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ES 1041-2021 幼儿园园服.pdf
ICS 61.020;59.080.30 CCS Y 76 团 体 标 准 T/CTES1041-2021 幼儿园园服 Kindergarten uniform 2021-06-30发布 2021-08-25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4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狮纺织服装产业联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 研究院、福建福田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马骑顿儿童用品有限公司、闽江学院、石狮市流香针织面 料有限公司、山东昌润教育装备有限公司、杭州老爸评测科技有限公司、中纺协检验(泉州)技术服务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宏楠、洪文进、蔡涛、李娟、郑福尔、赵春梅、邓梦颖、吴秋兰、黄良恩、张忠岩、 吕佳、施韵铅、吕志军、杨陇峰、林风喜、范伟、林敏敏、孙洁、杨宏珊、贺显伟.
T/CTES 1041-2021 幼儿园园服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幼儿园园服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纺织织物为主要材料生产的幼儿园日常统一穿着的服装及其配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1335.3服装号型儿童 GB/T2910(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4802.1-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 GB/T4802.3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GB/T4841.3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 GB/T5296.4消费者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6411针织内衣规格尺寸系列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8628纺织品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8630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13773.1纺织品织物及其制品的接缝拉伸性能第1部分:条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 GB/T14272羽绒服装 GB/T14644纺织品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的测定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18383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20388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GB20653防护服装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GB/T21294-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GB/T23322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T/CTES 1037-2021 纺织用植物染料 茜草染料.pdf
ICS 87.060.10 CCS G57 团 体 标 准 T/CTES1037-2021 纺织用植物染料 茜草染料 Vegetable dyes for textilesRubia cordifolia 2021-03-16发布 2021-04-15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3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常州大学.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烟台明远创意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爱慕股份有 限公司、淄博祥源纺织有限公司、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厦门市 特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会钰、纪俊玲、薛志勇、周立明、姚金波、李文伟、王文、周绚画、秦晓霞、刘玉庆、 李苏红、孙颖、杨宏、智军、白豫、徐鸣、王智.
T/CTES 1037-2021 纺织用植物染料茜草染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植物茜草染料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从茜草植物来源提取的植物染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374-201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86-2014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水分的测定 GB/T2390染料pH值的测定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4841.1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1/1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6678-2003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9601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GB208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GB/T24101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T/CTES1023-2020纺织用助剂生物质特性鉴别方法碳14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茜草rubia cordifolia 化学名称:1.2-二羟基葱醒1.2-二羟基-9,10-意醒:分子式:CHO相对分子量质量240.21;CAS 号:72-48-0:分子结构式: HO OH 茜素...
T/CTES 1035-2021 透明质酸钠纺织品 保湿性能的检测与评价.pdf
ICS 59.080.30 CCS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1035-2021 透明质酸钠纺织品 保湿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Sodium hyaluronate textiles-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moisturizing properties 2021-03-09发布 2021-04-08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3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拓纳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娅茜内衣有限公司、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中国)有 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嵊州盛泰针织有限公司、中纺协 (北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敏、赵梅、程小霞、胡亚、赵群、黄精潇、徐良平、赖字坤、田友如、刘永强、魏庆刚、 白洁、张慧敏.
T/CTES 1035-2021 透明质酸钠纺织品 保湿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透明质酸钠纺织品保湿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含有透明质酸钠的纺织织物及其制品保湿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QB/T4256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指南 QB/T4576-2013透明质酸钠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透明质酸钠sodiumhyaluronate 以糖质原料加入酵母粉、蛋白陈等培养基,经发酵、提取、精制、烘干等工艺制成的由-D-N-乙酰氨基 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的以-1,4-糖苷链连成的一种链状高分子酸性粘多糖. [来源:QB/T4576-2013.3.1] 注:透明质酸钠俗称玻尿酸. 3.2 透明质酸钠纺织品sodiumhyaluronate textiles 通过后整理工艺方式,让透明质酸钠分子附着在纤维上,制作成拥有保湿功能的纺织品,其透明质 酸钠的含量不低于100mg/kg. 3.3 保湿性能moisturizing properties 织物本身能够吸收、保持、释放水分的性能,给予皮肤一定的润湿作用. 注:附录A中给出了皮联含水率测试的参考方法. 3.4 对照样control fabric 用于与待测试样比对吸湿和放湿性能的织物,一般为与试样材质相同,但未经透明质酸钠整理的 织物....
T/CTES 1033-2021 纺织定形机废气治理技术规范.pdf
ICS59.120.50 CCS W95 国 体 标 准 T/CTES 1033-2021 纺织定形机废气治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ste gas treatment of textile setting machine 2021-01-19发布 2021-02-18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3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广州市天工开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互太(番禺)纺织 印染有限公司、常州宏大电气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立信门富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部阳纺织机械有限 责任公司、江苏保丽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达染整机械有限公司、广东三技克朗茨机械科技 有限公司、浙江科德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 山西彩佳印染有限公司、绍兴飞亚印染有限公司、福建风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盛泰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凯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仁和、王保生、顾仁、潘龙俊、沈中增、陈少军、林健、杨世滨、杨国臣、刘晓巧、 李家全、陈红军、钱振清、潘玉明、张鑫、钱琴芳、况勇、王兆、奚炳华、刘方方、柴化珍、马学亚、彭志洪、 杨龙、王炜超、李德启、濮徐江、王智.
T/CTES 1033-2021 纺织定形机废气治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纺织印染企业在印染整理中采用定形机对织物烘干、定形等加工产生的废气进行治 理的技术规范包括总体要求、主要参数和工艺路线、设备与材料、工艺检测与过程控制、治理装置和辅 助工程的设计、劳动安全、施工和验收、运行和维护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定形机废气治理的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培烘机、烫光机等机械设备的废气治理可 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51热交换器 GB/T3235通风机基本型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 GB4053(部分)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GB/T5656-2008离心泵技术条件(II类) GB/T10178工业通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4048(部分)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T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T14295空气过滤器 GB15930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41锅炉房设计标准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T50102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 GB50169电器安装工程接地装置及验收规范 GB5019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T/CTES 1023-2020 纺织用助剂生物质特性鉴别方法 碳14法.pdf
ICS01.040.59 W70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23-2020 纺织用助剂生物质特性 鉴别方法碳14法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biobased characteristics of textile auxiliaries-Cmethod 2020-01-09发布 2020-02-08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2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新瑞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无锡德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鲁丰织染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丰才、徐有琦、张战旗、李德军、刘桂杰、王智、白豫、徐鸣.
