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7月 ( 第 90 页)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96—2018 源网荷紧急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for source-grid-load emergency load shedding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896—201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2 5系统构成、功能 6一般技术原则 7试验检测 .5 编制说明, .....7 I Q/GDW11896—2018 前言 为规范源网荷紧急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也称“精准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促进该系统推广应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电南瑞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 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凯明、罗建裕、于钊、张剑云、黄志龙、金一丁、庄侃沁、周挺、袁宇波、 刘林、李虎成、周前、胡吴明、王坤、颜云松、刘宇石、司庆华、夏海峰.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Ⅱ Q/GDW11896—2018 源网荷紧急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源网荷紧急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架构、功能、技术原则、试验检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源网荷紧急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22384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检验规范 GB/T22386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GB/T25931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 GB/T25296一2010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试验导则 GB/T26399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DL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T47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Q/GDW421电网安全稳定自动装置技术规范 Q/GDW11356-2015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11488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4285、GB/T22386、GB/T26399、DL755、DL/T478、Q/GDW421和Q/GDW11356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源网荷紧急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源网荷紧急切负荷系统)source一grid-load emergency load shedding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为保证电力系统在遇到大扰动时的稳定性,而在变电站、电力用户、储能电站等装设的控制设备, 经通信连接实现快速、精准切除可中断负荷等功能而组成的控制系统. 注:一般可由控制中心站、控制主站、控制子站、用户就近变电站通信接口装置和精准负荷控制终端组成. 3.2 控制中心站control central station 配置在中枢变电站,对下与控制主站通信,对上与上级控制站通信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95—201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频率控制器选型及 参数整定规范 The standard on model selection and parameter tuning for HVDC auxiliary frequency controller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895—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附加频率控制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2 5附加频率控制器的配置 6附加频率控制器的选型 .3 7附加频率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3 8试验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典型附加频率控制器模型5 编制说明 ...7 I Q/GDW11895—2018 前言 为规范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频率控制器选型及参数整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 司西南分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菲、盖振宇、贺静波、刘建琴、蒋维勇、张怡、王峤、陈启超、张健、张宇 栋.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11895—201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频率控制器选型及参数整定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频率控制器的设计、配置、选型、参数整定和试验的原则及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频率控 制器选型和参数整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49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15945一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Z20996.1一2007高压直流系统的性能第1部分:稳态 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 DL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T13498和GB/T15945一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频率偏差frequency offset 高压直流换流站公共连接点的频率测量值与系统标称值之差,如式(1)所示. △f=fc-fN (1) 式中: △f——频率偏差(Hz) fc—高压直流换流站公共连接点处频率的准确测量值(Hz) fN—系统标称频率(Hz). 注:改写GB/T15945一2008,定义2.2. 3.2 附加频率控制器死区dead band of frequency controller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频率控制器启动的阙值.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94—2018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 检测规范 The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cyber security monitoring device of electric power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system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894—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 4缩略语 .3 5总则. ....4 6送检设备要求 4 7检测环境及检测设备要求 .4 7.1检测环境大气条件 4 7.2检测环境总体架构 7.3检测设备要求 8检测方法及要求, .7 8.1版本管理检测 7 8.2外观检测 .8 8.3硬件配置检测. 11 8.4基本功能检测, 11 8.5基本性能检测 .18 8.6通信协议检测 21 8.7软件可靠性检测 22 8.8安全检测 24 8.9电源影响检测 35 8.10环境条件影响检测 36 8.11绝缘性能检测. .37 8.12电磁兼容性能检测. 38 8.13机械性能检测 42 8.14稳定运行检测 .42 编制说明 43 I Q/GDW11894—2018 前言 为验证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的外观及配置、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 求,规范对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的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满足对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 装置应用及检测的需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华中分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国网天津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 夏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 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 电力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虎、陶洪铸、周劫英、沈艳、严敏辉、詹雄、黄益彬、张晓、李立新、李 劲松、贾玲、汪明、刘苇、刘之滨、韩水保、刘成江、高翔、霍雪松、张宏杰、赵军、李新鹏、刘寅、 丁峰、王丹、胡可为、李永、喻显茂、刘勇、冯小凤、张錋、李鸾英、马力、李昂. 