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1月 ( 第 13 页)

 

2012年,实用技术,李继业,案例,测量工程,董洁,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测量工程实用技术与案例》李继业 董洁 主编 2012年

前言
在各种工程的设计、勘察、施工.验收及管理中,测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有力地促进了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和航天遥感技术的应用,成为测量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及政府各职能部门。
本书根据国家现行的《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GB/T 20257.1 ~GB/T 20257.4).《城巿测量规范》(CJJ8—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GB 50300—2001)和其他有关最新标准、规程等编写而成,对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各种工程的测量手段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对测呈中的角度~距离、沉降等,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本书以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编写形式,参考有关施工企业的施工经验,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用与实效并重、文字与图表并茂,内容先进、全面、简洁、实用,完全满足中高级测量工的实际需要,是—本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中国对外建设海南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编写和提供资料,给予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表心的感谢!
本书由李继业董洁担任主编,魏庆亮担任副主编。李继业负责全书的统稿,董洁负责全书的资料收集和校对。武振国、周丽面﹑陈宪明、陈国栋参加了编写。具体分工:李继业撰写第一章;董洁撰写第二章、第四章;魏庆亮撰写第七章、第八章;武振国撰写第六章、第十章;陈宪明撰写第三章、第九章;周丽丽撰写第十二章;陈国栋撰写第五章、第十一章。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比较仓促,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2年,实用技术,李继业,案例,测量工程,董洁,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测量工程实用技术与案例》李继业 董洁 主编 2012年 2012年,实用技术,李继业,案例,测量工程,董洁,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测量工程实用技术与案例》李继业 董洁 主编 2012年

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测量工程实用技术与案例》李继业 董洁 主编 2012年已关闭评论

 

2012年,房屋构造,杨金铎,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房屋构造 》杨金铎 编著 2012年

内客简介
本书参照建筑行业新规范和高校土建专业教学大纲进行编写,体现新,快,准,符合当前建筑业的发展动态。本书以砌体结构建筑构造和单层工业厂房建筑构造为重点,主要介绍建筑组成,构造原理,常用的建筑构件,建筑配件和主要构造做法。选材合理,分量适当,深人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对房屋构造知识的零握和运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职业技术院校土建专业教材,也可供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人员学习参考。2012年,房屋构造,杨金铎,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房屋构造 》杨金铎 编著 2012年 2012年,房屋构造,杨金铎,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房屋构造 》杨金铎 编著 2012年 2012年,房屋构造,杨金铎,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房屋构造 》杨金铎 编著 2012年 2012年,房屋构造,杨金铎,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房屋构造 》杨金铎 编著 2012年

ICS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821-2018
代替YD/T1821-2008,YD/T1712-2007
通信局(站)机房环境条件要求检测方法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of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 rooms

2018-12-21发布
201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1821-2018,机房环境,条件要求,检测方法,通信局(站),YD/T 1821-2018 通信局(站)机房环境条件要求与检测方法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YDT1821一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和YDT1712一2007《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本标准以YDT1821一2008为主,整合了YDT1712一2007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与YDT182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机房分类由以前的三类变为目前的五类,将原来的三类细分为四类,并增加机柜为第五类(见4,2008版的3.1):
一修订了温度与湿度要求(见5.1,2008版的4):
一修订了洁净度和新风量要求(见5.2,2008版的5):
一增加了静电干扰要求(见5.4):
一修订了噪声要求(见5.7,2008版的7):
—增加了电气安全要求(见5.93):
监控系统的要求引用了YDT1363系列标准(见5.10):
—修订了相对应的检测方法(见6)。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讯邮电咨
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路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兰英、余斌、齐曙光、杜民、侯福平、王平、王殿魁、沈晓东、张炎、严瀚、
王殿魁、张听光、周传凌。
本标准于2008年7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局(站)机房(以下简称机房)的定义、分类、环境条件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局(站)机房以及其他铺助机房。
2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一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3096一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4385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12014防静电工作服
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T754一1995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YD/T799一2010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YDT1363.1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1部分:系统技术要求
YDT1363.2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2部分:互联协议
YDT1363.3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YDT1363.4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4部分:测试方法
YD/T1363.5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5部分:门禁集中监控系统
YDT1363.6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6部分:图像集中监控系统
YD/T1429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YDT2199一2010通信机房防火封堵安全技术要求
YDT2344.1一2011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第1部分:集成式电池组
YD/T2344.2一2015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第2部分:分立式电池组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信局(站)机房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 room
能为通信设备提供满足其运行环境要求的物理空间,主要包括主设备机房和配套设备机房等。
3.2
洁净度cleanliness
空气中含悬浮粒子量的多少程度。包括尘埃和有害气体两个方面。
3.3
工作接地working earthing
通信设备运转中使用的接地系统称为工作接地。

