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602-2017 绿色产品评价 涂料
ICS 13.020.10
Z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602- -2017
绿色产品评价
涂料
Green product assessment- -Coating material
2017-12-08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建筑材料
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季军宏.唐瑛.苏春海.付允、高东峰,周丽玮、陈轶群.曹磊.冀志江.姚芩.王欣宇。
彰菊芳唐佳瑜。
绿色产品评价涂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除料产品评价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评价要求,评价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水性诊料.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高固体分涂料.无路剂涂料等涂料产品的绿色产
品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防术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迕日期的引用文件,但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综合 能耗计算通则
GB 6566建筑材料放 射性格卖園量
GB 6675.4- -2014玩具安全第4 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
GB/T 6750- -2007色能和清摔密成的测定 比重航法
GB/T 9754-2007色檬 和清壕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擦崇膜的 20* .60°和85"镜面光樺的测定
GB/T 13491诊料产晶包装通则
GB 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T 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 顺序
GB/T 16716.1包装与包装废弃物第1 部分:处理和利用通则
GB/T 18204.2- -2014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GB/T 18446- -2009 色漆 和清津用潭基异氨酸酯树脂中 二异氧酸配单体的测定
GB 18582- -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 除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97危险废物贮存 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 般工业國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0623- -2006 建筑徐料用乳液
GB/T 23986- 2009 色漆和清漆 挥发性有 机化合物(V0C)言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23990- -2009
徐料中荤.甲荤,乙荤和二甲荤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23993- 2009 水 性徐料中甲感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 光光度法
GB/T 23994- -2009 与 人体接触的消费产晶用涂料中特定有害元素限量
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6125- -2011 电子电气产 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 .镉,六价骼.多漠联苯和多镇二荤醚)的测定
GB/T 26572- -2011 电子电 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30512- -2014 汽车辇 用物质要求
GB/T 30647- -2014涂 料中有害元素总含量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产品green product
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品质高的产品。
[GB/T33761-2017,定义3.1]
3.2
涂料coating material
液体、糊状或粉末状的一类产品,当其施涂到底材上时,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和/或其他特殊功能的涂层。
[GB/T5206-2015,定义2.51]
3.3
水性涂料 water-borne coating material
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水的一类涂料。
[GB/T5206-2015,定义2.274]
注1:例如,水性建筑涂料、水性工业涂料等。
注2:在使用时加水的涂料产品也属于水性涂料,如建筑无机粉体涂装材料等。
3.4
水性建筑涂料water-borne coating material for architectures
以合成树脂乳液、天然树脂乳液等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助剂、水或助溶剂等配制而成,涂覆在水泥基及其他非金属材料为基材的建筑物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墙面涂料。
3.5
建筑无机粉体涂装材料inorganic powder coating material for architectures
以水泥、石膏等为主要粘结材料,矿物质粉体作为主要颜填料,辅以其他颜料及助剂配制而成的,使
用时用水作为分散介质,在建筑物表面涂装形成涂层的粉体状材料。
注:例如,硅藻泥装饰壁材、贝壳粉装饰壁材、水基无机干粉室内装饰材料等。
3.6
水性工业涂料water-borne coating material for industry uses
以水性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加人助剂、水或助溶剂等配制而成,涂覆在木质板、钢结构、水泥基等各种类型基材上,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和/或其他特殊功能的涂层。
注:例如,水性木器涂料、水性地坪涂料、水性汽车修补涂料、水性防腐涂料等。
3.7
粉末涂料coating powder
粉末状的涂料,在其熔融(也可能要经过固化)后可制得连续的漆膜。
[GB/T5206一2015,定义2.52]
3.8
辐射固化涂料radiation curable coating material
通过辐射固化方式固化的一类涂料。
注:例如,紫外光(UV固化涂料、电子束(EB)固化涂料等。
4产品分类
适用于本标准的涂料产品按表1分类。确定产品分类时应按一级、二级、三级依次确定产品所属的
类别。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609-2017 绿色产品评价 防水与密封材料
ICS 13.020.10
Z04
G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609- -2017
绿色产品评价
防水 与密封材料
Green product assessment- Waterproof matreials and sealants
2017-12-08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质装饰与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宏源中孚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盘锦禹王防水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大禹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志远、余奕帆、朱冬青、朱德明、王澜、尚华胜、巢文革、高东峰、尚炎锋、檀春丽、俞海勇、周予启、张惠丽、杨红艳、邹先华、陈伟忠、李忠人、张冠琦、刘翼、徐俊.郑贤国、王颖、郑宪明、朱晔、周玉娟。
绿色产品评价防水与密封材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继色建筑防本与密封材料的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求.i评价方法。
本标准廷用于建筑防水岩材、防水餘料和密刻胶的继色产品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成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II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507衢青软化点测定法 环球法
GB 8624建筑材 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12952聚 氯乙烯(PVC)防水卷材
GB/T 13477.13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 13部分:冷拉一热压后 粘结性的测定
GB/T 13477.19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 19部分:匾量与体积变化的测定
GB/T 14683硅酮和改 性硅酮建筑密封胶
GB/T 16432环境空气 总悬泽颗粒物的测定重 量法
GB/T 16422.2 塑料实验室光源 晕露试验方齿第 2部分:鼠微灯
GB 16776建 筑用电制结构密封胶
GB/T 16777建筑防水除料试验 方法
GB/T 18173.1商分 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H材
GB 18242弹性体改性西青防水看材
GB 18248塑性体改性西 青防术巷材
GB 18597危险原物贮存 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阿染控创标准
GB 18967改性沥青聚乙矫胎防水春材
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19250聚 氨酯防水涂料
GB/T 20474玻纤胎沥青瓦
GB/T 23260带 白粘层防水卷材
GB/T 23261石材用建 筑密封胶
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 變求
GB 23441自枯聚 合物改性沥青防水看材
GB/T 23445聚 合物水泥防术徐料
GB/T 23446喷涂 聚尿防水涂料
GB/T 23457预 铺/湿铺防水卷材
GB/T 21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 及使用指南
GB 24268中空坡 璃用硅翻结构密封胶
GB/T 24267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3术语和定义
GB/T337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防水卷材building waterproof sheet
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防水材料。
3.2
建筑防水涂料building waterproof coating
涂覆于基层上的液态材料,能形成一定厚度连续防水层的柔性防水材料。
3.3
建筑密封胶building sealant
建筑密封膏
以非成型状态嵌入接缝中,周化后通过与建筑接缝表面粘结而密封接缝的材料。
[GB/T14682-2006,定义2.1.3]
4评价要求
4.1产品分类
4.1.1参评绿色产品的建筑防水材料,分为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两大类。其中,防水卷材分为沥青基
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分为水性防水涂料和高固含量型防水涂料。
4.1.2参评绿色产品的建筑密封胶,按主要成分分为:硅酮(R)、硅烷封端聚醚(MS)、聚氨酯(PU)、聚硫(PS)、丙烯酸(AC)、丁基(BU).
4.2基本要求
4.2.1生产企业基本要求
4.2.1.1应符合《建设项日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等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近3年无重大环境事故。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610-2017 绿色产品评价 陶瓷砖(板)
ICS 13.020.10
Z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610-2017
绿色产品评价 陶 瓷砖(板)
Green product assessment- Ceramics tiles( board)
2017-12-08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金牌陶瓷有限公司、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豪山建材有限公司、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许昌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泉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南安市质量计量检测所、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苑克兴、王博、杨松林、陈媛媛、张帆、李治、王秀腾、付允、张旗康、李莹、刘涛、张代兰陈世清、李列林、苏志芳、卢宏奎、张武、陈卫哲、赵春芝。
绿色产品评价陶瓷砖(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产品陶瓷砖(板)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道用于陶瓷传。陶瓷板(含干挂空心陶瓷板)和广场的等建筑陶瓷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成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3810.6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6部分:无釉砖耐麝铄度的测定
GB/T 3810.7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了 部分:有釉砖表面耐出性的测定
GB/T 3810.14陶瓷砖试验力欲 第 14部分I耐污染性的测定
GB/T 4100陶瓷砖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 9195- 2011建筑卫生陶究 分类和术语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舉声非放标准
GB/T 16716(所有部分》包装 与包装废弃物
GB 17167用能单位 能微计量器h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21252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课消耗股循
GB/T 23266陶 瓷柜
GB/T 233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3458广场用陶瓷砖
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 及使用指南
GB/T 24025环境标志和声明 I 型环境声明原则和 程序
GB24789用水单位水i计址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4851建筑材料行 业能源计量路具配备和骨理要求
GB 25464陶 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7972干挂空心陶夜板
GB/T 28001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 31268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
GB/T33635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處链管理导则
GB/T 33761继 色产品评价通则
JC/T2195薄型陶瓷砖
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安企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国发C2010123号)
3术语和定义
GB/T4100、GB/T9195一2011、GB/T23266、GB/T23458、GB/T27972、GB/T33761和
JC/T21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product
在统计期内生产的每单位合格品所消耗的能源,折算成标准煤。
3.2
环境产品声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
提供基于预设参数的量化环境数据的环境声明,必要时包括附加环境信息。
3.3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用以量化过程、过程系统或产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参数,以表现它们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4产品分类
4.1按用途分类
绿色陶瓷砖(板)按用途分为陶瓷地砖、陶瓷墙砖和广场砖。陶瓷地砖进一步分为室内用地砖和室外用地砖;陶瓷墙砖进一步分为室内用墙砖和室外用墙砖。
4.2按表面特性分类
绿色陶瓷砖(板)按表面特性分为有釉陶瓷砖(板)和无釉陶瓷砖(板)。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612-2017 绿色产品评价 木塑制品
ICS 13.020.10
Z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612- -2017
绿色产品评价
木塑制品
Green product assessment- Wood plastic composites products
2017-12-08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惠东美新塑木型材制
品有限公司、山东霞光实业有限公司、河北弘之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冯波.马亿珠、王秀腾、何赞文、林东融、张月侠、李天一、朱方政、李红。
绿色产晶评价木塑制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塑制品绿色产品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水,判定依据和判定规则.
