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1月 ( 第 35 页)

2022,仿古,仿古建筑工程,全费用基价表,定额,消耗量定额,湖北,2022年 湖北省 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 第三册 《营造则例》等作法项目

关于发布《湖北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全费用基价表》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建局,各有关建设、设计、施工、造价咨询等单位:
为推进我省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计价依据体系,适应当前仿古建筑工程计价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我厅组织编制了《湖北省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以下简称本定额),经审定通过,现予发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定额是编制招标控制价、施工图预算、工程竣工结算、设计概算及投资估算的依据;也是企业投标报价、内部管理和核算的重要参考。
二、本定额自2023 年1 月1 日起实施,与本定额对应的原定额同时停止使用。2023 年1 月1 日前已进行招投标或者已经签订合同的工程,仍按原约定执行。
三、本定额由湖北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总站负责管理和解释,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 年11 月18 日

总 说 明

一、《湖北省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是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规范》(GB50500—2013)的有关要求,在全国统一《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ZYA4—31—2018)及《全 国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湖北省统一基价表》(鄂建文【2006】123 号发布)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情况 进行修编的。

二、《湖北省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以下简称本定额)共分三册,包括: 第一册 通用项目; 第二册 《营造法原》作法项目; 第三册 《营造则例》等作法项目。

三、本定额适用于湖北省境内新建、扩建的仿古建筑工程,不适用于修缮古建筑工程。

四、本定额与《湖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2018)的使用界定:

1.独立建造的单位工程,其建筑形式是仿古的,如亭、台、楼、阁、榭、舫、廊、殿、堂、斋、塔及寺庙仿古 建筑等,优先执行本定额,本定额没有的分部分项工程,执行《湖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 全费用基价表》(2018) 等定额。

2. 除仿古建筑以外的建筑单位工程属于仿古形式做法的部分,如台基、屋顶、外墙、装饰等分部分项 工程执行本定额。 其他属于现代做法项目,执行《湖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 表》(2018) 等定额。

3.凡石作、结构(混凝土、砖、木)、门窗、屋面、屋面基层、楼地面、抹灰、油漆彩画等 8 项分部分项工 程中,有 5 项为仿古设计形式者,则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均优先执行本定额,本定额没有的分部分项工程, 执行《湖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2018);不足 5 项者,可按其仿古部分分 别执行本定额相应项目,其他属于现代做法项目,执行《湖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 用基价表》(2018) 等定额。

五、本定额既是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时配套的消耗量定额,也是实行定额计价时的全费用基价表。 本定额是编制招标控制价、施工图预算、工程竣工结算、设计概算及投资估算的依据;也是企业投标报 价、内部管理和核算的重要参考。

六、本定额以全费用表示。 全费用是完成规定计量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人工费、材料费、机械 费、费用、增值税之和。 1.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是以定额编制期确定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和对应的定额消耗量计 算的。2.费用包括总价措施项目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 3.增值税是在一般计税法下按规定计算的销项税。

七、本定额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国家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技术操作规程、质量评定 标准、产品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计算规范、古建筑有关做法书籍《营造法 原》和《清式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等为依据编制,并参考了有关地区和行业标准、定额以及典型工 程的设计、施工和其他资料。

八、本定额消耗量是完成规定计量单位的合格产品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 是按 正常施工条件,省内大多数施工企业采用的施工方法、机械化程度和合理的劳动组织及工期进行编制 的,反映了社会平均消耗量水平。 其正常的施工条件是指: 1.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完整无损,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附有合格证书和试验记录。 2.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交叉作业正常。 3.正常的气候、地理条件和施工环境。

九、本定额的工作内容中,已说明了主要施工工序,次要工序虽未说明,均已包含在消耗量内。
十、关于人工消耗量和价格的确定。 1.本定额的人工工日消耗量不分工种,分为普工、技工、高级技工三个技术等级。 2.本定额的人工包括基本用工、超运距用工、辅助用工和人工幅度差。 3.本定额的人工每工日按 8 小时工作制计算。 4.人工工日单价取定:普工 92 元/ 工日,技工 142 元/ 工日,高级技工 212 元/ 工日。 5.本定额未注明拆分比例的增加工日,按各章节相应子目的普工、技工、高级技工比例执行。

十一、关于材料消耗量和价格的确定。 1.本定额采用的材料(包括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成品)均为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相应设计要求的 合格产品。 2.本定额中的材料包括施工中消耗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材料和其他材料。 3.本定额中材料消耗量包括净用量和损耗量。 损耗量包括:从工地仓库、现场集中堆放地点(或现 场加工地点)至操作(或安装)地点的施工场内运输损耗、施工操作损耗、施工现场堆放损耗等,规范(设 计文件)规定的预留量、搭接量不在损耗中考虑。 4.定额列出的材料价格是从材料来源地(或交货地)至工地仓库(或存放地)后的出库除税价格,由 除税的材料原价(或供应价)、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组成。 5.施工机械台班单价中燃料动力费并入材料中。 材料数量调整时,不调整燃料动力材料数量。 6.对于定额中不便计量、用量少、低值易耗的零星材料,列为其他材料费,其计算基数未包括机械燃 料动力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22年 湖北省 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 第三册 《营造则例》等作法项目已关闭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1997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刘委员会
施行日期:1995年11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北京

1997年版,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997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的安全,在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建筑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做到促进生产,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一、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二、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无窗厂房、地下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注: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屋顶上的膝型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稀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
第1.0.4亲建筑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第2.0.1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2.0.1的规定(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2.0.2条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内存放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200kg/m的房间,其梁、楼板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一级耐火等级的要求,但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其梁、楼板的耐火极限仍可按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
第2.0.3条承重构件为非燃烧体的工业建筑(甲、乙类库房和高层库房除外),其非承重外墙为非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可降低到0.25h,为难燃烧体时,可降低到0.5h。
第2.0.4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楼板(高层工业建筑的楼板除外)如耐火极限达到1h有困难时,可降低到0.5h。上人的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
第2.0.5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顶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承重构件有困难时,可采用无保护层的金属构件。但甲、乙、丙类液体火焰能烧到的部位,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第2.0.6条建筑物的屋面面层,应采用不燃烧体,但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其不燃烧体屋面基层上可采用可燃卷材防水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17年版,光的表达,城市与建筑照明设计系列,彩色高清PDF,许东亮,彩色高清PDF《城市与建筑照明设计系列 光的表达 》许东亮 著 2017年版

内容摘抄:

