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7月 ( 第 97 页)

ICS 13.030.20 CCS Z01 团 体 标 准 T/ACEF 145-2024 高氨氮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nammox treatment of high strength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2024-06-04发布 2024-06-04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 发布
T/ACEF 14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设计 6施工与验收。

7运行
T/ACEF 145-2024 前言 定起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 限公司、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参编单位:浙江沃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苏州苏沃特环境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华夏碧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博芳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宇都环 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艾摩柯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道同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拉姆利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济南蓝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净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天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桂润 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本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坦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碧州 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通润泽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苏伊士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 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山东环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通寰宇博新化 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淇方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源锦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 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研长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拓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湛清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 公司、中环博通生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树军、蒋勇、韩晓宇、彭永臻、张建新、刘愿军、张亮、郑冰玉、黄 京、赵丹、焦佳童、安瑾、王晓聪、曾宪勇、李伟、谷鹏超、陆慧锋、康婷婷、吕心涛、黄、曲 之明、徐富、张传兵、李琨、王聪、杨传忠、李权、马艳芳、王志彬、张德、陈晓会、吴俊纬、耿 震、张子种、嵩单、王志孝、万年红、向威、郭明明、唐贞鹏、王元月、辛丰、董仕宏、王玲、谢 昕、杨岸明、刘云洲、王雪峰、孙帮周、刘田、黄晓武、陈重军、邹建平、寇清芬、巫飞尧、邢利 俊、罗少川、张良纯、施昌平、雷杰、王磊、江海鑫、万新宇、黄昭玮、李红。

11
T/ACEF 145-2024 高氨氮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氨氮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应用的基本规定、设计、施工与验收和运行。

本文件适用于高氨氮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8742 污水处理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T 31341 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5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9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T 5032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 50617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870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GB 51221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规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60.30 CCS Z 04 团 体 标 准 T/ACEF144-2024 废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评估指南 Guidelines for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2024-05-31发布 2024-06-01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4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估指标体系 2 5评估方法 5 附录A工业污废水评分修正系数 8 T/ACEF14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眉山市城投中恒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工商学 院、中科曜光(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臻和慧联(浙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市环境 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安微 宝绿光电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恩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天 津高能时代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环博通环保咨 询(北京)有限公司、青海跨界分离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立秋、杜子文、姚宏、刘愿军、魏俊、李云、封莉、曾西、李 伟、曹睿、贺珊珊、陈悦、刘鲁建、卢伟、朱敏、邱鹏、刘芳、封雷、韩彦涛、王浩、潘 志成、周耀水、葛敬、郑栋、张亮、潘婷、朱月梅、刘旭、廖兵、赵健、郭瑜、刘牡、韩 晓莉、杨森、麻倩、黎泽华、李、丁炜鹏、张旭擎、屈小荣、赵皓文、江云. T/ACEF144-2024 废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评估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污废水处理厂减污降碳协同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城镇污水厂与典型行业工业废水处理厂减污降碳综合效能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3544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6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904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5461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7631 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0486 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CJJ 60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CJJ/T 228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评价标准 T/CAEPI 49 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 T/CABEE 040 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碳排放计算标准 T/CUWA 50055 城镇污水处理厂碳减排评估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接碳排放强度direct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污废水厂运行过程中,处理单位体积污废水和污泥产生的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 的碳排放当量,与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以及非生源性碳在生物化学反应中矿化释放的二氧化 碳(CO2)量之和. [来源:T/CAEPI49 3.3 有修改]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60.25 CCS Z04 团 体 标 准 T/ACEF143-2024 工业水系统碳排放 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ing Methods and Reporting Guidelines in Industrial Water Systems 2024-05-31发布 2024-06-01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43-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核算边界..... 3 4.1概述..... 3 4.2核算和报告范围.... 