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11月 ( 第 59 页)

前言 FOREWORD 起已经渡过了二十六个春秋。

在已故李国豪教授的领导下,我们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学习和追赶”阶 段,大家努力学习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奠基的桥梁风振理论和风洞试验技 术,终于在80年代后期抓住了上海南浦大桥建设和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机 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逐步建成了中国第一家拥有三座边界层风洞的建筑风 洞群。

自1987年参加了在德国亚琛的第七届国际风工程大会以来,同济大学的风 工程研究群体积极参加了历次的国际和地区性风工程会议,逐渐成为代表中国 风工程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引起了国际风工程界的关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同济大学在完成上海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的抗 风研究和风洞试验的基础上进入了第二个十年的“提高和跟踪”阶段。

为了缩小 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我们努力跟踪前沿课题,并且特别关注世界风工程强国 中一些著名学者的研究动态。

通过组织学习和讨论,开发了自主的软件,同时利 用中国大规模桥梁建设的有利形势,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加以检验和改进,使同济 大学桥梁风工程的研究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到20世纪末,我们的队伍也从最 初的三人小组发展成一支来自土木、机械、航空、力学、工程物理各专业组成的近 20人的综合研究群体,成长为国内桥梁风工程研究的中心之一。

90年代末,我们又遇到了两次重要的机遇:一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 重大项目;二是桥梁工程学科继获得全国重点学科后又被选为上海市重中之重 学科。

我们利用重大项目中有关桥梁风工程的专题经费组织了重点攻关,同时 在上海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下提高了试验装备水平,购置了用于数值 模拟的超级计算机及图形显示设备,又兴建了用于风振机理研究的第四座边界 层风洞和相关设备,为今后的基础理论研究创造了条件。

进入21世纪后,我们将在前20年学习和跟踪的基础上开始一个“创新和超 越”的新阶段。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若干国际风工程研究的前沿热点上有所 突破,用创新的成果实现局部的超越,并为21世纪的跨海大桥建设作出 贡献。

本书由本人负责确定各章节内容、制订全书大纲以及编写第一章和第十二 章内容,学科组成员分工撰写了其它章节的内容,其中葛耀君编写第三、六、七 1
章;朱乐东编写第四和第九章;陈艾荣编写第八和第十章;林志兴编写第二和第 五(第6和7节)章;顾明编写第五章(1至5节);肖汝诚编写第十一章。

全书由 本人统稿和修改。

另外,风洞试验室年轻一代留校工作的博士们(程进、周志勇、 丁泉顺、曹丰产、郭震山、杨昕、赵林和马如进等)也积极参与了部分初稿的准 备工作,有些内容直接来自于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

本书可说是一本近十年来同济大学桥梁风工程群体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 究总结,主要内容都来自在国内外所发表的论文,希望能对读者有所禅益。