布光路上
多年前,我开始从事照明设计业务时,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是“你主要经营哪几个牌子的灯具?”。这令我回想起30多年前,当我进入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时,就曾有人问:“建筑设计能否把彻砖的数量精确到每一块?”当然,与建筑设计相比,照明设计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还是个新兴职业,我们都知道,维特鲁维撰写《建筑十书》时约为公元前27年。
那么,什么是照明设计师,他们又从事怎样的工作?照明设计师应该具有什么条件与素质?对于业主,对于城市环境,对于建筑空间,对于社会,照明设计能够带来什么价值?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成为我们设立专业照明设计机构一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的缘起。
照明设计师就是从事照明设计的设计师。他与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一样从事设计,只不过使用的材料单一,那就是光。设计图纸也可以称为布光图,落实到设备产品就是布灯图。2006年,中国照明设计师职业获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说明至此中国有了照明设计师这个职业。虽然这类工作的起始点也许更早,但电光源的发明距今只有一百多年,国际上开始有照明设计这个职业估计也不过百年。
按照《辞海》的一般解释:照明是利用各种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或个别物体的设施。利用太阳和天空光的是“天然采光”,利用人工光源的是“人工照明”。照明的首要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可见度和令人舒适愉悦的环境。也就是说,照明设计是利用光进行环境设计。
照明设计师凭借光从事环境设计,不能脱离环境,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照明设计师,首先应具有一般设计师的素养,即理解环境、建筑及室内外空间,掌握空间构成方式与材料的性能特点,从而恰当地用光表现载体和空间。因此,受过建筑、城市设计、环境艺术、室内设计等专业训练的人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当然,对光以及光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是该专业的核心。但是,从定性的感受表现、创造,到定量的核准、科学准确的计算,对光应用的全过程都要了解掌握。光虽然也具有物质性,但与建筑材料等物质在感受上完全不同,它首先来自发光体扩散形的能量发射,如何达到合目的性的照明,需要对光进行限定设计,因此,照明设计也被称为“控制光的学问”,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把适当的光通过适当的器具控制传递出去,形成某种功能或营造某种景观。这里又涉及几方面的知识,如光学的知识、光控制方向的知识、电气控制原理方面的知识等。以上这些仅仅作为照明设计师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在早期,有两方面的照明设计业务已独立存在,即以舞台、电影及展示为中心的灯
光设计(Stage lighting design)和照明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前者主要以创造如表演等非日常光环境为主,服务范围是电影、广播、演出等特殊领域;后者主要是照明产品、光学、机械和造型方面的设计,主要服务于制造商。此外,还有一类是建筑方面的照明设计(Architecture lighting design),主要进行城市景观、建筑、室内外空间光环境的照明设计,它们由照明设计师完成。0世纪40年代,美国已出现了职业照明设计师。如被誉为“照明设计之父”的著名照明设计师理查德·凯利(Richard Kelly1910一1977)开创了照明设计的先河,他曾配合约翰逊完成了位于康涅狄格州新迦南的自宅玻璃屋,配合路易斯·康完成了位于德克萨斯州福特沃思的金贝尔美术馆,配合密斯·凡·德罗完成了纽约西格拉姆大厦的照明设计,这些设计至今仍被奉为照明设计的经典案例。
当然,独立的建筑照明业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获得建筑师以及公众的普遍认知,这一行业大部分属于建筑或者电气和产品设计的范畴。如建筑师承担了光环境意念的表述工作,照明设计师承担了属于设备方面的光源、照度、照明设备设计以及电气回路布线和照明控制等工作。这些大致可表述为以下的关系(图1)。

(略)

内容索引:

目 录
光的感悟 Perception of Light /030

自然的光 Light of Nature /032 Contents
建筑的光 Light of Architecture /040

生活的光 Light of Life /048
光的历程 History of Light /056

光源进化 Evolution of Light Source /060

灯具发展 Development of Lighting Fixture /068

设计流变 Design Tendency /076
布光表达 Expression of Lighting Arrangement /086

平面布光 Lighting Arrangement on Plane /088

立面布光 Lighting Arrangement on Elevation /096

剖面布光 Lighting Arrangement on Section /104

三维表现 3D Expression /110
光的设计 Design of Light /124

细部设计 Design of Details /126

模拟计算 Simulated Calculation /132

出光研讨 Study on Light Emitting /138

现场检证 Site Checkup /144

光的案例 Lighting Design Cases /150

哈尔滨大剧院 Harbin Theatre /152
成都101研究所 Chengdu 101 Research Institute /168

成都华润万象城 Chengdu MXC /182
中关村西区部分景观 Partial Landscape of Zhongguancun West Area /190

云台山云台阁 Yuntaishan Yuntaige /200

无用生活空间 Wuyong Space Beijing /210

老西门窖子屋 Laoximen Sub-cellar Housing /222
南京市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导则 Construction Guide for Nanjing Urban Landscape Lighting /234

郑东新区照明总体规划 Master Plan for Zhengdong New District Lighting /244

杭州奥体中心 Hangzhou Olympic Sports Center /252

光毯 Carpet of Light /262

光绘 1865 Light Depicture 1865 /268

万里江山(LED装置)Vast Temitory(LED)/276

光塔 Lightopia /284
项目索引 Project Index /296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298

 

2014年,房贞政,第二版,预应力,预应力结构理论,高清PDF《预应力结构理论 第二版》房贞政 编著  2014年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预应力结构的理论及其工程应用。书中的内容着重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理论和试验研究,同时还介绍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应力钢.结构以及FRP力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新型结构。本书的编著力求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预应力结构的教材,亦可供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的教师参考。

第二版前言
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应用》自2005年出版以来,得到广大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采用,也获得了读者们的宝贵意见。从第一版发行至今, 预应力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型预应力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等方面,同时我国也颁布了新的规范。本书根据我国现行的新规范对《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应用》进行了修订,并根据预应力技术新的发展,在第3章增加了预应力损失研究方法;在第7章增加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第8章增加了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一- 般规定和预应力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等内容;在第9章增加了预应力混凝土波纹钢腹板结构等。本书第二版的修编,程浩德、张超、陈永健、黄颖等博士参与了部分章节的修改,在此一并致谢。
根据本书的使用范围,第二版增强了理论性与系统性,同时书名为《预应力结构理论》。衷心感谢使用本书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并诚恳地希望读者能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使本书更加日臻完善。

2014年,房贞政,第二版,预应力,预应力结构理论,高清PDF《预应力结构理论 第二版》房贞政 编著  2014年 2014年,房贞政,第二版,预应力,预应力结构理论,高清PDF《预应力结构理论 第二版》房贞政 编著  2014年

