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27-2004 毛发湿度计.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7-2004 毛发湿度计 Hair hygrograph 2004-11-01发布 2005-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7-2004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国气象局下达的编制《毛发湿度计(日记、周记)行业标准的通知及毛发湿度计技 术条件和试验要求进行编写的,其主要部分有: a)在本标准第3章中明确规定了要求. )本标准3 8中规定“笔挡应能平稳地移动于规定的任意位置,其极限位置是:向外能使笔尖离 开白记纸不小于4mm”. c}根据储存与运输环境温度的适用性,本标准3.13.1中规定湿度计工作环境“温度:一35℃-→ 45℃”,“湿度:30%RH-100%RH” 3.13.2中储运环境为“温度:-35℃-45℃”,“湿度 90%RH(35℃).” d)明确了第4章试验方法和第5章检验规则.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气象仪器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朴明俊、张和盛. QX/T27-2004 毛发湿度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发湿度计(以下简称湿度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连续记录空气相对湿度在30%RH~一100%RH范围内变化的日记型和周记型湿 度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近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刷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0,eqv ISO780:1997)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1:1999 IIT)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3/T15464一1995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4857.3包装运输包装件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GB/T4857.3一1992 9vISO2234: 1985) JB/T9329一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JB/T9452气象仪器用机械式钟机旋转自记钟 3要求 3.1材料 湿度计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批准的图样要求. 3.2组成 湿度计由外壳、毛发束、传动部件、笔杆、笔尖、自记钟等组成. 3.3外观 3.3.1湿度计外壳的几何形状、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外壳表面应光洁、无损伤、无变形、涂层无 脱落. 3.3.2湿度计的各组件、部件、零件连接应牢固,表面无毛刺、无锈蚀、电镀层应光滑无划伤. 3.3.3产品商标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并按图样要求固定牢固. 3.4测量性能 3.4.1测量范围 30%RH-100%RH 3.4.2回程误差 a)30%RH~90%RH ≤5%RH; b)90%RH-~100%RH 士2%RH. 3.4.3总变量和区间变量 a)30%RH-100%RH (上升或下降)士5%RH. QX/T27-2004 b)90%RH~100%RH(.上升或下降)不小于实际变量的1/2. 3.5毛发束 3.5.1毛发束的每根毛发应祖细一致,排列整齐,不得有相互交扭、松紧不一等.毛发束两端应扎紧不 得有松散、滑脱、折所等. 3.5.2毛发束的每根毛发应无弯折、分叉、倒刺、粘污等缺陷. 3.6传动部件 3.6.1传动部件应灵活,当湿度变化时,笔尖应能在自记纸上平稳的移动. 3.6.2因传动部件的间隙和磨擦而引起的笔尖在白记纸上的最大阶梯差不应超过1%RH. 3.7笔杆、笔尖 3.7.1笔杆应平直、光洁,具有弹性. 3.7.2笔尖划线应流利,不刮纸、不断线,划线宽度不应超过0 3mm. 3.8笔挡 笔挡应能平稳地移动于规定的任意位置、其极限位置是:向外能使笔尖离开自记纸不小于4m 旦不碰外壳,向内能使笔挡离开笔杆不小于2mm. 3.9笔位调节螺钉 笔位调节螺钉应转动灵活,能使笔尖在自记纸的全程范园内平稳移动,并可固定笔尖于任意位置而 不松动. 3.10自记钟的中心轴 自记钟的中心轴应与底板垂直.当笔尖在自记纸上全程范围内划弧线时,弧线应与时间标度线物 合或平行,其最大偏差不应超过相邻两时间标度线间隔的1/3(日记型)或标度线间隔的1/4(周记型). 3 11外壳稳定性 湿度计在打开外壳取下自记钟后,仪器不得翻倒,外壳闭锁应正常工作. 3.12自记钟 湿度计所用的自记钟,应符合JB/T9452的规定. 3.13环境适用性 3.13.1工作环境 a)温度:-35℃~45℃: b)湿度:30%RH100%RH....
QX/T 269-2015 气溶胶污染气象条件指数(PLAM).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69-2015 气溶胶污染气象条件指数(PLAM) Parameter linking aerosol-pollution and meteorology 2015-07-21发布 2015-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69-2015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PLAM计算方法 .2 4PLAM分级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PLAM计算公式中各变量的计算方法 3 参考文献 5 I QX/T26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 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元琴、王继志、周春红、侯青. Ⅲ QX/T269-2015 引言 定量评估和预测因气象条件变化对大气气溶胶污染物加重或减轻的影响,有利于各地日趋严重的 大气污染分析预测的社会服务需求,是各级气象部门提高和改善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编制标 准十分必要.本标准采用PLAM诊断和预测方法,定量给出气象条件对气溶胶污染物浓度扩散稀释影 响等级. QX/T269-2015 气溶胶污染气象条件指数(PLAM)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溶胶污染气象条件指数(PLAM)的计算和分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条件对大气气溶胶污染影响的评估和预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大气气溶胶atmospheric aerosol 液体或固体微粒分散在大气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 [GB/T31159一2014,定义2.1] 2.2 饱和水汽压saturation water-vapour pressure 达到饱和状态的大气湿空气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水汽压力. 注:常用单位为百帕(hPa). 2.3 位温potential temperature 空气沿干绝热过程变化到气压为1000hPa时的温度. 注:常用单位为开尔文(K). 2.4 假相当位温pseudo-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 未饱和湿空气块上升,直到气块内水汽全部凝结降落后,再按干绝热下沉到1000hPa处,此时气块 所具有的温度. 注:常用单位为开尔文(K). 2.5 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stability 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 注:单位为无量纲. 2.6 湿空气凝结率condensation efficiency of wet air 在湿绝热大气条件下,1kg的湿空气在单位水汽压作用下,凝结产生的液态水含量. 2.7 湿理查逊数wet Richardson number 湍流的浮力做功和切应力做功之比值,用来表征湿空气垂直稳定度状态的参数. 注:单位为无量纲. 2.8 气溶胶污染气象条件指数parameter linking aerosol-pollution and meteorology;PLAM 描述特定的气象条件对大气气溶胶污染影响程度的无量纲指数. 1 ...
