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521-2014 经济贸易展览会 数据统计.pdf
ICS01.020 A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521-2014 经济贸易展览会数据统计 Trade exhibition-Statistics 2014-02-19发布 2014-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52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东浩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贵发、周建军、朱宗杰、晏绍庆、王晨野、马娜、顾君剑、肖瑶. L GB/T30521-2014 经济贸易展览会数据统计 1范围 本标准确立了经济贸易展览会主要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和发布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经济贸易展览会的数据统计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165一2010经济贸易展览会术语 3统计规则 3.1观众数据 3.1.1指标分类 观众数据主要包括观众人数、参观人次、专业观众人数、专业观众参观人次、境外观众人数、境外观 众参观人次、观众比例指标. 3.1.2观众人数与参观人次 3.1.2.1对观众的判定应符合GB/T26165一2010中2.3.9的定义,组织者、展览场所、服务商、参展商 的工作人员不应计人观众数据. 3.1.2.2观众人数和参观人次可通过观众登记系统或人工计数获得,计数周期为从展览会正式开放日 (含专场,不包含预展)到展览会结束日的全过程. 3.1.2.3统计观众人数时,多次参观展览会的同一观众,统计为1位观众. 3.1.2.4统计参观人次时,多次参观展览会的同一观众,按其进入展览会的次数统计,但同一日内最多 统计为1次. 3.1.3专业观众数据 3.1.3.1对专业观众的判定应符合GB/T26165一2010中2.3.10的定义. 3.1.3.2展览主(承)办单位应在展出前根据展览会主题和参展商商业目标等因素预先设定专业观众的 判定规则,并在专业观众人数统计时严格遵照执行. 3.1.3.3统计专业观众人数时,多次参观展览会的同一专业观众,统计为1位专业观众. 3.1.3.4统计专业观众参观人次时,多次参观展览会的同一专业观众,按其进人展览会的次数统计,但 同一日内最多统计为1次. 3.1.3.5设置观众登记系统的展览会,应通过观众登记系统统计专业观众数据. 3.1.3.6未设置观众登记系统的展览会,应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通过抽样调查统计专业观众比例,并出 具书面报告.报告可根据需要给出由专业观众比例换算而成的专业观众人数. 1 GB/T30521-2014 3.1.4境外观众数据 3.1.4.1对境外观众的判定应符合GB/T26165一2010中2.3.12的定义. 3.1.4.2境外观众的判定依据为观众登记的通信地址或身份证明.其中任一信息显示为境外的,判定 为境外观众. 3.1.4.3统计境外观众人数时,多次参观展览会的同一境外观众,统计为1位境外观众, 3.1.4.4统计境外观众参观人次时,多次参观展览会的同一境外观众,按其进人展览会的次数统计,但 同一日内最多统计为1次. 3.1.4.5设置观众登记系统的展览会,应通过观众登记系统统计境外观众人数, 3.1.4.6未设置观众登记系统的展览会,应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通过抽样调查统计境外观众比例,并出 具书面报告.报告可根据需要给出由境外观众比例换算而成的境外观众人数, 3.1.5观众比例 在统计观众中的某一群体(例如专业观众、境外观众等)占观众总数的比例时,应当使用观众人数 比,而不应当使用参观人次比.其计算公式为: V Rv=V、 ×100% (1) 式中: R一—某一群体观众比例; V一—该群体观众人数; V、一全体观众人数. 3.1.6抽样调查要求 以获取境外观众人数或专业观众人数等数据为目的,所进行的观众抽样调查工作应满足如下要求: a)抽样时间贯穿展览会正式开放日; b)抽样地点覆盖展览会出入口,一旦设定后在抽样过程中保持不变; c)样本数量不少于2000人; d)调查结束后形成书面报告,明示样本数量、抽样时段和地点、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并包含 原始记录. 3.2参展商数据 3.2.1指标分类 参展商数据包括参展商数量、境外参展商数量、国家展团数量、参展商比例指标, 3.2.2参展商数量 3.2.2.1与展览主(承)办单位签订参展合同并被列人展览会参展商名录的组织或个人,应作为一个独 立单元计入参展商数量.签订参展合同但未...
GB/T 30520-2014 会议分类和术语.pdf
ICS01.020 A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520—2014 会议分类和术语 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 of meetings 2014-2-19发布 2014-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520-2014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分类 3术语 1 3.1基础术语 1 3.2会议相关组织 2 3.3会议相关人员3 3.4会议文件 4 3.5会议活动 5 3.6 会议场所 7 3.7会议室布局 7 3.8会议设施和设备 8 3.9会议形式 8 3.10会议主题 10 索引 11 GB/T3052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与GB/T20001.1一200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会议中心、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海莹、唐雪、许锋、马娜、晏绍庆、李美、顾君剑. GB/T30520-2014 会议分类和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会议的分类和通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会议管理、研究和实务活动. 2分类 2.1会议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宗教、军事等各个行业,可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标准划 分为不同的类型. 2.2按照主办单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企业会议、社团会议、政府会议、事业单位会议等四类. 2.3按照规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小型会议、中型会议、大型会议、特大型会议等四类. 2.4按照举办周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定期会议及不定期会议. 2.5不同划分依据下的会议分类指标见表1. 表1 分类依据 会议类型 指标要求 企业会议 由企业主办,以行政、管理 展为主要目的 以行政、管理、技术、销等为主要内容,以促进企业的发 社团会议 按主办单位划分 会公,,,学会阿会,会,那现体爷各种社会的 政府会议 由政府机构主办 事业单位会议 鞋体等事业位主办以文化育 小型会议 参会代表人数少于199人 中型会议 参会代表人数在200人一799人之间 按规模划分 大型会议 参会代表人数在800人一1999人之间 特大型会议 参会代表人数在2000人以上 定期会议 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召开 按举办周期划分 不定期会议 召开时间间隔不固定,或因突发性事件而临时召开 3术语 3.1基础术语 3.1.1 会议meeting;conference;convention;congress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发言、讨论、演示、商议、表决等多种形式以达到议事协调、交流信息、传 1 GB/T30520—2014 播知识、推介联络等目的的一定人数的群体活动. 3.1.2 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meeting;international conference;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由来自3个或3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含港澳台)的代表参加的会议,或境外参会代表占全部参会 人数40%(含)以上的会议. 3.2会议相关组织 3.2.1 主办单位organizer 主办方 主办机构 独立或联合发起、举办会议并承担主要法律责任的组织. 3.2.2 承办单位host 承办方 承办机构 具有一定资质,接受主办单位的委托,具体负责或部分会务事宜,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 组织. 注:承办单位通常由主办单位指定、委托,有时也通过竞标程序获得承办权. 3.2.3 协办单位co-host;co-organizer 协办机构 协助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提供必要保障和支持的组织. 3.2.4 支持单位supporting organization 支持机构 向会议或其相关活动提供有效资源的组织. 3.2.5 赞助单位sponsor 赞助商 赞助机构 为获得宣传效果、扩大影响力,为会议提供资金、物资、服务、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形式支持的组织. 3.2.6 组织委员会organizing mittee 组委会 筹办、组织会议的最高领导机构. 注1:组委会职能通常包括:全面负责会议的策划、筹办和实施;研究决定会议组织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安排部署各 阶段工作;监督考核各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设立组委会内部工作部门并对人事进行任免和财务管理等, 注2:组委会中通常包含国际组织委员会与国家(地方)组织委员会. 3.2.7 国际组织委员会international organizing mittee 组委会中协调、决定并监督国际...
