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3 》龚晓南 主编 2010年
前言
一基坑工程 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我国基坑工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应该看到,基坑工程事故多发以及设计不合理造成工程投资浪费两个现象仍然存在,需要我们继续重视。为了更好地交流基坑工程设计、施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召开两年一次学术年会之际, 组织全国各地专家编写基坑工程实例 ,出版《基坑工程实例》系列丛书。每个工程实例- -般包括以下7方面内容:工.程简介及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含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和一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基坑周边环境情况(应含建筑物基础简况,管线、道路情况等),根据需要附平面图;基坑围护平面图;基坑围护典型剖面图(1~2 个);简要实测资料和点评。2006 年和2008年已出版《基坑工程实例1》和《基坑工程实例2),现结合厦门基坑工程会议出版《基坑工程实例3》。《基坑工程实例3》共收集34个工程实例,围护型式包括地下连续墙(墙一撑、墙一锚)支护、桩一撑(锚)支护、上部土钉下部桩锚(撑)护、部分土钉部分桩铺支护、(复合)土钉支护等多种型式,工程实例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海南、青海、广东等省市。
在出版《基坑工程实例3)之际,笔者就基坑工程特点和抓主要矛盾、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按稳定控制设计与按变形控制设计、常用围护型式分类及适用范围、承压水的.复杂性与控制、信息化施工与风险管理、基坑围护设计注意事项等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意见,望能得到广大同行指正。
1基坑工程特点和抓主要矛盾
笔者曾在《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一书中指出基坑工程具有8个特点: (1) 基坑围护体系多数是临时结构,与永久性结构相比,设计考虑的安全储备较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基坑工程性状具有极大的影响,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3) 基坑工程设计与周围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城区和在空旷区对基坑围护体系的要求差别很大; (4) 基坑围护设计不仅涉及土力学中稳定、变形和渗流三个基本课题,而且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复杂,因此要求设计人员不仅应具有较好的岩土工程分析能力,还应具有较好的结构工程分析能力; (5)土压力作为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主要荷载,其影响因素较多且很复杂; (6)基坑空间形状对围护体系受力具有较大影响,考虑到土体又具有蠕变性,因此基坑工程时空效应强; (7)基坑挖土顺序和挖土速度对基坑围护体系受力具有很大影响,围护设计应考虑施工条件,并应对施工组织提出要求,基坑工程应实行信息化施工; (8) 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形和地下水位下降都可能对基坑周围的道路、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破坏,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一定要重视环境效应。
基坑性状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平面形状和面积大小。基坑围护设计中一定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例如要认真分析该基坑围护的主要矛盾是围护体系的稳定问题,还是需要控制围护体系的变形问题,基坑围护体系产生稳定和变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土压力问题,还是地下水控制问题。以杭州城区为例,工程地质分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深厚软粘土地基,另一类是砂性土地基。两类地基地下水位都很高,但由于土的渗透系数相差很大,土中水的性状截然不同。深厚软粘土地基中的基坑主要要解决土压力引起的稳定和变形问题,该类地基中基坑工程事故往往是工程技术人员对作用在挡墙上土压力估计不足而造成。而砂性土地基中的基坑围护主要问题:是地下水控制,该类地基中基坑工程事故往往是I程技术人员未能对地下水进行有效控制而造成。
2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基坑工程事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围护体系失稳产生破坏;二是围护体系变形过大,致使周围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等产生破坏。若基坑周围没有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等,围护体系变形大- .点应是允许的,此时变形稍微大- -点不会引起事故。但一定要清楚认识到,随着围护体系变形的发展,围护体系中的内力将不断产生重分布,务必要保证在发生较大变形时,围护体系是安全的。笔者认为:杭州“11. 15”地铁基坑坍:塌事故就是超挖等原因引起地连墙在靠近开挖面附近向基坑内变形过大,导致上下几道支撑内力产生重分布,有的增大,有的减小,最上一道支撑轴力可能产生拉力,加上钢管支撑体系设计、施工不合理,发生破坏,进而导致地连墙产生位移并折断。
引发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土,二是水。前一类主要是低估了作用在围护体系上的土压力和高估了土的抗剪强度,后一类 是未能控制好地下水。哪- -类是主要原因,主要取决于工程地质条件。前面以杭州城区为例,按工程地质可分两大类:深厚软粘土地基和砂性土地基。深厚软粘土地基中引发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土,而砂性土地基中引发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水。笔者最近见到北京-单位对北京约30年来的地铁施工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大部分事故由水引发。与杭州不同,北京地下水位很低,为什么大部分事故由水引发?原来北京地区地下水分布很复杂,地下水管漏水也常会引发事故,真有的难以设防。现在基坑愈挖愈深,是土压力难挡,还是地下水难控制?我想结论是明确的,挡土压力容易,控制地下水较难。
造成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来自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几个方面。只有认真做好工程勘察和监测,强调概念设计,实施信息化施工,才能有效杜绝基坑工程事故发生。多数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来自设计和施工,特别是来自不合理设计。
3按稳定控制设计 与按变形控制设计
当基坑周围空旷,如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周围建(构)筑物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允许基坑周围地基土体产生较大变形时,基坑围护设计可按稳定控制设计:当基坑紧邻市政道路、管线、周围建(构)筑物,而不允许基坑周围地基土体产生较大变形时,基坑困护设计应按变形控制设计。
按稳定控制设计只要求基坑围护体系满足稳定性要求,允许产生较大的变形:而按变形控制设计不仅要求围护体系满足稳定性要求,还要求围护体系变形小于某- -控制值。 由于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值与位移有关,在按稳定控制设计中和在按变形控制设计中,作为荷载的土压力设计取值是不同的。在选用基坑围护型式时应明确是按稳定控制设计,还是按变形控制设计。当可以采用按稳定控制设计时,采用按变形控制设计可能增加工程投资,而当需要采用按变形控制设计时,采用按稳定控制设计就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按变形控制设计中,基坑围护变形控制量不是愈小愈好,也不宜统- .规定, 应以基坑变形不会影响周围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为标准,合理确定变形控制量。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判断应该采用按稳定控制设计,还是按变形控制设计,至今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或者说尚未提到理论的高度。现有规程、规范、手册以及设计软件均未能从理论高度给予区分,多数有经验的设计师是通过综合判断调整设计标准来区分的。笔者认为我国已有条件推广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确定采用按稳定控制设计,或按变形控制设计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提高基坑围护设计水平。
4常用围护型式分类及适用范围
工程中应用的围护型式很多,在围护型式分类中要涵盖所有围护型式是困难的,笔者将其分为下列四大类.
