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正式版 GB/T 42915-2023 铜精矿及主要含铜物料鉴别规范.pdf
ICS77.120.01 CCS H 01 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915-2023 铜精矿及主要含铜物料鉴别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pper concentrates and main copper-bearing materials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91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宁海关技术中心、防城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海关 工业品检测技术中心、青岛海关技术中心、青岛理工大学、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五矿有色金属股 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宁波海关技 术中心、厦门海关技术中心、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 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梦奇、昌春秋、廖敏萍、周炳炎、于泓锦、阮贵武、钟坚海、张庆建、余淑媛、 郭兵、杨晶丽、石全、钱庆长、于力、赵晖、肖前、陈璐、萧达辉、封亚辉、吴倩桦、郑建明、朱志秀、陈贺海、 冯均利、董清木、洪体玉、许俊、张鹏洲、叶正雄、李静、郑文英、许建、蔡创开. ...
高清、正式版 GB/T 42654-2023 铜及铜合金海水冲刷腐蚀试验方法.pdf
ICS77.060 CCS H 2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654-2023 铜及铜合金海水冲刷腐蚀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erosion corrosion of marine water for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654-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浙江海亮股 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湖南航天天麓新材料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品冠检测技术服务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志罡、刘美子、石常亮、魏连运、郭慧稳、彭丽军、王士东、舒心、徐晶、傅海东、 娄东阁、黄国杰、张恒磊、唐伟、张克、杨莉军、孙永辉、解浩峰. GB/T42654-2023 铜及铜合金海水冲刷腐蚀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铜及铜合金海水冲刷腐蚀试验方法,包括方法原理、试验条件、试剂、仪器设备、试样、 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及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铜及铜合金管材耐海水冲刷腐蚀性能的测定.其他铜及铜合金材料可参照本文件进 行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1086铜及铜合金术语 GB/T1654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消除 JG/T494一2016建筑及市政工程用净化海砂 3术语和定义 GB/T1108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方法原理 通过旋转或者压力驱动使以氯化钠为主成分的冲刷介质冲刷试样表面,在规定的温度下冲刷规定 的时间,根据试验后试样的腐蚀失重率,评价产品的耐冲刷腐蚀性能.本文件采用如下两种试验方法: 一旋转圆盘试验:在设定的流速、温度下,通过圆盘旋转使试样和冲刷介质产生相对运动,对试样 表面进行冲刷; —管路冲刷试验:在设定的流速、温度下,利用压力使冲刷介质以一定角度通过试样表面进行 冲刷. 5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温度为室温. 6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试验中仅使用确认为化学纯及以上的试剂,所用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及以 上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1 ...
高清、正式版 GB/T 42524-2023 散装铁矿粉 适运水分限量的测定 压实曲线法.pdf
ICS73.060.10 CCS D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524—2023 散装铁矿粉适运水分限量的测定 压实曲线法 Iron ore fines in bulk-Determination of transportable moisture limits- Compaction curve test procedure 2023-05-23发布 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52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福建有限公司、青岛垚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方格检测技术(青 岛)有限公司、烟台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日照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利洲、王存宝、陈宁韵、黄晓东、吕祁、阮国栋、于双民、马运荣、林柳、林倩、 唐功卫、赵魁、孟蕾蕾、肖玉平、朱融. GB/T42524-2023 散装铁矿粉适运水分限量的测定 压实曲线法 警示—一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用于测定散装铁矿粉适运水分限量(TML)的压实曲线法. 本文件适用于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铁矿石的适运水分限量的测定: a)交货批粒度小于1mm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10%; b)交货批粒度小于10mm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5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6379.1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6379.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 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6730.2铁矿石水分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0322.1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10322.7铁矿石和直接还原铁粒度分布的筛分测定 GB/T20565铁矿石和直接还原铁术语 GB/T24586铁矿石表观密度、真密度和孔隙率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GB/T205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流态flow state 试样达到塑性流动的状态. 注:大量的颗粒状物质内液体饱和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震动、撞击或船舶摇摆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丧失其内部抗剪 强度而呈现如同液体一样的特性. 3.2 适运水分限量transportable moisture limits;TML 使用非特定船舶运输时,散装铁矿粉可安全运输的最大水分含量. 1 ...
