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PDF《土木工程施工 下册 第三版 》应惠清 等编著 2018年版
第三版 前言
“土木工程施工 ”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它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与组织计划的基本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教材是在土木类专业调整及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于2002年前后编写的,2009年修订出版了第二版,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本科教学用书,经过多年的使用,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根据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教学需求,编者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修订。
“土木工程施工”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组织计划的基本规律,以及各专业方向(包括建筑工程,桥粱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的专业施工技术的学科。按照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将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研究土木工程施工中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与规律,下册 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具有个性的施工技术及其原理,编写时远择了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粱工程和道路工程四个专业。根据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在下册第三版修订过程中,每篇都增添了近年来土木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方面的内容,去除或调整了较为陈旧的内容或被国家列为限制与淘汰的技术,如房屋建筑工程篇中剧除了多层混合结构第工,部分内容融入其他章节,增加了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的内容。在总体编排上增加了大量图片及工程实例,加强教材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土木工程施工”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可结合工程实践,棕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结合生产实习,现场参观等实践教学环节,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关现代施工技术和特殊施工技术则可通过开设选修课进行教学。
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反映土木工程施工的先进水平:编写内容贯彻最新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规程与标准,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概念的培养,熟悉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便于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教材下册由同济大学各专业教师组织编写,参与编写者:应惠清 (第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曹进伦、曾毅(第二篇地下工程施工):魏红一(第三篇桥粱工程施工):谈至明(第四篇道路工程施工)。全书最后由应惠清进行了统一整理和审校。
由于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又因编者的水平有限,编写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挚地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予以赐教。
编者
2018年5月
内容索引: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
1单层大跨结构施工3
1.1独立基础施工3
1.1.1基础定位与放线4
1.1.2土方开挖6
1.1.3基坑验收6
1.1.4基础施工7
1.1.5回填土…7
1.2吊装前的准备工作8
1.2.1结构构件吊装工作量计算8
1.2.2构件的检查和弹线8
1.2.3构件的吊装验算及临时加固8
1.2.4基础准备…15
1.3一般单层厂房施工16
1.3.1结构吊装…16
1.3.2围护结构与屋面防水施工…28
1.3单层轻钢结构安装…29
1.3.1单层轻钢结构的特点29
1.3.2单层轻钢结构的结构形式29
1.3.3单层轻钢结构施工…30
1.4网架结构施工35
1.4.1网架的制作与拼装35
1.4.2网架的安装施工…36
2高层建筑施工…42
2.1施工控制网…42
2.2桩基工程施工…44
2.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4
2.2.2沉桩方法选择……46
2.2.3桩机(钻机)及其选择…47
2.3基坑工程施工…53
2.3.1概述53
2.3.2基坑支护结构方案选择…54
2.3.3基抗土方开挖及地下水处理59
2.4地下室结构施工…64
2.4.1地下室底板施工…65
2.4.2地下室墙及楼(顶)板的施工…70
2.5起重运输设备71
2.5.1高层建筑施工运输体系71
2.5.2塔式起重机…72
2.5.3施工电梯…77
2.5.4混凝土泵和系车78
2.6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81
2.6.1爬升模板82
2.6.2整体铜平台84
2.6.3楼盖结构施工…86
2.7高层纲结构施工…88
2.7.1高层钢结构施工特点…88
2.7.2高层钢结构分类88
2.7.3钢结构柱、梁截面89
2.7.4高层钢结构安装90
2.7.5防火工程…93
3装配式建筑施工96
3.1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96
3.1.1吊装方法97
3.12节点构造…98
3.2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105
3.2.1预制墙板的制作…106
3.2.2.构件的运输与推放……106
3.2.3预制墙板的安装施工…107
3.2.4装配一现浇密柱结构…108
3.2.5金子卫生间110
3.2.6节点构造…111
3.3升板结构施工114
3.3.1升板结构的特点114
3.3.2升板结构的施工……115
(略)
DB5109/T 18-2022 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规范.pdf
ICS13.220.20
CCS C82
DB5109
四川省(遂宁市)地方标准
DB5109/T18-2022
电动摩托车 停放充电场所 消防安全技术 规范
Code for Fire Safety of Electric Motorcycle Parking or Charging Place
2022-12-27 发布
2023-03-01 实施
遂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遂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遂宁市消防救援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正、齐春生、肖兴东、王敦体、李会江、曾川蜀、王勇、蒲玄波、汪健宇、陈明。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体要求3
5类别3
6耐火等级4
7总平面布局4
8平面布置5
9防火分隔5
10安全疏散6
11消防设施和器材7
12电气要求8
内容摘抄:
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摩托车(包括电动轻便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类别、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和器材及电气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遂宁市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的防火设计,己投入使用的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宜参照本文件执行。电动自行车(不包括网约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可参考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359.1一2019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第1部分:车辆类型
GB13495.1一2015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14287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GB17945一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20517一2006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
GB31247一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一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5359.1、GB177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动摩托车electric motorcycle
由电力驱动的具有两个或三个车轮的道路车辆。注:对于电动三轮摩托车,整车整备质量不包含动力蓄电池的质量。
3.2电动轻便摩托车electric moped
由电力驱动的轻便摩托车,包括电动两轮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轻便三轮摩托车。注:对于电动三轮轻便摩托车,整车整备质量不包含动力蓄电池的质量。
3.3电动摩托车停车场electric motorcycle parking lot
具备电动摩托车集中停放、充电其中一种或两种功能的室外露天场地或构筑物。
3.4附建式电动,摩托车库attached electric motorcycle garage built
依附于其他主体建筑而建造的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车库。
3.5独立式电动摩托车库separate electric motorcycle garage
单独建造且具有独立完整的建筑主体结构与配套设备系统及充电设施的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车库。
3.6敞开式电动摩托车库open e|ectric motorcycle garage
有项或顶棚的建(构)筑物,其任一层外墙敞开面积超过该层四周外墙总面积的25%,且敞开部分均匀布置在外墙上长度不小于此车库周长50%的停放充电车库。
3.7地下电动摩托车库underground electric motorcycle garage
建筑内地坪地面低于室外地坪地面高度超过该层净高1/2的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车库。
3.8半地下电动摩托车库semi-underground electric motorcycle garage
地下建筑内地坪面与室外地坪面的高度之差大于该层车库净高1/3且不大于1/2的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车库。
3.9充电设施
为电动摩托车提供充电服务的相关电气设备及附属设施。注:如低压开关柜/箱及其配套的充电配电箱、充电柜、线缆等,包括配电系统、配套设施、充电设备等。
3.9.1充电柜charging cabinet
固定连接至交流或直流电源,并将其转为直流电源,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摩托车或电动轻便摩托车蓄电池充电的集成电动摩托车充电器、充电管理系统、通信模块及配套附件的成套电器柜。
3.9.2充电器char ger
专门为电动摩托车蓄电池充电所配置的一种充电设备。
4总体要求
4.1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建设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且应与建设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4.2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的防火设计,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既有建筑应根据当前电动摩托车保有量、未来增长量等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安全适用”的原则,选择合适位置增设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
4.4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的防火设计应结合场所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并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便捷。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前沿丛书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生态激励机制研究 》李丽红,孔凡文,居理宏 著 2018年版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装配式建筑的优势表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人作业环境,还有利于节能减排,对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意义重大。近几年,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和建筑工业化的重视程度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研究再次成为热点。
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 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建筑产业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通过文献收集和企业调研发现,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也跟不上建筑技术发展的变化,根本原因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缺乏动力,就投入产出比来讲,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速度仍然有待提高,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体现在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建筑方面,普通民用商用建筑上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但政策实施效果不一;公众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认知水平还有较大的差异。在该背景下我们又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选择了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生态效益核算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陆续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不断地丰富和提升了本书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此外,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还先后成功获得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WJZ2016008)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0520044)等课题的支持。
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齐宝库教授的大力支持,为研究成果的完善与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张智芊编辑为本书出版不辞辛苦,数次沟通与修改完善,被张编辑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所感动!
本书的出版,参考了业内同仁们出版的著作、教材、期刊和学位论文,并表示感谢!
本书虽然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几度推敲和校阅,但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仍会有不遂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对我们的疏漏之处进行批评和指正,提升本书的研究深度和行业引领性!
