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378-2011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pdf
ICS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78—2011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 240V direct current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telemunications 2011-12-20发布 201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78—2011 目次 前言 . . . . . 11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组成与分类 2 5要求....... 2 6试验.... . 11 7检验规则 ..... 20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系统配电结构说明 24 附录B(资料性附录)通信设备(末端设备机架配电)控制方式及电源接线标准...........26 YD/T2378—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YDB037一2009《通信用240V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实施情况,参考中国电信[2010]851 号《关于印发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节能试点技术指导意见(暂行)的通知》,在不对用电设备本身 作改动的基础上,改善现行通信网络上使用交流380V/220V供电的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体现安全用电、 节能降耗理念,并结合各电信运营商近年来推广应用的成功经验和数据制定.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威源 科技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 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深圳奥 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山特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山东圣阳电源 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兰英、侯福平、杨世忠、孙文波、余斌、潘哲毅、叶子红、蒋玮、何晓光、 刘春跃、王伟、娄洁良、付新宏、易国华、谢凤华、高健、齐曙光、王风仁、陈四雄、全亚斌、周庆申、 邵双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
YD/T 2344.2-2015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 第2部分:分立式电池组.pdf
ICS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44.2-2015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 第2部分:分立式电池组 LiFePO4 battery system for telemunications Part2:Discrete battery system 2015-07-14发布 2015一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44.2-2015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和系列 3 5要求 3 6试验方法 9 7检验规则 15 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1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用方法与要求 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存储格式19 I YD/T2344.2-2015 前言 YD/T2344《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第1部分:集成式电池组: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第2部分:分立式电池组. 本部分为YD/T234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集团通信有限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 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浙江卧龙灯塔电源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 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哈尔滨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兴派能 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特远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信华精机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燕昌、曹涛、李长雷、杜民、高健、李峙、王平、王敏、隋延波、 史强、余霞、朱卫民、谢秋、刘建国、卢智军、董捷、陈怀林、吕明海、秦东年、刘爱华、李 秀华、蔡雪峰、温小平、何俐鹏、王刚. ...
YD/T 2336.6-2016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pdf
ICS33.040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6.6-2016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 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PTN)management Part 6:EMS-NMS interface information model based on XML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36.6-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1 4接口信息模型描述表格说明(模版) 4 5数据模型 5.1公共数据定义 5 5.2资源保障数据定义 25 5.3资源实现数据定义 ..71 6接口规范 152 6.1公共操作定义 152 6.20S管理 153 6.3MD管理 155 6.4MLSN管理 158 6.5网元管理 162 6.6设备管理 165 6.7终端点管理 169 6.8连接管理 181 6.9流域管理 221 6.10资源存量管理(可选) 256 6.11保护管理 260 6.12故障管理 287 6.13性能管理 296 6.14维护管理 330 6.15流量控制模板管理 335 6.160AM管理 344 6.17时钟拓扑管理 351 618业务割接管理 355 7消息交换模式 372 7.1消息交换模式(MEP)说明 372 7.2选择消息交换模式的建议 372 I YD/T2336.6-2016 前言 YD/T2336《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预计发布如下部分: 一第1部分:基本原则; 一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一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第5部分:基于IDL/II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一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本部分为YD/T2336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
YD/T 2336.5-2016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5部分:基于IDL/II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pdf
ICS33.040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6.5-2016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5部分:基于IDL/川IOP技术的 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Technical requiement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PTN)management Part 5:EMS-NMS interface information modelbased on IDL/IIOP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36.5-2016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11 3.2缩略语 4接口信息描述模板 3 4.1数据定义描述模板3 4.2接口定义描述模板 3 5接口规范 3 5.1配置管理模块 3 5.2故障管理模块 118 5.3性能管理模块 121 5.4L3VPN配置管理模块 138 5.5通用管理模块 56公共管理模块. 144 15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模块与IDL的映射 16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文件接口命名规则167 I YD/T2336.5-2016 前 言 YD/T2336-2016《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预计发布如下部分: 第1部分:基本原则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第5部分:基于IDL/II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本部分是YD/T2336-2016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成梦虹、吕良栋、蒙向阳、刘娟、吴翔、芮兰兰、熊翱、王亚鹏、邓万球、 司昕、徐云斌、张励、杨海、张贺. Ⅱ ...
