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吉) 111-2022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吉林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吉)111一2022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气体检测 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Nitric Oxide and Nitrogen Dioxide Gas Detectors
2022-11-21 发布
2023-01-01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内容目录:
目录
引言(II)
1范围(1)
2引用文件(1)
3概述(1)
4计量特性(1)
5校准条件(2)
5.1校准环境条件(2)
5.2校准用设备(2)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
6.1报警功能(2)
6.2示值误差(3)
6.3重复性(3)
6.4响应时间(3)
6.5漂移(3)
7校准结果表达(4)
8复校时间间隔(4)
附录A校准记录格式(5)
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6)
附录C一氧化须、二氧化氮检测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7)
内容摘抄: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检测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检测仪的校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检测仪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检测报警仪、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分析仪。
2引用文件
GB12358《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T25923《在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
JJG695《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概述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主要用于检测作业场所环境和生产流程中一氧化氮、二氧化须气体的浓度。具有报警功能的仪器,当显示值大于报警设定值时,应有声、光或振动报警。仪器主要由气路单元、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报警单元和显示单元等组成。检测原理主要为电化学法、光谱法等。按采样方式分为扩散式、正压输送式和泵吸式。按使用方式分为便携式和固定式。按工作方式可分为非连续性测量和连续性测量。
4计量特性
仪器的计量特性见表1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JJF 1993-2022 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规范.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993-2022
天然气 能量计量 技术规范
Metrolog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Energy Measurement of Natural Gas
2022-09-26 发布
2023-03-26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内容目录:
目录
前言(Ⅱ)
1范围(1)
2引用文件(1)
3术语和计量单位(2)
3.1术语(2)
3.2计量单位(2)
4计量特性(2)
5计量条件(3)
5.1天然气(3)
5.2参比条件(3)
5.3计量器具配备(3)
6计量方法(3)
6.1天然气流量(3)
6.2天然气发热量(4)
6.3天然气能量(7)
6.4数据采集处理装置(8)
6.5替代值的确定(8)
7计量结果的表达(9)
附录A天然气中常见组分的摩尔质量及物性参数(10)
附录B天然气能量计量系统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1)
附录C天然气能量计量系统的等级评定示例(22)
附录D天然气能量计量系统评价报告参考格式(23)
内容摘抄:
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用于贸易计量的天然气能量计量系统的评价、天然气能量计量结果的核验及其等级的评定方法。本规范适用于GB/T18603中规定的设计通过能力不低于100m3/h(计量参比条件下),工作压力不低于0.1MPa(表压)的管道输送天然气。其他计量参比条件,或其他天然气能量计量系统也可参考执行。本规范不涉及与其应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用于天然气能量计量的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流量计等计量器具均应符合相应的防爆等安全要求。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G700气相色谱仪
JJG 1003流量积算仪
JJG 1055在线气相色谱仪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3609天然气取样导则
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气相色谱法
GB/T17281天然气中丁烷至十六烷烃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7747(所有部分)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
GB17820天然气
GB/T18603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
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
GB/T25476可调谐激光气体分析仪
GB/T27894(所有部分)天然气在一定不确定度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组成
GB/T28766天然气分析系统性能评价
GB/T30490天然气自动取样方法
GB/T30491.1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第1部分:输配气中的气相性质
GB/T30500气体超声流量计使用中检验声速检验法
GB/T35186天然气计量系统性能评价
GB/T35211天然气发热量的测量连续燃烧法
GB/T37124进入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气体质量要求
SY/T7433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激光拉曼光谱法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
3.1术语
3.1.1计量系统measuring system
用于实现专门计量的全套计量仪表和其他设备。
3.1.2发热量calorific value
单位量的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发热量分为体积发热量、摩尔发热量和质量发热量。
3.1.3干基dry basis
含水蒸气物质的量分数不大于0.00005的天然气,其发热量计算时,水的含量设定为零。
3.1.4燃烧参比条件combustion reference condition
燃料燃烧时,规定的气体温度、压力和含水状态。注:本规范使用的燃烧参比条件为t1=20℃、p1=101.325kPa、干基。
3.1.5计量参比条件metering reference condition
燃料贸易交接计量时,规定的气体温度和压力。注:本规范使用的计量参比条件为t2=20℃、p2=101.325kPa。
3.1.6高位发热量superior calorific value
单位量的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其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冷凝为液体,其余产物均为气态。注:本规范中的发热量,均指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冷凝为液体的高位发热量。
3.1.7能量energy
气体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等于气体量(体积、质量或物质的量)与其发热量在规定的条件下的乘积。
3.1.8数据采集处理装置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device
接收计量器具采集的数据、计算和指示参比条件下能量参数的装置。
3.2计量单位
3.2.1流量
立方米每时,符号m3/h;千克每时,符号kg/h。
3.2.2发热量
兆焦每立方米,符号M/m3;兆焦每千克,符号M/kg。
3.2.3能量
焦耳及其倍数,如千焦、兆焦和吉焦,符号J、k、M、GJ;千瓦时,符号kW·h。在大宗和中上游贸易交接采用吉焦(GJ),下游发电、商业和民用贸易交接采用千瓦时(kW·h)。焦耳与千瓦时换算关系为:1J≈2.778×10-7kW·h。
4计量特性
本规范使用天然气能量的最大允许误差(MPE)表征天然气能量计量系统的计量
特性,并按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分为如下4个等级:
A级:MPEV为1%;
B级:MPEV为2%;
C级:MPEV为3%;
D级:MPEV为5%。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42026-2022 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供应链关键绩效指标.pdf
ICS25.040.01
CCS N 10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026-2022
自动化系统 与集成制造 供应链 关键绩效指标
Automation systems and integration-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2022-10-12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15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工商大学、香港大学、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中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中南大学、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汉海关、宁波捷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天虎、陈晓红、申作军、王海丹、黄意、曹晓宇、洪苌婧、陈勇、陈凯、王晨、胡东滨、聂子临、柯文婕、杨宝刚、杜吉领、张鑫。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Ⅲ
引言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关键绩效指标(KPI)结构1
5用于描述KPI的元素2
6KPI描述7
附录A(资料性)效能模型37
附录B(资料性)制造供应链KPI计算示例47
内容摘抄:
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供应链关键绩效指标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中,与供应链整体以及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具体环节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和描述。本文件适用于制造供应链相关流程、产品和人员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关键绩效指标(KPI)结构
KPI采用表1给出的结构进行定义。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42025-2022 智能制造 射频识别系统 超高频RFID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
ICS35.240.50
CCS L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025一2022
智能制造 射频识别系统 超高频 RFID系统 性能测试方法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Test methods for UHF RFID system performance
2022-10-12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2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中科佐迪克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中科臻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睿芯联科(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唯申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大恒芯科技有限公司、爱康普科技(大连)有限公司、高新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臣射频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品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文莉、冯敬、王大庆、王立、管超、金学明、王文赫、时汉、陈柯、姚茜、周吉天白、张建平、冯进、王金龙、周立雄、孟毅、蒋宗清。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和缩略语1
5一般测试要求2
5.1测试项目选择2
5.2标准大气条件2
5.3预处理2
5.4默认允差2
5.5测量不确定度2
5.6识别测试2
5.7读写测试2
5.8通信参数3
5.9标签排列3
5.10长度采样步长4
5.11速度采样步长4
5.12移动方向4
5.13测试报告4
6读写器抗扰度5
6.1测试目的5
6.2测试布置5
6.3测试步骤5
6.4测试报告8
7密集型读写器互扰8
7.1测试目的8
7.2测试布置9
7.3测试步骤9
7.4测试报告9
8标签环境适应性10
8.1测试目的10
8.2测试布置10
8.3测试步骤10
8.4测试报告10
9堆垛标签性能10
9.1测试目的10
9.2测试布置10
9.3测试步骤11
9.4测试报告11
10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多标签访问能力11
10.1测试目的11
10.2测试布置11
10.3测试步骤11
10.4测试报告12
11典型应用场景下的移动速度12
11.1测试目的12
11.2测试布置12
11.3测试步骤12
11.4测试报告12
附录A(规范性)典型应用场景13
附录B(资料性)测试报告记录信息17
参考文献19
内容摘抄:
智能制造射频识别系统超高频RFD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用于智能制造的超高频RFID的系统性能测试的一般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制造领域超高频RFD系统性能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26.2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一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一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一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8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29261.3一2012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
