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6月 ( 第 39 页)

ICS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817—2017 代替YD/T18172008 通信设备用直流远供电源系统 DC remote feeding power system for telemunication equipment (IEC 60950-21:200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Safety Part 21: Remote power feeding NEQ 2017-04-12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1817—2017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组成和分类 5 4.1组成 5 4.2分类 6 5要求 6 5.1环境条件 6 5.3性能要求 7 5.4监控要求 12 5.5通信网络线路通断检测 12 5.6过载保护 12 5.7电力线搭接保护 12 5.8 漏电流保护 12 5.9绝缘要求 13 5.10雷击浪涌防护要求 13 5.11 EMC要求(电磁兼容性) 14 5.12 工程安装中的安全要求 15 6试验方法 14 6.1试验环境条件 14 6.2试验前准备 15 6.3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试验 15 6.4在单一故障下的试验 16 6.5一根导体线缆接地的试验 17 6.6输入电压变动范围 19 6.7 稳压精度 19 6.8 负载效应和源效应. 19 6.9效率 20 6.10负载效应恢复时间试验(动态响应) 20 6.11局端输入反灌杂音电流试验 20 6.12 监控告警功能 20 6.13通信网络线路通断试验(RFT-C、RFT-V电路) 21 6.14过载保护试验(包含短路) 21 I YD/T1817-2017 6.15输入过/欠压保护试验 21 6.16电力线搭接保护试验 21 6.17线-地漏电流试验 . .21 6.18线-线稳态电流保护或限功率保护试验 22 6.19绝缘电阻试验 22 6.20抗电强度试验 22 6.21雷击浪涌防护试验 22 6.22EMC试验. 22 6.23环境条件试验. 22 7检验规则 24 7.1检验分类 24 7.2出厂检验 24 7.3型式检验 24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5 8.1标志 25 8.2包装 25 8.3运输 26 8.4贮存 26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EC60950-21-200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27 I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80.01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814.5—2017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的远程管理 第5部分:客户终端设备管理参数 Remote management for broadband customer network based on public telemunication network --Part5:Parameter profiles for customer terminal equipment 2017-11-07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1814.5—2017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网关侧客户终端设备相关数据模型 .2 4.1网关侧客户终端设备通用数据模型 2 4.2网关侧客户终端设备BMS服务Action映射的数据模型 .4 4.3网关侧客户终端设备配置参数及配置策略 4.4网关侧客户终端设备升级参数及策略参数模型 4.5网关侧客户终端设备业务参数模型 ...10 5客户终端设备侧相关数据模型. ...11 5.1客户终端设备侧设备通用数据模型 ..11 5.2客户终端设备侧业务参数模型 13 I YD/T1814.5—2017 前言 YD/T1814“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的远程管理”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第1部分:总体; 一第2部分:协议; 一第3部分:家庭用宽带客户网关管理参数; 一第4部分:企业用宽带客户网关管理参数; 一第5部分:客户终端设备管理参数. 随着宽带客户网络的发展,后续将不断补充和完善其他部分. 本部分是YD/T1814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侯象飞、刘文超、金海、赵伟峰、王作强.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60.99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777.2-2015 代替YD/T1777.2-2008 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Test method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 Access (HSDPA) user equipment of 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munication network Part 2:Network patibility test 2015-07一14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777.2-2015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1 4概述 5系统接入 2 6位置区更新 -2 7路由区更新 2 8电路域空闲模式下的小区重选 2 9分组域空闲模式下的小区重选 2 10寻呼 2 11小区更新/URA更新 2 12切换 2 12.1概述2 12.2接力切换 2 12.3硬切换 4 13电路域业务 6 14分组域业务 7 14.1下行384kbi/s分组数据业务7 14.2下行128kbi/s的分组数据业务 7 14.3下行64kbi/s的分组数据业务 7 14.4 HSDPA分组数据业务 7 15并发业务 15.1短消息业务与各种业务的并发 7 15.2AMR语音和分组域的数据业务并发 7 15.3电路域的数据业务和分组域的数据业务组合业务并发8 15.4两个分组域的数据业务组合业务并发...........9 16呼叫性能 9 17系统版本兼容性测试 9 17.1电路域业务兼容性 9 17.2分组域业务兼容性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环境测试 13 I YD/T1777.2-2015 前言 YD/T1777《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 法》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测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本部分是YD/T1777的第2部分. YD/T1777是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系列标准之 