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高清、带书签 22MR601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图集(OCR完整版、替代05MR601).pdf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城市道路 —交通标志 和标线
图集号:22MR601 (替代05MR601 )
统一编号:GJBT-1528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有限公司
实行日期:二〇二二年十月一日
1编制依据
1.1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5]140号)进行修编。
1.2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
《遒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
《道路交通标线 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新划路面标线初始逆反射亮度系数及测试方法》GB/T21383-2008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22-2020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21
《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
《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2018
《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2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图集内容
本图集在原版图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优化和扩充。主要体现在:
2.1将原图集“高架快速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图”更新为“快速路标志标线示例图”。本图重点表达车辆进入快速路系统和离开快速路系统过程相关的标志标线布设情况。其中快速路出口相关的标志设计按相邻出入口间距不同进行了分类,以提高图纸的可实施性。
2.2增加“快速路出入口附近地面道路标志标线示例图”。本图重点表达快速路系统和地面道路系统衔接部的标志标线布设情况。按照主线快速路的不同形式分为高架快速路出入口和地面快速略出入口两种情形。
2.3将原图集“互通式立交标志标线设计图”更新为“互通式立交标志标线示例图”。本图依据最新规范对原图标志标线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
将原图集“地面道路交叉标志标线设计图”模块拆分、重组、扩充,主要分为“平面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和“专用道及其他标志标线示例图”两个模块。
2.4“平面交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模块中,按交叉口类型分为十字交叉口、T形交叉口、Y形交叉口以及环形交叉口,其中十宇交叉口和T形交叉口进一步按道路等级细分,环形交叉口进一步按有无信控细分并新增十字环形交叉口标志标线设计。原图集“平交路口标志标线设计图”与“交叉口标志标线设计图”存在部分内容重叠,现合并至“十字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将原图集“喇叭形立交附近地面道略标志设计图”更新、优化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标志标线示例图”,并入“互通式立交标志标线示例图”模块,重点表达城市道路系统与高速公路系统衔接部的标志标线布设。
“专用道及其他标志标线示例图”模块在原图集包含的步行街、行人过街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标志标线设计基础上增加了公交车专用道、B取T专用车道、潮汐车道、单行道、出租车上下客停车位和学校出入口等相关场景的标志标线布设。
2.5保留原图集“交通标志标线大样图”模块,按照当前最新规范进行更新、优化。删减不再使用的标志牌版面,并增加新的版面。增加道略交通标志横断面布置图,重点表达交通标志的道路横向布设。
2.6保留原图集“交通标志支撑结构设计图”模块,并更新扩充为“交通标志支撑结构示例图”,按照当前最新规范要求对支撑结构重新设计,在保留原图集按尺寸分类的基础上,增加地面道路和高架道路分类。
2.7保留原图集“交通标志板构造图”模块,按照当前最新规范对交通标志版构造进行更新和优化。
2.8增加交通标志支撑结构计算案例。
3适用范围
3.1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略交通标志和标线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3.2本图集不涉及地下道路标志标线相关内容,应以地下道路标志标线相关规范的要求为准。地下道路标志标线设计仅可参考本图集布设。
3.3本图集标志立柱和标志牌的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
3.4本图集提供的标志立柱和标志牌大样图设计适用条件为:基本风速<30m/s(离地面高10m及以下,地表类别B类)。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按具体参数另行计算。此外,高架桥上(离地面高10m以上)尚应考虑风压高度变化
系数及风振系数。
3.5基础设计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不小于100kPa。本图集混凝土基础设计选用的参数包括: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I-A;结构设计年限50年;冰冻线位于地面以下0.5m。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根据各地不同气候环境及冻融水文条件,调整基础高度,保证基础底面位于冰东线以下0.5m;根据混凝土基础具体所处的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和结构设计年限,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进行相应的设计。对于基础底部存在不稳定土层等特殊地质条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规范另行特殊设计。
3.6单柱式、单悬臂式及双悬臂式主杆件(立柱及横梁)的挠度限值均为自身长度的1/75;门架式主杆件的挠度限值为自身长度的1/100。
4交通标志和标线分类
4.1交通标志按其作用可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类,其中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作业区标志、告示标志;辅助标志附设在主标志下,对主标志进行辅助说明。
4.2交通标线按功能分为三类:指示标线、禁止标线和警告标线。指示标线主要为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路面边缘、人行道、停车位、停靠站及减速丘等的标线;莽止标线主要为告示道路交通的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规定的标线;警告标线主要为促使道略使用者了解道路上的特殊情况,提高警觉准备应变防范措施的标线。
5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原则
5.1各类交通标志及支撑结构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以内。
5.2交通标志边线的设置不得突破道路建设红线。
5.3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应保障交通安全、有序、畅通和便捷的原则,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简洁、连续。
5.4交通标志和标线应根据道路条件、交通流条件、交通环境和道路使用者需求及交通管理的需要进行设置,并应与周边的其他道路设施、绿化相协调。
