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2月 ( 第 94 页)

ICS 03.120.30
J31
团体标准
T/GFA030501-2020
铸造企业生产能力核算方法
Accounting method of production capacity for foundry
2020-10-15  发布
2020-10-15  实施
中国铸造协会  发布

T/ CFA 030501-2020,生产能力核算方法,铸造企业,T/CFA 030501-2020 铸造企业生产能力核算方法.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铸造协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铸造协会、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赤峰市建支管业有限公司、金永和精工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中车金缘铸业有限公司、广西兰科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柳晶科技集团(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贝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沧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山东省昌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山东省铸造协会、河北省铸造协会、江苏省铸造协会、河南省铸锻行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志勇、马宏儒、吴仁贵、李化中。
本文件参与起草人:王东生、乔世杰、薛纪二、刘利华、艾晨光、李美玲、刘伟、孟令伟、王宁、刘统洲、郜业见、谢明义、任文强、夏以蔚、闻建生、曹林锋、赵刚、刘树生、王爱丽、王凤、高巍、张江、马云献、龚四清、胡艳美。本文件于2020年10月15日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铸造企业生产能力核算的术语和定义、核算原则、核算项目、核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铸造企业(含主机厂铸造车间)的生产能力核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5611铸造术语
GB/T51266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准则
3术语和定义
GB/T5611规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铸造企业foundry
生产各种金属铸件的制造企业(含主机厂铸造车间)。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归属C33金属制品业,分类C3391黑色金属铸造和C3392有色金属铸造产品的企业。
3.2企业生产能力production capacity of foundry per year
企业依据GB/T51266给定的年时基数年度生产铸件的最大产出量。
3.3金属液熔炼(化)能力molten metal production capacity per year
年度熔炼(化)金属液的最大产出量。
3.4工序生产能力processes production capacity per year
熔炼(化)、造型、砂处理等工序年度生产铸件的最大产出量。
3.5造型设备molding equipment
用于砂型铸造制作砂型及特种铸造成型的设备,含造型线、造型单机、压铸设备、离心设备、制蜡模设备等。
3.6金属液利用率util ization rate of molten metal
熔炼(化)金属液实际浇注重量(去除飞溅、浇余等损失后)与金属液总重之比。
3.7作业面积working area
铸造生产涉及所有工序的车间面积总和。
3.8造型面积working area for molding and core making
铸造生产涉及造型和制芯工序的车间面积总和。
3.9单位面积对应铸件生产能力casting production capacity per square meter
单位面积年度对应生产铸件的最大产出量。
4核算原则
4.1企业主要生产工序生产能力为分别核算
4.1.1企业采用单一铸造工艺的生产能力
采用单一铸造工艺企业的生产能力应取各工序生产能力的最小值。
4.1.2企业采用多种铸造工艺的生产能力
各工艺铸造工序单独使用熔炼设备、作业场地等资源,且互不影响生产能力的,按4.1.1执行,企业生产能力应累计各工艺生产能力核算数值。
各工艺存在共用设备、作业场地等资源的工序,共用工序生产能力应取该工序生产能力的最大值。除共用工序外,每种工艺生产能力按4.1.1选取最小值;企业总生产能力取共用工序生产能力与每种工艺生产能力和的最小值。
4.1.3熔炼(化)工序生产能力
熔炼(化)工序仅核算熔炼(化)设备生产能力,不核算保温、精炼等设备生产能力;企业采用短流程铸造工艺或外购金属液时,短流程或外购金属液的年度总量应计入该企业金属液熔炼(化)能力。
4.2对不同铸造材质的废品率、工艺出品率及金属液利用率等参数应根据行业平均水平科学选取。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4.140.50
CCS J31
团体标准
T/CFA 03035-2022
T/CECA-G 0207-2022
T/CSTE 0184-2022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橡胶密封圈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qual ity grading and forerunner-standards-Rubber sealing rings for ductile iron pipe flexible joint
2022-11-01  发布
2022-11-01  实施
中国铸造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发布

T/ CFA 03035-2022,橡胶密封圈,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质量分级,领跑者评价要求,T/CFA 03035-2022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T/CAQP015一2020、T/ESF0001一2020《“领跑者”标准编制通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联合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铸造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马鞍山宏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际华橡胶工业有限公司、邢台市橡胶厂、无锡沃可发动机降噪部件有限公司、四川佳世特橡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尚俊、黄良根、黄奕、靳建国、包政、陈克辉、陈勇、刘玉科、林汀、高学军、刘明保、曾轶、肖伟、常勤辉、丁鹏、杨丹、刘玉新。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质量质量和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相关机构开展质量分级和企业标准水平评估、“领跑者”评价以及相关认证时可参照使用,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1172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1685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在常温和高温下压缩应力松驰的测定
GB/T169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T351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5611铸造术语
GB/T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603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ORHD~1 OOIRHD)
GB/T776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90°剥离法
GB/T776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GB/T7759.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第1部分: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
GB/T7759.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第2部分:在低温条件下
GB/T9881橡胶术语
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1873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5611和GB/T9881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评价指标体系
4.1基本要求
4.1.1近三年,生产企业无较大及以上环境、安全、质量事故。
4.1.2企业应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4.1.3企业可根据GB/T19001、GB/T24001、GB/T45001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更高水平的相关管理体系。
4.1.4产品应为量产产品,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领跑标准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GB/T17219、GB/T21873规定的要求。
4.2评价指标分类
4.2.1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4.2.2基础指标包括尺寸公差、疵点和缺陷、耐臭氧、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公称硬度的允许公差、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
4.2.3核心指标包括压缩永久变形、老化、应力松弛、在水中的体积变化。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先进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3星级水平。
4.2.4创新性指标包括橡胶与金属剥离力、可追溯性、钢齿要求、压缩永久变形(-25℃,72h)、抗拉拔力,划分成基准水平、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三个等级,其中先进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的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
4.3评价指标体系
4.3.1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领跑者”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FA 03035-2022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球墨铸铁管柔性接口用橡胶密封圈.pdf已关闭评论

