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2022TJ 072 建筑结构与保温一体化 增强型复合免拆模板外保温系统构造图集.pdf
建筑结构 与保温一体化 增强型复合 免拆模板外保温系统 构造图集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陕建标发(2022)1011号
主编单位: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图集号:陕2022TJ072
参编单位:有志竟成(山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22年9月28日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文件
陕建标发(2021)18号文件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2年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制定计划的通知》
1.2标准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局部修订版)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2005
《挤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30595-2014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29906-2013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25975-201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用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应用技术规程》JC/T60016-202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8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
《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JG/T536-2017
《建筑用免拆复合保温模板》JG/T2493-2018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JGJ/T253-2019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
《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墙体应用技术规程》JGJ/T323-2014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2015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2003
《胶粉聚苯颗粒外增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2013
《岩棉薄抹灰外增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T480-2019
《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2012
《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JG/T429-2014
《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JG/T480-201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200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1/T5033-2022
《复合免拆保温模板应用技术规程》DBJ61/T152-2018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值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陕西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且采用增强型复合免拆模板 外墙保温系统的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工程。
3编制内容
编制说明、构造节点详图、热工性能选用表(寒冷地区)。
4系统构造及性能要求
4.1复合免拆模板
经工厂化预制,在现浇混凝士工程施工中起免拆外模板和保温隔热作用的复合保温板,主要由保温层、防护层等部分构成。基本构造示意图见表4.1-1、4.1-2。
4.2增强型复合免折模板外墙保温系统
该系统由复合免拆模板、防护层(内置增强网架)、连接件、现浇混凝土墙和涂装饰面层组成,以复合免拆模板作为外模板,通过连接件与现浇混凝士牢固连接在一起,外侧做防护层(内置增强网架)、抗层及饰面层。该系统与主体结构同寿命,具有保温防火功能,同时在防护层内设置增强钢筋网架,刚柔结合,可有效解决温差变形。系统基本构造示意图见表4.2-1、4.2-2。
4.3系统性能要求
增强型复合免拆模板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3的规定。
4.4复合免拆模板采用多层构造设计和工厂化预制生产,满足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和混凝土结构模板的使用要求。
5材料性能及质量要求
5.1复合免拆模板
5.1.1复合免拆模板主要规格尺寸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5.1.2复合免拆模板应表面平整、无杂物,颜色均匀,无明显影响使用的可见缺陷,如变形、开裂、残缺等。复合免拆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2的规定。
5.1.3复合免拆模板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1.3的规定。
5.2防护浆料
增强型复合免拆模板外保温系统宜采用胶粉聚苯颗粒或玻化微珠保温浆料作为防护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2-1、5.2-2的规定。
5.3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和热镀锌电焊网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3-1的规定,热镀锌电焊网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3-2的规定,其他性能指标应满足《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中相关要求。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709-2021 地热井钻完井工程验收规范
ICS27.010
CCS F 1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09-2021
地热井 钻完井工程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geothermal well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engineering
2021-11-16发布 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河南万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保定顺昌钻井工程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海雄、斯容、赵丰年、许振华、王培义、张廷会、马永超、雷炯、韩亮、王磊、王登峰、窦斌、张海涛、方伟、袁明叶、雷刚、马春红、李天舒、贾艳雨、孙鹏、叶宏宇、翟志祥、李晓晨、毛翔、蒋海涛。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地热井钻完井工程验收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井钻完井工程验收内容与总体要求、工程质量、资料验收、验收程序与组织。
本文件适用于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利用项目的地热井钻完井工程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DZT0260地热钻探技术 规程
NB/T10266地热井钻井工程设计规范
NB/T10267地热井钻井地质设计规范
NB/T10268地热井录井技术规范
NB/T10269地热测井技术规范
SYT5593井筒取心质量规范
SY/T 6592
固井质量评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验收内容与总体要求
4.1验收内容
地热井钻完井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和资料验收。
4.2总体要求
各项资料报告内容应客观、详实:数据应真实、准确:字迹应整洁、清晰。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验收内容与总体要求1
5工程质量1
6资料验收3
7验收程序与组织3
附录A(规范性)交接书格式4
附录B(规范性)综合评价表和验收意见表格式·9
附录C(规范性)钻井井史报告内容模板11
附录D(规范性)成井报告内容模板…14
附录E(规范性)测井解释成果报告内容模板17
附录F(规范性)地质录井总结报告内容模板20
附录G(规范性)抽水(回灌)报告内容模板23
附录H(规范性)钻井监理报告内容模板…2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陕2022TJ 069 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构造图集.pdf
抛塑抹面 复合保温材料 外墙外保温 构造图集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陕建标发[2022]10号
主编单位: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图集号:陕2022TJ069
参编单位: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方元绿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博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22年9月7日
1编制依据
1.1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2年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制定计划的通知》(陕建标发[2021门18号)批复编制。
1.2标准、规范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2017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建筑保温砂浆》GB/T20473-2021
《外墙柔性腻子》GB/T23455-2009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JGJ/T253-2019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1/T5033-2022
《外墙保温用锚栓》JG/366-2012
《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JG/T536-2017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2013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29906-2013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陕西省夏热冬冷地区,抗震设防烈度6~8度地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的外墙外保温工程。
2.2本图集适用于建筑总高不大于100m的建筑。
3编制内容
本图集编制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外墙外保温热工性能表、节点构造详图及验收。
4材料及保温系统
4.1材料
4.1.1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是以气凝胶、陶瓷空心微粒、超轻超细闭孔膨胀微珠、
矿物质纤质纤维、特种纳米粘接材料、胶凝材料为主要成分,添加聚苯颗粒和其他功能组分制成的用于建筑物保温、隔热工程的复合保温材料,简称“抛塑保温料”。
4.2保温系统
4.2.1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保温系统,由热固复合聚苯板条通过粘锚结合打点冲筋在外墙面形成分仓,将成品复合保温材料与水混合搅拌形成浆体,利用机械增压泵将浆体保温材料增压,经高压软管输送至管口处释放液压,将浆体保温材料抛送至墙体表面,经人工抹面,凝固后与热固复合聚苯板条一起形成连续、稳定的保温层,并与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抹面胶浆、饰面层等共同构成外墙外保温层系统。
4.2.2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4.3材料特点
4.3.1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由多种轻集料保温材料复合而成,具有保温性能好,干密度低,燃烧性能为A2级等特点。
4.3.2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在工厂按规定配比复合而成,复合保温材料质量稳定。
4.4材料性能
4.4.1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的性能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5设计要求
5.1技术要求
5.1.1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成套技术,由同一供应商提供配套的组成材料和技术。
5.1.2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工作年限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有关规定。
5.1.3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围护结构,其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等应符合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和《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有关规定。
5.1.4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抹面胶浆抹面,外墙外保温系统防水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和《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的有关规定。
5.1.5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对热桥部位进行处理,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冬季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
5.1.6采用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外墙外保温设计时,外墙外保温层厚度不宜大于50mm,当外墙外保温层厚度大于50mm时,外墙外保温构造应进行外墙外保温专项设计。
5.2构造设计
5.2.1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应有可靠的粘结,粘结强度应满足《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要求。
5.2.2基层墙体的拉伸粘结强度应达到0.4MPa以上。当基层墙体的拉伸粘结强度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基层墙体的材料及特性,采用专用界面剂处理,并应满足粘结力的要求。
5.2.3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应根据工程特点进行细部节点设计,以满足保温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5.2.4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工程设计,应采用热固复合聚苯板条进行打点、冲筋,在门窗洞口四周阳角、建筑阴阳角设置,以控制保温层的厚度和阴阳角的垂直度,热固复合聚苯板条与墙面应采用粘锚结合固定,并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规定。