本部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11894—2018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检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检测的环境条件要求、检测设备要求、检测项目、检 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的入网检测,也可为装置的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监控系统electric power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system 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作为 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 3.2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cyber secur ity management platform 由安全核查、安全监视及告警、安全审计、安全分析等功能构成,能够对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风险 和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的监视和在线的管理. 3.3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cyber security monitoring device 部署于电力监控系统局域网网络中,用于对监测对象的网络安全信息进行采集,为网络安全管理平 台上传事件并提供服务代理功能.根据性能差异分为I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和Ⅱ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两 种.1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采用高性能处理器,可接入至少1000个监测对象,主要用于主站侧.Ⅱ型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采用中等性能处理器,可接入至少500个监测对象,主要用于厂站侧. 3.4 守时保持状态time keeping mode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处于非同步状态,即在外部对时信号源故障或不能满足对时要求时 通过内部频标保持时间信息的状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A:证书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 Authority) IRIG-B:B类串行时间交换码(Inter一range Instrumentation Group-B) LE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 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93—2018 高压直流保护现场试验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field test equipment for HVDC protection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893—2018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试验装置技术要求 .2 4.基本要求 2 4.2工作条件 .2 4.3接口数量与功能要求 4.4接口性能要求4 4.5安全要求 8 4.6绝缘要求 8 4.7承受振动耐久能力9 4.8承受冲击耐受能力 .9 4.9承受碰撞能力 9 4.10温度影响 9 4.11耐湿热性能 9 4.12供电电源的影响 ...9 4.13电磁兼容要求(抗扰度试验) 0 4.14外壳和防护 .10 5试验装置测试功能要求 ..11 5.1基本测试功能 5.2专用测试功能 11 5.3故障回放功能 .12 5.4特殊测试功能12 5.5整组操作试验 12 5.6试验报告 .12 6检验规则 .12 6.1检验分类 12 6.2型式检验 ..12 6.3出厂检验 .13 6.4定期检验 .13 7包装、运输、贮存 7.1包装 .16 7.2运输 .16 7.3贮存 ...16 8标志、标签 .16 9供货的成套性 .17 9.1随产品配置的文件 ......17 9.2随产品供应的配套件 17 I Q/GDW11893—2018 10质量保证 .17 附录A(资料性附录)高压直流保护现场试验模式 .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直流保护功能配置 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检验方法 编制说明 Q/GDW11893—2018 前言 为规范高压直流保护现场试验装置的基本技术和功能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 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祥平、李鹏、吕鹏飞、阮思烨、崔玉、王业、潘武略、史磊、罗强、罗磊、 李兴建、高磊、袁宇波、黄金海、张建锋、吴建云、王旋、张弛、王晨清、林金娇.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92-2018 储能系统调度运行规范 Dispatching and operation regulation for electric storage system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11892—2018 目 次 前言. I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总则.. 2 5并网管理 2 6调度运行管理. 3 7检修管理 8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5 9通信与自动化管理 .5 编制说明 .6 Q/GDW11892—2018 前言 随着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接入电网运行的储能系统容量和数量日益增长.为保障公 司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靠供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济、李晨、王勇、游大宁、瞿寒冰、舒治淮、裴哲义、刘远龙、 袁森、牛阳、王萍、胡伟、杨梓俊、王雪聪、朱华、周春生、张冰、公伟勇、王国鹏、韩 思维、连文莉、高军、伦涛、赵瑞娜、刘兆元、于立涛、贾旭、张勇、金鑫、荆江平、郝 雨辰、王鑫、吴颖骢、张艳军、卫泽晨、晋飞、李建林、周生奇、辛刚、徐征、廖大鹏、 张国强、李智、鲍冠南、张锋.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Ⅱ Q/GDW11892—2018 储能系统调度运行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储能系统并网、调度运行、检修、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通信与自动化 的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域内接入电网侧的、直接参与电网运行控制的 电源侧或用户侧的电化学储能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标准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45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 GB/T3654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GB/T3654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 GB/T3655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DL/T516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T544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DL/T584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标准规范 JB/T3950自动准同期装置 Q/GDW1564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Q/GDW11220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及系统交接试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88号令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4号令电力企业信息披露规定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91—2018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控制参数整定计算导 则 Guide of calculating settings for excitation control system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891—2018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5 5主控制环节参数整定计算 .5 6限制环参数整是计算 7其他环节参数整定计算 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定值单格式范例 29 编制说明 33 Q/GDW11891—2018 前言 为规范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各项控制环节的参数整定计算工作,明确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制定本 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力 调度控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 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 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跨宇、何飞、沈轶君、吴龙、王超、霍承祥、史扬、徐珂、吴剑超、熊鸿韬、 孙维真、段伟文、张建承、房乐、吴涛、袁亚洲、张锋、楼伯良、刘明松、张静、魏明磊、濮钧、薄利 明、陆海清、卢岑岑、武朝强、朱维明.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Ⅱ Q/GDW11891—2018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控制参数整定计算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各项控制环节参数整定计算原则、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100MW及以上火电、燃气及核电机组,50MW及以上水电机组,接入220kV及以上电 压等级的同步发电机组励磁系统控制参数整定计算.