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1月 ( 第 67 页)

回填,地基,处理,强夯,柔性墩,松散回填土场地柔性墩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pdf

[摘要]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大面积高填方多采用砂砾质残积黏性土作为回填材料,辅助强夯进行地基处理。天然残积黏性土本身具有孔隙比大、压缩性低、遇水软化和易崩解的特点,而经搬运后用作大面积回填时,其孔隙比更大,压缩性增大,虽经分层碾压,但土层颗粒仍为松散状态。由于南方地区多为晴热干旱和多雨的气候条件,土的饱和度变化较大,造成强夯法地基施工时,极易形成或塌孔或吸锤等施工问题的不断转换,严重影响地基加固效果。为此,在普通强夯法施工工艺加固地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强夯夯坑内回填同类残积土,经二次复夯形成柔性置换夯墩的地基处理方法,并采用多遍点夯之间回填、休止、复夯逐步递进的特定施工工艺流程,解决了此类场地强夯施工困难、处理效果差的问题。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方便,消除了塌孔、吸锤等现象:处理后的地基场地均匀,承载力大幅提高,变形小,能有效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关键词]地基;回填;强夯;柔性墩;处理

内容摘抄:

1强夯柔性墩置换方法
松散砾质残积土回填地基具有土体松散、土性构成复杂的特点,巨大的强夯冲击能无法产生有效的水平分量振密土体,往往造成施工中落锤坑深过大。特别是土中细颗粒黏性土(主要为化学风化后形成的高岭石)遇水软化,堵塞了粗颗粒间的空隙,土体渗透性减弱,并伴随强度的降低而迅速降低。这一特性使得普通强夯法无法起到有效加固地基的作用,势必采用回填料挤人松散的土体,起到充填挤密和置换的双重作用,并兼有局部排水作用。刚性墩强夯置换法通常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状的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等地基2],其作用机理是将块石等粗骨料的置换材料夯入土体中,形成碎石墩体,并使墩体落在较硬下卧土层上,起到对土体的置换作用,同时振动所产生的瞬时冲击波对土体也起到密实的作用,墩体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显然,刚性墩强夯置换突出的是以竖向置换为主、水平向充填密实为辅。而对于松散的砾质残积土回填土,由于土体颗粒松散,产生的能量在夯底附近即被吸收且迅速衰减而无法向整个土体内传递,土体不能得到有效充填密实加固,则难以形成地基复合作用。除非需要更大的能级和无限量的填料,这在工程上既不经济也不合理。针对刚性填料形成墩体的竖向夯击能集中、粗骨料挤人土体距离有限、填充性差的不足,可以采用同场地回填土材料作为坑内回填料来改变,即改刚性为柔性,形成水平向密实为主、竖向置换为辅的强夯柔性墩置换法。
强夯柔性墩置换法的主要机理在于夯坑内采用场地同材料回填土进行回填,两者刚度相近,土性一致,能够使夯击能量有效地向土中各个方向传递,并在不太高的夯击能作用下,填料土体易于挤人原先松散的土体,使整个土体有限充填密实,同时在夯击作用下,可以形成比墩间土土体刚度相对较大的密实竖向土墩体,柔性墩,既能起到对土体的置换作用,又能起到对相邻点夯击时墩间土体的部分约束作用。特别是由同材料回填形成的柔性墩能与原有墩间土之间保持良好的均匀性,从而达到地基的均匀加固效果。
单孔柔性墩通过反复回填-夯击过程,很容易达到一定的置换和约束的作用,但由于存在先后施工的关系,无法保证相邻夯点柔性墩的有效形成,或同一遍数上的各夯墩之间存在刚度上的差异,同时墩间土的密实也因先后施工关系而容易造成加固土体之间的不均匀,因此,采用二次复夯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其施工工艺流程:①第1遍主夯点施工;②主夯点夯击成孔,回填同材料场地土至孔顶,夯击至初步密实状态,再回填至孔顶,休止;③第2遍主夯点施工;④同步骤②;⑤对第1遍进行原点加固夯,夯至收锤标准;⑥第3遍夯点施工;⑦同步骤②;⑧对第2遍进行原点加固夯,夯至收锤标准;⑨依次类推,重复步骤③~⑦,至单点夯全部结束;①场地满夯。

(略)

2强夯柔性墩置换试验
2.1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位于海南西北某开发区滨海海陆域交界地带,陆域部分为丘陵地貌,海域部分通过邻近地区残(坡)积土的挖方回填形成大面积陆域,平均回填厚度8~10m,需要地基处理以建造大型罐区。场地(回填区域)地层构成从上往下主要为:①回填土(Q4);③2凝灰岩(Q3);④可塑~硬塑粉质黏土(Q,)和⑥密实中砂(Q3+)。基础主要压缩层为①回填土,松散,以黏性土和中粗砂为主,初始孔隙比eo≈0.7,塑性指数I,≈11.8。
2.2强夯参数
根据建罐要求,处理后的设计地基承载力>250kPa,加固深度范围内土的等效加权压缩模量>7MPa。强夯施工参数如表1所示。

(略)

3工程实例
根据试验成果,在某罐区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应用。设计要求、地质条件、施工参数和工艺等与试验区基本一致。下面以罐区中1个3万m3燃料油罐(150-TK-101,罐体直径42m)为例,说明采用该方法后的地基处理效果。
回填土来自于附近开山挖方残积土,回填深度(也即本工程实际需要处理的深度)10~12m,处理范围扩出罐基环梁5m,直径为52m,采用10000kN·m能级主夯2遍,6000kN·m能级副夯1遍,4000kN·m能级副夯1遍,2000kNm能级满夯2遍,1遍主夯点间距10m,其余遍数点夯分别为前述遍数夯点之间插夯,收锤标准为25,15,10cm。
施工完成经过2周休止,按每300m2一个检测点布置原则,对处理效果进行了现场检测。夯前夯后标准贯入和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

(略)

4结语
本文针对以残(坡)积土作为回填材料的大面积高填方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时遇到的塌孔、吸锤等常见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夯柔性墩置换方法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在工程实际中进行应用,满足了设计要求。通过这一实践,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与刚性碎石填料形成夯墩的普通强夯置换方法相比,强夯柔性墩置换方法是一种以水平向振动密实为主、竖向置换为辅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松散残积土回填场地的土的承载力和减小地基变形,同时使残积土回填场地的土性不均匀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2)强夯柔性墩置换方法通过特定的施工工艺,可以解决松散残积土回填场地强夯施工中出现的塌孔、吸锤等问题,提高了强夯加固地基的有效性;适用于干湿交替和地下水位变化的松散残积土回填场地的地基处理。
3)强夯法是目前大面积回填土场地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不乏成功实例,但包括本文提出的柔性墩置换方法在内的各种强夯方法,在理论上仍有待于进行深人研究。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施工技术,松散堆积体,检测,边坡,钻孔,锚索,松散堆积体边坡锚索钻孔施工关键技术.pdf

[摘要]松散堆积体锚索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含量很高,而钻孔施工是锚索工程的前提和保证。对堆积体锚索钻孔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从锚索孔放样、施工平台搭设、钻机校正和定位、成孔技术以及孔斜检测技术等几个方面对锚索钻孔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关键词]边坡;松散堆积体;锚索;钻孔;检测;施工技术

内容摘抄:

1钻孔施工工艺流程
锚索钻孔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钻孔设备
锚索成孔过程中,多数是通过钻孔设备成孔,有的是预留孔道(如坝体锚索孔)。而锚索钻孔也有水钻和干钻之分,在弱风化较完整岩体或黏土体中钻孔可采用水钻;在堆积体和强风化破碎岩体中钻孔侧宜采用干钻。在堆积体中钻孔若采用水钻,由于其自身的稳定性较差,会使得钻孔成孔难度加大甚至可能会导致堆积体失稳;而文中所提及的干钻主要是指锚固钴机利用风动压力钻进,避免了水钻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堆积体锚索钻孔设备主要是锚固钻机和空压机。
目前,市场上锚索钻机的种类有很多,但并不是每种锚索钻机都适宜在堆积体中施工。根据以往钻孔施工经验【1,7】,堆积体锚索钻孔设备主要以YG-80、重探MGY-80和MGY-100型潜孔钻为主;空压机以英格索兰电动空压机为主。