一、放坡开挖及简易支护
包括: 1)放坡开挖: 2)放坡开挖为主,坡脚辅以短桩、隔板及其他简易支护;3)放坡开挖为主,辅以喷锚网加固等。
二、加固边坡土体形成自立式围护结构
包括: 1)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 2)加筋水泥土墙围护结构; 3)土钉墙围护结构.4)复合土钉墙围护结构; 5) 冻结法围护结构等。
三、挡墙式围护结构
挡墙式围护结构主要可分为悬臂式挡墙式围护结构、内撑式挡墙式围护结构和拉锚式挡墙式围护结构三类,另外还有内撑与拉锚相结合等形式。
常用挡墙形式有:排桩墙、地下连续墙、板桩墙以及加筋水泥土墙等。
T/CFA 03034-2022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球墨铸铁用球化剂.pdf
ICS97.190
CCS Y 57
团体标准
T/CFA03034-2022
T/CECA-G0205-2022
T/CSTE0182-2022
质量分级 及“领跑者”评价要求球墨铸铁用球化剂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grading and forerunner Nodulizer for ductile iron
2022-11-01 发布
2022-11-01 实施
中国节能协会、中国铸造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T/CAQP015-2020、T/ESF0001-2020《“领跑者”标准编制通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中国铸造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联合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浦江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圣泉科利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倍耐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启栋、吴永纯、马寒坤、陈国栋、郭利霞、施亮。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球墨铸铁用球化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球墨铸铁用球化剂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球墨铸铁用球化剂质量和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相关机构开展质量分级和企业标准水平评估、“领跑者”评价以及相关认证时可参照使用,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611铸造术语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GB/T28702球墨铸铁用球化剂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56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球墨铸铁用球化剂nodulizer for ductile iron
在铁液球化处理过程中,为使碳在铁液凝固过程中主要以球状石墨形态析出而加入的变质剂。[GB/T5611-2017,3.3.76,有修改]
4评价指标体系
4.1基本要求
4.1.1近三年,生产企业无较大及以上环境、安全、质量事故。
4.1.2企业应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4.1.3企业可根据GB/T19001、GB/T24001、GB/T45001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更高水平的相关管理体系。
4.1.4产品应为量产产品,球墨铸铁用球化剂领跑标准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GB/T28702规定的要求。
4.2评价指标分类
4.2.1球墨铸铁用球化剂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4.2.2基础指标包括Si含量、致密度和外观。
4.2.3核心指标包括有效Mg含量、RE含量、A1含量、Ti含量、超过上(下)限粒度的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和氧化镁含量与总镁量的比值。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先进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3星级水平。
4.2.4创新性指标包括C含量范围,划分成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两个等级,其中先进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的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
4.3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球墨铸铁用球化剂“领跑者”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FA 03033-2022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非开挖管道施工用球墨铸铁顶管.pdf
ICS 97.190
CCS J 31
团体标准
T/CFA03033-2022
T/GECA-G0206-2022
T/CSTE0183-2022
质量分级 及“领跑者”评价要求非开挖管道 施工用球墨铸铁顶管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forerunner standard Ductile iron jacking pipe for trenchless pipeling construction
2022-11-01 发布
2022-11-01 实施
中国铸造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T/CAQP015-2020/TESF0001-2020《“领跑者标准编制通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钢集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国铭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台明铸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新高、苏柏林、张玉湖、罗太友、张洪亮、樊永辉。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开挖管道施工用球墨铸铁顶管(以下简称顶管)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接口尺寸范围DN600DN2600,流体温度0℃~50℃,用于非开挖地下铺设的球墨铸铁顶管的质量和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相关机构开展质量分级和企业标准水平评估、“领跑者”评价以及相关认证时可参照使用,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768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橡胶砂轮法
GB/T11170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11837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GB/T13295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
GB/T13788冷轧带肋钢筋
GB/T1499.1热轧光圆钢筋
GB/T1499.2热轧带肋钢筋
GB/T1675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
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5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检测与验证
GB/T20878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223.25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量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GB24234铸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B/T1003155°密封管螺纹量规
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3术语和定义
GB/T1329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评价指标体系
4.1基本要求
4.1.1近三年,生产企业无较大及以上环境、安全、质量事故。
4.1.2企业应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4.1.3企业可根据GB/T19001、GB/T24001、GB/T45001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更高水平的相关管理体系。
4.1.4产品应为量产产品,非开挖管道施工用球墨铸铁顶管领跑标准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GB/T13295和T/CFA02010202.4规定的要求。
4.2评价指标分类
4.2.1非开挖管道施工用球墨铸铁顶管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4.2.2基础指标应包括结构、接口型式及壁厚等级,接口尺寸及长度,接口允许偏转角,顶推法兰的尺寸,基材,项管混凝土强度,钢筋骨架,外防腐涂层,焊接要求,注浆孔及密封,混凝土保护层外观质量。
4.2.3核心指标应包括顶推力。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先进水平、平均水平和基准水平,先进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3星级水平。
4.2.4创新性指标应包括顶推法兰、连接件与管体焊接焊缝质量、焊材、球墨铸铁顶管用铁液,划分成基准水平、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三个等级,其中先进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的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若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
4.3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非开挖管道施工用球墨铸铁顶管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FA 03032-2022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pdf
ICS23.040.10
H48
团体标准
T/CFA03032-2022
T/CECA-G0204一2022
T/CSTE0181-2022
质量分级 及“领跑者”评价要求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 、管件及附件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grading and forerunner -Castiron pipes,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with flexible interface for building drainage(公告稿)
2022-11-01 发布
2022-11-01 实施