高清、正式版 GB/T 42523-2023 铁矿粉 湿容量的测定方法.pdf
ICS73.060.10 CCS D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523-2023 铁矿粉 湿容量的测定方法 Iron ore fines-—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apacity 2023-05-23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国标准出社 回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52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 公司、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股份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昆明工业职业 技术学院、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学伟、黄青云、游洋、徐健、李刚、梁栋、周茂军、谢皓、王刚、王凯、潘成、 杨明睿、胡鹏、吴旺平、赵伟、张晓雷、林安川、侯健、黄小波、武建龙、孙小东、徐灿、陈自斌、朱融、姚前光、 向俊一、贺文超、陈美金. I GB/T42523-2023 铁矿粉湿容量的测定方法 警示一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提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铁矿粉湿容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铁精矿以及粒径大于10mm的质量比不超过10%的铁矿粉的湿容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4一2017化学分析滤纸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005试验筛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 GB/T6730.1铁矿石分析用预干燥试样的制备 GB/T10322.1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10322.7铁矿石粒度分布的筛分测定 GB/T20565铁矿石和直接还原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05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容量moisture capacity 矿物在自然堆积的状态下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物理水)与矿物干料的质量百分比. 注:用百分数(%)表示. 3.2 饱和吸水量saturated water absorption 矿物在自然堆积的状态下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注:单位为克(g). 3.3 吸水速率water absorption rate 单位时间内在毛细作用力下进入自然堆积状态下矿物中水的质量. 注:单位为克每秒(g/s). 3.4 传质系数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水在颗粒床中受毛细管力作用下单位时间传质的距离. 1 ...
高清、正式版 GB/T 42522-2023 铁矿烧结系统静态漏风率检测方法.pdf
ICS73.060.10 CCS D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522-2023 铁矿烧结系统静态漏风率检测方法 Testing method for static air leakage rate of iron ore sintering system 2023-05-23发布 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522-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宁夏建龙龙祥钢铁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叶恒棣、卢兴福、朱晓春、魏进超、王跃飞、宁江波、王建平、廖继勇、王兆才、 张震、李世超、李国政、陈自斌、朱融、汪世峰、王彬. I GB/T42522—2023 铁矿烧结系统静态漏风率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铁矿烧结系统静态漏风率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钢铁行业铁矿烧结机系统密封性能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50408烧结厂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504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烧结抽风系统exhausting system of sintering 由主抽风机、大烟道、风箱及风箱支管、调风装置组成,为烧结机生产过程提供助燃和导热的空气供 给系统. 3.2 有效风effective air 在主抽风机作用下穿过混合料层,为烧结燃料燃烧的助燃空气和为烧结混合料传递热量而进入风 箱的空气. 3.3 漏风ineffective air 进入烧结机抽风系统中的非有效风. 3.4 烧结机本体漏风量air leakage of sinter machine 烧结机大烟道出口或除尘器入口之前的漏风量. 3.5 烧结系统漏风量air leakage of sinter system 烧结机抽风系统的漏风量. 注:即烧结机主抽风机人口之前漏风风量的总和. 3.6 烧结机本体风量air volume of sinter machine 特定工况条件下,大烟道出口或除尘器人口处的风量. 1 ...
高清、正式版 GB/T 42512-2023 铜合金护套无缝盘管.pdf
ICS77.150.30 CCS H 6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512-2023 铜合金护套无缝盘管 Copper alloy seamless coil tube for sheath 2023-05-23发布 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512—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隆达超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所、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向东、陈芳、刘晋龙、王方、李金迪、范海峰、罗奇梁、韩知为. I GB/T42512—2023 铜合金护套无缝盘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铜合金护套无缝盘管(以下简称“管材”)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光缆、安全导线电缆等领域用铜合金护套无缝盘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42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246金属材料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3048.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GB/T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5121(部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888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10567.2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薰试验法 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锅、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26303.1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 GB/T34505一2017铜及铜合金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YS/T347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YS/T482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 YS/T483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YS/T668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精卷盘precise coiling coil 交付状态的管材经过收卷机精整后变成上下相对规则排列的盘管. 3.2 散卷盘free coiling coil 管材生产后,以拉伸机成卷下料,在料筐内形成一种无规则排序方式的盘管. 1 ...