其它类型机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64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 GB/T7409一2008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DL/T583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 DL/T684一2012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 DL/T843一2010大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DL/T1167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导则 DL/T1231电力系统稳定器整定试验导则 DL/T1523同步发电机进相试验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励磁功率单元exciter 提供同步电机磁场电流的功率电源及与其连接的整流器. 3.2 静止励磁功率单元static exciter 从一个或多个电源取得功率,使用静止可控整流器提供磁场电流的励磁功率单元. 3.3 静止励磁系统static excitation system 使用静止励磁功率单元的励磁系统. [GB/T7409.1-2008 励磁系统种类4.2] 3.4 励磁机励磁功率单元rotating exciter 从本同步电机或其他电机同轴上的励磁机取得功率,使用不可控整流器提供磁场电流的励磁功率单 元.整流器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旋转的.分为直流励磁机功率单元和交流励磁机功率单元. 3.5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90—2018 电网清洁能源实时消纳能力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real-time capability to integrate renewable energy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890—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清洁能源实时消纳能力 2 4.1发电机组(发电厂)向下调节能力 4.2考虑断面灵敏度的电网功率交换裕度. 4.3电网向下调节能力 .3 4.4省级电网、区域电网消纳能力 4 4.5区域内跨省清洁能源消纳裕度 5 4.6跨区清洁能源消纳裕度 7 4.7电网清洁能源消纳能力预测 .8 4.8清洁能源消纳标识 8 编制说明 ..10 I Q/GDW11890—2018 前言 为规范电网清洁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水电)实时消纳能力评估,指导清洁能源全网统一 调度,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西北分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轶禹、庄伟、冯长有、武力、李铁、唐俊刺、原博、江保锋、侯锐杰、张小 聪、刘东、向异、李增辉、王钟辉、周良才、纪宁、鄢发齐、谷炜、呼鹏伟、唐磊、苏安龙、葛维春、 高凯、张建志、姜枫、孙明一、薛恒宇.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Ⅱ Q/GDW11890—2018 电网清洁能源实时消纳能力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网清洁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水电)实时消纳能力评估涉及的方法和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省级以上电网清洁能源实时消纳能力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 GB/T33607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总体框架 3术语和定义 GB/T314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小技术出力minimum generation output of a unit(power plant) 根据实时运行工况,发电机组(发电厂)稳态运行情况下的最小发电出力. 3.2 发电机组(发电厂)向下调节能力downward regulating capability of a unit(power plant) 机组(发电厂)发电电力与最小技术出力之差. 3.3 电网向下调节能力downward regulating capability of grid 基于发电机组(发电厂)向下调节能力,考虑电网断面、安控切机量等约束后全网可调减的最大发 电电力. 3.4 省级电网消纳能力integration capability of province power grid 省级电网考虑清洁能源的受入方向和省内断面约束后可消纳省外清洁能源的能力. 3.5 区域电网消纳能力integration capability of regional power grid 区域电网考虑清洁能源的受入方向及区域内断面约束后可消纳区外清洁能源的能力. 3.6 X省送Y省消纳裕度margin of grid acceptance from province X to province Y 考虑X省送Y省消纳通道上断面约束和Y省电网消纳能力后,Y省可额外消纳的X省清洁能源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89—2018 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protection equipment of VSC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889—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装置技术要求 3 5控制设备要求 .8 6保护设备要求 7试验方法 18 8检验规则. 21 9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22 10包装、运输、贮存 22 11供货的成套性. 22 12质量保证 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典型接线及主要设备 23 编制说明 25 I Q/GDW11889-2018 前言 为规范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装置的配置、功能和性能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 有限公司、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舟山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国网湖北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思烨、王德林、吕鹏飞、蒲莹、卢宇、黄金海、李道洋、张效宇、袁杰、唐 志军、胡文旺、戴迪、胡宇阳、姜崇学.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Ⅱ Q/GDW11889—2018 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和保护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直流电压在±50kV以上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控制和保护设备,并作为该系统 控制和保护设备设计、生产、试验和使用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7261一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11287一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 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13498一2017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14537一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14598.2一2011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4598.3一2006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14598.9一2010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2一3部分: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GB/T14598.10一2012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2一4部分:电气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 群抗扰度试验 GB/T14598.11一2011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1部分:辅助电源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 电压变化和纹波 GB/T14598.13一2008电气继电器第22一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电气骚扰试验1MHz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4598.14一2010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2一2部分:电气骚扰试验静电放电试验 GB/T14598.16一2002电气继电器第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 GB/T14598.17—2005电气继电器第22一6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射频 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B/T14598.18一2012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2-5部分:电气骚扰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14598.19一2007电气继电器第22一7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工频 抗扰度试验 GB/T14598.20一2007电气继电器第26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兼容要求 GB14598.27一200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GB/T17626.2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一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一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36—2018 12kV~40.5kV智能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和控制设备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alternating-current