本标准造用于绿色本塑制品的产品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H期的引用文件,仅注H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7119节 水型企业评价导则.
GB B978污水综合排 肢标准
GB 12848工业企业厂 界环境嗶声非收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算 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7657-2018人造板及饰面人蓝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18580窜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腊释放限量
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22048玩具及儿童用品中特定部常二甲酸蘭增塑剂的测定
GB/T 24001环境管理体乐 要求 及使用指南
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 六种限用物质(铅 、求,鍋,六价格.多媳联举和多澳二举胜)的测定
GB/T 28001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紧婴求
GB/T29365塑木复合材料 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
GB/T29899人造板及其制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试验方法小型释放舱法
GB/T 33761-2017绿色产 品评情通则
GBZ 1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准
GBZ/T 192.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部分:总粉尘浓度
JC/T222木塑复合材料术谱
LY/T 2554木塑复 合材料中生物质含量测定傅立叶 变换红外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GB/T33761一2017和JC/T22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木塑制品 green wood plastic composites product
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品质高的木塑制品。
3.2
评价指标基准值reference value of assessment indicator
为评价绿色木塑制品而设定的指标参照值。
4评价要求及判定依据
4.1基本要求
4.1.1绿色木塑制品应符合相应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中最高等级的要求。
4.1.2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近3年内应无重大安全和环境
污染事故。
4.1.3生产企业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如GB8978、GB16297)、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4.1.4生产企业应按照GB/T24001、GB/T19001和GB/T28001分别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质
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1.5生产企业应按照GB17167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根据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配备环保设施
以及污染物检测和在线监控设备。
4.2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环境属性指标和品质属性指标。
绿色木塑制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表1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637-2017 城市测绘基本技术要求
ICS 07.040 .
A 7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637- -2017
城市测绘 基本技术要求
Basi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urb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
院.重庆市勘测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深圳市建
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哈尔滨市勘察
测绘研究院、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天津市勘察院.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丹、杨伯钢、李成名、谢征海、林鸿、耿丹、张坤、王双龙、贾光军、王树东、储征伟、王厚之、胡亚明、牛守明、黄恩兴、赵亚波、杨永兴、李化。
引言
为规范城市测绘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冰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基础测绘条例》和《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结合当前我国城市测绘生产实践和相关技术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所称城市测绘是指保障和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测绘地理信息活动,主要包括基础控制测量.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专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与应用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这里的城市包含小城镇;专项测绘泛指除基础控制测量.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与应用以外的其他城市测绘工作。
城市测绘基本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测绘的总体要求以及基础控制测量,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专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与应用,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中测绘的技术设计.作业文施及质量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由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分类与代码.
GB/T 17796行政区 城界战测绘规范
GB/T 17798地理空 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7986.1房产测量规范 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GB/T 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 检查与验收
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 部分:1 : 5001.1 0001 :2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 部分:1↑50001↑1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8.1基础地理信 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 部分:1,5001.100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奥
GB/T 20258.2基础地理信 息婴素数据字其第2部分;L: 5000 1: 10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24356侧绘成 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30318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基本规定
GB/T 35636城市地 下空间测諗规范
GB 50026工程测量规范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TD/T 1001地籍 调查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测绘urb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保障和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测绘地理信息活动。
3.2
数字真正射影像digital true-orthophoto images
利用数字表面模型对影像数据进行几何处理,消除因地形及人工地物起伏而产生的投影误差后的数字正射影像。
3.3
倾斜摄影影像oblique photographic images
利用倾斜数字航摄仪获取的多视角影像,一般包括一个俯视影像和多个侧视影像。
3.4
可量测实景影像digital measurable images
利用移动测量技术获取的带有定位定姿参数和时间参数的地面数字影像。
3.5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public platform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空间定位、空间分析及其他应用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
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服务方式包括在线调用、服务器托管及离线服务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LOD精细度(Level of Detail)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654-2017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ICS 03.220.01
R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654-2017
城市公共交通 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 体系.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ity publ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
中心、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同济大学、长安大学、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道路运输管理局.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北京市公共交通研究所、济南
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河北省城市客运管理局、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苏州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济南市
公共交通集团公司、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朝晖、江玉林、安晶、刘蕾蕾、吴忠宜、蒋应红、杨晓光、王元庆、刘莹、李彬、
蔡少渠、孙明正、范健、魏民、刘辉龙、吴苏婷、王雨、刘彤、郝世锦、朱明明、祝海荣、杨青山、王逢宝、安健、滕靖、徐龙、包佳佳、陈文彬、石欣。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集及评价指标描述。
本标准适用于重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可多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综 合能柜计算通则
GB/T 22484城市公共汽电车 客运服务规范
GB/T 32852.1城市客运术语 第 1部分:通用术语
GB/T 33171城市 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
GA/T507- 2004 公交专 用车道设置
JT/T1052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调查和统计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 22484 .GB/T 3285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评价指标集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术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集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678-2017 公共安全 人脸识别应用图像技术要求
ICS 13.310
A 9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678- -2017
公共安全 人脸识别 应用
图像技术要求
Publice security- Face recognition applica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ace images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第- -研究所、广州像素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宁波永发智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强、田青、宛根训、姚若光、张鑫、王贤良、张国庆、曹忠伟。
公共安全人脸识别应 用
图像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安全人胜识别应用中人睡图像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安全领域人验识别应用中人脸图像的采集.检测与存储,其他领域人睢识别应用可参照使用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 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A/T803--2010安防生物特E识别应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A/T 893- -201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两眼间距space between two eyes
人脸图像中用像素数量表示的两眼中心之间的距离。
3.2
灰度化image gray
将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的过程。
3.3
姿态pose
人脸相对于采集设备在三维空间的角度,人脸三维坐标系采用右手笛卡尔坐标系,如图1所示。在一幅完全正面脸的图像中,三维坐标系的原点是鼻的尖端。俯仰角(P)、水平转动角(Y)和倾斜角(R)分别指代人脸相对于空间三个方向坐标轴的旋转角度。俯仰角围绕x轴旋转,顺时针旋转为x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为x轴负方向:水平转动角围绕y轴旋转,顺时针旋转为y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为y轴负方向:倾斜角围绕?轴旋转,顺时针旋转为之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为?轴负方向。
4技术要求
4.1注册图像
4.1.1图像格式
人脸图像格式应为BMP、JPEG、JPEG2000和PNG中的任一种。若图像为灰度图时,图像灰度级应为256级。
4.1.2表情
中性或微笑,眼睛自然睁开,嘴唇自然闭合。
4.1.3眼镜
眼镜框应不遮挡眼睛,镜片应无色无反光。戴粗框眼镜注册时宜采集两张图像,一张戴粗框眼镜,一张不戴眼镜。
4.1.4遮挡
遮挡物应不遮挡眉毛、眼晴、嘴巴、鼻子及脸部轮廓。
4.1.5两眼间距
两眼间距应大于等于60像素,宜大于等于90像素。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3/T 544-2022 湖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准.pdf
DBJ湖南省 工程建没地方标准
DBJ XXXXXX 备案号XXXXX
湖南省超低能耗 居住建筑 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ultra-low energy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unan Province
2022-x-x 发布
2022-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3.1一般规定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3
4性能指标4
4.1控制项4
4.2优选项5
5建筑设计6
5.1控制项6
5.2优选项8
6建筑设备及系统设计9
6.1控制项9
6.2优选项10
7施工11
7.1控制项11
8运行13
8.1控制项13
8.2优选项13
附录A评价表基本级15
A.1设评价15
A.2施工评价25
附录B评价表优秀级33
B.1设计评价33
B.2运行评价38
本标准用词说明40
引用标准名录41
附:条文说明42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能源节约政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采用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技术,规范湖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扩建、改建的住宅类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评价。
1.0.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性能指标和设计、施工及运行全过程进行评价。
1.0.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湖南省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ultra-low energy residential building
以高质量和高舒适度为目标,结合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冷、供暖和照明需求,通过主动式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设备和系统效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0.2热舒适thermal comfort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主观满意程度。
2.0.3I级热湿环境thermal environment category I
人群中90%感觉满意的热湿环境。
2.0.4建筑气密性building air tightness
建筑物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漏的能力,用于表征建筑物或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通常采用压差实验检测建筑气密性,以换气次数N5o(室内外50Pa压差下换气次数)来表征建筑气密性。
2.0.5供冷(暖)年耗冷(热)量annual cooling(heating)demand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单位套内使用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冷(暖)设备供给的冷(热)量。
2.0.6建筑能耗综合值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套内使用面积年供冷、供暖、通风和照明的终端能耗量与可再生能源系统产能量,采用一次能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标准煤当量后两者的差值。
2.0.7建筑碳排放building carbon emission
建筑物在与其有关的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运行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评价应以全装修的单栋建筑为评价对象。
3.1.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按设计、施工及运行三个阶段分为设计评价、施工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施工评价应在建筑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且各项设备合理正常运行,入住率应达到60%以上并投入使用至少一年后进行。
3.1.3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技术和经济合理性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核定等级。对申请施工和运行评价的建筑,应进行现场核察。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性能指标、建筑设计、机电设备及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除施工评价仅设置控制项以外,其他评价均包括控制项和优选项。
3.2.2当进行设计评价时,应对性能指标、建筑、建筑设备及系统章节指标进行评价。当进行施工评价时,应对除运行章节以外的所有指标进行评价。当进行运行评价时,应对除施工章节以外的所有指标进行评价。
3.2.3控制项和优选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
3.2.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等级分为基本级和优秀级。当满足各评价阶段全部控制项要求时,为基本级。当满足各评价阶段全部控制项要求时,且满足设计评价阶段和施工评价阶段对应优选项不少于9条,运行评价阶段对应优选项不少于13条时,为优秀级。
4性能指标
4.1控制项
4.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环境参数应满足表4.1.1-1、表4.1.1-2的要求;
4.2优选项
4.2.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和电梯的终端能耗量不大于65kWh/m2·a或8.0kgce/m2·a.