3钻孔施工关键技术
3.1锚索孔放样
一般来说,锚索孔放样是钻孔施工的前期工作。根据《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一20101o),应按设计要求测定孔位,孔位坐标误差≤10cm,方位角误差≤3°。
孔口位置的标定是钻孔施工的第1步,实际工程施工中,有的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自行标出钻孔位置,这样往往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正常情况下,孔位坐标应由技术部门根据设计图纸,采用GPS等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定位,最好使用红油漆在边坡面上画“+”字标出孔位坐标。需要提醒的是,工程现场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已经放样好的孔位遭到破坏或位置不清晰,此时需要施工单位现场技术员根据设计图纸对孔位坐标进行重新放样或现场指导,以免出现锚索孔被错打或误打现象。若原锚索孔位遇障碍或其他原因须移位时,应征得监理方和设计方同意,并取得书面设计变更后方能实施,一般新孔位距原孔位10cm左右。

3.2施工平台搭设
平台搭设是锚索工程的前提和基础。施工排架必须承受一定的荷载(钻机、人员自重),搭设施工平台所用材料主要有中38mm钢管、竹踏板(木板)、密封网及辅助材料等。搭设时,先根据设计要求(钢管间距、排距,排架宽度,每层排架高度等)搭建钢管,钢管之间用卡件搭接;然后层间紧密铺设竹踏板、下设密封网、外设封闭的安全网;为了避免排架向后倾覆,在每层施工排架上每隔一段距离钻插筋孔,焊拉筋,对排架进行加固。对于高、陡边坡,对排架进行加固非常重要。施工排架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略)

4结语
1)锚索孔放样、施工平台搭设以及钻机校正和定位是钻孔的前提和基础。锚索孔放样主要问题是放好锚索孔位坐标及其方位角;施工平台的搭设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必须牢固结实;钻机校正和定位主要是对钻机方位角和倾角进行校正和定位,并固定好钻机。
2)成孔技术是钻孔施工的关键。堆积体边坡锚索成孔难度很大,成孔率低。成孔技术主要包括不跟管钻进技术、偏心跟管钻进技术和同心跟管钻进技术等。钻孔过程中也会遇到其他技术难题,如地下水问题等。
3)测斜是钻孔纠偏和终孔验收的重要环节。
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要按照施工要求调整和固定好钻机、定期用地质罗盘测量钻杆的倾角、调整钻孔速度,这样终孔验收一般符合设计要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15年版,9787560857794,BIM应用丛书,BIM应用施工,丁烈云,建筑信息模型,高清PDF《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丛书 BIM应用 施工 》丁烈云 主编 2015年版.pdf

内容提要:
本书为“建筑信息模型BM应用丛书”的分册之一,列选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项目。
本书由BM领域的高校科研团队、施工企业以及软件研发机构的一线工程师共同编写,依托丰富的工程实例,兼备理论性与实践性,旨在推动BM在工程施工阶段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推动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全书共8章,以对数字建造的认识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BM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点和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内容包括:BM应用的策划与准备,基于BM的深化设计与数字化加工,基于BM的虚拟建造,基于BM的施工现场临时设施规划,以及两项重要的管控业务,即基于BM的施工进度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最后本书介绍了基于BM的信息模型集成交付及其在建成后的设施管控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新颖、系统、案例详实,是国内第一本深入、丰富、贴近实际的BM施工应用类图书,可供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其中包括建筑工程各阶段的专业人员、BM应用的组织管理者及BM工程师,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土木、工程管理等专业师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参考用书。

内容目录:

总序
前言
1绪论1
1.1数字建造1
1.1.1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1
1.1.2工程建设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建造3
1.2 BIM与工程建造过程5
1.3 BIM与工程管理业务系统的集成10
1.4 BIM与工程实施多主体协同14
2 BIM应用的策划与准备17
2.1概述17
2.2BIM实施目标确定17
2.2.1技术应用层面18
2.2.2项目管理层面19
2.2.3企业管理层面20
2.2.4 BIM平台分析21
2.3 BIM模型约定及策划21
2.3.1模型划分和基本建模要求22

2.3.2文件目录结构23
2.3.3文件命名规则24
2.3.4模型深度划分26
2.3.5模型交付形式31
2.3.6模型更新原则32
2.4BIM实施总体安排32
2.4.1总体思路32
2.4.2团队组织构架33
2.4.3应用工作内容简介36
2.4.4应用软件选择41
2.4.5信息交互方式44
2.4.6网络架构46
3基于BII的深化设计与数字化加工49
3.1概述49
3.2基于BIM的深化设计50
3.2.1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51
3.2.2模型质量控制与成果交付54
3.3基于BIM的数字化加工58
3.3.1数字化加工前的准备59
3.3.2加工过程的数字化复核61
3.3.3数字化物流与作业指导62
3.4 BIM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深化设计65
3.4.1基于BIM的钢筋混凝土深化设计组织框架65
3.4.2基于BM的模板深化设计66
3.4.3基于BM的钢筋工程深化设计71
3.5 BIM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和生产中的应用77
3.5.1预制构件的数字化深化设计77
3.5.2预制构件信息模型建立79
3.5.3预制构件模具的数字化设计80
3.5.4预制构件的数字化加工82
3.5.5预制构件的模拟运输83
3.6 BIM在钢结构工程深化设计及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84
3.6.1概述84

3.6.2 BIM和钢结构深化设计的融合84
3.6.3 BIM与数字化加工实施的整合88
3.7 BIM在机电设备工程深化设计及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92
3.7.1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92
3.7.2机电设备工程BM深化设计96
3.7.3机电设备工程数字化加工108
3.8 BIM在装饰工程深化设计及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124
3.8.1装饰深化设的深化范畴124
3.8.2装饰深化设计的技术路线128
3.8.3现场数字化测量与设计129
3.8.4部品、部件工艺设计及数据共享139
3.8.5部件加工模块设计139
3.8.6加工机具及数据接口141
3.8.7数宇化设计、加工、产品物流及现场安装142
3.9 BIM在玻璃幕墙工程深化设计及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142
3.9.1在玻璃幕墙工程中应用BM技术的准备142
3.9.2基于BIM模型的工作界面划分143
3.9.3基于BM模型的幕墙深化设计144
3.9.4基于BIM的幕墙数字化加工147
4基于B八M的虚拟建造150
4.1概述150
4.2基于BIM的构件虚拟拼装151
4.2.1混凝土构件的虚拟拼装151
4.2.2钢构件的虚拟拼装152
4.2.3幕墙工程虚拟拼装154
4.2.4机电设备工程虚拟拼装157
4.3基于BIM的施工方案模拟161
4.3.1目的和意义161
4.3.2施工模拟164
5基于BIM的施工现场临时设施规划170
5.1概述170
5.2大型施工机械设施规划170

5.2.1塔吊规划170
5.2.2施工电梯规划172
5.2.3混凝土泵规划175
5.2.4其他大型机械规划183
5.3现场物流规划185
5.3.1施工现场物流需求分析185
5.3.2基于BIM及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及规划186
5.4现场人流规划193
5.4.1现场总平面人流规划193
5.4.2竖向交通人流规划198
5.4.3人流规划与其他规划的统筹和协调201
6基于 BIM的施工进度管理203
6.1概述203
6.1.1施工进度管理的内涵203
6.1.2施工进度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发展204
6.2 BIM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流程206
6.2.1 BIM与施工进度管理206
6.2.2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流程框架208
6.2.3基于BM的施工进度管理常用软件209
6.3基于BIM的进度管理方法212
6.3.1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功能212
6.3.2基于BIM的施工进度计划基础信息要求212
6.3.3基于BIM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216
6.3.4基于BIM的施工进度跟踪分析233
7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239
7.1概述239
7.1.1工程造价管理239
7.1.2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流程框架246
7.2基于BIM的工程预算253
7.2.1基于BM的工程量计算253
7.2.2基于BIM的工程计价258
7.3基于BIM的5D模拟与方案优化261