GB/T29768一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
3术语和定义
GB/T29261.3一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读/写标签效率read/write tag(s)efficiency
单位时间(s)内成功读/写标签的次数。
3.2标签识读灵敏度tag read sensitivity
标签成功完成一系列命令所需的最小载波功率。
3.3标签反向散射功率tag backscatter power
标签处于某一灵敏度水平时,成功完成一系列命令后返回的功率。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标签几何中心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距离
Da:读写器a天线与标签之间的距离
Db读写器b天线与标签之间的距离
Dc: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距离
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UID:用户标签标识符(User Tag Identifier.)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63/T 1729-2019 地球化学样品中铂、钯、钌、铑、锇、铱的测定 锍镍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pdf
ICS73.060
D46
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729-2019
地球化学样品 中铂 、钯 、钌 、铑 、锇 、铱的测定铳镍试金富集——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Platinum,Palladium,Ruthenium,Rhodium,Osmium and Iridium in the Geochemical Sample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with Nickel Sulfide Fire Assay
2019-04-11 发布
2019-06-20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青海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明、杨生鸿、刘氘、石华、魏振宏、杜作朋、董迈青、孙晓华、朱琳。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原理1
4试剂和材料1
5仪器设备1
6样品3
7试验步骤4
7.1样品溶液制备4
7.2空白试验4
7.3仪器分析4
8试验数据处理5
9精密度5
10质量保证与控制5
11废物处理6
12特殊情况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析同位素、内标、方法检出限及测定范围7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参考测试条件8
内容摘抄:
地球化学样品中铂、钯、钌、铑、锇、铱的测定锍镍试金富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羰基镍粉有刷毒,小心操作。王水稀释时操作不当易引起烧伤。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球化学样品中锍镍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铂(Pt)、钯(Pd)、钉(Ru)、铑(Rh)、锇(Os)、铱(Ir)量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地球化学样品中铂、钯、钌、铑、锇、铱量的测定。当样品的取样量为20.0g时,6种元素的检出限为0.06ng/g~0.08ng/g,测定下限为0.24ng/g~0.32ng/g。各元素的检出限和测定范围详见附录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DZ/T0130.2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2部分: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
DZ/T0130.3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3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化学分析
3原理
试料与试金溶剂混匀后置于试金坩埚,于1150℃士20℃熔融。铂族元素以硫化物的状态进入锍镍扣而同基体分离。锍镍扣用盐酸溶解,碲共沉淀后过滤出黑色残余物,将黑色残余物和滤膜转入高压反应釜中,用王水溶解。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PMS)上直接测定,分别计算铂量、钯量、钌量、铑量、锇量、铱量。
4试剂和材料
4.1超纯水
符合GB/T6682中实验室用水一级规格,同时电阻率大于18M2cm。
4.2硝酸
p(HN0:)=1.42g/mL,优级纯。
4.3盐酸
p(HC1)=1.19g/mL,优级纯。
4.4王水
用盐酸(4.2)和硝酸(4.3)按3+1比例配制。
4.5硼砂
100℃烘烤脱水,研碎后备用,分析纯。
4.6无水碳酸钠
分析纯。
4.7羰基镍粉
分析纯,使用前先进行铂族元素空白试验。
4.8面粉
市售普通面粉。
4.9还原铁粉
分析纯。
4.10二氧化硅粉
分析纯。
4.11升华硫
分析纯。
4.12轻质氧化镁
分析纯。
4.13硝酸钾
分析纯。
4.14铳镍试金溶剂
称取25g硼砂(4.5)、15g无水碳酸钠(4.6)、2g羰基镍粉(4.7)、2g二氧化硅粉(4.8)、2g升华硫(4.11)、1.5g面粉(4.8)、2g还原铁粉(4.9),充分混匀后,装入塑料袋中备用。
4.15碲共沉淀剂
用分析纯Na2Te04·2H0制备成0.5mg/mL的碲溶液(3mo1/LHC1介质)。
4.16氯化亚锡溶液(1mo1/L)
用氯化亚锡制备成1mo1/L的氯化亚锡溶液(6mo1/LHC1介质)。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63/T 1319-2014 氯化钾中K、Na、Ca、Mg含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pdf
ICS71.060.50
G12备案号:43271-2014
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319-2014
氯化钾中 K 、Na、Ca、Mg含量的测定X射线 荧光光谱法
2014-09-22 发布
2014-11-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分公司、青海省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辉林、张生顺、王兴权、阿怀祝、屈小荣、郭全礼、刘喜业、李武、马生娟、张发莲。
内容摘抄:
氯化钾中K、Na、Ca、Mg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氯化钾中K、Na、Ca、Mg含量的测定范围、试验方法和允许差。本标准适用于氯化钾中K、Na、Ca、Mg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测定范围
4原理
采用压片方法制备氯化钾样品,测量样品中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X射线荧光强度,根据X射线荧光强度与待测元素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选用回归方法及数字校正模型,计算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T/CWAN 0067-2022 火车运输船轨道装焊工艺规程.pdf
ICS25.160.20
J33
CWA 团体标准
T/CWAN0067-2022
火车运输 船轨道 装焊 工艺规程
Procedure specification for welding of railway track for railway transport ship
2022-11-17 发布
2023-01-01 实施
中国焊接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焊接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美国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珠海分社、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
本文件起草人:黄楚畅、卓振坚、邵丹丹、张继军、邹晓峰、陈祥荣、王耀、林臻、蒋巍、叶适、曾鹤鸣、肖鸿福、李大伟、李华鹏、袁亚文、张涛、刘一、赵庆春、余祥勇、吴华荣。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施工前要求1
5安装准备2
6安装方法2
7焊后检验与修复及精度复检4
8安全事项4
内容摘抄:
火车运输船轨道装焊工艺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车运输船轨道装焊的术语和定义、施工前要求、安装准备、安装方法、焊后检验与修复及精度复检和安全事项等。本文件适用于火车运输船火车轨道的装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549.1铁道车辆词汇第1部分:基本词汇
GB/T4549.2铁道车辆词汇第2部分:走行装置
GB/T5117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GB/T10045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药芯焊丝
GB/T12924船舶工艺术语船体建造和安装工艺
GB/T39255焊接与切割用保护气体
TB/T412标准轨距铁路道岔
CB/T3802船体焊缝表面质量检验要求
CBT3761船体结构钢焊缝修补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4549.1、GB/T4549.2和GB/T129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火车轨道垫板train track base plate
用于支撑火车轨道和调整火车轨道与甲板间距的钢制垫板。
3.2轨道夹子track clamp
用于固定火车轨道的永久工装夹具。
4施工要求
4.1设备要求
4.1.1焊接设备电源的接线应由专业电工按照要求完成,电源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4.1.2应按要求连接好焊枪,紧固焊钳,并检验焊接接线是否牢固、绝缘良好、远离有防磁要求的设备如电脑等。
4.1.3应准备好打磨机、焊工锤等焊接用工具。
4.2人员要求
4.2.1熟悉焊接设备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具备相应焊接设备操作证。
4.2.2可以熟练操作焊接设备完成焊接过程。
4.2.3操作人员应能看懂图纸,并严格按图施工。
4.3环境要求
施工现场风速、湿度应满足施工要求。进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的风速应不大于2/s,进行焊条电弧焊时的风速应不大于5m/s,湿度应不大于80%。
4.4材料要求
4.4.1焊接用电焊条和药芯焊丝应符合GB/T5117和GB/T10045的相关技术要求:
4.4.2焊接用的电焊条应按制造商推荐的烘焙规范烘干,碱性药皮类型焊条烘焙温度应控制在350℃~400C范围内,烘焙时间应控制在1h~2h范围内:
4.4.3碱性药皮类型焊条应盛放在保温筒内,使用时间不超过4,阴雨天不超过2h,超过时间应放入烘箱内重新烘焙:
4.4.4焊接用的焊丝应妥善放置。焊接前检查焊丝,不应有生锈,有油剂、灰尘等杂质:
4.4.5所用C02气体应符合GB/T39255的要求,C02气体纯度应不小于99.5%;
4.4.6火车钢轨材质和尺寸规格应符合TT412规定的相关要求,钢轨长度根据全船轨道长度进行切分,一般为20米25米;
4.4.7轨道垫板材质为低合金高强钢,厚度应为20mm~30mm,尺寸规格应为330mm×180mm。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5/T 1898-2018 陆上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1898-2018
陆上风电场 风能资源 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for wind farm
2018-12-20 发布 2018-12-31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绍毅、罗红磊、郑凤琴、苏志、何如、黎琮炜、王帅、古意瑾、李强、黄梅丽。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参证气象站选取和资料收集2
5数据检验3
6数据处理4
7风况参数计算分析6
8风能资源评估 报告编制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量参数插补方法8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测量参数长年代延长订正方法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风况参数计算方法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编制大纲示例16
参考文献17
内容摘抄:
陆上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参证气象站选取和资料收集、数据检验、数据处理、风况参数计算分析和报告编制。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陆上风电场风能资源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义,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收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53电工术语风力发电机组
GB/T31724风能资源术禹
QX/T51地面: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DB45/T1668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平均风速mean wind speed
给定时段内风速的平均注:给定时段可包括时、日、月、年等。[QX/T51-2007,定义3.6]
3.2最大风速maximum wind speed
给定时段内10min平均风速的最大i。注:给定时段可包括时、日、月、年等。最大值确定方法为:从定时设内选取任意10m的平均风速最大值,作为该时段的最大风速。[GB/T31724—2015,定义2.27]
3.3极大风速extreme wind speed
给定时段内3s平均风速的最大值。注:给定时段可包括时、日、月、年等。[GB/T31724-2015,定义2.28]
3.4切入风速cut-in wind speed
在小于规定的湍流条件下,轮毂高度处风电机组开始输出功率的最低风速。[GB/T31724-2015,定义2.36
3.5风切变wind shear
风矢量在特定方向上的空间变化。通常分为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GB/T31724-2015,定义2.39]
3.6空气密度air density
单位体积的空气质量。[GB/T31724-2015,定义2.49]
3.7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
表达风速波动的一个量,以某时段采样风速标准差与平均风速的比值表达。[GB/T31724-2015,定义2.46]
3.8轮毂高度hub height
从地面到风电机组风轮扫掠面中心的高度。
3.9风功率密度wind power density
单位时间内气流通过单位垂直投影截面积的风能。[GB/T31724—2015,定义2.55]
3.10风电场wind farm
由一批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机组群组成的电站。[GB/T2900.53-2001,定义2.1.3]
3.11风能资源评估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对某一区域的风能资源多寡、质量和分布状况所做的判断、评价。
4参证气象站选取和资料收集
4.1参证气象站选取
满足以下条件的邻近气象站可作为风电场的参证气象站:
a)具有30年以上完整的测风记录:
