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7月 ( 第 95 页)

ICS65.020.30 CCS B 41 TCAOE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团体标准 T/CA0E75—2024 牡蛎徐氏拟裸茎吸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 法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Gymnophalloides seoi Lee in oyster 2024-02-04发布 2024-02-04实施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发布 T/CA0E75—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4缩略语......... 1 5试剂........... 1 6仪器与设备 2 7样品.... 2 8样品核酸质量检测 . . 3 9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和条件. 3 4 10结果判定 11安全..... 4 12防污染措施...... 4 13附录.. 5 I T/CA0E7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鲁东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鲁东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岛增殖实验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通、刘雅琼、魏磊、蔡忠强、王晓娜、房燕、李明珠. II T/CA0E75—2024 牡蛎徐氏拟裸茎吸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太平洋牡蛎中寄生徐氏拟裸茎吸虫(Gymnophalloides seoi Lee)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 酶链式反应(以下简称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给出了实时荧光PCR法所需的试剂、仪器与设备、 样品、检测方法和条件、结果处理及结果判定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牡蛎科寄生徐氏拟裸茎吸虫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SN/T1193基因分析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SC/T7103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4.1COI: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4.2DEPC:焦炭酸二乙酯(Diethyl pyrocarbonate) 4.3Ct值: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 4.4 RNase: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 4.5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4.6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4.7TAE:Tris、乙酸(Acetic acid)和EDTA组成的缓冲液 4.8EB: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5试剂 5.1水: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 5.250×TAE电泳缓冲液:按附录A.1.1配制. 5.310×上样缓冲液:按附录A.1.2配制,或其它等效产品. 5.4 TRIzol:生化试剂. 5.5异丙醇:生化试剂. 5.6氯仿:生化试剂. 5.7EB(10μg/uL):按附录A.1.3配制,或其它等效产品. 5.8无RNase去离子水:按A.2.2配制,或其它等效产品. 5.975%乙醇:按附录A.2.3配制. 5.10实时荧光PCR反应试剂SYBR Green Premix Ex TagⅡI预混液:商品化试剂,包括Tag DNA聚合 酶(5U/uL)、PCR反应缓冲液、MgCl2(3mmol/L~7mmol/L)、dNTPs(含dATP、dUTP、dCTP、dGTP)、 1 T/CA0E75—2024 SYBR荧光染料等. 5.11反转录PCR反应试剂:商品化试剂,包括反转录酶PrimeScript RT Enzyme Mix I、反转录反应缓 冲液5 X PrimeScript Buffer、Oligo dT Primer(50uM)、Random6mers(100uM)、RNase Free dH2O. 5.12引物COI-QF:GGTTGATGTTAAGACTTCGG -20C保存. 5.13引物COI-QR:CACTACCGTGATACTTAGAAC -20C保存. 5.14阳性对照为已知受徐氏拟裸茎吸虫感染的牡蛎组织样品,-80℃保存. 5.15阴性对照为已知未受徐氏拟裸茎吸虫吸虫感染的牡蛎组织样品,-80℃保存. 5.16DNA分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65.020.30 CCS B41 TCAOE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团体标准 T/CA0E74—2024 海洋贝类片形科吸虫PCR检测方法 PCR methode for the detection of Prosostomata trematode in marine mollusk 2024-02-04发布 2024-02-04实施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发布 T/CA0E74—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 1 5试剂............ 1 6仪器与设备 2 7样品...... 2 8检测方法和阳性结果确认 3 9结果判断及表述 3 10安全 .. . 3 11防污染措施 3 12附录. 4 I T/CA0E7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鲁东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鲁东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岛增殖实验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通、刘雅琼、魏磊、蔡忠强、王晓娜、房燕、李明珠. II T/CA0E74—2024 海洋贝类片形科吸虫PCR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洋贝类片形科吸虫的普通PCR检测方法,包括试剂、仪器与设备、样品、检测方 法和阳性结果确认、结果判断及表述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海洋贝类中寄生的片形科吸虫的检测,包括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和大片吸虫 (F.gigantica)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SN/T1193基因分析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SC/T7103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1TAE:Tris、乙酸(Acetic acid)和EDTA组成的缓冲液 4.2ITS:内部间隔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4.3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4.4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4.5TE:Tris盐酸和EDTA缓冲液(EDTA Tris-HC) 4.6EB: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4.7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4.8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hydroxymethyl aminomethane.) 5试剂 5.1水: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 5.250XTAE电泳缓冲液:按附录A.1配制. 5.3异丙醇:分析纯. 5.4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4:1):分析纯. 5.5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5:24:1):分析纯. 5.6无水乙醇:分析纯. 5.770%乙醇:按附录A.2配制. 5.8检测引物ITS-F(10Hmol/L):5-TGTCCGAGGGTCGGCTTATAAAC-3' -20C保存. 5.9检测引物ITS-R(10HMol/L):5'-CACGAGGGTGCCGTCGTTATAT-3 -20C保存.扩增片形科 吸虫中380bp片段. 1 T/CA0E74—2024 5.10DNA分子质量标准溶液:生化试剂. 5.1110×上样缓冲液:按附录A.3配制,或其它等效产品. 5.12PCR检测阳性对照为已知受片形科吸虫感染的贝类组织样品或添加片形科吸虫保守序列标准品 质粒的贝类组织样品,PCR检测结果为阳性,-80C保存. 5.13PCR检测阴性对照为已知未受片形科吸虫感染的贝类组织样品,-80℃保存. 5.14EB(10μg/L):按附录A.4配制,或其它等效产品. 5.1510%SDS:按附录A.5配制. 5.16TE缓冲液:按附录A.6配制. 5.17裂解缓冲液:按附录A.7配制. 5.18蛋白酶K:生化试剂. 5.19饱和酚:生化试剂. 5.20 琼脂糖:生化试剂. 5.213mol/L NaAc(pH5.0):按附录A.8配制,或其它等效产品. 5.222 XPremix Tag DNA聚合酶:生化试剂,-20C保存. 6仪器与设备 PCR仪、凝胶成像系统、恒温...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47.020.60 CCS R35 T/CANSI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NSI151—2024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水下钢结构电位检测装置 Potential detection device for the underwater steel structure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2024-05-24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 T/CANSI151-2024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类和命名.... .1 5要求......... .3 6试验方法.. 5 7检验规则. 7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 T/CANSI15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科技大学、上海赞申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 司、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 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三峡新能源(烟台牟平区)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 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南通泰胜蓝岛海洋工程有 限公司、同济大学、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利霞、陈雪峰、陆云、邵建刚、刘森林、李硕炯、林玉璋、李炜、姜贞强、 王洪庆、王金玺、左晶晶、孙熊雄、陈立、姜娟、李禹江、魏华栋、艾青、项建强、张俊宜、吴一非、 毛以雷、许白龙、郭志鹏、刘鹏、朱军、张伦伟、李翼、王必改. T/CANSI151-2024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水下钢结构电位检测装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水下钢结构电位检测装置(以下简称电位检测装置)的分类、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海上风电水下钢结构电位检测装置的制造和检验,其它海上构筑物的水下钢结构电 位检测装置也可参照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1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盐雾 GB/T2423.1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倾斜和摇摆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7387船用参比电极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命名 4.1组成 电位检测装置见图1,主要组成如下: 1)参比电极; 2)电位检测箱; 3)远程通讯设备. 1 T/CANSI151-2024 2 3 1 桩基 标引序号说明: 1一一参比电极 2一一电位检测箱 3一一远程通信设备 图1电位检测装置 4.2型式 4.2.1按远程通讯型式分为: a)有线远程通讯型一一Y; b)无线远程通讯型一一W. 4.2.2按电位显示方式分为: a)数字式面板仪表一一S; b)人机界面一一R. 4.3类别 4.3.1按参比电极类别分为: a)银/氯化银电极; b)锌及锌合金电极. 4.3.2按参比电极信号通道数分为: a)可接收6路参比电极信号一一6; b)可接收8路参比电极信号一—8: c)可接收10路参比电极信号一一10. 4.4型号命名 电位检测装置的型号命名规定如下: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47.020.30 CCS U 52 T/CANSI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NSI147—2024 船用阀门安全机械联锁装置 Marine valve safety mechanical interlock device 2024-03-04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发布 T/CANSI14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凯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研途船舶海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吉伟杰智慧 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海仕德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龙振船舶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长风船舶工 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钟健、李佳佳、易永柳、巩文风、刘燕、费佳、郭杰、周龙、孙宏亮、江韵剑. T T/CANSI147—2024 引言 本文件是为了适应造船及海洋工程上用于确保多个阀门或设备按照预定的顺序工艺打开或关闭的 控制需求而制定的.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4.4与“ZL201420568913.9手柄式 阀门联锁装置”“ZL201420568917.7手轮式阀门联锁装置”相关的专利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或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 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上海凯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联营路615号38幢一、二层.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 任. T/CANSI147—2024 船用阀门安全机械联锁装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船用阀门安全机械联锁装置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船用阀门安全机械联锁装置(简称机械联锁)的设计、制造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20一2007不锈钢棒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6060.1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第1部分:铸造表面 GB/T6060.2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磨、车、镗、铣、插及刨加工表面 GB/T18831一2017机械安全与防护装置相关的联锁装置设计和选择原则 GB/T2100-2017通用耐蚀钢铸件 GB/T21465阀门术语 GB/T41108.3一2021机械安全联锁装置的安全要求第3部分:截留钥匙联锁装置及系统 3术语和定义 GB/T21465、GB/T41108.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阀门安全机械联锁装置valve safety mechanical inter lock device 安装在阀门上,通过在给定系统中操作对应的编码钥匙来实现阀门安全操作顺序、防止人为误操作 的装置. 3.2 手轮式阀门安全联锁装置handwheel operated valve inter lock device 安装在阀门上,启闭时需手动多圈旋转手轮的阀门安全联锁装置. 注:装置包括手轮和联锁结构,联锁结构包括外壳、底盖、主轴、锁芯和计数圈机构. 3.3 手杆式阀门安全联锁装置hand-lever operated valve inter lock 安装在阀门上,启闭时需手动旋转手杆90°、120°、180°或270°的阀门安全联锁装置. 3.4 钥匙编码key code 阀门安全机械联锁截留钥匙与锁孔位置之间的关系标识. T/CANSI147—2024 注:根据该机械联馈系统控制管路上阀门的操作顺序编制钥匙与锁孔的匹配代码,对应钥匙只能操作对应编码的锁. 3.5 钥匙齿形码key tooth code 钥匙铣齿的形状代码. 注:钥匙齿形码与锁芯密码相同时,钥匙可打开锁芯. 3.6 锁芯密码lock cylinder code 锁芯内部排片组合形式的代码. 注:钥匙齿形码与锁芯密码相同时,锁芯可被钥匙打开. 4分类 4.1型式 机械联锁按操作型式和锁芯数量分为4种型式: a)HWD一一单芯手轮式; b)HWS一一双芯手轮式; c)HLD一一单芯手杆式: d)HLS一一双芯手杆式. 4.2主要参数 机械联锁适配的通径范围及见表1. 表1机械联锁主要参数 公称尺寸(DN) 传递扭矩 通径类型 mm N.m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47.020.30 CCS U52 T/CANSI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NSI 146-2024 船用阀门远程机械传动装置 Marine valve mechanical remote transmission device 2024-03-04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发布
T/CANSI 14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凯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研途船舶海事技术有限公司、中阀控股(集团) 有限公司、上海吉伟杰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海仕德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龙振船舶技术 有限公司、安徽长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巩文风、钟健、易永柳、刘燕、姚志花、陈星、陈志文、陈春健、郭杰、周龙、 孙宏亮、孙银玲。

