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204.2-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pdf
GB/T18204.2-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卫生防疫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封幼玲、符晓梅、杭万双、周淑玉、高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18204.2-2000 Methods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tea set in public places -Determination of aerobic bacterial count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茶具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内公用茶具细菌总数的测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2一2000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细菌总数aerobic bacterial count 指公用茶具经过采样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值、需氧性 质等),1cm2表面上所含菌落的总数.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 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落总数. 细菌总数是公用茶具被污染程度的标志,检测细菌总数,为公用茶具消毒效果的判定和评价提供了 依据. 4仪器 4.1高压蒸汽灭菌器. 4.2干热灭菌箱. 4.3培养箱:36℃士1℃. 4.4冰箱. 4.5电炉. 4.6天平. 4.7灭菌平皿:直径9cm. 4.8灭菌刻度吸管:1mL 10mL. 4.9灭菌棉拭子. 4.10灭菌剪刀. 4.11放大镜.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5 GB/T18204.2-2000 4.12pH计或精密pH试纸. 5培养基和试剂 5.1生理盐水 5.1.1成分:氯化钠8.5g 蒸馏水1000mL 5.1.2制法:将氯化钠(8.5g)溶解于蒸馏水(1000mL)中,分装到试管内,每管10mL 121℃20min 高压灭菌. 5.2营养琼脂 见GB/T18204.1一2000中第4章第1节. 6检验程序 细菌总数检验程序如下: 检样 振 各1mL加人二块灭菌平 36℃±1℃ 48h 菌落计数 报告 7操作步骤 7.1采样方法 7、1.1随机抽取清洗消毒后准备使用的茶具. 7.1.2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棉拭子,在茶具内、外缘,涂抹50cm2 即1~1.5cm高处一圈(口唇接触 处).用灭菌剪刀剪去棉签手接触的部分,将棉拭子放入10mL生理盐水内,4h内送检. 7.2检验方法 7.2.1将放有棉拭子的试管充分振摇.此液为1:10稀释液. 7.2.2以无菌操作,吸取2mL检样,分别注入到两块灭菌平皿内,每皿1mL.如污染严重,可十倍递 增稀释,即吸取1mL加到9mL灭菌生理盐水中,混匀,此液为1:100稀释液.每个稀释度做两块平 M. 7.2.3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 并立即旋摇平皿.冷凝后 ...
GB/T 18204.19-2000 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PDF
GB/T18204.19—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防疫站、长春市卫生防疫站、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卫生防疫站、延吉市卫 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世安、刘亚平、王岙、罗玉顺、王建华、刘艳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 GB/T18204.19-2000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infiltration rates of indoor air in public plac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空调的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非空调的各类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换气率的测定,也可用于居室内及办公场所室内空 气换气率的测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换气率ventilation rate 指在一小时内由室外进入室内空气量与该室室内空气量之百分比. 3测定步骤 用示踪气体(SF.或CO2)测定室内空气的换气率. 3.1场所室内空气量测量 3.1.1用直尺测量场所室内长度、宽度、高度,算出室内容积. 3.1.2用直尺测量室内物品(桌、沙发、柜、床、箱等)的总体积. 3.1.3按式(1)计算场所室内空气量: M=M、-M (1) 式中:M—室内空气量,m3; M—室内容积,m3; M—室内物体总体积,m3. 3.2测定一小时前后室内空气中示踪气体含量. 3.2.1关闭门窗在室内均匀地释放示踪气体六氟化硫(SF)或二氧化碳(CO2) 室内空气量的计算,每 立方米室内空气释放SF0.5~1.0g或CO22~4g 同时用风扇扰动空气使其充分混合. 3.2.2用100mL玻璃注射器或100mL真空采样瓶采集室内空气,按对角线(3点)或梅花状(5点)布 点采样.采样后人离开室内,经1h后仍按前述方法和采样点采集1h后样品. 3.2.3样品采集后最好立即分析,一般不应超过三天. 3.2.4样品空气中SF的分析按本标准的附录进行,CO2的分析按GB/T18204.24一2000进行. 4结果计算 4.11h内自然进人室内空气量的计算. 4.1.1SF法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9-2000 M.=2.30257M1g C1 Ca (2) 式中:M 一1h内自然渗入室内空气量,m3/h; M一室内空气量,m3; c1一试验开始时空气中SFs含量,mg/m3; c2—1h后空气中SF6含量,mg/m3. 4.1.2CO2法 M=2.30257Mlg C1-Ca (3) C2-C 式中:M —1h内自然渗入室内空气量,m3/h; M—室内空气量,m3; c1——试验开始时空气中CO2含量,%; c2一1h后空气中CO2含量,%. G一空气中CO2含量,取值0.04%. 4.2小时换气率的计算 M. E=M×100% (4) 式中:E——小时换气率,%; M 一1h内自然渗人室内空气量,m3/h; M一室内空气量,m3. 注:2.30257是常用对数(1g)与自然对数(1g.)的换算系数, ...