YD/T 2336.4-2017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pdf
ICS33.040 M1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6.4—2017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Part 4:EMS-NMS interface mon information model 2017-11-07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36.4—2017 目 次 前言 .I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PTN协议无关信息模型定义 4.1PTN层次及功能定义. 3 4.2虚段层终端点模型定义 4.3虚通路层终端点模型定义 4 4.4虚通道层终端点模型定义 4.5逻辑拓扑连接模型定义 4.6子网连接模型定义 4.7保护模型定义 5 5PTN对象信息模型 5.1对象描述的格式说明 7 5.2配置信息模型 .7 5.3故障管理信息模型 140 5.4性能管理信息模型 142 5.5通知管理信息模型 153 6数据结构说明 161 6.1数据结构描述的格式说明 161 6.2配置对象数据类型定义 161 6.3流域数据类型定义 180 6.4网络业务割接数据类型定义 184 6.5保护数据类型定义 187 6.6流量控制模版数据类型定义 194 6.70AM管理数据类型定义 195 6.8故障管理数据类型定义.......... 197 6.9性能管理数据类型定义 200 附录A(规范性附录)PTN层参数定义 206 I YD/T2336.4—2017 前言 本部分是《分组传送网(PT)网络管理技术要求》部分标准中的第4部分.该部分标准的结构及 名称预计如下: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5部分:基于DL/I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修订YD/T2336.4一2013《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4部分:EMS-NMS 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本标准与YD/T2336.4一2013相比,主要变化是补充了大数据存量、告警性能同步以及...
YD/T 2336.3-2017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pdf
ICS33.040 M15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6.3—2017 代替YD/T2336.3—2013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Part 3:EMS-NMS interface function 2017-11-07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2336.3—2017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术语和定义 2.2缩略语 2 3北向接口功能要求 5 3.1配置管理 5 3.2故障管理... 53 3.3性能管理. 56 3.4安全管理功能 59 3.5通用维护功能 60 3.6通信链路监视功能 60 3.7时间同步功能 61 3.8图形用户界面切入(GUI Cut-Through)(可选) 61 4接口总体技术要求 62 4.1接口通信协议要求 62 4.2接口信息模型要求62 4.3接口性能要求 .6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文件接口命名规则 63 I YD/T2336.3—2017 前言 YD/T2336《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预计发布如下部分: 一第1部分:基本原则; 一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一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一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一第5部分:基于DL/瓜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一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本部分为YD/T233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YD/T2336.3一2013《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3部分:EMS-NMS 接口功能》. 本标准与YD/T2336.3一2013相比,主要变化是补充了大数据存量、告警性能同步以及L3相关接 口管理功能: 修改了以下章节: 4.1.15配置信息同步功能 新增了如下章节: 4.1.19L3VPN配置管理 4.1.20二三层端口桥接管理 4.1.21静态路由配置管理 4.1.22端到端L3VPN业务业务管理 4.1.23保护管理 4.2.6历史告警同步功能ByPull 4.3.8历史性能数据同步ByPull 附录A文件接口命名规则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成梦虹、吕良栋、张翠敏、蒙向阳、陈俏钢、吴翔、刘娟、张励. Ⅱ ...
