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请教各位大佬,管道管件需不需要套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提问日期:2023-06-04 23:10:25
提问网友:芜湖
图中是河北定额,套管道,都需要套哪些内容,求详细解答
解答网友:大海
第六册的管件,需要套子目另行计算,但不代表其它册的管件都单独计算。
判断依据就是册说明、章说明(即;计算规则)
提问日期:2023-06-04 23:10:25
提问网友:芜湖
图中是河北定额,套管道,都需要套哪些内容,求详细解答
解答网友:大海
第六册的管件,需要套子目另行计算,但不代表其它册的管件都单独计算。
判断依据就是册说明、章说明(即;计算规则)
提问日期:2023-06-04 22:53:33
提问网友:小白新
如图,我怎么输入不了1呢,工程量输1就会变成0.999999,这个数值应该在哪里 输入,怎么输入才正确呢
解答网友:月上枝头
单独补充和定额一个级别的主材;或者 子目下(定额下挂)的主材,锁定数量后进行修改为整数
自《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粤交基[2014]1022号)(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我站受省交通运输厅委托组织实施,对贯彻落实“指南”采取了系列措施,现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 (标准格式) 编制指南执行工作情况的通报》 (粤交基[2016]126 号)、《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转发关于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执行情况检查报告的通知》(粤交基函[2015]1053号)等文件要求,我站制定了执行“指南”的质量评价指引 (详见附件),现予以发布。
本指引是项目管理的抓手。请督导所管辖项目的建设单位熟悉评价标准,敦促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咨询服务等单位做好指南的落实,并对落实工作进行评价。对于评价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
我站对“指南”发布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执行“指南”的系列文件要求重点进行了梳理,各建设单位应就以下五个环节抓好落实:
一、施工图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结合本项目特征,督促设计单位熟练掌握“指南”中设计数量总表的编制原则、应用要点,严格执行“指南”要求,按规定进行设计数量总表的编制。
二、招标阶段:建设单位应组织招标工程量清单或预算编制人或单位熟悉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工程量计量与支付规则、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造价管理系列标准文件,应用信息化工具,确保造价文件数据链的质量符合要求相关文档齐整(具体在评价标准中规定);应制定措施维护好本项目造价数据链。
三、项目实施阶段: 建设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造价文件数据链 (设计数量总表工程量-清单工程量-合同工程量-结算工程量 ) 进行动态维护,负责人应熟悉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文件、合同文件、竣工文件的编制要求、造价文件数据链应用工具操作,及时进行数据的动态修正。造价文件数据链计算出的费用与合同+变更的费用应动态闭合四、竣 (交)工阶段:建设单位应督促竣工文件编制单位全过程跟踪收集、整理竣工资料,分阶段及时编制竣工文件:应以单位工程完工时间为节点编制竣工图数量总表,竣工图数量总表对比施工图数量总表增加竣工数量和对比设计的增减量列,并按竣工档案的编制要求进行编制和说明:造价文件数据链计算出的费用与结算费用应基本闭合;通过数据链导出的部分报表可作为结算和竣工决算文件的基础性资料。
五、建设管理单位应督促各相关单位完整、及时地做好各阶段造价文件数据的传递工作,确保数据链的形成并符合质量要求。
附件: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 编制指南的贯彻执行评价指引(修订版)
│ 粤交基[2014]1022号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2014-08-08.pdf
│ 粤交基[2014]1022号附件1: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 第一册(共两册)2014-08.pdf
│ 粤交基[2014]1022号附件2: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 第二册(共两册)2014-08.pdf
│ 粤交基[2016]126号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执行工作情况的通报2016-02-03.pdf
│ 粤交基[2017]259号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悬索桥、斜拉桥部分,试行)》的通知2017-03-07.pdf
│ 粤交基[2017]259号附件1: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悬索桥、斜拉桥部分)(试行)2017-03.doc
│ 粤交基[2017]259号附件2: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悬索桥、斜拉桥部分)(试行) 附表2017-03.xls
│ 粤交造价函[2016]35号 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站关于印发《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贯彻执行评价指引的通知2016-03-08.pdf
│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表编制指南EXCEL表格(标准格式)2014-08
│ 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附件1目录.xls
│
├─第一篇 总体设计
│ 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xls
│ 1-2公路总体设置一览表.xls
│ 1-3桥梁设置一览表.xls
│ 1-4隧道设置一览表.xlsx
│
├─第三篇 路基、路面
│ 3-10软土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11红粘土及高液限土路基分布一览表.xls
│ 3-12红粘土及高液限土路基处治工程数量表.xls
│ 3-13煤系土路基分布一览表.xls
│ 3-14煤系土路基处治工程数量表.xls
│ 3-15煤矸石路基处治工程数量表.xls
│ 3-16填石路基分布及工程数量表.xls
│ 3-17采空区工程数量表.xls
│ 3-18-1土石方数量表汇总表(附表).xls
│ 3-18-2填方路基监测设置及工程数量表.xls
│ 3-18-3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标准表.xls
│ 3-18-4路基土石方运量统计表.xls
│ 3-18土石方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汇总表.xls
│ 3-19取土场(坑)、弃土场(堆)一览表.xls
│ 3-1清表及耕地填前夯(压)实数量表.xls
│ 3-20路基边坡防护设计一览表(填方或挖方).xls
│ 3-21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数量表(填方或挖方).xls
│ 3-22路堑高边坡工程数量表.xls
│ 3-23路基挡土墙设置一览表.xls
│ 3-24路基挡土墙工程数量表.xls
│ 3-25轻质土路堤设置一览表及工程数量表.xls
│ 3-27主线路面工程数量表(沥青混凝土路面).xls
│ 3-28主线路面工程数量表(水泥混凝土路面).xls
│ 3-29-1桥面铺装、搭板及桥头过渡板工程数量表(水泥混凝土路面).xls
│ 3-29-2桥面铺装、搭板及桥头过渡板工程数量表(沥青混凝土路面).xls
│ 3-29-3沥青砼路面工程数量表(隧道及洞口过渡板路段).xls
│ 3-29-4路面工程数量表(匝道水泥砼路面与沥青路面过渡段).xls
│ 3-2挖淤泥排水数量表.xls
│ 3-32路缘石设计工程数量表.xls
│ 3-33路槽处理工程数量表(潮湿路段换填).xls
│ 3-34中央分隔带工程数量表.xls
│ 3-35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xls
│ 3-36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暗沟、渗盲沟).xls
│ 3-37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集水井、检查井、雨水口、跌水井).xls
│ 3-38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急流槽).xls
│ 3-39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沥青路面边部排水).xls
│ 3-3低填浅挖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40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水泥路面边部排水).xls
│ 3-41桥面边部排水工程数量表.xls
│ 3-42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超高段).xls
│ 3-4高填土路堤处治工程数量表.xls
│ 3-5桥梁台背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6高陡坡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7纵横向填挖交界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8软土路基分布及处治方案一览表.xls
│ 3-9软土路基处理设计表.xls
│
├─第九篇 其他工程
│ 9-1改路、改河(沟)工程数量表.xls
│
├─第二篇 路线
│ │ 2-1公路用地表.xls
│ │ 2-2赔偿树木、青苗数量表.xls
│ │ 2-3砍树挖根数量表.xls
│ │ 2-4拆迁建筑物表.xls
│ │ 2-5拆迁电力、电讯及其他设施表.xls
│ │
│ └─2-6交安设施系列样表
│ 2-6-10路侧轮廓标布设表.xls
│ 2-6-11路侧轮廓标工程数量表.xls
│ 2-6-12中央分隔带轮廓标布设表.xls
│ 2-6-13中央分隔带轮廓标工程数量表.xls
│ 2-6-14防眩板布设及工程数量表.xls
│ 2-6-15上跨桥梁防护网布设及工程数量表.xls
│ 2-6-2标志标牌工程数量表.xls
│ 2-6-3标线、突起路标布设及工程数量表.xls
│ 2-6-4中央分隔带护栏布设表.xls
│ 2-6-5中央分隔带护栏工程数量表.xls
│ 2-6-6路侧护栏布设表.xls
│ 2-6-7路侧护栏工程数量表.xls
│ 2-6-8隔离栅护栏布设表.xls
│ 2-6-9隔离栅护栏工程数量表.xls
│ 2-6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数量汇总表.xls
│
├─第五篇 隧道
│ 5-1隧道设计布置表.xls
│ 5-2隧道土建工程数量表.xls
│ 5-3隧道辅助通道工程数量表.xls
│
├─第八篇 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 8-10声屏障工程数量表.xls
│ 8-1备选植物一览表.xls
│ 8-2植物规格数量一览表.xls
│ 8-3路基两侧绿化数量表.XLS
│ 8-4边坡绿化数量表.XLS
│ 8-5路基中间带绿化工程数量表.XLS
│ 8-6立交绿化数量表.XLS
│ 8-7管理、养护设施绿化数量表.XLS
│ 8-8收集池设置及工程数量一览表.xls
│ 8-9隔油池工程数量表.xls
│
├─第六篇 路线交叉
│ 6-1互通立体交叉一览表.xls
│ 6-3服务设施一览表.xls
│ 6-4收费站及场区路面工程数量表.xls
│ 6-5分离式交叉一览表.xls
│ 6-7平交设置及工程数量表.xls
│ 6-8管线交叉设置及工程数量一览表.xls
│
├─第十一篇 施工组织计划
│ 11-1施工便道、便桥工程数量表.xls
│ 11-2其他临时工程数量表.xls