问题专业:土建 设计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3-02-03 00:36:08

提问网友:


想问一下这个屋面布置是不是有问题呀?我的屋面层上面有个类似于房间的建筑,导致布置屋面变这样了。

土建,土建计量GTJ,广东,设计,答疑:屋面问题-广东

解答网友:青山白马


是的。分开画。左边类似于房间的建筑上面部分是对的,另外一大部分屋面底标高设置为该层层底就可以了。

 

2012年,基坑工程,实例,龚晓南,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4》 龚晓南 主编 2012年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地下空间应用不断发展,我国基坑工程理论与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基坑围护计算理论、围护结构形式、施工技术、地下水控制技术、监测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和提高。在基坑工程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也常有工程事故发生,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邻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邻近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
为了更好地交流基坑工程设计、施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召开两年- - 次学术年会之际,组织全国各地专家编写- -些 有代表性的基坑工程实例,出版《基坑工程实例》系列丛书,已于2006、2008 和2010年分别出版《基坑工程实例1~3》,现结合深圳基坑工程会议(2012) 出版《基坑工程实例4》。《基坑工程实例48共收集34个工程实例,供同行参考。
下面笔者就基坑工程特点、常用围护型式分类及适用范围、设计原则、事故原因分析、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等几个问题谈谈个人意见,望能得到广大同行指正。
1.基坑工程特点
分析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的原因,人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基坑工程事故都与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对其特点缺乏深刻认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有关。因此,要不断加深对基坑工程下述特点的认识:
(1)基坑围护体系是临时结构,设计安全储备较小,风险性较大基坑围护结构除少数同时用作地下结构的“二墙合-。” 围护结构外,- .般是临时结构。对临时结构设计采用的安全储备一般较小, 因此基坑工程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2)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基坑工程性状具有极大的影响。软粘土地基、砂性土地基、黄土地基等地基中的基坑工程性状差别很大。同是软粘土地基,不同地区之间也有较大差异。地下水,特别是承压水对基坑工程性状有重要影响。但各地承压水特性也有较大差异,应引起重视;
(3)环境效应强
基坑工程不仅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周围环境条件有关。周围环境条件复杂,需要严格控制围护结构体系的变形,则基坑工程设计需要按变形控制设计。如基坑处在空旷区,围护结构体系的变形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基坑工程设计可按稳定控制设计。
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形和地下水位下降都可能对基坑周围的道路、地下管线和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破坏。基坑工程环境效应强,设计和施工- -定 要重视环境效应。
(4)时空效应个性强

基坑空间大小和形状对围护体系受力具有较大影响,基坑土方开挖顺序对基坑围护体系受力也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基坑工程空间效应强。土具有蠕变性,随着蠕变的发展,变形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因此时间效应强。在基坑围护设计和土方开挖中要重视和利用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
(5)设计计算理论不完善,应重视概念设计理念
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主要荷载是土压力。土压力大小与土的抗剪强度,围护结构的位移、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十分复杂。基坑围护结构又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基坑围护结构设计计算理论不完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中应重视概念设计理念;
(6)学科综合性强
基坑围护设计中不仅涉及土力学中稳定、变形和渗流三个基本课题,而且涉及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两个学科。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复杂,要求设计人员较好掌握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知识;
(7)系统性强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是- -个 系统工程。围护结构设计应尽量利于施工。围护结构设计应对基坑工程施工组织提出要求,对基坑监测和变形允许值提出要求。基坑工程需要加强监测,实行信息化工。
2.基坑围护形式分类及适用范围
在基坑工程中应用的围护形式很多,对基坑围护形式进行合理分类是比较困难的。这里将常用的围护形式分为下述四大类:
(1)放坡开挖及简易支护
该类围护形式主要包括:放坡开挖;放坡开挖为主,辅以坡脚采用短桩、隔板及其他简易支护;放坡开挖为主,辅以喷锚网加固等。
(2) 加固边坡土体形成自立式围护
对基坑边坡土体进行土改良或加固,形成自立式围护。包括: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各类加筋水泥土墙围护结构;土钉墙围护结构;复合土钉墙困护结构;冻结法围护结构等。
(3)挡墙式固护结构
该类又可分为悬臂式挡墙式国护结构、内撑式挡墙式围护结构和锚拉式挡墙式围护结构三类。另外还有内撑与锚拉相结合挡墙式固护结构等形式。挡墙式围护结构中常用的挡墙形式有:排桩墙,地下连续墙,板桩墙,加筋水泥土墙等。
排桩墙中常采用的桩型有: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等,也有采用大直径薄壁简桩,预制桩等不同桩型。
(4)其他形式围护结构
该类常用形式有:门架式围护结构;重力式1 ]架围护结构;拱式组合型围护结构;沉井围护结构等。每种围护形式都有一一定的适 用范围,存在合理围护高度。每种围护形式的合理围护高度随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差异,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如:当土质较好,地下水位以上十多米深的基坑可能采用土钉墙圆护,面对软粘土地基土钉墙围护极限。

