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232-2014 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6693—2014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32-2014 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periodic inspection repor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2014-07-25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QX/T232—2014 关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gxcbs.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2字数:60千字 2015年4月第一版2015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705定价:2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232-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规定 2 5编制技术要求 4 6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表 6 7电子系统机房防雷装置检测表 7 8油(气)站防雷装置检测表 9 9油(气)库防雷装置检测表 10 10通信局站(基站)防雷装置检测表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封皮要求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格式 15 附录C(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平面示意图格式25 附录D(资料性附录)有关制图符号的国家标准 .26 附录E(资料性附录)有关计量单位的国家标准 27 I QX/T23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防雷中心、黑龙江省防雷中心、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燚、吕东波、周道刚、卢广建、胡玉蓉、杨明、甘文强、张茂华、李鹏、蒙小亮. Ⅱ QX/T232-2014 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的组成、要素、要求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一2011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1431一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50065一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74一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156一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74一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343一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689一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雷装置定期检测periodic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具备相应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根据防雷装置设计和施工标准,对防雷装置的安全设置和性能特性 进行定期检查、测试和综合分析处理的过程. 3.2 检测报告inspection report 防雷装置现场检测后,经综合分析处理出具的法定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书. 3.3 总表total form 记录受检单位的基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报告的有效时间和检测单位签章等信息的表格. 3.4 分类检测表sort inspection form 检测表 根据受检对象的行业特点,记录防雷检测要素值的表格. 3.5 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 bonding 1 ...
QX/T 229-2014 风预报检验方法.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6690—2014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29-2014 风预报检验方法 Verification method for wind forecast 2014-07-25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29-2014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检验方法 .1 3.1风向预报检验 .....1 3.2风速预报检验 ...2 3.3风预报检验 附录A(规范性附录)风向方位与角度对照关系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风力等级划分 6 参考文献 7 I QX/T229-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盛春岩、尹尽勇、肖明静、周雪松、刘诗军、丛春华. Ⅱ QX/T229-2014 风预报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向预报检验、风速预报检验和风预报检验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风的确定性预报检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风wind 空气的流动现象.地面气象观测中测量的是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QX/T51一2007,定义3.1] 2.2 风向wind direction 风的来向. 注1:单位为角度()或方位. 注2:改写GB/T21984一2008,定义2.10. 2.3 风速wind speed 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 注1:单位为米每秒(m/s). 注2:改写GB/T21984一2008,定义2.11. 2.4 风力等级wind scale 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定出的等级,用来表示风速的大小. 注:改写GB/T21984一2008,定义2.14. 2.5 一个方位角one azimuth 两个相邻风向方位之间的角度差. 注:单位为角度(). 3检验方法 3.1风向预报检验 3.1.1风向预报准确率 风向方位可划分为8方位或16方位.风向方位与角度的对照关系见附录A. 风向预报准确率为风向预报正确站(次)数与风向预报总站(次)数的百分比.预报风向角度(若预 报风向为方位,则为预报风向方位对应的中心角度)与实况风向角度差小于一个方位角,则为风向预报 1 ...
QX/T 227-2014 雾的预警等级.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6688一2014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27-2014 雾的预警等级 Grade of fog warning 2014-07-25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27-2014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雾的预警等级 1 3.1预警分类 1 3.2预警信号等级 1 3.3预警等级 2 参考文献 3 I QX/T227-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荣花、马学款、杨贵名、毛冬艳. Ⅱ QX/T227-2014 雾的预警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雾的预警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雾的监测、预警和服务.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雾fog 悬浮在近地层大气中的大量微细乳白色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 [GB/T27964一2011,定义2.1] 2.2 能见度visibility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视力正常(对比感阈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 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距离.单位为米(m). [GB/T27964—2011 定义2.2] 2.3 国家基本气象站national basic synoptic station 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 注:改写GB/T20480一2006,定义2.6. 2.4 国家基准气候站national reference climatological station 根据国家气候区划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资料而设置的 地面气象观测站. 注:改写GB/T20480一2006,定义2.7. 3雾的预警等级 3.1预警分类 3.1.1雾的预警分为预警信号和预警. 3.1.2雾的预警信号由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发布. 3.1.3雾的预警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发布,也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 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发布. 3.2预警信号等级 雾的预警信号分为三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黄色预警信号、橙色预警信号和红色预警信号.发布 标准为: 1 ...