一,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60.99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777.1-2015 代替YD/T1777.1-2008 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测试 Test method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 Access(HSDPA) user equipment of 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munication network Part 1:Basic operation services and performance test 2015-07-14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777.1-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4测试环境 2 5业务 2 5.1概述 2 5.2电信业务 2 5.3承载业务 2 5.4补充业务 3 5.5增值业务 3 6UE基本功能 3 7无线射频性能 3 7.1概述 3 7.2发射机性能测试 3 7.3接收机性能测试 7.4无线资源管理性能测试8 7.5 HSDPA性能要求 16 8终端耗电性能测试37 9音频 37 10可靠性 37 11电磁兼容 37 12比吸收率(SAR)测试 37 13电池充电器测试 37 14包装和外观 3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量信道 38 附录B(规范性附录)传播条件39 YD/T1777.1-2015 前言 YD/T1777《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 法》分为2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测试; 一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本部分是YD/T1777的第1部分. YD/T1777是2 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系列标准之 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a)YD/T1776《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技 术要求》; b)YD/T1777《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60.99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776-2015 代替YD/T1776-2008 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 Access (HSDPA)user equipment of 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munication network 2015-07一14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776-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2 4概述 3 5UE分类和功率等级 3 6业务 3 6.1电信业务 3 6.2承载业务 3 6.3补充业务 5 6.4增值业务和应用 5 7UE的功能 5 7.1UE人机界面的基本功能5 7.2物理层功能 7 7.3层2/层3功能 8 7.4非接入层(NAS)功能10 8UE设备性能 10 8.1工作频段 10 8.2信道划分11 8.3发射机性能指标 11 8.4接收机性能指标 12 8.5性能要求 13 8.6无线资源管理性能要求 13 8.7 HSDPA性能要求 14 8.8同频多小区环境下的性能指标要求21 9终端耗电性能要求 21 10音频要求 21 11接口要求 21 11.1接口要求概述 21 11.2Uu接口要求 22 11.3Cu(USIM-ME)接口要求22 12可靠性要求 22 13电磁兼容要求 22 I YD/T1776-2015 14比吸收率(SAR)的要求 22 15电池和充电器要求 22 16外观、包装和装配要求 2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量信道 23 附录B(规范性附录)传播条件33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80.01 M33 YO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766-2016 代替YD/T1766-2008 光通信用光收发合一模块的 可靠性试验失效判据 Failure criteria of reliability tests for optical transceiver/ transponder used in optical munications 2016-01一15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TD/T1766-2016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符号和缩略语 3 5可靠性试验分类 3 6可靠性试验条件 3 6.1机械完整性试验、耐久性试验、物理特性试验试验条件 3 6.2电磁兼容试验条件 4 7可靠性试验方法 4 7.1机械完整性试验、耐久性试验、物理特性试验试验方法4 7.2电磁兼容试验方法4 8可靠性试验失效判据 4 8.1机械完整性试验、耐久性试验和物理特性试验失效判据4 8.2电磁兼容试验失效判据 6 I YD/T1766-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766-2008《光通信用光收发合一模块的可靠性试验失效判据》.与YD/T1766-2008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以及可靠性试验失效判据等增加了6Gbit/s、40Gbit/s和100 Gbit/s等速率 光模块(见1、2、8); —术语和定义中删除了正文中没有引用“色度色散容限”、“输入抖动容限”、“比特速率偏移 容限”等术语,增加了“光信噪比容限”术语(见3 2008年版3); 物理特性试验中增加了“ESD抗扰度”和“可焊性”(见5、6.2); —对于失效判决中“平均发送光功率”、“光接收灵敏度”的变化量要求统一为“大于1dB” 增 加了“光信噪比容限”、“过载光功率”失效判决要求(见8.1 2008年版8.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文玉、李伟、吴冰冰、赵先明、陈悦. 