QX/T 268-2015 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方法.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68-2015 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方法 Evaluation method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television programs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68-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指标体系 2 4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 2 5计算方法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二级指标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方法4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专家评价小组评分操作规则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某影视中心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分配8 I QX/T26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象影视分技术委员会(SAC/TC345/SC1)提出并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倩、卢晓露、周笛. Ⅲ QX/T268-2015 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评价得分计算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的综合评价.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television programs 在电视频道播出的,以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节目. 2.2 服务能力service ability 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在公共气象服务方面的作用. 2.3 公信力credibility 节目赢得观众信赖的能力. 2.4 观众满意度satisfaction 观众对节目整体的满意程度. 2.5 观众主动收看意愿active viewing 观众收看节目的主动程度. 2.6 观众节目推荐度remendation 观众向其他人推荐节目的可能性. 2.7 电视收视率TV rating 电视收视市场的总体观众中,收看某频道或其节目的个人所占的比例. [GB/T30350一2013,定义3.2] 2.8 收视时段贡献contribution to the rating of time band 节目对所在频道、所在时段的收视贡献力. 2.9 收视忠诚度audience loyalty 节目粘着观众的能力. QX/T268-2015 2.10 收视成长趋势growth trend of rating 与历史同期相比,时段收视贡献增长比率. 3指标体系 由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 表1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 专业性 创作力 作水和,作钱,生持,像,灯地你,,字写作 创新性 节目在形式创新方面的表现. 主流社会群体对节目公众气象服务功能的认可.由专家评分和观众评分组成,观众评 服务能力 分为过去30天看过某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的观众对该节目气象服务功能认可程度 影响力 的评分. 公信力 天内收看过菜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的众对节日所批供的息粮度的 观众满意度 过去30天内收看过某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的观众对该节目满意程度的评分. 观众主动 美誉度 过去30天内收看过某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的观众对自己主动收看该节目意愿的 收看意愿 评分.家 观众节目推荐度 收看过某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的观众向其他人推荐的可能性的评分. 节目电视收视率与所在半小时时段收视率比值.可以修正掉时段和播出平台对收视数 收视时段贡献 据的影响,较准确地反映气象节目的实际影响力. 传播力 收视忠诚度 考评周期内收看过节目的观众人均收看期数减1后与考评周期内节目总期数的比值. 考评周期内的收视时段贡献与上一年同期收视时段贡献的差值与考评周期内上一年度 收视成长趋势 同期收视时段贡献的比值. 4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 二级指标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见附录A、B. 5计算方法 各项指标与相应权重乘积后的总和即为综合评价得分,其计算见公式(1): SQ PX a CX a2 SXbPTXb2 AS XcAVX cAR XcCR Xd AL Xd:GTX ds (1) 式中: SQ——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得分; 2 ...
QX/T 267-2015 卫星遥感雾监测产品制作技术导则.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67-2015 卫星遥感雾监测产品制作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of fog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67-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 5数据要求 2 6监测方法 2 7监测产品制作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FY-1C/1D极轨气象卫星MVISR(多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通道参数 附录B(资料性附录)FY-3A/3B/3C极轨气象卫星VIRR(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通道参数7 附录C(资料性附录)FY-3A/3B/3 C MERSI(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通道参数8 附录D(资料性附录)EOS/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通道参数 9 附录E(资料性附录)NOAA极轨气象卫星AVHRR(改进的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通道参数 11 附录F(资料性附录)FY-2静止气象卫星VISSR(扫描辐射计)通道参数12 附录G(资料性附录)NPP极轨气象卫星VIIRS(可见光红外辐射计组合仪)通道参数13 附录H(资料性附录)Metop极轨气象卫星AVHRR(改进的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通道参数 .14 附录I(规范性附录)NDSI和NDVI的计算公式 15 参考文献 .16 I QX/T26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晓京、陆文杰、李三妹、任素玲. Ⅲ QX/T267-2015 卫星遥感雾监测产品制作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雾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监测方法和产品制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雾的卫星光学遥感监测信息提取和监测产品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一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5968一200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17278一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雾二值图binary image of fog 以数值1和0分别表示雾和非雾的图像. 3.2 多通道合成图multi-channel posite color image 在图像处理中,分别赋予传感器不同通道以不同颜色(红、绿、蓝),生成与实际景物色彩相似或较易 表现目标特征的图像. 3.3 专题图thematic map of remote sensing 具有某种相同属性遥感内容的图形集合.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NDSI:归一化积雪指数,为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首字母缩写. NDSINIR:RNIR参加计算的NDSI. NDSIVIS:Rvs参加计算的NDSI.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为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首字母缩写. NDVI:NDVI阈值. RNk:星载仪器中近红外0.725μm~1.25m波段的反射率. Rsk:星载仪器中短波红外1.58um~1.65m波段的反射率. Rskh:短波红外通道1.58um~1.65m反射率值. 1 QX/T267-2015 RswR:短波红外通道1.58m~1.65m反射率. Rvs:星载仪器中可见光0.55um~0.68um谱段的反射率. RvIs th doud:不同云覆盖类型的反射率阙值. RVIs th land:不同陆地覆盖类型的反射率阈值. Rvs陆:晴空陆地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阈值. Rv5中高云:中高云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阙值. R1.385m:1.385gm反射率阈值. Tmean water:判识像元所在海区的多年月平均海温. TmR:星载仪器中中波红外3.5um~4.0m谱段观测的等效黑体辐射亮温. TMR陆:晴空陆地中波红外3.5um~4.0um谱段观测的等效黑体辐射亮温. TMR中高云:中高云中波红外3.5um~4.0um谱段观测的等效黑体辐射亮温. T11:星载仪器中10.3μm~11.3um谱段观测的等效黑体辐射亮温. T11:10.3μm~11.3μm谱段观测的等效黑体辐射亮温雾阙值. T1...
QX/T 266-2015 气象卫星光学遥感器场地辐射校正星地同步观测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66-2015 气象卫星光学遥感器场地辐射校正 星地同步观测规范 Synchronous observ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ites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for optical sensors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66-2015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定标场地选择 4 5观测内容 .4 6观测仪器 5 7观测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敦煌、青海湖辐射校正场场地特性 11 参考文献 13 I QX/T266-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秀清、张玉香. Ⅲ QX/T266—2015 引言 随着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及其资料定量化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多个卫星光学遥感器获取定量 化遥感数据、监测和分析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气象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利用地面辐射校正场开展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是提高遥感器绝对辐射观测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九五”期间,国内遥感卫星应用部门和相关遥感单位协作,建立了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敦煌辐射 校正场和青海湖辐射校正场)和实验室定标系统,初步形成了场地辐射校正星地同步观测规范和实验室 定标规范.“十五”期间,我国针对在轨运行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光学遥感器进行了多次场 地辐射校正试验.此后多种国产遥感卫星(如环境减灾卫星、测绘卫星等)已经把场地辐射校正列人其 光学载荷在轨辐射校正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气象卫星光学遥感器的场地辐射校正工作已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场地辐射校正是风云气象 卫星在轨辐射定标的基线方法,每年一次的星地同步辐射校正试验成为光学载荷辐射校正不可或缺的 手段,并逐步向完全自动化观测迈进.针对气象卫星光学遥感器,基于敦煌辐射校正场和青海湖辐射校 正场,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场地辐射校正星地同步观测规范,对于促进气象卫星场地辐射校正工作规 范化,提高遥感器辐射校正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QX/T266-2015 气象卫星光学遥感器场地辐射校正星地同步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卫星光学遥感器场地辐射校正星地同步观测的定标场地选择、观测内容、观测仪 器和观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卫星光学遥感器0.35gm~2.5m 3um~5m和8um~14μm波段场地辐 射校正时,对场地表面光学特性、大气光学辐射特性及气象参数的同步观测.其他对地观测卫星光学遥 感器场地辐射校正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4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QX/T46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部分:云的观测 QX/T47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 QX/T49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5部分:气压观测 QX/T50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QX/T51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QX/T61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QX/T69一2007大气浑浊度观测太阳光度计方法 QX/T176一2012遥感卫星光学辐射校正场数据格式 金伟其,胡威捷.辐射度光度与色度及其测量.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气象局.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定标]场地calibration site 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较好的辐射和光学均一性,覆盖遥感器多个地面观测像元,场地上空无大气污 染且晴空日数多,用于卫星光学遥感器辐射校正的地球参照目标. 3.2 辐射校正radiometric calibration 辐射定标 为消除遥感图像的辐射失真或畸变而进行的校正. 注:辐射校正实质上是确立空间对地遥感器响应输出与辐射输人之间的对应关系. ...