b)具备完整的台站搬迁测风对比观测记录:
c)在平均风速3m/s~25m/s区间内,与风电场相关性较好;
d)与风电场的气候特征相似。
4.2风电场资料收集
收集风电场的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资料:
a)测风塔的经纬度、海拔高度、测风高度,塔址周边地形地貌资料:
b)测风塔至少一年以上连续观测的风向、风速、气温和气压资料:
c)观测仪器发生故障时间、详细原因和修复记录。
4.3参证气象站资料收集
收集参证气象站的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资料:
a)观测记录数据的测风仪器型号、安装高度和周围障碍物情况:
b)建站以来站址、测风仪器及安装位置、周围环境变动的时间和情况:
c)与风电场测站同期的逐小时风速和风向:
d)近30年的历年年平均风速和月平均风速:
e)累年风向频率、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年平均暴雨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结冰日数、年平均霜口数、年平均冰雹日数、年平均雾日数、年平均大风日数:
f)累年极端最高温、极端最低气温、最多雷暴日数、最多大风目数:
g)建站以来记录到的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和风向及其发生的时间。
4.4中尺度资料收集
当风电场附近没有符合条件的参证气象站时,应收集下列尺度模式资料:
a)模式名称、类型:
b)模式水平分辩率、垂:直分辨率:
c)风电场所在区域的风场资料、温度场资料。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5/T2526-2022 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运行检修规程.pdf
ICS29.280
CCS S 80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526-2022
城市轨道 交通变电所 运行检修 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urban rail transit substation
2022-06-24 发布
2022-07-30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军、周航、陈昌邦、覃乾、韦庭三、罗庆显、黄俊、黄锦云、肖志远、周晶、韦怒放、杨建兴、王宏兴、廖福超、黄焕隆、王忠有、陈益龙、陆清照、李梦和、韦宗毅、程军、商伟、武素芳、贺欣、黄文琦。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基本规定2
6运行管理2
7修程修制6
8检修7
9试验14
附录A(资料性)变电所通用记录表44
附录B(规范性)设备小修、大修周期表50
附录C(规范性)螺栓紧固力矩表51
附录D(规范性)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离52
参考文献53
内容摘抄:
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运行检修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运行检修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运行管理、修程修制、检修标准和试验。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110kV及以下等级变电所的运行、检修与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2536电工流体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
GB/T7595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
GB/T11023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GB/T11032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12022工业六氟化硫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T37423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吸收逆变装置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25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没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2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DL/T459电力用直流电源设备
DL/T593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regenerative braking power recovery unit based on inverter
由变流器、变流变压器和附件组成,将地铁列车再生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回馈到电网的装置。[来源:DB42/T1254-2017,3.3]
3.2钢轨电位限制装置rail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为防止钢轨对地电位过高造成人身伤害,而将钢轨与大地快速短接,从而保证人员安全的装置。
3.3牵引整流器traction rectifier
将交流电流转换成牵引用直流电流的电能转换器。[来源:CJ/T370一2011,3.1]
3.4直流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d.c.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assembly
包括全部内部电气连接和机械联结,由供应商完整组装的一个或多个直流开关电气与相关控制、测量、保护和调节等设备的组合。[来源:GB/T25890.1-2010,3.1.2]
3.5负极柜negative pole cabinet
连接于整流器直流侧负极与回流钢轨之间用于保护设备安全的设备。
4总则
4.1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运行检修应遵循安全第一、动态监测、规范管理、标准作业的原则。
4.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负责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工作,制定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设施设备运行监测、维护及更新改造等工作。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63/T 1857-2020 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技术规范
ICS 93.080
CCS P 28
备案号: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857—2020
高海拔高寒地区 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cable-stayed bridges with steel-concretecomposite beamin high altitude and cold regions
2020 - 12 - 09 发布 2021 - 01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季德钧、王克锦、王永亮、晁刚、赵新瑞、房建宏、杨洪福、薛兆锋、彭元诚、朱玉、黄古剑、陈楚龙、刘新华、赵鹏磊、张金保、范建闻、叶生春、张长福、张超、张志为、李彦君、马元元、迟娟、江明晖、李秀兰、陈干、胡俊亮、李立坤。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的术语和定义、材料、作用、总体设计、构造设计、结构分析、施工及监控、可养护检修设计以及健康监测。
本文件适用于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的结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3007 耐火材料含水量试验方法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1437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 15532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18365 斜拉桥用热挤聚乙烯高强钢丝拉索
GB/T 21073 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GB/T 25823 单丝涂覆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
GB/T 30826 斜拉桥钢绞线拉索技术条件
GB/T 32963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917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
GB 50982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CJ/T 297 桥梁缆索用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T 737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JT/T 1037 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 3360-01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T B02-01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T D31-06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4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T D64-01 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JTG/T D65-01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YB/T 152 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海拔高寒地区
海拔高程超过1500 m,月平均最低气温低于-10 ℃的地区。
3.2
钢-混凝土组合梁
由混凝土板与钢梁通过抗剪连接件组合而成能整体受力的梁。
3.3
抗剪连接件
将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连接组合在一起共同受力的构件。
3.4
组合梁斜拉桥
主梁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斜拉桥。
3.5
斜拉索覆冰风振
由于斜拉索覆冰改变了气动外形,在一定风速下引起的斜拉索驰振。
3.6
飘浮体系
塔处主梁不设竖向支承,纵向可以是不约束或者弹性约束的结构体系。
3.7
半漂浮体系
塔墩固结,主梁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座,纵向可以是不约束或者弹性约束的结构体系。
3.8
塔梁固结体系
塔梁固结,墩处设支座的结构体系。
3.9
刚构体系
塔、梁、墩均固结的结构体系。
3.10
限位装置
为防止主梁水平位移过大而采用限制纵、横向水平位移的装置。
3.11
斜拉索减振装置
为减小斜拉索风振或风雨振的措施或装置。
3.12
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
主梁边跨的一部分或全部采用混凝土梁,其余梁段采用钢梁或组合梁的斜拉桥。
4 材料
4.1 混凝土
4.1.1 用于斜拉桥各部分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和耐久性设计要求等,应按 JTG 3362、JGJ 55、
JTG/T D31-06、JTG/T 3310 的规定采用。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材料 .............................................................................. 3
4.1 混凝土 ........................................................................ 3
4.2 钢材 .......................................................................... 3
4.3 斜拉索 ........................................................................ 3
5 作用 .............................................................................. 4
5.1 一般规定 ...................................................................... 4
5.2 各类作用 ...................................................................... 4
5.3 作用组合 ...................................................................... 5
6 总体设计 .......................................................................... 6
6.1 一般规定 ...................................................................... 6
6.2 结构体系与形式 ................................................................ 6
7 构造设计 .......................................................................... 7
7.1 一般规定 ...................................................................... 7
7.2 主梁 .......................................................................... 7
7.3 索塔 ......................................................................... 11
7.4 斜拉索 ....................................................................... 11
7.5 锚固系统 ..................................................................... 12
7.6 气动稳定结构 ................................................................. 16
7.7 附属工程 ..................................................................... 17
8 结构分析 ......................................................................... 17
8.1 一般规定 ..................................................................... 17
8.2 静力计算 ..................................................................... 17
8.3 动力计算 ..................................................................... 18
8.4 抗剪连接件计算 ............................................................... 19
8.5 抗风稳定计算 ................................................................. 19