GB/T 18204.18-2000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pdf
GB/T18204.18-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卫生防疫站、鞍山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家昌、陈丽华、洪声、徐村、褚广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18204.18-2000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ir change flow of indoor air in public plac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的测定,也可用于有空调的居室内及办公场所室内新 风量的测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新风量air change flow 在门窗关闭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由空调系统通道、房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空气总量,单位:m3/h. 2.2空气交换率air change rate 单位时间(h)内由室外进人到室内空气的总量与该室室内空气总量之比,单位:h-1. 2.3示踪气体tracer gas 在研究空气运动中,一种气体能与空气混合,而且本身不发生任何改变,并在很低的浓度时就能被 测出的气体总称. 3原理 本标准采用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示踪气体 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 4仪器和材料 4.1袖珍或轻便型气体浓度测定仪. 4.2尺、摇摆电扇. 4.3示踪气体:无色、无味、使用浓度无毒、安全、环境本底低、易采样、易分析的气体.示踪气体环境本 底水平及安全性资料见附录A. 5测定步骤 5.1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 5.1.1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1 5.1.2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物品(桌、沙发、柜、床、箱等)总体积V2 5.1.3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1). V=V-V2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8-2000 式中:V—室内空气容积,m3; V1—室内容积,m3; V2一室内物品总体积,m3; 5.2测定的准备工作 5.2.1按仪器使用说明校正仪器,校正后待用. 5.2.2打开电源,确认电池电压正常. 5.23归零调整及感应确认,归零工作需要在清净的环境中调整,调整后即可进行采样测定. 5.3采样与测定 5.3.1关闭门窗,在室内通人适量的示踪气体后,将气源移至室外,同时用摇摆扇搅动空气3~5min 使示踪气体分布均匀,再按对角线或梅花状布点采集空气样品,同时在现场测定并记录. 5.3.2计算空气交换率:用平均法或回归方程法. 5.3.2.1平均法:当浓度均匀时采样,测定开始时示踪气体的浓度co 15min或30min时再采样,测定 最终示踪气体浓度(t时间的浓度),前后浓度自然对数差除以测定时间,即为平均空气交换率. 5.3.2.2回归方程法:当浓度均匀时,在30min内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示踪气体浓度,测量频次不 少于5次.以浓度的自然对数对应的时间作图.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计算.回归方程式中的斜率即 为空气交换率. 6结果计算 6.1平均法计算平...
GB/T 18204.17-2000 公共场所辐射热测定方法.PDF
GB/T18204.17-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为仲裁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吉林省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希仲、李延红、朱颖俐、唐旭、相喜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辐射热测定方法 GB/T18204.17--2000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radiation in public plac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辐射热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辐射热的测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13一2000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第一法多功能辐射热计法 3原理 利用黑色平面几乎能全部吸收辐射热,而白色平面几乎不吸收辐射热的性质,将其放在一起.在辐 射热的照射下,黑色平面温度升高而与白色平面造成温差,在黑白平面之后接以热电偶组成的热电堆. 由于温差而使热电偶产生电动势,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以此来反映辐射热的强度. 4仪器 多功能辐射热计的分辨率为士0.01kW/m2 测量精度在测量范围内,其测量误差不大于士5%,测 量范围为0~10kW/m2. 5测定步骤 5.1辐射热强度测量 将选择开关置于“辐射热”档,打开辐射测头保护盖将测头对准被测方向,即可直接读出测头所接受 到的单向辐射热强度. 5.2定向辐射温度的测量 首先在“辐射热”档读出辐射强度E值,并记下读数;然后,将选择开关置于“测头温度”档,记下此 时的测头温度T 值,利用图1的线算图可查出该方向的平均辐射温度Tmn值.也可用式(1)计算: Tm=((,273)“-273 (1) 式中:Tdmn一一平均辐射温度,C; E-一辐射热计读数,kW/m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7-2000 G一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5.67X10-8W/(m2k); t3一测头温度,℃. 第二法黑球温度计法 6原理 环境中的辐射热被表面涂黑的铜球吸收,使铜球内气温升高,用温度计测量铜球内的气温,同时测 量空气温度、风速.由于铜球内气温与环境空气温度、风速和环境中辐射热的强度有关,可以根据铜球内 的气温、空气温度、风速计算出环境的平均辐射温度. 7仪器 7.1黑色铜球:直径150mm 厚0.5mm 表面涂无光黑漆或墨汁、上部开孔用带孔软木塞塞紧铜球. 7.2玻璃液体温度计:刻度最小分值不大于0.2℃.测量精度士0.5℃,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0~200℃. 7.3风速计. 7.4悬挂支架. 8测定步骤 8.1所用温度计的校正见GB/T18204.13一2000中的6.4. 8.2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插人黑球木塞小孔,悬挂于欲测点的1m高处. 8.315min后读数,过3min后再读一次,二次读数相同即为黑球温度,如第二次读数较第一次高,应 过3min后再读一次,直到温度恒定为止. 8.4测量同一地点的气温,测量时温度计温...
