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无水印 21CJ86-5 抑渗特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图集.pdf
主编单位:中国建统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唯设计研究院有展公司),抑渗特(上海)村料科技有限公司
统一编号:GJCT-262
实行日期:二0二二年四月一日
图集号:21CJ86-5

编制说明
1概述
本图集提供了抑渗特(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口代理的防水系列产品应用于防水工程中的构造做法和应用技术。
2编制依据
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12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3.1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防水工程。
3.2水池(包括饮用水池、游泳池、景观水池、消防水池水处理设施等)等构筑物的防水工程。
3.3轨道交通、可矿山法隧道、城市综合管廊及盾构、沉管工程等的防水工程。
3.4水工构筑物、港口码头等的防水工程
3.5结构微裂绕、渗水点、孔洞堵漏等防水修缮工程。
4产品介绍
4.1主要产晶
4.1.1 AQUAMAT ADMIX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以下简称YST-83).
4.1.2 AQUAMAT PENETRATE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以下简称YST-81)。
4.1.3 DUROCRET PENETRATE修补砂浆(以下简称YST-82).
4.1.4 AQUAFIX快速堵漏水泥(以下简称YST-84),
4.1.5 WATERST0P1520遇水膨胀膨润土橡胶止水条(以下简称YST-85).
4.2产品简介
4.2.1YST-83:
1)YST-83是由水泥、活性化学成分组成的灰色粉状外加剂,可与混凝土中的水、水泥水化产物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晶体,填充、封堵混凝土中的孔隙和徽裂缝。
2)执行标准: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
3)适用部位:地下工程外部主体结构。
4)施工方法:防水混凝土中掺加
5)用量:掺量为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0.8%~1.0%,根据各地原材料不同及设计抗渗等级要求,应经试配确定具体掺量.
6)YST-83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
7)YST-83产品特点:
①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使其具有较高的抗渗性及抗冻性,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可长期耐受高水压
②使用寿命长,防水性能不衰减。
③与防水混凝土同步施工,施工简便。
④对结构混凝土内部徽裂缝具有修复功能,
⑤无毒、无味,
4.2.2YST-81:
1)执行标准: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适用部位:地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
3)施工方法:涂刷、喷涂、千撒。
4)用量:不小于1.5kg/m2,且涂层厚度不小于1.0mm.
5)产品特点:
①可长期耐受高水压。
②使用寿命长,防水性能不衰减。
③可在灌湿基面上施工,施工便捷。
④无需找平层及保护层。
⑤对结构混凝土微裂缝具有修复功能。
⑥无毒、无未,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对饮用水输配水设备的要求。
4.2.3YST-82:
1)DUROCRET PENETRATE修补砂浆为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2)执行标准:国家现行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3)适用部位:地下工程主体结构无明水需要修补的部位,穿墙螺栓、裂缝、蜂窝麻面等处。
4)施工方法:抹压、嵌填。
4.2.4YST-84:
1)快速堵漏水泥,灰色水泥基粉末,加水搅拌后迅速固化.
2)执行标准:《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23440-2009中的速凝型(Ⅱ型)。
3)适用部位: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带压力明水堵漏.
4)施工方法:加水(YST-84重量的30%)拌合后填塞.
4.2.5YT-85:
1)WATERST0P1520遇水膨胀膨润土橡胶止水条由膨润土、非疏化橡胶组成。
2)执行标准:《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
JG/T141-2001(缓膨型S)及《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中附录A表A.3.3的相关规定,
3)适用部位:地下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缝中心处;穿墙管与主体结构的接缝处。
4)断面尺寸:15mm×20mm等.
5)适用温度:-30℃~90℃.
6)施工方法:水泥钉固定,间距不应超过200mm,
5施工质量控制
5.1施工前提供的技术文件
5.1.1产品说明书、合格证。
5.1.2YsT-81、YST-82、YST-83、YsT-84、ST-85的产品检验报告。
5.1.3抑渗特防水施工技术交底书,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技术文件。
5.1.4材料进场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检复验,并提供复验报告。不合格的材料、产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5.2防水混凝土(掺加YST-83)施工
5.2.1防水混凝土(掺加YST-83)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5.2.2防水混凝土(掺加YST-83)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和施工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采用可追溯的电子化质量保证管理系统施工。
5.2.4YST-83按确定的掺加量,在搅拌站混凝土搅拌中掺加,
5.2.5防水混凝土(掺加YST-83)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应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5.2.6防水混凝土(掺加YST-83)结构用预制钢筋问隔件,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219的规定.