当交通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增减、调换、更新交通标志和标线。
5.5高度重视道路附属设施(桥粱、照明设施、监控设施、道略绿化)及路上的构造物(电杆、电话、消火栓、广告牌、门架等)对道路标志视认性的彭响,在标志布设时要随时注意上述设施对标志版面的遮挡情况,以免影响标志的视认性,同时注意交通标态不应遮挡信号灯或其他标志。
5.6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等其他交通管理设施应互相配合使用,所传递的信息应一致,互为补充。
5.7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在动态条件下的视认性,即考虑在动态条件下发现、判读标志及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和前置距离,并根据速度和反应时间确定合适的设置地点。
5.8道路短期施工、养护期间设置临时交通标志和标线与道路上已有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发生信息冲突时,应临时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并说明原因、理由和有效期等内容,必要时增设交通隔离设施和人工指挥。长期施工、养护期间宜清除或覆盖原有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并应设置作业区交通标志和标线,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5.9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材料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6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其中城市快速路为连续流交通,不同于其他道路。据此将城市道略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分别进行说明。
6.1交通标志
本图集中有关快速路的标志主要包括入口标志、出口预告标志、出口标志、下一出口预告标志、地点方向标志、分合流警告标志、线形诱导标志等。
在快速路入口位置设置入口标志、特定车种禁止驶入标志、限制高度标志和限制质量标志等;在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处按照主线设计速度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在入口后的适当位置设置出口预告标志并进行多级预告;在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处设置出口标志;在减速车道上设置限制速度标志,主线和匝道的限速差不宜超过30k如/h,如果长度允许,宜采取逐级限速方式;在出口分岔点处设置出口标志和下一出口预告标志;在匝道二次分流分岔点处设置地点方向标志;在分合流点前方主线上适当位置设置分流、合流警告标志,提醒驾驶人员注意前方交织运行;在小半径匝道曲线或中央隔高设施端部设置线形诱导标志,引导驾驶员改变行驶方向。
本图集中有关一般道路的标志主要包括:城市一般道路的指示标志、指路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及辅助标志。在交叉口上游设置交叉口告知标志,用来指示目的地、方向等;当交叉口进口道渠化车道数不少于四条车道或渠化车道布置不够充分、不规则或地面导向箭头易被积雪遮埋时,应在交叉口进口道导向车道线起点处设置车道行驶方向标志;在中央分隔带端部设置靠右侧行驶标志、同一侧禁止停车标志和另一侧禁止通行标志;在机非分隔带起点处设置用以区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专用道路和车道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行驶;在交叉口下游适当位置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限制速度标志、禁止鸣喇叭标志等;在T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处设置线形诱导标志;在环形交叉口前适当位置设置环岛行驶标志,对于无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还应设置减速让行标志。其他需要设置交通标志的情形应根据规范合理布置。
当需要在同一地方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立柱上,但同一方向的标志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牌在一根立柱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
交通标志设置的净空高度应大于道路净空要求,安全余量应不小于0.25血。
6.2交通标线
根据道略横断面车行道布置方案用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分界线或中心双黄线、中心单黄线等标线划分车道;根据交通管理功能对专用车道施划车种专用车道线,并辅以地面文字标记;根据交通管理需要施划停车位标线以及在路侧施划禁止路边停放车辆线,在港湾式公交车站位置施划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并辅以地面文字标记;在设置有潮汐车道的路段,必须在潮汐车道两侧设置潮汐车道线;在出租车上下客位置施划出租车专用上下客车位,并辅以地面文字标记;根据交通管理需要在隧道或交叉口驶入段等路段划设禁止变换车道线;在匝道出入口及其他特殊地点施划出入口标线;在收费广场或出口匝道的适当位置施划减速标线。其他需要设置交通标线的情形应根据规范合理布置。
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段标线包括:人行横道线、停止线、车行道中心线、车行道分界线、导向箭头等。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根据需要设左弯待转区线、左转弯导向线、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导流线、中心图、网状线等。
车行道分界线的尺寸、导向箭头的尺寸和路面文字标记的尺寸应根据路段的设计速度确定。
7材料要求
7.1交通标志材料
标志板材料、性能及强度应满足《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21的要求。
7.2标志支撑结构材料
7.2.1钢结构钢材
1标志牌上部结构钢材宜采用Q235钢,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如需采用Q355钢或其他材料代换时,应重新进行力学计算。
2标志杆立柱及横梁严禁使用卷板焊接钢管。当立柱直径>152mm时,宜采用无缝钢管制作,直径<152mm时,可采用直缝焊接钢管。技术条件应分别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2018和《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2016的要求。当立柱为H型钢时,尚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7.2.2焊接材料
焊接村料的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同时焊接连接强度应不低于主体结构强度。
7.2.3紧固件
紧固件的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同时紧固件连接强度应不低于主体结构强度。未注明螺栓性能等级>5.6级。
7.3交通标线材料
交通标线材料、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要求。
7.4混凝土材料
未注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8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制图规定
8.1制图比例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图制图比例包括:工程可行性阶段为1:1000 1:2000(立交为1:500~1:1000);初步设计阶段为1:1000~1:2000(立交为1:500~1:1000);施工图设计阶段为1:500~1:1000(立交为1:200~1:500)。