中国铸造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T/CAQP0152020、T/ESF0001一2020《“领跑者”标准编制通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俦造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泫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联通管业有限公司、泽州县金秋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兴华铸管有限公司、禹州市新光铸造有限公司、河北钜兴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克建、任少龙、刘玉林、闫军顿、周可新、许进福、郭进。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质量和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相关机构开展质量分级和企业标准水平评估、“领跑者”评价以及相关认证时可参照使用,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3098.6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9439灰铸铁件
GB/T12772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
GB/T14837.1橡胶和橡胶制品热重分析法测定硫化胶和未硫化胶的成分第一部分: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二元和三元共聚物、异丁烯异戊二烯橡、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GB/T18593-2010.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蚀涂装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GB/T30648.1色漆和清漆耐液体性的测定第1部分:浸入除水之外的液体中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CJ/T 177建筑排水用卡箍式铸铁管及管件
CJJ/T 245住宅生活排水系统立管排水能力测试标准
CJ/T 312建筑排水管道系统噪声测试方法
IS02409色漆和清漆一划格试验
IS04628-2色漆和清漆漆膜老化评价 缺陷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规定第2部分:
3术语和定义
GB/T1277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立管排水能力stack drainage capacity
建筑排水立管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水封损失小于规定值的最大排水流量,单位L/S。
3.2排水噪声drainage noise
排水管道系统排水时在规定的实验室测得的噪声,分为空气声噪声和结构声噪声。空气声噪声为声源室测得的噪声,结构声噪声为接收室测得的噪声。
4评价指标体系
4.1基本要求
4.1.1近三年,生产企业无较大及以上环境、安全、质量事故。
4.1.2企业应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4.1.3企业可根据GB/T19001、GB/T24001、GB/T45001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更高水平的相关管理体系。
4.1.4产品应为量产产品,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领跑标准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GB/T12772-2016和CJ/T177-2002规定的要求。
4.2评价指标分类
4.2.1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4.2.2基础指标包括尺寸形状及允许偏差、重量及允许偏差、表面质量、管材及接口承压能力。
4.2.3核心指标包括力学性能、铸铁质量要求、内外涂覆、卡箍质量、密封胶圈质量及抗震性能。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先进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3星级水平。
4.2.4创新性指标包括立管排水能力、排水噪声,划分成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两个等级,其中先进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的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
4.3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领跑者”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CSCIOT 0010-2022 物联网 绿岛VOCs活性炭集中处理全程监 控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35.110
CCS L79
I/CCSCIOT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 商会团体标准
T/C0SC10T0010-2022
物联网绿岛V0Cs活性炭 集中处理 全程监控系统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whole process monitoring system of VOCs centralized treatment of IoT Green Island
2022-12-30 发布
2023-01-01 实施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高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感知金服物联网科技公司、无锡高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博嘉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宁太电气有限公司、感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书义、孙万源、钱维林、吴明娟、孙飞、张惠鸣、赵天赐、吕长会、董接莲、佘远亮。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物联网绿岛VOCs活性炭集中处理全程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包括:概述、系统结构和系统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物联网绿岛V0Cs活性炭集中处理全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08采中文标准名称:电流互感器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3102.1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GB4793.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6587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
GB/T13850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6706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GB/T17214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条件
GB/T17626电磁兼容实验和测量技术
GB/T33474-2016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GB37822-2019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HJ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212-2017《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273-2006《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HJ274-2009《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HJ44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
HJ589-20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664-20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HJ759-2015《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HJ200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DL/T513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VOCs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ACD 资源交换域(Access&Communications Domain)
ASD 服务提供域(Application&Service Domain)
OMD 运维管控域(Operation&Management Domain)
PED 目标对象域(Physical Entity Domain)
SCD 感知控制域(Sensing and Controlling Domain)
UD 用户域(User Domain)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CSCIOT 0009-2022 物联网 VOCs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监测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35.110
CCS L79
T/CCSCIOT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 商会团体标准
T/CCSC10T0009-2022
物联网V0Cs治理设施 同步运行率 监测系统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ynchronous operation rate monitoring system of Internet of Things VOCs governance facilities
2022-12-30 发布
2023-01-01 实施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高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感知金服物联网科技公司、无锡高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博嘉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宁太电气有限公司、感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书义、孙万源、钱维林、吴明娟、孙飞、朱云飞、赵天赐、吕长会、董接莲、佘远亮。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物联网V0Cs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包括:概述、系统结构和系统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物联网V0Cs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08采中文标准名称:电流互感器
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3102.1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GB4793.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6587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
GB/T13850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
GB/T16706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GB/T17214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条件
GB/T17626电磁兼容实验和测量技术
GB/T33474-2016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HJ212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44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
