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8月 ( 第 14 页)

ICS59.080.20 G54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06-2017 粘胶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 Waterbased colorant for viscose dope dyeing 2017-12-25发布 2018-01-24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0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菜恩涂料(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浙江纳美新材料 股份有限公司、浪莎针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长森、高鹏、谢跃亭、何贵平、刘辉、梅成国、刘爱莲、王智.
T/CTES 1006-2017 粘胶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粘胶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为分散介质,由各种颜料、表面处理剂及功能添加剂配制而成的粘胶原液着色用 水性色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5698-2001颜色术语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13451.2-1992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 GB/T13491-1992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15357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旅转黏度计测定液体产品的黏度和流动性质 GB/T19077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GB19601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GB208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GB/T23972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酯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色差color difference E 定量表示的色知觉差别.按GB/T5698一2001规定,用E表示. 3.2 团聚物阻富系数filtercloggingconstant K. 团聚物阻塞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前后两段时间内单位滤出量所需的时间差,
T/CTES 1006-2017 3.3 颜料沉降settlinginpigment 色浆存放后上下层颜料粒子出现分布不一的现象. 4要求 4.1性能指标 产品的性能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表1产品的性能指标 序号 指 标 外观状态 拌后 匀状态,无硬块 2 固含量20%时 范用 mPa ▪ s) 3 固含量的 范围 4 pH值 5 粒径 6 粒 粒径 布系数(PD 0.5 7 近似 色 1.5:浅色 .0 8 与 原 配伍性 9 浆料 塞系数比值 10 颜料 )/% 4.2 安全要求 产品的安全要 应待 表2的规定. 表2产品的安全要求 序号 指标 1 甲能/(mg/kg) ≤100 2 可分解出致癌芳香胶的染料/(mg/kg) 符合GB19601规定 壬基酚 不得检出 烷基苯酯及烷基苯酚聚氧 辛基酪 不得检出 乙烯醚/(mg/kg)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不得检出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不得检出 可萃取的重金属/(mg/kg) 符合GB208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 测定
T/CTES 1006-2017 5取样及试验方法 5.1取样 产品按GB/T3186的规定取样,也可按商定方法取样.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确定. 5.2试验条件和环境 按照GB/T2918-1998规定的23C士2C、50%±10%相对湿度的标准环境进行,在此条件下进 行测试试验. 5.3试验方法 5.3.1外观状态 目测法观察为均匀 教的浆 、用搅棒搅拌时无团结,易于混合均匀删可视告合格. 5.3.2黏度的偏差范 黏度按GB/T 1535 规定 5.3.3固含量的偏差范围 固含量按 B/T1725规定进 5.3.4pH值 用酸度计划定如样品太彻文法在 测试 水(符 GI/T66$2中三级水要求)稀释 后测试,但应注明稀择比例. 5.2.5粒径分布 粒径分布按C /T 077规定进行. 5.3.6色差 按照附录A进行. 5.3.7与纺丝原液配伍性 按照5:100质量比称取色浆与粘胶纺丝原微 啊得到有色纺丝原液,用涂膜制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1.100.40 G 71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05-2017 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及其 应用功能评价 Textiles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evaluation for thermoregulatory properties 2017-12-25发布 2018-01-24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 100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宇田相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飞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浙江 英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帕兰朵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爱慕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德商纺织有限 公司、浙江宝娜斯袜业有限公司、浙江爱美莱纤体服饰有限公司、浙江芬雪琳针织服饰有限公司、上海嘉 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联润翔(青岛)纺 织科技有限公司、绍兴法兰蒂布艺有限公司、浙江亿华纺织有限公司、绍兴县鸿纺织有限公司、天津孚 信阳光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昌明、沈柯、谢跃亭、阁均、杜免平、方国平、陈永青、刘爱莲、关春红、王建平、 张佩华、钱春芳、王智
T/CTES 1005-2017 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及其 应用功能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用相变微胶囊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贮存 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棉、毛、麻、丝、细、化 重等各种调温动 防织品用的相变微胶囊的生产、销售和 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 本文 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 日期 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 期的 用文 文件. GB/T 55 面活性 用旋转式粘度计测 粘度和流动性值的方 GB/T 65 织品 调 温和试验用标 GB/T 6 2008分析 GB/T 70 数值修约 根数值 和判 GB/T 457 食品用 保鲜膜 GB/T 077 粒度分析 射法 GB/T 1 466. 塑料 老示扫描量 法( 照和活品温度及接焙的测定 HG/T 464 防织染整助前节H值的测 HG/T 426 统织染整时剂含围量的测定 ISO 11358. 尚聚有的热重分析法(1G) 部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文件. 3.1 相变phase change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的几种常见相态.相态简称为相.不同相之间的相互转变称为相变,即随 自由能变化面发生的相的结构的变化称为相变.相变过程指物质从一个相转变到另一个相的过程.相 变过程是可逆的. 3.2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相态(如随温度升高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相变材料 在相变过程中,可以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面相变材料自身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英文常缩写为PCM. 利用这一特性,可将相变材料用于纺织品的温度调节.
T/CTES 1005-2017 3.3 相变微胶囊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将特定温度范圈的相变材料(芯材)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包封于高分子聚合物(壁材)中,制成直径小 于100μm常态下稳定的微型单元, 3.4 相变熔点和相变凝点meltingpoint andfreezingpoint 相变材料在相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相态转变时的温度点称为相变点.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起始温 度叫做相变熔点,也称为相变熔融温度.反之,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起始温度叫做相变凝点,也称为相 变结晶温度. 3.5 过冷度super-coling temperature 在实际结晶过程中,实际凝点温度总是低于理论凝点温度的,这种现象称为过冷现象,两者的温度 差值被称为过冷度.一般以相变熔点和相变凝点的差值来确定. 3.6 烩值enthalpy 焙值也叫做潜热,相变材料在发生相态变化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3.7 热失重温度thermogravimetric temperature 物质受热分解的起始温度,一般以热失重质量分数5%时的温度来确定. 3.8 耐压强度crushing strength 相变微胶囊在受外力作用下,保证其不破裂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3.9 相变调温纺织品phase-change thermoregulatory textiles 将相变材料通过染整、纺丝等工艺植人到纺织品中,并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调温功能的纺织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9.080.3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1004-2017 填充物 负离子发生量的检测和评价 Filling-Testing and evaluation for negative-ion concentration 2017-11-16发布 2017-12-15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0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品及制品检测技术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中纺协(北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纺 协检验(泉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大华、任志博、张珍竹、林敏敏、宋春常、周长年、贺志鹏、张焕.
T/CTES 1004-2017 填充物负离子发生量的检测和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填充物动态负离子发生量的试验方法,并给出了负离子发生量的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动物绒毛等填充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 是必不可 托定比日 的副用文作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交件,其计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作 GB/T6529纺组 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7568.2 织品 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织物第2部分:棉和档胶纤线 GB/T 8170 收值修 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629 10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3.1 负离子 negative ions 大气中的分子或原子捕获电上后形 0 H) D).等. 3.2 负离子发生量ncgaiv 试样受机械应擦作业时激发出负责 4原理 将填充物填充于采用规定规格的织 或的 定尺 中井 合后,将上述试样袋安装于 设备上,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摩擦,用周 气离子测量仪测定在单位体 同内摩擦时激发负离子的个数, 并记录负离子发生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设备与材料 5.1摩擦仪 摩擦仅由一个驱动轮和两个夹具组成,一个夹具与驱动轮连接,当驱动轮旋转时以椭圆形轨违运 行:另一个夹具安装在试验机底部的活动单元上,可用来调整两夹具之间的距离,且试验机应具有预置 转速、满数自停等功能,两夹具间的距离为40mm士1mm,驱动轮转速为135r/min土3r/min. 5.2测试舱 测试舱应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如有机玻璃等),并带有换气系统.