4 5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 4 5.1核算步骤. 5.2核算方法 5 6数据质量管理 14 7报告内容和格式, 14 7.1报告内容. 15 7.2报告主体基本信息.... 15 7.3碳排放量 15 7.4活动数据及来源..... 15 7.5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 15 附录A 16 I T/ACEF14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北京交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北控环境保护有限公司、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眉山市城投中恒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坦 思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凯鑫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恩菲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天 津高能时代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路弘科技有限公司、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中 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 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海沅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宏、邢薇、刘愿军、孙小燕,武继旭、刘牡、王秀蘅、田盛、 包欣、王辉、万玮、曾西、黎泽华、李云、孔洋、范利茹、万年红、张立秋、杨海燕、李 伟、熊斐、程新燕、张晓昕、杨洋、杜子文、邓凯丽、张旭擎、封莉、闻路红、尤鑫、潘志 成、王冠平、梁思懿、闫浩春、杨森、龙少鹏、李鹏、周强、丁憬枫、边红利、白煜、王 乾、葛勇涛. T/ACEF143-2024 工业水系统碳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水系统碳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的核算边界、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数 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和格式等. 按照通常惯例,文件中使用“碳”这个词来指代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 烷(CH4)、氧化亚氮(N2O).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水系统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32327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GB/T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9923、GB/T32150、GB/T32327、GB/T50050、GB/T5012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 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水系统industrial water system 由工业给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含再生水系统)等组成的工业 企业内部水系统. 3.2 报告主体reporting entity 具有碳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独立核算单位. [来源:GB/T32150-2015 3.2 有修改]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60.25 CCS Z01 团 体 标 准 T/ACEF142-2024 废水处理温室气体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reenhouse gases monitoring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2024-05-31发布 2024-06-01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42-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温室气体样品采集2 5无组织排放的温室气体样品采集2 6样品分析................. 7指标计算..4 8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 4 附录A(资料性)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温室气体连续监测系统组成..6 附录B(资料性)无组织排放的温室气体采样装置.7 附录C(资料性)测试内容及结果记录9 I T/ACEF14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北京交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光大水务有限 公司、东北电力大学、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参编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眉山市城投中恒能环保 科技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环保水务投资 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大 柴旦乐青科技化学有限公司、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控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新疆中测 测试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宏、郭静波、孙德智、王秀蘅、刘愿军、安莹玉、唐晓雪、陶俊 杰、徐林、蒋红与、王文恺、李若愚、张立秋、李伟、齐鹏程、高学东、贺文利、刘海燕、 陈涛、陈红芳、周宏志、张晓昕、闫浩春、刘聪、张俊龙、刘牡、杜子文、黎泽华、封莉、潘 志成、赵健、郭瑜、常林、孔洋、秦浩、裴国强、邵乐疆、赵永建、邵乐斌. Ⅱ T/ACEF142-2024 废水处理温室气体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废水处理温室气体监测的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温室气体样品采集、无组 织排放的温室气体样品采集、样品分析、指标计算及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废水或污泥处理过程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 N2O)三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监测,不包括污泥最终处置与利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 HJ76 检测方法 HJ905 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870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T/CAEPI 47 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T/CAEPI48 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T/LCAA005 气体中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气相色谱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 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废水或污泥处理构筑物与周围空间阻隔形成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温室气体.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20.40 CCS Z00/09 团 体 标 准 T/ACEF141—2024 污染地块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效果评估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ssment of soil heavy metal stabiliz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 2024-04-03发布 2024-04-04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4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科兴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华环保联合会固危废及土壤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德义、周屏帆、王刘炜、王加华、张振国、朱红祥、高原、邓佳玉、宗汶 静、刘继东、钱中山、熊建华. II T/ACEF141—2024 污染地块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污染地块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效果评估的前期准备、布点、采样与检测、评估标准与 达标判断、后期环境监管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效果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CJ/T340 绿化种植土壤 HJ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25.5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HJ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299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 300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 HJ55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稳定化stabilization 将污染土壤与稳定化药剂相混合,通过形成晶格结构、化学键或静电相互作用等形式,降低重金 属的移动性或浸出性的过程. 