3.4
保护接地protective earthing
为了将事故过电压限制在非危险的范围内而使用的接地系统称为保护接地。
3.5
冷/热通道cold/hot aisle
使用专用结构件和机柜等将机柜前或后的通道与机房环境隔离,并与冷却设备回风侧或送风侧连通,从而避免冷气流与热气流混合的构件。封闭机柜正面进风通道的方式称为封闭冷通道,封闭机柜背面出风通道的方式称为封闭热通道。
4分类
根据机房内的信息通信设备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设备的重要性,以及所服务用户的不同服务等级,机房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A类机房,例如承载国际、省际等全网性业务的机房、集中为全省提供业务及支撑的机房、超大型和大型DC机房等:
—B类机房,例如承载本地网业务的机房、集中为全本地网提供业务及支樟的机房(原则上对应地市级枢纽机房)、中型DC机房等:
C类机房,例如承载本地网内区域性业务及支撑的机房(原则上对应县级、本地网区域级机房)和小型DC机房、动力机房等:
D类机房,例如承载网络末梢接入业务的机房和基站机房等:
—E类机房,例如无机房建筑的站点,户外柜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1821-2018 通信局(站)机房环境条件要求与检测方法已关闭评论

问题专业:安装 机电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3-01-29 11:52:10

提问网友:奔跑


安装,山东,机电,答疑:请教:安防系统中的这个电子围栏是什么东西?-山东

解答网友:米老鼠


电子围栏是最先进的周界防盗报警系统,系统主要由电子围栏主机、前端配件、后端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通常,电子围栏主机在室外,沿着原有围墙(例如砖墙、水泥墙或铁栅栏)安装,脉冲电子围栏主机亦通常在室外,通过信号传输设备将报警信号传至后端控制中心的控制键盘上,显示防区工作状态,并远程对外部脉冲主机进行布撤防控制等操作。如今大多数电子围栏用于农业围栏和其他形式的动物管理,尽管它们经常用于加强诸如军事设施,监狱和其他安全敏感地点等敏感地区的安全,比如 存在致命电压的地方。

电子围栏的工作原理是当前端有人翻越围栏合金线,主机接收到信号后立即输出端高压脉冲并传输到前端围栏上,形成回路,前端围栏将脉冲高压传到主机的接收端。对入侵者形成电子打击,同时,后端管理平台即会弹出报警信号,从而实现对周界的安全防护。

 

2012年,于英武,建筑施工,管理,组织,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于英武 编  2012年

内容简介
建筑策工组织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为该专业的岗位和技能的学习奠定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鹤。
本教材共有14章,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及施工项目管理两部分。通过学习使读者了解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基本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施工安全.防火管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等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职业技术院校建筑专业的教材及培训教材,也可供建设行业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本教材是作为《21世纪建筑工程实用技术丛书》系列教材其中之一,根据目前高职,高专,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以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和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组织编写而成。
针对本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同时结合高职,高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特点,本书的内容在编写时力求做到系统性和完整性,并结合当前建筑企业改革中应用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方法,认真贯彻我国现行规范及有关文件,从而增强了适应性,应用性,更贴近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需求。
本教材主要从施工组织与管理两部分介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方法及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读者了解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基本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施工安全、防火管理﹔工程项日信息管理等基本知识。教材中,每章设置了复习思考题或习题等作为学习的参考。
本教材由北京水利水电学校于英武编著。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有关资料和教材,得到了北京市城市建设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2012年,于英武,建筑施工,管理,组织,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于英武 编  2012年 2012年,于英武,建筑施工,管理,组织,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于英武 编  2012年 2012年,于英武,建筑施工,管理,组织,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于英武 编  2012年 2012年,于英武,建筑施工,管理,组织,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于英武 编  2012年

 

