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标准管理办法 2023年版.doc
附件1 药品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管理,建立最严谨的药品标 准,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促进药品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 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注册 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和省级中药标准的管 理适用本办法.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中 国药典》增补本与其对应的现行版《中国药典》具有同等效力. 经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由国务院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品审评中心)核定,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药品上市许可、补充申请时发 给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的经核准的质量标 准为药品注册标准. 省级中药标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国家药品 -1 标准没有规定的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中药配方颗粒 标准. 第三条药品标准管理工作应当贯彻执行药 品监督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 科学规范、先进实用、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中药标准管理工作实行政府主 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药品注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应当强化持有人的主体责 任. 第五条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积极参与 药品标准研究和提高工作,加大信息、技术、人才和经费等投 入,并对药品标准提出合理的制定和修订意见和建议. 在发布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级中药标准公示稿时,应当标 注药品标准起草单位、复核单位和参与单位等信息. 鼓励持有人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以及对产品认知的不 断提高,持续提升和完善药品注册标准. 鼓励行业或者团体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促进药品高质 量发展. 第六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积极 开展药品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药品标准 的国际协调. 第七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省级药 2 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推进落实国家药品标准 提高行动计划,持续加强药品标准体系建设;不 断完善药品标准管理制度,加强药品标准信息化 建设,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做好药品标准宣传贯 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章各方职责 第八条持有人应当落实药品质量主体责任,按照药品全生 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持续提升和完善药品注册标准,提升药品 的安全、有效与质量可控性. 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中需要持有人参与或者协助 的,持有人应当予以配合. 持有人应当及时关注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和修 订进展,对其生产药品执行的药品标准进行适用 性评估,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第九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贯彻药品标准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 药品标准管理工作制度; (二)依法组织制定、公布国家药品标准,核准和废止药 品注册标准; (三)指导、监督药品标准管理工作. 第十条国家药典委员会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3 (一)组织编制、修订和编译《中国药典》及配套标准, 组织制定和修订其他的国家药品标准; (二)参与拟订药品标准管理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 (三)组织开展国家药品标准沟通交流. 第十一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 者指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负责标定国家药品标准品、 对照品.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办法由中国食品药品 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另行制定. 中检院和各省级药品检验机构负责药品注册 标准复核,对申请人申报药品标准中设定项目的 科学性、检验方法的可行性、质控指标的合理性 等进行实验室评估,并提出复核意见. 第十二条药品审评中心负责药品注册标准 的技术审评和标准核定等工作. 药品审评中心结合药品注册申报资料和药品 检验机构的复核意见,对药品注册标准的科学性、 合理性等进行评价. 第十三条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本行政区域内下 列职责: (一)组织贯彻落实药品标准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一4一 和规范性文件; (二)组织制定和修订本行政区域内的省级中药标准; (三)组织、参与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相关工作; (四)监督药品标准的实施. 第三章国家药品标准 第十四条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 组织以及公民均可提出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和修订 立项建议. 第十五条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审议立项建议,公布拟立项 课题目录,并征集课题承担单位. 根据征集情况,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进行审 议,确定课题立项目录和承担单位,并予以公示. 公示期结束后,对符合要求的予以立项,并 公布立项的课题目录和承担单位等内容. 第十六条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和修订应当按照起草、复核、 审核、公示、批准、颁布的程序进行. 涉及药品安全或者公共卫生等...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docx
附件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和上市药品的召回及其 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药品召回,是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以下称持有人)按照规定的程序收回已上市的存在质量问题 或者其他安全隐患药品,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消 除隐患的活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是指由 于研制、生产、储运、标识等原因导致药品不符合法定要求, 或者其他可能使药品具有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 危险. 第五条持有人是控制风险和消除隐患的责任主体,应当 —1— 建立并完善药品召回制度,收集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相关信息, 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进行调查、评估,及 时召回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应当积极协 助持有人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进行调 查、评估,主动配合持有人履行召回义务,按照召回计划及时 传达、药品召回信息,控制和收回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 安全隐患的药品. 第六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发 现其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 全隐患的,应当及时通知持有人,必要时应当暂停生产、放行、 销售、使用,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报告,通知和报告的信息应当真实. 第七条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使 用单位应当按规定建立并实施药品追溯制度,保存完整的购销 记录,保证上市药品的可溯源.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召回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配合、协助做 好药品召回的有关工作,负责行政区域内药品经营企业、药品 —2— 使用单位协助召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全国药品召回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药品信息公开有关制度,采取 有效途径向社会公布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信 息和召回信息,必要时向同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持有人应当制定药品召回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主动公布药 品召回信息. 第二章调查与评估 第十条持有人应当主动收集、记录药品的质量问题、药 品不良反应/事件、其他安全风险信息,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或者其他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和评估.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应当配合持 有人对有关药品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提供 有关资料. 第十一条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 进行调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内容,可以包括: (一)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种类、范围及原因; (二)药品处方、生产工艺等是否符合相应药品标准、核 3— 准的生产工艺要求. (三)药品生产过程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 产过程中的变更是否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和相关变更技术指导原 则等规定; (四)药品储存、运输等是否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五)药品使用是否符合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 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标签规定等; (六)药品主要使用人群的构成及比例; (七)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批次、 数量及流通区域和范围; (八)其他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因素. 第十二条对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药品评估的 主要内容包括: (一)该药品引发危害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已经对人体健 康造成了危害; (二)对主要使用人群的危害影响; (三)对特殊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危害影响,如老年 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外科手术病人等; (四)危害的严重与紧急程度; (五)危害导致的后果. —4— 第十三条根据药品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严重程 度,药品召回分为: (一)一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或者已经引起严重健康 危害的; (二)二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暂时或者 可逆的健康危害的; (三)三级召回:使用该药品一般不会引起健康危害,但 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收回的. 第十四条持有人应当根据调查和估果和品召回等 级形成调查评估报告,科学制定召回计划. 调查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药品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规格、批次等基 本信息; (二)实施召回的原因; (三)调查评估结果; (四)召回等级. 召回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药品生产销售情况及拟召回的数量; (二)召回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实施的组织、范围和时限 等; —5 ...
