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635-2017 法兰式管接头
Ics 23.040.60
J 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4635- -2017
法兰式管接头
Flange connections
2017-10-14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則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管路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7)日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湖县特佳液压管件有限公司.舒恒管爽制造有限公司.海盐管件制造有限公司.嘉兴迈思特管件制造有限公司.海盐县海管管件制查有限公司.諏克汉尼汾液压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投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峰.刘向东王重军.左学俊.耿志学.陶忠明,周剑飞.朱旭初.除角。
法兰式管接头
1范围
本标在规定了法兰式曾接头的类型与参数、尺寸与公差,材料.选型,表丽处理,标识.标记及性能和
试检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工作压力为3.5 MPa~12 MPa,公称直轻为DN10~DN127波压產体传动和一
般用途的法兰式管接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H期的引用文件,仅注H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1内六 角圆柱头螺钉
GB/T的.1平垫圈 A级
GB/T 131产品 几何技术规范(GPS)找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GB/T 1804- 2000- 最公差 未注 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3098.1紧 固件机被性能蟬检 .螺钉和螺柱
GB/T 3098.2紧 剐件机被性能蠑降相牙繼纹
GB/T 3141工业液体润滑剂 I50 粘度分类
GB/T 83452.2- 2007 液压气动用 0形橡腔密封圈第 2部分外规園量检验规范
GB/T 5783六角头螺栓 全螺纹
GB/T 61701 型六角媒比
GB/T 7631.2润滑剂. 工业用油和相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 部分:H緗(液压系统)
GB/T 10125人造 气氛腐蚀试检盐雾试验
3类型与参数
3.1法兰式管援头按照法兰压板的形式分为对开或整体法兰式管接头.方形故兰式管接头两种:
a) 对开或整体法兰式管接头及组件(包括螺栓)的型式见图1。
b) 方形法兰式管接头及组件见图2.
3.2 法兰式曾技头根据其所适用的压力范围分为轻系列和重系列。
a) 轻泉列对开或整体法兰式管按头适用的最大工作压力为3.5 MPo~35 MPa,公称直径为DN13~ DN127;重系列对开成整体法兰式管接头适用的最大工作压力为42 MPa.公称直轻为DN13~ DN76.轻系列方形法兰式管接又适用的最大工作压力为25 MPa公称直径为DN10~ DN68u重系列方形法兰式管接头适用的最大工作压力为40 MPa.公称直径为DN10~ DN8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浅谈300MW供热机组凝结水泵的优化配置.pdf
摘要:凝结水泵 是火力发电厂主要动力设备之一,该系统配置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机组整体运行的经济性,而且对机组整体安全性也有重大影响。文中采用最小年费用 法,从技术可靠性、运行经济性两方面对目前常用的凝结水系变频配置方案进行比较,进而得出300MW 亚临界供热机组 凝泵的最优配置方案。关键词:300MW:供热机组;凝结水泵;最小年费用。
内容摘抄:
1 300MW级供热机组凝泵常用变频配置方案
目前国内300MW级供热机组中,常见的凝泵变频调速配置方案详见下表1。(表略)
2各方案技术比较
2.1方案一技术特点
每台供热机组设2台110%流量的凝泵,配1套变频器。变频器与凝泵的电机设计为一拖二的模式,即1套变频器与2台凝泵的电机通过1个切换开关分别相连接,任何1台凝泵运行时都可以变频调节。供热或非供热工况下,2台凝泵1台运行,1台备用,变频器始终与运行泵同步工作。当运行泵故障或需要检修时,变频器通过切换开关转换到备用泵。主凝结水管路上的调节阀作为变频器检修或故障时的备用调节手段,需要保留。
此方案优点是:设备数量最少,系统简单,可以节省厂房内的布置空间。缺点是:由于冬季最大供热能力工况时凝结水流量只有非供热额定工况的30%~40%,对于按110%最大凝结水流量选型的凝泵而言,在低负荷区运行,即使有变频调节,效率值也将有所降低,系统的能耗也因此进一步增加。由于该工程冬季供热工况汽轮机额定抽汽量170/h较小,与最大供热能力工况的550t/h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本工程采用此方案缺点不明显2。
2.2方案二技术特点
每台供热机组设2台110%流量的凝泵,不设变频器。由于该工程采暖抽汽少,采暖期凝结水量降低有限,此方案也适用该工程。低负荷及供热负荷较大时,通过主管路上的调节阀来调节流量。此方案优点是:设备数量少,不设变频器,系统简单,运行维护方便,节省了厂房内因单独设置变频间所占用的布置空间。该方案缺点是传统的节流调节调节效率低,能耗高。
2.3方案三技术特点
每台供热机组设3台55%流量的凝泵,不配变频器。在非供热工况下,2台凝泵并联运行。低负荷及供热负荷较大时,单台55%流量的凝泵运行,通过主管路上的调节阀来调节流量。此方案优点是:设备数量虽较方案一多,但由于不设变频器,不仅系统简单,运行维护方便,也节省了厂房内因单独设置变频间所占用的布置空间。该方案缺点是传统的节流调节调节效率低,能耗高。
本文将此方案也列入凝泵变频方案的探讨,主要目的是想以此方案为经济比较的基准,更直观的反映各变频方案的实际节能效果。
2.4方案四技术特点
每台供热机组设3台55%流量的凝泵,配2套变频器。1号变频器与1号、2号凝泵的电机设计为一拖二的模式;2号变频器与3号凝泵的电机设计为一拖一模式。非供热工况下,1,3号泵或2,3号泵变频调节并联运行。低负荷及供热负荷较大时,1~3号泵任何1台都可以单独变频运行。不论何种工况,即使1台变频器停运,系统中至少还有1套变频的凝泵在工作,但此时变频器的调节范围变小,所以主凝结水管路上仍需设置调节阀,方案系统调节较方案一灵活方便,泵的运行效率较高。但此方案的设备数量较多,需要的厂房空间较大,初投资也较大。
3各方案经济性比较
3.1各方案的运行模式和参数
以文中工程为例,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5500h,汽轮机年供热利用小时数2474.5h,机组平均年停运检修天数为52.5d,则机组年运行小时数为7500h,其中供热工况下的采暖天数按129d即3096h考虑,机组的负荷分配模式如下:对应的;机组非采暖期运行总小时数为4404h(7500~3096),其具体负荷模式见下表:
(表略)
4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四种方案的投资以及年费用进行比较,变频调速设备应用于凝结水泵节电效果比较明显,对节约能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各方案的投资及年费用表,由于该工程采暖抽汽量小,方案四(3×55%凝结水泵加变频器的方案)耗电量并不比方案一(2×110%凝结水泵加变频器的方案)耗电量少(后期随着供热改造工程的实施,汽轮机采暖抽汽量逐步达到额定抽汽量,凝结水量大幅度减少,方案四的耗电量将最少,但由于初投资较高,所以经济排序仍然落后),2×110%凝结水泵加变频器的配置方案经济性最好。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煤油气相干燥设备冷凝回收系统控制方式研究.pdf
摘要:简要对煤油气相 干燥设备在加热阶段中,对于冷凝 回收系统中真空管路调节阀控制方式的讨论,以及对加热阶段及变压器 的影响。关键词:变压器煤油气相冷凝
内容摘抄:
1、冷凝回收系统构成
根据传统VPD系统的特性,从功能和结构上可以分为:真空系统、煤油系统、冷凝回收系统、加热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气动系统级通风系统等。而按照运行的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加热阶段(含子阶段:中间蒸馏、中间降压)、降压阶段、高真空阶段、破空阶段。在整个庞大的PD系统自动运行的过程中,加热能力最强、出水量最大的当属加热阶段,在加热阶段中运转十分活跃的为冷凝回收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水分的收集,其主要构成如图1:(图略)
冷凝回收系统主要包括主冷凝器(402)、中间冷凝器(208)、冷凝收集罐(408)及相关阀门等,使用的传感器包括音叉(404)、磁致伸缩液位计、铂电阻(711)、压力传感器等。
2、冷凝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加热阶段中,通过蒸发器对煤油进行加热,以器身加热提取器身水分。由于干燥罐混合蒸汽即水蒸气与煤油蒸汽越来越多,压力逐渐增高。在收集罐和干燥罐的压差作用下,混合蒸汽通过调节阀(221)进入主冷凝器冷凝,被冷凝成混合液体(水和煤油),经集液阀(405)和放液阀(407)后进入收集罐,泄漏泵会将收集罐维持在一定真空度内。
进入收集罐的混合液体分离后,由于煤油密度比水小,煤油浮在水的上部.出水量当到达一定值时,废水通过阀门(410)、排水泵将水打到废水罐中。收集罐的煤油达到一定值时,通过煤油泵打到缓冲罐或储油罐中。
在泄露泵对收集罐抽空的过程中,部分混合蒸汽在中间冷凝器(208)冷凝成液体,这些液体达到一定后,通过中间冷凝器底部小桶收集后,再经过阀门(208.05)排到收集罐中,己充分收集系统煤油和计算总的出水情况。
3、冷凝系统控制方式的分析
在电压等级110KV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器身中,是由叠压成铁芯的硅钢片,卷绕成线圈的铜线和不同形状的绝缘材料等组成。由于材料的原因,硅钢片与铜线中的水分较少,所以大分部的水分都在绝缘材料之中。干燥设备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的除去变压器中所含的水分。那么,我们将问题具体化到了如何除去绝缘材料当中的水分。而对待绝缘件的出水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得知:
(1)绝缘材料在加热阶段出水最多。
(2)在出水量最多的加热阶段中,在第一次加热、中间降压时出水最为明显,在第二、三次加热中成平稳上升之势,之后随着加热次数的增加,出水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来,趋势越来越平缓。
前面我也有提到,对于水分的回收主要依靠冷凝回收系统,冷凝回收系统的作用一是冷却煤油蒸汽与水蒸气,并收集水分;二是有效的降低干燥罐压力(VPD干燥罐安全压力<260mbar),使之不会无休止的增加。然而,煤油蒸汽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是通过真空管路中的调节阀(221)至主冷凝器后成液到收集罐的,所以调节阀的开度大小直接影响到主冷凝器冷凝混合气体的多少。所以说对于冷凝回收系统的控制主要就是针对调节阀(221)的控制。
方案1:在传统的VPD控制系统中,对于冷凝回收系统的控制是采用压力判断控制的方法,是根据干燥罐的真空度的变化来调节调节阀的开度,主要目的是通过将干燥罐中的混合气体抽至收集罐中,从而降低干燥罐压力,使之处于安全压力以下。压力判断控制的主要过程逻辑及对应关系如表1:
(图略)
4、展望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装备制造行业需求较大的阶段,如果能够使VPD设备更加完善、高效、稳定的运行、生产,我们须面对以下问题:一方面是提高主冷凝器冷凝效率,可以考虑二级冷凝器辅助冷凝,这样冷凝液的容量更加准确。另一方面考虑加热阶段中冷凝流量控制方式与压力控制方式相结合,既保证避免铁芯生锈又可以将干燥罐压力控制得准确适当。VPD的冷凝回收系统的控制需要不断去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的为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业服务。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34650-2017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盾构机安全要求
ICS 91.220
P9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4650- 20 17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盾构机安全要求
Full face tunnel boring machine- Safety requirements of shield machine
2017-10-25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商由中国机械I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AC/TC 3281日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铁隧进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同、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及围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二滩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纳拓润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建军.杨绍普.谭刷辉、程水亮.洪开荣高伟贤。史志源。黄键.贺推国.刘杰、徐惘.郭京波.孙志跳.麻成标.邓立曹.王朝辉.沈建华.刘福生、孔晓伟、万堆燕.李静、孙震刘双.郭璐、谢刚。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盾构机 安全 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盾构机的危险列表.安全要水和揩施及其验证。对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形断面的盾构机。其他类型的盾构机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未包括全部的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及其他装置危险.也未包括通用标雅中涉及的全部危险。本标准未包括的危险参见GB/T15706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由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饭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所有部分)压力 容器