2012年,基础知识,施工技术,李继业,模板工程,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内客简介
本书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3—2005) .《竹编胶合板》(GB/T 13123—2003) ,《竹胶合板模板》(JG/T 156—2004),《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214—2001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等国家标准编写,主要包括模板工程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图的识读,木模板施工工艺、钢模板施工工艺,大模板施工工艺,滑动模板的施工工艺.永久性模板的施工工艺、其他现浇混凝土模板施工工艺,模板施工的安全问题,模板结构的设计方法步骤、模板安装与拆除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模板工程的质量问题与防治和模板工程施工实例等内容。
本书注重通俗性﹑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应用性突出,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等显著特点。本书既可作为混凝土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具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施工和工程管理专业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

前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篷勃发展,各类土木工程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比例日益增长,模板已成为建筑工程中量大面广不可缺少的重要施工工具,模板工程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逐步形成了能适应多类建筑结构体系施工的工业化模板体系。如今,模板工程技术不仅在模板与支架材料的性能和品种方面有了很大拓展,而且在模板工程的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也有了巨大进步。
2005年,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中,将"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作为新技术之一。工程实践充分证明: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工程的造价,约占整个混凝土结构工程总造价的为左右,占总用工量的%左右。因此,推动模板工程的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模板体系,对提高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工程的成本、实现文明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现浇混凝土结构形成了多种结构工艺体系,使我国的模板技术逐步向多样化和体系化方向迈进。但是,无论什么技术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进步中,模板工程技术也正处于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发展阶段。努力继承和推广成熟的模板技术,是每个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义务和职责。
本书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GB 50300—2001)和其他有关最新标准、规程等编写而成,使混凝土的施工人员不仅能详细了解模板工程的材料组成、规格要求﹑配制方法~施工工艺,质量要求﹑验收标准和检验方法等,而且还可以了解模板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另外,还介绍了几种近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几种新型模板技术。
本书以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编写形式,参考有关施工企业的施工经验,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用与实效并重、文字与图表并茂,内容先进、全面、简洁、实用,完全满足中高级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技术工具参考书。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中国对外建设海南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们积极参加编写和提供资料,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由李继业、黄延麟担任主编,李继业负责全书的统稿,黄延麟负责全书的资料收集和校对。姚虹、仇铭华担任副主编,沈友杰、赵延亭参加了编写。具体分工:李继业撰写第一章、第十一章;黄延麟撰写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三章;姚虹撰写第二章、第九章;仇铭华撰写第六章、第十章;沈友杰撰写第三章、第七章;赵延亭撰写第八章、第十二章。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比较仓促,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忌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2012年,基础知识,施工技术,李继业,模板工程,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基础知识,施工技术,李继业,模板工程,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基础知识,施工技术,李继业,模板工程,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基础知识,施工技术,李继业,模板工程,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基础知识,施工技术,李继业,模板工程,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基础知识,施工技术,李继业,模板工程,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基础知识,施工技术,李继业,模板工程,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高清PDF《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 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李继业 主编 2012年已关闭评论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本书摘要

本书以最新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膨胀蛭石制品》(JC/T 442——2009)、《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GB/T 13350-—2008)、《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GB/T 17371——2008)、《铝合金门窗》(GB/T 8478—2008)、《真空玻璃》(JC/T 1079-2009)、《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猢块》(JC/T 862—2008)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靓范》(GB 50411—2007)邻为依据,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建筑节能工程所用的墙体节能材料、建筑节能玻璃、无机绝热节能材料、有机绝热节能材料、再生骨料混凝土材料、建筑节能相变材料和建筑节能门窗材料等内容,
本书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针对性强,是建筑节能工程设计、能工人员及其他质量控制人员不可缺少的技术书,可供从事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检测、质检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

前言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履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的关系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速度快慢依赖于能源的发展,能源的短缺将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使用的大多数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是能源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建筑节能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建筑科学技术的--个新的增长点。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当今国际上建筑发展的总趋势是:在增进人体健康、提高舒适性的条件下,有效利用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倒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建筑能耗方面,在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高耗能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95%以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总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近30%,因此,建筑节能已成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方针的重要内容,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
节能材料是建造节能建筑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建筑节能意义。建筑节能必须以合理使用、发展节能建筑材料为前提,必须有足够的保温绝热材料为基础。自建筑节能工程开展以来,大量建筑节能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给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带来巨大作用。因此节能工程材料的性能、规格、标准和要求,将给建筑节能工程带来深刻影响。为了贯彻国家提出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满足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建筑节能工程材料》。
本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建筑节能材料概述、墙体节能材料、建筑节能玻璃、无机绝热节能材料、有机绝热节能材料、再生骨料混凝土材料、建筑节能相变材料和建筑节能门窗材料,涵盖了建筑节能工程中最常用的节能材料。
本书由李继业担任主编并统稿,姚虹、晁灿担任副主编,孔祥田、任烁、王晓白参加了编写。具体分工为:姚虹编写第一章、第三章;晁灿编写第二章、第四章﹔孔祥田编写第五章;任烁编写第六章、第八章;王晓白编写第七章。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比较仓促,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本书摘要

