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5832-2023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ICS 71.100.40 QB CCSY4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32-2023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中厚朴酚、和厚朴 酚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Oral care and cleansing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magnolol and honokiol in toothpast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83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口腔护理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牙膏分技术委员会(SAC/TC492/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广州质量监督 检测研究院、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有限公司、好来化工(中山)有 限公司、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管弋舒、柴露琦、郑卫、韩和平、邓全富、夏泽敏、杨铭、高鹰、何琪莹、 黄华来.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QB/T5832-2023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包括: 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检出限和定量限、回收率和精密度、允许差,并 给出了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分子式、CAS号、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分子式、CAS号、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4.1分子式、CAS号 厚朴酚:C1gH1gO2,528-43-8;和厚朴酚:C1gH1gO2,35354-74-6. 4.2结构式 OH OH (厚朴酚) (和厚朴酚) 4.3相对分子质量 厚朴酚:266.33,和厚朴酚:266.33. 1...
QB/T 5831-2023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中三氯蔗糖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ICS 71.100.40 QB CCS Y4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31-2023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中三氯蔗糖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Oral care and cleansing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sucralose in toothpaste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583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口腔护理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牙膏分技术委员会(SAC/TC492/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舒客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黑龙江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福建爱洁丽日化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有限公司、重庆 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淮安纵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淮阴分公司、 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敏珊、贾芳、孙东方、陶丽、杨铭、肖俊芳、王常禹、陈万金、夏泽敏、 李露、郭恒、高鹰、田政、黄华来、李一清、张恒.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QB/T5831-2023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三氯蔗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三氯蔗糖的含量,包括原理、试剂 和材料、仪器设备、测定步骤、结果计算、检出限和定量限、回收率和精密度、允许差. 本文件适用于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三氯蔗糖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样经水分散、乙晴水溶液提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反相Cis色谱柱分离,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5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5.1乙腈:色谱纯. 5.2三氯蔗糖标准品:C12H1gClOg,CAS号56038-13-2,纯度不小于99%,结构式见图A.1. 5.3有机相滤膜:孔径0.45μm,尼龙材质. 5.4水相滤膜:孔径0.45μm,聚醚矾材质. 5.5固相萃取柱:质量浓度2000mg/6mL,类型硅胶,使用前用92%乙晴水溶液(5.6)5mL活化. 5.692%乙腈水溶液(体积分数):准确量取920mL乙腈(5.1)至烧杯中,加入80mL水,混匀. 5.7标准储备溶液(质量浓度1000μg/mL):准确称取0.01g(精确至0.0001g)三氯蔗糖标准品(5.2) 于1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 5.8标准工作溶液:用水将标准储备溶液(5.7)分别配成一系列质量浓度为10.0μg/mL、20.0μg/mL、 50.0μg/mL、100.0μg/mL、200.0μg/mL的标准工作溶液.
QB/T5831-2023 6仪器设备 6.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6.2分析天平:感量为0.001g、0.0001g. 6.3超声波清洗仪:功率不低于250W. 6.4氮吹仪. 6.5涡旋振荡器. 7试验步骤 7.1试样制备 将牙膏试样挤去适量后,称取约2.0g试样(精确至0.001g)至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2mL水, 涡旋1min,加入10mL乙(5.1),涡旋1min,超声提取30min,静置冷却至室温,用乙(5.1)定 容至刻度,混匀. 取有机相滤膜(5.3)过滤后的上清液5.0mL移入已活化的固相萃取柱(5.5),使液体自然流下, 弃去流出液,继续加入适量上清液,收集2.0mL流出液,此流出液氮吹干后,用1.0mL水溶解,溶液经 水相滤膜(5.4)过滤,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7.2测定条件 7.2.1液相色谱条件 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多样性,因此不可能给出分析条件的普遍参数,采用下列操作条件已被证明 对测试是合适的: a)色谱柱:Cis柱,250mm×4.6mm(内径),5um,或相当者; b)流动相:A水,B乙睛,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 c)流速:1.0mL/min; d)柱温:30°℃; e)进样体积:20uL. 表1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 流动相A 流动相B min % % 0 90 10 9...
QB/T 5830-2023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中α-淀粉酶活力测定.pdf
ICS 71.100.40 QB CCS Y4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30-2023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中α-淀粉酶活力测定 Oral care and cleansing products-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amylaseintoothpastes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583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口腔护理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牙膏分技术委员会(SAC/TC492/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爱洁丽日化有限公 司、苏州清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重庆登康口 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志良、徐艳双、谈红、陈万金、周艳萍、刘奕彤、刘文玉、黄华来、何琪莹、 卢静.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QB/T5830-2023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a-淀粉酶活力测定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a-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包括:原理、试剂、仪器设备、 测定步骤、结果表示. 本文件适用于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α-淀粉酶活力的定性判断和定量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24401-2009α-淀粉酶制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定性测定 4.1原理 α-淀粉酶(1 4-α-D-葡聚糖葡聚糖水解酶)是常用的水解淀粉的酶,它从多聚糖(淀粉分子)分子 内部位置水解α-1 4-葡萄糖苷键,水解的产物为糊精、低聚糖或单糖.本方法是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配 制固体培养基,水解物会在透明的培养基背景下形成白色透明圈.观察淀粉是否被降解以及降解的程度, 依此对a-淀粉酶活性进行鉴定. 4.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室温指的是20℃~ 25°℃. 4.2.1α-淀粉酶:英文名称α-Amylase CAS号9000-90-2 BR(生化试剂),酶活力40u/mg~60u/mg. 4.2.2可溶性淀粉. 4.2.3琼脂粉:BR(生化试剂). 4.2.4柠檬酸(CsHsOHzO). 4.2.5磷酸氢二钠(NaHPO4.12H2O). 4.2.6磷酸缓冲液(pH=6.0):按GB/T24401-2009中6.2.2.6的规定配制. 1...