2012年,基坑工程,实例,龚晓南,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4》 龚晓南 主编 2012年 2012年,基坑工程,实例,龚晓南,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4》 龚晓南 主编 2012年

 

2014年,基坑工程,实例,龚晓南,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5》 龚晓南 主编 2014年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蓬勃发展,基坑工程在设计计算理论、支护结构类型、施工技术、地下水控制技术、施工监测和环境保护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基坑工程的实践性很强,工程类比和工程经验在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交流基坑工程设计、施工领域的先进经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自2006年起,在召开两年- -次学术年会之际,组织全国各地专家编写一些有代表性的基坑工程实例,出版《基坑工程实例》系列丛书。至此,已出版《基坑工程实例1~4》共4册,收集基坑工程实例共147个。现结合武汉基坑工程会议(2014)出版《基坑工程实例5》,该册共收集42个工程实例,供同行参考。
为便于阅读,本书的工程实例仍按基坑类型与支护形式分类编排,包括: 1)以墙为.主要支护构件的13例; 2)以桩为主要支护构件的基坑有18例,包括6例桩一错支护和9例桩一撑支护,3例兼有桩一错和桩- 撑支护: 3)土钉支护以及上部为土钉、下部为桩一错支护的基坑5 例,其中有1例是用于基坑事故的处理; 4) 联合支护6例,其中有3例是墙-撑联合桩撑支护,3 例是土钉支护联合桩锚支护。以墙为主要支护构件的基坑工程都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涉及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以桩为主要支护构件的基坑工程的分布范围较广,东、中、西部均有,主要有北京、上海、 深圳、南京、武汉、杭州、苏州、郑州、太原、西安、兰州、佛山、厦门、漳州等地区:采用土钉支护的基坑实例所在地有郑州、洛阳、长沙、西宁、兰州、张掖、厦门、三明等。
为保证工程实例介绍的完整性,每一-实例都包含7个部分的基本内容,即: 1.工程简介及特点,2.工程地质条件(含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和典型工程地质剖面); 3.基坑周边环境情况; 4. 基坑围护平面图; 5.基坑围护典型剖面图; 6. 简要实测资料; 7. 点评。有的实例还根据:工程本身的特点,详细给出了支护方案、施工工序及工法、监测结果等。
在《基坑工程实例2~4》的前言中,编委会主任龚晓南教授对基坑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意见,包括基坑工程特点和主要矛盾、常用围护型式分类及适用范围、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地下水控制、事故原因分析、信息化施工与风险管理等。这些对基坑工程领域的科研及技术人员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仍是很值得关注的。
我们希望这些工程实例的宝贵经验将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4年,基坑工程,实例,龚晓南,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5》 龚晓南 主编 2014年 2014年,基坑工程,实例,龚晓南,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5》 龚晓南 主编 2014年

 

2016年,基坑工程,实例,龚晓南,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6 》龚晓南 主编 2016年

前言
为了更好地交流基坑工程领域的新鲜经验,2006 年起配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两年- -次召开学术年会之际,组织全国各地专家编写基坑工程实例,出版《基坑工程实例》系列丛书,至今已出版5册。每个工程实例-般包括以下 7个方面内容:工程简介及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含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和一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基坑周边环境情况(应含建筑物基础简况,管线、道路情况等),根据需要附平面图;基坑旧护平面图:基坑围护典型剖面图(1~2 个);简要实测资料和点评。今结合第九届全国基坑工程学术讨论会(郑州,2016) 出版《基坑工程实例6)。《基坑工程实例6》共收集42个工程实例。在出版《基坑工程实例6》之际,笔者就基坑工程特点。基坑围护体系设计原则及有关设计的几点讨论、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基坑工程环境效应及对策、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基坑工程应重视的几个问题等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意见,望能得到广大同行指正。
1.基坑工程特点
近年来笔者常谈到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土”(包括岩和土)的工程特性对岩土工程学科特性有着深远且决定性的影响。基坑工程是典型的岩土工程。在讨论基坑工程的特点之前应首先讨论土的特殊性。土与其他土木工程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土体的形成年代。形成环境和形成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土体的矿物成分和土体结构产生很大的差异,而土体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等因素对土体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土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这决定了土体性质不仅区域性强,而且即使在同一场地、同-层土,土体的性质沿深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也会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差异很大。
沉积条件、应力历史和土体性质等对天然地基中的初始应力场的形成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地基中的初始应力场分布也很复杂。- -般情况下,地基土体中的初始应力随着深度增加不断变大。天然地基中的初始应力场对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有很大影响。地基中的初始应力场分布不仅复杂,而且难以精确测定。
土是一种多相体,一般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组成。土体中的三相有时很难区分。
土中水的存在形态很复杂。以粘性土中的水为例,土中水有自由水、弱结合水、强绪合水、结晶水等不同形态。粘性土中这些不同形态的水很难严格区分和定量测定,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土中不同形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土中固相-般为无机物。但有的还含有有机质。土中有机质的种类、成分和含量对土的工程性质也有较大影响。土的形态各异,有的呈散粒状,有的呈连续固体状,也有的呈流塑状。有干土、饱和状态的土、非饱和状态的土,而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土因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之间还可以发生转化。例如当荷载、渗流、排水条件、温度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干土、饱和状态的土和非饱和状态的土可以相互转化。