本书以最新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26-- 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夏热冬醺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等为依据,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建筑节能设计概述、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原理、建筑单体节能设计、供热采暖节能设计、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建筑遮阳设计、建筑采光与照明节能设计.建筑设计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内容,是建筑节能规划、设计人员及其他质量控制人员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书。
本书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针对性强,可供从事建筑节能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设计中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

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行动。我国是耗能大国,建筑能源浪费更加突出,据相关部门统计,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近30%。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乡还将新增建筑300亿平方米。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能耗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项环保法规和节能法,节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能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工程贯穿整个建筑实体的建造过程,从工程的规划立项、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过程都在范围之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检测都有可能造成能耗的损失和资源浪费。建筑节能的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由此可见建筑节能设计是全面的建筑节能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设计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建筑节能的效果,而且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
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是一个新的设计领域,也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技术性工作,同时还是工程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面临的新课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等标准,为建筑节能设计提出了具体规定。为实现我国提出的“十二五”建筑节能的宏伟目标,建筑节能工程设计必须严格执行现行的标准。在学习这些标准、规程和其他专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这本《建筑节能工程设计》,以供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由李继业主编并统稿,苏冠鲁、关宝家担任副主编,郑元岭、张慧杰、常青、董卫军、张彦光参加了编写。本书编写的具体分工:关宝家编写第一章、第八章,郑元岭编写第二章,苏冠鲁编写第三章、第十章﹔李继业编写第四章﹔常青编写第五章﹔张慧杰编写第六章;董卫军编写第七章;张彦光编写第九章。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引用了一些专家和作者的精辟论述和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意。由于建筑节能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限于编者掌握的资料和水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本书摘要

本书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最新规范、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政策要求,详细介绍了建筑节能墙体节能工程施工、幕墙节能工程施工、门窗节能工程施工、屋面节能工程族工、地面节能工程施工、采暖节能工程施工、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施工、建筑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施工、建筑节能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等内容,是一本指导建筑节能旌工和提高工程质量实务的工具书。
本书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针对性强,是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及其他质量控制人员不可缺少的技术书,可供从事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检测、质检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

前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加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其中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耗能的40%左右,而能源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能耗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
但是,我国建筑物节能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数据表明,既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不足20%,绝大多数既有住宅在围护结构方面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窗户基本以单层玻璃为主,屋面隔热和防水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无数事实充分证明,能耗问题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建筑节能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为落实节能设计标准确定的措施,保证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建筑节能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新的分部工程,对于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需要有同步的质量验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傲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
本书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最新规范、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政策要求,详细介绍了建筑节能墙体节能工程施工、幕墙节能工程施工、门窗节能工程施工、屋面节能工程施工、地面节能工程施工、采暖节能工程施工、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施工、建筑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施工、建筑节能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等内容,是一本指导建筑节能施工和提高工程质量实务的工具书。
本书由李继业任主编并统稿,张耀军、台样科任副主编﹔另外,李妮、武振国、陈宪明、周丽丽、陈国栋参加了编写。编写的具体分工:李继业编写第八章﹔张耀军编写第三章、第九章﹔台祥科编写第一章﹔李妮编写第二章,武振国编写第四章﹔陈宪明编写第六章﹔周丽丽编写第五章;陈国栋编写第七章。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引用了一些专家和作者的精辟论述和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意。由于建筑节能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限于编者掌握的资料和水平,不当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李继业,高清PDF《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李继业 主编  2012年

 

2012年,实用手册,建筑节能技术,施工,王颖,高清PDF《建筑节能技术与施工实用手册》王颖 主编  2012年

 

