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6月 ( 第 7 页)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2402.4-2005 FL1000 代替WJ2402-1997 W32402.4-2005 20063012 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 第4部分:耐久性试验 Test methods for gun servo system Part 4:Endurance tes 2005-04-11发布 2005一07-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2402.4-2005 前言 WJ2402《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跟踪速度和跟踪加速度测定; 一第3部分:稳态和动态性能测定; —第4部分:耐久性试验; 一第5部分:电源电压和频率拉偏试验; —第6部分:模拟射击试验. 本部分为WJ2402一2005的第4部分. 本部分代替WJ2402一1997《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中方法103. 本部分与WJ2402一1997中方法103相比主要变化为修改完善了试验项目等技术内容,删除了5.1 试验中发生的故障分类.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二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乔聪伶、陶兴福、张光辉、张金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WJ2402一1997. WJ2402.4-2005 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 第4部分:耐久性试验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火炮随动系统(以下简称随动系统)耐久性试验的试验程序、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 评定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随动系统耐久性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JB744A一1998武器发射系统术语 WJ2402.1一2005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GJB744A一1998确立的随动系统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试验目的 考核随动系统及其零、部件长时间和多次重复工作的可靠性. 5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应符合WJ2402.1一2005中的有关规定. 6仪器、仪表及设备 本试验应配备下列仪器、仪表及设备,并符合WJ2402.1一2005中第8章的有关规定: a)存贮示波器或测试系统; b)正弦机或信号发生器; c)点温计; d)万用表; e)数字电压表; f)转速表; g)试验台架、电源设备等. 7试验程序 7.1试验准备 7.1.1按WJ2402.1一2005中4.1测试系统组成框图正确连接被试品与试验仪器、仪表及设备. 7.1.2按WJ2402.1一2005中表1序号1~9对随动系统进行检查.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2402.3-2005 FL1000 代替WJ2402-1997 J2402.3-2005 20063011 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 第3部分:稳态和动态性能测定 Test methods for gun servo system Part 3:Measurements of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s 壁令 2005一04一11发布 2005一07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2402.3-2005 前言 WJ2402《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一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跟踪速度和跟踪加速度测定; 第3部分:稳态和动态性能测定; 第4部分:耐久性试验; —第5部分:电源电压和频率拉偏试验; —第6部分:模拟射击试验. 本部分为WJ2402一2005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WJ2402一1997《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中方法102. 本部分与WJ2402一1997中方法1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静态误差测试方法、协调时间、超调量、半振荡次数的计算公式.删除了误差测定电 路等技术内容; 一修改完善了稳态和动态性能测定、计算等技术内容.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二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金锁、张光辉、乔聪伶、陶兴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WJ2402一1997.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2402.2-2005 FL1000 代替WJ2402-1997 NJ2402.2-2005 20063010 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 第2部分:跟踪速度和跟踪加速度测定 Test methods for gun servo system Part 2:Measurements of tracking velocicty and tracking acceleration 2005一04一11发布 2005一07-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2402.2-2005 前言 WJ2402《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跟踪速度和跟踪加速度测定; 一第3部分:稳态和动态性能测定; 一第4部分:耐久性试验; —第5部分:电源电压和频率拉偏试验; —第6部分:模拟射击试验; 本部分为WJ2402一2005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WJ2402一1997《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中方法101. 本部分与WJ2402一1997中方法1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增加了误差和速度标定方法及标定系数、误差值,速度参数计算等技术内容.删除了原标准速 度测定电路. 修改完善了原试验方法最小稳定跟踪速度、等速跟踪速度等性能指标.