电机组)相关的信息。本文件规定了IEC61400-25(所有部分)的使用原则与模型的一般性规定。
注:EC61400-25(所有部分)关注的是一般的、非特定供应商的信息。那些特定供应商的实现起来变化很大的信息项可以在双边协议、用户组或者EC61400-25(所有部分)的修正案中详细说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61400-25(所有部分)风能发电系统第25部分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Part 25:Commun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s)注:GB/T30966(所有部分)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IEC61400-25(所有部分)]
IEC61400-25-2:2015风力发电机组第25-2部分: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信息模型(Wind turbines-Part 25-2:Commun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s-Information models)
注:GB/T30966.2一2014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2部分:信息模型(TEC61400-25-2:2006,DT)
IEC61400-25-3:2015风力发电机组第25-3部分: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信息交换模型 Wind turbines-Commun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s-Part 3:Informa-tion exchange models)
注:GB/T30966.3一2014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IEC61400-25-3:2006,DT) IE℃61400-25-4风能发电系统第25-4部分: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映射到通信规约(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Part 25-4:Commun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s-Mapping to communication profile)
注:GB/T30966.4一2014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4部分:映射到通信规约(TEC61400-25
4:2008,DT)IEC61400-25-6风能发电系统第25-6部分: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Part25-6:Commun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plants-Logical node classes and data classes for congition monitoring)
注:GB/T30966.6一2015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TEC61400-256:2010,DT)
IEC61850-7-1:2011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1部分: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for power utility automation-Part 7-1:Bas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ructure-Principles and models)IEC61850-7-2:2010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2部分:基本通信结构抽象通信服务接
(ACSD[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for power utility automation-Part 7-2:Bas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ructure-Abstract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terface(ACSI)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维护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网址如下:
●IEC电工百科:http://www.electropedia..org/
●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www.iso.org/obp
3.1参与者actor
监视和控制风电场行为,而不直接参与风电场运行的系统,如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注:还有一些其他命名,如中央管理系统、监控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等。
3.2报警alarm
风电场状态信息。由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发出的安全提示(即开/关)。
3.3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s
模拟量信息的属性(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偏差值等)。
3.4命令command
系统行为的控制数据。示例:使能/禁止、激活/冻结,
3.5通信功能communication function
参与者用来配置、执行和监视风电场的信息交换的功能。示例:运行和管理功能。
3.6控制 control
用于改变、修改、干预、切换、控制、参数化以及风电场优化的运行功能。
3.7计数值 counting value
某一特定事件出现的总数。

3.8数据获取data retrieva
用于采集风电场数据的运行功能。
3.9诊断diagnostics
用于设置和提供通信系统自监视的管理功能。
3.10电气系统electrical system
一套协同工作的电气部件,其作为风力发电机组或风电场的一部分,用于收集并输送风力发电场产生的电能。
3.11事件event
状态的改变(如状况、报警、命令)。
3.12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
含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并具有从外部发射器接收数据或向外部接收器发送数据能力的装置。示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注:一个ED可以作为客户端、服务器端或者两者共同与其他ED进行连接。
3.13信息information
通信的内容。
注1:基础元素是来自风电场各组成部分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依据本文件被处理成特定的信息。
注2:风电畅信息类型:源信息(模拟量和状态信息)和派生信急(统计和历史信息)。信息被定义为数据(通常是经处理和派生的数据,以及描述其他数据的信息),
3.14信息交换information exchange
两个系统间的通信过程,例如风电场部件和参与者之间的通信,其目的是提供和获取相关信息。注:信息交换需要具体通信功能,由一个或多个服务组成。
3.15信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
模型包含了与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设备有关的知识。注:通过本文件的方法,知识是可见和可得的。模型是通过抽象方式描述面向通信的真实功能或设备。
3.16日志log
历史信息。注:日志为一定周期内的源信息顺序列表。
3.17记录logging
运行功能。注:通常按照时间顺序连续记录数据。记录的结果是日志。
3.18逻辑设备logical device
代表一组典型风电场功能的实体。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SI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bstract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terface)
CDC公用数据类(commom data class)
CMS状态监测系统(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DC数据类(data class)
DNP3分布式网络协议版本3(distributed network protocol version3)
IED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IEM信息交换模型(information exchange model)
LCB日志控制块(log control block)
LD逻辑设备(logical device)
LN逻辑节点(logical node)
0&M运行与雏护(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SI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CB报表控制块(report control block).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SM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pecific communicaition service mapping)
WPP风电场(wind power plant)
WT风力发电机组(wind turbine)
XML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30966.1-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1部分:原则与模型.pdf已关闭评论