GB/T 30446.3-2013 心理咨询服务 第3部分:咨询信息管理.pdf
ICS01.110 A12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446.3-2013 心理咨询服务第3部分:咨询信息管理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art 3: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3-12-31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446.3-2013 前 言 GB/T30446《心理咨询服务》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术语; —第2部分:服务流程; 一第3部分:咨询信息管理. 本部分为GB/T3044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文斌、吴瑞华、曹俐莉、侯非、范晓兰、周文娇. I GB/T30446.3-2013 心理咨询服务第3部分:咨询信息管理 1范围 GB/T30446的本部分规定了心理咨询服务中所涉及的心理咨询信息记录、归档、使用和保存等各 环节的具体要求. 本部分适合于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对于咨询信息的管理与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446.2心理咨询服务第2部分:服务流程 3术语和定义 GB/T30446.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咨询信息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formation 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来访者的背景资料、语言图文和行为内容等. 注:咨询信息主要包括预约登记信息、心理测量结果、知情同意书或心理咨询协议书、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文字、图 片、音频和视频记录、咨询回访情况、处理信息/情况等. 3.2 咨询信息记录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针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预约信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交谈内容、来访者表现出的 关键行为信息、心理咨询师的主观感受等所形成的记录. 注:心理咨询师可根据咨询实际需要或咨询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要求,在征求来访者同意的前提下,对整个咨询过程 进行录音或录像. 3.3 心理测量结果metal measurement result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在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进行心理测量的数据分析报告和初步诊断意见. 注:心理测量结果包括前测、中测和后测测量结果. 3.4 心理咨询服务协议书counseling service agreement 在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需共同和各自遵守的各项权利义务事项的书面告知. 注:心理咨询服务协议书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咨询频次、咨询收费、咨询设置、意外情况处理原则、保密原则及保密 例外等. 4基本要求 4.1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应对咨询信息和咨询信息记录进行严格保密. 1 GB/T30446.3-2013 4.2当因特殊原因确需引用咨询案例时,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应对咨询信息和咨询信息记录进行技术 处理,不可暴露来访者的真实姓名、单位或家庭住址等可供辨识真实身份的线索信息. 注:特殊原因包括工作交流、科学研究、教学活动等. 4.3在特殊情况下,咨询信息和咨询信息记录可不受保密原则限制. 注:特殊情况包括来访者出现自杀倾向、危害社会安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动机或行为等. 4.4咨询信息和咨询信息记录应由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指派专人管理. 5咨询信息记录 5.1按照信息记录的载体形式不同,咨询信息记录可分为纸制记录、电子文档记录、图片记录、音频记 录、视频记录等. 5.2咨询信息内容应包括咨询预约登记记录、咨询初诊记录、咨询过程记录、咨询结束记录等. 5.3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应提供统一的心理咨询服务预约登记表格、心理咨询服务协议书、心理咨询 师记录表(来访者情况登记表参见附录A 未成年来访者登记表参见附录B 心理咨询服务知情同意书 参见附录C 来访者情况记录表参见附录D). 5.4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应向来访者详细说明咨询信息登记的要求、保密原则及使用范围. 注:来访者在进行心理咨询服务预约时所提供的相关资料一般包括来访者基本情况、成长史(包括重大生活事件)、 家庭背景、疾病史、情绪行为问题等资料. 5.5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应确保要求来访者提供紧急事件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5.6当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服务协议书的条款事项有异议时,可与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协商沟通,将取 得的一致意见作为补充条款加进心理咨询服务协议书中. ...
GB/T 30446.2-2013 心理咨询服务 第2部分:服务流程.pdf
ICS01.110 A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446.2-2013 心理咨询服务第2部分:服务流程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art 2:Services procedures 2013-12-31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446.2-2013 前 言 GB/T30446心理咨询服务》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术语 ——第2部分:服务流程 —第3部分:咨询信息管理 本部分为GB/T3044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曹俐莉、侯非、汪卫东、洪兰、高文斌、李涵、王世川、万福军、张雨辰. I GB/T30446.2-2013 心理咨询服务第2部分:服务流程 1范围 GB/T30446的本部分给出了心理咨询服务的基本原则、通用流程及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心理咨询服务实施与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由具有行业或主管部门认定资格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给 予个人或群体帮助、启发和教育,使其改变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解决其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出 现的问题,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 2.2 心理咨询服务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 由通过行业或主管部门考核审批、具备相关资质的组织机构提供的满足个人或群体心理咨询需求 的服务行为. 2.3 来访者visitor 接受心理咨询服务(2.2)的个人或群体. 2.4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 provider 通过行业或主管部门的考核审批,具备心理咨询服务资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2)的组织机构. 示例: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包括学校、医院、或其他社会团体组织. 2.5 心理咨询师counselor 具有行业或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资格,掌握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在心理咨询服务提 供者(2.4)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2)的专业人员. 2.6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采用科学方法与工具对来访者(2.3)心理和行为作全面、系统的描述与评定的过程. 3基本原则 3.1自愿原则 心理咨询服务的请求、暂停、延期、恢复、中止等应出于来访者或未成年来访者监护人的自愿,避免 强制.在心理咨询服务的环节,来访者或未成年来访者监护人都可要求结束. 1 GB/T30446.2-2013 3.2科学原则 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应遵循相关理论和原则,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具备心理咨询服务资格的心理 咨询师在特定场所,运用心理咨询服务的技术和方法实施. 3.3连续原则 一般情况下,同一案例的心理咨询服务应由同一心理咨询师完成,如因特殊原因确需更换,应提前 告知来访者. 3.4保密原则 3.4.1心理咨询师应对来访者的谈话内容和其他隐私信息予以保密. 3.4.2因工作交流、科学研究、教学等原因确需引用咨询案例时,心理咨询师应进行技术处理,不可公 开来访者的真实姓名、单位、住址等信息. 3.4.3在特殊情况下,保密原则限制可取消. 注:特殊情况包括来访者出现自杀或伤人倾向、出现危害社会安全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等动机或行为等. 3.4.4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应告知来访者保密原则及非保密范围,并指导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服务 过程中需要录音、录像时,心理服务提供者应提前告知来访者并在知情同意书中体现相关内容. 3.5接触限制原则 3.5.1心理咨询师不应与来访者进行除工作外的任何接触、交往. 3.5.2心理咨询师不应与来访者建立、发展咨询服务关系之外的任何关系. 3.5.3心理咨询师不应在工作必需之外获取来访者隐私. 3.6伦理原则 心理咨询服务应以社会普遍认同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为约束,遵循心理咨询服务的基本伦理. 注:心理咨询服务基本伦理包括尊重来访者、公平对待来访者、使来访者从心理咨询服务中获益等. 4预约与分诊 4.1实施心理咨询服务前,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应为来访者提供预约、分诊服务. 4.2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应以现场服务、电话服务、网络服务、短信服务等方式为来访者提供预约、分 诊服务,并确保服务渠道畅通、及时. 4.3预约、分诊服务应包括以下内容: ——向来访者介绍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心理咨询师等基本信息; 一告知...