│ 11-3公路临时用地数量表.xls
│ 11-4施工标志数量表.xls
│
├─第十篇 筑路材料
│ 10-1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xls
│
└─第四篇 桥梁、涵洞
4-1-1桥梁下部及基础结构明细表.xls
4-1-2桥梁上部结构明细表.xls
4-1-3 桥梁桩基础钻孔地质表.xls
4-1-4特殊桥梁下部主体结构索塔工程数量明细表.xls
4-1-5特殊桥梁上部主体结构工程数量明细表(斜拉桥).xls
4-1-6桥梁上构结构库表.xls
4-1桥梁工程数量总表.xls
4-2圆管涵工程数量表 .xls
4-3盖板涵(通道)工程数量表 .xls
4-4箱式涵(通道)工程数量表 .xls
4-5拱型涵(通道)工程数量表 .xls
4-6波纹钢管(板)涵(通道)工程数量表 .xls
提问日期:2023-06-04 22:39:59
提问网友:111
解答网友:GXZ
玻璃幕墙也是属于墙体,在幕墙范围没有砌体墙时,是可以不需要布置砌体墙的
提问日期:2023-06-04 22:39:43
提问网友:翁文杰18727687666
解答网友:求己
消防报警中的感温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
鉴于机制砂在混凝土中规范化应用的必要性,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设政府引导性研究课题“广东省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研究”(2012-03-006)。课题组在总结“人工砂混凝土的材料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2011-02-057)和“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与应用技术研究”(2010-04-002)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混凝土细集料以及机制砂(人工砂)混凝土的标准、规程、规范和指南的相关规定,进行大量室内和工程试验验证,并广泛征求有关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机制砂的生产与检验;4. 机制砂的质量标准;5. 机制砂的试验方法;6. 机制砂普通混凝土;7.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8. 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
本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同时反馈至负责本规范日常解释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单位,以便修订时参考。
目 录
1 总 则 1
2 术 语 3
3 机制砂的生产与检验 7
3.1 机制砂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
3.2 机制砂的质量检验 9
3.3 机制砂检验程序 9
3.4 机制砂的验收批次 10
3.5 机制砂的评定 10
3.6 机制砂的运输和储存 11
3.7 机制砂的使用 11
4 机制砂的质量标准 13
4.1 分级与规格 13
4.2 质量标准 13
5 机制砂的试验方法 20
5.1 试样采集 20
5.2 试验方法 21
5.3 机制砂检验项目 22
6 机制砂普通混凝土的配制 24
6.1 原材料 24
6.2 配合比设计 37
6.3 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 43
7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 46
7.1 基本规定 46
7.2 原材料 48
7.3 配合比设计 54
8 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 62
8.1 基本规定 62
8.2 原材料管理 62
8.3 混凝土搅拌 63
8.4 混凝土运输 65
8.5 混凝土浇筑 69
8.6 混凝土振捣与整形 72
8.7 混凝土养护 76
8.8 混凝土拆模 79
8.9 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 80
本规范的用词说明 82
附录1:改进亚甲蓝MB值测定方法 83
附录2:引用标准规范清单 85
提问日期:2023-06-04 22:34:42
提问网友:王博涵
解答网友:GXZ
设置正确是不会有差,但它的工程量是显示的首层
隧道 LED 灯具相对隧道高压钠灯具有启动快、能耗低、可控性好等显著优势,正逐渐成为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光源主流。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通车里程日益增加,隧道照明系统规模不断增大,巨额隧道照明费用已成为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运营期间最重要的开支。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组织申报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082 号)的文件精神,在广东省组织实施了高速公路隧道LED 照明示范工程,并组织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单位联合研究编制了《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 LED 照明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为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 LED 照明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提供标准依据。
编制过程中,编制单位对国内近 15 条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隧道 LED 照明工程进行了现场测试和调研,总结了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了国内 10 多家隧道 LED 照明灯具厂家的产品资料和技术成果,并针对隧道 LED 照明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最终结合广东省高速公路 LED 隧道照明现状编制完成本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与符号、一般规定、设计参数、照明控制、供配电设计和施工要求共八章,以及附录 A 《高速公路隧道 LED 照明灯具技术要求》和附录 B 《高速公路隧道 LED 照明工程质量检测验收规程》。
本指南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本指南的日常解释工作,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负责本指南的日常管理工作。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指南过程中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同时反馈至负责指南日常解释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单位,以便修订时参考。
目 录
1 总 则......................................................................................................................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3 术语与符号..............................................................................................................3
3.1 术语与定义....................................................................................................3
3.2 符号................................................................................................................5
4 一般规定..................................................................................................................7
5 设计参数................................................................................................................10
5.1 洞外亮度 L20(S)取值要求 .....................................................................10
5.2 入口段亮度指标要求..................................................................................11
5.3 过渡段亮度指标要求..................................................................................12
5.4 中间段亮度指标要求..................................................................................13
5.5 出口段亮度指标要求..................................................................................16
5.6 应急照明......................................................................................................17
5.7 行人横洞、行车横洞和紧急停车带照明..................................................17
5.8 隧道洞口外引导路段照明..........................................................................17
6 照明控制................................................................................................................19
6.1 控制原则......................................................................................................19
6.2 控制模式......................................................................................................19
6.3 控制信号传输方式......................................................................................20
6.4 控制器..........................................................................................................21
6.5 控制软件功能要求......................................................................................22
6.6 横洞照明控制..............................................................................................22
7 供配电设计............................................................................................................23