4.2.2主要功能房间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I级指标。
4.2.3主要功能房间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局部评价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I级指标。
4.2.4合理采用自然通风、遮阳等被动调节措施改善室内热湿环境,在自由运行状态下主要功能房间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I级指标。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3/T 543-2022 再生骨料透水和干硬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UDC
DBJ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43/T XXX_2023
P 备案号XXXXX2023
再生骨料透水 和干硬性混凝土 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pervious and dry hard concrete
2023XXXX 发布
2023XX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再生骨料混凝土在我省建设工程中的合理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干硬性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和应用。
1.0.3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干硬性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和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2符号和术语
2.1术语
2.1.1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
通过加工处理已在建设工程中使用过的无机材料获得的混凝土和砂浆用集料,以下简称为再生骨料。根据集料颗粒粒径大小分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经除土处理、筛分,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称为再生粗骨料,不大于4.75mm的颗粒称为再生细骨料。
2.1.2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掺用再生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以下简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包括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和再生骨料干硬性混凝土。
2.1.3再生细骨料取代率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再生骨料混凝土中再生细骨料用量占细骨料总量的质量比。
2.1.4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再生骨料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用量占粗骨料总量的质量比。
2.1.5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ordinary concrete
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
2.1.6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pervious concrete
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是一种以废弃的混凝土制备的再生骨料,添加水泥、水、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经一系列步骤拌合而成的一种具有高孔隙率和透水性的轻质混凝土。
2.1.7再生骨料千硬性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dry hard concrete
以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水泥或砂浆含量较少,粗集料较多,水灰比较低,其维勃稠度为20~11s的混凝土。
2.1.8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品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products
一般由工厂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铺设或安装的,掺用再生骨料的混凝土产品。
2.1.9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recycled aggregate block
掺用再生骨料,经加水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混凝土砌块。
2.1.10再生骨料混凝土砖recycled aggregate brick
掺用再生骨料,经加水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混凝土砖,包括再生骨料混凝土实心砖、再生骨料混凝土空心砖和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砖。
2.1.11再生骨料混凝土路面砖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pavement brick
以水泥、再生骨料和水为主要原料,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在工厂生产的且未配置钢筋的,主要用于路面和地面铺装的混凝土砖。
2.1.12再生骨料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块材Regenerated aggregate permeable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block
以再生骨料、水泥以及必要时添加的天然骨料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合料,加水搅拌后成型,经养护而成的内部骨架以单粒级或间断粒级的粗鼓励构成的具有较大水渗透性能的路面块体材料。
2.1.13再生骨料混凝土路缘石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kerb
铺设在路面边缘或标定路面界限的预制再生骨料混凝土边界标石。
2.1.14透水面层pervious surface layer
具有透水功能,并将荷载传递到透水基层的路面结构层,可分为上面层和下面层。
2.1.15透水基层permeable base
位于透水面层之下,由级配碎石或少量胶结材的透水水泥混凝土等摊铺而成的具有透水功能的主要承重层。
2.1.16连续孔隙率continuous void rate
透水水泥混凝土内部存在的开孔孔隙体积与透水水泥混凝土体积之百分比
2.1.17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表征混凝土透水性能的参数,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水量。
2.1.18虚铺厚度系数loose paving coefficient
透水水泥混凝土施工时,虚铺厚度与达到规定设计厚度之比。
3基本规定
3.0.1被污染或腐蚀的建筑垃圾不得用于制备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及制品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
3.0.2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3.0.3再生骨料混凝土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大小划分为:C5.0、C7.0、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共11个强度等级。
注:当设计更高强度等级再生骨料混凝土时,须通过实验对其结果进行可行性评价。
3.0.4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规定进行。
3.0.5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对环境类别
和环境作用等级划分,再生骨料混凝土可用于I、和Ⅲ类环境中的A、B环境作用等级,不宜在其他环境条件中使用。
3.0.6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和耐久性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4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
4.1一般规定
41.1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然粗骨料和天然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2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应符合湖南省《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技术规程》的规定。
3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同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4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5矿物掺合料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和《混凝土和砂浆用天然沸石粉》JGT3048的规定。
6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4.1.2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将再生骨料分为类、Ⅱ类、Ⅲ类再生粗骨料:按照《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提出具体要求:类再生粗骨料可用于配制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Ⅱ类再生粗骨料宜用于配制C4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Ⅲ类再生粗骨料可用于配制C25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不宜用于配制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
4.1.3按照《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将再生细骨料分为类、Ⅱ类、Ⅲ类再生细骨料。按照《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提出具体要求:I类再生细骨料可用于配制C4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Ⅱ类再生细骨料宜用于配制C25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Ⅲ类再生细骨料不宜用于配制结构混凝土。
4.1.4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不得运用于预应力结构中。
4.1.5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相关规定。
4.1.6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中三氧化疏的允许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
4.2技术要求和设计指标
4.2.1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强度检验评定及耐久性检验评定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4.2.2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轴心抗压疲劳强度设计值、轴心抗拉疲劳强度设计值、剪切变形模量和泊松比均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取值。
4.2.3仅掺用类再生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E)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取值。其他情况下配制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其弹性模量宜通过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条件或技术资料时,可按湖南省标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技术规程》DBJ43T383的规定取值。
4.2.4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Ec)、比热容(c)和导热系数(λ)宜通过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条件或技术资料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取值。
4.3配合比设计
4.3.1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4.3.2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4.4制备和运输
4.4.1各种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开储存,储存场地或设施应能防止原材料被污染和变质。
4.4.2拌制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应有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应根据工程项目对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等技术质量指标要求出具。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应符合湖南省标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技术规程》(DBJ43/T383-2022)的规定。
4.4.3配制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时,固体原材料应按质量计量,水和液体外加剂可按体积计量。
4.4.4使用的各种衡器应定期校核,每次使用前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再生骨料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4的规定。
4.5浇筑与成型
4.5.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送料单,核对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查混凝土运输时间,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或测定混凝土扩展度,在查验无误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4.5.2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当倾落的自由高度大于2m时,应加串简、斜槽或溜管等辅助工具。
4.5.3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振动成型。对流动性大、能满足强度要求的拌合物,可采用振捣成型。
4.5.4浇筑上表面面积较大的构件,当厚度小于或等于200mm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当厚度大于200m时,宜先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后,再表面振捣。
4.5.5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棒的振动作用半径的1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拌合物约50mm。
4.5.6振捣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捣实和避免骨料上浮为原则。振捣时间应根据拌合物坍落度、振捣部位和振动器种类确定。
4.5.7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相关规定。
4.6养护与拆模
4.6.1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
4.6.2采用自然养护时,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拌制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用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拌制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在施工中掺缓凝剂、外加剂的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再生骨料混凝土构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膜内有凝结水。
4.6.3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构件的拆模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4.7施工质量验收
4.7.1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
4.7.2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强度应达到工艺技术文件或合同规定的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划入同一检验批的混凝土,其施工持续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
2混凝土强度评定应采用28d或规定设计龄期的标准养护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值。混凝土取样、试件制作、养护、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非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应折算成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折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
3当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评定要求,或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验方法检验、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验方法检验、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相关现行标准规定检验、推定。
4.7.3再生骨料普通混凝土有耐久性要求时,混凝土的耐久性应达到工艺技术文件或合同规定要求。混凝土耐久性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检验评定。
4.7.4原材料质量应符合本标准6.1的规定。原材料质量按相关现行产品标准检验、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3/T 542-2022 湖南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pdf(附条文说明)
UDC
DBJ 湖南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43/T332-2022
P备案号
JXXXX-202X 湖南省装配式建筑 评价标准
Hunan province Standard for assess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2022-X-X 发布
2022-12-31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1总则7
2术语8
3基本规定3
4装配率计算4
5评价等级划分13
6本标准用词说明14
引用标准名录15
附:条文说明16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促进湖南省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民用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评价,其他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评价可参照执行。
1.0.3本标准采用装配率进行装配式建筑评价。装配式建筑评价应遵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原则,结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进行综合评价。
1.0.4装配式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building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2.0.2装配率prefabrication ratio
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及信息化技术的综合比例。
2.0.3全装修decorated
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2.0.4干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
现场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
2.0.5装配化装修assembled decoration
采用干式工法,将工厂生产的标准化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
2.0.6集成厨房integrated kitchen
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集成设计、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2.0.7集成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
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集成设计、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2.0.8免拆模板permanent template
混凝土现场浇筑完成后免拆除,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的新型模板。
2.0.9产品化建造productive construction
以最终产品为导向的设计、生产、施工、交付全过程一体化建造模式。
3基本规定
3.0.1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和评价。
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
3.0.2装配式建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阶段应进行预评价,并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核算装配率。
2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
3申报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的项目应组织进行核算,并出具装配率核算报告。
3.0.3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
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
3装配率不低于50%。
3.0.4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化装修。
4装配率计算
4.0.1装配率应根据表4.0.1中评价项分值按下式计算:
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且施工工艺以达到免抹灰的效果且成型构件平整度偏差不应大于5m的构件成型工艺;新型模板体系仅在剪力墙结构中考虑此项得分,其他结构体系此项不得分。
3.采用新型模板施工工艺的全现浇外墙特指在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利用新型模板工艺实现外围护墙的混凝土浇筑成型,在除剪力墙结构体系以外的其他结构体系中,本项原则上不予计分。
4.表中每得分子项A、B、C项不同时计分,其余项均可同时计分。
5.对于项目缺少的建筑功能,该计算项分值计入装配率计算公式的Q6中,扣除后仍需满足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分值要求。
6.加分项总得分不应超过6分。
7.创新技术项应用指采用装配式凸窗部品、高性能系统门窗、竖向构件保温免拆一体化新型模板、预制基础、地下室新型模板等技术,或经地方主管部门认定的装配式创新技术且达到一定使用规模时,每项得1分;当应用多项创新技术,可根据相应分值进行累计,该项累计总加分值不应高于2分。
4.0.2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装配式建筑管线分离技术及项目经验分享
1、什么是管线分离 技术?