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二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金锁、张光辉、陶兴福、乔聪伶.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WJ2402一1997.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FL1000 WJ2402.1-2005 代替WJ2402-1997 N2402.1-2005 20063809 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 Test methods for gun servo system Part 1:General principles 2005一04一11发布 2005一07-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前言 WJ2402《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跟踪速度和跟踪加速度测定; 一第3部分:稳态和动态性能测定; —第4部分:耐久性试验; —第5部分:电源电压和频率拉偏试验; —第6部分:模拟射击试验. 本部分为WJ2402一200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WJ2402一1997《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WJ2402一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修改完善了原标准的技术内容,删除了与本标准试验方法无关及操作性不强的内容; —取消了随动系统功率的测定方法; 一一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增加了测试系统组成框图、工作原理、试验中断及故障 处理等内容.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二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陶兴福、夏彬、张金锁、乔聪伶、张光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WJ2402一1997. WJ2402.1-2005 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火炮随动系统(以下简称随动系统)试验的测试系统组成框图、工作原理以及一般 要求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随动系统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3100~3102量和单位 GB/T8170数据修约规则 GJB151A一19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152A一19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GJB349.10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火炮随动系统 GJB738火炮随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JB744A一1998武器发射系统术语 GJB899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WJ1955一1990炮用正弦机通用规范 WJ2402.2一2005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第2部分跟踪速度和跟踪加速度测定 WJ2402.3一2005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第3部分,稳态和动态性能测定 WJ2402.5一2005火炮随动系统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源电压和频率拉偏试验 WJ/Z217试验报告编写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JB744A一1998确立的随动系统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测试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4.1测试系统的组成 测试系统组成框图见图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FL5860 WJ2264-2005 代替WJ2264-1995 72264-2005 20063003 带前放光电探测器测试方法 Determination of photodiode-preamplifier modules 2005一04一11.发布 2005一07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2264-2005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3一般要求 2 3.1环境条件 2 3.2测试仪器、装置的要求 *2 4详细要求 3 4.1概述 3 4.2交流电压响应度(方法一绝对测试法仲裁法) 4.3交流电压响应度(方法二) 4 4.4脉冲电压响应度 5 4.5工作电压(方法一) 6 4.6工作电压(方法二仲裁法) 7 4.7噪声等效功率(方法一) 8 4.8噪声等效功率(方法二仲裁法) 4.9交流电压响应度一偏压一温度曲线 9 4.10工作电压温度系数(方法一) 10 4.11工作电压温度系数(方法二仲裁法) 11 4.12输出阻抗 11 4.13前置放大器电源电压 12 4.14输出端直流电压 13 4.15线性输出电压 14 4.16脉冲响应上升/下降时间 15 WJ2264-2005 前言 本标准代替WJ2264一1995《带前放光电探测器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WJ2264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增加部分测试方法和内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符号等内容; 一第4章增加了测试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九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俊玲、何伟、刘泽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WJ2264一1995.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2172-2004 FL9570 代替WJ2172-1993 炮用铸钢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castings of guns 2004一09一01发布 2004-12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2172-2004 前言 本规范代替WJ2172一1993《炮用铸钢件规范》. 