8.6 施工阶段分析 ................................................................. 19
9 施工及监控 ....................................................................... 20
9.1 一般规定 ..................................................................... 20
9.2 基本要求 ..................................................................... 20
9.3 施工过程控制精度 ............................................................. 20
10 可养护检修设计 .................................................................. 21
10.1 一般规定 .................................................................... 21
10.2 养护条件设计 ................................................................ 21
10.3 构件更换条件 ................................................................ 21
11 健康监测 ........................................................................ 21
11.1 一般规定 .................................................................... 21
11.2 监测内容 .................................................................... 22
11.3 系统功能设计要求 ............................................................ 22
11.4 系统集成及软件实施 .......................................................... 22
11.5 系统验收 .................................................................... 22
11.6 系统维护及技术服务 .......................................................... 2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32/T 4380-2022 在运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技术要求及现场检测方法.pdf
ICS03.080
CCS A 12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380-2022
在运电动汽车 锂离子 动力电池系统 技术要求 及现场检测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on-site test methods of lithium-ion power battery systems for electric vehicles in service
2022-10-23 发布
2022-11-23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电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鹏智能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智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异科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智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洪振、恽瑞金、陈振宇、杨睿、俞娜燕、宋远军、严鹏、蒋达、霍尧、沈晓东、王广乐、任禹丞、马琎劼、宋恒、陈挚、尹坤州、张磊、徐军、彭爱军、杨凯、范茂松、谭震、李政、孙磊、马勇、刘建军、李晓涵、杨景刚、郭东亮、陶风波、马达、王林峰、张洁颖、冷鹏飞、冷鹏程、王安、刘万龙、吕伟、肖鹏、尹康涌、褚政宇、郭东旭、刘璐、刘恢、周向前。
内容摘抄:
在运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技术要求及现场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运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技术要求、检测条件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在运电动汽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不拆解、沿用原厂控制策略条件下的检测,其他类型电池系统参照执行。本文件适用于在运电动汽车在充电、年检、保养和残值评估的应用场景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状态检测和性能检测条件、要求及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031一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GB/T18487.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9596一2017电动汽车术语
GB/T27930一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GB/T31467.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GB/T32960.3一2016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GB/T34658一2017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
GB/T38661一2020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19596一2017、GB/T31467.1一201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onboard li-ion battery system
在电动汽车上搭载,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蓄电池系统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回路、低压电路、热管理系统以及机械总成)构成的锂电池动力装置。[来源,GB/T31467.1一2015,3.5,有修改
3.2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监控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荷电状态等),可以为电池提供通信、安全、电芯均衡及管理控制,并提供与应用设备通信接口的系统。
3.3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
蓄电池在开路条件下的端电压。[来源,GB/T19596一2017,3.3.3.8.2]
3.4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并由制造商标明的电池容量值。来源,GB/T19596-2017,3.3.3.4.2
3.5充电可用容量available charging capacity
在规定条件下电动汽车完全充电时的实际充电电池容量为实际充电可用容量。[来源,GB/T19596一2017,3.3.3.4,有修改]
3.6放电可用容量available discharging capacity
在规定条件下电动汽车完全充电后,放电至厂商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的实际放电电池容量为实际放电可用容量。[来源,GB/T19596一2017,3.3.3.4,有修改
3.7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当前蓄电池中按照规定放电条件可以释放的容量占可用容量的百分比。[来源,GB/T19596—2017,3.3.3.2.5]
3.8电池系统直流内阻DC resistance
电池系统在工作时,反映直流电流流过动力电池系统所受到的阻碍作用,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
3.9直流内阻增长率DC resistance growth rate
以电动汽车新车出厂时检测的电池系统直流内阻为初始值,当前电池系统直流内阻与初始电池系统直流内阻的百分比值。
3.10开路电压一致性voltage consistency
以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截止时刻的开路电压值进行计算的动力电池系统一致性。
4符号和缩略语
4.1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略)
4.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MS: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DCR:电池系统直流内阻(DC resistance)
FS:满量程(Full Scale)
OCV: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
SOC: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63/T 2052.1-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ICS 93.080
CCS P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052.1—2022
农村公路 勘察设计 规范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2022-09-09 发布 2022-11-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第3部分:路线设计;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第5部分:桥梁涵洞;
——第6部分:路线交叉;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
本文件是DB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的第1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局、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旭东、冯海东、何林、索南才吉、陈丽、张霞、乔晓阳、谢旭武、韩明忠、周维娜、郭延忠、何月、陈湘青、杨永延、仉国芳、张全斌、李本锋、吴正全。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引 言
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科学指导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与
发展,进一步补齐农村公路发展短板、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根据青海省地域、气候等建设特点,结
合农村公路实际,制定了DB 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DB 63/T 2052 由以下9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规范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确立可操作、可追溯、可证实的标准化程序。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内容。
——第3部分:路线设计。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勘测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5部分:桥梁涵洞。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桥梁、涵洞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6部分:路线交叉。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交叉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目的在于确立绿色农村公路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造价编制的方法和内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勘察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总体要求、外业工作、内业工作、现场服务、质量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公路勘察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19025 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
GB 5016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T 50379 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标准
GB/T 50380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JT/T 1180.1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JTG/T 3383-01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3830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30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DB63/T 1922 公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技术指南
DB63/T 205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DB63/T 2052.3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3部分:路线设计
DB63/T 2052.4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DB63/T 2052.5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5部分:桥梁涵洞
DB63/T 2052.6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6部分:路线交叉
DB63/T 2052.7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DB63/T 2052.8-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
DB63/T 2052.9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
3 术语和定义
GBJ 124、JTG C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总体原则
农村公路设计应遵循“统筹融合、适度超前、安全耐久、服务便捷、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绿色环保、便于养护”的原则。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原则 ............................................................................ 2