T/CTES 1004-2017 5.3空气离子测量仪 空气离子测量仅应满足以下要求: 采用电容式吸人法收集空气离子,能收集离子迁移率大于0.15[cm²/(Vs)]的离子; 能测定负离子,分辨率不大于10个/cm”; 一能记录负离子发生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4天平 精度为0.01g. 5.5缝纫线、缝纫针 缝纫线的规格采用40S/2涤纶线.缝纫针采用家用11号. 5.6测试织物 棉织物,符合GB/T7568.2的要求. 6试样的制备 6.1采用5.6规定的织物,取长420mm±10mm、宽140mm±5mm织物至少3块. 细针,针密为12针/3cm~14针/3cm,沿两侧边距边10mm处缝合,然后将测试面翻出,距对折边 20mm处缝一道线. 得到试样袋有效尺寸约为170mm×120mm, 6.4按图1所示在试样袋上两短边缝线外侧分别钻两个固定孔. 单位为毫米 22.5 缝线内侧 o 170 210 说明: 1-对折边; 2周定孔: 缝合线: 4-袋口缝合边. 图1试样袋示意图 2
T/CTES 1004-2017 7试样洗涤和干燥 如需测试和评价样品洗涤后的负离子性能,将试样按GB/T8629-2017中4N程序洗涤,F程序烘 干.如果采用其他的洗涤和干燥程序,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8调湿和试验 在GB/T6529规定的大气中调湿和试验,至少调湿4h. 9试验步骤 9.1打开测试舱,将试样固定在摩擦仪的两个夹具上,使试样沿长度方向折叠于两个夹具之间. 9.2将负离子测试仪放置于测试舱内,高度与试样袋中点平行,其测试口距离夹具50mm士2mm. 9.3开启负离子测试仪,关闭测试舱,测定未摩擦前测试舱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测试时间至少1min,待 显示测试数据稳定后,对空气负离子测试仪清零. 注:当显示测试数据在0个/cm~100个/cm²范阀内变化时,即可认为达到稳定状态, 9.4启动摩擦装置摩擦试样,同时开始测定试样摩擦时的负离子发生量,测定时间至少为3min,记录 试样负离子发生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9.5测试完毕后关闭空气负离子测试仪和摩擦装置,启动换气装置至少5min. 9.6按9.1~9.4测定下一组试样,直至测试完试样, 10试验结果计算与表示 10.1从...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9.080.30 W55 团 体 标 准 T/CTES 1003-2017 可视性运动服 Visible sportwear 2017-11-16发布 2017-12-15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03-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艾利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艾利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安奈儿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纤维检验所、 北京金羽杰服装有限公司、福建新力元反光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省凯仕达运动服饰有限公司、中国纺织 信息中心、中纺协(北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纺协检验(泉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京京、王建国、翟震宇、任志博、张珍竹、周长年、王森、宋泽、蔡世荣、蔡加力、 杨萍、刘长江、林风喜、楼春林、刘优娜、陈立、张焕、李睿、高燕、车迪.
T/CTES 1003-2017 可视性运动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视性运动服的号型、要求、测试方法、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材料为主制成的可视性运动服产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文件 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 的骂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 色牢度试验 格定变色用买色样卡 GB/T 13 5() 有部分) GB/T2 10( 有部分) 纺就品 GB/T 12. 纺织品 法) GB/T 026 纺织品 GB/T 921- 2008 牢度试 GB/T 22 纺织品 GB/T 23.1 纺织品 和斯致的率的清定(样法) GB/T 48 2.1- 2008 轨迹 GB/T 529 费品传用说明 士都分:镇织品和服装 GB/T5713 纺织 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 7573 织品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 修约就 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629-2017 织品 批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13772.2纺织品 织物接缝处动 移的测定第 分:定负荷法 GB/T13773.1纺织品织物及共制 品的接缝拉伸性 第1部分:条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9976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 GB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GB/T29862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GB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FZ/T0102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多组分纤维混合物 FZ/T01057(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01095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FZ/T80002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T/CTES 1003-2017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视性运动服visible sportwear 在光源照射下,具有逆反射性能、能够显著提高穿着者存在辨识力的运动服或在光源照射下,能把 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再缓慢地以夜光的方式释放出来,在夜间或黑暗处,仍能看到发光并持 续一定时间,以提高穿着者存在辨识力的运动服. 3.2 反光材料reflective material 具有逆反射性能的材料,但不符合本标准中对基底材料的要求. 荧光材料fluorescentmaterial 能够发出比吸收光更长波长的可见光的材料. 3.4 基底材料backgroundmaterial 醒目的彩色荧光材料,但不符合本标准中对反光材料的要求. 3.5 单一性能材料separate-performance material 具备基底材料性能或反光材料性能的材料,但不同时具备上述两种材料的性能, 3.6 组合性能材料bined-performance material 同时具备基底材料性能和反光材料性能的材料. 3.7 夜光材料Iuminousmaterial 以纤维或纺织材料为基材,通过添加稀土铝酸盐发光材料,经过特种纺丝、涂层或印花工艺制成的 高效蓄能型发光材料. 3.8 亮度值Iuminance 停止光照后,夜光材料的发光亮度值,单位为尼特或坎德拉每平方米(1nt=1cd/m²). 3.9 余晖时间afterglowtime 停止光照后,夜光材料的亮度值≥0.32×10-cd/m²(人眼可视范围的最低亮度)持续的时间,单位 为分钟(min). 3.10 紧身服body fitting garments 紧束身体的服装. 4产品号型 4.1号型按GB/T1335的规定执行. 4.2紧身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W55 ICS59.080.30 团 体 标 准 T/CTES1002-201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水洗洗涤溶液沾色 Textiles-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Solution staining to washing 2017-11-16发布 2017-12-15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0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品及制品检测技术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万姿布业有限公司、中纺协(北京)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宁波市纤维检验 所、绍兴中纺联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时平、顾广明、金美菊、毕根焰、谢凡、贺志鹏、元兴华、杨道鹏、侯燕、周长年.
T/CTES 1002-201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水洗洗涤溶液沾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品耐水洗洗涤溶液沾色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由纤维制成的,经染色或印花的纱线、织物和纺织品及其制品,包括纺织地毯和其他 绒类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子 本文件 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账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 期的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 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6 82 分析实验 室用水规格和试鞋主 3术语和 下列术 语利定义适用 3.1 洗涤溶蔻 rashing sol tion 将纺织高试料侵人配制 赶的蒂液中三定时间师 取山试样升滤去水洗液中的微纤组和(或)杂质后 的洗涤液. 3.2 空白水洗液 cont st solution 配制好的未没入 试样的容液. 4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浸人溶液中一定时间后,取出试样并德去水洗液中的散纤维和(或)杂质,取经过滤后 的适量水溶液,并以空白水洗液作对照,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洗涤溶液的沾色. 5设备 5.1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01g. 5.2具塞比色管:直径25mm. 5.31L量筒、2000mL烧杯、漏斗、玻璃棒、耐腐蚀平底容器和其他. 5.4计时器:分度为0.1s.