内容索引: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1.1“减排”背景下政府主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晨…1
1.1.2P℃建筑的正外部性没有得到科学认知…1
1.1.3对P℃建筑的激励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2
1.2研究目的和意义3
1.3研究假设的提出…4
1.4国内外研究现状5
1.4.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研究现状…5
1.4.2PC建筑的发展历程…9
1.4.3碳排放测算内容的研究现状11
1.4.4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现状14
1.4.5P℃建筑激励研究现状…15
1.4.6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18
1.4.7文献评析与研究趋势…19
1.5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9
1.5.1研究内容…19
1.5.2研究方法20
1.6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点21
1.6.1研究技术路线…21
1.6.2创新点21
第2章研究理论基础…25
2.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生态效益及碳排放…25
2.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概念与特征…25
2.1.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生态效益27
2.1.3建筑物的碳排放及其测算方法…29
2.2生态激励机制的内涵34
2.2.1生态学视角下的生态激励34
2.2.2经济学视角下的生态激励…35
2.2.3生态激励与激励机制35
2.3生态激励的理论基础…36
2.3.1外部性理论36
2.3.2激励理论36
2.3.3可待续发展理论372.4系统动力学理论38
2.4.1系统动力学定义…38
2.4.2系统动力学特点38
2.4.3系统动力学构建摸型的步骤39
2.4.4系统动力学方法在装配式激励中的适用性分析…39
第3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碳排放测算概念模型构建…41
3.1P℃建筑碳排放测算边界41
3.1.1针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测算41
3.1.2针对清单要素的碳排放测算42
3.1.3针对产业链上全员的碳排放测算42
3.2P℃建筑碳排放测算概念模型设计43
3.2.1过程雏度中43
3.2.2要素雏度43
3.2.3视角雏度43
3.3P℃建筑碳排放各阶段内容分析44
3.3.1规划设计阶段45
3.3.2构件生产运输阶段46
3.3.3安装施工阶段48
3.3.4使用及维护阶段49
3.3.5拆除及回收阶段…50
3.4本章小节…52
第4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碳排放测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54
4.1P℃建筑碳排放测算方法比选54
4.1.1P℃建筑碳排放测算方法对比分析…54
4.1.2数学模型法的应用模式分析…55
4.2 PC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55
4.2.1规刻设计阶段56
4.2.2构件生产运输阶段…57
4.2.3安装施工阶段63
4.2.4使用及维护阶段66
4.2.5拆除及回收阶段68
4.3项目实证分析70
4.3.1项目基本情况70
4.3.2项目碳排放的测算…70
4.3.3碳排放测算结果分析79
4.4本章小结82
第5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激励机理分析及因果关系图建立…83
5.1P℃建筑激励的必要性分析**…83
5.1.1P℃建筑发展内动力不足…83
5.1.2P℃建筑发展缺乏外推力84
5.1.3P℃建筑效益没有得到正确衡量85
5.2P℃建筑激励机理分析…86
5.2.1政府政策影响因素分析…86
5.2.2竞争彩响因素分析86
5.2.3利益影响因素分析…87
5.3P℃建筑效益影响因子筛选87
5.4P℃建筑激励因果关系图的建立与分析…90
5.4.1P℃建统激励因果关系图的建立…90
5.4.2P℃建筑激励因果反情关系分析…91
5.5本章小节94
第6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激励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及仿真—以沈阳市为例……95
6.1P℃建筑激励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95
6.1.1系统建摸的思路…95
6.1.2P℃建筑激励系统的动态性假说95
6.1.3摸型建立的相关说明96
6.2模型参数的确定96
6.2.1模型参数确定的方法97
6.2.2模型参数确定的途径…97
6.2.3变量初始值及关系的确定98
6.2.4摸型方程的确立…98
6.3P℃建筑激励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及仿真分析…100
6.3.1P℃建筑激励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100
6.3.2P℃建筑激励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分析·103
6.4本章小节…108
第7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激励方案设计109
7.1激励方案设计的思路与原则…109
7.1.1激励方案设计思路…109
7.1.2激励方案设计原则…110
7.2分阶段的激励方案细部设计111
7.2.1PC建筑市场启动阶段111
7.2.2P℃建筑市场成长阶段…111
7.2.3PC建筑市场成熟阶段…112
7.3激励政策制定…112
7.3.1激励标准的确定112
7.3.2激励的途径与方式113
7.3.3激励方案运行环境113
7.4本章小节…114
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116
8.1研究结论116
8.2研究不足与展望117
参考文献…119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 》秦大同 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共16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常用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润滑与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本书为《常用机械工程材料》,主要介绍了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复合材料、非金属材料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 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FORWORD前言|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由机械制造大国走向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一批高技术,商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设计是装备制造的龙头,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关键。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正在使机械设计的传统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就给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当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装备都是机、电、液,光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这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种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突破前些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正还步应用于设计,生产实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有,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机械领域,各种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设计手段极大丰富伴随着这些变化,传统的机械设计资料。机械设计工具书已逐渐呈现出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工业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机械设计人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众多国内机械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合力编写了一套全新的、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大型工具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这是一项与时俱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工程,对推动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城重要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得广大机核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赖。为了扎实、高效地进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编写和出版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多次编写和审稿工作会议。充分考虑读者在手册使用上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手册的整体构架、篇目设置、编写原则和风格,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讨,对书稿内容的编。审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整部手册的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定位不同于一般技术手册,更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的技术图书,它是- - 部合理收集取舍、科学编排通用机械设计常用资料,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综合性手册。具体来说,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域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
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在体现现代元素的同时,也不是一味求新,而是收录目前已经普遍得到大家公认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方法、结构和产品。《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注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注重机、电设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内容都兼顾了当前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例如第13篇“带、链传动”介绍了金属带等新型的传动方式,第14篇“齿轮传动”收录了新型锥齿轮、塑料齿轮的设计和应用,第8篇“滑动轴承”收录了气体润滑轴承、箔片轴承、电磁轴承等新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收录了复合材料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工程材料。
在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方面,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注重现代设计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设计等)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第11篇“机构”篇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在产品的设计和选择方面,推荐了应用广泛的、节能的、可靠的产品。
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
即选编机械设计人员实际需要的内容。手册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中,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写-注重产晶如何选用,摒弃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摒弃或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结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呈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
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不包括具体的专业机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力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
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准确,方法、工艺、技术成熟。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
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一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本手册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有机统一,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使产品设计更加全面和可行。
三年多来,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弹簧设计》秦大同 谢里阳 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共16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常用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 》、《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润滑与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本书为《弹簧设计》,主要介绍了弹簧的基本性能及类型应用、圆柱螺旋弹簧、非线性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片弹簧及线弹簧、板弹簧、发条弹簧、扭杆弹簧、弹簧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橡胶弹簧、空气弹簧、膜片及膜盒、压力弹簧管、弹簧的疲劳强度、弹簧的失效及预防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FORWORD前言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由机械制造大国走向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设计是装备制造的龙头,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关键。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正在使机械设计的传统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就给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当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装备都是机、电、液、光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这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种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突破前些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正逐步应用于设计、生产实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有,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深人地渗透到机械领域,各种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设计手段极大丰富。
伴随着这些变化,传统的机械设计资料、机械设计工具书已逐渐呈现出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工业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机械设计人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众多国内机械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合力编写了- -套全新的、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大型工具书一《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这是- -项与时俱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工程,对推动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城重要
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赖。为了扎实、高效地进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编写和出版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多次编写和审稿工作会议,充分考虑读者在手册使用上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手册的整体构架、篇目设置、编写原则和风格,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讨,对书稿内容的编、审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整部手
册的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定位不同于一般技术手册,更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的技术图书,它是-部合理收集取舍、科学编排通用机械设计常用资料,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综合性手册。具体来说,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城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
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在体现现代元索的同时,也不是一味求新,而是收录目前已经普遍得到大家公认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方法、结构和产品。《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注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注重机、电设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内容都兼顾了当前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例如第13篇“带、链传动”介绍了金属带等新型的传动方式,第14篇“齿轮传动”收录了新型锥齿轮、塑料齿轮的设计和应用,第8篇“滑动轴承”收录了气体润滑轴承、箔片轴承、电磁轴承等新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收录了复合材料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工程材料。