7.4基于BIM的工程造价过程控制265
7.4.1基于BIM的变更管理266
7.4.2基于BIM的材料控制268
7.4.3基于BIM的计量支付270
7.4.4基于BIM的结算管理271
7.4.5基于BIM的分包管理272
7.4.6基于BIM的工程造价动态分析273
7.5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趋势和展望278
7.5.1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278
7.5.2企业级BIM数据库的建立279
7.5.3 BIM与ERP的对接280
7.6结语282
8 BIM的其他应用284
8.1施工到运营的信息模型数字化集成交付284
8.1.1数字化集成交付概述284
8.1.2数字化集成交付特点285
8.1.3数字化集成交付的应用285
8.2物业设施设备管理中BIM的应用289
8.2.1物业设施设备管理289
8.2.2 BIM-FIM系统简介291
8.2.3基于BIM的维护维修管理294
8.2.4基于BIM的灾害与应急管理297
8.2.5基于BIM的运营与模拟管理300
8.2.6嘉里建设广场二期项目BIM-FM应用301

2017年版,9787550429833,代富强,吕志强,城市生态环境,山地城市空间演化,高清PDF《山地城市空间演化与城市生态环境 》吕志强 、代富强 著 2017年版.pdf

内容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城市化过程与地表生态环境的关系/1
第二节相关研究进展/2
一、城市扩展研究/2
二、城市景观研究/5
三、地表热环境研究/6
四、生态环境质量/7
五、城市布局调整/10
六、研究趋势与问题/10
第二章山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14
第一节研究意义/14
第二节研究方法/15
第三节山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6
一、土地利用变化/16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20
第四节山地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23
一、城市规模扩展/23
二、城市扩展类型分析/28
第三章山地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分析与模拟/31
第一节研究过程、目标及内容/31
一、选题依据/31
二、研究过程/32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35
第二节相关方法/37
一、混合像元分解模型/37
二、城市空间形态分析/44
三、CA-Markov模型/46
第三节研究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特征分析/48
一、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特征/49
二、建设用地扩展的水平特征/51
三、建设用地扩展的地形分异/53
第四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模拟/59
一、构建CA-Markov模型/59
二、模拟结果分析/66
第四章山地城市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分析/70
第一节研究意义/70
第二节研究方法/71
一、研究资料/71
二、数据预处理/72
三、模型及方法/72
第三节植被覆盖变化研究/76
一、植被覆盖信息提取/76
二、植被覆盖等级分析/85
第四节植被覆盖格局变化驱动因子分析/93
一、自然因子/93
二、社会经济因子/97
第五章山地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特征分析/100
第一节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100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0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2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07
四、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基本概况/109
五、监测河流基本情况/110
第二节研究方法/111
一、研究对象确定/111
二、研究方法/111
第三节重庆市主城区次级河流污染指标特征分析/113
一、重庆市主城区次级河流水体水质的总体特征/113
二、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水体中TN、NH4-N、NO3-N和TP分布特征/114
三、重庆市主城区河流水体中C0D分布特征/117
四、重庆市主城区河流水体中Cr、Cu、Zn、Pb、As和Cd分布特征/118
第四节山地城市河流水环境因素分析/121
一、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水体水环境指标的相关性/122
二、次级河流水体水环境因素主成分分析/130
第五节水环境质量评价/135
一、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136
二、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水体富营养化评价/137
第六章山地城市地表温度特征分析/139
第一节研究目的及内容/139
一、研究目的/139
二、研究内容/141
第二节研究方法/143
一、数据来源/143
二、数据处理/145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7

第三节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153
一、地表温度反演结果/153
二、重庆主城区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156
三、相对热岛强度及重心变化轨迹/160
四、LST和RHⅡ的地形梯度分布/166
五、LST的社会经济因子梯度分布/167
六、地表生态参量/173
七、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与地表温度的特征分析/176
第四节城市热岛时空预测/183
一、SLEUTH模型原理/183
二、SLEUTH模型执行过程/183
三、沙坪坝区城市扩展模拟/185
四、沙坪坝区城市扩展预测/188
五、模型评价/190
六、沙坪坝区城市热岛的未来发展趋势/190
第五节缓解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191
一、增加城市冷体/191
二、降低建筑容积率/191
三、城市郊区化/192
四、科学拓展城市区域/192
第七章山地城市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分析/193
第一节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193
一、研究目的/193
二、研究意义/196
三、研究内容/197
第二节研究方法/198
一、监测点分布选取/198

二、地理数据的空间插值/199
第三节空气质量的整体情况/201
一、空气质量的特征/201
二、主要污染物浓度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年际特征/204
三、主城九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6
四、空气质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207
第四节空气质量的时间变化特征/208
一、空气质量的日特征/208
二、空气质量的月特征/211
三、空气质量的季节特征/214
第五节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217
一、空气质量的月度空间特征/217
二、空气质量的季度空间特征/225
三、空气质量的年度空间特征/228
第六节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229
一、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230
二、空气质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235
第八章山地城市地表生态环境/240
第一节研究意义/240
第二节研究方法/240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240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42
三、评价模型的构建/245
第三节景观格局对城市扩展的响应/247
一、景观水平格局分析/250
二、类型水平格局分析/253

第四节地表热环境对城市扩展的响应/256
一、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的基本理论/256
二、地表温度的反演方法/257
三、地表温度的反演结果/259
第五节重庆市城市生态质量动态变化/265
参考文献/269

(略)

2016年版,9787512393486,叶涛,张燕平,热力发电厂,第五版,高清PDF《热力发电厂 第五版》 叶涛 张燕平 主编 2016年版.pdf

内容摘抄: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阐述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国内600MW及以上大型机组以及热力系统。内容包括: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及分析方法,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热电厂的热经济性及供热系统,发电厂的热力系统,火电厂中的泵与风机,火电厂的输煤系统及供水系统,火电厂的除尘、脱硫脱硝及除灰渣系统,火电厂主厂房布置。另外,对核电厂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典型热力系统也作了适当的介绍。书中附有典型计算例题及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力发电厂”课程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电力技术类专业“热力发电厂”课程选用,还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目录:

前言
第四版前言1
绪论7
第一章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及其热经济性7
第一节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的评价方法7
第二节凝汽式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性指标18
第三节发电厂的动力循环20
第四节核能发电55
思考题67
第二章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68
第一节回热加热器的类型68
第二节表面式加热器及系统的热经济性73
第三节给水除氧及除氧器82
第四节除氧器的运行及其热经济性分析89
第五节汽轮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98
思考题110
第三章热电厂的热经济性及其供热系统112
第一节热负荷及其载热质112
第二节热电联合生产及热电厂总热耗量的分配119
第三节热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与热电联产节约燃料的条件121
第四节热电厂的热化系数与供热式机组的选型133
第五节热电厂的供热系统138
思考题146
第四章发电厂的热力系统148
第一节热力系统及主设备选择原则148
第二节发电厂的辅助热力系统151
第三节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举例158
第四节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170
第五节发电厂的管道阀门180
第六节主蒸汽系统191
第七节中间再热机组的旁路系统196
第八节给水系统204
第九节回热全面性热力系统及运行211

第十节发电厂疏放水系统221
第十一节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224
思考题225
第五章电中的泵和风机227
第一节概述227
第二节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239
第三节液力耦合器246
第四节泵的汽蚀249
第五节泵与风机的运行253
思考题260
第六章火电厂输煤系统及供水系统261
第一节火电厂燃料运输系统261
第二节火电厂的供水系统273
思考题286
第七章火电厂的除尘、脱硫脱硝和除灰渣系统288
第一节电力环境保护概述288
第二节火电厂的除尘设备289
第三节烟气脱硫与烟气脱硝系统297
第四节火电厂的除灰渣系统302
思考题310
第八章火电厂主厂房布置311
第一节概述311
第二节主厂房的布置类型及特点312
第三节主厂房内主要设备的布置316
思考题325
参考文献326