错误 和不当之处还望国内外同仁批评指正。

同济大学 次海地 二〇〇五年八月 2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绪论 第.-节桥梁风毁事件的网顾(1818~1940年) 第二节桥梁抗风基础理论的建立(1940~1980年). 第三节现代桥梁抗风理论的发展(1980~2000年) 参考文献. 第二章近地边界层风特性及其风洞模拟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强风平均风速剖面特性观测与分析 -、引言.. 二、大气风廓线仪及其在平均风速剖面观测中的应用 二、台风大风的风速剖面特性 四、冬季大风的风速剖面特性 12 五、小结. 13 第三节风速风向联合分布概型及其在极端风速估计中的应用 13 一、引言 13 二、风速风向联合分布概型 14 三、极端风速估计应用 19 第四节强风湍流特性观测与分析 21 一、引言.. 21 二、强风湍流特性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22 三、湍流积分尺度的分析方法 24 四、台风的湍流特性观测与分析 27 第丘节大气边界层风特性的风洞模拟技术 32 一、引旨 32 二、大气边界层风洞模拟技术 33 三、尖劈和粗糙元被动式模拟技术的改进 36 四、振动尖劈主动模拟技术 40 第六节结语 47 参考文献 47 第三章桥梁风振理论的精细化 50 1
第一节概述 50 、桥梁颤振研究 50 二、桥梁抖振研究 51 三、精细化实践 51 第二节颤振频域分析的精确方法 52 一、桥梁颤振理论发展 52 二、多模态法和全模态法 57 二、颤振算例分析 64 第二节抖振频域分析的耦合方法 71 一、桥梁抖振理论发展 71 二、多模态耦合方法 77 三、抖振算例分析 80 第四节颤抖振时域分析的增量方法 88 一、桥梁风振时域分析发展 88 二、非线性增量方法 89 三、颤抖振算例分析 97 第五节结语 104 参考文献. 105 第四章桥梁构件的气动参数识别 110 第一节概述.... 110 第...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 主编张光磊杜彦良 脂飞圣 题 PDG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内容简介 本书以材料一器件一结构一系统为主线,将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从材料与智能、智能材 料、智能器件、智能材料结构和智能结构系统等方面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的基本概念、 性能特征、发展和应用等.本书列举了很多实用性和工程性很强的实例,融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反映 了智能材料结构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进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类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 用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张光磊,杜彦良主编.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ISBN978-7-301-17661-0 I.①智Ⅱ.①张②杜Ⅲ.①智能材料一高等学校-教材V.①TB38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61235号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编审指导与建设委员会 成员名单(按拼音排序) 白培康(中北大学) 陈华辉(中国矿业大学) 崔占全(燕山大学) 杜彦良(石家庄铁道大学) 杜振民(北京科技大学) 耿桂宏(北方民族大学) 关绍康(郑州大学) 胡志强(大连工业大学) 李楠(武汉科技大学) 梁金生(河北工业大学) 林志东(武汉工程大学) 刘爱民(大连理工大学) 刘开平(长安大学) 芦笙(江苏科技大学) 石海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孙凤莲(哈尔滨理工大学) 孙玉福(郑州大学) 万发荣(北京科技大学) 王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峰(北京化工大学) 王金淑(北京工业大学) 卫英慧(太原理工大学) 伍玉娇(贵州大学) 夏华(重庆理工大学) 徐鸿(华北电力大学) 余心宏(西北工业大学) 张朝晖(北京理工大学) 张海涛(安徽工程大学) 张敏刚(太原科技大学) 张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张晓燕(贵州大学) 赵惠忠(武汉科技大学 赵莉萍(内蒙古科技大学) 赵玉涛(江苏大学) PDG ...