QB/T 5822-2023 表壳体及其附件 湿热试验和热冲击试验.pdf
ICS 39.040.10 QB CCSY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22-2023 表壳体及其附件 湿热试验和热冲击试验 Watch cases and accessories-Damp heat test and thermal shock test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582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飞亚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均益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坦 时钟表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格雅表业有限公 司、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石狮市信佳电子有限公司、浙江卓越电子 有限公司、漳州市英姿钟表有限公司、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海元、郭迪迪、熊汉生、熊梦麟、何光先、邓建军、郭新刚、张广忠、 李育忠、黄毛红、沙琳凯、邵跃明、陈涛、杨丽、黄铃、李平等、张进港、罗王东、张文功、庄艺、 梁伟浩、黄志荣.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QB/T 5822-2023 表壳体及其附件湿热试验和热冲击试验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表壳体及其附件湿热试验和热冲击试验的仪器设备、试验试剂、试验环境、试验操作、 结果判定和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金属陶瓷、无机玻璃和合成蓝宝石玻璃、塑料和橡胶等材料制造的表壳体及其 附件的湿热试验和热冲击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QB/T4781手表外观件的外观检验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试验要求 4.1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仪器设备的分辨力及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设备 分辨力 最大允许误差 电导率仪 1 μS/cm ±2 μS/cm 试验箱 1°℃, 1%RH ±2°℃,±5%RH 4.2试验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下列实验室环境条件下进行: a)温度:18°℃~25℃; b)相对湿度(RH):不大于70%. 4.3试验试剂 试验过程中应使用温度为(25土2)°C时电导率小于20uS/cm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QB/T 5822-2023 5试验方法 5.1湿热试验 试验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将样品悬挂在试验箱中情性材料的挂钩上,或者放在情性材料的支架上. b)试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在表2中选取. c)按照表2所规定的要求,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d)试验箱内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规定值并稳定后,开始计算试验持续时间.试验至少进行24h, 若对产品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试验持续时间. e)试验结束后,将样品烘干并放置至室温状态. 表2 湿热试验的温度、相对湿度表 中 温 度/℃ 相对湿度/ (%) 1 40±2 90±5 2 55±2 90±5 3 60±2 90士 5 4 70±2 90±5 5.2热冲击试验 试验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e 将样品悬挂在试验箱中情性材料的挂钩上,或者放在怖性材料的支架上; b) 试验箱温度和水温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在表3中选取; c) 调整试验箱内温度,达到表3所规定的试验箱温度要求,且使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开始计时, 保持时间2h; d) 将样品从试验箱取出后,快速浸入表3所规定温度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至少30s; 将样品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取出后,烘干,然后再将其放入试验箱中; f) c)至e)为1个循环、至少重复该循环5次; g) 试验结束后,将样品烘干并放置至室温状态. 表3热冲击试验的温度表 单位为摄氏度 序号 试验箱温度 水温 1 70±2 S 2 150±2 4±2 序号2中的150°℃试验箱温度条件一般适用于带镀层的金属及金属陶瓷材料的表壳体及其附件的检验,其他材料的样 品应确认适用性后再选用该条件进行试验 2...
QB/T 5796-2023 无铬鞣鞋面用皮革.pdf
ICS 59.140.30 QB CCSY46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796-2023 无铬鞋面用皮革 Chromium-freeleatherforshoeupper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79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大学、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南海皮厂有限公司、四川亭江新材 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彩鸿皮革有限公司、中牛集团有限公司、东莞 市宏国皮革有限公司、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中山市固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惠州市华迪实业有限公 司、广州经纬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亚楠、石碧、孙辉永、李靖、桑军、孙军、蔡一雷、严兄平、夏皓帆、 范恩源、方炳顺、任可帅、刘文华、吴行伟、谭仲珂.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QB/T5796-2023 无铬鞋面用皮革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铬鞋面用皮革的要求、分级,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和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种无铬鞋面用皮革的生产、检验、分级和销售. 本文件不适用于移膜皮革的生产、检验、分级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941.1皮革和毛皮甲醛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9941.2皮革和毛皮甲醛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分光光度法 GB/T19942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20400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 GB/T22807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六价铬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22808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含氯苯酚的测定 GB/T22889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表面涂层厚度的测定 GB/T38402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六价铬含量的测定:色谱法 GB/T39369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透水汽性测定 GB/T40920皮革色牢度试验往复式摩擦色牢度 QB/T2262皮革工业术语 QB/T2711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撕裂力的测定:双边撕裂 QB/T2712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粒面强度和伸展高度的测定:球形崩裂试验 QB/T2713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收缩温度的测定 QB/T2714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耐折牢度的测定 QB/T2724皮革化学试验pH的测定 QB/T2727一2017皮革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QB/T2801皮革验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QB/T5313皮革化学试验氧化铬(Cr2Os)的测定:光度法 QB/T5314皮革化学试验氧化铬(Cr2Os)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QB/T226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铬皮革chromium-freeleather 生皮经不含铬盐的剂制成的总铬含量不大于0.1%(以绝干样品中Cr203含量计)的皮革.