5.2.7防水混凝土(掺加YST-83)结构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穿过钢筋保护层。
内容索引:
编制说明…·1
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一YST-83... 6
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一YST-81... 7
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一YST-81
水泡防水构造一YST-83、YST-81...8
YST-83
底板、侧培、顶板防水构造...9
施工缝、侧培防水层收头、穿墙螺栓防水构造…11
地下室坑植、预留通道防水构造………12
变形缝防水构造……13
后浇带、单管穿墙防水构造…14
桩头、游泳池防水构造…15
城市综合管廊防水构造索引示意图…16
明挖地铁车站、盾构法工程防水构造示意图…17
矿山法隧道、洞库防水构造示意图……18
YST-81
底板、侧墙、顶板防水构造…19
底板、侧墙、顶板、游泳池防水构造·20
施工缝、穿培螺栓防水构造……21
地下室坑槽、桩头防水构造…22
变形缝防水构造…23
后浇带、单管穿墙防水构造……24
城市综合管廊防水构造索引示意图…25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构造示意图…26
矿山法隧道、洞库防水构造示意图……27
沉管隧道、桥粱防水构造示意图……28
渗漏治理
现浇混凝土结构渗漏治理…29
高清PDF《土工抗震》李荣建 邓亚虹 编著 2014年

内容提要
岩土工程在建设和研究中的高速发展,客观上促使岩土工程的抗震分析逐渐形成了一门较完备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岩土工程抗震分析体系。本教材结合土动力学与结构动力学及地震工程,阐述了地震与灾害、结构动力学基础、地震反应谱理论及应用、工程场地条件与宏观震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验算、土的动力特性、地基动力分析及基础抗震、边坡及其加固的动力安全评价、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等内容,可以让读者了解、学
习岩土工程各个分支的抗震分析方法。
本教材可供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防灾与减灾工程和工程地质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与教师阅读学习,亦可作为土建、公路、铁道、水利、市政、防灾与减灾和工程地质等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灾害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灾害是指那些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的原因,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为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人类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抗震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发生的许多大地震,例如,1976 年中国的唐山地震、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9 年中国台湾集集大地震和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等仍然造成大量严重的工程破坏和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强震分布十分广泛,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6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8级以上强烈地震。所以,抗震问题在我国非常重要。岩土工程抗震内容不仅涉及地基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土石坝工程、岸坡堤防工程和路基工程等工程领域。面且也涉及地震学、工程地震学、结构动力学、土动力学、地震工程学等多门学科。以往岩土工程抗震大多散见于结构工程抗震、桥梁工程抗震、大坝抗震、港口工程结构抗震和地下结构抗震等内容体系中,但由于近些年来各种岩土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客观上促使岩土工程抗震逐渐完成了系统化的过程,也逐渐成为一门体系较为完备的、适合岩土工程特色的抗震课程。
虽然目前有一些先进的土动力学、岩土地震工程学等著作出版,但这些著作大都属于研究专著或研究生教材。岩土工程抗震分析和设计是减轻和防止岩土工程地震灾害的重要基础理论。因此学习地震作用下各种岩土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和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为了方便本科生系统地学习岩土工程的抗震分析内容,以便进一步培养本科生在岩土工程抗震分析实践方面的应用能力,有必要编著一本适合本科生的岩土工程抗震教材。
本教材根据“现象一机理一问题一措施”的模式开展编写工作,着眼于培养本科生在岩土工程抗震分析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方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岩土工程的抗震实践。本教材中李荣建负责编写了前言、第2章、第5章、第6章(6.8小节)、第7章、第8章、第9章,邓亚虹负责编写了第1章、第3章、第4章、第6章(6.1~6.7小节),最后由李荣建负责统稿。在清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启迪、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长安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的团结协作以及岩土工程研究所的各位前辈同仁为作者完成本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并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感谢作者的研究生刘军定、闫蕊、彭光辉、张媛、江浩和李锦等为本书的编辑、绘图和文字校对付出的辛勤劳动!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同行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

高清PDF《土木工程灾害防御及其发展研究》 郭烽仁 2017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是一本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实用与创新并重的教材。
全书共分为八章对土木工程灾害防御研究及其发展进行介绍。第-章灾害学概述;第二章防灾减灾学概述:第三章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第四章火灾及建筑防火;第五章地震灾害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六章风灾害与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第七章洪灾及城市防洪:第八章城市防雷、防爆及防空工程。每一章都根据灾害的各自特点,分析了灾害的成因与防灾减灾的对策。
本书可作为土木、水利、建筑学、城市规划、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防灾减灾工程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