metal-enclosed intelligent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for rated voltages above 12 kV and up to and including 40.5 kV 2019-07-31发布 2019-07-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11836—201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正常和特殊使用条件 4 5额定值. 4 6设计与结构 4 7型式试验. .12 8出厂试验 16 9选用导则 17 10应随订货单、投标书和询问单一起提供的资料 ..17 11运输、储存、安装、运行和维护规则 18 12安全性 13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1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对比实验要求 .19 编制说明 I Q/GDW11836—2018 前言 为规范12kV~40.5kV智能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试验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 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平高 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开成套电 器有限公司、库柏(宁波)电气有限公司、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英、王承玉、兰剑、杜挺、周谷亮、樊全胜、杨成鹏、王栋、李洪涛、高山、 朱启扬、刘家齐、马振宇、卢德银、张阳、乔汉文、李德阁、马炳烈、丰正茂、谭燕、刘成学、于庆瑞、 王岩、王帮田、姚淮林、朱青山、郝文魁.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11836—2018 12kV~40.5kV智能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2kV~40.5kV智能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正常和特殊使用条件、额定 值、设计与结构、型式试验、出厂试验、选用导则、应随订货单、投标书和询问单一起提供的文件资料、 运输、储存、安装、运行和维护规则、安全性和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2kV~40.5kV智能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智能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和控制设备除满足GB3906外,还应满足本标准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84—2014高压交流断路器 GB/T1985—2014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T2900.20—2016电工术语高压开关设备 GB39062006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T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 GB/T17626.10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2—201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GB/T20840.72007互感器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GB/T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GB/T25081一2010高压带电显示装置(VPIS) GB/T28810一201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电子及其相关技术在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辅助设 备中的应用 GB/T28811一201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基于EC61850的数字接口 GB/T30846—2014具有预定的极间不同期操作的交流断路器(IEC/TR62271一302:2010.MOD) IEC61850变电站的通信网络与系统(IE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in substions)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GB/T2900.18、GB/T2900.19、GB/T2900.20、GB3906、GB/T20840.7、GB/T20840.8、 GB/T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835-2018 12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 放电试验导则 Guide for partial discharge testing of alternating-current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 for rated voltages above 12kV and up to and including 40.5kV 2019-07-31发布 2019-07-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11835—201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试验回路和测量系统...... .1 5试验方法及程序 3 6试验判据. 4 7外部干扰抑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弧光接地过电压水平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开关柜局部放电试验记录格式 9 编制说明 10 I Q/GDW11835—2018 前言 为规范12kV~40.5kV开关柜局部放电试验要求,提高12kV~40.5kV开关柜运行可靠性,指导设备管 理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开展开关柜局部放电试验,以发现设备绝缘缺陷和异常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 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股 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开成套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兰剑、冯英、姚勇、王承玉、杜挺、王帮田、乔汉文、李德阁、谭燕、姚淮林、 刘洋、丰正茂、杨成鹏、刘家齐、马振宇、卢德银、李向阳、张振乾、朱青山、郝文魁.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11835—2018 12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试验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2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试验的试验回路和测量系统、试验方法 及程序、试验判据和外部干扰抑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2kV~40.5kV空气绝缘开关柜的局部放电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354一2003局部放电测量 DL/T404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DL/T620一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局部放电(局放)partial discharge(PD) 导体间绝缘仅被部分桥接的电气放电.这种放电可能发生在绝缘内部或导体附近的地方. 注1:改写GB/T7354-2003 定义3.1. 注2:“电晕”是局放的一种形式,它常发生在远离固体或液体绝缘的导体周围的气体介质中. 注3:空气绝缘开关柜受导体曲率半径所限,电晕现象明显. 3.2 视在放电量g quantity of apparent discharge 局放的视在放电量等于在规定的试验回路中,如果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试品两端间注入使测量仪器 上所得的读数与局放电流脉冲本身相同的电荷.视在放电量通常用皮库(pC)表示. 注:改写GB/T7354-2003 定义3.3.1. 4试验回路和测量系统 4.1试验回路 采用脉冲电流法进行开关柜局部放电试验测量,试验回路推荐选择测量阻抗与耦合电容器串联回路 的直接法. 测量阻抗与耦合电容器串联回路由高压滤波器、耦合电容、测量阻抗、测量仪器和试品等效电容组 成.高压滤波器根据试验时的干扰情况,可以选择低通滤波器,以降低来自电源的干扰,也能适当提高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472-2018 代替Q/GDW11472—201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设备 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ical tag for relaying protection and security automatic equipment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472—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标签种类及规格要求 2 5技术要求. 6试验要求. 8 7检验规则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签外观尺寸标注及示例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阈值规范关系表 15 编制说明 .16 I Q/GDW11472—2018 前言 为规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设备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简称“实物 ‘’”)、设备身份识别及应用,加强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有效支撑设备在制造、试验、基建、运维等 过程中的智能化管理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Q/GDW11472一2015,与Q/GDW11472一2015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一增加类标签、Ⅳ类标签的标签种类,不含射频识别芯片和天线,规定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 要求: 一一修改标签外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妍霏、刘丹、杨国生、王德林、周泽昕、刘宇、杨琦、杜广东、黄毅、 盛海华、孙利强、张永伍、李大勇、潘武略、任江波、耿少博、李冰、梁勇、杜鹃、王于波. 