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378-2017 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文件命名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78-2017 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文件命名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ile naming 2017-06-09发布 201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78-2017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命名规则 1 5命名格式 1 6字段说明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文件命名属性编码表4 参考文献 .27 I QX/T37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惠建忠、唐千红、薛峰、李伟、陈宇、兰海波、张振涛. Ⅱ QX/T378-2017 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文件命名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文件命名规则、命名格式与字段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气象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一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气象服务产品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duct 开展公共气象服务过程中产生和应用的相关产品. 3.2 编码codin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GB/T10113—2003 定义2.2.1] 4命名规则 气象服务产品文件名由产品标识、制作单位、业务门类、内容要素、地理高度、覆盖区域、发布时间、 有效时长和存储格式,共9段组成.文件名中仅允许使用半角的大写英文字母“A”~“Z”、数字“0”~ “9”和间隔符“”“_”和“”,其中有效时长和产品存储格式之间为“”. 5命名格式 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文件名格式为: 产品标识_制作单位_业务门类_内容要素_地理高度_覆盖区域_发布时间_有效时长.存储格式. 6字段说明 6.1产品标识 以MSPx作为文件名的第一个字段,为气象服务产品的固定标识代码;其中x=1 2 3 分别表示天 气实况产品、基础预报产品、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可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扩展. 1 QX/T378-2017 6.2制作单位 制作单位编码格式为UUU或UUU-DDD 说明如下: —UUU:为国家级、省/市/县级单位代码;国家级、省级制作单位编码见附录A表A.1 市县级 单位编码见GB/T2260一2007; 一“”:为UUU和DDD之间的间隔符,若无DDD应省略; —DDD:为直属单位代码,编码见附录A表A.2. 6.3业务门类 气象服务产品依其产品的内容和属性进行编码,每一种气象服务产品对应一个业务门类标识符, 表A.3中列出了部分产品业务门类,使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业务情况扩展.业务门类编码见附录A 表A.3. 6.4内容要素 表示气象服务产品包含的内容要素,编码见附录A表A.4.说明如下: —一当服务产品不具备要素特征,此项可用“E99”表示; ——当某种服务产品具备综合特征,此项可用“ME”表示. 6.5地理高度 为产品垂直层次定位描述编码,编码见附录A表A.5. 当服务产品不具备空间层次特征,此项可用“LNO”表示. 6.6覆盖区域 表征气象服务产品所要覆盖的区域属性.说明如下: 一非雷达产品覆盖区域编码见附录A表A.6; 一雷达产品覆盖区域编码见附录A表A.7. 6.7发布时间 为预报产品的起报时间、实况监测产品的观测时间或其他产品的发布时间,用YYYYMMDDH- HMMSS表示.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说明如下: —YYYY:4位数字表示年; ——MM:2位数字表示月; —DD:2位数字表示日; —一HH:2位数字表示时,使用24小时格式; ——MM:2位数字表示分; —SS:2位数字表示秒. 6.8有效时长 为产品发布时间起计的产品有效时长,用“STTTT1-STTTT2”表示,当STTTT全为数字时,前3 位表示小时数,后2位表示分钟数;TTTT由字母和数字时,字母代表时间量级,数字表示该时间量级 的数量.说明如下: —STTTT1:产品起始时间增量,编码说明见表1; —STTTT2:产品终止时间增量,编码说明见表1; 2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77-2017 气象信息传播常用用语.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 行业标准 QX/T377-2017 气象信息传播常用用语 Common phrases for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munication 2017-06-09发布 201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77-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2天空状况、天气现象、气象要素类 .1 3气象灾害与预警类 .....6 4天气气候分析类 8 5气象指数类 .10 6环境气象类 11 7其他服务类 .12 参考文献 .16 索引 17 I QX/T37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静玉、卫晓莉、李小泉、吴永芳、陈羽、穆璐、徐辉、陈曦、朱茜、刘文静. Ⅲ QX/T377-2017 引言 本标准是气象信息服务市场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为规范气象预报及实况、天气新闻等 信息传播时的用语,制定本标准. QX/T377-2017 气象信息传播常用用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常用的气象信息传播用语.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信息传播. 2天空状况、天气现象、气象要素类 2.1 晴clear 天空总云量0~2成. 注:来源于GB/T21984一2008,表B.1. 2.2 阴overcast 天空总云量9成~10成. 注:来源于GB/T21984一2008,表B.1. 2.3 少云partly cloudy 天空总云量3成~5成. 注:来源于GB/T21984一2008,表B.1. 2.4 多云cloudy 天空总云量6成~8成. 注:来源于GB/T21984一2008,表B.1. 2.5 连晴continuous sunny 3天以上(含3天)天空总云量小于2成且无降水. 2.6 连阴continuous overcast 3天以上(含3天)天空总云量在9成~10成. 2.7 降水概率precipitation probability 出现降水的可能性. 注:用百分比(%)表示. 2.8 降水量precipitation 在某一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上积累的 深度. 注1: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注2:降水有降雨和降雪两种类型.降雨分为微量降雨(零星小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共7个 1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76-2017 气象信息服务投诉处理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 行业标准 QX/T376-2017 气象信息服务处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handling plaints about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2017-06-09发布 201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76-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5类型 2 6处理流程 2 7结果应用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处理单 参考文献 6 I QX/T37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把多辉、史志娟、丁洁琼、李照荣、王小勇、马敬霞. Ⅲ QX/T376-2017 引言 本标准是气象信息服务市场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为规范气象主管机构的气象信息服务 处理工作,制定本标准. V QX/T376-2017 气象信息服务处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信息服务处理的基本要求、类型、流程及结果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主管机构处理针对气象信息服务活动进行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42一1998处理指南 GB/T19012一2008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组织处理指南(ISO10002:2004) 3术语和定义 GB/T17242一1998、GB/T19012一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unit;MISU 依法设立并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QX/T313—2016 定义2.12] 注: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 3.2 气象信息服务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利用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产品,开展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活动. [QX/T313—2016 定义2.1] 3.3 气象信息服务plaints about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用户对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服务过程或资费等不满意,向气象主管机构提 出的. 4基本要求 4.1提高质量 改进处理流程、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处理的最终目标.处理应有利于提高气象信 息服务满意度,减少的发生.