内容提要
本书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为依据,详细对建筑节能施工工艺及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与阐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墙体保温节能工程、幕墙节能工程、门窗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地面节能工程,采暖节能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实例等。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管理及施工监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时参考使用。

前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能源的大量消费也造成了大气污染、全球温室效应以及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节约能源资源,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即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社会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所占有的比例越大。由于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重大比例,建筑节能成为了节能浪潮的主流之一,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了当今世界建筑技术发展的重点。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是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耗能大国,建筑能源浪费更加突出,据相关部门统计,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近30%。据预测,到2020 年,我国城乡还将新增建筑300亿平方米。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能耗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影响。推进建筑节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节能标准和规范,合理安排建筑规划和建筑布局,积极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开发和应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和试点的进程,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正在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各种建筑节能政策及技术标准正有组织地制定或正全面组织实施﹐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水平,帮助广大建筑节能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建筑节能工作,我们特组织建筑节能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这套《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与施工系列丛书》。本套丛书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工程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套丛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丛书对建筑节能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与说明。为体现先进性,本书还对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施工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等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
2.丛书不仅为落实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也为强化建筑节能管理,保障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和要求等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3.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或引用了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资料,得到了相关部门及工程施工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的学识和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指正。2012年,实用手册,建筑节能技术,施工,王颖,高清PDF《建筑节能技术与施工实用手册》王颖 主编  2012年 2012年,实用手册,建筑节能技术,施工,王颖,高清PDF《建筑节能技术与施工实用手册》王颖 主编  2012年 2012年,实用手册,建筑节能技术,施工,王颖,高清PDF《建筑节能技术与施工实用手册》王颖 主编  2012年 2012年,实用手册,建筑节能技术,施工,王颖,高清PDF《建筑节能技术与施工实用手册》王颖 主编  2012年

 