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60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763.4-2016 代替YD/T1763.4-2011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 Cu接口测试方法 第4部分:支持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USIM)应用的UICC TD-SCDMA/W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munication network test methods for UICC-ME Cu)interface Part 4:UICC supporting USIM application (3GPP TS 31.122 V11.0.0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IM)conformance test specification NEQ)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763.4-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符号、缩略语和约定 3.1术语和定义 3.2符号 2 3.3缩略语 2 3.4约定 2 4测试环境 2 4.1测试设备 .2 4.2UT缺省条件 4 4.3缺省数据格式 4 4.4测试定义和适用性 4 4.5初始条件 5 4.6测试程序 ....7 4.7测试要求 7 5支持USIM应用的U1CC卡的物理、电气及逻辑特性测试方法7 5.1概述 7 5.2物理特性 8 5.3USIM卡UICC-ME接口的电气特性 10 5.4初始通信建立程序 20 5.5传输协议 28 5.6应用和文件结构 52 5.7安全特性 78 5.8命令和响应的结构 88 5.9命令 94 5.10 GET RESPONSE 54 5.11独立于应用的文件 ....155 6USIM卡的USIM卡应用测试程序156 6.1基本文件的内容 156 6.2安全特性 158 USIM卡命令 I YD/T1763.4-2016 前言 YD/T1763《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 口测试方法》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终端物理、电气和逻辑特性; 第2部分:终端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特性; 第3部分:终端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箱(USAT)特性; 第4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60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762.1-2016 代替YD/T1762.1-2011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 终端间Cu接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物理、电气和逻辑特性 TD-SCDMA/W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munication network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UICC-ME (Cu)interface Part 1:Physical electrical and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TSI TS 102 221 V11.0.0 Smart cards;UICC-Terminal Interface; Physical and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EQ)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762.1-2016 目 次 前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符号、缩略语和约定 2 3.1术语和定义 2 3.2符号 6 3.3缩略语 6 3.4约定 9 4物理特性 4.1概述 10 4.2ID-1UICC 10 4.3Plug-in UICC 10 4.4Mini-UICC 10 4.54 FF UICC 10 4.6卡操作和存储的环境条件11 4.7触点 12 UICC-ME接口的电气特性1 5.1概述 14 5.2B类操作条件 14 5.3C类操作条件 ..15 6初始通信建立程序 6.1UICC激活和去激活 16 6.2供电电压的转换 16 6.3复位响应的内容18 6.4PPS程序 19 6.5时钟停止模式 21 6.6比特/字符的持续时间和采样时间21 6.7错误处理 21 7传输协议 21 7.1概述 21 7.2物理层 22 7.3数据链路层 22 7.4传输层 I YD/T1762.1-2016 7.5应用层 35 8应用和文件结构 37 8.1UICC应用结构 37 8.2文件类型 38 8.3文件引用 39 8.4选择文件的方法 39 8.5应用特性 4 8.6保留的文件D 43 8.7逻辑信道 44 8.8共享和非共享文件45 9安全特性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60.20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710.1-2015 代替YDT1710.1-2007 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智能天线第1部分:天线阵列 Smart antennas for 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munication network Part1:Antenna array 2015-07一14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710.1-2015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3 5要求 3 5.1电性能要求 3 5.2防雷性能要求 6 5.3天线增益系列化 6 5.4天线广播波束幅相加权系数6 5.5机械特性要求 6 5.6环境条件要求7 6判定标准 8 7测量方法 9 8检验规则 9 8.1检验分类 9 8.2型式检验 9 8.3出厂检验 9 9标志、包装、运输、储存9 9.1标志 9 9.2包装 .10 9.3运输 10 9.4储存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1 I YD/T1710.1-2015 前言 YD/T1710《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智能天线》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天线阵列; ——第2部分:智能算法. 本部分是YD/T171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YD/T1710.1一2007《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智能天线第1部分:天线》.