5 总体要求 ............................................................................ 2
6 外业工作 ............................................................................ 3
7 内业工作 ............................................................................ 4
8 现场服务 ............................................................................ 6
9 质量管理 ............................................................................ 6
附录 A(规范性)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外业工作成果.......................................... 9
附录 B(规范性)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内业工作成果......................................... 17
参考文献 ............................................................................. 3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23/T 2711-2020 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程.pdf
ICS13.220.01
C82
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711-2020
建筑电气 防火检测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ve Detection of Electrical Fire of Building
2020-11-8 发布
2020-12-17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哈尔滨宏兴消防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久木认证检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盈泰电气线路安全检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昌新文、刘斯宇、梅英亭、张一凡、郭洪林、锡欧、刘宇铮、唐继明、李彦辉、吴海涛、张文海、赵赫。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适用范用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检测项日2
4.1总则2
4.2变、配电室环境2
4.3配电变压器2
4.4低压配电和控制电器4
4.5配电线路5
4.6低压成套配电柜9
4.7插座与照明开关11
4.8照明器具11
4.9电动机13
4.10电热器具14
4.11空调器具14
4.12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保护器)15
4.13接地和等电位联结15
5检测方法16
5.1一般规定16
5.2检测仪器的基本配置和性能指标16
5.3测试方式16
6评定标准19
6.1单项条款火灾危险等级确定19
6.2被测部分评定系数19
6.3被测部分火灾危险类别的评定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检测周期21
附录B(规范性附录)检测仪器基本配置22
附录C(规范性附录)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检验.23
内容摘抄:
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程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火灾预防技术要求、检测方法以及电气系统火灾隐患评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20kⅴ及以下建筑电气火灾的预防性检测。本标准不适用于爆炸性危险区域电气火灾预防性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为本文件的引用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217-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1094.11-2007《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GB50254-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254-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50-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52-20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20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168-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171-2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22-20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170-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7251.1-2013/IEC61439-1:20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总则》
GB7251.1-2013/TEC61439-1:2011《电气绝缘耐热性和表示方法》
GB16895.1-2008/TEC60364-1:2005《低压电气装置第1部分:基本原则、一般特性评估和定义》
GB/T4909.2-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28706-2012《无损检测机械及电气设备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
GB/T14044-2008《管形荧光灯用镇流器性能要求》
GB/T11021-2014/IEC60085:2007《电气绝缘耐热性和表示方法》
GB/T13955-201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1231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75-2008/TEC60034-1:2004《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16895.6-2014/IEC60364-5-52:2009《低压电气装置第5-52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布线系统》
3术语和定义
3.1自身故障self-trouble
专指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自身发生的短路、过载、局部过热、火花放电、过电压故障。
3.2电气火灾electric fire
因电气设备或线路自身或诱发故障或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火灾。
3.3电气火灾危险性electric fire risk
发生电气火灾的可能性。
4检测项目
4.1总则
供配电设备、低压配电与控制电器、电线电缆及其附件、低压用电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应具有合格证,实行生产许可或安全认证的产品还应具有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证标志。铭牌标志应清晰、明显。
4.2变、配电室环境
4.2.1变压器室宜采用自然通风,夏季的排风温度不宜高于45℃,且排风与进风的温差不宜大于15℃。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4.2.2配电室宜采用自然通风。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的变、配电所,宜装设除湿、通风换气设备:控制室和值班室宜设置空气调节设施。
4.3配电变压器
4.3.1外观检查
4.3.1.1配电变压器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过热痕迹。
4.3.1.2可燃油浸式变压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储油柜的油位应与温度相对应,各部位无渗、漏油现象;
b)变压器声响应正常;
c)套管、绝缘子外部应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
4.4低压配电和控制电器
4.4.1外观检查
4.4.1.1低压配电与控制电器安装区域,不得渗水。
4.4.1.2低压配电与控制电器应满足设计容量下通断能力。
4.4.1.3控制负载用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和过电流的倍数、时间,必须与负载的额定电流和瞬(延)时过电流的倍数、时间相匹配。
4.4.1.4低压配电与控制电器的外部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箱(盘)内配线应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应紧密、无伤线芯、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应相同,同一电器器件端子上的导线连接不应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应齐全:
b)电源侧进线应接在进线端,即固定触头接线端:负荷侧出线应接在出线端,即可动触头接线端;
c)电器的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层防锈的螺栓和螺钉连接,连接应牢固,要有防松装置;
d)电器的金属外壳需做电击防护时,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4.4.1.5低压配电与控制电器的灭弧装置,如灭弧栅、灭弧触头、灭弧罩、灭弧用绝缘板应完好无损。
4.4.1.6连接到发热元件(如管形电阻)上的绝缘导线,应采取隔热措施。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63/T 2052.2-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2部分:工程地区勘察
ICS 93.080
CCS P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052.2—2022
农村公路 勘察设计 规范
第 2 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2022-09-09 发布 2022-11-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 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第3部分:路线设计;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第5部分:桥梁涵洞;
——第6部分:路线交叉;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
本文件是DB 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的第2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局、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科、荣统瑞、钟守山、李本锋、付明洲、郭建芳、张海乾、李宇豪、吴正全、陈龙昌、解立坤、刘天放、陈湘青、徐旭东、杨永延、仉国芳、陈丽、张全斌。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引 言
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科学指导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与
发展,进一步补齐农村公路发展短板、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根据青海省地域、气候等建设特点,结
合农村公路实际,制定了DB 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DB 63/T 2052 由以下9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规范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确立可操作、可追溯、可证实的标准化程序。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内容。
——第3部分:路线设计。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勘测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5部分:桥梁涵洞。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桥梁、涵洞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6部分:路线交叉。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交叉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目的在于确立绿色农村公路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造价编制的方法和内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基本规定、公路专业勘察、不良地
质勘察及特殊岩土勘察。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741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T 40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 50585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
GB 55017 工程勘察通用规范
AQ 2004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Z/T 0374 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
JGJ/T 87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TG/T 2231-02 公路桥梁抗震性能评价细则
JTG/T 2420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统一标准
JTG/T 3222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
JTG/T 3334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 342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B02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 C21-01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程
JTG C30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T D31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