8 施工要求................................................................................................................25
8.1 一般要求......................................................................................................25
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 LED 照明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GDJTG/T J03—2013)
8.2 隧道 LED 灯具安装要求..............................................................................25
8.3 隧道洞外照明灯具安装要求........................................................................26
8.4 隧道洞外亮度检测设备安装要求................................................................27
8.5 隧道 LED 照明控制器安装要求..................................................................28
8.6 隧道洞外设备基础施工要求........................................................................28
8.7 工程调试与检查要求....................................................................................29
附录 A..........................................................................................................................31
1 规范性引用文件............................................................................................32
2 术语与定义....................................................................................................34
3 分类与型号....................................................................................................36
4 工作环境条件................................................................................................37
5 技术要求........................................................................................................38
6 安全要求........................................................................................................41
7 结构要求........................................................................................................43
8 驱动电源技术要求........................................................................................51
9 外观质量、材料及重量................................................................................55
10 试验方法........................................................................................................56
11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60
附录 B..........................................................................................................................62
1 一般规定........................................................................................................63
2 检测资格要求................................................................................................64
2.1 检测资格要求................................................................................................64
2.2 检测人员要求................................................................................................64
2.3 检测仪器要求................................................................................................65
3 验收依据及标准............................................................................................67
4 检测内容及验收要求....................................................................................68
5 验收形式与验收流程....................................................................................69
5.1 验收形式........................................................................................................69
5.2 验收流程........................................................................................................69
目 录
6 验收资料要求................................................................................................71
7 验收测试方法................................................................................................72
7.1 测量条件要求................................................................................................72
7.2 测试指标确定................................................................................................72
7.3 测试位置确定................................................................................................74
7.4 测试点布设....................................................................................................74
7.5 配合及保障条件............................................................................................75
7.6 测试注意事项................................................................................................77
8 测试数据处理................................................................................................78
9 总体评价........................................................................................................82
附录 C..........................................................................................................................83
提问日期:2023-06-04 22:33:34
提问网友:暗香
解答网友:
补充:工程量争议利益以规范或者设计为依据取舍
广东省公路工程重(较)设计变更文件
编制指南
第一部分 规范设计变更管理
1.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管理的相关规定
1.1全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1〕504 号)、《广东省交通厅关于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粤交基〔2007〕1241号)、《关于加强我省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意见》(粤交基〔2010〕1608号)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1.2各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省公路管理局、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应加强设计变更管理,认真履行项目法人责任,落实设计变更管理有关规定,做到“工完帐清”,在本指南印发之后,坚决杜绝新建、在建项目再出现“未批先干”的设计变更工程。
2.严格落实设计变更程序要求
2.1重大、较大设计变更。
重大、较大设计变更实行审批制,其分类详见附件(示例),符合附件分类的重大、较大设计变更上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设计变更名称示例应对照分类表中的具体情形进行定义、规范和统一,主要反映工程规模、标准、方案等变化。设计变更工程应编制设计变更(概)预算。
(1)重大、较大设计变更应先办理设计变更建议申请。设计变更建议申请批准后应及时开展设计变更的勘察设计工作,原则上变更建议申请批准后1个月内完成设计变更文件编制、审核和上报工作,技术复杂的需组织专家专题论证的设计变更,一般不超过2个月。
(2)设计变更文件经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坚决杜绝未经审批实施变更工程。
(3)对批复初步设计进行深化调整的施工图设计,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批确认(同步报备审批单位)后,可不再履行设计变更程序。
(4)由于工程水文地质等突发性条件变化引发的重大、较大工程变更,应采取应急措施补救,减少因延误造成的工程浪费,于10日内上报相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并按规定及时办理变更设计审批。
2.2一般设计变更。
由项目法人或其上级主管单位负责审批,并制定相应的设计变更审批管理制度,变更支付费用按合同约定办理。
3.严格规范设计变更文件编制工作
3.1重大、较大设计变更文件。
(1)设计变更建议申请。项目法人上报文件应主要明确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规模、技术标准等)、变更理由及依据(含各类会议纪要或专家意见等)、变更前后设计方案及费用估算、费用增加原因分析情况、上级单位初审意见等。