前言Preface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众多的国家,主要灾害种类有地震、火灾、洪灾、地质灾害、风灾、雷电等。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噪声、疾病、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建设性破坏等城市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
还会不断出现新的灾害源,如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利用、天然气生产和使用、核技术利用中存在的致灾隐患等。可以说,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艰巨。防灾减灾与土木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灾害之所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多与土木工程的破坏有关,因此,土木工程师对防灾减灾负有重大责任。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例如,强烈的地震,可使上百万人口的一.座城市在顷
刻之间化为废墟:滂沱暴雨泛滥成灾,可摧毁农田、村庄,使成千上万居民流离失所:严重干早可使田地龟
裂、禾苗枯萎、饿殍遍野:火山喷发出灼热的岩浆,可使城镇化为灰烬:强劲的飓风、海啸可使沿海村镇荡然
无存。诸如此类,都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天灾”。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灾害学概述:第二章防灾
减灾学概述:第三章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第四章火灾及建筑防火:第五章地震灾害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六
章风灾害与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第七章洪灾及城市防洪:第八章城市防雷、防爆及防空工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许多学者的著作,并吸纳了其中的成果,在此特表感谢。防灾减灾工程涉及多
个学科,知识面广,一些问题尚在探索之中。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高清PDF《北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指南》王兰民 编 2011年版

前言
我国西北地区是地震多发区。陕、甘、宁、青、新都曾发生过8级以上地震,而5级以上地震在西北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地震灾害颇为严重。在该地区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民居的倒塌和破坏,面且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70%~90%来自农村民居的破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实力、气候环境和民俗文化的综合影响使得西北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抗震能力薄弱的土木结构和生土窑润等农居类型: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地震安全技术指导,使得在农居建设中对地震安全考虑不足,未采取必要的抗震设防技术措施。
为此,调查农居建设实际,梳理农居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农居地震破坏的机理,在经济实用的原则下,将科学可行的农居抗震设防技术并以适当的文字和丰富的图件提供给相关人员以提升农居地震安全科学知识,的应用,无论对于农村防震减灾还是对于新农村建设都有着现实意义。我们在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2004DIB3J130) 和甘肃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资助下,基于课题研究成果,并结合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试图给基层农居建设技术人员、农村工匠和防震减灾管理人员提供一部既可以作为学习培训教材,又可以兼作农居建造施工的抗震设防技术参考书。作者编著出版的《西北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指南》以期达到这一目的。书中的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涵盖了农居的场地选址、地基抗震处理、不同场地和烈度下的
基础要求、典型结构的地震安全技术、影响抗震性能的农居使用和维护问题以及农居建设的相关工程量计算。书中也同时介绍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我国的防震减灾体系以及美国、日本的震害防御体系。读者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从任何一章开始阅读或者选择任何一部分用于技术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虽然以西北地区农居为主,但其抗震设防技术对我国其他地区同类农居也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本书力求将系统性、技术实用性和易读性结合起来。首先,农居的地震安全涉及多方面的问题,片面介绍某个方面很容易误导读者,因此,本书从场地、地基到结构,从建设、使用到维护,都全面沙及。再者,农居的地震安全固然涉及到很多基础知识,但是对建造而言,需要提供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案。因此,本书在适当介绍相关基础知识后,力求提供具体实用的技术资料,如细部构造图和各类地震安全技术要求,这样,读者在理解知识之后,就可以应用相应的技术。最后,我们觉得本书可适合不同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人士学习,它具有很好的易读性,简明、易懂和生动的文字,让初学者或者临时需要参考本书的读者感到很方便。
鉴于农居地震安全涉及地震学、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动力学、地震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加上西北地区在农居建设方式和农居类型上的差异,我们还不能说这本书可以解决所有农居抗震设防的技术问题。但作者相信,以此书作为培训教材和实用技术参考,由相关科技人员对农居建设技术人员(包括农村建筑工匠)和管理人员开展广泛地培训,将会对建造地震安全农居,提高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书编著出版得到了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130) 和甘肃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资助,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科技司和政策法规司、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地震局给予了热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甘肃省汶川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和甘肃省地震局石玉成、刘小凤、张守沽、林学文、侯景瑞、王谦、秋仁东和董林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清PDF《岩土工程抗震》王余庆 等编著 2013年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介绍岩土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和应用经验的专著。全书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①地震基础知识、讲述地震成因、震源和震级等;②工程地震,讲述地震烈度、地强动和地屣危险性分析等,⑧岩土工程抗震,介绍场地、地基地震反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土的液化机理、地基液化判别、危害性分析(包括液化沉降和横向位移计算)及防液化措施,挡土墙地震土压力计算及抗震设计方法,边坡地震稳定性预测方法及其应用,尾矿土抗震性能、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工程应用和加固技术。本书注重实用,力求内容的沟通与深化,尽量反映新的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工程抗震的设计、研究、勘察、施工,管理等技术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与参考。