JTG/T D31-03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1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NB/T 10497 水电工程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技术规程
TB 10012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B63/T 1427 公路滑坡勘察设计规范
DB63/T 1827 高原绿色勘查地质钻探规范
DB63/T 1859.1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程勘察设计
DB63/T 1886 多年冻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基技术状况评定
DB63/T 1922 公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技术指南
DB63/T 1978 公路预制装配式涵洞设计规范
DB63/T 2052.1-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98、JTG C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草地
地下水位高或地表积水,土体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且伴生有草本、灌木等植被的黏性土地段。
4 总体要求
4.1 勘察应遵守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生产的规定,并积极应用四新技术。
4.2 勘察应查明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线方案选择、构造物设计、不良地质工程治理、特殊岩土处理、环境保护等提供可靠依据。
4.3 勘察成果应满足“内容完整、资料详实、数据准确、结论可靠、建议可行”的基本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体要求 ............................................................................ 2
5 基本规定 ............................................................................ 2
6 公路专业勘察 ........................................................................ 4
7 不良地质勘察 ........................................................................ 7
8 特殊岩土勘察 ....................................................................... 11
参考文献 ............................................................................. 1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63/T 2052.3-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3部分:路线设计
ICS 93.080
CCS P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052.3—2022
农村公路 勘察设计 规范
第 3 部分:路线设计
2022-09-09 发布 2022-11-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第3部分:路线设计;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第5部分:桥梁涵洞;
——第6部分:路线交叉;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
本文件是DB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的第3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局、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湘青、王伦兵、张万庭、钟守山、樊宇、肖平、王斌、张志斌、丁卉、周世云、刘亚亚、徐旭东、杨永延、仉国芳、陈丽、张全斌、李本锋、吴正全。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引 言
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科学指导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与
发展,进一步补齐农村公路发展短板、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根据青海省地域、气候等建设特点,结
合农村公路实际,制定了DB 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DB63/T 2052由以下9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规范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确立可操作、可追溯、可证实的标准化程序。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内容。
——第3部分:路线设计。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勘测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5部分:桥梁涵洞。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桥梁、涵洞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6部分:路线交叉。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交叉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目的在于确立绿色农村公路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造价编制的方法和内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路线设计的术语和定义、符号、总体要求、地形选(定)线、地质选(定)线、安全选(定)线、环保选(定)线、景观选(定)线。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公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路线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9736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
GB/T 40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JTG 21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2112 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T 33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JTG/T 3334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B05-201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 C30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LYJ 113 林区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DB63/T 1917 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技术规程
DB63/T 2010.1-202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1部分:技术导则
DB63/T 2052.1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63/T 205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DB63/T 2052.5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5部分:桥梁涵洞
DB63/T 2052.8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选线
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
的全过程。
[来源:GBJ 124-1988,5.1.8]
3.2
定线
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综合考虑,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
[来源:GBJ 124-1988,5.1.10]
3.3
展线
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采取顺应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的布线方法。
[来源:GBJ 124-1988,5.1.13]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2
5 总体要求 ............................................................................ 2
6 地形选(定)线 ...................................................................... 3
7 地质选(定)线 ...................................................................... 6
8 安全选(定)线 ..................................................................... 10
9 环保选(定)线 ..................................................................... 13
10 景观选(定)线 .................................................................... 14
附录 A(资料性) 比选方案安全指标分析................................................. 16
参考文献 ............................................................................. 19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23/T 1203-2020 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ICS:91.140.20
P46
DB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1203-2020代替DB23/1203一2007
低温辐射 电热膜 供暖系统 应用技术规程
2020-01-08 发布
2020-02-07 实施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前言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低温辐射电热地膜采暖技术规程》DB23/1203-2007自2008年02月01日实施11年以来,对我省低温辐射电热地膜采暖工程设计、施工起到了指导作用。此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19-2013)相继发布实施。为适应新的国家标准,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地方标准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低温辐射电热地膜采暖技术规程》(DB23/1203-200)各章节技术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同时也借鉴了《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19-2013)的一些内容,增加了墙面、棚面安装等有关规定,将不相协调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并将标准名称改为《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程》:本规程共分6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材料;4设计与构造;5施工;6检验、调试及验收。本规程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和问题,请寄送至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哈尔滨市征仪南路11号邮政编码:150060,联系电话:0451-86815555,传真:0451-86539898,邮箱:lihaibo@zhonghui-group.com)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黑龙江中惠合能能源有限公司 黑龙江惠暖新能源有限公司 黑龙江暖鑫居热能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惠国建筑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尹会浃、张佰华、李海波、王跃军、郑怀江、赵轩、邹振平、刘伟、杜明、王浩、张宇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车钟国、王劲松、冯伟东、李子军、李长山、张国祥、李勇骁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节能建筑的供暖工程中,以低温辐射电热膜为加热元件的供暖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业节能建筑采用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时可参照本规程。
1.0.3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1.0.4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的相关标准规定。
2术语
2.0.1低温辐射电热膜electric radiant heating film for low temperature
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膜表面温度不超过60℃,铺设在地面、棚面或墙面部位,并且大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传递的低温辐射电热膜,简称电热膜。
2.0.2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heating system of electric radiant heating film for low temperature
采用低温辐射电热膜提供热量,并辅助温度调节、监控等装置的供暖系统。
2.0.3T型电缆 T cable
用于连接多条电热膜的专用导线,由主导线和分支导线构成。
2.0.4温控器thermostat
用于感应温度并加以控制调节的自动控制装置。
2.0.5绝热层insulating course
用以阻挡热量传递,成少无效热耗的构造层。
2.0.6面层surface course
建筑地面、棚面、墙面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表面层。
2.0.7填充层filler course
敷设在电热膜上面保护加热元件并使地面温度均匀的混凝土构造层。
2.0.8防潮层moisture proofing course
防止建筑地基或楼层地面下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9隔离层isolation course
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10伸缩缝expansion joint