GB/T 18204.16-2000 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PDF
GB/T18204.16-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世安、李延红、相喜奎、朱颖俐、唐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 GB/T18204.162000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public plac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气压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气压为800hPa~1064hPa公共场所气压的测定,应用高原空盒气压表可用于气压 为500hPa~1020hPa公共场所气压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外大气压力的测定,但不适用于飞行器内气 压的测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大气压atmospheric pressure 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大气柱的重量,称为大气压.单位可用hPa表示,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1013.25hPa. 3原理 根据金属空盒(盒内近于真空)随气压高低的变化而压缩或膨胀的特性测量大气压强.由感应、传递 和指示三部分组成.近于真空的弹性金属空盒用弹簧片和它平衡.随之压缩或膨胀,通过传递放大,把 伸张运动传给指针,就可以直接指示气压值. 4仪器 4.1空盒气压表(或精密空盒气压表):灵敏度为0 5hPa 精度为士2hPa(空盒气压表)、士1.2hPa(精 密空盒气压表). 4.2高原空盒气压表灵敏度为0.5hPa 精度为士3.3hPa. 4.3空盒气压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之规定. 5测定步骤 5.1仪器的校准 空盒气压计每隔3~6个月应校准一次,校准可用标准水银气压表进行比较,求出空盒气压表的补 充订正值. 空盒气压表的读数需经以下三种订正,才能得到测定时的准确气压值. 5.1.1刻度订正:是订正仪器制造或装配不够精密造成的误差,刻度订正值(P1)可从仪器查到. 5.1.2温度变化对空盒弹性改变造成的误差,由式(1)计算修正值. P:=at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6-2000 式中:P2一温度修正值; a—一温度系数,即当温度改变1℃时,空盒气压表表示的改变值,可从检定证中查得; t一一空盒气压计附温表上读得的温度. 5.1.3补充订正:是订正空盒的残余形变所引起的误差,空盒气压表在定期与标准气压表校准后得到 的补充订正值(P) 由检定证上可查到. 5.2现场测量 打开气压表盒盖后,先读附温,准确到0.1℃,轻敲盒面(克服空盒气压表内机械摩擦),待指针摆动 静止后读数.读数时视线需垂直刻度面,读数指针尖端所示的数值应准确地读到0.1hPa. 6气压的计算,见公式(2). P=P1P2P3 (3) 式中:P一一气压; P1—刻度订正值; P2——温度修正值; P一补充订正值. ...
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PDF
GB/T18204.15-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为仲裁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世安、刘亚平、张元林、张伟、朱春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18204.15-2000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wind speed in public plac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风速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中的热球式电风速计法适用于风速为0.05~5m/s的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数字风速表法适 用于风速为0.7~30m/s的公共场所通风管道、通风口、通风过道风速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外风速的测 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风速wind speed 指在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用m/s或km/h表示. 3监测点的确定和要求 3.1室内面积不足16m2测室中央一点;16m2、30m2测二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 测点);30m2、60m2测三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60m2以上测五点(二对角线 上梅花设点). 3.2测点离地面高度0.8~1.6m. 第一法热球式电风速计法 4原理 电风速计由测杆探头和测量仪表组成.测杆探头(头部有线型、膜型和球型三种)装有两个串联的热 电偶和加热探头的镍铬丝圈.热电偶的冷端连接在碱铜质的支柱上,直接暴露在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 电流通过加热圈后,引起探头电流或电压的变化,由于玻璃球被加热温度升高的程度与风速呈负相关, 故可由仪器显示出来(表式),或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数显式). 5仪器 表式热球电风速计或数显式热球电风速计.其最低监测值不应大于0.05m/s.测量精度在0.05~ 2m/s范围内,其测量误差不大于测量值的士10%.有方向性电风速计测定方向偏差在5°时,其指示误 差不大于被测定值的士5%.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5-2000 6测定步骤 6.1表式热球电风速计法 应轻轻调整电表上的机械调零螺丝,使指针调到零点. “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将测杆插头插在插座内,将测杆垂直向上放置. 将“校正开关”置于“满度”,调整“满度调节”旋钮,使电表置满刻度位置. 将“校正开关”置于“零位”,调整“粗调”、“细调”旋钮,将电表调到零点位置. 轻轻拉动螺塞,使测杆探头露出,测头上的红点应对准风向,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值. 6.2数显式热球电风速计法 打开电源开关,即可直接显示出风速,不需调整. 6.3根据表式或数显式热球电风速计测定的值(指示风速),查校正曲线,得实际风速. 第二法数字风速表法 7原理 采用三杯式风速传感器,通过光电控制,数据处理,再送32A/D显示器显示. 8仪器 数字风速表的启动风速为≤0.7m/s 其测量精度为≤士(0.50.05)V. 9测定步骤 9.1打开电池盖,装上电池,将传感器插头插入插孔. 9.2将传感器垂直拿在手中置于被测环境中,再将电源开关打开,即可读得瞬时风速. 9.3将开关拨到平均档,2min后显示的第一次风速不读,再过2min后显示的风速即为所...