T/CTES 1023-2020 纺织用助剂生物质特性 鉴别方法碳14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用助剂中的生物质特性鉴别方法及生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用助剂的生物质特性鉴别及生物质含量的测定,植物染料和生物基纤维可 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生物质产品biobased product 利用生物质为原料制造的新型材料和化学品等,包括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塑料、白酒工程产品以 及以可再生生物资源如谷物、豆科、棉花及秸秆和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为原料或其与其他材料复合的材 2.2 化石碳fossil carbon 基本上不含放射性碳的碳,其年龄远远大于”C的半衰期(5730年),本标准指定化石碳标准物质 (0%BC,RETCC)为化石碳标准物质. 2.3 现代碳moderncarbon 现代的碳.本标准指定现代碳标准物质(100%BC.RETCC)为现代碳标准物质. 2.4 生物质含量biobased content 每克样品中的碳的放射性活度和每克现代碳参比材料中的碳的放射性活度比值的百分数.表示样 品中可再生资源得到的现代碳占总碳的百分含量,而不是指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 2.5 计数效率efficiency 测量到的观察结果或计数结果与在测量时间段内发生的衰变活动的数量的比率,用百分数表示. 碳有两个稳定的同位素:C和”C.此外还有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C,其半衰期为5730年.生物 体停止新陈代谢作用即死亡后,就会停止摄取新的碳,生物体死亡时,体内的"C和"C的比例都是 一样的,留在体内的”C只能按半衰期为5730年的速度逐渐减少,而且不会得到补充,面体内的”C数 量仍然保持不变.可再生资源得到的生物质产品,其”C和”C的比例和生物体死亡的那一刻也是一样 的.面以石油为基础的石化基产品,由于石油是生物体经过几百万年滨变得到,其所含的化石碳的“C 含量儿乎已经为零,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产品中同位素”C含量来确定其现代碳比例,即计算生物质含
T/CTES 1023-2020 量.一个100%生物质碳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100%的碳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生活的植物或动物,即现代 碳源,而0%生物质碳含量则说明的碳均来自于化石碳源,若测试结果在0%~100%之间,则表示 该样品为一个现代碳源与化石碳源的混合物,测出的数值越高,则产品中天然来源成分的比例越大.由 产品中天然来源成分的比例,可以计算出产品中的生物质含量. 4生物质含量测试与计算方法 4.1液体闪烁计数器法 4.1.1测试原理 生物体停止新陈代谢作用后,“C衰变旅射出低 8射线,通过疫体闪烁计数器来计数样品中"C 衰变发射出的B粒子即川测定”的放射性强弱,以生物质育量为0%的化石碳标准物质(0%BC, RETCC)为测量起以生物质含量为100%的现代碳标准物质(100《BC,RSTCC)为测量终点,即可 计算出产品中的 生物质含量. 4.1.2测试 法 按附 A 4.1.3 按 式( 计算生物 生物 BC 100% 式 BC 物质含量. D; 生 质样品中部克要的表理每身变披件购值口上厅 D 化在 标准物货中封竞质的表现奇分钟董支数止数值(CPM) D 代品 标准物质中每克碳的表观每分钟衰变数计数值(CPM): C 现 碳权正系数. 根据实验室 件、设希以及大气环境等因素校正. 按照式(2)计算现代碳校正系数(C): REF KLXE (2) 式中: REF 大气校正因子.大气中由于核武器实验等因素面产生过量碳14.同时,大气中的含碳14 的二氧化碳会持续减少,这些大气因素会对样品中的碳14的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 REF按照每年0.5%递减,详见表1. L 实验室条件影响因子,正常情况下为1,需根据实验室实际条件校正. E 设备影响因子.正常情况为1,需根据所用设备具体情况进行校正. 表1大气校...
T/CTES 1022-2020 免水洗分散黑色浆和应用工艺技术.pdf
ICS 59.080.20 G54 团 体 标 准 T/CTES1022-2020 免水洗分散黑色浆和应用工艺技术 Wash-free disperse black pulp and i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020-01-09发布 2020-02-08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2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新瑞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菲诺染料化工 (无锡)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西安工程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大学、东莞市金银丰机械实 业有限公司、无锡德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估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孚明化工有限公司、重 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鲁丰织染有限公司、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纳美新材料 股份有限公司、盛虹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凯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卜广玖、武丰才、赵广明、贺江平、夏冬、王潮霞、李智、杜长森、张战旗、胡大宛、 吴雪君、何贵平、曾跃兵、徐有琦、齐元章、王震、莉后科、唐俊松、钱琴芳、孙颖、徐建康、王智、刘晓巧、 自洁.
T/CTES 1022-2020 免水洗分散黑色浆和应用工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免水洗分散黑色浆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应用工艺以及标志、标签、 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免水洗分散黑色浆的产品质量及应用工艺控制,其他免水洗分散色浆产品可参照 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74-201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90染料pH值的测定 GB/T2396-2013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热熔染色法 GB/T2397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脸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4467染料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测定 GB/T484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藏青和黑色 GB/T5542-2016染料大颗粒的测定单层滤布过滤法 GB/T571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 GB/T615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6678-2003化工产昌采样总则 GB/T842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氯强 GB/T19077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GB19601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GB208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GB/T23972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GB/T24101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GB/T27597染料扩散性能的测定 3要求 3.1外观:黑色均匀悬浮液. 3.2免水洗分散黑色浆的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T/CTES 1022-2020 表1免水洗分散黑色浆的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1 规格/% ≥150 2 pH 值 5~9 5 2 染料颗粒粒径/um D ≤0.5 D ≤1.0 5 3 粒径分布系数PDI ≤0 5 5 悬浮液分散稳定性/% 5.4 离心沉淀率/% ≤5 5 5 染料大额粒 5 6 强度(为标) 品的) 100 5.7 目 近似~微 5 7 色(D光源) 光( 标准品) 10 扩做 性能/级 11 分股 /(级/级) 12 升 13 上 14 印 固色 ≥95.0 5.12 15 有害芳 胺的质 计分数/(mg/kg) 按GB19601和 GB/T24101执行 5 13 16 重金属元素 量分数间 /kg) 按GB20814 5 14 17 烷基苯酚及烧基苯 乙烯 得检出 5 15 由生产企业标注具体数值. 3.3免水洗分散黑色浆在涤纶织物上的轧染色牢度(见表2). 表2免水洗分散黑色浆在涤纶织物上的色牢度 单位:级 耐洗 耐汗镜 耐干热 耐摩擦 耐热压 乳染甜光 60C 碱 180C 180 C 深度(凯弧) 变色 棉沽 涤站 变色 棉站 涤站 变色 棉洁 涤沽 变色 棉站 涤钻 变色 (4 h后) 照色454-5454-54-54-54-54-54-54-5 2-34 4-5 性:以乳染深度40g/L.相当于2.5%(owf),浅黑染色标准深度进行测试-洲试样未经水洗处理.