高清、正式版 GB/T 3884.18-2023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砷、锑、铋、铅、锌、镍、镉、钴、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ICS77.120.30 CCS H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84.18—2023 代替GB/T3884.182014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砷、锑、铋、铅、锌、镍、镉、 钴、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concentrates- Part 18: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lead zinc nickel cadmium cobalt chromium aluminium oxide magnesium oxide and calcium oxide content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884.1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3884《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的第18部分.GB/T388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碘量法; 一第2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第3部分: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燃烧-滴定法; —第4部分:氧化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一第6部分:铅、锌、镉和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7部分:铅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一第8部分: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一第9部分:神和铋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溴酸钾滴定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 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0部分:锑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1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谐法; —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 —第13部分:铜量的测定电解法; —第14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火试金重量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5部分: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16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氟硅酸钾滴定法和重量法; 一第17部分: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胶束增溶光度法和沉淀分离-氟盐置换-Na2EDTA 滴定法; 一第18部分:砷、锑、铋、铅、锌、镍、镉、钴、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第19部分:铊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20部分:汞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法; 一第21部分:铜、硫、铅、锌、铁、铝、钙、镁、锰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本文件代替GB/T3884.18一2014《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8部分:砷、锑、铋、铅、锌、镍、锅、钴、 氧化镁、氧化钙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与GB/T3884.18一2014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增加了铬、氧化铝含量的测定(见第1章,2014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试验室用水的要求(见5.1 2014年版的第3章); c)更改了分析使用试剂和材料的要求(见第5章,2014年版的第3章); d)更改了仪器和设备的要求(见第6章,2014年版的第4章); )更改了当元素质量分数大于1%时测定的试液酸度(见8.4.1.2,见2014年版表3); )增加了试验...
高清、正式版 GB/T 3884.12-2023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pdf
ICS77.120.30 CCS H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84.12-2023 代替GB/T3884.12一2010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concentrates- Part 12: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and chloride contents- Ion chromatography and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84.1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3884《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的第12部分.GB/T338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碘量法; ——第2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第3部分: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燃烧-滴定法; 一第4部分:氧化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第6部分:铅、锌、镉和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7部分:铅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第8部分: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第9部分:砷和铋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溴酸钾滴定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 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0部分:锑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1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 —第13部分:铜量的测定电解法; —第14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火试金重量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5部分: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一第16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氟硅酸钾滴定法和重量法; 一第17部分: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胶束增溶光度法和沉淀分离-氟盐置换-Na2EDTA 滴定法; —第18部分:砷、锑、铋、铅、锌、镍、锅、钻、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19部分:铊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一第20部分:汞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法; —第21部分:铜硫、铅、锌、铁、铝、钙、镁、锰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本文件代替GB/T3884.12一2010《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 谱法》,与GB/T3884.12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方法2,电位滴定法测定氯,测定范围为0.050%~4.50%(见第1章、第5章); b)更改了方法1用水的要求(见4.2.1 2010年版的第3章); c)更改了基准氟化钠的干燥温度(见4.2.7 2010年版的3.6); d)更改了注射器量程的规定(见4.3.4 2010年版的4.4); e)增加了试样测定分取体积(见表1); f)增加了方法1试验数据处理中关于数值修约的要求(见4.6); g)更改了求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方法(见4.7,见2010年版的第8章); h)增加了“试验报告”内容(见第6章); i)删除了“质量保证和控制(见2010年版的第9章). 1 GB/T3884.12-202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
高清、正式版 GB/T 38472-2019 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pdf
ICS77.150.10 H6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472-2019 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 Recycling materials for cast aluminium alloys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冰晨查真伪 GB/T38472-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市大正铝业有限公司、肇庆南都再生铝业有限 公司、四会市辉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兰溪市博远金属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创利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怡球 金属资源再生(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顺博铝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欣凤、潘蜂、李志刚、周炳炎、刘国安、乡家发、邓晓蔚、岳波、张深根、徐浩杰、 黄健良、詹浩、赵晓光、刘凯珉、罗乐、谷柳、于芳. I GB/T38472-2019 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 量证明书与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废旧的车辆、铝制器具、机械设备中的回收铝经分选等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再生铸造铝 合金用原料(以下简称原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99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8005.1铝及铝合金术语第1部分:产品及加工处理工艺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7432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样方法 GB/T20975(部分)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YS/T491变形铝及铝合金用熔剂 3术语和定义 GB/T800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recycling materials for cast aluminium alloys 将回收的铸造铝合金或含有铝的混合金属进行分选等加工处理后,获得满足本标准有关要求的可 用于生产铸造铝合金锭或制品的原料. 3.2 夹杂物foreign material 掺杂或附着在原料上的非金属物质 注:包括粉尘、木材、纺织物、塑料、玻璃、石材、纸、沙橡胶、污泥等,不包括本产品的包装物及在运输过程中需使用 的其他物质. 3.3 挥发物volatile substance 在低于金属熔点的温度下经过适当的加热处理,可从原料中分离出的杂质. 3.4 铝及铝合金含量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 content 原料中可挑出的铝材料的质量分数. 3.5 金属总含量total metal content 原料中可挑出的金属材料的质量分数. ...