T/CANSI146-2024 引言 本文件是为了适应造船及海洋工程上遇到阀门无法就地操作,使用阀门远程机械传动装置延长传动 路径的需求而制定的。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4.1条~4.3条与“ZL201610882882.8 角行程阀门远传机构”“ZL201621039585.9阀门柔性轴远传机构”“ZL202023014510.4一种刚柔复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或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 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上海凯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联营路615号38幢一、二层。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 任。

T/CANSI 146-2024 船用阀门远程机械传动装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阀门远程机械传动装置(简称远传装置)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远传装置的生产制造,试验与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 GB/T1220-2007不锈钢棒 GB/T2100-2017通用耐蚀钢铸件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231-202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5577一2008合成橡胶牌号规范 中国船级社《电气电子产品型式认可试验指南(2015)》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阀门远程机械传动装置valveremotetransmissiondevice 以机械传动方式将驱动装置或手柄的力矩远距离传递到阀门以实现阀门启闭的装置。

注:一般由刚性轴、柔性轴、操作台、穿舱密封件、万向节、轴卡、转向器、适配器等部件组成。

3. 2 启闭扭矩opening and closing torque 远传装置开启关闭阀门时的工作扭矩。

4分类 4.1型式 按传动轴结构及适用场合,远传装置可分为: a)F型一一柔性轴远传装置。

轴芯由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适合大扭矩旋转、转弯时最小折弯弧度 半径值小的高碳弹簧钢编制缠绕而成,保护套采用合成橡胶或304不锈钢。