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pdf
附件2 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4年版) 指标一、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 像(CTA)检查率(BIE-1CH-01) 定义:行CTA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例数占同期自发性脑 出血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CTA检查率 行CTA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例数 ×100% 同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除外伤、明显的结构 性原因(如血管畸形、囊状动脉瘤、易出血的肿瘤、手术) 引起的原发性脑出血.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因和风险评 估情况. 指标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评估率(B1E-1CH-02) 定义:完成GCS评分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例数占同期自 发性脑出血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GCS评估率 完成GCS评分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例数 ×100% 同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GCS评估应包括入院和出院前的评估, 具体标准参考《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和《中 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评估 的规范性. 附评分表: 睁眼 语言 运动 4-自发睁眼 5-正常交谈 6-按吩咐动作 3-语言吩咐睁眼 4-言语错乱 5-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 2-疼痛刺激睁眼 3-只能说出(不恰当)单词 4-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 1-无睁眼 2-只能发音 3-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 1-无发音 2-异常伸展(去脑状态) 1-无反应 指标三、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 估率(BIE-1CH-03) 定义:完成mRS评估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例数占同期自 发性脑出血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mRS评估率 完成mRS评估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例数 ×100% 同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mRS评估应包括入院和出院前的评估, 具体标准参考《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和《中 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功能 评估的情况. 附评分表: 计分 描述 0 完全无症状 1 虽有症状但无残障,正常日常活动 2 轻度残障,无法维持发病前全部日常活动,但生活自理 3 中度残障,需要帮助,但可自行行走 4 中重度残障,无法自行行走或完成动作 5 重度残障,卧床,需日常护理 6 死亡 指标四、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紧急降压有效率 (B1E-1CH-04) 定义:行紧急降压治疗后有效缓解的轻中度自发性脑出 血患者例数占同期行紧急降压治疗的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 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紧急降压有效率 行紧急降压治疗后有效缓解的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例数 同期行紧急降压治疗的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总例数 ×100% 说明:1.本指标中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是指GCS评 分≥5分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 2.本指标中紧急降压治疗是指收缩压在150~220mmHg 的患者,在脑出血发生后2小时内开始连续静脉用药治疗. 3.本指标中有效缓解是指在紧急降压治疗1小时内患者 收缩压降低至140mmHg的目标并在住院期间维持在130至 150mmHg范围内.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紧急降压治 疗处理的有效性. 指标五、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访率(B1E-1CH-05) 定义:完成6个月随访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例数占同期 自发性脑出血出院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访率 完成6个月随访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例数 ×100% 同期自发性脑出血出院患者总例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诊疗的延续性. 指标六、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有创颅内压力(ICP) 监测率(B1E-TB1-06) 定义:行ICP监测的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例数占同期 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ICP监测率 行ICP监测的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例数 ×100% 同期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是指GCS评分3~ 8分的患者,参考《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客观评 估的规范性. 指标七、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评估率(B1E-TB1-07) 定义:完成GCS评估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例数占同期急 性颅脑创伤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GCS评估率 完成GCS评估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例数 ×100% 同期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总例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意识障碍评估 的规范性. 指标八、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随访格拉斯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pdf
附件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 (2022版) 在2018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基础上,根据新 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修订形成2022版服务能力标准. 一、适用范围 (一)本标准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本标准共设置4章90条,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 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评价的依据. 二、标准分类 (一)基本条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将普 遍应该具备、应当做到的列为基本条款,适用于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二)推荐条款.在基本条款基础上,增加进一步提升医 疗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的条款,设为推荐条款,以“★” 标注. 三、条款分布 章节 基本条款 推荐条款★ 第一章功能任务和资源配置 10 1 第二章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26 7 第三章业务管理 30 1 第四章综合管理 14 1 合计 80 10 四、条款评价结果表达方式 (一)评价采用A、B、C、D四档表达 评价结果采取累进式:达到B档者,须C档同时合格;达 到A档者,须B档和C档同时合格. (二)条款的性质 档次 A B D 有持续改进 有制度且能 仅有制度或规 情况表述 有监管 或成效良好 有结果 有效执行 章,未执行 五、评价结果 基本条款(80条) 推荐条款(10条) 类别 C级 B级 A级 C级 B级 A级 达到推荐标 准的机构 100% ≥60% ≥30% ≥90% ≥60% ≥30% 达到基本标 准的机构 ≥95% ≥50% ≥20% / / / 2 前置条件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一名称为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名称格式为:所在区名(可 机构名称 符合 口 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 不符合 口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评价前一年及当年未发生过经鉴定定性 医疗安全 符合 口 为二级及以上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不符合 口 机构管理 无对外出租、承包内部科室等行为. 符合 不符合 口口 3 目录 第一章功能任务与资源配置 1 1.1功能任务 .1 1.1.1基本功能 1.1.2主要任务 1 1.2科室设置 1.2.1临床科室 1.2.2医技及其他科室 .2 1.2.3公共卫生科或预防保健科 ..2 1.2.4职能科室 2 1.3设施设备 2 1.3.1建筑面积 .2 1.3.2床位设置★ .2 1.3.3设备配置. .3 1.3.4公共设施..... .3 1.4人员配备 1.4.1人员配备 .3 第二章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4 2.1服务方式 ..4 2.1.1门、急诊服务 2.1.2住院服务★ .4 2.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5 2.1.4转诊服务 5 2.1.5远程医疗服务★ .5 2.1.6出诊服务★ 2.2服务内容和水平 .6 2.2.1医疗服务 .6 2.2.1.1疾病种类(见附件) .6 2.2.1.2急诊急救服务 ..6 2.2.1.3全科医疗服务 2.2.1.4中医医疗服务 ...7 2.2.1.5口腔医疗服务★ .7 2.2.1.6康复医疗服务★. 2.2.1.7儿科医疗服务★ .8 2.2.1.8老年人卫生服务 .8 2.2.1.9心理健康服务★ .9 2.2.2检验检查服务 .9 2.2.2.1检验项目. .9 2.2.2.2检查项目. .9 2.2.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9 2.2.3.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9 2.2.3.2健康教育. .10 2.2.3.3预防接种 .10 2.2.3.4儿童健康管理 ....10 2.2.3.5孕产妇健康管理 .11 2.2.3.6老年人健康管理 .11 2.2.3.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11 2.2.3.8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1 2.2.3.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12 2.2.3.10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12 2.2.3.11中医药健康管理 .12 2.2.3.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12 2.2.3.13卫生监督协管 .........13 2.2.3.14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及其他 13 2.3服务效果 .13 2.3.1服务效率 ...13 2.3.2满意度 .13 第三章业务管理 .14 3.1执业与诊疗规范管理 3.1.1执业管理 .14 3.1.2规范诊疗. ..14 3.2医疗质量与安全 3.2.1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14 3.2.1.1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14 3.2.1.2医疗质量管理制...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pdf
附件3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4年版) 指标一、每百张床位病理医师数(PATH-01) 定义:每100张实际开放床位病理医师人数. 计算公式: 病理医师人数 每百张床位病理医师数= ×100 同期实际开放床位数 意义:反映病理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二、每百张床位病理技术人员数(PATH-02) 定义:每100张实际开放床位病理技术人员数. 计算公式: 病理技术人员数 每百张床位病理技术人员数= ×100 同期实际开放床位数 说明:本指标中病理技术人员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 务任职资格,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等 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意义:反映病理技术人员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三、标本规范化固定率(PATH-03) 定义:规范化固定的标本例数占同期标本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规范化固定的标本例数 标本规范化固定率= ×100% 同期标本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标本规范化固定是指病理标本及时按行 业推荐方法切开,以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充分固定; 有特殊要求者可使用行业规范许可的其它固定液. 意义:反映病理标本处理的规范性. 指标四、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 l in Eosinstaining HE)染色切片优良率(PATH-04) 定义:HE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的比 例. 计算公式: HE染色优良切片数 HE染色切片优良率= ×100% 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 说明:本指标中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 求的染色切片,具体标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病理分 册》或《CNAS-GL048医学实验室组织病理学检查领域认可指 南》.(下同) 意义:反映石蜡切片的染色、制片质量. 指标五、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PATH-05)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 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 ×100% 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 意义:反映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 指标六、术中快速诊断及时率(PATH-06) 定义:规定时间内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报告数占同 期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中快速诊断及时率 规定时间内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报告数 ×100% 同期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总数 说明:本指标中规定时间是指病理科在收到单例标本 (取材块数≤3块)后30分钟内完成诊断报告;若前一例标 本诊断报告未完成,新标本诊断报告应在45分钟内完成. 意义:反映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及时性. 指标七、组织病理诊断及时率(PATH-07) 定义:规定时间内完成组织病理诊断的报告数占同期组 织病理诊断报告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组织病理诊断及时率 规定时间内完成组织病理诊断的报告数 ×100% 同期组织病理诊断报告总数 说明:本指标中规定时间是指病理科在收到穿刺、内窥 镜钳取活检的小标本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诊断报告;在收 到其他类型标本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病理报告;需特殊处 理、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子检测的标本,按照相关 指南增加相应的工作日. 意义:反映组织病理诊断的及时性. 指标八、细胞病理诊断及时率(PATH-08) 定义:规定时间内完成细胞病理诊断的报告数占同期细 胞病理诊断报告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细胞病理诊断及时率 规定时间内完成细胞病理诊断的报告数 ×100% 同期细胞病理诊断报告总数的比例 说明:本指标中规定时间是指病理科在收到细胞标本后, 2个工作日内完成诊断报告;需特殊处理、特殊染色、免疫 组化染色、分子检测的标本,按照相关指南增加相应的工作 日. 意义:反映细胞病理诊断的及时性. 指标九、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PATH-09) 定义: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报告数占同期分子病 理检测报告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 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报告数 ×100% 同期分子病理检测报告总数 说明:本指标中室内质控合格是指检测流程及结果达到 行业标准要求,具体标准参见中华病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专家 共识与指南. 意义:反映分子病理诊断质量. 指标十、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PATH-10)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次数占同期参加免疫 组化染色室间质评总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 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次数 ×100% 同期参加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总次数 说明:本指标中室间质评合格是指参加省级及以上病理 质控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 可委员会(CNAS)等质控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并达到合格 标准.(下同) ...
