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8月 ( 第 113 页)

ICS65.020.01 B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800—2009 代替GB/T15800一1995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2009-03-27发布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5800-2009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3越冬基数调查 4成虫诱测 丰丰 2 5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情况调查 3 6棉田系统调查 3 7大田普查 .4 8棉花生育期调查 4 9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 5 10监测预报数据的传递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棉铃虫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棉铃虫24 附录C(规范性附录)棉铃虫模式报表 39 附录D(资料性附录)棉铃虫滞育蛹和非滞育的区别44 附录E(资料性附录)棉铃虫性诱剂有效组分 45 I GB/T15800—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5800一1995《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与GB/T15800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其中定义了棉铃虫的发生世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等内容; b)原版本棉铃虫拉丁名为Heliothis 本标准改为Helicoverpa; c)以棉铃虫越冬蛹的调查代替越冬幼虫调查; d)将原版本“早春灯光诱蛾”、“杨树枝把诱蛾”和“性诱剂诱蛾”三种成虫诱测方法归纳为“成虫 诱测”,增加了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为诱测工具,规定设置标准和诱蛾时间; )增加了棉铃虫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系统调查内容; f)将原版本“棉田虫量和天敌调查”改为“棉田系统调查”; g)将原版本“第一代和其他各代棉田外的幼虫量调查”和“大田棉铃虫发生防治情况普查”合并 为“大田普查”; h)删除了棉花生育期调查中“棉花生育状况调查”; i)增加北方棉区第四代棉铃虫为害损失统计计算公式; j)增加了“监测预报数据的传递”部分和附录C(规范性附录)“棉铃虫模式报表”; k)“棉铃虫调查资料表册”和“棉铃虫测报资料统计(汇总)表册”,在正文和附录中进行了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屈西峰、夏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800-1995. GB/T15800—2009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铃虫越冬基数调查、成虫诱测、严重发生年份麦田一代发生情况调查、棉田系统调 查、大田普查、棉花生育期调查、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监测预报数据传递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棉铃虫测报调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总虫(蛹)量total number of larva(pupa) 观测区里的各种寄主作物上的发生虫()量. 2.2 发生世代generation emergence 发生世代的表述方法一律以卵的开始出现作为下一个世代的开始,对以蛹越冬的区域,发生世代的 表述方法: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对无越冬的区域,发生世代的表述方法:第一代、第二 代、第三代. 2.3 发生期emergence period 各代各虫态发生期分别称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终见期”.调查某代某虫态首见日 为其始见期;各代某虫态发生数量达该代该虫态累计总量的16%、50%、84%的日期分别称其始盛期、 高峰期、盛末期;发生盛期通常为从始盛期始至盛末期止;连续调查3d未见某代某虫态,则末次见虫日 为其终见期. 2.4 发生程度emergence degree 发生程度分为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五级, 以害虫发生高峰期的虫量或卵量表示. 3越冬基数调查 3.1冬前越冬量调查 3.1.1调查时间 10月下旬或11月上句, 3.1.2调查作物 当地最末一代棉铃虫主要寄主作物田,如棉花、玉米、花生、大豆、谷子、高粱等. 3.1.3取样方法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各类作物累计不少于20m2 挖蛹深度不少于15cm 每块地随机取5点, 兼顾地边和中间,调查记载数、滞育数(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01 B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798-2009 代替GB/T15798—1995 粘虫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 armyworm [Pseudaletia (Mythimna)separate Walker] 2009-03-27发布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5798—2009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成虫诱测 1 4卵量调查2 5幼虫调查 2 6迁出区发生情况调查 3 7粘虫调查资料表册 3 8粘虫预报数据的收集和传输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粘虫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粘虫模式报表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粘虫成虫诱测工具17 附录D(资料性附录)粘虫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和交尾划分方法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粘虫幼虫发育进度龄期分级方法 20 附录F(资料性附录)粘虫蛹发育级别分级方法21 I GB/T15798—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5798一1995《粘虫虫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与GB/T15798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其中定义了粘虫的发生世代、为害区和模式报表等内容; 2)成虫诱测方法增加了虫情测报灯,删除了杨树枝把的内容; 3)增加了“粘虫预报数据的收集和传输”部分,其中增加了“粘虫模式报表”及传输平台的要求 内容; 4)将“粘虫调查资料表册”在正文中进行了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屈西峰、夏冰、曾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798—1995. GB/T15798-2009 粘虫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粘虫成虫诱测、卵量调查、幼虫调查、迁出区发生情况调查、调查资料表册、预报数据 的收集和传输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粘虫测报调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粘虫的发生世代generation emergence of the armyworm 以卵的出现作为下一个世代的开始,对全年卵、幼虫、成虫、蛹发生世代的表述方法:越冬代、第一 代、第二代、第三代. 2.2 粘虫的发生区region of generation emergence of the armyworm 越冬代发生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江西、湖南; 一代发生区:上海、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 二代发生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天津、北京、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 肃、宁夏; 三代发生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 四代发生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 3成虫诱测 3.1诱测时间 一代发生区南部自2月10日至4月10日,北部自3月5日至4月15日;二代发生区自5月10日 至6月20日;三代发生区自7月15日至8月15日;四代发生区自9月1日至10月10日, 3.2诱测工具 各地可从下列几种观测工具中,选出一种诱蛾效果最好的进行监测,将量诱测结果记入附录A 中的表A.1中. 3.2.1虫情测报灯 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装设1台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见附录C中的第C.1章)或20W 黑光灯,要求设在视野开阔处,其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 1.5m 一般每年更换一次灯管. 3.2.2诱娥器 选择离村庄稍远、比较空旷容易遭受为害的作物田.一般设置2台诱蛾器(其结构见附录C中的 第C.2章),间距应在500m以上,诱蛾器可以用木或铁器架架起,诱蛾器底部距地面1m.设立后不要 轻易移动位置,保持相对稳定, 诱集方法:加人诱剂(成分和配制方法见附录C中的第C.2章)后,每日黄昏前将诱剂皿盖打开,搅 拌诱剂后罩好筒盖,次日清晨将落在皿内和皿外死亡的粘虫娘取出,携回检查并将诱剂皿盖盖好,减少 诱剂蒸发,再罩好简罩.诱剂每逢5(每月5日、15日、25日)增加半量,逢10(每月10日、20日、30日或 31日)更换全量.当蛾量多、蒸发量大或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酌情增加或更换. 1 GB/T15798—2009 3.