第一部分 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规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速公路施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使施工管理有章可循, 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施工,有效遏制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确保项目管理规范、 工程质量安全可靠实用耐久、工程实体内实外美与生态景观相协调.交通厅在总结我区 公路建设管理、施工管理积累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通行的管理办法和先进施工 工艺,编制了标准手册. 二、适用范围 标准手册适用于新疆交通基本建设计划、设计及在建高速、一级公路;二级以下等 级公路参照执行. 三、编制的指导思想 在施工规范的总体框架下,以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理念,从抓行为管理入手抓施工现 场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结合工程实际及特点编制各类单项工程的施工 工法,以此指导、规范现场的施工管理行为、作业行为;让一线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作 业队伍知道并清楚其作业工种该怎么干(管)、才能又好又快的达到质量标准,明白按 作业工法管理施工,工程实体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道理,逐步养 成按施工工法规范作业施工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承包人“自主管理、自主 施工”的管理模式理念.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相关的公路施工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2、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建设行业的法规. 3、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建设行业设计、施工、监理、试验等标准、规范、规程.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制定的公路建设相关的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的规章、 制度. 5、交通行业国内通行的管理办法和先进施工工艺等. 五、章节划分与主要内容 标准手册包括管理制度标准化、驻地与临时设施建设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 1 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及施工作业标准化等五部分标准化内容. 1、标准手册从前期工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划合同管理、财务 管理、行政综合管理、党建管理、廉政建设、大宗材料管理、文明施工、环保与职业健 康管理等12个方面制定了一百余项管理制度和要求,明确了项目执行机构在项目建设 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流程、时限,以期规范项目执行机构的管理 工作.各项目执行机构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应以此为标准,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改进,以更适应各自管理工作的要求,将项目管理工作推向更高的层面. 2、驻地建设舒适、优美不但体现了单位、企业的形象,更会为每位员工提供一个 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始终能以饱满的工作激情投入本职工作,项目管理工作才有保 障;而拌合站、预制厂等投入的经济性、建设的合理性,更直接决定着项目工程实体的 内、外在质量.标准手册的驻地、临设标准化建设从项目执行机构驻地建设、监理驻地 建设、项目经理部驻地建设、拌合站建设、预制厂建设、隧道临建等六个方面明确规定 了驻地、临设建设标准化的场地选择、场区规划、场地建设、办公与生活用房、设备配 备、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具体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各单位应以规定的标准为最低标准, 发扬各单位的企业形象建设的优势,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专长,将驻地、临设建设 按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要求,既实用又能满足施工生产和利于流水化作业的要求, 高标准建成,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人是完成管理、实现管理目标的基础与关键,离开人一切管理工作无从谈起. 标准手册的人员配备标准化分册从项目执行办、勘察设计、监理组织、项目经理部等四 个方面规定了人员配备的基本标准要求. 4、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文明与否是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标准手册的 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从场区管理、标示标牌、便道便桥、物资设备、临时用电等...

徐州园林志 主 编 王河桥 编 辑 沈华甫 刘福祥 徐州市园林风景管理局 一九八八.一 目录 述 (1) 第一箱解放前徐州的几家花园(8) .第一章潜园 (8) 第二章张勋柯堂花园(9) 第三章段家花园(10) 第四章民众草堂花园(11) 第五章铁路花园 (12) 第六章新盛花园(13) 第二前公园、陵园、风景区的绿化与建设(15) 第一章快哉亭公园(15) 第.二章云龙公园(18) 第三章彭园 (21) 第四章奎山公园(26) 第五章畔园 (27) 第六章黄河绿化带(28) 第七章云龙湖(31) 第八章云龙风景区(32) 第九章泉山森林自然保护区(33) 第十章淮海战役烈士陵园(35) 第三篇街心花园花坛的绿化与建设(38) 第一章彭城路街心花坛(38) 1 第二章东站广场花坛(38) 第三章崇文路小游园(39) 第四章永安广场小游园(39) 第五章和平桥小游园(40) 第六章薇园 (40) 第七章枫园(41) 第四篇城市绿化(42) 第一章公共绿化(42) 第一节荒山造林(42) 第二节道路绿化(44) 第三节公园游园风景区的绿化(已设专章 记述) (46) 第二章专用绿化(46) 第一节厂矿企业绿化(46) 第二节机关绿化 (53) 第三节驻徐部队的绿化(55) 第四节教育系统的绿化(58) 第五节医院、疗养院、社会福利院的绿化(62) 第六节公共场所的绿化(66) 第七节宾馆和招待所的绿花(9) 第三章群众绿化(71) 第五篇徐州花木(75) 第一章徐州花木的发展(75) 第二章徐州市常见花木病虫害及其防治(78) 第三章名树古木 (79) 第四章花木市场(80) 2 ...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原理与应用 杨庆彭永臻编著 科学出版社 脂圣 题 北京 PDG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论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原理,介绍了SBR工艺的 实际应用情况,同时,还详细探讨了SBR法及其衍生工艺的基本原理与 发展沿革、关键设备及其功能、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配加了工程实 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环境微生物等专业科技 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原理与应用/杨庆,彭永臻编著、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ISBN978-7-03-028149-4 1.①序Ⅱ.①杨②彭Ⅲ.①活性污泥处理IV.①X70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21938号 责任编辑:朱丽沈晓晶/责任校对:张怡君 责任印制:钱玉芬/封面设计:陈敬 总序 “211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面向21世 纪重点建设一百所高水平大学,使其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大问题的基地,形成我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整体优势, 增强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跟上和占领世界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制 高点.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尤其是1400所地方高校已经占全国高校总数的 90%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重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的重要生力军.“211工程”建设对于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服务北京的能力 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996年12月我校通过了“211 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北京市属高校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 大学之一,2001年6月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211工程”一期建设验收,2002年 10月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二期建设可行性论证.我校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 历史性发展机遇,根据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科学定位,找准目标, 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和“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 界”的定位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重点建设了电 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城市建设与交通、生物医药、环境与能源、经 济与管理类学科,积极发展了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加强了基础类学科,形成了 规模、层次及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实现了从工科大学向以工为主,理、工、经、 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转变,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我校现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 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教师中有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50 人,教授2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我校年科研经 费已达到23000万元,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40项,材料学科获全 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抗震减灾学科与交通学科2002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 进步二等奖,计算机学科200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电子学科在新型高 效高亮度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新医药与生物工程学科在国家P3实验室建设和抗 HV药物的研制、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在奥运绿色建筑标准与大气环境治理、光 学学科在大功率激光器研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家中长期能源规划等方面 ...