高清、正式版 GB/T 38471-2023 再生铜原料.pdf
ICS77.150.30 H6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471-2019 再生铜原料 Recycling materials for copper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膜变真 GB/T3847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兴 奇金属有限公司、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营方圆有 色金属有限公司、大冶有色博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 限公司、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巢国辉、姜惠乐、盛代华、陈小祝、郭淑梅、周炳炎、韩知为、洪燮平、樊金金、 岳波、王、都敏生、骆有健、崔萌、戴承军、李苏明、李嘉俊、郎滨、林若虚、李罡、赵北川、李亚楠、孙伟、 袁静波、魏群. I GB/T38471-2019 再生铜原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铜原料(以下简称原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铜原料及其在流通领域中的回收与国内外贸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21.1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YS/T483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3.1 再生铜原料recycling materials for copper 将回收的铜或其混合金属进行分选或预处理后:获得满足本标准要求可直接生产利用的原料. 3.2 样品representative sample 从整批原料中抽取,并能充分代表原料属性特征的一定量实物. 3.3 夹杂物foreign material 在生产、收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混人原料中的非金属物质 注:夹杂物包括木废料、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石块及粒径不大于2m的粉状物(灰尘、污泥、结品盐、金属 氧化物、纤维末等)等物质,但不包括包装物及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其他物质. 3.4 水分moisture 在生产、收集、包装、贮存、运输过程中,附着在原料上的水及乳化液. 3.5 非铜金属non-copper metal 在生产、收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混人原料中的铜及铜合金以外的其他金属物质. 注:非铜金属一般包括游离铁、铝及铝合金、锌及锌合金等. 3.6 金属铜量metal copper content 单位质量的样品,去除夹杂物、水分和非铜金属后的金属量,以百分数表示. 1 ...
高清、正式版 GB/T 38470-2023 再生铜合金原料.pdf
ICS77.150.30 CCS H 6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470—2023 代替GB/T384702019 再生铜合金原料 Recycling material for copper alloy 2023-05-23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田标准出极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470-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8470一2019《再生黄铜原料》,与GB/T38470一201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 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回收铜合金原料”“放射性污染”“拆解”“破碎分离”“分选”“处理”的术语和定义(见第 3章); b)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再生黄铜原料”更改为“再生铜合金原料”,“水分”更改为“挥发 物”,“金属黄铜量”更改为“铜合金实物量”(见第3章,2019年版的第3章); c)删除了术语和定义“金属总量”(见2019年版的第3章); d)更改了产品分类.由4大类8小类更改为块料和屑料两类(见第4章,2019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再生青铜原料、再生白铜原料、再生高铜原料”类别(见第4章); f)增加了“预处理加工方式”(见表2). g)增加了“外观质量”“危险废物”的要求(见5.1、5.3); h)更改了“水分”的技术要求.“水分”更改为“挥发物”(见5.5、2019年版的5.3); i)更改了“金属黄铜量”的技术要求.“金属黄铜量”更改为“铜合金实物量”(见5.6、2019年版的 5.3); j)更改了“金属回收率”和“化学成分”的位置,调整至“入厂检验”(见附录C 2019年版的5.3); k)删除了“金属总量”的要求(见2019年版的5.3); 1)更改了放射性污染物的检验要求.“原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检验参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更改 为“原料的放射性污染检验按照SN/T0570一2022规定进行”(见6.2 2019年版的6.2); m)增加了危险废物的检验方法(见6.3); )“检查和验收”更改为“出厂检验”(见7.1 2019年版的7.2); o)“组批”更改“检验批和组批”(见7.2 2019年版的7.3); p)每个检验批的质量由50t更改为25t(见7.2 2019年版的7.3); q)更改了屑料的夹杂物样品的称样量,由10kg更改为1.0kg(见表4 2019年版的表5); r)增加了“入厂检验”和附录C(见第8章和附录C); 8)“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更改为“随行文件”(见9.2 2019年版的8.4、第9章); t)增加了警示内容(见附录B、附录D); u)“水分含量检测方法”更改为“挥发物检测方法”(见附录B 2019年版的附录C); v)删除了附录“放射性污染物检验方法”(见2019年版的附录B); w)删除了再生黄铜原料检验流程(见2019年版的附录E). 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长 振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博威合金材料 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宁波兴散达金...