YD/T 2336.2-2016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pdf
ICS33.040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6.2-2016 代替YDT2336.2-2011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Part 2:NMS system function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36.2-2016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技术要求 3 4.1系统总体要求3 4.2软件技术要求 4 4.3系统自管理要求 *4 4.4人机界面要求 5 4.5管理能力要求 5 4.6性能要求 5 4.7DCN要求.6 5管理功能要求. 6 5.1EMS管理6 5.2拓扑管理 6 5.3配置管理 8 5.4故障管理 5.5性能管理 32 5.6安全管理 36 6DCN要求 38 6.1DCN的组成 38 6.2DCN的保护 38 6.3DCN的性能 38 I YD/T2336.2-2016 前言 YD/T2336《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预计发布如下部分: -第1部分:基本原则;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第5部分:基于IDL/I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本部分为YD/T2336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YD/T2336.2-2011《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NMS系统功 能》. 本部分与YD/T2336.2-2011相比,主要变化是根据设备技术要求的L3VPN章节补充了有关具有L3 能力的设备的管理功能: -更新了引用标准的标准号.重新整理了引用范文的格式(见2 2011年版的2); -重新整理了缩略语的格式(见3 2011年版的3); -增加了“L3VPN端口配置(可选)”(见5.3.4.5); -增加了“L3VPN业务管理(可选)”(见5.3.6.4); -创建保护小节增加了FRR、VRRP的保护类型支持(见5.3.7.2); 一查询/修改保护小节增加了FRR、VRRP的保护类型支持(见5.3.7.4); -VS OAM说明为可选(见5.3.8.2d)); -增加了“L3 VPN...
YD/T 2336.1-2016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本原则.pdf
ICS33.040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6.1-2016 代替YD/T2336.1-2011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本原则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Part1:Basic principle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36.1-2016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缩略语 1 4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需求 2 5PTN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5 6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的构成 6 7本部分采用的方法论 7 8网管接采用的议 I YDT2336.1-2016 前言 YD/T2336《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预计发布如下部分: 一第1部分:基本原则 一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一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一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一第5部分:基于IDL/II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一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本部分为YD/T2336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代替YD/T2336.1-2011《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本 准与YDT2336.1-2011相比,主要变化是补充了有关具有L3能力的设备的管理功能,具体如下: —增加涵盖L3功能管理(见4.1); 一一删除“对于以太网传送技术,PTN的VC层即以太网S-VLAN层.”(见2011年版的4.2a) 一增加包含L3VPN业务(可选)(见4.4c); 一增加了包含FRR保护(可选)、VRRP保护(可选)(见4.4f); —新增L2/L3桥接管理(可选)(见4.4k); 一新增DHCPRelay管理(可选)(见4.4I); 一更新了网管架构图(见5.2图3 2011年版的图3); 一增加描述“本部分标准定义的网络管理的功能范围”(见6a).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 草,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参加起 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郁、成梦虹、吕良栋、陈俏钢、刘娟、蒙向阳、于晓军、张励、芮兰兰. ...
YD/T 2323-2016 通信配电系统电能质量补偿设备.pdf