GB/T 30446.1-2018 心理咨询服务 第1部分:基本术语.pdf
ICS 03.080 A 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446.1-2018 心理咨询服务 第1部分:基本术语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Part 1:Basic terminology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0446.1-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基本概念 3服务内容 4服务形式 5服务方法 6服务资源 7服务结果 参考文献 索引.
GB/T 30446.1-2018 前言 GB/T30446《心理咨询服务》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术语; 第2部分:服务流程; 第3部分:信息管理。
本部分为GB/T30446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侯非、曹俐莉、高文斌、程永红、汪卫东、曾毅、洪兰、杨朔、王利刚、万福军、 陈社妍、张雨辰。
GB/T 30446.1-2018 心理咨询服务第1部分:基本术语 1范围 GB/T30446的本部分界定了心理咨询服务的基础概念、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方法、服务资 源、服务结果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心理咨询服务的管理、提供、科研、教学、培训、交流、出版等活动。
2基础概念 2.1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由具有行业或主管部门认定资格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给 予个人或群体帮助、启发和教育,使其改变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解决其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出 现的问题,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的活动。
2.2 心理咨询服务psychologicalcounseling service 需求的服务行为。
2.3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psychologicalcounselingserviceprovider 通过行业或主管部门的考核审批,具备心理咨询服务(2.2)资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2)的组织 机构。
2.4 心理咨询师counselor 具有行业或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资格,掌握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在心理咨询服务提 供者(2.3)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2)的专业人员。
2.5 来访者visitor 接受心理咨询服务(2.2)的个人或群体。
2.6 顾客customer 心理咨询服务(2.2)的购买者。
3服务内容 3.1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nt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2.3)采用科学方法与工具对来访者(2.5)心理和行为做全面、系统描述与评 定的过程。
1...
GB/T 30445-2013 在职人员评估服务 服务提供者要求.pdf
ICS03.180 A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445-2013/ISO10667-2:2011 在职人员评估服务 服务提供者要求 Assessment service for people in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Requirements for service providers (ISO 10667-2:2011 Assessment service delivery-Procedures ard methods to assess people in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Part 2:Requirements for service providers IDT) 2013-12-31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445-2013/ISO10667-2:2011 目 次 前言 引言 V 1范围 ] 2术语和定义 .1 3协议签署 4 4预评估流程 5 5评估服务交付 7 6评估服务回访 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被评估者的权利和义务:指南和期玺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有关评估工具和流程的技术文件的补充信息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有关结果分析与解释的补充信息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有关评估报告的补充信息 .17 参考文献 18 I GB/T30445-2013/ISO10667-2:2011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667-2:2011《评估服务交付工作和机构设置中人员评估的流 程和方法第2部分:服务提供商要求》. 本标准作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将国际标准名称《评估服务交付工作和机构设置中人员评估的流程和方法第2部分:服务提供 商要求》改为《在职人员评估服务服务提供者要求》. 本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心理咨询分委会(SAC/TC264/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非、柳成洋、曹俐莉、杨朔、万福军、李涵、曾毅、王世川、张雨辰. GB/T30445—2013/ISO10667-2:2011 引 言 0.1总则 本标准为评估服务交付过程提供了一个实证性的、可测量的着眼点,将帮助组织与机构更有效地使 用评估工具,以出台更好的聘用政策,开发职员的个人潜能,提升其幸福感,维护和谐劳资关系.本标准 将促进规范、适合、公平的评估服务交付.本标准将提升主管部门、其他政府机构和全社会对于评估服 务的信任. 本标准为服务提供者提供了一个详细、简明的指导规范,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利益相关者认识到 优质评估活动可能达到的潜在效果: —定义优质评估活动的流程和方法; —确保评估流程一致性; ——对评估服务质量进行恰当评价. 然而本标准使用者的能力各有不同,对于面向职业领域中个人、团队或机构的评估活动的标准化流 程与方法的理解程度与熟悉程度也千差万别.因此,为方便使用者并指导其使用,本引言将重点介 绍本标准研制目的和框架结构. 0.2本标准的功能 本标准与接受评估服务的个人、团队和机构关系密切.本标准旨在促进良好实践,并鼓励将顾客和 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工作关系明确化,其功能在于对评估服务交付过程中的服务提供者提供实践指导. 本标准不仅描述了在评估服务交付之前、交付过程中和交付之后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亦提出 了被评估者、评估结果接收者等评估服务参与者的权利与责任.图1对相关各方在评估服务交付过程 中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描述. GB/T30445-2013/ISO10667-2:2011 服务提供者 被评估者 服务提供者/ (顾客) 顾客 顾客 注:评估服务交付过程中参与各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之间所建立的各种相互关系贯穿评估服务全过程. 此外,某一参与方可能扮演多个角色.例如,被评估者可能是客,服务提供者也可能是顾客.在职业规划咨 询服务中,被评估者会因购买了服务而成为顾客;同样的,白外部供方为机构提供的评估服务亦可由该机构的 内部人力资源工作团队提供, 关于不同角色的定义见“2术语和定义”. 图1评估服务过程中的不同角色 0.3本标准的目标用户 本标准提供给希望通过提高评估服务的流程性和合作性以确保评估服务效果的服务提供者和顾客 使用.服务提供者指工...
GA/T 1215-2014 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pdf
ICS03.220.20 R80 G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1215-2014 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 交通设施设置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layout of road traffic facilities arou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2014-12-31发布 2015-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 水展查真伪 GA/T1215-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方庆、赵长军、陈宏飞、刘拥辉、洪炯、王国华、彭亮、丁旭东、杨辉、孙巧丽、 王立明、张苗、张科、顾莉、梁宇钟、刘静悠、郭敏. I GA/T1215—2014 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 交通设施设置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高等院校或其他学生集中出入的场 所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1488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T18833一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24969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GB5068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C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GA/T832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GA/T995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校园出入口school access 校门与校园周边次干路及以上城市道路或三级及以上公路的接入口. 3.2 校园周边道路road network around school 校园出入口周边不少于150m范围内的道路. 3.3 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road traffic facilities around school 保障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标线、人行设施、分隔设 施、停车设施、监控设施、照明设施等. 4一般要求 4.1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应清晰、醒目,符合GB5768的要求. 1 ...