QX/T 226-2013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技术规范.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45941一2014 QX 8696603m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26—2013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ng spot 2013-12-22发布 2014-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技术规范 QX/T226-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cmp.cma.gov.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22.5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47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226-201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规定 2 5营房 2 6人影弹药库房 4 7作业平台 4 8监控系统 .4 9防雷装置的管理与维护 5 参考文献 6 I QX/T22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湖南省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文强、周道刚、丁曼、任达盛、沈克鑫、田楠、李玮、刘凤娇、邵莉丽. Ⅱ QX/T226-2013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营房、人影弹药库房、作业平台、监控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及防 雷装置的管理与维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定期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601一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作业点operating spot 用于地面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地点. [QX/T151一2012,定义8.13] 3.2 人影弹药库房ammunition warehouse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存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弹药的建筑. 3.3 营房barrack 作业人员值班、生活的建筑. 3.4 作业平台platform of operation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场所及设施. 3.5 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 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GB50057一2010,定义2.0.5] 3.6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GB50057一2010,定义2.0.6] ...
QX/T 207-2013 湖泊蓝藻水华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2180—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07-2013 湖泊蓝藻水华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Technical directives for monitoring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lakes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2013-10-14发布 201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07-2013 目 次 前言 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前期数据要求 1 一 4指标计算 2 5监测处理流程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云三号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FY-3/MERSI)光谱参数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对地观测系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EOS/MODIS)光谱参数5 参考文献 7 I QX/T20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秀珍、郑伟、刘诚、武胜利. ...
QX/T 206-2013 卫星低光谱分辨率红外仪器性能指标计算方法.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2179一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06—2013 卫星低光谱分辨率红外仪器 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Calculation method of specification for satellite infrared instruments with low spectral resolution 2013-10-14发布 201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06—201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符号 2 4数据源要求 2 5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3 参考文献 7 I QX/T20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漆成莉、刘辉、马刚. Ⅱ QX/T206-2013 卫星低光谱分辨率红外仪器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低光谱分辨率红外仪器性能指标计算的数据源要求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卫星低光谱分辨率红外仪器性能指标的计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波长wave length 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2.2 波数wave number 在波的传播方向单位长度内波长的数目. 2.3 光谱分辨率spectral resolution 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光谱时,能分辨的最小的波长间隔. 2.4 相对光谱响应relative spectral response 器件或材料对单色光的辐射通量的响应. 2.5 通道中心波数channel central wave number 探测器最大响应率所对应的波数位置. 注:通道中心波数的精确计算通常是光谱响应范围内测量点的光谱透射率和波数位置卷积值与透射率积分值之商. 2.6 半功率带宽half-power bandwidth 透过率曲线中两个透过率为最大透过率的一半的点所对应的波长之差. 2.7 视场角field of view 光敏面接收辐射的立体张角. 2.8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 遥感器所能分辨的最小月标的大小. 2.9 通道配准偏差channel overlapping bias 通道视场中心和基准通道视场中心的偏差与基准通道的光学视场角之比. 2.10 噪声等效辐亮度noise equivalent radiance 1 ...
QX/T 204-2013 临近天气预报检验.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2177一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健 QX/T204-2013 4 临近天气预报检验 Method of nowcasts verification 2013-10-14发布 201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04—201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检验项目 4检验指标 2 5实况信息的确定 3 参考文献 4 I QX/T20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气象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龙彪、陈有利、乐益龙、周伟军、胡春蕾. Ⅲ ...