本规范与WJ2172一1993相比,有以下变化: 一增加了炮用铸钢件材料牌号ZG29 MnMoNi: 一增加了ZG32Mn、ZG27 CrNiMoRE淬火加回火的抗拉强度值及ZG27 CrNiMoRE的布氏硬度值: 一增加了ZG40C的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的屈服强度值和伸长率值: 一对冲击性能值做了相应的单位换算,换算为冲击吸收功AkU2(J); 一对“抽样”、“合格判据”、“检验方法”等内容做了进一步补充、完善.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营第四四七厂.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冯义宏、白庆梁、董波、李世铭、李兴. 本规范于1993年12月首次发布. WJ2172-2004 炮用铸钢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炮用铸钢件(以下简称铸件)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等. 本规范适用于火炮和其他类似产品的砂型铸造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件.对用其他铸型的铸件 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222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8一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229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GB/T23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5613一1995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GB/T5615一1985铸钢件热处理状态的名称、定义及代号 GB/T5677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GB/T6060.1一1997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 GB/T6397一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T6414一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7233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T9443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GB/T9444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T11351一1989铸件重量公差 JB/T5105一1991铸件模样起模斜度 WJ519一1995炮用铸钢件补焊技术条件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标准见附录A. 3要求 3.1牌号 铸件材料牌号应符合GB/T5613一1995的规定.本规范中规定的铸件材料牌号见表1. 3.2热处理 3.2.1铸件均应进行热处理,其热处理工艺由承制方确定. 3.2.2铸件的热处理状态代号应符合GB/T5615一1985的规定:Zh一正火态:H一回火态:C一淬火 态. 3.3化学成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2100-2004 FL5960 代替WJ2100-1992 9 20071185 硅光电二极管、硅雪崩光电二极管 测试方法 Determination of silicon photodiode or avalanche photodiode 2004一09一01发布 2004一12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 WJ2100-2004 目次 前言 I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一般要求. ..2 3.1环境条件 .2 3.2仪器设备... .2 3.3电源.. .3 3.4光学参数. 3 4详细要求 ...3 4.1反向击穿电压. .3 4.2暗电流(方法1).. 4.3暗电流(方法2)... .4 4.4正向压降. ..5 4.5直流电流响应度... ..6 4.6交流电流响应度..... .6 4.7脉冲电流响应度(方法1). ..8 4.8脉冲电流响应度(方法2)... 10 4.9自动测试交流电流响应度随偏压变化曲线.... .11 4.10直流光谱响应曲线、光谱响应范围和峰值响应波长... .12 4.11 交流光谱响应曲线、光谱响应范围和峰值响应波长13 4.12 响应时间 ..14 4.13. 电容 .15 4.14直流倍增因子.. .15 4.15 交流倍增因子 ......16 4.16 自动测试交流倍增因子随偏压变化曲线 ....18 4.17噪声等效功率(方法1), ....19 4.18噪声等效功率(方法2)20 4.19噪声等效功率(方法3).. ....21 4.20反向击穿电压温度系数.:... 22 4.21直流电流响应度一偏压一温度曲线23 4.22 交流电流响应度一偏压一温度曲线 .24 4.23直流电流响应度均匀性..... .25 4.24交流电流响应度均匀性 .26 4.25 直流电流串扰因子. ..27 4.26交流电流串扰因子....... ...28 4.27 过渡宽度(方法1) 29 4.28 过渡宽度(方法2). 30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FL:1010 WJ.1920-2005 NU1920-2005 代替WJ1920-1990 20063804 航炮后坐力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of aircraft gun recoil force : 2005一04一11发布 2005一07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920-2005 前言 本标准代替WJ1920一1990《航炮后坐力测试》. 本标准与WJ1920一1990相比,主要有下列变化: a)在航炮后坐力测试方法中,增加了力传感器测试法; b)在航炮后坐力测试方法的应变片和位移传感器测试法中,取消了位移传感器测试方法; c)在航炮后坐力测试方法的应变片测试法中,对信号适调仪及记录设备等提出了技术指标要求; d)增加了有关测试要求、试验程序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国营第八四七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笑娟、陈福华、马国宪、杨胜、胡春生、陈蕊、马青娟、王志杰、蔡希 利、甘志明、杨育民、曹玉萍. 本标准于1990年11月首次发布. WJ1920-2005 航炮后坐力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炮后坐力的地面测试方法,即力传感器测试法、应变片测试法和机械测量法. 