GB/T 30353-2013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pdf
ICS91.120.25 P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53—2013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 Avoiding danger of earthquake in assembly occupancies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35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山西省地震 局、山西省太原市消防支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公学、袁一凡、倪照鹏、阎正萃、冯义钧、张令心、林均岐、王晋、李洋、赵阳. 1 GB/T30353-2013 引 言 由于人们对地震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恐慌,在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出现避险不当,导致本可以避免的 伤亡.为正确引导地震避险,减轻地震伤亡,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总结我国大量避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并借鉴火灾等其他突发事件的避险管理和避 险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可用于指导和规范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避险管理和服务,促进相关单位开展地震避险工作, 保护公众的人身安全,保障公共秩序稳定. 本标准结合消防标准的要求,统筹考虑疏散设施、标志指示,与消防标准相衔接. Ⅱ GB/T30353-2013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 1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的基本要求及避险职责,规定了避险准备、震时避险、震后疏 散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避险服务和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9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震时避险avoiding danger in earthquake 地震发生时所采取的就近躲避和撤离的行为. 3.2 震后疏散evacuation after seismic ground motion 地震动结束后,组织人员有序撤离建(构)筑物的避险行为. 3.3 地震避险avoiding danger of earthquake 为减轻因地震引起的建(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破坏对人员的伤害采取的震前避险准备、震时避险和 震后琉散的应急举措, 3.4 避险缓冲区evacuation buffer area 为遇险人员设立的临时停留或过渡的相对安全的避险场所和通道. 4总则 4.1场所范围 本标准中的人员密集场所包括: a)宾馆、饭店等旅馆; b)餐饮场所; c)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 d)体育场馆; 1 GB/T30353-2013 e)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 f)金融证券交易场所; g)影剧院、礼堂、影视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h)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 i)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 j)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 k)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 1)人员密集的办公楼、写字楼、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4.2基本要求 4.2.1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的目标为:提升地震避险管理水平,保障公众人身安全,减轻地震危害. 4.2.2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实施地震避险准备,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做好震 时避险和震后疏散工作. 4.2.3人员密集场所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地震避险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制度,配备必要的地震避险设 施和器材. 4.2.4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人(包括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人员)应明确自身及该场所产权单 位的地震避险责任,逐级建立并落实地震避险责任制,确定各级地震避险责任人和地震避险管理人. 4.2.5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人应与当地应急、地震等管理机构建立联系制度. 4.3避险职责 4.3.1人员密集场所的产权单位应保证建筑的抗震设防和避险设施符合相关的标准. 4.3.2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人应保持建筑的抗震性能和避险设施完好,及时消除相关隐患,并履行下 列职贵: a)明确场所所属部门地震避险责任人; b)制定地震避险管理制度; c)定期组织开展地震避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d)制定地震避险预案,并适时修订; c)定期组织地震避险演练; f)组织、指挥人员避险,维持公共秩序. 5避险准备 5.1组织指挥机构 5.1.1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责任人担负地震避险的指挥职责,组织开展地震避险准备以及震时避险 和震后疏散等工作....
GB/T 30352-2013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pdf
ICS91.120.25 P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52-2013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in emergency period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352-2013 目 次 前言 I 引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规定 5灾区与影响范围评估 3 6地震烈度评估 .5 7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评估 6 8房屋震害评估 6 9生命线工程系统灾情评估 7 10地震地质灾害评估 8 11地震次生灾害评估 9 12地震社会影响评估 .10 13评估报告编写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估算方法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烈度等震线修正方法 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震灾情应急评估调查表格 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地震灾情应急评估报告内容28 参考文献 31 GB/T3035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天津市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 应急搜救中心、河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灾 害防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均岐、苗崇刚、黎益仕、孙柏涛、袁一凡、王公学、宋立军、孙景江、杜晓霞、郭恩栋、 张令心、张勤、郭迅、余世舟、周光全、胡伟华、刘爱文、刘如山、黄宏生、李亦刚、王东明、刘金龙. I GB/T30352-2013 引言 灾情信息是政府抗震教灾决策部署的重要依据.地震发生后,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进行灾情调查与 评估(灾情应急评估),及时为政府提供决策部署必需的、符合实际的灾情信息,是地震应急工作的首要 任务.为提供适合于灾情应急评估简便易行的方法,统一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充分归纳总结近20年来我国地震灾情评估方法研究和现场实践,特别是在2003年汶 川8.0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现场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标准与 GB/T18208.3一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调查规范、GB/T18208.4一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 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的相关内容协调配套,但是对时限性的要求不同,本标准更加侧重于快速、 动态的灾情获取和评估, GB/T30352-2013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发生后,对地震灾情进行应急评估的内容、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灾情应急评估.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742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18208.4一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 GB/T24335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24336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震灾情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地震的灾区范围、等级,以及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破坏、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 对社会影响的基本情况. 注:改写GB/T18207.1一2008,定义7.1. 3.2 灾区范围disaster area 地震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工程结构破坏、环境破坏的区域. 注:相当于地震烈度Ⅵ度及Ⅵ度以上的区域. 3.3 灾区等级grade of disaster area 在灾区范围内,以行政区为单元,综合考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房屋破坏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指 标确定的灾害程度级别. 3.4 极灾区extreme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一次地震中遭受灾害直接损失最严重的区域,不包括对社会经济无直接影响的地震地质灾害区域. 注:改写GB/T18208.4一2011,定义3.6. 3.5 有感范围earthquake felt area 以地震时少数人有感(相当于...
GB/T 30351-2013 搬家服务规范.pdf
ICS03.080 A1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51—2013 搬家服务规范 Moving service specification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搬家服务规范 GB/T30351-2013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 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0.5字数10千字 2014年5月第一版2014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8973定价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010)68510107 GB/T30351—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佛山市南海区计量标准化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如喜、杨晓燕、陈小围、郑琼冰、庞启雄. I GB/T30351-2013 搬家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搬家服务的术语和定义、机构人员及设施设备要求、服务过程要求、服务质量、处 理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搬家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及其工作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42处理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打包packing 对所搬运物品进行保护性措施的活动. 3.2 搬家服务合同moving service contract 搬家服务企业与客户关于服务内容和要求所签订的书面文件, 4机构人员及设施设备要求 4.1机构及人员 4.1.1企业内部应设置与搬家服务要求相适应的机构,并规定相应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各岗位应有明 确的职责. 4.1.2企业应建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回访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4.1.3企业应建立搬家服务工作文件.工作文件应包括搬家服务合同(以下简称合同)、搬运单、服务 记录、结算凭证等,工作文件中各项记录的内容应真实、详细,能够反映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易过程,并 保存备查. 4.1.4企业应制订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的计划.培训计划应与搬家服务业务相匹配. 4.1.5工作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态度热情、礼貌,使用礼貌用语.操 作特殊设备的人员应持证上岗. 4.2设施设备 4.2.1企业应有固定的营业场所.营业场所应明示企业营业执照等资质证件,标识易识别. 1 GB/T30351-2013 4.2.2企业应具有经营所需的通讯、办公设备. 4.2.3企业应有其经营用的运输工具停放场及设备摆放处. 4.2.4企业应配备搬运作业所需的运输工具,所用运输工具应整洁、证照齐全、年检合格. 4.2.5搬运作业所用车辆应是厢式结构、干燥、防水,应能保证搬运物的安全性. 4.2.6企业应配备如平板手推车、小叉车等装卸设备,装卸设备应保养良好. 4.2.7企业应配备如毛毯、绳子等打包设备及材料.所用打包材料应清洁、尺寸适当、强度结实. 5服务过程要求 5.1前期服务 5.1.1前期服务包括业务接洽、评估报价、签订合同. 5.1.2企业应提供与客户业务接洽沟通的渠道,包含面洽或通过网络、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 5.1.3业务接洽应由专人接待或接听,记录,了解,解答并登记有关信息.登记记录的内容包括:客户 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搬家类型、搬运方式、搬运物的主要类别及数量、搬运物所在地址和交付地址、 要求实施搬运服务的具体时间、特殊物品搬运的约定等. 5.1.4评估报价可以根据客户电话(或网络)提供的信息与要求,进行评估后电话报价,或根据客户要 求进行实地调查,评估后报价. 5.1.5报价时,工作人员应先与客户确认是否有特殊物品搬运,再对客户要求的搬家服务将产生的服 务费用进行报价. 5.1.6企业应根据和客户沟通后所确定的结果,与客户签订合同.合同的各项要件应填写完整. 5.1.7合同的格式条款应符合法律规定,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文字表述应真实、简洁、易懂.合同的 内容应包括: 一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联系人、联系电话; —客户的名称、地址和联系人、联...