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pdf
附件3 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3年版) 指标一、疼痛科医师床位比(PM-S1-01) 定义:疼痛科医师人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 计算公式: 疼痛科医师人数 疼痛科医师床位比三 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 说明:本指标中疼痛科医师是指在本医疗机构注册,全 职从事疼痛科治疗工作的执业医师.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疼痛科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二、疼痛科护士床位比(PM-S1-02) 定义:疼痛科护士人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 计算公式: 疼痛科护士人数 疼痛科护士床位比三 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疼痛科护士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三、住院患者入院8h内疼痛程度评估完成率 (PM-SI-03) 定义:入院8小时内完成疼痛程度评估的住院患者例数 占同期住院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入院8h内疼痛程度评估完成率 入院8小时内完成疼痛程度评估的住院患者例数 ×100% 同期住院患者总例数 说明:疼痛程度评估是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数字评分量表(NRS)、口述分级法(VRS)、改良面部表情 疼痛评估工具(FPS-R)等工具进行疼痛评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住院患者疼痛评估的及时性、规 范性. 指标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初诊患者一线药 物使用率(PM-PHN-01) 定义:使用一线药物进行治疗的PHN初诊患者数占同期 PHN初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PHN初诊患者一线药物使用率 使用一线药物进行治疗的PHN初诊患者数 ×100% 同期PHN初诊患者总数 说明:1.本指标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患急 性带状疱疹皮疹愈合30天后仍遗留有累及区域的疼痛,国家 临床版2.0疾病诊断编码(4位编码)为B02.2(下同) 2.本指标中初诊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首次被诊断为带状 疱疹后神经痛. 3.本指标中PHN一线治疗药物是指按照《周围神经病理 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 专家共识》等国内外相关的规范、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作 为PHN治疗首选的药物种类,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钠离子 通道阻断剂和抗抑郁药等.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PHN患者诊疗的规范性. 指标五、PHN治疗有效率(PM-PHN-02) 定义:治疗后有效缓解的PHN患者例数占同期治疗的PHN 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治疗后有效缓解的PHN患者例数 PHN治疗有效率 ×100% 同期治疗的PHN患者总例数 说明:1.PHN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分别统 计其有效率. 2.本指标中手术治疗包括:脊髓神经根射频消融术 (04.2x05)、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04.2x07)、三叉神经 半月节射频热凝术(04.2x08)、肋间神经射频消融术(04.2x11) 等颅和周围神经破坏术(04.2x) 脊髓神经刺激器导线置入 或置换(03.9300)、周围神经刺激器导线置入或置换 (04.9200)、完全可植入型的输注泵置入(86.0600)、输 注泵置入术(86.0601);非手术治疗是指除上述手术治疗外 的其他治疗.(下同) 3.本指标中治疗有效缓解是指PHN患者住院治疗1周后, 使用VAS或NRS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疼痛评分较基线降 低≥3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PHN患者的诊疗质量. 指标六、PHN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PM-PHN-03) 定义:PHN患者行手术治疗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占同期PHN 患者手术治疗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PHN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PHN患者行手术治疗发生并发症的例数 ×100% 同期PHN患者手术治疗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手术并发症是指出现的与手术相关的感 染、出血、气胸、神经功能障碍、器官组织损伤、全脊髓麻 醉.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手术治疗PHN的安全性. 指标七、PHN患者精神心理评估率(PM-PHN-04) 定义:进行精神心理评估的PHN患者例数占同期PHN的 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PHN患者精神心理评估率 进行精神心理评估的PHN患者例数 ×100% 同期诊断为PHN的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精神心理评估是指采用焦虑筛查量表 (GAD-7)、抑郁筛查量表(PHQ-9)或其他的测试量表,对 PHN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PHN患者诊疗的全面性. 指标八、癌症疼痛患者24h内疼痛全面评估完成率 (PM-CP-01) 定义:入院24小时内完成疼痛全面评估的癌症疼痛患者 例数占同期癌症疼痛住院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癌症疼痛患者24h内疼痛全面评估完成率 入院24h内完成疼痛全面评估的癌症疼痛患者例数 ×100% 同期癌症疼痛住院患者总例数 说明:1.本指标中癌症疼痛的国家临床版2.0疾病诊断 编码(4位编码...
疫苗生产检验电子化记录技术指南(试行).pdf
疫苗生产检验电子化记录技术指南 (试行) 1总则 1.1目标 为了使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药品生产质 量管理规范》的附录《生物制品》和《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加快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 开展信息化转型,尤其是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需要率先实现疫苗生产、检验信息的电子化记录, 因而制定本文件. 1.2范围 本文件制定了在疫苗生产过程中,与疫苗生产、检验过程电子化记录相关的业务要求和技术 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和疫苗生产企业. 本文件同样适用于疫苗生产和检验过程质量管理信息化相关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评审依据. 对于本文件未列举的信息化相关业务数据,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可参考本文件的相关内容, 基于风险并按照同等原则执行电子记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生物制品》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计算机化系统》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NMPAB/T1001-2019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导则 NMPAB./T1002-2019药品追溯码编码要求 NMPAB./T1003-2019药品追溯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NMPAB/T1004-2019疫苗追溯基本数据集 NMPAB /T1005-2019疫苗追溯数据交换基本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电子记录 指一种数字格式的记录,由文本、图表、数据、声音、图示或其它数字信息构成.其创建、 修改、维护、归档、读取、发放和使用均由计算机(化)系统实现. 3.2 电子签名 指电子记录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可靠的电子签名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 国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电子签名. 3.3 原始记录 可以被描述为首次捕获的信息,可以是记录在纸上(静态),也可以是电子的(通常是动态 的,取决于系统的复杂性).原始信息中在动态状态下捕获的信息应保持在该状态下可使用. 3.4 原始数据 指初次或源头采集的、未经处理的数据. 3.5 工艺规程 为生产特定数量的成品而制定的一个或一套文件,包括生产处方、生产操作和包装操作要求, 规定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工艺参数和条件、加工说明(包括中间控制)、注意事项等内容. 注:应在生产信息化系统中建立与批准的工艺规程要求一致的电子配方,用来管理疫苗的生产处方和操作 要求等内容. 3.6 物料平衡 产品或物料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及收集到的损耗之和与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之间的比较,并 考虑可允许的偏差范围. 3.7 检验信息 在检验信息化系统中用来管理电子批检验记录、样品流转、检验试剂、仪器与设备、方法及 标准、检验人员等. 3.8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3.9 电子批记录 是通过信息化系统记述每批疫苗生产、质量检验和放行审核的文件和记录,可追溯 与成品质量有关的历史信息. 3.10 审计追踪 是一系列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及用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以帮助从原始数据追 踪到有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事件追溯到原始数据. 3.11 数据安全 2 .. 数据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 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3.12 数据可靠性 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描述存储的数据值均处于客观真实的状态. 3.13 系统管理员 包括操作系统管理员、应用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系统审计管理员,根据相应权限管 理计算机(化)系统或特定电子通信服务操作的人. 4基本原则 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是疫苗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如实记录生产、检验过 程中形成的数据,确保生产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4.1适用性 本文件给出了一个通用的疫苗生产检验电子化记录技术指导.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参照 本文件进行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疫苗生产和检验过程中的数据加以记录. 本文件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学技术水平起草,并不限制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疫苗上市许 可持有人和生产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2024.pdf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公告 2024年第17号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特殊医学用途 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已经2024 年4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第12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告,自发 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10月13 日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同时废止. 