本标准适用于航炮后坐力和前冲力的测试,其它小口径武器后坐力和前冲力的测试也可参照使 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69一1995铅锭 GJB2970一1997火炮动态参数测试方法 GJB5137一2002航炮台架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航炮后坐力aircraft gun recoil force 射击时,航炮沿后坐运动方向作用于弹性试验架上使其产生变形的力. 3.2 航炮前冲力aircraft gun forward inertia force 射击时,航炮沿复进运动方向作用于弹性试验架上使其产生变形的力. 3.3 弹性试验架elastic carriage 测试航炮后坐力、前冲力及后坐、前冲位移的专用试验装置.一般由连接件、弹性元件及支架组 成. 4测试方法原理及其系统组成 4.1力传感器测试法 4.1.1测试原理 利用力传感器测试航炮后坐力、前冲力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能由记录设备直接输出后坐力、 前冲力的数值. 应用此方法时,在设计弹性试验架时需考虑到对力传感器的安装. 4.1.2测试系统组成 测试系统由力传感器、信号适调仪、记录设备、连接件、弹性元件、支架等组成.力传感器测试 系统组成示意图见图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1911-2004 FL0114 代替WJ1911-1990 20071130 烟火药生产防静电安全规程 The safety code for preventing electrostatic accidents in manufacturing pyiotechnics 2004一09一01发布 2004-12-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代替WJ1911一1990《烟火药生产防静电安全规程》. 本标准与WJ1911一1990相比较主要变化如下: a)增加了“爆炸性物质的静电敏感度分级”和“静电危险环境分级”; b)增加了不同级别中“静电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新的测量标准“GB12014一1998”、 “WJ2146”等; c)删去了“人体电容”和“人体电位”测量等条款.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加兴、鲁长虹、龚黎明、陈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WJ1911一1990. WJ.1911-2004 烟火药生产防静电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烟火药生产和使用中防静电危害的主要技术要求、静电管理要求及静电检测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军用烟火药生产和使用中的静电安全管理和防静电工程设计.民用烟火药生产和使 用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385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12014防静电工作服 WJ1698防静电织物静电测试方法 WJ2146兵器工业防静电用品设施验收规程 3爆炸性物质的静电敏感度分级 爆炸性物质的静电敏感度分三个等级分级见附录A.静电敏感物质环境分为三级EA、E:和Ec级静 电危险环境. 4静电危险环境分级 静电危险环境分级见附录B. 5静电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要求 静电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要求见附录C. 6静电危害控制的技术措施 6.1设备、器具静电接地 6.1.1设备静电接地 6.1.1.1生产场所不应存在电容大于3pF的无静电接地的孤立导体.一般大型非用电金属设备应直 接静电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02. 6.1.1.2球磨机、金属碾子、风动破碎机、造粒机、过筛机等孤立导体均应直接静电接地.铜筛网 应间接静电接地. 6.1.2活动器具静电接地 6.1.2.1活动器具应静电接地,其中包括接料小车、接料箱、盘、装药箱等.接地点应不小于两点. 6.1.2.2静电接地应在器具无静电的情况上进行.生产中需断开容器的接地线时,应在装料(药) 后静置一段时间再断开接地线,至少应静置】min 但应始终保持器具间接接地.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FL0180 WJ1853-2004 代替WJ1853-1989 介质膜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ielectric coatings 2004一09一01发布 2004一12-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规范代替WJ1853一1989《介质膜》. 本规范与WJ1853一1989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a)将特殊高温要求由350℃修订成500℃. b)盐雾试验采用GJB150.11一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 c)将检验抽样GJB179A一1996《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改为定数抽样: d)增加了膜层的激光损伤阅值: e)增加了膜系示例. 本规范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营第五三八厂.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朱耀南、刘庆明、缪金义、施庆明. 本规范于1991年12月首次发布. WJ1853-2004 介质膜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单层和多层介质光学薄膜(简称介质膜)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交货准备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在光学零件上镀制的各种介质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91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B/T1185一1989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GB/T16601光学表面激光损伤阙值测试方法第1部分:1对1测试 GJB150.11一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 GJB471A通用军械装备标志 HG/T2407一1992电气绝缘用聚酯压敏胶粘带 WJ298一1981包装标志用字型及符号 3要求 3.1光学性能 膜层的光学性能应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技术指标.部分介质膜的光学性能指标参见 附录A. 3.2镀膜面积 光学零件的有效孔径镀膜面积应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3.3膜层质量 3.3.1外观质量 3.3.1.1膜层不应有明显的损坏,如脱膜、起皮、裂纹和起泡等. 