GB/T 30342-2013 二手货 分类.pdf
ICS03.080.01 A2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42—2013 二手货 分类 Classification for the second-hand goods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34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二手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旧货业协会、广州市同利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友和生产资料市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建生、刘浚年、杨忠良、潘刚、侯志军、王先礼、胡月红、郭福斌、刘光辉、 黄先胜. GB/T30342-2013 二手货分类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二手货的类别. 本标准适用于二手货及其相关领域的经营、管理和科研等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一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3分类原则 以GB/T4754一2011为基础,按二手货的用途、二手货的来源和行政管理要求对二手货进行分类. 4按二手货主要用途分类 4.1生活资料类二手货 4.1.1家电类 包括GB/T4754-2011中: —C38.385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制造的民用产品的二手货; —一C38.386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业制造的民用产品的二手货; C38.387照明器具制造业制造的民用产品的二手货; C39.395视听设备制造业制造的民用产品的二手货. 4.1.2通信设备类 GB/T4754-一2011中C39.392通信设备制造业制造的民用产品的二手货. 4.1.3家具类 GB/T4754一2011中C21家具制造行业的产品的二手货. 4.1.4办公设备类 GB/T4754一2011中C34.347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C39.391计算机制造等行业的民用产品的二 手货. 1 GB/T30342-2013 4.1.5娱乐休闲器材类 GB/T4754一2011中C24.242乐器制造、C24.244体育用品制造、C24.245玩具制造、C24.246游艺 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等行业的产品的二手货. 4.1.6艺术品类 GB/T4754一2011中C24.243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产品的二手货. 4.1.7文化产品类 GB/T4754一2011中F52.524.5243图书、报刊零售,F52.524.5244音像制品及电子零售业 的二手货. 4.1.8交通工具类 GB/T4754一2011中C36汽车制造业、C36.364电车制造、C37.375摩托车制造、C37.376自行车 制造等行业的民用产品的二手货. 4.1.9衣着类 GB/T4754一2011中C18纺织服装、服饰业,C19.192皮革制品制造,C19.193毛皮制及制品加 工,C19.194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等行业的产品的二手货. 4.1.10其他类 国家允许进口的及以上各类之外的各种用于消费的二手货. 4.2生产资料类二手货 4.2.1设备类 GB/T4754一2011中C34通用设备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业,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生产工具类产品的二手货. 4.2.2运输设备类 GB/T4754一2011中C36汽车制造业,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行业的生 产工具类产品的二手货, 4.2.3仪器仪表类 GB/T4754一20I1中C40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生产工具类产品的二手货. 4.2.4金属制品类 GB/T4754一2011中C33金属制品业行业的生产工具类产品的二手货. 4.2.5其他类 国家允许进口的及以上各类以外的各种用于生产的二手货. 2 GB/T30342-2013 5按二手货来源分类 5.1消费者处置的物品. 5.2生产者、经营者处置的物品. 5.3机关事业单位处置的物品. 5.4行政执法部门的罚没物品. 5.5法院的执行物品. 5.6海关的处置物品. 5.7银行的处置违约抵押物品. 5.8典当业的绝当物品. 5.9军队处置可转民用的物品. 5.10保险公司理赔后处置的物品. 5.11通过合法渠道进口的二手货. 5.12其他合法来源的二手货. 6按行政管理要求分类 6.1可自由交易的二手货 法律法规未作交易规定的二手货. 6.2需要网上公示的二手货 参见附录A所列物品. 6.3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二手货 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经政府相关部门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二手货. 6.4需取得专营资格的二手货 ...
GB/T 30338.5-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5部分:注册管理规范.pdf
ICS03.060 A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38.5-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5部分:注册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securities and futures industry-Part 5:Registra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338.5—2013 目次 前言 I 引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注册管理内容 2 5注册申请机构 2 6注册管理机构 2 7注册管理平台 2 8注册管理流程2 9元素属性 3 10角色、类型的注册管理 7 11分类套件注册管理 8 12标引模板注册管理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XBRL注册业务工作底稿 10 参考文献 14 GB/T30338.5-2013 前言 GB/T30338《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分为5部分: ——第1部分:基础框架; —第2部分:编码规则; —第3部分:标引模板; —第4部分:实例文档封装格式; -—第5部分:注册管理规范. 本部分为GB/T30338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 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证券通信有限 公司、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新利多数字技术有限 公司、深圳市致远速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野、姚峰、于文强、白硕、邹胜、刘慧清、张小威、葛伟平、初壮、邓寰乐、程立、 邓学智、丁韬、冯晋雯、刘庆辉、沈桢、高阳、李海、蒋建人、赵志刚、郑斌祥、陈功、苏梅、张兴东、寻晓青、 赵伟、付德伟、赵国强、刘世平、罗黎明、董凤江、陈帆峰、周晓明、贾霄鹏、安文辉、李云峰、陈贵忠. I GB/T30338.5-2013 引言 随着近年来XBRL在国内上市公司、基金等公募信息披露领域的持续应用,国内XBRL应用从 2002年引进到深人实践的十年间已初见成效.最近几年,我国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业已 推出,随着推广效应加大,XBRL的实施范围将而临扩展,实施规模也预计迅速加大.在此背景下,产生 了统一行业应用进行体系化规范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统一制定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 电子化信息披露是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所需披露报告的编制、报送、验证、披露、存储交换和 分析阅读等.我国现阶段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简称 XBRL)作为证券期货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的核心技术.制定注册管理规范是为了规范证券市场信息 披露元素、扩展角色、扩展类型等的定义,以保证这些内容最大程度符合技术规范和得到集中管理的同 时,自定义规则不会被滥用.通过注册管理规范也明确约定注册管理主体机构、电子化信息披露管理过 程中的元素注册、分类标准制定、自定义元素申请、审核管理、统一发布等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内容,明确 相关参与人的工作职责.通过注册管理规范的发布和实施,最终推动证券市场电子化信息可持续规范 发展. GB/T30338.5-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5部分:注册管理规范 1范围 GB/T30338的本部分规定了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的注册原则和管理机制,对元素、角色、 类型、分类套件和标引模板等进行统一管理. 本部分适用于使用XBRL技术向公众披露信息或向监管部门报送信息的电子化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338.1一2013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第1部分:基础框架 GB/T30338.2一2013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第2部分:编码规则 JR/T0021一200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3...