QX/T 265-2015 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65-2015 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system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65-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规定 1 5防雷装置检测 .2 6检测作业 .3 7检测仪器 .4 8检测技术报告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防雷装置检测流程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要求和方法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外部防雷装置和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尺寸10 附录D(规范性附录)通信和信号系统SPD的布置要求 13 附录E(资料性附录)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参数指标 .14 附录F(资料性附录)检测数据记录表式样 .18 参考文献 23 I QX/T26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防雷中心、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陕西省防雷中心、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防雷减灾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雷电防护技术中心、成都市防雷中心、甘肃省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靳小兵、余进、叶文军、刘宏、王迎春、王靖、杨炬、魏强、赵东、霍广勇、李涛、潘 波、李一丁、王琳莉、高武虎、梁文光、陆恒立、巫俊威、薛洁、张莉、雍学彪、田琨、李磊. Ⅱ QX/T265-2015 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检测作业、检测仪器及检测技术报告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459一2009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输气管道系统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system 采用管道输送天然气和煤气的相关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输气管道、输气站、穿(跨)越管道、阀室及 辅助生产设施等. 3.2 输气站gas transmission station 输气管道系统中各类工艺站场的总称.一般包括输气首站、输气末站、压气站、气体接收站、气体分 输站、清管站等站场. [GB50251-2003 定义2.0.3] 3.3 工艺装置区process plant area 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独立输气工艺装置或联合装置组成的区域. 3.4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GB50057-2010 定义2.0.6] 3.5 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 [GB50057-2010 定义2.0.7] 4一般规定 4.1输气管道系统的防雷装置检测流程参见附录A. QX/T265-2015 4.2新(改、扩)建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的竣工检测,应查阅设计文件及隐蔽工程记录等相关文件中 的接地体使用材料、结构和尺寸. 4.3投人使用后的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5防雷装置检测 5.1输气管道系统中的建(构)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首先应按GB50057一2010第3章确定的防雷分 类,根据设施使用情况,按附录B的要求对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进行检测.按照附录C的要求对 外部防雷装置的材料和最小尺寸进行检测. 5.2各类防雷建筑物的内部防雷装置检测应包含下列内容: ā)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及进出建筑物的金属 管线与防雷装置应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b)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截面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等电位连接的有效性可通过等电位连接导体之间的电阻值测试来确定.各类防雷建筑物中长 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032;连在额定值为16A的断 路器线路中,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阻不应大于0.240; 等电位...
QX/T 264-2015 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64-2015 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64-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规定 3 5防护措施 4 6雷电监测和预警 .6 7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中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安装 7 I QX/T26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防雷中心、上海市防雷中心、湖南省防雷中心、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 中心、重庆市防雷中心、湖北省防雷中心、安徽省旅游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向阳、王凯、王业斌、黄晓虹、王智刚、宋海岩、覃彬全、王学良、刘岩、梅勇成、 彭克云、刘继龙、孙浩、李丽、朱浩、王新培. Ⅱ QX/T264-2015 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的雷电防护措施、雷电监测预警和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旅游景区的雷电灾害防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408一2008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12352一2007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 GB16895.19一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2节:游泳池和 其他水池 GB/T18802.22一2008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2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一选 择和使用导则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21714.2一2014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 GB50054一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舌设计规范 GB50127一2007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 QX/T79.1一2007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QX/T225一2013索道工程防雷技术规范 QX/T231一2014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 以满足旅游者出游目的为主要功能(包括参观游览、审美体验、康乐健身等),并具备相应旅游服务 设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GB/T26355一2010,定义3.1] 3.2 游道tour road 景区内供游客步行的通道,由露天道路和护栏构成. 3.3 观景平台viewing platform 景区内供游客观景或休息的场所,由露天平台和护栏构成. 1 QX/T264-2015 3.4 游乐园(场)amusement park 以游乐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娱乐活动为重要内容,为游客提供游乐体验的合法经营场所. [GB/T16767一2010,定义3.1] 3.5 水景设施waterscape devices 构成各种水流景观所使用的设备、装置、机械和器具的总称. 3.6 游乐设施amusement devices 游乐设施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运行,承载游客游乐的载体.包括具有动力的游乐器械,为游乐而设 置的构筑物和其他附属装置以及无动力的游乐载体. [GB8408一2008,总则3.1] 3.7 索道系统ropeway system 由站房和附属建筑物、索道、支架、连接站房之间的电力和信号线路以及动力和控制设备组成,用来 输送物料和人员的运输系统. 3.8 避雷亭lightning pavilion 景区内供游客观景、休息、躲雨和避雷的亭式建(构)筑物. 3.9 古树ancient tree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QX/T231-2014 定义3.1] 3.10 名木rare tree 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QX/T231一2014,定义3.2] 3.11 电气系统electrical system 由低压供电组合部件构成的系统.也称低压配电系统或低压配电线路. [GB50057一2010,定义2.0.26] 3.12 电子系统electronic system 由敏感电子组合部件构成的系统. [GB50057一2010,...
QX/T 262-2015 雷电临近预警技术指南.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62-2015 雷电临近预警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lightning nowcasting and warning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62-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使用资料 .1 4方法和流程 .2 5产品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雷电临近预警方法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雷电临近预警产品图形示例7 参考文献 .10 I QX/T26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雯、孟青、姚叶青、吕伟涛、马颖. Ⅱ QX/T262-2015 雷电临近预警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雷电临近预警技术指南,包括雷电临近预警的使用资料、方法和流程及产品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活动的临近预警.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雷电活动lightning activity 发生在大气中、具有时空相关性的一系列放电现象. 2.2 雷电活动区域lightning activity area 在一定时段内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范围. 2.3 雷电临近预警lightning nowcasting and warning 对0~2h内雷电活动的发生时间、区域及发生概率作出估计和警告. 3使用资料 3.1原则 资料选取宜遵循实时性、可靠性、易获取的原则. 3.2资料描述 雷电临近预警宜综合利用闪电监测、雷达、大气电场、卫星和其他资料(探空资料及数值模式产品) 等不同类型的气象资料(见表1);当气象数据资料获取能力不足时,也可利用单一类型气象资料. 表1雷电临近预警使用资料 资料种类 参量描述 备注 时间分辨率:实时; 数据格式参见QX/T79一2007表A.3 闪 闪电监测资料 空间分辨率:1kmX1km; 电监测资料是组成雷电临近预警的关键 主要参数:闪电频次. 资料. 时间分辨率:6min: 雷达原始资料需经过格点化处理成按等经 空间分辨率:1kmX1km; 雷达资料 纬网格排列数据,雷达资料是组成雷电临 主要参数:雷达回波强度及其变化率 近预警的关键资料. 闽值、雷达回波顶高等. 1 QX/T262—2015 表1雷电临近预警使用资料(续) 资料种类 参量描述 备注 时间分辨率:实时; 可根据资料获取条件来确定是否为组成雷 大气电场资料 空间分辨率:1kmX1km; 电临近预警的资料. 主要参数:电场强度及其变化率阈值. 时间分辨率:≤1h; 空间分辨率:5km×5km; 可根据资料获取条件来确定是否为组成雷 卫星资料 主要参数:相当黑体亮温(TBB)值 电临近预警的资料. 及TBB递减率阔值. 时间分辨率:12h; 空间分辨率:200km×200km; 主要参数:0℃层高度、一15℃层高 资料数据格式参见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 度以及通过探空资料计算得到状态过 系统(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ompre- 程气块抬升高度、中层平均相对湿度、 hensive Analysis And Process System Mi- 探空资料 潜在性稳定度指数、对流性稳定度指 caps)第二类数据格式要求,可根据资料获 数、潜在一对流性稳定度指数、对流有 取条件来确定是否为组成雷电临近预警的 其他资料 效位能、对流抑制能量、抬升指数、700 资料. hPa相当位温、大气稳定度指数(K指 数)等. 考虑感应和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并 集成双向随机放电模式建立的二维雷 可根据资料获取条件来确定是否为组成雷 数值模式产品 暴云起电、放电的云模式或中尺度模 电临近预警的资料. 式,由探空资料提供的初始条件来模 拟是否会发生雷电活动. 4方法与流程 4.1方法 雷电临近预警宜综合考虑具有不同时空分辨率特性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区域识别、跟踪和外推算 法、多种资料集成预报方法或其他相对成熟的算法得到雷电临近预警产品.区域识别、跟踪和外推算法 和多种资料集成预报方法参见附录A. 4.2流程 雷电临近预警流程见图1. 2 ...