(2)设计变更文件。应在设计变更建议申请批准后规定时间内上报,原则上应按施工图设计深度进行编制,其中设计变更预算文件应满足造价管理标准化文件要求,计价水平一般情况下应与原批准(或核备)的施工图预算保持一致,设计变更预算主要为建筑安装工程费;具体文件编制要求详见附件。
3.2对需报省交通运输厅审批的重大、较大设计变更,各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局(委)、省公路管理局、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应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审查把关工作,认真核查设计变更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和准确性,核查变更方案、依据、费用等,提出具体审查意见,并在初审上报文件中明确是否同意该设计变更及变更方案、依据、费用等。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文件不予受理。
3.3一般设计变更文件。
由项目法人或其上级主管单位在制定的相应变更审批管理制度中明确。
4.严格设计变更工程费用管理
项目法人应按省相关造价管理规定,确定变更工程费用处理原则。变更工程实际增加费用应按施工合同相关条款的约定和实际签认的计量工程量和定价原则合理确定。其中重大、较大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应根据批准的设计变更预算,按合同约定进行设计变更工程费用结算,一般不得超出批准的设计变更预算。
5.严格压实设计变更管理责任
5.1项目法人对设计变更管理承担主体责任。负责设计变更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组织设计变更文件的编制、审核和上报工作,对设计变更文件质量负责;负责办理设计变更批复后的相应合同变更费用审批确认工作;负责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及考核评价制度。
5.2设计变更的勘察设计工作原则上由原勘察设计单位承担;如由非原勘察设计单位承担,原勘察设计单位要对设计变更的技术经济性和合理性提出审查意见,并对设计方案予以确认。未经原勘察设计单位审查确认的设计变更不得申报,不得交付施工。勘察设计单位对设计变更文件负主体责任,设计变更文件编制情况纳入信用评价进行考核。
5.3监理及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复核施工图设计,对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变更意见或优化设计意见,项目法人应认真及时处理。
2017年6月
目 录
前 言 1
1 总则 3
2 术语和符号 4
2.1 术语 4
2.2 主要符号 5
3 基本规定 7
4 水文与水力计算 8
4.1 基本原则 8
4.2 水文计算 8
4.3 水力计算 14
4.4 浅型草皮沟计算参数 15
5 路界绿色生态排水 17
5.1 一般说明 17
5.2 浅型沟设计要点 17
5.3 路堑浅型边沟 18
5.4 路堤浅型排水沟 21
5.5 油水分离池 23
5.6 沉淀池 23
6 中间带超高段排水 24
6.1 基本原则 24
6.2 一般说明 24
6.3 中间带超高段排水典型断面 25
7 其他排水设施 29
7.1 一般说明 29
7.2 高边坡排水 29
7.3 挡土墙排水 32
8 排水设施之间衔接过渡设计 34
8.1 草皮沟与圬工沟渠衔接 34
8.2 急流槽与其他沟渠衔接 37
8.3 堑顶截水沟与平台截水沟衔接 41
8.4 排水设施与自然沟渠衔接 42
附录1 各种沟管的水力半径及过水断面面积计算表 43
附录2 草皮沟草种的选取及施工工艺 47
附录3聚乙稀复合排水管材构件图示 44
附录4 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浅型沟排水应用实例 49
前 言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J D033-2012))(以下简称原规范)自颁布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公路排水设计,破解了我省公路排水生搬硬套、设计保守的突出问题,提高了公路排水技术水平。
为贯彻好绿色交通发展理念,适应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环保、低碳、新型排水化工复合材料应用,我省因地制宜,开展了公路浅型沟的水力水文关键技术等一系列公路绿色生态排水技术经济研究,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公路排水的功能和浅型沟设计计算方法,调整细化广东省降雨强度区划及广东省降雨强度计算公式。突出了公路排水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突出了公路建设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突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注重公路排水与路域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消除事故车辆二次安全隐患。综合广东省公路排水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及应用经验,重点提出了浅碟型、倒三角型等浅型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要求,编制《广东省公路工程绿色生态排水系统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完成了省内外多条高速公路的排水设施应用情况调查研究,总结了广东省近年来公路排水工程实践经验,借鉴了《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美国公路行业标准:AASHTO》、《美国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设计要点,特别是绿色生态排水的灵活设计,恢复自然、适应自然的设计经验,广泛征求了业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及建议,完成了本指南的编制。
本指南由八个章节、四个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水力水文计算、路界绿色生态排水、中间带超高段排水、其他防排水设施以及排水设施之间的衔接过渡设计。
请有关单位在应用过程中,将发现的相关问题和建议函告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路27号,邮编:510101),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
参编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长安大学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
主要参编人员:贾绍明 冯忠居 苏堪祥 乔翔 王安怀 刘事莲 黄湛军 梁志勇 林颖 罗剑平 马丽 刘小飞 胡明华 蒙超荣 王永前 周桂梅 梁倩 鄂海清 邓明超 王 强
1 总则
1.0.1 目的
为推进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指导公路排水设计符合设计规范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建立“安全、绿色、低碳”的公路排水系统,特制定本指南。
1.0.2 编制依据
本指南依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33-201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排水设计手册》等标准规范文件进行编制。
1.0.3 基本原则
1. 公路绿色生态排水设计应满足公路排水需要,恢复自然、适应自然,与路域环境相协调。应推广应用绿色生态排水新型材料。
2. 绿色、生态的浅碟型、倒三角型等浅型沟的应用应结合水文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工程特点因地制宜,不宜生搬硬套。
3. 公路工程排水应结合自然条件进行排水总体设计,形成完整的路基路面排水体系,并同当地的自然水系、水利设施等衔接,综合规划、合理布局。
1.0.4 适用范围
本指南充分考虑广东省公路建设特点与环境要求,适用于广东省公路工程排水设计。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公路排水系统 drainage system
由拦截、汇集、输送、排放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设施组成的系统。
2.1.2 路界绿色生态排水 highway green ecological drainage
是适应路基岩土体工程特性,开挖设置无铺砌(自然开挖状)、或铺植草皮(木)、或铺植草皮(木)与预制构件组合的浅型沟,满足汇水、泄水、排水需要,适应公路路容路貌,与路侧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排水设施。
2.1.3 路界表面排水 highway surface drainage
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表面排水,包括路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坡面排水和由相邻地带或交叉道路流入路界内的地表水的排除等。
2.1.4 路面排水 pavement surface drainage
路面和路肩范围内的表面水的排除。
2.1.5 中央分隔带排水 median drainage
中央分隔带范围内的表面水的排除。
2.1.6 坡面排水 slope drainage
路堤边坡坡面、路堑边坡坡面和倾向路界的自然坡面范围内的表面水的排除。
2.1.7 径流系数 coefficient of runoff
径流量占总降水量的百分率。
2.1.8 设计径流量 design rate of runoff
由设计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降雨引起的设计点径流量。
2.1.9 设计降雨重现期 design recurrence interval of rainfall
某一预期强度的降雨重复出现的平均周期。
2.1.10 汇流历时 time of concentration
径流从汇水区内最远点(按水流时间计)流至设计点所需的时间。
2.1.11 坡面汇流历时 time of flow on slopes
径流到达沟管入水口所需的时间。
2.1.12 沟管内汇流历时 time of flow in ditch or pipe
径流由沟管入水口到达出水口或设计终点所需的时间。
2.1.13 重现期转换系数 converting factor of recurrence interval
设计重现期的降雨强度与某一标准重现期的降雨强度的比值。
2.1.14 降雨历时转换系数 converting factor of rainfall duration
设计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与某一标准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的比值。
2.1.15 浅型沟 shallow drains
设置在路堑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横截面为浅碟形或倒三角形的沟状结构物。
2.1.16 油水分离池 oil separating tank
设置在路界范围或之外,分离或过滤净化地表污水中的油和水的池状结构物。
2.1.17 沉淀池 settling tank
设置在路界范围或之外,利用重力作用沉淀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池状结构物。
2.1.18 渗沟 underdrains
在地面下或路基内设置,汇集、排除地下水或路基内水的沟状结构物。
2.2 主要符号
2.2.1 地表径流量
——设计径流量;
——汇水面积;
——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
——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降雨量;
——降雨历时;
——设计重现期;
——径流系数;
——地表粗度系数;
——坡面汇流历时;
——沟管汇流历时;
——重现期转换系数;
——降雨历时转换系数;
——坡面流长度;
——坡面流坡度。
2.2.2 沟和管的水力计算
Qc——泄水能力;
——过水断面面积;
——水力半径;
——沟或管的平均流速;
——水力坡度;
——沟壁或管壁粗糙系数;
——过水断面的湿周;
——沟或过水断面的水深;