GB/T 1094.2电力堂压器 第2 部分:液设式型压器的温升
GB/T1094.38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绝峰水平.龅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康
GB/T 1094.11电力变压器第11 部分:干式变压器
GB/T 1251.2人类工效学 险情视觉信号一 般 要求.设计和检验
GB/T 1251.3- 2008 人类工效学险情和信息的视听信号体不
GB/T 1591低 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1985- -2014 高压交 流隔离开关和按地开关
GB2893- 2008 安全色
GB 2894- 2008安 全标志及其使用毕则
GB/T 368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 基流体适用的铜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GB/T 3766被压传动系统 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 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 第 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6067.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 1部分:总则
GB7247.1- -2012激光产 品的安全第1 部分:设备分类.要求
GB/T 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 术条件
GB/T8196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固定 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 8702电磁环境 控制限值
GB/T 1345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技术 .检测等级和评定
GIB/T 13547工作空间人体民寸
GB/T 14048.3低压开关设备 和控制设备第3 部分:开关.隔离a .隔离开关以及熔断器组合电器
GB/T 14776人员工效学 工作岗位尺 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
GB/T 15706机械安全 设计通则 风险 评估与凤险碱小
GB/T 16754机械安全 急停设计原则
GB/T 16855.1 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 第1部分:设计通则
GB/T 1788.2- 2008 机械安全 进 入机械的固定设施第2 部分:工作平台和遺道
GB/T 18883机械安全 进人机 械的固定设施第J 部分;楼梯、阶梯和护栏.
GB 18871电 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15706和GB/T343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盾构机shield machine
在钢壳体保护下完成隧道掘进、出渣、管片拼装等进行推进式前进作业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3.2
人行通道walkway
在盾构机的主机、后配套设备及主机和后配套之间允许人员通行的设施。
3.3
出入口access
在通道线路上,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的分界处。
3.4
现地控制面板local control panel
在主控室外,安装于被控制对象附近用于控制特定系统的操作面板。
3.5
维修点servicing point
用于盾构机和后配套设备维修和保养的位置。
3.6
作业区域working area
在盾构机内部和/或周围,为完成作业而进行操作的区域。
3.7
危险区域danger zone
在盾构机内部和/或周雨,对人员身体和健康可能造成伤害和损害的区域
3.8
操作人员operator
在盾构机内作业的人员。
3.9
逃生舱escape chamber
盾构机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涌水、火灾等灾变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撒离的遇险作业人员提供的一个暂时安全,独立的密闭空间舱体。
4危险列表
表1所列危险包括了本标准所涉及的所有危险。这些危险是通过对盾构机的风险评估来确定的,需要采取措施来消除或减少。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34651-2017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土压平衡盾构机
ICS 91.220
P 9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4651- -2017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土压平衡盾构机
Full face tunnel boring machine- -Earth pressure balance shield machine
2017-10-25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 200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2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制造分公司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中国饮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斌,李光.康宝生.王江卡、郭京波,高光辉,黄健.李静、程永亮.王建刚、王鹏画.赵振威.贾连辉张宏达.党西慷.畅绍普。肖军.沈建华.刘双.麻成标.肉磊.黄维敏。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土压平衡盾构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压平衡盾构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与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随
行文件.标志.包装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圆形断面土压平衡盾构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性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
GB/T 191包装储运 图示标志
GB/T 3766液压传动 系挽及其元件 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5226.3机械安全机槭电气设备 第11部分:电压高于1 000 Va.c.或 1 500 Vd.c.但不超过
356 kV的高压设备的技术条件
GB/T 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7932气动系统通 用技术条件
GB/T 10595带式输送机
GB/T 13306标牌
GB/T 13384机电产 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039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顆粒污 染等级代号
GB/T 17301土方机械 操作和维修空间棱角倒钝
GB/T 20082液压传动液体污染 采用光学 显微德测定颗粒污染度的方法
GB/T 34650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盾构机安 全要求
GB/T 34354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术语和商业规格
C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 试验标准
GB 50168- -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 及验收规范
JB/T 500.3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 部分:焊接件
JB/T 500.10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 10部分:装配
JB/T 500.11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1 部分.配管
JB/T 10205掖 压缸
3术语和定义 .
GB/T 343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3435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34652-2017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敞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
ICS 91.22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4652- -2017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敞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
Full face tunnel boring machine-
Open type 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2017-10-25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監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永亮、麻成标、彭仕国、王雁军、王美斋、陈晓年.黄继敏、许金林、倪锦初、颜天佑、谭立平、李建斌、邓立营、洪行远、曾舜安、周建军、唐天东、李静、王宇飞、龙斌、徐军哲.徐博、
李家亮、邓亮华.陈馈、韩小亮.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敞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敞开式岩石隧道据进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和塑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脸规
则、随行文件.标志、包装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敞开式岩石隧進棚进机(以下简称拥进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性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性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
GB/T 191包装储运圈示标志
GB/T 1985- 2014高 压交巍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 2893安全色
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3766被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 3956电缆的导体
GB/T 4208外壳防护 等级(IP代码)
GB 5226.1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5226.3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 第11部分:电压高压1 000 Vac.或1 500 Vd.c.但不超过
36kV的高压设备的技术条件
GB/T 6388运输包裴 收发货标志
GB/T 7932气动系统通 用技术条件
GB/T 10595带式输送机
GB/T 13283工业 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
GB/T 13306标牌
GB/T 13384机电产 晶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039被压传动 油液固体颗粒污染 等级代号
GB/T 14048.3低压开关设备 和控制设备第3 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以及熔断器组音电器
GB/T 14776人类工数学 工作岗位尺寸 设计原则及其数值
GB/T 17301土方机械 操作和维修空间棱角倒饨
GB/T 19666阻量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GB/T 19804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 差和形位公差
GB/T 20082被压传动被体污染 采用光学显微镜测定颗粒污染度的方法
GB/T 20840.2互感器 第2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GB/T 20840.3互感器 第3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34354一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34354一2017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full face tunnel boring machine
通过开挖并推进式前进实现隧道全断面成型,且带有周边壳体的专用机械设备。主要包括盾构机、
岩石隧道掘进机、顶管机等。
[GB/T34354一2017,定义2.1]
3.2
岩石隧道据进机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通过旋转刀盘并推进,使滚刀挤压破碎岩石,采用主机带式输送机出渣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注1:包括散开式岩石隧道据进机、单护盾岩石隧道据进机及双护盾岩石隧道掘进机等。
注2:岩石隧道据进机也称硬岩隧道据进机或TBM.