前言
胡聿贤先生在1988年所著的《地震工程学》中首次阐述了在解决结构抗震问题时,将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紧密联系、融合一体的必要性,为推动地震工程学迅速而健康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程地震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划和小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结构抗震则包括地上、地下、半地下各类工程结构的震害调查、抗震理论、震害预测、抗震措施和试验研究等。结构抗震亦涉及岩土工程抗震的内容,但篇幅有限。
岩土工程抗震是结构抗震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结构抗震中的岩土杭震问题,其内容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场地、地基及土构筑物的震害调查;土动力性能;地基动承载力;地基、斜坡和土构筑物的地震反应、液化、变形和稳定性研究;地基、斜坡和土构筑物的震害预测、抗震设计和抗震减灾措施以及上-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等。随着岩土工程抗震的不断发展,它与工程地震的联系也日趋密切,两者相互促进。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已出版了不少有关岩土工程抗震的专著,如《场地.地基.设计地震》(周锡元等,1990)、 《地震区工程选址手册》(王钟琦等,1994)、《地震区 的场地与地基基础》(刘 惠珊、张在明,1994)和《岩土地震工程学》(陈国兴, 2007)等。这些专著虽然侧重点不同,取材各异,但都注意到岩土工程抗震与工程地震的密切关系,都包含有工程地震的内容,对系统传授岩土工程抗震知识、方便工程应用、促进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岩土工程抗震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其内容的许多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之中,由于新成果不断提出,各类抗震规范中有关岩土工程抗震的规定也在不断更断,因此,作者深切感到有必要编著本书来反映这些新的变化和.进展。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 注重实用。着重介绍国内外岩土工程抗震较成熟、常用的方法。对先进复杂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只作简要介绍并引注有关文献,供读者查闻。
(2)避免重复。对在土动力学和已有有关岩土工程抗震的书中讲速较多的土动力性能试验、地基动承载力、桩基动力计算等,本书未设专门章节,以节省篇幅。
(3)力求内容的沟通与深化。其表现如:
1)在砂土液化、边坡和尾矿坝稳定性预测的经验公式中,往往含有地震震级(M)和震中距(R)两个参数,而以往有关岩土工程抗震的书中,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M和R的确定方法却少有解说,致使工程人员取值困难。本书则对其取值方法,进行了较多的介绍和讨论。
2)国内现有书中收录的不同震级关系困主要用于解释震级饱和,但用于不同震级的转换则不甚方便。本书引入了国际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协会推荐使用的不同震级转换关系图,对研究和比较含不同震级的同类型经验公式更为方便。
3)本书引入了日本学者提出的细粒含量F.与黏粒含量P.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点圈,为研究和沟通国内外少黏性土液化判别经验公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和途径。
4)本书根据美国ATC-3祥本规范的有关资料,解释了国内外不同书籍中挡土墙位移计算公式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内在联系等。
(4)反映新的成果。本书介绍了国内外规范中有关下列内容的一些新规定,例如,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划、小区划;地基液化判别、震陷和橫向位移计算;边坡和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以及重力式挡土墙地震土压力计算等。此外,还介绍了作者根据多年研究与工程应用,在人工地震波合成、液化地基分析与加固、建筑物对斜坡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以及边坡震害预测和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等方面提出的新成果。
本书共10章,第1~3、6、7. 9章由王余庆执笔,第4、5章由高艳平执笔,第8、10章由辛鸿博执笔,全书由王余庆统稿。
本书是作者近30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在此对参与过有关课题研究的原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工程抗震研究所的同事们以及院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帮助致以诚挚的感谢!鳊写此书,作者参考引用了许多学者的著作和论文,在此致以谢意!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金伟江、谭志勇、丁彦慧、焦亦凡、党昱敬、张华南等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高清PDF《岩土工程抗震及隔振分析原理与计算》宋焱勋 编著 2014年

内容提要
近年来各种岩土工程和设备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客观上促使岩土工程方面的抗震和减振分析原理逐渐完成了系统化的发展过程。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作者们的研究,本书以各种岩土工程抗震设计和动力机器及设备减振评价的分析方法为主线,将岩土工程方面的抗震和减振的主要原理和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基本涉及了岩土工程抗震和减振的各个领域,同时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应用的可操作性,使读
者对岩土工程抗震和减振的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可在此基础上从事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本书可供土木、公路、铁道、水利、市政、防灾与减灾和工程地质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与教师阅读,也可作为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岩土工程抗震计算和隔振减振分析方面的实用参考书。