GB/T 18204.14-2000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PDF
GB/T18204.14-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为仲裁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世安、李延红、朱颖俐、唐旭、石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4-2000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ir humidity in public plac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湿度(简称气湿)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气湿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内场所气湿的测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气的质量,称为绝对湿度,单位用g/m来表示. 2.2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同一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气压之比值,称为相对湿度(RH) 用%表示. 3监测点的确定和要求 3.1室内面积不足16m2 测室中央一点;16m2以上但不足30m2测二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 等分点作为测点);30m2以上但不足60m2测三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60m2 以上测五点(二对角线上梅花设点). 3.2测点离地面高度0.8m~1.6m 应离开墙壁和热源不小于0.5m. 第一法通风干湿表法 4原理 将两支完全相同的水银温度计都装人金属套管中,水银温度计球部有双重辐射防护管套管顶部装 有一个用发条或电驱动的风扇,启动后抽吸空气均匀地通过套管,使球部处于≥2.5m/s的气流中(电 动可达3m/s) 以测定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度,然后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差,计算出空气的湿度. 5仪器 5.1机械通风干湿表:温度刻度的最小分值不大于0.2℃,测量精度士3%,测量范围为10%~100% RH. 5.2电动通风干湿表:温度刻度的最小分值不大于0.2℃,测量精度士3%,测量范围为10%~100% RH.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4-2000 6测定步骤 6.1仪器校正 通风器作用时间的校正:将纸条止动风扇,上足发条,抽出纸条,风扇转动,开动秒表,待风扇停止转 动后,按下秒表,其通风器的全部作用时间不得少于6min. 通风器发条盒转动的校正:挂好仪器,上弦使之转动.当通风器玻璃孔中条盒上的标线与孔上红线 重合时以纸棒止动风扇.上满弦,抽掉纸棒,待条盒转过一周,标线与玻璃孔上红线重合时,开动秒表,当 标线与红线重合时,停表.其时间即为发条盒第二周转动时间.这一时间不应超过检定证上所列时间 6s. 6.2用吸管吸取蒸馏水送人湿球温度计套管内,湿润温度计头部纱条. 6.3上满发条,如用电动通风干湿表则应接通电源,使通风器转动. 6.4通风5min后读干、湿温度表所示温度. 7结果计算 7.1水气压的计算 见式(1). e=B-AP(t-t') (1) 式中:e一监测时空气中的水气压,hPa; B一湿球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hPa; P一一监测时大气压,hPa; A一温度计系数,依测定时风速而定,与湿球温度计头部风速有关,风速0.2m/s以上时为 0.00099 2.5m/s时...
GB/T 18204.13-2000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PDF
GB/T18204.13-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为仲裁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世安、刘亚平、张元林、张旭宏、石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3-2000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ir temperature in public plac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温度(简称气温)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气温的测定,也适用室内场所气温的测定. 2监测点的确定和要求 2.1室内面积不足16m2 测室中央一点;16m2以上但不足30m2测二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 等分点作为测点);30m2以上但不足60m2测三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60m2 以上测五点(二对角线上梅花设点). 2.2测点离地面高度0.8m~1.6m 应离开墙壁和热源不小于0.5m. 第一法玻璃液体温度计法 3原理 玻璃液体温度计是由容纳温度计液体的薄壁温包和一根与温包相适应的玻璃细管组成,温包和细 管系统是密封的.玻璃细管上设有充满液体的部分空间,充有足够气压的干燥惰性气体,玻璃细管上标 以刻度,以指示管内液柱的高度,使读数准确地指示温包的温度.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取决于液体的膨胀系数(因为液体的膨胀系数大于玻璃温包的膨胀系数).当温 包温度增加时,引起内部液体膨胀,液柱上升.由于温包的容积大于玻璃细管的容积,所以温包内液体体 积的变化在细管上就能反映出大幅度的液柱高度变化. 4仪器 4.1玻璃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最小分值不大于0.2℃,测量精度士0.5℃. 测定公共场所温度用的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 要求. 4.2悬挂温度计支架 5测定步骤 5.1为了防止日光等热辐射的影响,温包需用热遮蔽. 5.2经5~10min后读数,读数时先读小数,精确地读到0.2℃,后再读整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 标尺垂直,水银温度计按凸出弯月面的最高点读数,酒精温度计按凹月面的最低点读数. 5.3读数应快速准确,以免人的呼吸气和人体热辐射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3-2000 5.4零点位移误差的订正.由于玻璃热后效应,玻璃液体温度计零点位置应经常用标准温度计校正,如 零点有位移时,应把位移值加到读数上. 6结果计算 见式(1),(2). tx=tmd (1) 式中:赏一实际温度; t一测得温度; d—零点位移值. d=a-b (2) 式中:a一一温度计所示零点; b一标准温度计校准的零点位置. 第二法数显式温度计法 7原理 感温部分采用P结热敏电阻、热电偶、铂电阻等温度传感器,感温是通过传感器自身随温度变化 的原理后经放大,送3 A/D变换器后,再送显示器显示. 2 8仪器 数显示温度计:最小分辨率为0.1℃,测量范围为一40℃~90℃,测量精度士0.5℃. 9测定步骤 9.1打开电池盖,装上电池,将传感器插入插孔. 9.2测量气温感温元件离墙壁不得小于0.5m. 9...