各类大样设计图制图比例包括:1:10、1:20、1:50、1:100。
8.2制图单位
平面图原则上以米(m)为单位;大样图制图以毫米(m)为单位。
8.3制图内容
8.3.1交通设施数量表:分类汇总工程范围内道路沿线交通设施工程数量。
8.3.2交通标志标线平面设计图:在道路平面设计图(不含地形,但需保留或标明与标志标线设计有关的建筑物或单位名称)简化平面设计标注的基础上,进行各类标线和标志的布置,以及其他交通附属设施的布设等,并进行主要标线标注说明。
8.3.3标牌大样图:包括具体文字、图形设计的版面尺寸设计大样图。具体包括标志板的几何设计、外形尺寸、图案尺寸、文字尺寸、版面颜色、材料选择和板后加固形式。
8.3.4标志立柱结构大样图:包括立柱结构大样图、连接件大样图、基础大样图。
8.3.5各类标线箭头大样图:包括对应计算行车速度的标线、箭头大样图。
9施工注意事项
9.1施工与验收应按照前期准备、现场定位、基础埋设、安装及调整、工程验收的顺序进行。
9.2标志立柱基础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9.2.1标志立柱的基础应按施工图规定的尺寸埋设,小型基础、孔壁稳定可不立模板,在浇注混凝土前基础要进行修正,基底要压实。
9.2.2预埋基础前,应用水平尺或其他专用仪器校准至水平;现浇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同立柱连接的螺栓或螺帽应拧紧;设在人行道上基础的顶面标高应与人行道标高一致,基础周围的填土应夺实,表面应平整。
9.2.3基础法兰的边线应与侧石线(或车行道边线)平行,标志安装后的侧向净距应符合规定。
9.3安装及调整阶段的工作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9.3.1基础应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安装标志立柱。
9.3.2立柱通过法兰盘与基础连接,在拧紧螺栓前应调整好方向和垂直度。
9.3.3双柱式路侧标志的两根立柱均应垂直并互相平行,其顶端应在同一高度上,连接件应对称布设。
9.3.4悬臂、门架式标志吊装横梁,应保证预拱度达到设计文件要求。
9.3.5标志板安装到位后,应进行板面平整度调整和安装角度的调整。
9.4交通标线现场施工和保护阶段的工作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略)
22MR601图集 PDF书签:
目录 6
编制说明 8
快速路标志标线示例图 12
快速路标志标线示例图 12
快速路出入口附近地面递路标志标线示例图 14
互通式立交标志标线示例图 16
互通式立交标志标线示例图 16
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标志标线示例图 21
平面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 22
十字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主-主) 22
十字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主-主/次) 23
十字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次-次) 24
十字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次-支) 25
十字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支-支) 26
十字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环岛) 27
T形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主-次) 28
T形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主-支) 29
T形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次-支) 30
T形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支-支) 31
Y形交叉口标志标线示例图 32
环形交叉(设置信号灯)标志标线示例图 33
环形交叉(未设置信号灯)标志标线示例图 34
专用道及其他标志标线示例图 35
公交车专用道标志标线示例图 35
BRT专用车道标志标线示例图 37
港湾式公交站台标志标线示例图 39
潮汐车道标志标线示例图 40
单行道标志标线示例图 41
出租车上下客停车位标志标线示例图 42
步行街交通标志标线示例图 43
行人过街标志标线示例图 44
学校出入口标志标线示例图 45
交通标志标线大样图 46
机动车导向箭头大样图 46
标线大样图 56
城市干路路段标线布置示意图 57
快速路标线布置示意图 58
交叉口进口道标线大样图 59
道路出入口标线大样图 62
交通标志版面大样图 63
高架快速路标志横断面布置图 77
地面道路标志横断面布置图 78
轮廓标设计图(柱式) 79
轮廓标设计图(附着式) 80
交通标志支撑结构设计图 81
φ89 单柱式支撑结构示例图 81
φ114 单柱式支撑结构示例图 83
φ219 单悬臂式1F型支撑结构示例图(地面) 85
φ273 单悬臂式2F型支撑结构示例图(地面) 87
φ299 单悬臂式3F型支撑结构示例图(地面) 89
φ377 单悬臂式3F型支撑结构示例图(地面) 91
φ273 双悬臂式2T型支撑结构示例图(地面) 93
φ273 双悬臂式3T型支撑结构示例图(地面) 95
φ299 双悬臂式3T型支撑结构示例图(地面) 97
φ325 双悬臂式3T型支撑结构示例图(地面) 99
地面道路10 m门架结构示例图 101
地面道路14 m门架结构示例图 105
地面递路18 m门架结构示例图 109
地面道路26 m门架结构示例图 113
φ273 单悬臂式1F型支撑结构示例图(高架) 118
φ299 单悬臂式2F型支撑结构示例图(高架) 120
φ377 单悬臂式3F型支撑结构示例图(高架) 122
φ426 单悬臂式3F型支撑结构示例图(高架) 124
φ273 双悬臂式2T型支撑结构示例图(高架) 126
φ325 双悬臂式3T型支撑结构示例图(高架) 128
φ377 双悬臂式3T型支撑结构示例图(高架) 130
φ426 双悬臂式3T型支撑结构示例图(高架) 132
高架道路10 m门架结构示例图 134
高架道路14 m门架结构示例图 136
高架道路18 m门架结构示例图 138
高架道路26 m门架结构示例图 140
交通标志板构造图 143
三角形、圆形标志板设计图 143
矩形标志板设计图 144
交通标志板连接件设计图 145
龙骨及绑边设计大样图 146
视线诱导标结构设计图 147
抱箍连接件设计图 148
支撑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149
单柱式支撑结构设计计算书示例 149
单悬臂式支撑结构设计计算书示例 15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提问日期: 2023-02-03 18:41:28
提问网友: 直面阳光
解答网友: 青山白马
是的,第二项中主材价格记为0.不要重复了。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提问日期: 2023-02-03 18:39:17
提问网友: Hela
2023-02-03 18:40:03 补充
有一些0.9宽的门窗还需要设置构造柱吗
解答网友: zhangy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湖北
提问日期: 2023-02-03 18:30:30
提问网友: 张
解答网友: 维达詹工
你好:用异形暗柱定义的。
答疑:连梁套直行墙还是短肢剪力墙-山东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3-02-03 18:30:14
提问网友: 樂源芭比
解答网友: 搬砖老郑
剪力墙包括,墙梁,墙柱,墙身,连梁就属于墙梁,套直行墙就行了。
答疑:施工方投标报价阶段,材料价格调整必须全部调整还是只调主材?价格高于信息价的可以不-山东
问题专业: 土建 招投标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3-02-03 18:22:37
提问网友: 菜鸟
施工方投标报价阶段,材料价格调整必须全部调整还是只调主材?价格高于信息价的按定额价可以不做调整吗?