在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方面,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注重现代设计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设计等)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第11篇“机构”篇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在产品的设计和选择方面,推荐了应用广泛的、节能的、可靠的产品。
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
即选编机械设计人员实际需要的内容。手册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中,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写一-注重产 品如何选用,摒弃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撰弃或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绪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星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
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不包括具体的专业机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力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
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准确,方法、工艺、技术成熟。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
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本手册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有机统一,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使产品设计更加全面和可行。
三年多来,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机电系统设计》秦大同 谢里阳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共16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常用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润滑与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 》、《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本书为《弹簧设计》,主要介绍了弹簧的基本性能及类型应用、圆柱螺旋弹簧、非线性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片弹簧及线弹簧、板弹簧、发条弹簧、扭杆弹簧、弹簧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橡胶弹簧、空气弹簧、膜片及膜盒、压力弹簧管、弹簧的疲劳强度、弹簧的失效及预防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FORWORD前言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由机械制造大国走向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设计是装备制造的龙头,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关键。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正在使机械设计的传统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就给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当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装备都是机、电、液、光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这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种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突破前些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正逐步应用于设计、生产实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有,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深人地渗透到机械领域,各种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设计手段极大丰富。
伴随着这些变化,传统的机械设计资料、机械设计工具书已逐渐呈现出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工业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机械设计人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众多国内机械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合力编写了- -套全新的、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大型工具书一《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这是- -项与时俱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工程,对推动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城重要
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赖。为了扎实、高效地进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编写和出版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多次编写和审稿工作会议,充分考虑读者在手册使用上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手册的整体构架、篇目设置、编写原则和风格,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讨,对书稿内容的编、审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整部手
册的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定位不同于一般技术手册,更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的技术图书,它是-部合理收集取舍、科学编排通用机械设计常用资料,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综合性手册。具体来说,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城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
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在体现现代元索的同时,也不是一味求新,而是收录目前已经普遍得到大家公认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方法、结构和产品。《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注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注重机、电设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内容都兼顾了当前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例如第13篇“带、链传动”介绍了金属带等新型的传动方式,第14篇“齿轮传动”收录了新型锥齿轮、塑料齿轮的设计和应用,第8篇“滑动轴承”收录了气体润滑轴承、箔片轴承、电磁轴承等新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收录了复合材料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工程材料。
在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方面,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注重现代设计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设计等)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第11篇“机构”篇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在产品的设计和选择方面,推荐了应用广泛的、节能的、可靠的产品。
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
即选编机械设计人员实际需要的内容。手册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中,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写一-注重产 品如何选用,摒弃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撰弃或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绪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星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
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不包括具体的专业机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力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
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准确,方法、工艺、技术成熟。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
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本手册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有机统一,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使产品设计更加全面和可行。
三年多来,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机构设计》秦大同 谢里阳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共16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常用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 》、《机械传动设计》、《润滑与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本书为《弹簧设计》,主要介绍了弹簧的基本性能及类型应用、圆柱螺旋弹簧、非线性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片弹簧及线弹簧、板弹簧、发条弹簧、扭杆弹簧、弹簧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橡胶弹簧、空气弹簧、膜片及膜盒、压力弹簧管、弹簧的疲劳强度、弹簧的失效及预防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FORWORD前言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由机械制造大国走向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设计是装备制造的龙头,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关键。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正在使机械设计的传统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就给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当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装备都是机、电、液、光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这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种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突破前些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正逐步应用于设计、生产实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有,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深人地渗透到机械领域,各种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设计手段极大丰富。
伴随着这些变化,传统的机械设计资料、机械设计工具书已逐渐呈现出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工业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机械设计人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众多国内机械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合力编写了- -套全新的、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大型工具书一《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这是- -项与时俱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工程,对推动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城重要
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赖。为了扎实、高效地进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编写和出版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多次编写和审稿工作会议,充分考虑读者在手册使用上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手册的整体构架、篇目设置、编写原则和风格,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讨,对书稿内容的编、审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整部手
册的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定位不同于一般技术手册,更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的技术图书,它是-部合理收集取舍、科学编排通用机械设计常用资料,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综合性手册。具体来说,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城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
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在体现现代元索的同时,也不是一味求新,而是收录目前已经普遍得到大家公认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方法、结构和产品。《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注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注重机、电设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内容都兼顾了当前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例如第13篇“带、链传动”介绍了金属带等新型的传动方式,第14篇“齿轮传动”收录了新型锥齿轮、塑料齿轮的设计和应用,第8篇“滑动轴承”收录了气体润滑轴承、箔片轴承、电磁轴承等新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收录了复合材料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工程材料。
在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方面,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注重现代设计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设计等)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第11篇“机构”篇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在产品的设计和选择方面,推荐了应用广泛的、节能的、可靠的产品。
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
即选编机械设计人员实际需要的内容。手册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中,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写一-注重产 品如何选用,摒弃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撰弃或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绪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星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
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不包括具体的专业机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力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
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准确,方法、工艺、技术成熟。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
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本手册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有机统一,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使产品设计更加全面和可行。
三年多来,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 》秦大同 谢里阳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共16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常用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润滑与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本书为《弹簧设计》,主要介绍了弹簧的基本性能及类型应用、圆柱螺旋弹簧、非线性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片弹簧及线弹簧、板弹簧、发条弹簧、扭杆弹簧、弹簧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橡胶弹簧、空气弹簧、膜片及膜盒、压力弹簧管、弹簧的疲劳强度、弹簧的失效及预防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FORWORD前言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由机械制造大国走向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设计是装备制造的龙头,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关键。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正在使机械设计的传统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就给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当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装备都是机、电、液、光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这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种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突破前些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正逐步应用于设计、生产实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有,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深人地渗透到机械领域,各种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设计手段极大丰富。