QB/T5796-2023 4要求 4.1化学性能 应符合GB20400和表1的规定. 表1化学性能要求 要求 项目 A类 B类 C类 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mg/kg) 30 游离甲醛/(mg/kg) 20 75 150 六价铬/(mg/kg) ^ 3 五氯苯酚/(mg/kg) 0.5 总铬(以Cr2Os含量计)/(%) M 0.1 3.2 pH及pH稀释差 W 当pH<4.0时,测试pH稀释差≤0.7 产品分类见GB20400. 4.2物理机械性能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物理机械性能要求 项目 要求 撕裂力"/N W 10 涂层 表面涂层厚度不大于20μm的皮革 50000次(山羊革20000次),无裂纹 耐折牢度 表面涂层厚度大于20μm的皮革 头层革20000次、剖层涂饰革15000次,无裂纹 耐光性/级 W 2 崩裂高度b(光面革)/mm W 7 崩裂力(光面革)/N 20 摩擦色牢度. 表面涂层厚度≤20μm的皮革、绒面革 干擦(50次)≥3;湿擦(20次)≥3 (变色和沾色) 其他皮革 级 干擦(100次)≥3:湿擦(40次)≥3 收缩温度/℃ V 75 透水汽性/[mg/(cm²-h)] 0.8 *取各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b崩裂是指试样表面出现小的撕裂(撕裂长度<0.5mm);取3个试样进行测试,结果取各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无衬里鞋面革内表面摩擦色牢度(沾色)应满足...
QB/T 4775-2023 表壳体及其附件 人工汗和盐雾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pdf
ICS 39.040.10 QB CCSY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775-2023 代替QB/T4775-2014 表壳体及其附件 人工汗和盐雾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Watchcases and accessories-Artificialsweat andsaltspraycorrosiontestmethod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477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QB/T4775一2014《表壳体及其附件人工汗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与QB/T4775一2014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消旋乳酸的说明(见表1,2014年版的表1); c)增加了电导率仪的相关要求(见表2); d)更改了常用的中性盐雾试验的适用范围(见7.2.4,2014年版的6.2.4); e)增加了“组合试验”(见7.3); f)更改了结果判定的相应规定(见第8章,2014年版的第7章); g)更改了“试验报告”(见第9章,2014年版的第8章).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坦时钟表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罗西尼表 业有限公司、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生泰表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格雅表业有限公司、漳州市恒丽 电子有限公司、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漳州市英姿钟表有限公司、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亚睿、翁建寅、何光先、樊伟群、郭新刚、张广忠、于克、马涛、黎利、 沙琳凯、邵跃明、陈涛、黄铃、罗序智、庄艺、梁伟浩、黄志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QB/T4775一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QB/T 4775-2023 表壳体及其附件人工汗和盐雾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手表用金属表壳体及其附件人工汗和盐雾耐腐蚀性能试验的试剂、设备、试样、试验 步骤、结果判定和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制造的表壳体及其附件的人工汗和盐雾耐腐蚀性能试验,金属陶瓷 等材料制造的表壳体及其附件的人工汗和盐雾耐腐蚀性能试验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125一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QB/T4781手表外观件的外观检验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试剂 4.1除非另有说明,试验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以及在温度为(25土2)C时电导率小于 20μS/cm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2试剂的名称、分子式、CAS号和要求见表1. 表1试剂 试剂名称 分子式 CAS号 要求 氯化钠 NaC1 7647-14-5 氯化铵 NH4C1 12125-02-9 尿素 NHzCONH2 57-13-6 质量分数≥99.5% 醋酸 CHCOOH 64-19-7 p20=1.048g/cm~1.052g/cm2,质量分数≥99.0% 消旋乳酸 CH;CH(OH)COOH 50-21-5 p20=1.21g/cm,质量分数约90% 氢氧化钠 NaOH 1310-73-2 盐酸 HCI 7647-01-0 4.3试剂避免光照,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温度低于30℃的室内.开封后应密封保存....
QB/T 1615-2018 毛皮服装.pdf
ICS 59.140.35 QB 分类号:Y48 备案号:67491-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615-2018 代替QB/T1615-2006 皮革服装 Leathergarment 2018-12-21发布 2019-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 1615-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615-2006《皮革服装》的修订,与QB/T1615-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了“范围”: -调整了“号型及规格”要求; 增加了“皮革原料”要求: 对“部位用料”的措辞做了部分修订: 增加了“辅料和配件”的理化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中增加了纺织品、毛皮领子、毛皮辅料的规定: 调整了“成品等级划分规则”顺序: 修改了“常规型式检验”中的“抽样数量”: 修改了“单件判定规则”中“优等品”规定: 调整了“批量判定规则”: 细化了“标签”中材质标注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2)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制鞋研究 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伟强、任有法、曹静玉、桑军.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轻工行业标准QB/T1615-2006《皮革服装》,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1615-2006《皮革服装》废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1615-2006: QB/T1615-1997; QB/T1615-1992
QB/T1615-2018 皮革服装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服装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种皮革为主要面料的服装. 本标准不适用于36个月(含)以下的婴幼儿服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35.1服装号型男子 GB/T1335.2服装号型女子 GB/T1335.3服装号型儿童 GB/T2910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 GB/T2912.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测定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9941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甲醛含量的测定 GB/T19942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20400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 GB/T22889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表面涂层厚度的测定 FZ/T0105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QB/T1277毛皮化学试验pH的测定 QB/T1872服装用皮革 QB/T2537皮革色牢度试验往复式摩擦色牢度 QB/T2711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撕裂力的测定:双边撕裂 QB/T2724皮革化学试验pH的测定 QB/T2725皮革气味的测定 QB/T2790染色毛皮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 QB/T2924毛皮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QB/T2925毛皮耐日晒色牢度试验方法 QB/T2970毛皮领子 3产品分类 3.1上装 西服、茄克衫、猎装、马甲、衬衫等. 3.2下装 裙、裤等.