5.2.5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工程设计,结合门窗洞口四周阳角、建筑阴阳角处,在外墙面用热固复合聚苯板条设置分仓,每层宜通长设置水平热固复合聚苯板条,竖向热固复合聚苯板条间距不宜大于6m。热固复合聚苯板条与墙面应采用粘锚结合固定,并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GJ144的规定。
5.3热工设计
5.3.1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和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1T5033的规定。
5.3.2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修正系数取1.10,本图集外墙外保温热工性能表提供了主要类型墙体主断面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性质和外墙类型,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和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1/T5033等相关标准的规定计算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也可根据墙体的实际构造做法,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计算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5.3.3抛塑抹面复合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对热桥部位采取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过外墙外保温系统安装的设备、穿墙管线或支架等应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并应做好保温层的密封、热桥和防水设计,
2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阳台以及出挑构件等热桥部位;
3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对外墙构件、金属件等进行断热桥设计。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710-2021 地热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及评价规范
ICS73.020
CCS D 10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10-2021
地热测井 原始资料 质量要求 及评价规范
Quality requirement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original geothermal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北测控分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东测控分公司、北京市生态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工程地质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松扬、冷洪涛、吴伟、曾玉峰、王静、龚劲松、赵全忠、苗荣、李功强、田飞、王磊、毛克宇、赵丰年、马春红、李天舒、范明、盖建宾、张羽。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地热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及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热型地热并常规测井系列项目分类、测井原始资料基本要求、单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评价和测井原始资料井场提交及归档。
本文件适用于水热型地热井的测井原始资料的质量监督、验收、评价及成果归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3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热测井方法geothermal well logging methods
以勘查或开发利用地热能为目的的测并方法。
3.2
地热测井原始资料original geothermal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
针对不同性质地热井,利用地热测井方法采集得到的地热储层测井数据及相关记录。
4测井系列项目分类
4.1分类
地热常规测井系列分为裸眼井测井系列和套管井测井系列。根据地热储层岩性剖面的特点、地热储层参数评价的需要和测量环境等,合理选择地热井常规测井系列项目。
4.2裸眼井测井系列
地热裸眼井常规测井系列主要分为砂岩和碳酸盐岩测井系列(其他岩性测井系列依据所在地热田区域地质测井响应特征确定):
——砂岩地热井常规测井项目为: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井斜、双感应-八侧向(盐水泥浆宜用“双侧向-微球聚焦”代替“双感应-八侧向”)、补偿声波、井温:
——碳酸盐岩地热井常规测井项目为: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井斜、双侧向一微球聚焦、补偿声波、井温。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测井系列项目分类…1
5测井原始资料基本要求…2
6单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3
7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评价7
8测井原始资料井场提交及归档8
附录A(资料性)测井原始资料评价表9
附录B(规范性)测井原始资料验收表…10
参考文献…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2ZTJ011 建筑防水构造——BG LV系列.pdf
批准部门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文号 :中南标办公告第21号
主编单位: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图集号 :22ZTJ011
协编单位: 辽宁九鼎宏泰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生效日期: 2022年1月1日
1适用苑围
1.1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屋面、外墙及室内等防水工程设计。
12市政公用工程的城市综合管廊、隧道、轨道交通、桥梁等防水工程设计可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参照使用。
2设计内容
2.1BG系列柔性防水材料、LV系列刚性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
2.2地下、屋面、外墙、室内及城市综合管廊、隧道、轨道交通、桥梁等防水构造做法。
3设计依据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GB/T18173.1-2012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8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12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2013
《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23440-2009
《自粘聚合物政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一2009
《预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17
《预拌砂浆》GB/T25181-2019
《湿铺防水卷材》GB/T35467-2017
《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GB/T35468-201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混凝士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T474-2008(2017)
《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JC/T942-2004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JC/T1018-2020
《脂肪族聚氨酯耐候防水涂料》JC/T2253-2014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2010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55-2012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316-2013
《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应用技术规程》T/CECS848-202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标准》T/ASC21一2021
《RG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Q/LJH0006-2019
《BG丁基橡胶自粘防水卷材》Q/LJH0017-2020
《丁基橡胶非固化防水涂料》Q/LJm0021-2019
《丁基橡胶防水卷材基层密链剂》Q/LJH0023-2019
《丁基改性双膜/双胎基防水卷材》Q/LJH0028-2021
《立威LV复合型无机抗裂减渗剂》Q/LJH0031-2021
《立威LV混凝土复合防水液》Q/LJH0035-2021
《LY防水密实剂》Q/LJH0038-2021
4采用材料
表1BG、LV系列防水材料名称、执行标准、性能要求详见表1
5设计要求
5.1地下工程防水。
5.1.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标准应符合表2的规定。
5.1.4刚性自防水体系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刚性自防水体系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
5.1.5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3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4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5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5.2屋面工程防水。
5.2.1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确定防水等级,并应按相应等级进行设防;对防水有特殊的要求的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屋面工程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见表5。
5.2.2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6的规定。
5.2.3瓦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见表7。
5.3外墙防水工程。
5.3.1建筑外墙防水应具有阻止雨水、雪水侵入墙体的基本功能,并应具有抗冻融、耐高低温、承受风荷载等性能。
5.3.2在正常使用和合理维护的条件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外墙,宜进行墙面整体防水:
①年降水量大于等于8O0mm地区的高层建筑外墙;
②年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50Wm地区的外墙;
③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40N/m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
④年降水量大于等于5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35kN/m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
⑤年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30kN/m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
5.4室内工程防水。
5.4.1室内防水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对环保要求的有关规定,保障施工过程和使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5.4.2室内应进行防水设防的区域,不应跨越变形缝等部位。
5.4.3室内防水工程应符合《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98的有关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1ZTJ010 建筑防水构造——BNK系列.pdf
批准部门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文号 中南标办公告第18号
主编单位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图集号 21ZJ010
协编单位 深圳市科荣兴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倍耐克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生效日期 2021年12月1日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防水工程。
1.2房屋建筑的屋面工程及市政公用工程的城市综合管廊、公路、隧道、桥桑、轨道交通等防水工程可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参照选用。
2设计内容
2.1BNK系列 刚性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
2.2地下工程主体防水构造做法。
2.3地下工程细部构造防水节点详图。
3设计依据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标准》T/ASC21一2021
4主要材料和性能指标
4.1BNK88混凝土内掺型自修复防水剂(简称“BNK88”)
该产品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渗加,与水作用后,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以水为载体在混凝士中渗透,与水泥水化产物生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填塞毛细孔道和徽细缝隙,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水性能,并具有自愈修复性能。
4.1.1BNK88参考添加量详见表1。
4.1.2BN88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4.1.3产品特点
无机材料,不老化;可耐受强静水压,防水性能长久;可自行修复混凝土结构徽裂缝;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抗裂性及抗化学物质侵蚀能力;作为催化剂,可重复参与反应。
4.2BNK8O9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简称“BNK8O9”)
该产品与水作用后通过渗透震荡效应能够持续的渗透至混凝士的孔隙中,与水泥水化产物及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堵塞毛细孔道,增加混凝土的密度、强度和防水性,防止水与化学液体的渗入。其施工工艺可采用喷涂、刷涂、干撒。
4,2.1BNK809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4.2.2产品特点
水泥基材料,使用寿命长,可以渗透到混凝土结构内部,即使表面涂层破坏也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施工方便,无需找平层和保护层,迎水面、背水面均可施工;优异的粘结性能,并通过渗透作用使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增加,涂层防水、防潮、抗腐蚀的性
能提高;无毒环保。凝结硬化快、强度高,抗渗能力强;具有自愈自修复性能。
5基本规定