3.2 长期监测long-term monitoring 1 T/ACEF141-2024 连续或间断测定地块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其空间分布,观察、分析长期变化的过程. 4基本规定 4.1基本原则 4.1.1规范性原则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方式规范污染地块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效果评估过程,保证评估过程的科学性 和客观性. 4.1.2针对性原则 针对重金属稳定化修复方式及稳定化后土壤处置利用情景的差异性,对稳定化后的土壤开展分类、 系统性评估,为重金属稳定化效果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4.1.3可操作性原则 考虑稳定化后土壤处置利用情景、评估时间、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污染地 块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效果评估的效率和质量,使评估过程切实可行. 4.2工作内容与程序 4.2.1启动效果评估 重金属稳定化启动效果评估应在土壤与稳定化药剂拌合养护后(一般不少于7天)实施. 4.2.2工作程序 稳定化效果评估工作程序见图1.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20.01 CCS Z00 团 体 标准 T/ACEF140-2024 无废校园建设指南中小学和幼儿园 Guidance for zero-waste campus development -High schools pr 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dens 2024-04-03发布 2024-04-08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40—2024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原则 2 4.1规范性 12 4.2导向性 .2 4.3协同性 .2 4.4持续性. 2 5建设内容 2 5.1总则 .3 5.2计划 .3 5.3实施 .4 5.4检查 .9 5.5改进. 19 6建设成效管理 19 6.1自查自评 .9 6.2外部单位考核 .10 附录A(资料性)校园固体废物调查表 .11 参考文献 .12 I T/ACEF14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万科公益基金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梅沙教育集团、百事集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祝真旭、于现荣、尹芊又、罗春辉、王巧玲、马莉、孙敬华、王阅、 谢晓慧、刘源、吴丹、李燊、丁文静. T/ACEF140—2024 引言 为引导无废城市中无废校园建设工作,促进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固体废物管理的减量 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华 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绿 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等政策法规,在开展生 态文明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固体废物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培训与 教科研、学校活动、社会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无废校园建设实施的要点,旨在 为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无废校园提出指南.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60.30 CCS Z00 团 体 标 准 T/ACEF139-2024 市政常用排水管材选型技术要求 Guide for selecting monly used municipal drainage pipes 2024-04-02发布 2024-04-02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39-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 .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规定. 3 5常用管材. 4 6管材选择 6 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280. CCS F70 团 体 标 准 T/ACEF138—2024 X射线生物学辐照辐射防护与安全指南 Guidelines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safety of X-ray biological irradiation 2024-3-26发布 2024-3-31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38—202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辐照设备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2 6工作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 3 7操作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3 8辐射监测 4 9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5 I T/ACEF13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普林康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卫生健康委 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福建宏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连云港市中医院、大连市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天一瑞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河西区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核工业理化工程研 究院、科安睿检测科技(甘肃)有限公司、瑞邦(杭州)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超、刘一静、邹鹏才、张承国、徐共尚、鲍海云、马桥、杨宪武、张震、 牛振、王陆、訾桂玲、许鹏、阮书州、高杰、任红英、宋航、纪涛、彭小坚、徐霞泽、许达、张逸茹、 欧阳瑾煜、李晶. Ⅱ T/ACEF138—2024 X射线生物学辐照辐射防护与安全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X射线生物学辐照过程中辐射防护与安全的总体要求、辐照设备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工作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操作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辐射监测和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X射线生物学辐照过程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 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HJ6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X射线生物学辐照X-ray biological irradiation 利用辐射的生物效应,采用X射线对细胞、小动物等进行辐照的技术. 3.2 管理目标值management goal limit 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根据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实施放射防护管理而制定的 剂量限值. 4总体要求 4.1.1从事X射线生物学辐照的机构应对X射线生物学辐照活动的辐射防护与安全全面负责,实现 保护从事X射线生物学辐照相关辐射工作人员、公众与环境安全的目标. 4.1.2从事X射线生物学辐照的机构在开展X射线生物学辐照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实践的正当性、 安全与防护的最优化、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确保射线生物学辐照涉及的辐射工作人员和 公众受照剂量处于安全合理的水平.