HJ200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DL/T513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VOCs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ACD资源交换域(Access&Communications Domain)
ASD服务提供域(Application&Service Domain)
OMD运维管控域(Operation&Management Domain)
PED目标对象域(Physical Entity Domain)
SCD感知控制域(Sensing and Controlling Domain)
UD用户域(User Domain)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CSCIOT 0008-2022 物联网 VOCs监测溯源系统技术.pdf
ICS35.110
CCS L79
I/CCSCIOT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 商会团体标准
T/C0S010T0008-2022
物联网VOCs监测溯源系统技术 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VOCs monitoring and traceability system
2022-12-30 发布
2023-01-01 实施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高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感知金服物联网科技公司、无锡高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博嘉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宁太电气有限公司、感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书义、孙万源、钱维林、吴明娟、孙飞、朱云飞、赵天赐、吕长会、董接莲、佘远亮。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物联网VOCS监测溯源系统技术要求,包括:概述、系统结构和系统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物联网VOCS监测溯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33474-2016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GB37822-2019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HJ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169-2018《建设项目坏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212-2017《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273-2006《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HJ274-2009《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HJ589-20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759-2015《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HJ664-20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VOCs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ACD资源交换域(Access&Communications Domain)
ASD服务提供域(Application&Service Domain)
OMD运维管控域(Operation&Management Domain)
PED目标对象域(Physical Entity Domain)
SCD感知控制域(Sensing and Controlling Domain)
UD用户域(User Domain)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CSCIOT 0007-2022 智慧环保管家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35.110
CCS L79
T/CCSCIOT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团体标准
T/C0S010T0007-2022
智慧环保管家 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mart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system
2022-12-30 发布
2023-01-01 实施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高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感知金服物联网科技公司、无锡高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博嘉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宁太电气有限公司、感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书义、孙万源、钱维林、吴明娟、孙飞、张惠鸣、赵天赐、吕长会、董接莲、佘远亮。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智慧环保管家系统技术要求,包括:概述、系统结构、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流程、系统规范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面向智慧环保管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6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33567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规范
HJ274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
HJ606工业污染源现场检查技术规范
HJ944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信用要求
智慧环保管家系统服务提供商应满足如下信用要求:
a)近三年未被列入国家或地方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或相关部门公布的违法或失信企业名单:
b)环保管家服务人员未发生假借服务对象或以服务对象工作人员名义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c)具有相关专业机构或行业协会出具的信用等级评价证书和环境服务认证证书。
4.2管理要求
智慧环保管家系统服务提供商应满足如下管理要求:
a)智慧环保管家系统开发单位应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展服务的必要资源条件,并根据服务需要配备相关的专业技术软件、硬件:
b)为工业园区提供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工程建设服务的,应符合国家相关资质要求:
c)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坏境管理体系认证:
d)应建立生态环境管理综合服务能力评价内部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等相关文件:
e)应根据服务类型、范围和内容制定相应的服务蓝图(服务流程图),并对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点进行识别及管控,明确服务管控内容;
f)应对服务过程进行真实、全面、准确、清晰、规范的记录,服务全过程可追溯: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CSCIOT 0005-2022 面向物联网金融服务的仓库监管通用.pdf
ICS35.110
CCS L79
ICCSCIOT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团体标准
T/C0S010T0005-2022
面向物联网 金融服务 的仓库监管通用 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warehous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for Internet of Things financial service
2022-12-30 发布
2023-01-01 实施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感知金服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感知企银科技(无锡)有限责任公司、感知集团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海涛、陈书义、吴明娟、孙万源、钱维林、曹红兵、吴中骅、沈洁琳、周刚。
内容摘抄:
面向物联网金融服务的仓库监管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物联网金融服务的仓库监管通用规范,包括:
物联网金融服务概述:仓库监管系统结构:仓库监管技术规范;仓库监管业务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物联网金融服务的仓库监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474-2016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ACD资源交换域(Access&Communications Domain)
ASD服务提供域(Application&Service Domain)
OMD运维管控域(Operation&Management Domain)
PED日标对象域(Physical Entity Domain)
SCD感知控制域(Sensing and Controlling Domain)
UD用户域(User Domain)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FA 0201031-2018 金属切削机床球墨铸铁件 技术条件.pdf
ICS25.080.01
J31
CFA团体标准
T/0FA0201031--2018
金属切削机床 球墨铸铁件 技术条件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 spheroidal graphite iron castings-Specifications
2018-12-01 发布
2019-01-01 实施
中国铸造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铸造协会机床铸件分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铸造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重庆银河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芜湖久弘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世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恒、张笑征、孙润超、汪昌亮、何文东、徐效正
本标准于2018年12月1日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切削机床用球墨铸铁铸件(主要包括床身、立柱、滑座、工作台、主轴箱等,以下简称铸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和质量证明书等。本标准适用于砂型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型中铸造的普通和低合金球墨铸铁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