T/CTES 10222020 3.4免水洗分散黑色浆在涤纶织物上的印花色...
T/CTES 1021-2019 汉服分类.pdf
ICS 01.040.61 Y04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21-2019 汉服分类 Hanfu classification 2019-10-24发布 2020-04-24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2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华文版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智美之城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鲁丰织染有限公司、苏州仲润卿丝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如梦宽袋文化 传媒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侯翔、许威、段英、张战旗、仲健民、李隐、汤泳韬、常舒梦、白洁.
T/CTES 1021-2019 汉服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汉服的分类的通则,以及体服、首服、足服、配饰纹样、基本结构、部件与款型的分类和 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汉服相关的活动. 2通则 2.1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2.2汉服按照部位与结构分为中缝、襟、社、褶等. 2.3汉服按照功能及穿着部位分为体服、首服、足服、配饰. 2.4汉服按照部件与款型分为襟型、衣摆等. 2.5汉服按照裁剪方式分为通裁制、分裁制. 2.6汉服按照穿着场合分为:便装、正装、盛装、礼服(参见附录A). 3基本部位与结构 3.1中缝:衣身正中的竖直缝线,见图1. 3.2襟:衣的前幅,见图2. 3.3社:衣襟,同襟. 3.4袖:上衣在骼膊上的圆筒状部分,见图3. 3.4.1快:袖身,见图4. 3.4.2祛:袖口,见图5. 3.5摆:衣服前后幅的下端,见图6. 3.6据:衣服的前后摆下部,见图7. 3.7缘:包住衣服边缘的狭长布帛,见图8. 3.7.1撰:包住衣服边缘的有花纹的狭长布帛,见图9. 3.8:系衣服的带子,见图10. 3.9权:衣服下侧开口的部位,见图11. 3.10档:两条裤腿相连的部位,见图12. 3.11:衣与裳相连的长衣下摆所加的作为下囊形制的横幅,见图13;也可指上下衣相连的服装;或指 横向装饰纹路. 3.12托肩:缝制于上衣肩部的长条状布料,见图14. 3.13小腰:缝制于衣服腋下的袖裆布料,为立体结构,见图15. 3.14贴腋;缝制于衣服腋下的方形贴布,为平面结构,见图16. 3.15裙头:裙子最上端部位,见图17. 3.16褶:使布料交叠形成的褶皱. 3.16.1马面褶:侧面打润,中间形成的光面的褶,见图18....
T/CTES 1020-2019 一次性内裤.pdf
ICS59.08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20-2019 次性内裤 Disposable underwear 2019-04-11发布 2019-05-10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2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厦门悠派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浙江优全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厦门理工学院、安徽金春无纺布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坚、蒋红英、严华荣、桂志斌、曹松亭、白濛、刘晓巧、王智.
T/CTES 1020-2019 一次性内裤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内裤的产品分类与规格,产品卫生要求,原材料卫生要求,生产环境与过程卫 生要求,产品消毒要求,测试方法,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与储存,产品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以非织造布或针织布为主要面料,经裁剪、缝纫面成的一次性内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910(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4856针棉织品包装 GB/T6411-2008针织内衣规格尺寸系列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8878-2014棉针织内衣 GB/T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9976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 GB/T20944.3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 GB/T23344纺织品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 GB/T24218.3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29862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GB/T31713-2015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 GSB16-2500针织物表面疣点彩色样照 FZ/T01057(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64005-2011卫生用薄型非织造布 FZ/T64012-2013卫生用水刺法非织造布 FZ/T64033-2014纺粘热轧法非织造布 3分类与规格 3.1分类 3.1.1按所用面料分为非织造布和针织布.
T/CTES 1020-2019 3.1.2按所用面料的强力分为薄型和增强型. 3.2规格 一次性内裤号型规格按GB/T6411-2008规定执行. 4产品要求 4.1要求内容 要求包括常规内在质量、卫生指标、抗菌性能、安全性和外观质量. 4.2分级分等 4.2.1分级 产品根据卫生要 及有 抗菌效果分为普通级、消毒级和抗菌级. 4.2.2分等 产品不分 只 合格 4.3常规内 在质量 要求 常规内在质 要求见表 表1 规内在 项目 增强型 报力 N/ 联破强 154 >220 N 纤维含量 按GB/T298 定执 甲醛含量 pH值 按GB18401规定执行 异味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变色 耐汗渍色牢度/级 沾色 ≥3 干厚 ≥3 耐摩擦色牢度/级 湿摩 >2-3(深 2) 注: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只横向平均.
T/CTES 1020-2019 4.4产品卫生要求 4.4.1普通级和消毒级产品毒理学指标 普通级和消毒级产品的毒理学指标见表2. 表2普通级和消毒级产品的毒理学指标 皮肤刺激试验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试验方法 无刺激 阴性 按GB15979-2002规定执行 4.4.2普通级产品卫生要求 普通级产品应符合表3中 生物指 表3 普通级产品的微生物指标 细菌菌落总数 大肠菌 致病性化脓菌 前落总数 CFU/g 200 4.4.3消毒级产品卫生要求 消毒级产 应行合表4 标 物指标 细菌菌落总 CFU/g 2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检出 4.5抗菌级产品抗菌性能 和安全 4.5.1抗菌性能 抗菌级产品除应达到表4消毒级产品的微 物指标处 典抗面性能应达到表5要求. 表5抗菌性能 菌种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球菌 抑菌率 % >26 >26 >26 4.5.2抗菌产品安全性 4.5.2.1抗菌级产品的抗菌物质应为非溶出性或微溶出性,抑菌圈宽度(D)小于或等于5mm. 4.5.2.2抗菌级产品的毒理学指标见表6....
T/CTES 1019-2019 蚕丝增重剂含量的测定 热重法.pdf
ICS 01.040.59 W40 团 体 标 准 T/CTES1019-2019 蚕丝增重剂含量的测定 热重法 Determination of weighting agent content in silk- Thermogravimetry 2019-01-18发布 2019-02-17实施 图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1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纤维检验所、中国 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湖南梦洁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艾美莱丝绸家纺有限公司、南通布来特家 饰有限公司、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福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森、任志博、叶凌、周长年、张焕、张大华、刘辉、李建周、孙培荣、蔡涛、李娟、 林春香、黄剑平、刘优娜、杨书会、郑福尔、徐进学、夏力阳、赵向旭、杨道鹏、陆鑫、刘长江、高燕、陈立、 张慧敏.