与 YD/T1710.1一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删除了六列单元定向直线智能天线阵、四列单元定向直线智能天线阵、八列单元全向环形智能 天线阵、八列单元全向环形智能天线阵(见2007年版5.1.2、5.1.3、5.1.4和5.1.5); 一增加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电性能指标要求(见5.1.2); 合理调整天线部分环境条件要求(见5.6); 一增加智能天线检测指标的判定方法(见6); ——增加了方向图数据文件命名规则(见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98-2016 代替YD/T1698-2007 1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具有Pv6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Pv6 network equipment Ethernet switch with IPv6 routing capability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98-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 4具有Pv6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功能 6 5具有IPv6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接口7 6链路层功能 8 7网络层协议要求21 8传输层协议要求 29 9路由协议 29 10MPLS协议 32 11QoS控制机制 32 12组播协议 33 13安全功能要求 33 14性能指标要求 34 15运行与维护 36 16网络管理协议 38 17环境要求 40 附录A(规范性附录)802.1X41 I YD/T1698-2016 前言 本标准是支持Pv6的网络设备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一一YD/T1452《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边缘路由器》; 一一YD/T1453《IPv6网络设备测试方法边缘路由器》; —YD/T1454《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核心路由器》; —YD/T1455《IPv6网络设备测试方法核心路由器》; 一YD/T1698《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具有Pv6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 一YD/T1917《IPv6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具有Pv6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 与本系列标准相关的标准还有支持Pv4的网络设备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YD/T1096《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边缘路由器》; 一一YD/T1097《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核心路由器》; —YD/T1098《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边缘路由器》; 一YD/T1156《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核心路由器》; 一YD/T1255《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一YD/T1287《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本标准编制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698-2007《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具有IPv6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本标准 与YD/T1698-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主要技术变化修改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增加40G以太网接口技术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80.01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88.7—2017 xPON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第7部分: 内置MAC功能的光网络单元(ONU)光收 发合一模块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for xPON Part 7: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embedded with MAC for ONU 2017-04-12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88.7-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4术语和定义 2 5技术要求 3 5.1基本架构 3 5.2光接口要求 3 5.3功能单元要求 3 5.4功耗要求 3 5.5封装要求. 3 5.6极限工作条件 3 5.7推荐工作条件. 4 5.8电特性 4 5.9引出端排列 4 5.10 EEPROM数据信息 4 5.11 外观要求 4 5.12环保符合性. 5 6测试方法 5 6.1环境要求 J 6.2 GPON ONU光模块的测试方法. 5 6.3 EPON ONU光模块的测试方法 7 6.4 PON MAC的测试方法 7可靠性试验 9 7.1试验环境要求. 9 7.2可靠性试验要求 9 7.3失效判据 10 8电磁兼容试验 10 9检验规则 11 9.1检验分类. 11 9.2出厂检验 .11 9.3型式检验 12 9.4电磁兼容试验 13 I YD/T1688.7-2017 前言 YD/T1688《xPON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用于APON(BPON)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OLT/ONU)的光收发合一模块; 一第2部分:用于EPON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OLT/ONU)的光收发合一模块; 一第3部分:用于GPON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OLT/ONU)的光收发合一模块; 一第4部分:用于10 G EPON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OLT/ONU)的光收发合一模块; 一第5部分:用于XG-PON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OLT/ONU)的光收发合一模块; 一第6部分:用于WDM-PON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OLT/ONU)的光收发合一模块; 一第7部分:内置MAC功能的光网络单元(ONU)光收发合一模块. 