5,1内掺BNK88的防水混凝土与BNK8O9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复合使用,严格按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标准》T/ASC21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地下工程可达到“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的防水标准。
5.2采用内渗BNK88的防水混凝士,严格按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标准》T/ASC21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地下工程可达到“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的防水标准。
5.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村料应按工程类型、使用部位和使用方法选用。
5,4参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的防水混凝土,应做到配比准确搅拌均匀、泰捣密实、养护到位,强度、抗渗等级及细部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
5,5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需严格按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标准》T/SC21等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验收。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711-2021 地热管网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ICS75.010
CCS P71
备案号:J3027-202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11-2021
地热管网 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eothermal pipe network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8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8)100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地热管网工程设计、建设、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5章,主要内容有: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基本规定、管网形式、水力计算管网布置与敷设、管网调节,管道、附件选材及连接,管道应力计算和作用力计算、集输站场、防腐保温和防垢、监测与控制、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等。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地址: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建设路中路3号,邮编:062552)。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羊八井地热发电公司
当雄县羊易地热电站有限公司
河南万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玛斯莱特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亮德 樊梦芳 李宏武 陈情来 张泽 袁益 孙传军 陈宇
张朝阳 陈晓林 张卫兵 张志贵 张加蓉 李小龙 雷炯 桂江波
蒋勇 李昊 王丽 李宝云 齐国林 杨畅 卢浩 崔豫
王立恒 杨全毅 王博凯 张旭毅 许多龙 刘发安 文宏洲 陈伟
马春红 赵丰年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陈焰华 陈必亮 付伟 况国华 李健 王登峰 于建水 张同秀 赵文成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促进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导和规范地热管网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地热发电、地热直接利用工程中地热管网的设计,包括:
a)地热并口与地热能源站之间的管网:
b)附属于地热管网的集输站场。
1.0.3地热管网设计应与地热资源条件和开发方式相匹配,并应符合区域规划要求。
1.0.4地热管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405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3室外给水 设计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 设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6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19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453石油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83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1019化工工程管架、管墩设计规范
GB/T8175设各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NBT10273地热供热站设计规范
CJJ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138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CJJ/T81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T104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
DL/T5366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0.1地热能源站geothermal energy station
利用地热流体的热能进行供热、供冷、发电的站场。
3.0.2地热两相流geothermal two-phase fluid
地热水、地热蒸汽和不凝结气体的混合流体。
3.0.3地热井口geothermal wellhead
地热井露出地面的井管与井口主阀或井口装置的总称。
3.0.4集输站场gathering station
将地热井采出的地热流体汇集、处理和输送的站场,包括地热井场、汽水分离站、稳压放空站。
3.0.5地热井场geothermal well pad
建设单井或丛式井集输设施,并可用于修井作业的场地范围。
3.0.6汽水分离站steam separator station
在与地热电站配套的地热管网中,实现地热流体气相、液相分离工艺的站场。
3.0.7稳压放空站pressure regulation and emergency exhaust station
稳定地热蒸汽压力并兼具紧急泄放功能的站场。
4基本规定
4.0.1地热管网工程应依据地热井参数和地热流体分析化验资料进行设计。
4.0.2地热管网工程设计前应对地热集输站场周边及管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表设施等状况进行资料收集和调查,并应取得当地的气象、地质、水文、电力等基础资料。
4.0.3地热管网设计规模宜根据地热井产量和数量确定。
4.0.4地热管网总体布局应根据地热井分布、地热能源站位置、自然环境、运行维护和公用工程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0.5地热管网工艺流程应满足地热流体集输、回灌要求和地热能源站对地热流体参数、组分的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总则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3
5管网形式…3
5.1地热蒸汽及两相流管网…3
5.2地热水管网……3
6水力计算…3
6.1一般规定…3
6.2水力计算方法…
6.3水力计算参数…4
7管网布置与数设5
71管网布置……5
7.2管道敷设……5
7.3管道穿骑越…6
7.4管道附件7
8管网调节…8
8.1地热蒸汽及两相流管网调节8
8.2地热水管网调节…8
9管道、附件选材及连接…8
9.1管道及附件选材…8
9.2管道连接…9
10管道应力计算和作用力计算…9
11集输站场10
11.1一般规定10
11.2地热井场10
11.3汽水分离站11
11.4稳压放空站12
12防腐保温和防垢…12
12.1防腐12
12.2保温12
12.3防垢13
13监测与控制…13
13.1一般规定13
13.2地热蒸汽及两相流管网监测与控制…14
13.3地热水管网监测与控制14
14公用工程…15
14.1建筑结构15
14.2供配电16
14.3给排水16
15环境保护…17
15.1噪声与振动防治17
15.2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治理…17
15.3大气污染物防治…17
附录A除盐管段的长度计算…18
本规范用词说明…19
附:条文说明…2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1ZTJ009 建筑防水构造——KL系列.pdf
批准部门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文号 :中南标办公告第16号
主编单位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图集号 :21ZTJ009
协编单位: 科洛结构自防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生效日期 :2021年11月10日
说明
1适用范围
1.1本图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的防水工程。
1.2房屋建筑屋面外墙及卫浴间、厨房等工程的防水及市政公用工程的防水:城市综合管廊、公路、隧道、桥梁、轨道交通、自来水及污水处理工程等防水工程可依据各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参照使用。
2设计内容
2.1KL系列 防水材料性能指标、特点及使用方法。
2.2防水工程构造做法。
2.3地下工程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及桩头等细部构造措施。
3设计依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预拌砂浆》GB/T25181-2019
《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2017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T474-2008(2017)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JC/T1018-2020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
《建筑外培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35-2011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 196;2006
《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应用技术规程》T/CE0S848-2021
4主要材料和性能指标
4.1DPS-KL373型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简称DPS-L373)DPS-KL373是一种水性渗透型无机材料,防水机理是与混凝土中的游离碱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枝蔓状晶体胶质,能有效地堵塞混凝土内部微细裂缝和毛细空隙,使混漿土结构具有持久的防水功能和更好的密实度及抗压强度。
4.1.1DPS-KL373的基本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性能试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JC/T1018的有关规定
4.1,2产品特点
DPS-KL373具有无毒、无朱、不燃、不挥发的特点,是一种透明的水溶液化合物。通过混凝土表层毛细孔和微裂纹的渗透,扩散到表层一定范围内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水化产物,封闭毛细孔、修复徽裂缝,从而达到防水和防渗的效果,同时也阻隔了其他有害离子的侵入,达到提高耐久性的目的。混凝土本体时久性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无机水性渗透型结晶材料可起到耐久性辅助防护和增强的目的。
4.2KEL0型水性无机纳米抗裂防水剂(简称KEL0)
KEL0是以无机纳米材料组成的离子胶体,是一种混凝土和砂浆防水外加剂。
4.2.1KEL0的匀质性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其性能试验方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T474的有关规定执行。
4.2.2产品特点
KEL0是一种防水剂,属于外加剂,其含有的铝钙抑制剂,可抑制C3A早期的快速水化,可大幅度降低水泥早期水化热,降低早期最大水化热峰值,缓解了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使混凝土内外温度几乎一致。避免或减少了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同时能使C2S和C3S充分水化。由于高强混凝土胶材一般用量较大,这种铝钙抑制剂的作用就会更加明显。后期C3A充分水化,因此后期混凝土的强度会提高,后期强度的增长率一般为33%以上。掺0无机纳米抗裂防水剂的混凝士可减少0.2%的高效减水剂,7天的抗压强度可提高10%,28天的抗压强度可提高13%。能提高泵送混凝土拌合物的保塌性及和易性。改善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增加拌合物的粘稠度,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保水性。在减水剂掺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降低混凝土用水量23kg/m3。
4.3KEL0防水混凝士
防水混凝土内掺L0外加剂常用量为1.0%2.0%,最终用量应经试验确定,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表3的要求。(KEL0外加剂的比例是外加剂质量与胶漿材料质量的比值)
4.4KEL0防水砂浆
防水砂浆内参EL0外加剂2.0%~3.0%,其性能指标用于不同工程时应分别满足表4、表5、表6的要求。(KEL0外加剂的比例是外加剂质量与胶凝材料质量的比值)
5设计要求
5.1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8;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5.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表7的规定。
5,3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工程,应采用耐侵蚀的防水混凝土及防水材料,其耐久性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有关标准执行。
5.4处于冻融循环环境中的地下工程,其混凝土抗冻融循环不得少于300次。
5.5结构刚度较差或受振动作用的工程,宜采用延伸率较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5.6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5.7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5.7.1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
5.7.2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并不得贯通;
5.7.3钢衡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5.8防水混凝士结构在进行细部构造防水设计时,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定。
5.9防水砂浆防水层可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不应用于受持续振动或温度高于80℃的地下工程防水。
5.10防水砂浆应用于地下防水工程时厚度宜为1820m,应用于外墙防水工程时厚度不小于10,应用于室内防水工程时厚度不小于20mn.