QX/T 2-2016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pdf
ICS33.100 M04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2016 代替QX2一2000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at China new generation weather radar station 2016-09-29发布 2017-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防护原则 3 5防雷等级划分 3 6雷达站建筑物 3 7雷达天线及平台 4 8天线电缆及波导管 ...5 9机房与设备 5 10通信与传输系统 .5 11配电系统 6 12其他附属装置 .7 13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修正值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防雷区划分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数据传输线缆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 .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电涌保护器的选择与安装 12 参考文献 16 I QX/T2-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2一2000《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与QX2一200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属性,由强制性标准修订为推荐性标准; ——增加了雷达站防雷设计、施工应与雷达站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防护原则,取代原标准的4.3条 的内容(见4.3); 一修改了雷达站防雷等级划分方法(见5.2 2000年版5.4的表1); 增加了接闪杆设置方位的要求(见6.4); 一修改了各类等电位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的要求(见6.8表2 2000年版的6.5表2); 修改了对雷达站接地电阻值的要求(见6.9 2000年版12.4); —增加了对雷达站内不同建筑物之间接地装置连接的要求(见6.10); 一增加了接闪杆安装应与雷达天线吊装同步进行的要求(见7.1); 修改了接闪杆安装数量的要求(见7.2 2000年版的7.1); 一删除了采用接闪线作接闪器的要求(见7.2 2000年版的7.1); —增加了玻璃钢接闪杆适应当地极端天气条件的要求(见7.4); 一增加了雷达机房设置位置的要求(见9.1); ——增加了机房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要求(见9.3); 删除了采用有线方式传输雷达数据时的要求(2000年版的10.2); 一增加了通信及传输系统信号线缆选择SPD的要求(见10.5); 一修改了电源SPD主要技术参数选择的要求(见11.4、11.5、11.6、11.7 2000年版的11.4、 11.5、11.6和11.8); 一删除了电源SPD响应时间的要求(2000年版的11.8); 一增加了变配电室与雷达机房建筑物分离时变压器低压侧配电柜SPD的要求(见11.8); 一增加了在高海拔地区选择SPD的提示要求(见11.11); 一增加了对无人值守的雷达站可采用具有自动监测功能的SPD系统的要求(见11.12); 一增加了配置电源电涌保护器宜兼顾供电连续性和防雷保护连续性的要求(见11.14); —删除了第12章,将其内容转移到第6~12章中; —增加雷达站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方面的要求(见第13章); 一修改了附录的内容(见附录A、附录B 附录C 附录D 20O0年版的附录A、附录B 附录C).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湖北省防雷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中国气象局综 合观测司雷达处、四川省防雷中心、浙江东方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平健,王学良、李如箭、张玉桦、李政、包炳生、程飞、徐志敏、李京校、钱慕晖、 逯曦、张宇龙、李国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2—2000. Ⅲ ...
QX/T 199-2013 香蕉寒害评估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81一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9-2013 香蕉寒害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ld damage assessment of banana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199-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香蕉寒害评估的主要内容 2 5单站香蕉寒害评估 2 5.1寒害等级评估 2 5.2寒害的产量损失评估 3 6区域香蕉寒害评估 3 6.1寒害等级评估 3 6.2寒害影响范围评估 4 6.3寒害的产量损失评估 4 7香蕉寒害评估的技术流程和操作步骤 4 7.1技术流程 4 7.2操作步骤 4 参考文献 6 I QX/T199-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燕、容军、丁美花、匡昭敏、欧钊荣、谭宗琨、李莉. Ⅲ ...
QX/T 197-2013 柑橘冻害等级.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79一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7-2013 ! 柑橘冻害等级 Grade of freezing injury to citrus trees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197-201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符号 1 4单站冻害指数计算和等级划分 2 5区域冻害指数计算和等级划分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柑橘单站冻害的表现 4 参考文献 5 I QX/T19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湖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浙江省气候中心、福建省气象科 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筱玲、王保生、杨爱萍、陈正洪、金志凤、陈惠、刘文英、郭瑞鸽、马德栗. Ⅲ ...
QX/T 193-2013 玻璃钢百叶箱.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75—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3-2013 玻璃钢百叶箱 Glass fiber reinfored plastic thermometer screen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193-201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技术要求 1 4.1性能 1 4.2结构和参数 2 4.3材料 4 4.4外观 4 4.5抗冲击 6 5试验方法 6 6检验规则 .6 6.1出厂检验 6 6.2型式检验 7 6.3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 7 6.3.1抽样方案 7 6.3.2判定规则 7 6.3.3不合格的处置 7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 7.1标志 8 7.1.1产品标志 8 7.1.2外包装箱标志 8 7.2包装 .8 7.3运输 8 7.4贮存 8 QX/T19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气象局、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向军、施正平、申珊晓、韩苏明、王尧钧、施露阳、申德裕、吴天吉. ...