市场监督管理总 2024年4月25日 1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 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过程,保 证数据及结果的科学、真实、可靠,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特殊医学 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全过 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临床试验总结和报告. 第三条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应当符合《世界医 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及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的安全和权 益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优先于对科学和社会的获益.伦理审查与 知情同意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第四条承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应 当具有临床营养科以及与所研究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相关的 专业科室,具备开展临床试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 力、伦理审查能力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研究条件, 及药品注册临床试验经验,并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 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备案信息系统备案. 2— 第五条试验样品的质量要求应当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和(或)相关规定,生产条件应当符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良好生产规范. 临床试验中的试验用留样样品应当至少保存至样品保质期 结束. 第六条临床试验相关方应当妥善记录、处理和保存临 床试验的纸质或电子资料,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相 关资料文件应当至少保存至临床试验结束后五年. 第七条临床试验相关方应当保护受试者隐私,遵守保密相 关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伦理委员会、申请人等可按规 定查阅试验的相关资料. 第八条临床试验的实施应当遵守利益冲突回避原则. 第二章职责要求 第九条申请人是临床试验的责任人,应当把保护受试者的 安全和权益以及临床试验结果的科学、真实、可靠作为临床试验 的基本考虑,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建立覆盖临床试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选择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 (三)选派监查员对临床试验开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查. (四)免费提供试验用样品,对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的质量 -3 安全负责. 第十条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应当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 权益,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对临床试验的科学性、伦理性、可行性进行审查,并 出具明确的书面审查意见. (二)对研究者的资格进行审查. (三)对批准开展的临床试验进行跟踪审查,受理并妥善处 理受试者的相关诉求. (四)审查是否存在受试者被强迫、利诱等参加临床试验的 情形;是否在知情同意书中采用了使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放弃其 合法权益的内容. (五)伦理委员会有权暂停、终止未按照相关要求实施或者 受试者出现非预期严重损害的临床试验. 第十一条研究者是实施临床试验并对受试者安全和权益及 临床试验质量负责的试验现场负责人,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按照伦理委员会要求提供伦理审查需要的相关文件, 并且遵照伦理委员会批准的试验方案实施临床试验. (二)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原则,实施知情同意. (三)保证受试者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安全和权益. (四)出现不良事件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试者得到及时 适当的治疗和处置. (五)在临床试验完成后提交临床试验报告. 4 (六)负责临床试验现场的数据采集,确保临床试验数 据是从临床试验的源文件和试验记录中获得的,且符合准确、完 整、可读和及时的要求.源数据应当具有可归因性、易读性、同 时性、原始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持久性. 第十二条监查员应当按照申请人制定的监查计划及监查标 准操作规程,对临床试验进行现场监查并向申请人提交书面报告. 第十三条临床试验机构负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 验的管理和实施,制定临床试验相关管理制度. 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对申请人提供的试验用样品承担管 理责任;应当接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核查、申请人组 织的监查. 第三章临床试验方案 第十四条试验方案通常包括基本信息、研究背景、试验目 的、试验设计、试验管理等内容. 第十五条试验方案中基本信息一般包括: (一)试验方案标题、编号、版本号和日期. (二)申请人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三)研究者姓名、职称、联系方式,临床试验机构名称和 地址. (四)监查员...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pdf
附件3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 (2022版) 为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指导各地加强村卫生室 建设,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制定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 一、适用范围 (一)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为村卫生 室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本标准共设7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用于村 卫生室参照自我评价和改进. 二、能力结果表达方式 (一)结果采用A、B、C三档表达方式. A档:代表“优秀” B档:代表“良好” C档:代表“合格” 三、能力结果 基本标准:要求达到28个C级指标,13个B级指标,7个 A级指标达标; 推荐标准:要求达到30个C级指标,15个B级指标,10 个A级指标达标. -1-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指标体系 检查项目 前置条件 检查结果 执业注册第一名称为村卫生室,名称 符合口 机构名称 格式为:乡镇(街道)名行政村名卫 生室(所、站). 不符合口 评价前一年及当年未发生过经鉴定定 符合口 医疗安全 性为三级及以上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 故. 不符合口 提供的统计数据和申报材料真实;无 符合口 诚信执业 被(行政)执法部门裁定的违法、违 规执业行为. 不符合口 符合口 负面舆情 评价前一年及当年未发生经查实的不 良舆情,群众评价和口碑总体正向. 不符合口 .2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1 1.1业务用房 2 1.2室内布局与功能科室设置 基础设施与管理 3 1.3设备配置 4 1.4公共设施 5 1.5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 6 2.1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与培训 7 2.2人员培训 8 3.1门诊服务 9 3.2出诊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 10 3.3中医医疗服务 11 3.4检查检验服务 12 4.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3 4.2健康教育 14 4.3预防接种 15 4.4儿童健康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 16 4.5孕产妇健康管理 17 4.6老年人健康管理 18 4.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19 4.11中医药健康管理 -3- 4.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 20 处理 21 4.1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 22 5.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服务 23 6.1执业与诊疗规范管理 24 6.2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5 6.3医疗文书书写管理 业务管理 26 6.4医院感染管理 27 6.5医疗废物管理 28 6.6药品管理 29 6.7查对制度与静脉给药管理 居民满意度 30 7.1居民满意度 .4- 二级能力指标评价要点 1.基础设施与管理 能力指标 评价要点 【C】 1.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 【B】 1.1业务用房 1.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 【A】 1.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 【C】 1.设置全科诊室(或内科、中医科、中西医科室)、治疗室、药房(计生 药具室)、公共卫生室. 2.布局科学、合理,诊室标识清楚,设施设置人性化. 1.2室内布局 3.患者就诊方便,流程规范,符合疫情防控预检分诊要求,通风良好. 与功能科室设 【B】符合C 并 置 1.设置检查室、健康教育区. 2.有中药房或提供第三方配送中药服务. 【A】符合B 并 1.设置检验室(配备即时检验设备)、心电图室(可与检查室共用)、康 复室等,设置“中医阁”等中医服务区. 【C】 1.配备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和出诊所需的相关设备,包括诊疗床、听诊 器、血压计、体温计、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出诊箱、急救箱、必要的 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等医疗设备和资料柜、计算机(电脑)、打印设备、 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以及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B】符合C 并 1.配备观片灯、治疗推车、清创缝合包等设备;配备针灸器具、火罐等 1.3设备配置 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供氧设备. 【A】符合B 并 1.配备血分析仪、尿分析仪、自动生化仪、心电图机等检验检查设备; 配备训练床、训练用阶梯、平行杠、姿势镜等1种以上康复设备;配备 电子针疗仪、牵引床、红外线治疗仪、低频脉冲电治疗仪、中频脉冲电 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1种以上理疗设备. 2.配备电冰箱、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3.配备健康一体机. -5- ...