ICS07.060
P13
备案号:49961-2016
重庆市地方标淮
DB50/T139—2016
代替DB50/139-200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2016-05-25发布
2016-08-01实施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0/T 139-2016,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技术规范,灾害评估,重庆市,DB50/T 139-201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pdf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50/139-200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与 DB50/139-2003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再包含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见第 1 章);
——增加了地面沉降、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含水层、含水层破坏、地质遗迹、地质遗迹破坏、景观、地下空间破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术语和定义(见第 3.10 条至第 3.12 条、第 3.14 条至第 3.19条、第 3.21 条);
——增加了在地质灾害治理区及周边进行工程建设时,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当进行拟建工程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影响论证的要求(见第 5.1.2 条);
——修改了评估范围,主要按灾种增加了最小评估范围的规定(见第 5.1.3 条);
——修改了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取得的资料类型,进行了细化和补充(见第 5.1.6 条);
——修改了地质环境调查的规定,细化了地质环境调查的具体要求,新增了地质环境调查、地下空间调查、地质遗迹及自然、人文景观调查、相邻建构筑物调查(见第 6 章);
——修改了规划用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用语,称为规划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见第 7.2.9 条);
——增加了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应与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分级一致,但当致灾地质体对工程活动敏感时,地质灾害危险性不应定为小的规定(见第 7.3.1 条);
——增加了规划用地内涉及地质遗迹及自然、人文景观时应反映其基本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的要求(见第 7.4.3 条);
——修改了当地质灾害危险性差异明显时应分区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和补充(见第 8.1.3 条);
——增加了地下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具体要求(见第 8.3.2 条);
——增加了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统计时应包括受其影响的相邻建(构)筑物、地质遗迹、景观、地下空间、重要生活生产水源的规定及相应损失大小的划分依据(见第 8.3.4 条);
——增加了建设场地中地质灾害治理区及周边区域地质灾害发生危险性的判定标准(见第 8.3.5 条);
——增加了对需分区段进行评估的建设场地应得出各区段综合评估结论的要求(见第 8.4.2 条);
——修改了适宜性判定因素,适宜性由地质灾害危险性与防治难度两个因素确定,而防治难度又根据防治技术复杂性及防治工程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判定(见第 8.6.1 条);
——增加了建设场地中的不适宜区段在有审查通过的专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后的适宜性判定标准(见第 8.6.4 条);
——修改了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要求位于地质灾害治理区及周边的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包括拟建工程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影响论证的内容(见第9.3.1 条)。
本标准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607 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208 地质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玉树、任幼蓉、江景雄、彭先孚、向强、鲁克岑、张天友、杜春兰、杨建国、高晓军、廖怀军、张良建、李进财、彭光泽、陈龙、刘喜、曾国机、唐剑波、吴兴均、祝正南。
本标准于 2003 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50/139-200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已经实施十二年多,它在我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许多标准使用者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标准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进一步适应我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我市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必要对DB50/139-2003进行修订。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交通、油气管道、水利水电等建设工程,以及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为工程建设和用地规划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本标准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内容索引:

前言....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 2
5 总则 3
5.1 一般规定........... 3
5.2 评估工作程序... 4
5.3 评估级别........... 4
6 地质环境调查........... 6
6.1 一般规定........... 6
6.2 致灾地质体调查............ 7
6.3 水文地质调查... 9
6.4 地下空间调查... 9
6.5 地质遗迹及自然、人文景观调查........... 9
6.6 相邻建(构)筑物调查 9
7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0
7.1 一般规定......... 10
7.2 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分级..................... 10
7.3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11
7.4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及规划建议.............11
8 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2
8.1 一般规定......... 12
8.2 现状评估......... 12
8.3 预测评估......... 13
8.4 综合评估......... 14
8.5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14
8.6 建设场地适宜性.......... 14
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15
9.1 一般规定......... 15
9.2 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5
9.3 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拟建工程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影响论证 1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级 1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滑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 2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泥石流发生可能性模糊综合评判 ....... 2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岩溶塌陷发生可能性分级....................25
附录 F(规范性附录)采空塌陷发生可能性分级 ....................26
附录 G(规范性附录)地下工程覆岩稳定性计算....................26
附录 H(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 29
附录 I(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及致灾地质体调查表.............30
条文说明....................4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13年,施工技术,王宏,超高层钢结构,高清PDF《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王宏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2章,主要介绍超高层钢结构的发展历程、结构体系、常用构件及材料选用:第二二部分5章,主要介绍超高层钢结构制造技术,包括深化设计.加工制作准备典型构件的加工制作要点、焊接技术等,并以天津高银117大夏、广州东塔等国内典型超高层钢结构工程为例介绍了诸如巨型柱、钢板剪力墙等复杂构件的制作技术:第三部分8章,主要介绍超高层钢结构安装,包括吊装设备应用技术,各类钢构件吊装,施工测量,螺栓连接,结构临时加固,逆作法施工,钢柱无缆风施工等关键技术,以及超高层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的技术要点。
本书可供建筑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制作、施工安装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参考使用。

前言:

从世界第- -座超高层摩天大楼建筑一芝 加哥家庭保险大厦(1885 年建成,55m高),到当今世界第- -高楼一迪拜塔 (2010 年建成,828m 高),超高层建筑在短短的130年里取得了质的飞跃,使人类与天空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超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的建造,钢结构以其优越的自身性能,成为超高层建筑结构中主流结构之一。同时,世界钢材产量及质量的不断提升,也为钢结构建筑的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钢产量从1978年3000万吨发展到2012年7.16亿吨,占到全球钢产量的46.3%。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国家由建国初期限制建筑钢结构的发展逐渐转变为积极的鼓励政策。1987年,中国第--幢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一深圳发展中心大厦诞生,此后钢结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2007
年中国第一高楼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落成,高度492m,标志着中国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又.上了一-个台阶。目前在建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660m),上海中心(632m),天津高银117大厦(597m)即将成为城市天际线的新高度。
本书基于已建、在建且具有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实例,结合国内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最新成果和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分三个部分阐述了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第一部分共2章,主要介绍超高层钢结构的发展历程、结构体系、常用构件及材料选用,主要参编人员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陈振明、周明.苏君岩.邵鹏.刘曙等人;第二部分共5章,主要介绍超高层钢结构制造技术,包括深化设计、加工制作准备、典型构件的加工制作要点焊接技术等,并以天津高银117大夏、广州东塔等国内
典型超高层钢结构工程为例介绍了诸如巨型柱、钢板剪力墙等复杂构件的制作技术,主要参编人员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东大区陈韬、甘超勇、张阳、陈天和、范道红、石承龙、徐丹等人;第三部分共8章,主要介绍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技术,包括吊装设备应用,各类钢构件吊装,施工测量,螺栓连接,吊装平台临时加固,逆作法施工,无缆风施工等关键技术,以及超高层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的技术要点,主要参编人员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陈华周、郐国雄、陆建新、吕黄兵、蒋官业、高勇刚,刘华、李春田、沈洪宇、何洪、许航、陈治、罗哲、常永强、孔维拯等人。书中第10章上海环球GPS测量的相关数据,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黄声享教授及其团队提供,书中所选工程案例,由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提供。
本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建总公司专家委员会施工技术委员主任张希黔教授、同济大学刘玉姝老师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顾磊教授等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太原理工大学建设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海旺教授对本书每一章 节的审查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发榜、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周爱文对本书内容的审阅,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温军、业务经理邓明等人对本书封面、全书风格的设计与把关。书中引用了一些建筑图片,可以给读者更加清晰、直观的印象,在此对这些图片的所有者表示感谢。
2013年,施工技术,王宏,超高层钢结构,高清PDF《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王宏 主编 2013年 2013年,施工技术,王宏,超高层钢结构,高清PDF《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王宏 主编 2013年 2013年,施工技术,王宏,超高层钢结构,高清PDF《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王宏 主编 2013年