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280 CSS Z33 团 体 标 准 T/ACEF137—2024 辐射屏蔽用铅砖 Lead bricks for radiation shielding 2024-3-26发布 2024-3-31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372024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与命名 5技术要求. 2 6试验方法 4 7检验规则 4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 附录A(资料性)用于防护电离辐射的50mm和100mm的铅砖参考数值6 T/ACEF13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玉核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玉核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玉核科技有限公 司、北京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北京核学会、天津市核学会、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呼和 浩特市职业病防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 南省职业病医院)、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中华环保联合会核能核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广近、翟贺争、张广清、武权、杨非、于伟微、江艳彪、曹磊、薛兰、孙吴、 李德红、李明生、刘辉、轩兴宇、王海超、施正杰、杨雨泽、赵树明、李泽坤、于程程、陶宗硕、王同 胜、李小娟、格日勒满达呼、魏坤杰、胡传朋、翟自坡、彭俊哲、陈掌凡、孙刚涛、王璨、梁巧英. T/ACEF1372024 辐射屏蔽用铅砖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辐射屏蔽用铅砖的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 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防护X、y射线屏蔽用铅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4103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6315 游标、带表和数显万能角度尺 GB/T21388 游标、带表和数显深度卡尺 ISO 7212 用于防护电离辐射的围墙50mm和100mm厚墙的铅屏蔽构件(Enclosure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Lead shielding units for 50 mm and 100 mm thick wall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铅砖lead brick 用于防护X、y射线的砖形及类砖形铅构件. 4分类与命名 4.1铅砖分类 按照密度,铅砖分为I类铅砖和Ⅱ类铅砖.密度大于等于11.26g/cm3为I类铅砖,密度大于等于10.90 g/cm3且小于11.26g/cm3为l类铅砖. 按照形状,铅砖可分为A类和B类.A类为V形,B类为矩形.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280 CCS Z33 团 体 标 准 T/ACEF136—2024 核医学钇-90微球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Requirements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safety for yttrium-90 microspheres in nuclear medicine 2024-3-26发布 2024-3-31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36-2024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2 5 辐射防护要求 3 6 操作中的辐射防护 4 7 辐射防护监测 8住(出)院患者的管理要求 5 参考文献 6 I T/ACEF13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职业病防治 研究院、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有 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 限公司、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瑞美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山东大华医特环保 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滨海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伟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华环保 联合会核能核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翟贺争、马桥、曹磊、杨非、刘雪霞、李海亮、崔兴兰、陶宗硕、武权、杨雨 泽、刘辉、李明生、张翼、胡传朋、贾陈志、翟自坡、陈东辉、冯泽臣、赵徵鑫、李博闻、曹淑莉、刘 冉、周巍、李泽坤、罗海勇、李伟、苏青春、周巧霖、闫涛、樊子风、王凯华、郭俊鹏、王璨、梁巧英. Ⅱ T/ACEF1362024 核医学钇-90微球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核医学钇-90微球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核医学钇-90微球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本文件不适用于非医疗机构中开展钇-90微球的生产、运输、科研等相关实践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075 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 GB11930 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 GB/T14056.1 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B发射体(EBmax>0.15MeV)和a发射体 GB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 114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y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20 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 GBZ 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29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30 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HJ1188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钇-90微球yttrium-90 microspheres 用于选择性内照射治疗的钇-90和微球载体组成的微球集合体.微球载体使用的材料一般是玻璃、 树脂或活性炭等生物相溶性材料.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20.40 CCS Z10 团 体 标 天准 T/ACEF134—2024 零废弃办公实施与评价指南 Guidel ines for the zero-waste office imp 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2024-03-25发布 2024-03-26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34—2024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原则. 2 4.1科学性 2 4.2实用性. 2 4.3客观性...... . 2 4.4导向性. ........ 2 5实施指南. 2 5.1管理制度. 2 5.2宜传教育.... 3 5.3绿色行动. ..3 6评价指南. . . ................4 6.1评价指标. ..4 6.2评价形式..... .....4 6.3评价方法. .......4 6.4评价应用...... ..5 附录A(规范性)零废弃办公评价指标 6 参考文献 10 I T/ACEF13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万科公益基金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万科公益基金会、广州大学、深圳市万物梁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晓慧、刘源、殷宜、彭坚、侯楠、王兆庆、罗春辉、刘雨欣、陈启瑶. II T/ACEF134—2024 零废弃办公实施与评价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零废弃办公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原则、实施指南和评价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办公场所实施零废弃办公,以及第三方开展零废弃办公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95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20861 废弃产品回收利用术语 GB/T29769 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利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9095、GB/T20861和GB/T297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零废弃zero-waste 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消费产品在制造、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获取、重复 利用、循环利用与挖掘废弃物中的内在资源价值. 