高清、正式版 GB/T 3624-2023 钛及钛合金无缝管.pdf
ICS77.150.50 CCS H 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24—2023 代替GB/T3624一2010 钛及钛合金无缝管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seamless tubes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62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624一2010《钛及钛合金无缝管》.与GB/T3624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 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分类和标记”一章(见第4章); b)删除了TA3牌号的产品(见2010年版的3.1.1和3.3); c)增加了TA0、TA1G、TA2G、TA3G、TA18牌号的产品及其室温拉伸性能(见4.1和5.3); d)更改了TA1、TA2产品的室温拉伸性能(见5.3 2010年版的3.3); e)更改了试验方法(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4章); f)更改了取样方法(见7.4 2010年版的5.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南京宝色股份公司、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庆达嘎、成小丽、吕高鹏、代春、权亚平、张江峰、白智辉、吴不杰、宋晓云、 郝学博、杨慧丽、马佳琨、解晨、马忠贤、冯军宁、冯永琦、高颀. 本文件于1983年首次发布,1995年第一次修订,2010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1 GB/T3624-2023 钛及钛合金无缝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钛及钛合金无缝管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及随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冷轧(冷拔)方法生产的钛及钛合金无缝管(以下简称“管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8.1一20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41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244金属材料管弯曲试验方法 GB/T246金属材料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3620.1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3620.2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4698(部分)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6611钛及钛合金术语和金相图谱 GB/T8180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23604钛及钛合金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方法 GB/T34647钛及钛合金产品状态代号 GB/T38982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YS/T1262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 射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GB/T6611、GB/T34647、GB/T3898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分类和标记 4.1产品分类 管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
高清、正式版 GB/T 3622-2023 钛及钛合金带、箔材.pdf
ICS77.150.50 CCS H 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22—2023 代替GB/T3622一2012 钛及钛合金带、箔材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strip and foil 2023-05-23发布 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62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622一2012《钛及钛合金带、箔材》.与GB/T3622一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 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b)更改了TA1、TA2产品的技术要求,删除了TA3、TA4(见表5、表6 2012年版的表1、表2); c)增加了TA0TA1G、TA2G、TA3G、TA4G产品的技术要求(见表1、表5、表6); d)更改了产品的规格范围(见表1 2012年版的表1); €)更改了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见5.2 2012年版的3.5); f)更改了弯曲性能要求(见5.4 2012年版的3.4); g)更改了外观质量要求(见5.4 2012年版的3.6); h)更改了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见6.1 2012年版的4.1); )更改了室温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见6.3 2012年版的4.2); j)更改了产品标志要求(见8.1 2012年版的6.1); k)更改了包装要求(见8.2 2012年版的6.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 公司、西安庄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军宁、刘娜、李晓军、杨娟丽、牛蓉蓉、高飞、张江峰、白智辉、马佳琨、解晨、 齐航、王勤波、孔玢、同晓乐、戴山、郭磊、马忠贤、冯永琦、高颀. 本文件于1983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 GB/T3622—2023 钛及钛合金带、箔材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钛及钛合金带、箔材(以下分别简称“带材”和“箔材”)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轧制方法生产的钛及钛合金带材和箔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8.1一20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3620.1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3620.2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4698(部分)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6611钛及钛合金术语和金相图谱 GB/T8180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38982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YS/T1262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 射光谱法 3术语...
高清、正式版 GB/T 3620.2-2023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pdf
ICS77.120.50 CCS H 64 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20.2-2023 代替GB/T3620.2一2007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 成分允许偏差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permissible variations of chemical position for wrought product analysis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620.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620.2一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与GB/T3620.2一 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的内容(见第1章,2007年版的第1章); b)删除了取样总则(见2007年版的4.1); c)增加了化学成分允许偏差的适用说明(见4.1.2); d)增加了W元素的允许偏差(见4.1.3); e)更改了O、A1、Cr、Mo、Mn、Cu、B、Zr、Y元素的允许偏差(见4.1.3 2007年版的4.4.3); f)更改了取样部位的要求(见4.2 2007年版的4.2); g)增加了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YS/T1262(见4.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焕焕、马忠贤、解晨、白智辉、张江峰、庆达嘎、马佳琨、杨蓉、叶红川、刘家涛、 李军兆、李晓冬、李宝霞、于洋、冯军宁、冯永琦、高颀. 本文件于1983年首次发布,1994年第一次修订,2007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GB/T3620.2-2023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 成分允许偏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板材、带材、箔材、管材、棒材、丝材、锻件、型材、铸件)化学成分 的允许偏差. 本文件适用于需方对产品化学成分的复验分析和仲裁分析. 本文件不适用于供方对产品化学成分的分析,也不适用于因需方对产品进行再加工造成其杂质元 素(如氢、氮、氧)含量改变的复验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4698(部分)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31981钛及钛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制样方法 YS/T1262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 射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复验分析check analysis 需方在加工产品上取样进行的化学成分分析. 3.2 化学成分允许偏差permissible variation of chemical position 化学成分复验分析实测值与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极限值...