GB/T 18204.12-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PDF
GB/T18204.12-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第一次为仲裁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防疫站、长春市卫生防疫站、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亚平、李梅、张旭宏、刘艳芬、袁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18204.12-2000 Methods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bath tube and wash basin in public places -Determination of Coliform bacteria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大肠菌群的测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3一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18204.11一2000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 指一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的卫生质量, 推断有否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4仪器和材料 4.1无菌滤纸片. 4.2恒温箱. 4.3冰箱(0~4℃). 4.4天平(1/1000). 4.5显微镜. 4.6旋涡振荡器. 4.7平皿($90mm). 4.8吸管. 4.9试管. 4.10倒管. 4.11酒精灯.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2-2000 4.12载玻片. 4.13试管架. 4.14三角烧瓶或广口瓶(容量125mL或250mL). 4.155cm×5cm标准规格板. 4.16高压蒸汽灭菌器. 5培养基和试剂 见GB/T18204.3一2000中第4章. 6采样 6.1涂抹法和斑贴法采样见GB/T18204.11一2000中第6章.可用细菌总数检测后剩余的样品检测 大肠菌群,无需重新采样. 6.2纸片法 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大肠菌群快速测定纸片(5cmX5cm)分别贴与采样处,约30s取下,置无菌 塑料袋内. 7检验方法 7.1发酵法 见GB/T18204.3一2000中6.2. 7.2纸片法 见GB/T18204.32000中6 2. 8结果报告 见GB/T18204.3一2000中第7章. ...
GB/T 18204.11-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PDF
GB/T18204.11-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为仲裁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防疫站、长春市卫生防疫站、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亚平、李梅、尤秀新、刘艳芬、袁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18204.11-2000 Methods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bath tube and wash basin in public places -Determination of aerobic bacterial count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细菌总数的测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1一2000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18204.2一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细菌总数aerobic bacterial count 指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经过采样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 pH值、需氧性质等),25cm2表面上所含菌落的总数.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 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落总数. 细菌总数可作为判定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为公共场所浴盆、脸(脚) 盆消毒效果的判定和评价提供依据. 4仪器 见GB/T18204.2一2000中第4章. 5培养基和试剂 5.1营养琼脂培养基 见GB/T18204.1-2000中4.1. 5.2无菌生理盐水:分装125mL/瓶供浴盆采样,50mL./瓶供脸(脚)盆采样. 6采样 6.1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采样用具应高压灭菌121℃20min.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1-2000 6.2采样部位,选择在盆内侧壁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高度采样. 63采样布点,浴盆可在四壁及盆底呈梅花布点,脸(脚)盆可在相对两侧壁布点. 6.4采样方法 6.4.1涂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5cm×5cm)内来回均匀涂满整个方格,并随 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涂抹浴盆的5个棉拭子一并放入125mL生理盐水烧瓶中,涂抹 脸(脚)盆的2个棉拭子一并放人50mL生理盐水三角烧瓶中,充分振摇或在旋涡振荡器上振荡1min 每毫升的菌浓度相当于1cm2的菌量. 6.4.2斑贴法:将5cm×5cm无菌滤纸片放入灭菌平皿中,注入灭菌生理盐水1mL/片(吸满为止), 以无菌操作将滤纸片贴到采样部位,1min后按序取下,将贴浴盆的5片滤纸一并放入125mL生理盐 水瓶中,贴脸(脚)盆的2片滤纸一并放入50L生理盐水瓶中,充分振摇或在旋涡振荡器上振荡 1min 每毫升的菌浓度相当于1cm2的菌量...