3.3.1.2在有效孔径范围内,膜层表面不允许存在影响其光学性能和视场的色斑、污点、条纹、灰 雾等疵病. 3.3.2表面疵病(麻点和擦痕) 3.3.2.1在有效孔径范围内,镀膜后的光学零件上的表面疵病(麻点和擦痕),按产品图样或技术 文件规定的等级,其总量允许增加30%. 3.3.2.2在有效孔径范围内,镀层上的针孔或溅点按3.3.2.1规定的麻点计算. 3.4膜层耐久性 3.4.1附著力 用符合HG/T2407一1992规定的20mm宽的优等品胶粘带粘拉时,膜层应无脱膜现象. 3.4.2恒定湿热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1852-2004 FL0180 代替WJ1852-1989 20071229 金属外反射膜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etal front surface reflecting coating 2004一09一01发布 2004一12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规范代替WJ1852一1989《金属外反射膜》. 本规范与WJ1852一1989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a)增加了金属金、铜外反射膜层镀制的要求、检验方法; b)环境适应性试验采用GJB150一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c)将检验抽样GJB179《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改为定数抽样. 本规范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营第二五八厂.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琳、陈俊霞、陈菊意、常树芬、李春杰. 本规范于1991年12月首次发布. WJ1852-2004 金属外反射膜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金属外反射膜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在光学零件上镀制金属银、铝、金和铜外反射膜的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185一1989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GJB150.3一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高温试验 GJB150.4一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JB150.9一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湿热试验 GJB150.11一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 JB/T8226.3一1999光学零件镀膜外反射膜 HG/T2407一1992电气绝缘用聚酯压敏胶粘带 3要求 3.1光学性能 3.1.1白光反射比 镀膜后零件表面任意点白光反射比,铝膜应不小于87%:银膜应不小于95%. 3.1.2光谱反射比 除另有规定外,,镀膜后零件对光谱最小反射比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光谱最小反射比 类型 波段 光谱最小反射比 nm .% 450~650 ≥94 银膜 >650~1100 ≥97 8000~12000 ≥95 400~420 ≥82 铝膜 >420~700 ≥86 金膜 800~2500 ≥95 铜膜 600~950 ≥96 3.2镀膜面积 光学零件的有效孔径镀膜面积应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规定. 3.3膜层质量 3.3.1外观 膜层不应有明显的损坏,如脱膜、起皮、裂纹和灰雾等.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1805-2004 FL1300 代替WJ1805-1988 20071178 弹体螺旋装药质量X射线检验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X-ray test for quality of screw feeder loading for shell body 2004一09一01发布 2004一12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805-2004 前言 本标准代替WJ1805一1988《弹体螺旋装药质量X射线检验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WJ1805一1988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a)增加了对各装药区段尺寸的要求,装药区段增加了D区段; b)增加了对疵孔总面积、最大疵孔的直径和深度等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营第七二四厂、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七二四厂军代表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庆吉、高奇、李一民、吴立君、杨先锋、杨东铭.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WJ1805一1988. WJ1805-2004 弹体螺旋装药质量X射线检验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射线检验弹体螺旋装药质量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结果判定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螺旋装药的炮用榴弹弹体装药质量的射线检验与验收.其他射线检验可参照 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1051中大口径榴弹通用规范 WJ/Z205一1985炮弹弹体装药质量X射线检验法 3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装配弹体 用以装药的装配弹体应符合产品图样、相应产品规范及GJB1051的规定. 3.1.2装药弹体 装药弹体应符合产品图样、相应产品规范及GJB1051的规定. 3.1.3检验设备 用以螺旋装药质量检验的射线检验设备的灵敏度及检验设备使用前的调整、操作程序应符合 WJ/Z205一1985的相关规定,使用过程中应作定期检查. 3.1.4安全措施、检验人员 安全措施及检验人员资格的要求应符合WJ/Z205一1985中第8章的规定. 3.1.5检验标记、检验报告、x射线照相底片 X射线检验的检验标记、检验报告、照相底片应符合WJ/Z205一1985中第7章的规定. 3.2详细要求 3.2.1装药区段 采用X射线检验装药质量缺陷时,根据弹体药室结构,沿其轴向一般可按图1划分装药区段.A区 段为从药室底部边界到B区段后边界,该区段一般不小于60mm;B区段为从A区段前边界到C区段后 边界,如该区段小于60mm 则视为无B区段;C区段为引信室底部以下60mm处到引信室底部,无B 区段时,则C区段从A区段前边界到引信室底部;D区段(仅适用于装药中有深引信室的情况)为从C 区段边界(即深引信室底部)到装药的上端面.