QX/T 260-2015 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pdf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60-2015 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 Drought grade of summer maize in northern China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60-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等级划分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壤相对湿度计算方法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方法 5 参考文献 7 I QX/T26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气 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荣花、薛昌颖、方文松、李树岩、成林、赵艳霞、李春强、薛晓萍、张心令. Ⅱ QX/T260-2015 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方夏玉米干早等级的划分、指标计算和指标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秦岭淮河一线及其以北地区开展夏玉米干早灾害的调查、监测、预警和评估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81一2007小麦干旱灾害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夏玉米干旱drought of summer maize 夏玉米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难以补偿蒸腾的消耗,使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平衡失调,夏玉米正 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乃至部分死亡,并最终导致减产和品质降低现象. 3.2 土壤湿度soil moisture 单位容积或单位重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占同容积或同质量土壤烘干后质量的百分比,单位为百分 率(%). [QX/T81一2007,定义2.6] 3.3 土壤相对湿度relative soil moisture 土壤实际含水量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比值,单位为百分率(%). [QX/T81一2007,定义2.7] 3.4 土壤田间持水量soil field capacity 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水分含量,以水分占同容积或同质量土壤烘干后质量的百分率 (%)表示. [QX/T81一2007,定义2.8] 3.5 土壤容重bulk density of soil 在自然土壤结构条件下单位体积内的干土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QX/T81一2007,定义2.10] 1 QX/T260-2015 3.6 作物需水量crop water requirement 在正常生育状况和最佳水、肥条件下,作物获得高产时所消耗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及构成植株体 的水量之和. 3.7 参考蒸散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在保证水分供给的条件下,参考作物表面发生的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 3.8 作物系数crop coefficient 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与同期作物参考蒸散量的比值. 3.9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 某一时段内作物需水量与供水量(包括自然降水和灌溉水)之差占同期作物需水量的比值. 注:以百分率(%)表示. 4等级划分 4.1将夏玉米播种一出苗、出苗一拔节、拔节一抽雄、抽雄一乳熟、乳熟一成熟五个生育阶段的干早,划 分为无旱、轻旱、中早、重旱、特早五个等级. 4.2采用土壤相对湿度或水分亏缺指数指标确定等级,划分结果分别见表1、表2.土壤相对湿度 (Rm)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水分亏缺指数(KCw)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表1基于土壤相对湿度的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 R.m 干早等级 % 播种一出苗 出苗一拔节 拔节一抽雄 抽雄一乳熟 乳熟一成熟 无旱 Rm>65 Rm>60 R>70 Rm>75 Rm>70 轻早 55<Rm≤65 50<Rm≤60 60<Rm≤70 65<Rm≤75 60<Rm≤70 中早 45<Rm≤55 40<Rm≤50 50<Rm≤60 55<Rm≤65 50<R≤60 重早 40<Rm≤45 35<Rm≤40 45<Rm≤50 50<R≤55 45<R≤50 特早 Rm≤40 Rm≤35 Rm≤45 Rm50 Rm≤45 表2基于水分亏缺指数的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 Kcwpl 干早等级 % 播种一出苗 出苗一拔节 拔节一抽雄 抽雄一乳熟 乳熟一成熟 无早 Kcwn<35 <40 <20 Kcwp<10 Kcwn<35 轻早 35≤...
QX/T 26-2004 空盒气压计.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6-2004 空盒气压计 Aneroid barograph 2004-11-01发布 2005-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6-2004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国气象局下达的编制空盒气压计(日记、周记)行业标准的通知及毛发湿度计技 术条件和试验要求进行编写的,其主要部分有: a)本标准第3章中明确规定了空盒气压计的要求. h)在本标准3.6中明确规定了“笔尖在自记纸上的最大阶差不得超过0.5hΓa. )本标准3.9中规定“笔挡应能平稳地移动于任意位置,其极限位置是:向外能使笔尖离开白记 纸不小于4mm 且不碰外壳:向内能使笔挡离开笔杆2mm.” d)根据储存与运输环境温度的运用性,本标准3.14.1中规定湿度计工作环境“温度:一35℃ 45℃”,“湿度:<90%RH” 3.14.2中储运环境为“温度;一35℃-45℃”,“湿度:90%RH (35℃).” )明确了第4章试验方法和第5章检验规则.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气象仪器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朴明俊、张和盛. QX/T26-2004 空盒气压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盒气压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连续记录大气压力的日记型和周记型空盒气压计(以下简称气压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I包装宿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0,eqv ISO780:1997)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1:1999 IT)T)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15464一1995仪器仪表包装道用技术条件 (GB/T4857.3包装运输包装件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GB/T4857.3一1992 8 gv ISO2234: 1985) JB/T9329一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JB/T9452气象仪器用机枝式钟机旋转自记钟 3要求 3.1材料 3.1.1气压计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批准的图样. 3.1.2气压计用的全部材料应是合格品. 3.2组成 气压计由外壳、膜盒组、传动部件、笔杆、笔尖,白记钟、自记纸等组成. 3.3外观 3.3.1气压计外壳的几何形状、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外壳表面应光洁、无损伤、无变形、涂层无脱落. 3.3.2气压计各零、部件的安装应正确、牢靠,不得有松脱、变形及其他影响使用的缺陷. 3.3.3气压计各零、部件涂敷保护层应牢固、均匀、光洁,不得有脱层、锈蚀等缺陷. 3.4测量性能 3.4.1测量范围 870hPa~-1050hPa. 3.4.2允许误差 a)当1010hPa点差值为0.0hPa时,960hPa和1050hPa两端点的差值不得超过1.5hPa 相邻各整10hPa分度点间的差值变化不得超过士0.7hPa: b)当920hPa点差值为0.0hPa时,870hPa与960hPa两端点的差值不得超过±.5hPa 相邻 各整10hPa分度点间的差值变化不得超过士0.7hPa. 3.5温度系数 温度系数不得超过士0.13hPa/℃. 1 QX/T26-2004 3.6传动部件 传动部件应灵活,当气压改变时,笔尖在自记纸上应能作相应平稳的移动.笔尖在自记纸上的最大 阶梯差不得超过0.5hPa. 3.7膜盒组 膜盒组在气压870hPa一1050hPa内,误差应符合膜盒组的工艺文件. 3.8笔杆、笔尖 3.8.1笔杆应平直、光洁,具有弹性. 3.8.2笔尖划线应流利,不刮纸,不断线,划线宽度应不超过0.3mm. 3.9笔挡 笔挡应能平稳地移动于规定的任意位置,其极限位置是:向外能使笔尖离开自记纸不小于4m 且不碰外壳;向内能使笔挡离开笔杆不小于2mm. 3.10笔位调节钉 笔位调节螺钉应转动灵活,能使笔尖在白记纸的全程范围作相应的平稳移动,并可停留于任意位置 而不松动. 3 11自记钟的中心轴 自记钟的中心轴应与底板垂直,当笔尖在自记纸的全程范围内划弧线时,弧线应与时间标线吻合或 平行,其最大偏差不得超过相邻两时间标线间距的1/3(日记型)或1/4(周记型). 3.12外壳稳定性 打开气压计的外壳取下自记钟时,整机不得翻倒,并外壳闭锁应正常. 3.13自记钟 气压计所用的自记钟,...