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引导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加强自律,鼓励协商和解纠纷. 4.2信息公开 气象主管机构应向公众公开受理机构、电话和方式、处理程序、处理过程中各阶 1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75-2017 气象信息服务监督检查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 行业标准 QX/T375-2017 气象信息服务监督检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2017-06-09发布 201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75-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监督检查内容 1 4监督检查程序和要求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现场检查记录表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整改合格意见书 》和《责令继续整改意见书 》格式5 参考文献 I QX/T37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凤莉、陈妮娜、薄兆海、曹焉艳、陈宇、李世轩、王鹏、张凯、王海滨. Ⅲ QX/T375-2017 引言 本标准是气象信息服务市场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为规范气象信息服务监督检查活动, 制定本标准. V QX/T375-2017 气象信息服务监督检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的内容、程序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主管机构对气象信息服务活动的监督检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象信息服务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利用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产品,开展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活动. [QX/T3132016 定义2.1] 2.2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unit 依法设立并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QX/T313一2016,定义2.12] 3监督检查内容 3.1备案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向其营业执照注册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的情况. 3.2气象预报传播 3.2.1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传播气象预报时有无擅自更改气象预报主要内容和结论的情况. 3.2.2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传播气象预报时有无存在传播虚假信息的情况. 3.2.3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传播气象预报时,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 的情况. 3.2.4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在传播气象预报时,注明发布单位名称和发布时间的情况. 3.2.5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增播、插播、更新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公众气象预报及 时性情况. 3.3气象资料 3.3.1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使用气象资料是否来源于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或其他合法渠道的 情况. 3.3.2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在确需建站获取资料时,按规定向设区的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情况. 3.3.3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按规定汇交依法建站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情况. 3.3.4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履约使用或传播气象资料情况,包括涉密气象资料或者保密期限未到的气象 1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74-2017 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成功率统计方法.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74-2017 风云二号卫星 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成功率 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FY-2 ground segment 2017-02-10发布 2017-06-15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74-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统计方法 2 参考文献. I QX/T37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擎擎、张甲、林维夏、郑旭东、韩琦、徐喆. Ⅲ QX/T374-2017 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成功率统计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成功率统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成功率统计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可见光红外自旋扫描辐射计visible and infrared spin scan-radiometer;VISSR 搭载在自旋稳定的静止气象卫星上,在可见光及红外波段对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和云层等目标 物进行探测的仪器. 2.2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FY-2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FY-2 采用自旋稳定姿态控制方式,携带可见光红外自旋扫描辐射计等有效载荷,每半小时可获取一次全 圆盘图像的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2.3 地面应用系统ground segment 用于卫星管理与卫星观测数据接收、传输、处理、存档、分发和应用服务的信息系统及保障系统. [QX/T296—2015 定义2.2] 2.4 风云二号卫星原始观测数据raw data from FY-2 风云二号卫星可见光红外自旋扫描辐射计获得的、向地面应用系统传递的原始观测数据. 2.5 风云二号卫星展宽数据stretched VISSR data from FY-2;FY-2S-VISSR data 地面应用系统对风云二号卫星原始观测数据实时处理,编入定标、定位等信息,降低数据码速率形 成的地球图像数据. 2.6 风云二号卫星标称投影图像FY-2 image in nominal projection 基于风云二号卫星展宽数据,通过数据重采样,形成卫星处于设计定点位置、仪器处于设计状态所 获得的地球图像. 2.7 风云二号卫星产品FY-2 products 对风云二号卫星标称投影图像进行处理生成的各类数据. 1 QX/T374-2017 3统计方法 3.1总则 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成功率用于衡量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全流程的系统业务运行 质量,是在指定时效内成功完成任务的个数与计划完成个数之比.成功率按规定周期统计,纳入运行成 功率统计的典型图像和典型应用产品必须包含但不限于表1和表2中所列项. 表1风云二号卫星典型图像 图像名称 生成频次 服务时效 常规观测模式下,单星28次/日; 加密观测模式下,单星48次/日: 标称投影图像 区域加密观测模式下,常用频次为单 展宽数据处理完成后10分钟内 星每6分钟1次,其他时间频次由应 用需求决定 表2风云二号卫星典型应用产品 产品名称 生成频次 服务时效 生成该产品时次的标称投影图像处理完成 大气运动矢量 单星4次/日 后30分钟内 相当黑体亮度温度 单星24次/日 生成该产品时次的标称投影图像处理完成 后15分钟内 射出长波辐射 单星8次/日 生皮时次的标投影图处理完成 1小时降水估计 单星24次/日 生成该产品时次的标称投影图像处理完成 后15分钟内 总云量 单星24次/日 生时次的投图处理完成 3.2运行成功率 3.2.1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成功率计算方法 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成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A=入1A1入2A2 (1) 式中: A—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成功率; A1—一风云二号卫星图像运行成功率; A2——风云二号卫星产品运行成功率; 入1、入2——权重系数,入1=0.6,入g=0.4. 2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73-2017 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评估方法.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73-2017 气象卫星 数据共享服务评估方法 Evaluation method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data sharing services 2017-02-10发布 2017-06-15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73-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评估指标体系 1 4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2 4.1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评估计算方法 2 4.2能效评估 2 4.3应用评估 3 4.4权重的确定 6 5评估流程 5.1问卷设计 .6 5.2能效调查 6 5.3应用调查 .6 5.4评估报告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指标权重的计算 .7 参考文献 .8 I QX/T373-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咸迪、李雪、徐喆、孙安来. Ⅲ QX/T373-2017 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评估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评估的指标体系、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对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工作的评估.