GB/T223.4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223.6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1.2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GB/T231.3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GB/T231.4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硬度值表
GB/T1348球墨铸铁件
GB/T433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5611铸造术语
GB/T5612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GB/T5677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
GB/T6060.1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
GB/T6414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7233.1铸钢件超声检测第一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
GB/T9441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9444铸钢件磁粉探伤检测
GB/T11351铸件重量公差
GB/T22315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
T/CFA0201032金属切削机床铸件表面质量
3牌号
3.1按照GB/T1348的规定,铸件材料牌号通过测定下列试样的力学性能而确定:
单铸试样:从单铸试块上截取加工而成的试样。附铸试样:从附铸在铸件或浇注系统上的试块截取加工而成的试样。本体试样:从铸件本体上截取加工而成的试样。
3.2铸件材料牌号等级依照从单铸试样、附铸试样或本体试样测出的力学性能而定义。
3.3球墨铸铁的牌号表示方法按GB/T5612的规定选取适用机床铸件的牌号,并分为单铸和附铸试块两类。
a)按单铸试块的力学性能分为5个牌号,见表1的规定。
b)按附铸试块的力学性能分为5个牌号,见表2的规定。
4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
4.1球墨铸铁的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由供方自行决定,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的选取应保证铸件材料满足本标准所规定的性能指标。
4.2球墨铸铁件的化学成分不作为铸件验收的依据。
4.3当需方对铸件有特殊要求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方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J 1272-2022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pdf
H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272-2022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 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n trial)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2-12-24 发布
2022-12-24 实施
生态坏境部 发布
前言
为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职责,规范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原则、评估流程、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2年12月24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2年12月24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内容摘抄: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原则、技术流程、指标与方法及报告编写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规划、工程等生态环境成效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66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J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
HJ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哺乳动物
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
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
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
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
H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HJ710.9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蝴蝶
HJ710.10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中型土壤动物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态环境成效eco-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规划、工程等在优化生态系统格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消除人为胁迫、维护生态环境效益持续发挥等方面取得的效果。
3.2生态系统格局ecosystem patterns
各类不同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生态系统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3.3生态系统质量ecosystem qual ity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组分的质量,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生产服务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等方面。
3.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固碳、海岸防护等方面的功能。
3.5人为胁迫artificial stress
人类对生态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干扰,这些干扰超出了生态系统恢复力,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甚至退化或崩溃。
3.6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区域内已记录的物种种数。
3.7评估范围evaluation scope
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规划、工程等实施的行政单元或者自然地理单元。
3.8评估基期evaluation base period
被评估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规划、工程等实施的前一年或基准年,作为与评估期各项评估指标进行对比的初始时间。
3.9评估期evaluation period
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时间。
4评估原则
4.1科学性
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目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科学确定评估内容和指标,客观反映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准确。
4.2规范性
明确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技术流程和成果产出,对评估指标、评估方法、数据来源、评估结果等统一标准,确保评估工作的规范性。
4.3可操作性
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前后生态环境要素变化情况确定评估标准,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估,确保评估数据与资料可获取、结果可量化,切合实际。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REA 015-2022 工程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pdf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标准 CREA
T/CREA015-2022
工程信息分类 和编码标准
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of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2022-08-24 发布
2022-12-01 实施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关于印发〈2021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第二批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中国房协〔2021〕17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深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研究和验证试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分类;5.编码;6编码的应用。
本标准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数字科技地产分会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主语国际2号楼:邮政编码:100048)。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工程信息分类和编码的方法,实现工程信息分类和编码的统一和协调,促进工程全生命期工程信息的交换与应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工程全生命期工程信息的分类及编码的开发。
1.0.3工程信息的分类和编码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工程信息engineering information
工程全生命期内事物存在、运动或变化的反映,为消除随机不确定性而经加工形成并进行储存、交换或传递的表征。
2.0.2细度fineness
对某一对象进行拆分时,最末层级的详细程度。
2.0.3信息对象information object
承载信息的目标事物或信息本身。
2.0.4组群complexes
由单个或多个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设备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造成果集合。
2.0.5单体entity
组群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立的形式和空间结构以及某一项或多项功能。
2.0.6成果result
使用建设资源通过一定的建设过程形成或改变状态的对象或结果。
2.0.7任务task
在工程中接受指派承担有目的、负有责任的活动。
2.0.8阶段process
以时间为轴线,对各个工程建设条线进行划分的单元。
2.0.9行为activity
相关方在工程建设中进行的工作。
3基本规定
3.0.1对工程信息的分类和编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的规定,分类和编码相关的术语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GB/T10113的规定。
3.0.2应根据应用需求确定分类对象的范围和分类依据。
3.0.3在一个分类编码表中,每个分类对象应仅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应只表示唯一一个对象。
3.0.4编制分类编码表应充分考虑与不同分类编码表内容之间的协调,应避免分类对象及分类逻辑的重复。