高清、正式版 GB/T 3251-2023 铝及铝合金产品压缩试验方法.pdf
ICS77.040.10 CCS H 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51-2023 代替GB/T3251一2006 铝及铝合金产品压缩试验方法 Compression test method for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 products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25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251一2006《铝及铝合金管材压缩试验方法》,与GB/T3251一2006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试验条件(见第5章); b)增加了试验机要求(见6.1); c)增加了垫板、引伸计(见6.2、6.3); d)更改了试样类型、试样制备(见7.1、7.2 2006年版的第4章); e)增加了试验准备(见第8章); f)更改了试验步骤(见第9章,2006年版的第5章); g)增加了试验结果矩形试样实际压缩力、规定非比例压缩强度、抗压强度、压缩弹性模量、上压缩 屈服力、压缩率、吸能量、规定力值压缩变形量(见10.2、10.3、10.4、10.5、10.6、10.7、10.8、 10.9); h)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11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标(北京) 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 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天津忠旺铝业有限公司、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 司、西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材料结构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胜强、昌新宇、马存真、王国军、肖新蕊、宋文城、张银祥、闫丽珍、韦绍林、高新宇、 于莉莉、张臻、程素玲、罗涛涛、王守业、黄剑进、张庆东.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2年首次发布为GB/T3251一1982 2006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T3251-2023 铝及铝合金产品压缩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铝及铝合金产品的压缩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板材、管材、棒材、型材、锻件等铝及铝合金产品压缩性能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062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GB/T12160一2019金属材料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系统的标定 JJG139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 JJG475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JJG762引伸计 JJG1063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3术语和定义 GB/T1062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方法概述 对试样轴向施加单向压缩力,当试样压缩至规定变形量或达到规定载荷或出现最大力值时,测定试 样的矩形试样实际压缩力、规定非比例压缩强度、抗压强度、压缩弹性模量、上压缩屈服力、压缩率、吸能 量、规定力...
高清、正式版 GB/T 3114-2023 铜及铜合金扁线.pdf
ICS77.150.30 CCS H 6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14-2023 代替GB/T31142010 铜及铜合金扁线 Copper and copper alloy rectangular wire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114-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114一2010《铜及铜合金扁线》,与GB/T3114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 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 b)增加了TTe0.3、TTe0.5、H58、H66、H90、QSn8-0.3、BZnl2-24、BZn18-18、BZn25-18、BZn12-24-1.1、 BZn12-37-1.5共11个牌号以及相应牌号的技术要求(见4.1、第5章); c)删除了H90B、HBi60-1.3、HSb60-0.9、HSb61-0.8-0.5、QCrl-0.18、QCrl共6个牌号以及相应 牌号的技术要求(见2010年版的3.1、第4章); d)更改了扁线的状态表示方法,由“软(M)”更改为“软化退火(O60)” “硬(Y)”更改为“硬 (H04)” “半硬(Y2)”更改为“1/2硬(H02)”(见4.1 2010年版的3.1); )更改了扁线的宽度和厚度的精度要求(见5.2.1 2010年版的4.2.1); f)更改了扁线的侧面弯曲度要求(见5.2.2 2010年版的4.2.2); g)增加了扭拧度要求(见5.2.3); h)删除了边棱形状中的尖角,更改了圆角的要求(见表4 2010年版的表5); i)更改了边棱形状中的圆边曲率半径(R)的规定(见表5 2010年版的表6); j)更改了反复弯曲性能要求,由“当用户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时,半硬态线和硬态线应进行反复 弯曲试验,半硬态线不少于3次,硬态线不少于2次,弯曲处不产生裂纹”更改为“扁线可进行 反复弯曲试验,具体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见5.4.1 2010年版的4.4); k)增加了晶粒度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判定(见5.5、6.5、第7章); 1)更改了残余应力的规定(见5.6 2010年版的4.6); m)删除了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4.7、5.7); 口)更改了扁线卷(轴)重量要求,增加了判定内容(见5.9、7.5.5 2010年版的4.10); o)更改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见6.3 2010年版的5.3); p)更改了组批要求(见7.2 2010年版的6.2); q)增加了随行文件要求(见8.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宁波长振铜业有 限公司、浙江力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兴敖达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祥鹏、孙文声、许丁洋、刘念培、郭淑梅、徐高磊、冯斌、何良荣、宋卡迪、刘庆、 张毅、李吉宝、周世龙、黄腾、杨东超、郎滨.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4年首次发布为GB/T3114一1994 2010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T3114...