中建八局 2020年度质量策划典型案例 汇编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E1GHTH ENGINEERING DIVIS1ON CORP. LTD 二0二〇年十月
目录 一公司东郊饭店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策划. 总承包公司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质量策划. ..61 华北公司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质量策划 182 三公司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三期工程质量策划. ..369 东北公司沈阳全运万达广场项目质量策划. 482 西南公司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项目质量策划 592 西北公司西安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及室外配套工程质量策划 .642 发展建设公司青岛国际啤酒城改造项目T1T2楼工程质量策划.782 华南公司海南联通大厦项目质量策划 .93 轨道公司宁句城际轨道交通0.2标土建四工区项目质量策划.1063
一公司 东郊饭店房地产开发项目 质量策划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37号东郊饭店院内,总建筑面积约4.8万㎡,地上13 层,地下3层,1-4层为商业,5-13层为商务办公.

1979年“中建八一”铁军之师用满腔 热血铸就东郊饭店这一济南地标建筑,2017年东郊饭店使命完成、深情谢幕“中建八一” 和东郊饭店在原址之上,再次牵手、再续前缘.

本工程建设概况见表1-1.

1.1工程建设概况 表1.1-1工程建设概况表 工程名称 东郊饭店房地产开 发项目 工程性质 公共建筑 建设规模(造 济南市历下区 价) 9761.79万元 工程地址 解放路37号东郊饭 店院内 总占地面积 8161. 80 m 总建筑面积 48187. 88 m* 建设单位 山东鲁信置地有限 公司 项目承包范围 总承包 设计单位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 主要分包工程 土方、基坑支 究院 护 勘察单位 山东省城乡建设勘 质量 争创鲁班奖或 察设计研究院 国家优质工程 监理单位 山东同圆工程管理 咨询有限公司 工期 620日历天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 合同要求 总承包单位 有限公司 安全 合格 质量监督单位 济南市质量安全生 产监督站 绿色施工 一星级 地下三层、地下二层建筑面积均为5851.68㎡,主要为停车位、机 工程主要功能 位、消防控制室、变配电室及机房等:首层建筑面积3205.87㎡,主要 房及泵房:地下一层建筑面积5876.77㎡,主要为停车位、充电桩停车 或用途 为商业、物业用房及办公大堂:二至四层为商业,五层及五层以上为办 公区域.

1.2 建筑设计概况 表1.2-1建筑设计概况表 地下建筑面积 17580.07 主楼建筑面积 30607. 81 m 裙房建筑 12262.3 m² 面积 m’ 地上 13 首层 5.0m 最大层高 5. 0m 层数 地下 3 层高 标准层 3. 8m 防火等级 一级 裙楼 4 地下 3. 9/3. 7/4. 8m 楼地面 水泥砂浆、细石砼、环氧树脂自流平、防滑石材、防滑地砖 装饰装 修 墙面 乳胶漆、面砖、干挂石材、矿棉吸声板、水泥砂浆、防水砂浆 顶棚 无机纤维、乳胶漆、轻钢龙骨石音板、吸声顶棚、铝合金方板、铝方格 栅透空吊顶
楼梯 乳胶漆墙面、顶棚:水泥砂浆地面:不锈钢栏杆 电梯厅 地面: 墙面: 顶棚: 窗 外开上悬窗 内门 木门 外装 外墙涂料、玻璃幕墙、石材幕墙 幕墙 面积 12500m 龙 铝合金 骨 面材 石材 地下 防水等级 一级 防水材料 卷材防水、水泥 基渗透结品 屋面 防水等级 一级 防水材料 卷材防水 防水 厕浴间 防水材料 聚氨酯、防水涂 料 面层材料 防滑面砖 阳台 防水材料 / 面层材料 / 雨蓬 防水砂浆 保温节能 屋面 挤塑聚苯板 墙体 外墙:岩棉板: 内墙:玻化微珠 绿化 景观绿化暂未出图 环境保护 满足环保及政府部门的有关要求 其它需要说明 的事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