T/CTES 1002-2017 6试剂和材料 6.1洗涤剂:ECE标准洗涤剂(不含荧光增白剂)或其他协议洗涤剂. 6.2试验用水: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或家庭用自来水,如遇仲裁或对比时,以三级水为准. 6.3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符合GB/T251的规定. 7试样 7.1若样品为织物,取20cm×20cm试样一块. 7.2若样品为纱线或散纤维,精确称量5g士0.1g. 8试验方法 8.1室温下,使用选定的洗涤剂(6.1)和试验用水(6.2)配制成浓度为1%的水溶液. 注:如遇仲藏或比对时,以标准大气环境20℃士2C为准. 8.3将样品放置于含有水溶液的容器中(8.2)浸泡10min、30min、1h或4h(买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 外),不时用玻璃棒撒压搅动,以保证试样充分且均匀地浸湿, 8.4浸泡结束后,取出试样,使用玻璃砂芯漏斗滤去洗涤溶液中的散纤维或杂质. 8.5取经过滤后的适量洗涤溶液(8.4)于具塞比色管(5.2)中,以充满具塞比色管体积的三分之二为宜, 并以空白水洗液作对照,在自然环境的透射光环境下,背景为白色底板,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洗 涤溶液的沾色等级.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本标准编号; b)样品的描述; c)试验环境: d)所用洗涤剂: e)试验用水; )试验时间(10min、30min、1h或4h等); g)洗涤溶液沾色等级及其他现象描述(如掉毛、沉淀等); h)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Z
-201 1002- T/CTES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团体标准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水洗洗涤溶液沾色 T/CTES 1002-201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7千字 2018年5月第一版2018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33419定价5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T/CTES 1002-2017 :(010)6851010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30 W 55 团 体 标 准 T/CTES1001-2016 纺织品外观检验 ring Society 中国纺 China Textile Eng 2016-09-18发布 2016-10-01实施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发布
T/CTES100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纺织创意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纺织创意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富丽达集团杭州经贸实业 有限公司、浙江万姿布业有限公司、鲁丰织染有限公司、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北京爱幕内衣有限 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泰安岱银毛纺织有限公司、北京碧琦时装有限公司、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广州尚岑服饰有限公司、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东丽酒伊织染(南通)有限公 司、迪尚集团有限公司、东丽精密、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鸟股 份有限公司、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 限公司、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友国际商业集团有限公司、韩都衣舍电子商务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心物裂品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纺联创意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伏广伟、王苏芳、刘长江、赵亮、叶宗保、刘桂杰、刘建平、张明星、罗涛、顾广明、 毕根焰、龙飞、程辉、张瑞雪.
T/CTES 1001-2016 纺织品外观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品外观检验的检验方法、外观疣点检验评分方法、色差管控、特别项、检验要求及 卷装细则和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服装用的各类漂白、染色 靠理产品的外在质量评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无纺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文价 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期的覆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 的引 文件其最 GB/T 250 纺线 色年 电定 GB/T 466 织品织特 GB/T 14 01 机织物与针 方法 GB/T 24 17- 2009 点的描 语 GB/T 2450- 6002 机 的描 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24117 -200 适用 3.1 纱爽 yarn defect 纱线原因造成的面料 现疣 3.2 织痰 weaving defects 织造过程中造成的症点. 3.3 染整疵dyeing and finishing defects 染色及后整理过程中造成的变点. 3.4 印花、复合等二次开发printing defects,posite defects and other development defeets 在面料上做二次加工造成的新点(如:印花、复合、压花、冲孔等). 3.5 打卷疵windingdefects 验货打卷过程中产生的疲点.
T/CTES 1001-2016 4检验方法 4.1采用验布机检验 4.1.1明亮度 检验光线以照明灯为准.光线的人射角与布面成直角射人验布面中部照度不低于7501x,以能够 看清布面疵点为准. 4.1.2验布台面 验布台面应为带倾斜式的的平面板,台面倾斜角度以75°为宜.平面板的全部或部分透光,安装底 灯备用.台板颜色要求灰色为主. 4.1.3验布机速度 验布速度不超过25m/min,特殊产品速度设置应以检验到疣点为准.外观检验人员应位于 验布机台面中间(1人),眼光距离布面乘直距离75cm左右.对于全幅在150cm以上的产品,应配置 2人并列查验,防止漏验. 4.2采用人工台面检验 检验光线以照明灯为准.台板的中部被查验布面处照度不低于750Ix,台板颜色要求为灰色.辐 宽114cm及以下的产品由一人检验,幅宽114cm以上的产品由两人检验,进行外观检查,眼光离布面 最中间距离75cm左右. 5外观痰点检验评分方法 5.1总则 评分方法分为A、B、C、D四种. 5.2.方法A(国标四分制) 5.2.1对于经纬(横竖向)及其他方向上的藏点按表1评定疫点分数. 表1评定疫点分数 宽点长度 计分标准 22.5(含)cm 4分 注:按长度计分疣点包括:相纱、污渍、勾纱、结头等, 5.2.2破损类疣点,一律按4分计. 5.2.3评分原则为: 一每米最多扣4分; 2
T/CTES 1001-2016 面积性疲点,双方协商使用. 5.2.4百方米平均分计算方法按式(1): R= P×10000 WXL (I) 式中: R- 每匹(批)面料每百平方米的平均值; P- 每匹(批)面料总分; 实测有效幅宽,单位为厘米(cm); L--实测长度,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01 0M 团体标准 全国团体标准信 T/CNTAC9-2018 羽绒羽毛与某些其他纤维混合物 成分分析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position of down and feather blended with certain other fibers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2018-01-02发布 2018-01-02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
T/CNTAC 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祥(天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纺织 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冉雯、刘秒、王国建、张大华、王晓爽、黄琳、马志强. 本标准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转载、抄袭、改编、汇编、翻 译或将本标准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NTAC 92018 羽绒羽毛与某些其他纤维混合物成分分析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化学分离和手工分拣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羽绒羽毛与聚酯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 混合物成分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羽绒羽毛与聚酯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0.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9994纺织品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10288-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 3原理 用次氯酸钠溶液将羽绒羽毛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 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羽绒羽毛的质量百分率.再重新取样, 采用手工分拣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然后分类称重,计算出各成分质量百分率.最后综合化 学分离与手工分栋测试结果,计算聚酯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及羽绒羽毛各成分的质量百分率. 4试剂和设备 4.1试剂 所用的全部试剂为分析纯. 4.1.1次氯酸钠溶液:可用碘量法滴定,使其浓度在0.9mol/L~1.1mol/L. 4.1.2稀乙酸溶液:将5mL冰乙酸加水(4.1.3)稀释至1L. 4.1.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符合GB/T6682三级水的要求. 4.2设备 4.2.1分析天平:精度0.0001g. 4.2.2干燥烘箱:温度保持为(105土3)C. 4.2.3水浴锅:温度保持为(25土1)C. 4.2.4水浴振荡器:振幅(40土2)mm,振荡频率0~150次/min可调,保持温度在20C~25℃.