防止混凝土填充层在气温升高或降低是产生不规则裂缝、边缘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收缩缝及伸涨缝。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电热膜供暖系统中所需的除电热膜以外的其他材料和配件应在有效期内,具有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有效证件。
3.1.2电热膜供暖系统的绝热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燃烧等级不低于B1级的规定。
3.2电热膜
3.2.1电热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低温辐射电热膜》JG/T286的有关规定。
3.2.2电热膜供暖系统电磁辐射量应小于100μT。
3.2.3电热膜的型号、商标应标识清晰,包装完好。
3.3绝热材料
3.3.1绝热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且不宜含有殖菌源,不得有散发异味及危害健康的挥发物。
3.3.2电热膜供暖系统地面安装时宜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作为绝热材料,其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10801.2的规定,当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技术指标应参照表3.3.2规定,选用同等效果绝热材料。
3.4龙骨材料及配件
3.4.1电热膜供暖系统棚面、墙面安装配套的龙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的有关规定,配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略)
4设计与构造
4.1一般规定
4.1.1电热膜供暖系统的热负设计应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进行热工计算确定;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50054、《住宅电气设计规范》JGJ24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的有关规定,系统电气参数应满足供电安全、系统节能、检测与控制等要求。
4.1.2电热膜供暖系统应根据安装部位,确定相对应的电热膜产品。
4.1.3电热膜供暖系统工程应提供下列施工图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
2电热膜平面布置图;
3电热膜安装构造示意图:
4配电系统图;
5配电与监控平面图。
4.1.4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室内外计算温度;
2电热膜类型及技术参数、总热负荷、总用电功率:
3绝热材料的类型、导热系数、表观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4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及电气安全防护措施等;
5采用的温控措施、温控器形式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技术数据和条件。
6当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说明控制要求和原理;
7填充层、面层及伸缩缝的设置要求。
4.2供暖热负荷的计算
4.2.1电热膜供暖热负荷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4.2.2计算房间全部电热膜供暖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供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
4.2.3房间局部电热膜供暖热负荷,应按整个房间全部供暖计算所得的热负荷乘以局部电热膜供暖热负荷的计算系数确定;局部电热膜供暖热负荷的计算系数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4.3电热膜地面供暖
4.3.1电热膜供暖系统地面构造自下而上依次应为建筑地面、绝热层、电热膜、填充层和饰面层。安装电热膜的地面构造层与四周墙面接触部位应设置侧面绝热层。
4.3.2电热膜供暖系统填充层宜设置宽度不小于8mm伸缩缝。
4.3.3安装电热膜的地面平均温度限值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15/T 1388-2018 额定电压1kV、10kV钢丝加强芯架空绝缘电缆.pdf
ICS29.060.20
K13 备案号:58807-2018
DB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388-2018
额定电压 1kV 、10kV 钢丝加强芯 架空绝缘电缆
Strengthen core overhead insulated cables for rated voltages of 1kV,10kV
2018-04-20 发布
2018-07-2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内蒙古仁达特种电缆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呼和浩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仁达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怀山、刘钢、诚志勤、李永在、李义东。
内容摘抄:
额定电压1kV、10kV钢丝加强芯架空绝缘电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kV、10kV钢丝加强芯架空绝缘电缆产品的表示方法、使用特性、型号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为1kV、额定电压10(12)kV的架空电力线路用钢丝加强芯铝导线耐候型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51.1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12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2951.13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
GB/T2951.14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B/T2951.2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
GB/T2951.3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2951.32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
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3048.5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3048.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耐电痕试验
GB/T3048.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3048.9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3428架空绞线用镀锌钢线
GB/T3682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GB/T4909.2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4909.3裸电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拉力试验
GB/T6995.1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6995.3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12527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T14049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
3产品的表示方法
产品用系列代号、材料及结构代号、电压等级和型号、铝钢截面积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表示方法如下。
3产品的表示方法
产品用系列代号、材料及结构代号、电压等级和型号、铝钢截面积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表示方法如下。
4.1.2电缆的敷设温度:采用聚氯乙烯绝缘时,应不低于0℃;采用聚乙烯、交联聚乙烯绝缘时,应不低于-20℃。
4.1.3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应不小于20D(电缆外径)。
4.2额定电压U为10kV电缆的使用特性
4.2.1电缆的敷设温度应不低于-20℃;
4.2.2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电缆导体允许的最高温度:交联聚乙烯:250℃;高密度聚乙烯:150℃。
4.2.3电缆导体的最高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交联聚乙烯:90℃:高密度聚乙烯:75℃。
4.2.4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应不小于20D(电缆外径)。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63/T 2052.4-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ICS 93.080
CCS P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052.4—2022
农村公路 勘察设计 规范
第 4 部分:路基 、路面 及排水设施
2022-09-09 发布 2022-11-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 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第3部分:路线设计;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第5部分:桥梁涵洞;
——第6部分:路线交叉;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
本文件是DB 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的第4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局、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丽、张发军、汪海燕、祁春平、陈丽琼、李宇豪、索南才吉、冉军武、王拓、李明、马俊、陈湘青、徐旭东、杨永延、仉国芳、张全斌、李本锋、吴正全。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引 言
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科学指导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与
发展,进一步补齐农村公路发展短板、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根据青海省地域、气候等建设特点,结
合农村公路实际,制定了DB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DB63/T 2052 由以下9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规范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确立可操作、可追溯、可证实的标准化程序。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内容。
——第3部分:路线设计。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勘测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5部分:桥梁涵洞。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桥梁、涵洞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6部分:路线交叉。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交叉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目的在于确立绿色农村公路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造价编制的方法和内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设施、支挡与防护、改(扩)建工程及安全性检查。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的路基、路面及排水工程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 25177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CJJ 16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T 218 城市道路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JTG 21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2112 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2120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 33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JTG/T 3334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T 3350-03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T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30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1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
JTG/T D31-03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5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32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T F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
NB/T 10497 水电工程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技术规程
DB63/T 812 寒区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规范
DB63/T 1427 公路滑坡勘察设计规范
DB63/T 1485 多年冻土区 隔热层路基技术规范
DB63/T 1486 多年冻土区 块石路基技术规范
DB63/T 1487 多年冻土区块石-通风管复合路基技术规范
DB63/T 1490 多年冻土区 通风管路基技术规范
DB63/T 1859.1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程勘察设计
DB63/T 2004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
DB63/T 200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层技术规范