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pdf
附件4 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3年版) 指标一、整形美容手术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 使用率(PCS-PAR-01) 定义:整形美容手术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 用患者例数占同期整形美容手术I类切口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 整形美容手术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患者例数 同期整形美容手术I类切口患者总例数 ×100% 说明:1.本指标中统计的I类切口手术包括:重睑术、 睑袋成形术、脂肪抽吸术、吸脂填充术、面部提拉术、假体 隆乳术、乳房再造术、体表良恶性肿瘤切除术、瘢痕修整术、 毛发移植术.(下同) 2.本指标统计的抗菌药物使用方式包括:口服、肌肉注 射、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等全身给药. 意义:反映整形美容手术患者I类手术切口预防性抗生 素使用情况. 指标二、整形美容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PCS-AHR-02) 定义:整形美容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患者例数占同期整形 美容手术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整形美容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 整形美容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患者例数 ×100% 同期整形美容手术患者总例数 意义:反映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指标三、假体植入手术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PCS-SI1-03) 定义:行假体植入手术后30天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 患者例数占同期行假体植入手术的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假体植入手术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行假体植入手术后30天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例数 ×100% 同期行假体植入手术的患者总例数 说明:1.患者住院、随访、复诊中发现的手术部位感染 均纳入统计. 2.本指标中假体植入手术包括:乳腺癌术后扩张器乳房 再造术、乳腺癌术后假体乳房再造术、假体隆乳术、假体隆 鼻术、假体隆鼻基底术、假体隆颏术、具有金属植入体的骨 性轮廓重塑术. 意义:反映整形美容假体植入手术质量安全情况. 指标四、毛发移植术后早期毛囊炎发生率(PCS-EFH-04) 定义:行毛发移植术后发生早期毛囊炎的患者例数占同 期行毛发移植术的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毛发移植术后早期毛囊炎发生率 行毛发移植术后发生早期毛囊炎的患者例数 ×100% 同期行毛发移植术的患者总例次 说明:1.患者住院、随访、复诊中发现的早期毛囊炎均 纳入统计. 2.本指标中早期毛囊炎是指术后10天内发生且数量≥ 10个毛囊单位. 意义:反映毛发移植术质量. 指标五、重睑术二次手术率(PCS-SDE-05) 定义:行重睑术后二次手术修复的患者例数占同期行重 睑术的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重睑术后二次手术比例 行重睑术后二次手术修复的患者例数 ×100% 同期行重睑术的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二次手术修复是指重睑术后因患者不满 意、并发症等原因再次行手术修复. 意义:反映重睑术手术质量. 指标六、阴道紧缩术直肠损伤发生率(PCS-RV-06) 定义:行阴道紧缩术后发生直肠损伤的患者例数占同期 行阴道紧缩术的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阴道紧缩术直肠损伤发生率 行阴道缩紧术后发生直肠损伤的患者例数 ×100% 同期行阴道紧缩术的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阴道紧缩术直肠损伤是指阴道紧缩手术 导致的直肠破裂、直肠阴道瘘、直肠出血等直肠组织损伤.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阴道紧缩术的安全性. 指标七、皮瓣血管危象早期识别率(PCS-VC-07) 定义:皮瓣移植术后48小时内准确识别皮瓣血管危象 的例数占同期行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总 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皮瓣血管危象早期识别率 皮瓣移植术后48小时内准确识别皮瓣血管危象的例数 ×100% 同期行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总例数 说明:1.本指标中统计的手术包括:游离皮瓣移植术、 带蒂皮瓣移植术. 2.本指标中皮瓣血管危象是指术后出现动脉痉挛、堵 塞或者静脉堵塞(下同).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表现及判断 标准如下表. 表1皮瓣血管危象及判断标准 观察指标 动脉危象 静脉危象 皮瓣颜色 苍白 紫黑 皮瓣温度 与正常组织温差>2℃与正常组织温差>2℃ 组织肿胀 不明显 肿胀加深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时间>3s 时间<1s 针刺试验 少 迅速流出淤血 意义:本指标反映皮瓣移植手术后皮瓣血管危象早期识 别的情况. 指标八、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PCS-VC-08) 定义:行皮瓣移植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的患者例数占 同期行皮瓣移植术的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 行皮瓣移植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的患者例数 同期行皮瓣移植术的患者总例数 ×100% 意义:反映皮瓣移植手术质量. ...
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pdf
附件4 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4年版) 指标一、放射影像检查图像伪影率(RQ1-11A-01) 定义:放射影像检查出现不良伪影的例次数占同期放射 影像检查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放射影像检查图像伪影率 放射影像检查出现不良伪影的例次数 ×100% 同期放射影像检查总例次数 说明:1.本指标中放射影像检查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 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每1份检查报告为1个检 查例次,分别统计其伪影率. 2.本指标中不良伪影是指在放射影像检查成像过程中 产生的与被扫描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这些异常影像降 低了图像质量,影响对病变的分析诊断. 意义:反映放射影像检查的图像质量. 指标二、急诊放射影像检查报告2小时完成率 (RQI-RRC-02) 定义:2小时内完成的急诊放射影像检查的报告份数占 同期急诊放射影像检查报告总份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放射影像检查报告2小时完成率 2小时内完成的急诊放射影像检查报告份数 同期急诊放射影像检查报告总份数 ×100% 说明:1.本指标中急诊放射影像检查是指急诊科开具的 X线检查和CT检查. 2.本指标中放射影像检查报告完成时间是指从患者开 始接受X线或CT检查,到检查报告正式出具的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放射影像检查报告出具的及时性. 指标三、放射影像报告书写规范率(RQ1-RWS-03) 定义:书写规范的放射影像检查报告份数占同期放射影 像检查报告总份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放射影像报告书写规范率 书写规范的放射影像检查报告例数 ×100% 同期放射影像检查报告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书写规范的放射影像检查报告是指符合 以下条件的报告:1.有放射科医生签名;2.结论(或印象) 部分与影像描述部分内容相符;3.无明显错误(包括:所查 脏器缺如但报告为正常;报告描述检查器官、部位、方位、 单位、数据错误;未删除与放射影像报告有歧义的模板文字; 患者信息与实际不符或缺失). 意义:反映放射影像检查报告书写质量. 指标四、放射影像危急值10分钟内通报完成率 (RQI-RCV-04) 定义:发现放射影像危急值后10分钟内完成通报的病 例数占同期放射影像危急值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放射影像危急值10分钟内通报完成率 发现放射影像危急值后10分钟内完成通报的病例数 ×100% 同期放射影像危急值总例数 说明:1.本指标中放射影像检查危急值包括以下诊断: 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DeBakey I型、II型);急 性主动脉瘤破裂;心包填塞;大量液/血/气胸;气管/支气 管异物;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急性硬膜外/硬膜下出 血;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消化道穿孔;腹腔内脏器 破裂出血;绞窄性肠梗阻. 2.本指标中危急值通报完成是指,根据所在医疗机构认 可的通报流程,放射科医师完成向临床相关部门或临床医师 的危急值通报,且双方都有通报时间、通报内容及通报/接 收危急值人员的署名记录. 意义:反映放射影像危急值通报的及时性. 指标五、增强CT检查静脉对比剂外渗发生率 (RQI-ICME-05) 定义:增强CT检查静脉注射对比剂外渗的例数占同期 增强CT检查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增强CT检查静脉对比剂外渗发生率 增强CT检查静脉对比剂外渗发生例数 ×1000%0 同期增强CT检查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对比剂外渗是指行对比剂静脉注射的增 强CT检查时及检查后,出现碘对比剂外渗或外漏. 意义:反映增强CT静脉穿刺质量. 指标六、PI-RADS分类率(RQI-RCR-06) 定义:行PI-RADS分类的前列腺病变磁共振报告份数, 占同期前列腺病变磁共振报告总份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前列腺病变磁共振行PI-RADS分类率 行PI一RADS分类的前列腺病变磁共振报告份数 同期前列腺病变磁共振报告总份数 ×100% 意义:反映前列腺磁共振报告规范性. 指标七、BI-RADS分类率(RQI-RCR-O7) 定义:行BI-RADS分类的乳腺钼靶报告份数,占同期乳 腺病变钼靶报告总份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乳腺钼靶行BI-RADS分类率 行BI一RADS分类的乳腺钼靶报告份数 ×100% 同期乳腺钼靶报告总份数 意义:反映乳腺钥靶报告规范性. ...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问答.pdf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问答 一、《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 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发展, 改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 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指南》制定 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 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 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二是针对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 不同季节编制食谱示例,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 性化和可操作性.三是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 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 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指南》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一2030年)》和 《国民营养计划(2017一2030年)》相关要求.《健康中 国行动(2019一2030年)》指出,要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 务.《国民营养计划(2017一2030年)》提出,要发挥中 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 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开展针对慢 性病人群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 三、《指南》制定原则是什么? 《指南》制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指南》以营养科学、中医食养理 论、食物和健康关系证据的文献研究为依据,参考国内外 相关指导原则、指南、标准、典籍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和专家意见,确定指南体系框架,并对内容进行反复专家 论证,以保证科学性. 二是协调一致性原则.《指南》制定过程中,对我国 现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进行梳理,确保与 各项要求协调一致. 三是公开透明原则.《指南》的编制广泛征求了相关 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 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的意见. 四是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南》制定充 分考虑我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疾病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 因素,提出食养原则和建议,并结合不同证型人群、不同 地区、不同季节特点列出可供选择的食物推荐、食谱和食 养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参考选用. 四、国内外相关共识、指南和标准等情况如何? 《指南》参考了国内外发布的多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防治膳食指南、规范和标准,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WS/T 560一2017)《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1-20)》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国高尿酸 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202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管理指南》《2022年英国痛风的诊 断与管理指南》《2023年韩国痛风管理指南》等.在上述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提出 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方案建议. 五、《指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南》根据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疾病特点和中医辨 证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 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的食物选择,不同证型推荐食药 物质和食养方举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 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列举 了3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 六、《指南》发布后如何使用? 本指南主要面向未合并肾功能不全等其他合并症的成人 高尿酸血症、痛风人群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 人员),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 鼓励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 合自身情况,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鼓励 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 实际情况,参考《指南》指导辅助预防和改善高尿酸血症与 痛风疾病.本《指南》不适用于病情复杂、合并多种疾病的 情况,相关患者请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 3 合理膳食.《指南》为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的食养指 导,不可代替药物治疗. 七、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在膳食上有哪些需要 注意?