适用工况为空间 受限制区域,如操作工位到阀门工位之间传输路径跨度大且无附着点、或需要绕过障碍物以 及存在转弯等工况。

见图1。

T/CANSI 146-2024 相对笔直或接近直线的工况。

刚性轴远传装置通过刚性轴、万向节、转向器等机械传动机构 的组合,实现直角或小弯度远程启闭阀门及高效率大扭矩传递。

见图2。

c)C型一一复合型远传装置,由柔性轴与刚性轴组合而成。

柔性轴与刚性轴的结合处采用专用的 密封材料,适用于部分直线传递路径叠加部分复杂现场。

当刚性轴远传系统出现土建和安装 误差时,可部分改用柔性轴实现传动与阀门的远程启闭。

见图3。

标引序号说明: 1-一手轮; 2-一T型操作台; 3-一柔性轴; 4-一连接套; 5-一适配器。

图1船用阀门柔性轴远传装置 标引序号说明: 1--操作手柄; 2-一嵌入式操作台; 3--万向节: 4--刚性轴: 5--连接套: 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47.020.20 C∞"4 T/CANSI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NSI136—2024 LPG双燃料柴油机燃料消耗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of fuel consumption for LPG dual fuel engines 2024-03-04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 T/CANSI136—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试验条件 4.1人员,.. ..2 4.2试验环境.. ...2 5试验设备, ..2 6样品.... ..2 7试验步骤..... ....3 7.1基本要求......... .3 7.2引燃油的调整,. .4 7.3燃料消耗的测量... ......4 8试验报告,. 7 附录A(资料性)试验报告及记录表 T T/CANSI13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标准化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 有限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伟中、陈世林、刘闯、朱琪、陈怡然、魏守刚、李巧平、张譞晖、吴济民. IT T/CANSI136—2024 LPG双燃料柴油机燃料消耗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化石油气(LPG)双燃料柴油机燃料消耗试验方法的试验条件、试验设备、样品、 试验步骤和试验报告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LPG双燃料柴油机在台架试验和海上试航过程中的燃料消耗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411船用燃料油 GB/T21404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一般要求 CB/T4147船用柴油机燃油消耗率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CB/T4147和GB/T214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LPG双燃料柴油机LPG dual fuel engine 采用LPG和柴油作为燃料,在燃油模式下,使用柴油作为燃料;在燃气模式,使用LPG作为燃料,同 时还需要少量的柴油作为引燃油进行点火的双燃料柴油机. 3.2 引燃油pilot oil 双燃料柴油机在燃气模式下,在气缸内进行点火引燃而需要的少量柴油. 3.3 水力测功器hydraulic dynamometer 双燃料柴油机在试车台位上动车时,用来吸收柴油机发出的功率达到额定负荷,利用水的动能压力 来测试机械设备功率、扭矩的设备. 3.4 热值heat rate 1 T/CANSI136—2024 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总热量. 注:通常以单位千瓦时指示功率的热值消耗千焦(即kJ/kh)来表示. 3.5 燃气消耗率specific gas consumptiong SGC 单位指示功的燃气消耗量. 注:通常以单位千瓦时指示功率的燃气消耗量克数(即g/kWh)来表示. 3.6 引燃油消耗率specific pilot oil consumptiong SPOC 单位指示功的引燃油耗油量. 注:通常以单位千瓦时指示功率的耗油量克数(即g/kWh)来表示. 4试验条件 4.1人员 试验人员应熟悉本文件的要求,且应遵守工艺要求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4.2试验环境 LPG双燃料柴油机燃料消耗测量过程应满足国际标准环境状态(ISO工况)的要求: a)大气压力为100kPa; b)环境温度为298k(25℃): c)相对湿度为30%. 在燃料消耗试验过程中,如果环境状况与上述标准基准环境状况不同,则应将试验数据进行修正到 ISO工况,修正方法见第8章. 5试验设备 试验工具和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质量流量计的精度应达到测量值的0.5%; b)水力测功器应满足低速柴油机台架试车的负荷稳定; c)称重装置的测量精度应满足试验要求,达到0.1g; d)计时装置,采用秒表进行计时,精确到0.1s或0.01s; e)环境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应分别达到0.01℃、0.01%和0.01kPa; f)试车台满足低速柴油机从低负荷到满负荷的运行条件. 6样品 用于LPG双燃料柴油机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47.020.20 CCS U40 T/CANSI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NSI131—2024 船用甲醇发动机非常规排气污染物排放 测量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 of 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unconventional emissions of marine methanol engines 2024-03-04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 T/CANSI131—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测量条件、仪器和设备 ......2 4.1测量条件... ...2 4.2测量仪器和设备... .......2 4.3测量人员防护要求. ..4 5测量过程. 4 5.1样品采集系统. .5 5.2取样点布置. .5 5.3采样.. ....5 5.4样气分析......... .6 5.5采样体积校正...... .6 6气体成分排放量计算.... ..7 7测量记录及报告 ....7 附录A(规范性)船用发动机排气中甲醛成分的测定8 附录B(规范性)船用发动机排气中甲醇成分的测定10 附录C(资料性)测量记录格式.........13 T T/CANSI13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标准化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技 术经济研究院、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杨、周伟中、周辉、钱贵、李巧平、高道清、刘博、马鹏、宋任健. T/CANSI131—2024 船用甲醇发动机非常规排气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船用甲醇发动机非常规排气污染物排放量测量的测量条件、仪器和设备、测量过程、 气体成分排放量计算、测量记录及报告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甲醇作为单一燃料或者甲醇与其他燃料组成双燃料且不搭载后处理装置的船用发动 机台架试验过程中非常规污染物甲醇及甲醛排放的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9722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 GB/T16631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 GB/T33864质谱仪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甲醇燃料methanol fuel 利用工业甲醇或燃料甲醇加入甲醇添加剂与现有国标汽柴油(或组分油)按一定体积(或重量比) 经严格科学工艺调配制成的燃料. 3.2 船用甲醇发动机marine methanol engines 使用单一甲醇燃料或柴油/甲醇双燃料的船用发动机. 3.3 非常规污染物unconventional emissions 船用甲醇发动机排放的排气污染物中的甲醇和甲醛成分. T/CANSI131—2024 4测量条件、仪器和设备 4.1测量条件 4.1.1测量环境 4.1.1.1对于自然吸气和机械增压式发动机,其测量环境条件参数f按照式(1)计算,对于有或无 吸入空气冷却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测量环境条件参数f按照式(2)计算.式中的干大气压力Ps按 照式(3)计算. f.=()×() fa=()”×() ..(2) Ps=Pb-0.01Pa×Ra.(3) 式中: fa——发动机的测量环境条件参数 Ps一一干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Ta一—吸入空气的绝对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Pb—一总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a——吸入空气的饱和蒸汽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Ra一一吸入空气的相对湿度,单位为百分比(%). 4.1.1.2测量环境有效性判定方法为0.93≤f≤1.07. 4.1.2被测量发动机 4.1.2.1发动机进气阻力应控制在制造厂规定的额定负荷时允许值的±300Pa内,若发动机配备了 整体空气进气系统,应将其用于试验. 4.1.2.2发动机排气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排气背压应控制在制造厂规定的额定负荷时最大允许值±650Pa以内,若 发动机配备了整体排气系统,应同时用于试验; b)排气系统应达到5.2.1的距离要求. 4.1.2.3发...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47. 020. 20 CCS U40
T/CANSI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NSI125-2024
船用脱硫系统安装质量要求和效用试验 Install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utility test of marine exhaust gas cleaning systems
2024-03-04发布2024-04-01实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
T/CANSI 12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装质量要求. 4.1安装前的准备 4.2各部件安装前要求 4.3脱硫塔塔体安装要求 4.4脱硫系统其他附件和管路安装要求 5效用试验, 5.1试验前的准备, 5.2效用试验内容和要求, 附录A(规范性)脱硫系统试验项目数据记录表
T/CANSI 12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标准化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贺运通、龚江华、洪星、胡家保、许新启、赵胜利、曹峰、冒建峰、高青青、 李斌。