QX/T 259-2015 北方春玉米干旱等级.pdf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59-2015 北方春玉米干旱等级 Drought grade of spring maize in northern China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59-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等级划分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春玉米干旱的农田及作物形态表征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土壤相对湿度计算方法 .5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方法 6 参考文献 8 I QX/T25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宁夏 回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秀芬、马树庆、姜丽霞、纪瑞鹏、刘静、李兴华、韩俊杰、周永吉. Ⅲ QX/T259-2015 北方春玉米干旱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方春玉米干早等级的划分、指标计算和指标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春玉米种植区开展的干早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和评估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81一2007小麦干旱灾害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春玉米干旱spring maize drought 春玉米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难以补偿蒸腾的消耗,使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平衡失调,春玉米正 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乃至部分死亡,并最终导致减产和品质降低的现象. 3.2 土壤湿度soil moisture 单位容积或单位重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占同容积或同质量土壤烘干后质量的百分比,单位为百分 率(%). [QX/T81一2007,定义2.6] 3.3 土壤相对湿度relative soil moisture 土壤实际含水量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比值,单位为百分率(%). [QX/T81一2007,定义2.7] 3.4 土壤田间持水量soil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水分含量,以水分占同容积或同质量土壤烘干后质量的百分率 (%)表示. [QX/T81一2007,定义2.8] 3.5 土壤容重bulk density of soil 在自然土壤结构条件下单位容积内的干土重量,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QX/T81一2007,定义2.10] 1 QX/T259—2015 3.6 作物需水量crop water requirement 在正常生育状况和最佳水、肥条件下,作物获得高产时所消耗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及构成植株体 的水量之和. 3.7 参考蒸散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在保证水分供给的条件下,参考作物表面发生的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 3.8 作物系数crop coefficient 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与同期作物参考蒸散量的比值. 3.9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 某一时段内作物需水量与供水量(包括自然降水和灌溉水)之差占同期作物需水量的比值. 注:以百分率(%)表示. 3.10 种子出苗率rate of emergence 出苗数占播下玉米种子数量的百分率(%). 3.11 保苗率rate of seedlings 有苗穴数占播种穴数的百分率(%). 4等级划分 4.1按播种一出苗、出苗一拔节、拔节一抽雄、抽雄一乳熟和乳熟一成熟五个生育阶段,将北方春玉米 干早分为无旱、轻早、中早、重旱、特早5个等级.各等级对应的农田状态和植株生长形态参见附录A. 4.2采用土壤相对湿度或水分亏缺指数指标确定等级,划分结果分别见表1、表2.土壤相对湿度(R) 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水分亏缺指数(Kcw)的计算方法见附录C. 表1土壤相对湿度(R)干旱等级划分表 各发育阶段土壤相对湿度(R %) 土壤质地 等级 播种一出苗 出苗一拔节 拔节一抽雄 抽雄一乳熟 乳熟一成熟 无早 R>70 R>65 R>75 R>80 R>70 轻早 60<R≤70 55<R≤65 65<R75 70<R≤80 60<R≤70 黏土 中早 50<R≤60 45<R≤55 55<R65 60<R≤70 50<R60 重旱 40<R≤50 ...
QX/T 258-2015 荔枝寒害评估.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58-2015 荔枝寒害评估 Chilling injury assessment of Litchi chinensis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58-2015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单站荔枝寒害评估 1 4区域荔枝寒害评估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寒害积寒的计算方法 .6 参考文献 8 I QX/T25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SAC/TC5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匡昭敏、李莉、容军、何燕、欧钊荣、罗永明、李玉红、张行清. Ⅲ QX/T258-2015 引言 荔枝属南亚热带果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寒害是影响荔枝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气象 灾害,为规范不同产区的荔枝寒害影响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QX/T258-2015 荔枝寒害评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区域荔枝寒害的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荔枝寒害的调查、监测和评估. 2术语和定义 2.1 极端最低气温extreme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最低空气温度. 注:单位为摄氏度(℃). [QX/T168-2012 定义3.1] 2.2 荔枝寒害chilling injury of litchi 荔枝在11月至翌年3月期间受到低温天气过程影响,造成荔枝生理机制障碍,导致减产、植株死亡 的一种灾害现象.荔枝寒害受害程度还与降水量、树龄、树势及末次梢老熟状况等有关. 2.3 荔枝寒害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of chilling injury to litchi 荔枝受寒害影响的起始温度值,一般为5.0℃. 2.4 荔枝寒害过程process of chilling injury to litchi 荔枝寒害临界温度从开始出现到结束的一次过程. 2.5 积寒accumulated cold harmful temperature 低于寒害临界温度的逐时温度与临界温度的差的绝对值累积量. 注:单位为摄氏度时(℃h). 2.6 减产率yield reduction percentage 作物实际产量相较于其趋势产量的减少量占趋势产量的百分比. 3单站荔枝寒害评估 3.1寒害等级评估 依据寒害指数大小评估单站荔枝寒害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特重4个等级.单站荔枝寒害等 级评估见表1. 1 ...