T/CTES 1019-2019 蚕丝增重剂含量的测定 热重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重法测定桑蚕丝或椎蚕丝中增重剂含量方法的原理、仅器设备、试样准备、试验步 骤、试验结果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对纯桑蚕丝或纯非抵丝进行无机盐增重、接枝共聚蜡重以及丝素溶液增重后的本色 产品中增重剂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的 终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1 化 式剂标 滴定缩靠的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国宗田 GB/T 603 化学试剂 用 GB/T 6319.2 测量方法 雅确度 部件确定标准则量方法重复 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6425-2008热分析术语 GB/T 6682 分新实验室用水境格和试验者 ASTM E 1582 热重分析法温度校准的标准规范Stanatdpracice-forc ibrat ionof emperature scale for thermogr. rimels ASTM E 2040 其重分析法质量校准的标准测试方法(Standard test metad fomass scalecali- bration of thermogravin iric lyzers) 3术语和定义 GB/T6425-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文件. 3.1 蚕丝增重剂weighting agent for silk 为了弥补蚕丝纤维因脱胶失重且赋予具有硬挺性与丰满性面进行增重处理时添加的助剂. 3.2 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 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氯下,测量试样的质量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技术. 3.3 热重曲线thermogravimetrycurve 由热重法测得的数据以质量(或质量分数)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形式表示的曲线.曲线的纵坐标为 质量m(或质量分数),向上表示质量增加,向下表示质量减少;横坐标为温度T或时间:,自左向右表示
T/CTES 1019-2019 温度升高或时间增长. 3.4 特征温度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s 热重曲线中可表征某物质特性的温度,由外推始点温度和外推终点温度表示. 3.5 外推始点温度extrapolatedonset temperatures 外推起始准基线与热重曲线峰的起始边或台阶的拐点或类似的辅助线的最大线性部分所做切线的 交点所对应的温度. 3.6 外推终点温度extrapolated end temperatures 外推终点准基线与热重曲线峰的终止边或台阶的拐点或类似的辅助线的最大线性部分所做切线的 交点所对应的温度, 4方法原理 采用热重法分别对增重前的典型蚕丝样品和增重后蚕丝进行测定,分别确定增重前典型的蚕丝样 品和增重后蚕丝样品热重曲线中的特征温度和该温度所对应的质量,用增重前典型的蚕丝样品和增重 后蚕丝样品两个质量的比值计算增重后蚕丝中的增重剂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5仪器设备 5.1热重分析仪 用于试验的热重分析仪应有以下基本组成部分和要求: 高温炉:温度可达到800℃,升湿速率为10C/min; 热天平:称量可达到50mg,称量精度为0.1μg; 能够自动记录所测得的质量对温度和时间的曲线. 5.2气源 试样气体:氮气,高纯级.流量为10mL/min~150mL/min. 5.3分析天平 精度为0.01mg. 5.4试剂 涉透剂JFC. 6试样准备 6.1一般要求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特别要求时,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
T/CTES 1018-2019 羽绒羽毛 防水性能试验方法.pdf
ICS 59.080.3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1018-2019 羽绒羽毛 防水性能试验方法 Down andfeather-Testmethod forwaterresistance 2019-01-18发布 2019-02-17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1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宁波市纤维检验所、佛山中纺联 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纺协(北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石狮市中纺学服装 及配饰产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志鹏、刘优娜、王静、杨萍、李正海、谢凡、张珍竹、李培玲、元兴华、岳鑫敏、 蔡涛、周长年.
T/CTES 1018-2019 羽绒羽毛防水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羽绒羽毛防水性能试验方法的原理、设备、材料和试剂、试验准备、试验步骤、结果和 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羽绒羽毛,其他人造和天然填充物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防水性能waterresistance 羽绒羽毛抵抗被水润湿和浸润的性能. 3.2 含水量addedwater weight 一定量羽绒羽毛在含燕镐水的容器中经振荡前后质量的差值. 4原理 4.1方法A:水浸没法 将一定量样品放置于带等级刻度线的测试罐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后在规定条件下水平振荡 一定时间后,取下置于水平桌面上,肉眼观察并记录样品底部漂浮位置所对应的等级线. 4.2方法B:含水量法 将一定量样品放置于已知质量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并在规定时间条件下左右振荡, 样品经过滤后称量.振荡前后样品的质量差,即为样品的含水量. 5设备、材料和试剂 5.1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1g. 5.2测试罐:Mason瓶.体积为1L.瓶口外径60mm土5mm,瓶底外径95mm±5mm,高度为 173mm土5mm,瓶身具有5道等级线,未加人羽绒时最顶端等级线与加入400mL蒸馏水(5.8)时的水 平齐平,为5级,以下每隔1cm标记一道等级线最低端等级线为1级,
T/CTES 1018-2019 5.3磨口锥形瓶:500ml.容量 5.4机械振荡器:振荡频率为150次/min.振荡幅度为40mm. 5.5尼龙网:100目/2.54cm. 5.6橡皮筋. 5.7计时器:分度为0.1s. 5.8蒸馏水;GB/T6682标准规定的三级水,水温为20C±2℃. 5.9Woolite洗涤剂(不含漂白成分) 5.10 家用洗衣机. 5.11家用滚筒烘干机. 6试验准备 6.1试样准备 6.1.1方法A:水海设法 备3份试样,每份试样均为2.00g士0.05g. 6.1.2方法B:含水量效:准备3份试样,每份试样均为1.50g士0.05g. 6.1.3如需测 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取样:如不需 要,可不进行预处理 6.2预处理 6.2.1按照6.2.~6.2.4对样品进行10次洗译洗涤次数地可由有关客方商定,并在报告中加以说明. 6.2.2使用经纬出之和为320购涤纶内时市面料,裁取消块45cm×5 cm的正方形面料或一块 45 cm×90 m的长方形面料进行缝 沿边备 留 个充绒小口并由拍向外用出 由小口充人 50g待测试 后完全缝合. 6.2.3将6.2缝合好的待注物放入家用洗衣机 A5Wcle洗降利(5)冷水缓和洗涤,每 完成一次洗涤落进行一次洗 6.2.4重复6.2.步验完成利余洗涤次数,最后一次洗涤完成后应进行两次资洗确保无洗涤剂残留. 6.2.5在6.2.3最 一次涯洗完成后,取出洗涤试样放入家用滚筒烘干机中票规中温烘干一次,并应确 保羽绒羽毛完全干燥 7试验步骤 7.1方法A:水浸没法 7.1.1取3个干净的测试罐(5.2).分别加人一份称量好的待测试样(6.1.1)和400mL蒸端水(5.8),盖 紧瓶塞. 7.1.2将测试罐水平置于机械振荡器(5.4)上振荡30min后取下置于水平桌面,用人眼水平观察3个 测试罐(5.2)中羽绒底部漂浮的位置,并分别记录羽绒漂浮底部最接近的刻度线所代表的值,分别记为 a.b.c. 7.2方法B:含水量法 7.2.1取3个已知质量(含瓶盖)的干净的锥形瓶(5.3),分别加人一份称量好的待测试样(6.1.2)和 300mL蒸馏水(5.8).盖紧瓶盖后将锥...