T/CNTAC 9-2018 4.2.5干燥器:装有变色硅胶. 4.2.6温度计:量程0~100℃. 4.2.7标准筛:孔径150目,直径10cm或20cm,高度6cm,或效果等同的不锈钢过滤网. 4.2.8具塞三角烧瓶:容量1000ml或1500ml. 4.2.9量筒:500ml 4.2.10容量瓶:容量1000ml 信息平台 4.2.11称量瓶:40mm×25mm,或其他适用规格. 4.2.12玻璃烧杯:广口,500ml或1000ml. 4.2.13混样槽:规格及要求符合GB/T10288-2016中4.5.1规定. 4.2.14分栋箱:规格及要求符合GB/T10288-2016中5.1.1.1规定. 4.2.15可用于盛放和称量各分离成分的容器,如烧杯等. 4.2.16镊子. 5试验步骤 5.1样品制备 化学分离法和手工分拣法均按照GB/T10288-201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匀样和缩样,或辅以其 他有效的匀样方式. 5.2化学分离法(次氯酸钠法) 5.2.1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5.2.2取混合均匀的试样3份,每份试样不少于5g.将试样放入广口烧杯,用开有许多小孔的铝箔或 类似覆盖物盖住烧杯口,防止混合物飞出.然后放入烘箱(4.2.2)中,在(105土3)C条件下烘至恒 重(约需3h).将烧杯从烘箱中取出,放入干燥器(4.2.5)中,冷却,称重,精确至0.0001g,记录混 合试样的总干燥质量为m 5.2.3将称重后的试样用漏斗(或采用其他有效方式)转移至容量为1000ml或1500ml具塞三角烧瓶 中,缓慢加入约300ml次氯酸钠溶液(4.1.1),用玻璃棒搅拌,使试样均匀地浸润在溶液中,塞紧瓶塞, 手摇振荡数次.打开瓶塞,再缓慢加入约200ml次氯酸钠溶液(4.1.1),塞紧瓶塞,手摇振荡数次. 5.2.4将上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01 W 09 团体标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 T/CNTAC8-2018 纺织产品限用物质清单 Restricted substances list for textile products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2018-01-02发布 2018-01-02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8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天祥(天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 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福建风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华阳新材料股份 有限公司、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平、吴岚、司芳、郑娟、樊蓉、张子睿、唐丽、王国建. 本标准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转载、抄袭、改编、汇编、 翻译或将本标准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NTAC 82018 纺织产品限用物质清单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纺织产品限用物质的名称、化学文摘编号、限制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家用、装饰用和服用纺织产品. 注:不属于本标准范围的纺织产品见GB18401-2010附录A中所列举的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12.1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 17592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18414.1 纺织品含氯苯酚的测定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0382 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 GB/T 20383 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 GB/T 20385 纺织品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GB/T 20388 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四氢呋喃法 GB/T 23322 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GB/T 23344 纺织品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 GB/T 24279 纺织品禁/限用阻燃剂的测定 GB/T 28189 纺织品多环芳烃的测定 GB/T 28190 纺织品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 GB/T 30157 纺织品总铅和总镉含量的测定 GB/T 31126 纺织品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和全氟羧酸的测定 SN/T 4083 进出口纺织品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纺织产品textileproducts 以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经纺、织、染等加工工艺或再经缝制、复合等工艺制成的 产品. 注:其纺织纤维质量百分比至少达到80%.
T/CNTAC 8-2018 3.2 限用物质restricted substances 禁止有意使用,且作为杂质或副产物存在时不得超过限量要求的化学物质. 4技术要求 纺织产品限用物质及限制要求见表1. 表1 项目 限制要求 可分解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着色剂 禁用 染料/(mg/kg),≤ 致癌染料 30 致敏性分散染料 50 婴幼儿用纺织产品 20 游离和水解的甲醛/(mg/kg),≤ 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 75 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 300 重金属总量/(mgkg),≤ 铅(Pb) 90 镉(Cd) 10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苄丁酯(BBP) 1000 邻苯二甲酸酯²/(mg/kg),≤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 1000 有害阻燃剂" /(mg/kg)),≤ 50 王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mg/kg),≤ 100 全氟辛烷类化合物/(ngm²).≤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 1 全氟辛酸(PFOA)及其盐类 1 蔡 2 婴幼儿用纺织产品 其它单一多环芳烃(PAH) 0.5 多环芳经(PAHs)/(mg/kg),≤ 其它产品 婴幼儿用纺织产品 多环芳烃总量(PAHs) 5 其它产品 10 有机揭化合物”/(mg/kg),≤ 二丁基锡二苯基锡 1000 三丁基锡三苯基锡 1000 含氯苯酚/(mg/kg),≤ 五氯苯酚(PCP) 5 四氯苯酚总量(TeCP) 5 富马酸二甲酯(DMFu)/(mg/kg),≤ 0.1 a致癌芳香胺清单见附录A,限制要求为s20mg/kg b致癌染料清单见附录A c致敏性分散染料清单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99 CCS W 59 团体标准 T/CNTAC71-2020 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 Electric heating plate for clothing and accessories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71-2020 前言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智能服装服饰产业发展研究会、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工程中心、苏 州捷迪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深圳市挺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江 南大学、宁波韧和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海煊、薛霜、韩丽屏、吕玮、孙丹丹、葛爱潍、网晓敏、黎淑婷、顾鹏、刘 宜伟、滕万红、唐瑶、张鹤青.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式或 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
T/CNTAC 71-2020 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不超过直流12伏特的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使用说明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由通电后可发热的导线、导电纤维、导电薄膜、导电织物及类似材料制成的服装 及配饰用电加热片(以下简称电加热片),不含移动电源. 本文件不适用于水下、极寒、超高海拔等严酷户外环境下使用及医用产品. 本文件不适用于36个月及以下的要幼儿产品. 注:配饰包括手套、护颈、眼罩、暖宫带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706.8一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热毯、电热垫及类似柔性发热器具的特殊要 求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IEC60335-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Safety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IEC60335-2-17:201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热毯、电热垫、服装及类似柔性发热器具 的特殊要求 (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Safety-Part 2-17: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blankets pads clothing and similar flexible heating appliances )
T/CNTAC 71-202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发热元件heatingelement 由导线、导电纤维、薄膜、织物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片/线状物,通电后可发热. 3. 2 加热部件heatingpart 由发热元件(3.2)与内部线路、外部绝缘物组成的片状物.一个加热部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发 热元件(3.2)组成. 3.3 连接线contactline 一端固定到加热部件(3.3)上,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的接口,用于供电连接的软线. 3.4 电加热片electric heating plate 由加热部件(3.3)、连接线(3.4)组成,用于服装及配饰产品,具有加热功能.一个电加热片 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加热部件(3.3)组成. 3.5 控制型电加热片controlelectricheatingplate 在电加热片内部装有感温装置,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能够随着温度变化自动调控平均输入功率. [米源:GB 4706.8--2008,3.109,有修改] 4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加热部件边缘裁剪整齐,无缺口:表面平整,无明显脏污、划痕,无破损、穿孔等. 4.1.2连接线无外露线芯,表面整洁、线皮无鼓包、划伤、破损,焊点无虚焊,接口端端子压着正 确、无虚插等.如连有开关,开关外壳应完整、光滑、无划痕、被损等. 4.1.3将接口连接到产品适配的移动电源,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产品档位切换、加热功能正 常. 4.2规格尺寸偏差 2
T/C...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01 CCS W 04 团体标准 T/CNTAC70-2020 纤维中石墨烯材料的定量分析 元素分析法 Quantitative detection for graphene materials in fibers - Elemental analysis method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70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东华大学、享野(上海)实业发展有限公 司、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卫东、庄园园、张传雄、高建国、王宁、田琳琳.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 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