5.11涂料防水层可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或者背水面,其中用于隧道工程时,涂料防水层宜涂刷或喷涂于隧道结构的迎水面。涂料防水层应包括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性。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712-2021 地热站智能化技术规范
ICS35.240.50
CCS F1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12-2021
地热站 智能化 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intelligent geothermal energy station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玛斯莱特科技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山东海利丰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万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中平、汤林、陈必亮、王琦、赵丰年、陈焰华、杨建文、马春红、康子明雷建平、於仲义、张明远、李宏武、何建东、经秋霞、赵鹏飞、李希华、刘明昕、毛翔、胡德群。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地热站智能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智能化系统 的设计、施工、调试与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地热站及所属地热管网(供热供冷的管网)、区域监控中心、地热数据中心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4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46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464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GB/T50785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
DZ/T 0133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GA/T 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SJ/T11449集中空调电子计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NB/T10273地热供热站设计规范
NB/T10278浅层地热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NB/T10711地热管网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地热站geothermal station
利用地热流体的热能,由换热系统、热泵机组、调峰锅炉、冷水塔等设备组成的系统进行区域供暖或供冷的站场。
3.2
智能化平台intelligent platform
采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构建的地热站生产数据实时监控、生产分析、安全预警、数据管理等功能的软件系统。
3.3
智能化系统intelligent system
智能化系统是在地热能源利用领域,在数据采集、网络通信传输等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各地热站数据信息汇集、资源共享、智能监控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软件与硬件的集合。
3.4
区域监控中心regional monitoring center
负责监控/监视所辖区域多个地热站及地热管网等地热利用生产设施运行情况的生产管理中心。
3.5
传输网络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
采用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组网方式,为地热站监控系统、区域监控中心及智能化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
4总则
4.1为了规范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及调试,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高效并具备可扩充性的智能化系统,制定本文件。
4.2智能化系统的安全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的规定,其中物理安全设计还应符合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规定。
4.3智能化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应按照GB/T2224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要求进行评级,应遵循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一级的要求。
4.4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调试要求除符合本文件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总体架构2
5.1一般规定2
5.2智能化系统架构2
6地热站监控系统3
6.1监测内容3
6.2基本控制要求…3
6.3控制系统3
6.4监设备4
6.5视频监控4
7区域监控系统4
7.1一般规定4
7.2采集数据4
7.3控制5
7.4硬件设备…5
7.5指标5
7.6监控系统要求6
8智能化平台6
8.1一般规定…6
8.2平台基本要求6
8.3历史数据库6
8.4实时数据库6
8.5硬件设备…7
8.6平台系统要求…7
9传输网络……7
9.1一般要求……7
9.2性能要求…8
9.3网络安全性8
10施工要求8
10.1一般规定…8
10.2地热站监控系统9
10.3区域监控中心智能化系统9
10.4智能化平台9
11调试与验收…9
11.1系统调试9
11.2系统试运行10
11.3系统验收…10
附录A(规范性)智能化平台总体架构…12
附录B(资料性)工程实施及验收控制记录…13
附录C(资料性)地热站监控数据表(以板换+热泵+锅炉调峰为例)15
附录D(资料性)地热管网监控数据表…18
附录E(资料性)指标…19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1ZTJ008 建筑防水构造——SJ系列.pdf
批准部门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文号 中南标办公告第15号
主编单位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图集号 21ZTJ008
协编单位 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生效日期 2021年9月15日
说明
1适用范围
1.1本图集适用于中南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单建式和附建式地下工程及水池等的防水设计。
1.2市政公用工程的防水:城市综合管廊、隧道、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的防水工程可依据各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参照使用。
2设计内容
2.1SJ系列 防水材料性能指标、特点及使用方法。
2.2地下工程底板、侧墙、顶板及水池等防水构造做法。
2.3地下工程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及桩头等细部构造措施。
3设计依据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一2009
《预拌砂浆》GB/T25181一2019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T474-2008(2017)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JC/T1018-2020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聚合物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195:2006
《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应用技术规程》T/C0S848-202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标准》T/ASC21一2021
4采用材料
4.1SJ-1A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简称SJ-1A)
4.1.1SJ防水混凝土所掺入的SJ-1A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是采用天然火山灰矿石和多种活性化学物质组成的浅灰色无毒、无机、粉状材料。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添加含有70%以上的无定形活性硅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水化硅酸钙晶体,填充和封堵
毛细孔和收缩裂缝,使混凝土变得致密,为混凝土提供有效和持久的防水保护。
4.1.2SJ-1A特点
①可提高普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②可自行修复混凝土结构细微裂缝。
③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和化学物质侵蚀能力。
④无毒无味。
4.1.3SJ-1A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4.2SJ-1B纳米硅离子抗渗防裂增强一体剂(简称SJ-1B)
4,2.1SJ防水混凝土所掺入的SJ-1B是以无机纳米硅铝溶液为主要原料的无机防水材料,复配微膨胀成分以及水化热抑制成分等,可选择性的抑制CA早期的快速水化,可大幅度降低水泥早期水化热,避免或减少了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同时纳米级活性分散因子能有效改善新拌混凝士工作性能以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能够
使混凝土增密、防水、抗裂、减渗及提高耐久性。
4.2.2SJ-1B特点
1可提高普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2可自行修复混凝土结构细微裂缝
3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峰值30%左右,降低水化热温度应内有款喷意美士战度要中百不
4无毒无味。
4.2.3SJ-1B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2的要求。
4.3SJ-2砂浆防水剂(简称SJ-2)
4.3.1SJ防水砂浆所掺入的SJ-2含有多种无机化学成分和催化组分,可促使水泥充分水化,并且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凝胶体和结晶体,填充水泥石毛细孔隙,进而可提高砂浆密实性和抗渗性。其在防水的同时耐腐蚀、抗冻融等多方面耐久性能提升,从而转化为高性能刚性抗裂防水砂浆。
4.3.2SJ-2特点
①无机村料,提高砂浆本体防水性能。
②可应用于迎水面或背水面防水,不应用于受持续振动或温度高于80℃的地下工程防水。
③增加水泥砂浆密实度,提高砂浆抗冻融性和化学物质侵蚀能力。
④可修复砂浆结构内部细微裂缝。
4.3.3SJ-2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表3的要求。
4.4SJ-SX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筒称S-S,
4.4.1SJ-SX能深入渗透普通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以水化硅酸钙结晶体填充混凝士内部孔隙,使混凝士致密性更好,从而切断渗水通道。其在防水的同时,使普通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抗渗等级、耐腐蚀、抗冻融、抗氯离子等多方面耐久性能提升。
4.4.2SJ-SX产品特点
①施工方便,无需找平层和保护层;迎水面、背水面及基面干燥或潮湿均可施工。
②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
③水性产品。
4.5SJ-JS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简称SJ-JS)
4.5.1SJ-JS是以聚合物乳液与各种添加剂组成,该材料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稳定、矿老化性优良、防水寿命长、使用安全、施工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4.5.2SJ-JS产品特点:基层无明显积水施工,涂层坚韧高强,延伸率大,对基层收缩和变形开裂适应性强。
4.5.3SJ-JS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的要求
4.6SJ-AE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简称SJ-AE)
4.6,1SJ-E渗透结晶型高弹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是由特殊高弹聚合物、渗透结晶母料、改性沥青特殊工艺制成的一款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产品具有优异的弹性、粘结力。
4.6.2SJ-A特点:
①高弹:延伸率超过1000%,轻松应对建筑沉降、伸缩。
②超粘:粘结强度超过0.3Pa,墙面与地面可整体施工。
4.6.3SJ-E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6的要求
4,7本图集SJ防水混凝土和SJ防水砂浆的使用部位及主要用途见表7。
4.8本图集其他防水材料的使用部位及主要用途见表8。
5设计基本要求
5.1地下建筑防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
5,2地下建筑防水设防要求应根据使用功能、使用年限、水文地质、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
5,3SJ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9的规定。
5,4地下建筑防水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5.4.1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5.4.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质量保证猎施。
5,4,3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5.4.4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5.4,5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指施。
5.5地下建筑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5.6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工程,应采用耐侵蚀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
5.7处于冻融侵蚀环境中的地下工程,其混凝土抗冻融循环不得少于300次。
5.8结构刚度较差或受振动作用的工程,宜采用延伸率较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5.9地下建筑的变形缝(诱导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培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5.10地下建筑中的排水管沟、地漏、出入口、窗并、风井等,应采取防倒灌措施。
5.1且地下建筑知性防术指防水混凝士结构主体防水,防水混凝土应满足下列要求:
5.11,1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5.11,2防水混凝士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和《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的有关规定。
5.11.3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漿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厚度不应小于100皿,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5.12防水混凝土结构尺寸、裂缝宽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1ZTJ007 建筑刚性防水构造(三)——FS系列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pdf
批准部门: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文号: 中南标办公告第14号
主编单位: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图集号: 21ZTJ007
协编单位 :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效日期 :2021年9月1日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的防水工程。
1.2市政工程的城市综合管廊、隧道、轨道交通、水池、水处理等防水工程可参照使用。
2设计内容
2.1S系列防水材料性能指标、特点及使用方法。
2.2混凝土结构 刚性自防水构造做法、节点详图。
2.3刚柔结合的混凝土结构变形缝、后浇带等部位的柔性密封材料处理节点详图。
3设计依据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混凝士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一2009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预拌砂浆》GB/T25181一2018