本部分为YD/T1688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80.01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88.4-2016 代替YD/T1688.4-2011 xPON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 第4部分:用于10Gbit/s EPON光线路终端/ 光网络单元(OLT/ONU)的光收发合一模块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for xPON- Part 4: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for 10Gbit/s EPON OLT/ONU 2016-07-11发布 201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88.4-2016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2 4术语和定义 ..3 5技术要求 .3 5.1分类 3 5.2功率预算 3 5.3应用代码 4 5.4链路匹配 4 5.5光纤要求 6 5.6光接口类型 6 5.7外形尺寸及引出端排列 6 5.8光眼图模板定义 6 5.9极限工作条件 7 5.10推荐工作条件 8 5.11 10Gbt/S EPON模块光接口技术指标8 5.12程序控制要求 15 5.13地址表 17 5.14外观要求 17 5.15环保符合性 17 6测试方法 17 6.1测试环境要求 17 6.2测试仪器要求 17 6.3测试方法 17 7可靠性试验 19 7.1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19 7.2可靠性试验要求 19 7.3失效判据 20 8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20 8.1电磁兼容试验分类 20 20 8电场0 I YD/T1688.4-2016 9检验规则 21 9.1检验分类 ....21 9.2出厂检验 21 9.3型式检验 22 9.4电磁兼容试验 22 10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23 10.1标志 23 10.2包装 23 10.3运输 23 10.4储存 23 附录A(资料性附录)10Gbi/s EPON光收发合一模块PRX50和PR50技术要求24 附录B(资料性附录)10Gbit/s EPON光收发合一模块外形尺寸及引出端排列27 附录C(资料性附录)10Gbit/s EPON光收发合一模块地址表34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80.01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88.3—2017 代替YD/T1688.3—2011 xPON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 第3部分:用于GPON光线路终端/光网络 单元(OLT/ONU)的光收发合一模块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for xPON Part 3: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for GPON OLT/ONU 2017-04-12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1688.3—2017 目 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2 4术语和定义. 5技术要求 y 5.1分类. 5.2光纤规格 5.3眼图模板 3 5.4极限工作条件 4 5.5推荐工作条件 15 5.6GPON光模块光接口特性 5 5.7GPON光模块电接口要求 19 5.8带监测功能的GPON光模块监测功能要求 .9 5.9外观要求 9 5.10电磁兼容符合性. .9 5.11环保符合性 9 6测试方法 19 6.1测试环境要求 9 6.2测试仪器要求 9 6.3测试方法 .9 7可靠性试验.. 11 7.1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11 7.2可靠性试验要求 11 7.3失效判据 13 8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13 8.1电磁兼容试验分类 13 8.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14 8.3射频电磁场辐射发射试验 .14 9检验规则 .15 9.1检验分类 .15 9.2出厂检验 15 9.3型式检验 16 I YD/T1688.3-2017 9.4电磁兼容试验. 17 10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10.1标志. 17 10.2包装.... 17 03运输18 10.4贮存 1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带监测功能的GPON光模块监测功能要求 19 附录B(规范性附录)GPON光模块上行方向OLT的灵敏度、过载光功率测试方法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GPON光模块外形尺寸及引出管脚排列 22 I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01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84-2015 代替YD/T1684-2007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点对点短消息业务 计费系统计费性能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billing Performance of billing system of digital cellular mobilemunication network point to point short message service 2015-07-14发布 2015-07-1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84-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1 4技术要求 2 4.1概述 2 4.2时间要求 2 4.3短消息存储有效期 2 4.4计费用户 3 4.5计费点 3 4.6计费方式 4.7计费话单生成 3 4.8计费原始话单内容 4.9计费信息的传送 4 4.10计费数据存储 4.11批价 4.12安全性管理 4 4.13用户话单内容 *4 4.14计费准确性要求 4 4.15计费提醒 5 4.16超长短消息5 5检测方法 5 5.1预付费用户 5 5.2后付费用户 5 6测试要求 6 6.1测试范围6 6.2测试对象 6 6.3计费点的判别 6 6.4短消息发送地点的选择6 7测试仪表要求 6 7.1短消息计费检测仪功能和要求6 I YD/T1684-2015 7.2仪表使用条件 7 7.3测试环境的要求 7 8测试项目 7 8.1时间检查7 8.2计费准确性检查 9 8.3计费原始话单内容检查13 8.4用户话单内容检查15 8.5批价检查 16 8.6计费数据存储检查16 8.7安全性管理检查 17 8.8提醒检查 18 8.9超长短消息 18 参考文献 19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60.99 M3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83-2016 代替YD/T1683-2007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移动设备(ME)与移动用户识别模块 (R-UIM)间接口测试方法 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Network Communication Mobile equipment (ME)and removed user identify module(R-UIM)interface test