伴随着这些变化,传统的机械设计资料、机械设计工具书已逐渐呈现出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工业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机械设计人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众多国内机械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合力编写了- -套全新的、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大型工具书一《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这是- -项与时俱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工程,对推动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城重要
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赖。为了扎实、高效地进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编写和出版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多次编写和审稿工作会议,充分考虑读者在手册使用上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手册的整体构架、篇目设置、编写原则和风格,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讨,对书稿内容的编、审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整部手
册的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定位不同于一般技术手册,更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的技术图书,它是-部合理收集取舍、科学编排通用机械设计常用资料,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综合性手册。具体来说,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城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
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在体现现代元索的同时,也不是一味求新,而是收录目前已经普遍得到大家公认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方法、结构和产品。《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注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注重机、电设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内容都兼顾了当前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例如第13篇“带、链传动”介绍了金属带等新型的传动方式,第14篇“齿轮传动”收录了新型锥齿轮、塑料齿轮的设计和应用,第8篇“滑动轴承”收录了气体润滑轴承、箔片轴承、电磁轴承等新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收录了复合材料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工程材料。
在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方面,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注重现代设计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设计等)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第11篇“机构”篇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在产品的设计和选择方面,推荐了应用广泛的、节能的、可靠的产品。
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
即选编机械设计人员实际需要的内容。手册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中,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写一-注重产 品如何选用,摒弃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撰弃或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绪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星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
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不包括具体的专业机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力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
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准确,方法、工艺、技术成熟。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
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本手册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有机统一,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使产品设计更加全面和可行。
三年多来,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秦大同 谢里阳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共16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 》、《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常用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润滑与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本书为《弹簧设计》,主要介绍了弹簧的基本性能及类型应用、圆柱螺旋弹簧、非线性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片弹簧及线弹簧、板弹簧、发条弹簧、扭杆弹簧、弹簧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橡胶弹簧、空气弹簧、膜片及膜盒、压力弹簧管、弹簧的疲劳强度、弹簧的失效及预防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FORWORD前言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由机械制造大国走向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设计是装备制造的龙头,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关键。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正在使机械设计的传统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就给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当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装备都是机、电、液、光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这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种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突破前些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正逐步应用于设计、生产实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有,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深人地渗透到机械领域,各种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设计手段极大丰富。
伴随着这些变化,传统的机械设计资料、机械设计工具书已逐渐呈现出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工业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机械设计人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众多国内机械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合力编写了- -套全新的、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大型工具书一《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这是- -项与时俱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工程,对推动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城重要
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赖。为了扎实、高效地进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编写和出版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多次编写和审稿工作会议,充分考虑读者在手册使用上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手册的整体构架、篇目设置、编写原则和风格,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讨,对书稿内容的编、审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整部手
册的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定位不同于一般技术手册,更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的技术图书,它是-部合理收集取舍、科学编排通用机械设计常用资料,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综合性手册。具体来说,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城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
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在体现现代元索的同时,也不是一味求新,而是收录目前已经普遍得到大家公认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方法、结构和产品。《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注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注重机、电设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内容都兼顾了当前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例如第13篇“带、链传动”介绍了金属带等新型的传动方式,第14篇“齿轮传动”收录了新型锥齿轮、塑料齿轮的设计和应用,第8篇“滑动轴承”收录了气体润滑轴承、箔片轴承、电磁轴承等新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收录了复合材料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工程材料。
在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方面,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注重现代设计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设计等)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第11篇“机构”篇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在产品的设计和选择方面,推荐了应用广泛的、节能的、可靠的产品。
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
即选编机械设计人员实际需要的内容。手册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中,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写一-注重产 品如何选用,摒弃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撰弃或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绪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星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
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不包括具体的专业机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力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
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准确,方法、工艺、技术成熟。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
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本手册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有机统一,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使产品设计更加全面和可行。
三年多来,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连接件与紧固件 》秦大同 谢里阳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共16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常用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润滑与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本书为《弹簧设计》,主要介绍了弹簧的基本性能及类型应用、圆柱螺旋弹簧、非线性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片弹簧及线弹簧、板弹簧、发条弹簧、扭杆弹簧、弹簧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橡胶弹簧、空气弹簧、膜片及膜盒、压力弹簧管、弹簧的疲劳强度、弹簧的失效及预防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FORWORD前言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由机械制造大国走向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设计是装备制造的龙头,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关键。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正在使机械设计的传统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就给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当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装备都是机、电、液、光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这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种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突破前些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正逐步应用于设计、生产实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有,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深人地渗透到机械领域,各种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设计手段极大丰富。
伴随着这些变化,传统的机械设计资料、机械设计工具书已逐渐呈现出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工业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机械设计人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众多国内机械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合力编写了- -套全新的、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大型工具书一《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这是- -项与时俱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工程,对推动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城重要
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赖。为了扎实、高效地进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编写和出版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多次编写和审稿工作会议,充分考虑读者在手册使用上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手册的整体构架、篇目设置、编写原则和风格,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讨,对书稿内容的编、审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整部手
册的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定位不同于一般技术手册,更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的技术图书,它是-部合理收集取舍、科学编排通用机械设计常用资料,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综合性手册。具体来说,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城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