[GB/T34354-2017,定义2.13]
3.3
敝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open type 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在稳定性较好的岩石中,利用撑靴撑紧洞壁以承受掘进反力及扭矩,不采用管片支护的岩石隧道掘
进机,见图1。
注1:包括主粱式岩石隧道据进机、凯式岩石隧道据进机:
注2:散开式岩石隧道据进机也称撑靴式岩石隧道掘进机。
[GB/T34354一2017,定义2.14]
3.4
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
开挖直径excavation diameter
刀盘旋转一周,最外端设计初装滚刀刀刃形成轨迹的直径。
3.5
最大工作扭矩maximum working torque
刀盘在工作转速范围内,主驱动单元能够输出的可持续工作的最大扭矩。
3.6
脱困扭矩breaking out torque
刀盘在最大工作扭矩工况下无法转动时,主驱动单元所能够短时输出的最大扭矩。
4基本参数和型号
4.1基本参数
掘进机的主参数为公称直径/开挖直径,基本参数如下:
公称直径/开挖直径,单位为毫米(mm);
一总长度,单位为米(m)
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一主机长度,单位为米(m)
一主机质量,单位为千克(kg):
一最小水平转弯半径,单位为米(m)
—适应最大坡度,%;
一装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一换步循环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一设计最大推进速度,单位为毫米每分(mm/min)
设计最大推力,单位为千牛(kN);
一设计脱困扭矩,单位为千牛米(kN·m);
一额定扭矩,单位为千牛米(kN·m);
一换步行程,单位为毫米(mm);
刀盘最大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一刀盘驱动功率,单位为千瓦(kW):
一刀盘滚刀数量,单位为把或刃。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34653-2017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单护盾岩石隧道掘进机
ICS 91.220
P9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R/T 34653- -2017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单护盾岩石隧道掘进机
Full face tunnel boring machine- Single shield 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2017-10-25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則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帔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怀准化技术蛋员会(8AC/TC 328)日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人局集团有隈公间、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婚构及指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本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同,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检中心、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程水亮。麻成标,黄欣.王宝友、向锋。苏利军、张开顺.衡开蒙,黄继敏.汪雪英,邓亮华,王杜娟.邓立营,王小强唐崇茂。阳艳玲。蒋先和周建军,郑连贵,重甲甲,狄晓红岡俊、郭志,刘双,够小亮。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单护盾岩石隧道掘进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丁单护盾岩石隧道相进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和型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随行文件.标志,包装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单护眉岩石据进机(以下简称撬进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板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所有部分》压力 容器
GB/T 191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85- -2014 高压交 沈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 2893安全色
GB 2894安全标志 及其使用导则
GB/T 3766液压传功 系境 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 3956电缆的 毕体
GB/T 4208外壳防 护等级(IP代码)
GB5226.1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 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5226.3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 第 11部分:电压高于1 000 Va.c或1 500 VdLc但不超过
5 kV高压设备的技术条件
GB/T 6388运输包装收发 货标志
GB/T 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10595带 式输送机
GB/T13283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
GB/T 13306标牌
GB/T 13384机电产品 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039液压传动 油液图体颗粒行朵 等级代号
GB/T 14048.3低压开关设备 和控制设备第 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以及熔断器組合电器
GB/T 14776人类工效学 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 其数值
GB/T 17301土方机械 操作 和维修空间梭角例饨
GB/T 19666阻燃 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GB/T 19804焊接结构的一 - 般尺寸公丝和形位公差
GB/T 20082波压传动液体污染采用光学望 燉镜測定囅粒污染度的方法
GB/T 20810.2互感器 第 2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婴求
GB/T 20810.3互感器 第 3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毖醬的补充找术要求
GB/T 24337电能质量 公用 电网间谐波
3术语和定义
GB/T343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34354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full face tunnel boring machine
通过开挖并推进式前进实现隧道全断面成型,且带有周边壳体的专用机械设备。主要包括盾构机、岩石隧道掘进机、顶管机等。
[GB/T34354-2017,定义2.1]
3.2
岩石隧道掘进机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通过旋转刀盘并推进使滚刀挤压破碎岩石,采用主机带式输送机出渣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注1:包括橄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单护盾岩石蓬道掘进机及双护盾岩石隧道掘进机等。
注2:岩石遂道掘进机也称硬岩隧道据进机或TBM,
[GB/T34354一2017,定义2.13]
3.3
单护盾岩石隧道掘进机single shield 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
具有护盾保护,仅依靠管片承受掘进反力的岩石隧道掘进机,参见图1。
[GB/T34354-2017,定义2.15]
3.4
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
开挖直径excavation diameter
刀盘旋转一周,最外端设计初装滚刀刀刃形成轨迹的直径。
3.5
最大工作扭矩maximum working torque
刀盘在工作转速范围内,主驱动单元能够输出的可持续工作的最大扭矩。
4基本参数和型号
4.1基本参数
掘进机的主参数为公称直径/开挖直径,基本参数如下:
公称直径/开挖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总长度,单位为米(m);
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主机长度,单位为米(m):
主机质量,单位为千克(kg):
适应管片尺寸,单位为毫米(mm):
最小水平转弯半径,单位为米(m):
适应最大坡度,%:
装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设计最大推进速度,单位为毫米每分(mm/min);
设计最大推力,单位为千牛(kN):
设计最大脱困扭矩,单位为千牛米(kN·m):
额定扭矩,单位为千牛米(kN·m):
刀盘最大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刀盘驱动功率,单位为千瓦(kW):
刀盘滚刀数量,单位为把或刃。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34741-2017 草坪术语
ICS 65.020.40
B4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4741- -2017
草坪 术语
Turf terminology
2017-11-01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年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当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4)归口。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启周禾.王星国,王克华。
草坪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坪常用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草坪行业的教学,科研,生产及其他相关领城。
2基本术语
2.1
草坪turf
以禾本科多年生草类为主,人工建植的具有一定使用和生态功能,能够耐受适度修剪与践踏的低矮、均匀、致密的草本植被及与表土层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
2.2
草坪分类turf classification
按照草坪的趋同性状对草坪进行的划分和归类。
2.2.1
专用草坪turf for special usage
具有某种专门用途的草坪,如运动场草坪、绿地草坪,水土保持草坪等。
2.2.2
护坡草坪slope-protecting turf
用于保持水土、维护坡面稳定的草坪
2.2.3
实用型草坪utility turf
除了其有观赏价值以外,同时其有其他实用价值的草坪。
2.2.4
观赏草坪
以观赏为主的草坪。
2.2.5
机场草坪airport turf
建植在机场周化地面以外的草坪。
2.2.6
游憩草坪leisure turf
供散步、休息、游戏等户外活动的草坪。
2.2.7
运动场草坪sports turf
用于体育运动场地的专用草坪。
3草坪建植术语
3.1
草坪建植turf establishment
建造和种植草坪的过程。包括坪床的准备、草种选择、种植与前期养护管理等主要环节。
3.2
坪床seedbed
用于建植草坪的基质层面。
3.3
坪床结构seedbed stucture
草坪面以下提供草坪生长环境的基质(土壤)剖面结构。由坪床的层次、厚度及其材料构成。按照
材料来源和建造方式可划分为天然,半天然和人工型3种结构。
3.3.1
天然型坪床natural seedbed
没有经过任何工程措施改造的栽培草坪的天然床土。
3.3.2
半天然型坪床semi-natural seedbed
在不改变天然坪床土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表土改良的坪床。
3.3.3
全人工型坪床atificial seedbed
全部经过人工调配措施,可满足草坪草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的坪床。
3.4
坪床坡度turfgrass bed gradient
草坪坪床表面的倾斜状态。
4草坪养护管理术语
4.1
草坪养护turf maintenance
为了维持草坪功能而对草坪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的总称。包括修剪、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
覆盖、打孔通气、覆沙、镇压、梳草、草坪更新等。
4.2
草坪管理turf management
为保证草坪良好的坪用性状与持续利用而对草坪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有效养护及提高效率的措施。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35013-2018 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
ICS 23.020.30
J 7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013- -2018
承压设备 合于使用评价
Fitness-for-service assessment of pressure equipments
2018-05-14发布
2018-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钢炉压力容器际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寨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辉、贾国栋、陈学东、孙亮.赵建平、轩福贞、张峥.邵珊珊.范志超、汪遒安、刘应华.董杰.李翔.高增梁、吕运容.王笑梅.韩志远.艾志斌。
引言
本标准编制的目的在于评价服役中的承压设备是否适合预期的工祝及环境,制造缺陷,服役过櫻中产生的缺陷或损伤是否威胁其运行安全,使用本标准可以对设备继续运行或改造.维修、报废.更换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本标准涉及多个交叉学科。使用者可根据评价的具体情况子以选用.并与GB/T 19624以及压力容器.管道.锅炉和陆上鋪罐等相关规范或标准配合使用。使用本标准给出的方法对超期服役承压设备进行评价.可以为设备的延寿提供参考。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制承压设备的台于使用评价方独。
1.2本标准适 用于金属制承压设备缺陷和损伤模式的评价.本标准适用的缺陷和损伤模式包括腐蚀减
薄(均匀臧薄、局部减薄和点蚀),氢致开裂、氢鼓包和应力导向氢致开裂。凹陷和沟檀.错边.被角和不
圆。火灾损伤,蠕变损伤和低湿脆性断裂。平面缺陷的断裂和疲劳评价可按照GB/T 19624进行。
1.3本标准不适用于 下列承压设备:
--核能装置中承受 核辐射的承压设备:
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 (如压缩机。发电机.泵.荣治机的承压壳或气缸等);
电力行业专用的封闭式电气设备的电容压力容器(封闭电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车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性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8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生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3压力容器 第 3部分:设计
GB/T 1172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 6398金属材料疲劳试睑疲劳裂故扩展方法
GB/T 1962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 安全评定
GB/T 20801.2 压力普道规范工业管道 第2 部分:材料
GB/T 30579承压设 备损伤模式讽别
3术请和定义.