《混凝士膨胀剂》GB/T23439-2017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T474-2008(2017)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
《城市综合管廊防水工程技术规程》T/CECS562-2018
《隧道工程防水技术规范》CE0S370:2014
《FS101、FS102地下刚性(复合)防水技术规程》QB/BUCC/002-2007
4采用材料
4.1FS101砂米防水剂
FS101砂米防水剂是由增强组分和催化组分反应复合而成的橙色无机溶液,与水泥水化析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凝胶体和结晶体,可提高凝胶密实性、抗渗性的液体砂浆防水剂。FS101砂浆防水剂与水泥砂浆拌合而成S101防水砂浆。FS101砂浆防水剂与水泥拌合而成PS101水泥素浆。
4.1.1材科性能
FS101砂浆防水剂匀质性指标见表1。
4.1.2参量比例
FS101砂浆防水剂按砂浆中胶凝村料质量的0.22%掺加。
4,1.3FS101防水砂桨的性能指标见表2、表3。
4.1.4产品特点
1)无机水溶性材料,渗量低、分散性好,能有效阻止水分渗透,提高防水工程稳定性。
2)适应性好,能与水充分融合。
3)抗渗性好,可提高防水砂浆抗渗性能。
4)抗裂性好,能够有效减少防水砂米收缩和开裂。
5)较传统做法,减少工序,节省工程成本。
4.2FS102混聚土防水密实剂
FS102混景士防水密实剂是程色无机溶液,与水泥水化析出物发生化学反应,能够填充混凝土内部毛细孔限,减少混凝士透水性,使混凝土结构更密实;可提高混凝士抗渗性、减少混凝士早期收缩,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无机类混凝士特种外加剂。FS102混凝士土防水密实剂与混凝土拌合而成FS102密实型防水混凝士。
4.2.1材料性能
FS102混凝士防水密实剂匀质性指标见表4。
4.2.2掺量比例
S102混凝士防水密实剂按混凝土中胶凝材料质量的0.21%参加。
4.2.3FS102密实型防水混凝土的性能指标见表5。
4.2.4产品特点
1)无机水溶性村料,渗量低、分散性好,能有效阻止水分渗透,提高防水工程稳定性。
2)矿久性好,无机村料,添知到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内,可以与结构混凝土使用寿命相同。
3)抗渗性好,可显著提高防水混躁士密实性和抗渗性,抗渗压力可达
3.0Mra以上。
4)抗裂性好,可使混凝土早期减缩30%以上,对防止混凝土开裂、提高混凝土时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5)抗腐蚀性强,可降低混凝士氯离子渗透率13%~18%,对钢筋无锈蚀。
6)适应性好,能有效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降低混凝土泌水率,减少大努落度混凝士的离析。
7)较传统做法,减少工序,节省工程成本。
4.3卫生要求
FS102防水混景土及FS101防水砂浆的卫生要求应符合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中表2“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材料浸泡水的卫生要求”的规定。
5设计要求
5,1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根据使月功能、使用年限、水文地质、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
5,2结构刚度较差或受动作用的工程,宜采用廷伸率较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5.3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工程,应采用耐侵蚀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等防水材料。
5.4处于冻融循环环境中的地下工程,其混凝土抗冻融循环不得少于300次。
5.5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5.6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时久性要求。
5.7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6的规定。
5,8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时蚀性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有关标准执行。
5.9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
5.10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并不得贯通;
3)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月,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
5.11防水混凝土结构在进行细部构造防水设计时,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5.12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水等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5,13防水混凝士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a0当量)不得大于3kg/m;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5,14防水砂浆防水层适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防水,不应用于受持续振动或温度高于80℃的地下工程防水。
5.15S101水泥素浆厚度不宜小于2m;FS101防水砂浆厚度不宜小于20m,景薄处不得低于10血。
5,16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基层混凝土强度或体用的砂浆强度均不应低于设计值的80%。
5,17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防水层的设计要求,除应符合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其他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713-2021 地热管网施工验收规范
ICS 91.200
CCS P46
备案号:J3028-202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13-2021
地热管网 施工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geothermal pipe network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8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8)100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地热管网工程 设计、建设、管理、验收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内容有: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施工准备和设备、材料验收、工程测量、土建工程、管道安装、集输站场、防腐和保温、压力试验、清洗、试运行、工程竣工验收等。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后夏公庄村工业园280号,邮编:101118).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玛斯莱特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桂江波 叶宏宇 陈伟 韩亮 李松 樊梦芳 刘亮德 黄嘉超 赵丰年马春红 李宏武 李昊 苏英华 成军 马永超 张磊 雷炯 张旭毅
主要审查人:陈必亮 陈焰华 付伟 况国华 李健 王登峰 于建水 张同秀 赵文成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提高地热管网工程的施工水平,提高管道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地热井口与地热能源站之间地热管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并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0.4地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427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9112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
GB9113整体钢制管法兰
GB/T9124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
GB/T9793热喷涂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锌铝及其合金
GB/T12459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GB/T21448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设计规范
GB/T28799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路系统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5018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69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ECS382水平定向钻法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程
CJJ28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34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CJJ74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T81城镇地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T104城镇地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
CJJ200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
HG/T20229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施工及验收规范
HG/T21633玻璃钢管和管件
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SY/T0442钢制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457钢制管道液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4078钢制管道内涂层液体涂料补口机补口工艺规范
3施工准备和设备、材料验收
3.1施工准备
3.1.1工程开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环境条件,确定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
3.1.2工程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应经有关单位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
3.1.3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3.1.4工程开工前应取得设计文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料,并应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3.1.5工程开工前应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踏勘现场,了解工程用地、现场地形、道路交通以及邻近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和各类管线等情况。
3.1.6工程开工前应结合工程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3.1.7物资准备应编制材料、设备采购供应计划,并应组织进场检验,办理验收手续。
4工程测量
4.0.1工程测量所用控制点的精度等级不应小于图根级。
4.0.2地热管网的中线桩、控制点和集输站场的四角坐标宜采用极坐标放样、平移、距离交会、方向交会等方法定位,不宜采用后方交会法定位。
4.0.3控制点宜设置在便于观测的稳固部位。
4.0.4当新建管线与既有管线相接时,应先测量既有管线接口处的管线走向、管中坐、管顶高程,新建管线应与既有管线顺接。
4.0.5城镇规划区内的工程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
4.0.6在规划区以外的工程,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控制(转角)桩、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的交接。施工单位应从交接后的桩点坐标开始进行测量放线,将桩点坐标引到施工作业带边缘的施工临时控制点上。
4.0.7规划区以外的工程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369《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Ⅲ
1总则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施工准备和设备、材料验收2
3.1施工准备2
3.2设备、材料验收2
4工程测量2
5土建工程3
5.1一般规定3
5.2明挖3
5.3暗挖3
5.4顶管4
5.5定向钻4
5.6土建工程4
5.7回填5
6管道安装5
6.1一般规定…5
6.2管道支架、吊架和固定墩5
6.3金属管道安装6
6.4金属管道焊接及检验6
6.5聚乙烯管道安装7
6.6聚乙烯管道连接及检验8
6.7玻璃钢管道安装…9
6.8玻璃钢管道连接及检险…9
6.9法兰和阀门…10
6.10管道附件和补偿器制作、安装10
7集输站场10
7.1一般规定……10
7.2地热井场…12
7.3汽水分离站12
7.4稳压放空站12
8防腐和保温13
8.1一般规定…13
8.2防腐13
8.3保温14
8.4保护层14
9压力试验、清洗、试运行15
9.1一般规定15
9.2压力试验15
9.3吹扫与清洗16
9.4试运行17
10工程竣工验收…17
本规范用词说明…19
附:条文说明…2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940-2022 火力发电厂排汽消声器技术条件
ICS27.060.30
CCS J98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940-2022
代替JB/T9623-1999
火力发电厂 排汽消声器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for exhaust muffler of fossil power plant
2022-05-13发布2022-11-13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B/T9623一1999《火力发电厂排汽消声器 技术条件》,与B/T9623一199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的英文释义(见第3章);
——增加了典型的消声器结构示意图(见图1、图2):
——更改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并补充型号编制的具体要求(见4.4和附录A,1999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制造消声器的原材料选用依据的具体标准(见4.5);
——增加了小孔消声器简体内部驻室压力、通流面积和复合消声器内部蒸汽流速要求(见4.7):
——删除了消声器参数应与阀门参数相匹配的要求(见1999年的版4.3.2.1);
——增加了消声器热力计算要求(见4.8);
——增加了焊接工艺评定和无损检测要求(见4.9、4.10和4.11);
——更改了检查与验收要求(见第5章,1999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消声器质量证明书要求(见6.1,1999年版的6.1);
——更改了消声器油漆要求(见6.3,1999年版的6.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中特检验集团有限公司、镇江华东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无锡昌发电力机械有限公司、无锡世一电力环保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黎福斌、陈秀彬、石回回、张鹏杰、吴頓、赵朋山、姚峰、谢卫波、辛军、白宁。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J93004—89:
—JB/T9623-1999。
内容摘抄:
火力发电厂排汽消声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排汽消声器(以下简称“消声器”)的技术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排气阀、安全阀、泄放阀向空排汽的消声器,同时适用于治金、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工业锅炉、蒸汽压力容器等设各向空排汽(气)的消声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2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
GB/T150.3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GB/T150.4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GB/T16507.2水管锅炉第2部分:材料