本标准2015年首次发布,2018年1月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 11472—201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设备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设备电子标签的技术要求,包括标 签种类及规格、物理特性、电气特性、数据格式、通信性能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设备用电子标签的制造、检 测、验收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3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5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0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7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盐雾 GB/T2423.22一201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4258一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GB/T17626.2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8284一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 GB/T23704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二维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检验 DL/T282一2012合并单元技术条件 DL/T478一201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587一2016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HG/T2406一2014通用型压敏胶标签 ISO/IEC15426一1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检测仪一致性测试规范第一部 分:线性符号(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Bar code verifier conformance specif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205—2018 代替Q/GDW11205—2014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通用测试规范 General software testing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205—201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总体要求 3 4.1测试对象 3 4.2测试环境 4 4.3测试方法. 4 5测试类别及要求 .5 5.1测试类别 5 5.2文档审查 .6 5.3源代码测试 .6 5.4功能测试 .7 5.5性能测试. .8 5.6标准符合性测试 .8 5.7兼容性测试 5.8安全性测试 9 5.9稳定性测试 .10 6测试流程 11 6.1测试准备. 11 6.2系统配置检查 .11 6.3测试执行 .11 6.4质量评估及检测报告出具 ......11 6.5版本信息管控 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类型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 .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测试性能要求 23 编制说明 30 Q/GDW11205—2018 前 言 为满足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研发、测试,以及工程建设和现场运行要求,进一步规范电网 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测试,保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Q/GDW11205一2014《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通用测试规范》.与Q/GDW11205一2014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增加了测评对象部分; 一一增加了测试类别及要求中文档审查及源代码测试部分: 一一修改了测试类别及要求中安全性测试部分,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 一一删除了测试结果判定部分; 一一删除了测试工作实施部分; 一一增加了测试流程部分; 一一修改了附录A、附录B、附录C 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 一一删除了附录D.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湖南 省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省电 力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宇佳、徐鑫、宫玲琳、李劲松、王晶、李立新、李强、张勇、王治华、王兴 志、杨笑宇、周才期、马超、韩盟、范广民、刘力、赵军、张浩、郭果、林静怀、陈郑平、李长军、余 侃胜、张金虎、沈艳. 本标准2014年11月首次发布,2018年11月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11205—2018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通用测试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测试的总体要求、测试类别以及测试流程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的测试,包括基础平台、实时监控与预警类应用、调度 计划类应用、安全校核类应用、调度管理类应用、通用基础软件以及网络安全管理软件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56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9385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15532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18336.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第2部分:安全功能组件 GB/T20272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3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00.51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 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GB/T28452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30149电网通用模型描述规范 GB/T33601电网设备通用模型数据命名规范 GB/T33602电力系统通用服务协议 GB/T33603电力系统模型数据动态消息编码规范 GB/T33604电力系统简单服务接口规范 GB/T33605电力系统消息邮件传...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202.9—2018 代替Q/GDW11202.9—2014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9部分:数据通信网关机 The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smart substation Part 9:Data munication gateway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11202.9—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2 5送检设备要求 2 6检测环境 2 7检测要求与方法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版本信息文件格式 t31 编制说明 33 I Q/GDW11202.9—2018 前言 为按照最新技术要求,规范变电站数据通信网关机检测,制定本部分.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分为9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检测规范总论: 一一第2部分:多功能测控装置: 一一第3部分:保护测控集成装置: 一一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一一第5部分:时间同步系统: 一一第6部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一一第7部分:智能辅助综合监控系统; 一一第8部分:电能量采集终端: 一一第9部分:数据通信网关机. 本部分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的第9部分. 本部分代替Q/GDW11202.9一2014,与Q/GDW11202.9一2014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一增加装置外观和面板布局检验: 一一增加状态指示灯功能检验: 一一增加人机界面检验; 一一增加业务安全检测: 一一修订数据通信网关机装置功能检测内容: 一一修订数据通信网关机装置性能检测内容: 一一修订时间同步管理检测内容: 一一修订信息模型及通信服务检测内容: 一一修订版本管理检测内容.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有限 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 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 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亚蕾、王永福、李劲松、张海燕、张琦兵、蔡宇、刘海洋、杜奇伟、陈建、 刘思旭、韩锴、杨松、黄少雄、王顺江、张金虎、沈艳、彭志强、姚楠、刘永新、章立宗、郑翔、王亚 军、白英伟、李立新、李强、刘筱萍、王化鹏、李文琢、陈心灿、姜佳宁、宫铃琳. 