b——过水断面宽度。
3 基本规定
3.0.1 应认真做好公路排水系统总体设计。
3.0.2 排水系统应与自然环境充分协调,美观耐用,生态环保。
3.0.3 排水系统形式的选择应在满足排水需要以及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排水设施与环境景观的协调,突出绿色生态公路理念,设计宜优先选择本指南给出的典型排水设计形式。
3.0.4 浅型沟与其他沟型之间应合理衔接过渡,避免因冲刷导致交界面上浅型沟的破坏。
3.0.5 采用圬工沟渠时,宜采用矮灌木遮蔽等手段进行处理,且尽量做到同步实施。
3.0.6 膨胀土、高液限土等特殊性岩土路段,应结合路基处理进行综合排水设计。
4 水文与水力计算
4.1 基本原则
公路路界地表排水设施主要为集水沟或集水管,沟或管的设计准则主要有:
1. 沟或管的泄水能力 不小于沟或管的设计径流量 ,按式(4-1)表示为:
(4-1)
2. 沟或管的平均流速 不小于出现淤积时的流速 ;不大于沟或管出现冲刷的速度 ,按式(4-2)表示为:
(4-2)
其中不出现淤积的最小允许流速 ,主要和水流所携带的土颗粒粒径的大小有关,明沟的最小允许流速为0.4m/s,暗沟和管的最小允许流速为0.75m/s。
沟管不出现冲刷的允许最大流速 ,主要取决于沟管的材料,管的最大允许流速为:金属管为10m/s;非金属管为5m/s;对于沟渠,在水深为在0.4m~1.0m时的最大允许流速,按表4-1取值,其他水深的最大允许流速应乘以表4-2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表4-1 明沟的最大允许流速(m/s)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发布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预制梁(板)设计参数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局(委)、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省公路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站、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014 年,厅印发了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技术成果,相关技术成果已全面用于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取得良好效果。为了验证设计标准化技术成果中预制梁(板)关键构造的设计参数、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是否达到设计目的,厅组织有关单位对预制梁(板)静载试验所需的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该部分内容。现将有关结果印发给你们(详见附件),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本次发布的预制梁(板)设计参数适用于我省设计标准化第一批、第二批技术成果的预制梁(板)。各建设项目应加强对技术成果的计算复核,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预制梁(板)荷载试验参数,通过工程实体试验验证预制梁(板)结构设计理论分析结果(结构内力、承载力、变形、裂缝),并将试验成果指导桥梁设计,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二、预制梁(板)设计参数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成果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请径与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联系
附件:1.预制小箱梁静载试验设计参数
2.预制 T 梁静载试验设计参数
3.预制空心板静载试验设计参数
附件:1.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关于上报我省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化之隧道土建通用图及预留预埋参考图部分内容修改的报告
2.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关于上报我省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化之涵洞参考图部分内容修改的报告
结合历次设计评审会专家意见,我 中心联合原编制单位(中 交笫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于 2015年 7月 完成了隧道土建通用图及预留预埋参考图的修编优化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上报如下:
一、修订原因
(一 )增 列新颁技术标准、规范,根据新规范要求修订,主要新颁标准、规范如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T D70/2-2014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G B02-2013
4。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 JTG/TD702-01-2014
5.《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JTG/TD702-02-2014
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H6-2013
(二 )根据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对隧道设计标准化成果 (2014年 5月 笫一版 )本身存在的差错漏以及部分不合理或表述不清晰的地方进行了修正。
反馈意见的单位有省交通运输厅基建处、省南粤交通潮漳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省南粤交通龙怀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省南粤交通仁新管理处、省南粤交通新博管理处、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交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
二、主要修订内容
广东省高速公珞隧道土建通用图修订内容一览表
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预留预埋参考图修订内容一览表
(略)
提问日期:2023-06-04 22:23:04
提问网友:秋已至
这个柱两边的拉筋怎么在图里能加上,尽量能带个详细图。
解答网友:陈工
方法如下:
使用说明
一、新型 A 级波形梁护栏结构及适用范围
新型A级波形梁护栏结构为:3mm厚三波波形梁板中心距地面高度700mm,φ140mm×4.5mm立柱4m间距布置,立柱路面以下打桩深度1.4m,波形梁板和立柱之间设置400mm高六角形防阻块,波形梁板间拼接螺栓采用8.8级M16高强螺栓,波形梁板与防阻块及防阻块与立柱间连接螺栓采用4.8级M16普通螺栓。考虑到公路后期需维护(二次罩面或大修加铺)的情况,立柱共预留五道螺栓孔,其竖向间距为40mm,最大可满足路面加铺厚度为20cm的工况。预留螺栓孔的数量和布置可依据实际工程进行相应调整。护栏结构见图1、图2。
新型A级波形梁护栏设计防护等级为A级(防护能量160kJ),其设置条件应满足《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中对A级护栏适用条件的要求。根据《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A级护栏实车足尺试验碰撞条件见表1。
表 1 A 级护栏试验碰撞条件
表2为新型A级波形梁护栏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护栏变形及车辆动态外倾的评价结果。
表 2 实车碰撞试验护栏变形及车辆动态外倾指标评价结果
实际工程中可基于护栏动态变形指标和车辆外倾指标并结合公路设置条件对新型A级波形梁护栏进行合理应用。
新型A级波形梁护栏适用于新建高速公路路侧及路基中分带,对于按4mm双波梁护栏设计的已通车高速公路或已按4mm双波梁护栏设计采购构件的高速公路,可充分利用4mm双波梁护栏的立柱,参照图3进行更换波形梁板和防阻块。
二、护栏检验标准
2.1 材料要求
(1)三波形梁板、立柱、防阻块、端头等所用基底金属材质为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指标不应低于《碳素结构钢》(GB/T 700)规定的 Q235 钢的要求。
(2)连接螺栓、拼接螺栓、螺母、垫圈等所用基底金属材质为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其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公称直径 16mm,其机械性能等级连接螺栓应为《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1)规定的 4.8 级,拼接螺栓为 8.8 级且抗拉力不应低于 133kN。
(3)配制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砂、石、水等材料及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制、运输和浇筑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执行)。
2.2 加工要求
(1)三波形梁板采用连续辊压成型。(2)防阻块采用高频焊接成形,如果采用其他方式加工,应有试验资料保证
其强度。
(3)三波形梁板上的螺孔,应定位准确,每一端部的所有拼接螺孔应一次冲孔完成。
2.3 外观质量
三波形梁钢护栏的冷弯黑色构件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折叠、夹杂和端面分层,允许有不大于公称厚度 10%的轻微凹坑、凸起、压痕、擦伤。表面缺陷允许用修磨方法清理,其整体深度不大于公称厚度的 10%;切断面及安装孔不允许有卷沿、飞边和严重毛刺。
2.4 检验标准
(1)护栏的质量由供方质检部门进行检验,产品经检验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附有质量合格证方可交货。
(2)三波形梁板、立柱等应成批检查,每批应由同一基底材料、同一规格尺寸、同一表面处理的产品组成,每批的重量不得超过 100t。
(3)护栏板、立柱、防阻块等部件的抽样、判定按《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验抽样及判定》(JT/T 495)规定进行。
(4)护栏构件加工允许公差参照《公路三波梁钢护栏》中相关规定。
(5)护栏安装允许公差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相关规定。
三、防腐
护栏的所有构件均应进行金属防腐处理,一般采用热浸镀锌。热浸镀锌的具体要求按《公路三波形梁钢护栏》(JT/T 457—2007)中条文规定执行。
四、路面加铺后护栏高度提升方案
路面加铺后,可通过预留螺栓孔将护栏板和防阻块整体提高,保证护栏有效高度。图 4、图 5 为工程实际应用中,公路后期维护中路面二次罩面或大修加铺 20cm后护栏结构。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依据路面厚度变化参照图 4、图 5 进行相应调整。
(略)
文件1: 粤交基[2015]379号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发布实施广东省公路新型A级波形梁护栏设计通用图的通知2015-03-25(354KB)
文件2: QGY(2)-1-01 桥梁防撞护栏布置示意图(一)(83.72KB)
文件3: QGY(2)-1-02 桥梁防撞护栏布置示意图(二)(597.28KB)
文件4: QGY(2)-1-03 桥梁防撞护栏布置示意图(三)(134.66KB)
文件5: QGY(2)-1-04~06 桥梁防撞护栏构造图(一)~(三)(134.4KB)
文件6: QGY(2)-1-07~10 SA级F型墙式护栏钢筋构造图(一)~(四)QGY(1)-1-11~16 SS级加强型墙式护栏钢筋构造图(一)~(六)(407.53KB)
文件7: 广东省新型A级波形梁公路护栏通用图2015-02(5.3MB)
《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设计和验收暂行要求》(粤交基函〔2003〕1935 号)自 2003 年 12 月发布实施以来,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总体布局、功能设置等日趋规范合理,基本满足了广东省高速公路使用的服务需求。