specification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83-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测试条件 2 4.1概述 2 4.2文件默认值 3 5ME测试程序 14 5.1MS标识 14 5.2 UIM ID/ESN ME选择 17 5.3与安全相关的命令 19 5.4 OTASP/OTAPA功能(可选) 23 5.5交换协议 26 5.6评估目录特性 33 5.7机械测试 -43 5.8 安全码的使用 44 5.9 UI对R-UIM状态编码的响应 50 5.10 电气性能测试 50 5.11 固定号码拨号(FDN) 70 5.12 版本识别 73 5.13 R-UIM存在与否的检测 74 5.14 建议的时隙周期索引 74 5.15 业务提供商名称 75 5.16 应用标签 76 5.17 设备模块信息 77 5.18 紧急号码 78 5.19 SMS能力 79 5.20 R-UIM上的SMS 84 5.21 R-UIM上SMS参量 88 5.22 R-UIM上的SMS状态 89 5.23 简单IP 90 5.24 移动P 94 5.25 数据配置 99 I YD/T1683-2016 5.26 HRPD接入鉴权 101 5.27 WAP浏览器连接参数 101 5.28 WAP浏览器书签 102 5.29 MMS发行商连接参数 103 5.30 MMS配置 104 5.31MMS通知 106 5.32 MMS用户喜好109 5.33Java 110 5.34根证书 1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R-UIM模拟器的功能要求11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CS33.060.99 M37 YO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82-2016 代替YD/T1682-2007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测试方法 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munication network removed user identify module(R-UIM)test method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82-2016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R-UIM测试环境 2 4.1常见的初始条件 .2 4.2测试过程 3 5R-UIM测试程序 4 5.1概述 4 5.2物理特性 4 5.3信号和传输协议8 5.4逻辑模型测试 18 5.5安全特性测试 22 5.6命令描述 23 5.7基本文件的结构 117 8应用协议 I YD/T1682-2016 前言 本标准是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 称及结构如下: a)YD/T1168《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技术要求》; b)YD/T1682《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测试方法》; c)YD/T1683《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设备(ME)与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接口 测试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3GPP2C.S0049-Avl.0 Removable User Identity Module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Spread Spectrum Systems. 本标准代替YD/T1682-2007《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测试方法》. 与YD/T1682-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将测试设备、缺省条件、缺省数据格式改为常见的初始条件(见4.1 2007年版的4.1、4.2和4.3); b)将各个测试的预置条件和测试步骤和并为测试方法(见第5章,2007年版的第5章各个测试); c)预期结果与测试步骤合并为新的测试步骤(见第5章,2007年版的第5章各个测试); d)增加了定义和适用范围(见第5章,2007年版的第5章各个测试); e)增加了Mini R-UIM、4FFR-UIM的测试(见5.2); f)在信号和传输协议中增加了状态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69-2016 代替YD/T1669-2007 离网型通信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The Off-Grid Wind/PV hybrid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telemunications 2016-01-15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69-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品分类 4.1产品型式 2 4.2产品组成 2 4.3产品系列 3 5要求 3 5.1环境条件 3 5.2太阳能电池组件 4 5.3风力发电机组 4 5.4控制器 4 5.5蓄电池 7 6试验方法 7 6.1试验环境条件 7 6.2太阳能电池组件 6.3风力发电机组 7 6.4控制器 7 6.5蓄电池试验方法 10 6.6环境试验 11 7检验规则 11 7.1检验分类 11 7.2出厂检验 11 7.3型式试验 12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3 8.1标志 13 8.2包装 13 8.3运输 13 8.4储存13 I YD/T1669-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YD/T1669-2007《离网型通信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本标准与YD/T1669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修改5.3内容,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了重新规定(见5.3 2007年版的5.3); b)修改5.4.1内容,对输入电压进行了重新规定(见5.4.1.1 2007版的5.4.1.1); ℃)修改5.4.6.4内容,对蓄电池过、欠电压保护进行了重新规定(见5.4.6.4 2007版的5.4.6.4); d)修改5.4.12内容,对音频噪声进行了重新规定(见5.4.12 2007版本的5.4.12); )修改表5内容,对检验项目内容及判定进行了重新规定(见表5 2007版本的表2).