2014年,施工控制,田广宇,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郭彦林,高清PDF《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 》郭彦林 田广宇 著 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系统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能工控制与工程应用等,包括张弦梁.弦支穹顶.索穹顶.张拉结构.索网.索拱﹑斜拉和悬吊结构.索爷架和预应力撑杆柱、车辐式结构等结构的组成特点.受力性能.设计理论以及典型工程应用等;然后重点介绍了索结构的找形分析方法和计算原理,幕墙和采光顶的索结构形式.设计理念及工程应用,索结构的动力性能,风致效应及断索分析,索结构施工张拉分析及施工控制方法,误差控制分析及索力测量方法;最后介绍了拉索(杆)与锚具设计.索材料特性及索节点的主要连接形式。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索结构是一种亦古亦新的结构形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数千年中,各种材质的绳索因其轻质﹑高强﹑纤细的特点,早已成为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要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建筑工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古老的索结构再次焕发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张弦梁.弦支穹顶,索穹顶、索网.索拱及点支式幕墙为主要代表的索结构形式在大量工程项目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带动了对索结构性能、设计理论与施工张拉技术的创新研究,而且将建筑美学与结构科学推升到了新的高度。《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稿﹐旨在总结与介绍新近发展及应用的索结构形式,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技术等,希望能对建筑科学与技术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索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和索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加速了索结构的工程应用。目前索结构的主要形式可归结为张拉结构以及由柔性拉索与刚性构件组成的杂交结构两类。工程上应用的索结构主要有张弦梁.弦支穹顶、索穹顶,索析架,索网,索拱以及各种斜拉或悬吊结构等。索可以独自或者与其他刚性构件结合并锚固在刚度更大的结构上,如车辐式张拉屋盖,索穹顶,轮辐式摩天轮以及索网结构等;它也可以与一些刚性构件组成自平衡预应力结构体系,形成纤细轻巧的结构形式,如张弦梁以及预应力自平衡索析架等。书中还介绍了索在高耸结构中的应用。
索结构的零应力态,初始态以及荷载态反映了其受力特点。初始态是索结构最重要的状态,找形分析理论为索结构初始态的确定提供了计算方法,并成为研究其荷载态的基础。相关计算理论﹑计算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索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此外,在张拉结构风致响应与抗风设计理论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是推动索结构工程应用的重要动力之一。
与全刚性结构不同,索结构设计与施工张拉过程紧密相关,充分体现了结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分析的发展趋势。对不同形式的索结构要依据其设计初始态制定其张拉方法、张拉工艺以及张拉控制标准。在施工张拉前要进行张拉过程模拟分析,确定张拉分级、张拉顺序以及张拉关键阶段的“力"态与“形”态。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索结构,在优选施工张拉方案的基础上,实现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与结构设计的无缝对接已成为保证索结构安全的“必修课”。对于采用定尺定长设计及施工的索结构,施工环境温度与施工误差会直接影响其成型后的内力与变形。在对施工误差敏感性及施工误差控制分析的基础上,可结合施工误差对索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和结构可靠度理论确定不同类型拉索与刚性构件的施工误差控制标准,为索结构定尺定长设计及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
由于索结构对荷载作用及受环境影响的敏感性,对重大工程施工成型后的索力评估及服役期间的索力监测是非常必要的。索力监测技术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监测设备的研发,更需要深刻地理解各类索结构的受力特点与力学性能。索力测试方法及索力识别理论也是索结构健康监测领域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由于索结构“形”与“力”关联性极强,设计与施工具有不可分割性,本书把索结构体系.受力机理、设计理论与施工张拉技术融合在一起进行介绍,旨在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例,使读者对结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分析有一定了解。
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简要介绍各种索结构形式以及主要特点。
第⒉章详细介绍各种索结构的形式.构成特点.受力性能、设计理论以及典型工程应用。
第3章介绍索结构的找形分析方法及计算原理,包括平衡矩阵法、力密度法、动力松弛法和有限元方法等,并结合算例对找形分析过程进行了示范。
第4章介绍幕墙支承体系与采光顶的索结构形式.设计理念以及工程应用。第5章介绍拉索(杆)与锚具设计.索材料特性以及索节点等主要连接形式。
第6章介绍索结构的动力性能、拉索的振动控制.索结构的风致效应分析以及断索分析等。
第7章介绍索结构施工张拉分析及施工控制方法、误差控制分析以及索力测量方法等。2014年,施工控制,田广宇,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郭彦林,高清PDF《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 》郭彦林 田广宇 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控制,田广宇,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郭彦林,高清PDF《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 》郭彦林 田广宇 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控制,田广宇,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郭彦林,高清PDF《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 》郭彦林 田广宇 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控制,田广宇,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郭彦林,高清PDF《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 》郭彦林 田广宇 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控制,田广宇,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郭彦林,高清PDF《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 》郭彦林 田广宇 著 2014年
书中吸纳了作者课题组近年来对索结构的部分研究成果,包括作者指导的研究生赵思远,郭宇飞,王小安,崔晓强﹑姜子钦、张晓燕、王高宁,朱博莉、符鹏鹏等的研究工作,还参考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与论著,在此一并致谢。特别要感谢赵思远博士对第6章成稿所做出的贡献,也感谢研究生郇志乾对书中部分插图的绘制及研究生章友浩对部分章节的校核。
由于作者的理论水平以及工程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敏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3年,建筑抗震构造,建筑抗震构造手册,高清PDF《建筑抗震构造手册》本书编委会编写  2013年

本文摘要

本书主要依据11G329-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11G329-2《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11G329-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单层工业厂房)》三本最新图集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编写而成。本书内容紧密围绕图集展开,结构体系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还注意了知识的融贯性。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3—2010〕等规范标准相结合,突出整合性的编写原则。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
本书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供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前言
地震,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自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共造成27万余人丧生,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为降低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加强建筑物抗震构造措施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良好的抗震构造设计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性、抗震性、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手段。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组织编写了此书。
本书主要依据最新颁布实施的标准图集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编写而成。共分为4章,内容包括:概述、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本书内容紧密围绕图集展开,结构体系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还注意了知识的融贯性。
本书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供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前言
地震,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自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共造成27万余人丧生,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为降低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加强建筑物抗震构造措施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良好的抗震构造设计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性、抗震性、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手段。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组织编写了此书。
本书主要依据最新颁布实施的标准图集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编写而成。共分为4章,内容包括:概述、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本书内容紧密围绕图集展开,结构体系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还注意了知识的融贯性。
本书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供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2013年,建筑抗震构造,建筑抗震构造手册,高清PDF《建筑抗震构造手册》本书编委会编写  2013年 2013年,建筑抗震构造,建筑抗震构造手册,高清PDF《建筑抗震构造手册》本书编委会编写  2013年 2013年,建筑抗震构造,建筑抗震构造手册,高清PDF《建筑抗震构造手册》本书编委会编写  2013年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