QX/T 191-2013 雷电灾情统计规范.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73一2013 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1-2013 雷电灾情统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tatistic of lightning disaster state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191-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雷电灾情收集 2 5雷电灾害损失统计 .2 6雷电灾情数据统计 附录A(规范性附录)雷电灾害调查表4 附录B(规范性附录)雷电灾害人员伤亡情况表 5 附录C(规范性附录)雷电灾害经济损失情况表 6 附录D(规范性附录)雷电灾情数据统计表7 参考文献 8 I QX/T191-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青、周韶雄、张义军、张文娟、卫兆平、姚雯、马颖. f Ⅲ ...
QX/T 106-2018 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06-2018 代替QX/T106一2009 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echnical assess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design 2018-09-20发布 2019-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106-2018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4 5一般场所评价要求 .......4 6重点场所评价要求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加油加气站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石油天然气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17 附录C(规范性附录)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19 附录D(规范性附录)石油库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20 附录E(规范性附录)石油储备库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22 附录F(规范性附录)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24 附录G(规范性附录)烟花爆竹项目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26 附录H(规范性附录)矿区、旅游景点及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雷电防护装置 设计技术评价 29 参考文献 30 I QX/T10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106一2009《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与QX/T106一2009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标题中文、英文名称(见封面,2009年版的封面);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第1章); 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年版第2章); —删除了防雷装置、接地线、自然接地装置、人工接地装置、独立接地装置等77个术语(见2009 年版的3.1、3.5至3.18、3.21至3.72、3.74至3.83); —一修订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工频接地电阻、电涌保护器术语(见3.1、 3.2、3.3、3.4、3.5和3.7 2009版的3.2、3.3、3.4、3.19、3.20和3.73); —增加了防雷等电位连接、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内部雷电防护装置、雷电防护装置、雷电防护装置 设计技术评价、加油加气站、石油库、石油储备库、石油化工装置、厂房房屋、户外装置区、烟花 爆竹项目工程、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术语(见3.6、3.8、3.9、3.10、3.11、3.12、 3.13、3.14、3.15、3.16、3.17、3.18、3.19、3.20和3.21); 一删除了雷电流参数、防雷区、建筑物防雷类别、电子系统防护等级、接地装置、引下线、均压环、 接闪器、玻璃幕墙、等电位连接、电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路灯、汽车加油(气)站(库)、移动基 站、桥梁、轨道交通、变电站等章节(见2009版的第4至22章); —增加了基本要求、一般场所评价要求、重点场所评价要求(见第4至6章); 一删除了“冲击接地电阻(R)与工频接地电阻(R_)换算系数(A)的查算表”“土壤电阻率(o)与接 地极有效长度(L)对照表”“钢筋表面积总和(S)与钢筋长度(L)换算表”“建筑物磁场强度的 计算”“格栅型磁场屏蔽体内部磁场强度”“建筑物内环路中的感应电压及电流的计算”“网格材 料、宽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曲线”“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见2009版附录A至附录H); 一增加了“加油加气站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天然气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 价”“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库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石油储备库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烟花 爆竹项目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矿区、旅游景点及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 场所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见附录A至附录H).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佛山 市顺德区气象局、韶关市气象局、清远市气象局、东莞市气象局、阳江市气象局、广州市气象公共服务中 心、梅州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昌、陈绍东、曾阳斌、张丽婉、顾世洋、刘利民、李阳斌、傅春华、武宁、江韬、郭 青、曹雪芬、颜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106—2009. QX/T106-2018 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