水利水电工程,编制规定,设计概(预)算,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

目 录
总 则 1
设计概(预)算 5
总 论 7
第一篇 工程部分 8
第一章 工程分类及概(预)算编制依据 8
第一节 工程分类 8
第二节 概(预)算文件编制依据 8
第二章 概(预)算文件组成内容 10
第一节 概(预)算文件的正件组成内容 10
第二节 概(预)算文件的附件组成内容 11
第三章 项目组成 13
第四章 项目划分 18
第一节 简 述 18
第二节 项目划分 19
第五章 费 用 构 成 46
第一节 概 述 46
第二节 建筑及安装工程费 48
第三节 设备费 55
第四节 独立费用 56
第五节 预备费、建设期融资利息 61
第六章 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 62
第一节 基础单价编制 62
第二节 建筑、安装工程单价编制 69
第三节 工程概(预)算编制 76
第四节 分年度投资及资金流量 92
第五节 预备费、建设期融资利息、静态总投资、总投资 95
第七章 概算表格 97
第二篇 移民与环境部分 113
一 水库征地移民补偿 115
第一章 编制原则及要求 117
第一节 编制原则 117
第二节 各设计阶段工作应满足的要求 117
第二章 组成内容与计算标准 119
第一节 组成内容 119
第二节 计算标准 119
第三章 概算表格 126
二 水土保持工程 127
第一章 概 述 129
第一节 编制说明 129
第二节 概(预)算文件编制依据 129
第三节 概(预)算文件组成内容 130
第二章 项目划分 132
第一节 项目组成内容 132
第二节 项目划分表 133
第三章 费用构成 140
第一节 概 述 140
第二节 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费 141
第三节 独立费用 145
第四节 预备费及建设期融资利息 147
第四章 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 148
第一节 基础单价编制 148
第二节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单价编制 150
第三节 水土保持工程概(预)算编制 152
第四节 预备费及建设期融资利息 155
第五章 概(预)算表格 157
三 环境保护工程 165
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 169
附录一:人工及施工机械参考调整系数 173
附录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174
附录三:关于规范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 180
附录四: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办法 182
附录五:水利、水电、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勘察收费暂行规定 185
附录六: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 196

内容摘要:

总 则
一、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投资管理的需要,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工程投资,根据国家和我区现行的有关规定,结合近年来我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编制规定。它是编制和审批我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和估算的依据,也是编制标底的指导性标准,供编制工程结算和决算参考。
二、本规定适用于由广西区内各级主管部门审定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
三、上报水利部或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审查的水利水电工程执行水利部现行定额和标准。
四、利用外资的工程所需增加的项目和费用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计算。
五、工程的设计概(预)算和估算应按编制年的政策及价格水平进行编制。若工程开工年份的设计方案及价格水平变化使初步设计概算有明显变化时,则其初步设计概算应重编报批。
六、当计算农村水利工程单价时,除材料费外的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乘以0.8的调整系数。
七、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其费用构成及取费标准按本规定第二篇的有关规定计算,生态建设水土保持项目按水利部现行有关规定计算。
八、农村水利工程与基本建设工程的划分
1.农村水利工程包括的项目
(1)小(一)型以下的蓄水工程;
(2)流量不大于1m3/s的引水工程;
(3)江河治理及堤、坝(闸)的小型工程;
(4)提水流量不大于1m3/s的机电泵提水工程;
(5)灌区1m3/s以下的渠道防渗、斗闸门配套等工程;
(6)喷、滴、微、管灌工程;
(7)渍害低产田治理;
(8)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9)田头水柜(井)工程;
(10)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2.农村水利工程与基本建设工程的划分可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作相应调整。
九、定额套用的方法
工程概算阶段,概算定额中没有的子目,可套用预算定额相关子目,定额子目中的人、材、机消耗量乘以1.05的扩大系数;概、预算定额中均没有的子目,可套用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最接近的其他行业定额的相关子目,取费标准执行本规定。
工程预算阶段,对不属于枢纽范围内的其他独立性建筑(如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应按照专业专用的原则,套用我区其他相应行业定额、取费标准及规定计算。对个别套用其他行业定额的补充子目,取费标准执行本规定。
十、数字表示的适用范围
只用一个数字表示的,仅适用于数字本身。数字用上下限表示的,如20~30,适用于大于20、小于等于30。
十一、编制施工图预算时,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对国家规定收费标准以外的取费(如现场经费、间接费等)可在本规定的费率标准以内选择合理的费率计列。
十二、以建安工作量为基数计算的各种费用,除电站、泵站的进、出水管道和厂房内的各类管道外,应扣除外购成品管的采购费。
十三、本规定由广西水利水电建设经济定额站负责管理与解释。

水利水电工程,编制规定,设计概(预)算,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16年版,施工技术,机电工程,超高层建筑,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中国安装协会 编 2016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中国安装协会组织国内知名单位编写,内容包括:我国目前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的前沿技术;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实例;机电工程常用规范、标准表;超高层建筑统计表(2005~2015 年)。
本书适合于从事机电安装工程的人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使用。

前言
近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建造规模和数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超高层建筑发展最快的国家。而作为超高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机电工程技术,也随之成熟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点的施工工艺、工法,促进了我国超高层建筑建设的技术进步。