T/CNTAC 70-2020 纤维中石墨烯材料的定量分析元素分析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定含石墨烯材料纤维中石墨烯材料含量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含石墨烯材料的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粘胶纤维及由其构成的面料,含石墨烯 材料的其它纤维及其构成的面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十本文件. GB/T2910.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 GB/T2910.7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混合物(甲酸法) GB/T2910.24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4部分:聚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苯酚 四氯乙烷法) GB/T6504-2017化学纤维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FZ/T01057(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T/CNTAC21纤维中石墨烯材料的鉴别方法透射电镜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含石墨烯材料的纤维样品采用适当的化学试剂溶解,通过高速离心分离后提取离心管中的残留 物质,再利用元素分析仪对残留物质中碳元素定量分析,最终确定纤维中石墨烯材料的含量. 5试剂
T/CNTAC 702020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5.1盐酸(HC1),CAS号:7647-01-0,纯度36.0%~38.0%,p=1.18g/mL. 5.2甲酸(CHO),CAS号:64-18-6,纯度≥88%,p=1.22g/mL. 5.3苯酚(CsHgO),CAS号:108-95-2,纯度≥99.0%,p=1.701g/mL. 5.4四氯乙烷(CHCl),CAS号:79-34-5,纯度≥99.5%,p=1.591~1.598g/mL. 5.5氨水(NHs-HzO),CAS号:1336-21-6.氨水溶液:将80mL浓氨水(p=0.880g/mL)加水稀 释至1L. 5.6乙酰苯胺(CgHNO),CAS号:103-84-4,纯度95%-99%,白色结晶态,碳元素测定用标准物 质. 5.7无水乙醚(CHgO),CAS号:60-29-7,纯度99.9%,p=90.7134g/mL. 5.8无水乙醇(CHgO),CAS号:64-17-5,纯度99.9%,p=0.7895g/mL. 6设备 6.1元素分析仪:可以分析样品中碳元素含量的检测仪器,并配有微量分析天平,分度值0.001mg. 6.2天平:分度值0.0002g或以上. 6.3恒温干燥箱:能保持温度为(105±3)°℃. 6.4高速离心机:转速≥12000r/min,离心力>20000g,转速控制精度30r/min,PP材质离心管. 6.5器具:150mL量简、500mL烧杯、蒸发Ⅲ、镊子、精密pH试纸等. 6.6磁力搅拌器:可控制搅拌转速并配置合适的搅拌子,转速范围:50-1500rpm. 7试验步骤 7.1含石墨烯材料纤维定性 按T/CNTAC21对样品进行定性测试,确定样品含石墨烯材料. 7.2样品预处理 7.2.1除去非纤维物质 按GB/T2910.1和GB/T6504-2017中的5.1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除去非纤维物质(石墨烯除外). 若测试样品为面料,宜拆分至纱线进行检测. 7.2.2称重 2
T/CNTAC 70-2020 将取得的样品(质量在2g左右),置于恒温干燥箱(6.3)中,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30 W 55 团体标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 T/CNTAC7-2018 婴幼儿布书 Cloth books for infants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2018-01-02发布 2018-01-02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
T/CNTAC 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风竹纺织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伟、罗胜利、王国建、樊蓉、方明、杨瑞斌、吴小孟、刘霞、李储林. 本标准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转载、抄袭、改编、汇编、翻 译或将本标准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NTAC 7-2018 婴幼儿布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要幼儿布书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由纺织面料缝制,有或没有填充絮片或海绵等材料,供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使用 的布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5456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17593(部分)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 GB18383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GB/T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睡液色牢度 隹信息平台 GB/T20382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 GB/T20383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 GBT20388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四氢呋嘀法 GB/T23345纺织品分散黄23和分散橙149染料的测定 GB/T24121纺织制品断针类残留物的检测方法 GB31701要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GB/T31702纺织制品附件锐利性试验方法 GB/T32599纺织制品附件脱落强力试验方法
T/CNTAC 7-2018 3技术要求 3.1安全要求与内在质量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序号 项目 要求 1 甲醛含量 2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3 异味 4 pH 5 邻苯二甲酸酯 6 附件锐利性 符合GB31701的A类要求 7 附件抗拉强力 8 残留金属针 耐摩擦(干摩、湿摩) 耐汗渍(变色、沾色) 9 染色牢度 耐水(变色、沾色) 耐唾液色牢度 致癌染料“ 禁用 10 有害染料/mg/kg 致敏染料” 禁用 其他有害染料” 禁用 11 可萃取重金属/mg/kg 符合GB/T18885的婴幼儿用品要求 12 易燃性能/mm/s,≤ OE 13 绳带长度/mm,≤ 有自由端的绳带应≤220:绳圈或套环的 周长应≤360 14 填充物感官质量 符合GB18383-2007 4.1.1,4.1.2的要求 破损、明显扭曲和变形等外观变化 不允许 缝线断裂或开线脱散 不允许 15 水洗后外观 附件损环、脱落或锈蚀 不允许 其他严重影响外观变化的缺陷 不允许 致癌染料、致敏染料和其他染料清单见GB/T18885-2009中附录A.限量值分别为30ng/kg、50ng/kg、50ng/kg 邻苯二甲酸酯仅考核塑料附件和含有涂层和涂料印染的织物,指标为部苯二甲酸酯占试样质量的比值. 3.2外观质量 应符合表2的要求. 2
T/CNTAC 7-2018 表2 项目 要求 整体外观 基本端正、整洁干净.图案印制不允许出现套版不正、模期、图案不完整等缺陷. 面料 无破损、无跳丝、无明显印道、无明显污渍、无明显织疣. 缝纫线 选用适合所用面料质量的缝纫线,不允许使用单丝缝纫线. 缝制 缝制平服,线路顺直、整齐、牢固,上下线松紧适宜,无跳线、断线. 附件 硬质附件表面光洁、无毛刺,边角圆滑. 尺寸 与标称的规格尺寸差异不明显. 其他 不允许存在其他明显影响使用或外观的缺陷. 试验方法 4.1甲醛含量 按GB/T2912.1规定执行,面料、填充物分别进行检测. 4.2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按GB/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01 CCS W 04 团体标准 T/CNTAC 69-2020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自动在线衍生 长光程分光光度法 Textile -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Automatic derivatizationmethod using longoptical path spectrophotometry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69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嫌青、杨承锋、古祥华、潘文玉、刘慧利、李璐.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 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
T/CNTAC 69-2020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自动在线衍生长光程分光光度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通过自动在线衍生长光程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纺织品中通过水萃取及部分水解作 用的游离甲醛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纺织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1415实验室烧结(多孔)过滤器孔径、分级和牌号 GB/T2912.1-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3原理 试样在40C的水浴中用水提取60min后,萃取液在自动在线衍生分光光度仪上与乙酰丙酮在 线衍生化,在412mm处测定吸光度,对照标准甲醛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游离甲醛的含量. 4试剂 试剂均为分析纯. 4.1蒸馏水或三级水 符合GB/T6682的规定. 4.2乙酰丙酮落液 称取75g乙酸铵,用800mL水溶解,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入3mL冰乙酸和2mL乙 酰丙酮,用水稀释至刻度,于棕色瓶储存,用于在线衍生的流动相. 注: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深,为此,用前必须储存12小时,0C-4C低温避光保存1周内有效. 4.3甲醛溶液标准物质
T/CNTAC 69-2020 甲醛溶液标准物质(浓度不低于100mg/L)可从商业途径购买.也可以使用甲醛原液经亚硫酸 钠标定法或碘量法精准标定后使用,有效期为四周,标定方法同GB/T2912.1-2009附录A或附录B. 4.4双甲酮的乙醇溶液 1g双甲酮(二甲基-二羟基-间苯二酚或5 5-二甲基环己烷-1 3-二酮,CAS号:126-81-8)用乙醇 溶解并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 5设备和器具 5.1容量瓶,50mL、250mL、500mL、1000mL. 5.22号玻璃漏斗式滤器(符合GB/T11415的规定). 5.3具塞锥形瓶,150mL. 5.4单标移液管,1mL、5mL、10mL、25mL、30mL及刻度移液管,5mL. 5.5量筒,50mL. 5.6分析天平,精度为0.1mg. 5.7自动在线衍生分光光度仪,带二元泵、反应池以及紫外检测器,流通池50mm,有效光程500mm. (仪器参数及原理图参见附录A) 5.8恒温水浴锅,(40土2)C. 5.9C18固相萃取小柱. 5.10微孔滤膜,孔径0.45um,水相针式过滤器. 5.11分光光度计,波长412nm(用于双甲酮确认试验). 6试样制备 样品不进行调湿.测试前样品密封保存. 从样品上取两块试样,剪成约4mmX4mm的碎片,称取0.5g,精确至0.1mg. 注:如果甲醛含量低于20mg/kg,可增加试样量至1.5g-2g,并保持固液比不变,以获得满意的精度. 7分析步骤 7.1校正溶液的制备 2
T/CNTAC 69-2020 以准确标定的水中甲醛标准溶液(4.3)为母液,使用三级水逐级稀释配制而成.校正曲线除空 白校正点外,至少含有5种浓度:0.05mg/L,0.20mg/L,0.50mg/L,2.0mg/L,5.0mg/L.其中,校 准曲线的最低点不应高于0.05mg/L. 7.2样品待测液的制备 将试样放入1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50mL水,盖紧瓶塞,放入(40土2)C水浴中振荡(60土 5)min,用2号玻璃漏斗式滤器(5.2)过滤至另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01 CCS W 04 团体标准 T/CNTAC68-2020 纺织品 苯并三唑类物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benzotriazole pound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68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东华大学、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 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石淼、李卫东、朱峰、赵海浪、谭玉静、徐红、王宁.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 任何形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等.