GB/T 36745-2018 台风涡旋测风数据判别规范.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745—2018 台风涡旋测风数据判别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yphoon cyclone observational wind data differentiating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6745-2018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台风涡旋风的分区指标 2 4台风测风数据分区代表性判别2 5台风涡旋眼区风速样本判别 2 6台风涡旋眼壁区强风风速样本判别2 7台风涡旋外围区大风风速样本判别 “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风参数的计算3 参考文献 I GB/T36745—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莉、王丙兰、李英、陈雯超、袁春红. GB/T36745-2018 台风涡旋测风数据判别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边界层内台风涡旋风的分区指标、测风数据分区代表性判别依据以及台风眼区、 眼壁区、外围区风速样本判别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气象等相关领域进行工程建设、气象服务等.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台风涡旋typhoon cyclone 中心底部风速大于17.2m/s(8级)的热带气旋. 注:台风为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热带气旋中的一个类别,即在西北太平洋(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 以东)出现的最大(或极大)风速达到32.7m/$(12级风下限)的热带气旋.在我国、日本等地,常常将最大(或 极大)风速17.2/s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等)皆称为台风. 2.2 平均风速mean wind speed 给定时距内风速的平均值. 注:本标准中时距取10min. 2.3 样本数据sampling data 满足一定指标或条件的经过筛选的数据. 2.4 风攻角attack angle 风矢量与水平面产生的夹角. 注:风矢朝上,为正风攻角;风矢朝下,为负风攻角. 2.5 湍流动能turbulence energy 湍流产生的气流动能,计算公式见附录A中的A.1. 2.6 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 衡量湍流强弱的相对指标,以湍流风速涨落标准差和平均速度的比值来表达,计算公式见A.2. 2.7 风廓线指数wind profile index 表示风速随高度变化大小的参数,以幂指数的形式表达,计算公式见A.3. 2.8 阵风系数gust factor 表达风速阵性的参数,以时距为T.的时间内持续时间为的最大阵风风速与时距为T.的平均风 速之比来表达,计算公式见A.4. 注:本标准中,T.取10min 取3s. 1 GB/T36745-2018 3台风涡旋风的分区指标 依据台风涡旋式环流结构特征,将台风风况划分为眼区、眼壁区和外围区,各区的风况特征指标为: a)眼区:是台风中心的小风区域,10min平均风速小于或等于10m/s 多出现下沉气流,风攻角 呈负值; b)眼壁强风区:围绕着眼区的不规则环状强风带,是台风过程风速最大的区域,此区内湍流动能 显著增大,湍流强度、风廓线指数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增大,多出现上升气流,风攻角呈正值; c)外围大风区:以台风眼壁向台风边缘方向延伸的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17.2m/s的区域,包括 台风中心经过前的风速增大区和台风中心及眼壁经过后的风速减小区. 4台风测风数据分区代表性判别 4.1判别指标分别为: a)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17.2m/s的样本数据风向连续变化超过120方位角; b)台风过程风速的时程变化曲线呈双峰分布; c)双峰之间的底部平均风速小于10m/s. 4.2分区代表性判别如下: a)同时满足4.1所述3项指标的测风数据,可代表台风眼区、台风眼壁区和台风外围区的完整台 风过程风况数据样本; b)只同时满足4.1中a)、b)两项指标的测风数据,可以判为该观测资料只包含了台风的部分眼 区、眼壁区和外围区风况数据样本; c)只满足指标4.1中b) 或者台风过程的风速时程曲线呈单峰分布,则该测风资料一般为不完全 的眼壁或只为台风外围风况数据样本. 5台风涡旋眼区风速样本判别 过程风速时程曲线应呈双峰型变...
GB/T 36744-2018 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36744-2018 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 Forecasting method for ultraviolet index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6744-2018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1 3指数预报方法 1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太阳紫外线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紫外线指数等级划分 .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天文辐照度计算 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大气透明系数实验结果 7 附录E(资料性附录)紫外线辐射占太阳总辐射比例实验结果8 参考文献 9 I GB/T3674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昊、郜婧婧、陈辉、杨静、戴至修、李怡、李蔼恂. Ⅲ ...