QB/T1615-2018 3.3全身装 风衣、大农等. 4要求 4.1号型及规格 4.1.1号型 号型的选用和表示应符合GB/T1335.1、GB/T1335.2、GB/T1335.3的规定. 4.1.2规格 按GB/T1335.1、GB/T1335.2、GB/T1335.3的有关规定自行设计,允许偏差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2皮革 4.2.1皮革原料 按GB20400、QB/T1872等标准选用,并应符合附录B中表B.1的规定. 4.2.2部位用料 应符合表1的规定,特殊风格的产品应考虑其适宜性. 表1部位用料 部 位 质量要求 优等品 合格品 领 面 表面光洁、细致,无伤残 颜色适宜,表面光洁,花纹一致,主要部位无伤 颜色适宜,表面光洁,花纹基本一致,摆缝两边 前身前面 残,次要部位可有不明显的轻微伤残2处,摆缝两 边用料不超过30mm,可有不明显的轻微伤残3 边用料不应使用边部位,绒面革绒毛细致 处.绒面革可有轻微粗绒 后身后面 颜色适宜,与前身接缝处颜色相称,可有不明显 颜色适宜,与前身接缝处颜色基本相称,可有不 的轻微伤残2处,绒面不绒毛细致 明显的轻微伤残3处,绒面革可有轻微粗绒 表面光洁、细致,与前身颜色相称,不应有轻微 表面光洁、细致.与前身颜色基本相称...
Q/SXC 1121-2005 客车通用技术条件(上海万象汽车).pdf
Q/SXC 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XC1121-2005 客车通用技术条件 2005-11-21发布 2005-11-26实施 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Q/SXC1121-2005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本标准由技术开发部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总监崔峻基批准. 本标准审核人:股卫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成冬林. 本标准由技术开发部归口.
Q/SXC1121-2005 客车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产品的产品型号及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客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495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589道路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3847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 GB4094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4599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GB4660汽车前雾灯配光性能 GB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5920汽车及挂车前位灯、后位灯、示廊灯和制动灯配光性能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9656汽车用安全玻璃 GB/T11380客车车身涂层技术条件 GB11554汽车及挂车后雾灯配光性能 GB11564机动车回复反射器 GB/T12536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12539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12540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 GB/T12543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12544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12547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GB/T12673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GB/T12674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13043客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13053客车驾驶区尺寸 GB/T13055客车乘客区尺寸 GB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13094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T13594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 GB14023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 法 GB14166机动车成年成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14167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14761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
Q/SXC 1121-2005 GB14761.5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761.6柴油车白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GB15082汽车用车速表 GB15083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GB1508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GB15235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 GB15741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 GB15742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16735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 GB/T16887卧铺客车技术条件 GB17509汽车及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 GB17675汽车转向系统基本要求 GB17691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18655用于保护车载接受机的无线电额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8986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19151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 QC/T474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QC/T476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 QC/T480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DB34/T037.4汽车产品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3产品型号及命名 产品型号及命名见下图 品品 0 企业名称代号 企业自定代号 车辆类别代一 产品序号 主参数代号 口-用汉语拼音表示 O-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用权语拼音或阿拉伯数字表示均可 企业名称代号:SXC(象牌) 车辆类别代号:6 主参数代号:车长(单位为米) 产品序号:用0、1、2依次使用 企业自定代号:同一种车型略有变化时,以示区别 4要求 41客车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客车设计应符合GB13094、GB18986的要求. 43卧铺客车设计应符合GB/T16887的要求. 44客车运行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7258的规定. 45客车的外部尺寸应符合GB1589的要求. 46客车的驾驶区尺寸及布置和乘客区尺寸及布置应分别符合GB/T13053和GB/T13055的规定. 2
Q/SXC1121-2005 47客...
Q/HK 1121-2005 客车通用技术条件.pdf
Q/HK 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K1121-2005 代替Q/HK1121-2004 客车通用技术条件 2005-03-20发布 2005-03-20实施 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 发布
Q/HK1121-2005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精神,对企业标准Q/HK1121-2004《客车通用技术条件》进行 修订 本标准在编写格式、结构和表述规则上符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 结构和编写规则》的有关规定.与老标准相比,本标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除了作废的标准,同时增 加一些新的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标准内容更加完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替 代Q/HK1121-2004. 本标准自2005年03月20日实施. 本标准由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曙光、刘承.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代版本发布情况为: Q/HK1121-1992、Q/HK1121-1995、Q/HK1121-2002、Q/HK1121-2004.