岩土损伤力学宏细观试验研究 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马巍孙红著 斜学出版社 北京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作者利用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RMT系列岩石力学多功 能试验机和与T配套的专用实时加载试验设备在岩士损伤力学特性研究 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在冻土变CT细观分析、黄土湿性CT探测、 上海黏土T检测试验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岩石连续加载损协破坏机理、 周期性荷载作用下岩石疲劳损伤破坏机珈和不可逆变形机理、岩石卸载损 伤破坏机理、岩石细观端变损伤演化特性、岩右损伤本构关系、冻土蟠变细 观机押及黏土损伤力学特性等内容 木书可作为土木、水电、桥梁、隧道、岩十力学与工程等工科专业高年 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俱有关科研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微据 岩土损伤力学宏细观试验研究/葛修润等著,-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4.6 ISBN7-03-013518-0 .岩H.葛Ⅲ.岩土力学性质一力学性能试验 V.TU458 作者简介 葛修润男,1934年7月生,上海市人.1959年7月毕业于原苏联 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水利系,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回国后在中国科 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1~1982年荣获国际著名的联邦德国 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与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创始人L.Muller教授在德 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土岩力学研究所合作从事研究工作.1995年5月当选 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岩石力学与重大岩土工程研究工作,是我 国岩质边坡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1985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科技 进步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次,发表论文约200篇.任《中国科 学》、《科学通报》编委.现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 师;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客座研究员. 任建喜男,1968年2月生,陕西西安人,博士后,副教授.1990年 7月获西安矿业学院矿井建设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获西安矿 业学院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 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9月~2003年8月在上 海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中国科学》《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其中进人 SCI检索的3篇,EI检索的10篇,ISTP检索的6篇.主要从事岩十力学 与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项.2001 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200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现任西安科技大学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寒 区早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副研究员. 蒲毅彬男,1951年11月生,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上海理工 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从事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材料分析测试 工作32年,多年来负责实验室的分析测试业务和技术管埋工作,现任中 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