随着广东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伴随着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社会各界对高速公路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高速公路服务设施总体布局、功能配置与全省高速公路网或区域高速公路网未来的规划建设相适应,提高我省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发挥高速公路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 号)的最新要求有必要对原《暂行要求》进行重新修订。
修订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我省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建设及经营管理的经验,并对现有服务设施标准差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原《暂行要求》有关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设置原则、功能要求、实施原则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以满足日后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
目录
前 言.. - 1 - 1 总则... - 2 - 2 术语... - 3 - 3 服务设施分类和形式.......- 5 - 3.1 服务设施的分类..............- 5 - 3.2 服务设施的设置形式......- 6 - 4 建设规模...........- 8 - 4.1 一般规定..........- 8 - 4.2 用地规模..........- 8 - 4.3 建筑规模........- 10 - 4.4 实施原则........- 11 - 5 服务设施选址规划原则.- 12 - 5.1 选址原则........- 12 - 5.2 规划原则........- 12 - 5.3 设置间距........- 13 - 6 服务设施总平面规划、布置要求.- 14 - 6.1 总平面功能分区............- 14 - 6.2 总平面流线设计............- 15 - 6.3 总平面设计....- 15 - 6.4 竖向设计........- 16 - 6.5 环保设计........- 16 - 7 建筑设计要求.- 17 - 7.1 建筑风格........- 17 - 7.2 服务楼............- 17 - 7.3 公共厕所........- 18 - 7.4 汽车维修站及洗车场....- 19 - 7.5 办公住宿综合楼............- 19 - 7.6 变配电房........- 20 - 7.7 水泵房、消防水池........- 20 - 7.8 休息区.............- 20 - 7.9 围护设施........- 20 - 7.10 场区照明......- 21 - 8 服务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关系.........- 22 - 8.1 平纵面............- 22 - 8.2 土石方及场地平整........- 22 - 8.3 其他工程........- 22 - 9 服务设施与机电工程的关系........- 23 - 10 设计审查.......- 24 - 10.1 一般规定......- 24 - 10.2 初步设计阶段审查......- 24 - 10.3 施工图设计阶段审查..- 24 - 11 工程验收.......- 26 - 附录 A. - 27 - 附录 B. - 31 - 附录 C. - 34 -
│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 第一册.pdf
│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编制指南 第二册.pdf
│
└─附件1(8.7修改版)
│ 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附件1 封面.doc
│ 设计工程量总表(标准格式)附件1目录.xls
│
├─第一篇 总体设计
│ 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xls
│ 1-2公路总体设置一览表.xls
│ 1-3桥梁设置一览表.xls
│ 1-4隧道设置一览表.xlsx
│
├─第三篇 路基、路面
│ 3-10软土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11红粘土及高液限土路基分布一览表.xls
│ 3-12红粘土及高液限土路基处治工程数量表.xls
│ 3-13煤系土路基分布一览表.xls
│ 3-14煤系土路基处治工程数量表.xls
│ 3-15煤矸石路基处治工程数量表.xls
│ 3-16填石路基分布及工程数量表.xls
│ 3-17采空区工程数量表.xls
│ 3-18-1土石方数量表汇总表(附表).xls
│ 3-18-2填方路基监测设置及工程数量表.xls
│ 3-18-3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标准表.xls
│ 3-18-4路基土石方运量统计表.xls
│ 3-18土石方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汇总表.xls
│ 3-19取土场(坑)、弃土场(堆)一览表.xls
│ 3-1清表及耕地填前夯(压)实数量表.xls
│ 3-20路基边坡防护设计一览表(填方或挖方).xls
│ 3-21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数量表(填方或挖方).xls
│ 3-22路堑高边坡工程数量表.xls
│ 3-23路基挡土墙设置一览表.xls
│ 3-24路基挡土墙工程数量表.xls
│ 3-25轻质土路堤设置一览表及工程数量表.xls
│ 3-27主线路面工程数量表(沥青混凝土路面).xls
│ 3-28主线路面工程数量表(水泥混凝土路面).xls
│ 3-29-1桥面铺装、搭板及桥头过渡板工程数量表(水泥混凝土路面).xls
│ 3-29-2桥面铺装、搭板及桥头过渡板工程数量表(沥青混凝土路面).xls
│ 3-29-3沥青砼路面工程数量表(隧道及洞口过渡板路段).xls
│ 3-29-4路面工程数量表(匝道水泥砼路面与沥青路面过渡段).xls
│ 3-2挖淤泥排水数量表.xls
│ 3-32路缘石设计工程数量表.xls
│ 3-33路槽处理工程数量表(潮湿路段换填).xls
│ 3-34中央分隔带工程数量表.xls
│ 3-35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xls
│ 3-36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暗沟、渗盲沟).xls
│ 3-37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集水井、检查井、雨水口、跌水井).xls
│ 3-38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急流槽).xls
│ 3-39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沥青路面边部排水).xls
│ 3-3低填浅挖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40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水泥路面边部排水).xls
│ 3-41桥面边部排水工程数量表.xls
│ 3-42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超高段).xls
│ 3-4高填土路堤处治工程数量表.xls
│ 3-5桥梁台背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6高陡坡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7纵横向填挖交界处理工程数量表.xls
│ 3-8软土路基分布及处治方案一览表.xls
│ 3-9软土路基处理设计表.xls
│
├─第九篇 其他工程
│ 9-1改路、改河(沟)工程数量表.xls
│
├─第二篇 路线
│ │ 2-1公路用地表.xls
│ │ 2-2赔偿树木、青苗数量表.xls
│ │ 2-3砍树挖根数量表.xls
│ │ 2-4拆迁建筑物表.xls
│ │ 2-5拆迁电力、电讯及其他设施表.xls
│ │
│ └─2-6交安设施系列样表
│ 2-6-10路侧轮廓标布设表.xls
│ 2-6-11路侧轮廓标工程数量表.xls
│ 2-6-12中央分隔带轮廓标布设表.xls
│ 2-6-13中央分隔带轮廓标工程数量表.xls
│ 2-6-14防眩板布设及工程数量表.xls
│ 2-6-15上跨桥梁防护网布设及工程数量表.xls
│ 2-6-2标志标牌工程数量表.xls
│ 2-6-3标线、突起路标布设及工程数量表.xls
│ 2-6-4中央分隔带护栏布设表.xls
│ 2-6-5中央分隔带护栏工程数量表.xls
│ 2-6-6路侧护栏布设表.xls
│ 2-6-7路侧护栏工程数量表.xls
│ 2-6-8隔离栅护栏布设表.xls
│ 2-6-9隔离栅护栏工程数量表.xls
│ 2-6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数量汇总表.xls
│
├─第五篇 隧道
│ 5-1隧道设计布置表.xls
│ 5-2隧道土建工程数量表.xls
│ 5-3隧道辅助通道工程数量表.xls
│
├─第八篇 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 8-10声屏障工程数量表.xls
│ 8-1备选植物一览表.xls
│ 8-2植物规格数量一览表.xls
│ 8-3路基两侧绿化数量表.XLS
│ 8-4边坡绿化数量表.XLS
│ 8-5路基中间带绿化工程数量表.XLS
│ 8-6立交绿化数量表.XLS
│ 8-7管理、养护设施绿化数量表.XLS
│ 8-8收集池设置及工程数量一览表.xls
│ 8-9隔油池工程数量表.xls
│
├─第六篇 路线交叉
│ 6-1互通立体交叉一览表.xls
│ 6-3服务设施一览表.xls
│ 6-4收费站及场区路面工程数量表.xls
│ 6-5分离式交叉一览表.xls
│ 6-7平交设置及工程数量表.xls
│ 6-8管线交叉设置及工程数量一览表.xls
│
├─第十一篇 施工组织计划
│ 11-1施工便道、便桥工程数量表.xls
│ 11-2其他临时工程数量表.xls
│ 11-3公路临时用地数量表.xls
│ 11-4施工标志数量表.xls
│
├─第十篇 筑路材料
│ 10-1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xls
│
└─第四篇 桥梁、涵洞
4-1-1桥梁下部及基础结构明细表.xls
4-1-2桥梁上部结构明细表.xls
4-1-3 桥梁桩基础钻孔地质表.xls
4-1-4特殊桥梁下部主体结构索塔工程数量明细表.xls
4-1-5特殊桥梁上部主体结构工程数量明细表(斜拉桥).xls
4-1-6桥梁上构结构库表.xls
4-1桥梁工程数量总表.xls
4-2圆管涵工程数量表 .xls
4-3盖板涵(通道)工程数量表 .xls
4-4箱式涵(通道)工程数量表 .xls
4-5拱型涵(通道)工程数量表 .xls
4-6波纹钢管(板)涵(通道)工程数量表 .xls
管 理 办 法
(试 行)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二〇一四年六月
目 录
1 总 则 1
2 组织管理 1
2.1 组织机构 1
2.2 职责分工 2
3 推广应用 4
3.1 一般规定 4
3.2 应用原则 4
4 管理与维护 5
4.1 一般规定 5
4.2 日常管理 5
4.3 整体修编 5
4.4 质量责任 6
4.5 档案管理 7
4.6 维护经费 7
5 附 则 7
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 行)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以下简称“设计标准化”)的管理工作,指导设计标准化成果的推广运用,促进设计标准化工作持续有效开展,提升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特制定本办法。