3.2 源头减量reduce 在生产、流通、消费与回收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来源:GB/T29769一2013 3.15,有修改] 3.3 重复利用reuse 在不违背相关法律、规章或标准前提下,按其原用途继续使用废弃物或其零(部)件、元(器) 件,或经检查、清理、维修后按其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行为. [来源:GB/T29769一2013 3.28,有修改] 3.4 循环利用recycle 对废弃物进行再加工成为产品、材料或物质的任何回收操作,使之其中一部分作为原材料重新 利用的过程,不包括重复利用和能量回收. [来源:GB/T29769一2013 3.26,有修改] 3.5 零废弃办公zero-waste office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20.40 CCS Z05 团 体 标 准 T/ACEF133-2024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异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 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x-situ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ontaminated soils 2024-03-25发布 2024-03-25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33-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通则. 4 .2 5技术工艺.. 2 5.1工艺类型. .2 5.2工艺特点 2 5.3化学预氧化协同生物堆工艺 3 5.4化学预氧化协同泥浆生物反应工艺 ..4 5.5过程控制 .6 6二次污染防治 .6 7修复效果评估 6 附录A(资料性)化学预氧化协同泥浆生物反应工艺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案例8 I T/ACEF13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壹鸣环境污染治理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天津大 学、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仲均、纪涛、郭涛、毛旭辉、何理、林爱军、杨乐巍、肖勇、程 熠晴、刘渊文、赵立坤、张健、丁浩然、张岳、段序、孙同、李晨洋、魏潇淑. Ⅱ T/ACEF133-2024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异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异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通则、技术工艺、二次污染防治、 修复效果评估等技术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异位强化生物修复的工艺设计和工程运行管理,其他有 机污染土壤异位强化生物修复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HJ478 水质多环芳烃的测定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HJ68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 HJ784 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805 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HJ1283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生物堆 3术语和定义 HJ6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异位强化生物修复ex-situ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of soil 将受污染的土壤转移到修复场所,通过筛分预处理对土壤减量化,化学预氧化降低污染 负荷,采用生物堆或泥浆生物反应器,并辅以通风、营养物质、表面活性剂等强化手段,缩 短修复周期的土壤协同修复技术.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20.40 CCS Z05 团 体 标 准 T/ACEF132-2024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泥浆生物反应器智能 装备集成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ntelligent equipment integration of slurry bioreactors i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ontaminated soil 2024-03-25发布 2024-03-25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32-2024 目次 前言 . .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通则. 2 5装备集成. 2 5.1智能装备集成框图 2 5.2造浆单元. 3 5.3氧化单元....... 3 5.4泥浆生物反应器单元. 3 5.5脱水单元. 4 5.6废水处理单元集成. 4 5.7废气净化单元集成 4 6智能控制.,4 6.1造浆单元控制.4 6.2氧化单元控制..5 6.3泥浆生物反应器单元控制 5 6.4智能中控系统6 7设备运行及维护..6 7.1设备运行7 7.2设备维护......7 附录A(资料性)泥浆生物反应器智能装备集成工程化应用案例....8 T/ACEF13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北京化 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投资 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乐巍、刘渊文、孙晓晨、丁浩然、张岳、陈成、侯庆志、王丽娜、 谢倩、王华伟、李霏、徐仲均、田德金、赵鹏、独学渊、魏潇淑、李书鹏、何理、王恒、王 晓伟、杨霓云、刘亚茹、江国是、张松、罗志辉、王文思. T/ACEF132-2024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泥浆生物反应器智能 装备集成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泥浆生物反应器智能装备集成技术的通则、装备集成、 智能控制、设备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指导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泥浆生物反应器修复技术的装备设计、集成、智能控制、 运行和维护等.其他有机污染土壤泥浆生物反应器装备的集成也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25.5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HJ68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 T/ACEF111焦化污染土壤多环芳烃生物修复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T/ACEF112焦化污染土壤多环芳烃生物修复智能监测设备配置技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HJ6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泥浆生物反应器slurry bioreactors equipment 用于污染土壤泥浆状态下,接种适宜浓度的特定微生物,通过提供氧气、营养物质和表 面活性剂等,强化土壤中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专用设备. 注:一般包括泥浆生物反应器组(多个单体组成)主体设备及泥浆调理、微生物扩培、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83.080.01 CCS G32 团 体 标 准 T/ACEF131-2024 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可追溯性和再生碳 减排核算指南 Guidel ines for traceabil ity of wasted plastics from mar ine fishing and accounting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its recycling 2024-02-05发布 2024-03-01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131—2024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对象、方式和数据......2 4.1回收对象范围2 4.2回收方式,、 ..3 4.3可追溯性数据来源和数据类型3 5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可追溯性要求 5.1追溯对象,, ....3 5.2可追溯体系范围. .3 5.3可追溯体系具体流程.... .......4 5.4回收商内部流程管理信息 4 5.5再生利用企业流程管理信息4 5.6采购商信息... ........4 6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再生碳减排核算方法... 4 6.1碳减排核算管理流程. 6.2识别核算边界和主体.. .......4 6.3确定时间尺度和确定基准线数据和活动数据.. .4 6.4碳减排量核算方法.. 7数据质量规则要求6 7.1数据原则...... .6 7.2监测报告程序.... .6 附录A(资料性)排放因子 参考文献 8 1 T/ACEF13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英瑞特再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嘉华特种尼龙有限公司、上 海容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奥塞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道韵网业有限公司、深圳市 星锦雅实业有限公司、厦门波尔谛商贸有限公司、宁波禾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安拓 普聚合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起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高凯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 莱巍爵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青合新碳(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一惟进出口有限公 司、上海联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惟零碳环境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河口 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亿角鲸海洋研究中心、蓝丝带海洋保 护协会、舟山市绿色海洋生态促进中心、无境深蓝、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野 生救援、浙江海洋大学、北京服装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南青、沈毅、胡鹏岩、沈俊超、朱林、熊维、夏文君、任立岳、 黄雅辉、莫秀、周云、李同兵、罗桂刚、张帆、瞿伟锋、孙晓、刘菲、马筝、周棉宇、包 含、李道季、申剑、蒲冰梅、王依欣、刘雪莲、韩寒、马江楠、陈莉莉、龚. T/ACEF131-2024 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可追溯性和再生碳减排核算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方式、应用条件、可追溯性要求和再生碳减排核算 的流程、以及数据质量规则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国内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和企业、塑料回收再生企业、环保组织及相关企 事业单位,对回收海洋捕捞废弃塑料进行溯源并开展再生碳减排核算工作. 