前言
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为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人类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抗震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发生的许多大地震,例如,1976年中国的唐山大地震、1994 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5 年日本阪神大地震、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大地震、2008 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中国雅安大地震等仍然造成大量严重的工程破坏和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于各种地震灾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是搞好抗震设防和提高各类岩土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
由于近年来各种岩土工程结构、大型动力机器设备和交通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客观上促使岩土工程抗震和减振的分析原理逐渐完成了系统化的发展过程。岩土工程抗震和减振的分析内容不仅涉及地震学、工程地震学、结构动力学、土动力学、地震工程学等多门学科,而且也涉及了地基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土石坝工程、岸坡提防工程、路基工程和动力机器基础及其减振等相关领域。本书力图以各种岩土工程抗震设计和动力机器设备减振评价的分析为主线,将岩土工程抗震和减振的主要原理和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基本涉及了岩土工程抗震和减振的各个分支领域,同时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应用的可操作性,使读者对岩土工程抗震和减振的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有一个清晰和较全面的了解,并可在此基础上从
事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全书分为11章,第1章介绍了地震与灾害,第2章介绍了结构动力学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第3章介绍了地震反应谱的分析和应用,第4章介绍了工程场地的分析和评价,第5章介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和消能减震措施,第6章介绍了土体的动力学特性,涉及土的动力特性测试、动强度、动孔压、动本构和动力固结理论,第7章介绍了地基的动力分析方法和基础工程抗震设计,第8章介绍了边坡和坝坡工程及其加固的动力分析方法、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和安全评价,第9章介绍了地下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数值模拟、动力
离心模型试验和地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第10章介绍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和设备减振隔振分析方法及相关的减振措施,第11章介绍了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评价方法和应用。
在本书的编著中不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规范,还结合了本书作者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向研究者和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在编著过程中给予热情帮助的人员表示衷心感谢。感谢研究生刘军定、闫蕊、彭光辉、张媛、江浩和李锦等为本书的编辑、绘图和文字校对付出的辛勤劳动!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同行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

高清PDF《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 上册 工程应用》王凤来 等主编 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反映了我国在新型墙体结构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突出强调了建材发展与建筑应用相结合。本书分上、下册。
上册为工程应用,包括现代砌体结构的发展与标准建设;配筋砌块砌体的研究与应用;新型无筋砌体的研究与应用;砌体结构抗震与加固;砌体构件性能的研究与设计。
下册为配筋砌块砌体科研成果汇编,内容包括砌块砌体的基本力学性能;砌块整浇墙体结构及构件的静力性能研究;砌块整浇结构及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
该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新型砌体结构体系和新型墙体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成就,展示了砌体结构的研究水平,引领砌体结构的发展方向,特别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砌体结构与墙体材料基本理论体系,为拉动我国砌体材料与技术的科研发展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读者对象:建筑设计人员、结构设计人员、设计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大学学者及研究生、建材企业技术人员等。
前言
在人口占世界总人口1/4的中国,“秦砖汉瓦”在我国建筑材料应用历史中长期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砌体大国,也为世界留下了诸多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成为延续中华文明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我们应当记住“秦砖汉瓦”对中华民族发展立下的不朽功勋。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秦砖汉瓦”的需求急速增加,使得“秦砖汉瓦”在生产过程中占用耕地、消耗能源和排放污染的弊端日益显现,加快墙体材料的研发,并实现“秦砖汉瓦”的可替代,成为国家墙体材料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节能减排”旗帜的统领下,我国墙体材料在品种、工艺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呈现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在节能、利废和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新型墙体材料已经涵盖承重墙体、填充墙体、自保温墙体和夹芯保温墙体等诸多建筑应用领域,悄然间,作为承重墙体材料虽然仍然未达成替代“秦砖汉瓦”的共识,但各种砌体的总和仍以绝对优势在墙体材料中占据主导和控制地位,我国仍旧是名副其实的砌体大国。