T/CNTAC 68-2020 纺织品苯并三唑类物质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警告一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可能 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 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纺织品中苯并三唑类物质(见附录A) 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纺织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940-2018纺织品苯并三唑类物质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采用正已烷饱和的乙晴对纺织品中的苯并三唑类物质进行超声萃取,提取液经滤膜过滤 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和确证,外标法定量. 5试剂和材料 5.1乙晴:色谱纯. 5.2正已烷:色谱纯. 5.3正已烷饱和的乙晴:将正已烷(5.2)和乙晴(5.1)以1:1比例摇匀,静置分层,分离 并保留下层正已烷饱和的乙晴. 5.4苯并三唑类标准物质(见附录A).
T/CNTAC 68-2020 5.5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标准物质(5.4),用乙晴(5.1)溶解,定容,分别配制成浓度 为400mg/L的标准储备溶液. 注:标准储备液在0℃~4C冰箱中避光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 5.6混合标准工作溶液:根据需要配制,可用正已烷饱和的乙腊(5.3)逐级稀释成0.4mg/L、 1.0mg/L、4.0mg/L、10.0mg/L、20.0mg/L的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在0℃一4C冰箱中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个月. 6仅器和设备 6.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配电子轰击离子源(EI). 6.2超声波水浴发生器:工作频率(40±5)kHz,水浴能控制温度(60±2)C. 6.3天平:分度值为0.1mg和0.01g 6.4反应器:由硬质玻璃制成,含聚四氟乙烯旋口盖,体积40mL. 6.5有机滤膜:孔径0.45um,推荐使用聚酰胺微孔滤膜. 6.6容量瓶:体积25mL. 6.7注射器:体积1mL. 7分析步骤 7.1提取和净化 取代表性的样品,将其剪碎至5mm×5mm以下,混匀.称取1.00g(精确至0.01g), 置于反应器(6.4)中,加入15mL正已烷饱和的乙晴(5.3),于60“C超声波发生器(6.2) 中提取15min.将提取液过滤,残渣再用10mL正己烷饱和的乙脂(5.3)超声提取15min, 合并滤液,收集于容量瓶(6.6)中,冷却至室温,使用正已烷饱和的乙晴(5.3)定容,样品 落液经有机滤膜(6.5)过滤,用注射器(6.7)取滤液作为测试液上机分析. 注:预处理采用了GB/T36940一2018规定的技术条件. 7.2GC-MS分析 7.2.1GC-MS仪器分析条件 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的仪器,因此不可能给出色谱分析的通用参数.采用下列操 作条件已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 a)毛细管色谱柱:DB-35MS,30mx0.25mmx0.25μm,或相当者: b)进样口温度:250°℃: 2
T/CNTAC 68-2020 c)程序升温:100°℃,保持5min,以50°C/min升至260°℃,保持6min,以10°C/min 升至300°℃: d质谱接口温度:270°℃: e)离子源温度:250°℃;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99 CCS W 59 团体标准 T/CNTAC67-2020 婴幼儿及儿童背包 Backpacks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6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雪丽、李静、张传雄、王国建.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 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
T/CNTAC 672020 婴幼儿及儿童背包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婴幼儿及儿童背包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贮运 和标志. 本文件适用于以纺织织物为主料加工制成的供14岁及以下的要幼儿及儿童使用的背包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5456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试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 GB6675.4-2014玩具安全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GB/T19942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20388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四氢呋嘲法 GB/T24121纺织制品断针类残留物的检测方法 GB/T30158纺织制品附件镍释放量的测定 GB/T31702纺织制品附件锐利性试验方法 GB/T35270-2017婴幼儿背带(袋) QB/T1333-2018背提包 QB/T2155旅行箱包
T/CNTAC 67-2020 QB/T2537皮革色牢度试验往复式磨擦色牢度 QB/T5084箱包扣件试验方法 QB/T5247箱包配件塑料插扣耐用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儿童背包backpacks for children 年龄在3岁以上,14岁及以下儿童使用的背包. 3.2 婴幼儿背包backpacks forinfants 年龄在3岁及以下的婴幼儿使用的背包. 3.3 附件attached ponents 纺织产品中起连接、装饰、标识、固定或其他作用的部件. [来源:GB 31701-2015 3.6] 3.4 绳带cords and drawstrings 以各种纺织或非纺织材料制成的、带有或不带有装饰物的绳索、拉带、带祥等. [来源:GB31701-2015 3.7] 4要求 4.1通用要求 原料和附件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4.2内在质量 内在质量按表1规定. 表1内在质量 项目 要求 婴幼儿背包 儿童背包 甲醛含量(mg/kg) 300 pH值 4.0~7.5 4.09.0 异味 无 可分解致癌芳 纺织品、人造革/合成革 20 2
T/CNTAC 67-2020 香胺染料 皮革和毛皮 /(mg/kg) 30 耐水(变色、沾色) 3 耐酸汗渍(变色、沾色) 3 色牢度/级 耐碱汗渍(变色、沾色) 3-4 3 耐睡液(变色、沾色) 4 耐干摩擦 4 3 耐湿摩擦 3 2-3 邻苯二甲酸酯 DEHP DBP BBP 总量 0.1 0.1 /% DINP DIDP,DNOP总量 0.1 错(Sb) 60 砷(As) 25 可迁移元素的 钡(Ba) 1000 最大限量 锡(Cd) 75 (mg/kg) 铅(Pb) 90 铬(Cr) 60 汞(Hg) 60 (Se) 500 镍释放“/(μg/cm².周) 0.5 在规定负重条件下进行试验,测试后目测包体无开裂:各部件不 振荡冲击性能 变形,无断裂、损坏,不开线:固定件、连接件不松动:插接件、 磁扣件等能正常开关,无异常. 扣件耐用性 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01 CCS W 09 团体标准 T/CNTAC66-2020 纺织用染化料助剂限用物质清单 Restricted substances list for textile colorants chemicals and auxiliaries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66-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天祥(天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 司、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广东德关精细化工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浙江闽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博澳染料工业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 责任办公室、ZDHC基金会、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平、于涛、孙锡敏、吴岚、邓东海、陈素娟、温卫东、鲍国芳、 林立、顾伟娣、邓湘辉、宋嫌青、郑娟、朱泉、王建刚、孙丽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 任何形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T/CNTAC 66-2020 纺织用染化料助剂限用物质清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纺织用染化料助剂产品中限用物质的名称、化学文摘编号、限制要求、试 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纺织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染化料助剂产品. 