注:本文所述海洋捕捞废弃塑料主要源于渔船网具和在海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生活类废 弃塑料,渔船网具包括直接用于捕捞和采收水域中经济动物的各种工具,如拖网、围网、流 刺网、张网、延绳钓、杆钓、渔笼、鱿钓等,常见的渔网材料多为一种或多种常规塑料聚合 物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GB/T5147 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 GB/T30102塑料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GB/T33760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GB/T38159重要产品追溯追溯体系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035、GB/T5147、GB/T33760、GB/T381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文件. 3.1 海洋捕捞mar ine fishing 利用各种渔具、渔船及设备捕捞海洋鱼类和其他水生经济动物的生产行业.一般分 为沿岸、近海、外海和远海捕捞.沿岸水域为水深40米以内;近海水域为水深40-100 米;外海和深海水域水深超过100米. 3.2 渔网回收设施fish net recycling facility...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60.30 CCS Z05 团 体 标 准 T/ACEF 130-2024 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 Technical GuidelinesforIndustrialWastewaterTreatment inNewEnergyBattery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2024-02-04发布 2024-03-01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 发布
T/ACEF 130-2024 目次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阴极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5.1一般规定. 5.2车间废水. 5.3综合废水. 5.4低浓度综合废水 6阳极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6.1设计水质, 6.2处理工艺. 6.3技术要求, 7电解液废水处理工艺. 7.1设计水质.. 7.2处理工艺. 7.3技术要求.. 8施工与验收.... 9运行与维护... 9.1水质控制.. 9.2运行维护, 附录A(资料性)A.1磷酸铁锂废水处理项目 10 附录A(资料性)A.2新能源废水处理项目, 10 II
T/ACEF 13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环 博通环保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四川美峰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四川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北京华宇辉煌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百惠浦环保节能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澳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创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 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永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生态 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宜宾博原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九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康仑环境 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世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 限公司、四川拓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大开元环保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苏州湛清环保科技有限公 司、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苏州普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镇江市途志安全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愿军、孙冬、丁炜鹏、何小芬、杨洋、李伟、张旭擎、肖顺林、谭刚、王文 川、刘宜、尚闽、佟灿、余婷婷、路宏伟、杜晓亮、彭涛嘉、王春、田晓刚、王莹、赵东霞、周伟、王 俊、王丽苑、杨万海、陈海峰、刘晨明、靳天翔、刘畅、樊敏、蒋卉、李志刚、赵忠富、周正林、刘根 廷、王磊、陈胜利、林小锋、陈胜君、黄仲俊、王玉新、刘金圣、王玉明、关永年。

IⅡ
T/ACEF 130-2024 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磷酸铁锂电池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磷酸铁锂电池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规定、阴极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阳极废水处理工艺 设计、电解液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

本文件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1441 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标准 HJ/T 270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 HJ/T 271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滤装置 HJ 579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T 334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渗析装置 HJ/T 369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水处理用加药装置 HJ 2006 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38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能源电池newenergybattery 基于将清洁能源转化成电能的新能源技术开发的或使用新型电池电极新材料的电池。

新能源电池类 型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钠硫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

3.2 磷酸铁锂电池lithiumironphosphatebattery 使用磷酸铁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30.01 CCS N 04 团 体 标 准 T/ACEF 129-2024 煤炭生产企业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 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 of hazardous waste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coalproduction enterprises 2024-02-04发布 2024-02-06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总体要求... 5总体结构.. 6功能要求. 7平台接口要求. 11 8数据存储与备份.. .11 9信息安全.. .11 10运维管理与持续改进. ..12 附录A(资料性)危险废物产生环节, ..14 附录B(资料性)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绩效分级 .15 参考文献.. 1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准格尔旗分局、内 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环智云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 学研究院、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华环保联合会固危废及土壤污染 治理专业委员会、鄂尔多斯市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兴隆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准格尔旗力量煤业有 限公司、鄂尔多斯市西部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五图精煤矿、准格尔旗聚鑫煤焦有限责任 公司高西沟煤矿。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安定、赵胜利、韩旺、武建强、张岩、吕伟、王维、闫东、曹效 军、张钊、高原、李虎民、韦红卫、张强、袁凤龙、韩鹏、谭建军、王平、陈昆、白向阳、 周瑞清、白铁兵、刘建军、李虎、朱云、李晓星、王盼、韩冬妮、张康平、赵蒙、张志超、 李磊、华超誉、李栋、吴桐、黄俊屹、吴鹏、任学峰、车立鹏、郝叶波、谭苗、王海鹏、孙 瑞栋、高彦杰、孙帅、杜雪波、胡雅萍、欧伟杰、关艳艳、李云、王蓉。