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专家评估法Delphi method 一种综合多名有代表性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分阶段、交互式的评估方法.通过两轮以上的问卷 调查,专家们根据上一轮调查汇总信息调整自己的意见,最终形成比较一致、相对稳定的意见和答案作 为评估的最终依据. [QX/T181一2013,定义3.3] 2.2 能效评估capacity and benefit evaluation 对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和效益的评估. 2.3 应用评估application evaluation 对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易用性、流程规范性、响应及时性、内容完整性、工作主动性和宣传广 泛性的评估. 3评估指标体系 由两大类、八个主要指标构成.能效评估包括两个指标:共享服务能力和共享服务效益;应用评估 包括六个指标:服务平台易用性、服务流程规范性、服务响应及时性、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工作主动性 以及服务宣传广泛性.评估指标在计算时均按照百分制进行计算. 评估指标体系见图1. 1 QX/T373-2017 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能效评估 应用评估 共享服务能力 共享服务效益 服务平台易用性 服务流程规范性 服务响应及时性 服务内容完整性 服务工作主动性 服务宣传广泛性 数据存储能力指标 在线处理能力指标 网络能力指标 服务能力指标 安全能力指标 制度建设指标 用户数指标 服务成果指标 服务效益指标 数产品分类指标 数据查询方式标 用户对服务平台的满意度 网络教据服务流程规性 协议数据服务流程范性指标 询服务流程规范性指标 网络数据服务应时间指标 协议数服务响应时问指标 咨询服务流程规范性指标 共他服务流程范性指标 数据产品种完整性指标 数据产品信息和文档完整性指标 用户使用手册完整性指标 数据应用工具软件完整性指标 定提供服务信息指标 主动推广服务产品指标 用户对服务方式的认知度指标 用户对服务内容的认知度指标 用户对服务产品的认知度指标 用户对服务信息的认知度指标 图1评估指标体系 4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4.1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评估计算方法 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评估的计算方法见式(1): S=入C入aA (1) 式中: S——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评估指标; 入c一一能效评估指标权重; C一—能效评估指标; 入A一一应用评估指标权重; A一一应用评估指标. 4.2能效评估 4.2.1能效评估计算公式 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能效评估由共享服务能力(C1)和共享服务效益(C2)两个指标进行评估,计 算方法见式(2): C=入cC1入cC2 (2) 式中: C—一能效评估指标; 入c—一共享服务能力指标权重; C1一一共享服务能力指标; 入—一共享服务效益指标权重; C2—一共享服务效益指标. 4.2.2共享服务能力指标 反映提供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的能力. 包括提供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的数据存储能力、在线处理能力、网络能力、服务能力、安全能力和 2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72-2017 酸雨和酸雨区等级.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72-2017 酸雨 和酸雨区等级 Grades of acid rain and acid rain area 2017-02-10发布 2017-06-15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72-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酸雨等级 2 4.1原则 2 4.2等级 2 5酸雨频率等级 2 5.1原则 2 5.2统计方法 2 5.3等级 3 6酸雨区等级 3 6.1原则 3 6.2统计方法 3 6.3等级 3 参考文献 4 I QX/T37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 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 城市气象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浙江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洁、侯青、周厚福、蒲维维、毛冬艳、俞向明. Ⅲ QX/T372-2017 引言 酸雨观测资料在政府决策、环境信息服务和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知.为 规范酸雨观测服务产品的表达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QX/T372-2017 酸雨和酸雨区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酸雨等级、酸雨频率等级、酸雨区等级的划分原则和划分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酸雨的评估、服务与科学研究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17酸雨观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气]降水pH值pH value of precipitation pH 大气降水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值的定义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系无量纲量. pH=-lgc(H) c(H)为氢离子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i). 注:改写GB/T19117一2003,定义3.3. 3.2 酸雨acid rain 降水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雹等. [GB/T19117一2003,定义3.1] 3.3 酸雨区acid rain area 平均降水pH值小于5.6的地区. 3.4 平均降水pH值averaged pH value of precipitation pHm 对某一时段(月、季、年)内的日降水H值和对应的日降水量进行氢离子浓度一雨量加权平均 计算的结果. 3.5 酸雨频率frequency of acid rain F 某一时段(月、季、年)内,日降水H值小于5.6的次数占该时段内酸雨观测次数的百分率. 1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71-2017 阻塞高压监测指标.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71-2017 阻塞高压监测指标 Monitoring indices of atmospheric blocking high 2017-02-10发布 2017-06-15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71-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术语和定义 1 2.2缩略语 ] 3资料要求 1 4阻塞 1 4.1监测指标 4.2计算方法 2 4.3判别条件 2 5阻塞高压 .3 5.1判别条件 .3 5.2阻塞高压中心指标 3 5.3阻塞高压强度指标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阻塞高压监测图 .4 参考文献 5 I QX/T37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启祎、李威、王小玲. Ⅲ QX/T371-2017 阻塞高压监测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阻塞高压监测的资料要求、监测指标、判别条件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南、北半球阻塞高压的监测、预测、评价和服务.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1 阻塞blocking 在500hPa中高纬度位势高度场上,某个经度上出现中心位势高度大于其南北两侧位势高度且达 到一定程度的环流形势. 2.1.2 阻塞高压atmospheric blocking high 阻塞高压事件 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演变过程中,高压脊不断北伸并形成闭合环流和暖高压中心,连续阻塞经度宽 度一般为20°~50°,持续时间5天以上,造成气流向下游移动减缓的高压. 2.1.3 阻塞高压经度宽度longitudinal extension of atmospheric blocking high 阻塞高压出现连续阻塞的第一个经度到最后一个经度的范围. 2.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HGS:南侧500hPa高度梯度(the southern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gradient) GHGN:北侧500hPa高度梯度(the northern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gradient) 3资料要求 应采用逐日500hPa位势高度格点资料,空间分辨率宜为2.5×2.5或更高,应做5天滑动平均预 处理. 4阻塞 4.1监测指标 采用阻塞形势的南侧500hPa高度梯度和北侧500hPa高度梯度作为阻塞的判别指标. 