GB/T 196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文件。
3.1 部件 components
根据规范、标准设计制造的承压设备的受压元件或其组合。
3.2 热暴露区 heat exposure zone
部件承受某一特定火灾温度范围的区域。
3.3 热暴露区等级 heat exposure level
部件在火灾过程中的暴露温度等级,根据部件在火灾中达到的最高金属壁温确定。
3.4 临界暴露温度 critical exposure temperature;CET
操作条件或常压工况下,压力和附加载荷引起的主应力大于55MPa时对应的最低金属温度。
注1:操作条件包括开停工、操作波动和停机。CET可以是单一的温度,也可以是基于压力的温度系列值。
4 通用要求
4.1 单位和人员要求 采用本标准的单位在实施合于使用评价时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 制程序。进行合于使用评价的人员应具有必要的力学、材料、工艺、腐蚀、检验等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 并经过专业培训合格。
4.2 一般要求
4.2.1 承压设备的合于使用评价一般应包括对评定对象的状况调查(历史、工况、环境等)、缺陷和损伤 检测、损伤模式识别和缺陷成因分析、材料性能获取、必要的实验与计算,并根据本标准的规定对评定对 象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4.2.2 进行合于使用评价时应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工况。
4.2.3 如果设备或部件包含多种缺陷或损伤,应结合针对所有缺陷类型和损伤的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 合评价,对各种可能的损伤和失效模式进行判断和评价后,才能给出评价结论。
4.2.4 针对每种缺陷或损伤,本标准给出多级评价方法。应根据缺陷或损伤的类型和部件类型,选择 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4.2.5 通过按照本标准进行的合于使用评价,不能作为提高承压设备设计压力的依据。
4.2.6 按照本标准进行合于使用评价的结果的采用,不免除承压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等 各有关方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4.3 合于使用评价中的基础工作
4.3.1 损伤模式识别和缺陷成因分析 按照 GB/T30579进行损伤模式识别和缺陷成因分析。
4.3.2 基础数据获得
4.3.2.1 缺陷和损伤检测 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损伤,应根据材料和结构等合理选择有效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进 行全面的检测,缺陷和损伤检测结果应准确、真实、可靠。 对于无法进行无损检测的部位存在缺陷和损伤的可能性应有足够的考虑,合于使用评价人员和无 损检测人员应根据经验和具体情况作出保守的估计。
4.3.2.2 材料性能获得 应按 GB/T19624和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确定材料性能数据。应充分考虑材料性能数据的分散性 和材料性能劣化,并按偏于保守的原则确定所需的材料性能数值。
4.3.2.3 应力水平确定 可按照相应设计标准计算应力,必要时进行应力分析。应力分析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方法,并考虑 各种可能的载荷及其组合。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彩色高清PDF《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实施指南
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建标〔2016〕166号),明确提出构建以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以下简称“工程规范”)为核心,推荐性标准和团体标准为配套的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通过制定工程规范,筑牢工程建设技术“底线”,按照工程规范规定完善推荐性工程技术标准和团体标准,细化技术要求,提高技术水平,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供给标准的新局面,逐步实现与“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工程规范作为工程建设的“技术法规”,是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等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必须严格执行的技术准则。在编制方面,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定建设项目技术要求和方法不同,工程规范突出强调对建设项目的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及关键技术措施的要求。在实施方面,工程规范突出强调以建设目标和结果为导向,在满足性能化要求前提下,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工程实际合理选择技术方法,创新技术实现路径。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GB55036一2022发布后,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规范编制单位,在条文说明的基础上编制了《〈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一2022实施指南 》,供相关工程建设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研究参考,希望能为上述人员准确把握、正确执行条文规定提供帮助。
为适应国际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行规则,2016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印发《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提出政府制定强制性标准、社会团体制定自愿采用性标准的长远目标,明确了逐步用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取代现行标准中分散的强制性条文的改革任务,逐步形成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的技术性规定与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构成的“技术法规”体系,并分别自2021年开始陆续批准发布了40项全文强制的工程建设规范。《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一2022是其中的一项。
为便于使用人员领会规范条文的本意,把握其实施要点,准确执行规范,我们组织规范的主要起草人员编写了《〈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一2022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本指南解释了各类消防设施的构成、作用及相关术语,并紧扣规范条文着重说明条文规定的内涵和外延,如何实现条文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何判定实际工程做法符合规范要求。
本指南可供住建部门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人员、设计和图审机构的技术人员、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消防设施施工和维保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使用。
本指南由倪照鹏主编和审定,具体编写人员有:中国矿业大学倪照鹏教授(第1章、第2章、第12章),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黄晓家大师(第3章),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杨丙杰副研究员(第4章、第9章)、智会强副研究员(第5章、第11章)、郝爱玲副研究员(第6章、第7章)、阚强副研究员(第8章、第10章)。
内容目录:
1总则1
2基本规定…5
3消防给水与消火栓系统…29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67
5泡沫灭火系统…87
6水喷雾、细水雾灭火系统105
7固定消防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119
8气体灭火系统139
9干粉灭火系统157
10灭火器…164
11防烟与排烟系统176
11.1一般规定…176
11.2防烟184
11.3排烟195
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05
高清PDF《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 宋建学 主编 2015年版
由于各类土木工程内在的特殊性,施工过程具有较多的安全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颁布“建质2009[87]号文件”,即《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87号文件”),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重要的规范性文件,一方面可以明显地提高施工安全 管理水平并取得实效,另一方面也对现场管理和相关岗位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书围绕87号文件所列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介绍相应分部分项工程关键施工技术;以现场调查和统计为基础,分析相关施工环节的安全风险特征;根据室内构件试验和现场结构试验以及相应理论分析成果,并结合现行规范要求,阐述相应安全防控措施;针对深基坑工程、高大模板支架工程、悬挑脚手架工程等给出了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编写实例。
建设施工安全涉及力学、材料、结构、测量等理论基础,在施工之前应结合工程材料特性和力学原理,编写符合规范要求、保障施工安全的专项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监测监控提供预警预报,从而以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提高施工安全水平。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技术性。本书内容反映了作者多年来根据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等获得的成果,以力学原理和结构理论为基础,使相关安全技术与管理具有理论分析和试验依据。
第二,实践性。毫无疑问,施工安全技术的直接依据应是现行规范、规程。然而,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当前技术规范体系复杂,甚至不同的规范之间也有相互冲突,使一线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同时,个别规范条文缺乏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一味地提高技术标准。这种行为貌似为工程安全负责,实际上却无法完全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技术混乱。本书面向工程实践,对一些实际中无法达到的技术标准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第三,实用性。施工安全技术和管理有其力学基础、结构原理和计算依据,甚至以复杂的数值模拟成果为基础。然而,建设施工安全技术最终要依靠施工管理、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岗位相关人员规范,合理地履行岗位职责来实现。精深的理论和繁杂的推演会使安全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图深入浅出,反映科学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成果,体现建设施工安全最新经验和成熟做法,而不介绍相应的试验和推证本身。
本书由郑州大学和郑州市建设安全监督站、郑州市建设安全管理协会联合编写,我省同行专家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宝贵的技术支持。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于海宾、李庆威、李树一、孙宇赫、张珊珊、智震、李晓健、赵笑鹏、张世轩等为本书的编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本书可以作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由于技术水平有限,书中谬误难免,恳请各位师长、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11月
内容索引:
第1章
施工安全概论1.1
建筑施工特征
1.2我国施工安全发展历史2
1.3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3
1.4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等级8
1.5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8
1.6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9
第2章深基坑工程11
2.1基坑工程事故…11
2.2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施工安全技术13
2.3深基坑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27
2.4土方开挖安全技术…34
2.5基坑工程安全监测…38
2.6基坑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实例…44
第3章模板支架工程85
3.1模板支架工程安全现状…85
3.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形式与结构…88
3.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安全…95
3.4模板支架工程安全监测实例100
3.5模板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方案实例110
第4章起重吊装工程…143
4.1起重吊装工程施工安全技术143
4.2起重机械、吊索和吊具…148
4.3起重吊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151
4.4起重吊装安全事故案例分析154
第5章脚手架工程160
5.1概述160
5.2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162
5.3悬挑式脚手架施工安全174
5.4其他脚手架简介179
5.5悬挑式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实例186
第6章机械拆除工程216
6.1机械拆除工程施工安全216
6.2机械拆除工程安全专项方案实例221
第7章特种工程238
7.1幕墙工程施工安全238
7.2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安全244
7.3钢结构安装工程实例…251
7.4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265
7.5浅埋暗挖法施工安全272
7.6顶管工程施工安全技术286
7.7水下作业安全技术296
参考文献302
高清PDF《世界建筑大系 博物馆 2 》(德)兰普尼亚尼 编 2015年版
前言
在巴塞尔艺术中心的展览工作和我与众多博物馆颇具成效的合作过程中,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些机构已经盖起了新的大楼或者计划好了扩建,或者正在大规模地修缮现有的展览空间。我白问怎样给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及博物馆活动的这种趋势找一个正当的理由,同时想知道这些新的建筑会是什么样子。从一开始我就有这样一个想法:把本世纪末和迈入新千年时囊括博物馆建筑最重要趋势的展览调查汇总起来。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这些发展是否表明了未来的博物馆是艺术交流的公开场合。
没有相应的专业支持,此类项日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在1998年初,我就求助于苏黎上联邦工业协会下属的建筑城市规划部门的维多里奥·马尼亚戈·兰普尼亚尼教授。令我高兴的是,他同意和他的同事安格里·萨克斯女士一起,作为博物馆馆长和日录的发行者为此次项月提供学术支持。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支持,以及项目组的其他同事爱达·卡姆本和托马斯·穆勒的帮助,尤其是在展出、本书和项日的选择,以及展出组成部分和所有与日录有关的贡献上,都极具价值参展的建筑师们借给我们珍贵的材料,没有他们的允许,这次展出就不会实现。此外,个人建筑工作室成员们高效的合作也为此次活动的成功作出了极具意义的贡献。
巴塞尔艺术中心的同事们一马格瑞斯·赫尔齐克、弗朗西斯·亨吉和苏珊·鲁斯,也作出了他们最大的贡献。他们不知疲倦地进行繁重苛求的工作,为展出和本书收集了必备的资料。
我衷心地感谢在本书和展出中提到的各位朋友,感谢他们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承办博物馆的各位负责人,感谢他们在这场国际性巡回展出中表现出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他们的信任对我来说是一份喜悦,更是一种荣誉。
苏珊娜·古尔巴
巴塞尔艺术中心心,瑞士
内容索引:
7序
维多里奥·马尼亚戈·兰普尼亚尼
安格里·萨克斯
9前言
苏珊娜·古尔巴
11维多里奥·马尼亚戈·兰普尼亚尼
艺术的建筑:20世纪90年代的博物馆
15斯坦斯洛斯·凡·莫斯
博物馆大繁荣:部分概述
艺术家观点
28约翰·马·阿姆兰德
30凯瑟琳娜·弗里奇
32吉尔哈德·梅茨
博物馆
34诺曼·福斯特
卡里艺术中心,尼姆市,1984一1992
肯尼思·鲍威入
42理查德·迈耶
J.保罗·盖提博物馆、洛杉矶,加利福尼亚.1984-1997
托马斯·福特·瑞斯.卡罗尔·迈克米歇尔·瑞斯
50奥斯瓦德·马蒂亚斯·翁格尔斯
当代艺术画廊,汉堡,1986一1996
鸟尔里希·马克西米利安·舒曼
56
罗伯特·文丘里,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圣迭戈当代艺术博物馆,拉荷亚,加利福尼亚,1986-1996
保罗·格小德伯格
62维多里奥·格里高蒂,曼努埃尔·萨尔加多
贝伦文化中心,里斯本.1988一1993
兽斯·汉尼其
68阿尔卡罗·西扎
CGAC,西班牙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不地亚哥-德康博斯特拉,1988一1993
路易斯·费的德斯·加里亚粉
76马利奥·博塔
口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加利福尼亚,
l日金山,1989一1995
肯尼思·弗兰姆敦
84雷姆·库哈斯
ZKM,德国新媒体艺术中心,卡尔斯鲁厄.