煤炭生产企业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煤炭生产企业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要求、总体结构、功能、平 台接口、数据存储与备份、信息安全和运维管理与持续改进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煤炭生产企业内部全流程危险废物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管理,生态环境主 管部门可参考本文件对煤炭生产企业危险废物进行全过程信息化智慧环境监管,危险废物运 输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危险废物信息化平台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722 电子台案秤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T 2027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2080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34960.5 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5部分:数据治理规范 GA/T 1211 安全防范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HJ 608 排污单位编码规则 HJ 929 环保物联网术语 HJ 1259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 HJ 1276 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 HJ 1297 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二维码标识技术规范 SB/T 11083 商品用电子标签应用规范 1
3术语和定义 GB18597、HJ929、HJ1259、HJ1276及HJ1297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文件。

3.1 煤炭生产企业coalproductionenterprises 开采煤炭资源并进行物理加工的企业。

注:煤炭生产企业包括煤炭开采和煤炭洗选两个过程。

3.2 煤炭开采coalmining 通过开掘井巷抵达煤层,或剥离上覆岩土层揭露出煤层的方式,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作 业过程。

注:按照开采方式的不同,煤炭开采分为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

3.3 煤炭洗选coalwashing 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除掉煤炭中杂质,将煤炭按需要分成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65146-2018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175.3-2018 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光照试验 Wear environmental test methods for watch casings -Part 3:solar radiation test 2018-07-04发布 201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175.3-2018 前言 QB/T5175《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化妆品试验; —第3部分:光照试验; —第4部分:人工汗试验. 本部分为QB/T5175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坦时钟表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罗西 尼表业有限公司、石狮市信佳电子有限公司、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飞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迪迪、黄凯旋、何光先、樊伟群、郭新刚、宋鹏涛、刘忠、李平等、邵跃明、 蓝丽萍、刘英才、刘亚睿、李育忠、张克来、郭治平、钟飞.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 QB/T5175.3-2018 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光照试验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光照试验的试验准备、氙弧灯方法、紫外灯方法和试验结果. 氙弧灯方法适用于模拟在日光照射环境下的试验.在不具备氙弧灯方法试验装置的情况下,可使用 简易的紫外灯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手表玻璃,以及金属及合金、金属陶瓷、塑料、橡胶、皮革等材料制造的表壳、表盘、 后盖、表带、带扣等手表外观件的光照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B/T4781手表外观件的外观检验条件 QB/T5175.1一2017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3试验准备 每种被测外观件的样本量不应少于3个.试样的一部分表面应用遮盖物遮住,以便对比观察光照试 验对其表面颜色和外观质量的影响.遮盖物为对光照稳定的不透明材料,如薄铝片或铝箔纸等,用于遮 盖试样. 4氙弧灯方法 4.1总则 在氙弧灯照射下,通过观察在规定的时间内样品表面颜色和外观质量等发生的变化,从而判定手表 外观件在光照辐射下的耐光照性能. 4.2仪器设备 4.2.1氙弧灯 氙弧灯经滤光片过滤后,波长应控制在290nm~800nm之间. 4.2.2试验箱 试验箱中安装氙弧灯,箱内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控制,并具有使温度控制在±2℃范围内的 调节装置.试验箱中还应安装有辐照度计、黑板温度计和温、湿度计,用于测量箱内的试验条件.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或消除来自试验箱内表面的辐射反射,通常试验箱的容积至少为试样外壳体积 的10倍. 4.2.3试样架 试样架应以不影响试验结果的惰性材料制成.为了保证试样的表面受到相同的光照,应使用一个旋 转的试样架. 4.3试验箱的监测装置 4.3.1辐照度计 用以测量波长为290nm~400nm的光谱辐照度的装置. 注:由于试样表面的辐照度与灯光强度和灯至试样距离呈函数关系,可用辐照度计来控制曝晒的均匀度,辐照度计 可测量在试样架平面上某一点上的辐照度(单位面积辐照能). 1 QB/T5175.3-2018 4.3.2黑板温度计 用于测量试样表面温度的装置,包括一块平面的金属板,其温度用温度计或热电偶测量,热敏部分 位于金属板中心并与板接触良好.金属板向着光源的一面为黑色,使到达试样的光谱在黑板上的反射率 小于5%,背光的一面不应绝热. 4.3.3温、湿度计 用于测量试验箱中温度、湿度的装置. 4.3.4监测装置的要求 监测装置的分辨率和最大允许误差见表1. 表1监测装置 监测装置 分辨率 最大允许误差 辐照度计 0.1W/m2 ±15% 黑板温度计 1℃ ±2℃ 温度计 1℃ ±2℃ 湿度计 1%RH ±5%RH 4.4试验步骤 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试验前,检查氙弧灯和试验箱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氙弧灯是否洁净且在使用有效期内; b)将试样平放在设备中的托盘上(需要装夹的试样应先在试样架上装夹好),被测表面朝向照射 光源; c)开启设备,设定辐照度(波长在290nm~400nm)最高为60W/m2 最高黑板温度为65℃, 相对湿度为60%; d)照射至少40h后试验结束,将试样从设备中取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60681-2017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175.2-2017 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化妆品试验 Wear environmental test methods for watch casings Part 2:Cosmetic test 2017-11-07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175.2-2017 前 言 QB/T5175《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化妆品试验; ——第3部分:光照试验: —第4部分:人工汗试验. 本部分为QB/T517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飞亚达精密计时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坦时钟表科技有限公司、珠 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雷诺表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朗朗星科电子有 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迪迪、陈文亮、何光先、樊伟群、宋鹏涛、刘海华、蓝丽萍、邵跃明、 杜海荣、兰付胜、史方宗、王远明.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 QB/T5175.2-2017 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化妆品试验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化妆品试验的目的与应用、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手表玻璃,金属及合金、金属陶瓷、塑料、橡胶制造的表壳、后盖、表带、带扣等手 表外观件. 本部分不完全适用于皮革表带,但可参考进行部分试验. 注:含有乙醇的香水、花露水等化妆品样品对皮革表带中的染料有溶解作用,因此不适宜进行相关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665护肤乳液 QB/T1857润肤膏霜 QB/T1858香水、古龙水 QB/T1858.1花露水 QB/T2654洗手液 QB/T5175.1一2017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3目的与应用 3.1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模拟手表在佩戴环境下,化妆品对手表外观件的影响,以确定手表外观件的耐 化妆品性能. 