QX/T 257-2015 毛发湿度表(计)校准方法.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57-2015 毛发湿度表(计)校准方法 Calibration method of hair hygrometer(hygrograph)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57-2015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校准条件 1 4校准项目 1 5校准方法 2 6校准数据处理 2 7校准结果表达 3 8复校时间间隔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毛发湿度表(计)校准记录表式样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校准证书格式式样 5 参考文献 7 I QX/T25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树民、张纯钧、孙嫣、温晓清、房岩松、张维、王锡芳、刘旭、任燕. Ⅲ QX/T257-2015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的毛发湿度仪器基本上都是气象用毛发湿度表(如HM4型号)和毛发湿 度计(如DHJ1、ZJ1等型号),当时毛发湿度表(计)的产品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都是以此两类产品为对 象制定的.目前,此两类仪器的数量较少,使用最多、数量最大的毛发湿度仪器则是WHM5、HM10等 型号的湿度表.且现行的标准(JJG205一2005)规定的湿度仪器测量范围、性能、检定设备、检定(校 准)方法等部分技术内容不能完全适用和满足毛发湿度仪器校准或检定的需要.为此各有关部门和单 位都希望制定一个能涵盖不同型号毛发湿度表(计)的校准(检定)方法.本标准制定后,可做到有标准 可依、有章可循. V QX/T257-2015 毛发湿度表(计)校准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发湿度表、毛发湿度自记仪器[以下简称毛发湿度表(计)]的校准条件、项目、方法 及校准数据处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毛发做感湿元件的毛发湿度表(计)的校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总变量total variable 在最高相对湿度校准点与最低相对湿度校准点间被校准毛发湿度表(计)示值的变化量. 2.2 实际变量actual variable 对应被校准毛发湿度表(计)总变量的标准器测量结果的变化量. 3校准条件 3.1环境条件 温度:20℃士5℃; 相对湿度:不大于85%. 3.2标准器及校准设备 3.2.1标准器 性能参数为: a)测量范围:相对湿度10%~100%; b)最大允许误差:相对湿度士2%. 3.2.2校准设备 湿度校准箱,要求: a)湿度调节范围:相对湿度30%~100%; b)湿度不均匀度:相对湿度不大于1%; c)湿度波动度:相对湿度士1%. 4校准项目 毛发湿度表(计)的示值误差、总变量和回程误差. ...
QX/T 256-2015 37 mm高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56-2015 37mm高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 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rawing safe firing area map for 37 mm anti-aircraft gun at weather modification sites 2015-01-26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56-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安全射界选取 1 5安全射界图绘制 2 6安全射界图审核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37mm高炮不同射击仰角未爆弹丸最大射程数据表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37mm高炮安全射界图示例样图 5 参考文献 6 I QX/T256-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青岛市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佃利、孙建东、杨凡、刘文、赵健、张洪生、张小培、邵洋、卢培玉. Ⅱ QX/T256-2015 37mm高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7mm高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安全射界选取、安全射界图绘制、安全射界图审核 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37mm高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的绘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5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1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未爆弹丸unexploded projectile 因引信失效,未能在空中爆炸的弹丸. 3.2 初始方位角initial azimuth 地理坐标正北方位,即0方位角. 3.3 射击仰角firing elevation angle 高炮射击时,炮管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3.4 安全射界safe firing area 为避免空中未爆弹丸落地时造成地面人员或重要设施损害,所预选的未爆弹丸落地安全区范围. 4安全射界选取 4.1选取原则 安全射界的选取应遵守下列原则: a)避开人口密集区,如城镇、村庄、学校等; b)避开重要设施,如油库、化工厂、文物古迹、军事设施等; c)安全射界边界与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的距离大于200m. 4.2安全射界最小范围 安全射界最小范围应满足下列条件: 1 QX/T256—2015 a)海拔高度小于或等于1500m的作业点:1500m(极坐标径向)X1000m(极坐标切向); b)海拔高度大于1500m的作业点:2000m(极坐标径向)×1500m(极坐标切向). 注:极坐标径向为高炮炮管轴线方向在水平面的投影方向;极坐标切向为水平面上垂直于极坐标径向的方向. 5安全射界图绘制 5.1底图 底图宜选用1:50000以上比例尺地图或分辨率不低于5的卫星遥感影像图,可明显分辨城镇、村 庄等地物及其边界. 5.2水平距离圈 以作业点为圆心,以1km、10km为半径绘制实线闭合圆;在自圆心向右(正东方向)的横轴上,按 1km间隔标出距离刻度,并标注“1km”、“10km”距离刻度数值. 5.3射击距离圈 以作业点为圆心,以45°~80°射击仰角未爆弹丸最大射程为半径,按5°间隔画虚线闭合圆;在自圆 心向上(正北方向)的纵轴上,标注对应射击仰角数值.常用的人工影响天气炮弹未爆弹丸的最大射程 数据参见附录A. 5.4方位线段 自初始方位角起,顺时针至345°,间隔15°,由作业点至10km距离圈画方位线段;自初始方位角 起,顺时针至315°,间隔45°,在10km距离圈外侧标注对应方位角数值. 5.5安全射界图形 在底图上查找符合4.1和4.2要求的区域,确定安全射界边界;以作业点为圆心绘制扇形区域,用 明显区别于底图的颜色、以半透明方式填充. 5.6安全射界编号 自初始方位角起,沿顺时针方向,由内至外,按阿拉伯数字1 2 3的顺序编号,居中标注于安全射 界内. 5.7安全射界范围表 依据37mm高炮不同射击仰角未爆弹丸最大射程数据,插值得出标准气象条件下各安全射界对应 的射击起、止方位角和起、止仰角数值(四舍五入取整数),按安全射界编号由小到大的次序在安全射界 图左下部写明. 5.8标注信息 安全射界图应标注下列信息: a)在安全射界图上方,居中标注图题“37mm高炮安全射界...
QX/T 254-2014 气象影视资料编目规范.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8142—2015 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54-2014 气象影视资料编目规范 Cataloguing specifications for meteorological video and audio archives 2014-10-24发布 2015-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影视资料编目规范 QX/T254-2014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gxcbs.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关 开本:880×12301/16印张:1字数:30千字 2015年4月第一版2015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95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254-2014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编目层次结构及著录项 1 5节目层著录项 1 6片段层著录项 3 7场景层著录项 .4 8镜头层著录项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气象影视资料编目层次结构及著录项5 附录B(规范性附录)规范词表 .6 参考文献 7 I QX/T25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象影视分技术委员会(SAC/TC345/SC1)提出并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定真、王倩、杨玉真、窦志钢、郑君迪、王付生、刘银峰. Ⅲ QX/T254-2014 引言 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媒体资源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气象行业影视资料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 标准. V ...