T/CTES 1017-2019 纺织品 织物触感检测与评价方法 三点梁法.pdf
ICS59.080.3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1017-2019 纺织品 织物触感检测与评价方法 三点梁法 Textiles-Testing and evaluation for fabric touch feeling Three-pointbeammethod 2019-01-18发布 2019-02-17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1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华大学、准邦检测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海关、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赵群、黄华、王运江、张辉.
T/CTES 1017-2019 纺织品织物触感检测与评价方法 三点梁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织物触感检测的原理、仪器设备、试验准备和调湿、试验程序、结果及评价和试验 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机织家纺织物、机织西服织物、针织内衣织物和机织毛呢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柔软度softness;SF 织物抵抗压缩变形的性能,以定负荷下的压缩变形程度等级表示. 3.2 硬挺度stiffness;ST 织物抵抗弯曲变形的性能,以定弯曲挠度下的最大抗弯曲力大小等级表示. 3.3 滑爽度smoothness:SM 织物抵抗摩擦变形的性能,以定正压力下的摩擦力大小等级表示. 3.4 松紧度looseness and tightness;LT 织物抵抗拉伸变形的性能,以定拉伸负荷下的拉伸斜率大小等级表示. 3.5 综合触感prehensivehandle;CH 织物压缩、弯曲、摩擦和拉伸综合抵抗外界变形的性能,通过柔软度、硬挺度、滑爽度和松紧度的综 合结果等级表示. 4原理 模拟人手指触摸织物的动作,采用三点梁法,使试样与三点梁机构交互作用,使织物产生压缩、弯
T/CTES 1017-2019 曲、摩擦、拉伸等变形,根据各种变形采集的力-位移曲线提取定量化指标,得到曲面压缩厚度、抗弯曲 力、摩擦系数、定负荷下拉伸斜率等指标评价织物的柔软度、硬挺度、滑爽度、松紧度;再根据材料的用 途,分等级评定材料的综合触感. 5仪器设备 织物敏感试验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抽拔机构、硬挺机构、柔软机构能达到 相同效果的仪器均可使用,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应符合下列条件:抽披机构和柔软机构的竖直移动 速度分辨率0.1pm,各有一个力值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相连.力值传感器精度为土0.05%,采样類率不 少于500Hz:位移传感器精度为0.1% 00Hz.上部设置有圆杆.伸出长度5cm~ 20cm可调.直径范围2mm mm. 说明: 底板: 第一支撑机构: 3--第二支撑机构: 抽披机构: 硬挺机构: 6- 柔软机构: 7--试样. 图1织物触感试验装置 图2是触感测试原理图,其中柔软机构第一压缩杆与其支撑杆、抽拔机构第一压缩杆与其支撑杆、 柔软机构第二压缩杆与其支撑杆构成三点梁机构.
T/CTES 1017-2019 说明: 1 试样; 2 柔软机构第一压缩杆: 柔软机构第一压缩杆的票 采集机构: 柔软机构第一压缩 的支得杆 抽披机构第 杆: 抽按机构第 驱动和采集机构: 抽按机构 柔软机 第二 缩杆; 柔较 构第 10- 柔转 机构 二压编杆 6试样准各和调湿 6.1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尺寸 经向非百遇与经同成6“的3个方向 各剪取3块试样. 6.2取样时,于年物应在距布边150mm以干区 内剪取,并分布在不同 的纵和模向位置上,应 开影响试验结染的费点和褶皱;如果制品由不同面料构成,试样应从主要功能部位上造取. 6.3试验前试样应按照GB/T6529规定进行调湿,并在GB/T6529规定的 小准大六条件下进行试验. 7试验步骤 7.1柔软度测试 7.1.1先将剪取的试样平整放入触感风格试验装置(装置原理图见图2),测试面向上. 7.1.2启动柔软机构装置,第一压缩杆和第二压缩杆分别压缩放在支撑杆上的试样,以4mm/min的 速度压至设定负荷,获得200eN压缩负荷下的织物厚度T.和10cN压缩负荷下的织物厚度T,按 式(1)计算差值,即为柔软指数,表征柔软度风格. I=T-T 式中: 柔软指数: T一10cN压缩负荷下的织物厚度: T.-200cN压缩负荷下的织物厚度, 7.1.3根据表1的...
T/CTES 1016-2019 纺织品洗后外观的评价.pdf
ICS59.080.3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1016-2019 纺织品 洗后外观的评价 Textiles-Evaluation of surface appearance after washing 2019-01-18发布 2019-02-17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1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纺联检(上海)检验技术服务有 限公司、日播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鲁丰织染有限公司、中纺协(北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纺 织信息中心、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萍、王玲、苏志平、刘桂杰、贺志鹏、赵向旭、谢凡、元兴华、耿轶凡、杨宏珊、 蔡涛、张焕、高燕、刘长江.
T/CTES 1016-2019 纺织品洗后外观的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评定纺织品经一次或多次水洗或商业干洗(或约定方法及特殊洗涤方法)处理后其原 有外观变化的试验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经洗涤后纺织品的裙色、交叉沾色、起毛起球等外观变化,面料等纺织品的洗后 外观评价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23319.2-2009纺织品洗涤后扭斜的测定第2部分:机织物和针织物 GB/T23319.3-2010纺织品洗涤后扭斜的测定第3部分:机织服装和针织服装 3原理 将待测纺织品按照维护标签的规定(或约定方法)进行水洗或干洗并干燥后,比较洗前和洗后纺织 品,按照本标准规定评价纺织品洗后的外观等变化. 4设备 4.1满足护理程序要求的设备或经双方协商确定的设备. 4.2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符合GB/T250规定. 4.3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符合GB/T251规定. 4.4直尺、钢卷尺或玻璃纤维卷尺,以毫米(mm)为刻度,其长度大于所测量的最大尺寸. 4.5能精确标记的用具. 4.6平滑测量台,足以放置整个样品. 4.7工作台,用于支撑服装. 5要求 5.1洗后外观质量要求见表1. 面料、里料同时考核,不适合考核的项目可不考核.