高清、正式版 GB/T 27683-2023 铜及铜合金切削屑料及其回收规范.pdf
ICS77.150.30 CCS H 6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683-2023 代替GB/T27683一2011 铜及铜合金切削屑料及其回收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recovery of cutting filings of copper and copper alloy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683-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7683一2011《易切削铜合金切削废屑回收规范》.本文件与GB/T27683一 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变化如下: a)增加了切削屑、夹杂物、挥发物、样品、化学成分试样、放射性污染的术语及定义,删除了易切削 铜合金切削废屑、直接有效回收、直接高效循环再利用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1年版的 第3章); b)更改了切削屑的名称、分级(见4.1 2011年版的4.1); c)更改了切削屑的形貌,删除了切削屑的外形尺寸的规定(见4.2 2011年版的4.3); d)增加了切削屑的标记(见4.3); )更改切削屑挥发物的要求(见5.2 2011年版的4.4); f)更改了切削屑夹杂物含量(见5.3 2011年版的4.4.1); g)更改了化学成分的要求(见5.4 2011年版的4.2.2); h)增加了切削屑放射性污染物、危险废物的技术要求(见5.5、5.6); i)增加了切削屑放射性污染物、危险废物的试验方法(见6.5、6.6); j)增加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 k)更改了切削屑的回收和使用要求(见第8章、第9章,2011年版的第5章); 1)增加了随行文件相关要求(见第10章); m)更改了“切削废屑油水、夹杂物的检测方法”为“挥发物的检测方法”(见附录A 2011年版的附 录B); )更改了切削屑的取样制样方法(见附录C 2011年版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宁波长振铜业有限 公司、安徽鑫科铜业有限公司、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浙江天宁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祥鹏、孙文声、施利霞、许丁洋、胡振青、王生、刘念培、蒋洪赞、陈纪东、龙佳、 郭淑梅、卢燕、何良荣、应奔放、裴勇军、毕秋、胡志军、茆耀东、狄风雨、刘新伟、江溢川.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1年首次发布为GB/T27683一201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GB/T27683—2023 铜及铜合金切削屑料及其回收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铜及铜合金切削屑料(以下简称“切削屑”)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回 收、使用、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及贸易领域的铜及铜合金切削屑料的回收.在节约铜资源,提高废旧金属回收 再利用和低碳节能减排的管理上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5085.1危险废...
高清、正式版 GB/T 27671-2023 导电用铜型材 .pdf
ICS77.150.30 CCS H 6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671-2023 代替GB/T27671一2011 导电用铜型材 Copper profiles for electrical purposes 2023-05-23发布 2023-12-01实施 公皮2: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照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67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7671一2011《导电用铜型材》.与GB/T27671一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 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盘卷”的术语和定义,更改了原术语“蚊香形单层卷”“层绕卷”的定义表述(见第 3章,2011年版的第3章); b)增加了牌号:TU00、TU0、TU3、TU00Ag0.06、TUAg0.03、TUAg0.05、TUAg0.1、TUAg0.2、 TAg0.1-0.01(见4.1); c)增加了产品代号表示(见4.1); d)更改了状态表示方法,由“挤压(M3)、挤压拉拔(H50)、半硬(H55)、硬(H80)、软(O60)”更 改为“热挤压(M30)、热挤压拉拔(H50)、轻拉或轻冷加工(H55)、拉拔(硬)(H80)、软化退火 (60)”(见4.1 2011年版的4.1); )更改了直条状型材的长度,由“≤8500”更改为“500~8500”(见表2 2011年版的表2); f)增加“高精级”产品尺寸精度要求(见5.2.1); g)删除了“空心型材的壁厚偏差为名义壁厚的士10%”(见2011年版的4.3.2.2); h)删除了推荐长度偏差内容(见2011年版的表11); )更改了切斜度的要求,由“型材端面切斜度在不超出定尺长度偏差的条件下,不大于型材宽度 或横截面外接圆直径的2%”更改为“在不超出定尺长度允许偏差的条件下,型材端面切斜度 应不大于型材最大宽度(Wmx)或最大高度(hmx)二者中较大值的1.5%”(见5.2.7 2011年版 的4.3.7); j)删除了“圆度”“同心度”的要求(见2011版的4.4.3、4.4.4); k)增加了H50状态的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的限定指标(见5.3); 1)删除了T1牌号氢脆性能试验要求(见2011版的4.7); m)增加了对型材内部质量的要求和检验(见5.7、6.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浙江力博实业股份有限公 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宁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绍兴市上 虞金鹰铜业有限公司、芜湖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杰、赵万花、刘辉、徐高磊、裘桂群、魏连运、蒋洪赞、程叙毅、孙立金、王梦娜、 汪雄风、曾敏、刘新伟、苏东东、梁兴强. 本文件于201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GB/T27671-2023 导电用铜型材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导电用铜型材(以下简称“型材”)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和随行文件及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导电用外接圆直径不大于180mm的铜型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高清、正式版 GB/T 26725-2023 超细碳化钨粉.pdf