“浙江制造”认证实施细则 编号:ZJM-032-3632-2023 埋地排水排污聚丙烯(PP) 缠绕结构壁管材 Polypropylene(PP)spirally enwound structural-wall pipes for underground drainage and sewerage 2023-04-07发布 2023-04-07实施 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发布 目录 前言 3 0引言 1.认证范围 2.认证依据 4 3.单元划分原则及认证模式 3.1单元划分原则 * 3.2认证模式 *5 4.认证实施的环节及要求 15 4.1认证申请与受理 5 4.1.1所需资料 .5 4.1.2受理 .5 4、2产品检验 6 4.2.1送样原则 6 4.2.2抽样原则 6 4.2.3检验方案 6 4.2.3检验要求及检验结论 7 4.3初始工厂审查 7 4.3.1审查内容及要求 7 43.2审查时间及人日数 8 4.3.3审查结论 H .8 4、4认证结果评价与决定 .8 44.1评价与决定. .8 4.4.2认证时限 8 45获证后监督 9 4.5.1监督时间、频次 .9 4.5.2监督内容 9 4.5.3监督评价 10 4.6证书到期再认证 .10 1 5.认证证书和标志 一 10 5.1认证证书 10 5.1.1证书有效性的保持 5.1.2认证变更 .10 5.1.3证书的暂停、撤销、注销11 5.1.4认证范围的扩展、扩大. 5.2认证标志 5.3证书和标志的使用 ....12 6.认证收费 12 附录1产品描述 附录2自我承诺 14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耐热聚乙烯(PE-RTII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ting pipe engineering of 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E-RT II) 目次 1总则.. 2术语与符号 2 2., 2.2符号 4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2PE-RTⅡ型管材及管件 444 6 3.3PE-RTⅡI型预制保温管. 3.4管道标识、运输和储存 .17 4设计 4.1一般规定 .18 4.2水力计算 4.3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19 4.4管道阀门及附件 .21 4.5保温... 22 5管道安装与施工 .23 5.1一般规定 .23 5.2沟槽开挖 23 5.3热熔对接连接 .24 5.4电熔连接. 444 .28 5.5热熔承插连接 .29 5.6机械连接 .30 5.7接头保温. .31 5.8管道敷设. .31 5.9沟槽回填. .31 6试验、清洗、试运行 .34 6.1压力试验. .34 6.2管道清洗 .34 6.3系统试运行 .35 7工程质量验收. 36 7.1一般规定 .36 1 7.2竣工验收资料 .36 附录APE-RTⅡ型预制保温供热管道的检验 .38 附录BPE-RTII型管道熔接记录 附录C焊口编号示意图 .42 附录D热熔对接焊口卷边切除检查记录表 .43 附录E轴向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 .44 附录FPE-RTⅡ型耐热聚乙烯阀门及附件 .46 本规程用词说明 49 引用及参考标准名录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浙江制造”认证实施细则 编号:ZJM-003-4126-2023 热处理型冷镦钢丝 2023-07-03发布 2023-07-03实施 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发布 目录 前言 .3 0引言 4 1.认证范围. 4 2.认证依据.. 4 3.单元划分原则及认证模式 4 3.1单元划分原则 4 3.2认证模式.. 4.认证实施的环节及要求 4.1认证申请与受理 5 4.1.1所需资料* ..5 4.1.2受理.... .5 4.2产品检验.... 5 4.2.1抽样原则. 6 4.2.2检验方案. 6 4.2.3检验要求及检验结论7 4.3初始工厂审查...... .7 4.3.1审查内容及要求... 7 4.3.2审查时间及人日数 .7 4.3.3审查结论7 4.4认证结果评价与决定8 4.4.1评价与决定. ..8 4.4.2认证时限.. .8 4.5获证后监督 .8 4.5.1监督时间、频次8 4.5.2监督内容 9 4.5.3监督评价......... .9 4.6证书到期再认证, .9 5.认证证书和标志10 1 5.1认证证书 ...10 5.1.1证书有效性的保持 .10 5.1.2认证变更......... .10 5.1.3证书的暂停、撤销、注销 10 5.1.4认证范围的扩展、扩大 .11 5.2认证标志 .11 5.3证书和标志的使用.11 6.认证收费. 附录1产品描述 .12 附录2自我承诺 ....13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国质检出版社编 JJG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框图汇编 (2017年修订版) 中国质检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2017年 修订版/中国质检出版社编.一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7.3 ISBN978-7-5026-4403-1 I.①中Ⅱ.①中Ⅲ.①计量仪器一检定一规程一 汇编一中国N.①TB9-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13247号 内容提要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发布、实施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共95种(现行有效 94种),而其中的检定系统表框图,不仅能够查找到计量器具各等级的主要技术指 标,还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检定系统表的具体运行方式.本书(2017年修订版)将我 国现行有效的94种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按编号的顺序汇集成册. 本书适合从事计量测试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 2017年修订版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明确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因此,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在计量领域占据着重要的法律地位.至今为止,我国发布、实施 的各项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共有95种,编号为JJG2001至JJG2095 覆盖了计量检定各个 领域,概括了量值传递技术全貌,适合我国国情.计量检定系统表凝聚了我国计量管理经 验,反映了我国科学计量和法制计量水平,是我国计量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中的“检定系统表框图”,由于它具有层次分明、流程清晰和指标 直观等特点,深受计量工作者的欢迎.为此,我社(原中国计量出版社)根据读者的需求, 于2001年10月首次出版了《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编辑过程中,在保证与原始 数据一致的前提下,我们力求达到图示方法的统一.例如,连线“十”字交叉处,按国家标 准制图方法进行统一,凡是“十”字连线相互连接的,用加“黑点”的方法表示;凡是 “十”字连线跨越(不连接)的,则用不加“黑点”的方法表示.另外,有些框图的内容较 多,在排版时考虑到比例的协调性,根据其比例进行灵活的版式处理.由于各个专业的国家 计量检定系统表要相继修订和完善,为保证《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完整和现行有 效,我们根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最新颁布的情况,及时更新版本,以确保本书保持现行有 效性. 本书与《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2016年修订版)》相比,更新了JJG2009、 JJG2053、JJG2067和JJG2072四项内容.其中,JJG2067一2016不仅代替了JJG2067一 1990 还同时代替了JJG2068一1990.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量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制定 和修订工作仍在继续.在今后几年内,还会有个别新版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发布、实施. 请读者注意采用现行有效的版本. 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7年1月 ...