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01 B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794-2009 代替GB/T15794一1995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of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for the rice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and Sogatalla furcifera Horvath) 2009-03-27发布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5794-200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1 3越冬调查 2 4灯光诱测 2 5田间虫量系统调查 3 6田间卵量系统调查3 7大田虫情普查4 8主要天敌调查 4 9危害状况普查 4 10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报与归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飞虱6 附录B(规范性附录)稻飞虱模式报表 17 附录C(资料性附录)稻飞虱卵发育进度分级及卵寄生特征18 附录D(资料性附录)稻飞虱发生世代划分 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稻飞虱发生程度分级20 I GB/T15794-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5794一1995《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与GB/T15794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确保调查准确性的基础上,对调查范围、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使之 更符合生产实践需要; b)对诱测灯设置环境作数量化界定,提高诱虫效率,结果更具代表性; )采用分格记数法统计夏秋季灯下诱集虫量,“扫网法”或“目测法”调查越冬区秧田,水湿润瓷盘 内壁拍查稻飞虱法进行田间虫量调查,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 d)增加稻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为田间调查提高依据; e)增加稻飞虱发生情况模式报表,统一、规范数据上报方式.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张跃进、刘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794—1995. Ⅲ GB/T15794-2009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飞虱越冬、灯光诱测、田间虫量、天敌以及危害状况的调查方法和测报资料整理与 归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稻飞虱测报调查,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越冬hibernate 稻飞虱冬季来临前通过迁飞方式,寻找低纬度稻区活动取食,避开冬季恶劣环境对其生存影响的 行为. 2.2 越冬区hibernating area 稻飞虱能安全度过冬天的地区称为稻飞虱越冬区.通常指在北纬23以南,冬季气温最低月平均 气温在12℃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持续天数常年不超过10d 且有水稻或再生稻、落粒自生稻 生长的地区. 2.3 落粒自生稻spontaneous rice 水稻收获时撒落在稻田或田埂上的稻谷自然剪发生长的水稻. 2.4 再生稻ratooning rice 水稻收获后残留稻桩基部茎节萌发出的中低节位分蘖,这些分蘖最后能抽穗、扬花、结实. 2.5 低龄若虫low instar nymph 稻飞虱初孵若虫至发育至3龄(含3龄)以前的若虫. 2.6 高龄若虫advanced instar nymph 稻飞虱3龄以后若虫. 2.7 灯下高峰期及高峰日adult arising peak period and date under light trap 根据灯诱结果,从出现稻飞虱成虫量突增日到高峰后突减日为止,为一个峰期,峰期中虫量最多的 日期为高峰日;前一峰的突减日和后一峰的突增日之间相距3d以内(含3d)的,则计人同一个峰期. 2.8 田间成虫高峰期及高峰日adult arising peak period and date in field 本地成虫羽化峰的确定是根据田间调查结果,成虫量出现最多的日期为田间高峰日,高峰日前成虫 量突增至高峰日后虫量稳定的这段时期为田间高峰期. 2.9 产卵高峰oviposition peak 成虫高峰后,田间出现相应的卵量突增时,则为产卵高峰. GB/T15794-2009 2.10 若虫高峰nymph peak 田间出现初孵若虫突增现象,为卵孵化高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01 B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792-2009 代替GB/T15792-1995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of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for the Asiatic rice striped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2009-03-27发布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5792—2009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 3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 1 4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 5成虫诱测 3 6卵块密度、解化进度调查 4 7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 4 8预测预报6 9数据记录与归档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二化螟7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化螟发生实况模式报表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二化不同虫态发育历期17 附录D(资料性附录)二化螟发生程度及发育进度分级指标18 附录E(资料性附录)二化螟卵与被寄生卵的区别特征19 GB/T15792—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5792一1995《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3. 本标准与GB/T15792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对调查范围、取样类型、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使之更符合生产实践 需要; b)增加了二化螟发生情况模式报表,统一、规范数据上报方式; )增加二化螟不同虫态发育历期、二化螟发生程度及发育进度分级指标、二化螟卵与被寄生卵的 区别特征部分,为田间调查提供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夏冰、刘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792一1995. I GB/T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蛹发育进度、虫口密度、螟害率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数据记载归 档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越冬hibernation 当地秋季二化螟最后1代~2代3龄~7龄幼虫进人滞育状态,到来年春季解除滞育前的行为. 2.2 虫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 单位面积内二化幼虫、桶、成虫的数量,通常以“头/667m2”表示, 2.3 卵块密度ovum density 单位面积内二化螟卵块数量,通常以“块/667m2”表示. 2.4 有效虫源田effective insect field 上年或前一代发生二化螟的田块,且该田块在二化螟化蛹或羽化期未进行翻耕冬坑、灌水翻耕等影 响二化螟存活率的农事活动.主要包括绿肥田、油菜田、小麦田、冬季蔬菜田、未翻耕冬闲田、中稻田(一 季稻田), 2.5 发生期emergence period 成虫、卵、各龄幼虫、蛹等各虫态的数量在被调查二化螟总虫量中所占比例分别达16%、50%、84% 时,该虫态分别进人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2.6 螺害率damage ratio of Asiatic rice striped borer 受二化螟为害,水稻表现出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虫伤株等症状的单株数占总调查单株数的百 分率. 3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 3.1调查时间 越冬前调查1次,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越冬后调查1次,在当地稻田灌水翻耕前或越冬代幼虫化 蛹始盛期进行. 3.2调查方法 3.2.1有效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包括冬闲田和春季作物田)10块~15块,总调查面积不少于1hm2 代 表面积不少于1000hm2.采用棋盘式取样法,每块田取样点20个,每点0.4m×0.5m. 1 GB/T15792—2009 分别拾取各类型田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带回室内剥查计数. 调查结果经3.3统计计算后记入附录A中表A.1.同时统计冬前基数,结果记人附录B中表B.1. 3.2.2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的地区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进行. 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根,剥查草杆内虫数,计算虫口密度,死亡率和寄生率. 调查结果参照3.3统计计算后记入附录A中表A.2.同时统计冬后活虫数,结果记人附录B中 表B.2. 3.3调查统计方法 3.3.1田间越冬虫口密度 a)按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01 B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790—2009 代替GB/T15790-1995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of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 rice blast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 2009-03-27发布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5790—2009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1 3苗期叶瘟调查 4大田叶瘟调查2 5穗瘟调查 .2 6空中孢子动态观察 2 7品种抗性情况调查 3 8调查资料的计算 3 9发生程度分级 10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瘟病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稻瘟病模式报表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稻瘟病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稻瘟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16 I GB/T15790—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5790一1995《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与GB/T15790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增加了稻瘟病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稻痘病模式报表、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等内容,为准确划分 叶瘟、穗瘟发生程度、了解品种田间抗性、来年作物布局提供依据; b)在确保调查准确性的基础上,对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使之更符合生 产实际需要.