GB/T16507.4水管锅炉第4部分: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DLT5054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
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55锅炉涂装和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消声器muffler or silencer
一种允许气流通过且能降低气流排放噪声的装置。
3.2
消声量noise reduction
在相同条件下,装消声器前后所测得的排汽噪声值[dB(A)]值差。
3.3
设计消声量design noise reduction
与用户协商确定的作为设计依据的消声量[dB(A)]。
4技术要求
4.1消声器一般分为小孔消声器和增加其他辅助消声结构(例如消声片、填充金属丝网等)的复合消声器,见图1和图2。
4.2当要求消声量≤40dB(A)时,消声器结构应采用小孔消声器,当要求消声量>40dB(A)时,消声器结构应采用复合式消声器。
4.3消声器的结构设计可按GB/T50087的相关规定执行。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要求2
5检查与验收3
6出厂资料、铭牌、油漆和包装3
附录A(资料性)消声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4
参考文献…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1ZTJ006 建筑防水构造——ARF系列.pdf
建筑防水构造 一ARF系列
批准部门: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文号:中南标办公告第13号
主编单位: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图集号:21ZTJ006
协编单位:阿尔法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生效日期:2021.3.5
1适用范围
1.1一般工业与芪用建筑的地下防水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及室内防水工程等。
1.2市政公用工程的城市综合管廊、市政隧道的防水工程可参照使用。
2设计内容
2.1AR即系列柔性防水材料的类别、规格、主要技术标准、特点及使用方法。
2.2防水构造做法、节点详图。
3设计依据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8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GB18445-201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2013
《预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17
《湿铺防水卷材》GB/T35467-2017
《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GB/T35468-2017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倒置式屋面技术规程》JGJ230-2010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98-2013
《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JC1066-2008
《塑料防护排水板》JC/T2112-2012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JC/T2428-2017
《隧道工程防水技术规范》CE0S370-2014
《城市综合管廊防水工程技术规程》T/CECS562-2018
《ARF原子粘高分子膜基防水卷材》Q/CPAERF 0006-2019
《ARF黑金原子粘时根穿刺防水卷材》Q/CPAERF 0008-2019
《ARF复合一体化防护塑料排水板》Q/CPAERF00020-2020
4采用材料
4.1材料类别、规格
本图集村料包含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防水措施采用的防水材料有AR即系列卷材、有机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4.1.1防水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减水剂、膨账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其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所用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质量要求。
2)防水混凝士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渗入合成纤维或钢纤维,纤维的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水等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4)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a0当量)不得大于kg/m;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4.1.2ARF金钢甲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
以二氧化硅晶体、自修复高分子沥青胶料,特制多轴经编加密聚酯胎体,一面覆隔离膜、一面覆金刚砂制成的防水卷材,卷材厚度为4.0m。
4.1.3ARF金钢甲防水卷材
由二氧化硅晶体、上下两面为改性沥青、高强加密胎体、隔离膜组成的防水卷材,卷材厚度为3m、4m。
4.1.4ARF金钢甲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高强胎体,以SS弹性体作为石油沥青改性剂(加化学阻根剂),敷以隔离膜制成的防水卷材,卷材厚度为4.0mm。
4.1.5ARF即黑金原子粘高分子膜基防水卷材
由高强高分子膜基胎体、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胶料和隔离膜构成的高分子膜基防水卷材;分为单面粘和双面粘;单面粘分为砂面防护型及纤维增强型,卷材厚度为1.5血、2.0血。
4.1.6ARF黑金原子粘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由加厚高强高分子膜基胎体、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与化学阻根共同改性胶料和隔离膜构成的高分子膜基防水卷材;分为单面粘和双面粘;单面粘分为砂面防护型及纤维增强型,卷材厚度为1.5m、2.0mm。
4.1.7ARF即双芯原子粘高分子膜基防水卷材
由强力高分子交叉膜、高强胎、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胶料和隔离膜构成的高分子膜基防水卷材,卷材厚度为1.5m、2.0mm。
4.1.8ARF交叉层压膜反应高分子膜基防水卷材
一种高性能、冷施工的自粘型防水卷材。以高性能橡胶改性沥青自粘胶为基料,高强度交叉层压膜为表面膜加工而成,卷材厚度为1.5mm、2.0mm。
4.1.9ARF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由聚酯毡、玻纤增强聚酯毡为胎基,SS为石油沥青改性剂,敷以隔离膜制成的防水卷材,卷材厚度为3.0mm、4.0mm、5.0mm。
4.1.10ARF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由橡胶、沥青为主要组分,加入助剂混合制成,可长期保持蠕变性的防水涂料。
4.1.11ARF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由硅酸盐水泥、骨料和多种特殊的活性化学物质组成的无机防水涂料。
4.1.12ARF聚氨酯防水涂料
以生物基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DI)和低黏特种聚醚为主要原材料,加入各种助剂反应合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
4.1.13ARF复合一体化防护塑料排水板
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凹凸式中空立筋结构,上层设置聚酯土工布。
4,2材料性能指标
4,2.1ARF金钢甲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主要性能指标
4,3材料适用部位
4,3.1本图集防水材料及适用部位见表4.3.1。
4.3.2防水材料选用表内的双层防水材料,有涂料防水层的,先施工涂料防水层,再施工卷材防水层。
5防水设计要求
5.1地下工程防水
51.1本图集地下工程防水标准分为二级,各等级防水标准见表5.1.1。
5.1.2地下工程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按表5.1.2选定。
5.1.3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根据使用功能、使用年限、水文地质、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
5.1.4结构刚度较差或受振动作用的工程,宜采用延伸率较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5.1.5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聚士,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5.1.6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工程,应采用耐侵蚀的防水混凝土及防水材料,其耐久性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有关标准执行。
5.1.7处于冻融循环环境中的地下工程,其混凝土抗冻融循环不得少于300次。
5.1.8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5.1.9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5.1.9的规定。
5.1.10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5.1.11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钢篱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5.1.12涂料防水层可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或背水面,其中用于隧道工程时,涂料防水层宜涂刷或喷涂于隧道结构的迎水面。涂料防水层应包括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高的粘性。
5.1.13参外加剂、参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得小于3.0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m,且厚度不应小于1.0mm,有机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得小于1.2m。
5.1.14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
5.1.15卷材防水层用于建筑物地下室时,应铺设在结构底板垫层至墙体防水设防高度的结构基面上;用于单建式地下工程时,应从结构底板垫层铺设至顶板基面,并应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5.1.16经常处于地下水环境,且受侵: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月的地下1程,宜采用卷材防水层。防水卷材的主要物理性能、胶粘材料及施工要求应符合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5.1.17防水混凝士、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及其他防水层的设计要求,应符合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当应用于非地下室的其他地下工程时,应符合与之相对应的国家及行业专项标准的规定。
5.1.18ARF金钢甲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主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地下工程、综合管廊及隧道工程,其特点为产品内的特制聚酯加密胎体可提高卷材的强度;自修复高分子沥青胶料可提高粘接性能,并可承受结构傲裂纹产生的影响;耐候层可使卷材外露时间延长,并提供不粘表面供后续施工人员作业。
5.2屋面工程防水
5,2.1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确定防水等级,并应按相应等级进行设防;对防水有特殊的要求的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
5.2.2屋面工程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见表5.2.2。
5.2.3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5.2.4瓦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见表5.2,4。
5.2.5瓦屋面的类型和适用坡度见表5.2.5。
5.2.6坡屋面应根据瓦的类型和基层种类采取相应构造做法,同时根据适用地区、屋面坡度等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符合《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的规定。
5.2.7种植屋面应满足一级防水等级设防要求,且必须至少设置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卷村。防水要求必须满足规范《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的各项要求。
5.2.8倒置式屋面工程的防水等级应为I级,防水要求必须满足规范《倒置式屋面技术规程》(JGJ230)的各项要求。
5.3室内工程防水
5.3.1室内防水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对环保要求的规定,保障施工过程和使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5.3.2室内应进行防水设防的区域,不应跨越变形缝、抗震缝等部位。
5.3.3当防水材料用于住宅室内时,应符合规范《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98)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5CJ52 爱楃建筑外遮阳系统.pdf
爱楃建筑 外遮阳系统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爱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统一编号:GJCT-091
实行日期:二0一五年一月一日
图集号:15CJ52
1概述
本图集为江苏爱樨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建筑外遮阳产品的建筑构造图,该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施工于一体化的企业,公司引进意大利外遮阳技术及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外遮阳百叶窗,铝合金卷帘、遮阳板及一体化保温遮阳窗等产品。
2编制依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4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 237
《建筑用遮阳金属百叶帘》JG/T 251
《建筑遮阳通用要求》JG/T 274
《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JG/T 276
《建筑遮阳产品用电机》JG/T 278
《卷帘门窗》JG/T3039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的围护系统外部的遮阳设计。
4建筑遮阳产品性能要求
包括抗风性能、抗雪荷载性能、耐积水荷载性能、操作力性能、误操作、锁定装置的阻力、机械耐久性能、霜冻条件下操作、抗冲击性能及电动装置技术要求。
4.1抗风性能
4.1.1户外遮阳百叶窗(卷帘窗)应按额定荷载和安全荷载确定抗风压等级,抗风压等级分为1至7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
4.1.2遮阳板按额定荷载和安全荷载确定抗风压等级,抗风压等级分为1至8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
4.2户外遮阳产品按额定荷载和安全荷载确定耐雪荷载性能,雪荷载性能等级分为1至6级,应符合表3的规定。
5设计选用注意事项
5.1遮阳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新建建筑外遮阳设计应纳入建筑节能工程设计,出具完整的施工设计文件,并做到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筑物同时投入使用。
5.1.2外遮阳产品的外遮阳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5.2遮阳装置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5.2.1遮阳装置应通过锚固件直接锚固在主体结构上,不得锚固在保温层上。锚固件不得直接设置在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墙体材料的基层墙体上。当基层墙体为该类不宜锚固的墙体材料时,应在需要设置锚固件的位置预埋混凝土实心砌块。
5.2.2遮阳装置与主体结构的各个连接节点的锚固力设计取值不应小于按不利荷载组合计算得到的锚固力值的2倍,且不应小于30kN。遮阳装置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应按锚固力设计取值和实际情况确定,并应符合表4的要求。当遮阳装置长度尺寸大于或等于3时,所有锚固件均应采用预埋方式。