管线分离是电气、给水排水和采暖管线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做法。
2、管线分离与传统做法的区别
在传统的建筑中,室内装修用设备管线预埋入混凝土楼板和墙体等结构构件或建筑面层中。这样当设备管线老化时,改造更新需剔凿混凝土,后续的维护成本较高,也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
采用“管线分离”技术,因为其预留在建筑主体之外,所以预制构件可减少因预埋带来的差异,构件的模块化、标准化程度提高,在施工时现场降低施工难度,大大增加了灵活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高损耗。
管线分离前期投资成本高,但后期改造成本低且对结构层无伤害。当电气管线从结构层剥离出来后,管线的保护成本和装修成本会相应提高。
3、管线分离技术常规做法
管线分离在装配式 住宅中的比例分析
各技术贡献值
管线分离技术应用范围
❖ 基本概念:
规范定义:管线分离是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纳入管线分离比例计算的管线专业:电气(强电、弱电、通信)、给水排水和采暖等专业。
管线分离:对于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管线(√)
管线未分离:埋置在结构构件内部(不含横穿)(×)
管线未分离:敷设在湿作业地面垫层内的管线应认定为管线未分离(×)
❖ 优点及适用建议:
优点:提升日常设备检修的便利,大大降低维修难度,提升施工透明度;
缺点:对精装影响较大;影响户内净高,净宽;目前武汉图审认可的实例较少;华中某市目前暂无此类验收项目,建管站目前是没有验收过做了管线分离的项目,且装配条文没有具体做法,而且目前政府主推的方向是预制竖向及叠合板。
适用建议:不提倡全分离,推荐部分分离;
管线分离可实行方案:
户内——厨卫明敷、客餐走道在局部吊顶内明敷、非吊顶部分叠合板现浇层暗敷、天花下引至墙面的强弱电箱线管在预制内墙板暗敷;
公区——管线多为明装敷设(电力、弱电全明敷,照明、报警多为明敷,竖向下引至末端点位多为暗敷)。
随着装配式建筑 的发展愈加深入,人们逐渐不满足于当前的建造方式,并希望通过新型建造方式以及不同专业技术的突破,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升级。
其中由于常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存在差异,电气的线管敷设与常规的不同应该怎么解决呢?或许在看完今天对“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管线与分离应用”之后你可以找到答案。
在装配式建筑中推荐管线分离的意义
在装配式项目中,按常规做法,所有电气管线将在叠合楼板的现浇层处暗敷,会产生较多交叉,将破坏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影响结构安全。
同时,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可能多次对自己居住的空间内部进行装修,暗敷在楼板内的管线维护更换难度大。
因此,科学将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充分发挥管线分离不破坏结构钢筋保护层,保证结构安全稳定,又可避免施工单位漏埋电管而引起的后开凿现象的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线分离:对于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管线应认定为管线分离;
管线未分离:对于埋置在结构构件内部(不含横穿)或敷设在湿作业地面垫层内的管线。
电气管线(含桥架)等在地面架空层、吊顶内敷设的,属于管线与结构分离;在楼板、墙体里暗敷的管线认定为未分离。
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几种做法
01.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几种做法
在装配式住宅项目中,所有电气管线明敷或者敷设于架空层和吊顶内的管线可做到全分离,但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在装配式住宅项目中,一般较少采用管线与结构全分离做法。
02.电气管线与结构部分分离
管线与结构部分分离技术,采用明敷线管与暗敷线管相结合做法。它在不影响结构主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多专业、多工种的协同配合,巧妙地设计电气管线敷设路由,使得既满足美观性,又便于人们后期更新维护。
电气管线与结构部分分离技术 项目分享
某项目工程概况如下:住宅楼为装配式建造项目,共33层,标准层采用预制叠合楼板、预制内隔墙、预制楼梯、叠合板式阳台等预制构件。电气专业有电力、照明、弱电、报警等管线,管径为20 mm。为便于分析,仅选取标准层平面的一个户型进行分析,该户型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
该户型采用了管线与结构部分分离的做法。室内设计专业反馈的住宅户型吊顶范围如图1阴影线所示。结合室内吊顶及造型,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做法如下:
①厨房、卫生间处有吊顶,管线在吊顶内明敷;②客厅、餐厅、户内走道、玄关等四周局部吊顶,局部吊顶的天花造型,电气管线结合局部在天花造型内明敷;
③非吊顶范围的电气管线在叠合楼板现浇层暗敷;
④从天花下引至墙壁处的强、弱电末端点位的线管在预制内墙板里暗敷
做法①、② 属管线分离,做法③、④ 不属管线分离。结合BIM模型导出户型电气照明、插座、弱电管线等管线轴测图,如图2 ~ 图4(注:图中蓝色线管为明敷,红色线管为暗敷)。
结合BIM模型,导出各电气管线明暗敷明细表如表1所示。
02.公共部位的电气管线与结构部分分离做法
住宅公共部位管线敷设,常规做法为从电井暗敷电力、弱电管线至户内强弱电箱,公共部位的报警、照明在楼板里暗敷。
该项目公共部位的平面如图8所示,经室内设计专业反馈,该项目公共部位均有吊顶敷设,管线可在吊顶内明敷,管线与结构分离。结合BIM模型导出户型电气照明、插座、弱电管线等管线轴测图,如图9 ~ 图12(注:图中蓝色线管为明敷,红色线管为暗敷)。
由图6 ~ 图9可知,电力、弱电管线为全明敷设,照明、报警水平管线多为明敷,竖向下引至末端点位多为暗敷。公共部位的管线较多明装敷设,对于后期维修更换线管较为便利。结合BIM模型,导出公共部位电气管线明暗敷明细表如表2所示。
目前,装配式建造项目如火如荼进行中,采用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时,既不影响结构主体安全,又便于后期进行装修更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室内设计单位提前介入,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多沟通,多了解设计意图及实现效果。
机电专业、室内设计、结构设计应相互密切配合,研究机电管线走向,优化管线敷设走向。
施工单位要由传统施工思维往装配式方向转变,组织技术培训与交底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反馈意见,以便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总结。
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技术,因项目而异,应切实做好分析,整合各专业、各工种条件,选用合理的管线分离做法。
中建六局《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手册》230页
中建六局 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六局发展公司”)隶属于中国建筑 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是以高端房建为核心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六局发展公司在高端房建技术水平一直处在工程局领先位置,为积累实践经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科技竞争能力,根据工程局及公司科技工作发展规划,2019 年初成立了超高层建筑 施工关键技术 科研课题组,以“厦门国际中心工程”与“天津宝龙国际中心工程”为依托,对关键技术成功施工经验进行总结集成,并适当延伸和补充,形成了《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 施工关键技术手册 》。
本手册共集成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有的关键技术 12 项,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3 项,钢结构施工技术 4 项,模架与施工平台技术 3 项,垂直运输技术 2项。详细介绍了超高层建筑高强高性能混凝土(HS-HPC)、超高泵送混凝土施工、巨型钢管柱内混凝土施工、粘滞阻尼墙与外框架钢结构同步安装、避难层伸臂桁架结构施工、复杂桁架结构层及贯穿楼板巨型斜撑安装、内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核心筒“内外全爬”式液压爬模施工、核心筒“外爬内支”同步施工、卸料平台优化设计与应用、大型塔式起重机施工、施工升降机施工等技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高度 300m 左右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以此技术为背景形成科技论文 4 篇,国家专利 12 项,天津市工法 2 项,技术水平先进,切实提升公司整体技术实力的同时对我公司今后承建超高层建筑具有借鉴意义。由于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不够全面,鉴于编者的水平所限,手册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广大技术人员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对手册进行升级完善。
内容索引:
目 录
1 超高层建筑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HS-HPC) ........................ 1
1.1 概述 .........................................................1
1.2 工艺流程 .....................................................1
1.3 施工要点 .....................................................1
1.4 工程实例 ....................................................10
2 超高层建筑超高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 14
2.1 概述 ........................................................14
2.2 工艺流程 ....................................................14
2.3 施工要点 ....................................................15
2.4 工程实例 ....................................................26
3 超高层建筑巨型钢管柱内混凝土施工技术 ........................... 28
3.1 概述 ........................................................28
3.2 工艺流程 ....................................................29
3.3 施工要点 ....................................................31
3.4 工程实例 ....................................................44
4 超高层建筑粘滞阻尼墙与外框架钢结构同步安装技术 ................. 46
4.1 概述 ........................................................46
4.2 工艺流程 ....................................................46
4.3 施工要点 ....................................................47
4.4 工程实例 ....................................................51
5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伸臂桁架结构施工技术 ........................... 53
5.1 概述 ........................................................53
5.2 工程背景 ....................................................53
5.3 施工部署 ....................................................54
5.4 工艺流程 ....................................................55
5.5 施工要点 ....................................................56
5.6 应用效果 ....................................................66
6 超高层建筑复杂桁架结构层及贯穿楼板巨型斜撑安装技术 ............. 67
6.1 概述 ........................................................67
6.2 施工部署 ....................................................67
6.3 工艺流程 ....................................................71
6.4 施工要点 ....................................................72
6.5 应用效果 ....................................................88