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1768-2006 FL1700 代替WJ1768一1988 柴油机组件名称及其代号 编制原则和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diagrams of names and codes of diesel engine ponents 2006一12一15发布 2007一05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768-2006 前言 本标准代替WJ1768一1988《柴油机组件名称及其代号编制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与WJ1768一1988相比,主要内容有如下变化: a)增加了24、64、65、66、94、95组别; b)合并了31、32、35、37组别.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义、李亚萍、孙利敏、吴建全. 本标准于1988年3月首次发布. I WJ1768-2006 柴油机组件名称及其代号 编制原则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柴油机组件名称及其代号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按WJ4进行隶属编号的水冷柴油机新产品研制和老产品改进设计.引进产品亦可参 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J4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设计文件的编号方法 3编制原则 3.1柴油机组件的编号原则,应根据WJ4的规定在01~99范围内进行编制. 3.2本标准所列柴油机组件,包括柴油机本体的组成部分及选装的附件. 3.3组件的划分原则是方便装配或能完成某一具体功能. 3.4标准件、元器件均应编入各所属装配的组件内,不应单独成组. 3.5柴油机各组成部分中使用的专用橡胶密封件和标准橡胶密封件,应统一成组. 3.6组件之间、柴油机与底盘之间的过渡零件、联接零件,应根据便于装配的原则编入相应的组件内. 4编制方法 4.1柴油机组件代号,应从01~-99在产品范围内按本标准规定的组件名称进行编制.凡需要增添新组 件名称时,应按5.2规定的管理办法进行申请. 4.2柴油机组件代号、组件名称及其有关说明见表1. 表1 组件代号 组件名称 说明 01 机体 包括上曲轴箱、下曲轴箱、呼吸器以及分体式传动箱和飞轮壳 02 油底壳 不带任何附件,只用于集存机油的油底壳 03 气缸体 包括气缸套、气缸垫及其装配所需的零件 04 连杆和活塞 包括连杆部件、活塞部件及其装配所需的零件 05 曲轴 包括减振器、飞轮及与曲轴装配的零件(曲轴齿轮除外) 06 气缸盖 07 配气机构 包括气门驱动机构及其气门组合件等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1760-2004 FL1005 代替WJ1760-1987 枪械零件倒圆与倒角 Round off and chamfer of firearm parts 2004一09一01发布 2004一12-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760-2004 前言 本标准代替WJ1760一1987《枪械零件圆角半径》.. 本标准与WJ1760一1987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以下变化: a)按GB/T321一1980《优先数和优先数系》采用了优先数系: b)规定了轴与孔装入性倒圆与倒角型式及尺寸; c)提出了基本尺寸外的质量特征要求; d)规范了塑料件的倒圆与倒角; e)推荐了特殊的倒圆与倒角的尺寸和其它质量特征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营第二九六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建荣、刘远秋、王朝荣、马欣伟、黄泽好、袁安、张燕、钟黎、尹智武. 本标准于1987年5月首次发布. WJ1760-2004 枪械零件倒圆与倒角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枪械零件倒圆与倒角的型式及尺寸系列、倒角的角度系列、轴与孔装入性的倒圆与 倒角型式及尺寸、配合型式及尺寸、质量特征、塑料件及特殊倒圆与倒角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枪械零件倒圆与倒角的设计、制造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031一1995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1184一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3要求 3.1型式及尺寸系列 倒圆与倒角的型式按图1,其尺寸系列按表1. R一内倒圆半径: R1一外倒圆半径: C一内倒角高度尺寸: C1一外倒角高度尺寸: a一倒角的角度 图1倒圆与倒角型式 表1倒圆与倒角尺寸系列 单位为毫米 倒圆半径(R、R1)、倒角高度(C、C1) 0.2 0.3 0.4 0.5 0.6 0.8 1.0 1.2 1.6 2.0 2.5 3.0 4.0 5.0 6.0 8.0 10 12 16 20 25 30 3.2倒角的角度系列 倒角的角度系列按表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1694-2002 FL2350 代替WJ1694-86 装甲车辆制动瓦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brake block of armoured vehicles 2002一11一20发布 2003一02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694-2002 前言 本规范代替WJ1694一86《装甲履带车辆粉末冶金制动瓦》. 本规范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营第六一七厂.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许成法、李建华、徐鸣、敖立宏、徐卫军. 本规范1986年首次发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1478.9-2007 FL9900 代替WJ1486一1984 可转位刀具 第9部分:正前角削平型直柄立铣刀 Indexable tool -Part 9:Vertical milling cutter.with positive rake and flat-type straight shank 2007一05一22发布 2007-11-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478.9-2007 前言 《可转位刀具》分为57个部分,具体结构参见WJ1478.1一2007中附录A.本部分为第9部分. 本部分代替WJ1486一1984《正前角可转位削平型直柄立铣刀》. 本部分与WJ1486一1984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一名称更改为:可转位刀具,第9部分:正前角削平型直柄立铣刀; —一编写格式按GJB6000一2001作了修改; —更新了原标准中的引用标准; 一执行了现行有效的机械制图等通用基础标准.