1989年一等奖作品.1991年终稿
雅克·卢背
92李格瑞塔
MARCO,现代艺术博物馆,蒙特雷,
墨西哥,1989一1991
约瀚·莫洛
100丹尼尔·利伯斯金德
犹太人博物馆,柏林,1989一1999
安吉利·萨克厮
108阿尔多·罗西
伯尼芳坦博物馆.马斯特里赫特,1990一1995
海尔曼·何迪亚克
116彼得·卒姆托
美术馆,布雷根茨,1990一1997
弗雷德里克·阿赫莱特纳
124弗兰克·盖瑞
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堡,1991一1997
肯特·福斯特
132约瑟夫·保尔·克莱修斯
当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1991一1996
佛朗兹·舒尔策
140约瑟·拉斐尔·莫内欧
现代艺术与建筑博物馆,斯德哥尔摩,1991一1998
瑞特·卡佩佐图
146吉恩·努维尔
法国卡蒂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1991一1994
襄巴斯蒂安·雷德妃
154伦佐·皮阿诺
拜尔勒博物馆,位于巴赛尔附近的里恩,1992一1997
拜尼蒂克·罗得海
162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密尔沃基.威斯康辛州,
1994-2001
卢卡·卷理纳利
168乔治·葛拉西
新博物馆.1994年柏林竞赛一等奖
沃尔夫冈·索纳
174大卫·奇柏菲尔德
新博物馆.1997年柏林第二次竞赛一等奖
阿休·阿墨瑞
180雅克·赫佐格,皮埃尔·德穆隆
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1994一2000
迪耶·萨迪奇
188包德维格
奥尔塔米拉石窟博物馆,桑提亚纳德玛,从1995年开始
简·罗西·阿惠爱塔
194安藤忠雄
现代艺术博物馆,沃思堡,得克萨斯州.从1997年开始
玛索·今西正男
200
斯蒂文霍尔
贝勒艺术博物馆,贝勒,华盛顿,1997一2000
琼·政克曼
208扎哈·哈迪德
当代艺术中心,辛辛那提,俄亥俄州,1998
米塞尔·摩尼
214建筑师简介
高清PDF《市政与环境工程设计系列丛书 北方地区给水工程示例 》孙同亮 等编著 2015年版
前言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供水设施、净水厂的建设及运行管理,供水事业在国家产业政策中已被明确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相关部门制订了各项规划及相关条例,如水利部已经编制完成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一2020)》,以及全国人大环资委建议在现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及水法等法律基础上,落实国务院2006年《研究饮用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制订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专门法规,同时建议国务院办公厅加强监督,确保国务院精神尽早落实。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百镇建设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0)37号)的要求,全省分两批抓好百镇建设,力争到2012年使第一批48个镇初具规模,用4年时间把百镇率先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新中心。基于以上有关供水安全的政策精神,各地市县对供水项目的投人越来越大,相关项目也越来越多,设计院也积极介入针对水源地的保护项目以及给水配套管网项目中。但鉴于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工程设计人员较少参与过具体工程项目的建设设计,为此,作者根据曾经设计过的实际工程撰写了本书,以期在供水项目设计中提供一点经验,以供读者参考。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书主要介绍主体工艺,不是全部的图纸,因此在选图时只筛选了主要内容的图纸,图示、图剖面难免会有不连贯的地方:又由于在当时的工程设计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考虑不周,且后来部分变更图纸也未能及时在本图册中更改,所以会有部分细节存在纰漏,敬请读者和相关专家给予指正、批评。
参与本书撰写及修正的人员有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孙同亮 、张焕鑫、董欣,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米海蓉,其中孙同亮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编者
2015年5月
内容索引:
目录
第1章设计依据1
第2章净水工艺流程选择4
2.1净水厂设计的原则和要求4
2.2净水厂的工艺比选4
第3章净水厂位置及平面布置7
第4章净水厂设计9
4.1配水井9
4.2净水间9
4.3净水间构筑物及设备10
4.3.1管式混合器10
4.3.2折板絮凝池11
4.3.3斜板(管)沉淀池12
4.3.4普通快滤池13
4.3.5投药加氯间15
4.3.6清水池17
4.3.7送水泵房18
4.3.8净水工程工艺主要设备表19
第5章净水厂建筑设计23
5.1设计依据及标准23
5.1.1设计依据23
5.1.2设计标准23
5.2总图及道路设计概况24
5.3厂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量表25
第6章其他相关设计27
6.1消防设计27
6.2暖通设计27
6.3绿化设计28
第7章设计涉及的法规、法令30
7.1环境保护设计30
7.1.1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30
7.1.2环境保护措施30
7.1.3环境影响分析31
7.2消防设计31
7.2.1城市消防设计32
7.2.2净水厂消防设计32
7.3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设计33
7.3.1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33
7.3.2劳动保护及安全措施33
7.4节能设计35
第8章人员编制36
附录主体工艺设计部分示例图37
高清PDF《市政造价实训教程 》韦芳 田维兴 主编 2017年版
前言
市政工程造价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既懂理论又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教材正是针对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本教材立足于为工程管理专业的造价类实训课程服务。本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将原理、方法、公式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及艰涩难懂的专业名词,以历年市政造价员考试的真题为基础进行改编,最终实现“讲透一类题目,构建一个范式”的模式,以求让学生掌握一个题目,就能掌握一类题目,即使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能较为完整地完成一个项目的全部计算。
本教材的主要特色是满足两方面的需要。一是满足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技能掌握的需要。为了通过实训独立完成某一市政工程的识图技能、算量技能、报价技能,本教材在编写上强调专业知识系统性与有机性的结合,专业知识重点、难点与工作实践的结合,因此具有系统性强、综合性高、贴近工程实践等特点,同时也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人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一次练兵。二是满足学生参与市政造价员和市政助理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的需要。
本教材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编写,由常熟理工学院的韦芳 和常熟市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的田维兴 担任主编,常熟理工学院的刘芳和赵杰担任副主编。本教材具体编写分工如下:赵杰编写第1章;刘芳编写第2章:韦芳、田维兴编写第3、4、5、6章。参与本教材编写的教师均有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工程造价的实践经验,同时参与编写的教师均有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或一级建造师等执业资质。此外,本教材的编者们一直坚持在企业参与实践工作,对当前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所应用的相关技能技术比较熟悉,也积累了实训课程所需要的丰富的教学案例素材。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书籍,借鉴了很多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常熟市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各位领导和同行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不当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韦芳
15
2017年2月
内容索引:
目录
第1章市政工程造价原理……1
1.1市政工程的概念1
1.2建设工程费用的组成1
1.3市政工程类别划分及说明8
1.4工程费用取费标准及有关规定9
1.5工程造价计算程序……11
1.6案例解析…12
第2章换算问题概述16
2.1换算类型…16
2.2换算方法……16
23换算问题实例…17
第3章土石方工程46
3.1说明………46
3.2工程量计算规则…47
3.3土石方工程实例…51
第4章道路工程…56
4.1本册说明……56
4.2各章节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57
4.3道路工程实例…60
第5章桥涵工程99
5.1本册说明99
5.2各章节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100
5.3桥梁工程实例108
第6章排水工程…159
6.1本册说明…159
6.2各章节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160
6.3排水工程实例…172
高清PDF《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丛书 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第三版 》郭东兴 著 2018年版
前言
■建筑装饰 作为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标志,其开支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近二十年来,无论是身边的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酒店,或住宅建筑,其装饰规模、使用材料都有巨大的变化。同时,随着我们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我们对自已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都不断提高。因此,各种环保装饰材料 的不断推广,各种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显得非常重要,政府主管部门也一直在鼓励支持建筑行业推广和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这些都要求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 ,不断提高建筑装饰行业的技术水平。
本书按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编写,并考虑业余培训、电大、夜大的教学,力求通俗易懂,结合实际。按照近几年来最新的材料变化,此次修订增加了如石材加工、最新陶瓷砖加工工艺及品种等内容。本书分两篇,第一篇系统介绍传统装饰材料和新型装饰材料、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等,并配有各材料的构造图以帮助读者理解认识:第二篇按装饰部位和材料类别系统介绍了施工要求、构造及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书中提供了大量施工大样图或示意图,帮助读者更快、更深刻地理解装饰施工工艺。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难免,恳请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7年6月
内容索引:
目录
第一篇建筑装饰材料
第一章装饰材料概述(3)
第二章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7)
第一节材料的物理性质(7)
第二节材料的力学性质(11)
第三节材料的耐久性(14)
第三章无机胶凝材料(15)
第一节水泥及其装饰制品(15)
第二节石灰(18)
第三节石膏(20)
第四章装饰石材(25)
第一节天然岩石的种类、开采与加工(25)
第二节天然大理石(30)
第三节天然花岗石(34)
第四节其他天然装饰石材(38)
第五节人造石材(39)
第五章建筑装饰陶瓷(42)
第一节陶瓷的有关知识(42)
第二节建筑陶瓷制品(44)
第六章木材(49)
第一节木材的相关知识(49)
第二节木材的装饰应用(52)
第三节装饰及家具用木材(55)
第七章玻璃(59)
第一节玻璃的相关知识(59)
第二节玻璃的装饰应用(61)
第八章建筑装饰塑料(68)
第一节,塑料概况(68)
第二节塑料装饰制品(70)
第九章金属装饰材料(74)
第一节钢材及其制品(74)
第二节铝及铝制品(77)
第十章建筑涂料(81)
第一节涂料的组成和分类(81)
第二节内墙涂料(82)
第三节外墙涂料(85)
第四节地面涂料(86)
第五节家具涂料及其他涂料(88)
第十一章纤维织物与制品(92)
第一节纤维的分类和特点(92)
第二节墙面织物(93)
第三节地面织物一地毯(94)
第四节纤维质板材(97)
第二篇施工工艺
第一章地面装饰工程(101)
第一节整体面层地面(101)
第二节石材和陶瓷地面砖(102)
第三节竹木地板(106)
第四节塑料地板(110)
第五节地毯(111)
第六节地面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3))
第二章室内轻质隔墙隔断工程(116)
第一节木龙骨隔墙(116)
第二节轻钢龙骨隔墙(117)
第三节轻质隔墙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20)
第三章墙柱面装饰工程(122)
第一节石材饰面(122)
第二节陶瓷墙面砖饰面(131)
第三节罩面板施工工艺(134)
第四节饰面板(砖)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42)