IⅡ
T/CANSI 125-2024
船用脱硫系统安装质量要求和效用试验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船用脱硫系统的安装质量要求和效用试验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船用脱硫系统的安装和效用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MO MEPC.340(77)2021 废气清洗系统指南(Guidelines for exhaust gas cleaning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脱硫塔SOxscrubber 用于除去船用燃料燃烧设备排出的废气中硫氧化物的装置。

3.2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
3.3 浑浊度turbidity 表征水中悬浮物质等阻碍光线透过的程度。

注1:水体物理性状指标之一。

注2:浑浊度单位为FNU或NTU。

3.4 水质分析仪water analyzer 用于监测和测量海水和洗涤水中酸碱度(pH)、PAH和浑浊度的装置。

3.5
T/CANSI 125-2024 废气分析仪gas analyzer 用于监测和测量脱硫塔废气出口中二氧化硫(SO)、二氧化碳(CO)等含量的装置。

4安装质量要求
4.1安装前的准备 4.1.1作业人员应掌握脱硫系统相关的安装专业知识,并在安装前经过厂家或船厂技术人员的专业培 训,包括塔体、设备和管路附件的安装具体要求和施工要点。

4.1.2安装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已提前准备到位。

如:吊车、脚手架、扳手和卷尺等。

4.1.3安装前应准备好图纸、工艺技术文件以及安装零部件清单。

4.1.4安装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穿戴好安全帽、安全带和手套等。

4.2各部件安装前要求 4.2.1脱硫系统的设备、附件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或船级社要求的船舶检验证书。

4.2.2脱硫系统的管路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如有船级社检验要求,需经船级检验合格后才能安装。