ICS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23-2016 代替YD/T2323-2011 通信配电系统电能质量补偿设备 Power quality pensator for telemunicatio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23-2016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品分类和系列 4 5技术要求 4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15 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用仪表和设备 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能质量综合补偿器(PQCC)设计指南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能质量补偿设备额定输出电流与容量换算23 I YD/T2323-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2323-2011《通信用低压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本标准与YD/T2323201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1 2011版的1);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2011版的2); ——增加了静止无功发生器、电能质量综合补偿器、电能质量补偿设备、功率模块、监控模块、电 流不均衡度、无功补偿率、三相电流不平衡度、额定输出容量等定义(见3); —修改了产品分类和产品系列(见4.1、4.2 2011版的4.1、4.2): —修改了工作温度范围(见5.1.1 2011版的5.1.1); —修改了海拔高度(见5.1.3 2011版的5.1.3); 一修改了无功补偿功能及相关的试验方法(见5.3.3、6.3.3 2011年版的5.3.5、6.3.5); 一修改了谐波补偿次数和单次谐波补偿率及相关的试验方法(见5.3.4、6.3.4 2011版的5.3.3、6.3.3); 一增加了综合补偿功能及相关的试验方法(见5.3.6、6.3.6); 一增加了三相不平衡负载补偿功能及相关的试验方法(见5.3.7、6.3.7); 一增加了模块化功能(可选)及相关的试验方法(见5.6、6.6); 一一增加了附录B电能质量综合补偿器设计指南(见附录B); —一增加了附录C电能质量补偿设备额定输出电流与容量换算(见附录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 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
YD/T 2289.4-2017 无线射频拉远单元(RRU)用线缆 第4部分:预制成端线缆组件.pdf
ICS33.180.1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289.4—2017 无线射频拉远单元(RRU)用线缆 第4部分:预制成端线缆组件 Cable for wireless remote radio unit Part 4:Pre-terminated cable assemblies 2017-04-12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289.4—2017 目 次 前言 IⅢ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产品分类 2 3.1型式分类. 2 3.2规格代号 3 3.3型号及标记. 3 4要求 4 4.1适用温度 4 4.2材料与结构. 4 4.3外观 6 4.4长度 6 4.5性能要求 6 5试验方法 11 5.1试验的环境条件. 11 5.2外观 11 5.3组件的长度 .12 5.4传输性能 12 5.5电气性能 14 5.6机械性能. 15 5.7环境性能 20 5.8阻燃性能 22 5.9环保性能. 23 6检验规则 23 6.1总则 23 6.2出厂检验 24 6.3型式检验. 24 7标志、使用说明书 26 7.1标志. 7.2使用说明书 26 I YD/T2289.4—2017 前言 YD/T2289《无线射频拉远单元(RRU)用线缆》已经和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光缆; —第2部分:电源线: 第3部分:光电混合缆; ——第4部分:预制成端线缆组件. 本部分为YD/T2289《无线射频拉远单元(RRU)用线缆》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参考EC61753-1-2007《光纤互连器件和无源元件性能标准-第1部分:性能标准的总则和 指南》、IEC61753-021-2:2007《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元件性能标准-第021-2部分:C类C/3级单模 光纤连接器一受控环境》、EC61753-021-3:2012《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元件性能标准-第021-3部分: U类单模光纤连接器一非受控环境》、IEC61753-021-6:2007《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元件性能标准- 第021-6部分:0类B/2级单模光纤连接器一非受控环境》、EC61753-022-2:2012《纤维光学互连器件 和无源元件性能标准-第022-2部分:C类多模光纤连接器-受控环境》、GR-326-CORE(第四版,2010) 《单模光纤连接器和跳线组件的通用要求》而制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
YD/T 2268-2011 P2P流媒体直播业务系统框架.pdf
ICS33.030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268-2011 P2P流媒体直播业务系统框架 System framework of live streaming service based on P2P technology 2011-06-01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268-2011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 2 4概述 2 5P2P流媒体直播系统层次模型 3 5.1基础能力层 3 5.2能力控制层 4 5.3业务控制层 5.4P2P业务系统 5.5运营管理 4 6系统功能 4 6.1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 4 6.2流媒体客户端 6 6.3频道推送系统 7 6.4运营支撑系统 8 6.5内容管理系统 9 7安全性要求 10 8可靠性要求 11 8.1直播源可靠性机制 11 8.2系统可靠性要求 11 9可扩展性要求 12 10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P2P流媒体直播系统部署参考模型及内容发布流程13 I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268-2011 前言 本标准是可运营可管理的对等网络(Peer to Peer)应用系列标准之一,以《可运营可管理的P2P网 络技术架构》和《可运营可管理的P2P运营场景和需求》为参考制定的P2P流媒体直播业务系统框架.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国信智能化系统科技 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 限公司、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 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少武、文湘江、徐雷、申志伟、刘俊轩、唐宏、庞涛、谢新建、曹蓟 光、李明栋、彭晋、张云飞、宋海滨、吴言华、张国清、周旭. Ⅱ ...