ICS77.160 CCS H 7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725-2023 代替GB/T26725一2011 超细碳化钨粉 Ultrafine tungsten carbide powder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6725—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6725一2011《超细碳化钨粉》,本文件与GB/T26725一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分类(见第4章,2011年版的3.1); b)删除了平均粒度的要求(见2011年版的3.3); c)更改了产品的比表面积要求(见5.1 2011年版的3.3); d)增加了As、Bi、Cd、Co、Cu、Mn、Ni、P、Pb、Sb、Sn、Ti含量的要求(见5.2); )更改了产品的总碳量、游离碳量(见5.3 2011年版的3.3); )更改了产品的氧含量要求(见5.4 2011年版的3.3); g)更改了化学成分的试验方法(见6.2 2011年版的4.1); h)更改了总碳量的试验方法(见6.3 2011年版的4.2); i)增加了外包装桶的材质(见8.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 任公司、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绿钨资源循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高安、龙本夫、王玥、高观金、陆必志、龚斌、朱荣华、黄帅、钟伟、钟志强、黄帅、 吴爱华、冯浩、黄健、周喜诚、钟志超. 本文件于201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26725—2023 超细碳化钨粉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超细碳化钨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随 行文件及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等粉末冶金产品用的超细碳化钨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4324.17钨化学分析方法第17部分:钠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4324.18钨化学分析方法第18部分:钾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4324.23钨化学分析方法第23部分:硫量的测定燃烧电导法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GB/T4324.24钨化学分析方法第24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4324.25钨化学分析方法第25部分:氧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 GB/T5124.2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不溶(游离)碳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5314粉末冶金用粉末取样方法 GB/T19587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JB/T6647碳化物中总碳含量的测定气体容量法 YS/T559钨的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产品按其比表面积分为FWC001、FWC002、FWC003、FWC004和FWC005五个牌号. 5技术要求 5.1比表面积 ...
高清、正式版 GB/T 26063-2023 铍铝合金.pdf
ICS77.150.99 CCS H 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063-2023 代替GB/T260632010 铍铝合金 Beryllium aluminium alloy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06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6063一2010《铍铝合金》,与GB/T26063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 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表2中BeA1-F和BeA1-Z的杂质总量(见2010年版的3.2); b)增加了BeA1-Z牌号产品Ag、Co、Ge元素含量的要求(见5.1); c)更改了“力学性能”BeAl-F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和BeA-Z的抗拉强度、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断 后伸长率的要求(见5.2 2010年版的3.3); d)增加了弹性模量、平均线膨胀系数、比热容、导热系数和泊松比的要求(见5.2和5.3); )更改了铸造产品和粉末冶金产品的“内部质量”技术要求(见5.5 2010年版的3.6); f)更改了化学成分的检验方法(见6.1 2010年版的4.1); g)增加了弹性模量、平均线膨胀系数、比热容、导热系数和泊松比的试验方法(见第6章); h)更改了内部质量的检验方法(见6.5 2010年版的4.6); i)更改了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的取样方法(见7.4 2010年版的5.4); j)增加了弹性模量、平均线膨胀系数、比热容、导热系数、泊松比的取样方法(见7.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长春长光智欧科 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军义、汪凯、刘兆刚、王东新、杨一群、谢垚、张新辉、李志年、张健康、马肖、 吴亚鹏、张继真、李华、代彦明. 本文件于201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