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坚持食物多样、均衡营养的膳 食理念.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 和坚果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每天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至少500g 深色蔬菜应当 占一半以上;鼓励每天摄入300mL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 品.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规律性饮水,每天 建议2000~3000mL;保持健康体重;规律作息、劳逸结合; 适量运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pdf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 (2024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目录 一、前言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2 (一)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定义与分期2 (二)中医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认识与分型3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一)食物多样,限制嘌呤 (二)蔬奶充足,限制果糖5 (三)足量饮水,限制饮酒6 (四)科学烹饪,少食生冷7 (五)吃动平衡,健康体重7 (六)辨证辨体,因人施膳.8 (七)因地因时,择膳相宜9 附录1常见食物嘌呤含量11 附录2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的食物选择.18 附录3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食谱示例20 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与痛风间歇期.20 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42 附录4常见食物交换表61 附录5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方举例.67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 一、前言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 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正 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当嘌呤代谢 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 理基础.2018-2019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 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痛风患病率为 0.86%~2.20% 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 陆.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尤其是长期摄入高能量食品、大量酒精和(或)高果糖的饮 料.肥胖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搭 配膳食,减少高嘌呤膳食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控制 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改善生活质量.中医食养是在 中医辨证施膳指导下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病因、证 候、体质等给予不同食养方案,达到逐步改善体质,辅助控 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指导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日常膳食,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展 传统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一2030年)》和 《国民营养计划(2017一2030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以食养理念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 1 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和调养方案,提出多学科优势互补的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 本指南主要面向未合并肾功能不全等相关合并症的成 人高尿酸血症、痛风人群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 导人员),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 不可代替药物治疗.有其他合并症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 可参考本指南制定食养方案,同时应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 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 案.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一)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定义与分期.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正常膳 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420umo1/L 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以高尿酸血 症和尿酸盐晶体的沉淀和组织沉积为特征,导致炎症和组织 损伤.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和肾脏,可引起关节 炎、肾脏损害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等.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 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患高尿酸血症还可导致动 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根据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和痛风的严重程度,将高尿 酸血症及痛风具体分期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无症状高 尿酸血症及无症状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急性痛风性关节 炎期(关节炎突然发作时期,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 2 痛风间歇期(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间的阶段)、慢 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关节持续疼痛,血尿酸水平持续波动, 可伴有痛风石出现). (二)中医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认识与分型. 高尿酸血症是大多数痛风人群的前期状态.中医学认为 痛风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 所致,加之过食肥甘厚味,日久产生痰浊、湿热、瘀血,痹 阻于筋骨关节,导致疾病发生.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 下: 湿浊证:常见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和痛风间歇期人群, 主要表现为肢体困乏沉重,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口中粘腻 不渴,大便黏.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湿热证:常见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人群,主要表现为 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疼痛剧烈,发作频繁,或伴有发热,烦 躁不安,口苦、口臭,大便黏滞或臭秽,或大便干.舌质红, 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滑或滑数. 痰瘀证:常见于痛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人群, 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反复发作,关节局部有硬结或皮色暗 红,或关节刺痛,屈伸不灵活、关节变形.舌质紫暗,苔白 腻,脉弦或弦滑. 脾肾亏虚证:常见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pdf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2024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目录 一、前言 .1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2 (一)肥胖定义与判定 2 (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3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一)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5 (二)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6 (三)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四)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8 (五)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9 (六)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9 附录1成人肥胖患者的食物选择 ..11 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 .15 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 20 一、东北地区 20 二、西北地区 .26 三、华北地区 32 四、华东地区 38 五、华中地区 44 六、西南地区 .50 七、华南地区 55 附录4成人肥胖患者食养方举例 61 附录5成人肥胖判定标准 66 附录6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数 .67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一、前言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 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根据《中 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 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 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 18.3%和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但导致 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 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 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 相关.2019年全国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 指数(BMI) 死亡人数为54.95万.肥胖的流行以其高昂的 医疗费用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研究预测,到 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 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 额的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 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因此,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 肥胖的发生虽然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影 响,但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从而导致 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贮存.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 是肥胖防治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减肥关键三分靠动,七分 靠吃.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 1 ...
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pdf
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 (2024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目录 一、前言 .1 二、疾病特点、分期和分型 .2 (一)慢性肾脏病定义及分期. .2 (二)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和分型 .3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4 (一)食物多样,分期选配 .5 (二)能量充足,体重合理,谷物适宜,主食优化6 (三)蛋白适量,合理摄入鱼禽豆蛋奶肉7 (四)蔬菜充足,水果适量 8 (五)少盐控油,限磷控钾 .9 (六)适量饮水,量出为入 ..10 (七)合理选择食药物质,调补有道. ......10 (八)合理选择营养健康食品,改善营养状况.11 (九)规律进餐,限制饮酒,适度运动12 (十)定期监测,强化自我管理13 附录1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食物选择 .......15 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20 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 .26 一、东北地区. .27 二、西北地区 .32 三、华北地区 .38 四、华东地区 .43 五、华中地区 .48 六、西南地区 .53 七、华南地区 .58 附录4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方举例 .63 附录5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分期营养管理原则66 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 一、前言 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 显示,2018~2019年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8.2%, 成人慢性肾脏病人群高达8200万;中国透析人群登记数据 库显示,2022年底我国接受透析的人口数已超过100万.慢 性肾脏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诊疗过程复杂,严重危害着 我国居民的健康,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费用支出.因 此,慢性肾脏病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高饱和脂肪酸、高嘌呤、高盐摄入等是慢性肾脏病发生 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有关的慢 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尿酸血症也是慢性肾脏病 的重要危险因素.膳食干预是国内外公认防治慢性肾脏病的 有效和重要手段之一,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在合理用药的 基础上进行膳食干预可明显延缓疾病的进展,推迟进入透析 时间;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在透析和合理药物治疗时,采用 膳食干预可减少透析次数、预防营养不良,延长透析寿命. 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 础上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病机、证候 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在调和气血、平衡营养、辅助药物治疗 上效果显著.针对不同体质和证候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选取 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食用,可明显改善肾脏病患者的 ...