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夏冰、刘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790—1995 Ⅲ GB/T15790—2009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瘟病发病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和汇 总归档要求. 本标推适用于稻瘟病的测报调查,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苗seed blast 水稻秧苗在3叶期以前发生的稻瘟病,称为苗瘟. 2.2 叶痘leaf blast 水稻植株3叶期以后叶片上发生的稻瘟病,称为叶痘. 2.3 穗痘ear blast 水稻植株抽穗以后在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发生的稍痘病,统称为穗瘟. 2.4 慢性型病斑chronic sickness spot 田间最常见到的病斑,多数梭形,边缘呈黄色晕圈,内圈黄褐色,中间灰白色或草黄色.病斑两端有 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是识别田间稻瘟病的重要特征. 2.5 急性型病斑acute sickness spot 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深绿色,霉层数量远比慢性型病斑多,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叶痘 即将流行的标志. 2.6 发病率infested ratio 包括病田率、病株率和病叶(穗)率等,是衡量稻瘟病发生程度的重要指标.病田率是指取样调查的 田块中发病田块的比率;病株率是指取样调查的稻株中发病株数的比率;病叶(穗)率是指取样调查的叶 片(稻穗)中发病叶片(稻穗)的比率. 2.7 品种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 of cultivar 水稻品种抵抗病菌侵人、扩展、危害的能力. 3苗期叶调查 3.1调查时间 在3叶期~4叶期至移栽大田前3d~5d期间,查1次. 3.2调查田块和调查方法 按品种、生长类型,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 GB/T15790-2009 20株,每块田共查100株.以株为单位,调查病株数、严重度、急性型病株数、叶龄期.按附录C进行分 级.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1. 4大田叶瘟调查 4.1定点系统调查 4.1.1调查时间 自插秩后秧苗返青起,至始穗止,每5d调查一次. 4.1.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 按当地水稻品种的布局状况和生态类型,选择发病条件好、发病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早播、中播、迟播 三类型感病品种稻田各1块,每块不小于3002,作为系统观测田,在整个观察期内不施用防病药剂. 每类型的每块田于近田硬的第2行~第3行稻内直线定查五点,每点查10丛稻的绿色叶片.按附 录C进行分级.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2. 4.2大田叶瘟普查 4.2.1调查时间 分别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查两次. 4.2.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 按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160.50 J33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815-2008 代替GB/T13815一1992 铝基钎料 Aluminium base brazing filler metals 2008-06-26发布 200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送 发布 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3815-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3815一1992《铝基钎料》,与GB/T13815一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在适用范围中将原标准的“火焰钎焊、炉中钎焊、盐浴钎焊和真空钎焊等工艺方法”一并改为 “硬钎焊”; 一将“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一将原标准中的分类“铝硅、铝硅铜、铝硅镁”等三大类修改为“铝硅、铝硅铜、铝硅镁、铝硅锌”等 四大类,同时引用了7种国外广泛使用的钎料; 一增加了钎料型号表示方法和钎料标记的要求(本标准中第3章); 一将原标准“规格和极限偏差、技术要求”合并为第5章“技术条件”; 一对第5章带状钎料、棒状钎料及丝状钎料的公差作了调整和加严; —增加了“产品质量证明书”一章(本标准中7.3); —将原标准附录A“铝基钎料熔化温度”中的内容对应列入表2中; 一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钎料型号对照表”. 本标准中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斯米克焊材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深圳宝安联华实业 有限公司、金华信和焊材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斌、何鹏、龙伟民、麦汉辉、张理成.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815—1992. I GB/T13815—2008 铝基钎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基钎料的分类和型号、化学成分、技术条件、检验、包装、标志、质量证明书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硬钎焊使用的铝基钎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987(部分)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13393抽样检查导则 3分类和型号 3.1钎料的分类和型号见表1及附录A. 表1钎料的分类和型号 分类 型号 分类 型号 BAl95Si BAl89SiMg(Bi) 铝硅 BA192Si 铝硅镁 BA189Si(Mg) BAl90Si BA188Si(Mg) BA188Si BA187SiMg 铝硅铜 BA186SiCu BA187SiZn 铝硅镁 BA189SiMg 铝硅锌 BA185SiZn 3.2钎料型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B”表示硬钎焊,第二部分由主要合金组分的化学元素符号 组成.在第二部分中,第一个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钎料的基本组分,第一个化学元素后标出其公称质量百 分数(公称质量百分数取整数误差士1%,若其元素公称质量百分数仅规定最低值时应将其取整),其他 元素符号按其质量百分数由大到小顺序列出,当几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量百分数时;按其原子序数顺序 排列.公称质量百分数小于1%的元素在型号中不必列出,如某元素是钎料的关键组分一定要列出时, 可在括号中列出其化学元素符号. 3.3钎料标记中应有标准号“GB/T13815”和“钎料型号”的描述.一种铝基钎料含硅9.0%~ 10.5%、镁1.0%~2.0%、铋0.02%~0.20%、铝为余量,钎料标记如图1所示. GB/T 13815 B A189 SiMg (Bi) 关键组分 其他组分 基本组分及其公称含量 硬钎料 一标准号 图1钎料标记示例 4化学成分 4.1钎料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 4.2化学分析所得数值保留位数与表2中要求一致,数值修约规则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 1 N 表2铝基钎料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熔化温度范围/℃(参考值) 型号 Al Si Fe Cu Mn Mg Zn 其他元索 固相线 液相线 Al-Si GB/T13815-2008 BA195Si 余量 4.5~6.0 0.6 PRESS"OF ≤0.10 Ti0.15 575 630 BAl92Si 余量 6.8~8.2 5 ≤0.10 575 615 BAl90Si 余量 9.0~11. STANDAROS ≤0.30 ≤0.05 ≤0.05 CHINA 长0.20 575 590 BA188Si 余量 11.0 0. ≤0.05 0.10 ≤0.20 575 585 Al-S...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160.30 J64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165-2010 代替GB/T13165-1991 电弧焊机噪声测定方法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n noise emitted by arc welding machine 2010-11-10发布 2011-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3165—2010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量和单位 1 5测量误差 1 6声学测试环境1 7测试仪器 2 8声源的安装和工作状况 2 9A[计权]声级的测量 2 10测量表面平均声压级和A[计权]声功率级的计算 5 11测试报告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环境的鉴定 .7 I GB/T13165—2010 前言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GB/T13165一1991《电弧焊机噪声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13165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对增加并对引用标准做了修改. ——做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焊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瑞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肯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佳士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成都三方电气有限公司、凯尔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光、朱宜辉、潘磊、王仕凯、谢冈、萧波、王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165--1991. GB/T13165—2010 电弧焊机噪声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声源A[计权]声功率级的简易法,即在规定的测点上测量声源的A[计权]声级, 然后经过计算得出A[计权]声功率级.本方法尤其适用于现场测量,不必非将被测声源移人特殊声学 环境内.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通用的电弧焊机(以下统称声源)所辐射的宽带、窄带、离散频率等稳态噪声.除 重复率小于每秒5个的猝发声外,也适用于非稳态噪声源.