4.3脱硫塔塔体安装要求 4.3.1脱硫塔吊装前,内部的格栅、填料和除雾器已按照安装手册要求安装到位。

塔体内的喷嘴安装 后应确保无堵塞。

4.3.2对分体安装的塔体,吊装时按照塔体法兰上的指示箭头对齐,逐层吊装脱硫塔,并按照安装手 册要求对螺栓进行紧固作业,特别注意上紧顺序和扭矩应符合要求。

4.3.3脱硫塔塔体整体吊装至船上安装位置后,应确保塔体底座和辅机台平面接触良好。

4.3.4脱硫塔进出口的膨胀节安装时应确保介质流向标记与管道内介质流动方向一致,安装完成后应 及时拆除膨胀节上的约束装置。

4.3.5脱硫塔本体进烟管在人体易接触的位置应做好隔热绝缘,防止烫伤。

4.3.6脱硫塔安装后,应做好充分保护,防止碳渣和焊接打磨颗粒损坏本体。

4.4脱硫系统其他附件和管路安装要求 4.4.1脱硫系统的设备和阀门的安装应符合施工技术文件要求。

4.4.2密封空气风机宜安装于减震器上,风机的轴宜沿船的纵向布置。

4.4.3用于风闸的驱动空气管径应满足施工技术文件要求。

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30.40 CCS J 88 团 体 标准 T/CAMIE18—2023 一般工业固废水冷炉排焚烧炉维护检修规程 Maintenance and Repair Regulations for water-cooled grate incinerators for general industrial solid waste treament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标准 2023-12-18发布 2024-01-18实施 一般工业固废水冷炉排焚烧炉维护检修规程 T/CAMIE 18-2023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1.6千字 2023年12月第一版2023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发布 T/CAMIE 18-2023 目 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2 5检修级别和检修周期 3 5.1分级检修等级3 5.2检修周期 3 6检修计划管理3 6.1年度检修计划 ..3 6.2大修计划4 7重点维护检修项目 4 7.1水冷却循环系统 4 7.2焚烧系统 4 7.3进给料系统 4 7.4液压系统 4 7.5配风系统 5 7.6输灰出渣系统 7.7燃油系统 5 7.8耐火材料 5 8大修质量的验收与后评估 T/CAMIE 1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无锡同济工程环境有限公司、中冶 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研究所、光大生物能源(涟水)有限公司、光大 绿色环保技术服务(江苏)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水新、孙丽娟、黄群星、龚文峰、邵雁、周飞飞、赵磊、林晓青、朱福刚、王荣涛、 张智、陈堃、孙丙岩、昌立杰、胡明、洪益州、王杰、杨应永、付志臣.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30.40 CCS J 88 团 体 标准 T/CAMIE17—2023 一般工业固废焊接水冷炉排焚烧炉技术条件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welding water-cooled grate incinerators for general industrial solid waste treament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标准 2023-12-18发布 2024-01-18实施 一般工业固废焊接水冷炉排焚烧炉技术条件 T/CAMIE 17-2023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0千字 2023年12月第一版2023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发布 T/CAMIE 17-2023 目 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 4一般要求 2 4.1燃料要求 2 4.2水冷炉排设计要求2 4.3焊接水冷炉排片设计要求 -2 4.4水冷却循环系统要求3 4.5水冷却循环控制系统要求 3 5性能要求4 6测试要求 4 7油漆与包装 4 T/CAMIE 1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 车戚墅堰机车车辆研究所、无锡同济工程环境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光大生物能源(涟水)有限公司、光大 绿色环保技术服务(江苏)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付志臣、周飞飞、向浩、赵磊、孙丽娟、周洪权、黄群星、吴永新、朱福刚、王荣涛、 汪远、孙丙岩、朱水哲、王亚飞、昌立杰、胡明、洪益州、王杰、杨应永.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1.040.01 CCS C30 8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Devices Industry 团 体 标 准 T/CAMDI029-2024 代替T/CAMDI029—2019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医工交互通用要求 Additive Manufacturing-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Engineering Interaction of Personalized Medical Devices 2024-04-23发布 2024-05-01实施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 T/CAMDI029-2024 目次 前言 . . . . . . .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 2 5设计开发.... 5 7交付....... 8 8判定.. 9接受.. 10 10使用随访与 11 参考文献.. I T/CAMDI02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嘉一三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力达康科 技有限公司、西安点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时代天使医疗器械 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安泰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上海微创医疗科学 技术有限公司、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山东卓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东臣、王坤、熊勇、马淑芹、益明星、王玲、吴亚健、宋少堂、刘雅婷、 卢凌霄、姚峻峰、李碧强、李晓华. 本文件指导专家:卢秉恒、戴过戎、王迎军、冷劲松、杨华勇、裴国献(组长)、贺西京(副组 长)、沈国芳(副组长)、赵德伟、杨柳、李涤尘、肖建如、袁暾、王超、邵增务、郝永强、李忠海、陆 声、李锋、孙畅宁、谢静、贾俊、贺健康、姚天平、张爱丽、程黎明、赵杰、蔡宏、李文涛、徐辉、王 金成、柳椰、王先泉、焦军.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CAMDI029-2019 T/CAMDI029-2024 引言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对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该类器械设计开发和生产涉及 医工等交叉领域.因此,建立良好的医工交互机制和明确专业规范的通用要求,对于确保增材制造个性 化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T/CAMDI029-2024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医工交互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医工交互的通用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基本流程、设计开 发、生产、交付、判定、接受、使用随访与. 本文件适用于骨、关节、口腔硬组织等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及配套工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20004.1团体标准化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 GB/T42061-2022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GB/T42062-202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GB/T39725-2022信息安全技术-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个性化医疗器械personalized medical devices 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根据医疗机构经授权的医务人员提出的临床需求设计和制造的、满足患者个 性化要求的医疗器械,分为定制式医疗器械和患者匹配医疗器械. 注:定制式医疗器械:是指为满足指定患者的特殊病损情况,在我国已上市产品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由医 疗器械生产企业基于医疗机构特殊临床需求而设计开发和生产,用于指定患者的、预期能提高治疗效果的个性化医疗器 械. 注2:患者匹配医疗器械: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依据标准规格批量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基础上,基于临床需求,按 照验证确认的工艺设计和制造的、用于指定患者的个性化医疗器械(例如定制式义齿). 3.2 医工交互medical-engineering interaction 基于临床应用及其风险管理的要求,由医、工对临床需求、设计开发和生产等信息按照GBT 42061-2022与GB/T42062-2022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进行语言转换、信息交汇、数据处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1.040.01 CCS C30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Devices Industry 团 体 标 准 T/CAMDI028—2024 代替T/CAMDI028—2019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互联网实现条件的 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Internet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of Personalized Additive Manufactured Medical Devices 2024-04-23发布 2024-05-01实施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 T/CAMDI028—2024 目次 前言 .......I 引言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的互联网实现条件的相关方2 5互联网信息平台的通用要求. ........2 6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维护3 7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安全 . 3 I T/CAMDI02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影为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医 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山东卓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黑焰 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微创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彩梅、董超、刘心舟、李碧强、赵晓磊、邢天龙、卢凌霄、陈容恺. 本文件指导专家:卢秉恒、戴戎、王迎军、冷劲松、杨华勇、王旭东(组长)、许锋(组长)、 周伟平、袁暾、刘歆、叶哲伟、艾松涛、李忠海、郭明、孙剑、姚天平.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CAMDI028-2019 T/CAMDI028-2024 引言 因个性化医疗器械需要医工交互、数据管理及数据交互等的环节,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为注册/备案 人、医疗机构等相关方提供平台化的信息服务功能.为确保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有效,本文件对在互 联网条件下,定制式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产品实现过程的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相关方、相关的责任、互联 网信息平台的实现条件、开发及维护、安全的要求进行规定,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T/CAMDI028-2024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互联网实现条件的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术语和定义、实现条件的相关方、互联 网信息平台的通用要求、开发及维护和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对互联网条件下实现的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的过程进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352增材制造文件格式 GB/T39725-2020信息安全技术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指南 GB/T42061-2022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GB/T4206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YY/T0664-2020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WS538医学数字影像通信基本数据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定制式医疗器械customized medical devices 定制式医疗器械是指为满足指定患者的罕见特殊病损情况,在我国已上市产品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的 情况下,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基于医疗机构特殊临床需求而设计和生产,用于指定患者的、预期能提高 诊疗效果的个性化医疗器械. [来源: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定(试行),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一条] 3.2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 [来源:GB/T35351-2017 2.1.1] 3.3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的互联网信息平台intemet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personalized additive manufactured medical devices 在定制需求提出、方案确定、定制式设计、增材制造、术中使用、术后随访等全生命周期内为医疗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1.040.40 CCS 35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Devices Industry 团 体 标 准 T/CAMD I027—2024 代替T/CAMDI0272019 增材制造匹配式人工颞下颌关节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tched artificial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2024-04-23发布 2024-05-01实施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 T/CAMDI027-2024 目次 前言 ..