T/CTES 1016-2019 表1洗后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要求 变色/级 交叉站色/级 > 扭曲率/% 边缝开口/mm 起毛起球/级 洗涤次数≤3次 ≥4-5(针织降半级) 洗涤次数>3次 ≥4(针织降半级) 掉毛或毛变平 无明显变化 面料或装饰物边缘脱散 未脱散 组扣/紧固物/饰品等 生锈、掉漆、腐蚀、破坏 或脱落等 未发生变形、变色、 掉康 蚀、破环或舰落等明显变化 复合层分离 来出 离 拉链自由滑 方向均 自由 动 试样的不 组成 分收缩、 起策和机支或提量 试样的不网附成多分术 生明 收 变形、起皱和扭曲 起皱 缝线脱开 说开或 0 填充物 中衬里下称 发现填 和衬里 动 出或缩团 印花或 层的 泡、脱落、 脱落、 或 伤 绣花、缝 线平 度 领口变形 外 褶榈外观 发现的其他变 未发 注:实物照 见附录A. 明星绒毛脱 同伏或 族掉落. 变化不明是,不 觉,不额 穿着、使用、 5.2起毛起球只考核正面.空织 花边织物、磨毛织物 织物不考核起球. 6调湿 按照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对试样进行调湿和试验. 7试样准备 纺织制品应至少准备2件试样.
T/CTES10162019 8试验 8.1按照纺织制品护理标签规定维护方法(或约定方法)将整件试样进行洗涤和干燥. 8.2用灰色样卡(4.2、4.3)评定试样的变色和交叉沾色. 8.3床单、被套等制品扭曲率测试按GB/T23319.2-2009执行,服装制品扭曲率测试按GB/T23319.3- 2010执行. 8.4如需测量,测量试样边缝开口长度,精确到1mm. 8.5起毛起球评级条件及方法按GB/T4802.1-2008执行. 8.6其他外观项目在普通日光灯下.将样品平推手工作台上进行评价.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 以下 a)试验是 本标 进行的: b)样品的 详细 息: c) 使用 的洗 程月 d) 洗 次数: e) 表 进行评价 f) 何假 离本标准的...
T/CTES 1015-2019 热转移印花用分散染料水性墨.pdf
ICS87.080 G55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15-2019 热转移印花用分散染料水性墨 Aqueous disperse dye ink for heat transfer printing 2019-01-09发布 2019-02-08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1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州市华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华年 颖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阴市新华年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宁波金色华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双键 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慧霞、张庆、刘新刚、杜长森、陈港、区华杰、区煤元、欧阳伟、徐宝庆、梅成国、 田风宝、唐连喜、曹丽梅、王智.
T/CTES 1015-2019 热转移印花用分散染料水性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转移印花用分散染料水性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转移纸凹版印刷机上使用的热升华分散染料水性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2一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6152-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8427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13217.1-2009液体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13217.3-2008液体油墨细度检验方法 GB/T13217.4-2008液体油墨粘度检验方法 GB/T13217.5-2008液体油墨初干性检验方法 GB/T13217.6-2008液体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13217.7-2009液体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 GB/T13531.1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pH值的测定 GB/T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19601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GB/T23972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GB/T24101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GB/T26395-2011水性烟包凹印油墨 HJ371-2018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回印油墨和柔印油墨对产品有害物质限值 EN14372:2004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C/MS)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转移印花用分散染料水性墨aqueous disperse dye inkfor heat transfer printing 用分散染料、增稠剂等组成的分散体系,并通过热升华转移印花工艺使之转移到织物上印花的材料.
T/CTES 1015-2019 3.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 pounds 在101.3kPa标准大气压下,任何沸点低于或等于250C的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 3.3 冻融稳定性freeze-thaw stability 将水性墨冻结成块,再融化后其各项指标保持原有水平的特性, 4要求 本类产品各项技术性能要求应符合表 表5规定. 项目 水性墨 冲淡剂 测试方法 色相 近似参标 5 1 4 耐汗...
T/CTES 1014-2019 纺织用酶 α-淀粉酶.pdf
ICS 71.080 C27 团 体 标 准 T/CTES1014-2019 纺织用酶 α-淀粉酶 Amylase for textiles-Alpha-amylase 2019-01-09发布 2019-02-08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14-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杜邦(中国)研发管理有限公司、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武汉新华扬生物 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魏桥特宽幅印染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石狮市聚祥漂染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文叶、唐文君、李新良、孟令燕、詹志春、肖鸿、张扬、刘文辉、部艳、陈新福、 陈洪高、蔡明顺、王智.
T/CTES 1014-2019 纺织用酶α-淀粉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行业用液体α-淀粉酶制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行业织物前处理退浆及成衣水选的α-淀粉酶制剂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文件单 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他,仅注归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 利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 分折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FZ/T 1 01 防织常用变性淀检某村 HG/T 511 渗透剂 JJF 19 量包装商 QB/ 081 1993 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淀粉酶 alpha-anylase. 能水解淀格分子进中的α-1.4葡萄糖苷键,将淀粉链切断成为短链棚精和少量安芽糖及葡萄糖,使 淀粉黏度迅速下 的酵制剂. 3.2 α-淀粉酶活力acinity ofalpha-amylase 反映每克酶制剂产品中 3.3 α-淀粉酶相对强度relativeactivity of alpha-amylase 将含淀粉浆的标准坏布按规定工艺条件处理达到退浆评级值6级时,所用淀粉酶的浓度值. 3.4 低温a-淀粉酶low temperature alpha-amylase 酶的化反应适宜工作温度为80℃.
T/CTES 1014-2019 4产品分类 产品按酶制剂的温度分为低温α-淀粉酶制剂、中温α-淀粉酶制剂、高温α-淀粉酶制剂. 5要求 5.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物理形态 液体 色泽 浅黄色到深棕色颜色随批次的不同而不同颜色的深浅不代表酶的活力高低 气味 轻微的发醇气味 杂质 均质液体,目测无明显沉淀物 5.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备注 酶相对强度/(mL/L) 1~2.5 具体值由酶生产厂按附录A确定并标示:同时应按各生产厂的企标标 示酶活力(U/g) pH值(25℃) 4 0~7 0 容重/(g/mL) 1 1~1 3 具体值由生产厂标示,公差为土5% 低温 80 5.3净含量 净含量见标签标注,允差符合JJF1070规定. 6试验方法 6.1感官要求检测 取适量样品置于无色、清洁的样品杯中,置于明亮处目视物理形态、色泽和杂质,并呗闻气味.
T/CTES 1014-2019 6.2理化指标检验 6.2.1酶相对强度 按附录A执行. 6.2.2pH值 按QB/T1803-1993中第9章执行. 6.2.3容重 按QB/T1803-1993中第8章执行. 6.3净含量 按JJF1070执行. 7检验规则 7.1批次的确定 由生产企业按照其相应的规则确定产品的批号. 7.2取样规则和样本量 取样应均匀分布在整个罐装过程中,或均匀分布于罐装后的成品中. 成品袖样的样本量见表3.批量是指批中所包含的单位商品数,单位为桶,样本量是指样本中所 包含的样本单位数,单位为桶.批取样量不得少于300ml. 表3成品抽样的样本量 批量/ 样本量/桶 ≤50 2 51~500 3 >500 7.3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时应对外观、气味、杂质、酶活力、pH、容重及包装、标签逐项进行检验. 7.4判定规则 出厂检验合格时,由质量检验部门出具产品合格证...