Q/HK1121-2005 客车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产品的产品型号及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客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1495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589道路外廊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3847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 GB4094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4599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GB4660汽车前雾灯配光性能 GB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5920汽车及挂车前位灯、后位灯、示廊灯和制动灯配光性能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9656汽车用安全玻璃 GB/T11380客车车身涂层技术条件 GB11554汽车及挂车后雾灯配光性能 GB11564机动车回复反射器 GB/T12536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12539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12540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 GB/T12543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12544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12547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GB/T12673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GB/T12674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13043客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13053客车驾驶区尺寸 GB/T13055客车乘客区尺寸 GB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13094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T13594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 GB14023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4166机动车成年成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14167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Q/HK1121-2005 GB14761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4761.5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761.6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GB15082汽车用车速表 GB15083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GB1508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GB15235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 GB15741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 GB15742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16735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 GB/T16887卧铺客车技术条件 GB17509汽车及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 GB17675汽车转向系统基本要求 GB18655用于保护车载接受机的无线电额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8986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19151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 QC/T474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QC/T476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 QC/T480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DB34/T037.4汽车产品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3产品型号及命名 产品型号及命名见下图 □000 0 企业名称代号 企业自定代号 车辆类别代一 产品序号 主参数代号 口-用汉语拼音表示 O-用阿拉伯数字表示A-用语拼音或阿拉伯数字表示均可 企业名称代号:(合客) 车辆类别代号:6 主参数代号:车长(单位为米) 产品序号:用0、1、2依次使用 企业自定代号:同一种车型略有变化时,以示区别 4要求 41...
Q/CX213608-2005 AV音视频线企业标准.pdf
Q/CX 四川长信电线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CX213608-2005 AV音视频连接线 2005-6-20发布 2005-06-25实施 四川长信电线有限公司发布
Q/CX2136082005 四川长信电线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CX213608-2005 拟制: 审核: 会签: 标准化: 批准:
Q/CX2136082005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分类和命名 4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包装、运输、贮存 II
Q/CX2136082005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RCA插头对RCA插头音频连接线》、《RCA插头对RCA插头视频连接线》相关技术 资料和自身特点制定的. 本标准的编写与表述依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 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则》进行 编写的. 本标准由四川长信电线有限公司器件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长信电线有限公司器件公司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I
Q/CX2136082005 AV音视频连接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V音视频连接线的分类和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 输、贮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 GB2099.1-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5023.1~502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稀绝缘电缆第一部分:一般要求 GB5023.2~502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稀绝缘电缆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GB/T2951.1~2951.10-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3分类和命名 型号:××-×(导线根数)×(同类产品顺序编号) AC表示音频线 VC表示视频线 AV表示音视频组合线 例:AC201音频连接线、VC111视频连接线 4要求 4.1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40℃~70℃ 相对湿度:45%~90% 大气压力:46.7kPa~106kPa 4.2技术要求 4.2.1产品构造及外形: 此类产品由插头和导线两部分结合而成,音频线长度1.0米,视频及音视频组合线长度 1.5米,导线两端注塑RCA插头,外形图纸如下:...
NY/T 1967-2010 纸质湿帘性能测试方法.pdf
ICS 65.040.30 B 9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967-2010 纸质湿帘性能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properties ofwet padmade of paper 2010-12-23发布 2011-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1967--2010 前言 本标准遵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江阴市顺成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莉、张耀顺、周长吉、丁小明、张月红、吴政文.
NY/T 1967-2010 纸质湿帘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纸质湿帘的性能参数及其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纸质湿帘的性能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491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GB/T23393-2009设施园艺工程术语 QX/T84-2007气象低速风润性能测试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湿帘wet pad;cooling pad 由良好吸水和耐水性材料制成,允许气流和水流交叉通过,用于蒸发降温的成型材料. [GB/T23393-2009,定义8.1] 3.2 纸质湿帘wet pad made of paper 由多片波纹纸交错叠放粘合制成的湿帘(以下简称湿帘). 3.3 自然干燥状态natural dried condition 湿帘在空气温度20°℃~35℃、相对湿度80%以下放置6h后的状态. 3.4 试验干燥状态testdriedcondition 湿帘在标准试验环境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土5)%下放置24h后的状态. 3.5 自然淋湿状态sprayingwetcondition 在湿帘顶部均匀施水,依靠重力自然下流,使湿帘完全浸湿的状态. 3.6 饱和浸湿状态saturation wel condition 湿帘完全浸泡在水中4h,取出沥水到无滴水的状态. 3.7 强化浸湿状态boiledwet condition 湿帘在沸水中煮2h,取出沥水到无滴水的状态. 3.8 波纹高度flute height
NY/T 1967-2010 湿帘单片波纹纸的波峰与波谷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9 波纹角flute angle 湿帘处于工作位置时,波纹纸的波棱方向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 3.10 吸水率waterabsorptivity 湿帘在饱和浸湿状态下的质量相对于在试验干燥状态下质量的变化率. 3.11 宽度(高度、厚度)湿涨率elongation in wet along width(height or depth) 湿帘在饱和浸湿状态下的宽度(高度、厚度)相对于试脸干燥状态下宽度(高度、厚度)的变化率. 3.12 抗压强度pressive strength 湿帘在高度方向承受压力时的屈服应力. 3.13 剥离强度peel strength 湿帘波纹纸之间各胶粘点分离所需要载荷的平均值. 3.14 过帘风速velocity acrass pad 通过湿帘的气流速度,通常用离开湿帘规定距离测得的气流速度表示. [GB/T23393-2009 定义8.4] 3.15 湿帘换热效率wet pad saturation efficiency 在一定过帘风速下,空气通过湿帘前后干球温度的差值与空气通过湿帘前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 差值的比值. [GB/T23393-2009.定义8.5] 3.16 湿帘通风阻力wet padresistance to air flow 在一定过帘风速下,湿帘进风侧与出风侧空气的静压差. 3.17 流速均匀性uniformityofvelocity 风洞试验段内同一横截面上气流速度分布的均匀程度,用该截面上各点气流速度的相对标准偏差 表示. [QX/T84-2007.定义2.3] 3.18 流速稳定性stabilityofvelocity 风洞试验段内气流速度随时间脉动的程度,用规定时间间隔内气流速度相对于气流平均速度变化 量的最大值与平均速度之比表示. [QX/T84-2007.定义2.4] 4性能参数计算 4.1性能参数一览表 纸质湿帘的性能参数见表1.