本部分于2014年首次发布,2018年6月第一次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11202.9—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9部分:数据通信网关机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数据通信网关机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变电站数据通信网关机的研发、生产、调试及检测,发电厂监控系 统数据通信网关机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15153.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他非电 影响因素)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2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 抗扰度试验 DL/T476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202.6—2018 代替Q/GDW11202.6-2014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6部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The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smart substation Part 6:Phasor measurement unit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202.6—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2 5检测条件 2 6检测用设备 .5 7检测要求与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版本信息文件示例 36 编制说明 38 I Q/GDW11202.6—2018 前 言 为规范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检测方法,制定本部分.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分为9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检测规范总论: 一一第2部分:多功能测控装置: 一一第3部分:保护测控集成装置: 一一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一一第5部分:时间同步系统: 一一第6部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一一第7部分:智能辅助综合监控系统: 一一第8部分:电能量采集终端: 一一第9部分:数据通信网关机. 本部分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的第6部分. 本部分代替Q/GDW11202.6一2014,与Q/GDW11202.6一2014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一增加了检测系统架构图及相关描述,增加了接口检测、人机界面检测、信息模型检测、软件版 本信息检测、连续录波功能检测、低频振荡告警功能检测、次/超同步振荡监测功能检测、冗 余组网功能检测、离线数据召唤功能检测、装置零漂检测、DL/T860传输规约检测与安全检 测的内容; 一一修改了结构和外观检测、装置时间同步检测、时间同步监测功能检测、数据记录功能检测、越 限事件标识功能检测、装置功耗检测、谐波影响下的测量准确度检测、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 检测、GB/T26865.2一2011传输规约实时数据通信流程与报文格式检测、SV采样数据标识异 常检测部分相关内容: 一一删除了采样数据记录功能检测相关内容,删除了检测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章节; 一一调整了检测要求与方法章节中各检测项的顺序.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 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 力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 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 学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文琢、李劲松、常乃超、王永福、赵铭洋、刘思旭、嵇士杰、杜奇伟、王顺 江、陈建、杨松、刘海洋、张琦兵、黄少雄、韩错、李长军、李立新、李强、张金虎、沈艳、章立宗、 王亚军、白英伟、姚楠、彭志强、郑永康、张江南、张超、张淦锋、陈川、江波、刘筱萍、王化鹏、李 亚蕾、姜佳宁、李昂、陈心灿、纪欣. 本部分于2014年首次发布,2018年6月第一次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Ⅱ Q/GDW11202.6—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6部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与相量数据集中器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 检测结果的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智能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与相量数据集中器的研发、调试及检 测,常规变电站及发电厂监控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与相量数据集中器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202.5—2018 代替Q/GDW11202.52014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5部分:时间同步系统 The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smart substation Part 5:Ti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202.5—201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2 5送检设备要求 .2 6检测环境及检测设备要求 3 6.1检测环境条件 6.2检测仪表设备要求 3 7检测方法及要求 7.1检测总体架构图 7.2外观及配置检查 .5 7.3功能检测 .7 7.4性能检测 ..12 7.5时间同步系统整组检测 .16 7.6安全性检测 ...18 7.7环境检测 .19 7.8电气性能检测 20 7.9电源电压波动影响检测 .21 7.10抗电磁干扰检测- 21 7.11 机械性能检测 23 7.12连续运行稳定性检测 .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版本信息文件格式 t24 附录B(规范性附录) 信息模型 .2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告警信息格式 28 编制说明 30 I Q/GDW11202.5—2018 前 言 为按照最新技术要求,规范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检测,制定本部分.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分为9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检测规范总论; 一一第2部分:多功能测控装置: 一一第3部分:保护测控集成装置: 一一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一一第5部分:时间同步系统: 一一第6部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一一第7部分:智能辅助综合监控系统: 一一第8部分:电能量采集终端: 一一第9部分:数据通信网关机. 本部分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Q/GDW11202.5一2014,与Q/GDW11202.5一2014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一增加装置面板布局、LED指示灯、液晶界面和按键、铭牌标识的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菜单配置、前面板常态界面信息的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时间同步监测功能及性能的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装置安全性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 一一修改时间源选择功能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 一一修改并完善模型及自检功能的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 一一提高电磁兼容检测技术指标.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有限公 司、国网重庆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 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 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金虎、黄鑫、李劲松、南贵林、王永福、卞宝银、白英伟、刘思旭、张琦兵、 彭志强、杜奇伟、韩锴、杨松、黄少雄、王顺江、刘海洋、汪鹤、杨孟娟、陈泽清、熊汉、董言涛、韩 亮、李立新、李强、吴靖、王晶、罗少杰、刘栋、钱海东、李昂、刘博慧、姜佳宁、刘筱萍、李文琢、 李亚蕾、陈心灿、王化鹏、纪欣、李宇佳. 本部分2014年3月首次发布,2018年6月第一次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11202.5—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5部分:时间同步系统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检测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智能变电站的时间同步系统的研发、生产、调试及检测,常规变电 站及发电厂监控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202.4—2018 代替Q/GDW11202.4—2014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The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smart substation Part 4:Industrial ethernet LAN switch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1202.4—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2 5送检设备要求. .2 6检测环境 ..2 7检测方法及要求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MIB库定义 3 编制说明 34 Q/GDW11202.4—2018 前言 为适应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新的发展水平,统一检测方法,促进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 标准化,修订本部分.