(略)

9787517046844,全国高职教研会,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董伟,规划教材,高清PDF《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规划教材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董伟 主编 2016年版.pdf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土建施工类专业的教学要求,以最新的建设工程标准、规范和规程为依据,以施工员、二级建造师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根据编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编写而成。本书对基础工程施工工序、工艺、质量标准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吸取了基础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其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讲授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内容通俗易懂,叙述规范、简练,图文并茂。全书共分8个项目,包括基础工程施工基础知识、土方工程施工、基坑支护结构施工、降水排水施工、浅基础施工、预制桩基础施工、灌注桩基础施工、沉井工程施工等。
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通用性,既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土建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土建类其他层次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培训教材和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书。

内容目录:

前言
项目1基础工程施工基础知识1
任务1.1基础施工图的识读1
任务1.2地基土的基本性质及分类14
任务1.3地质勘察22
项目小结36
复习与思考题37
项目2土方工程施工38
任务2.1土方量的计算与调配38
任务2.2土方机械化施工55
任务2.3土方开挖67
任务2.4土方填筑与压实82
项目小结85
复习与思考题86
项目3基坑支护结构施工87
任务3.1土壁支护87
任务3.2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89
项目小结121
复习与思考题122
项目4降水排水施工123
任务4.1基坑明排水法124
任务4.2井点降水法128
任务4.3降水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147
任务4.4基坑外地面排水148
项目小结148
复习与思考题148
项目5浅基础施工150
任务5.1基础工程的基本知识150
任务5.2无筋扩展基础156
任务5.3钢筋混凝土基础163

任务5.4浅基础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170
项目小结175
复习与思考题176
项目6预制桩基础施工177
任务6.1桩基础组成与桩基础分类177
任务6.2混凝土预制桩施工183
项目小结201
复习与思考题201
项目7灌注桩基础施工203
任务7.1混凝土灌注桩的构造及一般规定203
任务7.2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205
任务7.3干作业钻孔灌注桩221
任务7.4人工挖孔灌注桩224
任务7.5沉管灌注桩227
任务7.6夯扩桩229
任务7.7PPG灌注桩后压浆法231
任务7.8某工程灌注桩施工方案(案例节选)235
项目小结242
复习与思考题243
项目8沉井工程施工244
任务8.1认知沉井构造245
任务8.2沉井施工准备250
任务8.3沉井制作252
任务8.4沉井下沉255
任务8.5沉井接高及封底261
任务8.6沉井施工难点及处理263
任务8.7针对[引例]内容制定的施工方案(案例节选)264
项目小结277
复习与思考题277
参考文献278

(略)

高清PDF《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规划教材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董伟 主编 2016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9年版,9787302511250,唐燕,控制性详细规划,景观设计教学丛书,清华大学建筑规划,高清PDF《清华大学建筑 规划 景观设计教学丛书 控制性详细规划》 唐燕 编著 2019年版.pdf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依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本科“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的五年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专门针对控制详细规划“设计课”的教学特点、课堂设计与实际需求而编写的一部教学参考书。教材旨在为高校城乡规划学科开设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课提供教学方案借鉴,为学生在设计课程中完成一整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提供具体指导,同时也适合相关规划技术人员、规划管理人员等概略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与基础知识等。
本书首先介绍了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演进历程、法定地位、编制方法与知识要点等综合理论基础,然后结合清华大学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安排、课堂组织、题目设置与学生作业等,实证性地阐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要求与成果产出,并从开发地块指标研究、城市设计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与说明书撰写等视角开展规划方法探讨与案例剖析,从而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学习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详尽的方法指导与范例参照。

内容目录:

第1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演进与编制要求1
1.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地位1
1.2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的发展演进4
1.2.1 1980一1989年的初创与起步期4
1.2.2 1990一1999年的确立与规范期6
1.2.3 2000年以来的变革与完善期7
1.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特征9
1.4控制性规划的国际经验10
1.4.1德国区划法10
1.4.2美国区划法12
1.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编制要求17
第2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认识25
2.1控规编制的主要步骤25
2.2控规编制的方法演进32
2.3控规编制的工作层次与分级分类37
2.3.1工作层次:规划单元/街区与地块37
2.3.2分类分级编制管理40
2.4控规编制的控制指标体系42
2.4.1控制指标体系42
2.4.2强制性与引导性43
2.5控规编制的成果内容46
2.5.1控规的成果形式46
2.5.2主要技术图纸47
2.5.3成果动态维护48

第3章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的知识要点53
3.1用地分类与用地性质53
3.1.1用地分类标准54
3.1.2地块划分61
3.1.3土地使用弹性与用地兼容性61
3.2开发强度管控64
3.3道路交通规划66
3.3.1规划内容与基本步骤66
3.3.2对外道路交通规划67
3.3.3内部道路交通规划68
3.4市政基础设施规划72
3.4.1市政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73
3.4.2控规中的市政工程规划74
3,4,3控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要点76
3.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8
3.5.1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79
3.5.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80
3.6城市设计要求88
第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课程教学设计91
4.1控规设计课程的教学背景91
4.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92
4.2.1校企联合教学92
4.2.2开发地块研究94
4.2.3设计转译图则95
4.2.4“城市设计一控规”整体教学95
4.2.5开放式评图95
4.3教学大纲与课程安排96

4.4作业要求与规范性98
第5章从空间形态到管控指标:开发地块研究101
5.1空间形态与管控指标的内在联系101
5.2教学题目设定101
5.3研究成果示范103
5.3.1居住类地块104
5.3.2商业类地块121
5.3.3办公类地块131
第6章从城市设计到控规编制:语言转译与设计衔接143
6.1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143
6.2城市设计转译控规图则143
6.2.1教学题目设定144
6.2.2学生作业示范145
6.3城市设计结合控规的全过程设计课程探索154
6.3.1教学题目设定与学生作业示范一154
6.3.2教学题目设定与学生作业示范二170
第7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与说明书185
7.1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与说明书185
7.1.1控规文本内容构成185
7.1.2控规文本用词说明187
7.1.3说明书与常见附表188
7.2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作业示范190
参考文献196

(略)

高清PDF《清华大学建筑 规划 景观设计教学丛书 控制性详细规划》 唐燕 编著 2019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5年版,9787302392798,周远翔,曾嵘,梁曦东,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电气工程系列教材,第2版,高电压工程,高清PDF《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列教材 高电压工程 第2版 》梁曦东 周远翔 曾嵘 编著 2015年版.pdf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的气体、固体及液体电介质的放电过程、绝缘特性,以及影响放电的多种因素;高电压、高场强下的绝缘特点,电气设备内绝缘与外绝缘的基本特性;多种高电压的产生方法、产生装置、测量方法和抗干扰措施;雷电与操作冲击过电压发生的原理、特点、防护措施,以及绝缘配合。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编写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也可供电力、电工及其他行业的高电压工作者参考。

内容目录:

第0章绪论1
0.1高压输电的发展1
0.1.1高压输电的出现与电压等级的提高1
0.1.2交流特高压输电2
0.1.3远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2
0.1.4节约输电走廊与环境友好的输电方式3
0.1.5基于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交直流输电4
0.2中国电力工业的现状与展望4
0.2.1发电量与装机容量4
0.2.2电压等级、电网结构与输电线路4
0.2.3电源结构与可再生能源发电5
0.2.4输变电装备6
0.2.5电网建设与长期缺电6
0.2.6中国电力工业的展望7
0.3高电压、高场强下的特殊问题9
0.4高电压下的特殊现象及其应用10
第1章气体放电过程的分析12
1.1带电质点与气体放电12
1.1.1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12
1.1.2带电质点的产生13
1.1.3带电质点的消失15
1.2低气压下均匀电场自持放电的汤逊理论和巴申定律·16
1.2.1汤逊理论16
1.2.2巴申定律与均匀电场击穿电压20
1.2.3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22