解答网友: 独行者
看招标文件,一般只调主材。
答疑:山东省广材信息价中真石漆的价格和别人不一样?软件山东版,同样定额。-山东
问题专业: 土建 招投标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3-02-03 18:16:40
提问网友: 菜鸟
解答网友: 将军峰
最好是对照 定额站 公布的信息价 查阅 修改 。
问题专业: 土建 审核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提问日期: 2023-02-03 18:02:35
提问网友: 123456
解答网友: 维达詹工
你好:二次浇筑套圈梁,一起浇筑的合并在有梁板的工程量里面的。
XF 503-2004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ICS13.220.20
C82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503—2004
建筑消防设施 检测技术 规程
Testing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2004-06-09发布 200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布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月25日起由GA503一2004调整为XF503一2004,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的4.1~4.16,5.1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委员会第九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淑惠、何以申、刘激扬杨、丁余平、黄凤梅、苏丹、刘咏梅、冯爱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检查和测试建筑消防设施的技术要求,并提供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查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717一1993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4718一1996火灾报警设备专业术语
GB14003一1992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14107一1993消防基本术语第二部分
GB15322一1994可燃气体探测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5630一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6806一1997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16808-1997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7429一1998火灾显示盘通用技术条件
GB50116一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263一19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A95一1995灭火器维修与报废
3术语和定义
GB/T4718一1996、,GB/T14107一1993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建筑消防设施fire equipment in building
建筑物、构筑物中设置的用于火灾报警、灭火、人员疏散、防火分隔、灭火救援行动等设施的总称。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各消防设施的组件和设备应符合设计选型,并应具有出厂产品合格证,消防产品应具有符合法定市场准入规则的证明文件。灭火剂应在有效期内。
4.1.2各消防设施的组件,设备的永久性铭牌和按规定设置的标志,其文字和数据应齐全、符号应清晰、色标应正确。
4.1.3系统组件、设备、管道、线槽、支吊架等应完好无损、无锈蚀,设备、管道应无泄漏现象,导线和电缆的连接、绝缘性能、接地电阻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检测用的仪器、仪表等,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计量检定合格。
4.2消防供配电设施
4.2.1消防配电
4.2.1.1消防设备配电箱应有区别于其他配电箱的明显标志,不同消防设备的配电箱应有明显区分标识。配电箱上的仪表、指示灯的显示应正常,开关及控制按纽应灵活可靠。
4.2.1.2切换备用电源的控制方式及操作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4.2.2自备发电机组
4.2.2.1发电机
4.2.2.1.1仪表、指示灯及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显示应正常。
4.2.2.1.2自动启动并达到额定转速并发电的时间不应大于305,发电机运行及输出功率、电压、频率、相位的显示均应正常。
4.2.2.1.3机房通风设施运行正常。
4.2.2.2储油设施
4.2.2.2.1储油箱内的油量应能满足发电机运行3一8h的用量,油位显示应正常。
4.2.2.2.2燃油标号应正确。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要求1
5检测方法…10
参考文献2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XF/T 798-2008 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
ICS13.220.50
C82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798—2008
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
Vapor exhaust fire resisting check damper
2008-08-26发布
200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月25日起由GA/T798一2008调整为XF/T798一2008,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京超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诣青、宋焕瞳、董学京、李习全、孙卫东、杭兆全、赵青松。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以下简称止回阀)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与型号标记、材料和结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运,使用说明书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内厨房排油烟集中管道和卫生间排风共用管道上设置的止回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雄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正用于本标准。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8.ISO780:1997,MOD
GB9969.1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侧
GB15930-2007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们
3术语和定义
GB15930一2007确立的以及N列术语柳定适用本标准
3.1
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vapor exhaust fire resisting check damper
安装在厨房吸浦烟机或卫生间排风机后端至具有耐火等级的共用排风管道进口处,风机工作时呈开启状态(排出废气),风机不工作时处于自然关闭状态(防止废气回流),家内或共用风道内气温达到规定值时可自动关闭,并在规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性能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3.2
开启状态下的温控关闭状态temperature control shut state
止回阀在开启状态下,当感流元件动作使阀片关时的状态。
3.3
止回状态check state
止回阀在排风机停止工作后,阀片自然下落并关闭时的状态。
3.4
止回状态下的温控关闭状态check temperature-control shut state
止回阀在止回状态下,当感温元件动作使阀片关闭时的状态。处在该状态下的阀片,不经复位,将不能借助风机动力再行开启。
3.5
正压差positive pressure difference
在止回阀进口压力高于出口压力时,进出口压力的差值。
4分类、代号与型号标记
4.1分类
4.1.1按使用场合进行分类,可分为厨房用的止回阀和卫生间用的止回阀。
4.1.2按止回阀中感温元件的感温动作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多次重复动作感温控制的止回阀和一次性动作感温控制的止回阀。
4.2代号
4.2.1止回阀的名称代号为PFZF。
4.2.2止回阀中使用多次重复动作感温元件的代号为D,使用一次性动作感温元件的代号为Y。
4.2.3止回阀用于厨房排油烟的代号为C,用于卫生间排气的代号为W。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 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on walls based on insulation
board composite mineral binder and expanded polystyrene granule plaster
2022-12-28 发布 2023-04-0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布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材料.................................................................................... 4
4.1 一般规定 .......................................................................... 4
4.2 保温材料 .......................................................................... 4
4.3 配套材料 .......................................................................... 5
5 系统.................................................................................... 8
5.1 一般规定 .......................................................................... 8
5.2 系统性能 .......................................................................... 9
5.3 粘贴保温板系统 .................................................................... 9
5.4 贴砌保温板系统 ................................................................... 10
5.5 系统修缮 ......................................................................... 12
6 施工................................................................................... 13
6.1 一般规定 ......................................................................... 13
6.2 粘贴保温板系统 ................................................................... 13
6.3 贴砌保温板系统 ................................................................... 18
6.4 系统修缮 ......................................................................... 19
7 验收................................................................................... 25
7.1 一般规定 ......................................................................... 25
7.2 主控项目 ......................................................................... 25
7.3 一般项目 ......................................................................... 26
本规程用词说明............................................................................ 28