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分为9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检测规范总论; 一一第2部分:多功能测控装置: 一一第3部分:保护测控集成装置: 一一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一一第5部分:时间同步系统: 一一第6部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一一第7部分:智能辅助综合监控系统: 一一第8部分:电能量采集终端; 一一第9部分:数据通信网关机. 本部分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的第4部分. 本部分代替Q/GDW11202.4一2014,与Q/GDW11202.4一2014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一增加了装置外观、指示灯、MMS通信接口的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了数据顿过滤、网络管理、日志、多镜像端口、时间同步、运行状态监测及管理、流 量控制、交换机延时累加、业务安全等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了DL/T860信息模型及通信服务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了版本管理检测方法: 一一删除了检测规则.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 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重庆 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山东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 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筱萍、王永福、黄鑫、李劲松、陈心灿、王顺江、刘海洋、杜奇伟、陈 建、刘思旭、张琦兵、韩错、黄少雄、杨松、张金虎、沈艳、彭志强、姚楠、王亚军、白英伟、马 军、郑永康、刘勇、李立新、李强、李芹、杨贵、王伟才、钱海东、罗华峰、徐文、周行、何文英、 葛光胜、王化鹏、李亚蕾、李文琢、王娟、姜佳宁、李昂、纪欣. 本部分2014年11月首次发布,2018年6月第一次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Q/GDW11202.4—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智能变电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研发、生产、调试及检测,常规变 电站及发电厂监控系统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 GB/T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制和测量方法 GB/T14598.3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202.2—2018 代替Q/GDW11202.2—2014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2部分:测控装置 The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smart substation Part2:measurement and control device 2020-01-02发布 2020-01-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11202.2—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送检设备要求. 2 6检测环境及电源要求 7检测方法及要求 编制说明 I Q/GDW11202.2—2018 前言 为规范测控装置的外观接口、信息模型、通信服务、人机界面,参数配置、应用功能、性能等检 测方法,制定本部分.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分为9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检测规范总论: 一一第2部分:测控装置: 一一第3部分:保护测控集成装置: 一一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一一第5部分:时间同步系统: 一一第6部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一一第7部分:智能辅助综合监控系统: 一一第8部分:电能量采集终端: 一一第9部分:数据通信网关机. 本部分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Q/GDW11202.2一2014,与Q/GDW11202.2一2014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一增加装置的应用分类要求: 一一增加背板布局、连接器设计等统一外观接口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人机界面、菜单结构、记录存储功能等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3/2接线方式和电流及和功率计算、断路器总位置合成、时间同步管理等功能检测要求 及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SV采样值报文品质及异常处理功能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装置版本管理、定值文件管理等功能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一修改频率测量精度指标、SOE分辨率等性能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一修改机箱结构、网络通信光纤接口类型、信息模型及通信服务等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装置业务安全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 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 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 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 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劲松、刘海洋、刘金波、王永福、张海燕、杜奇伟、陈建、张琦兵、韩错、 刘思旭、黄少雄、王顺江、杨松、张金虎、沈艳、彭志强、姚楠、王亚军、卢冰、白英伟、王平欢、畅 广辉、李立新、李强、刘筱萍、王化鹏、李亚蕾、李文琢、陈心灿、姜佳宁. 本部分2014年3月首次发布,2018年6月第一次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11202.2—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2部分:测控装置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测控装置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变电站测控装置的研发、生产、调试及检测,发电厂监控系统测控 装置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恒定湿热试验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0592—2018 代替Q/GDW1592—2014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技术规范 Electric vehicle AC charging spot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20-03-20发布 2020-03-2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0592—2018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检验规则 ..2 5试验方法 .4 编制说明 .18 I Q/GDW10592—2018 前言 为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支撑电动 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Q/GDW15922014《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技术规范》,与Q/GDW15922014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 一一一般检查中,增加了外观检查(见5.2.1)、标志检查(见5.2.2)、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 (见5.2.4): 一一功能试验中,修改了计量功能试验(见5.3.3)、通信功能试验(见5.3.4): ——安全要求试验中,增加了漏电保护试验(见5.4.4)、输入过压保护试验(见5.4.5)、过温保 护试验(见5.4.7)、连接器温度检测功能试验(见5.4.8)、PWM功率调节功能试验(见5.4.9): 一一电击防护试验中,增加了动力电源输入失电试验(见5.5.3): 一一控制导引试验中,增加了充电控制状态试验(见5.11.1)、充电连接控制时序试验(见5.11.2)、 控制导引电压限值试验(见5.11.3)、保护接地连续性试验(见5.11.4)、控制导引信号异常 试验(见5.11.5)、断开开关S2再闭合试验(见5.11.6)、过流试验(见5.11.7): 一一耐气候环境试验中,增加了防锈(防氧化)试验(见5.12.4); 一一环境试验中,增加了交变湿热试验(见5.13.13): 一一增加了接触电流试验(见5.8)、允许表面温度试验(见5.9)、待机功耗试验(见5.10),修 改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试验(见5.6)、绝缘性能试验(见5.7)、电磁兼容试验(见5.14).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 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永胜、朱炯、葛得辉、俞波、李旭玲、张萱、马建伟、孙远、董晨、王阳、 龙国标、陈海洋、叶建德、张然、王可、董自波、姜宁浩、许庆强、陈平、邓闯、张华栋、吕建、装茂 林、唐攀攀、范亚军、陈扬阳、孙学武、李子久、盛立健. 本标准2011年7月首次发布,2014年10月第一次修订,2018年6月第二次修订.