7 超高层建筑内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 ........................ 89
7.1 概述 ........................................................89
7.2 工程背景 ....................................................89
7.3 工艺流程 ....................................................90
7.4 施工要点 ....................................................90
7.5 应用效果 ...................................................102
8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内外全爬”式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 103
8.1 概述 .......................................................103
8.2 工艺流程 ...................................................103
8.3 液压爬模装置设计 ...........................................104
8.4 液压爬模施工要点 ...........................................109
8.5 特殊部位处理措施 ...........................................120
8.6 应用效果 ...................................................143
9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外爬内支”同步施工技术 ...................... 145
9.1 概述 .......................................................145
9.2 工艺流程 ...................................................146
9.3 爬模系统设计 ...............................................146
9.4 液压爬模施工要点 ...........................................150
9.5 特殊部位处理措施 ...........................................157
9.6 实施效果与合理化建议 .......................................158
10 超高层建筑卸料平台优化设计与应用技术 ......................... 159
10.1 概述 ......................................................159
10.2 施工工艺流程 ..............................................159
10.3 方案设计与优化 ............................................159
10.4 施工要点 ..................................................170
10.5 应用效果 ..................................................172
11 超高层建筑大型塔式起重机施工技术 ............................. 173
11.1 概述 ......................................................173
11.2 超高层结构体系分类及塔式起重机布置特点 ....................173
11.3 外挂式塔式起重机 ..........................................173
11.4 内爬式塔式起重机 ..........................................183
11.5 落地附着式塔式起重机 ......................................208
11.6 塔式起重机性能提升措施 ....................................208
11.7 不同结构形式下塔式起重机形式比选总结 ......................209
11.8 应用案例 ..................................................210
12 超高层建筑施工升降机施工技术 ................................. 211
12.1 概述 ......................................................211
12.2 施工升降机选型 ............................................211
12.3 超高层施工升降机平面布置 ..................................214
12.4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与施工 ....................................216
12.5 施工电梯特殊附墙方式 ......................................221
12.6 应用总结 ..................................................22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3/T 397-2022 现浇混凝土复合板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DBJ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XXXXXX 备案号XXXXX
现浇混凝土 复合板保温系统 应用技术标准
2022-x-x 发布
2022-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湖南省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规范现浇混凝土复合板保温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100以下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复合板保温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中墙体和楼面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现浇混凝土复合板保温系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湖南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现浇混凝土复合板保温系统Cast-in-place concrete composite panel insulation system
使用连接件将保温复合板与混凝土牢固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根据其应用部位分为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墙保温系统和现浇混凝土复合板楼面保温系统(两种系统中保温复合板均不参与结构受力),本标准简称复合板保温系统。
2.0.2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exterior wall insulation and structure
集建筑保温功能与墙体承重、围护功能于一体,不需另行采取保温措施,就可满足建筑节能现行标准要求的节能技术。
2.0.3保温复合板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board
工厂化预制,由保温层、粘结层、加强肋、过渡层、内外侧粘结加强层、连接件构成,在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起免拆模板作用和保温隔热作用的复合板,本标准简称复合板,分为I型和Ⅱ型两种。
2.0.4G型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G-type thermosetting composite polystyrene foam insulation board
以聚苯乙烯泡沫颗粒或板材为保温基体,使用处理剂复合制成的匀质板状制品,其复合工艺主要有颗粒包覆、混合成型或基板渗透等,在受火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形状保持能力且不产生熔融滴落物的特点,本标准简称G型板。
2.0.5粘结层Adhesive laye
置于保温板内外两侧,以聚合物水泥砂浆为主要胶结材料,将保温层与过渡层粘结在一起的构造层。
2.0.6加强肋Reinforcing rib
以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充于保温层内的横竖凹槽中形成的增强助,起增强复合板强度和刚度的作用。
2.0.7过渡层Transition layer
以水泥聚苯颗粒砂浆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板状构造层,缓解保温板因环境变化产生的应变,减少内外温差应力,防止抹面层开裂。
2.0.8粘结加强层Bonded reinforcing layer
以聚合物水泥砂浆为主要胶结材料,辅以耐喊玻纤网作为增强材料而制成的保护构造层。其作用是提高复合板的强度,改善粘结性能,缓解复合板因环境变化产生的应变。
2.0.9连接件Connecting piece
连接复合板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专用断热桥连接件,材质为尼龙金属组合件。
2.0.10耐碱玻纤网格布Alkali resistant fiberglass mesh
以耐碱玻璃纤维织成的,表面经涂覆处理的玻璃纤维网格布,用做增强材料压入找平砂浆中,与砂浆共同形成加强层,用于增加面层的机械强度和抗裂性能,简称耐碱玻纤网。
3基本规定
3.0.1复合板保温系统及材料应经型式检验。复合板及系统配套材料应由同一供应商供应。
3.0.2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墙保温系统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在自重、风荷载和气候变化情况下,不应出现裂缝、空鼓、脱落等现象;在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不应从基层墙体脱落;应具有防止火焰沿外墙面蔓延的能力。
3.0.3复合板保温系统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渗透性和透气性;系统各组成部分在正常使用环境中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系统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和防生物侵害性能:系统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和相关节能标准的规定。
3.0.4复合板保温系统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国家有关防火要求。
3.05复合板及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0.6现浇混凝土构件外侧模板采用复合板时,内侧模板宜采用铝合金模板,内、外支撑系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要求。
3.0.7复合板保温系统找平、抹面层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的要求,饰面层宜为涂料。
4系统与材料性能
4.1复合板保温系统
4.1.1系统构造
复合板保温系统由现浇混凝土墙体(或梁柱、楼板)、复合板、连接件、找平层、抹面层共同组成。复合板外墙保温系统基本构造见图4.1.1-1,复合板楼面保温系统基本构造见图4.1.1-2。
4.1.2系统性能指标
复合板保温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2复合板
4.2.1复合板构造
I型复合板由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保温层、粘结层、过渡层、加强肋、内(外)侧粘结加强层等部分构成,见图4.2.1-1。保温层可采用挤塑聚苯板(XPS),石墨挤塑聚苯板(GXPS),模塑聚苯板(EPS),石墨模塑聚苯板(GEPS)等保温材料。
4.3配套材料
4.3.1断热桥连接件应采用尼龙金属组合件,端部带有羊角端头或本身带有倒刺,圆盘直径不小于60mm,连接件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4.3.2找平砂浆应采用聚苯颗粒砂浆,其性能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4.3.3抹面胶浆的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4.3.4耐碱玻纤网性能应符合表4.3.4的要求。
4.3.5饰面层中使用的柔性腻子应与系统组成材料相容,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用腻子》JG/T157中柔性建筑外墙用腻子的有关要求。
4.3.6与现浇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相配套的后砌填充墙体所采用的自保温砌块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墙体应用技术规程》JGJ/T323的有关要求。
4.3.7涂料的性能指标除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湖南省有关标准的要求外,还应与现浇混凝土复合板保温系统的性能相匹配。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753-2017 空调器室外机安装用支架
ICS 97.030
Y 6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753- -2017
空调器室外机安装用支架