GB/T 30338.4-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4部分:实例文档封装格式.pdf
ICS03.060 A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38.4—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4部分:实例文档封装格式 Specific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securities and futures industry-Part 4:Instance document packaging format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338.4-2013 前言 GB/T30338《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分为5部分: 第1部分:基础框架; 一第2部分:编码规则; 第3部分:标引模板; 第4部分:实例文档封装格式; 一第5部分:注册管理规范. 本部分为GB/T30338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 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证券通信有限 公司、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新利多数字技术有限 公司、深圳市致远速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野、姚峰、于文强、白硕、邹胜、刘慧清、张小威、葛伟平、初壮、邓寰乐、程立、 邓学智、苏梅、张兴东、寻晓青、付德伟、赵国强、贾霄鹏、安文辉、李云峰、陈贵忠、蒋建人、赵志刚、郑斌祥、 陈功、丁韬、冯晋雯、刘庆辉、沈桢、高阳、赵伟、刘世平、罗黎明、董风江、陈帆峰、李海、周晓明. 1 GB/T30338.4-2013 引 言 随着近年来XBRL在国内上市公司、基金等公募信息披露领域的持续应用,国内XBRL应用从 2002年引进到深入实践的十年间已初见成效.最近儿年,我国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业已 推出,随着推广效应加大,XBRL的实施范围将面临扩展,实施规模也预计迅速加大.在此背景下,产生 了统一行业应用进行体系化规范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统一制定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 电子化信息披露是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所需披露报告的编制、报送、验证、披露、存储交换和 分析阅读等.我国现阶段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简称 XBRL)作为证券期货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的核心技术.在中国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过程中,需 要将实例文档及其相关的分类信息、索引信息、版式信息等进行传输.封装格式统一了实例文档及相关 信息的电子化组织结构与形式,提供了深入应用实例文档的相关信息,保证了实例文档及相关信息的完 整性与一致性,实现了逻辑文件的封装,达到了一份物理传送实现多份逻辑传送的目的,拓宽了实例文 档的应用领域,降低了实例文档应用的复杂性,提高了实例文档的应用效率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 中国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的应用效率和效果. GB/T30338.4—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4部分:实例文档封装格式 1范围 GB/T30338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过程中,XBRL实例文档(以下简称 为“实例文档”)的封装格式,规范了采用实例文档封装格式(以下简称为“封装格式”)生成的实例文档封 装文件(以下简称为“封装文件”)的制作和管理. 本部分适用于使用XBRL技术向公众披露信息或向监管部门报送信息的电子化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338.1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第1部分:基础框架 ECMA-376PART2-一2011办公开放式XML文件格式第2部分:开放式打包协议(Office Open XML File Formats-Part 2:Open Packaging Conventions) 3术语和定义 GB/T30338.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封装格式 4.1概述 封装格式按照ECMA-376PART2-2011的规定执行,结合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的实际情 况与特点进行了扩展,将实例文档、分类信息、标引模板、版式信息、发布信息、签名信息等相关信息进行 组织和索引,采用ZIP格式进行封装. 封装格式内的目录及文件通常按文件类型或用途进行组织,不要...
GB/T 30338.3-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3部分:标引模板.pdf
ICS03.060 A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38.3-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3部分:标引模板 Specific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securities and futures industry-Part 3:Tagged document template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338.3-2013 目 次 前言 引言 V 】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标引模板定义 1 4.1概述 1 4.2模板文件结构 1 4.3复用单元 2 4.3.1概述 2 4.3.2 文件单元 2 4.3.3章节单元 3 4.3.4表格单元 4 4.3.5数据点单元 5 4.4模板文件标记 5 4.4.1概述 5 4.4.2元素标记 5 4.4.3注释标记 6 4.4.4引用标记 7 4.4.5条件标记 7 4.4.6维度标记 8 4.4.7扩展标记 8 5标引模板管理 9 5.1版本管理 9 5.2状态管理 9 5.3勘误管理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模板文件定义的模式文件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模板文件可视化表达示例 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模板文件XML表达示例19 附录D(规范性附录)模板文件状态定义 39 图1元素标记可视化示例6 表1元素标记可视化定义及示例 5 表2引用标记type属性取值 7 表D.1模板文件状态定义 36 I GB/T30338.3-2013 前言 GB/T30338《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分为5部分: 第1部分:基础框架; 第2部分:编码规则; 第3部分:标引模板; 第4部分:实例文档封装格式; 第5部分:注册管理规范. 本部分为GB/T30338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 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证券通信有限 公司、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新利多数字技术有限 公司、深圳市致远速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野、姚峰、于文强、白硕、邹胜、刘慧清、张小威、葛伟平、初壮、邓寰乐、程立、 邓学智、苏梅、张兴东、寻晓青、付德伟、赵国强、贾霄鹏、安文辉、李云峰、陈贵忠、蒋建人、赵志刚、 郑斌祥、陈功、丁韬、冯晋雯、刘庆辉、沈桢、高阳、赵伟、刘世平、罗黎明、董凤江、陈帆峰、李海、周晓明. GB/T30338.3—2013 引言 随着近年来XBRL在国内上市公司、基金等公募信息披露领域的持续应用,国内XBRL应用从 2002年引进到深入实践的十年间已初见成效.最近几年,我国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业已 推出,随着推广效应加大,XBRL的实施范围将面临扩展,实施规模也预计迅速加大.在此背景下,产生 了统一行业应用进行体系化规范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统一制定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 电子化信息披露是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所需披露报告的编制、报送、验证、披露、存储交换和 分析阅读等.我国现阶段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简称 XBRL)作为证券期货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的核心技术.为了理解和遵循中国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 披露规范体系的相关规定,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首先理解XBRL 并能够在业务中熟练应用,存在相当 的难度.因此,本规范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标引模板的概念:以业务人员的工作视角定义可视化模板, 确保业务被正确表达;以技术的视角定义XML模板,确保符合XBRL的规则;同时,通过本部分的规定 确保两种模板的内容一致性和完整性. GB/T30338.3—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3部分:标引模板 1范围 GB/T30338的本部分规定了标引模板的结构和标记规则,以及标引模板的制作和管理. 本部分适用于使用XBRL技术向公众披露信息或向监管部门报送信息的电子化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GB/T 30338.2-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2部分:编码规则.pdf
ICS03.060 A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38.2—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2部分:编码规则 Specific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securities and futures industry-Part 2:Element code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338.2-2013 前言 GB/T30338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基础框架; -一第2部分:编码规则; 第3部分:标引模板; -第4部分:实例文档封装格式: -第5部分:注册管理规范. 本部分为GB/T3033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 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证券通信有限 公司、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新利多数字技术有限 公司、深圳市致远速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野、姚峰、于文强、白硕、邹胜、刘慧清、张小威、葛伟平、初壮、邓寰乐、程立、 邓学智、蒋建人、赵志刚、郑斌祥、陈功、赵伟、周晓明、苏梅、张兴东、寻晓青、丁帮、冯晋雯、刘庆辉、沈桢、 高阳、付德伟、赵国强、刘世平、罗黎明、董凤江、陈帆峰、李海、贾霄鹏、安文辉、李云峰、陈贵忠. 1 GB/T30338.2-2013 引 言 随着近年来XBRL.在国内上市公司、基金等公募信息披露领域的持续应用,国内XBRL应用从 2002年引进到深入实践的十年间已初见成效.最近儿年,我国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业已 推出,随着推广效应加大,XBRL的实施范围将面临扩展,实施规模也预计迅速加大.在此背景下,产生 了统一行业应用进行体系化规范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统一制定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 电子化信息披露是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所需披露报告的编制、报送、验证、披露、存储交换和 分析阅读等.我国现阶段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简称 XBRL)作为证券期货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的核心技术.XBRL技术体系本身没有对元素进行编码的 要求和约定,为充分发挥XBRL的技术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系统制作、交换、存储、分析相关 信息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方便元素的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在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的应用中采用元素编码,是相比于传统及一般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技 术要素上的创新. GB/T30338.2-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2部分:编码规则 1范围 GB/T30338的本部分规定了证券期货业XBRL电子化信息披露中进行元数据XBRL格式标引 时,对元素进行编码的方法、技术处理方式和管理机制. 本部分适用于使用XBRL技术向公众披露信息或向监管部门报送信息的电子化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10113分类编码通用术语 GB/T18793一2002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1.0 GB/T30338.1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第1部分:基础框架 GB/T30338.5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第5部分:注册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0113和GB/T30338.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编码标签code label 表达元素的代码值的标签. 4分类原则和方法 4.1分类原则 本部分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延性、兼容性和综合实用性的原则,对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 中所涉及的元素进行简化分类. 4.2分类方法 本部分对元素采用GB/T70272002的面分类法.按照“是否通用元素”“元素编制机构”和“元 素技术属性类别”3个“而”进行分类. 5编码方法 5.1编码的基本原则 每一个编码对象(元素)仅应有个代码,一个代码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在同一命名空间下,元 GB/T30338.2-2013 素名、元素标准标签和代码一一对应. 5.2代码类型 ...