为了展现当今我国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水平,指导机电工程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实施,由中国安装协会组织部分国内知名机电工程施工企业,以实施完成或正在实施的部分具有当代鲜明特色的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为实例,编写了《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书。该书结合我国近年来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实践,全面论述了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总结了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经验与成果,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旨在帮助企业学习、了解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施工关键技术和“四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分为四个部分,共三个章节及附录。第一章介绍了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和超高层建筑结构与机电工程的发展过程;第二章介绍了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前沿技术的应用,主要内容为深化设计与BIM技术、超高空大型设备与电缆吊装、工厂化建造、减振降噪及先进的绿色节能、信息化技术等;第三章共收录了以上海中心工程为主的十个具有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实例,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工程难(特)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管理等,真实论述了机电工程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经验。附录1.2的内容为机电工程使用的标准规范汇总和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统计(2005~2015 年),供查阅参考。
《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江苏扬安集团有限公司、中建- -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南通市中南建工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组织人员按分工要求参与编写。还得到了中国安装协会科技委顾问吴小莎、王清训老师的指导,对书稿的编写进行了指导和审核,在此-并表示感谢。
鉴于本书内容丰富,收录大型机电工程项目多,信息量大,且编写人员众多、编写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6年版,施工技术,机电工程,超高层建筑,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中国安装协会 编 2016年版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收集大量当代最新资料的基础上编著而成。全书共三编23章,主要内容:第1篇超高层建筑设计新进展,包括超高层建筑发展简史、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新进展、超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新进展、超高层建筑结构主要使用的建材、绿色建筑理念用于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新进展。第2篇超高层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新进展,包括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的特点、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混凝土泵、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测量仪器;第3篇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新进展,包括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要点、钻孔灌注桩施工及硬地法施工工艺、地下连续墙施工新技术、超高层建筑深基础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基础筏板施工、超高层建筑模板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超高层建筑管道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控制、超高层建筑弱电智能化、超高层建筑自动化施工简介、建筑业信息化应用技术简介等。
本书具有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等特点,既重视理论研讨的成果,又注重实践经验的传承,是当今建筑工程师们智慧汇集的最新产物。可供从事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前言
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目前,国内外纷纷筹建和抢建“世界和地区第一高楼”,同时,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将极大缓解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也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先进结构理论、高强轻质材料、垂直运输机械和设备、新.
型模板及脚手架等创新也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预示着超高层建筑发展的美好前景。
超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创新和发展,鼓励和鞭策着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总结自己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实践经验的同时,不断积极阅读学习大量超高层建筑文献资料;同时也引用了许多科研、教学和工程单位的研究成果及工程总结。本书得到同济大学出版社支持出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具有科学性、典范性、时代性等特点,是当今建筑工程界专家、学者、设计师、工程师们智慧汇集的最新产物。可供从事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书编写中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希望读者教正。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2014年,施工新进展,设计,超高层建筑,黄宗襄,高清PDF《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新进展 》黄宗襄 编著  2014年

 

2012年,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超高层住宅,高清PDF《超高层住宅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 等著  2012年

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特别是近十年来,城市居民对住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居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用地紧缺与城市人p持续增加的矛盾愈发突出。为了缓和这一矛盾并保证住宅和环境的质量,超高层住宅应运而生。超高层住宅是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特定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定的建筑,也是- -种特殊的功能建筑,必须引起大家的深思。
关于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国内外略有不同。联合国1972 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将建筑层数超过40层或者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定义为超高层建筑。日本建筑大辞典将建筑层数超过15层的建筑定义为超高层建筑。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将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定义为超高层建筑。在超高层建筑中,住宅建筑面积占该建筑总建筑面积的70%及以上者,即为超高层住宅。
住宅层数作为城市住宅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城市住区规划及住宅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 -定时期经济技术水平和居住质量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城市住宅建设在层数上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住宅业发展学习前苏联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住宅层数从2、3层逐步发展并稳定在以6层为主。“文革”时期,我国住宅建设停滞不前,在极端节约的原则下,形成了大批劣质住宅。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住宅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住宅建设从供给驱动逐渐转向需求驱动。面对城市用地紧缺和住房面积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增加住宅层数、提高居住区的容积率成为- -种有效的手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的高层住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得到长足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超高层住宅又进-一步发展,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超高层.住宅给住宅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超高层住宅建筑风格现代化,视野开阔,不受地面潮湿的影响,空气流通性能好,空气污染小,远离汽车尾气污染和地面噪声污染,这些特点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超高层住宅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受到部分人群的青睐。超高层住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了它不利的一面。住宅建筑与其他建筑有很大的不同:第一,要考虑到人群的年龄特征,不同于办公楼、图书馆、影剧院里的人群,住宅建筑会有老人和儿童,对建筑的反应显然不同。不仅超高层住宅顶部的变形、位移可能会带给人们异常感受,即使窗缝中的呼嘯声音都可能引起老人和儿童的不安。此外,如医疗抢救时,担架进不了电梯,可能会贻误病人的抢救时间。第二,住宅建筑必须配置厨卫设备,这就意昧着在一幢建筑内 会埋下比常规建筑更多的火灾隐患,对人们的逃生(躲在避难层的人也会有不安情绪)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三,像其他超高层建筑一样, 超高层住宅会带来诸多技术问题,如结构体系、基础工程、抗震及防火、供热制冷及装修装饰等。此类问题既有共性的技术内涵,又有住宅建筑自身的技术特征,有待逐-解决。

超高层住宅有效地开发了城市的高层空间,提高了容积率,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为城市交通、绿化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然而超高层住宅同时带来成本增加、维修麻烦、高能耗等一系列问题, 其体量巨大,容易对城市环境和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热岛效应。因此超高层住宅的综合效益需要作科学分析。总体来说,我国超高层住宅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亟须解决。
与高层住宅相比,超高层住宅在环境影响、安全性、建造技术、经济性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解决超高层住宅带来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实现住宅业的科学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科研价值。
总之,超高层住宅是在我国建设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在住宅需求急增、土地资源紧张,特别是一线城市住房价格骤增的情况下派生出来的住宅新品种,有利有弊。鉴于现阶段超高层住宅实践经验不足,需要人们深人探索,对于超高层住宅的发展宜谨慎进行。
本书分为6章,分别是超高层住宅发展现状与趋势、超高层住宅环境技术分析、超高层住宅安全性与设计、超高层住宅建造技术、超高层住宅经济性以及工程案例。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对超高层住宅进行了探索,涉及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与建造、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城的知识,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们的辛勤劳动,希望能给各界同仁提供参考和帮助。