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Ⅱ Q/GDW10592—2018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以下简称充电桩)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使用的充电桩的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到货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一2一1:2007, IDT)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一2一2:2007, IDT) 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IEC60068-2-30:2005 IDT)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 IDT) GB4824一2013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7251.1一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61439-1:2011 IDT) GB/T7251.3一201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由一般人员操作的配电板(DB0) GB/T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 的电压变化...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0591—2018 代替Q/GDW1591一2014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Electricvehicleoff-board charger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20-03-20发布 2020-03-2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0591—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检验规则 2 5试验方法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池模拟测试装置 ....30 编制说明 .31 I Q/GDW10591—2018 前言 为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支撑电动 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Q/GDW1591一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与Q/GDW1591一2014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 一一般检查中,增加了基本构成检查(见5.2.3)、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见5.2.4)、充电 连接装置检查(见5.2.5)、电缆管理及贮存检查(见5.2.6)、机械开关设备检查(见5.2.7)、 防雷措施检查(见5.2.8)、防盗措施检查(见5.2.9): -功能试验中,增加了绝缘检测功能试验(见5.3.3)、直流输出回路短路检测功能试验(见5.3.4)、 车辆插头锁止功能试验(见5.3.5)、车辆插头温度监控功能试验(见5.3.6)、预充电功能试 验(见5.3.7)、动态功率分配功能试验(见5.3.10)、掉电保存功能试验(见5.3.13),修改 了通信功能试验(见5.3.2): 一安全要求试验中,增加了开门保护试验(见5.4.6)、防逆流功能试验(见5.4.10)、接触器粘 连试验(见5.4.11); 防护试验中,增加了接地试验(见5.5.4)、电气隔离检查(见5.5.5): —充电输出试验中,修改了试验点(见5.7.1),增加了最大恒功率输出试验(见5.7.2)、功率 控制试验(见5.7.3)、电流纹波试验(见5.7 8)、启动输出过冲试验(见5.7.15)、输出电 流测量误差试验(见5.7.16)、输出电压测量误差试验(见5.7.17)、测量值更新时间试验(见 5.7.18); —控制导引试验中,增加了充电控制状态试验(见5.10.1)、充电连接控制时序试验(见5.10.2)、 控制导引电压限值试验(见5.10.3)、通信中断试验(见5.10.4)、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试验 (见5.10.5)、输出冲击电流试验(见5.10.7)、蓄电池电压与通信报文不符试验(见5.10.8)、 蓄电池电池超过充电机范围试验(见5.10.9)、蓄电池二重保护功能试验(见5.10.10)、车辆 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不匹配试验(见5.10.11)、充电需求大于蓄电池参数试验(见5.10.12): —耐气候环境试验中,增加了防盐雾试验(见5.15.3)、防锈(防氧化)试验(见5.15.4): —增加了待机功耗试验(见5.8)、协议一致性试验(见5.9);修改了绝缘性能试验(见5.6) 电磁兼容试验(见5.17): 增加了“附录A电池模拟测试装置”,给出车辆端电池模拟装置原理图.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山东 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永胜、朱炯、武斌、施玉祥、倪峰、马建伟、张萱、李晓强、赵翔、何雪枫、 张然、张伟、龙国标、叶建德、孙远、陈海洋、王可、李旭玲、姜宁浩、许庆强、周季、赵宇彤、黄德 旭、周斌、裴茂林、张元星、钱佳斌、殷明、齐晓祥. 本标准2011年7月首次发布,2014年10月第一次修订,2018年6月第二次修订.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Ⅱ Q/GDW10591—2018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以下简称充电机)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使用的充电机的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到货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1.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IEC60068一1:198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0485—2018 代替Q/GDW1485-2014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AC charging spot 2020-03-20发布 2020-03-2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10485—201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1 5基本构成. .1 6功能要求 .2 7技术要求..... 2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 编制说明. Q/GDW10485—2018 前言 为了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支撑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Q/GDW1485—2014 与Q/GDW14852014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一修改了充电桩基本构成的描述(见5); 一一增加了充电桩的过压保护(见6.4.4); 一一修改了充电桩的电子锁功能部分描述(见6.4.5); 一一增加了充电桩的温度检测及过温保护(见6.4.6); 一一增加了电动汽车63A充电系统的特殊要求(见6.4.7): 一一增加了充电桩的允许表面温度(见7.5): 一一删除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原7.11); 一一增加了高低温和湿热试验(见7.11): 一一删除了附录A(原附录A):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山 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永胜、朱炯、葛得辉、马建伟、董自波、赵彦涛、龙国标、陈海洋、潘鸣宇、 张建伟、邓超、张伟、马彦华、张元星、杨昌富、张华栋、刘庆时、张鹏飞. 本标准2010年首次发布,2014年10月第一次修订,2018年6月第二次修订.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II Q/GDW10485—2018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以下简称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功能要求、技术要求,以及标 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使用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 GB/T2423.16-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实验J及导则:长霉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7251.3-201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由一般人员操作的配电板(DB0)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8487.1-2015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18487.2-2017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充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GB/T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0234.2-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28569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 GB/T29317-201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8487.1-2015和GB/T29317一20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总则 4.1充电桩应为车载充电机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流电源. 4.2充电桩的操作应安全、简便、可靠. 5基本构成 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包括:桩体和交流充电连接装置,其中,桩体包含但不限于:主电源回路、控制 单元、人机交互界面,计量单元(可选)等.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