YD/T 2264-2011 IPTV系统的媒体交付系统-基于CDN结构.pdf
ICS33.040.40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264-2011 IPTV系统的媒体交付系统 —基于CDN结构 CDN architecture based IPTV media delivery system 2011-06-01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264-2011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体系架构 3 6节点功能要求 7 7CDN网络组建要求 15 8安全技术要求 19 9操作维护要求 19 10接口 23 11性能要求 24 12可靠性要求 .24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264-2011 前言 本标准是“PTV业务”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1.YD/T1654-2007PTV业务需求 2.PTV用户场景要求 3.YDT1823-2008PTV业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4.YD/T1697-2007PTV内容运营平台与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要求 5.YD/T2015-2009PTV业务管理系统体系架构 6.YD/T1655-2007PTV机顶盒技术要求 7.YD/T2017-2009PTV机顶盒测试方法 8.YDT1696-2007机顶盒与PTV平台接口技术要求 9.YD/T1824-2008PTV终端管理系统体系架构 10.YD/T1825-2008IPTV终端机卡分离技术要求 11.PTV安全体系架构 12.YD/T1920-2009IPTV承载网络体系架构 13.YD/T1695-2007IPTV对接入网络的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14.YD/T2264-2011PTV系统的媒体交付系统基于CDN结构 15.PTV媒体交付系统技术要求场景和需求 16.PTV媒体交付系统技术要求体系架构 17.PTV系统的内容管理系统 18.PTV内容安全架构 19.YD/T2016.1-2009PTV运维支撑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业务系统 ——第2部分:承载网络 —第3部分:终端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 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UT斯达康(重庆)通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木金、胡捷、王东、阳彦字、张美春、聂秀英、张晓宇、陶蒙华、宗宁、 李加华、边海华. ...
YD/T 2258-2011 移动通信网安全术语集.pdf
ICS01.040.33 M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258-2011 移动通信网安全术语集 Terminology of mobile munication network security 2011-06-01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258-2011 目次 前言 IⅡ 1范围 1 2安全词汇中英对照 附录A(资料性附录)安全词汇缩略语7 I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258-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摩托罗拉移动通信设备有限 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 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大江、胡志远、左崴东、李钢、陆伟、韩冬、杜志敏、张尼、李云喜、 朱锋. ...
YD/T 2248-2015 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33.040 M1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248-2015 代替YD/T2248-2012 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接入服务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Interface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ternet data center/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2015-04-30发布 2015-04-3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248-2015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2 5系统概述3 6系统功能. ...3 6.1基础数据管理3 6.2访问日志管理5 6.3信息安全管理 6.4系统功能管理7 8性能要求 ..7 8.1处理能力7 8.2扩展能力8 8.3可靠性. ....8 9安全性要求8 9.1系统和数据安全8 9.2时钟同步 9.3运行环境.......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ISMS的实现方式示例l1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据代码表. 12 I YD/T2248-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的结 构和名称如下. 1.《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2.《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接口规范》 3.《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与接口测试方法》 本标准代替YDT2248-2012《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与 YD/T2248-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第2章中补充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第3章中补充DC业务机房及IS...
YD/T 2243-2016 电信网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pdf
10s330 M10 .net.cn Pish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243-2016 代替YD/T2243-2011 电信网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系统 安全防护要求 Security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tele network and internet uo 'qau 'usad 'MMM//:d44 & 2016-07-11发布 201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243-2016 通标网 .net.cn Pisn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概述 4.1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安全防护范围 2 4.2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4.3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安全防护内容3 5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4 5.1第1级要求 *4 5.2第2级要求 4 5.3第3级要求 9 5.4第4级要求 11 5.5第5级要求 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息服务业务系统风险分析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门户综合网站业务系统特定安全防护要求 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即时通信业务系统特定安全防护要求 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搜索系统特定安全防护要求 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信息社区服务系统的特定安全防护要求17 参考文献 uo 'qou 'usqd 'MMM//: 22438016 .net.cn sn 前言 本标准是“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YD/T1728《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 2.YD/T1729-2008《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3.YD/T1730-2008《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 4.YD/T1731-2008《电信网和互联网灾难备份及恢复实施指南》 5.YD/T1732-2008《固定通信网安全防护要求》 6.YD/T1733-2008《固定通信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7.YD/T1734-2009《移动通信网安全防护要求》 8.YD/T1735-2009《移动通信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9.YD/T1736-2009《互联网安全防护要求》 10.YD/T1737-2009《互联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11.YD/T1738-2008《增值业务网一消息网安全防护要求》 12.YD/T1739-2008《增值业务网一消息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 2191.9-2016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 第9部分:通信系统的HPEM防护.pdf