3.0.5对工程信息的分类应符合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特点,并应符合我国不同行业、地区的制度和习惯。
3.0.6分类编码表宜提供编制和使用的简要说明。
3.0.7分类编码表应适时进行维护和更新。
4分类
4.1分类方法
4.1.1应按照组合关系、特征和关联关系对分类对象进行分级细分,细度应满足使用需要,层次的设置应必要且合理,层级不宜超过6级。
4.1.2当需要对分类对象整体按照不同分类依据进行分类时,宜采用面分类法设置不同分类编码表。
4.1.3分类编码表内宜使用线分类法,并按照一致的分类依据进行细分。
4.1.4当需要在分类编码表内局部对分类对象进行面分类时,可采用混合分类法,分类编码表内应确定一个主分类依据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图4.1.4的示例选择一个副分类依据进行分类,并应将下位类在最末级进行对齐。
4.2分类框架
4.2.1工程信息分类框架结构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REA 014-2022 工程信息模型数据统一标准.pdf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标准
CREA
T/CREA014-2022
工程信息 模型数据统一标准
Unified 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 data
2022-08-24 发布
2022-12-01 实施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关于印发〈2021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第二批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中国房协〔2021〕179号)的要求,本标准为推动国家工程数据信息模型技术发展,规范数据集成应用,在充分总结我国工程数据信息模型技术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经验,借鉴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本标准具有基础性、框架性、指导性作用,为促进数据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领域全生命期的系统应用提供重要
支撑。本标准共分6章,包括总则、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工程数据体系、数据管理、运行环境。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及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统一的业务数字化环境,推进工程建设数字化实施,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期的信息模型数据体系构建。
1.0.3工程信息模型数据体系构建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缩略语
2.1术语
2.1.1工程信息模型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EIM
在工程建设全生命期内,对建设资产进行数字化模型表达与共享应用,使设计、建造、运营等全过程更加便利顺畅,从而形成可靠的决策基础的总称。
2.1.2交付delivery
根据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将工程信息进行组织,由项目中的特定角色在特定的项目节点传递给需求方的行为。
2.1.3交付物deliverable
根据项目应用需求,基于信息模型交付的成果。
2.1.4几何信息geometrical information
用形状、大小、尺寸和位置对工程对象进行的描述。
2.1.5几何表达精度level of geometric detail
信息模型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标。
2.1.6模型精细度level of model definition
信息模型几何表达精度和信息深度的综合性衡量指标。
2.1.7数据模板data template
用于描述事物特征的数据结构,即数据的呈现定义,可以以有规律的数据表达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用于描述事物特征的数据结构,以结构化数据表达事物的属性特征。
2.1.8产品数据模板product data template(PDT)
描述工程产品的数据模板,包含所有物理属性,是对工程对象特征属性的静态描述;产品数据模板是一种定义各种相关类型产品的“属性”且可溯源的数据模板。
2.2缩略语
IFD(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Dictionaries)国际字典框架
STEP(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data)产品数据存储与交换格式标准
SPF(STEP Physical File)STEP物理文件
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识别码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
LOIN(Level of Information)信息需求等级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在组织中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应通过数据体系、应用体系和管理体系共同建设和实施。
3.1.2数据体系、应用体系和管理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图3.1.2):
1数据体系应体现组织业务的数字化要素和关系,作为应用和管理的实施基础;
2应用体系应体现组织数字化战略发展目标,实现数据体系和管理体系的价值;
3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保障数据体系和应用体系的运行。
3.2语义
3.2.1语义宜采用数据字典、信息分类、数据模板等方式保证工程对象概念和属性的一致性。
3.2.2数据字典宜采用数据库的方式创建和维护,且以数据资源的形式提供服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统一的语义框架:
2应描述工程建设领域对象的概念及其属性,宜采用统一的数据模板结构;
3应包含数据的属性、元数据、属性组含义、来源、用法、格式、与其他数据的关系;
4应包含信息分类的内容:
5应保证有限范围内的数据一致性,宜实现多个数据字典的互联互通。
3.3数据
3.3.1工程对象的数据组织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架构。
3.3.2数据架构应定义数据实体、实体类型和实体的固有属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遵循可扩展性原则,支持实体、属性和关系的扩展定义;
2应遵循稳定性原则,子类数据的扩展定义应不改变父类数据的定义;
3可用于数据模型的创建。
3.3.3数据模型应满足特定的工程业务需求,基于数据架构中的实体构建形成,描述工程对象、工程对象的属性和工程对象之间的关系。
3.3.4应基于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进行工程信息模型数据的存储和交换。
3.3.5数据架构和数据模型的描述可采用EXPRESS语言或XML语言。
3.4流程
(略)
4工程数据体系
4.1数据体系应用框架
4.1.1工程信息模型数据体系应支撑工程对象的描述和工程数据的交换。工程信息模型数据体系应用框架如图4.1.1所示。
4.1.2数据存储应用于统一工程对象描述和数据交换的数据架构。
4.1.3数据模板应用于定义工程对象描述和数据交换所需的属性信息,数据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包含对分类和编码的属性要求
2与数据字典的属性兼容;
3为数据交付和模型视图定义(MVD)提供满足应用需求的属性和属性集。
4.1.4分类和编码应从语义方面定义工程信息的概念和分类框架,其中分类框架应作为数据字典的信息分类基础。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OS 010-2022 弹箭用水性纳米漆规范.pdf
ICS01.040.71
G50/59
团体标准
T/C0S010-2022
弹箭 用水性纳米漆 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waterborne paint for bullets and arrows
2022-12-28 发布
2022-12-28 实施
中国兵工学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兵工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豹(天津)新材料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豹新材料有限公司、陕西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镇江银海镍铬化工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峰、辛勇智、张皎、闫宏亮、韩连山、田计青、沈鑫、王佳、赵世雄、李芳芳、张清月、李湛、闫瑞涛、张涛、蒋银祥。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弹箭用水性纳米漆的要求、质量保证、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弹箭用水性纳米漆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本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4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蘑细度的测定
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727漆膜一般制备法
GB/T1728-2020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1731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1732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1735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
GB/T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1770涂膜、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
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6739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269涂料黏度的测定斯托默黏度计法
GB/T9278-200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13452.4色漆和清漆钢铁表面上涂膜的耐丝状腐蚀试验
GB/T13491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23985-2009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定差值法
GB/T30648.1-2014色漆和清漆耐液体性的测定第1部分:浸入除水之外的液体中
GB/T30648.2色漆和清漆耐液体性的测定第2部分:浸水法
GB/T31416-2005色漆和清漆多组分涂料体系适用期的测定样品制备和状态调节及试验指南
GB/T31838.3固体绝缘材料介电和电阻特性第3部分:电阻特性(DC方法)表面电阻和表面电阻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涂层coating
施涂于底材的底漆或面漆形成的膜。
注:底漆和面漆均为含主剂和固化剂的双组份水性涂料。
3.2涂层体系coating system
由底漆和面漆形成的复合涂层。
4要求
弹箭用水性纳米防腐底漆、弹箭用水性纳米防护面漆和涂层体系的性能指标应分别符合表1、表2和表3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ISA 219-2022 建筑抗震用低屈服强度钢板.pdf
ICS77.140.50
CCS H 46
CISA
团体标准
T/CISA XXX-XXXX
建筑抗震 用低屈服强度钢板
Low yield strength steel plates for anti-seismic building