2012年,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超高层住宅,高清PDF《超高层住宅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 等著  2012年 2012年,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超高层住宅,高清PDF《超高层住宅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 等著  2012年 2012年,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超高层住宅,高清PDF《超高层住宅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 等著  2012年 2012年,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超高层住宅,高清PDF《超高层住宅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 等著  2012年 2012年,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超高层住宅,高清PDF《超高层住宅建筑发展研究》王有为 等著  2012年

 

2011年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胡玉银 著 2011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成果,系统介绍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各个方面。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超高层建筑基础与结构,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体系,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超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基础筏板施工,超高层建筑模板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控制,超高层建筑自动化施工。本书具有系统性强、结构严谨、技术先进、实践性强等特点,可供从事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学习。

前言
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人间- -大奇迹,许多工程技术人员都为她魂牵梦萦,被其高大挺拔、直插云霄的建筑形象所倾倒,自愿为她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作者就是其中之一。1996年,作者刚从事建筑施工即有幸参加了上海金茂大厦建设,开始了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工程实践与理论探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与超高层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2003年,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交叉领域创新团队专项资助下,作者主持了《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研究项目,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2007 年至2010年,在上海市领军人才专项基金资助下,作者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得以继续深化。为普及和推动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自2006年以来,作者陆续在《建筑施工》杂志发表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受到许多同行的关注和鼓励。正是在他们的热情支持下,作者才得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历时五年多完成了本书。
《超高层建筑施工》共分十二章,第一章,在阐述超高层建筑起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望了超高层建筑发展的美好前景和技术趋势。第二章介绍了超商层建筑基础与结构。第三章则从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人手,提出了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路线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第四章介绍了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体系构成及配置原则。第五章以竖向测量为重点介绍了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第六章针对超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特点,提出了施工技术路线,并全面总结了各种施工工艺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第七章以施工组织和裂缝控制为重点介绍了超高层建筑基础筏板施工。第八章以加快竖向结构施工为目标统地介绍了当前主流的模板工程新技术及选择原则。第九章以超高程泵送为重点介绍了超高层建筑混凝土生产、泵送施工以及质量实时监控。第十章就框架、桁架和塔桅等关键部位介绍了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工艺。第十一章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控制原理、目标和技术。第十二章总结了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超高层建筑自动化施工方面所作的积极探索。比较系统和概要地总结了当今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成果。
在本书出版之际,作者首先要感谢孙钧院士、叶可明院士、李永盛教授和范庆国先生,是他们将作者引人科学的殿堂,是他们的热情鼓励和悉心指导,激励作者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努力跋涉。本书编写还得到了吴欣之、朱骏、陆云、崔晓强、伍小平、李琰、张晶、吴德龙、许永和等诸多同仁的鼎力相助。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作者从事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作者还要特别感谢曹鸿新编审,他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劳动!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力求将系统总结与宏观把握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希望能对从事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借鉴。但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应用技术,涉及的学科广]类非常多,积累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远非作者- -人在一书中可以穷尽,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1年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胡玉银 著 2011年版 2011年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胡玉银 著 2011年版 2011年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胡玉银 著 2011年版 2011年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胡玉银 著 2011年版 2011年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胡玉银 著 2011年版 2011年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胡玉银 著 2011年版

 

2013年,第二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第二版》胡玉银 著 2013年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 上进行了修订,补充了第13章“工程案例一-东京晴空塔”。本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成果,系统介绍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各个方面。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与未来,超高层建筑基础与结构,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体系,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超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基础筏板施工,超高层建筑模板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控制,超高层建筑自动化施工,工程案例一东京晴空塔。 本书具有系统性强、结构严谨、技术先进、实践性强等特点,可供从事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学习。

第二版前言
《超高层建筑施工》第一版面世以来,国内外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又取得许多新进展,美国世贸中心1号楼和中国上海中心顺利建设、特别是日本东京晴空塔竣工,向我们全面展示了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与第- .版相比,《超高层建筑施工(第二版)》除部分作了修订外,主要是增加了第13章即工程案例一东京晴空塔, 以及时反映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新进展,供国内同行参考借鉴。该章主要根据东京晴空塔工程设计单位日建设计和总承包商日本大林组株式会社发布的技术资料编写,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施玉芗同志的帮助,在此致以诚挚谢意!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随着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可谓日新月异。限于作者精力和学识,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3年,第二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第二版》胡玉银 著 2013年 2013年,第二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第二版》胡玉银 著 2013年 2013年,第二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第二版》胡玉银 著 2013年 2013年,第二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第二版》胡玉银 著 2013年 2013年,第二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第二版》胡玉银 著 2013年 2013年,第二版,胡玉银,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高清PDF《超高层建筑施工 第二版》胡玉银 著 2013年

 

2013年,周栋良,城市高度,奥意建筑,高清PDF《城市高度奥意建筑超高层作品集》周栋良  2013年

PREFACE
序一
本书不是研究高层建筑发展理论的专著,更像是中国特色建设大潮中,建筑师在繁忙耕耘的路上,跳
出忙碌的工作圈子,回忆静思的阶段性小结。
+在时间的节点上,“奥意建筑” 由建院至今已30年,恰与改革开放经历的30年同期.
+在创作的内容上,高层建筑不断扩展领域、提升高度,恰与计算理论和创作理念更新同步。
+ 30年来“奥意建筑”设计了大量商业办公、住宅酒店和工业建筑项目,这其中完成了30余栋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展示了“奥意建筑"设计的长项。本书以精致绘制的图形和专业的影像图片做了翔实的记录,内容包括从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被评为深圳十大历史建筑的深圳电子大厦,直到21世纪陆续设计的高度达200一300米各种功能类型的超高层建筑。每次承担新的工程项目或与境外建筑师比肩同行,或从方案做起,完成全部图纸,经此不断积累结构体系研发和建筑创意都有长足的进步。
+建筑实践的反馈,引发创作的反思,每个细节的成败,都促使建筑师必须明确地回答一什么要坚持下去,什么要保持距离一其意义应当超乎 具体项目的展示,可以说这是一次“后理论”方式的具体演绎。
+ 21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城镇化的世纪”。 经济发展带来的资金聚集,人口、土地带来的矛盾使高层建筑的发
展成为必然,建筑创作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高层建筑始于美国,历经百年沧桑。从欧洲的理性冷峻态度,到亚洲的感性快速发展之势,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历经20余年,方兴未艾。虽然像上海已出现了历史.上最密集的超高层建筑群现象,从发展过程来看,仍属高层建筑的“青年期”阶段,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加入建筑高度的追求热潮。这样大规模地高速建设,在安全、能源、技术支撑及社会文化层面、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高层建筑美学表达的共识,是否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搅拌机轰鸣声中走向辉煌的巅峰时刻,保持冷静的科学态度才是政府、业主和建筑师应有的共同社会责任。
+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因其体量和高度的强势、功能的密集,常会涉及对城市环境和谐的考验。创造合理空间和栖居有意义的场所,变得十分重要,百年建筑,理应从容面对,在大自然面前要有更多的约束和尊重。
+高层建筑的细部节点是建筑师要特别关注的。因其复杂的单项设计常有各专业公司介入,分担不同的任务,唯独建筑幕墙体系所表达的建筑美学与色彩,源于构造逻辑的自然表达和材料的合理选择,-定要掌握在建筑师手中。
+可以把本书看作是在我国少了“现代建筑洗礼”这一历史过程的补课作业,从而把空间第-、品质第一、功能第- -.细节锺炼的经典论述。作为建筑师进步的阶梯。