引用标准名录.............................................................................. 29
条文说明.................................................................................. 31
1 总 则
1.0.1 为贯彻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和执行北京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范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做法、试验方法及验收标准,保证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民用建筑中以混凝土或砌体等为基层墙体的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
1.0.3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systems based on insulation board composite mineral binder and expanded polystyrene granule plaster
以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酚醛泡沫板、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真空绝热板等为保温层 材料,并复合胶粉聚苯颗粒贴砌浆料构造层的多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总称,本规程中简称外保温系统,包括粘贴保温板系统和贴砌保温板系统。
2.0.2 外墙外保温工程 engineering of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将外保温系统通过施工或安装,固定在外墙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建筑物实体,简称外保温工程。
2.0.3 保温层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由保温材料组成,在外保温系统中起保温隔热作用的构造层。
2.0.4 防火找平过渡层 fireproof leveling transition layer
设置在外保温系统保温层与抗裂层之间用于减缓热应力影响并对保温层起找平及防火作用的抹灰层。
2.0.5 抗裂层 anti-crack coat
抹在保温层或防火找平过渡层上,中间夹有玻纤网或热镀锌电焊网,起防裂、防水、抗冲击和防火作用的构造层。
2.0.6 饰面层 finish coat
外保温系统的外装饰构造层。
2.0.7 防护层 rendering system
抗裂层和饰面层的总称。
2.0.8 胶粉聚苯颗粒贴砌浆料 mineral binder and expanded polystyrene granule bonding plaster
由可再分散胶粉、无机胶凝材料、多种纤维、外加剂等制成的胶粉料与作为主要骨料的聚苯颗粒复合而 成的,用于粘贴、砌筑和防火找平保温板的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简称贴砌浆料。
2.0.9 保温板 insulation board
在本规程中专指用于外保温系统的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酚醛泡沫板、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和真空绝热板的总称。
2.0.10 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 reinforced vertical rock wool composite board
以多条同宽度岩棉条拼装成的板材为芯材,在工厂制成的、长度方向四个面包裹玻纤网、两个大面带有 聚合物水泥抹面胶浆层的保温板材。
2.0.11 真空绝热板 vacuum insulation panel
以芯材和吸气剂为填充材料,使用复合阻气膜作为包裹材料,经抽真空、封装等工艺制成的建筑保温用 板状材料。
2.0.12 托架 support bracket
设在保温板底部,起承托作用的具有防锈功能的金属构件,由膨胀螺栓固定于基层墙体上。
2.0.13 空腔 cavity
保温层与基层墙体之间的空间。
2.0.14 岩棉复合装饰线条 decorative products made of rock wool compound with PGRC
由机械加工的竖丝岩棉条、玻璃纤维网格布和聚合物水泥砂浆在工厂预制而成的装饰制品。
2.0.15 配件 fitting
与外保温系统配套使用的密封条、包角条、包边条、盖口条、护角、固定卡等附件。
3 基本规定
3.0.1 外保温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适应基层墙体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 2 应能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且不产生有害的变形和破坏; 3 应与基层墙体连接可靠,不应在抗震设防烈度内的地震或其他外力冲击时脱落; 4 应具有防止火焰沿外墙面蔓延的能力; 5 应具有防止水渗透性能。
3.0.2 外保温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的规定,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 891 的规定,其防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规定。
3.0.3 外保温工程各构造层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构造层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性。
在可能受到鼠害、虫害等生物侵害时,外保温工程还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
3.0.4 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宜采用浅色水性涂料、饰面砂浆等轻质材料,并应与外保温系统其它组成材料相容。当需采用饰面砖时,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和验收方法,并组织专题论证。
3.0.5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11/ 381 的规定。
3.0.6 在规范施工、质量合格及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寿命应符合设计要求。
4 4 材 料 4.1 一般规定
4.1.1 外保温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 的规定。
4.1.2 外保温工程所用材料的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应超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中 B 类的规定。
4.2 保温材料
4.2.1 贴砌浆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158 的规定。
4.2.2 聚苯板包括模塑聚苯板(以下简称模塑板)、石墨模塑聚苯板(以下简称石墨模塑板)、挤塑聚苯板(以下简称挤塑板)、石墨挤塑聚苯板(以下简称石墨挤塑板),其性能应符合表 4.2.2-1 的规定,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2.2-2 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11/T 343-2022 节水器具应用技术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
节水器具 应用技术 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water saving appliances
编 号:DB11/T 343-2022
主编部门: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3 年 04 月 01 日
2022 北京
前 言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市监发[2021]19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设计选型;4 性能要求;5 施工要点;6 质量验收。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适用范围增加:净水器、洗衣机、洗碗机;
2.增加了术语净水机、洗衣机、洗碗机;
3.修改了设计选型;
4.删除了性能要求中的流量;删除了污水置换功能;
5.增加了性能要求中的花洒喷射力,增加了性能要求中的花洒温降,增加了性能要求中的智能坐便器水效要求,增加了性能要求中的净水器水效要求,增加了性能要求中的洗衣机水效要求,增加了性能要求中的洗碗机水效要求,修改了性能要求中的流量均匀性;
6.修改了试验方法;
7.修改了条文说明。
本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亚新路甲 15 号,电话:010-60344814,邮箱:bmt@bmtbj.cn)。
本标准主编单位: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康之维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国家节水器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北京市节水用水管理事务中心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河北润旺达洁具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 巍 侯 杰 陈向前 李延军 毛建伟 赵 昕 舒静雯
朱保花 史红卫 赵 钢 毛 頔 于祖龙 崔文娣 张 达
刘 开 尚 达 申海洋 王永超 黄 策 梁 潇 张宇鹏
何 欢 宋子琪 代艳平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许 萍 车建明 杨胜利 白 雪 刘武强 吕士健 韩光辉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设计选型...................................................................................................................................3
4 性能要求...................................................................................................................................4
5 施工要点...................................................................................................................................7
6 质量验收...................................................................................................................................8
本标准用词说明...............................................................................................................................9
引用标准名录.................................................................................................................................10
附:条文说明.................................................................................................................................11
1 总 则
1.0.1 为适应节水器具应用发展的需要,提高节水器具性能,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新(换)装节水器具的设计选型、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 本标准中节水器具的范围包括水嘴、淋浴器、便器(含冲水装置)、净水机、洗衣机和洗碗机等。
1.0.4 节水器具的设计选型、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节水器具water-saving appliance
满足相同用水功能,用水效率达到一定标准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器件和用具。
2.0.2 水嘴 faucet
安装在建筑物内冷、热水供水管路末端,对水介质实现启、闭及控制出水口流量或温度的一种终端装置。
2.0.3 淋浴器 shower for bathing
由阀体、花洒、连接管等组成的用于淋浴的装置。
2.0.4 便器 WC pan
用于承纳并冲走人体排泄物的卫生陶瓷(器具),包括坐便器、蹲便器、小便器。
2.0.5 净水机 water purifier
由一个或若干个饮用水处理滤芯组成的能改善水质的装置。
2.0.6 洗衣机 washing machine
利用电能驱动,依靠机械作用洗涤织物的器具。
2.0.7 洗碗机 dishwasher