GB/T 36743-2018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743-2018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Forest fire danger weather ratings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674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鲁强、杨晓丹、梁莉、韩焱红、李宛育、郝淑会、苗蕾、吴英、宋建洋、宋艳玲、 杨明珠. I GB/T36743-2018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确定及其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森林火险气象条件的监测、预报和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481—2017气象干旱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速wind speed 一般指离地10m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每秒(m/s)为单位. [GB/T204872006,定义2.1.5] 3.2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某一时段内未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累积的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 [GB/T20487—2006 定义2.1.10] 3.3 气温air temperature 标准观测环境百叶箱中离地面1.5m高处的空气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 [GB/T20487—2006 定义2.1.1] 3.4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反映了空气距饱和空气的程度,以百分数(%) 表示. [GB/T20487—2006 定义2.1.3] 3.5 雪深snow depth 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 [QX/T53—2007 定义3.1] 3.6 气象干旱等级grades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描述气象干旱程度的级别. 1 GB/T36743-2018 5森林火险气象指数的计算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FFDI)的计算公式见式(1)和式(2). IFEDI =U X C XC (1) U=f(V)f(T)f(rR)f(M) (2) 式中: U一森林火险气象指数的函数表达式; C—降水量修正系数,24h降水R≥1mm时,C=0;R0cm时,C.=0;H=0cm时,C=1;H的阈值可根据本 地气候条件和地理地貌自行试验调整; V一14时(北京时间或当地时间)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T—14时(北京时间或当地时间)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rRH14时(北京时间或当地时间)相对湿度,%; M—当综合气象干旱等级为无旱(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0.5 计算方法见GB/T20481 2017第9章)、轻旱及以上(MCI≤一0.5)时的连续无降水日数,单位为天(d). 式(2)中变量的区间范围及其对应取值见表2~表5. 表2风速及其函数值查对表 V/(m/s) ≤1.5 (1.5 3.5] (3.5 5.6] (5.6 8.1] (8.1 10.9] (10.9 14.0] K14.0 17.2 >17.2 f(V)/% 4 8 12 15 19 23 27 31 表3温度及其函数值查对表 T/C ≤5 (5 10] (10 15] (15 20] (20 25] >25 (T)/% 0 6 9 13 15 表4相对湿度及其函数值查对表 TRH/% ≥70 [60 70) [50 60) [40 50) [30 40) 20 f(M)/% 0 8 12 19 23 27 31 35 38 ...
GB/T 36742-2018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36742-2018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 安全保障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afeguard measures of the key uni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6742-2018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确定 2 5气象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 2 6气象灾害风险控制 2 7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易受气象灾害影响主要行业对照表5 附录B(资料性附录)重点保障单位 7 附录C(资料性附录)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本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气象自动监测站维护、保养、检定规定范本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气象灾害防御指南 20 参考文献 23 GB/T3674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厦门市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厦门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敖大、李良福、王彦明、林挺玲、张珍珍、任艳、陈荣让、王美娜、杨超、蔡河章. GB/T36742-2018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 安全保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确定、气象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气象灾害风险控制、气象 灾害应急响应的具体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气象安全保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16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2010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位unit 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社区、村镇等非自然人实体的统称. 3.2 气象灾害meteorological disaster 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注:主要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冰冻、大雾和霾等所造成的灾害. 3.3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key uni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气象灾害敏感单位 由于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和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性,易遭受 气象灾害的影响并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发生较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 3.4 气象灾害风险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量级. 3.5 气象安全保障meteorological security safeguard 为减轻气象灾害造成损失,合理规避气象灾害风险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 活动. 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组织上、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有力措 施,应对各种气象灾害,减少事故发生. 1 ...