2013年,周栋良,城市高度,奥意建筑,高清PDF《城市高度奥意建筑超高层作品集》周栋良  2013年 2013年,周栋良,城市高度,奥意建筑,高清PDF《城市高度奥意建筑超高层作品集》周栋良  2013年

 

2016年版,关而道,超高层建筑,越秀金融大厦,邵泉,高清PDF《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越秀金融大厦 》关而道 邵泉 主编 2016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15章,从15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越秀金融大厦的各项创新施工与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工程简介及科技工作综述、钢管混凝土复合大截面柱制作和安装施工技术、核心筒“蛙式”液压顶提模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超高层外挑楼板创新模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柱内混凝土针式浇筑施工技术、超高层钢结构计算机模拟预拼装和钢构件现场叠拼技术、大型塔吊新型附着装置设计与安装施工技术、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及监测、超高层复杂空间钢结构施工测量控制技术、超高层装配式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超高层建筑施工BIM技术的应用、机电设备安装新技术、超高层建筑幕墙施工新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前沿的项目管理等,这些都是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技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

前言
世界超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中国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迅速的崛起,不仅推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安全快捷建造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的新课题。越秀金融大厦(又称北塔)工程总面积21万m',总建筑高度309.4m,地下室4层,地上68层,采用带加强层框架核心简+巨型斜撑框架结构体系,是世界上首次应用创新的钢管混凝土复合大截面柱的工程。本书以越秀金融大厦施工实践为基础,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工程施工的各项创新管理与技术,旨在对大型标志性超高层的施工技术提供全面借鉴。
本书共分为15章,从15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越秀金融大厦的各项创新施工与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工程简介及科技工作综述、钢管混凝土复合大截面柱制作和安装施工技术核心简“蛙式”液压顶提模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超高层外挑楼板创新模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柱内混凝土针式浇筑施工技术.超高层钢结构计算机模拟预拼装和钢构件现场叠拼技术、大型塔吊新型附着装置设计与安装施工技术、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及监测、超高层复杂空间钢结构施工测量控制技术、超高层装配式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超高层建筑施工BIM技术的应用、机电设备安装新技术、超高层建筑幕墙施工新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前沿的项目管理等,这些都是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技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
本书介绍的越秀金融大厦施工新技术,有些借鉴了其他超高层建筑的成功经验,有些技术则是根据工程特点自行研发的,这些技术的成功运用保证了越秀金融大厦项目的顺利建设,同时这些技术也得到了业界和专家的肯定,其中有七项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复合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施工工法、超高层核心简灵活平台提模系统设计与施工工法、单轨吊车用于超高层单元式建筑幕墙安装施工工法、装配式支吊架安装施工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越秀金融大厦由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施工总承包及总承包管理配合服务,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参与工程建设过程管理。越秀金融大厦各种施工技术的成功研发和应用,除了广大项目建设者的努力外,还得到相关专家、学者及华南理工大学的帮助,在此我们对所有为此作出努力的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越秀金融大厦只是大型标志性建筑的一个例证,尽管本书提出和总结的一些技术可能存在瑕疵,但实践一总结一 再实践 则是我们探索和创新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始终应保持的一-种科学态度。
本书不当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指正。

2016年版,关而道,超高层建筑,越秀金融大厦,邵泉,高清PDF《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越秀金融大厦 》关而道 邵泉 主编 2016年版 2016年版,关而道,超高层建筑,越秀金融大厦,邵泉,高清PDF《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越秀金融大厦 》关而道 邵泉 主编 2016年版 2016年版,关而道,超高层建筑,越秀金融大厦,邵泉,高清PDF《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越秀金融大厦 》关而道 邵泉 主编 2016年版 2016年版,关而道,超高层建筑,越秀金融大厦,邵泉,高清PDF《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越秀金融大厦 》关而道 邵泉 主编 2016年版 2016年版,关而道,超高层建筑,越秀金融大厦,邵泉,高清PDF《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越秀金融大厦 》关而道 邵泉 主编 2016年版 2016年版,关而道,超高层建筑,越秀金融大厦,邵泉,高清PDF《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越秀金融大厦 》关而道 邵泉 主编 2016年版 2016年版,关而道,超高层建筑,越秀金融大厦,邵泉,高清PDF《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越秀金融大厦 》关而道 邵泉 主编 2016年版

高清PDF《大型标志性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越秀金融大厦 》关而道 邵泉 主编 2016年版已关闭评论

 

2012年,万叶青,上册,节点,袁鑫,连接,钢结构,高清PDF《钢结构连接与节点 上册 》万叶青 袁鑫 编 2012年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工程设计的习惯,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参考《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和《钢结构设计手册》等资料,将中华钢结构论坛
(www.okok.org)上的相关内容精选归类,并深入整理提升后编写而成。汇聚了大量钢结构连接节点的实例
及其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涉及基本概念、荷载条件、计算分析、连接节点、构造做法、设计图例等方面,涵盖了钢结构连接节点中绝大多数问题。书中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实用、系统与深入。
全书共分八个部分,四十八章,分成上、下两册。上册包括两个部分,十六章。
本书适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学习参考。