天然地基中的土体具有结构性,其强弱与土的矿物成分、形成历史、应力历史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较大关系,对土体性状有较大影响。
土体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需要通过试验测定。在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时,原状土样的代表性、取样和制样过程中对土样的扰动、室内试验边界条件与现场边界条件的不同等客观因素,会使测定的土性指标与地基中土体的实际性状产生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难以定量估计。在原位测试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因素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定量估计。
各类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都很复杂,而且相互之间差异也很大。同一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土体中的应力水平、边界排水条件、应力路径等都有关系。大部分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基本上不存在线性弹性阶段。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与线弹性体、弹塑性体、粘弹塑性体等都有很大的差距。土体的结构性强弱对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也有很大影响。
土的上述特性对基坑工程特性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基坑工程特点可从下述八个方面.来分析:
(1)基坑围护体系是临时结构,设计标准考虑的安全储备较小,因此风险性较大除少数:基坑围护结构同时用作地下结构的“二墙合- _” 围护结构外,基坑围护结构一般是临时结构。临时结构与永久性结构相比,设计标准考虑的安全储备较小,因此基坑工程与一般结构工程相比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对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2)岩土工程条件区域性强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基坑工程性状具有极大影响。软粘土、砂性土、黄土等地基中的基坑工程性状差别很大。同是软粘土地基,天津、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福州、湛江、昆明等各地软粘土地基的性状也有较大差异。地下水。特别是承压水对基坑工程性状影响很大。笔者曾调查分析武汉、上海、 杭州、天津、北京等地的承压水性状,发现区域性差异很大。因此,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一定要因地制宜,重视区域性特点。
(3)环境条件影响大
基坑工程不仅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周围环境条件有关。周围环境条件较复杂时(例如要保护周围的地下建(构)筑物)。需要较严格控制围护结构体系的变形,此时基坑工程应按变形控制设计。若基坑处在空旷区,围护结构体系的变形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则基坑工程可按稳定控制设计。几乎每个基坑工程的周围环境条件都有差异,因此应重视对基坑周围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既要重视周围环境对基坑工程性状的影响,也要重视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时空效应强
基坑工程的空间大小和形状对围护体系的工作性状具有较大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面积大,风险大:形状变化大,风险大:面积相同时,正方形比圆形风险大。基坑周边凸角处比凹角处风险大。基坑土方的开挖顺序对基坑围护体系的工作性状也具有较大影响。这些经验表明,基坑工程的空间效应很强。
另外,土具有蠕变性,随着土体蠕变的发展。土体的变形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因此基坑工程具有时间效应。在基坑图护结构设计和土方开挖中要重视和利用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
(5)设计计算理论不完善,基坑工程设计应重视概念设计理念
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主要荷载是土水压力。其中,土压力大小与土的抗剪强度、围护结构的位移、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其精确计算很困难。另外,土水压力计算是采用土水合算还是土水分算也很复杂。基坑围护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其设计计算理论虽然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但不可能完善。作用在困护结构上的荷载需要设计人员认真分析、合理选用。为此,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中应重视地区经验,采用概念设计的理念进行设计。
(6)学科综合性强
基坑工程涉及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两个学科,要求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较好掌握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知识。人们常说岩土工程主要有稳定、变形和渗流三个基本课题。基坑工程涉及岩土工程中的稳定,变形和渗流三个基本课题。可以说,基坑工程是最典型的岩土工程之一。.
(7)系统性强
基坑围护体系设计、围护体系施工、土方开挖、地下结构施工是- -个系统工程。围护体系设计应考虑施工条件的许可性,尽量利于施工.围护体系设计应对基坑工程施工组织提出要求,对基坑工程监测和基坑围护体系变形允许值提出要求。基坑工程需要加强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
(8)环境效应强
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形和地下水位变化都可能对基坑周围的道路、地下管线和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破坏。然而,对基坑围护体系变形和地下水位变化大小的预估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工程的环境效应强,其设计和施工- -定要重视环境效应。通过精心设计、认真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合理控制围护体系的变形:和地下水位变化,必要时还需采取工程保护措施,减少基坑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不断加深对基坑工程上述特点的认识,提高风险意识十分重要。通过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人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基坑工程事故都与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对上述基坑工程特点缺乏深刻认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有关.
2.基坑围护体系设计原则及有关基坑围护体系设计的讨论基坑围护体系设计要坚持安全、经济、环境友好、方便施工的原则。
影响基坑性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基坑的开挖深度、平面形状和面积大小等影响因素。基坑困护设计一定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例如。要认真分析基坑围护的主要矛盾是围护体系的稳定问题,还是需要控制围护体系的变形问题?基坑围护体系产生稳定和变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土压力问题,还是地下水控制问题?以杭州城区为例,工程地质分区主要有两类: - -类是深厚软粘土地基,另- -类是砂性土地基。两类地基中的地F水位都很高,但由于土的渗透系数相差很大,土中水的性状截然不同。深厚软粘土地基中的基坑围护体系主要解决土压力引起的稳定和变形问题,该条件下的基坑工程事故往往是工程技术人员对作用在挡墙上的土压力估计不足造成的:而砂性土(粉性土)地基中的基坑围护体系主要要解决问题是地下水控制问题,此时基坑工程事故往往是工程技术人员未能有效控制地下水造成的。