1.3高气压下均匀电场自持放电的流注理论23
1.3.1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23
1.3.2流注的形成24
1.3.3均匀电场中的自持放电条件25
1.3.4流注理论对放电现象的解释26
1.4高气压下不均匀电场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27
1.4.1电场不均匀程度的划分27
1.4.2极不均匀电场气体的电晕放电27
1.4.3极不均匀电场的极性效应31
1.4.4长间隙击穿过程33
1.4.5稍不均匀电场的自持放电条件与极性效应35
练习题36
第2章不同电压形式下空气的绝缘特性38
2.1电场分布的分析与电场调整38
2.1.1电场的分布与典型电极结构39
2.1.2电场分布的数值计算41
2.1.3电极表面局部电场的调整42
2.2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绝缘特性45
2.2.1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绝缘特性45
2.2.2稍不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绝缘特性45
2.2.3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绝缘特性47
2.3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绝缘特性50
2.3.1雷电冲击电压的形成与标准波形50
2.3.2放电时延55
2.3.3 50%放电电压55
2.3.4冲击系数与伏秒特性56
2.4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绝缘特性59
2.4.1操作冲击电压的形成与波形59
2.4.2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60
2.5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63
2.5.1改进电极形状64
2.5.2利用空间电荷64
2.5.3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采用65
2.5.4固体绝缘覆盖层67
2.5.5高气压的采用67
2.5.6高真空的采用68
2.5.7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69
练习题76

第3章高压外绝缘及沿面放电77
3.1大气条件对空气间隙放电的影响77
3.1.1大气状态对放电电压的影响77
3.1.2海拔高度对放电电压的影响81
3.2高压外绝缘及高压绝缘子82
3.2.1外绝缘及其工作条件82
3.2.2绝缘子的分类及基本要求83
3.3绝缘子的沿面放电86
3.3.1均匀电场中气体沿固体电介质表面的放电87
3.3.2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87
3.3.3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87
3.3.4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90
3.4绝缘子的雨中放电93
3.4.1绝缘子的淋雨闪络93
3.4.2绝缘子的人工淋雨试验方法94
3.4.3提高绝缘子湿闪电压的措施94
3.5绝缘子的污秽放电95
3.5.1绝缘子污秽闪络的特点95
3.5.2从积污到污闪96
3.5.3绝缘子的污秽试验与污闪特性97
3.5.4污秽地区绝缘子的配置102
3.5.5绝缘子的覆冰闪络103
3.5.6提高瓷和玻璃绝缘子污闪电压的方法104
3.5.7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及有机外绝缘104
练习题106
第4章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108
4.1电介质电气性能的基本概念108
4.1.1电介质物质结构基本知识108
4.1.2电介质电气性能的划分109
4.1.3常见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参数111
4.2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与损耗111
4.2.1电介质的极化及相对介电常数111
4.2.2电介质的电导、电阻及电导率、电阻率114
4.2.3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及电介质损耗角正切118
4.3液体电介质的击穿120
4.3.1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120
4.3.2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122
4.3.3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124
4.4固体电介质的击穿125
4.4.1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125

4.4.2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128
4.5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129
4.6组合绝缘130
4.6.1组合绝缘中的电场分布与调整130
4.6.2组合绝缘的电气性能132
4.7电介质的其他性能134
练习题136
第5章绝缘检测和诊断138
5.1基本概念138
5.2绝缘电阻与泄漏电流的测量140
5.2.1工作原理140
5.2.2测量绝缘电阻与吸收比的方法141
5.2.3泄漏电流的测量142
5.3电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143
5.3.1西林电桥基本原理144
5.3.2反接法的西林电桥145
5.3.3存在外界电磁场干扰时的测量145
5.4局部放电的测量147
5.4.1测量局部放电的几种方法147
5.4.2测量局部放电的脉冲电流法147
5.4.3脉冲电流法的基本回路和检测阻抗149
5.4.4脉冲电流法的测量仪器及其校订151
5.4.5实施PD测量的其他技术问题152
5.5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153
5.6耐压试验155
5.6.1交流耐压试验155
5.6.2直流耐压试验156
5.6.3雷电冲击耐压试验156
5.6.4操作冲击耐压试验157
5.7各种预防性试验方法的特点总结158
5.8绝缘的在线监测158
5.8.1 tan6的在线监测159
5.8.2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159
练习题159
第6章高电压和冲击大电流的产生161
6.1交流高电压的产生161
6.1.1概述161
6.1.2试验变压器的电压与容量163
6.1.3串级高压试验变压器166

6.1.4试验变压器容性试品上的电压升高168
6.1.5高压串联谐振试验设备169
6.2直流高电压的产生171
6.2.1半波整流直流装置172
6.2.2直流输出电压和纹波因数172
6.2.3限流电阻与硅堆选择173
6.2.4倍压直流与串级直流装置174
6.3冲击高电压的产生176
6.3.1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原理176
6.3.2放电回路的近似计算178
6.3.3考虑回路电感的近似计算180
6.3.4冲击电压发生器放电回路计算举例181
6.3.5用高压变压器产生操作冲击电压181
6.4冲击大电流的产生182
6.4.1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功用与电流波形的规定182
6.4.2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183
6.4.3冲击电流发生器的结构185
练习题185
第7章高电压的测量188
7.1高电压测量基本概念188
7.1.1概论188
7.1.2高电压测量系统188
7.1.3交直流高电压的测量189
7.1.4冲击高电压的测量190
7.2球隙放电法测量高电压191
7.2.1测量球隙191
7.2.2球隙法测量交直流高电压192
7.2.3球隙法测量冲击高电压193
7.2.4球隙法测量高电压的优缺点194
7.3高压静电电压表195
7.4分压器195
7.4.1分压器的作用和要求195
7.4.2分压器原理与分类196
7.5电阻分压器197
7.5.1高压直流电阻分压器197
7.5.2高压交流电阻分压器200
7.5.3测量冲击电压的电阻分压器200
7.6高压电容分压器203
7.6.1电容分压器的构成203

7.6.2高压交流电容分压器205
7.6.3测量冲击电压的电容分压器206
7.7阻尼式电容分压器207
7.8微分积分测量系统208
7.9对冲击电压测量系统响应特性的要求209
7.10测量冲击高电压的示波器209
7.11利用光电技术测量高电压210
7.12高电压电场测量211
7.13高电压测量系统中弱电仪器的抗干扰措施212
7.13.1电磁干扰来源212
7.13.2干扰抑制措施214
练习题215
第8章传输线的波过程217
8.1波阻抗217
8.2波的折射、反射与衰减、变形220
8.2.1末端开路时的折反射221
8.2.2末端短路时的折反射221
8.2.3末端接集中负载时的折反射221
8.2.4波的衰减与变形223
8.3通过并联电容与串联电感的波过程224
8.3.1彼德逊法则224
8.3.2通过并联电容的波过程224
8.3.3通过串联电感的波过程225
练习题225
第9章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227
9.1雷电参数227
9.1.1雷电流的波形和极性227
9.1.2雷电流的幅值、陡度、波前、波长227
9.1.3雷暴日、雷电小时及落雷密度228
9.1.4雷电定位系统对雷电的测量229
9.2防雷保护的基本措施229
9.2.1避雷针230
9.2.2避雷线231
9.2.3避雷器232
9.2.4接地装置235
9.3架空输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237
9.3.1概述237
9.3.2感应过电压238
9.3.3雷击导线过电压239