NY/T 19672010 表1纸质湿帘的性能参数 性能 参数名称 参数符号 单位 宽度 w mm 高度 H mm 结构特性 厚度 D mm 波纹高度 h mm 波纹角 aβ 吸水率 C 吸水特性 宽度湿涨率 % 高度湿涤率 aar 度涨率 Ap % 干态抗压强度 N...
NY/T 1966-2010 温室覆盖材料安装与验收规范 塑料薄膜.pdf
ICS 65.040.30 B 9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966-2010 温室覆盖材料安装与验收规范 塑料薄膜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greenhouse glazing Plastic film 2010-12-23发布 2011-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1966-201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长吉、张秋生、蔡峰、丁小明、齐飞.
NY/T1966-2010 温室覆盖材料安装与验收规范塑料薄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室塑料薄膜安装前的准备、安装技术要求、验收程序与方法以及工程质量验收应提 交的技术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塑料薄膜作为覆盖材料,以卡槽一卡簧和卡槽一压条方式固定薄膜的新建和改扩 建温室.日光温室和塑料棚的塑料薄膜安装和更换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393-2009温室园艺工程术语 NY/T1420温室工程质量验收通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3393一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23393-2009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塑料棚plastic tunnel 以竹、木、钢材等材料作骨架(一般为拱形),以塑料薄膜为透光覆盖材料,内部无环境调控设备的单 跨结构设施. [GB/T23393-2009 定义3.4] 3.2 温室greenhouse 采用透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环境调控设备,用于抵御不良气候条件,保 证作物能正常生长发育的设施. [GB/T23393-2009 定义3.8] 3.3 日光温室solar greenhouse 由保温蓄热墙体、北向保温屋面(后屋面)和南向采光屋面(前屋面)构成,且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夜 间用保温材料对采光屋面外覆盖保温,可以进行作物越冬生产的单屋面温室. [GB/T23393-2009.定义3.10] 3.4 卡槽film fixing groove channel 安装在温室骨架或墙体上,用于固定塑料薄膜的槽形型材.型材可以是钢、铝合金或塑料材料. 3.5 卡簧spring wire 安装在卡槽内,用于固定塑料薄膜的波形弹性构件. 3.6
NY/T 19662010 压条channel cover 安装在卡槽压条座内,用于固定塑料薄膜的条形金属或塑料型材. 3. 7 压条座base of channel cower 安装在卡槽内,用于保护塑料薄膜、固定压条的条形金属或塑料型材. 3.8 压膜线filmfixing wire 安装在塑料薄膜外侧,用于压紧和辅助固定塑料薄膜的丝或扁带. 4安装前的准备 4.1塑料薄膜安装应在温室主体结构分项工程安装验收合格后进行. 4.2塑料薄膜、卡槽、卡簧、压条、压膜线等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可由专业检验机构进行 取样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不得进人安装现场. 4.3清除塑料薄膜接触面构件上的毛刺,保证接触面光滑、防腐层完整. 4.4塑料薄膜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或焊合后,卷到表面无毛刺的钢管、木棒或纸管上,按不同规 格分类包装并放置.缠卷塑料薄膜的钢管、木棒或纸管两端应至少各长出塑料薄膜20cm;薄膜焊缝应 平整、连续;塑料薄膜放置处应清扫干净,防止划伤. 4.5塑料薄膜应存放在遮阳、干燥处,不得日晒雨淋,存放地严禁烟火,存放期应不超过6个月.如在 冬季安装塑料薄膜,宜在室温下放置2d~3d后进行. 5安装技术要求 5.1卡槽安装 5.1.1沿构件长度方向布置的卡槽,一般应置于其固定构件(天沟除外)宽度的中部,除圆管等特殊情 况外,卡槽边沿不宜超出其固定构件的边沿. 5.1.2卡槽对接缝不应大于2mm,对抗风要求较高的温室宜采用缩口卡槽或卡槽连接片连接. 5.1.3卡槽端部2cm之内至少有1个固定点,中部每100cm至少有1个固定点,固定点应均匀布置, 并保证卡槽和骨架(构件)牢固连接. 5.1.4在壁厚小于2mm圆管上安装卡槽时,应用专用连接卡具固定,不应将卡槽直接用铆钉、自攻自 钻螺钉或螺栓固定在陶管上. 5.1.5卡槽现场截断时,应避免倾斜切口,垂直切口的乘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mm,且切口应打磨光滑. 5.1.6一条卡膜线上卡槽须按设计连续安装,不得断续安装. 5.1.7交叉处卡槽不应斜口对接或搭接:不得在卡槽侧壁...