2020-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治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田子、刘明、张维旭、管吉春、朴志民、孙梦寒、田子健、李倩、宋建平、曹翁恺、胡大柱、杨婷、施刚、班慧勇、李国强、王彦博、杨颗。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抗震用低屈服强度钢板的牌号表示方法、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制造建筑抗震、耗能、减震等结构件的厚度为不大于120m的单轧钢板(以下简称钢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5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9钢铁及合金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GB/T223.12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册光度法测定铬量
GB/T223.1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
GB/T223.19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223.23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铜肟分光光度法
GB/T223.3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蒸馏分离-靛酚蓝光度法测定氮含量
GB/T223.40钢铁及合金铌含量的测定氯磺酚$分光光度法
GB/T223.62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223.6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223.69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GB/T223.84钢铁及合金钛含量的测定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
GB/T223.85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247钢板及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709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
GB/T2970厚钢板超声波检测方法
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的制备
GB/T433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5313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7505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牌号表示方法
钢的牌号由低屈服的英文“Low Yie1d”首位字母“LY”和规定屈服强度目标值、性能等级符号三个部分组成。
示例:LY160B
LY一低屈服的英文“Low Yield”首位字母;
160一规定屈服强度的日标值为160MPa:
B—性能等级为B级。
当钢板要求厚度方向性能时,则在上述牌号后加上厚度方向(Z向)性能级别的代号。示例:LY160BZ25。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 55036-2022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5036 -2022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General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2022-07-15发布
202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联合发布
1总则
1.0.1为使建设工程中的消防设施有效发挥作用,减少火灾危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建设工程中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
2.0.1用于控火、灭火的消防设施,应能有效地控制或扑救建(构)筑物的火灾:用于防护冷却或防火分隔的消防设施,应能在规定时间内阻止火灾蔓延。
2.0.2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应具有在火灾时可靠动作,并按照设定要求持续运行的性能: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灭火设施,其火灾探测与联动控制系统应能联动灭火设施及时启动。
2.0.3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的性能和防护措施应与防护对象、防护目的及应用环境条件相适应,满足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稳定和可靠运行的要求。
2.0.4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中位于爆炸危险性环境的供水管道及其他灭火介质输送管道和组件,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2.0.5消防设施的施工现场应满足施工的要求。消防设施的安装过程应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进行验收;其他工程在施工完成后,应对其安装质量、系统与设备的功能进行检查、测试。
2.0.6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中的供水管道及其他灭火剂输送管道,在安装后应进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冲洗。
2.0.7消防设施的安装工程应进行工程质量和消防设施功能验收,验收结果应有明确的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
2.0.8消防设施施工、验收过程应有相应的记录,并应存档。
2.0.9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应定期进行巡查、检查和维护,并应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行或工作状态,不应擅自关停、拆改或移动。超过有效期的灭火介质、消防设施或经检验不符合继续使用要求的管道、组件和压力容器不应使用。
2.0.10消防设施上或附近应设置区别于环境的明显标识,说明文字应准确、清楚且易于识别,颜色、符号或标志应规范。手动操作按钮等装置处应采取防止误操作或被损坏的防护措施。
3消防给水与消火栓系统
3.0.1消防给水系统应满足水消防系统在设计持续供水时间内所需水量、流量和水压的要求。
3.0.2低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应大于或等于0.60MPa。
高压和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采用高位消防水池、水塔供水的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应为高位消防水池、水塔的最大静压:
2对于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的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应根据市政给水管网的工作压力确定;
3对于采用高位消防水箱稳压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应为消防水泵零流量时的压力与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最大静压之和:
4对于采用稳压泵稳压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应为消防水泵零流量时的水压与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最大静压之和、稳压泵在维持消防给水系统压力时的压力两者的较大值。
3.0.3设置市政消火栓的市政给水管网,平时运行工作压力应大于或等于0.14MPa,应保证市政消火栓用于消防救援时的出水流量大于或等于15L/s,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大于或等于0.10MPa。
3.0.4室外消火栓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消火栓的设置间距、室外消火栓与建(构)筑物外墙、外边缘和道路路沿的距离,应满足消防车在消防数援时安全、方便取水和供水的要求;
2当室外消火栓系统的室外消防给水引入管设置倒流防止器时,应在该倒流防止器前增设1个室外消火栓;
3室外消火栓的流量应满足相应建(构)筑物在火灾延续时间内灭火、控火、冷却和防火分隔的要求;
(略)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系统选型、喷水强度、作用面积、持续喷水时间等参数,应与防护对象的火灾特性、火灾危险等级、室内净空高度及储物高度等相适应。
4.0.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仓库及类似场所、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4℃且低于或等于70℃的场所,应采用湿式系统。
2环境温度低于4℃或高于70℃的场所,应采用干式系统。
3替代干式系统的场所,或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误喷或严禁管道充水的场所,应采用预作用系统。
4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场所或部位应采用雨淋系统:
1)火灾蔓延速度快、闭式喷头的开启不能及时使喷水有效覆盖着火区域的场所或部位;
2)室内净空高度超过闭式系统应用高度,且必须迅速扑救初期火灾的场所或部位;
3)严重危险级Ⅱ级场所。
4.0.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水强度和作用面积应满足灭火、控火、防护冷却或防火分隔的要求。
4.0.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灭火时,应大于或等于1.0h,对于局部应用系统,应大于或等于0.5h:
2用于防护冷却时,应大于或等于设计所需防火冷却时间:
3用于防火分隔时,应大于或等于防火分隔处的设计耐火时间。
4.0.5洒水喷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略)
内容索引:
1总则(1)
2基本规定(2)
3消防给水与消火栓系统(4)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8)
5泡沫灭火系统(10)
6水喷雾、细水雾灭火系统(12)
7固定消防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14)
8气体灭火系统(17)
9干粉灭火系统(19)
10灭火器…(21)
11防烟与排烟系统(23)
11.1一般规定(23)
11.2防烟……(23)
11.3排烟(24)
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ISA 218-2022 建筑结构用热轧纵向变厚度钢板.pdf
ICS77.140.50
CCS H 45
CISA
团体标准
T/CISA XXXX-XXXX
建筑结构 用热轧纵向变厚度钢板
Hot rol led longitudinally profiled steel plate for building structure(报批稿)
202XX-XX-XX 发布
202X-XX-XX 实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治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清华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文斌、管吉春、朴志民、孙梦寒、刘明、王华、李倩、李靖年、赵坦、田子健、班慧勇、金耀辉、林田子、韩鹏。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结构用热轧纵向变厚度钢板的分类及代号、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建筑结构用厚度为10mm~200mm的热轧纵向变厚度钢板(以下简称LP钢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7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700碳素结构钢
GB/T709一2019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970厚钢板超声检测方法