注:本文件是根据纺织产品有害化学物质限量要求、纺织工业排放控制要求和相关化学品管控法规要求, 并考虑到现有的工艺和技术条件制定的纺织用染化料助剂采购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和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19601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和测定 GB/T20708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部分有害物质的限量及测定 GB208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GB/T23972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 谱法 GB/T23973染料产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GB/T24101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和测定 GB/T24166染料产品中含氯苯酚的测定 GB/T24168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GB/T29493.1纺织染整助剂中有害物质的测定第1部分: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 定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GB/T29493.2纺织染整助剂中有害物质的测定第2部分: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 (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GB/T29493.3纺织染整助剂中有害物质的测定第3部分:有机锡化合物的测 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T/CNTAC 662020 GB/T29493.4纺织染整助剂中有害物质的测定第4部分:稠环芳烃化合物(PAHs)的 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31531染料及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喹啉的测定 GB/T33093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GB/T34673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9种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GB/T35830洗涤用品三氯生含量的测定 GB/T36908染料中致敏染料的限量和测定 GB/T37039染料产品中有害溶剂含量的测定 GB/T37040染料产品中致癌染料的限量和测定 GB/T38268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 HG/T4266纺织染整助剂含固量的测定 HG/T4445纺织染整助剂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 HG/T4446纺织染整助剂固色剂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HG/T5497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的测定 T/CNTAC8纺织产品限用物质清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限用物质restricted substances 禁止有意使用,且作为杂质或副产物存在时不得超过限制要求的化学物质. [米源:T/CNTAC 8-2018 3.2] 4技术要求 纺织用染化料助剂产品中的限用物质及限制要求见表1. 注:采用按本文件采购的染化料助剂加工的纺织产品,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限量要 求或环境排放的控制要求.但在多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30 CCS W 04 团体标准 T/CNTAC 65-2020 纺织品 织物折皱回复性的测定 动态回复角法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the fabric crease recovery property by measuring the dynamic recovery angle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65-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南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联发纺织 股份有限公司、丹阳市丹盛纺织有限公司、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卫东、王蕾、王鸿博、范雪荣、潘如如、傅佳佳、张建祥、倪爱红、耿 彩花、曹秀明、刘丽艳、于拥军、唐文君、邵育浩、周利军、庄伟华. 本文件文本可登录中国纺织标准网(.cnfzbz.org.cn)“CNTAC标准工作平台”下载.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 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
引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7、9.1、9.2、9.3与专利号为 ZL201910048121.6名称为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及检测方法、关国专利申请号为16/536805名称 为Fabric automatic precise folding device and detection method、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495039.8名称 为一种基于幂函数方程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评价方法、美国专利申请号为16/536870名称为Method for evaluating crease recovery of fabrics based on power function equation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 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 过以下联累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江南大学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鑫湖大道1800号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 专利的责任. II
T/CNTAC 652020 纺织品织物折皱回复性的测定动态回复角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以织物折皱回复指数表示织物折皱回复性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种机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织物折皱回复性fabrie crease recovery property 织物在一定压力和一定时间下折叠加压,卸除负荷后,织物折痕处能回复到原来状态至一定程 度的性能. [来源:GB/T3819-1997,3.2] 3.2 织物折皱回复时刻:fabric crease recovery time 织物在一定压力和一定时间下折叠加压,卸除负荷后,织物折皱回复过程的某一时刻. 3.3 织物折皱回复角A)fabric crease recovery angle 在规定条件下,受力折叠的试样卸除负荷,在织物折皱回复过程中某一时刻两对折面形成的角 度. 3.4 织物初始回复角度afabric initial recoveryangle 折皱回复开始后第一秒结束瞬时的折皱回复角度值.
T/CNTAC 65-2020 3.5 织物初始回复强度btherapidity offabricrecovery 折皱回复开始后第一秒结束瞬时的折皱回复角速度(即第一秒相邻的无限短时间内的角位移与 通过这段角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与第一秒内平均回复角速度(即第一秒的折皱回复角与所用时间 1s的比值)之比. 3.6 织物折皱回复指数fabriecreaseindex 织物在特定折叠方式下,其初始回复角度与初始回复强度的比值. 4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对试样弯曲折叠、施加一定时间压力.卸除负荷后,在一定的折皱回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7.160 CCS W 57 团体标准 T/CNTAC64-2020 医护级孕婴用纯棉毛巾产品 Cotton towel products in medical care grade for pregnant/maternal women andinfants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64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金号家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滨州亚光家纺有限 公司、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强、海勇、于丽华、齐风霞、陈效华、杜全凯、李维建、李延平、王红 星、白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 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
医护级孕婴用纯棉毛巾产品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医护级孕婴用纯棉毛巾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志、 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孕产妇、婴幼儿的医护级纯棉毛巾类产品.以纯棉毛巾织物生产的孕妇装、宝宝 装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 GB/T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T17593(部分)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 GB/T22864毛巾 GB31701婴幼儿及儿董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GB/T35762-2017纺织品热传递性能试验方法平板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医护级毛巾产品towelin medical care grade 对微生物安全性有一定要求,可供体弱易感染人群使用的毛巾产品.由毛巾织物经染整、高温 灭菌处理后,在10万级及以上洁净度级别的净化车间加工生产的产品. 注1:分为非无菌产品和无菌产品. 注2:包括盖被、福据巾、擦洗巾、口水巾、婴儿尿布等毛巾类产品.
T/CNTAC 64-2020 4要求 4.1内在质量 4.1.1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31701中A类要求. 4.1.2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1要求. 表1有害物质限量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 项目 婴幼儿产品 其他产品 砷(As) 0.2 1.0 铅(Pb) 0.2 1.0 格(Cr) 1.0 2.0 钻(Co) 1.0 4.0 可萃取重金属/(mgkg)≤ 铜(Cu) 25.0 50.0 (IN) 1.0 4.0 (Sb) 30.0 销(Cd) 0.1 汞(Hg) 0.02 铬(六价) 0.5 非无菌产品 不得检出 环氧乙烷残留量/(pg/g) ≤ 无菌产品 10 注:可萃取重金属仅考核涂料印染的织物,指标为各种重金属占涂料质量的比值. 4.1.3微生物技术要求 a)明示为"无菌"的产品应无菌. b)非无菌产品微生物学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5.