感染性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pdf
附件1 感染性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3年版) 指标一、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前流感病原学诊断阳性率 (ID-FLU-01) 定义: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前流感病原学诊断阳性的患 者例数占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前流感病原学诊断阳性率 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前流感病原学诊断阳性的患者例数 ×100% 同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 米韦、帕拉米韦、玛巴洛沙韦、阿比多尔等. 意义:反映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及管理情况. 指标二、门诊流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ID-FLU-02) 定义:门诊流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例数占同期门诊 流感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门诊流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门诊流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例数 ×100% 同期门诊流感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统计的抗菌药物使用方式包括:口服、肌 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等全身给药(下同).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门诊流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 情况. 指标三、住院流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ID-FLU-03) 定义:住院流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例数占同期住院 流感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住院流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流感患者例数 ×100% 同期住院流感患者总例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流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 情况. 指标四、住院流感重症患者死亡率(ID-FLU-04) 定义:住院流感重症死亡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流感重症患 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住院流感重症死亡患者数 住院流感重症患者死亡率三 ×100% 同期住院流感重症患者总数 说明:流感重症指符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 版)》重症或危重症诊断标准.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流感重症患者的诊疗质量. 指标五、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学诊断阳性率(1D-1D-01) 定义:病原学诊断结果为阳性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例数占 同期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学诊断阳性率 病原学诊断结果为阳性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例数 ×100% 同期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患者总例数 说明:1.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腹泻,包括:霍乱、伤寒、副伤寒、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下同) 2.本指标中病原学诊断包括:血培养,粪便培养,粪便 镜检,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核酸、抗原、抗 体检测. 意义:反映感染性腹泻患者诊疗质量. 指标六、感染性腹泻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ID-1D-02) 定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例数占同期 感染性腹泻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感染性腹泻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例数 ×100% 同期感染性腹泻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统计范围包括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感染性腹泻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 理情况. 指标七、感染性腹泻患者口服补液盐(ORS)使用率 (ID-ID-03) 定义: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者 例数占同期行补液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感染性腹泻患者口服补液盐(ORS)使用率 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例数 ×100% 同期行补液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总例数 说明:根据WH0腹泻指南推荐儿童腹泻患者和有轻中度 脱水的成人腹泻患者优先使用口服补液,首选ORS. 意义:反映感染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合理性. 指标八、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患者丙型肝炎 病毒核酸(HCV-RNA)检测率(ID-HC-01) 定义:首次检出HCV抗体阳性的患者中行HCV-RNA检测 的人数占同期在首次检出HV抗体阳性的患者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HCV抗体阳性患者HCV-RNA检测率 首次检出HCV抗体阳性患者行HCV-RNA检测的人数 ×100% 同期首次检出HCV抗体阳性患者总人数 说明:HCV-RNA检测包括定性和/或定量检测. 意义:反映丙型肝炎的早诊早治能力及规范化管理. 指标九、HCV-RNA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率(ID-HC-O2) 定义:行抗病毒治疗的HCV-RNA阳性患者人数占同期 HCV-RNA阳性患者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HCV-RNA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率 行抗病毒治疗的HCV-RNA阳性患者人数 ×100% 同期HCV-RNA阳性患者总人数 说明:本指标中的抗病毒治疗包括使用以下任一种复方 制剂或一组联合用药.复方制剂包括: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来迪派韦/索磷布韦、艾尔 巴韦/格拉瑞韦;联合用药包括:依米他韦索磷布韦、达诺 瑞韦拉维达韦、可洛...
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pdf
附件1 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4年版) 指标一、急诊科医患比(EM-S1-01) 定义:急诊科医师总数与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之 比. 计算公式: 急诊科医师总数 急诊科医患比 ×10000%0 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 说明:本指标中急诊科医师是指在本医疗机构注册,全 职从事急诊工作的执业医师.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科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二、急诊科护患比(EM-S1-02) 定义:急诊科护士总数与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之 比. 计算公式: 急诊科护士总数 急诊科护患比 ×10000% 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科护士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三、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EM-ME-03) 定义:将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 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2 n为奇数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2Xn/2)/2 n为偶数 n为一定时期进出抢救室患者总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 间. 意义:反映急诊效率和急危重症救治质量. 指标四、急诊分级分诊执行率(EM-ME-04) 定义:急诊(预检分诊)执行分级分诊的患者例次占同 期急诊接诊患者总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分级分诊执行率 急诊(预检分诊)执行分级分诊的患者例次 同期急诊接诊患者总例次 ×100% 说明:急诊预检分诊要依据科学的标准进行准确分级, 目前广泛使用的标准按病情危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四级:I级 为急危患者,需要立即得到救治;Ⅱ级为急重患者,往往评 估与救治同时进行;II级为急症患者,需要短时间内得到 诊治;IV级为非急症患者或亚急症患者,在普通诊疗区顺序 就诊(下同). 意义:反映急诊分级分诊的规范性. 指标五、急诊1V级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EM-ME-05) 定义: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急诊IV级患者例数占同期 急诊就诊IV级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Ⅳ级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急诊Ⅳ级患者例数 同期急诊就诊IV级患者总例数 ×100% 意义:反映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管理情况. 指标六、心肺复苏(CPR)质量监测率(EM-CA-06) 定义:进行CPR质量监测的患者例数占同期CPR患者总 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进行CPR质量监测的患者例数 CPR质量监测率= ×100% 同期CPR患者总例数 说明:本指标中CPR质量监测主要包括按压质量监测(如 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生理指标监测(如呼气末二氧化碳 分压),至少监测其中一项指标可视为实施了CPR质量监测. 意义:心肺复苏过程性指标的监测有助于优化心肺复苏 质量、提高复苏成功率. 指标七、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EM-CA-07) 定义:复苏成功的心脏骤停患者人数占同期行CPR的心 脏骤停患者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院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 复苏成功的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人数 ×100% 同期行CPR的院前心脏骤停患者总人数 院内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 复苏成功的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人数 ×100% 同期行CPR的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总人数 说明:1.本指标中复苏成功指胸外按压停止后自主循环 (或ECM0支持下循环)维持20min及以上(下同).同一患 者单次就诊期间行多次心肺复苏术,有一次成功即视为成功. 2.本指标中院内心脏骤停是指单次病程中心脏骤停事 件首发于医院内,心脏骤停首次发生于其他地点则视为院前 心脏骤停(下同). 3.抢救过程中患者家属(或委托人)要求不再进行心肺 复苏者,不纳入统计(下同). 意义:反映心脏骤停急诊救治能力和质量. 指标八、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目标体温管理实施率 (EM-CA-08) 定义:实施目标体温管理的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例数占 同期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目标体温管理实施率 实施目标体温管理的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例数 同期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总例数 ×100% 说明:本指标中目标体温管理是指对复苏成功后仍昏迷 的患者实施体温控制,维持体温32℃-36℃至少24小时. 意义:反映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管理的规范性. 指标九、心脏骤停患者出院存活率(EM-CA-09) 定义:心脏骤停患者出院时存活人数占同期心脏骤停总 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出院存活率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出院时存活人数 ×100% 同期院前心脏骤停总人数 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出院存活率 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出院时存活人数 二 ×100% 同期院内心脏骤停总人数 ...