GB/T5313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9879建筑结构用钢板
GB/T17505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GB/T37800热轧纵向变厚度钢板
3术语和定义
GB/T37800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分类及代号
4.1类型
LP钢板的类型分为十种,即01~10。各类型对应的形状见图1。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以供应其他类型的LP钢板。
4.2牌号表示方法
LP钢板的牌号由GB/T700、GB/T1591和GB/T19879中的钢牌号、LP钢板代号(LP)及LP钢板的类型号(01~10)三部分组成。GB/T700、GB/T1591和GB/T19879中的钢牌号与LP钢板代号之间用短横线连接。GB/T700、GB/T1591和GB/T19879中的钢牌号见附录A。
示例:Q355C-LP01
Q355CGB/T1591中的牌号;
LP LP钢板的代号:
01 类型为01的LP钢板。
4.3 LP钢板标识方法
LP钢板按厚度×宽度×长度的方式进行标识,见表1。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FA 03110324-2022 铸造企业制造执行系统软件功能规范.pdf
ICS35.240.50
CCS J 31
团体标准
T/CFA03110324—2022
铸造企业 制造执行系统软件 功能规范
Software fun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oundry enterpris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2022-05-20 发布
2022-08-20 实施
中国铸造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智能铸造工作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宁夏苏宁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青岛络英电子有限公司、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娟、常涛、张晓璐、杨军、王凤、李云、洪海春、薛蕊莉、王家令、白晋成、胡阳、赵文峰、乃晓文、张战英、马秉政、马莉、赵炜、马立宏。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铸造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的总则、系统架构及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铸造企业制造执行系统软件设计、开发、选型和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611铸造术语
GB/T25486网络化制造技术术语
T/CFA031103.5俦造数字化工厂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5611和GB/T2548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位于上位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ES),为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及所有资源(人、设备、物料等)实时状态。
3.1.2生产单元production unit
单元unit
根据不同的铸造工艺过程,对铸造工厂进行划分形成的基本生产单元,如砂型铸造工厂可划分为砂处理单元、砂型成形单元、制芯单元、熔炼浇注单元、后处理单元、加工单元等。各单元由对应的单元设备、单元控制与管理系统组成。[来源:T/CFA031103.5-2018,3.2]
3.1.3反写data association
改动目标对象的数据状态,关联对象的数据根据相应的规则对应更新。
3.1.4工时work hours
一小时所做正常工作量的劳动计量单位。包括设备工时和人工工时。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BOM: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DCS: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HMI:人机接口(Human Machine Interface)
4总则
4.1铸造企业E$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架构中位于车间层,是管理整个工厂/车间铸造生产活动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工艺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等。
4.2MES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a)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集成的接口。
b)与PDM/PLM等工艺管理系统集成的接口。
c)与生产单元的管理与控制系统,如熔炼、砂处理、造型、制芯、浇注、后处理及加工等单元的管理与控制系统集成的接口。
d)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包括:
1)系统管理;
2)基础数据管理:
3)铸造工艺管理;
4)订单管理:
5)计划管理;
6)铸造作业管理;
7)过程质量管理;
8)铸造模具(工装)管理:
9)设备管理;
10)能源管理:
11)绩效管理。
e)辅助功能模块主要包括:
1)生产预测优化:
2)物料管理;
3)信息集成管理;
4)可视化管理:
5)移动端APP。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FA 0202042-2022 铸造用烧结陶瓷砂.pdf
ICS 91.100.15
CCS J 31
团体标准
T/CFA0202042-2022
铸造用烧结陶瓷砂
Sintered ceramic sand for foundry
2022-03-15 发布
2022-06-15 实施
中国铸造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铸造砂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归口。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铸造用烧结陶瓷砂的术语和定义、分级及牌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铸造生产中造型、制芯用烧结陶瓷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84铸造用砂及混合料试验方法
GB/T5611.铸造术语
GB/T6900.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7322耐火材料耐火度试验方法
GB/T9442-2010铸造用硅砂
JB/T9156铸造用试验筛
YB/T4584莫来石物相分析方法
T/CFA020204.1-2018铸造用熔融陶瓷砂
T/CFA0202031.1-2021铸造用硅砂通用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3术语与定义
GB/T5611、GB/T2684和T/CFA020203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铸造用烧结陶瓷砂sintered ceramic sand for foundry
以无机非金属矿物材料为主要原料成分,加入适量添加剂经配料混合,制粉(制浆),制粒(滚动造粒、喷雾造粒等)、高温烧结、筛分、级配,获得的粒径符合铸造用砂要求的颗粒物。
3.2破碎率crush ratio
对一定量的铸造用烧结陶瓷砂,在额定压力下进行加压,卸载压力后,小于下筛的颗粒质量占加压前砂样总质量的百分比。测试所确定的破碎率表征了铸造用烧结陶瓷砂的抗破碎能力。
3.3莫来石mullite
由铝硅酸盐组成的一系列矿物。
3.4莫来石相含量mullite phase content
对铸造用烧结陶瓷砂,用化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的莫来石相占材料质量的百分含量。
4分级、牌号和代号
4.1分级
铸造用烧结陶瓷砂根据平均细度和主要粒度组成划分为9种规格,具体见表1。(略)
4.2牌号和代号
铸造用烧结陶瓷砂的牌号表示方式见图1。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FA 0102033-2022 压铸锌合金.pdf
ICS 77.120.60
CCS J31
团体标准
T/CFA0102033—2022
压铸锌合金
Zinc alloys for die casting
2022-03-24 发布
2022-06-09 实施
中国铸造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与GB/T13818-2009《压铸锌合金》相比,存在以下技术差异:
增加了合金牌号YZZnA13、YZZnA13.7、YZZnA14Cu0.1、YZZnA14Cu0.3。YZZnA14Cu3 (YX043),YZZnA14A (YX040A)YZZnA14Cul (YX041),YZZnA14B(YX040B),YZZnA18Cul (YX081),YZZnAll1Cul (YX111),YZZnA127Cu2 (YX272)元素含量。
调整了附录A压铸锌合金代号对照表。增加了附录B压铸锌合金主要力学性能参考表。增加了附录C压铸锌合金材料力学性能标准试样规格。
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压铸分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莞市石碣华丰金属有限公司、深圳市宝田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嘉丰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东莞庆生合成精密压铸有限公司、芜湖舜富精密压铸科技有限公司、百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东莞星河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焕操、梁诗雅、汪仁国、李远发、陈庆生、肖明海、胡振青、龙佳、唐征平、蒋敬。
本文件于2022年03月24日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压铸锌合金的牌号及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存、运输和质量证明书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压铸用锌合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3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5611铸造术语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2689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13818压铸锌合金
GB/T13822压铸有色合金试样
GB/T26042锌及锌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GB/T56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3.1压铸锌合金zinc alloys for die casting
用于生产压铸件的锌合金,含铝量2.7%~28.0%。[来源:GB/T5611-20173.3.40,有修改]
4合金牌号及代号
4.1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压铸锌合金牌号是由锌及主要合金元素化学符号组成。主要合金元素后面跟有表示其名义百分含量的数字(名义百分含量即平均百分含量的修约化数值,其计算方法依照GBT8170执行)。
在合金牌号前面以字母“Y”、“Z”(“压”、“铸”两字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表示用于压铸。末位字母用以区别成分略有不同的合金。
4.2合金代号表示方法
本文件中合金代号由字母“Y”、“X”(“压”、“锌”两字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表示压铸锌合金。合金代号后面由三位阿拉伯数字以及一位字母组成。YX后面前两位数字表示合金中化学元素铝的名义百分含量,第三位数字表示合金中化学元素铜的名义百分含量,末位字母用以区别成分略有不同的合金。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92
93
94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