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 5要求..... 4 6试验方法........ 5 7制造. 6 6 8洗..,.,...............,..,.,.,.,.,.,.,,,,,,,.,,.,.,.,.,,.,.,.,..,,.6 9灭菌.... 6 10包装.............. 11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6 附录A(资料性)增材制造匹配式人工下颌关节的图示................. 7 I T/CAMDI02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宁 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峰医疗器械(无锡)有限公司、上海黑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医疗 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驰、刘荣臻、朱寅晨、包雅星、邢天龙、韩程佳. 本文件指导专家:卢秉恒、戴尅戎、王迎军、冷劲松、杨华勇、胡敏(组长)、史玉升(副组长)、 樊渝江(副组长)、姚天平、袁暾、张庆福、王晶、童美魁、张善勇、郭传殡、林开利、陈敏洁、周敏 靓、孙坚、陈科、陈宇.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CAMDI027-2019 II T/CAMDI027—2024 增材制造匹配式人工颞下颌关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匹配式人工下颌关节(以下简称“关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组成、要 求、试验方法、制造、清洗、灭菌、包装及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整形外科等手术中,对颞下颌关节及相邻骨组织 的修复或重建的增材制造匹配式人工颞下颌关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3810-2017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 GB/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T19701.2-2016外科植入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第2部分:模塑料 GB/T35388无损检测X射线成像检测检测方法 GB/T36984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 GB/T38973增材制造制粉用钛及钛合金棒材 GB/T39329增材制造测试方法标准测试件精度检验 GB/T42622增材制造激光定向能量沉积用钛及钛合金粉末 YY/T0343外科金属植入物液体渗透检验 YY0605.12-2016外科植入物金属材料第12部分:锻造钴-铬-钼合金 YY/T0640-2016无源外科植入物通用要求 YY/T1809-2021医用增材制造粉末床熔融成形工艺金属粉末清洗及清洗效果验证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 3.2匹配式人工题下颌关节Matching type artificial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依据患者颞下颌关节结构进行匹配式设计,用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及功能的人工关节产品. 3.3关节窝部件fossa ponent 是通过螺钉固定于颧弓及题骨,其内表面为关节功能面,与髁突头部件适配,用于恢复关节窝结构 与功能的部件,见附录A图A.1. 3.4髁突头部件condylar head ponent 是以莫氏锥度连接方式与下颌骨部件相连接,表面为髁突功能面,与关节窝功能面适配的部件,见 附录A图A.2. 3.5下颌骨部件mandi bular ponent 是通过螺钉固定于下颌支外侧,向上与髁突头部件相连接,用于恢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1.040.01 CCS C30 88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Devices Industry 团 体 标 准 T/CAMDI026-2024 代替T/CAMDI026—2019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特殊要求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ersonalized Medical Devices 2024-04-23发布 2024-05-01实施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 T/CAMDI026—2024 目次 前言 引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特殊要求...... 2 参考文献. .8 T/CAMDI02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汉邦联航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健齿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三的部落(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微创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正雅齿科科 技(上海)有限公司、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爱骨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东望科 技有限公司、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佳敏、李鹏、张春雨、许建辉、蔡爽、张新燕、徐铭恩、卢彬、董涛、贺 卫卫、楚霜. 本文件指导专家:卢秉恒、戴戎、王迎军、冷劲松、杨华勇、谢能(组长)、郭征(副组长)、 王金武(副组长)、姜闻博、董谢平、倪卓、袁暾、王超、刘莉、姜歆、李忠海、丁焕文、黄伟、胡 永成、苏健、张陈平、姚天平、杭飞、张爱丽、雷青、房兵、郑稼.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CAMDI026—2019 T/CAMDI026—2024 引言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对于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该类产品设计、生产 的独特的特点,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持具有特殊性.因此,该类产品,尤其是高风险增材制造个 性化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体系尤为重要.本文件对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特殊要求进行 规范,其他应满足《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用部分内容. T/CAMDI026—2024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特殊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以增材制造工艺生产的个性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包括增材制造定制式医疗器械和增材制造患者匹配医疗 器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351增材制造术语 GB/T4206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GB/T4206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YY/T0033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35351、GB/T42061与YY/T003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个性化医疗器械personalized medical devices 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根据医疗机构经授权的医务人员提出的临床需求设计和制造的、满足患者个性 化要求的医疗器械,分为定制式医疗器械和患者匹配医疗器械. 3.2 定制式医疗器械customized medical devices 指为满足指定患者的罕见特殊病损情况,在我国已上市产品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由医疗器 械生产企业基于医疗机构特殊临床需求而设计和生产,用于指定患者的、预期能提高诊疗效果的个性化 医疗器械. 3.3 患者匹配医疗器械patient-matched medical devices 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依据标准规格批量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基础上,基于临床需求,按照验证确认 的工艺设计和制造的、用于指定患者的个性化医疗器械. 3.4 医工交互medical-engineering interaction 指临床信息与工程设计、生产信息按照GB/T42061(ISO13485)与GB/T42062(ISO14971)的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1.040.40 CCS C35 88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Devices Industry 团 体 标 准 T/CAMDI025-2024 代替T/CAMDI025—2019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力学等效模型 Additive Manufacturing-Mechanical Equivalent Model of Personalized Medical Devices 2024-04-23发布 2024-05-01实施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 T/CAMDI025-2024 目次 前言. .. . . . . II 引言 .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力学等效模型构建及分析. ..1 5模型计算...... 2 6模型结果输出3 参考文献. ..4 I T/CAMDI02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上海微创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陕西 东望科技有限公司、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广州雄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博恩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晓飞、刘心舟、黄男男、董涛、杨森森、姜代林、张驰. 本文件指导专家:卢秉恒、戴刺戎、王迎军、冷劲松、杨华勇、王玲(组长)、任力(副组长)、 桑宏勋(副组长)、谢能、姚天平、袁暾、胡海、张响、姜歆、黄文华.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CAMDI025-2019 T/CAMDI025—2024 引 言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简称AM)是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将材料以逐层堆积的方式 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制造适合其需求的器械.为了保证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通过建立力学等效模型对其进行力学等效性评价,即 验证其力学性能是否优于或与传统制造方法得到的器械相当. 编写本文件的原因是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力学等效模型评价方法和标准,导致不同研究之间难 以比较和验证. 本文件旨在编写一份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力学等效性评价的标准,以指导相关的实验设计和数 据分析,有效评价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其发展和应用,提高其质量和可信 度,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T/CAMDI025—2024 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力学等效模型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力学等效模型的构建及分析、模型验证及模型结果输出的 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采用增材制造方式制造的产品的力学等效模型. 