2010年7月,由全国砌体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和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黑龙江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两年一届的定期学术交流会将在美丽的松花江畔隆重举行,该会议旨在交流近年来国内外在新型砌体结构体系和新型墙体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成就,提升砌体结构的研究水平,引领砌体结构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适应我国建设量特别大、施工速度特别快、材料档次及品质不甚理想、职工技术素质尚不很高的前提下,为形成和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代砌体结构与墙体材料基本理论体系,拉动我国砌体材料与技术的科学发展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此,本次会议将“安全、低碳、可持续发展”作为交流的主题。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地,黑龙江省在20多年科学研究和10多年工程实践中,采取政、企、学、研一体化的研发模式,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在创新研发和技术集成的基础上,提出了砌块整浇墙的全新概念。砌块整浇墙仍属配筋砌块砌体范畴,其要求更为严格,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业建设量特别大、建设速度特别快、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的特征发展起来的具有广阔产业化应用前景的新型结构体系成套技术。该体系在块形、组砌方法、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和检验方法等方面都开创了我国砌块应用的新理念,既实现了“秦砖汉瓦”在技术上的可替代,又实现采用砌体结构建设中高层建筑的梦想,为砌体结构注人“更安全、更轻灵”的新特征,应用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结构新体系,目前该承重体系在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建设多层和中高层住宅建筑的首选结构体系,其应用量已经超过500万平方米,2010 年哈尔滨在建应用小区达到7个, 80多万平方米的建设量,我们盛情邀请您到黑龙江参观指导,为发展现代砌体结构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得到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企业等各界代表的热情响应和大力支持,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建材业代表和建筑业代表的共同交流,在这里特别向中国建筑砌块协会、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美国贝赛尔公司表示感谢,向唐岱新教授、杜建东秘书长、潘景龙教授、周广春教授、翟希梅副教授、姜洪斌副教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的贺悦编辑,以及参加本次会议筹备的李利刚硕士、蔡序鑫硕士、黄艳霞博士、张宇硕士、张亮硕士、朱飞硕士等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谢意。衷心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高清PDF《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 下册 配筋砌块砌体研究成果汇编 》唐岱新 等主编 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反映了我国在新型墙体结构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突出强调了建材发展与建筑应用相结合。本书分上、下册。上册为工程应用,包括现代砌体结构的发展与标准建设;配筋砌块砌体的研究与应用;新型无筋砌体的研究与应用;砌体结构抗震与加固;砌体构件性能的研究与设计。
下册为配筋砌块砌体科研成果汇编,内容包括砌块砌体的基本力学性能;砌块整浇墙体结构及构件的静力性能研究;砌块整浇结构及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
该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新型砌体结构体系和新型墙体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成就,展示了砌体结构的研究水平,引领砌体结构的发展方向,特别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砌体结构与墙体材料基本理论体系,为拉动我国砌体材料与技术的科研发展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读者对象:建筑设计人员、结构设计人员、设计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大学学者及研究生、建材企业技术人员等。

高清PDF《建筑结构抗震》申钢 杜瑞锋 主编 2012年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为:绪论、地震基本知识、抗震设防与概念设计、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多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地下建筑抗震设计。本书内容新颖,体现最新规范、最新技术;内容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结构合理,知识点的铺垫由浅人深、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的过渡明确、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每章后配有体现知识目标的思考题和实现能力目标的实训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显示出迅速、稳健的步伐,随着本世纪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土木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为了满足相关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教学需求,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新规范的颁布,作为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内容必须重新修订,以反映近年来我国及国际建筑抗震工程中新技术的发展。本书也可作为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学习新规范的参考书。
为培养学生毕业后参与施工实践及设计工作,在内容上涉及地震震害图片、相关规范条文,并加以解释,重点强调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淡化抗震验算过程。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绪论、地震基本知识、抗震设防与概念设计、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多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地下建筑抗震设计。各章均给出了学习目标、能力目标的教学要求,并配有实训题。