3.2化妆品样品及试剂 3.2.1总则 本试验方法建议使用芳香类、护肤类、清洁类化妆品进行试验,其他由供需双方商定的化妆品也可 参照使用,但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妆品不适用于本试验方法. 注: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指具有特殊用途和效果的化妆品,对人体有特殊功效,但作用轻微、缓和,如:育发、染发、 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等化妆品. 3.2.2化妆品样品 本试验方法推荐的化妆品样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香水:应符合QB/T1858的要求,相对密度应为0.85~0.90; —花露水:应符合QB/T1858.1的要求,相对密度应为0.87~0.94; 润肤露:应符合GB/T29665的要求,pH应为6.0~7.5; 一防晒霜:应符合QB/T1857的要求,pH应为6.0~7.5; ——洗手液:应符合QB/T2654的要求,pH应为6.0~7.5. 注:以上化妆品的典型配方参见附录A. 3.2.3试剂 脱脂溶液是在1000mL水中溶解5g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诸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也可用适当稀释 的、中性的、市场上可买到的清洁剂. 1 QB/T5175.2-2017 4试验方法 4.1样本准备 4.1.1试验中宜使用符合3.2规定的化妆品样品及试剂. 4.1.2每组被测外观件的样本量不应少于3个. 4.1.3在室温下将样本放进温度不高于40℃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用超声波清洗设备清洗15min 然后干燥后待用.若有需要时,也可用脱脂溶液清洗后,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处理后,保证样 本表面清洁,无灰尘、污渍等. 4.2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仪器设备的分辨率和最大允许误差见表1. 表1试验仪器设备 单位为摄氏度 试验仪器设备 分辨率 最大允许误差 恒温箱 ±2 4.3试验步骤 4.3.1对于液体状且易于喷洒的化妆品,将化妆品均匀地喷洒在样本表面,然后用玻璃棒将样本悬挂 在装有高约10mm化妆品液体的密闭玻璃干燥器中,且使样本距离液面和容器壁至少30mm;对于不 易于喷洒的液体化妆品、膏霜类化妆品,将化妆品涂抹在样本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即可),然后将样本 平放在涂满化妆品的吸水纸/棉布上(吸水纸/棉布应完全覆盖玻璃干燥器的底部),再一并放进相应尺 寸的密闭玻璃干燥器中.对于使用不同种类化妆品同时进行试验的样本,应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60680-2017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175.1-2017 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 Wear environmental test methods for watch casings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2017-11-07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175.1-2017 前言 QB/T5175《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化妆品试验; ——第3部分:光照试验: —第4部分:人工汗试验. 本部分为QB/T5175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泰坦时钟表科技有限公司、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罗西 尼表业有限公司、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雷诺表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朗星科电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岩民、何光先、鲍贤勇、刘丹、郭新刚、宋鹏涛、邵跃明、蓝丽萍、李育忠、 张克来、杜海荣、兰付胜、史方宗、王远明.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 QB/T5175.1-2017 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的实验室环境条件、试验条件允差、试验仪器设备、试验准 备、试验中断的处理、试验后的数据、试验报告、结果分析等通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手表外观件的佩戴环境试验. 2通用要求 2.1实验室环境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下列实验室环境条件下进行: a)温度:18℃~25℃; b)相对湿度(RH):≤70%; c)大气压力:试验场所气压. 2.2试验条件允差 2.2.1概述 允差用“±X”表示.除另有规定外,试验条件的允差不应超出2.2.2~2.2.5的规定. 2.2.2温度 2.2.2.1实验室应保持样本所处环境温度的均匀性.一般检验项目试验环境温度在标准规定的温度范 围内,温度波动不超过2℃.温度试验项目不应超过规定温度的士1℃. 2.2.2.2当试验温度的规定值大于100℃时,其允差为±5℃. 2.2.3压力 规定值的±5%. 2.2.4相对湿度 规定值的±5%. 2.2.5时间 除有特殊要求外,对于试验持续时间大于8h的试验,试验持续时间和检测(监测)数据采集间隔 时间与规定值之差不超过5min;对于试验持续时间不大于8h的试验,该差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1%. 2.3试验仪器设备 2.3.1环境适应能力 应确保试验仪器设备在所处环境中能正常工作. 2.3.2校准 实验室使用的试验仪器设备应经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除本部分各部分另有规定外,试验仪器 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与被测参数的允差之比应小于或等于1/3. 2.4试验准备 2.4.1试验条件检查 试验前应检查试验条件,并记录,确保试验条件均在规定范围内. 2.4.2样本检查 试验前应检查样本,并记录样本状态,确保样本符合相关试验要求. 1 QB/T5175.1-2017 2.5试验中断的处理 2.5.1概述 除本部分各部分中另有规定外,试验中断时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2.5.2允差内中断 若试验中断期间,试验条件仍保持在允差范围内(例如不影响试验箱温度的断电)时,不构成一次 中断,则不需要修改试验持续时间. 2.5.3超允差中断 2.5.3.1试验中出现超允差中断时,按下列方法处理: a)欠试验中断.当试验条件低于允差下限时,应从低于试验条件的点重新达到规定的试验条件(除 本部分各部分另有规定外),恢复试验直至结束; b)过试验中断.当试验条件高于允差上限时,应停止试验,用新试件重新试验. 2.5.3.2若在人工汗等试验中出现超允差中断时,应按本部分中相应部分规定的试验方法处理. 2.6试验后的数据 每次试验完成后,应按规范检验样本,并将其与试验前的性能数据做比较.试验后的数据记录中应 包括下列信息: a)样本的标识; b)试验仪器设备的标识; c)实际试验顺序; d)对试验大纲的偏离及其说明; e)所要监控的性能参数数据(适用时,含目视检查结果和照片); f)试验期间定期记录的实验室环境条件; g)本部分各部分或有关文件中规定的其他数据; h)试验中断的记录及其处理结果; i)初步的试验失效分析(适用时); j)确认试验数据有效的人员签名及日期. 2.7试验报告 2.7.1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试验对象; b)所使用的标准(包括标准名称和出版年号); c)所使用的方法(如果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46840-2014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781-2014 手表外观件的外观检验条件 Test conditions for appearance of watch casings 2014-07-0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478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泰坦时钟表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市飞亚达精密计时制造有限公司、深 圳市华明钟表有限公司、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光先、张娜、陈镇东、王永宁、李育忠、张平、徐金翠、招志明、郭新刚、 张克来. I QB/T4781-2014 手表外观件的外观检验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表外观件的外观检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手表外观件的外观检验,钟表及其他零部件的外观检验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820.2一2008计时学术语第2部分:技术和商业用定义(ISO6426-2:2002 DT) GB/T26189一2010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ISO8995:2002/CIES008/E:2001 DT) GB50034一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9820.2一2008、GB/T26189一2010及GB50034一200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6189一2010及GB50034一2004中的部分术语和定义. 3.1 外观件casing 附加到机心上并对机心起保护、固定、控制等作用的零、部、组件,如表壳、表盘、指针和表 带等. 注:改写GB/T9820.2一2008,定义6.4.1. 3.2 照度illuminance E 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除以该面元面积dA所得之商,即 do E dA 该量的单位为勒克斯(lx) 1lx=11m/m2. [GB50034一2004,定义2.0.6] 3.3 维持照度maintained illuminance Em 指定工作表面上不能再降低的平均照度值. [GB/T26189一2010,定义3.4] 3.4 显色指数colour rendering index R 在具有合理允差的色适应状态下,被测光源照明物体的心理物理色与参比光源照明同一色样的心理 物理色符合程度的度量. [GB50034一2004,定义2.0.39]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