1.0.2 设计标准化技术成果应满足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生态环保的要求,主要内容有:《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设计图》(通用图和参考图)、《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使用指南》、《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细则》、《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勘测管理细则》等,设计标准化成果的内容随设计标准化的开展不断更新完善。
1.0.3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新建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化管理工作,省交通运输厅是设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行业主管部门。
2 组织管理
2.1 组织机构
设计标准化管理的组织机构由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交通集团”)、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南粤交通公司”)、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规划研究中心”)、设计标准化成果编制单位(以下简称“编制单位”)、设计标准化成果咨询单位(以下简称“咨询单位”)组成,设计标准化成果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包括项目的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等单位组成(见图1)。
2.2 职责分工
2.2.1 省交通运输厅职责
省交通运输厅是设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设计标准化的成果研究、推广应用和管理维护,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设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研究目标。
(2)批准设计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和研究经费。
(3)批准设计标准化成果的发布、废止、更新。
(4)审核设计标准化研究的编制、咨询单位资格。
(5)负责设计标准化管理机构单位的业务协调管理工作。
2.2.2 省交通集团、省南粤交通公司职责
承担组织省交通运输厅开展设计标准化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与维护管理。
2.2.3 规划研究中心职责
规划研究中心是设计标准化技术成果的执行管理单位,具体负责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与维护管理工作,省公路学会协助其开展相关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编制设计标准化成果维护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和建议。
(2)编制设计标准化成果修编计划、更新建议,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准后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3)具体负责设计标准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4)组建和管理设计标准化专家库组。
(5)组建和管理设计标准化档案。
(6)受省交通运输厅委托,完成设计标准化的其他工作。
2.2.4 编制单位职责
(1)按照工作计划和合同要求,完成有关研究工作,提交研究成果。
(2)配合开展设计标准化研究成果的总结、报奖和宣贯等工作。
(3)为设计标准化成果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包括技术成果解释、答
(试行)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二〇一三年五月
前 言
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指在广东省北部连绵山体、主要江河沿江两岸、沿海海岸及交通主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化带。包含高速公路在内的生态景观林带是展示区域形象的重要载体,是深入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的根本需要,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构建广东省绿色交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根据《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粤府〔2011〕101号)、《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等有关文件精神,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交通集团专门召开会议明确将广深、广韶、广惠及广湛部分路段高速公路作为示范工程纳入2012年实施计划,并委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进行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设计及施工服务工作。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反映出不少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总结示范工程经验,指导今后我省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建设实施工作,编写本指南。
目 录
前 言 I
目 录 I
1. 总则 1
2. 原则和理念 2
3. 设计 3
4. 施工 8
5 《指南》用词说明 15
1. 总则
1.0.1 为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的要求,总结我省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示范工程中的经验,指导高速公路景观林带设计和施工,制定本技术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改(扩)建及在用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1.0.3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应贯彻“功能为主、景观为辅”的方针,符合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改善通行质量等有关要求。
1.0.4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应与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外的生态景观林带协调统一,注重不同的功能,共同营造层次、立体的景观。
1.0.5 本指南按植物选择、边坡生态防护、路侧绿化带、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隧道出入口、沿线附属设施及取弃土场等分项工程分别提出设计指导原则,对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工程的施工及初期养护的各个环节分别做出一般规定。
1.0.6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按照现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的规定执行。
1.0.7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广东省其他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原则和理念
2.1 原则
2.1.1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应以满足公路交通安全为前提,兼顾环保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并从绿化景观营造入手,构建良好的道路环境,利于行车安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应遵循人性化原则,充分考虑司乘人员的心理感受,从不同需求角度营造公路生态景观,增加旅途舒适,缓解使用者的疲劳。
2.1.2 生态优先、协调融合
优先考虑生态景观林带的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注重与公路沿线林地、河流、农田、果园、村舍等环境因子的协调,注重与高速公路用地红线外生态景观林带及防护林、经济林、绿道网等的统筹实施,体现生态景观林带的总体风格,提高生态建设项目的整体效果与效益。
2.1.3 突出重点、经济适用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应突出“以点为主、以点带线、点线面协调”的原则;在用高速公路应在现状绿化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新建、改建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应本着经济适用原则,合理控制造价。
2.2 理念
2.2.1 交通安全理念
从公路功能及使用者的需求出发,通过公路生态景观营造安全行车环境。在用高速公路,应注重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实施的交通组织管理,降低对既有交通的影响,确保通行及施工安全。
2.2.2 景观协调理念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达到“人、车、路与环境”的自然、和谐,减少人工痕迹。
2.2.3 生态修复理念
尊重植物自然演替规律,保护植物多样性,慎重使用外来草种、树种及名贵树种等;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追求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促进人工植物群落向自然群落的演替。
2.2.4 地域特色理念
体现公路沿线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重视特色地域植物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的作用,营造特色公路景观。
2.2.5 成本效益理念
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提高植物成活率;注重林带建成后的维护管理,突出生态景观林带的长期效益。分析制约生态修复的主导因素,重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 设计
3.1 资料收集
3.1.1 新建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设计应收集如下资料:
(1) 公路工程主体设计资料
(2)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 公路红线外生态景观林带规划及设计资料
(4) 公路所在区域绿化用苗源、苗量资料
3.1.2 在用高速公路项目除收集上述资料外还应收集如下资料:
(1) 原有公路绿化设计资料
(2) 原有公路绿化竣工资料
(3) 公路绿化养护资料
3.2 现场踏勘
(1) 新建高速公路踏勘重点是互通立交、服务区、隧道出入口等重要节点,典型路段及总体环境特点等。
(2) 在用高速公路应通过现场踏勘核对与原绿化设计文件、竣工文件的不符之处,调查并记录公路原有绿化工程的现状、周围环境状况等。
3.3 绿化植物选择
3.3.1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气候与土质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绿化植物。粤北、粤东山区应注意选择耐霜冻的抗寒树种,沿海地区应注意选择抗风树种。
3.3.2应选择适应高速公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并注意灌、乔、花、草的合理搭配。