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营第一五二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明、黄忠旭、刘卫红、张莉、鲁:刚、张诚民、李木. 本部分于1984年8月首次发布. WJ1478.9-2007 可转位刀具 第9部分:正前角削平型直柄立铣刀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正前角削平型直柄立铣刀的型式与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正前角削平型直柄立铣刀(以下简称铣刀)的选用、生产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081一1987硬质合金可转位铣刀片 GB/T3077一1999合金结构钢 GB/T13911一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W1478.46一2007可转位刀具第46部分:内六角压紧螺钉 YS/T400一1994硬质合金牌号 3要求 3.1铣刀 3.1.1型式与尺寸 铣刀直径d=25mm、d=32mm、d=40mm、d=50mm的型式与尺寸见图1和表1. 3.1.2技术要求 刀片材料牌号按YS/T400一1994选用. 3.1.3标记 铣刀直径d=32mm、正前角、90°主偏角、螺钉夹紧的削平型直柄立铣刀;配用刀片边长为16.5mm、 C级精度、r=0.6、切削刃形状为T、切削方向为右切、牌号为YT14: 可转位铣刀32WJ1478.9一2007 刀片FPCN160306R一YT14GB/T2081一1987 3.20一1刀体 3.2.1型式与尺寸 3.2.1.1铣刀直径d=25mm的刀体型式与尺寸见图2和表2. 3.2.1.2铣刀直径d=32mm、d=40mm、d=50mm的刀体型式与尺寸见图3和表2. 3.2.2技术要求 3.2.2.1材料:40CGB/T3077一1999. 3.2.2.2倒钝. 3.2.2.3热处理:HRC40~45. 3.2.2.4表面处理:Fe/ct0GB/T13911一199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FL9900 WJ1478.8-2007 代替WJ1485-1984 可转位刀具 第8部分:正前角锥柄立铣刀 Indexable tool -Part 8:Vertical milling cutter with positive rake and taper shank 2007一05一22发布 2007一11-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478.8-2007 前言 《可转位刀具》分为57个部分,具体结构参见WJ1478.1一2007中附录A.本部分为第8部分. 本部分代替WJ1485一1984《正前角可转位锥柄立铣刀》. 本部分与WJ1485一1984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一名称更改为:可转位刀具第8部分:正前角锥柄立铣刀; —编写格式按GJB6000一2001作了修改; 一更新了原标准中的引用标准; 一执行了现行有效的机械制图等通用基础标准.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营第一五二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明、黄忠旭、刘卫红、张莉、鲁刚、张诚民、李木. 本部分于1984年8月首次发布. WJ1478.8-2007 可转位刀具 第8部分:正前角锥柄立铣刀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正前角锥柄立铣刀的型式与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正前角锥柄立铣刀(以下简称铣刀)的选用、生产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081一1987硬质合金可转位铣刀片 GB/T3077一1999合金结构钢 GB/T13911一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WJ1478.46一2007.可转位刀具,第46部分:内六角压紧螺钉 YS/T400一1994硬质合金牌号 3要求 3.1.铣刀 3.1.1:型式与尺寸 铣刀直径d=25mm、d=32mm、d=40mm、d=50mm的型式与尺寸见图1和表1. 3.1.2技术要求 刀片材料牌号按YS/T400一1994选用. 3.1.3标记 铣刀直径d=32mm、正前角、90°主偏角、螺钉压紧的锥柄立铣刀;配用刀片边长为16.5mm、C 级精度、=0.5、切削刃形状为T、切削方向为右切、牌号为YT14: 可转位铣刀32WJ1478.8一2007 刀片FPCN160305R一YT14GB/T2081-1987 3.20一1刀体 3.2.1.型式与尺寸 3.2.1.1铣刀直径d=25mm的刀体型式与尺寸见图2和表2. 3.2.1.2铣刀直径d=32mm、d=40mm、d=50mm的刀体型式与尺寸见图3和表2. 3.2.2技术要求 3.2.2.1材料:40CGB/T3077一1999. 3.2.2.2倒钝. 3.2.2.3热处理:HRC40~45. 3.2.2.4表面处理:Fe/ctO GB/T13911一199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FL9900 WJ1478.7-2007 代替WJ1484-1984 可转位刀具 第7部分:上压式三角刀片正前角 套式面铣刀 Indexable tool -Part7:Upper shell side milling cutter with positive rake 2007一05一22发布 2007一11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478.7-2007 前言 《可转位刀具》分为57个部分,具体结构参见WJ1478:1一2007中附录A.本部分为第7部分. 本部分代替WJ1484一1984《正前角可转位套式面铣刀》. 本部分与WJ1484一1984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名称更改为:可转位刀具第7部分:上压式三角刀片正前角套式面铣刀; —编写格式按GJB6000一2001作了修改: 一更新了原标准中的引用标准: 一执行了现行有效的机械制图等通用基础标准.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营第一五二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明、黄忠旭、刘卫红、张莉、鲁刚、张诚民、李木. 本部分于1984年8月首次发布. WJ1478.7-2007 可转位刀具 第7部分:上压式三角刀片正前角套式面铣刀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上压式三角刀片正前角套式面铣刀的型式与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上压式三角刀片正前角套式面铣刀(以下简称铣刀)的选用、生产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081一1987硬质合金可转位铣刀片 GB/T3077一1999合金结构钢 GB/T13911一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WJ1478.46一2007可转位刀具第46部分:内六角压紧螺钉 YS/T400一1994硬质合金牌号 3要求 3.1铣刀. 3.1.1型式与尺寸 铣刀直径d=50mm、d=63mm、d=80mm、d=100mm的型式与尺寸见图1和表1. 