第五节裱糊饰面和软包墙面(146)
第四章门窗工程(157)
第一节木质门窗工程(157)
第二节铝合金门窗工程(160)
第三节其他门窗工程(162)
第四节门窗工程安装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64)
第五章玻璃装饰工程(174)
第一节室内玻璃装饰施工(174)
第二节外墙玻璃装饰施工(178)
第六章天棚吊顶工程(180)
第一节木龙骨胶合板吊顶(180)
第二节轻钢龙骨及铝合金龙骨吊顶(182)
第三节单体组合吊顶(189)
第四节吊顶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90)
第七章涂料工程(194)
第一节混凝土及抹灰基层面涂料工程(194)
第二节木料基层面涂料工程(199)
第三节金属基层面涂料工程(201)
第四节涂饰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02)
附录(205)
参考文献(215)
高清PDF《输配电线路基础 》温智慧 王永生 主编 2015年版
前言
本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电力行业人才需求,以岗位分析为基础,按照“能力本位”的原则,依据专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制定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科学合理设计项目任务及子任务,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全书按生产一线岗位需求分为项目背景和6大项目,共计19个子任务。书中对每个任务都置入了学习情境描述,明确了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以及考核评价等内容;在课程内容中设计了重要知识、阅读与思考、相关拓展知识、例题、任务演练、技能知识自测等栏目,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输配电线路基础 理论及操作体系,回归了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高职高专教育本位,突出强调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本书由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温智慧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王永生 担任主编;由西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李宏、三峡电力职业学院袁帅、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韩磊、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黄立新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徐志伟、汤昕、刘军志、杨雨薇:国网湖南电力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周辉;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温学源;国网湖南带电作业中心吴力柯、周惟;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望新培训分中心李江。
全书由温智慧统一整理定稿,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汤晓青主审。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国内相关专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一并感谢中国电力出版社、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
由于编写工作量大,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指正。
编者
2015年7月
内容索引:
目录
前言
项目背景电力系统常识…1
任务0.1电力系统及电力网3
任务0.2电网电气简单计算12
项目一架空输配电线路认知31
任务1.1输配电线路初识33
任务1.2金具识别及拉线制作54
任务1.3绝缘子绑扎及其应用69
任务1.4导线、地线选用及连接80
项目二常用工器具及使用…103
任务2.1手动工具的常规操作105
任务2.2登杆操作116
任务2.3起吊重物…125
任务2.4安全工器具使用操作…142
任务2.5架线工器具的认识…155
项目三电气识图…167
任务3.1电气主接线图识读169
任务3.2低压电气图识读187
项目四施工识图…207
任务4.1地形路径图识读209
任务4.2杆塔施工图识读224
项目五施工测量基础……235
任务5.1测量仪器基本操作237
任务5.2基本测量方法252
项目六电力电缆认知…261
任务6.1电力电缆初识263
任务6.2电力电缆基本操作283
参考文献………299
高清PDF《图解室内布线设计与施工 》周志敏,纪爱华 等著 2016年版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智能化、人性化。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社会的需求带动了室内布线 市场的升级,室内布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已成为信息化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岗位。室内布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从事室内布线设计 和施工 的相关人员处于室内布线施工的第一线,是保证人们生活便利及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
室内布线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多学科的基础知识、施工方法、对新设备及新材料性能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等方面,考虑到目前从事室内布线设计与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在写作上本书尽量做到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力求深入浅出,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注意通俗性,尽可能通过“图解”的形式将室内布线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展示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快速地阅读,并系统地了解掌握室内布线的基础知识、设计要点和基本操作技能。考虑到室内布线的特殊性和危险性,本书在第5章中重点讲解了室内布线常用工具和仪表的安全操作及触电急救方法等内容。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周志敏 、纪爱华 、周纪海、刘建秀、顾发娥、纪达安、刘淑芬、纪和平、纪达奇、陈爱华等,本书在资料的收集和技术信息交流上,得到了国内的专业学者和布线系统集成商的大力支持,使本书具有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等特点,在此对他们的帮助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时间短,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内容索引:
目录
前言
第1章概述
1.1智能家庭布线系统1
1.1.1智能家庭布线系统标准及类别…1
1.1.2智能家庭布线系统基础知识5
1.1.3智能家庭布线系统组成7
1.2家庭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及发展趋势12
1.2.1家庭布线系统解决方案12
1.2.2家庭布线系统发展趋势20
第2章家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
2.1家庭综合布线系统组成模块及组网技术…22
2.1.1家庭综合布线系统及设计目的…22
2.1.2家庭综合布线系统组成模块…24
2.1.3家庭综合布线系统组网技术…27
2.2家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32
2.2.1家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32
2.2.2家庭综合布线管理系统及线缆…37
2.2.3家庭综合布线设计原则及步骤43
2.2.4室内有线电视布线设计57
第3章室内综合布线材料选择
3.1PVC电线管性能及常用附件64
3.1.1PVC电线管性能及质量检测64
3.1.2PVC电线管常用附件…70
3.2线缆结构及特性71
3.2.1同轴电缆组成及性能……71
3.2.2双绞线结构及性能…75
3.2.3音视频线83
3.2.4光缆结构及特性86
3.3家庭综合布线的线缆选用…91
3.3.1线缆的选用要点…91
3.3.2线缆区别及选择…96
3.4线缆常用接头及制作方法…98
3.4.1线缆常用接头….98
3.4.2电缆头制作方法…103
第4章室内布线方式及布线工艺
4.1室内布线施工环节及施工安全……106
4.1.1室内布线施工环节及基本要求……106
4.12施工安全……107
4.2布管、布线要求及工艺…108
4.2.1布管、布线施工前准备及要求……108
4.2.2布线方式及定位…111
4.2.3开槽技术要求及工艺……112
4.2.4预埋底盒要求及工艺……114
4.2.5布管技术要求及工艺…118
4.2.6电线管穿带线及穿线缆工艺…123
4.2.7封槽工艺…128
4.3室内设备安装要点及接线…129
4.3.1室内信息接入箱安装…129
4.3.2网络双绞线剥线及端接…132
4.3.3室内信息插座安装……136
4.4布线验证测试及认证测试…150
4.4.1布线测试标准及测试仪器选择…150
4.4.2验证测试……152
4.4.3认证测试……153
第5章室内布线常用工具仪表及触电急救方法
5.1室内布线常用工具及仪表…162
5.1.1室内布线常用工具162
5.1.2万用表基础知识及使用技巧171
5.1.3绝缘电阻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186
5.1.4线缆测试仪表………192
5.2手持电动工具合理选用及安全操作…197
5.2.1手持电动工具合理选用及安全操作要求…197
5.2.2冲击钻安全操作…202
5.2.3电锤安全操作…205
5.2.4电镐安全操作…207
5.2.5手电钻安全操作…209
5.2.6手持水电开槽机安全操作…211
5.3触电急救方法…215
5.3.1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急救措施…215
5.3.2触电者急救方法…217
参考文献…223
高清PDF《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丛书 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案例 》曹小曙 黄晓燕 李涛 王妙妙 等著 2016年版
总序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环境的变化是受自然力量支配的。在人类出现之后,人类就开始干预地球环境的演变过程,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人类最初对土地的干预是微不足道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土地的影响越来越全面、复杂而且深刻。农业革命使人从旷野走向了城市,工业革命使人从农村走向了工厂,信息革命使人走向以互联网与新能源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时代。
在农业社会中,人类的发展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在工业时代则主要依靠能源,而在信息化时代将主要依靠信息和数据。尽管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人类仍无法脱离地球而生存。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消费是无限的。人类过于频繁地索取地球资源,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负担及负面效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土地、能源等资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之上的,但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目前的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迫切需要以土地使用的低碳排放甚至零排放为目标的新发展模式。如何整体推进改革发展,目前尚未找到整体性、系统性、长期性的适应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式及模式。从基础数据、监测监管、转型升级、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到效益效应评估等问题,依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因此革命性土地变革的顶层设计必不可少。
农业发展的基本支撑是耕地资源,保护耕地资源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因为只有农业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农业土地利用要持续发展,需要技术、政策和管理方式不断适应变化,从而可以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系统,优化土地利用效益。耕地补充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已经从第一阶段的数量补充提升到现在质量、数量并重的第二阶段,发达地区已进入景观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第三阶段。耕地红线与国家发展、粮食安全、农民权益等多方面的问题有着交织互动的关系,单纯的行政手段和纯粹的市场机制均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发展均处于规模扩张过程,诱发了众多的矛盾与冲突。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无限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节约、集约用地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节约、集约用地并不是最终目的,高效利用、促进发展、生态和谐才是终极目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廉价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式带动为主,致使土地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并使建设用地规模量迫近未来的指标。但建设用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依然起着其他资源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建设用地的永续利用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目前,仅仅关注存量土地的利用与利用效益是不够的,使存量土地在发展方式转变中起到革命性的变革作用,才是发达地区应该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起表率作用的根本。