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在体现现代元索的同时,也不是一味求新,而是收录目前已经普遍得到大家公认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方法、结构和产品。《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注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注重机、电设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内容都兼顾了当前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例如第13篇“带、链传动”介绍了金属带等新型的传动方式,第14篇“齿轮传动”收录了新型锥齿轮、塑料齿轮的设计和应用,第8篇“滑动轴承”收录了气体润滑轴承、箔片轴承、电磁轴承等新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收录了复合材料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工程材料。
在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方面,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注重现代设计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设计等)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第11篇“机构”篇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在产品的设计和选择方面,推荐了应用广泛的、节能的、可靠的产品。
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
即选编机械设计人员实际需要的内容。手册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中,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写一-注重产 品如何选用,摒弃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撰弃或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绪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星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
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不包括具体的专业机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力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
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准确,方法、工艺、技术成熟。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
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本手册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有机统一,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使产品设计更加全面和可行。
三年多来,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 》秦大同 谢里阳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共16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润滑与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本书为《弹簧设计》,主要介绍了弹簧的基本性能及类型应用、圆柱螺旋弹簧、非线性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片弹簧及线弹簧、板弹簧、发条弹簧、扭杆弹簧、弹簧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橡胶弹簧、空气弹簧、膜片及膜盒、压力弹簧管、弹簧的疲劳强度、弹簧的失效及预防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FORWORD前言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由机械制造大国走向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设计是装备制造的龙头,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关键。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正在使机械设计的传统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就给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当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装备都是机、电、液、光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这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种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突破前些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正逐步应用于设计、生产实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有,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深人地渗透到机械领域,各种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设计手段极大丰富。
伴随着这些变化,传统的机械设计资料、机械设计工具书已逐渐呈现出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工业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机械设计人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众多国内机械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合力编写了- -套全新的、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大型工具书一《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这是- -项与时俱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工程,对推动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城重要
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赖。为了扎实、高效地进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编写和出版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多次编写和审稿工作会议,充分考虑读者在手册使用上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手册的整体构架、篇目设置、编写原则和风格,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讨,对书稿内容的编、审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整部手
册的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定位不同于一般技术手册,更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的技术图书,它是-部合理收集取舍、科学编排通用机械设计常用资料,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综合性手册。具体来说,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城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
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在体现现代元索的同时,也不是一味求新,而是收录目前已经普遍得到大家公认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方法、结构和产品。《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注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注重机、电设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内容都兼顾了当前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例如第13篇“带、链传动”介绍了金属带等新型的传动方式,第14篇“齿轮传动”收录了新型锥齿轮、塑料齿轮的设计和应用,第8篇“滑动轴承”收录了气体润滑轴承、箔片轴承、电磁轴承等新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收录了复合材料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工程材料。
在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方面,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注重现代设计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设计等)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第11篇“机构”篇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在产品的设计和选择方面,推荐了应用广泛的、节能的、可靠的产品。
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
即选编机械设计人员实际需要的内容。手册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中,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写一-注重产 品如何选用,摒弃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撰弃或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绪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星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
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不包括具体的专业机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力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
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准确,方法、工艺、技术成熟。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
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本手册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有机统一,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使产品设计更加全面和可行。
三年多来,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秦大同,谢里阳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共16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禁忌》、《常用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润滑与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疲劳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
本书为《弹簧设计》,主要介绍了弹簧的基本性能及类型应用、圆柱螺旋弹簧、非线性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片弹簧及线弹簧、板弹簧、发条弹簧、扭杆弹簧、弹簧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橡胶弹簧、空气弹簧、膜片及膜盒、压力弹簧管、弹簧的疲劳强度、弹簧的失效及预防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FORWORD前言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由机械制造大国走向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设计是装备制造的龙头,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关键。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正在使机械设计的传统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就给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当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装备都是机、电、液、光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这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种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突破前些年的理论研究阶段,正逐步应用于设计、生产实际,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有,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技术已全面深人地渗透到机械领域,各种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设计手段极大丰富。
伴随着这些变化,传统的机械设计资料、机械设计工具书已逐渐呈现出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工业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机械设计人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众多国内机械设计界的知名专家合力编写了- -套全新的、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大型工具书一《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这是- -项与时俱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工程,对推动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城重要
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赖。为了扎实、高效地进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编写和出版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了多次编写和审稿工作会议,充分考虑读者在手册使用上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了手册的整体构架、篇目设置、编写原则和风格,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讨,对书稿内容的编、审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确保了整部手
册的内容质量和工作进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定位不同于一般技术手册,更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的技术图书,它是-部合理收集取舍、科学编排通用机械设计常用资料,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综合性手册。具体来说,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城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
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在体现现代元索的同时,也不是一味求新,而是收录目前已经普遍得到大家公认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方法、结构和产品。《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注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注重机、电设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内容都兼顾了当前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例如第13篇“带、链传动”介绍了金属带等新型的传动方式,第14篇“齿轮传动”收录了新型锥齿轮、塑料齿轮的设计和应用,第8篇“滑动轴承”收录了气体润滑轴承、箔片轴承、电磁轴承等新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收录了复合材料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工程材料。
在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方面,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注重现代设计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设计等)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第11篇“机构”篇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在产品的设计和选择方面,推荐了应用广泛的、节能的、可靠的产品。
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
即选编机械设计人员实际需要的内容。手册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中,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写一-注重产 品如何选用,摒弃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撰弃或简化了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绪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星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
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不包括具体的专业机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力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
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准确,方法、工艺、技术成熟。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
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本手册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有机统一,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使产品设计更加全面和可行。
三年多来,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GB/T 41862-2022 土方及矿山机械 自主和半自主机器系统安全.pdf
ICS53.100
CCS P 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862一2022/IS017757:2019
土方 及矿山机械 自主和半自主机器系统 安全
Earth-moving machinery and mining-Autonomous and semi-autonomous machine system safety(IS017757:2019,IDT)
2022-10-12 发布