GB/T 36542-2018 霾的观测识别.pdf
A47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542-2018
霾的观测识别
Haze identification for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2018-07-13发布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6542-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识别方法 4霾日记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吸湿增长后的气溶胶消光系数与实际大气消光系数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6
GB/T3654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上 海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天津市气象局、辽宁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春、颜鹏、高丽娜、张小玲、伍永学、赵普生、权维俊、郭建侠、刘达新、张勇、 任芝花、张恒德、许建明、谭浩波、迟文学、吕珊珊、雷勇、马千里、李菲、权建农、韩素芹、马雁军、荆俊山、 李雅楠、王缅、靳军莉。
GB/T36542-2018
霾的观测识别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霾的观测识别方法和霾日记录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霾的观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霾haze 大量粒径为几微米以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空气普遍混浊的天气现象。
2.2 水平能见度horizontalvisibility 水平观测时,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辨认出目标物轮廓的最大 距离。
2.3 大气气溶胶粒子atmosphericaerosolparticle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
[GB/T31159-2014,定义2.2] 2.4 细颗粒物fineparticle PM2.5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气溶胶粒子。
[GB/T31159-2014,定义3.7] 2.5 气溶胶消光系数aerosolextinctioncoefficient 表征大气气溶胶造成辐射能量衰减程度的物理量。
注:数值上等于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之和,常用单位为m或km。
[GB/T31159-2014,定义4.10]
3识别方法
排除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吹雪、雪暴、烟幕等影响视程的天气现象后,按以下方法进行识别: a)在观测时,水平能见度<10.0km且相对湿度<80%,直接识别为霾。
b)在观测时,水平能见度<10.0km且80%≤相对湿度<95%,当吸湿增长后气溶胶消光系数与 实际大气消光系数的比值达到或超过0.8时,识别为霾。
吸湿增长后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和实 际大气消光系数可参考附录A的方法得出。
1...
GB/T 36109-2018 中国气象产品地理分区.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109-2018 中国气象产品地理分区 Geographical partition of meteorological products in China 2018-03-15发布 201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610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秀荣、尹尽勇、王维国、成秀虎、梁科、田翠英. I GB/T 36109-2018 引言 为统一对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中地理区域范围和边界的认识,提高气象信息使用的准确性,特制定本 标准. Ⅱ GB/T36109—2018 中国气象产品地理分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陆地、近海及周边海域的气象地理分区.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中的气象地理分区描述.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象产品地理分区geographical partition of meteorological product 按照相同气象特征,结合地理方位情况对中国陆地和近海及周边海域所作的区域界定. 注:分区的目的是提高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等产品的准确性,统一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信息中地理位置的描述. 3划分原则 为满足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的需要,本标准中对气象产品中的地理分区划分主要依据为: 一借鉴前人不同目的的地理分区研究成果; —以全国各地年降水量、积温分布等气候指标差异性为主要依据; —以行政区域界限、地形和地理方位分布等特点为参考; ——尊重传统和习惯,吸纳一定的气象业务人员长期习惯性、普遍性的分区称谓. 综合分析后,将中国地理范围内相似地域划分为一个区域,把发生差异变化明显的地方确定为 区界. 4陆地气象产品地理分区 将中国陆地部分划分为九个大区,分别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黄淮地区、江淮地区、江南 地区、江汉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各分区包含范围见表1,分区结果见图A.1. 表1中国陆地气象产品地理分区及包含范围 分区名称 分区包含范围 西北地区 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省(区) 华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以及河南、山东两省黄河以北地区 东北地区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 黄淮地区 黄河至淮河间所含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地区 江淮地区 淮河至长江间所含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地区 江南地区 长江至南岭间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 1 ...
GB/T 35968-2018 降水量图形产品规范.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968-2018 降水量图形产品规范 Specification of graphic products of precipitation 2018-02-06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5968-2018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图形产品构成 1 5降水量分级及其色标规定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色斑图的标准模板4 参考文献 6 GB/T35968-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吉林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宁、李佳英、杨雪艳、云天、王晓明、孙凯军、蔺豆豆、姚瑶、孙鸿雁. I GB/T35968-2018 降水量图形产品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降水量图形产品的内容和配色色标. 本标准适用于降水量图形产品的制作和发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592一2012降水量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某一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雨)或固态(降雪)(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 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按降水相态分为降雨量和降雪量. 3.2 等值线isopleths 天气图上,气象要素值相等各点的连线. 3.3 RGB值RGB value 红(R)、绿(G)、蓝(B)3种基色取值范围从0(黑色)到255(白色). 3.4 降水量色标colour code of precipitation 用来表征不同相态、不同级别降水量的颜色标准. 4图形产品构成 4.1图形边框 图形应有边框,边框线条为黑色实线,粗细视图形大小而定,以美观协调为宜. 4.2尺寸与分辨率 图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图形分辨率不低于200dpi. 4.3地理信息 地图上国界、省界、地形、河流信息应符合国家测绘标准.中国全图应详列南海诸岛和钓鱼岛,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