QX/T 252-2014 电离层术语.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8140—2015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52-2014 电离层术语 Terminologies for ionosphere 2014-10-24发布 2015-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52-201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电离层术语 1 参考文献 .4 中文索引 5 英文索引 7 I QX/T25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云冈、余涛、毛田、赵明现. Ⅲ QX/T252-2014 电离层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电离层的常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电离层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服务. 2电离层术语 2.1 电离层ionosphere 地球大气中高度范围大约在60km~1000km、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足以显著影响无线电波传 播的区域. 注:改写QX/T130一2011,定义2.1. 2.2 电离层天气ionospheric weather 瞬时或短期的电离层变化、过程或状态. 2.3 电子密度剖面electron density profile 电离层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 2.4 D层D layer 电离层的一个分层,高度范围距地面约60km~90km 一般只存在于白天. 2.5 E层E layer 电离层的一个分层,高度范围距地面约90km~140km 一般只存在于白天. 2.6 F层F layer 电离层的一个分层,在E层之上直到约1000km 最大电子密度约为101m-3~1012m-3.有时可 再分裂为上下两层. 2.7 F2层F2 layer F层出现分裂时上面的分层;F层不分裂时,它是唯一的层. 2.8 F1层F1 layer F层出现分裂时下面的分层,高度范围一般距地面约140km~200km. 2.9 顶部电离层topside ionosphere F层最大电子密度所在高度以上的电离层区域. QX/T252—2014 2.10 底部电离层bottomside ionosphere F层最大电子密度所在高度以下的电离层区域. 2.11 偶发E层sporadic E layer 在E层高度上偶然出现的电子密度明显大于正常值的薄层,厚度从数百米至数千米. 2.12 扩展F spread F 出现于F层的一种现象,在电离图中表现为F层回波描迹的扩展. 2.13 电离层突然骚扰sudden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ID 太阳耀斑电磁辐射导致的地球向阳面电离层电子密度的突然增大. [QX/T130—2011 定义2.2] 2.14 电离层暴ionospheric storm 伴随地磁暴出现的全球性电离层电子密度剧烈变化. 2.15 极盖吸收polar cap absorption;PCA 无线电波在通过极盖区电离层时被严重吸收的现象. 2.16 电离层赤道异常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EIA 电离层F层电子密度纬向分布的双峰结构,谷值在磁赤道附近,双峰值分别在南、北磁纬15”附近. 2.17 电离层行扰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TID 由大气重力波引起的一种电离层波状扰动现象. 2.18 中纬槽midlatitude trough 在磁纬50°~60°区域F2层电子密度的极小值结构. 2.19 电离层闪烁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无线电波经过电离层时幅度或相位发生快速起伏的现象. 2.20 极光aurora 由能量粒子注入极区高层大气所产生的发光现象. 2.21 电离层测高仪ionosonde 电离层垂测仪 通过发射扫频无线电波从地面对电离层进行探测的常规设备. 2.22 电离层垂直探测ionospheric vertical sounding 用电离层测高仪从地面对电离层进行日常观测的技术. 注:这种技术垂直向上发射频率随时间变化的无线电脉冲,在同一地点接收这些脉冲的电离层反射信号,测量出电 波往返的传递时延,从而获得反射高度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2 ...
QX/T 251-2014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LO和L1数据质量等级.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8139—2015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51-2014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L0和L1数据质量等级 Quality grades of LO and L1 data for FY-3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2014-10-24发布 2015-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51-2014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L0数据质量等级 .1 4L1数据质量等级 2 I QX/T25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鹏、谷松岩、施进明. Ⅱ QX/T251-2014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L0和L1数据质量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L0和L1数据的质量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L0和L1数据的质量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L0数据level0data 由地面系统接收的直接从星载探测仪器探测得到的、未经过处理的数据. 2.2 L1数据level1data L数据经过质量检验和图像定位、辐射定标处理得到的基础数据. 2.3 分层数据格式hierarchical data format;HDF 存储和分发科学数据的一种自我描述、多对象、跨平台、可扩展的文件格式. [QX/T137一2011,定义2.2] 3L0数据质量等级 3.1L0数据文件组成 L数据文件由数据描述记录和L0数据组成.数据描述记录主要记录卫星标识轨道号、资料时 间、质量标识等. 3.2L0数据质量等级 按照L0数据文件内L0数据的缺失和差错程度,将L0数据的质量分为5级,具体等级划分见表1. 表1L0数据质量等级表 等级 说明 1级 数据无缺失和差错. 2级 数据缺失和差错小于等于数据总量的10%. 3级 数据缺失和差错大于数据总量的10%小于等于数据总量的50%. 4级 数据缺失和差错大于数据总量的50%小于等于数据总量的80%. 5级 数据缺失和差错大于数据总量的80%小于等于数据总量的100%. QX/T251-2014 4L1数据质量等级 4.1L1数据文件组成 L1数据文件采用HDF格式,由属性信息和科学数据集组成.属性信息记录数据基本描述信息. 科学数据集包含定位数据集、定标数据集、仪器状态参数集和遥感数据集等. 4.2L1数据质量等级 按照L0数据质量及L1数据文件内的数据缺失和差错程度,将L1数据的质量分为5级,具体等级 划分见表2. 表2L1数据质量等级表 等级 说明 1级 当L0数据质量达到1级时,L1数据属性信息完整,科学数据集无缺失和差错. 当L0数据质量达到1级或2级时,L1数据属性信息完整,科学数据集缺失和差错小于等于总体比例 2级 的10%. 当L0数据质量达到1级、2级或3级时,L1数据属性信息完整,科学数据集缺失和差错大于总体比例 3级 10%小于等于总体比例50%. 4级 当L0数据质量达到1级、2级、3级或4级时,L1数据属性信息完整,科学数据集缺失和差错大于总体 比例50%小于等于总体比例80%. 5级 L1数据属性信息出现缺失,或科学数据集缺失大于总体比例80%. 2 ...
QX/T 250-2014 气象卫星产品术语.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8138—2015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50-2014 气象卫星产品术语 Terminologies for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ducts 2014-10-24发布 2015-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50-201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大气产品 .1 3陆地产品 .3 4海洋产品 5辐射产品 4 参考文献 .5 中文索引 6 英文索引 8 I QX/T25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和GB/T20001.1一200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咸迪、孙安来、李雪、钱建梅、徐喆. Ⅲ QX/T250-2014 气象卫星产品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气象卫星大气、陆地、海洋以及辐射产品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卫星产品的制作、应用和服务. 2大气产品 2.1 大气运动矢量atmospheric motion vector 云迹风cloud motion wind 云导风cloud motion wind 利用连续几幅卫星图像,追踪并计算云或水汽示踪图像块的位移及高度,得到的风矢量估算值. 2.2 云总量total cloud amount 在地球表面设定区域内,云像元发射辐射占区域中总发射辐射的百分比. 注:有效值范围为0~100 0代表晴空,100代表区域像元为全部云覆盖,无量纲. 2.3 云分类cloud classification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归纳得到的云的类别. 注:一般分为高层云、层积云、积雨云、密层云和卷层云. 2.4 云顶温度cloud top temperature 基于云顶辐射反演得到云层顶部的大气温度. 注:单位为开尔文(K). 2.5 云顶高度cloud top height 基于云顶辐射反演得到的云层顶部的位势高度. 注:单位为百帕(hPa). 2.6 云光学厚度cloud optical thickness 从云底到云顶的人射电磁辐射散射和吸收贡献的总和. 注:无量纲. 2.7 云检测cloud mask 像元为云或晴空的标识. 注:无量纲. 2.8 云区湿度廓线humidity profile derived from cloud analysis 云区各标准等压面上湿度的垂直分布反演产品. 1 QX/T250-2014 2.9 大气温度廓线atmospheric temperature profile 大气各标准等压面上的温度垂直分布反演产品. 注:单位为开尔文(K). 2.10 大气湿度廓线atmospheric humidity profile 大气各标准等压面上的湿度垂直分布反演产品. 2.11 大气位势高度廓线atmospheric geopotential height 大气各标准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的垂直分布反演产品. 注:单位为百帕(hPa). 2.12 臭氧总量total ozone amount 整层大气柱中臭氧总含量的反演产品. 注:单位为多布森单位(DU). 2.13 臭氧垂直廓线ozone vertical profile 大气各标准等压面上臭氧含量垂直分布的反演产品. 注:单位为多布森单位(DU). 2.14 降水估计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单位面积内某一时段的累积降水量或降水率的估算值. 注:单位为毫米(mm). 2.15 晴空大气可降水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for clear sky 晴空条件下大气柱中水汽总含量的反演产品. 注:单位为毫米(mm). 2.16 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含量middle-upper troposphere humidity 600hPa~400hPa范围内大气层中的平均相对湿度的反演产品. 2.17 冰水厚度指数ice-water thickness index 对流云中单位体积内霰、雪、云冰等冰态物质含量的反演产品. 注:单位为克每立方米(g/m3). 2.18 雾fog 反映雾覆盖区域、面积、强度等信息的遥感监测产品. 2.19 沙尘sand-dust 反映沙尘覆盖区域、面积、强度等信息的遥感监测产品. 2.20 气溶胶检测aerosol detection 反映大气中气溶胶光学厚度和粒子尺度谱参数等物理特征的遥感监测产品. 2 ...