T/CTES 1012-2018 纺织品及相关材料遮光性能测试方法 照度计法.pdf
ICS 59.080.3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1012-2018 纺织品及相关材料遮光性能 测试方法 照度计法 Test method for light blocking effect of textiles and related materials Photodetectormethod 2018-05-08发布 2018-06-07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1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品及制品检测技术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纺协(北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 公司、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志鹏、杨萍、谢凡、元兴华、王玲、任志博、张珍竹、杨萌、蔡涛、高燕.
T/CTES 1012-2018 纺织品及相关材料遮光性能 测试方法照度计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照度计测量纺织品及相关材料对于光线的阻隔性能即遮光性测试方法的原理、 设备、取样、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织物,包括涂层织物和其他以纺织材料为基材的纺织品.不适用于楼空、 网眼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漫透射diffuse transmission 人射光在穿过物体透射时以不同的角度发生折射和散射. 3.2 光亮light 根据人眼视觉的亮度函数来计算. 3.3 遮光性light blocking 纺织材料阻止光线透射的能力. 3.4 非扩散性透射 non-diffuse transmission 人射光垂直通过物体未发生漫反射的过程. 3.5 照度计photometer 用于测试光强度的仪器. 3.6 总透射量 total transmission 透过物体的光线总量,包括漫透射和非漫透射光. 3.7 透射 transmission 人射光穿过物体的过程....
T/CTES 1011-2018 纺织品防电磁波辐射性能测试方法 仿真法.pdf
ICS59.080.3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1011-2018 纺织品防电磁波辐射性能测试方法 仿真法 Textilestestmethod for anti-electromagneticradiation-Simulation method 2018-05-08发布 2018-06-07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1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品及制品检测技术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纺协(北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 公司、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伏广伟、杨金纯、杨萍、贺显伟、耿轶凡、谢凡、贺志鹏、元兴华、杨前、杨宏珊、 蔡涛、王森.
T/CTES 1011-2018 纺织品防电磁波辐射性能测试方法 仿真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服装防电磁波辐射性能的测定方法的原理、设备、试样准备、试样步骤、结果计算 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类纺织服装的防电磁波辐射性能,不适用于测试湿态服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35.1-2008服装号型男子 GB/T1335.2-2008服装号型女子 GB/T1335.3-2009服装号型儿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磁波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 能量以电避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3.2 屏蓝效能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icieney 没有试样时接收到的信号值与有屏蔽体时接收到的信号值的比值,即发射天线与接收器探头之间 存在试样以后所造成的插人损耗,以分贝为单位(dB). 3.3 仿真法simulation method 在屏蔽室内,测得人体模型有无穿着试样前后的场强比值及衰减率,并用于表征试样防电磁波辐射 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 4原理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将信号源放置于电磁屏蔽室内,将信号接收器置于电磁屏蔽室中的人体模型 体内.根据人体模型穿着服装和未穿着服装两种不同情况下得到的信号强度,计算电磁屏蔽效能或者 信号衰减率,由此评定服装防电磁波辐射性能. 5安全警告 5.1进行电磁屏蔽织物测试的试验人员应身体健康,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带有起搏器)的病人不能进入...
T/CTES 1010-2018 纺织品防电磁波辐射性能测试方法 测试窗法.pdf
ICS 59.080.3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1010-2018 纺织品防电磁波辐射性能测试方法 测试窗法 Textiles test method for anti-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Testwindow method 2018-05-08发布 2018-06-07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1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品及制品检测技术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纺协(北 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保定三源纺 织科技有限公司、诸暨金生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伏广伟、杨金纯、杨萍、贺显伟、耿轶凡、王玲、贺志鹏、元兴华、杨萌、蔡涛、 邓明亮、张艳梅、王泰.
T/CTES 1010-2018 纺织品防电磁波辐射性能测试方法 测试窗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品防电磁波辐射性能的测定方法的原理、设备、试样准备、试样步骤、结果计算和 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类纺织织物的防电磁波辐射性能,不适用于测试湿态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磁波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 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3.2 屏蔽效能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efficiency 没有试样时接收到的信号值与有屏蔽体时接收到的信号值的比值,即发射天线与接收器探头之间 存在试样以后所造成的插入损耗,以分贝为单位(dB). 在屏藏室上开一个窗口,测得窗口有无加载试样前后的场强比值及衰减率,并用于表征试样防电磁 波辐射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 4原理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将测试织物放置于信号源与信号接收器之间,由此得到的信号强度与未放置 织物时的信号强度相比较,根据采集数据的单位选择计算公式计算电疆屏蔽效能或信号衰减率.由此 评价织物防电磁辐射性能的强弱. 5安全警告 5.1试验操作人员应身体键康,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带有起搏器)的病人不能进人实验室,试验人员应 在实验全过程中穿着防电磁波辐射服装,且试验人员在实验室每天测试时间不应超过4h....
T/CTES 1009-2018 光触媒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pdf
ICS59.080.3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09-2018 光触媒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Photocatalytic textiles evaluation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2018-05-08发布 2018-06-07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0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品及制品检测技术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纺协(北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 公司、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萍、刘鹏、元兴华、贺志鹏、孙玉新、谢凡、王玲、杨萌、蔡涛、李培玲.