利用电能驱动,使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对餐具和烹饪用具进行清洗的器具。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11/T 1832.10-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10部分:装饰装修工程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建筑工程 施工工艺 规程
第 10 部分:装饰装修工程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art 10:decoration engineering
编 号:DB11/T 1832.10-2022
主编部门: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北京城建十六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3年04月01日
2022年 北京
前 言
根据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质监发[2018]20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基本规定,3 外墙饰面砖粘贴,4 外墙涂饰,5 内墙饰面砖粘贴,6 内墙面石材干挂,7 内墙涂饰,8 预拌砂浆抹灰,9 抹灰石膏抹灰,10 钢龙骨饰面板隔墙安装,11 板材隔墙安装,12 玻璃隔断安装,13 活动隔断安装,14 内墙木饰面板安装,15 内 墙 金属饰面板安装,16 内墙树脂板安装,17 内墙玻璃饰面板安装,18 内墙陶瓷饰面板安装,19 内墙陶板安装,20 内墙吸音墙面安装,21 固定罩面板吊顶,22 活动罩面板吊顶,23 金属罩面板吊顶,24护栏、扶手安装,25 裱糊施工,26 软包施工,27 细部工程安装。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北京市西城区广莲路 1 号,北京建工大厦 A 座 9 层907 室;邮编:100055;电话:010-63965212;电子邮箱:143c@sohu.com)。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北京城建十六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城建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远东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住总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建北方众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顺鑫天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龙惠源装饰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兴电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大唐首邑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忠信博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房屋修建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厚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双盈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建明 邹方令 张莉莉 张小雪 喻尚龙 邱正清 王兴光 徐 龙 柳瑞海
陈 勇 解江涛 杨 平 李 伟 袁勇军 沙会清 卫 民 李素霞 焦长春
格智勇 张胜利 杨秋风 许 晖 袁春娟 曾维民 陈传宇 魏鹏宇 郝志军
陈兆夫 朱晓林 王海英 单 强 曹广西 刘冰洁 刘冬正 樊京伟 胡耀林
潘宏宇 周一萌 吕燕柏 王 华 张晓磊 杜卫民 刘海泉 杨 金 宗成山
许大明 孙 石 王 瑀 杨振亚 郎 晴 蔡维亮 胡江涛 杨 明 刘东阳
位帅鹏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姜 仁 李 栋 刘忠伟 程 峰 张春雷 马福玲 朱 红
目 次
1 总 则................................................................ 1
2 基本规定................................................................ 2
3 外墙饰面砖粘贴.......................................................... 4
4 外墙涂饰............................................................... 10
5 内墙饰面砖粘贴......................................................... 18
6 内墙面石材干挂......................................................... 23
7 内墙涂饰............................................................... 29
8 预拌砂浆抹灰........................................................... 38
9 抹灰石膏抹灰........................................................... 45
10 轻钢龙骨饰面板隔墙安装................................................. 51
11 板材隔墙安装........................................................... 57
12 玻璃隔断安装........................................................... 62
13 活动隔断安装........................................................... 67
14 内墙木饰面板安装....................................................... 70
15 内墙金属饰面板安装..................................................... 74
16 内墙树脂板安装......................................................... 77
17 内墙玻璃饰面板安装..................................................... 80
18 内墙陶瓷饰面板安装..................................................... 85
19 内墙陶板安装........................................................... 92
20 内墙吸音墙面安装....................................................... 99
21 固定罩面板吊顶........................................................ 103
22 活动罩面板吊顶........................................................ 109
23 金属罩面板吊顶........................................................ 113
24 护栏、扶手安装........................................................ 118
25 裱糊施工.............................................................. 122
26 软包施工.............................................................. 127
27 细部工程安装.......................................................... 131
本规程用词说明 ........................................................... 141
引用标准名录 ............................................................. 142
条文说明 ................................................................. 146
1 总 则
1.0.1 为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工艺做法,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地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1.0.3 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工艺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
2.0.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并应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调整方案时应履行变更、审批程序。
2.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制品等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标准的规定。尚无标准的,应具有专家论证报告及企业标准。材料或产品进场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所用材料的型号、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2 进场后需要进行复试的材料种类及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 的规定,按规定对材料或产品应进行见证取样复试;
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 的有关规定;
4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
5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6 施工操作环境温度的控制应符合材料或产品的技术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0.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前应依据作业条件、环境条件、设计要求等合理选择施工机具和适当的施工工艺,并熟悉施工工艺中各环节操作要点和控制标准。
2.0.4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 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工序交接”检验;
2 相关各专业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
3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管理;
4 施工记录应齐全有效。
2.0.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应制定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材料的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应对面层采取成品保护措施,成品保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成品保护技术标准》JGJ/T 427。
3 外墙饰面砖粘贴
3.1 材料要求
3.1.1 饰面砖、粘结材料、填缝剂和密封材料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产品使用说明书及生产厂家资质等资料。
3.1.2 饰面砖的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和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陶瓷类饰面砖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陶瓷外墙砖通用技术要求》GB/T 37214、《陶瓷砖》GB/T 4100、《陶 瓷马赛克》JC/T 456 和《薄型陶瓷砖》JC/T 2195 的规定。
3.1.3 饰面砖应采用有背纹的产品,背纹深度不应小于 0.7mm。
3.1.4 外墙饰面砖宜采用的陶瓷砖,进场应取样进行吸水率及抗冻性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及现行行业标准《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 的规定。
3.1.5 饰面砖粘结材料应选择水泥基粘结材料,并根据工程基体和所选用的饰面砖进行选 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陶瓷砖胶粘剂》JC/T 547 的规定。不应采用有机物为主的粘结 材料。
3.1.6 饰面砖粘结选用的粘结砂浆,进场应进行常温常态拉伸粘结强度、晾置时间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DB11/T 696 的规定。