ICS33.100 L0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191.9-2016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 第9部分:通信系统的HPEM防护 Installation and mitigation guidelines of 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 for telemunication equipments Part 9:HPEM immunity guide for telemunicationsystems 2016-01-15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191.9-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2 4威胁的分类 3 4.1威胁便携性等级的定义 3 4.2入侵区域的定义 4 4.3可用性等级的定义 5 4.4威胁举例 5 5被保护设备的脆弱性 6 5.1脆弱性分类的定义 6 5.2被保护设备的脆弱性示例 6电磁缓解等级的定义 6.1总则 附录A(资料性附录)HPEM的威胁和脆弱性9 附录B(资料性附录)EM缓解等级的示例 25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与HPEM相关的EC标准28 I YD/T2191.9-2016 前言 YD/T2191《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标准包括以下部分: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1部分:总则: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2部分:接地和线缆;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3部分:HEMP保护导则;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4部分:HEMP抗扰度一HEMP辐射电磁场抗扰度保护 装置规范;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5部分:HEMP抗扰度一HEMP射频场感应的传导干扰 抗扰度保护装置规范;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6部分:外部电磁干扰的缓和措施;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7部分:电磁干扰保护小室的保护等级;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8部分:电信中心的HEMP防护;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9部分:通信系统的HPEM防护; 一一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10部分:HEMP和HPEM的缓和措施. 本部分是YD/T2191的第9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了ITU-TK.81(2014).与K.81的主要不同点是: 1.标准名称由《通信系统对大功率电磁的抗扰度指南》改为《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 9部分:通信...
YD/T 2191.10-2016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 第10部分:HEMP和HPEM的缓和措施.pdf
ICS33.100.01 L0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191.10-2016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 第10部分:HEMP和HPEM的缓和措施 Installation and mitigation guidelines of 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 for telemunication equipments Part 10:Mitigation for HEMP and HPEM immunity (ITU-T K.87 Guid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ecurity requirements-Overview NEQ) 2016-01-15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191.10-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 3.1术语和定义 3 3.2缩略语 4电磁现象的防护 6 4.1雷击 6 4.2有意电磁干扰 7 4.3高空电磁脉冲(HEMP) 7 4.4大功率电磁波(HPEM) .9 5缓和措施 10 5.1HEMP的缓和措施 10 5.2HPEM的缓和措施 11 I YD/T2191.10-2016 前言 YD/T2191《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标准包括以下部分: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1部分:总则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2部分:接地和线缆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3部分:HEMP保护导则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4部分:HEMP抗扰度一HEMP辐射电磁场抗扰度保护装置 规范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5部分:HEMP抗扰度一HEMP射频场感应的传导干扰抗扰 度保护装置规范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6部分:外部电磁干扰的缓和措施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7部分:电磁干扰保护小室的保护等级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8部分:电信中心的HEMP防护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9部分:通信系统的HPEM防护 电信设备安装的电磁兼容及缓和措施第10部分:HEMP和HPEM的缓和措施 本部分是YD/T2191的第10部分. 本部分参考采用了ITU-TK.87(2011)建议,与K.87其主要技术差异为:删除了涉及信息泄露的安 全内容,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根据被保护器件的不同分类实施不同的缓和措施等内容.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YD/T 2164.3-2011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第3部分:传输线路带高清图.pdf
ICS33.060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164.3-2011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第3部分:传输线路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location and sharing of the tele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Part 3:Transmission lines 2011-05-18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164.3-2011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杆路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2 4.1杆路共享技术要求2 4.2杆路共建技术要求 4 5管道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7 5.1管道共享技术要求 7 5.2管道共建技术要求 10 6光缆共建共享技术标准12 6.1光缆共享技术要求 12 6.2光缆共建技术标准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拉线强度的计算和设置标准 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泥电杆强度计算和设置 17 附录C(资料性附录)杆路共建共享实例 21 附录D(资料性附录)管道共建共享实例28 附录E(资料性附录)光缆共建共享实例34 附录F(资料性附录)微管微缆共建共享实例38 YD/T2164.3-2011 前言 本部分遵循GB/T1.1-2009的规则编写.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分3部分出版,本部分为该部分标准的第3部分,该标准的结构 如下: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1部分钢塔架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2部分基站设施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3部分传输线路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 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陆冰松、齐殿元、孙向前、胡明、王映、章轩浩、曾石麟、刘京、孙晓光、 王毅、边燕南、李海滨、朱学东、孙韬、赵怀罡、谢玉明、郭琳、刘宝殿、刘洪、高志英. Ⅱ ...