在设计基坑工程围护体系时,要重视由于围护体系失败或土方开挖产生的周边地基变形对周围环境和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当场地开阔、周边没有建(构)筑物和市政设施时,基坑围护体系的主要要求是自身的稳定性,此时可以允许围护结构及周边地基发生较大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可按围护体系的稳定性要求进行设计。当基坑周边有建(构)筑物和市政设施时,应评估其重要性,分析其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并提出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和地面沉降的允许值。在这种情况下,围护体系设计不仅要满足稳定性要求,还要满足变形控制要求。围护体系往往按变形控制要求进行设计。
按稳定控制设计只要求基坑围护体系满足稳定性要求,允许产生较大的变形;而按变形控制设计不仅要求围护体系满足稳定性要求,还要求围护体系变形小于某-控制值。 由于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值与位移有关,在按稳定控制设计或按变形控制设计时,作为荷载的土压力设计取值是不同的。在选用基坑围护型式时应明确是按稳定控制设计,还是按变形控制设计。当可以按稳定控制设计时,采用按变形控制设计的方案会增加较多的工程投资,造成浪费;当需要按变形控制设计时,采用按稳定控制设计的方案则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酿成事故。
基坑围护体系按变形控制设计时,基坑围护变形控制量不是愈小愈好,也不宜统一规定。设计人员应以基坑变形对周围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建(构)筑物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为标准,由设计人员合理确定变形控制量。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首先要确定采用按稳定控制设计,还是按变形控制设计。该设计理念至今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或者说尚未提到理论的高度。现有的规程规范、手册,以及设计软件均未能从理论高度给子区分,多数有经验的设计师是通过綜合判断调整设计标准来区分的。笔者认为我国已有条件推广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采用按稳定控制设计还是按变形控制设计的设计理念,从而进. -步提高我国的基坑围护设计水平。
基坑围护体系设计应进行优化设计。基坑围护体系优化设计主要分两个层面: - -是通过多方案比较分析,选用合理的基坑围护结构类型:二是确定合理的围护结构类型后,对具体的结构体系进行优化。
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土”。其工程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设计应具有概念设计的特点。
基坑工程围护体系很复杂,不确定因索很多。土压力的合理选用,计算模型的选择,计算参數的确定等都需要岩土工程师综合判断,因此基坑围护体系设计的概念设计特性更为明显。太沙基作出的“岩土工程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Geotechnology isan art rather than a science. )”的论述对基坑工程更为适用。岩土工程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师的判断,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这些原则在指导基坑围护体系设计更为重要。
基坑围护体系设计要求详细了解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土层形成年代和成因,掌握土的工程性质;详细掌握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包括道路、地下管线分布、周围建筑物以及基础情况;待建建筑物地下室结构和基础况。根据.上述情况,结合工程经验,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是按稳定控制设计还是按变形控制设计。根据综合分析,合理选用基坑围护型式,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在设计计算分析中合理选用土压力值,强调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抓住主要矛盾。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判断,在工程判断时强调综合判断,在此基础上完成基坑圆护体系设计。
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中,土压力值的合理选用是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影响土压力值合理选用的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在设计基坑围护结构时,人们通常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或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土压力值。根据库伦或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得到的主动土压力值和被动土压力值都是指挡墙达到一定位移值时的土压力值。实际工程中挡墙往往达不到理论计算要求的位移值。当位移偏小时,计算得到的主动土压力值比实际发生的土压力值要小,而计算得到的被动土压力值比实际发生的:土压力值要大。挡墙实际位移值对作用在挡墙上的土压力值的影响应予以重视。
2016年,基坑工程,实例,龚晓南,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6 》龚晓南 主编 2016年 2016年,基坑工程,实例,龚晓南,高清PDF《基坑工程实例6 》龚晓南 主编 2016年

 

2014年,建筑,藤森照信,藤森照信论建筑,高清PDF《藤森照信论建筑》藤森照信 著 2014年

藤森照信的建築,思想菁華
縱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建築思索-
建築是什麼?藤森照信循著研究推敲的軌跡,並透過與安藤忠雄、伊東豐雄、隈研吾、原廣司等15位建纂溮、建築評論家之間的建築間答, 蓬漸展開r何謂建築J的思考。1I5位提問者皆為-時之選,問與答針鋒相對,部分提問者反被藤森質問,一來往之間觸 及大師們建築創作的原點.另外,書中特别收錄藤森建築傑作、 茶室r高過庵J從構思到完成4年間的完整草圇。不僅是認識建築的最佳入門,對於修習建築的讀者而言,更是激發思考、極具啟發性的讀本。