5.2.4建筑高度在100m以上的外遮阳产品应配置风速感应器,35m以上建筑宜配置风速感应器。外遮阳产品配置风速感应器后,在超过设定风速时可自动收回以确保安全和防止外遮阳产品损坏。
5.2.5应用于采光顶的外遮阳产品应与采光顶承重体系相连接,并结合屋顶排水、风揭、雪荷载、防火及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构造设计。
5.3配件及材料除注明者外,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C25混凝土,钢筋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木材选用一级品,其含水率不大于18%:焊条采用E43系列,不锈钢材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钢与不锈钢之间焊接采用不锈钢焊条,焊接部位应满焊且牢固。所有铁件必须刷两道防锈漆,饰面油漆的品种、颜色均按工程设计。
5.4遮阳产品的选用。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710/T 187-2022 建筑工程施工围挡与大门设置规范.pdf
ICS01.040
CCS P 34
DB3710
威海市地方标准
DB3710/T187-2022
建筑工程施工 围挡与大门 设置规范
2022-12-29 发布
2023-01-29 实施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和评估。
本文件起草单位:威海市建筑工程服务中心、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玖安安全咨询服务中心、威海威畅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升平广告有限公司、威海凤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威海市鸿安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威海利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卫文、庄晓亭、崔继江、王东君、从国日、耿晓光、盛宏伟、卢燕青、于海生、战戬、李莉、张高峰、苗延佟、张志伟、赵永强、李永刚、曲言乐、丛泽宇、王金学、闫彦。
内容摘抄:
建筑工程施工围挡 与大门设置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围挡与大门设置的术语和定义、围挡设置要求、大门设置要求、验收与检查维护。本文件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边界围挡与大门的设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施工围挡Construction enclosure
建筑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各种轻钢装配的围墙、采用各种成型板材构成的围护体等。
3.2大门The Gate
建筑施工现场人员、车辆内外通行途径的主要出入口。
4围挡设置要求
4.1设置原则
4.1.1封闭
施工围挡应沿施工现场外围连续、封闭设置,并应符合基础坚固、结构稳定的要求。
4.1.2安全
应根据工期、场地条件并结合施工组织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材质。材质的强度、刚度和结构形式等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标准要求。
4.1.3绿色
强化生态意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优先采用可循环使用的构(配)件和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4.1.4美观
在构造形式统一的前提下,采用以文明城市为特点的外观设计方案,并通过外观装饰,达到美化市容市貌的作用。
4.1.5实用
根据不同工期、不同工况的实际需求,应采用装配式围挡。
4.1.6规范
施工现场围挡应统一设计、规范设置,主要交通道路围挡外侧宜采用装配式,装饰面应设置城市宣传标语等内容,围挡上应设置喷淋降尘、景观灯饰、照明等功能设施。
4.2设计与方案编制
4.2.1设计
施工围挡应根据环境特点及场地类别要求进行专项设计。
4.2.2方案编制
4.2.2.1工程开工前,项日部技术部门应编制围挡施工方案。
4.2.2.2围挡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a)工程概况及围挡简介和周边环境条件;
b)编制依据;
c)施工围挡材质与结构要求;
d)施工围挡技术管理措施;
e)结构安全验算;
f)验收与日常管理的要求;
g)装饰画面、灯光等:
h)施工布置图和施工详图等附图。
4.3基础设施
4.3.1围挡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0.1MP;围挡基础施工前应对围挡地基进行压实和夯实,形成均匀的持力层,围挡地基应均匀沉降;围挡基础墩应高出地平面以上20cm。
4.3.2围挡预制砼基础墩砼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5,宜采用预制混凝土墩或板;分为围挡立柱墩或板和围挡支撑墩或板;围挡基础的设置方式可根据现场确定,特殊地形应按现场需要设置,并通过验算。
4.3.3围挡底部应采用可周转及装配式构件进行封堵。
4.4围挡尺寸
4.4.1围挡板上沿口距地面高度应不低于2700mm:其中基础墩高度应不低于200mm;围挡板净高度应不低于2500mm。
4.4.2立柱尺寸500mm×500mm×2800mm。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4/T 0269-2022 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ICS90.010.30
CCS P 33
DB54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54/T0269—2022
装配式排钢管 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
2022-10-06 发布
2022-11-06 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内容摘抄:
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规范和促进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地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
1.0.3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 assembled array steel tube-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采用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排钢管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或者排钢管混凝土剪力墙与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梁或混合梁等组成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框架-支撑/内填墙板/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其中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排钢管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排钢管混凝土剪力墙、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梁或混合梁均工厂预制,混凝土可在工厂全部或部分浇筑。
2.1.2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 array steel tube-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ally shaped columns
成排内置圆钢管混凝土芯柱的混凝土异形柱,形式有L型、T型、工字型、十字型和Z字型等,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且截面各肢的肢高与肢厚之比不大于4。
2.1.3排钢管混凝土短肢剪力墙 array steel tube-reinforced concrete limb shear walls
成排内置圆钢管混凝土芯柱的混凝土剪力墙,形式有一字型、L型、T型、工字型、十字型等,且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小于8。
2.1.4排钢管混凝土剪力墙 array steel tube-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成排内置圆钢管混凝土芯柱的混凝土剪力墙,形式有一字型、L型、T型、工字型、十字型等,且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不小于8。
2.1.5圆钢管混凝土芯柱的工作承担系数 percentage of load-carrying capacity shared by array steel tube-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圆钢管混凝土芯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短柱,考虑钢管套箍作用)与异形柱、剪力墙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全部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不考虑钢管套箍作用)的比值。
2.1.6混合梁 hybrid-beams
在两端埋入有效长度的型钢接头,与排钢管异形柱、排钢管剪力墙进行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建筑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
3.1.2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设计、结构布置要求、结构规则性要求、不规则类型判别和不规则结构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邱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规定。
3.1.3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异形柱框架、异形柱框架-支撑/内填墙板/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结构类型。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标准设防类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3.1.3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框架-支撑/内填墙板/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柱可全部采用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也可部分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剪力墙应全部采用排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框架梁应沿结构全高采用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梁或混合梁等;
2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应全部采用排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框架柱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框架梁应沿结构全高采用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梁或混合梁等。
3.1.4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根据其抗震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程规定的相应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本规程未作规定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订3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规定。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标准设防类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4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梁、钢支撑的抗震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邻50011有关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的规定,当某个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均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要求时,7度、8度钢梁、钢支撑的抗震等级应允许按降低一度确定:
2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当建筑高度超过本规程表3.1.4规定的上界时,应采取更严格的抗震构造措施:
3确定排钢管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等级的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规定。
3.1.5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设置水平拼接区,可采用整体预制形式或现浇形式。
3.1.6结构底部的异形柱、剪力墙宜延伸至基础顶面或埋入基础内,并按本规程第6.3节的规定设置柱脚、墙脚。
3.1.7异形柱及剪力墙的耐火极限可分别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耐火极限相同;每个楼层的圆钢管混凝土芯柱均应设置直径为15mm的排气孔,其位置宜在柱与楼板相交处的上方和下方各100mm处,并沿柱身反对称布置,排气孔竖向间距不宜超过6m。
3.1.8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的楼盖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免支模、少支撑或免支撑的做法;可选用预制空心楼板、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钢筋桁架楼承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等,楼板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2抗震烈度为6、7度且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或抗震烈度为8度且房屋高度不超过24m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应采取措施保证楼盖的整体性。
3.1.9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或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及以上时,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50011和《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的规定执行。
3.2材料
3.2.1钢管、钢板等的选用及相关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
3.2.2钢筋材料及加工等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366的有关规定。
3.2.3混凝土强度等级、力学性能和质量标准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管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不宜高于C50:
2排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的管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不宜高于C60:
3钢管内混凝土宜采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不宜低于管外混凝土的1.5倍;
4钢管内混凝土可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P℃),其力学参数可根据试验确定:
5施工现场后浇混凝土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有关规定;当采用普通混凝土时,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且不宜大于20mm,并宜通过现场的工艺试验确定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及施工方法。
3.2.4圆钢管混凝土芯柱内采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时,钢管宜采用强度等级高的钢材;高强钢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强钢结构设计标准》JGJ/T483的有关规定。
3.3结构计算
3.3.1荷载、地震作用及荷载效应组合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3.3.2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3。
3.3.3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3:
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1.5kN/m。