NY/T 1937-2010 温室湿帘-风机系统降温性能测试方法.pdf
ICS 65.040.30 B9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937-2010 温室湿帘一风机系统降温性能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fan-pad cooling system performance in greenhouse 2010-09-21发布 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1937-2010 前言 本标准遵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莉、周长吉、丁小明.
NY/T 1937-2010 温室湿帘一风机系统降温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室湿帘一风机系统降温性能参数、测试的一般条件和测量工况选择、测试方法及记 录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温室所装备的负压通风的湿帘一风机系统降温性能的测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湿帘-风机系统fan-pad cooling system 由湿帘装置、通风机及整个温室空间所形成的室内外空气交换系统. 2.2 湿帘-风机系统换热效率saturation efficiency of fan-pad coolingsystem 湿帘一风机系统在一定工况下运行时,湿帘各点换热效率的平均值称为该工况下的湿帘一风机系 统换热效率. 2.3 湿帘-风机系统进风量supply airrate of fan-pad cooling system 湿帘一风机系统在一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湿帘进入的总空气量. 2.4 湿帘-风机系统排风量exhaust air rate of fan-pad cooling system 湿帘一风机系统在一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通风机口排出的总空气量. 2.5 湿帘-风机系统测试阻力test resistance of fan-pad cooling system 湿帘一风机系统在一定工况下运行时,湿帘风口的气流人口侧与通风机风口的气流人口侧之间的 静压差. 2.6 湿帘过流面积wet pad area forventilation 能够使得气流通过部分的湿帘面积. 3性能参数 3.1湿帘一风机系统换热效率 湿帘一风机系统换热效率按式(1)计算: 式中: 7 湿帘一风机系统换热效率,单位为百分率(%); 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NY/T 1937-2010 经湿帘进入室内空气干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3.2湿帘一风机系统通风量 3.2.1湿帘一风机系统进风量 湿帘一风机系统进风量按式(2)计算: Q=3600×A× (2) 式中: 湿帘一风机系统进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²/h); 湿帘过流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湿帘进风口的平均过流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3.2.2湿帘一风机系统排风量 湿帘一风机系统排风量按式(3)计算: (3) 式中: Qs 湿帘一风机系统排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²/h); 一系统中第i台通风机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²/h),i=1~n; 运行的通风机台数. 3.2.3通风机流量 通风机流量按式(4)计算: Q=3600×A× (4) 式中: Q 通风机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²/h); A 通风机排风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0 通风机排风口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3.3湿帘一风机系统测试阻力 湿帘-风机系统测试阻力按式(5)计算: d-"d=rd (5) 式中: p 湿帘一风机系统测试阻力,单位为帕(Pa); P 湿帘气流人口侧的静压,单位为帕(Pa): 通风机气流入口侧的静压,单位为帕(Pa). 3.4湿帘-风机系统耗电量 湿帘一风机系统运行时总的耗电量按式(6)计算: (6) 式中: W. 湿帘一风机系统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W 系统中第i台通风机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i-1~m; W 系统中第j台水泵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j=1~n: 分别为运行的通风机和水泵的台数. 4测试的一般条件和测量工况选择 4.1一般条件
NY/T1937-2010 4.1.1测试前,应检查通风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1.2检查温室的密封状况,温室围护结构应没有明显的漏气现象,除湿帘和通风机进出风口外的其 他通风口应完全关闭. 4.1.3通风机和湿帘之间不应存在其他动力引起的气流运动. 4.1.4测试时室外风速不应大于2m/s. 4.1.5测试时间应安排在6月至9月间的无降雨天进行,测量时间为真太阳时12:00~16:00之间. 4.1.6测量时室外空气干球温度不宜小于30℃,空...
NY/T 1936-2010 连栋温室采光性能测试方法.pdf
ICS 65.040.30 B 9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936-2010 连栋温室采光性能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daylighting perfermance of gutter connected greenhouses 2010-09-21发布 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9362010 前言 本标准遵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勤阳、曲梅、丁小明、陈端生、曹楠、马承伟、施正香.