本书由申钢、杜瑞锋主编,郭海青、段丽萍任副主编。其中,绪论由申钢编写,第四章由申钢、张园编写,第一、八章由高雅琨编写,第二、三章由李婕编写,第五章由郭海青、徐蓉编写,第六、九章由杜瑞锋编写,第七章由吴俊臣编写,第十章由段丽萍编写。全书由申钢统稿,本书由李永光教授、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郝丽卿高级工程师主审。在编写本书时,参考和引用了公开发表的一些文献和资料,谨向这些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不当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随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进一-步对本教材 进行修订、完善。

高清PDF《建筑结构抗震 第2版 》申钢 杜瑞锋 主编 2016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要求修订而成。本次修订继续保持了第1版的特色,除了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外,更加侧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2010) 的理解与应用。本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基本知识,抗震设防与概念设计,地基和基础抗震设计,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多层、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多层、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以及地下建筑抗震设计。本书结构合理,体现新规范和新技术:知识点的铺垫由浅入深,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的过渡明确,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紧密,每章后配有体现知识目标的思考题和实现能力目标的实训题。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第2版前言
本书是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 2010) 编写完成的,符合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教材的宗旨是让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建筑抗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读者和使用本书的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高职高专教学,编者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建设要求,对本书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工作包括:
(1)对各章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协调了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10) 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10)相关的内容:
(2)更正了第1版中公式和文字上的错误:
(3)适当利减了多层、高层钢筋泥凝土房屋抗震设计中框架结构内力计算部分,增加了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部分的内容:
(4)进一步完善了多层、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修改了多层、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部分。
本书精选内容、强调基本概念、重视宏观分析、降低计算难度、突出工程应用、注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在编写本书时,编者参考和引用了的一-些文献和资料,在此谨向这些作者表示感谢!由于编者学识和水平有限,书中不当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问题专业:1回答 西南18J312(3122Db/12)如图,查阅后广联达建模地砖地面厚度应该是? 看不太懂图集,建模装修里面应该在楼地面厚度写140吗?感觉太厚了啊 我来答 收藏 举报 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 《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补充或更正我的问题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完善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 《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全部回答 (1)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当前回答-1 --> 已采纳 天山雪豹 答题: 128790 被赞: 15035 地面140厚有垫层 2023-01-08 15:30:39 赞0 回复 1 举报 提问人 六分钟之前 {{smallList.content}} 回复 举报 删除 正在加紧审核中,请稍后查看。 正在加紧审核中,请稍后查看。 您发表的内容可能包含敏感信息,未能发表,如有疑问请联系在线客服。 提交 答案暂时没有追问,收到追问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追问太多啦,答题者也需要休息喔 0"> 还有0 条追问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 老师解题不易,满意记得赞赏一下喔 您可以邀请专家 回答问题哦! 关注问题 第一时间收到问题答案 不登录显示的回答数 --> 点我,有新答案通知你哦 相关搜索 搜索这些会对您解决问题提供全新帮助 图集砖厚度地面装修 这里搜比网上搜更专业 超170万定额、图纸、软件问题 严选实战建筑专家提供答案 每日助力10万建筑人解决问题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答案,试试直接提问吧! 提示 关闭 尊敬的“{{nickname}} ”,您好! 答疑解惑——建筑行业领先的互动问答平台 答疑解惑——建筑业(造价行业)领先的互动问答平台 您的问题已发布 您的回答已提交 大多数问题会在7分钟内获得回答 ,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恭喜获得答题积分奖励,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采纳优质答案,更可获得积分,兑换礼品哦! 高质量答案更易被采纳,获得额外高额积分奖励! 查看积分 知道啦 7日内不再提醒 积分奖励在答案审核后到账,以最终积分获取规则为准。 查看答案 超1亿专业优质问答 免费提问 提问快速获得答案 深度交流 和专业大咖深度交流 立即登录 专家榜 数据更新时间 : 2023-05-28 我要签到 天降福运!积分,经验值等福利在等着你哟,快来签到吧 广联达服务微信 服务新干线APP 意见反馈
所属地区:
655查看
提问日期:2023-01-08 15:27:56
提问网友:honghong

看不太懂图集,建模装修里面应该在楼地面厚度写140吗?感觉太厚了啊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地面140厚有垫层
问题专业:土建 招投标 计价软件GCCP 计价软件GBQ4.0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3-01-08 15:26:41
提问网友:ZJG

2023-01-08 15:30:49 补充
1、做法4是否需要在清单中区分女儿墙?(该建筑单层)
2、外墙中还有墙裙做法同上,是否需要单列清单。
3、定额套用那些?