1 QX/T371-2017 4.2计算方法 4.2.1北半球 在500hPa位势高度场上,假定阻塞高压区域范围,对于每个阻塞经度,选取假设的阻塞中心所在 纬度,分别向南、北各取20纬度计算500hPa高度梯度,计算方法见式(1)和式(2). GGHGS(入)= H( 40)-H(A 92 x∈[0 357.5] (1) 40-9 GGHGN(A)= H( y)-H( 40) x∈[0 357.5 (2) 40-40 式(1)和式(2)中: GGHGS(A)一一南侧500hPa高度梯度,可用来表示该经度上的阻塞强度,单位为位势米每度 (gpm/()); GGHGN(A)一一北侧500hPa高度梯度,单位为位势米每度(gpm/(); ——经度,单位为度(); H 一一5天平均位势高度,单位为位势米(gpm); 一一假设的阻塞中心所在纬度,计算方法见式(3),单位为度(°); 9s —一假设的阻塞的南部边缘纬度,计算方法见式(4),单位为度(); Pn 一一假设的阻塞的北部边缘纬度,计算方法见式(5),单位为度(). g=608 (3) p=408 (4) pn=808 (5) 式(3)、式(4)和式(5)中: 8——格点间隔,可间隔5经度格点 取值,取值为一5 0 5,也可间隔2.5经度格点取值,取值为一5, 一2.5 0 2.5 5,单位为度(°). 4.2.2南半球 在500hPa位势高度场上,假定阻塞高压区域范围,对于每个阻塞经度,选取假设的阻塞中心所在 纬度,分别向南、北各取15纬度计算500hPa高度梯度,计算方法见式(6)和式(7). GGHGS(入)= H(a 4.)-H(A 402 ∈L0 357.5 (6) 9 -40 GGHGN(A)= H(A 40)-H( 9m) x∈L0 357.5] (7) Po-On 式(6)和式(7)中: 9 40 n的计算方法分别见式(8)、式(9)和...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7-2020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7-2020 代替QX/T37一2005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Data format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 history 2020-11-05发布 2021-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7-2020 目 次 前言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L文件类型 2 4L文件命名 2 5L文件结构 2 6XML实体数据内容细则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文件名细则 22 附录B(规范性附录)XML模式 23 附录C(资料性附录)L文件示例 32 附录D(资料性附录)英文缩写对照表 35 附录E(规范性附录)代码表 36 参考文献 39 I QX/T3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37一2005《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与QX/T37一2005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对本次修订的描述(见引言), 一修改了对“本标准规定”范围的描述(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 一修改了对“区站号”(见2.2 2005年版的2.2)、“障碍物”(见2.4 2005年版的2.4)的描述. 一增加了对“气象台站历史沿革”(见2.5)、“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见2.6)、“XML模 式”(见2.7)、“类”(见2.8)的定义. 一修改了“3.2类型”的位置,改为第3章“3L文件类型”,内容修改为“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 据文件使用XML格式.”(见第3章,2005年版的3.2), 一修改了第3章“3文件命名”的位置,改为第4章“4L文件命名”,内容由介绍文本格式的文 件命名修改为XML格式的文件命名(见第4章,2005年版的第3章). 一修改了“4文件结构”与“5文件格式”,将这两章合并为“5L文件结构”一章,内容修改为 描述XML格式L文件的文件结构(见第5章,2005年版的第4章、第5章).增加了“图1 XML实体构成图”(见5.1图1). 一增加了“6XML实体数据内容细则”节,将“表2首部项目内容”和“表3沿革数据项目内 容”中相关内容并人“表2XML实体数据内容细则”,用以说明XML实体数据内容中各元素 的内容详情(见第6章表2 2005年版的表2、表3). —一增加了表2的“标签”“约束”“出现次数”“备注”列,说明XML格式L文件中元素标签的定义、 使用方法及新增元素的来源(见第6章表2). 一修改了台站位置中纬度和经度的描述精度,由“分”级增加到“秒”级(见第6章表2序号6.3、 6.4 2005年版的表3序号20、21). 一增加了以下元素(见第6章中表2):“子站号”(见表2序号1.3),“地级市(地区、自治州 、盟)名 称”(见表2序号1.5),“县(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名称”(见表2序号 1.6) “详细地址(地址)”(见表2序号1.7),“观测层”(见表2序号4.4),“台站类别”(见表2 序号4.5),“通用站名”(见表2序号4.6),“管理层级”(见表2序号4.7),“台站运行状态”(见 表2序号4.10),“气候区”(见表2序号6.6),“位置是否属于地面沿革文件”(见表2序号 6.10) “位置是否属于高空沿革文件”(见表2序号6.11),“位置是否属于辐射沿革文件”(见 表2序号6.12),“位置是否属于其他沿革文件”(见表2序号6.13),“要素是否属于地面沿革 文件”(见表2序号8.5),“要素是否属于高空沿革文件”(见表2序号8.6),“要索是否属于辐 射沿革文件”(见表2序号8.7),“要素是否属于其他沿革文件”(见表2序号8.8),“地球系统 圈层”(见表2序号8.9),“观测软件”(见表2序号8.10),“仪器设备规格型号”(见表2序号 8.11.6) “仪器设备供应商”(见表2序号8.11.7),“台站周边环境(开始年月日、终止年月日、 下垫面状况、探测环境评估总分、探测环境评估结论、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利用方位、0km~ 0.5km土地利用、0.5km~1km土地利用、1km~5km土地利用、台站周围干扰源、人为干 扰源名称、人为干扰源类型、人为干扰源方位、人为干扰源距离、人为干扰源波段、台站周围污 染源、污染源名称、污染源方位、污染源距离、污染源建成(或出现)时间)”(见表1序号12,表2 序号12一12.8.4). QX/T37-2020 ——增加了“是否考核”(见表2序号4.8),“考核期”(见表2序号4.9),“观测方式”(见表2序号 8.4) 这些元索参考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的相关业务增加.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9-2016 核电厂气象观测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9-2016 核电厂 气象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9-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核电厂气象观测要素 3 4.1气象观测要素设置原则 3 4.2核电厂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要素 .3 4.3气象观测塔高度和观测要素 3 5观测仪器布设 4 5.1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仪器布设 4 5.2气象观测塔观测仪器布设 ...4 6仪器性能和检定 4 6.1仪器性能 4 6.2仪器检定 5 7核电厂气象观测站站址选择 .5 7.1站址选取原则 5 7.2选址现场踏勘 .6 8气象观测站设计和施工 6 8.1地面气象观测场设计和施工6 8.2气象观测塔设计、施工和维护 6 9观测数据的记录和采集 6 9.1观测数据的采集 6 9.2观测数据的记录 .7 9.3观测数据完整率要求 7 10观测数据文件和报表格式 7 11观测资料审核 7 11.1资料合理性审核 7 11.2数据完整性审核 8 参考文献 9 I QX/T36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40/SC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莉、秦鹏、植石群、王丙兰、何健、黄浩辉、刘爱君. Ⅲ QX/T369-2016 核电厂气象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气象观测要素、观测仪器布设、仪器性能和检定、核电厂气象观测站站址选择、 气象观测站设计和施工、观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式、观测资料的审核等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所需的气象观测设置、操作、数据审核处理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35一2006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QX4一2015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QX/T4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QX/T46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部分:云的观测 QX/T47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 QX/T48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 QX/T49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5部分:气压观测 QX/T50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QX/T51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QX/T52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 QX/T53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和雪压观测 QX/T54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0部分:蒸发观测 QX/T5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 QX/T56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2部分:日照观测 QX/T57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3部分:地温观测 QX/T58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4部分:冻土观测 QX/T59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 QX/T60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6部分:地面状态观测 QX/T61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QX/T62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QX/T63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9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QX/T64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0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 QX/T6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QX/T66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QX/T369—2016 3.1 核电厂气象观测站meteor...