本文件不涉及在疲劳寿命方面的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1054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工程有限元数值计算术语 GB/T35351增材制造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1054和GB/T353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力学等效模型mechanical equivalent model 力学等效模型是具有与原物理模型等效的力学功能特性、运动特性的数值模型. 注:具有相同的功能特性、运动特性,可用于和原模型同等边界条件、载荷下的模型校验. 3.2 模型验证model verification 确定力学等效模型反应现实情况准确程度的过程.用于评价力学等效模型的有效性. 3.3 多孔结构porous structure 三维连通孔隙结构. 4力学等效模型构建及分析 4.1几何模型获取 4.1.1力学等效模型的几何模型以所研究对象的几何特征为基础.所研究对象的几何特征可以从图纸、 实体模型或其它与所定义模型几何形状的资料中获取.也可通过医疗设备、模型处理软件等方式获取. 4.1.2所获得的力学等效模型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1.020 CCS C50 团 体 标) 准 T/CAGR016—2024 疗养机构糖尿病康养 Diabetes rehabilitation in sanatorium 2024-04-15发布 2024-04-15实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发布 T/CAGR01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医养康复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鞍山市汤岗子理疗医院,江苏省干部疗养院,广东省干部疗养院,中国老年保健 医学研究会医养康复分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振、张丽艳、张恩达、梁擎、孙秀娟、杜艳玉、刘心悦、张兆捷、韩国刚、 张春波、张彤 I T/CAGR016—2024 疗养机构糖尿病康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糖尿病疗养员疗养康复相关术语与定义、基本要求、康复要求和疗养康复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疗养机构糖尿病疗养员的疗养康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WS397糖尿病筛查和诊断 WS/T429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物理因子治疗physical factor therapy 应用天然物理因子和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借助于神经及神经体液的作用,诱发全身性反应以 及对局部刺激的反应而发挥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3.2温热疗法thermotherapy 以各种热源为介体,将热直接传至机体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 3.3电疗法electrotherapy 应用电作用于机体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3.4光疗法phototherapy 利用各种光辐射能,包括天然的日光和人工光线(红外线、紫外线、激光)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和 预防疾病的方法. 3.5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 应用超声波的物理能以各种方式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3.6磁疗法magnetotherapy 应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磁疗法. 4基本要求 4.1执行本标准的疗养员需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WS397-2012中第8项执行. 4.2收治糖尿病疗养员的病房或疗区应具备相关医疗机构资质. 4.3医护人员应为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并注册,应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范诊治,同时做好相关医疗 文书的记载,根据治疗需要做好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5康养治疗 5.1纳入和排除标准 1 T/CAGR016—2024 5.1.1纳入标准: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疗养员. 5.1.2排除标准; a)合并重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b)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慢性并发症: c)伴有严重感染;妊娠、哺乳期妇女; d)有严重的心、肝、肾、神经系统疾病. 5.2治疗前评估 5.2.1病史,包括: a)年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饮食、运动习惯、营养状况: b)以往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c)目前治疗情况包括饮食和运动方案、药物使用及改变生活方式的意愿等; d)血糖监测情况及分析; e)有无低血糖及酮症;有无合并症等. 5.2.2体格检查,包括: a)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 b)血压 c)眼底检查 d)甲状腺触诊; )皮肤检查及足部检查,如视诊、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触诊,踝反射及神经病变检查如震动 觉、痛温觉和单尼龙丝触觉. 5.2.3实验室检测.包括: a)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比值、葡萄糖); b)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氨基转移酶、),肾功能(尿 素氮、肌酐、);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5.3血糖水平监测 5.3.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治疗初期建议每三个月检测一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六个月检测一次. 5.3.2血糖检测: a)监测时间点,空腹、餐前、餐后二小时、睡前、夜间、随机血糖. b)监测频次,依据病情、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明确监测频次,病情较重或住院治疗者每天4次~7 次.应用口服药物可每周2次~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或就诊前一周内连测3天,每天4次~ 7次. c结果评估,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掌握疗养员血糖控制水平和波动,评估低血糖、高血糖风险. 5.3.3动态血糖监测:(与5.3.2二选一) a)利用葡萄糖传感器连续测定,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绘制血糖谱变化,评估高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1.020 CCS C50 团 体 标) 准 T/CAGR014—2024 疗养机构中医预防保健适宜技术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sanatorium 2024-04-15发布 2024-04-15实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发布 T/CAGR01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医养康复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小汤山医院,中工优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鞍山市汤岗子医院,广东省 老干部事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萍,娄彦梅,单伟清,谢颖杰,肖振,李巧林. T/CAGR014—2024 疗养机构中医预防保健适宜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疗养机构从事中医预防保健适宜开展的中医健康状态测评技术和中医健康干预技 术.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医疗资质的疗养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适宜技术参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6751.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T/ZZYXH157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医健康状态测评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ealth assessment 借助传统或现代中医手段,采集中医健康状态信息,予以体质辨识、阴阳、寒热、虚实等属性辨识 和五态人格等辨识,并对检测者健康状态和发展转归给予评估及相关健康危险因素预警的方法. 3.2 体质constitution 指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性,是人体在生 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个性特征. 3.3 体质辨识body constitution differentiation 基于中医学的生命观、健康观和疾病观,对人的体质状态、特性和分类,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1 T/CAGR014—2024 4中医健康状态测评技术或中医预防保健测评技术 4.1中医健康状态测评 包括但不限于体质辨识、舌面脉信息采集系统、经络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五脏相音辨识、气 色形态手诊等. 4.2中医体质辨识 4.2.1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 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预防、治疗、养生方法,进行个体化干预的手段. 4.2.2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见附录A. 4.3中医四诊采集与评估 4.3.1通过拍摄数字舌图、面诊图,对舌质舌苔、面色进行定量与半定量的描述与分析,并通过脉诊仪采集脉 图,通过分析脉搏波的各项参数,对脉象进行评估. 4.3.2运用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对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的客观采集与分析, 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干预建议及慢病管理等服务. 4.3.3具体采集操作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执行. 4.4中医经络检测 4.4.1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理论,利用感应器测定人体十二经络的导电性能(经络电阻).量化评估人体健 康状况,分析经络、脏腑的健康状态,评估健康风险. 4.4.2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参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执行. 4.5红外热成像检测 4.5.1采用光学电子系统通过将人体辐射的远红外光波转换为数字量,经多媒体图像技术处理,通过红外成 像检测得到人体表面温度图像. 4.5.2从热功能的角度以影像学方式反映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状态,早期发现身体温度及热像分布规律 的异常,以此为依据判别中医的体质与证候类型. 4.5.3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执行. 4.6五脏相音辨识 4.6.1以五脏相音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物理声学等技术对不同个体人的脏腑功能状态进行辨识、评估. 4.6.2通过分析声音的频率,获得受检者宫、商、角、徵、羽的五音特征,将其区分为二十五种,以判断脏 腑健康状态. 4.6.3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执行. 5中医健康干预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技术 5.1药膳 2 T/CAGR014—2024 5.1.1概念:药膳是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1. 020 CCS C05 团 体 标 准 T/CACM1582-2024 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诊疗指南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2024-05-28发布 2024-05-28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 1582--2024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流行病学特点, 5诊断. 6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7证候诊断. 7.1分型... 7.2肾虚血瘀证 7.3气虚血瘀证.. 7.4痰热内阻证 7.5阴虚火旺证. 7.6脾肾亏虚证, 8治疗.. 8.1概述.. 8.2延缓患者转化为痴呆的进程 8.3改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 8.4改善患者中医症状.. 8.5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质量, 10 8.6改善患者记忆力/语言功能/注意/执行功能/视空间和结构能力 附录A(资料性)指南解决临床问题与推荐意见. 附录B(资料性)指南编制过程概述. 15 参考文献.. 17
T/CACM158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允岭、金香兰、鲁邑、陈宝鑫、高颖、孙林娟、蔡业峰、齐向华、王健、 黎明全、孟新玲、周震、伍大华、吴明华、唐军、杨文明、孙莉、丁砚兵、闫咏梅、廖星、李培红、 王莹。