Installation rack standard for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江苏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日日顺电器服务有限公司、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克琳.李一、于彩灵、郭霞岭.王月、潘建民、别清峰、余少言、申建、王春红。
空调器室外机安装用支架
1范围
本标高规定了房间空气润节器室外机安装用支架的。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送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房间空气调节器(额定制冷量14 000 w以下)室外机安装用支果。
2规范性引用文 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惨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销运 图示标志
GB/T 700碳素结构钢
GB/T 1019家用 和类似用途电器包装通则
GB/T 2828.1 i计 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理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3098.1- 2010 紧固件 机械性舶螺 检.螺钉和累柱
GB/T 10125人造 气氛腐蚀试检盐雾 试脸
GB 17790家用和要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花
3术语和定义
GB1779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调器室外机安装用支架installation rack standard for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一种能使空调器室外机可靠地固定在安装面上的构件(简称支架)(见图1、图2、图3)。
3.2
安装面固定架install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支架上周定于建筑外墙上的构件(图1、图2中的垂直部分)。
3.3
水平托架the level of bracket
支架上用于支撑和固定空调器室外机组的构件(图1、图2中的水平部分)。
4要求
4.1分类
根据安装方式不同分为挂壁式和平台式两种。挂壁式空调器室外机支架根据制冷量不同,有两种结构示意图,见图1和图2,其中图1适用于制冷量5000W≤CC≤7500W的空调,图2适用于制冷量<5000W的空调。平台式空调器室外机支架结构示意图见图3。
根据材料不同又分为热轧型钢(俗称角钢)、镀锌钢板或镀铝锌钢板、不锈钢三类。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装配式轻钢轻混房屋及智慧建造技术体系研究 谢轶莎 18_22
装配式 轻钢轻混房屋 及智慧建造技术 体系研究
谢轶莎 彭雄 李颖 张建军 胡鹏飞 任凭 纪永逸 梁桂民
1. 中国电建集团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 中科建(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我国低层房屋建设项目规模大,要求建筑体系具有造价低、工期短、施工便捷等特点,研发了装配式轻钢轻混房屋及其智慧建造技术体系。对装配式轻钢轻混房屋结构体系关键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基于BIM的正向设计与项目管理信息平台,集成成熟的钢材、混凝土、墙体生产线,形成智慧建造信息化系统。项目实践证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墙体;建筑信息模型;智慧建造;
基金资助: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DJ-ZDXM-2017-26);
专辑: 工程科技Ⅱ辑
专题: 建筑科学与工程
分类号: TU741
到 2020 年,我国建筑工业化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作为建筑工业化的一倡议大发展方向,钢结构特别是轻钢结构成为国内研究和发展的热点。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为量大面广的乡村地区低层房屋装配式轻钢结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文通过调研既有低层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选择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结合其优越的抗震性能与成熟的工业化、自动化建造体系,利用轻质混凝土进行墙体填充,有效解决墙体空洞问题; 再结合预制工艺,解决现场质量、成本控制与工期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预制轻钢轻混墙板节点连接构造形式与工法体系。
1 工程概况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以山西长治山西建投晋东南园区别墅项目为例,在传统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基于质量优、工期短、成本可控的目的,进行装配式轻钢轻混房屋及其智慧建造技术体系的相关开发研究。
该 别 墅 项 目 为 2 层 建 筑,建 筑 面 积 为261. 84m2,平面尺寸为 13. 80m× 10. 45m( 长×宽) ,总高度为 8. 5m。
传统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虽有工业化、自动化及便捷施工的优势,但存在空鼓感、刚度低,从而影响舒适度,市场接受度低。采用轻钢龙骨灌浆墙体系,湿作业较多,现场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钢框架结构外围护墙体技术不够完善,易开裂; 采用干挂幕墙系统,造价较高; 预制混凝土品质和精度较高,市场接受度高,但对工厂配套及现场施工条件有要求,且标准化和规模化对造价的影响巨大,现阶段造价过高。最终选择预制轻钢轻混结构体系,集成了轻钢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短板,具有造价可控、质量可控、生产和安装便捷、市场接受度高的优势。
2 装配式轻钢轻混房屋体系集成
基于产品思维,在传统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工法创新,融合轻质混凝土墙体结构及面层装饰技术,通过标准化装配式节点构造,结合新型墙体材料技术、配套自动化生产和安装工艺及基于 BIM 技术的智慧建造信息化系统,形成装配式轻钢轻混房屋及智慧建造技术体系。
该体系仍采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墙板和楼板在工厂预制成型,运到现场直接进行拼装,轻质混凝土墙体起保温和围护作用,密度约为 400kg /m3,强度约为 1. 4MPa; 采用标准化节点构造和连接方式,按开间和轴线进行拆分,考虑运输和吊装要求,构件宽度不宜超过 2. 5m,不应超过 3m。装配式轻钢轻混房屋骨架与部件拆分如图 1 所示。新型装配式轻钢轻混房屋体系既发挥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节能抗震、工业化程度高、质量好、建造周期短且施工便捷的优势,又可满足多样化的建筑立面与造型要求。
2. 1 预制墙板构造
该体系预制轻钢轻混墙板主要由轻钢龙骨、轻质混凝土、硅酸钙板及饰面层组成,如图 2 所示。轻钢龙骨作为主要受力构件,轻质混凝土起保温和围护作用,龙骨两侧加硅酸钙板或镀锌抗裂铁丝网作面层。轻质混凝土凸出龙骨边框 10~20mm,墙体四周龙骨外露 40mm,由连接件连接。采用抗裂网时,可在龙骨翼缘上加工挂板连接件,钢筋网无需焊接,直接挂装在连接片上即可; 通过采用挂板形式,可在干式结构节点的基础上,有效满足建筑防水的要求,且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图 2 冷弯薄壁型钢墙体构造
2. 2 预制楼板构造
该体系轻钢轻混楼盖由双向龙骨、轻质混凝土及面板或抗裂网组成,如图 3 所示。楼盖在工厂预制成楼板构件,运到现场后安装在轻钢梁上。墙体与梁在工厂独立预制,考虑安装和运输的便捷性,管线可在桁架梁空间内敷设。楼板与梁由桁架梁顶部的自攻钉连接。由于整个楼盖中间填充了轻质混凝土,隔声效果较好,但需注意处理好楼板拼缝的声桥问题,一般可通过发泡聚氨酯封堵和打胶处理。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765-2017 陆地国界测绘规范
ICS 07.040135.240.70
A 7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765- -2017
陆地国界测绘 规范
Spcifications for national land boundary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军委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军、朱秀丽、张广有、周治武、赵勇、欧阳玉靖、江瀚、武晓淦、王小丁、梅洋、
刘万增、王贵宾、王炳堂、王发良、张江齐、刘兴春。
陆地国界 测绘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地国界测烩的总则.前期准备,边界地形图测給.联合勘测和检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地国界划界.曲界和联合检查中的边界测绘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挂日用的引用文件,仅往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401:250001;5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洲量内业规范
GB/T 12341 1 :25000↓ : 5001 : 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139771I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4511地图印刷规范
GB/T 1794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8316数字测始成果质量 检查与验收
GB/T 23236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 测量规范
GB/T 21356侧绘成 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7919 IMU/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GB/T 27920.1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第1都分:在幅式数字航空摄影
GB/T 27920.2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第2 部分;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
CH/T 1001测绘 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T 1004测绘技 术设计规定
CH/T 1015.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 100001 : 50 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 部分:數字高程模型(DEM)
CH/T 3006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 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界national boundary
为界
分隔一回与邻国之间領隨和领水的界线,及沿该线划分上空和底土的无真面。
相邻国家顿土之间的分界线。
[GB/T 83186- 2016.定义 3.1]
3.2
[联合]勘界joint border demarcation
联勘
一国与邻国政府根据两国签署的边界条约,共同在实地确定国界线走向和具体位置的工作,包括竖
立界标,制作签署勘界议定书及其附图等。
[GB/T33186一2016,定义3.2]
3.3
联合检查joint inspection
联检
一国与邻国政府在勘界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共同检查、确认或调整国界线走向和具体位置的工
作,包括修复、更换和增设界标、制作签署联检议定书及其附图等。
[GB/T33186-2016,定义3.3]
3.4
界标boundary marker
竖立在国界线上或国界线两侧,且其地理坐标已测定并记载于勘界或联检文件中用于标示国界线
走向的标志。
注:可分为基本界标,辅助界标,导标和浮标等,
[GB/T33186-2016,定义3.10]
3.5
导标guiding marker
竖立在界湖两岸、位于水面国界线的延长线上,用以指示国界线走向的标志物。
[GB/T33186-2016,定义3.12]
3.6
浮标buoy
在界湖、界河水面上设立的用于标示界湖、界河水面国界线位置和走向的标志物。
[GB/T33186-2016,定义3.13]
4总则
4.1测绘内容
国界测绘主要是按照相邻国家缔结的边界条约或者协定,对边界地区地形、国界位置和走向进行测绘和分析,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边界地形图测绘、联合勘测和检查、质量控制等内容。
4.2作业原则
在划界、勘界与联检测绘作业中应遵循下列要求:
a)测绘工作必须由双方共同完成,执行联合划界、勘界、检查委员会制定的各项规定:
b)依据相关历史资料,边界条约或协定、边界补充条约或补充协定及其附图,勘界与联检议定书及其附图进行划界、勘界与联检测绘作业:
c)在划界、勘界与联检作业中共同商定测绘作业的项目、程序、方法、要求和分工:
d)划界、勘界与联检的测绘成果和文件需经双方共同签字确认。
4.3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宜采用国际通用的或采用双方商定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推荐使用CGCS2000以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10000边界地形图按3°分带,1:25000、1:50000边界地形图按6°分带.