3.1.2技术要求 刀片材料牌号按YS/T400一1994选用. 3.1.3标记 铣刀直径d=50mm、90°主偏角、螺钉夹紧的正前角套式面铣刀;配用刀片边长为16.5mm、C 级精度、g=0.5、切削刃形状为T、切削方向为右切、牌号为YT14: 可转位铣刀50WJ1478.7一2007 刀片FPCN160305R-YT14GB/T2081一1987 3.20一1刀体 3.2.1型式与尺寸 3.2.1.1铣刀直径d=50mm的刀体型式与尺寸见图2和表2. 3.2.1.2铣刀直径d=63mm、d=80mm的刀体型式与尺寸见图3和表2. 3.2.1.3铣刀直径d=100mm的刀体型式与尺寸见图4和表2. 3.2.2技术要求 3.2.2.1材料:40CGB/T3077-1999. 3.2.2.2倒钝. 3.2.2.3热处理:HRC40~45.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WJ1478:6-2007 FL9900 代替WJ1483一1984 可转位刀具 第6部分:契块式正前角套式面铣刀 Indexable tool -Part 6:Wedg shell side milling cutter with positive rake 2007-05一22发布 2007-11-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478.6-2007 前言 《可转位刀具》分为57个部分,具体结构参见WJ1478.1一2007中附录A.本部分为第6部分 本部分代替WJ1483一1984《正前角可转位套式面铣刀》. 本部分与WJ1483一1984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名称更改为:可转位刀具第6部分:契块式正前角套式面铣刀; 编写格式按GB6000一2001作了修改: 一一更新了原标准中的引用标准; 一执行了现行有效的机械制图等通用基础标准.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营第一五二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明、黄忠旭、刘卫红、张莉、鲁刚、张诚民、李,木. 本部分于1984年8月首次发布. WJ1478.6-2007 可转位刀具 第6部分:契块式正前角套式面铣刀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契块式正前角套式面铣刀的型式与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契块式正前角套式面铣刀(以下简称铣刀)的选用、生产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081一1987硬质合金可转位铣刀片 GB/T3077一1999合金结构钢 GB/T13911一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WJ1478.10一2007可转位刀具第10部分:双头螺栓 YB/T9一1968铬轴承钢技术条件 YS/T400一1994硬质合金牌号 3要求. 3.1铣刀 3.1.1型式与尺寸 3.1.1.1铣刀直径d=100mm、d=125mm的型式与尺寸按图1和表1的规定. 3.1.1.2铣刀直径d=160mm、d=200mm的型式与尺寸按图2和表1的规定. 3.1.2技术要求 3.1.2.1刀片材料牌号按YS/T400一1994选用. 3.1.2.2形状和位置公差按表2规定选用. 3.1.3标记 铣刀直径d=100mm、90°主偏角、楔块夹紧的正前角套式面铣刀;配用刀片边长为22mm、C 级精度、r=1.5mm、切削刃形状为T、切削方向为右切、牌号为YT14: 可转位铣刀100WJ1478.6一2007 刀片FPCN220415R一YT14GB/T2081一1987 3.20一1刀体 3.2.1.型式与尺寸 3.2.1.1铣刀直径d=100mm、d=125mm的刀体型式与尺寸见图3和表3. 3.2.1.2铣刀直径d=160mm、d=200mm的刀体型式与尺寸见图4和表3. 3.2.2技术要求 3.2.2.1材料:40CGB/T3077-1999.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行业标准 FL9900 WJ1478.57-2007 可转位刀具 第57部分:楔块式外圆车刀 Indexable tool -Part 57:wedge cylindrical turning tool 2007一05一22发布 2007一11一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WJ1478.57-2007 前言 《可转位刀具》分为57个部分,具体结构参见WJ1478.1一2007中附录A.本部分为第57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营第一五二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明、黄忠旭、刘卫红、张莉、鲁刚、张诚民、李木. WJ1478.57-2007 可转位刀具 第57部分:楔块式外圆车刀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模块式外圆车刀的型式与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楔块式外圆车刀(以下简称车刀)的选用、制造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70.1一2000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GB/T699一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2078一1987带圆孔的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 GB/T3077一1999合金结构钢 GB/T13911一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YS/T400一1994硬质合金牌号 3要求 3.1车刀 3.1.1型式与尺寸 车刀的型式与尺寸,当s等于一3°时见图1和表1;当2s等于一6°时见图1和表2. 3.1.2技术要求 3.1.2.1刀片材料牌号按YS/T400一1994选用. 3.1.2.2表内的rg按选用刀片型号的具体值确定. 3.1.2.3左切车刀选用左刀片. 3.1.3标记 3.1.3.1右切车刀标记 车刀刀尖高度H=25mm、2s=(一6°)的楔块式外圆车刀;配用边长为17.8mm、U级精度、rg= 0.8mm、槽型为A型、槽宽为4mm、材料牌号为YT14的刀片: 车刀25×17×(-6)°WJ1478.57一2007 刀片FNUM170408R-A4一YT14GB/T2078一1987 3.1.3.2左切车刀标记 车刀刀尖高度H=25mm、2s=(一3°)的左切楔块式外圆车刀;配用边长为17.8mm、U级精度、 rg=1.2mm、槽型为A型、槽宽为4mm、材料牌号为YT14的刀片: 车刀25×17X(-3°).-LWJ1478.57一2007 刀片FNUM170408L-A4-YT14GB/T2078-1987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