3.3.4结构弹性阶段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剪力墙的截面轴向刚度取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3.3.5弹性分析时,宜考虑框架梁与楼板的共同作用,同时构造上应保证框架梁与楼板有可靠连接;可计入楼板对框架梁惯性矩的增大作用,可按《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55004、《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有关规定计算混凝土翼板对框架梁惯性矩的增大作用,刚度放大系数不宜大于2.0:弹塑性分析时,不应计入楼板对框架梁惯性矩的增大作用。
3.3.6装配式排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应按以下原则采用:
1多遇地震作用下,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梁或混合梁时可取为0.05,采用钢梁时可取为0.045;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分析时可采用与多遇地震作用下相同的阻尼比,推覆分析或等效弹性分析时,可分别取为0.050.06和0.06~0.07,也可根据结构构件屈服情况确定。
2风荷载作用下内力和变形计算时,阻尼比可取0.02~0.03,风振舒适度验算时,阻尼比可取0.010.02。
3.3.7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剪力墙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E应按表3.3.7采用。
4异形柱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可用于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异形柱框架-内填墙板、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等结构类型。
4.1.2框架梁-异形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与支撑斜杆相连的节点外,异形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弯矩增大系数1.7、1.5、1.3和1.2;底层柱纵向钢筋、圆钢管芯柱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设置。
4.1.4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角柱,其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应取调整后的设计值再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
4.2承载力计算
4.2.1异形柱整体稳定验算应按下式计算,也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4.3构造要求
4.3.1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不宜大于300mm,肢高不应小于450mm;Z形截面柱腹板净高不应小于200mm;
2剪跨比不宜小于2,不应小于1.5;
3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等肢异形柱;当采用不等肢异形柱时,两肢肢高比不宜超过1.6,且肢厚相差不大于50mm。
4.3.2排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直径不应小于108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4mm,钢管混凝土套箍指标不应小于0.4;钢管外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表4.3.2-1规定的限值。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851-2021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渗效果及有效范围探测评价方法
ICS73.010
D 0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851-2021
煤矿井 下水力压裂增渗效果 及有效范围探测评价方法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and effective range of underground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coal mine
2021-12-22发布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贵任。
本文件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贵州大学、西安科技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千庭、李全贵、武文宾、陈久福、梁运培、林府进、刘朝富、姜志忠、李良伟、许洋钺、胡良平、赵同彬、王晓光、刘乐、张跃兵、董国伟。
内容摘抄: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渗效果及有效范围探测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渗效果及有效范围探测的术语和定义,微震探测方法、煤样含水率增量探测方法、瓦斯抽采增量探测方法,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井下进行水力压裂提高预轴煤层瓦斯产量的增渗有效范围探测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1一201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50471一2018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标准
AQ102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NB/T51044煤矿在用瓦斯抽采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检验规范
SY/T7070一2016微地震并中监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50471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震探测microseismic detection
通过检测煤岩层肢裂产生的微小震动信号判识破裂位置及震动能级的方法。
3.2
水力压裂增渗有效范图effective range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to increase permeability
显著提高预轴煤层瓦斯产量的水力压裂增渗范围。
4微震探测方法
4.1探测设备要求
4.1.1井下微震探测设备主要包括微震检波器、采集分站、电缆、光缆等,探测设备应具有“EX”和“MA”安全标志,并符合AQ1029的相关要求.
4.1.2微震检被器频率响应范围宜涵盖0.1Hz一1000Hz,加速度微震检被器灵敏度应不小于80mV/g,速度微震检被器灵敏度应不小于50V/m/s,信号传输距离应不小于500m,防护等级应不小于IP54.
4.1.3采集分站应能同步记录各微震检波器微震被形,时钟同步误差应小于1μ8,分辨率宜不小于24位.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引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微震探测方法1
5煤样含水率增量探测方法3
6瓦斯抽采增量探测方法4
7评价方法4
附录A(资料性)水力压裂增渗有效范围微震探测震源参数表5
附录B(资料性)水力压裂增渗有效范围划定程序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31/T 009-2022 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pdf
ICS35.110
CCS L 79
DB1331雄安新区 地方标准
DB1331/T009-2022
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 技术规范
Xiongan New Area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of Smart Constrution Site
2022-01-17 发布
2022-02-01 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子轩、胡萌萌、王兆为、多亚军、王卫娟、周新波。
内容摘抄:
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雄安新区新建的各类施工工地,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类块状施工工地、市政路桥类线性施工工地、管廊隧道类地下施工工地、生态治理类水上施工工地、园林绿化类施工工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一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523一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4394一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20157一2006信息技术软件维护
GB/T22239一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8827一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维服务
GB/T32209一2015多组分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
GB/T36951一2018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37537一2019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系统
GB50116一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348一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50395一20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464一2008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97一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T51028一2015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测控技术规范
CJJ/T116一2014建设领域应用软件测评工作通用规范
GT711一200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指南
JGJ332一2014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JGJ/T434一2018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
DB13/2394一2019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
DB13(J)/T8312一2019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
DB11/T1710一2019北京市智慧工地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智慧工地
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BI等技术手段,对人员、安全、质量、生产、环境等要素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运作,最终实现互联协同、全面感知、辅助决策、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地。
3.1建筑信息模型
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详尽的数字化表达。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把整个建筑进行虚拟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逻辑的建筑信息承载平台。
3.2智能感知终端
位于物联网中感知层的智能设备,能够实现对物或环境进行自动信息采集和或执行操作,并通过通信网络与上层系统交互,简称终端。
3.3云架构
将基于传统物理服务器搭建的IT业务系统或架构进行云化部署,利用网络便捷地获取云服务提供的计算、存储、软件、数据资源,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3.4增强现实
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运用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3.5虚拟现实
使用三维实时图形显示、人工智能、云计算、传感技术、人类行为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模拟出三维空间的虚拟环境,给人以环境沉浸感,人与环境可以通过人的自然技能和相应的设施进行信息交互。
3.6射频识别
一种自动识别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3.7窄带物联网
一种物联网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
3.8ZigBee
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LE:低功耗蓝牙技术(Bluetooth Low Energy)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P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UWB: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U1tra-Wideband)
V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Wi-Fi:无线保真/行动热点(Wireless-Fidelity)
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 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 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 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856-2021 煤矿井下超高压水力割缝作业技术规范
IC73.010
CCS D 0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856-2021
煤矿 井下超高压水力割缝作业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ltrahigh pressure hydraulic slotting operation in coal mine
2021-12-22发布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煤矿瓦斯 治理与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永将、袁本庆、王振、赵旭生、陆占金、王传兵、邹全乐、张向阳、徐遵玉、曹建军、李成成、吴志坚、董国伟、季飞、胡云强、程详、陈向前、黄振飞、刘军。
内容摘抄:
煤矿井下超高压水力割缝作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并下超高压水力割缝(以下简称割缝)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割缝参数有关要求、作业场地与配套设施要求、割缝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割缝设备维护与保养。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井下超高压水力割缝设备的制缝作业,其他中高压水力割缝,水力扩孔作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471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标准
AQ1028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AQ102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MT/T188.2煤矿用乳化液泵站乳化液泵
MT/T661煤矿井下用电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NB/T10356煤矿井下钻进防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高压水力割缝ultrahigh pressure hydraulic slotting
在煤矿井下瓦斯抽轴采钻孔内运用额定工作压力超过80MP:的水射流装备对钻孔周边的煤体进行切割,形成一定宽度、深度的扁平缝槽,提高瓦斯抽采效果的一种卸压增透技术措施。
3.2
穿层钻孔crossing hole
在岩石巷道或煤层巷道内向邻近煤层施工的钻孔。
[来源:GB/T31537-2015,6.2.14]
3.3
顺层钻孔bedding hole
沿煤层布置的钻孔。
[来源:GB/T31537—2015,6.2.13]
3.4
穿层割缝hydraulic slotting through seam
用于穿层钻孔的一种水力割缝方式。
3.5
顺层割缝hydraulic slotting along seam
用于顺层钻孔的一种水力割缝方式。
4一般要求
4.1超高压水力割缝设备组成
超高压水力割缝设备应包括高压泵、割缝器、水尾、液压软管、钻杆、钻头、钻机、远程操控台等装置,具体见图1。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2
5割缝参数有关要求3
6作业场地与配套设施要求3
7割缝作业4
8安全技术措施6
9割缝设备维护与保养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3,992
3,993
3,994
…
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