4.4比例尺
边界地形图和议定书附图的比例尺应符合下列要求:
a)边界地形图和议定书附图应采用相同比例尺:
b)同一条边界宜采用相同比例尺;
c)常用比例尺为1:25000或1:50000,局部地段可采用1:10000比例尺或其他比例尺。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AutoCAD使用常见问题及常用命令
1、填充无效时之解决办法
有的时候填充时会填充不出来除了系统变量需要考虑外,还需要去OP选项里检查一下。OP----显示------应用实体填充。
2、CAD命令三键还原
如果CAD里的系统变量被人无意更改 或一些参数被人有意调整了怎么办,这时不需重装,也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改,操作:
OP选项-----配置-----重置 即可恢复,
但恢复后,有些选项还需要一些调整,例如十字光标的大小等。
3、图形窗口中显示滚动条
也许有人还用无滚轮的鼠标,那么这时滚动条也许还有点作用(如果平移不太会用),op----显示----图形窗口中显示滚动条即可。
4、保存的格式
OP----打开和保存----另存为2000格式,为什么要存2000格式呢?因为CAD版本只向下兼容
;这样用2002 2004 2006 2007都可以打开了。
5、如果在标题栏显示路径不全怎么办?
op选项----打开和保存-----在标题栏中显示完整路径(勾选 )即可。
6、为什么绘制的剖面线或尺寸标注线不是连续线型?
AutoCAD绘制的剖面线、尺寸标注都可以具有线型属性。如果当前的线型不是连续线型,那么绘制的剖面线和尺寸标注就不会是连续线。
7、如何减少文件大小?
在图形完稿后,执行清理(PURGE)命令,清理掉多余的数据,如无用的块、没有实体的图层,未用的线型、字体、尺寸样式等,可以有效减少文件大小。一般彻底清理需要PURGE二到三次。
8、如何将自动保存的图形复原?
AutoCAD将自动保存的图形存放到AUTO.SV$或AUTO?.SV$文件中,找到该文件将其改名为图形文件即可在AutoCAD中打开。一般该文件存放在WINDOWS的临时目录,如C:WINDOWSTEMP。
9、为什么输入的文字高度无法改变?
使用的字型的高度值不为0时,用DTEXT命令书写文本时都不提示输入高度,这样写出来的文本高度是不变的,包括使用该字型进行的尺寸标注。
10、DWG文件破坏了怎么办?
文件---绘图实用程序---修复.选中你要修复的文件 此方法百分之50有效。
11、画矩形或圆时没有了外面的虚框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比较常见,系统变量dragmode ON勾选即可解决。
12、镜像过来的的字体保持不旋转怎么办?
值为0时,可保持镜像过来的字体不旋转,1时,进行旋转。
13、错误文件的恢复
有时我们辛苦几天绘制的CAD图会因为停电或其它原因突然打不开了,而且没有备份文件,这时我们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恢复:
1.在“文件(File)”菜单中选择“绘图实用程序/修复(Drawing Utilities/Recover)”项,在弹出的“选择文件(Select File)”对话框中选择要恢复的文件后确认,系统开始执行恢复文件操作;
2.如果用“Recover”命令不能修复文件,则可以新建一个图形文件,然后把旧图用图块的形式插入在新图形中,也能解决问题;
3.如果有问题的图形文件是R14或R2000格式,也可在R2002或R2004下试一试上面的恢复操作。
14、提高绘图效率的途径和技法
如何提高画图的速度,
除了一些命令我们需要掌握之外,
还要遵循一定的作图原则,为了提高作图速度,用户最好遵循如下的作图原则:
1、作图步骤:设置图幅→设置单位及精度→建立若干图层→设置对象样式→开始绘图。
2、绘图始终使用1:1比例。为改变图样的大小,可在打印时于图纸空间内设置不同的打印比例。
3、为不同类型的图元对象设置不同的图层、颜色及线宽,而图元对象的颜色、线型及线宽都应由图层控制(BYLAYER)。
4、需精确绘图时,可使用栅格捕捉功能,并将栅格捕捉间距设为适当的数值。
5、不要将图框和图形绘在同一幅图中,应在布局(LAYOUT)中将图框按块插入,然后打印出图。
6、对于有名对象,如视图、图层、图块、线型、文字样式、打印样式等,命名时不仅要简明,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7、将一些常用设置,如图层、标注样式、文字样式、栅格捕捉等内容设置在一图形模板文件中(即另存为*.DWF文件),以后绘制新图时,可在创建新图形向导中单击"使用模板"来打开它,并开始绘图。
15、不出现对话框,只是显示路径怎么办?
按CTRL+O或者CTRL+S的时候,命令:FILEDIA 设为1即可。
16、用AutoCAD打开一张旧图,有时会遇到异常错误而中断退出怎么办?
则可以新建一个图形文件,而把旧图用图块形式插入,也许可以解决问题。
17、在AutoCAD中有时尺寸箭头及Trace画的轨迹线变为空心怎么办?
用FILLMMODE命令,在提示行下输新值1可将其重新变为实心。
18、将文字对齐方式修改而不改变文字的位置的方法?
修改——对像——文字—对正,改变对齐方式,文字的位置不会改变。
19、如何实现图层上下叠放次序切换?
AutoCAD中没有图层的叠放次序,只有对象的前置与后置。
1)前后是相对的, 所以只是在你有特别需要时(如Hatch对象所在层置后,轴线和柱,墙线所在层置前以显示外轮廓),才需要这样作。
2)一般我们只是对某几个特定层上的这些对象这样操作,因此,你可以按层选择对象再对这些选择的对象进行置前置后的操作。
3)如果你非要按你自定义的层顺序来置前置后对象,有一个程序可以做到 : LayerManager pro。
20、大家知道怎么将L画的线变成PL的?
用pedit命令,编辑多段线,其中有合并(J)选项。
21、CAD所有的快捷命令?
cad安装目录下的support目录下的acad.pgp文件里面就是了acad.pgp文件定义的是CAD的命令别名,不是快捷键!希望不要搞错概念。命令别名是在命令行输入后按回车键执行的命令输入方法。而命令别名是直接按键就执行的命令。如ctrl+c为复制,ctrl+2为打开设计中心。
22、在建筑图插入图框时不知怎样调整图框大小?
图框是按标准图号画的。在使用时就是要考虑到打印比例的问题。所以要根据你的图形大小计算一个用所选图号的打印比例。假如这个比例是1:50,那么在用图框时就是把图框放大50倍,打印时缩小50倍就正好是原图框的大小。
23、CAD技巧
众所周知,确定键有两个,一个是“回车”另一个则是“空格”,但现在就让我们用右键来代替他们
OP选项-----用户系统配置-------绘图区域中使用快捷菜单(打上勾)自定义右键,单击进去------把所有的重复上一个命令打上勾,试下,右键是不是有确定的攻效了。首推:希望大家能养成右键确定这个习惯,其次:空格键次之。
24、标注的结尾有0怎么办?
举例说明:
如果你标注为100MM
但实际在图形当中标出的是100.00或100.000等等这样的情况,那么用下面这个命令“dimzin”系统变量最好要设定为8,这时尺寸标注中的缺省值不会带几个尾零,我们直接输入此命令进行修改很是方便。
25、删除顽固图层的有效方法?
删除顽固图层的有效方法是采用图层影射,命令laytrans,可将需删除的图层影射为0层即可,这个方法可以删除具有实体对象或被其它块嵌套定义的图层,可以说是万能图层删除器。
26、快捷键
垂足:PER
最近点:NEA
基点:FRO
草图高置:DSETTINGS/OSNAP
图层:LAYER 线型控制:CINETYPE
中心:MID
外观交点:APPINT
象限点:QUA
插入点:INS
切点:TAN
延伸:EX
临时追踪点:TT
交集:INTERSECT(IN)
差集:SUBTRACT(SU)
命名视图:VIEW/DDVIEW/VIEW
视点:VPOINT/DDVPOINT
三维面:3DFACE(3F)
旋转曲面:REVSRRF
平移曲面:TABSURF
直纹曲面:RULESURF
边界曲面:EDGESURF
三维网格:3DMESH
长方体:BOX
球体:SPHERE
圆柱体:CYLINDER
圆锥体:CONE
楔体:WEDGE(WE)
位伸:EXTRUDE(EXT)
旋转:REVOLVE(REV)
线型控制:CINETYPE
多行文本:MT
线性标注:DLI
平齐标注:DAL
半径标注:DRA
直径标注:DDI
角度标注:DAN
线宽标注:CWIGHT
颜色控制:COLOR
实时缩放:ZOOM(Z)
快速缩放:VIEWRES
实时平移:PAN/-PAN(P)
恢复:OOPS
放弃:UNDO
重做:REDO
点坐标:ID
GB/T 35841-2018 自卸矿车结构用高强度钢板
ICS 77.140.50
H4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841- -2018
自卸矿车 结构用高强度钢板 .