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8-2016 太阳常数和零大气质量下太阳光谱辐照度.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8-2016 太阳常数 和零大气质量下太阳光谱 辐照度 Solar constant and solar spectral irradiance under zero air mass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8-2016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符号 2 4太阳 常数 5零大气质量下太阳光谱 辐照度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太阳常数单位换算 53 参考文献 54 I QX/T36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40/SC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申彦波、王炳忠、赵东、乔亚茹. Ⅲ QX/T368-2016 引言 太阳常数和光谱辐照度是地面太阳辐射测量与计算的基础数据,是辐射传输模式的必要输人参数, 在大气科学、空间科学、地理科学以及航天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我国目前采用的太阳常数是1981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1367W/m2士7W/m2 太阳辐 照度的光谱范围为0.25m~25um 与近年来的技术发展相比,该值不确定度大、光谱范围较窄、光谱 分辨率较低,有欠精细. 本标准参考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简写为ASTM) 2006年发布的太阳常数和零大气质量下太阳光谱辐照度表(ASTM E490-00a:2006 Solar Constant and Zero Air Mass Solar Spectral Irradiance Tables) 对太阳常数和零大气质量下太阳光谱辐照度进行 更新.其中太阳常数是对1978一1998年期间6个不同卫星使用腔体式绝对辐射表测量的日平均值进 行再平均计算得到,零大气质量下的光谱辐照度基于卫星、航天飞机、高空飞机、火箭、地面太阳望远镜 以及模拟的光谱辐射度数据分析获得. 本标准可作为气象行业在进行太阳辐射相关测量与模式计算时的基础数据,同时亦可作为空间科 学和航天领域的参考. V QX/T368-2016 太阳常数和零大气质量下太阳光谱辐照度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太阳常数和零大气质量下太阳光谱辐照度. 本标准适用于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测量和模式计算.对于空间科学领域的热分析与热平衡测试,以 及航天领域相关部件和材料的测试等,可参照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 大气层外日地平均距离处(1个天文单位),以法向入射到平面上的总太阳辐照度. 2.2 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 用于表示日地之间平均距离的长度单位. 注:天文单位的符号为AU 1AU=149597890km士500km. 2.3 大气质量air mass 大气光学质量optical air mass AM 太阳辐射以任意给定的角度(Z)通过大气到达海平面的路径长度(m)与从天顶到达海平面的路径 长度(l)之比. 注:AM的计算公式为AM=1n/l.兰secZ Z≤62° 2.4 零大气质量zero air mass AMO 在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对太阳辐照度无大气衰减时的状态. 2.5 辐照度irradiance E 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辐射能. 注:辐照度的测量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GB/T31163一2014,定义7.3] 2.6 光谱辐照度spectral irradiance 单色辐照度 E 给定波长入下每单位波长间隔的辐照度,或作为波长的函数的辐照度.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7-2016 地球静止轨道处能量2 MeV以上的电子日积分强度分级.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7-2016 地球静止轨道 处能量2MeV以上的电子 日积分强度分级 Classification of daily integrated intensity of electrons with energy above 2 MeV at geostationary orbit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7-2016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分级依据与方法 1 参考文献 3 I QX/T367-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乐贵明、田天、张杨、朱玉婷. Ⅲ QX/T367-2016 引言 地球静止轨道运行着大量的通信、气象、导航等卫星.能量在2MV以上的电子可引起该轨道卫 星的深层充电,从而对卫星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与其日积分强度有关.为了对地球静止轨道能量在 2MeV以上的电子日积分强度进行分级,特制定本标准. V QX/T367-2016 地球静止轨道处能量2MeV以上的电子日积分强度分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球静止轨道能量2MeV以上的电子日积分强度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地球静止轨道能量2MeV以上的电子日积分强度的监测和预警业务.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 卫星在地球赤道面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绕地球运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 致,与地面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的圆形轨道. [QX/T1362011 定义2.1] 2.2 电子日积分强度electron daily integrated intensity 地球静止轨道处,每平方厘米、每球面度、每日能量在2MeV以上的电子总数. 注:电子日积分强度用I.表示,单位为:1/(cm2srd). 3分级依据与方法 3.1分级依据 依据地球静止轨道处能量在2MeV以上的电子日积分强度划分等级. 3.2强度分级 地球静止轨道处能量在2MV以上的电子日积分强度等级分为1级、2级、3级和4级,分别对应 于电子日积分强度的低、中、高和极高. 3.3分级表 地球静止轨道处能量在2MeV以上的电子日积分强度的分级见表1. 1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6-2016 太阳质子事件现报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6—2016 太阳 质子事件现报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olar proton event nowcasting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6-2016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太阳质子事件现报内容 1 4太阳质子事件现报更新 .2 5太阳质子事件现报形式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太阳质子事件现报示例3 参考文献 .4 I QX/T36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乐贵明、赵海娟、陈博、朱玉婷. Ⅲ QX/T366-2016 引言 太阳质子事件会对在轨航天器和航天员的空间作业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 发展,在轨航天器不断增多,航天活动日趋频繁,太阳质子事件的监测和现报已成为空间天气业务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太阳质子事件现报业务,特制定本标准. QX/T366-2016 太阳质子事件现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质子事件现报内容、现报更新和现报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太阳质子事件的现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 卫星在地球赤道面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绕地球运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 致,与地面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的圆形轨道. [GB/T31161一2014,定义2.1] 2.2 太阳质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 太阳活动导致地球静止轨道处,能量大于10MeV的质子流强度连续15min达到或超过10pfu的 事件. 注:质子流强度用In表示,单位为粒子流量单位(pfu) 1pfu=1 proton./(cm2srs). [GB/T31161—2014 定义2.2] 2.3 太阳质子事件现报solar proton event nowcasting 向用户提供正在发生的太阳质子事件的信息. 3太阳质子事件现报内容 3.1现报内容 现报应包括太阳质子事件的现报时间、开始时间、当前质子流强度和级别,宜包括太阳质子事件可 能的发展趋势. 3.2时间表示方式 时间的表示方式为:北京时间×××X年××月××日×X时××分(世界时X×××年×X月× ×日××时××分). 3.3分级表 太阳质子事件强度的分级见表1,表1中Ipmx表示太阳质子事件的峰值. 1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5-2016 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格式.