3.3.3 乔木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且落果对人、车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3.3.4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3.3.5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蘖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3.3.6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3.3.7慎用或少用大规格苗木,限制使用名贵树种。
3.3.8常用植物可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与小乔木、落叶灌木与小乔木、藤木及其它植物等。祥见附表。
3.4 边坡生态防护
3.4.1 应遵循“功能安全、生态稳定、景观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
3.4.2新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设计应对项目沿线边坡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和分类,依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生态防护措施。
3.4.3边坡生态防护材料应具有固土性能好、易繁殖、成活率高、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和适宜粗放管理等特点。
3.4.4土质边坡应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绿化方式进行防护,提高景观效果。
3.4.5石质边坡可利用坡脚和坡顶空间种植遮挡不良景观,提高景观质量。
3.4.6边坡平台及碎落台绿化宜选用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固土性强、花叶兼秀的小乔木及灌木植物。
3.4.7二级以上(含二级)的路堑边坡的平台不宜种植点缀性灌木。
3.4.8应结合碎落台宽度选择合适规格的植物,较窄的宜采取规则式成列栽植,较宽的宜采用乔灌木自然组团式栽植。
3.4.9 应对边坡挡墙尤其路堑边坡挡墙的景观进行植物遮挡或弱化处理。
3.4.10填挖边坡交界处宜结合现场土质情况组团种植一定数量的主题树种。
3.5 路侧绿化带
3.5.1 应遵循“借景与造景相结合、环境协调与营造特色相结合、遮蔽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3.5.2 设计方案应与高速公路红线范围外生态景观林带风格协调,体现不同功能,形成合理的层次。
3.5.3 路外对行车安全和景观干扰较大,以及景观不雅路段,应利用植物密植方式进行遮挡,提升安全性和景观效果。
3.5.4护坡道宜采用开花乔木和灌木构建景观,乔木株距5-7m为宜,灌木株距1.5-2m为宜。
3.5.5隔离栅内侧宜采用带刺花灌木、枝条密集灌木或藤本植物。
3.5.6 在用高速公路原有绿化苗木退化影响交通安全时,应统计其分布位置与数量并予以移除;需移除数量较大时,应在补栽新的乔木的同时制定计划分期分段逐步移除。
3.6 中央分隔带
3.6.1 应遵循“遮光防眩、引导视线、丰富景观、便于养护”的原则。
3.6.2植物应选择常绿、耐瘠薄、抗性强、枝条稠密、耐修剪、生长慢、易保持造型的乔灌木。乔、灌木以外的地表,可用地被植物覆盖。
3.6.3可采用不同种植方式进行段落式设计,宜按照10~15km长度控制形式变换。
3.6.4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或等于3m时,宜种植常绿灌木,采用连续、组团、百叶等规则式布置,并点缀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3m时,可采用自然式布置。植物种类应有变化,配植乔木、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靠行车道一侧应选用低矮植物。植物枝叶不得侵入行车道限界。
3.6.5中央分隔带土壤厚度应不少于40cm,土质不良时,应对回填土进行改良或换土。
3.7 互通立交
3.7.1 应遵循“突出重点互通、疏林草地布局、选用主题树种造景”的原则。
3.7.2 应充分考虑场地原有地形地貌的保护与恢复。
3.7.3 新建高速公路互通区内边坡尽量放缓,使边坡坡脚与互通区场地地形自然过渡,形成自然排水系统。
3.7.4 在用高速公路互通区植物选择及配置方式应结合场地现有绿化状况设计。突出对植物景观的整体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分析,使新增绿化尽快与周围环境景观相融合。
3.7.5可对互通区内的场地进行绿化功能分区布置,明确植被恢复区及保留区。需要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应明确恢复的植物种类、配置方式,以恢复原有的景观及生态类型。
3.7.6 互通立交区跨线桥的桥头等位置宜进行重点绿化栽植,起到强化交通提示功能。匝道分流端宜进行有交通提示功能的栽植。
3.7.7车辆汇合端区域及高压电力走廊等范围内不得栽植影响通行视线和电力输送安全的植物。
3.7.8 互通区内部原有的自然或人工水系,应作为公路景观的重要元素,尽量予以保留。
3.7.9 互通区土壤贫瘠或缺少绿化种植土时,应结合现场情况换填种植土或施肥改良土壤,并在设计文件中明确相关工程量。
3.7.10 互通区设计应突出主题和特色,结合绿化植物色彩、体量和花期等因素,对主景树种和配景树种进行搭配和组合。
3.7.11 小半径匝道内测不应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外侧宜适当种植乔木进行行车视觉诱导。
3.7.12做好场地竖向设计、给排水设施工作,防止积水。
3.8 隧道出入口
3.8.1 应遵循“弱化人工痕迹、恢复自然生态、标识地域特色”的原则。
3.8.2 隧道出入口景观设计应突出总体风格,减少植被破坏,体现与自然的协调。
3.8.3分离式隧道两洞口之间的原有地被和地貌应尽量保留,洞口仰坡及两侧边坡宜结合周围环境条件恢复植被。
3.8.4 隧道出入口30~50m范围内的中央分车带和路侧,有条件时宜进行明暗过渡种植,在隧道出口端密植乔灌木;中间三角地绿化形成由中央向两侧由高到低渐变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空间层次景观。
3.8.5 洞门设计应以自然、大线条为主,不宜过多追求文化含义。特殊环境和要求的隧道洞门可以适当采用地域文化元素装饰。
3.8.6 重点隧道可在路线外侧或隧道洞门之间的绿地设置自然景观石或隧道铭牌等附属设施,体现人文景观特色。
3.9 沿线附属设施区
3.9.1 应遵循“运用景观树种、艺术手法营造休闲环境”的原则。
3.9.2 强化功能分区,利用绿地设置微地形或隔离带,将附属设施区与高速公路及高速公路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予以分隔,实现动静分区。
3.9.3附属设施区的绿化,应根据总体布局,宜以庭园绿化、建筑形式体现功能的手法进行设计。
3.9.4 有景观要求的小区,可结合水池、铺装、园路、照明、廊架、座凳、健身器材、垃圾箱等园林构造物及园林小品进行绿化设计。
3.9.5 停车区生态景观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停车场周边宜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2)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大型汽车为4.5m。
(3)停车坪宜采用可绿化的植草砖等生态化形式。
3.9.6 主体建筑周边宜采用芳香、花色突出的乔灌木和地被植物造景。
3.10 取土场、弃土场植被恢复及再利用
3.10.1应遵循“减少水土流失、强化恢复植被”的原则。
3.10.2 严格取弃土场清表土的剥离、集中堆置及恢复利用的管理措施和技术要求。
3.10.3取弃土场原有植被尤其是地被植物层应尽可能移植利用,严禁清表式的简单砍伐处理。
3.10.4山坡取土场,开挖边坡应考虑与自然边坡的一致,使开挖后的边坡稳定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
3.10.5路侧视线范围内的较大型取土场,可考虑沿路侧设置土堤式屏障并结合绿化栽植进行遮挡。
3.10.6绿化应以防护为主,采用乔灌木混交的自然式栽植方式。植物材料宜选择速生、根系发达的的乡土种类。
3.10.7新建高速公路路侧取弃土场可结合环境特点和需要改造成停车观景台或补偿湿地、动物栖息地等。
4. 施工
4.1 材料要求
4.1.1 种植材料
(1) 种植材料应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符合设计要求。
(2) 乔木的质量标准:树干挺直,不应有明显弯曲(特殊要求除外),无蛀干害虫和未愈合的机械损伤。树冠丰满(设计要求去冠、截干苗木除外),枝条分布均匀,常绿树叶色正常,根系发育良好。
(3) 灌木的质量标准: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危害,灌丛匀称,枝条分布合理,丛生灌木枝条不少于4-5根,有主干的灌木主干应明显。
(4) 绿篱苗的质量标准:树型丰满,枝叶茂密,发育正常,根系发达,无严重病虫害。
(5) 播种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90%以上方可使用。
4.1.2 种植土壤
(1) 种植的土壤应对土壤性质、土层厚度、养分、酸碱性、团粒结构等予以综合评价,并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
(2) 土壤性质:一般公路绿化土壤宜选用中性或微酸性、有一定肥力和团粒结构的壤土。不良土壤应通过施肥、耕作等调控措施进行改良。
(3) 厚度:除边坡绿化外,植物生长最低种植土层厚度应符合下表4.1.2
(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标准 铁路避难线设计规则 TBJ33-90 1991北京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标准 铁路避难线设计规则 TBJ33-90 主编单位: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 批准部门:铁道部 施行日期:1991年3月1日 199.1北京 .关于发布《铁路客车技术整备所设计规则》 编制说明 等五个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通知 本规则是根据铁道部(85)铁基字731号文的要求,由我阴 负责主编的,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参加了编写工作. 铁建[1990]152号 在编制过程中,由铁道部第一、二、三勘测设计院组成联合 调查组,在郑州、成都等铁路局配合下,对全国避难线进行了运 营调查,广泛听取了设计和运营单位的意见,编写了《避难线调 根据部(85)铁基字731号、铁基1986]1316号、部基建 查报告》,从理论上分析研究,提出了避难线设置办法.在此基础 总局基技1987)162号文安排,由第二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 上完成了本规则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经铁道部多次组织有关单 客车整备所设计规则》(TBJ29一90)、《铁路避难线设计规则》 位研究讨论、审查定稿. (TBJ33一90)、专业设计院主编的《铁路货车车辆段设计规则》 本规则共分四章,另有两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避 (TBJ30一90)、《铁路货物列车检修所设计规则》(TBJ31一90)、第 难线设置的检算,避难线平面、纵断面、轨道结构及路基,避难 线信号设计及其他等. 四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货车站修所设计规则》(TBJ32一90)业 经部审定,现予批准发布,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本规则编制尚属首次,希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 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 本规范由部建设司负责解释. 料寄成都通锦路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邮政编码610031),并抄 送北京朝阳门外大街227号铁道部建设司标准科情所(邮政编码 100020)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铁道部 一九九○年十月十日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 一九九○年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