对被测声源的体积不加限制,对于特大尺寸 的声源应选取主要噪声源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 对于其他类型的电焊设备的噪声测量,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动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00.22电工名词术语电焊机 GB3102.7声学的量和单位 GB/T3785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3947声学名词术语 JJG176声校准器检定规程 JJG188声级计检定规程 JJG277标准声源检定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22和GB/T3947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量和单位 本标准使用的量和单位符合GB3102.7的规定. 5测量误差 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测量声源A[计权]声功率级的误差为: a)对于辐射频谱密度均匀的噪声源,其标准偏差不大于4dB; b)对于辐射离散频率的噪声源,其标准偏差不大于5dB; c)在相同测试环境中对同类型同尺寸的噪声源进行比较时,其标准偏差不大于3dB. 注:此处测量误差系指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累积的标准偏差. 6声学测试环境 6.1测试环境的要求 一个理想的测试环境应是除一个反射面(地面)外无其他反射物体,即声源直接向反射面上的自由 场中辐射.适合这样要求的测试环境有: 1 GB/T13165—2010 a)一个反射平面上方为自由场的试验室,如半消声室; b)宽广的户外场地; c)满足要求的普通房间. 评定测试环境是否符合本标准的条件为: A/S1或环境修正值K2≤7 其中: A—一房间的吸声量; S一测量表面的面积. 测试环境的鉴定应按本标准的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 6.2背景噪声的要求 在测点上,声源工作时测得的A[计权]声级与背景噪声的A[计权]声级之差至少应大于3dB. 6.3风速 室外测量时,风速应小于6m/s(相当于四级风),并应对传声器加装标准的防风罩. 7测试仪器 7.1仪器要求 测试仪器应使用GB/T3785中规定的2型或2型以上的声级计,以及准确度相当的其他测试仪 器.声级计或其他测试仪器与传声器之间最好使用延伸电缆. 7.2校准 每次测量前后,需用准确度不低于0.5dB的声级校准器对整个测试系统(包括电缆)进行校准.声 级校准器应按JJG176、声级计及其他测试仪器应按J...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3.020 D10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1615-2010 代替GB/T11615-19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eologic exploration standard ofgeothermalresources 2010-11-10发布 2011-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1615-201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4 5地热资源勘查内容与要求 5 6勘查工程控制程度要求 7 7勘查工作质量要求 10 8地热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 14 9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17 10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18 11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要求 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球化学温标. 21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地热流体分析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23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27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地热常用量代号和单位名称 38 附录E(资料性附录) 理疗热矿泉水水质标准 41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地热水利用的节煤减排量及居室采暖面积估算表 42 附录G(规范性附录) 地热资源勘查报告编写提纲及附图附表要求 44 参考文献
GB/T 11615-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1615一1989《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与GB/T11615-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根据实际需要,将术语和定义的条款由13条增至34条; -将地热资源/储量分为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和地热储量(热储存量)两类,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又进 一步分为验证的、探明的、控制的和推断的四类; 将地热资源勘查划分为地热资源调查、预可行性勘查、可行性勘查及开采四个阶段,并在各阶 段的具体工作内容上作了相应的补充; 将地热资源勘查的最大深度规定在4000m以内; 一对深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应用部分,增加了较为成熟的非地震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电磁 测深及微动测深等; 一对地热钻井孔斜、井深误差、岩屑录井、钻井冲洗液、测井、洗井、地质编录等提出了新要求; 将地热回灌列人了地热勘查工作的内容,规定了回灌工程部署原则、工程控制要求及回灌试验 的质量要求; 一明确地热动态监测应贯穿地热资源勘查、开采的全过程,对各勘查阶段的监测网点数量提出了 要求; -对地热资源计算方法部分作了较大的修改并作为本标准的附录C; 一增加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细分为地热资源开发可行性评价和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增加了地球化学温标、地热资源评价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开发管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地质工程 勘察院。

本标准起草人:宾德智、刘延忠、郑克校、陈培钧、刘久荣、陈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1615-1989。

I
GB/T 11615-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热资源(不包括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热能)地质勘查工作的定义、总则、 基本工作内容、勘查工程控制程度与勘查工作质量要求、地热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地热流体质量评 价、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及勘查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地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部署和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报告的验收、评审备案、地热资源/ 储量登记统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一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一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 GB8978一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热geothermal 地球内部所储存的热量。

3.2 地热资源geothermalresources 能够经济地被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目前可利用的地热资源 主要包括:天然出露的温泉、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热能、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的地热 流体以及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

3.3 地热资源勘查geothermalresourcesexploration 为查明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160.40 J33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1345-2013 代替GB/T11345-1989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 等级和评定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welds-Ultrasonic testing-Techniques testing levels and assessment (ISO17640:2010 MOD) 2013-09-18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1345-2013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符号 1 4总则 .2 5检测前需要的信息 .2 6人员和设备要求 .3 7检测区域 5 8探头移动区 6 母材检测 6 10时基线和灵敏度设定 6 11检测等级 8 12检测技术 8 13检测报告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种类型焊接接头的检测等级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串列检测 -25 附录C(资料性附录)设备技术参数 28 附录D(规范性附录)曲面工件实际折射角计算 .31 附录E(规范性附录)时基线和灵敏度设定37 附录F(规范性附录》传输修正 42 GB/T1134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13151989钢焊缝手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与GB/T11345 198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1989年版的第1章); 修收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89年版的第2章); 一修改了术语定义和符号(见第3章,1989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总则(见第4章); -一增加了合同协议项目内容,检测前所需必要信息和书面检测T艺规程等信息(见第5章); -一一修改了人员和设备要求(见第6章,1989年版的第4章、第5章和第6章); ——修改了检测区域(见第7章,1989年版的8.1); —一修改了探头移动区(见第8章,1989年版的8.1): 修改了母材检测(见第9章,1989年版的8.5); 一修改了时基线扫和灵敏度调节或校验,增加校验温度要求,校验偏离后料正措施,和调节或 校验基准线参考水平的检测技术,除评定线设置方法,修改传输修正方法(见第10章,1989 年版的第9章); 修改了检测等级(见第11章,1989年版的第7章); 修改了检测技术(见第12章,1989年版的第10、11章): —一删除了缺阶评定和评级(见1989年版的第12章和第13章); --修改了检测报告(见第13章.1989年版的第14章): -增加了附录一附录F 删除1989年版的附录A一附录F.