GB/T 30338.1-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1部分:基础框架.pdf
ICS03.060 A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38.1-2013 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1部分:基础框架 Specific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securities and futures industry-Part 1:Framework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338.1-2013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3 4分类体系集合 3 4.1概述 3 4.2分类体系集合框架 .3 4.3引用外部标准 4 4.4核心层分类标准 5 4.5核心层分类标准的层级结构 ......5 4.6核心层分类标准的命名空间与文件存储规则 6 4.7核心层分类标准的元素 7 4.3核心层分类标准中的扩展角色和类型应用 9 4.9应用层组件 9 4.10自定义分类标准 .11 4.11通用维度的定义和使用 12 4.12文件及目录的版本更新 12 5实例文档 12 5.1实例文档的结构 12 5.2实例文档生成 13 5.3实例文档的校验 13 5.4实例文档的命名规则13 5.5上下文和单位元素 13 5.6实例文件的封装格式14 6注册管理 *14 6.1概述 14 6.2注册管理基本原则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命名空间与前缀样例 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文件名和存储目录样例 16 图1分类体系集合框架 4 I GB/T30338.1-2013 表1元素命名空间和文件存储规则 6 表2元素属性及其含义 .7 表3元素名和中文标准标签的后缀规则 9 表4扩展角色列表 9 表5公共组件的命名空间与文件存储规则 .10 表6专用组件的命名空间与文件存储规则 10 表7人口组件的命名空间与文件存储规则 11 表8自定义分类标准的命名空间与文件存储规则 11 表A.1证券期货业信息披露分类标准的命名空间与前缀样例15 表B.1文件名和存储目录样例 16 Ⅱ GB/T30338.1-2013 前言 GB/T30338《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基础框架; —一第2部分:编码规则; —一第3部分:标引模板; 一第4部分:实例文档封装格式; 一—第5部分:注册管理规范. 本部分为GB/T3033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 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证券通信有限 公司、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新利多数字技术有限 公司、深圳市致远速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野、姚峰、于文强、白硕、邹胜、刘慧清、张小威、葛伟平、初壮、邓寰乐、程立、 邓学智、刘世平、罗黎明、董凤江、陈帆峰、蒋建人、赵志刚、郑斌祥、陈功、苏梅、张兴东、寻晓青、丁韬、 冯晋雯、刘庆辉、沈桢、高阳、赵伟、付德伟、赵国强、李海、周晓明、贾霄鹏、安文辉、李云峰、陈贵忠. 田 GB/T30338.1-2013 引言 随着近年来XBRL在国内上市公司、基金等公募信息披露领域的持续应用,国内XBRL应用从 2002年引进到深入实践的十年间已初见成效.最近几年,我国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业已 推出,随着推广效应加大,XBRL的实施范围将面临扩展,实施规模也预计迅速加大.在此背景下,产生 了统一行业应用进行体系化规范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统一制定证券期货业电子化信息披露规范. 电子化信息披露是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所需披露报告...
GB/T 30329.5-2019 印刷技术 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 第5部分:柔性版印刷.pdf
ICS37.100.01 A1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29.5-2019 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 第5部分:柔性版印刷 Graphic technology-Colour and transparency of printing ink sets for four-colour printing-Part 5:Flexographic printing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329.5—2019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范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要求 2 4.1概述 .2 4.2色度值 2 4.3透明度特性 5测试方法 .3 5.1原理 .3 5.2测试印样的制备 3 5.3颜色测量步骤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准承印物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方法及样张的具体说明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制样仪器和技术条件示例 8 参考文献 9 GB/T30329.5—2019 前言 GB/T30329《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包括以下5个部分: ——第1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型卷筒纸胶印; —第2部分:冷固型胶印; —第3部分:凹版印刷; —第4部分:丝网印刷; ——第5部分:柔性版印刷. 本部分为GB/T30329的第5部分. 本部分根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厦门合兴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纸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英耀激光数字制版有限公司、上海紫泉标签有限公司、山东德创精 化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新世纪印刷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广东英科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新斌、薛显华、张晋霞、陈春霞、刘铁、董天波、王学春、朱海波、钱隽、刘润林、 孔玲君、龚仁传. GB/T30329.5—2019 引言 GB/T30329的本部分的目的是定义柔性版印刷标准四色油墨的色度和透明度的特性,其结果是 在本部分规定的基准承印物和测试条件下得到的.标准化的油墨能够使柔性版印刷在同样的印刷条件 下获得近似的颜色效果.GB/T30329的本部分规定的颜色标准可以为柔性版油墨生产和印刷分色提 供依据. GB/T30329的本部分依据国情在国内市场上搜集了柔性版印刷常用的13种纸样以及5种四色溶 剂油墨和5种四色水性油墨样品,委托国家纸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相应的技术参数测试.在获 得了足够量的实测数据后,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筛选出用于本部分测试用基准承印物的技术指标.在 此基础上确定了四色溶剂油墨和水性油墨颜色和透明度的技术指标. SAc N GB/T30329.5—2019 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 第5部分:柔性版印刷 1范围 GB/T30329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四色柔性版印刷的一组原色油墨(包含添加剂)应满足的颜色及 透明度特性,同时规定了规范性的测试方法. 为了避免限制不同颜料优化组合的发展,本部分并没有指定颜料(或光谱特性),但应达到本部分指 定的色度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溶剂油墨、水性油墨的柔性版印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51.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 GB/T8941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的测定 GB/T19437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冲淡剂extender 添加在油墨中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材料,用于降低色料的浓度,而不明显影响油墨的流变性. 3.2 上机油墨press-ready in 具有必需成分和印刷机上适用黏度的油墨. 3.3 透明度transparency 油墨能被光线透过而显现被遮盖表面颜色的能力. 注:通常用测量多余散射光的量表示. 3.4 溶剂油墨solvent-based ink 以有机溶剂作为主要溶剂的油墨. [GB/T15962—2018 定...