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5-2016 气象卫星 接收时间表格式 Specifications for schedule format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5-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时间表文件格式 .1 4中国气象卫星 标识 1 5地面接收站标识 1 6时间表文件参数描述 2 7时间表文件名规范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静止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示例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极轨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示例7 I QX/T36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朝晖、赵磊、屈兴之、郭强、康宁. Ⅲ QX/T365-2016 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格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的要素及命名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气象卫星数据的接收. 2术语和定义 2.1 静止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chedule 用于实时接收静止气象卫星数据的时间计划及相关信息. 2.2 极轨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polar orbit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chedule 用于实时接收极轨气象卫星数据的时间计划及相关信息. 3时间表文件格式 时间表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来描述,遵循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l.0标准规范. 4中国气象卫星标识 中国气象卫星标识由卫星系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及卫星名称组合而成,由4位ASCⅡ编码组成. 现有中国气象卫星标识见表1. 表1中国气象卫星标识 卫星系列 卫星名称 卫星标识 备注 风云一号 FY-1X极轨气象卫星 FYIX 风云二号 FY-2X静止气象卫星 FY2X X代表大写英文字母, 风云三号 FY-3X极轨气象卫星 FY3X 从字母A开始的顺序编排 风云四号 FY-4X静止气象卫星 FY4X 5地面接收站标识 地面接收站标识是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的代号,以2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见表2.未来新增地面 接收站一律按照站址城市名称前两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作为标识代号,以2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1 QX/T365-2016 表2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标识 地面接收站名称 标识代号 备注 北京地面接收站 BJ 广州地面接收站 GZ 乌鲁木齐地面接收站 XJ 以2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佳木斯地面接收站 JM 喀什地面接收站 KS 基律纳 地面接收站 sw 6时间表文件参数描述 6.1静止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文件参数描述 静止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文件参数含义见表3,静止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缩写字母定义见表4,静 止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示例参见附录A. 表3静止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文件参数含义 序号 参数名称 符号 参数定义 必选/可选 备注 1 时间表 Schedule 聚合数据源,包含以下参数 必选 2 任务 Task 观测任务数据源,可出现1~999次,包含以下参数 必选 3 序号 NO 整数,1~999,表示任务计划流水号 必选 4 卫星标识 SatID 卫星标识,4位ASCI 必选 见表1 5 任务类型 TYPE 字符,取值为“E"“A”“V"“S”“P"“L”或者“T” 必选 见表4 6 任务参数 PARA 字符串,任务“V”参数取值为“F”、“W”、“N” 任务 可选 见表4 “S”参数取值为扫描行号 7 接收开始时间 S-Time 日期时间类型,yyyy-MM-ddHH:mm:ss 必选 8 接收结束时间 E-Time 日期时间类型,yyyy-MM-ddHH:mm:ss 必选 表4静止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缩写字母定义 缩写 对应全称 含义 V Visible infrared spin scan radiometer 可见红外自旋扫描辐射计 S Single line scan 单线扫描 W Wind observation 测风 F Full disk observation 全圆盘观测 E Eclipse 星蚀 P Solar direct shine protect 太阳直射保护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4-2016 卫星遥感冬小麦长势监测图形产品制作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4-2016 卫星遥感 冬小麦长势监测图形产品制作 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graphic products making of winter wheat condition monitoring based 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4-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监测时段和制作周期 1 5监测数据 2 6产品制作方法 2 7产品制作流程 3 8产品表现形式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监测时段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制作流程 ......5 附录C(规范性附录)颜色设置 7 附录D(资料性附录)产品示例8 参考文献 9 I QX/T364-2016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永兰、吴门 新、侯英雨、延吴、刘维. Ⅲ QX/T364-2016 卫星遥感冬小麦长势监测图形产品制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遥感冬小麦长势监测的时段和产品制作周期、数据、方法、产品制作流程和产品 表现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星载光学仪器的卫星遥感冬小麦长势监测业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88一2013卫星遥感植被监测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冬小麦长势winter wheat condition 冬小麦生长状况及变化趋势,可以用个体与群体特征来描述.卫星遥感主要用来监测群体特征,常 用植被指数来度量. 3.2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之差和这两个波段反射率之和的比值. NDVI RNIR -RRED RNIR RRED 式中: Rs—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ReD—可见光红光波段反射率. [QX/T207—2013 定义2.4] 4监测时段和制作周期 4.1监测时段 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的时间宜从播种后半个月开始,收获前半个月结束,中国各区域冬小麦长势的 监测时段见附录A中表A.1. 4.2制作周期 冬小麦长势监测产品制作周期一般最小为候,最大为月. 1 QX/T364-2016 有灾情等特殊情况发生时,可加密制作. 5监测数据 5.1数据源 采用QX/T188一2013第4.1条规定的数据源. 5.2数据产品获取 使用与制作周期同步长的合成遥感数据产品. 5.3数据处理要求 5.3.1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再处理 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应根据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a)进行等面积投影转换,宜采用Albers投影; b)对定位不准的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误差应控制在1个像元内. 5.3.2辅助数据应用 辅助数据应按以下步骤处理: a)使用冬小麦种植分布信息剔除非冬小麦信息,见附录B的图B.1; b)使用行政区划地理信息进行冬小麦长势信息分区统计,见附录B的图B.1; c)辅助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应不小于遥感数据源的空间分辨率. 6产品制作方法 6.1总则 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的指标,采用年际比较法和距平比较法进 行冬小麦长势监测;进行比较的NDVI必须由同一种卫星传感器的数据得到. 6.2年际比较法 与某一年的冬小麦生长状况进行对比时,采用年际比较法:将当年冬小麦长势指标值与参照年同期 长势指标值进行差值计算,见式(1). C=NDVI-NDVI (1) 式中: C一冬小麦长势指示值, NDVI一当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值; NDVI—参照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值,参照年一般为上一年,也可以根据需要选取特殊年份. 6.3距平比较法 与冬小麦的多年平均生长状况进行对比时,采用距平比较法:将当年冬小麦长势指标值与同期多年 平均长势指标值进行差值计算,见式(2). C=NDVI-NDVI (2) 2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3-2016 烤烟气象灾害等级.pdf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3-2016 烤烟气象灾害等级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grade for flue-cured tobacco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3-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烤烟气象灾害指标及等级划分 2 3.1早灾 2 3.2冷害 3 3.3热害 3 3.4雹灾 .4 3.5风灾 .4 3.6涝渍 .4 3.7阴雨寡照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自然水分亏缺率的计算方法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冷害过程冷积温计算方法 7 附录C(规范性附录)热害过程热积温计算方法 8 参考文献 9 I QX/T36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勇、李蒙、胡雪琼、朱涯、张加云、张茂松、张明达、戴从蕊. Ⅲ QX/T363-2016 烤烟气象灾害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烤烟早灾、冷害、热害、苞灾、风灾、涝渍、阴雨寡照七类烤烟气象灾害的指标及等级 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烤烟移栽期至成熟期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评估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烤烟]旱灾drought of flue-cured tobacco 烤烟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并对生长发育、产量或品质造成不 良影响的农业气象灾害. 