3.1.7 饰面砖填缝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陶瓷砖填缝剂》JC/T 1004 的规定。
3.1.8 饰面砖伸缩缝耐侯胶进场时应取样进行污染性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材用建筑密封胶》GB/T 23261 的规定。
4 外墙涂饰
4.1 材料要求
4.1.1 建筑涂饰工程中所用的涂料应与设计选定式样、色彩光泽相符或与设计提供颜色样 板相符,不应任意更改或代替。乳胶漆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 GB/T 9755 的规定,真石漆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 料》JG/T 24 的规定,溶剂型外墙涂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溶剂型外墙涂料》GB/T9757 的规定。
4.1.2 进场材料应有明显标识,标识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执行标准、型号、种类、颜色、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地址、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4.1.3 建筑涂饰工程中配套使用的腻子和封底材料的性能应与选用饰面涂料性能相适应。
外墙腻子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用腻子》JG/T 157 和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墙体用腻子应用技术规程》DB11/T 850 的规定。外墙底漆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 9755 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内外墙用 底漆》JG/T 210 的规定。
4.1.4 用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涂饰材料应满足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要求,且 应与系统相匹配。
4.1.5 外墙涂饰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的规定。
4.2 主要机具
4.2.1 宜备用有空压机 1 台~2 台,排气量宜为 0.6m3/min,工作压力 6kg/cm2~8kg/cm2, 耐压胶管可用 3/8 氧气管及接头、喷斗等。
4.2.2 应具备压浆罐、输浆胶管、胶管接头、喷枪软毛辊子、硬质辊子、弹涂所用的弹涂 器、料桶、计量天平、木抹子、铁抹子、粉线包、黄蜡布或黑胶布、木靠尺、方尺、木尺等工具。
4.2.3 分格胶条应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制作备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L/T 701-2022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
ICS 27.100
CCS F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701-2022 代替DL/T 701—2012
火力发电厂 热工自动化 术语
Terminology of thermodynamic automation for thermal power plants
2022-05-13发布 2022-11-13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LT 701——2012《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与DL/T 701—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近年来火电厂自动化技术领域一些经常使用的名词术语(见第4章、第6章、第7章);
——增加了"大数据应用术语"一章(见第8章);
——对一些术语定义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删除了一些在国家标准中已有定义的各行业通用术语,以及实际使用中大家已经熟悉且不会混淆的一般术语;
——更详细地将名词术语进行分类编排以便于使用查找。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火力发电厂(公司)热工自动化常用的术语。本文件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公司)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管理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一般性术语
3.1电厂数字化 power plant digitalization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反映电厂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现象、特征、本质及规律的声音、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和图像等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
3.2数字化电厂 digitalized power plant
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概念。电厂各级控制和管理系统(包括现场设备等基础单元)均进入数字化后称为数字化电厂。
3.3厂级监管信息系统 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 at plant level;SIS
采集发电厂各系统的实时生产过程数据,以全厂生产过程实时/历史数据库为平台,为全厂实时生产过程综合优化服务的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
3.4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为基础,提供企业管理所需信息以及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
3.5企业资源管理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
以实现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为目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6热工自动化 thermodynamic automation
采用各种仪表和装置(包括计算机系统)对火力发电厂热力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使之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过程。
3.7自动化水平 automation level
电厂实时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所达到的程度。其中包括参数检测、自动控制、联锁保护等系统的完善程度、自动化设备状况等。最终体现在电厂所达到的安全、经济、环保效果。
3.8控制方式 control mode
值班员监视和控制机组或其他辅助系统运行所采取的形式,主要包括监控地点、监控范围以及所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一般性术语…………………………………………………………………………………………………1
4控制术语……………………………………………………………………………………………………3
5测量与监视术语……………………………………………………………………………………………16
6报警与保护术语……………………………………………………………………………………………22
7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术语……………………………………………………………………………………26
8大数据应用术语……………………………………………………………………………………………37
9仿真系统术语………………………………………………………………………………………………42
10热工监督与管理术语……………………………………………………………………………………44
参考文献………………………………………………………………………………………………………49
索引……………………………………………………………………………………………………………5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L/T 2482-2022 消弧线圈并联低电阻接地装置技术条件
ICS 29.180
CCS K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2482—2022
消弧线圈并联低电阻接地装置 技术条件
Requirements for grounding device of arc suppression coil paralleling low resistance
2022-05-13发布 2022-11-13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消弧线圈并联低电阻接地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基本功能和构成、使用条件、产品型号、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6kV~66kV电压等级非有效接地系统的中性点用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C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发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094.6 电力变压器 第6部分:电抗器
GB/T1984 高压交流断路器
GB/T1985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T4797.4 环境条件分类 自然环境条件 太阳辐射与温度
GB/T14808 应交流接触器、基于接触器的控制器及电动机起动器
GB/T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20840.1 互感器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 20840.2点感器第2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GB/T20840.3 互感器 第3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GB/T20840.5 5感器 第5部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DL/T780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器
DLT1057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技术条件
JB/T3837 变压器类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JB/T 10777 中性点接地电阻器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木文件。
3.1消弧线圈并联低电阻接地装置 grounding device of arc suppression coil paralleling low resistance
由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低电阻接地电阻器 (3.2)、低电阻投切开关(3.3)、控制器(3.4)、相关辅助设备等组成的中性点用成套装置。
3.2低电阻接地电阻器 low resistive grounding impedance
短时并接在消弧线圈两端的电阻,以获得快速选择性继电保护所需的足够电流。
3.3低电阻投切开关 low resistive impedance switch
串接在低电阻接地电阻器(3.2)上,用于投切低电阻接地电阻器。
3.4控制器 controller
用于控制消弧线圈运行及低电阻接地电阻器(3.2)的投退。
3.5低电阻延时投入时间 delay switching time of low resistive impedance
装置启动时刻到低电阻接地电阻器(3.2)投入运行时刻之间的时间。
3.6装置额定短时电流 rated short-time current
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低电阻接地电阻器(3.2)短时投入后流过装置的电流,该电流值为消弧线圈额定电流和低电阻接地电阻器额定发热电流的相量和。
4 基本原理
装置典型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装置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低电阻接地电阻器不投入;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立即补偿,若故障未消失,经低电阻延时投入时间,投入低电阻接地电阻器,低电阻接地电阻器投入持续时间超过设定值后,退出低电阻接地电阻器:若故障切除,消弧线圈停止补偿;若故障未切除,消弧线圈继续补偿一定时间(一般不大于2h),在此期间,可尝试再次投入低电阻接地电阻器,以增大故障点接地电流,触发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装置基本动作时序按附录A。
5 使用条件
5.1 正常使用条件
符合本文件的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低电阻接地电阻器等一次设备及其附件应适合在下述正常使用条件下运行。