II
T/CACM1582-2024 引言 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impairment,VaMCI)是从认知正常发展到 血管性痴呆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是一个转折点。

目前国内尚且缺乏VaMCI中医诊疗指南。

为进一步提 升临床对VaMICI的重视,更有效地指导医生对VaMCI进行规范管理,研究并制定本文件,旨在推动神经 科、精神科、老年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高度重视VaMCI的综合管理和早期认知障碍症状的识别及干 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本文件中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强度的说明见附录A,对本文件编制过程的概述见附录B。

III
T/CACM1582-2024 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中医病机病因认识、证候诊断以及 治疗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医 师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相关护理人员和药师也可参考本指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 VCI 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临床卒中或亚临床血管性脑损伤,涉及至少一个认知域受损的临 床综合征,涵盖了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也包括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 等混合性病理所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注: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是轻度的VCI,其认知损害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是正常认知到血管性 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一个过渡状态。

4流行病学特点 目前关于VaMICI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

加拿大一项较早的关于VCI的调查显示,VaMCI是65岁至84 岁人群中最常见的VCI形式。

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VaMCI的患病率为总人群的8.5%,占轻度认知障碍 (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人群的37.2%。

在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 的患病率为20.8%,其中VaMCI占42%。

目前尚无关于单纯的VaMCI患病率的系统报告。

Makin等与 vanRooij等报告的患病率分别为21%和30%。

根据Harrison等的系统评价,在中风人群中VaMCI的 患病率为24%到75%,在中风风险低或未患中风的人群中VaMCI的患病率为4%到19%。

关于VaMCI进展为痴呆风险的数据较少。

在加拿...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1.020 CCSC 05 团 体 标 准 T/CACM1581—2024 儿童青少年近视中医耳穴压丸防控指南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yopia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024-05-28发布 2024-06-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1581—2024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一 ..1 3术语和定义. ..1 4流行病学. ...2 4.1概述........ .2 4.2近视普遍化3 4.3高度近视低龄化3 4.4病理性近视有致盲的风险3 5病因病机. ....3 5.1近视历史沿革.. 3 5.2病因.. 3 5.3病机... 4 6诊断... 4 6.1诊断要点....... 6.2鉴别诊断. 4 7眼科检查. ...4 7.1视力检查........ 4 7.2睫状肌麻痹验光 .5 7.3裂隙灯检查5 7.4眼底检查5 7.5眼轴检查.... ..............5 7.6角膜曲率检查.... 5 7.7双眼视功能检查... .6 7.8眼压.. 6 8临床应用建议.... ..6 8.1概述.. 6 8.2有效性........ 8.3取穴....... .......7 8.4操作规范..... ..7 8.5疗程... ....7 8.6注意事项...... T/CACM1581—2024 8.7不良反应及处理 8 9预防与调摄... .....8 9.1基础知识指导....... ...8 9.2眼保健操指导. ..8 9.3读写姿势指导 ....9 9.4用眼行为指导 9.5视觉环境指导....... 9.6生活习惯指导. .........9 9.7户外活动指导... .9 附录A(规范性)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正面). .......10 附录B(资料性)GRADE证据确定性分级及推荐意见强度11 参考文献. .12 T/CACM158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深圳恒生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深圳市眼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属龙华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榆林市中医医院、山西省眼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成都中医药 大学眼科学院、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亢泽峰、侯听玥、李海燕、唐犀麟. 本文件参与起草人(姓氏笔画排序):王宁利、王志强、王健全、邓宏伟、尹连荣、刘军、刘新 泉、刘扬、吴西西、宋剑涛、张丽霞、张雨琪、李丹玉、李武军、李俊红、李彦文、杨迎新、周尚昆、 周剑、段俊国、高曼、宿蕾艳、梁凤鸣、彭华、童元元、蓝育青、褚利群、霍蕊莉. III T/CACM1581—2024 引 言 近视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近视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发病年 龄早、进展快、并发症严重的趋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 国防安全等.根据国家疾控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 其中小学生为36.7%,初中生为71.4%,高中生为81.2%,在已经近视的学生中,高度近视占9.7%.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继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 工作方案(2021一2025年)》等,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同时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中医 药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推动各地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推广应用中医药 特色技术和方法”. 面对近视这类人群基数大、需长期干预的公共卫生疾病,推广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干预措施 至关重要.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疗法(简称“耳穴压丸”)因其简、便、验、效、廉的特征,在近视 防控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尤其适合群防群控.现代研究证据表明,采用耳穴压丸技术对近...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1.120.99 CCS C25 中华 团 体 标 准 T/CACM1579—2024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验收规范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of prepared slices of Chinese crude drug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2024-03-19发布 2024-03-19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1579—2024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验收场所及工具 .3 5人员.... 3 6验收依据 3 7单据验收.....4 8外包装检查. . . . 4 9清点数量及取样...... 4 10内包装检查...... 4 11饮片验收流程...... 5 11.1来源..... 5 11.2性状. 11.3鉴别............. 12记录..... .....7 附录A(资料性)中药饮片入库验收要点 .......8 附录B(资料性)中药饮片安全性快速检测项目..9 附录C(资料性)中药饮片验收入库记录表10 参考文献. ..11 I T/CACM157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洛阳市 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 中医院、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佛山中医院、惠州中医院、揭阳中医院、湖北省中 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药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济南市中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洪梅、蔡庆群、张庆业、曹俊岭、李学林、林娜、丘振文、廖娴、冯时茵、 廖小红、谭苑芬、苏慕霞、华成坤、谭丽盈、杨棣华、李泰贤、林华、侯惠婵、张诚光、雷凯君、黄 慧、杨晓平、陈树和、姚毅、朱育凤、杨新建、黄明政、欧阳荣、许旻、原文鹏. I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