2022-10-12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IS017757:2019《土方及矿山机械自主和半自主机器系统 安全》。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市检验检测中心、安徽宏昌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西安主函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徐工重型车辆有限公司、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来平、朱本龙、储凯煜、赵荣、张兆亮、陈宝庆、郝鹏、陈龙、裴洁、崔振。
内容摘抄:
土方及矿山机械自主和半自主机器系统安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土方作业和矿山作业中使用的自主和半自主机器(ASAM),以及自主或半自主机器系统(ASAMS)的安全要求。本文件规定了机器及其相关系统和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安全准则,并提供了在机器和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在指定功能环境下的安全使用指南。本文件还定义了与ASAMS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IS06165中定义的土方机械产品以及用于露天或地下的可移动式矿山机械的自主和半自主机器,也适用于工地上使用的其他类型的自主或半自主机器。移动式土方机械和矿山机械及其操作人员、培训人员或机器上乘客的一般安全要求由其他文件(如IS020474、ISO19296)规定。本文件针对按预期用途使用时与ASAMS相关的其他特定危险。本文件不适用于远程控制能力(由IS015817规定)或特定功能的自动化特性,除非这些功能被用作ASAMS的一部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781一2014土方机械轮胎式机器转向要求(IS05010:2007,DT)
GB/T15706一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IS012100:2010,IDT)
GB/T19929一2014土方机械履带式机器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S010265:2008,DT)
ISO2867土方机械通道装置(Earth-moving machinery一Access systems)
注:GB/T17300一2017土方机械通道装置(IS02867:2011,DT)
IS03450:2011土方机械轮胎式或高速橡胶履带式机器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Earth-moving machinery-Wheeled or high-speed rubber-tracked machine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braking systems)
注:GB/T21152一2018土方机械轮式或高速橡胶履带式机器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S03450:2011,MOD)
ISO6l65土方机械基本类型识别、术语和定义(Earth-moving machinery一Basic types一Identification and terms and definitions)
注:GB/T8498一2017土方机械基本类型识别、术语和定义(IS06165:2012,DT)
IS09533土方机械机载的声响行驶报警和前进喇叭试验方法和性能准则(Earth-moving machinery-Machine-mounted audible travel alarms and forward horns-Test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IS012100和IS061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自主或半自主机器系统autonomous or semi-autonomous machine system;ASAMS
通过机器的控制及基础设施(3.1.11),使机器能够在自主模式(3.1.3)下运行的系统。
注:ASAMS的典型部件示例如图1所示。但是,本文件没有描述或提供图1中标识的所有特定部件的详细信息。
3.1.2自主或半自主机器监管系统autonomous or semi-autonomous machine supervisor system
ASAM监管系统ASAM supervisor system
在自主模式(3.1.3)下运行提供主用户界面和“指挥控制中心”的系统。
3.1.3自主模式autonomous mode
一种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移动式机器在没有操作人员交互(3.1.10)的情况下执行全部的安全关键功能以及与其定义的操作相关的土方或采矿功能。
注:操作人员可以提供目的地或导航输人,但在定义的操作期间不需要维持控制。
3.1.3.1自主机器autonomous machine
在正常工作循环内以自主模式(3.1.3)运行的移动式机器。
注:在本文件中,缩略语“ASAM”是指自主模式下运行的自主机器以及半自主机器(3.1.3.2)。
3.1.3.2半自主机器semi-autonomous machine
预期在其部分工作循环内以自主模式(3.1.3)运行的移动式机器,需要操作人员主动控制以完成分配给机器的部分任务。
注:在本文件中,缩略语“ASAM”是指自主模式下运行的半自主机器以及自主机器(3.1.3.1)。
3.1.4自主运行区autonomous operating zone;AOZ
自主区域autonomous area
机器被授权以自主模式(3.1.3)运行的指定区域。
3.1.5自主运行区通道控制系统AOZ access control system
物理屏障或虚拟或电子系统,用于监视、授权和控制人员和设备在现有自主运行区(3.1.4)和其他区域之间的进出和转移。
3.1.6胜任的人员competent person
就所从事的工作而言,具备圆满完成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训练和经验,而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危险或伤害的人员。
3.1.7数字地形地图digital terrain map;DTM
用数字格式描述现场地形。
3.1.8特定功能的自动化特性function-specific automated feature
具有特定的自动控制功能,操作人员可以借此全面控制并单独负责安全操作,也能够通过手动控制。
示例:坡度控制、自动挖掘、防抱死制动、牵引力控制。注:该功能可自动承担对机器功能(如电子稳定控制)有限的权限。
3.1.9停止状态halted state
停止机器的所有运动,恢复运行时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的状态。
3.1.10操作人员交互operator interaction
操作人员向自主或半自主机器系统提供信息或控制的介入行为,如自主模式(3.1.3)和手动模式(3.1.13)之间的转换,或进行任意类型的异常处理。
3.1.11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用于支持机器在自主模式(3.1.3)下运行的工作现场设备和设施。示例:通信网络、太阳能电站、GNSS基站、物理屏障系统。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OZ:自主运行区(autonomous operating zone),
ASAM:自主或半自主机器(autonomous or semi-autonomous machine)
ASAMS:自主或半自主机器系统(autonomous or semi-autonomous machine system)
DTM:数字地形地图(digital terrain map)
ECU: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M:电子控制模块(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MU: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POSE:位置和方向(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RC:远程控制(remote control)
UM:无人操纵机器(unmanned machine))
4安全要求和/或防护/风险降低措施
4.1一般要求
ASAMS应符合本章的安全要求和/或防护/风险降低措施。
此外,对于本文件没有处置的相关但非重要的危害,ASAMS应按照GB/T15706一2012的原则进行设计。应按照ISO12100的原则完成ASAMS的风险评估过程。作为风险评估过程的一部分,应将所有已识别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附录B提供了有关ASAMS风险评估的一般信息。风险评估的结果应正式记录。控制系统中安全相关的部件应符合相应的功能安全性能等级,参见IS013849、IS019014、
IEC62061或IEC61508。
IS020474中给出的一般安全要求适用于土方机械ASAM,IS019296中给出的一般安全要求适用于地下矿用机械ASAM。如果机器未配备车载操作人员位置,则与车载操作人员相关的要求不适用。
除用于低电磁辐射环境(如服务器机房、办公区)的部件应符合IEC61000系列标准规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外,ASAMS应符合IS013766-1和IS013766-2规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4.2停止系统
4.2.1一般要求
所有ASAM均应具有从安全距离、远距离进人停止状态的措施。
4.2.2全停系统
如果ASAMS包含远程ASAM监管系统,该系统应具备全停系统,使操作人员能将处于监管下的所有ASAM置于停止状态。
ASAM置于停止状态后,重新启动机器运动应需要操作人员干预。制造商文件中宜提供全停系统的性能准则。性能准则宜表明机器制动系统响应的预期延迟和最大延迟。
4.2.3远程停止系统
当风险评估表明有需要时,ASAMS应配备一个附加的远程停止系统,该系统区别于4.2.2中规定的全停系统。远程停止系统应能使操作人员将远程停止装置要求范围(基于风险评估)内的所有ASAM置于停止状态,或是远程停止装置可将AOZ中所有ASAM置于停止状态。
ASAM置于停止状态后,重新启动机器运动时应需要操作人员干预。制造商文件中宜提供远程停止系统性能准则。
性能准则宜表明机器制动系统响应的预期延迟和最大延迟。
4.3警告装置和安全标志
4.3.1可视显示装置
应显示机器的工作模式,建议使用表1中列出的指示装置。ASAM还应具有指示机器处于访问模式的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如果没有机载操作人员干预,机器将不会移动。
如果不准许使用这些颜色或方式,ASAMS面板上的所有机器宜使用一致的模式指示方案。使用指示装置处,指示装置应清晰可见,以便能够在与机器处于安全距离处识别操作模式。
4.3.2声响警报
ASAM宜能够提供与工作现场中载人机器在发动机启动、准备移动以及移动时的警报声相同的声响警报。
示例:机器在执行给定动作前发出设定数量的喇叭声,移动时发出循环蜂鸣模式。如果提供警报装置,应符合IS09533的规定。
4.3.3安全标志
IS09244适用于安全标志和警告标签。
4.4防火
如果风险评估有要求,则应提供消防系统。其激活的方法(如自动或远程)应由风险评估确定。
4.5机器通道系统
对于ASAM上每30d至少进出一次的所有区域,应配备符合ISO2867要求的通道系统。
4.6制动和转向
4.6.1一般要求
对于ASAMS,保持安全速度和有效前进方向的能力是必要条件。对于ASAM,用控制系统的指令。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1857-2022 金属板料精冲挤压复合成形件 通用技术条件.pdf
ICS25.020
CCS J 32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857-2022
金属板料 精冲挤压复合成形件 通用技术条件
Sheet metal parts fabricated by fine blanking combined with extrusion process-General specification
2022-10-12 发布
2022-10-12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武汉泛洲精冲有限公司、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东风精冲工程有限公司、无锡鹏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飞翔电器有限公司、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林、华林、刘艳雄、杨静刚、崔庆、管明文、谈正光、徐肖、罗卫强、王锦波、吴磊、秦思晓、宋燕利、丁慧霞、高志生、余明杰、张文娟、张福民、涂繁、彭群、韩星会、李贝、杜贵江、张世军、吴量、刘勇。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技术要求2
5试验方法4
6检验规则4
7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5
参考文献6
内容摘抄:
金属板料精冲挤压复合成形件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属板料强力压边精冲挤压复合成形件(以下简称“精冲挤压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强力压边精冲与挤压复合成形方法生产的钢质精冲挤压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所有部分)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2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226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103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3077合金结构钢
GB/T4335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433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5216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GB/T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8541锻压术语
GB/T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1329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13299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T13320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30573精密冲裁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5074一2007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
JB/T9175.2精密冲裁件第2部分:质量
3术语和定义
GB/T85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边缘平直度edge straightness
在测量长度内,钢板或钢带凹形侧边距该长度两端点连线的最大距离。
4技术要求
4.1原材料
4.1.1化学成分
材料化学成分应符合GB/T699、GB/T1591、GB/T3077或GB/T5216的规定。
4.1.2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应符合GB/T699、GB/T1591、GB/T3077或GB/T5216的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1.3尺寸
材料尺寸精度要求包括:
a)厚度要求:钢板及钢带厚度允许偏差应根据挤压成形的高度公差确定,厚度公差不宜大于挤压成形高度公差的2/3;
b)边缘平直度要求宜符合表1的规定。
4.1.4外观
钢板及钢带的外观宜满足GB/T13237一2013中表面质量的要求。材料表面不应有裂纹、结疤、机械损伤及锈迹等缺陷。
4.1.5组织
材料组织要求包括:
a)宜进行球化退火处理,球化体评级应符合JB/T5074一2007中大于或等于5级的要求;
b)钢板及钢带的晶粒度等级要求:微合金细晶粒钢宜为7级~10级,其余钢种宜为5级~8级;
c)脱碳层深度和碳化物偏析级别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2精冲挤压件
4.2.1尺寸
精冲挤压件的尺寸要求包括:
a)精冲尺寸公差和剪切面粗糙度要求应满足GB/T30573的要求,挤压公差应符合JB/T9180.1的规定;
b)精冲剪切面垂直度公差和非剪切面平面度公差应满足GB/T30573的要求,挤压剪切面垂直度公差应不大于精冲剪切面垂直度公差;
c)当d/D>1(d为挤压凸模直径,D为挤压凹模直径)进行挤压时,挤压缩孔直径L和深度尺寸h应满足需方要求。
4.2.2外观
精冲挤压件的外观要求如下。
a)精冲挤压件剪切面完好率等级、剪切面允许的撕裂等级、塌角要求应满足GB/T30573的要求。
b)由于压印、碰磕等产生的精冲挤压件非剪切面表面质量缺陷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c)精冲挤压件按照d/D分为3类(对于异形挤压,按照包络圆直径进行计算),3类精冲挤压件常见的缺陷如图1所示。精冲挤压件挤压成形缺陷控制应满足如下要求:
1)当d/D>1时,缩孔和凸起不应影响使用功能,挤压凸台端面圆弧的弧度不应影响使用功能,撕裂缺陷应满足GB/T30573的要求;
2)当d/D=1时,圆角部位不应出现裂纹;
3)当d/D<1时,挤压成形面撕裂应满足GB/T30573的要求,不应出现断裂;充填不满时不应影响使用功能。
d)挤压成形面产生的拉毛应不影响使用功能。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1850.8-2022 机械振动 机器振动的测量和评价 第8部分:往复式压缩机系统.pdf
ICS17.160
CCS J 04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850.8-2022/IS020816-8:2018
机械振动 机器振动的测量和评价 第8部分 :往复式压缩机系统
Mechanical vibratio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achine vibration-Part 8: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systems(IS020816-8:2018,IDT)
2022-10-12 发布
2022-10-12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41850《机械振动机器振动的测量和评价》的第8部分。GB/T4185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8部分:往复式压缩机系统。
本文件等同采用IS020816-8:2018《机械振动机器振动的测量和评价第8部分:往复式压缩机系统》。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力学研究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莞市卓茂仪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石、马卫平、杨毅、高庆水、张楚、朱沙、黄正、黄海舟、区文俊、钱艺华、刘志刚、郭欣然、韩丹、蔡欲元。
内容摘抄:
机械振动机器振动的测量和评价第8部分:往复式压缩机系统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往复式压缩机系统机械振动测量及分级的规程和指南。定义的振动量值主要是用于压缩机系统的振动分级,并且避免往复式压缩机系统部件(基础、压缩机、阻尼器、管道及安装在压缩机系统的附属设备)的疲劳问题。不考虑转轴振动。
本文件适用于刚性安装的额定转速为l20r/min~1800r/min的往复式压缩机系统。提出的总体评价准则与使用的测量方式有关。本文件还用于评价机器的振动是否对直接装于机器上的仪器设备有不利影响,例如脉动阻尼器和管道系统。
注:本文件提出的准则也可用于规定转速之外的往复式压缩机,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要采用不同的评价准则。对于驱动往复式压缩机的机器,将依照符合IS010816、IS020816的其他部分或是其他相关标准和分级来评价。本文件不包括驱动机。
当考虑机器内部部件的影响时,本文件的应用是受到限制的,例如阀门、活塞、活塞环等问题,不大可能从测量中被检测到。此类问题的识别可能需要研究诊断技术,这超出了本文件范围。
本文件适用的往复式压缩机系统包括:卧式、立式、V型、W型、L型压缩机;定速和变速压缩机;由电动机、燃气机、柴油发动机和蒸汽轮机驱动的压缩机,采用有或无齿轮箱、挠性或刚性联轴器连接;无油和有油润滑往复式压缩机。本文件不适用于超高压压缩机。本文件不适用于状态监测,噪声也不在本文件范围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2041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词汇(Mechanical vibration,shock and condition monitoring-Vocabulary)
注:GB/T2298一2010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词汇(IS02041:2009,DT)。
3术语和定义
IS020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压缩机系统compressor system
由基础、压缩机(曲轴箱、十字头滑道、气缸)、脉动阻尼器及管道组成的机械系统。
3.2振动总量值overall vibration value
通常伴有描述性文本或指示符用以说明其获取方法,从原始或经过处理的时域或频域振动信号中获取的、用于表征单个或总体特性的单一数值。注:振动总量值在2Hz~1000Hz的频率范围内测量。
3.3交越频率corner frequency
用于将正弦信号的振动位移变换为振动速度、振动速度变换为振动加速度的频率。注:交越频率分别为10Hz和200Hz.