GB/T 18204.10-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PDF
GB/T18204.10-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为仲裁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卫生防疫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北 京市卫生防疫站、广东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淑兰、陈西平、路金爽、封幼玲、高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18204.10-2000 Methods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water in swimming pool -Determination of Coliform bacteria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游泳池水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游泳池水大肠菌群的测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2一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 指一群在36℃士1℃培养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 菌. 第一法多管发酵法 4仪器 见GB/T18204.2一2000中第3章. 5培养基和试剂 5.1乳糖蛋白陈培养液 5.1.1成分:蛋白 10g 牛肉膏 3g 乳糖 5g 氯化钠 5g 1.6%(V/V)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 蒸馏水 1000mL 三倍浓缩乳糖蛋白陈培养液按上述乳糖蛋白陈培养液浓缩三倍配制. 5.1.2配法:将蛋白陈、牛肉膏、乳糖及氯化钠置于10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H到7.2~7.4.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GB/T18204.10-2000 再加人1mL1.6%溴甲酚指示剂,充分混匀,分装到含有倒管的试管中,115℃高压灭菌15min. 5.2伊红美兰琼脂 见GB/T18204.3一2000中第4章第2节. 5.3革兰氏染色液 见GB/T18204.3一2000中第4章第4节. 5.4染色法 见GB/T18204.3一2000中第4章第5节. 6推测性试验 6.1在2个装有50mL三倍浓缩乳糖胆盐培养液的大试管或烧杯内各加人水样100mL. 6.2在10支装有5mL三倍浓缩乳糖胆盐培养液的试管里各加人水样10mL. 6.3轻摇试管,使液体充分混匀,置36℃士1℃培养箱中,培养24h. 6.4观察每管是否产气,如不产气则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若有气体产生则为推测性试验阳性,需做进 一步的证实试验. 7证实试验 7.1平板分离 自推测性检验阳性管中取一接种环培养液,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士1℃培养箱培养 18~24h 观察菌落形态,典型的大肠菌群菌落为黑紫色或红紫色,具有金属光泽. 7.2复发酵试验 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或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于36℃士1℃培养箱中, 培养24h. 7.3凡乳糖发酵管最终产酸、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为大肠菌群阳性.记下证实试验 的阳性管数,查总大肠...
GB/T 18204.1-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pdf
ICS13.060 C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204.1—2013 代替GB/T18204.13~18204.22-2000 GB/T18204.28一2000 部分代替GB/T17220-1998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public places-Part 1:Physical parameters 2013-12-31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网469251m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刮涂层查真伪 GB/T18204.1-201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空气温度 4相对湿度 2 5室内风速(电风速计法). 5 6室内新风量 5 7噪声(数字声级计法) 9 8照度(照度计法) 10 9采光系数(直尺测量法)10 10大气压(空盒气压表法) 11 11辐射热 11 12热舒适PMV指数 .13 13电磁辐射(宽带全向场强仪法) 13 14紫外线辐射(紫外线频谱分析剂量法)14 15空气中浓度 15 16池水温度(温度计法)15 17池水透明度(铅字法) .16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现场检测布点要求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示踪气体环境本底及毒性水平表19 GB/T18204.1-2013 前言 GB/T1820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一第1部分:物理因素; 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 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 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第6部分: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GB/T18204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8204.13-一2000《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4一2000《公共场 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18204.15一2000《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GB/T18204.16一2000《公共 场所气压测定方法》、GB/T18204.17-2000《公共场所辐射热测定方法》、GB/T18204.18一2000《公共 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18204.19一2000《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 GB/T18204.20一2000《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GB/T18204.21一2000《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 法》、18204.22一2000《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GB/T18204.28一2000《游泳水温度测定方法》,部分代 替GB/T17220一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中监测点的选择、公共场所监测的要求和监测数 据整理. 本部分与GB/T18204.13~18204.22一2000、GB/T18204.28一2000和GB/T172201998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将GB/T18204.13~18204.22和GB/T17220中关于现场测点选择、要求及数据整理合并为 统一的要求; 删除了测量仪器的检定方法,保留了使用前的校准要求; 删除了毛发湿度表测定相对湿度测量的方法,增加了电阻电容法; 一将室内新风量与换气次数合并为统一的测定方法,并增加风管测定法; 一将新风量测定结果的...