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5017640:20108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 评定(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17640:2010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 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其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9712代替了ISO11666(见第4章、6.3.1和10.3);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9711代替了ISO23279(见第4章、6.3.1和12.5.5); —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ISO17635 将其与本标准有关的内容增加至11中(见第11章); —一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EV583-1 将本标准所引用的EN583-1中的条款直接编人本标准条款 中(见6.3.5); —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EN583-2 将其与本标准有关的内容增加至附录D(见6.3.2)、附录E(见 10.1)和附录F(.见10.4); 一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EN583-4 将其与本标准有关的内容增加至附录B(见5.1); 增加引月了GB/T19799.1(见附录E.2、E.3和E.4); —增加引用了GB/T19799.2(见附录E.2、E.3和E.4); —-增加引用了GB/T5616(见6.2.1); 增加引用了GB/T23905(见6.2.1), —用JB/T9214和JB/T10051代替了EN12668(部分)(见6.2); GB/T11345-2013 增加了深头接触面宽度示意图(见6.3.4中图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160.30 J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249—2010 代替GB/T10249一1988 电焊机型号编制方法 The organization for electric welding machine model 2010-11-10发布 2011-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0249-2010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电焊机产品名称 2 5电焊机产品型号编制原则 4 6型号基本规格的标示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部分产品符号代码的举例7 GB/T10249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0249一1988. 本标准与GB/T10249一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钢筋电渣压力焊机”、“搅拌摩擦焊机”、“焊接机器人”的型号要求; —取消了“冷压焊机”、“高频焊机”、“其他焊机”的型号编制要求; —作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焊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凯尔达电焊机有限公司、深圳市瑞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肯得焊接设备 有限公司、成都三方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佳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电气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褚华、王仕凯、邱光、朱宣辉、尹显华、潘磊、吴九澎、萧波、张作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0249—1988. GB/T10249-2010 电焊机型号编制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焊机型号的编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下的电焊机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00.22电工名词术语电焊机 GB15579.6一2008弧焊设备第6部分:限制负载的手工金属弧焊电源(IEC60974-6:2003 IDT)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22和GB15579.6一20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限制负载的弧焊电源limited duty manual metal arc welding power sources 由热切断装置的动作(断开、接通)来决定工作状态的焊接电源. 3.2 手工金属电弧焊机manual metal arc welding machine 采用药皮焊条进行手工焊接操作的电焊机. 3.3 交流[电]弧焊机AC arc welding machine 利用交流电弧热量熔化金属而进行焊接的电焊机. 3.4 直流[电]弧焊机DC arc welding machine 利用直流电弧热量熔化金属而进行焊接的电焊机. 3.5 逆变式[电]弧焊机inverter arc welding machine 内置直流/交流变换器的[电]弧焊机. 3.6 逆变式直流[电]弧焊机inverter DC arc welding machine 内置直流/交流变换器的直流[电]弧焊机. 3.7 逆变式交流[电]弧焊机inverter AC arc welding machine 内置直流/交流变换器的交流[电]弧焊机. 3.8 等离子弧切割机plasma arc cutting machine 用等离子弧作为切割热源的切割机. 1 GB/T10249-2010 3.9 搅拌摩擦焊机friction stir welding machine 由一个圆柱体形状的焊头伸入工件的焊接处,通过焊头的高速旋转,使其与焊接工件材料摩擦,从 而使连接部位的材料温度升高软化,同时对材料进行搅拌摩擦来完成焊接的焊机. 3.10 光束焊机light beam welding machine 产生光束或激光束并使其聚焦后对工件焊接处加热进行熔焊的焊机. 4电焊机产品名称 4.1电弧焊机 4.1.1按焊接工艺方法分类 4.1.1.1手工金属电弧焊机 4.1.1.2熔化极气体保护弧焊机 4.1.1.2.1活性气体保护弧焊机(简称MAG焊机) 4.1.1.2.2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弧焊机(简称MIG焊机) 4.1.1.2.3二氧化碳弧焊机(C02弧焊机) 4.1.1.3钨极惰性气体保护弧焊机(简称TIG焊机) 4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150 B5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029-2010 代替GB/T100292000 团 头鲂 Bluntnose black bream 2011-01-10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0029—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0029一2000《团头纺》. 本标准与GB/T10029一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6.2.2核DNA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OPB2)标记电泳图谐.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从新、熊传喜、张桂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0029—1988、GB/T10029—2000. I GB/T10029—2010 团头鲂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团头纺(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的学名与分类、主要形态结构特征、生长 与繁殖、遗传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团头纺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4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18654.1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3学名与分类 3.1学名 团头纺(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 3.2分类位置 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亚科(Cultrinae)、属(Megalobrama). 4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4.1外部形态特征 4.1.1外形 体高而侧扁,呈菱形.头小,吻钝圆,口端位,口裂较宽,上、下领角度小.腹部自腹鳍至肛门间有皮 质棱.尾柄短.上、下颌角质薄面窄,上颌角质呈三角形.背鳍不分枝鳍条为硬刺,最后一枚不分枝鳍 条粗短,其长一般短于头长.胸鳍较短,不到或仅达腹鳍基部.上眠骨略呈三角形.体侧鳞片基部浅 色,两侧灰黑色,在体侧形成数行浅色纵纹. 团头纺的外形见图1. GB/T10029-2010 15 mm 图1团头舫外形图 4.1.2可数性状 4.1.2.1背鳍鳍式:D.i-7. 4.1.2.2臀缩鳍式:A.ⅲ-24~31,多数为i-26~29. 4.1.2.3侧线鳞数:50~60,多数为54~56, 4.1.2.4第-一弓外侧鳃把数:12~17,多数为13~15;内侧鳃把数:22~24. 4.1.3可量性状 不同体长组个体的可量性状变动值见表1. 表1团头不同体长组可量性状 全长/mm 26.5~29.2 124.0-183.0 195.0~248.0 307.0~400.0 430.0~530.0 体长/mm 20.5~22.5 104.0~157.0 170.0~213.0 252.0~336.0 365.0~450.0 体长/体高 3.51 2.29 2.32 2.09 2.25 体长/头长 3.17 4.60 4.88 5.17 5.67 体长/尾柄长 8.16 8.86 7.81 7.70 7.91 体长/尾柄高 9.34 8.47 8.41 7.63 7.91 头长/吻长 3.94 3.90 3.71 4.01 4.33 头长/眼径 3.04 3.74 4.07 4.33 4.19 头长/眼间距 3.13 3.27 2.18 1.97 1.89 4.2内部结构特征 4.2.1 分三室.中室最大(体长150mm以下个体此特征不明显),后室最小. 4.2.2下咽齿 下咽齿三行.齿式为2(1)44(5)/5(4)42(1). 4.2.3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438~39. 2 GB/T10029—2010 4.2.4腹膜 腹膜为灰黑色. 5生长与繁殖 5.1生长 不同年龄组的鱼体长和体重实测值见表2. 