3.4供应商vendor
供应压缩机系统的制造商或制造商代理。
3.5买方purchaser
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和规格的代理。
3.6主管路mainline piping
与小口径连接支路相连的管道。
注1:主管路包括旋转机械的静止部件,以及压力容器、冷却器等承压设备。
注2:非圆柱形部件的主管路直径的定义见图E.1。
3.7小口径连接small bore connection;SBC
主管路、压力容器或设备上实际外径小于或等于60.3mm,或实际外径大于60.3mm但支路比(见
3.8小于或等于12%的支路连接。
注1:不包括支路比大于36%的连接。
注2:小口径连接管道一直延伸到主管路振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为止,通常是在第一个支撑处。
注3:小口径连接的直径见表E.1。
3.8支路比branch ratio
小口径连接实际外径与主管路实际外径之比。
注:小口径连接的非圆柱形部件(如压缩机本体)的实际直径定义见图E1。
4振动测量
4.1测量方法
基本测量量应为振动速度的均方根(rms)的总量值,单位为毫米每秒(mm/s)。如果预计的或观测到的频率低于10Hz的交越频率,建议还要测量振动位移均方根值,单位为毫米(mm)(也可以用微米来表示,1μm=10-3mm)。如果预计或被观测到的频率高于200Hz的交越频率,建议还要测量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当然也可以g为单位,但并不推荐,g=9.81m/s2)。
注: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在附录B的B1中给出。因此,按照IS020816-1,基于振动速度的验收标准采用图B.1~图B.10的一般形式,这些图表明交越频率为10Hz和200Hz,并且低于和高于交越频率时振动速度是频率的函数。所有的振动量值应在5.3中所描述的振动总量值可接受的推荐值范围内。如果测量量超过在5.2中定义的评价区域边界B/C的振动值,应获取每个测量量的频谱数据,以帮助进一步分析和修正。
为了实现压缩机内部组件的状态监测,通常要测量振动加速度值。然而,本文件内容并不适用于状态监测。例如,要对压缩机阀门进行状态监测,可以应用其他方法和标准的振动加速度值。本文件内容所给出的振动加速度值宜作为判断压缩机系统及附属设备(如压力、温度变送器和阀门设备)整体完整性的标准。当超出本文件给出的加速度值时,根据定义,这并不意味着需要进行纠正。如果出现可听噪声或敲打声、振动量值异常或突然变化等情况,宜关注对较大加速度值敏感的组件(仪器、小型设备接管上的重件等),并做进一步分析。
此外,应当注意,在图1~图5所示位置上测量的加速度值并不是附属设备的振动量值,而是安装这些附属设备的压缩机系统部件(基础、曲轴箱、气缸、减振器和管道)的振动量值。
4.2测量仪器及测量量
往复式压缩机系统振动量值分级的标准在第5章给出。一般来说,往复式压缩机的主要激励频率范围为2Hz~300Hz。然而,当考虑包括辅助设备在内的整个压缩机系统时,描述总体振动的典型频率范围为2Hz~1000Hz。在本文件中,振动均方根值应涵盖2Hz~1000Hz的频率范围。在特殊情况下,供应商和买方之间可商定采用不同的频率范围。
由于总的振动信号通常包含很多不同的频率成分,其均方根值(ms)、单峰值和峰-峰值之间没有简单的数学关系式(见附录D)。
测量系统应提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在10Hz~1000Hz范围内,精度为士10%;在2Hz~10Hz的范围内,精度为+10%~一20%,这些值可以是一个传感器信号经过处理得到的值而不是直接测量值。最好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其输出一次积分为速度值,两次积分为位移值。测量振动烈度的仪器应满足IS02954的规定。信号处理和显示如时域和频域、加窗、平均等的应用方法见IS013373-2、IS018431-1、IS018431-2中给出的常见例子。
对于小口径连接,两个位置之间的最高和最低振动速度值之差应按照附录E中的规定进行测量,因为这决定了循环应力的最大值。根据E,2.1的定义,振动总量值的可接受推荐值基于两个位置上测量的振动时域波形之差。这两个位置之间的正确相位应考虑在内。
宜注意确保上述任何处理不会对测量系统所要求的精度产生不利影响。频率响应和测量的振动量值都受到传感器安装方式的影响。当振动速度和频率较高时,传感器与压缩机保持紧密联接尤为重要。
IS05348给出了加速度计的安装指南。注:振动推荐值不适用于椭圆壳形式的脉动阻尼器和大直径管道系统。
4.3测量位置和测量方向
4.3.1测量位置
振动测量至少应在如图1一图5所示位置进行:基础:压缩机本体上所有螺栓位置;本体(顶部):在每个角点和具有两个以上气缸的压缩机所有气缸之间,全部位于本体顶部;气缸(横向和轴向):在每个气缸盖法兰的刚性部分;脉动阻尼器:在人口和/或出口管道法兰及头部;管道:在系统的所有关键部位,由检测确定并征得买方同意;小口径连接:见图E.2。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基于J2EE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pdf
摘要:伴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物业管理的重要的手段。但是真正稳定可靠、操作性强、易维护的产品并不多,鉴于此作者基于J2EE技术 体系架构,设计了一套集成管理系统。基于J2EE/Applet与XML,Web Services等技术标准开发的集成系统,兼顾了对NET/ActiveX技术的支持。它不仅是对开放源代码技术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也使得系统具备了更高的系统开放性和灵活性;该系统的集成管理与子系统以OPC标准为主要方式实现通讯目的;对于B/S+C/S结构软件模型也是完全适用和支持的。
该系统具有一个中央数据库,该数据库中一般包括监控楼宇设备系统、针对火灾的自动报警、对于监管区出入口控制和门禁管理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的设备信息、运行标识信息、各种计量数据,而且可以根据每一个系统的功能范围和生点,分别裁剪存于中心数据库以供各类应用程序加工、处理、使用及查询。而且对于这些系统可以形成独有的数据库。关键词:J2EE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内容摘抄:
1、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概述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要英语中译为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具体是指为了搭建建筑主体内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综合地利用布线、楼宇自控、技术通信、互联网络等技术,并应用多媒体和安全防范技术将与系统有关联的设备和软件实现集成设计、并通过安装和调试实现界面的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最终达到系统的应用功效。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要实施必须依靠子系统,一般包括布线技术、对楼宇的自控设计、办公楼宇电话交换机、管理系统机关技术、防盗安全监控系统、报警联动、公共广播、管理门和对讲及智能办公等技术系统。如果多幢住宅楼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功能和管理实现了一体化就称为智能小区系统集成。
2、系统集成实现功能
现代智能化楼宇包含了十多个专业的子系统,这其中包括多层网络结构的传统控制域子系统,也包括以数据库应用为核心的T管理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子系统要实现信息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大多是采用了专门的通讯协议,采用封闭的模型做为软件架构,如果不能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第三方接口则会造成了各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系统之间的联动和互操作也是无法完成的。特别是现代化楼宇综合管理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技术不能够改进和集成化,由于现代高层建筑物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对集成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通过全局性管理预案的提导,使集成管理各子系统能够按照管理指令的要求执行各种复杂的指令动作,充分发挥1+1>2的系统集成合力。具体需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1)信息共享;(2)全辖区弱电系统的集中监视;(3)统一的报警、故障信息管理;(4)系统联动以及全局预案配置;(5)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3、基于J2EE的集成系统总体框架和实现原理
基于J2EE技术的集成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和“浏览器”+“服务器”+“网络”的系统结构,如图1:
从软件功能上划分为四层:第一层:人机接口层,该层面主要是便于各级操作员实现对该系统的监控和控制,既可以由一般用户使用又包括管理员对系统的控制,在联接方式上可以采取有线和无线(包括PDA、手机、POS)两种方式来实现界面联结,而且一般标准的浏览器界面就可以满足普通集成用户的界面使用需求,在这个层面只要通过业务基础平台就可以对界面实现控制,并可以支持用户个性化的界面选择,该层次包括的组件一般有管理用户权限的组件、用户内容管理组件、信息查询组件和系统公告报表等组件。这一系列组件由支持先进的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矢量图标准的HMI工具组件生成。
第二层:业务逻辑层,该层面则是相对隐蔽的一个层次,主要为提供第一层的用户界面所需业务功能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该层组件相对于第一层来说更加复杂多样。业务逻辑层相对于其他层面来说具有保障系统稳定的核改重要作用,对该层面的设计一般采用接口隔离的方法,这种设计方法能够保证该层面组件的内部修改和损害不影响整个应用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不会影响到系统的其他层次。而且该层的业务组件还可以通过Web Services的方式为第三方提供横向的系统服务,以利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应用。
第三层:数据管理层,该层是更加深层次的技术管理系统,是数据处理层,主要提供保障数据运行的存储管理、备份、迁移等支持。该层又可以根据存储内容的不同发为存储业务数据的数据库和存贮系统配置的数据库两个部分。
第四层:数据通讯层(又被称为接口层),该层的功能主要采集数据和通过数据来实现系统与外部系统或设备的数据交换,是数据转换系统。如图2:
4、数据库设计
智能建筑集成系统是一套关系型数据库组成的系统,该数据库具有实时处理数据的功能,而且该数据库还能实现数据合理分布和远程在线下装及事件驱动等功能,而且该数据库可以实时的存贮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对于应用模块和历史系统访问模块进行实时监控,并可为综合报警安全模块提供数据源,还能实现子系统之间的互为独立,并通过OPC或JDBC方式实现与集成系统数据库的数据交换,这是数据库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分散操作”设计原则在系统物理设计上的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集成数据库与子系统数据库的数据联通,并保证在同步或异步的情况下数据的一致。智能建筑集成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系统的转换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需求,而且由于该系统可采用免费的系统如MySQL,PostgreSQL等,可以大大节约产品的设计成本。而且该系统也支持高端的Oracle数据库系统,因此其系统有一定的优越性。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基于DFIG风电机组的MPPT模糊控制器研究.pdf
摘要:通过研究双绩异步感应电机(DOIG)风力机 系统中模糊控制器调节转子侧转换器,提出一种最大功李点跟踪 方法,以此在不测风速的情况下捕捉最大风能。通过在MATLAB/SIMULINK平台对10kW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并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风力机;双绩异步发电机 ;最大功率 ,点跟踪;模糊逻辑控制器
内容摘抄:
1风力机建模
风力功率定义如下:
(计算略)
2DFIG建模