9.3.4雷击塔顶过电压239
9.3.5雷击跳闸率240
9.4发电厂、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241
9.4.1直击雷过电压防护241
9.4.2侵入波过电压防护242
9.4.3气体绝缘变电站的过电压防护242
练习题243
第10章操作过电压与绝缘配合244
10.1高压断路器的分合闸245
10.1.1高压开关的功能与分类245
10.1.2断路器的开断与熄灭电弧245
10.1.3断路器的关合与预击穿246
10.1.4高压断路器的重合闸247
10.2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247
10.2.1正常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248
10.2.2重合闸过电压248
10.2.3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的影响因素及限制措施249
10.3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250
10.4特快速瞬态过电压251
10.5操作过电压的限制措施252
10.5.1利用断路器并联电阻限制分合闸过电压252
10.5.2利用避雷器限制操作过电压253
10.6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254
10.6.1工频过电压对绝缘配合的影响254
10.6.2绝缘配合的原则255
10.6.3绝缘配合的基本方法257
10.6.4架空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258
10.6.5直流系统的绝缘配合259
练习题259
附录A电力设备的耐受电压值260
附录B国内外部分高电压实验室参数表262
主要参考文献264

(略)

高清PDF《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列教材 高电压工程 第2版 》梁曦东 周远翔 曾嵘 编著 2015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6年版,9787567407893,景观植物,第2版,胡守荣,造园设计,高清PDF《景观植物在造园设计中的应用 第2版》 胡守荣 主编 2016年版.pdf

前言
景观植物(Landscape plants),以“景观”即“园林”二字界定和区别于其他用途的植物,是指一切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景观植物一般分为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地被等植物,既有观花植物,也有观叶、观果及观干、观树姿植物等,还有适用于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植物和经济植物。
景观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素材,也是园林景观的基础。以景观植物为主体,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景观植物自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的元素,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景观植物在造园设计中所体现的艺术水平的高低,关健取决于是否熟悉各种植物的姿态、色彩、叶形、花期、果期及其时序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植物配景的层次感,色彩感和时序感。因为景观植物是生长变化的,所以造就了植物景观空间的时序变化。景观植物造景在空间的变化,也可以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一方面,景观植物造景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植的方式,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另一方面,景观植物与其他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或为背景,或做底衬,以突出其所衬托的空间。
景观植物造景虽然是在园林造景艺术指导下的运作设计,然而其材料是围绕绿色植物展开进行的,故有其独特的特征。如果说建筑艺术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植物景观艺术则称之为“流动的旋律”。因为它和其他景观同样具有完整独立的可欣赏性,而且在景观植物生长过程中,还具有常新的动态景观。景观植物本身具有两种表达艺术的特性,一种是有较大差异的生长期及季节变化,一种是丰富多样的色彩、形体及质地等艺术表达符号,所以植
物景观设计具备了复杂但又易于控制和改造的双重性。我国是众多优秀园林景观植物的故乡,更有悠久而灿烂的园林艺术。近年来,经过园林专家的努力探索,我国的造园艺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了一些极端现象,在景观设计中追求复古奢华的亭、台、水榭,其后“城市美化运动“愈演愈烈,砍树种草,“景观大道”、“城市广场”等不顾自然条件、盲目攀比的浮躁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实践证明,景观植物造景,利国、利民,既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又美化了人民生活,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但是每一个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环境因素和经济、政治、人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景观植物在造园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理论依据。本书在编写中竭力主张景观植物在园林造园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地”即现实条件或是经济条件,或是地理条件,或是人文条件等,择其重者而考虑,优先满足最需要的“功能条件"。本书分为景观植物造园设计的分类、植物配置方式、景观植物造型设计、景观植物的生物学特
性及用途四大部分。
由于时间仓促和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尊敬的读者指正。
编者
2016年4月

默认目录:

1景观植物造园设计原理1
1.1园林景观植物类别1
1.2景观植物造园及其观赏性2
1.3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7
1.4景观植物的常用配置方法10
2景观设计构成23
2.1空间构成23
2.2园路(游路)的构成24
3园林设计分类中的景观植物特点26
3.1传统式园林26
3.2现代公园27
3.3综合性公园32
3.4住宅小区41
3.5单位附属绿地43
3.6公共设施庭园绿化49
3.7街道绿地51
4园林景观植物在造园中的常用形式63
4.1花坛63
4.2花坛的设计要点65
4.3各类花坛的设计66
4.4花坛的几何图形67
4.5花境74
4.6花境的设计形式77
4.7绿篱78

4.8垂直绿化83
4.9风景林88
5景观植物造园风格的形成90
5.1掌握景观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创造地方风格为前提90
5.2以文学艺术的内涵为基础,创造诗情画意的园林风格91
5.3以设计者的学识、修养出品位,创造具有特色的多种风格·93
5.4以自然为宗旨,弘扬中国园林自然观的理念(体系)》95
6园林绿地植物配置中常见的景观植物98
6.1乔木98
6.2灌木139
6.3草本花卉172
参考文献190

(略)

 

2015年版,9789571182544,于潼,建筑之梦,法兰克·洛伊·莱特,高清PDF《建筑之梦 》法兰克·洛伊·莱特 著  于潼 译 2015年版.pdf

目次
择善固执、坚持原择的建筑师/全文3
我的灵魂有翅膀/阮瘦岳7
莱特的建筑大梦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邱泳婷13
导言23
为了建筑(一)37
为了建筑(二)65
为了建筑·东京新帝国饭店91
机器的艺术和工艺113
拉金公司行政新大楼145
研究与已完成的建筑159
日本木刻版画:一种诠释191
装饰的道德标准219
廣畝城市:一种新的社区规划227
美国住宅建筑物体系241

美国风住宅249
国际风格271
路易斯·沙利文303
建筑师327
受奖演说349

2016年版,工程计价,建筑与装饰工程,李惠玲,高清PDF《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 李惠玲 主编 2016年版.pdf

内容摘抄:

本书依据现行的国家规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一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一2013)、建筑与装饰装修工程计价定额,对工程阶段性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全书共分二篇12章,上篇阐述了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基础理论与计价方法,内容包括工程造价构成、工程定额基本理论、工程计价定额、工程造价信息;下篇阐述了建筑与装饰工程全过程计价,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价款的约定、工程合同价款调整与结算、竣工决算、招标控制价编制实例。每章均附有思考题,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造价理论、定额与清单计价规范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从事土木工程造价及相关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内容目录:

上篇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基础理论与方法
第1章绪论1
1.1概述
1.1.1工程造价与工程估价的概念1
1.1.2工程造价与工程估价的历史发展特点2
1.2工程造价计价特点与工作内容4
1.2.1工程造价计价特点4
1.2.2工程造价的工作内容5
1.3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7
1.3.1我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7
1.3.2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7
1.3.3造价工程师执业权利和义务8
1.3.4英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简介9
思考题10
第2章工程造价构成11
2.1概述11
2.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11
2.2.1设备购置费的构成及计算11
2.2.2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的构成及计算14
2.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14
2.3.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14
2.3.2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构成15
2.3.3按造价形成划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构成和计算19
2.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构成23
2.4.1土地使用费24
2.4.2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25
2.4.3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27
2.5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28

2.5.1预备费28
2.5.2建设期贷款利息29
思考题29
第3章工程定额基本理论31
3.1概述31
3.1.1定额的产生及发展31
3.1.2工程定额与定额水平32
3.1.3工程定额的作用与特性32
3.1.4工程定额的分类33
3.2施工过程分解与工时研究35
3.2.1施工过程及分类35
3.2.2工作时间分类36
3.2.3工时定额测定39
3.3人工(劳动)定额43
3.3.1人工(劳动)定额的概念及表现形式43
3.3.2人工(劳动)定额的作用43
3.3.3人工定额的编制方法44
3.4材料消耗定额44
3.4.1材料消耗定额的分类与作用45
3.4.2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45
3.5机械台班消耗量定额47
3.5.1机械消耗定额的表达方式47
3.5.2机械台班定额的编制47
思考题48
第4章工程计价定额49
4.1.概述49
4.1.1工程计价基本原理49
4.1.2.工程计价方式49
4.1.3工程计价标准和依据53
4.2预算定额53
4.2.1预算定额的概念及作用53
4.2.2.预算定额消耗量指标的确定54
4.2.3预算定额基价编制56
4.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59
4.3.1概算定额59