表2团头纺各年龄组的体长和体重实测值 年龄/龄 1 3 4 体长/mm 149~214 278~324 378~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21.791.75 .05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986-88 Basic forms and sizes of weld grooves 代替GB986一80 for submerged arc welding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本标准适用于碳钢和低合金钢埋弧焊焊接接头. 2引用标准 .GB324焊缝在图样上的符号表示方法 3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4焊缝在图样中的表示符号应符合GB324标准的规定. 5为了获得全焊透焊缝,允许焊缝清根 6不同厚度钢板对接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不同厚度钢板对接焊的重要受力接头,如果两板厚度差(8-8:)符合表2规定时,其坡口尺寸按 厚板的厚度选择,否则,厚钢板要按图1规定削薄.厚板单面削薄按图1(a)规定,双面削薄按图1 (b)规定,削薄长度L3(8一81). 国家标准局1988-06-25批准 1989-03-01实施 245 88 表 序号 工件厚度6,mm 符号 坡口形式 1 3~10 1 2 3~6 3 6-20 I形坡口 4 6~12 5 6~24 6 3-12 I形带垫板坡口 20-40 7 带钝边 10~20 单边V形坡口 6 8 246 GB986-88 坡口尺寸,mm 焊缝形式 说明 a(B°) b P H R 焊缝有效厚度值由设计者 确定 0~1 封底焊道允许采用任何明 弧焊 允许后焊侧采用碳弧气刨 清根 0~2.5 需采用HD1和TD)保 护熔池 审 0~4 需采用HD保护熔池 同序号3 0-5 周序号4 0~4 5~8 (35~50°) 同序号3 0~2.5 6~10 247 81Z 0~02 08~0I EI 口强人 人 ~0I ZI 09~02 II 5 口酶张A平 08~9T OT 0-02 口森馨A夷 0E-0I 6 来口 各秘 ""工 華游 88-98689 GB986-88 1 坡口尺寸,mm 焊缝形式 说明 a(B) b p H R (20°~40° 2~5 0~4 一 (6°~12) 0-2 6~10 一 3~10 同序号4 50°~80° 5~8 0~2.5 同序号3 40°~80° 6~10 40*~60° 2~5 2~5 249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20 B2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8080-2010 代替GB8080—1987 绿肥种子 Seed of green manure crops 2011-01-14发布 2012-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8080—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8080一1987《绿肥种子》. 本标准与GB8080一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明确了适用范围; 一一修订了术语和定义; 一—取消了绿肥种子质量分级; —修订了质量要求; 一一修订了检验方法; 一增加了检验规则.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陕西省种 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石桥、吴国昌、黄亚平、刘青、盛海平、张英、李建红、王弘.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8080—1987 I GB8080—2010 绿肥种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云英(Astragalus5 inicus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5 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ens Koch)、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和白香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 黄香草木椰[Melilotus officinalis(L )Pallas]种子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上述绿肥作物种子,涵盖包衣种子和非包衣种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543(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20464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原种basic seed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2 大田用种qualified seed 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杂交种,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4质量要求 4.1总则 种子质量要求由质量指标和质量标注值组成.质量指标包括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质量 标注值应真实,并符合4.2的规定. 4.2质量标准 4.2.1紫云英 紫云英种子质量应符合表1的最低要求. 表1 % 作物种类 种子类别 品种纯度 净度(净种子) 发芽率 水分 不低于 不低于 不低于 不高于 原种 99.0 紫云英 97.0 80 10.0 大田用种 96.0 4.2.2苕子 苕子种子质量应符合表2的最低要求. 1 GB8080—2010 表2 % 作物种类 品种纯度 水分 种子类别 净度(净种子) 发芽率 不低于 不低于 不低于 不高于 原种 99.0 毛叶苕子 98.0 80 12.0 大田用种 96.0 原种 99.0 光叶苕子 98.0 80 12.0 大田用种 96.0 原种 99.0 蓝花苕子 98.0 80 12.0 大田用种 96.0 4.2.3草木棵 草木种子质量应符合表3的最低要求. 表3 % 品种纯度 净度(净种子) 作物种类 种子类别 发芽率 水分 不低于 不低于 不低于 不高于 原种 99.0 白香草木 96.0 80 11.0 大田用种 94.0 原种 99.0 黄香草木 96.0 80 11.0 大田用种 94.0 5检验方法 净度分析、发芽试验、水分测定、真实性和品种纯度检测应执行GB/T3543的规定. 6检验规则 6.1扦样 扦样方法和种子批的确定应执行GB/T3543的规定. 6.2质量判定规则 质量判定规则应执行GB20464的规定,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528.7(203) :528.93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7931-87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field work 1:500 1:1 000 1:2 000 topographie maps 本规范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外业作业的依据.按本规范测 制的地形图,可供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勘察、规划、设计等使用. 1总则 1.1地形图的规格 1.1.1坐标、高程系统和投影 1.1.1.1坐标系统暂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亦可采用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 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时,尽量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联测. 1.1.1.2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当对控制网有特殊要求时,可 以采用任意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的独立坐标系统,投影面亦可采用当地平均高程面. 1.1.2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1.1.2.1地形图分幅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50cm或40cmX50cm. 1.1.2.2图幅的编号方法:图号一律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 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 1.1.3地形类别划分 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 丘陵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之间的地区; 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之间的地区; 高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 1.1.4基本等高距 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图的需要,按表1规定选用. 表1 m 地形类别 基本等高距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比例尺 1:500 0.5 1.0(0.5) 1.0 1.0 1:1000 0.5(1.0) 1.0 1.0 2.0 1:2000 1.0(0.5) 1.0 2.0(2.5) 2.0(2.5) 注: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图需要选用(以下同). 一幅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 国家标准局1987-06-10发布 1988-01-01实施 GB7931-87 平坦地区,根据用图需要,也可以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点注记表示. 1.1.5高程注记点的密度 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点上,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为图 上每100cm2内5~20个. 1.1.6地形图符号及注记 执行GB7929一8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 1.2地形图的精度 1.2.1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 图上地物点对最近野外平面控制点或平高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表2规定. 表2 mm 中误差 地形类别 平地丘陵地 山地高山地 项目 地物点 0.6 0.8 1.2.2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最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3 m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0.4 0.2 0.4 注记点中误差 0.2 0.5 0.7 0.5 0.7 1.5 0.5 1.2 1.5 (0.2) (0.4) (0.2) 0.5 0.25 0.5 等高线中误差 0.25 0.7 1.0 0.7 1.0 2.0 0.7 1.5 2.0 (0.25) (0.5) (0.25) 1:500地形图高山地的地面坡度在40°以上,1:1000地形图高山地、1:2000地形图山地、高山地在图 上不能直接找到位置的地方,衡量等高线高程精度可采用公式(1)计算: abtga (1) 式中:a—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m; b—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m; —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坡度,(). 