QX/T 25-2004 铂电阻电动通风干湿表传感器.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5-2004 铂电阻电动通风干湿表传感器 Platinum resistance electric aspirated psychrometer sensor 2004-10-20发布 2005-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5—2004 铂电阻电动通风干湿表传感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铂电阻电动通风干湿表传感器(以下简称干湿表传感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以及标志、包装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干湿表传感器的研割、生产和产品验收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板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423.3一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qv1EC 68-2-3:1984)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1:1999 1DT)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衰(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3/T4857.3一1992包装运输包装件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qvISO2234:1985) GJB570.6一1988气象仪器定型试验方法可靠性试验 JB/T9329一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QX/T24一2004气象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3术语和定义 GB/T2829确立的A类不合格、B类不合格和C类不合格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要求 4.1组成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二支; b)通风装置; c)上水装置. 4.2可靠性和维修性 4.2.1平均放障间隔时问(MTBF)应不少于2000h. 4.2.2平均修复时间(MTTR)应不多于0.5h. 4.3测量性能 4.3.1温度 )测量范同:一50℃~50℃; 最大允许误差:士0.1℃. b)时间常数:30s. 4 3.2湿度 a)测量范围:I0%RH-100%RH: 最大允许误差:士3%RH. QX/T25-2004 b)干球和湿球温皮传感器在同一台干湿表传感器中,在5℃~5℃范围内配对偏差不大于 0.05℃. 4.4通风装置 4.4.1通风道 可采用横向或纵向通风结构,并应使温度敏感元件处于通风道的中间位置. 4.4.2通风电机 &)宜选用无刷轴流风机并加绝热处理: b)风速应均匀; c)推荐采用直流供电,工作电压不大于36V 其变化在士10%的条件下通风电机应能正常工作. 4 4.3通风速度 通风速度:3m/s-5m/s. 4.5上水装置 4.5.1上水方式 )采用自然上水方式:水位应可调; b)保证湿球纱布湿润均匀,不干燥、不滴水. 4.5.2上水装置材料 上水装置应采用透明、不腐蚀、不渗水材料制作. 4.5.3湿球纱布和用水 a)包装湿球的纱布应采用常规气象专用纱布和蒸馏水. )纱布应全部覆盖并紧贴铂电阻传感器的测量部分,一层覆盖,重迭面积小于铂电阻传感器外 径周长的1/4. 4.6环境适应性 4.6.1气候环境 4.6.1.1工作环境 2)干湿表传感器用于湿度测量时,环境温度为5℃~-50℃; h)干湿表传感器只用于温度测量时,环境温度为一50℃-~50℃; c)湿度测量时,气压为860hPa-~1060hPa. 4.6.1.2储运环境 2)温度:一55℃~60℃; b)湿度:95%RH(35℃) 4.6.2机械环境 干湿表传感器应达到JB/T9329一1999表1中第4项、第5项对于碰撞、跌落的基本要求,其中自 由跌落高度选为100mm. 4.7结构与外观 )干湿表传感器各零部件应安装牢固; b)干湿表传感器电气焊接部分不应有虚焊、假焊; c》通风道的表面应涂黑漆; d)各表面涂层应牢固、均匀、光洁. 5试验方法 5.1组成 日测检查,其结果应符合4.1的要求. 2 QX/T25-2004 5.2可靠性和维修性 )除非另有规定,一般宜采用定时截尾试验方案,取口一一20%,一3,试验方法应符合 GJB570.6的规定.试验结果按采用方案的判定方法判定,并应符合4.2.1的要求. )维修性试验一般与可靠性试验一起进行,如果试验中出现故障不能满足平均修复时间统计的 要求,可人为设置故障,以统计平均修复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4.2.2的要求. 5.3测量性能 5.3.1温度 a)标准器与检定设备以及检验方法按照QX/T24一2004中5.1的要求进行,其试验结果应符合 4.3.1a)的要求; b)时间常数检验方...
QX/T 249-2014 淡水养殖气象观测规范.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81372015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49-2014 淡水养殖气象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freshwater aquacultur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2014-10-24发布 2015-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0666x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淡水养殖气象观测规范 QX/T249-2014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gxcbs.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关 开本:880×12301/16印张:2.25字数:67.5千字 2015年4月第一版2015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98定价:22.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249-2014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观测原则与要求 1 4.1水域选择 1 4.2地点选择 2 4.3养殖品种选择 2 4.4特殊情况处理 2 5大气环境要素观测 2 5.1观测内容 5.2观测方式 2 5.3技术要求 5.4观测和数据处理 2 6水温观测 2 6.1观测内容 2 6.2观测方式 2 6.3技术要求 3 6.4观测和记录 3 7水体透明度观测 .3 7.1观测方式 3 7.2技术要求 ..3 7.3观测和记录 3 8水体深度观测 .4 8.1观测内容 4 8.2观测方式 .4 8.3技术要求 4 8.4观测和记录 .4 9溶解氧观测 4 9.1观测内容 4 9.2观测方式 4 9.3技术要求 5 9.4观测和记录 5 10水体pH值观测 5 10.1观测内容 5 10.2观测方式 5 10.3技术要求 5 I QX/T249-2014 10.4观测和记录 5 11浮头观测 11.1观测内容 6 11.2观测方式 6 11.3技术要求 6 11.4观测和记录 6 12泛塘观测 6 12.1观测和调查内容 6 12.2观测和调查方式 12.3技术要求 6 12.4观测和调查 7 13观测簿填写 7 13.1总体要求 13.2封面 .7 13.3观测水域和地点示意图 .7 13.4观测环境说明 .7 13.5淡水养殖生产活动记录 7 13.6养殖气象条件鉴定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技术性能要求9 附录B(资料性附录)仪器安装与结构示意图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观测仪器维护方法 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淡水养殖气象观测簿式样14 附录E(资料性附录)观测环境资料记录 28 参考文献 29 Ⅱ QX/T249-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农业气象试验站、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刚、刘敏、黄永学、王涵、王义琴、干昌林、胡幼林. 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