 

2018年,新钢结构,设计手册,钢结构,高清PDF《新钢结构设计手册 2018年》

前言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2017 已发布。本手册基于近年来的工程设计经验、国
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应用和科研成果,根据新颁布的《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2017以及其他相关的国家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编写,内容包含:
钢结构设计基本规定与计算,单层厂房钢结构,涉及门式刚架,单层排架:檁条、屋
架、网架、吊车梁、墙架等设计,以及通用构件选用表(结构系列),构件承载力与截面计
算图表。多高层钢结构的布置、选型、组合楼盖、钢管混凝t柱和抗震性能化设计将在
《钢多高层结构设计手册》中论述。本书可供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监理和教学人员参考和
使用。
本手册是在过去多版本《钢结构设计手册》的基础上结合新《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2017 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 2015 编制外,还增加
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 年版)》GB 5001 1- -2010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计算内容。
为普及新的《钢结构设计标准》应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正确选用,增加结.
构整体概念,在某些例题中还附有完整的施工详图。
此外,在主要章节中还列有构件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 节,充分反映历次专家在国家
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编制审查会的建议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应用中的改进意见,供读者
参考采纳。
本手册共分25章;
第1-4章汪一駿庞翠翠
第5、6章汪一骏
第7章冯东纪福宏汪一骏
第8章冯东汪一骏段修谓
第9、10章纪福宏汪一骏贺丽平
第11章汪一骏宁昊段修谓
第12、13章张利军汪一骏王步伟
第14-22章高志强纪福宏郭惠琴庞翠翠朱莎赵枫
段修谓莫培佳汪- 骏
第23-25章冯海悦庞翠翠
与本手册配套的《钢多高层结构设计手册》主要内容为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钢
混凝土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等。
全书由汪一-骏统稿和解答。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如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望批评指
正。在编写中承蒙余海群、詹谊、刘纯康等专家领导的指正和帮助,深表谢意。
主要编写者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土术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加编写者单位:北京太空板业股份有限公司.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北京北泡轻钢建材有限公司
长葛市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2018年,新钢结构,设计手册,钢结构,高清PDF《新钢结构设计手册 2018年》 2018年,新钢结构,设计手册,钢结构,高清PDF《新钢结构设计手册 2018年》 2018年,新钢结构,设计手册,钢结构,高清PDF《新钢结构设计手册 2018年》 2018年,新钢结构,设计手册,钢结构,高清PDF《新钢结构设计手册 2018年》 2018年,新钢结构,设计手册,钢结构,高清PDF《新钢结构设计手册 2018年》

 

2014年,围护,徐长节,深基坑,设计,高清PDF《深基坑围护设计与实例解析》徐长节 编著 2014年

前言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又具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为改善生存条件而频繁从事的土木工程活动促进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国内外大量高层建筑及地下工程的兴建,相应的基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挖深也不断加深,这样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基坑围护体系的设计是每个基坑工程必须面对的技术难题。本书在读者已有的专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系统地剖析基坑设计理论,并结合我国最新颁布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 -2012) 等多种规范和规程进行编写,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最新规范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基坑设计核心技术。
书中大量的各种类型基坑工程实例可以直接为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分为十一章,内容主要有:绪论、基本规定、放坡开挖、土钉墙支护、复合土钉墙支护、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支护、双排桩悬臂式支护、桩墙式围护结构、特殊支护结构、基坑降水体系、基坑监测体系等。
本书由浙江大学徐长节教授编著。在编写过程中,杭州浙大福世德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张正工程师、刘元昆工程师参加了多个工程实例的编写,杭州浙大福世德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林刚工程师、浙江大学的俞建霖老师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材料,在此表示感谢。限于编者水平,加之时间仓促,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使本书更趋完善。

2014年,围护,徐长节,深基坑,设计,高清PDF《深基坑围护设计与实例解析》徐长节 编著 2014年 2014年,围护,徐长节,深基坑,设计,高清PDF《深基坑围护设计与实例解析》徐长节 编著 2014年

 

2010年,分析,哈梅,设计,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高层混凝土建筑,高清PDF《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的设计与分析 》 哈梅 等著 2010年