GB/T 30226-2013 服务业标准体系编写指南.pdf
ICS03.080.01 A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26-2013 服务业标准体系编写指南 Guidelines for service industry standard system 2013-12-31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服务业标准体系编写指南 GB/T30226-2013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8千字 2014年5月第一版2014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8830定价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010)68510107 GB/T3022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柳成洋、李涵、曹俐莉、曾毅、侯非、王世川、万福军、杨朔、张雨辰. I GB/T30226-2013 服务业标准体系编写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服务业标准体系编写的基本要求,以及编写准备、体系编写阶段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服务行业标准体系的编写与改进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24620服务标准制定导则考虑消费者需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服务业service industry 从事服务活动的行业的总称. 3.2 标准体系standard system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GB/T13016—2009 定义3.3] 3.3 服务业标准体系service industry standard system 一定服务业范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注:服务业标准体系分为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地方层面三个层次. 4基本要求 4.1服务业标准体系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能有效指导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4.2服务业标准体系的编制应符合GB/T13016的要求. 4.3服务业标准体系的编制应突出服务的特色,宜考虑GB/T24620给出的服务要素构建服务业标准 明细表. 4.4服务业标准体系的编制应突出重点. 注:国家层面服务业标准体系重点给出全国服务业标准的总体框架;行业层面服务业标准体系重点给出某一服务 行业的标准框架,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方层面服务业标准体系主要结合本地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在梳理 该领城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识别出需要制定的地方标准. 4.5服务业标准体系应具有动态性,应定期梳理服务业标准明细表中标准的完成情况,并结合服务业 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服务业标准体系做出改进. 1 GB/T30226—2013 5编写准备 5.1组织准备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一一成立标准体系编制领导组,负责统筹安排标准体系编制进度,协调标准体系编制组与相关行 业、地方主管部门或组织内相关业务部门等之间的沟通、调研等工作; —组建标准体系编制组,相关人员提前学习标准化、标准体系等基本知识. 5.2现状调研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一结合标准体系的编制目的,提前熟悉相关行业、地方的发展现状,掌握其特点,并初步确定标准 体系的边界范围; —开展面向相关行业、地方主要人员(包括掌握全局情况的有关人员和具体业务工作人员)的访 谈,了解行业、地方发展的业务重点,挖据实际工作中已经积累的经验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获取顾客对完善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一一搜集现有的资料,例如,近年来业务发展情况,该领域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 及其他可供参考的规范性文件等. 5.3标准体系总体设计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需要标准化的业务或流程等,最终确定标准体系的边界范围; -一确定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搭建方法,具体参见6.2.3. 6体系编写 6.1服务业标准体系的构成 服务业标准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服务业标准体...
GB/T 30146-2013 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pdf
ICS13.200 A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146-2013/ISO22301:2012 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 Social security-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ISO22301:2012 IDT) 2013-12-17发布 2014-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146—2013/ISO22301:2012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组织环境 7 4.1了解组织和组织环境 7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8 4.3确定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范围 8 4.4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8 5领导力 .8 5.1领导力和承诺 8 5.2管理承诺 .9 5.3方针 9 5.4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力9 6策划 10 6.1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10 6.2业务连续性目标和实现计划10 7支持 .10 7.1资源 7.2能力 10 7.3意识 11 7.4沟通 11 7.5存档信息 .11 8实施 12 8.1实施的策划和控制 12 8.2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12 8.3业务连续性策略 13 8.4建立和实施业务连续性程序 14 8.5演练和测试 15 9绩效评估 16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16 9.2内部审核 .16 9.3管理评审 .17 10改进 18 I GB/T30146-2013/ISO22301:2012 10.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8 10.2持续改进 18 参考文献 19 Ⅱ GB/T30146-2013/ISO22301: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22301:2012《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英文 版),仅有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玉、秦挺鑫、董晓媛、刘俊华、张超、李忠强、魏军、尤其、王明、尹晖. GB/T30146-2013/ISO22301:2012 引 言 0.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建立和管理一个有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S)的要求. BCMS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一理解组织的需求以及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必要性; 一实施和运行控制措施来管理组织应对中断事件的整体能力; 一监视和评审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一基于客观测量的持续改进. 和其他管理体系一样,BCMS包括以下关键部分: a)方针; b)职责明确的人员; c)与以下几点相关的管理过程: 1)方针; 2)策划; 3)实施和运行; 4)绩效评估; 5)管理评审; 6)改进; d)提供含有审核证据的文件; e)任何和组织有关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过程. 业务连续性有助于构建更具弹性的社会,更宽泛的群体以及组织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会要求其他的 组织参与到恢复过程中来. 0.2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置(PDCA)模型 本标准采用了“策划(Plan)一实施(Do)一检查(Check.一改进(Act)”(PDCA)模型来策划、建立、实 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组织BCMS的有效性. PDCA模型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例如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208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GB/T24405.1信息技术一服务管理和 ISO28000供应链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一致性,从而支持与相关管理体系整合后的实施与运行. 图1说明了BCMS如何把相关方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要求作为输人,并通过必要的措施和过程,产 生满足这些要求的连续性结果(例如受控的业务连续性).表1对PDCA模型进行了解释. ...
GB/T 30136-2013 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指南.pdf
ICS03.120.99 A CO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136—2013 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指南 Guide for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of consumer products safety risk information 2013-12-17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136-201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风险信息采集 .1 4.1采集原则1 4.2采集渠道 2 4.3采集方法 2 4.4采集程序 2 5风险信息处理 2 5.1信息筛选 2 5.2要素提取 3 5.3信息挖掘 3 5.4信息存储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渠道和存在形式4 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信息采集软件的功能示例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案例 7 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见的风险信息挖掘算法 9 附录E(资料性附录)风险信息存储软件的功能构成11 参考文献 .12 I GB/T3013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华利、杨跃翔、陈学章、许应成、王理、樊坤、袁艳华. GB/T30136—2013 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关组织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的活动. 注:本标准是通用指南,相关组织可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设定更为具体的目标和信息采集与处理规范,对本 标准提供的风险信息采集和处理过程进行必要细化或完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035一2013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描述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 描述潜在风险或已发生伤害事件的信息. 3.2 风险信息管理ris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为掌握风险状况和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而开展的风险信息采集、加工和处理的活动. 3.3 风险信息采集risk information collection 为获取风险信息而开展的信息搜寻和获取的过程. 3.4 风险信息挖据risk information mining 对一定数量的风险信息进行深入计算和分析,并获取风险信息内在特征和规律的过程. 3.5 风险信息处理risk information processing 对风险信息的筛选、存储、挖掘等系列活动. 4风险信息采集 4.1采集原则 风险信息的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 a)时效性原则.应在风险信息开始广泛传播之前第一时间采集,保证采集风险信息的时效性. b)客观性原则.应尽量保持信息原貌. 1 GB/T30136—2013 )合法性原则.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涉及个人或者组织隐私的风险信息,应建立保密 制度并进行严格保密,保证信息在可控范围内流转和使用. d)可追溯性原则.应建立相应的编码规则和追溯制度,保留信息源记录. )完整性原则.应力求信息内容全面,尽量充分运用各种信息采集方法从多个渠道去采集相应 的风险信息,每一渠道也可以跨区域、跨时间去采集. 4.2采集渠道 根据风险信息的披露或掌握主体,采集渠道可包括: a)消费者.主要采集消费者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向相关组织提供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 信息. b)企业.主要采集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流通等过程中发现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相关组织.主要采集国内外各种科研院所、检测技术机构、学术团体、医院、伤害事故鉴定机 构、消费者维权机构以及专业媒体机构等组织掌握或发布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d)政府部门.主要采集国内外与产品质量监管相关的政府部门发布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 信息. 常见的采集渠道和风险信息存在形式参见附录A.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