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pdf
GB/T18204.1-200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一1996、GB16153一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方法是与GB9663~9673一1996、 GB16153一-1996相配套的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为仲裁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天 津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淑玉、陈西平、高晖、蔡玟、张淑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18204.1-2000 Methods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air in public places -Determination of aerobic bacterial count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测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撞击法impacting method 采用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通过抽气动力作用,使空气通过狭缝或小孔而产生高速气流, 从而使悬浮在空气中的带菌粒子撞击到营养琼脂平板上,经37℃、48h培养后,计算每立方米空气中所 含的细菌菌落数的采样测定方法. 2.2自然沉降法natural sinking method 指直径9cm的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经37℃、48h培养后,计数生长的细菌菌落数的 采样测定方法. 3仪器和设备 3.1高压蒸汽灭菌器. 3.2干热灭菌器. 3.3恒温培养箱. 3.4冰箱. 3.5平m(直径9cm). 3.6制备培养基用一般设备:量筒,三角烧瓶,PH计或精密pH试纸等. 3.7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4培养基 4.1营养琼脂培养基 4.1.1成分:蛋白胨 10g 牛肉浸膏 3g 氯化钠 5g 琼脂 15~20g 蒸馏水 1000mL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30批准 2001-01-01实施 2 GB/T18204.1-2000 4.1.2制法: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至7.4,过滤分装,121℃20min高压灭菌,用自然 沉降法测定时,倾注约15mL于灭菌平皿内,制成营养琼脂平板.用撞击法测定时则参照采样器使用说 明制备营养琼脂平板. 5操作步骤 5.1撞击法 5.1.1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采样点.将采样器消毒,按仪器使用说明进行采样. 5.1.2样品采完后,将带菌营养琼脂平板置36℃士1℃恒温箱中,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根据采样 器的流量和采样时间,换算成每立方米空气中的菌落数.以每立方米菌落数(cfu/m3)报告结果. 5.1.3选择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基本要求: a)对空气中细菌捕获率达95%. b)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性能稳定,便于消毒. 5.2自然沉降法 5.2.1设置采样点时,应根据现场的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作为空气细菌检测的采样点.通常设置 5个采样点,即室内墙角对角线交点为一采样点,该交点与四墙角连线的中点为另外4个采样点.采样 高度为1.2~1.5m.采样点应远离墙壁1m以上,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 5.2.2将营养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处,打开皿盖,暴露5min 盖上皿盖,翻转平板,置36℃士1℃恒温 箱中,培养48h. 5.2.3计数每块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求出全...
高清无水印 23S516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替代 04S516、文字可搜索、完整版).pdf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 主编单位负责人 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统一编号GJBT-1632 技术审定人 实行日期二0二三年九月一日 图集号23S516 设计负责人 谭勇交 日 总说明.... 1 D=200~600混凝土管180°混凝土基础及接口, 17 基础及接口 D=600~3000钢筋混凝土管(顶进法施工) 18 D-600~3000钢筋混凝土管90°砂石基础 7 D=300~500雨水口管基础及沟槽回填 19 D=400~3000钢筋混凝土管120°砂石基础 8 D=600~3000钢筋混凝土管180°混凝土基础包封加固..20 D=300~3000钢筋混凝土管150°砂石基础 9 砂石基础土工布加固 21 D=300~3000钢筋混凝土管180°砂石基础 10 钢筋混凝土管计算覆土高度修正表. 22 D=600~3000钢筋混凝土管(I级管)120°混凝土基础11 接口 D-600~3000钢筋混凝土管(Ⅱ级管、Ⅲ级管) D=300~1500柔性接口承插口管橡胶圈接口 23 120°混凝土基础. 12 D-1350~3000柔性接口企口管橡胶圈接口 24 D-600~3000钢筋混凝土管(I级管)180°混凝土基础13 D=600~3000柔性接口钢承口管橡胶圈接口 25 D=600~3000钢筋混凝土管(Ⅱ级管、Ⅲ级管) D=600~3000柔性接口双插口管橡胶圈接口. 180°混凝土基础..... 14 D-1100~3000刚性接口企口管 D-200~600混凝土管90°混凝土基础及接口 15 120°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套环刚性接口. D=200~600混凝土管120°混凝土基础及接口 目录 图集号 235516 审核何影校对谭勇庆源雾设计胡帅帅 页
D-1100~3000刚性接口企口管 附录 180°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套环刚性接口 附录一钢筋混凝土管规格表 33 刚性接口企口管选用表 附录二混凝土管规格表 34 120°、180°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套环刚性接口.29 附录三橡胶圈及橡胶垫性能指标表 D-1100~2000刚性接口企口管 附录四聚硫密封膏及聚氨酯密封膏物理力学性能表36 120°、180°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30 附录五环氧煤沥青及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性能指标表 D-2200~3000刚性接口企口管 37 120°、180°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31 附录六橡胶止水带物理力学性能表. 刚性接口企口管选用表 120°、180°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32 目录 图集号 23S516 审核何影校对谭勇庆源雾设计胡帅帅 页 Ⅱ
总说明 1编制依据 2适用范围 1.1本图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年国家 2.1本图集适用于开槽法施工采用砂石基础、混凝土基础和 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7]255 顶进法施工(顶管)采用土弧基础的室外埋地雨水、污水及合 号)对04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进行修编。
流重力流混凝土圆形排水管管道工程。
1.2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2.1.1管径为D=300~3000开槽施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形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 管管道,管道基础包含90°、120°、150°、180°砂石基础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和120°、180°混凝土基础。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2.1.2管径为D=600~3000顶进法施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形 GB 50032-2003 管管道,土弧基础为135°,即135°范围内不得超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2.1.3管径为D-200~600开槽施工的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标 管道基础包含90°、120°、180°混凝土基础. 准》T/CECS143-2022 2.2本图集如用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污染土、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 液化土等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场地时,应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23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程另做地基处理。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技术规范》 2.3当管道穿越河床、堤坝、铁路路基、机场跑道等特殊地 T/CECS 117-2017 段时,应同时满足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 2.4本图集应与20S515《钢筋混凝...