4.3.2概算指标59
4.4投资估算指标62
4.4.1投资估算指标的概念与作用62
4.4.2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原则62
4.4.3投资估算指标的分类及表现形式62
思考题65
第5章工程造价信息67
5.1概述67
5.1.1工程造价信息的概念67
5.1.2工程造价信息的特点67
5.1.3工程造价信息的分类68
5.1.4工程造价信息的主要内容68
5.2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分析和运用71
5.2.1工程造价资料及其分类71
5.2.2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的内容71
5.2.3工程造价资料的管理72
5.2.4工程造价资料的运用72
5.3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74
5.3.1指数的概念和种类74
5.3.2工程造价指数的概念及特性分析75
5.3.3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76
思考题78
下篇建筑与装饰工程全过程计价
第6章投资估算79
6.1概述79
6.1.1投资估算概念及内容79
6.1.2.投资估算的作用80
6.1.3,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80
6.2·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与方法81
6.2.1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81
6.2.2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81
6.3投资估算编制实例85
思考题87

第7章设计概算88
7.1概述88
7.1.1设计概算的概念88
7.1.2设计概算的作用88
7.1.3设计概算的内容89
7.2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依据与方法90
7.2.1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90
7.2.2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91
7.2.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91
7.3设计概算的审查95
7.3.1审查设计概算的意义95
7.3.2审查设计概算的内容95
7.3.3审查设计概算的方法97
7.4设计概算编制实例97
思考题100
第8章施工图预算101
8.1概述101
8.1.1施工图预算的概念及作用101
8.1.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原则与内容102
8.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103
8.2.1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步骤103
8.2.2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105
8.2.3单项工程综合预算的编制114
8.2.4建设项目总预算的编制115
8.3施工图预算的审查116
8.3.1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意义116
8.3.2施工图预算审查的依据116
8.3.3施工图预算审查的内容116
8.3.4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方法117
8.3.5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步骤118
思考题119
第9章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价款的约定120
9.1建筑工程招投标120

9.1.1建筑工程招投标概述120
9.1.2建筑工程施工招标120
9.1.3建筑工程施工投标122
9.1.4建筑工程开标、评标和定标123
9.2招标工程量清单的编制125
9.2.1概述125
9.2.2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内容126
9.3·招标控制价的编制130
9.3.1招标控制价编制的一般规定130
9.3.2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131
9.3.3招标控制价的计价与组价132
9.4投标报价的编制135
9.4.1·投标报价的相关概念和编制程序135
9.4.2投标报价的准备阶段135
9.4.3投标报价的询价估价阶段138
9.4.4投标报价的编制阶段140
9.5中标价及合同价款的约定147
9.5.1中标价的确定147
9.5.2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152
9.6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与计价应用实例154
9.6.1土方与基础工程计价应用实例154
9.6.2主体结构工程计价应用实例162
9.6.3屋面保温防水与装饰工程计价应用实例169
9.6.4措施项目计价应用实例175
思考题177
第10章工程合同价款调整与结算179
10.1工程合同价款的调整179
10.1.1法律法规政策变化179
10.1.2工程变更180
10.1.3物价波动182
10.1.4现场签证184
10.1.5工程索赔185
10.1.6引起合同价款调整的其他事件195
10.2工程合同价款的结算198
10.2.1我国工程价款结算方法198
10.2.2工程合同价款中期支付199
10.2.3竣工结算与支付202

(略)

2016年版,发展,张良皋,影响和前景,探寻浮游聚落的萌生,蒿排世界,高清PDF《建筑意匠与历史中国书系 蒿排世界 探寻浮游聚落的萌生、发展、影响和前景 》张良皋 著 2016年版.pdf

内容摘抄:

代序 保护蒿排
我在电视上偶然见到南美秘鲁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西班牙语为Lago Titicaca)中的浮岛(Floating island),立即联想到中国湖中的蒿排。二者之间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关系,足以帮我们破解世界文化迁徙和传承的疑团。

内容目录:

代序保护蒿排III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水上温床1
小引1
第一节蒿排为古人全面提供原始生活资料1
第二节蒿排萌发的物质文明5
一、用火5
二、制陶6
附论:三足陶器的发明6
三、荐居--席居的先导7
四、农业7
第三节蒿排开启的精神文明8
一、氏族、婚姻、伦理8
二、占候、卜著、文字10
三、从语言统一到文学共享10
四、最古老的蒿排狂欢节10
端午10
小结—跨入文明之后12
第二章中国蒿排流传史13
第一节从《尚书》时代到汉晋的正面记载13
第二节唐李肇《国史补》到元稹诗的侧面描写14
第三节宋苏轼、陆游、孙应时的蒿排诗史16
第四节明王世贞的记述和他所提到的《江赋》20
第五节从“町原防”说到兴化垛田21
小结保护现在,展望将来23
第三章中国古文字中的蒿排形象一初识若干蒿排字24
第一节蒿族24

第二节茲族27
第三节“氏”字群32
第四章中国蒿排文化符号35
第一节蒿排乾坤35
第二节四灵与四辅36
第三节十二生肖—蒿排动物群37
一、鼠38
二、牛38
三、虎39
四、兔39
五、龙39
六、蛇40
七、马40
八、羊41
九、猴42
十、鸡43
十一、狗44
十二、猪45
第四节十干47
甲—龟甲47
乙—候风五两48
丙—从杨权到耒耟48
丁—陶拍50
戊—长柄陶拍52
己—架田53
庚—杵54
辛—从杨权到草耙55
壬—衽席56
癸—从矩到筊56
第五节十二支57
子—从婴儿到漏箭浮舟57
丑—指爪存疑58
寅—漏箭59

卯—刘之假借字59
辰—蚌镰乎?蚌筊乎?60
巳—解释纠结60
午一能否从钉螺取得启示?61
未—是不是“三权”?61
申—神之灵威?62
酉—酒坛62
戌—警卫武器63
亥—蒿排的终局63
第五章地名中的蒿排遗迹66
第一节从鸠兹到龟兹66
第二节骆越与架田67
第三节从金山到神农架69
第六章《诗经》中的蒿排信息72
第一节《关雎》72
第二节三篇《扬之水》73
第三节《周南·汉广》76
第四节《召南·江有汜》77
第五节《邶风·谷风》78
第六节《小雅·谷风》79
第七节《邶风·新台》80
第八节《齐风·敝简》82
第九节《魏风·汾沮洳》82
第十节《唐风·绸缪》83
第十一节《秦风·蒹葭》84
第十二节《陈风·泽陂》86
第十三节《小雅·大东、鸿雁》88
第十四节《大雅·凫鹥》90
第十五节《緜》91
第十六节《棫朴》92
第十七节《小雅·小弁》93
第十八节《大雅·灵台》94

第十九节《大雅·荡之什·韩奕》95
第二十节曲终奏雅说终篇一《大雅·荡之什》96
第二十一节《诗经·颂》的历史意义104
第七章寻觅神农架109
第一节崧高即神农架109
第二节《高唐赋》中的神农架110
第三节中国的山岳崇拜117
第四节从一岳独尊到五岳并峙118
第五节神农架是架田之源即蒿排文化之源120
第六节女娲洪水的高度121
第七节用天子岩手印文化信息解释历史谜团122
第八章楚国东迁引发的蒿排思考124
第一节田家镇长江卡口的壅阻现象124
第二节江夏回流131
第三节洞庭吞吐132
第四节西阳五水倒灌135
第五节江汉朝宗于海136
第六节兹方的历史角色137
第七节豪华版蒿排—晤(出乐)142
第八节广陵潮水和吴江卡口147
一、吴江出海不畅147
二、有头无尾的淮河149
三、乘桴浮海与文化传播150
四、淮水凿开吕梁和黄河夺淮入海152
五、附论:异重流能否在长江自然形成和黄州江水西流之谜156
第九章楚国皇舆认知图说160
第一节崇东幅160
第二节尊北幅161
第三节绘制楚国皇舆认知图的意外收获164
一、进一步摸清西陵命名体系164
二、东陵后果证前因168