——海拔:不超过1000m。
——最高气温:+40℃。
——最低气温:户外为——25℃,户内为——5℃。
——相对湿度:在24h内测得的平均值不超过95%。
——阳光辐射:不大于1000 W/m²(晴天中午)。
注1:在一定的阳光辐射条件下,为了使温升不超过规定值,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加盖屋顶、强迫通风等,或者降容。
注2:阳光辐射要求遵守GB/T4797.4的规定。
——大气污秽条件:不高于e级。
——无爆炸危险、无严重霉菌。
——地震引发的地面加速度:水平方向不大于3m/s²;垂直方向不大于1.5m/s²(设计中不需特殊考虑此限度内的地震问题)。
——控制器使用条件应符合DL/T1057的要求。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理………………………………………………………………………………………………………………………………2
5使用条件………………………………………………………………………………………………………………………………………2
5.1正常使用条件…………………………………………………………………………………………………………………2
5.2特殊使用条件…………………………………………………………………………………………………………………3
6产品型号………………………………………………………………………………………………………………………………3
7技术要求……………………………………………………………………………………………………………………………3
7.1运行时间………………………………………………………………………………………………………………………3
7.2控制功能…………………………………………………………………………………………………………………3
7.3消弧线圈………………………………………………………………………………………………………………………4
7.4接地变压器………………………………………………………………………………………………………………………4
7.5低电阻接地电阻器…………………………………………………………………………………………………………4
7.6低电阻接地电阻器投切开关……………………………………………………………………………………………5
7.7控制器………………………………………………………………………………………………………………………5
7.8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5
7.9其他技术性能要求…………………………………………………………………………………………………………5
8试验项目…………………………………………………………………………………………………………………………5
9装置与控制器试验方法及要求…………………………………………………………………………………………………7
9.1装置……………………………………………………………………………………………………………………………7
9.2控制器…………………………………………………………………………………………………………………………10
10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10
10.1标志……………………………………………………………………………………………………………………………10
10.2标签…………………………………………………………………………………………………………………………11
10.3随行文件……………………………………………………………………………………………………………………11
11包装、运输及贮存……………………………………………………………………………………………………………11
11.1包装…………………………………………………………………………………………………………………………11
11.2运输…………………………………………………………………………………………………………………………………11
11.3贮存…………………………………………………………………………………………………………………………11
附录A(规范性)消弧线圈并联低电阻接地装置基本动作时序…………………………………………………12
附录B(规范性)低电阻接地电阻器推荐电阻值………………………………………………………………………13
参考文献………………………………………………………………………………………………………………………………………1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高清PDF《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陈翔 等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本教材第2版依据最新建筑工程 施工标准规范进行编写。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2章内容,上篇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质量 管理概论、质量管理体系、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管理、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管理内容,下篇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概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施工机械与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施工现场防火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内容。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函授和自考辅导用书,还可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工作时参考。
高清PDF《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 上册》陈玲玲 主编 2013年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国家最新建筑设计 规范、建筑设计资料集以及通用建筑图集编写而成,主要讲述建筑主要部位的构造原理 与设计方法。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墙体,楼地层及阳台雨篷,楼梯、坡道及电梯、自动扶梯,屋顶,地基与基础,变形缝,门窗。为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本书各章设置知识目标、导人案例及习题,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本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新、图文并茂、应用性突出,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注册建筑师考试复习参考书。
前言
本书为适应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而编写。本书重点介绍了民用建筑各部分构造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结合现行最新国家规范、标准,对建筑构造 知识的运用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同时在内容上精心组合,突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建筑构造的设计原理和应用前景。本书语言简练、图文并茂,并增加了课后习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得以尽快巩固。
建筑构造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懂得实践与应用。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概论;第2章墙体﹔第3章楼地层及阳台雨篷﹔第4章楼梯、坡道及电梯、自动扶梯;第5章屋顶;第6章地基与基础;第7章变形缝﹔第8章门窗。本书加强了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各章节的思考题和设计题,可以加强与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应用性突出,可作为高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环境艺术、室内设计等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书,还可作为注册建筑师考试复习参考书。
高清PDF《国内外重大地下工程事故与修复技术》白云 编 2012年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7章,全面、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6个重大工程事故 过程、原因和修复 工作。这些重大工程案例涉及软土深基坑工程、软土隧道联络通道工程、盾构隧道工程,不仅有建设期发生灾难的情况,也有运营初期发生事故的实例。编著者相信,通过对这些重大地下工程 事故的深刻剖析,从技术和风险管理角度上讲,将有助于国内同行提高对地下工程 建设的认识。
本书可供城市地铁隧道、越江越海隧道、取排水隧道和公共事业等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作技术参考。
前言
正打算写- .段前言, 看到了英国同事刚发来的一则工程事故信息。这起事故发生在埃及开罗的地铁盾构区间段,2009年9月3日(星期四)晚,位于开罗最古老区域之- - 的Bab Al - She'nya区Al - Geish街的路面突然出现了一一个直径15 ~ 20m、深20m的巨大空洞,导致停在该位置的一辆小汽车落人洞内,邻近的10栋建筑中的80户家庭作了紧急撤离,所幸无人员伤亡。初步了解的事故起因是:本次地层空洞是由一块刚出土压平衡盾构盾尾的邻接块管片(10 点位置)掉落引起的。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我猜测可能由以下几个或综合因素所引起:管片误拼装、螺栓未紧固?千斤顶未顶紧?同步压浆压力过大? .....
其实,近几年国内外地下工程事故是层出不穷的,如何减少这些恶性地下工程事故?这不仅是业内人士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政府官员们时时关注的问题。人们首先要问的问题是,为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而地下工程的事故却与时俱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谈- -下当今地下工程的特点。
当今地下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4句话:地下工程越挖越深,隧道摑进越来越长,地下结构尺寸越做越大,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还容易发现,地下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呈非线性增长趋势,这从客观上要求地下工程必须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完成,从而导致从事地下工程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事故恶性程度越来越高。在今天的高度信息化社会,一旦发生地下工程事故,可能会在-一个小时内传遍全球,以前在很多国家即使发生地下工程事故,也没有多少人知道。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地下F工程施工技术还有不少缺陷,行业内很多人缺乏正确的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理念,在风险管理上流于形式,遇到风险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責任,更糟糕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导致有些事故反复发生。
也许是出于对公司的信誉考虑,或是因为人的本能,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般并不愿意公布所有的事故细节,这也给行业内有关人士吸取经验教训带来不便。本书的3位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国内外数以百计的地下工程事故中,遴选出事故恶性程度高、资料收集相对齐全、事故类型较为典型的案例,从工程概况、事故与抢险过程、原因分析、修复方案和教训:与提高等诸多方面给予总结。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业内人士吸取教训,安全优质地建造更多的地下工程,让地下工程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作用。
本书前言由白云 编写,第1章由肖晓春博士编写,第2章由胡向东博士编写,第3章、第4章由白云编写,第5章由白云、肖晓春编写,第6章、第7章由白云编写。本书由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 IRT1029)。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河北
提问日期: 2023-02-03 13:26:44
提问网友: 小小预算
解答网友: 薛子庆
顶板面筋1.5倍锚固长度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浙江
提问日期: 2023-02-03 13:21:00
提问网友: 小白
2023-02-03 13:24:20 补充
输入8*8就变成这样了
解答网友: zhangy
自己在截面中绘制箍筋。
1
…
90
91
92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