1.2.3困难地区的精度要求 困难地区(如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按表2和表3放宽1/2. 1.2.4最大误差的规定 中误差的两倍值为最大误差. 1.2.5在满足本规范成图精度的前提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作业方法. 1.3基础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1.3.1可作首级像片控制测量起闭点的控制点,称为基础控制点.平面基础控制点包括国家等级三角 点、精密导线点、5秒级的小三角点和导线点;高程基础控制点包括国家等级水准点和等外水准点. 1 3.2测区内平面基础控制点密度应满足每四幅图面积至少有-个点;高程基础控制密度应满足2~4 km至少有一个点. 1.4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执行GB6962-86《1:500、1:1000、1:2000比例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528.7(203) 528.93 1:500 1:1000 1:2000 GB7930-87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 1:500 1:1 000 1:2 000 topographic maps 本规范是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内业作业的依据.按本规范 测制的地形图,可供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勘察、规划、设计等使用. 1总则 1.1地形图的规格 1.1.1坐标、高程系统和投影 1.1.1.1坐标系统暂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亦可采用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当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时,应尽量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联测. 1.1.1.2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当对控制网有特殊要求时,可 以采用任意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的独立坐标系统,投影面亦可采用当地平均高程面. 1.1.2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1.1.2.1地形图的分幅图形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X50cm或40cmX50cm. 1.1.2.2图幅的编号是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加半短线联接. 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亦可按测区统一顺序编号. 1.1.3地形类别 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 丘陵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之间的地区; 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之间的地区; 高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 1.1.4基本等高距 等高距依据测区地形类别和用图需要,按表1规定选用.一幅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 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 平坦的地区,根据用图需要,也可不绘等高线,仅用高程注记点表示. 国家标准局1987-06-10发布 1988-01-01实施 GB7930-87 表1 m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成图比例尺 1:500 0.5 1.0(0.5) 1.0 1.0 1:1000 0.5(1.0) 1.0 1.0 2.0 1:2000 1.0(0.5) 1.0 2.0(2.5) 2.0(2.5) 注:括号内表示依用图需要选用的等高距(以下同). 1.1.5高程注记点 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点上,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为图 上每100cm25~20个. 1.1.6地形图符号及注记 执行GB7929一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 1.2地形图的精度 1.2.1平面位置中误差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表2规定. 表2 mm 中误差 地形类别 平地、丘酸地 山地、高山地 项目 加密点 0.4 0.35 地物点 0.6 0.8 1.2.2高程中误差 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规定. 1:500地形图高山地地面坡度在40°以上,1:1000地形图高山地,1:2000地形图山地、高山地 在图上不能直接找到位置的地方,衡量等高线高程精度可采用下式计算 abtga (1) 式中:a一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m; b一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m; a一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坡度,(). 表3 m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酸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丘酸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0.5 1.0 1.0 1.0 0.5 1.0 1.0 2.0 1.0 1.0 2.0 2.0 基本等高距 (0.5) (1.0) (0.5) (2.5) (2.5) GB7930-87 续表3 m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加密点 0.35 0.5 0.35 0.5 1.0 0.35 0.8 1.2 0.2 0.4 0.5 0.7 0.2 0.5 0.7 1.5 0.4 0.5 1.2 1.5 注记点 (0.2) (0.4) (0.2) 中误差 0.25 0.5 0.7 1.0 0.25 0.7 1.0 2.0 0.7 1.5 2.0 0.5 等高线 (0.25) 地形 (0.5) 地形 地形 地形 (0.25) 变换点 变换点 变换点 变换点 注:1:500地形图平地、丘陵地采用平高全野外控制布点;1:1000、1:2000地形图平地采用高程全野外控制布 点. 1.2.3困难地区的精度要求 困难地区(如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P GB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field equipment industrial pipe we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2011-02-18发布 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field equipment industrial pipe we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GB50683-2011 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推化协会化工分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行日期:2012年5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683-2011 ☆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地北用甲11号国索大厦C座层) (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北京世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850X1168毫米1/321.75印张38千字 2012年1月第1版2012年1月第1次印 印数1一30100册 ☆ 统一书号:1580177701 定价:12.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939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 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 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683一2011,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3(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0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 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 司为主编单位,会同各行业有关单位在《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一98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名称定 为《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本规范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 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 规范,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8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 语、基本规定、材料、焊前准备、焊接、焊后热处理、焊缝质量检验 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贵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负责日常管理,由全国化 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执行 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槐安东路28号仁和商务1-1-1107 室,邮政编码:05002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Code for construetion of field equipment. industrial pipe welding engincering GB50236-2011 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扫期:2011年10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942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 焊接工程施工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为国家标准, 编号为GB50236--2011 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其巾,第 5 0.