建设用地再开发贯穿于一个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长期过程。然而,目前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土地再开发模式以追求短期的投资回报率为目标,没有为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基础性作用,呈现出强烈的经济利益驱动性特征;在操作上也存在制度缺失、利益失衡、空间失序和社会阶层不平等等现象。由此催生的更新规划失控、房价高涨、社区解体、居住分异和社会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正威胁着城市与区域长远发展的未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应该将海也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而山、水、林、田、湖、海的命脉最终在人,人不是生命共同体的主人,而是生命共同体的组成要素。土地利用中人类的影响是必然的,表现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协调、多层次多领域人的参与和干预、人际关系的协调、人类土地利用的历史经验及教训等方面。土地利用惠及民生实际上也代表着人类社会对待土地的态度,生活中人们一方面尊敬土地,而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轻视土地。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终于能够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测和研究。其中,对国土疆域面积、地理区域划分、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城乡布局与扩展、生产力空间布局、灾害分布等地理国情有了科学的认识。农业土地,特别是耕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与持续利用,建设用地的再开发持续利用,离不开持续投入与经营。因此,规划作为投入与经营的先决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城市地区的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剥离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事实上在乡村地区此类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居民点为核心的乡村规划与以农用地为核心的土地规划,如何相互融合,已经到了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阶段。以“三规合一”和“多规融合”为理想出发点的规划变革已经出现。乡村地区的各种规划融合与统一,特别是以农用地为核心的规划思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我们面临的难题是,传统的以地学、农学等为基础的土地方面的研究,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土地功能多样化的现实需求,迫切需要贯穿地学、农学、测绘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土地规划与管理等人类干预土地利用全过程的研究人才与团队。
“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丛书 ”的编撰宗旨是:遵循土地利用理论的历史演化、理论基础、方法构建、案例验证、规范标准、实施应用、评估持续的总体思路,从传统的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再开发,走向生态控制下的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再开发,从以项目为导向的碎片化的再开发,走向区域与城乡统筹的再开发。围绕我国村镇建设 的要求,贯彻国家城乡统筹全面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以规划技术为重要手段,全面提升村镇功能,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在全球视野、国家战路、地方实践基础上进行继承创新与集成创新,系统地提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空间管制体系与方法,为美丽中国的精致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陕西省“百人计划”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小曙
2014年11月
内容索引:
目录
第一章导论001
一、研究背景…001
二、再开发规划案例研究…003
三、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编制的主要框架…010
第二章广州从化区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057
一、发展背景与区域特征…057
二、现状与问题…061
三、再开发类型区划分085
四、再开发潜力预测……089
五、再开发规划…112
第三章广州温泉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131
一、规划背景131
二、现状与问题…135
三、再开发类型区划分…149
四、再开发潜力预测…153
五、再开发规划…162
第四章广州从化区钟楼村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185
一、规划背景……185
二、现状与问题…188
三、再开发类型区划分203
四、再开发潜力预测205
五、再开发规划209
第五章广州白云区鸦岗村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230
一、规划背景…230
二、区域评价233
三、现状与问题…240
四、再开发类型区划分256
五、再开发潜力预测…257
六、再开发规划…258
第六章佛山南海区河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268
一、规划背景…268
二、现状与问题272
三、再开发类型区划分287
四、再开发潜力预测288
五、再开发规划290
六、再开发风险评估与公众参与…310
第七章无锡南水渠村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315
一、规划背景315
二、现状与问题…319
三、再开发类型区划分…334
四、再开发潜力预测337
五、再开发规划…340
第八章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编制技术规程…353
一、适用范围353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353
三、术语和定义355
四、总则355
五、现状调查…358
六、标图建库…360
七、方案编制361
八、公众参与378
九、成果要求…378
参考文献395
高清PDF《土拱效应原理计算方法研究 》朱建明 赵琦 林庆涛 郑剑岳 祝恩阳 著 2015年版
前言
现有的室内模型试验及相关研究表明,多数情况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均呈非线性分布,并指出上述现象主要是由土拱效应引起的。目前有关土拱效应原理的计算方法主要集中在砂性土填料的平面应变条件下平移模式时的土压力计算,而对黏性土填料下挡土墙、不同位移模式下土拱效应原理的计算方法以及考虑空间土拱效应的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理论及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还非常欠缺。因此本书主要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对土拱效应下的土拱曲线形状及其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的圆弧形土拱曲线形状较接近于实际,且更为实用。并基于水平层析法,提出了平移模式下黏性土填料挡土墙侧向主动土压力在应力状态和静力平衡两种状态时的墙后竖向平均应力的计算方法。
(2)解决了黏性土填料下挡土墙在特定变化模式下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在分析挡土墙土层间摩擦系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绕墙顶及绕墙底两种模式下的竖向平均应力及其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以及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高度的计算方法,并基于上述计算方法提出了平面应变条件下临近建筑物外墙影响下的主动土压力的计算问题。
(3)将上述平面条件下的土拱效应计算方法推广到空间土拱效应计算中,建立了空间土拱效应的计算理论方法。应用空间土拱效应计算方法解决了一般挡土墙条件下主动土压力以及临近地下室外墙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问题,并将上述方法应用到地下盾构施工相关参数的确定与计算中,提出了盾构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力的计算公式。
(4)成功开发了一套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模拟系统,通过试验可以得出不同土层条件下盾构刀盘扭矩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验证了相关文献和本项目研究提出的有关理论计算公式。
本书内容的研究得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仰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陈国兴教授、北方工业大学屈铁军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江苏省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滕长浪高工、江阴市人民政府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江强博士等对本项目提供了支持与帮助,此外,本书还参考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土拱效应是土力学应用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计算方法一直是土力学研究中的难题,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土拱效应原理计算方法的研究做些贡献。
作者
2015年7月
内容索引:
目录
1绪论1
1.1引言1
1.2挡土结构土拱效应研究现状2
1.2.1挡土墙试验国外学者研究现状2
1.2.2挡土墙平移模式下的土压力研究现状……3
1.2.3考虑位移模式的挡土墙土压力研究现状……12
1.2.4考虑位移关系的挡土墙土压力研究现状……12
1.2.5考虑有限填土的挡土墙土压力研究现状…13
1.2.6数值模拟研究现状14
1.2.7挡土墙土拱效应研究趋势15
1.3研究内容……15
2平移模式下的黏性土填料主动土压力研究16
2.1引言…16
2.2侧向主动土压力系数求解19
2.2.1主应力旋转…………19
2.2.2黏性土库仑滑裂面倾角计算22
2.3土拱形状研究…26
2.4竖向平均应力求解……27
2.4.1分析模型对比……27
2.4.2侧向主动土压力系数变换原理…………29
2.4.3张拉裂缝高度的影响………………29
2.4.4平移模式下的考虑土拱效应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30
2.5影响规律研究…………32
2.5.1应力状态法与静力平衡法计算区别…………32
2.5.2黏性土挡土墙土压力变化规律35
2.6试验验证………36
2.6.1Tsag8reli试验……36
2.6.2周应英试验……38
2.6.3赵恒惠试验38
2.6.4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所试验39
2.7本章小结……40
3不同位移模式黏性土填料主动土压力研究41
3.1引言………………41
3.2侧向主动土压力系数…42
3.3主动层间摩擦系数……………42
3.4平均竖向应力求解…………42
3.5影响规律及折减系数的研究………45
3.5.1影响规律研究………45
3.5.2对折减系数的讨论……………45
3.6试验验证…………48
3.7本章小结……50
4邻近地下室外墙影响下的主动土压力研究
4.1引言……5]
4.2侧向主动土压力系数…………52
4.3竖向平均应力求解54
4.4邻近地下室外墙的主动土压力求解56
4.5试验结果………………58
4.5.1砂性土土压力计算研究………58
4.5.2籍性土土压力计算研究…60
4.6本章小结……………62
5考虑土拱效应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统一解研究…64
5.1引言……64
5.2侧向土压力系数统一解…69
5.3竖向平均应力求解……71
5.4基于统一解下的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高度计算公式…72
5.5算例研究…………73
5.5.1主动土压力计算研究…73
5.5.2被动土压力计算研究……74
5.6本章小结………75
第6章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空间土压力计算方法…76
6.1引言…76
6.2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空间土压力研究……81
6.2.1计算模型……………82
6.2.2主动土压力计算83
6.2.3挡土墙空间主动土压力合力……89
6.2.4算例研究…………91
6.3临近地下室外墙影响下的挡土墙空间土压力研究94
6.3.1计算模型……………94
6.3.2主动土压力计算…97
6.3.3挡土墙空间主动土压力分布101
6.3.4算例研究101
6.4本章小结…………104
7基于土拱效应的盾构开挖面稳定性计算106
7.1引言………106
7.2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研究现状107