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 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 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00 M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43-2015 无线通信设备与助听器的 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patibility between wireless munication devices and hearing aids (IEEE C63.19-2011: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Hearing Aids MOD) 2015-07-14发布 2015一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43-2015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3.1术语和定义 2 3.2缩略语 6 4低功率豁免的评估 7 4.1简介 7 4.2射频空中接口技术的分析8 4.3干扰电位的评估 8 4.4产品测试阈值 8 5无线通信设备,射频发射测试 5.1综述 -8 5.2RF音频干扰电平的测量 5.3测量仪器和工具 5.4测量配置和验证 10 5.5近场测试步骤 13 6助听器射频近场抗扰测试 6.1介绍 17 6.2测量仪器和设备 17 6.3测量配置和验证 18 6.4射频抗扰度测试程序一首选方法 20 6.5射频抗扰度测试程序一备选方案23 7无线设备T-coil信号测试 26 7.1介绍 26 7.2测量仪器和设备 ...26 7.3测试配置和安装 27 7.4T-coil信号测试程序一首选方法 29 7.5宽带测量——备选方案 32 8性能要求 ..34 8.1介绍 34 8.2音频耦合模式 34 I YD/T1643-2015 8.3T-Coil耦合模式 35 8.4附件和选项 37 8.5产品线的符合性 37 9校准和测量的不确定度 37 9.1概述 37 9.2环境条件 37 9.3具体的校准要求 -37 9.4测量不确定度 38 10测试报告...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2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34-2016 代替YD/T1634-2007 光传送网(OTN)物理层接口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physical layer interfaces (ITU-TG.959.1:2012 IDT)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34-2016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符号和缩略语 4 5光接口分类 5 6横向兼容性 13 7参数定义 14 8参数值 23 9光安全考虑 40 10功率管理 4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在多通路IDI中评估单通路特性的方法A的配置41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在多通路IDI中评估单通路特性的方法B的参考光带通滤波器和参考接收机特 性 42 附录C(资料性附录)具有3R再生功能的单通路用户接口44 附录D(资料性附录)OTN通用参考点 45 附录E(资料性附录)IrDI和IaDI中参考点应用的分类46 附录F(资料性附录)管理信号实现47 附录G(资料性附录)支持高阶支路光信号的命名方式 48 附录H(资料性附录)光支路信号RZ40G的应用 49 附录I(资料性附录)电色散补偿的应用51 I YD/T1634-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634-2007《光传送网(OTN)物理层接口》,与YD/T1634-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术语和定义中引入了光支路信号NRZ25G(见3.1.5 2007年版3.1.5); —增加FWHM和OTL的缩略语(见4 2007年版4); —增加多通路域间接口的局内、短距和长距应用分类(见5.4); 一将“最大中心频率偏移”修改为“最大频谱偏移”(见7、8章和附录H 2007年版7、8章和附录 H); 一将“最大色度色散”修改为“波长范围上限最大色度色散”和“波长范围下限最大色度色散” (见7、8章、附录H和附录I 2007年版7、8章附录H和附录I); —增加最大频谱偏移(见7.2.2.5); 一增加NRZ光发送信号眼图非比率模板和NRZ发送信号眼图比率模板(见7.2.2.14); —增加波长范围内最大色度色散(见7.2.3.3); 一增加多通路域间接口的物理层参数(见8.1); ——增加单通路域间接口的物理层参数(见8.2); 一支持高阶支路信号的命名方式中增加了NRZ25G和NRZ10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00 M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33-2016 代替YD/T1633-2007 电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现场测试方法 On site measurement method of 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 for telemunication equipments 2016-01-15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633-2016 目 次 前言 1范用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4骚扰测试方法 3 5抗扰度测试方法 10 6特例 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现场测量应用规范 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测试仪器的可用性验证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典型的现场测量环境噪声22 I YD/T1633-2016 前言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EMCTLA《巾磁兼容性现场测试方法》、GB/Z6113.205《无线巾骚扰和抗扰度测 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2-5部分:大型设备骚扰发射现场测量》、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巾 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7618《信息技术设备的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编写. 本标准代替YD/T1633-2007《电磁兼容性现场测试方法》,本标准与1633-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范用仪仪适用于巾信设备,既适用于研发测试场地也适用于安装现场(见第1章); —增加了各EMC项H的具体测试方法(见第4、5章); —删除了抗扰度测试的测试等级(见2007版第8、9章); ——删除了抗扰度测试的性能判据要求等(见2007版第4章); 一增加了附录C资料性附录典型的现场测量环境噪声(见附录C); 一对附录的整体架构进行了调整(见附录A~附录C 2007年版附录A~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妇口. 本标准的牵头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兴海、工洪博、闫美云、任华胜、屈鹏飞、卢民牛、周镒、肖、陆冰松、 訾晓刚. IT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