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pdf
附件2 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2年版) 一、康复医学科床位占比(REH-RES-01) 定义:康复医学科开放床位数占同期医院开放床位数的 比例. 计算公式: 康复医学科床位占比= 康复医学科开放床位数 ×100% 同期医院开放床位数 意义:反映康复医学科床位资源配置情况. 二、康复医学科医师床配比(REH-HR-01) 定义:康复医学科每张实际开放病床配备的康复医师数 量. 计算公式: 康复医学科医师床配比= 康复医学科医师人数 同期康复医学科病房开放床位数 说明:康复医师指在本医疗机构注册,专门从事康复医 疗工作的执业医师. 意义:反映康复医学科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三、康复医学科护士床配比(REH-HR-02) 定义:康复医学科平均实际开放病床配备的护士数量. 计算公式: 康复医学科护士床配比= 康复医学科护士人数 同期康复医学科病房开放床位数 意义:反映康复医学科护士资源配置情况. 四、康复医学科治疗师床配比(REH-HR-03) 定义:康复医学科每张实际开放病床配备的治疗师数量. 计算公式: 康复医学科治疗师人数 康复医学科治疗师床配比 同期康复医学科病房开放床位数 意义:反映康复医学科治疗师资源配置情况. 五、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REH-ER-01) 定义:单位时间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的住院脑卒中患 者数占同期住院脑卒中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 单位时间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的住院脑卒中患者数 二 100% 同期住院脑卒中患者总数 说明: 1.统计范围包括医疗机构内符合相关条件的住院 患者,下同. 2.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首次诊疗时间应当在患者生命 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稳定后48小时内. 意义: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转归具有重要意 义. 六、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REH-ER-02) 定义:单位时间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的住院脊髓损伤 患者数占同期住院脊髓损伤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 单位时间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的住院脊髓损伤患者数 ×100% 同期住院脊髓损伤患者总数 说明:脊髓损伤早期康复介入首次诊疗时间应当在临床 专科处置完成后48小时内. 意义:早期康复介入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转归具有重要 意义. 七、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 (REH-ER-03) 定义:单位时间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的住院髋、膝关 节置换术后患者数占同期住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总数 的比例. 计算公式: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 单位时间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的住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数 ×100% 同期住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总数 说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首次诊疗 时间应当在关节置换术后24小时内. 意义:早期康复介入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转 归具有重要意义. 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率(REH-ADL-01) 定义:单位时间内,ADL改善的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数 占同期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ADL改善率 单位时间内ADL改善的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数 × 100% 同期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总数 说明:ADL评定包括但不限于Barthel指数、改良 Barthel指数等. 意义:反映康复治疗后患者功能改善情况. 九、脊髓损伤患者ADL改善率(REH-ADL-02) 定义:单位时间内,ADL改善的康复医学科住院脊髓损 伤患者数占同期康复医学科住院脊髓损伤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脊髓损伤患者ADL改善率 单位时间内ADL改善的康复医学科住院脊髓损伤患者数 ×100% 同期康复医学科住院脊髓损伤患者总数 说明:ADL评定包括但不限于Barthel指数、改良 Barthel指数、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定(SCIM)等. 意义:反映康复治疗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改善情况. 十、脑卒中患者ADL改善率(REH-ADL-O3) 定义:单位时间内,ADL改善的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 患者数占同期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脑卒中患者ADL改善率 单位时间内ADL改善的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患者数 ×100% 同期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惠者总数 说明:ADL评定包括但不限于Barthel指数、改良 Barthel指数等. 意义:反映康复治疗后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情况. 十一、康复评定率 (一)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率(REH-EVA一01) 定义:单位时间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的康复医学科住 院脑卒中患者数占同期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患者总数的 比例. 计算公式: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率 单位时间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的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患者数 ×100% 同期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患者总数...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pdf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 (2023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2023年4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要求,保证二级公 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在专家研讨、 专题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政策文件,对《国家二级公立 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以下简称《操作手册 (2022版)》)进行部分修订,形成《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 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背景 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各省和各医院提出的意见建议、文 件更新及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操作手册, 优化细化操作手册指标解释及文字表述,为绩效考核工作提 供精准、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修订原则 (一)稳定性.延续《操作手册(2022版)》中明确 的绩效考核范围、指标架构和顺序.指标名称、指标属性、 计算公式、指标来源和指标导向等内容基本不变. (二)统一性.为规范数据采集,统一指标说明、指 标意义和相同数据的统计口径. I (三)准确性.确认有关指标定义、指标说明和指标 意义中涉及的数字、年份、内容、依据和脚注等,以最新政 策文件和《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为依据对其进行补 充完善,保证权威性和准确性. (四)简洁性.修订文字表述,将需要阐明的概念以 脚注形式标注,使“指标说明”更直接清晰,便于使用者查 找核对. 三、修订内容 (一)补充及更新相关工作要求.将最新规范性文件 作为指标统计依据,如加入《“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 规划》《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 (国卫财务函〔2020〕262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 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卫财务函 〔2022〕72号)等文件.涉及指标1-4、17、20、24、26共 8个指标. (二)进一步明确指标内涵.根据工作情况,进一步 细化、修订指标说明,涉及指标4、7、8、10、16、18、26、 28共8个指标;更新或增加指标脚注,涉及指标1-5、7、 17、20共8个. 为使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实施动态监测,针对各省医 疗服务价格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对考核指标产生较大影响的, 需提供说明材料.除特殊说明外,本次考核的定量指标数据 在既往基础上增加2022年度数据.各地应按照属地化管理 原则加强数据质控,提升数据质量,不断探索运用数据质量 作为系数对指标结果进行调整的应用机制. 用于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微创手术目录、三级 手术目录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 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一 项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新的 问题,我们将不断完善操作手册,协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 核,高质量开展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特别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信息 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公立医 院绩效考核平台登录需各公立医院完成实名认证,使用数字 证书进行系统登录及相关操作. 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另行制定印发. 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4月 Ⅲ 目录 一、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框架..............1 二、医疗质量相关指标4 (一)功能定位(指标1-3).4 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4 2.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7 3.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9 (二)质量安全(指标4-5).....11 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 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14 (三)合理用药(指标6-10)......16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16 7.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19 8.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24 9.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27 10.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29 (四)医疗服务(指标11-13)......31 11.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31 12.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34 13.平均住院日▲........38 三、运营效率相关指标.40 ...
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4年版).doc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口腔执业医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 2023年11月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 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获得医师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 卫生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 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提高执业水平,履行防病治 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根据上述规定,口腔执业医师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一、专业、学历及工作经历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及国家规定的专业、学 历和医学专业工作实践经历. 二、基本素质 (一)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 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终生. (二)珍视生命,关爱患者,能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 己的职业责任. (三)具有终身学习观念,能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四)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理解治疗计划并积极配合治 疗. (五)在执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保护隐私. (六)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价值观. (七)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能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 帮助. (八)尊重同事和其他医疗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九)具有依法行医的法律意识,掌握常用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能 依法维护患者权益. (十)具备职业健康和职业防护的意识. (十一)能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二)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一)掌握与口腔医学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基础 知识,并能用于指导学习和医疗实践. (二)掌握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与鉴 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常用诊治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掌握口腔常见病预防、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流行病学的知识与方法,了解医学 统计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