三、建在蒿排上的楚都一郊郢170
四、谁先提出绞国在钟祥?172
五、楚国第一郢是郊郢175
六、“霄敖”何在?177
七、钟祥何以多蒿排?179
八、巫风及其“示踪”与传播180
第十章从蒿排世界到浮岛海洋188
后记191
交稿致编者函198

(略)

高清PDF《建筑意匠与历史中国书系 蒿排世界 探寻浮游聚落的萌生、发展、影响和前景 》张良皋 著 2016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美]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美] 史蒂文·艾泽努尔著,[美] 罗伯特·文丘里,2017年版,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学经典丛书,《建筑学经典丛书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美] 罗伯特·文丘里  [美]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美] 史蒂文·艾泽努尔 著 2017年版.pdf

内容摘抄: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第一版的价格引起了学生和其他人的不满,所以我们推出了这个修订版。由于将初版进行第二次印刷会使书价增长接近一倍,我们就没有那样做,而是对本书进行了删节,使想读它的人们仍能了解书中的思想。
同时,我利用这次机会使书中的论点更加清晰,增加了一点新内容,所以尽管进行了删节,这个新版本未偏离本书的初衷,并且更深入了一步。被删去的主要是最后一部分,即我们的作品,以及约1/3的插图,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彩图,以及不能压缩到小页面上的黑白图片。版式的变化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但我们希望这一变化同样能有助于将本书的重点从图转向文,并希望它能消除这样一种矛盾:我们对包豪斯设计进行了批评,而我们这本书后来却采用了包豪斯式的书籍设计;我们感觉,第一版采用的“引起好奇心”的现代式书籍设计误传了我们的主旨,而3倍行距使得文本难以阅读版式和封面的更新使第一篇中的分析与第二篇中的理论更为清晰地表述了我们有意的安排:一种对建筑的象征主义的论述。本书的主题并非拉斯维加斯,而是建筑形式的象征主义。对正文所做的大部分修改(除了纠正错误以及适应新版式方面的修改)都集中于这个焦点。由于同样原因我们加了一个刷标题“建筑形式领域中被遗忘的象征主义”。我们还做了其他一些变更,希望它们能够文雅地“剥离文本的性征”(de-sex the text)。为了遵从当今更明智而人性化的社会习俗,我们在书中提到建筑师时不再以“他”相称。
本书不是回应批评的平台,但出于论辩与精简内容这两重目的,将列出我在其他场合所做的回答。

内容目录:

016第一篇A&P停车场的意义/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017一、A&P停车场的意义/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019二、商业价值观和商业方法
020广告牌是合适的选择
020作为空间的建筑
022作为符号的建筑
023三、空间中的符号先于空间中的形式:作为信息交流系统的拉斯维加斯
025四、能诱导人的建筑
028五、在历史传统中和A&P中的巨型空间
029六、从罗马到拉斯维加斯
035七、拉斯维加斯地图
045八、主街与商业带
048九、商业带的系统和秩序
051商业带中的变与不变
056十、商业带的建筑
065室内绿洲
065十一、拉斯维加斯的照明
068十二、建筑的纪念性和大型低矮空间
070十三、拉斯维加斯的风格

076十四、拉斯维加斯的标志物
083十五、混杂与难以维持的秩序
086十六、拉斯维加斯的形象:建筑的混杂与暗示
090十七、工作室备忘录
104第二篇丑陋而平凡的建筑/装饰过的棚屋
105一、用比较法下的定义
109鸭子与装饰过的棚屋
115棚屋上的装饰
117清晰的与隐晦的联想
118宏伟的与新颖的,或者丑陋的与平凡的
120装饰:标志与符号,显义与隐义,族谱与外观,意义与表现
123令人生厌的建筑会令人感兴趣么?
124二、历史先例和其他先例:面向老建筑
124历史上的象征主义与现代建筑
125作为鸭子和棚屋的大教堂
127拉斯维加斯的标志演化
130文艺复兴与装饰过的棚屋

133 19世纪的折中主义
136现代装饰
136装饰与室内空间
140拉斯维加斯商业带
146城市扩张区和巨型结构
150三、丑陋平凡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和对立的理论
150丑陋平凡论开端及其进一步定义
152丑陋与平凡的符号和风格
156抵制凌驾于宏伟与新颖形象之上的鸭子、丑陋与平凡,或无思想
156建筑学中象征主义与联想的理论
160坚固+实用≠美观:现代建筑与工业本土化
163工业化的图式
165工业化风格与立体派模式
166未被承认的象征主义
172从拉土雷特修道院到奈曼-马库期
176盲从的形式主义与直接的表现主义
177装饰的表述
178空间如上帝
178巨型结构与设计控制
181错置的技术热情

182何种技术革命?
184后工业时代的前工业图式
185从拉士雷特到莱维敦
190沉默的大多数白人的建筑
192社会的建筑学与象征主义
194高设计建筑学
196总结
198附录:设计评论委员会与美术委员会
200参考文献
226致谢

(略)

《建筑学经典丛书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美] 罗伯特·文丘里 [美]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美] 史蒂文·艾泽努尔 著 2017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ICS 27.140
P 55
备案号:2125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1044 — 2007
钢 弦 式 应 变 计
Vibrating wire strain meter
2007-07-20 发布 2007-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 布

DL/T 1044-2007,钢弦式应变计,DL/T 1044-2007 钢弦式应变计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品原理、分类及规格 ······················································································································ 1
5 技术要求·············································································································································· 2
6 试验方法·············································································································································· 3
7 检验规则·············································································································································· 4
8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钢弦式应变计参数计算方法·········································································· 7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 2003 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 号)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国电自动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省三、刘广林、吴其均、王梅枝。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弦式应变计的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坝及其他岩土工程安全监测中测量结构应变的钢弦式应变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603 负荷传感器名词术语
GB 5604 负荷传感器试验方法
GB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频率模数 frequency modulus
频率的平方除以 1000,一个单位定义为“一个字”。
3.2
过范围限 overrange limit
能够加在钢弦式应变计传感器上不致引起性能永久性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大值。
3.3
最小读数 mininum reading
钢弦式仪器在全量程范围内频率模数变化一个字时被测量的变化值。
4 产品原理、分类与规格
4.1 产品原理
钢弦式应变计主要由左右端座、钢弦和线圈等组成。
当被测结构物发生应变时,应变计左右端座产生相对位移并传递给钢弦,使钢弦受力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钢弦的固有频率。测量仪表输出脉冲信号通过线圈激振钢弦并检测出线圈所感应信号的频率,经换算得到被测结构物的应变量,其计算公式见附录 A。同时,由钢弦式应变计中的热敏电阻同步测出测点的温度值。
钢弦式应变计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示意如图 1 所示。
4.2 产品分类与规格
根据安装方式,钢弦式应变计分成埋入式和表面安装式两类。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土建 市政 公路 结算 审核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3-01-09 07:28:04

提问网友:张麻子


单价合同可以审减清单下现场未施工的定额的内容,但不能审减现场做了但没做够定额量,这是为什么呐?

解答网友:《理想之城》


现场做了没做够,假若钢筋搭接长度、抹灰厚度、垫层厚度等,象这些属于不影响使用功能而有一定瑕疵的现象,监理和甲方验收通过,这属于降级使用,应降低造价。审预审人员到现场发现问题,可与甲方沟通,按降级来处理。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3-01-09 07:04:26

提问网友:


如图所示,识别负一层梁钢筋,自动识别后,所有梁的位置整体往上偏移了4897mm,跟轴线完全不重合,这是怎么回事?

解答网友:nh


导入图纸后,识别梁前先定位,再识别

问题专业: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3-01-09 01:36:44

提问网友:我的拐拐


四川,安装算量GQI,答疑:还需要建轴网吗?这个位置不太对,两栋楼基础实验楼和金工实验楼-四川

在基础实验楼的配电箱已经全部识别了然后现在要在金工实验楼建,但是重合了。在这之前我将每个插入的图纸都用那个交点定位了,然后就重合了,应该怎么改呢

解答网友:中国五冶李工


不需要重复建辅网,新建一个辅网,利用复制到其他楼层功能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