2.2 [烤烟]土壤有效含水量effective soil moisture of flue-cured tobacco 烤烟某一生育期主体根系所在土层在凋萎湿度以上的土壤含水量. 注:单位为毫米(mm). 2.3 [烤烟]自然供水量natural water supply of flue-cured tobacco 烤烟在某一生育期初始土壤有效含水量与该生育期内降水量的总和. 注:单位为毫米(mm). 2.4 [烤烟]需水量water demand of flue-cured tobacco 在正常生育状况和最佳水肥满足的条件下,烤烟获得适产、优质时某一生育期的烤烟植株蒸腾量与 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 注:单位为毫米(mm). 2.5 [烤烟]自然水分亏缺率natural water deficiency rate 烤烟生育期自然供水量低于需水量部分占需水量的百分比. 2.6 [烤烟]冷害cold damage to flue-cured tobacco 烤烟各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低于生长发育界限温度且持续一定时间,并对生长发育、产量或品质 造成不良影响的农业气象灾害. 2.7 [烤烟]旺长期vigorous growing period of flue-cured tobacco 烤烟从团棵到现蕾的生长发育阶段. 2.8 [烤烟]冷害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of cold damage to flue-cured tobacco 1 QX/T363—2016 烤烟生育期内发生冷害的日平均温度界限值. 注:单位为摄氏度(℃). 2.9 [烤烟]热害heat damage to flue-cured tobacco 烤烟各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超过生长发育界限温度且持续一定时间,并对生长发育、产量或品质造 成不良影响的农业气象灾害. 2.10 [烤烟]热害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of heat damage to flue-cured tobacco 烤烟生育期内发生热害的日平均温度界限值. 注:单位为摄氏度(℃). 2.11 [烤烟]冷害过程process of cold damage to flue-cured tobacco 日平均气温低于烤烟冷害临界温度开始到结束,且持续2天及以上的过程. 2.12 [烤烟]热害过程process of heat damage to flue-cured tobacco 日平均气温高于烤烟热害临界温度开始到结束,且持续3天及以上的过程. 2.13 [烤烟]阴雨寡照天气过程process of rainy and sunless weather to flue-cured tobacco 烤烟生长期内出现持续阴雨,日照偏少,不利于发育和品质形成,持续时间达3天或3天以上的天 气过程. 3烤烟气象灾害指标及等级划分 3.1旱灾 3.1.1旱灾指标 烤烟旱灾指标使用烤烟自然水分亏缺率和20cm~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2-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烟草.pdf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 行业标准 QX/T362-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烟草 Specifications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Tobacco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2-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观测原则 1 5观测品种与地段要求 2 6发育期观测 ..2 7植株生长状况测定与评定 .4 8叶面积测定 5 9产量结构分析 .6 10烟草气象灾害观测 7 11烟草病虫害观测 8 12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 8 13田间工作记载 .9 14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分析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烟草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样式 10 参考文献 22 I QX/T36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气象局、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云南省气候中心、重庆市气象科学研 究所、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丽、李龙、朱勇、何永坤、陈其峰、王瑾、李智全、张茂松、李秀、杨韬、阳园燕 、徐 刚、孙秀邦. Ⅱ QX/T362-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烟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草农业气象观测的规则,包括观测原则、观测品种与地段要求、发育期、生长状况、 叶面积、产量结构、烟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的观测时次、项目、标准和计算方法,观测结果记载记录格 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烤烟、白肋烟农业气象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363一2016烤烟气象灾害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观测地段observation plot 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相对固定的田间样地. [QX/T299一2015,定义3.2] 3.2 [烟草]气象灾害[Tobacco]meteorological disaster 烟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利的天气或气候导致烟草生长受限、产量或品质下降、设施受损的现象. 3.3 [烟草]病虫害[Tobacco]disease and insect 烟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有害病原物、昆虫的危害,使烟草生长不良,品质变差、产量下降,甚至 死亡的现象. 4观测原则 4.1平行观测 观测烟草的发育进程、生长状况、产量,并同时观测烟草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等). 烟草生长环境气象要素观测选择在与烟草生长气象条件基本一致的气象台站的观测场(站)进行. 4.2点面结合 应在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的观测;在烟草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当地重大气象灾害、病虫 害发生时,应在较大范围内开展农业气象调查. 1 QX/T362—2016 5观测品种与地段要求 5.1品种要求 应选择当地的主栽品种. 5.2观测地段要求 5.2.1育苗期 选择在集中育苗的场地上进行,育苗棚面积不小于130m2. 5.2.2大田期 在连片种植烟草的区域,选择距林缘、建筑物、道路、水塘30m以上,且代表当地烟草生产水平的地 段作为观测地段,并应远离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 5.3观测地段分区 将观测地段按其田块形状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区,各项观测在4个分区内分别进行.观测地段情 况应填入表A.1和图A.1. 6发育期观测 6.1观测内容 播种期、出苗期、二真叶期、四真叶期、七真叶期、移栽期、成活期、团棵期、现蕾期和工艺成熟期. 6.2观测时间 播种期按实际播种日期记载;出苗期通过目测确定并记载;移栽期按实际移栽日期记载. 其他发育期隔日进行观测,在播种至出苗、成活至团棵、现蕾至下部叶成熟期间隔时间较长,在不漏 测发育期的前提下,可根据气候条件采取随机巡查方式观测,临近发育期则恢复隔日观测. 6.3观测点选择 在观测地段4个区内,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点,作上标记并编号,发育期观测在此进行. 观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使之纵横不在同一行上,测点距田地边缘的最近距离不小于2. 6.4观测点面积 育苗期:每个点苗床面积为0.25m2. 大田期:宽2~3行,每行长可包括15~20株. 6.5观测植株选择 育苗期:观测植株不固定,在每个点连续选取25株,4个点共100株进行观测. 