谢谢
解答网友:nh
下例打钩的分别套对应的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浙江
提问日期:2023-01-08 15:25:14
提问网友:公羽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不计算
答疑:钢结构不规则钢板计算规则-福建
问题专业:土建 安装 结算
所属地区:福建
提问日期:2023-01-08 15:21:53
提问网友:慕尼黑造价员
大佬们能帮我解答一下,福建省的钢结构不规则钢板的计算规则是什么?1、按照设计图示尺寸计算;2、按照外接举行计算?能否提供相应依据?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现在都是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
问题专业:土建 计价软件GBQ4.0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3-01-08 15:17:11
提问网友:。

解答网友:nh
要套屋面工程下对应的,不要按楼地面;另外还有钢丝网及分格缝等;混凝土并陶粒混凝土
答疑:为什么地下室都是浇筑细石混凝土
提问日期:2023-01-08 15:17:06
提问网友:月月鸟
是为了二次找平层吗!?
解答网友:nh
细石砼一般是地面的,具体按图纸要求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江西
提问日期:2023-01-08 15:11:03
提问网友:72


解答网友:大海

高清PDF《工建筑物抗震计算基础》张运良、李建波 2015版

内容提要
本书紧密围绕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适当反映新修规范,介绍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附有工程抗震计算实例。为便于进一步学习和查阅英文文献资料,在介绍- -些主要中文术语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英文表达。
全书内容主要有地震与地震波、地震灾害、场地和地基、水工建筑物抗震简介及计算、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人工地震波的拟合、典型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实例、以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展望。
本书可作为水利水电、水工结构、防灾减灾、港口海岸和近海、土木建筑等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教材,亦可供相关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前言
对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如多高层房屋、工业厂房、桥梁等,目前介绍抗震设计计算的教材已有很多,但适合水工建筑物方面的教材还比较少见,因此,针对这一现状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选材上注重围绕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及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尽力避开水工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水工建筑》《水工建筑学》等已有的内容。例如,在实例选取时没有纳入大坝(混凝土重力坝和拱坝、土石坝和堆石坝等)这一类极为重要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计算和相关研究,而将重点放在了其他典型的地上和地下水工建筑物(如进水塔和隧洞)上,希望学生全面了解各类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计算,弥补相关知识的不足。至于各类大坝的深入及前沿抗震问题,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已发表了许多优秀著作、论文和研究报告,希望有兴趣、有条件的读者自行查阅学习。
鉴于目前数值方法特别是众多大型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分析软件的广泛应用,本书给出了分别采用ANSYS软件(有限元法)和FLAC3D软件(有限差分法)进行水工抗震计算的实例,以期为读者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大型水工抗震计算及巩固所学知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第7章由李建波撰写,其余各章、附录和习题由张运良撰写,并由张运良统稿。全书内容除参考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专著和教材外,也包括了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编写过程中,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林皋院士、邹德高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2014年度建设项目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本书内容涉及面广,编者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成果以及一些互联网资料,在此不能一一致谢而深表歉意。
编写过程中,编者深感水平和学识有限,书中存在的不足、疏漏、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予以批评和指正,以便我们日后持续改进和完善。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贵州
提问日期:2023-01-08 09:42:39
提问网友:咸鱼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75就是外径 110也是外径
问题专业:土建 预算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3-01-08 09:42:22
提问网友:清
1、4厚300*600mm墙砖,白水泥浆擦缝或填缝剂填缝
2、3-4厚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建筑胶(或配套专用胶粘剂)
3、素水泥浆一道
以上做法需要套哪项定额?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普通瓷砖,全瓷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