前言
中华钢结构论坛(www. okok. org)自创立之日起,一直坚持从事公益、追求专业、服务会员的宗旨,受到了结构领域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颇具影响的结构专业论坛之一。迄今为止,论坛的注册会员数超过25万,现存帖子数超过80万。
学分先后,术有专攻。论坛会员来源广泛,话题涉及方方面面,但大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具体问题。既有人门的知识,也多见有难度和深度的话题,常产生激烈的讨论并形成大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案例。对各层次工程技术人员都具有可阅读性和参考性。
为了充分挖掘此宝贵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结构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2004年论坛组织编写了第一本精华集《结构理论与工程实践》,然而由于篇幅有限,许多重要内容未能收录,使得读者感到意犹未尽。出于存广求专的目的,我们针对具体栏目,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技术门类,编辑整理成更加细化了的精华集系列丛书。2007 年基于论坛的“普钢厂房结构”专栏,整理编写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普钢厂房结构设计》。2008 年,又基于“轻钢厂房结构”专栏,整理出版了论坛精华集系列丛书的第二本《轻钢结构设计》。精华集的出版受到广大专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为了便于读者在中华钢结构论坛上查找相应的话题,我们在话题内容的整理过程中保留了每个话题的id号和首帖发布日期。
“连接与节点”专栏共有2千多个话题,超过1万个帖子,是钢结构设计话题讨论最多的专栏之一。应广大会员与专业读者的需要,围绕该专栏的话题,我们编辑整理了《钢结构节点设计》精华集。本书侧重于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中的实际工程问题和处理方法。全书分上、下两册,包括八个部分,共有四十八章。上册包括两个部分,十六章。
本精华集尽量在每个话题后增加了导读性质的编者点评,并将各话题下的重点帖子用★号标记,以示推荐。
《中国图书商报》对中华钢结构论坛的会员有过这样的评论:“他们是聚集在中华钢结构论坛上的“草根’高手”。可能有些人不同意这样的提法,因为论坛中不乏大师、教授等真正的专家。不管怎样,这也许能反映出大家对他们的一种敬仰之情。
我们在此感谢所有积极参与专业讨论的会员。本书由上海市徐汇区钢结构学会组织编写。我们努力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但限于水平必定存在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2012年,万叶青,上册,节点,袁鑫,连接,钢结构,高清PDF《钢结构连接与节点 上册 》万叶青 袁鑫 编 2012年 2012年,万叶青,上册,节点,袁鑫,连接,钢结构,高清PDF《钢结构连接与节点 上册 》万叶青 袁鑫 编 2012年 2012年,万叶青,上册,节点,袁鑫,连接,钢结构,高清PDF《钢结构连接与节点 上册 》万叶青 袁鑫 编 2012年

 

2014年,下册,节点,连接,钢结构,高清PDF《钢结构连接与节点 下册》上海市徐汇区钢结构学会 编 2014年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工程设计的习惯,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参考《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和《钢结构设计手册》等资料,将中华钢结构论坛
(www.okok.org)上的相关内容精选归类,并深入整理提升后编写而成。汇聚了大量钢结构连接节点的实例
及其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涉及基本概念、荷载条件、计算分析、连接节点、构造做法、设计图例等方面,涵盖了钢结构连接节点中绝大多数问题。书中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实用、系统与深入。
全书共分八个部分,四十八章,分成上、下两册。上册包括两个部分,十六章。
本书适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学习参考。

前言
Qianyan
中华钢结构论坛(www. okok. org)自创立之日起,一直秉承坚持公益、追求专业、服务会员的宗旨,受到了结构领域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颇具影响的结构专业论坛之一。至2014年,论坛的注册会员数超过33万,现存帖子数超过98万。
学分先后,术有专攻。论坛会员来源广泛,话题涉及方方面面,但大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具体问题。既有人门的知识,也多见有难度和深度的话题,常产生激烈的讨论并形成大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案例。对各层次工程技术人员都具有阅读性和参考性。
为了充分发掘此宝贵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结构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2004年论坛组织编写了第一本精华集《结构理论与工程实践》,然而由于篇幅有限,许多重要内容未能收录,使得读者感到意犹未尽。出于存广求专的目的,我们针对具体栏目,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技术门类,编辑整理成更加细化了的精华集系列丛书。2007 年基于论坛的“普钢厂房结构”专栏,整理编写了论坛精华集系列丛书的第- -本《普钢厂房结构设计》。2008 年,又基于“轻钢厂房结构”专栏,整理出版了论坛精华集系列丛书的第二本《轻钢结构设计》。精华集的出版受到广大专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为了便于读者在中华钢结构论坛上查找相应的话题,我们在话题内容的整理过程中保留了每个话题的id号和首帖发布日期。
“连接与节点”专栏,共有两千多个话题,超过- -万个帖子,是钢结构设计话题讨论最多的专栏之一。应广大会员与专业读者的需要,围绕该专栏的话题,我们编辑整理了《钢结构连接与节点》精华集。本书侧重于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中的实际工程问题和处理方法。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两个部分,十六章;下册包括五个部分,三十三章。
《钢结构连接与节点(上))已于2012年1月出版,给读者带来了专门针对钢结构连接节点方面的讨论,其中包括大量工程实例、经验和知识,有益于拓展工程视角,拓宽知识视野。根据读者建议,我们继续整理出版《钢结构连接与节点(下)》,将钢结构连接与节点的讨论话题加以完善,完成该栏目话题整理出版的阶段性工作。
中华钢结构论坛自创立至今已经有16年的历史,现存的话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和设计规范都有较大发展,会员发帖讨论的内容可能会显得有些过时,或与现行规范不对应。我们在整理过程中,考虑到有关话题对一些工程案例讨论过程的全面性,依然保留发帖当时引用规范版本号,未作调整。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是为了方便人们能够在此探寻到结构工程技术发展过程的一些印记。
本精华集尽量在每个话题后增加导读性质的编者点评,并将各话题下的重点帖子用★号标记,以示推荐。
《中国图书商报》对中华钢结构论坛的会员有过这样的评论:“他们是聚集在中华钢结构论坛上的“草根'高手。”可能有些人不同意这样的提法,因为其中不乏大师、教授等真正的专家。不管怎样,这也许能反映出大家对他们的一种敬仰之情。
我们在此感谢所有积极参与专业讨论的会员。本书由.上海市徐汇区钢结构学会组织编写。我们努力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但限于水平必定存在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2014年,下册,节点,连接,钢结构,高清PDF《钢结构连接与节点 下册》上海市徐汇区钢结构学会 编 2014年 2014年,下册,节点,连接,钢结构,高清PDF《钢结构连接与节点 下册》上海市徐汇区钢结构学会 编 2014年 2014年,下册,节点,连接,钢结构,高清PDF《钢结构连接与节点 下册》上海市徐汇区钢结构学会 编 2014年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