ICS11.040.50 C4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9706.243—2021 代替GB9706.23—2005 医用电气设备 第2-43部分:介入操作X射线设备基本安全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Part 2-43: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of X-ray equipment for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IEC60601-2-43:2017 MOD) 2021-02-20发布 2023-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9706.243—2021 目 次 前言 Ⅲ 201.1范围、目的和相关标准 1 20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201.3术语和定义 3 201.4通用要求 3 201.5ME设备试验的通用要求 5 201.6ME设备和ME系统的分类 5 201.7ME设备标识、标记和文件 5 201.8ME设备对电击危险的防护8 201.9ME设备和ME系统对机械危险的防护 8 201.10对不需要的或过量辐射危险(源)的防护 10 201.11对超温和其他危险(源)的防护10 201.12控制器及仪表的准确度和危险输出的防护11 201.13危险情况和故障状态 13 201.14可编程医用电气系统(PEMS) 13 201.15ME设备的结构 13 201.16ME系统 14 201.17ME设备和ME系统的电磁兼容 .14 202电磁干扰——要求和试验 14 203 X射线诊断设备的辐射防护 14 附录 23 附录AA(资料性附录)专用指南和解释 24 附录BB(规范性附录)杂散辐射分布图 30 附录CC(资料性附录)IEC60601-2-43第2版与第1版的对照33 参考文献 36 I GB9706.243—2021 前 言 GB9706《医用电气设备》分为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一第1-3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的辐射防护; 一第2-1部分:能量为1MeV至50MeV电子加速器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第2-2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及高频附件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第2-3部分:短波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一第2-4部分:心脏除颤器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第2-5部分:超声理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第2-6部分:微波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一第2-8部分:能量为10kV至1MV治疗X射线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一第2-11部分:Y射束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第2-12部分:重症护理呼吸机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第2-13部分:麻醉工作站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第2-16部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一第2-17部分:自动控制式近距离治疗后装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第2-1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