YD/T 2164.2-2010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第2部分:基站设施.pdf
ICS33.060 标咧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164.2-2010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o.30话:1S1:MMwy/:633 第2部分:基站设施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location and sharing of the tele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Part 2:base station facilities 51G7G269 2010-12-29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标网 YD/T2164.2-2010 tsn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4基站设施共建共享基本要求 3 5基站机房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6天面共建共享技术要求5 7基站电源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6 8基站设施共建共享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8 9基站设施共建共享电磁兼容技术要求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站设施共享实例 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站设施共建实例 25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磁兼容问题的故障诊断和排除32 uo 'qau 'usqd 'MMM//: I YD/T2164.2-2010 标 Tsn 前言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标准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 (1)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1部分钢塔架 (2)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2部分基站设施 (3)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3部分传输线路 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 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梅泰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陆冰松、齐殿元、孙向前、张兴海、姜明旺、瞿祥虎、郭小琦、郭琳、刘宝殿、 阎江、舒建军、刘京、刘北阳、孙韬、赵怀罡、祝满昌、龙洁、刘怀林、殷登国、张绍宁、 沈立鹏. uo'qou 'usid 'mMM//: 125466 ...
YD/T 2158-2017 接入网技术要求多业务接入节点(MSAP).pdf
ICS33.040.5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158—2017 代替YD/T2158—2010 接入网技术要求多业务接入节点(MSAP)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ccess network- Mul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 (MSAP) 2017-04-12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158—2017 目 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3 5MSAP系统网络位置和功能模型 4 5.1网络位置 4 5.2MSAP系统模型 5 6功能要求 6 6.1概述 6 6.2SDH功能要求 7 6.3以太网业务功能要求 7 6.4分组功能要求. 8 6.5多业务承载能力 9 6.6OAM功能. 9 7接口要求 10 7.1接口位置要求 .10 7.2PDH光接口 10 7.3SDH接口. 10 7.4FE接口...... .15 7.5GE接口. 16 7.610GE接口.... 16 7.7V.35接口. .16 7.8E1接口. ...16 8性能要求. 20 8.1E1误码性能要求 20 8.2E1结合抖动要求(暂定) 20 8.3E1映射抖动要求(暂定). 20 8.4V.35误码性能要求. .20 8.5以太网性能要求 21 9MSAP局端设备定时与同步要求 22 9.1频率准确度. 22 9.2保持特性 22 I YD/T2158—2017 9.3牵引入/牵引出范围 22 9.4同步时钟来源 22 9.5基准时钟的转换 22 10保护倒换 23 10.1主控模块及交叉/交换模块保护倒换 23 10.2时钟模块保护倒换. 23 10.3上联光口保护倒换 23 10.4 业务板保护倒换 23 10.5电源保护倒换 23 10.6 上联板以太网光口链路聚合保护 23 10.7上联板以太网光口1:1线性保护 23 11管理维护要求 24 11.1基本要求 24 11.2配置管理 24 11.3性能管理. 26 11.4故障管理 29 11.5安全管理. 33 12其他要求 33 12.1环境要求 33 I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