DB63/T 2010.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2部分:涉路项目技术要点
DB63/T 2052.1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63/T 205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DB63/T 2052.3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3部分:路线设计
3 术语和定义
JTG D30、JTG/T D33、JTG D40、JTG D5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总体要求
4.1 综合考虑路基、路面、排水设施、支挡与防护设施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综合成本和效益,协同各专
业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综合设计。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体要求 ............................................................................ 2
5 路基工程 ............................................................................ 2
6 路面工程 ............................................................................ 4
7 排水设施 ............................................................................ 6
8 支挡与防护 .......................................................................... 8
9 改(扩)建工程 ..................................................................... 10
10 安全性检查 ........................................................................ 13
附录 A(资料性) 路面典型结构方案..................................................... 1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15/T 1339-2018 风电场机组布置技术规范.pdf
ICS27.180
F11备案号:58077-2018
DB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339-2018
风电场 机组布置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layout of wind farm units
2018-02-05 发布
2018-05-0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M/TC2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绿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永忠、王世锋、曹亮、王健、朱俊峰、侯诗文、李亮、薛际纲、袁晓星、高志鹰、苏志勇、刘志强、范源、贾斌、程荣香、查咏、刘文兵、张欣、赵文静、高斌。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风能资源开发基本要求2
5土地使用类型3
6风电场机组布置对环境的影响3
7风电场机组布置对资源的高效利用4
内容摘抄:
风电场机组布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风能资源开发基本要求、土地使用类型、机组布置对环境的影响、机组布置对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风电场的机组布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53电工术语风力发电机组
GB/T18709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GB/T18710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19231土地基本术语
HJ2016环境工程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9231-2003、GB/T2900.53及H订2016-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3.1平坦地形flat terrain
在4km一6km半径范围内,场址周围地形的高度差小于50m,并且地形的高长比小于0.03(3%坡度)。
3.2复杂地形complex terrain
风场的周围属地形显著变化的地带或有能引起气流畸变的障碍物的地带。
3.3宏观选址macro location
没有资源测量的前提下,初步选择可开发建设风电场场址,进行初步范围和容量确定,作为投资商进行资源测量、协议签订的基本依据。
3.4微观选址micro location
在宏观选址中选定的小区域中确定机组具体位置,使整个风电场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3.5盛行风prevailing winds
一个地区某一时段内出现频数最多风的风向。
3.6场区用地总面积total area of wind farm
建设用地面积和风力发电机组间空地面积两部分,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箱变基础、集电线路、检修道路占地、生产区用地和生活区所占面积。
3.7生产区用地面积area of production area
升压站、配电室、控制室等生产用地和场区内的永久性道路所占面积。
3.8生活区用地面积area of living area
办公、住宿、食堂、活动场所、库房等附属设施所占面积。
3.9永久占地permanent land occupation
风力发电机组及箱变基础占地、检修道路、集电线路、生产区用地和生活区占地面积。
3.10临时占地temporary land occupation
临时道路、施工期临时生产生活设施、材料堆放场、各类备件和机具库房、风力发电机组施工吊装等占地面积。
3.11尾流影响系数wake influence coefficient
风力发电机组从风中获取能量的同时在其下游形成风速下降的尾流区,尾流对风力发电机组发电量影响的折损率。
3.12容量系数capacity coefficient
在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发电量和同期全部机组满负荷运行条件下发电量的比值。
4风能资源开发基本要求
4.1风能资源评价要求
4.1.1应按照GB/T18709对拟开发的风电场进行风能资源的测量。
4.1.2应按照GB/T18710标准相关规定对拟建场址进行风能资源评估。
4.2风电场选址要求
4.2.1风电场建设应选址在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区域内。
4.2.2在进行风电发展规划时,规划区域风功率密度等级应在3级及以上,风功率密度见表1:
a)对于风功率密度等级1级水平区域,在进行风电发展规划时,应通过详细的技术论证:
b)对于风功率等级2级水平区域,综合考虑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发展,采用低风速机型可实现风场建设,此类区域的开发应增加对机组适用性的判断。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63/T 2052.5-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5部分:桥梁涵洞
ICS 93.080
CCS P 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052.5—2022
农村公路 勘察设计 规范
第 5 部分:桥梁涵洞
2022-09-09 发布 2022-11-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第3部分:路线设计;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第5部分:桥梁涵洞;
——第6部分:路线交叉;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
本文件是DB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的第5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局、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伦兵、杨永延、商可、王斌、何林、李永贵、张艳燕、闫琴、游华、孙杰、汪世麟、陈湘青、徐旭东、仉国芳、陈丽、张全斌、李本锋、吴正全。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引 言
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科学指导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进一步补齐农村公路发展短板、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根据青海省地域、气候等建设特点,结合农村公路实际,制定了DB63/T 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DB63/T 2052 由以下9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规范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确立可操作、可追溯、可证实的标准化程序。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内容。
——第3部分:路线设计。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勘测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5部分:桥梁涵洞。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桥梁、涵洞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6部分:路线交叉。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交叉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目的在于确立绿色农村公路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造价编制的方法和内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桥梁涵洞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设计、基本要求、桥梁、涵洞、改(扩)建工程、安全性检查。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公路新建和改(扩)建的桥梁、涵洞勘察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99.3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GB/T 9711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GB/T 19472.1 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1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
GB/T 34567 冷弯波纹钢管
GB/T 40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GB/T 51446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
JT/T 327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JT/T 722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T 723 单元式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
JTG 21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T 2231-01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 3360-01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 3360-02 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
JTG/T 3360-03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规范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T 3365-02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JTG/T 3911 装配化工字组合梁钢桥通用图
JTG 5120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30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4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T D64-01 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 J22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DB 63/T 1978 公路预制装配式涵洞设计规范
DB 63/T 2052.1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 63/T 205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CECS 38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J 124、JTG D6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桥台高度
地表(地面)至台帽顶的高度,用Ht表示。
3.2
桥墩高度
地表(地面)或河床面至桥墩盖梁顶或墩帽顶的高度,用Hd表示。
4 总体设计
4.1 总体设计阶段,桥梁涵洞应与路线、路基、路面、交叉等专业相衔接,划分设计界面,确立设计接口。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体设计 ............................................................................ 2
5 基本要求 ............................................................................ 2
6 桥梁 ................................................................................ 3
7 涵洞 ................................................................................ 9
8 改(扩)建工程 ..................................................................... 11
9 安全性检查 ......................................................................... 12
参考文献 ............................................................................. 1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
…
39
40
41
…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