在旋转坐标系中,绕线转子感应电机的模型由如下公式所示:
定子、转子电压分量方程:
(计算略)
3基于模糊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在给定风速下,最大风力机能量转换效率发生在最佳TSR时。因此随着风速的改变,为了保持最佳速度比TSR,风力机的转子速度需要对应的变化,进而从现有的风力资源中获得最大功率。
(计算略)
4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是基于MATLAB/SimPowerSystem的DFIG模型,通过逐步改变风速验证所提出的控制思想。如图4所示。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基于ALOS卫星图像阴影的天津市建筑物高度及分布信息提取.pdf
摘要光谱差异 是提取建筑物阴影 信息的一个重要依据。基于ALOS卫星图像阴影与建筑物高度 关系的分析,文章阐述了依据阴影来估算建筑物高度的原理和方法,辅以数据融合的方法,利用多光谱影像中的光谱差异从ALOS全色图像中准确提取阴影信息,从而建立一种基于图像阴影提取城市建筑物高度及分布信息的标准化流程。问时,在天津的城市建筑物高度获取试验中,建筑物高度提取精度的抽样验证率达到87.6%,初步显示出了ALOS卫星数据在城市建筑物高度测量方面的巨大潜力。关键词:高分辨率卫犀遥感影像 ;光谱差异;阴影;建筑物高度
内容摘抄:
1城市建筑物高度估算原理和方法
1.1太阳、建筑物、阴影的关系
在遥感影像上,由于太阳照射而形成的阴影是比较常见的。阴影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低亮度值,尤其在多光谱波段
组成的彩色图像上容易识别。当太阳光照射在物体侧面时,所形成的阴影反映了物体的侧面形状,另外,阴影还包含着物体的三维信息,通过阴影的特征分析可以大体确定建筑物的模型。为了计算简化,假定如下条件是成立的:
(1)物体垂直于地球表面;
(2)物体的影子直接投影在地面上;
(3)影子从物体的底部开始。
在不考虑太阳方位角对建筑物阴影影响的情况下,太阳高度角、卫星高度角与建筑物高度、阴影的相对几何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1(略)
2影像数据处理
2.1研究区括
研究区AL0S数据5景(表1),包括2景10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和3景2.5m分辨率全色影像。其中,天津主城区多光谱影像1景(序号1),全色影像2景(序号3和序号4):塘沽城区多光谱和全色影像各1景(序号2和序号5)。
2.2敢据处理及建蚊物高度钠息提取
天津建筑物高度信息提取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略)
3建筑物高度提取和精度分析
(略)
4结束语
对于用遥感影像进行建筑物高度测量,由于成像过程采样的影响,影像的儿何分辨卒是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对阴影的提取精度也会影响测量精度,当阴影映射到河流、绿化带等较暗的地物上时会造成阴影的误判;或者当高层建筑物的阴影叠加在一起引起阴影提取的失败,此外,对于比较复杂的建筑物,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地物情况,使阴影提取的自动化和精度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利用ALOS卫星2.5m全色分辨率数据,对阴影进行精确的判读,并建立城市建筑物估算模型,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本项日的研究对数字城市三维模型建立、无线通讯网点布设、城市建筑规划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致谢: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王桂周,秦静,王铎,龙腾飞,刘复生,马应召等参加了部分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基于 Sketchup 的建筑物三维建模研究.pdf
摘要: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是一个方便实用的建筑物三维建模 软件,本文介绍了基于该软件的三维建模技术线,同时就建筑物三维建模方法,纹理映射 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在建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Sketchup三维建模纹理映射
内容摘抄:
1、前言
与二维相比,三维对客观世界的表达能给人以更真实的感受,它以立体造型技术向用户展现地理空间现象,不仅能够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而且能描述和表达它们之间的垂向关系,并能对空间对象进行三维空间分析和操作。因此,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建模和模拟,就是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在三维空间中对其形状、色彩、材质、光照、运动等属性进行研究,以达到3D再现的过程。因而,对三维实体的图形图像处理及其模型建模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Sketchup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集合,该软件基于易学易用的设计思想,能创造所见即所得的直观效果,使得设计师能够享受到与自己、与伙伴、与客户直接交流的乐趣。该软件简单易学,避免了其它设计软件的复杂性;可以直接为表面赋予材质、贴图,使得设计过程的交流完全可行,不仅适合于专业地理信息技术人员的使用和操作,而且对于一般的非专业人员,经过简短的学习训练以后也可以完成三维建模的工作四。
2、Sketchup三维建模
要建立真实的三维场景,准确的几何建模是必不可少的。Sketchup可以通过用户交互地设置和输入数值,很好地控制几何精度,这一点非常关键。
(1)资料收集整合:在建模前,要分析讨论建模所需要的资料,如CAD技术图纸、建筑物周围环境、建模所需的贴图材质等。最后将已有资料进行整理,收集所缺资料,获取建筑物的外立面门窗尺寸,层高等数据,补充立面信息。
(2)分析建筑物功能分区,分步建模:由于建筑物一般为对称的平面形式,立面门窗也比较统一,类型简易,外墙饰面材质变化较少,可将建筑物拆分为几个部分进行建模:
1)准备工作:在DWG文件中根据实际情况把不需要的线条、图层全部清除掉。
2)DWG文件的导入:选择菜单中的“文件”选项,点击其中的
“导入”命令,在其子菜单中选择“导人DWG/DXF”选项。之后系统会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点击右下角“选项”,弹出一个新的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选择“单位”为mm,以保证导入Sketchup的CAD图与CAD中的图形比例保持1:1,从而保证在由平面生成立体的时候,高度按照实际尺寸拉伸。选择要导入的DWG文件然后点击“导入命令即可。
3)模型的建立:处理导入的CAD图,建造模型,包括有墙体制作、窗户制作、玻璃制作、台阶制作、添加阳台(阳台制作的深度按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室外楼梯等外部构件、材质的贴制,从而完成小单体模型体块。
(3拼装整合模型,效果设置:各部分初步建模完成后,进行拼装,把这几个部分整合起来,组成建筑物。然后是阴影、透视角度、明暗关系等常规效果设置及调试,使模型更加真实化。
2.4纹理映射
纹理映射技术在建模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增强模型的逼真度,同时也有利于模型的简化和减少多边形面。
Sketchup提供了强大的纹理映射功能.按照使用需要,贴图分为三种:普通贴图、包裹贴图、投影贴图。普通贴图是最普遍的,即为平面赋予材质,贴图单元在此平面上可以重复多次,也可以比平面大,主要通过调整贴图坐标来实现;包裹贴图类似于一个盒子进行外包装,需要先给一个平面赋予贴图,用贴图坐标将大小位置调整好,再用吸管将此材质赋予其它面,实现贴图的无缝拼接;投影贴图主要用于对曲面进行纹理映射,如起伏的地形或弧形的建筑物及其细部等,实现贴近真实和过度自然的效果1,Sketchup支持的纹理图片格式包括PG、BP、TIF、PNG等。为减小数据量,图片一般保存为jpg格式,并且最大不超过100KB。
3、建模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略)
4、结语
电子技术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革新,也是科技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虚拟实验室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高校实验教学和培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虚拟实验室有利于教学模式多元化,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教学建设的一种可行模式和途径同时节省教育投资,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十分适合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宜远程教学。目前,我们的虚拟实验室与真正的实验室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本文为开发虚拟实验室探索到了一条可行之路,只要按照此方法,任何用户都可迅速扩充虚拟实验室,开发出更多的虚拟实验。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L14SJ176 LJS叠合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鲁建设函[2015]2号
组编单位:山东省标准设计办公室
统一编号:DBJT14-2
主编单位: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图集号:L14SJ176
协编单位:威海隆济时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实行日期:2015年1月15日
一、适用范围
1,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地区民用与工
业建筑的现浇混凝土工程
2.本图集适用于涂料饰面、而陆临面出奥池温海上部A
用面砖做饰面层时,面砖粘贴高度宜控制在6如可
二、设计依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建筑设计防火规克》GB50016-2014
4.《居住建筑节能设标准》DB37/5026-2015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
6.《建筑节能工程话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1一2007
7.《建先装传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机范》GB5210-2001
8.《外墙外保温于程技术规程》GJ144-2004
9.《外墙外保温用技术规程》DB)14-03-2007
10.《LJS叠合板 浇混紧土复合保温系统应用技术导则》JD-021-201
三、编制内容
本图集编制内容包括:设计说明。建筑围护结构执工计参考选用表、构造节点详图、施工要点及质量验收等,
四、系统构成特点及性能要求
1.LJS叠合板
LJS叠合板是由工厂化生产的,单面钢丝网架挤塑聚苯板与其外侧20mm厚轻质混凝土叠合而成的保温板
2.LJS叠合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暴统
LJS叠合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 是由LJS叠合板与混虞土包括柱梁蓟力墙)整体现浇,外侧由找平砂菜、抹面胶浆及饰面层组成的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系统
3.S叠合板采用多层构造设和工厂化预制生产,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的保温、防火性能,满足现行建筑节能设计准的要求。
4.该系统适用于以下部位的保温:
(1)剪力端、柜架剪力培及框架结构的混凝土部分
(2)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楼板,
5.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素1的规定。
LS叠合板现浇混土复合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表1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77
78
79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