高清PDF带书签《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第七版 同济大学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 第七版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编 中国教百出版传媒绿团 高教有出服社 内容提要 本书由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线性代数教研室修订.此次修订依据 “工科类本科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照近年来线性代数课程及教 材建设的经验成果,在内容的编排、概念的叙述、符号的规范等诸多方面进 行了修订.同时,以二维码的形式,适当增加了一些抽象内容的几何意义和 解说性文字,并新增了课件资源和自测题资源.在保持简明特色的基础上, 结构更趋流畅、论述更通俗易懂、资源更丰富饱满,因而更易教易学,也更适 应当前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 本书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六章,每章 均配有相当数量的习题,书末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至5章完全满足 教学基本要求,教学时数约34学时,用异体字排印的内容供读者选学.第 6章带有较多的理科色彩,供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选用.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各工程类专业使用,包括请如管理工程、生物工程、 智能建造、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类专业,也可供自学者、 考研者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编 .-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6 ISBN978-7-04-059293-1 I.①工Ⅱ.①同Ⅲ.①工程数学-高等学校- 教材②线性代数-高等学校-教材V.①TB11 ②015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2022)第152724号 第七版前言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教学资源的方式更 加多样.为了满足读者的多元需求,整合各类资源,构建新形态教材,依据教育部《大 学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4年版)》,编者进行了本次修订. 这次修订的主要工作是:(1)对第4章的章节编排进行了调整,在第4节介绍向 量空间的概念,进而在第5节利用向量空间来刻画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使该章的结 构更趋合理;(2)在保持教材简明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抽象概念和公式的几何 意义,对一些教学难点补充了解说性文字,以使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它们在教材的相应 位置用图标标识,读者需要时可扫描章后二维码获取;(3)增加了少量习题,章后增加 了在线自测题;(4)将选学内容用异体字排印.此外,本次修订也更正了部分符号,调 整了部分叙述方式,使其更符合数学惯例和规范. 这次修订工作历时近两年,由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组织,线性代数教研室承担, 张莉、王、陈素琴、李忠华、周羚君参与具体工作,数学科学学院胡志同志对本书提 出了许多修改意见,谨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感谢多位专家通读稿件,并在多轮审核中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同时,对于教育 部有关部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同济大学对本书的关心和支持,谨在此表示衷心的 感谢. 编者 2022年6月 ...
封面 1
目录 17
第1章 行 19
1.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19
§2全排列和对换 22
3 n阶行列式的定 24
4 行列式的性质 25
5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33
习题一 38
第2章矩阵及其运算 42
1 线性方程组和矩阵 42
§2矩阵的运算 47
§3逆矩阵. 57
§4克拉默法则 62
§ 5矩阵分块法 64
习题二 70
第3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 74
§ 1矩阵的初等变换 74
§2矩阵的秩. 84
§3线性方程组的解 89
习题三 96
第4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100
§ 1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100
§2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105
§3向量组的秩 109
§4向量空 113
§5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119
习题四 127
第5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132
§1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132
§2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38
§3相似矩阵 142
§4对称矩阵的对角 145
§5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149
§6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153
§7正定二次型 154
习题五 156
.第6章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160
§1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160
§2维数、基与坐标 164
§3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166
§4 线性变换 168
§5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式 171
习题六 175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78
尾页 19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2007 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公布自2007 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 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 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 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 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 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 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 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 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 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 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 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 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 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 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 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 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 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 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 条件. 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 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第六条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 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 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第八条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 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 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 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 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 ...
提问日期:2023-11-16 09:58:55
提问网友:XX
两边的桥架信息应该是矛盾了吧,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意思呢?
解答网友:泰源-古月
个人理解,桥 架有两层,上下各一个
提问日期:2023-11-16 09:58:45
提问网友:印

解答网友:陈工
设置各段的标高方法:



提问日期:2023-11-16 09:57:44
提问网友:fjskfhje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门用门画,窗用窗画
提问日期:2023-11-16 09:57:26
提问网友:v非常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木作凳 算木方量 或 补充子目成品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