7.2.1理论研究现状…107
7.2.2试验研究现状113
7.2.3数值模拟现状……115
7.3考虑横向土拱作用的迎坡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116
7.3.1迎坡条件下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力…117
7.3.2滑动面倾角g…………120
7.3.3线路纵坡坡度的影响分析…………………………123
7.4考虑土拱效应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124
7.4.1α、β角的取值………126
7.4.2上部覆土压力计算…127
7.4.3算例分析133
7.5本章小结…………134
8盾构刀盘扭矩计算与试验验证136
8.1引言136
8.2盾构机刀盘扭矩计算国内外研究………137
8.3土压平衡盾构刀盘扭矩修正模型140
8.3.1平面应变条件下的SMP准则140
8.3.2修正前后内摩擦角比较141
8.3.3刀盘扭矩修正计算……143
8.4模拟盾构掘进机刀盘扭矩试验研究………148
8.4.1相似模拟设计…148
8.4,2600mm模拟盾构掘进机刀盘扭矩的试验研究…149
8.4,3试验参数的确定150
8.4.4试验结果分析………152
8.5本章小结154
9主要结论155
9.1结论155
9.2展望156
参考文款……157
近期已发表或已录用的相关学术论文168
高清PDF《土木工程施工 上册 第三版 》应惠清 主编 2018年版
第三版 前言
“土木工程施工 ”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二门主要的专业课。它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与组织计划的基本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教材于2002年根据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土木类专业调整及课程体系改革,组织同济大学教师集体编写而成。2007年一2009年修编出版了第二版。本教材被教有部先后评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多年来,被许多院校作为教学参考用书,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第三版的修编总结了近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土木工程发展和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并按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篇幅的调整,使它更适应当前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要求。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土木工程规模之大、项目之多堪称世界领先,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十多年在城市建设、建筑工业化、地下空间利用、高铁和桥粱工程及市政设施等各方面都跨入了新时期,土木工程施工也从传统的粗放型建造向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
为更好地体现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本次修编保留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技术、工艺及方法,大幅增添了工程施工的“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方面的内容,如基坑工程、装配式建筑、箱涵工程、特殊桥梁、重型机械设备等,同时去除或调整了一些较为陈旧的内容及被国家列为限制与淘汰的技术。在总体编排上则增加了工程实例和相应的照片,加强教材与实践工程的联系,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土木工程施工”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组织计划的基本规律,以及各专业方向(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的专业施工技术的学科。按照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将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 主要研究土木工程施工中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与规律,它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下册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具有个性的施工技术及其原理,可根据各专业方向选修。
现代工程使工程设计和施工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甚至可谓“密不可分”,诸如基坑工程、大跨度结构、预应力结构等,施工力学都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这一点,在内容组织上体现施工-设计的一体化。“土木工程施工”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条件下,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结合工程实践,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有重点地讲述基本的重要内容,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可通过生产实习、现场参观等教学环节进行,有关特殊的施工技术则可通过开设选修课进行教学。
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结合实际工程,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反映土木工程施工的先进水平;编写内容遵照国家和行业现行工程设计及施工标准,以利学生在综合能力和工程概念培养的同时,熟悉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本教材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便于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第三版教材相关知识点还配备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可扫描二维码浏览,以便更形象直观地掌握知识点。
上册第一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由应惠清 编写;第二章、第四章由李辉编写;第五章、第十章由韩兵康编写;第六章、第八章由吴水根编写;第七章由刘匀编写;第九章由金瑞珺编写;第十三章由俞国凤编写。
下册第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由应惠清编写;第二篇(地下工程施工)由曾进伦、曾毅编写;第三篇(桥梁工程施工)由魏红一编写;第四篇(道路工程施工)由谈至明编写。
全书最后由应惠清进行了统一整理和审校。
由于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又因编者的水平有限,编写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挚地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予以赐教。
编者
2017.10
内容索引: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1土方工程1
1.1概述1
1.1.1土的工程分类1
1.1.2土的工程性质2
1.2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3
1.2.1场地设计标高确定的一般方法3
1.2.2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最佳设计平面4
1.2.3设计标高的调整7
1.3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与调配7
1.3.1土方工程量计算7
1.3.2土方调配…9
1.4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17
1.4.1主要挖土机械的性能17
1.4.2土方机械的选择20
1.5土方的填筑与压实21
1.5.1土料的选用与处理……21
1.5.2填土方法22
1.5.3压实方法22
1.5.4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23
1.5.5填土压实的质量检查24
2桩基础工程27
2.1预制桩施工27
2.1.1预制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和堆放28
2.1.2预制桩的沉桩…29
2.2灌注桩施工36
2.2.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36
2.2.2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38
3基坑工程43
3.1基坑支护结构43
3.1.1边坡开挖43
3.1.2土钉墙44
3.1.3重力式水泥土墙48
3.1.4支锚式支护结构52
3.2地下水处理62
3.2.1集水井降水62
3.2.2井点降水63
4混凝土结构工程76
4.1钢筋工程76
4.1.1钢筋冷拔77
4.1.2钢筋连接78
4.2模板工程83
4.2.1模板形式83
4.2.2模板设计94
4.2.3模板拆除97
4.3混凝土工程98
4.3.1混凝土的制备98
4.3.2混凝土的运输101
4.3.3混凝土的浇捣和养护104
5预应力混凝土工程…117
5.1概述4117
5.1.1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117
5.1.2预应力钢筋的种类117
5.1.3连接器和组装件120
5.1.4对混凝土的要求120
5.1.5预应力的施加方法120
5.2先张法120
5.2.1先张法施工设备121
5.2.2先张法施工工艺126
5.3后张法129
5.3.1锚具和预应力筋制作129
5.3.2张拉机具设备136
5.3.3后张法施工工艺139
5.4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142
5.4.1无黏结预应力束的制作143
5.42无黏结预应力施工工艺144
6砌筑工程…147
6.1砌筑材料…147
6.2砌筑施工工艺148
6.2.1砖砌体施工148
6.2.2小型砌块施工152
6.2.3填充墙体的施工…153
6.2.4石砌体施工155
6.3砌体的冬期施工157
7钢结构工程…159
7.1钢结构加工工艺…159
7.1.1钢结构的放样、号料与下料159
7.1.2构件加工160
7.2铜结构的拼装…162
7.3钢结构的连接163
7.3.1焊接163
7.3.2紧固连接169
8结构吊装工程176
8.1起重机具和起重机176
8.1.1索具设备176
8.1.2起重机械179
8.2构件吊装工艺193
8.2.1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堆放…193
8.2.2构件的绑扎和吊升195
8.2.3构件的就位与临时固定…197
8.2.4构件的校正与最后固定199
8.2.5小型构件的吊装…200
9脚手架工程…202
9.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202
9.1.1构配件203
9.1.2搭设基本要求204
9.1.3设计计算…205
9.1.4基本构造206
9.2悬挑脚手架207
9.3碗扣式钢管脚手架…208
9.3.1基本构造208
9.3.2搭设要求209
9.4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209
9.4.1基本构造209
9.4.2搭设要求209
9.5门式钢管脚手架210
9.5.1基本构造210
9.5.2搭设要求210
9.6升降式脚手架…212
9.6.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212
9.6.2脚手架一模板组合升降体系…217
9.7里脚手架…218
9.8桥梁工程的脚手架…218
9.9脚手架工程的安全技术要求…220
9.9.1一般要求220
9.9.2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220
9.9.3防电、避雷和防火…22110
10装饰工程222
10.1抹灰工程222
10.1.1抹灰的分类和组成…222
10.12一般抹灰施工223
10.1.3装饰抹灰施工224
10.2饰面板(砖)工程227
10.2.1饰面板施工227
10.2.2饰面砖粘贴228
10.3幕墙工程…229
10.3.1玻璃幕墙用材及附件…230
10.3.2玻璃幕墙安装工艺…232
11防水工程…234
11.1地下防水工程…234
11.1.1结构自防水…234
11.1.2表面防水层防水…236
11.1.3止水带防水…238
11.2屋面防水工程…239
11.2.1卷材防水屋面239
11.2.2涂膜防水屋面…242
12流水施工原理245
12.1基本概念245
12.1.1流水施工245
12.1.2流水施工参数246
12.2节奏流水施工250
12.2.1固定节拍流水250
12.2.2成倍节拍流水…252
12.3非节奏流水…254
12.3.1工期计算…254
12.3.2非节奏流水的允许偏差和计划优化…256
13网络计划技术259
13.1双代号网络图259
13.1.1基本概念259
13.1.2网络图的绘制261
13.1.3网络图的时间参数计算268
13.1.4网络施工计划延迟的调整274
13.2单代号网络图275
13.2.1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制…275
13.2.2网络图的时间参数计算279
13.3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283
13.4网络计划优化284
13.4.1工期优化285
13.4.2资源优化285
13.4.3费用优化…286
14施工组织设计294
14.1概述294
14.1.1基本建设程序294
14.1.2建设项目的划分295
14.1.3施工组织设计的类型295
14.1.4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296
14.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296
14.2.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和依据296
14.2.2施工准备…298
14.2.3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307
14.2.4施工进度计划…313
14.2.5施工总平面图318
1
…
76
77
78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