High strength steel plate for dump truck structure
2018-02-06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卫华、冯勇、张维旭、栾彩霞、李倩、胡淑娥、侯东华。
自卸矿车结构用高强度钢板 .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卸矿车结构用高强度制板的订货内容.胸号表示方法。尺寸.外形.重最.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本标在适用于制造厚度为3mm一80mm的火型矿山自卸矿车结构用高强度俐板(以F简陈俐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术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量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铜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获
GB/T 223.5钢铁酸溶硅 和全硅會量的测定还原 型硅緗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9钢铁及合全 铝含量的测定 锦天青 S分光光度法
GB/T 223.11钢铁及合金 铭含量的测定 可 视澜定或电位测定壮
GB/T 228.1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组试剂 基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
GB/T 223.1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捷 碗化硫酸钠分 离碘量达测定铜量
GB/T 228.28钢铁及合金锦含量的测定 T 二爾肟分光光度法
GB/T 223.28钢铁及合金 销含 量的测定硫氯酸盐分 光光度法
GB/T 223.40钢铁及合金 铝含量的测定 氯磺耐 s分光光度法
GB/T 223.62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乙酸丁阳草取 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 223.63钢铁复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 铆)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 223.69钢铁及合金碳含 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 气体容量法
GB/T223.72钢铁及合金 院含 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228.1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29金属材料夏 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247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般规定
GB/T 709热轧钢板 和铜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2970早翎板超声检测方法
GB/T 2975钢及铜产品力学性能 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4336碳素铜和中低合金钢 多 元素含量的测定大 花战电原子发射光请法(常规法)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 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4977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的一-般發求
GB/T 17505钢及钢产品 交货一 最技术要求
GB/T20066钢和快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杆方法
OB/T 20123钢铁总碳疏含 量的测定高频憑应炉髓毙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B/T 20125低合金钢 %元蓄含量的测定 申然耦合 等离子体原干发射米请祛
3订货内容
按本标准订货的合同或订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编号;
b)产品名称:
c)牌号:
d)规格;
e)尺寸、外形精度:
f)交货状态;
g)重量:
h)特殊要求。
4牌号表示方法
钢的牌号由代表钢的屈服强度的“屈”字汉语拼音首字母、规定最小屈服强度值、质量等级符号三个
部分组成。
示例:Q1170E
Q一屈服强度的“屈”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
1170—规定最小屈服强度数值,单位为兆帕(MP):
E一质量等级为E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857-2018 斜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ICS. 91. 140.00
Q 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857- -2018
斜行电梯 制造 与安装 安全规范
Safety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lifts with inelined path
2018-02-06发布
2019-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苏州菜
茵电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蒂森电梯有限公司、永大电
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爱登堡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
嘉定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上海市浦东新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康力.
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菱王电梯有限公司.优耐德电梯有限公司、森赫电梯股份有
限公司、河北东方富达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依萍.罗志群、陈凤旺.李云波、裴肖、朱维良、郭贵士、沈毅君、李劼、阮海雷、
郭维忠、李起耘、李刚、顾楠森、唐志荣、周国强、陈俊、王琪冰、贾砚华。
引言
0.1 通则.
颤岩GB/T 15706,本标在属于C类标准。
本标准的范围中,指出了本标在所适用的机械以及所涵盖的龙险、危险状态和危险事件的程度。
当本c类标准的要求与A夷标准或B类标推中的要求不同时.对F已按照本c类标准设计和制越
的机器.本C类标准中的要求优先于其他标准中的要水。
本标准以保护人贝和货物为日的规定斜行电梯的安全规范。防止发生与斜行电梯的正常使用、睢
护.检查或紧a操h相关事故的危险。
0.2 考虑的因素
已考虑了各种类型的斜行电梯由于下列结构的构造(土建工程).倾斜角和外部因素所引起的相关
的风险与危险.例如:.
a) 大的外向开口;
h) 在井道内行走的可能性:
) 门的布置:
d)运载装置 制停时的减速度的水平分量。
可以在井道内行走和轿顾可以用作维护工作区的情况.保护工作人员和从斩用敬禹的相关方法是
不同的。
0.3原则
制定本标准时,采用了以下原则。
本标准未重复列入适用于任何电气.机械及包括建筑构作防火保护在内的飑筑结构的通用技术
规范。
然而,有必要制定某些为保证良好制造质量的要求.因为它们对斜行电梯的制造商而言可能是特有
的要求,成者因为在斜行电梯使用中,可能有校其他场所更为严格的要求。
本标准给出了科行电梯所安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最基杜的婴水,国家相关的建筑结构等法规也不
可忽视。
受此影响的典型条款是机房高度.滑轮间高度及其人口尺寸的最小值的规定。
当部件因重量尺寸和(或)形状原因挑于不能移动时,则这些部件应:
a)设置可 供提开装置吊运的附件;或
b) 设计成可与吊运附件相连擅(如:梁用螺收孔方式):或
0具有容易与标准型的提升装置缚系连接的外形。
本标准尽可能仅规定所用材料和部件应满足料行电梯安全运行的要求。
.4 假设
本标准的内容是基于人员能独立使用斜行电梯的假设。
买方和供应商(安装者)2间就下列内容讲行协商.#达成了一管(夫 见附是(0)。
a斜行电 桃的预定用途,b)环境条件:
c) 土木工程问题:
d) 与安装地点有关的其他事宜{如:高压电线.桥梁,颮险建筑和天然障碍等):
e) 与救据相关的事项。
已考虑组成-部完整斜行电梯的锣个零部件的相关风险,并創定了相应要求。
零部件:
按照邏常工程实践和计算规花设计.并考虑到所有失效形式,
具有可拿的机械和电气结构;
由足够强度和良好质量的材料制成:
无缺陷。
不使用有害材料,例如石棉。
零部件日有良好的维护并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尽管有磨损.仍孺足所要水的尺寸。
在预期的环境影响和特定的工作条件下.所选择和配置的零部件不影响斜行电橡的安全诺行。
尤其对于客户和供应自认可的极限温度,材料和元件的选择应特别往意保持其特性。知钢铁的冲击
强度.塑料的硬度和性能、电气元件的功能、油的黏度等。
承款支撑件的设计能保证在0~ 100%额定载重量再加上设计允许的越载{见511.2.5.2)的载荷推
围内斜行电梯的安全正常运行。
本标准对于电气安全装置(见511.1.2)的要求是.若电气安全装置完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则其失
效的可能性不必考虑。
当使用者按预定方法使用制行电梯时。对因其自身疏忽和非故意的不小心面邀成的危险应于以
保护。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者可能做出某种鲁葬动作,本标准没有考虑时发生两种鲁葬动作的可的性和
《或)违反使用说明的情况,
如果在维修期间.使用者酒肝不易接近的安全装置被有意置为无效状态。此时斜行电梯的安全运行
无保陶,则雷遵照雄修规程采取补充揩施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假定维护人员受到指导并按规程开展工作。
本标准相美条款中给出了水平力和(或)能量:
通常一个人所能施加的静力为:300 N;
因冲击产生的能量取快于可能发生撞击的斜行电梯部件。如果没有其他规定.则撞出所产生
的力为:1 000 N.
除了下列各项外.根器良好实例和标准要求制造的机械裴置。在无法检查的情况下,将不会相坏至
衡临危险状态。考虑下列机械故障:
悬挂装置的破断: .
- 曳引轮上曳引绳失控滑移:
辅助蝇.链策和皮带的所有连按的破断和松題;
参与对制动轮(或盘}制动的机电制动器机械葶部件之一失效;
与主驱动部件和曳引|轮有关的零部件失效:
钢丝绳离开滑轮,以及倾斜角变化的情况下离开讓轮。
-绳运行的卡用,
-运载装置的卡阻或脱轨。
运载装置从最低层站自由坠落,在撞击缓冲器之前,允许安全钳有术起作用的可相性。
当运载装置连度在达到机械制功瞬间仍与主电额類率相关时.此时的連度假定不超过115 %额定
速度或相应的分圾速度。
提供了用于吊裝较重设备的设值。
为了保证机器空间内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专眼设备散发的热量),机房中的环境温度保持在
+5 C~+40 C之间。
细往工作区域的迅道具有足够的照明。
按照雄护说明书,斜行电梯和(或)井道外工作区妓任何保护裝置的门支活板门的开启不阻碍建筑
法规耍求的最小通道(见0.3)。
如果一个以上的人员国时在-部斜行电梯上工作时.需保证在他们之间有适当的通讯手段。
在维护或检查期间.如果不得不拆卸防护装置.当该防护装置被拆卸时,其固定件能保持在防护装
置或设备上。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5981-2018 冶金设备 焊接吊耳 技术规范
Ics 77.180 .
I 90
G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981- -2018
冶金设备
焊接吊耳
技术规范
Metallurgieal equipment- Welding lug- -Technical speeifications
2018-02-06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0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念荣、朱国敏、苏静、丁坤、何毕。
冶金设备焊接吊耳 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治金设备用焊按吊耳(凹下简称“吊耳")的结构形式.技术要求,试脸方法.检验规则,验收及管理要求.标识,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冶金没备用媒接R耳制作.包括设备运输吊耳设备安装B和设备制造中工艺过程起吊用吊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3(所有部分》制铁及合 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1金属材料 掠伸试验 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700礙素结构钢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2970- -2016厚 钢板超声检测方法
GB/T 4338碳索铜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索含量的测定 火 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345- 2013 焊隨无損检测 超声 检测技 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 1497- 2008 热轧钢板 表面质量的- - 最要求
JB/T 500.2- 2007重 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火馅切制件.
JB/T 500.- 2007 重 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 s部分;帮按悍
JB/T 500.1- 2007重型 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4部分:铸铜件无损探伤
JB/T 50.15- 207重型机械润用技术条件 第 15部分:股翎件无损探伤
JB/T8112一般起重用锻造卸扣D型卸扣和弓形卸扣
IS0 5817.2014焊接钢,镍、 鈦熔焊接头及其合金(東焊除外》缺陷的固 量等级( Welding-
Fusimn- Welded joints in stel. nickel. titanium and their lloys (heam welding exeluded)- Qulity
levels for imperfections)
IS013916煤接烨接预热温度.道间温度和颁热维持温皮的测量指南(Welding-Guidanceon
the mcasurement of preheating tcnperature. interpass temperature and preheat maintenance tempera-ture)
3结构形式
3.1 吊耳结构形式.
吊耳结构形式见表1。应根据使用场合和受力情况选用吊耳类型,一般条件下宜选用A型吊耳。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91
92
93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