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现场设备、T业管道焊 接工程施丁及验收规范》GB50236一9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0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前言 木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 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察设计协会、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 司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在《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一98的基础上进行修编,修订后名称更 改为《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其分13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 基本规定、材料、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技能评定、碳素钢及合金钢 的焊接、铝及铝合金的焊接、铜及铜合金的焊接、钛及钛合金的焊 接、镍及镍合金的焊接、锆及合金的焊接、焊接检验及焊接工程 交接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修改了适用范围,增加了钛合金(低合金钛)、错及培合金等 金属材料和气电立焊、螺柱焊等焊接方法. 2.刷除了不适用范围. 3.增加了术语一章. 4.补充了焊接材料的检验、保管和使用等相关规定. 5.依据现行相关标准,修改和调整了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技 能评定的内容. 6.增补了碳索钢及合金钢的气电立焊、螺柱爆、双相钢焊接等 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及质量要求.修改了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工艺条件的规定. 7 增补了黄铜鸭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工艺要求. 8.增加了钛及钛合金设备的焊接工艺及质量要求. 9.增加了镍及镍合金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及迎弧焊,镍及镍合 金设备的焊接工艺和质量要求. 10 增加了错及锆合金管道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的焊 接工艺和质量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负责日常管理,由全国化 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执行 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槐安东路28号仁和商务1-1-1107 室,邮政编码:05002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建设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阿美科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中治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北京燕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 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 主要起草人:夏节文关一卓赵喜平卢立香任永宁 工王丽鹃朴东光邵刚张勇孙忠亮 杨惠段斌杨雷芦天颜祖清 主要审查人:吉章红戈兆文纪方奇王明漆李晓松 袁转东李志远郭军乔亚霞石学军 张西民周武强蒋桂英李晓琼 3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020 CCS G0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44022—2024 硝酸铵安全技术规范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mmonium nitrate 2024-04-29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44022-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2 4.1设计要求 2 4.2管理要求 2 4.3产品安全要求 3 5生产 3 5.1一般要求 3 5.2硝酸铵溶液生产3 5.3固体硝酸铵生产 5 5.4安全监控联锁要求 6 6储存 7 6.1一般要求 7 6.2固体硝酸铵储存 7 6.3硝酸铵溶液储存 7应急处置 8 8证实方法 附录A(资料性)硝酸铵生产工艺的工序说明10 I SAC GB4402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Ⅲ S4C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010 CCS F01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44015-2024 冷库(箱)和压缩冷凝机组能效限定值及 能效等级 Minimum allowabl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efficiency grades for cold store box)and refrigerant pressor condensing unit 2024-04-29发布 2025-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44015—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能效等级 2 5技术要求 3 7标准的实施 9 附录A(规范性)冷却设备负荷的计算10 参考文献 16 I SAC GB4401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1.080 CCS C5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8931—2024 代替GB289312012 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卫生要求 Hygienic requirements for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 generator 2024-06-25发布 2025-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28931-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4 2 4原材料要求 2 5技术要求 3 6消毒范围 5 7消毒方法 5 8检验规则 6 9运输和贮存 6 10铭牌和使用说明书 6 11注意事项 6 12标准的实施 6 附录A(资料性)二氧化氯消毒推荐的消毒方法 7 附录B(规范性)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8 参考文献 13 I GB2893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28931一2012《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与GB28931一2012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和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3.3、3.6 2012年版的3.1.1、3.4、3.5、3.6、3.8): 一更改了原材料要求(见第4章,2012年版的5.2); 一更改了发生器结构要求,增加加热系统,消毒剂取样口(见5.1 2012年版的5.1); 一更改了气液分离功能的要求(见5.2.8 2012年版的5.3.8); 一更改了发生器技术指标要求(见5.3 2012年版的5.4); 一更改了饮水消毒控制方式及要求(见5.4 2012年版的5.5); —增加了发生器应用中消毒效果的要求(见5.5); ——更改了消毒范围描述方式(见第6章,2012年版的第6章); —一更改了发生器生成的二氧化氯溶液对消毒对象进行消毒的推荐使用浓度和消毒方式(见7.1、 附录A 2012年版的第7章); 一更改了用于水消毒的采样要求(见7.2 2012年版的8.5): 一更改了发生器在线监测与控制要求(见7.3 2012年版的8.6); 一增加了消毒效果的检验方法(见7.4); 一更改了出厂检验项目和结果的要求(见8.1.2 2012年版的8.1.2): —删除了“标志与包装”(2012年版的第9章); ——更改了铭牌和使用说明书要求(见第10章,2012年版的第11章); —一更改了二氧化氯测定方法,增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修改五步碘量法(见附录B 2012年版的 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2年首次发布为GB28931201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sAc Ⅲ GB28931-2024 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卫生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化学法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的原材料要求、技术要求、消毒范围、消毒方法、检验 规则、运输和贮存、铭牌和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以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发生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317白砂糖 GB/T320工业用合成盐酸 GB/T534工业硫酸 GB/T1616工业过氧化氢 GB/T1618工业氯酸钠 GB/T2440尿素 GB/T3624钛及钛合金无缝管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5462工业盐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0002.1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1493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 GB/T22789.1塑料制品硬质聚氯乙烯板(片)材第1部分:厚度1mm及以上板材的分类、 尺寸和性能 GB25025搪玻璃设备技术条件 GB/T25295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T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48空气消毒剂通用要求 GB27949医疗器械消毒剂通用要求 GB27952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 GB27953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 GB30689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 GB38598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通用要求 HG/T3250工业亚氯酸钠 HG/T4516工业硫酸氢钠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