T/CTES 1009-2018 光触媒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触媒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和评价方法的原理,安全预防措施,试验器具,试验菌种 及菌种保藏,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试验准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评价,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经光触媒整理的纺织品.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光触媒photocatalyst 在紫外光激发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面具有分解和去除污染物、脱臭、抗菌、防污等功能的物质. 2.2 抗菌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 抑制细菌繁殖或杀死细菌的性能. 2.3 对照样controlfabric 用于验证试验微生物生长条件的、不经任何处理的100%棉织物. 注:已被证明采用色牢度试验用的棉标准慰衬织物,经高温蒸煮和蒸细水洗涤后作为对照样是合适的. 2.4 光触媒纺织品photocatalytictextiles 经光触媒整理剂整理,在紫外光激发下能产生分解和去除污染物、脱臭、抗菌、防污等功能的纺 织品, 3原理 将一块玻璃片放置于培养皿中,并将试样放在玻璃片上,在试样表面滴加菌液后用另一块玻璃片覆 盖,最后用保湿用盖玻片封盖Ⅲ口,置于紫外灯下照射培养一定时间.照射培养结束后,将试样及两块 玻璃片上的细菌洗脱计数. 4安全预防措施 4.1本标准使用的紫外光源对眼睛及皮肤具有伤害,操作者应小心谨慎.当光源打开时切勿用眼睛直 接观察. 4.2本标准所采用的细菌能使人感染致病,应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免除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试 验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
T/CTES 1008-2018 纺织前处理用茶皂素复合助剂.pdf
ICS71.100.40 G71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08-2018 纺织前处理用茶皂素复合助剂 Tea saponin auxiliaries for textiles pretreatment 2018-04-24发布 2018-05-23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08-2018 前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生态助剂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金堂轻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市龙兴隆染织实业有限公司、石狮市展耀纺织 科技有限公司、汕头市鼎泰丰实业有限公司、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有限集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君、卜竹起、门雅静、留建藤、张学礼、黄锡忠、潘玉明、周新娟、张小英、 冯欣、王智. 1
T/CTES 1008-2018 纺织前处理用茶皂素复合助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前处理用茶皂素复合助剂的术语和定义、外观及技术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前处理用复合型茶皂素助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368表面活性剂水溶液pH值的测定电位法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23972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谐法 HG/T4492-2013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茶皂素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纺织前处理textilespretreatment 、染整加工机织物或针织物及各类纺织品在染色前的处理工艺生产的各类纺织品,包括退浆、漂白、 脱脂、除油、祛除棉籽壳杂质等工艺,为后续染色、印花等工艺提供质量基础和保证. 3.2 茶皂素/茶皂苷tea saponin/tea sapogenin 分子式:CHO,相对分子质量:1223.54,密度:1.015g/mL~1.020g/mL,是天然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由配基、糖体和有机酸三部分组成的一类皂苷化合物,普通的茶皂素为淡黄色,经提纯后的茶皂 素为白色粉末. 3.3 茶皂素复合助剂teasaponinauxiliaries 含茶皂素和碱剂复合型的环保前处理助剂,专用于纺织前处理工艺.
T/CTES 1008-2018 4要求 4.1外观 纺织前处理用茶皂素复合助剂,由白色粉末颗粒和粘稠液体两部分复合组成. 4.2技术要求 纺织前处理用茶皂素复合助剂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测定方法 茶皂素含 ≥5 接HG 4492-2013中5.3测定 碱剂含量(以) ≥20 附录A pH 值 水 液) 11~13 烷基苯 5采样 按G T678的规是 检验方 6.1外观 在自然光下用目划法判定. 6.2茶皂素含量的测 6.2.1原理 茶皂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水不箱 基茶原皂草精醇-B,从配基茶原皂草精醇-B 的含量可求得茶皂素的含量. 6.2.2测定方法 按HG/T4492-2013中5.3进行. 6.3碱剂含量的测定(以碳酸钠计) 6.3.1原理 试样溶波用澳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以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可测得碳酸钠的含量.
T/CTES 1008-2018 6.3.2测定方法 按附录A规定进行. 6.4pH值的测定 6.4.1器 酸度计:精度为0.02pH单位. 6.4.2测定方法 称取2.00g士0.01g样品,置于 0mL烧杯中.加人25C前 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待试样溶 解后,按GB/T6368的规定 行. 6.5烷基苯酚聚氧乙格(APBO)的测定 按GB/T2397 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1交付批 一次交付的同 一类型、 复合助 付批,生产企业用相同材 料,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连 的同 防织前 皂素复合助剂为一批. 7.2出厂检验 纺织前处理用东皂素复会 助剂.成市生产厂的量 盘控督验验部门按回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生 产厂应保证每批出厂的产品都符台本标准的要求 7.3验收检验 使用单位应按照本 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纺织前处理用茶皂素复 助剂进行检测验收.检测验 收应在货到之日起一个月 进行,通地 未提出异议视为符合本标) 要求 8包装、标志、运输、储存 8.1包装 白色粉末颗粒...
T/CTES 1007-2018 纺织用植物染料 靛蓝.pdf
ICS 71.100.01 G54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07-2018 纺织用植物染料 靛蓝 Vegetable dyes for textiles--Indigo 2018-04-24发布 2018-05-23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0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生态助剂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爱慕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美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常州大学、常州云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成都 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上海丝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广源纺织品有限公司、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惠州市金振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晋江市隆盛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孚日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浙江海明实业有限公司、盛虹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永亮纺织 品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宜宾惠美纤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映山 红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如意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杭州彩润科技有限公司、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俊玲、关春红、陈群、姚金波、郑光洪、储力群、卫金龙、傅红平、姜会钰、张致慧、 黄险峰、文雁君、陈成党、门雅静、杨江源、梁铭、钱琴芳、田海涛、苏建军、陈占强、或金廷、刘爱莲、黄金洪、 孙淑娟、徐淑华、高光东、洪建平、王思社、毛乐意、李双锐、张小英、王智.
T/CTES 1007-2018 纺织用植物染料靛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靛蓝的定义、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从菘蓝、募蓝、木蓝、马蓝等来源提取的植物靛蓝.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74-201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77-2013还原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2386-2014染料及中间体水分的测定 GB/T2390染料pH值的测定 GB/T3920纺织品色率度试验耐摩擦色率度 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率度 GB/T4841.1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1/1 GB/T6678-2003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42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19601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胶的限量及测定 GB208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GB/T24101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HG/T2750-2012靛蓝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靛蓝indigo 结构式: 分子式:CHON 相对分子质量:262.27
T/CTES 1007-2018 3.2 靛玉红 indirubin 结构式: 分子式:CHON 相对分子质量:262.27 3.3 天然性 naturality 从菘蓝、萝蓝 含有可噪酸成分的植物制成的染料 不含任 化工合成有机物质. 4要求 4.1植物 (1)外 色均匀 (2) pH (3)植物 量分数)/% (4)低沸 发 (5)强度(为 (6)色光(与标 (7)天然性 征值 (8)可分解致癌芳香服 GB/T24101规定 (9)可萃取重金属元素/(mg 合GB20814规定 根据供需双方商议可以为流体或续 4.2植物靛蓝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性能和牢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植物靛蓝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性能和牢度 耐洗 耐汗渍 染色 附光 56 耐摩擦 深度 变色 棉站 变色 棉沽 毛粘 变色 棉站 毛站 1/1 中浅色 7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 2-3
T/CTES1007-2018 5采样 以批为单位采样,生产厂以一次拼混均匀的产品为一批.每次采样数应符合GB/T6678-2003中 7.6的规定.所采产品的包装应完好,采样时勿使外界杂质落人产品中,采样时探管采取包括上、中、 下三部分的样品,所采样品质量不少于500g.将采取的样品充分混匀后,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密封 良好的容器中,其上粘贴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生产厂名称、取样日期、地点.一个供检验,一个 保存备查. 6试验方法 6.1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 月日 6.2pH的测定 按GB/T 390 见定 6.3 植物能 蓝含 量的测定 按HC T2 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