序言
渐次倒竭是由最初的局部破坏在构件之间所引发的渐进式蔓延扩展而最終导致整个结构成其大部分的一-种倒坍。 由于渐次倒塌在许多情况下是(但不都是)不相称的过大倒塌,即与这引发事件相比显得过大,所以这种现象已日益倍受关注。
一个由局部破坏渐次引发整栋建筑物过大部分倒堋的突出案例就是罗兰波美特(Ronan Paint, 萸国伦敦东部) 1968 年由煤气爆炸所引起的灾难。这个案例引起了专业人员对建筑物总结构体系的整体性问题的高度关注。俄克拉何马州俄克拉何马城的艾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厦(Alfred P. MurrahFedenal Building) 在1995年遭遇炸弹爆炸的袭击,摧吸或严重毁坏了3根周边的柱子。这被毁坏柱子上方第3层楼的转换大欒及其上层楼面都渐次式地倒塌。大约70%的这个建筑物遭受了触目惊心的破坏,提供了又一个不相称过大倒場的知名实例。在这一连申事件后所发生的就是现在大家都熟知的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1. 2双塔的倒塌事件。这无不向我们指出了尽管每- -个塔楼的破坏都是一种渐欢式的倒塌,但这双塔却都不是所谓的不相称过大倒塌。这就已充分说明,工程必须履行的竞然不是防止这渐次倒塌,而是防止.这不相称的过大倒塌。不管是与香,反正倒塌都是渐次式的。本书不想没完没了地去论述这种区别,而关注的就是这渐次式的倒塌。尽管很少明确地阐明过,但不言而喻,渐欢倒塌也是不相称的。
最近几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已經推出了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处理防止倒塌的著干方法。两个联邦政府部门(即大量房屋的主管部门)一美国公 共事务管理局(General Serice Adminstation,简称CSA) 和国防部(Deartment of Defene 简称DaD) 要求结构工程师们把防止渐次倒塌看做是许多建筑物的设计准则。由这两个政府部门所提供的设计导则体现了在美国现今可得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最详尽信息资料。遗悠的是,很少有结构工程师通晓这控制渐次倒堪的CSA成DoD技术要求条件。甚至更少有人能正确地在设计中去应用它们。本书就是试图在这方面给予提供帮助。正文将示范在以不同结构体系为特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GSA 和DoD渐次倒塌控制处理方法的实施。
虽然这本教范手册的主要对象是正在执业的结构工程师,但它对在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管理.人员和那些涉及建筑物设计、施工与审批的人员来讲也是很有用的。而且,评估某建筑物抗渐次倒塌的思考过程对反思该建筑物是怎样作为一个整体来受力的是有很大帮助的。
尽管作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使这六章的编辑能做到前后协调- -致, 但- -些前后 自相的矛盾总是依然存在。由于这是这本厚书的首版,几乎可以肯定还是能找到一些错误的。笔者会真心地感谢那些向我们指出错误和前后自相矛盾的每一- 位读者。同时还欢迎对如何改进本书原文的其他建议。

2010年,分析,哈梅,设计,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高层混凝土建筑,高清PDF《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的设计与分析 》 哈梅 等著 2010年 2010年,分析,哈梅,设计,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高层混凝土建筑,高清PDF《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的设计与分析 》 哈梅 等著 2010年 2010年,分析,哈梅,设计,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高层混凝土建筑,高清PDF《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的设计与分析 》 哈梅 等著 2010年 2010年,分析,哈梅,设计,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高层混凝土建筑,高清PDF《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的设计与分析 》 哈梅 等著 2010年 2010年,分析,哈梅,设计,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高层混凝土建筑,高清PDF《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的设计与分析 》 哈梅 等著 2010年

 

2011年版,卢晓华,建筑电气,技术细节,要点,谭荣伟,高清PDF《建筑电气技术细节与要点》卢晓华 谭荣伟 主编  2011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是“建筑工程技术细节指导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以一向一答的精炼陈述形式,对建筑电气专业在进行供配电、配电线路布线与敷设、建筑照明、建筑防雷、电气接地及安全防护、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监控、计算机和通信综合布线、电气设备装置设置、电气施工管理等相关领城电气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质量验收及安全监督等各个实践环节中,常见和常用的专业技术细节与要点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中各种数据限值要求、技术措施及构造要求、强制措施要点、设备材料选择以及建筑电气法规、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实用全面、规范准确、图文并茂、查阅快捷方便,为建筑电气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适用的设计资料和参考依据.
本书适合从事建筑电气、电力、通讯、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电气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电气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和培训参考资料。

前言
建筑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房地产开发和建设中,建筑电气专业为建筑及其设施正常使用、创造安全和舒适的室内环境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其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在房地产和工程建设中,建筑电气专业的电气工程师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熟练掌握各种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施工规范、标准、相关构造要求以及规定,具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及经营管理知识,及时熟悉和掌握有关信息及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文件,才能从容应对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情况,来处理施工现场的图纸变更、工程验收、质量监督等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施工现场工作提供全面指导,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沟通,确保设计及施工质量和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本书以一向一答的精炼陈述形式,对建筑电气专业在进行供配电、配电线路布线与敷设、建筑照明、建筑防雷、电气接地及安全防护、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监控、计算机和通信综合布线、电气设备装置设置、电气施工管理、建筑电力法规等相关领城电气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质量验收及安全监督等各个实践环节中,常见和常用的专业技术细节与要点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中各种数据限值要求、技术揩施及构造要求、强制措施要点、设备材料选择以及建筑电气法规,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实用全面、规范准确、图文并茂、查阅快捷方便,为建筑电气、电力、通讯等相关专业设计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建筑电气相关专业技术人负提供适用的设计资料和参考依据。本书适合从事建筑电气、电力、通讯、房地产开发等相关专业从事设计、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施工I及监理等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电气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电气、电力相关专业、机电安装和施工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和培训参考资料。
本书由卢晓华谭荣伟主编,王军辉、黄仕伟、雷隽卿、许鉴开、许琢玉、黄冬梅、苏月风、谭小金、李应霞、赖永桥、潘朝远、孙达信、黄艳丽、杨勇、余云飞。卢芸芸、黄贺林、许景婷、吴本升、黎育信、黄月月、韦燕姬、罗尚连等参加了相关章节组稿和撰写。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虽经再三勘误,但仍难免有纰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2011年版,卢晓华,建筑电气,技术细节,要点,谭荣伟,高清PDF《建筑电气技术细节与要点》卢晓华 谭荣伟 主编  2011年版 2011年版,卢晓华,建筑电气,技术细节,要点,谭荣伟,高清PDF《建筑电气技术细节与要点》卢晓华 谭荣伟 主编  2011年版 2011年版,卢晓华,建筑电气,技术细节,要点,谭荣伟,高清PDF《建筑电气技术细节与要点》卢晓华 谭荣伟 主编  2011年版