大田期:植株成活后每个点连续固定10株,4个点共40株进行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1-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pdf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1-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 Specifications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Maize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1-2016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观测原则和观测地段要求 .2 5发育期观测 .3 6生长状况观测 .4 7生长量观测 .7 8产量结构分析(考种) .7 9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10主要农业气象 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 8 11观测簿表填写 10 12生育期间气象条件鉴定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玉米生长量测定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玉米产量结构分析(考种)15 附录C(规范性附录)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17 附录D(规范性附录)玉米观测簿表填写 23 附录E(资料性附录)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簿及报表格式28 参考文献 55 I QX/T36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日照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泰 安农业气象试验站、河南省气象信息保障与网络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光仙、成兆金、张志红、姚树然、齐斌、卢红华. Ⅲ QX/T361-2016 引言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依据1993年原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结合最新研究成 果和相关标准、农业气象观测实践经验总结、试验验证结果,编制本标准. V QX/T361-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玉米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的原则和地段选择要求,发育期、生长状况、生长量、产量结构、主 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观测内容、观测时次和观测方法,以及田间工作记载、观测结果分析和观测 簿表填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的业务、服务和相关研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32009玉米 GB/T21985一2008主要农作物高温危害温度指标 QX/T167一2012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 QX/T259一2015北方春玉米干旱等级 QX/T260一2015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行观测parallel observation 观测作物生育进程、生长状况和产量构成要索的同时,观测作物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索. [QX/T299一2015,定义3.1] 3.2 观测地段observation plot 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相对固定的田间样地. [QX/T299一2015,定义3.2] 3.3 植株密度plant density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的数量. [QX/T299一2015,定义3.4] 3.4 穗位高度ear height 最上部果穗着生节距离地面的高度. 3.5 有效穗effective panicle 正常籽粒数大于或等于10粒的果穗.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60-2016 碘化银类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静态检测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0-2016 碘化银 类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 静态检测规范 The specification of static testing for AgI-type seeding agents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60-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检测内容 1 5检测装置 1 6样品的制备 2 7检测方法 2 8成核率计算 3 9文档管理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催化剂焰剂配方样品成核率检测报告样本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催化剂成核率检测结果 8 参考文献 I QX/T36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正军、郭学良、党娟、方春刚、关立友、王广河、房文、石爱丽、楼小凤、刘汐敬、 孔君. Ⅱ QX/T360-2016 碘化银类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静态检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碘化银(Ag)类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成核率静态检测的内容、检测装置、样品的制 备、检测方法、成核率计算和文档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燃烧型Ag类催化剂的成核率静态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5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1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成核率nucleating effectiveness 单位质量Ag类催化剂焰剂产生有效冰核的数量. 注1:有效冰核指可活化形成冰晶的冰核. 注2:以每克个数为单位. 3.2 成冰阈温threshold temperature of ice nucleation 催化剂能够形成有效冰核的最高温度. 注:以摄氏度(℃)为单位. 3.3 静态检测static testing 在相对静止的空气环境中所做的催化剂成核率检测. 4检测内容 检测内容包括Ag类催化剂的成核率随温度的变化和成冰闽温. 5检测装置 5.1组成 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云室、检测设备和附属设备. 5.2检测云室 检测云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QX/T360-2016 —可控恒温,控温范围为0℃~一25℃,温度波动不大于0.2℃; —室内任一点与中心点温度差小于0.2℃; —形状为圆柱状,径高比为1:2,容积为1m3~2m3; —内壁为抛光不锈钢,并有静电接地; ——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各设置一个直径为2cm~3cm的通雾开口;侧壁中部设置一个直径不大于 1cm的样气注人口,侧壁距底部不大于10cm高度设置一个载玻片取样口. 5.3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包括: —显微摄像设备,光学放大50倍~500倍显微镜和数字图像传感器(CCD); —一计算机显示、图像处理、存储及复读系统; ——控温显微冰晶冷台,控温范围一5℃~一15℃,保证载玻片上的冰晶在检测过程中不融化; 一自动取样装置,具备快速自动送取冰晶载玻片功能,取样过程中不影响云室温度; —电子天平,量程为0~200g 精度为10mg; ——标准时钟及秒表; ——冰晶载玻片,厚度为3mm. 5.4附属设备 附属设备包括: —一造雾系统,雾滴峰值直径为5um~10m的超声雾化器; 燃烧室,体积为1ma~2ma的密闭容器,内装搅拌风机,中部设置瓷质或不锈钢燃烧托盘; —采样器,100mL医用玻璃注射器; ——显微测微尺,最小分度值为10um. 6样品的制备 检测样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压制成直径为10mm士2mm的圆柱体; —质量为1.00g士0.10g: ——数量不少于30个. 7检测方法 7.1检测准备 7.1.1燃烧室准备 检查燃烧室,确保室内清洁,且相对湿度不大于80%. 7.1.2云室准备 7.1.2.1启动自动取样装置将载玻片仓盒放入云室;将云室温度降至检测温度,并保持10min. 7.1.2.2启动造雾系统,从云室顶部、底部同时向云室内通雾,5min后停止通雾. 7.1.2.3用自动取样装置取出一片载玻片,送至显微摄像设备检查有无冰晶出现.如发现有冰晶存 在,云室重新通雾5min 取载玻片检测,直至无冰晶检出. 2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59-2016 增雨防雹火箭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59-2016 增雨防雹火箭 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rocket system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59-2016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组成 1 3技术要求 .1 I QX/T35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伟、王广河、房文、邵洋、卢怡. Ⅱ QX/T359-2016 增雨防雹火箭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增雨防雹火箭系统的组成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增雨防雹火箭系统的设计、研发、定型、生产、验收和使用. 增雨防雹火箭系统由发射架、发射控制器和火箭弹 组成. 3技术要求 3.1发射架 3.1.1发射架的发射仰角应为45°~85°. 3.1.2发射架的发射方位应为0°~360°. 3.1.3发射架的适用海拔高度应不小于4500m. 3.1.4发射架的适用温度范围应为一20℃~50℃. 3.1.5发射架应具有兼容性,能够发射不同型号的火箭弹. 3.1.6发射架应具有符合规定的条维码标识. 3.1.7发射架使用寿命应不低于8年. 3.2发射控制器 3.2.1发射控制器应操作简便,具有保险装置. 3.2.2发射控制器应能准确检测在架火箭弹是否具备发射条件. 3.2.3发射控制器应能对每一枚在架火箭弹准确控制,并具备连发功能. 3.2.4发射控制器可使用交、直流两种供电方式. 3.2.5发射控制器适用温度范围应为一20℃~50℃. 3.2.6发射控制器应具有符合规定的条维码标识. 3.2.7发射控制器使用寿命应不低于8年. 3.3 3.3.1火箭弹在最大射高(作业仰角为85°)作业时,高度偏差应小于士5%. 3.3.2火箭弹发射时,主动段内角度偏差应小于士3°. 3.3.3火箭弹的适用海拔高度应不小于4500m. 3.3.4火箭弹的适用温度范围应为一20℃~50℃. 3.3.5火箭弹的作用可靠性分为以下三级: ——A级应大于或等于0.9999; —B级应大于或等于0.999; —C级应大于或等于0.995. QX/T359-2016 3.3.6自炸销毁火箭弹的最大残骸(非金属材料)重量应不大于100g;伞降回收火箭弹的最大残骸落 地速度应不大于8m/s. 3.3.7应采取措施,防止非作业状态时的火箭弹被触发. 3.3.8燃烧播撒式火箭弹的催化剂播撒时间应不小于10s. 3.3.9催化剂成核率(试验室内,一10℃条件下)应大于或等于1013个每克. 3.3.10火箭弹应具有符合规定的条维码标识. 3.3.11火箭弹的使用寿命应不小于3年. 2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
…
56
57
58
…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