T/CNTAC 64-2020 表2微生物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细菌菌落总数(cfug) ≤100 大肠杆菌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溶血性链球菌 不得检出 绿脓杆菌 不得检出 真菌菌落总数(cfu/g) 不得检出 4.1.4产品质量偏差率、断裂强力、吸水性、脱毛率、纤维含量、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2864一等 品的要求,水萃取物应不低于GB/T22864优等品的要求. 4.1.5盖被、裸巾等用于遮盖、保暖的产品保温率不小于40%,透湿率不小于6000g/(m²-24h). 4.1.6口水巾、婴儿尿布吸水性不大于5s、吸水倍率不小于400%. 4.2外观质量 产品外观质量应不低于GB/T22864一等品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基本安全技术要求项目的测定按GB31701的规定执行. 5.2可萃取重金属含量测定按GB/T17593(部分)规定执行. 5.3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按GB15979-2002附录D规定的方法执行. 5.4微生物指标 a)标注无菌的产品,按GB/T14233.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01 CCS W 04 团体标准 T/CNTAC63-2020 热防护织物耐热性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heat resistance of thermal protective fabrics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63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 展中心、温州市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成丽、王慧、冯洪成、许燕、王国建、李璐、陈绍达.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文本可登录中国纺织标准网(.cnfzbz.org.cn)"CNTAC标准工作平台"下载.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 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T/CNTAC 63-2020 热防护织物耐热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热防护织物的耐热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耐热性能的机织物、针织物、絮片、无纺布及复合无纺布的耐热性能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体组织热耐受性human tissueheat tolerance 透过热防护材料导致人体组织疼痛或二度烧伤的热能量. 注:人体组织热耐受性参见附录A 3.2 热终点thermalendpoint 铜热量计测量的热能与人体组织疼痛或二度烧伤的皮肤烧伤模型相交的点. 4原理 材料在恒定压力下与高温热表面接触,通过测试试样传递的热量引起疼痛感或二度烧伤的时间, 并观察热量对材料表面的明显影响,来测试被测材料的耐热性能. 5测试仪器 5.1仪器及组件 热防护织物耐热性能测试仪主要由热板、平板、传感器组件、热板温度显示装置、热板温控装
T/CNTAC632020 置、记录仪组成(见图1). 注:该仪器也可以将温度输出读数传输到数据采集单元,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测试结果. 3 1、热板,2、平板,3、试样,4、传感器组件,5、热板温控装置,6、热板温度显示装置,7、记录仪 图1仪器总体布置图 5.1.1热板 具有最小尺寸至少为200mm的平整加热表面,材质为电解铜板或1100铝板,并且整体受热均 匀,最高温度能够达到(400±2)℃. 5.1.2平板 长140mm,宽140mm,厚度为6mm,从边缘钻直径为2.5mm的孔直到板的中心(见图2), 该孔为热电偶安装孔.材质为电解铜板或1100铝板.平板必须平坦,光滑,没有凹坑和空洞. 单位为mm 钻直径2.5孔 直至板中心 三 140 图2平板 2
T/CNTAC 63-2020 5.1.3传感器组件 质量(18.0±0.5)g,暴露面积(12.57±0.01)cm²(直径为(40±0.5)mm)的铜片,在一侧直径 20mm的圆周线上120°均布安装3件的J型热电偶的铜量热计(见图3).J型热电偶的测温范围0~ 400°℃,精度±1°℃.铜量热计必须牢固地安装在隔热块(见图4)中,并且其表面必须与隔热块的表 面齐平,铜热量计的表面喷涂一层反光系数大于0.9的黑漆(见GB8965.1-2009).试验时整个传感 器组件(图5)给试样施加的接触压力为(3±0.05)kPa. 注:根据需要,对于模拟试验材料的实际使用条件,传感器组件提供的接触压力超出3kPa的情况也适用于本测 试方法,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单位为mm 精准焊接偶于孔中 J偶 图3铜片 单位为mm 64 保证钢片量热计级 1.6 图4隔热块...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01 CCS W 04 团体标准 T/CNTAC62-2020 防护服 静电性能试验 电荷衰减法 Protective clothing -Electrostatic performance test - charge decay method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TAC
T/CNTAC 62-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 展中心、温州市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利、杨成丽、付伟、张晶、田琳琳、白莹、张金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 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
T/CNTAC 62-2020 防护服静电性能试验电荷衰减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表面静电电荷衰减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防护服或用于制作防护服的纺织织物,包括含导电纤维的防护服或防护服用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荷衰减charge decay 试样上的电荷因诱导迁移,导致试样表面电荷聚集处的电荷密度或表面电位下降. 3.2 空白最大电场强度Emaxblankelectricfield strength 未放试样时,记录装置上显示的电场强度(kV/m). 3.3 试样最大电场强度ERsampleelectric field strength 试样在测量位置时,记录装置上显示的最大电场强度(kV/m). 3.4 半衰期(ts)half decay time 试样在测量位置时,记录装置上显示的场强衰减到E/2所需的时间(s). 3.5 屏蔽系数(S)shieldingfactor
T/CNTAC 62-2020 Em 屏蔽系数越大,静电性能越好. 4原理 阶跃电压发生器提供阶跃电压,电极位于试样正下方,不与试样接触,通过诱导效应对试样进 行充电,试样上与充电电极极性相反的电荷会被诱导迁移.为保证电场分布不变,请导电荷形成的 电位会逐渐减弱,试样上方的感应探头检测到这一变化.此信号经过放大后,在记录装置上可查看 试样实时衰减曲线,进而确定试样半衰期和屏蔽系数. 5装置与用具 5.1静电电荷衰减测试仪 静电电荷衰减测试仪主要由电极、支撑环、试样夹、阶跃电压发生器、感应探头、记录装置组 成(见图1). a)电极:铜制圆盘,直径Φ(70土1)m,固定在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支架上. b)支撑环:一个内径为(100土1)m的不锈钢环,与电极同心,且接地.电极顶面与支撑环顶 部之间的距离应为(4.0±0.1)m. c)试样夹:由内环和外环组成,试样夹在两环之间.内环的外径(250土1)mm、内径(220土1) m,试样夹内环接地,且与电极和支撑环同心. d)阶跃电压发生器:一个压电式或其它合适的电压发生器,能够在30us内产生(1200土50)V 阶跃电压. e)感应探头:由金属圆盘、屏蔽外壳和电荷放大器组成,接地的屏蔽外壳环绕金属圆盘,并连 接到电荷放大器.金属圆盘,直径(30.0±0.1)mm.感应探头底部端面与支撑环顶部之间的距离应 为(50±1)m. f)记录装置:是记录感应探头输出与时间相关数据的装置,并且能够记录全部输出的数据. 2
T/CNTAC 62-2020 1、电荷放大器:2、记录装置:3、感应片:4、屏蔽外壳:5、试样夹:6、试样:7、支撑环; 8、电极:9、阶跃电压发生器 图1仪器结构示意图 5.2静电中和器 在测量之前中和所测试样上的静电荷. 6调湿和试验用大气条件 调湿和试验用大气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0土2)℃,相对湿度(35土5)%,环境风速应在0.1m/s 以下. 7试样 7.1预处理 7.1.1如果需要,按照GB/T8629-2017中的4N程序洗涤,由有关各方商定可选择洗涤5、10、30 次等,多次洗涤时可将时间累加进行连续洗涤,或者按有关方认可的次数进行洗涤.按照GB/T8629 一2017中自然晾干程序干燥样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9.080.20 CCS W 32 团体标准 T/CNTAC61-2020 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 Rotor spun flax grey yarn 2020-12-0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T/CNTAC 61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平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舞钢市龙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业 大学、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河南省纺织工程学会、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阳、张先顺、李季媛、周泉涛、陈红霞、高春燕、乔文华、陈亚民、马 军贞、黄仲丽、李淄、汪靖晗、马珂佳、袁静峰、赵俊超、许浩、张喜志、丁开建.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文本可登录中国纺织标准网(.cnfzbz.org.cn)“CNTAC标准工作平台”下载.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 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
T/CNTAC 612020 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产品规格与表示方法、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 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鉴定转杯纺纱机生产的纯亚麻本色纱的品质和作为交接验收的统一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中文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所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 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 GB/T4743一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产品规格与表示方法 3.1规格 3.1.1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规格用不同线密度特克斯(tex)表示. 3.1.2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公称线密度,以1000米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g)表 示,见式(1). ......... (1) 7 式中: T--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一-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单位为克(g): L一一长度,单位为米(m). 3.1.3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公定回潮率为12.0%.
T/CNTAC 61-2020 3.2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标准质量 3.2.1100m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g)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到小数点后三位. =u 式中: m:--100米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 T.-一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3.2.2100m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标准干燥质量(g)按式(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 约到小数点后三位. md = 100 10 100W 式中: md---100米纱线的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 T-一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W一一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公定回潮率,%. 3.3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线密度(特克斯)与英制支数换算 换算公式见式(4). T= 590.5 Ne . (4) 式中: T-一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Ne一一纱线英制支数(用英文字母上标S表示). 3.4表示方法 3.4.1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L表示. 3.4.2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表示方法为生产工艺过程代号、原料代号、线密度.转杯纺以“OE” 表示,应标记在原料代号前面. 示例:线密度为42tex的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应表示为:0EL42tex. 4要求 4.1技术要求
T/CNTAC 61-2020 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的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 表1转杯纺纯亚麻本色纱技术要求 线密度 单纱断裂强 单纱断裂 条干均匀 干米细节 干米粗节 干米麻粒 线密度 线密度/tex 变异系数 度/ 强力变异 度变异系 (50%) (100%) (400%) 等级 偏差率 (英制支数/) /% (cN/tex) 系数/% 数/% (个/km) (个/m) (个/km) /% 优等品 3.0 9.0 16.0 22. 0 350 50 80 42~49 一等品 ±3.5 3.5 8.0 17.0 24.5 450 100 (1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