 

2011年版,建筑结构,技术细节,要点,谭荣伟,雷隽卿,高清PDF《建筑结构技术细节与要点》谭荣伟 雷隽卿 主编 2011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是建筑工程技术细节指导丛书之-。
本书以- -问一答的精炼陈述形式,对建筑结构专业在建筑结构设计、土建施工及管理、质量验收及安全监督等各个实践环节中常见和常用的专业技术细节与要点进行了论述介绍,内容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中各种数据限值要求、技术措施和构造要求、强制措施要点、设备材料选择以及建筑法规、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书适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及监理、房地产开发等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建筑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和建筑质量监督工程师等)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房地产开发、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FOREWO RD
前言
建筑结构专业为建筑设计方案实施、保证建筑空间安全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其作用举足轻重。建筑结构专业的工程师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熟练掌猩各种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标准以及规定,具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及经营管理知识,及时熟恐和掌握有关信息及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文件,才能从容应对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情况,处理施工现场的图纸变更,工程验收,质量监督。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等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施工现场工作提供全面指导,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沟通,确保设计及施工的质量和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本书以一-间一答的精炼陈述形式。对建筑结构专业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土建施工及管理、质量验收及安全监督等各个实践环节中常见和常用的专业技术细节与要点进行论述介绍,内容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中各种数据限值要求、技术措施和构造要求、强制揩施要点、设备材料选择以及建筑法规、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的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实用全面、间答规范准确、图文并茂、查阅快捷方便,为建筑结构工程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适用的设计资料和参考依据。本书适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及监理、房地产开发等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建筑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和建筑质量监督工程师等)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房地产开发、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由谭荣伟雷隽卿、黄仕伟组织编写,王军辉、吴本升、许琢玉、苏月风、赖永桥,潘朝远。孙达信、许鉴开、杨勇,余云飞、黄冬梅、卢晓华、卢芸芸、黄贺林、李应霞、许景婷、黎育信、黃艳丽、韦燕姬、黄月月、谭小金、罗尚连等也参加了相关章节的编写工作。
由于编老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予以指正,以便在修订再版时更加臻善。

 

2011年版,建筑设备,技术细节,要点,许琢玉,谭荣伟,高清PDF《建筑设备技术细节与要点 》许琢玉 谭荣伟 主编  2011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精练陈述形式,对给排水、通风采暖、空调、消防给水、建筑节能、热力燃气等机电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质量验收及安全监督的各个实践环节中,常见和常用的专业技术细节要点进行论述介绍,内容包括建筑机电设备设计和施工中各种数据限值要求、技术措施及构造要求、强制揩施要点、设备材料选择以及建筑法规、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实用全面、问答规范准确、查阅快捷方便,为建筑机电设备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适用的设计资料和参考依据。
本书适合从事建筑采暖、建筑通风、建筑给排水、建筑空气调节、建筑热力和燃气、房地产开发等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建筑设备相关专业、机电安装和施工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和培训参考资料。

F( OREWC ) RD
前言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设备专业为建筑及其设施正常使用、创造建筑安全和舒适的室内环境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其作用是举足轻重。建筑设备专业范围广泛,涉及面广,一般包括建筑给排水、建筑采暖工程、建筑通风工程、建筑空气调节、建筑消防喷淋、热力工程、建筑燃气等多个专业领域,这些不同功能的机电设施,犹如建筑物的内部器官,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协调,为建筑正常使用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本书以一问-答的精练陈述形式,对给排水、通风采暖、空调、消防给水、建筑节能、热力燃气等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质量验收及安全监督的各个实践环节中,常见和常用的专业技术细节与要点进行论述介绍,内容包括建机电设备设计和施工中各种数据限值要求、技术措施及构造要求、强制措施要点、设备材料选择以及建筑法规、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实用全面、问答规范准确、查阅快捷方便,提供了适用的设计资料和参考依据。本书适合从事建筑采暖、建筑通风、建筑给排水、建筑空气调节、建筑热力和燃气、房地产开发等专业从事设计、设备安装和施工及监理等的设计师、工程师以及机电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建筑设备相关专业、机电安装和施工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和培训参考资料。
本书由许琢玉谭荣伟主编,王军辉、黄仕伟、雷隽卿、许鉴开、卢晓华、黄冬梅、苏月风、谭小金、李应霞、赖永桥、潘朝远、孙达信、黄艳丽、杨勇、余云飞、卢芸芸、黄贺林、许景婷、吴本升、黎育信、黄月月、韦燕姬、罗尚连等参加了相关部分章节组稿和撰写。本书虽经过编者及相关编辑再三研讨和勘误,仍难免有纰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予以指正,以便在修订再版时更加臻善。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