NY/T 1936-2010 连栋温室采光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室采光性能测试的性能参数、测量仪器、测试方法和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丁连栋温室采光性能的测试;口光温室、单跨塑料大棚等其他网艺设施的采光性能测试 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YJ/T06-2005连栋温室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NYJ/T06-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丁本文件. 3. 1 连栋温室gutler connected grcenhouse 两跨或两跨以上通过偿处天沟连接起米成为一个整体的温室. 3.2 太阳总辐射Esolar radiation 水平面上,天空2=立体角内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3.3 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radiation 太阳辆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波长在400nm~700nm的光进. 3.4 辐照度EIrradiance 在单位时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即观测到的瞬时值. 3. 5 光量子流密度photonflux densily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照射的光量子数. 3.6 太阳总辐射透过率solarradiationtransmission 温室内的平均太阳总辐射与温室外太阳总辐射的自分比. 3.7 光照分布均匀度uniformity of illuminance 温室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均匀程度. 4温室采光性能参数 温室采光性能用太阳总辐射透过率、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分布均匀度等参数衡量. 4.1太阳总辐射透过率 按式(1)计算太阳总辐射透过率:
NY/T 1936-2010 E ×100 式中: r 太阳总辐射透过率,单位为百分率(%): 温室内太阳总辐射测点数量: 温室内第:测点太阳总辐射照度,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 E 温室外测点太阳总辐射照度,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 4.2光合有效辐射 按式(2)计算光合有效辐射: E- >E (2) 式中: 3 温室内光合有效辐射光量子流密度平均值,单位为微摩每平方米秒[mol/(m²s)]; 温室内光合有效辐射测点数量: En- 温室内第:测点光合有效辐射光量了流密度,单位为微摩每平方米秒[mol/(m²s)]. 4.3光照分布均匀度 按式(3)计算光照分布均匀度: -1- E X100% (3) 式中: 温室内光照分布均匀度; 温室内光合有效辐射测量值标准墓,单位为微摩每平方米秒[umol/(m²s),按式(4)计算: (En-E) 72 (4) 5测量仪器 5.1一般要求 5.1.1测量仪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 5.2总辑射计 5.2.1总辐射计测量的太阳辐射波长范川为300nm~3000nm. 5.2.2总辐射计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 a)分辨率;±5W/m²; b)稳定性:土2%; c)余弦响应:<±7%: d)方向响应:<土5%; c)温度响应:±2%; f)非线性:±2%; g)响应时间:<1min. 5.3光量子仪 5.3.1测量的光谱范用为400nm~700nm. 2
NY/T 1936-2010 5.3.2光量子仪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 a)响应时间:1s; b)温度相关:最大0.05%/℃: c)余弦校正:上至80人射角. 6测试方法 6.1温室内测点布置 6.1.1温室为两跨时,室内布置六个测点,每跨二个测点,分别位于各跨两端第二个开间和中间开间 (偶数开间时为居中两个开间中的任一斤间)的中央:温室为三跨及以上时,室内布置九个测点,分别位 (报室跨度数为网跨的情形 (b)温空药度数方偶数、开向数为奇数的情形 (e)温家度数为资数、开(数为偶数的情形 注:1.为温窄跨度方向的总长度,L:为跨度大小:B为湿家开刻方向总长成,B为开对大小 图1温室内测点布置图...
NY/T 1881.5-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5部分:灰分.pdf
ICS 75.160.10 D 71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881.5-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5部分:灰分 Densifiedbiofuel-Testmethods Part5:Ashcontent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881.5-2010 前言 NY/T1881《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分为: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全水分; 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 第4部分:挥发分; 第5部分:灰分; 第6部分:堆积密度; 第7部分:密度; 一第8部分:机械耐久性. 本部分为NY/T1881的第5部分. 本部分对应于CEN/TS14775:2004《固体生物质燃料一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与CEN/ TS14775:2004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正昌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立欣、田宜水、孟海波、孙画英、周伯瑜、赵庚福、孙振华、傅友红、郝波、潘嘉 亮、姚宗路、罗娟、霍丽丽.
NY/T 1881.5-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5部分:灰分 1范围 NY/T1881的本部分规定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879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 NY/T1880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 NY/T1881.3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含水量 3术语 NY/T1881.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方法提要 在严格控制时间、样品质量、设备规格,温度在(550士10)℃等条件下,通过计算样品在空气中加热 后剩余物的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比来测定灰分. 注:与550℃相比,按照1SO1171,1997在更高温度(815℃)测定的灰分含量不同,可以解释为无机物的挥发、无机物 的进一步氧化(更高的氧化态)和碳酸盐分解成CO而引起的损失. 5仪器设备 5.1马弗炉 要求具有程序控制温度水平的恒温区,且能在指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温度.马弗炉内的通风速率 应满足在加热过程中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烧不缺氧. 注:每分钟5次~10次的通风速率比较合适. 5.2灰血 ( 由情性材料制成,其尺寸为装入样品后,灰Ⅲ底不超过0.1g/cm². 5.3天平 感量0.1mg. 5.4干燥器 没有干燥剂的干燥器. 注:在ISO1171:1997固体矿物燃料一灰分含量的测定中指定使用没有干燥剂的干燥器. 6样品的制备 试验样品为一般分析样品,其标称最大粒度等于或小于1mm,根据NY/T1880的规定进行制备. I
NY/T 1881.5-2010 灰分含量的测定可按下面的方法之一: 6.1直接使用制备好的一般分析试验样品测定,包括根据NY/T1881.3,同时测定一般分析试验样品 的水分含量. 6.2按照与一般分析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相同干燥步骤,干燥一般分析样品,从中取出试验子样,为 了测定灰分含量,在称量前保持绝对干燥. 注:对于某些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为了保证一定的精密度,可能需要制备标称最大粒度小于1mm(如0.25mm)的 试验样品. 7试验步骤 7.1在马弗炉中加热空灰Ⅲ至(550士10)℃,至少保持60min,取出灰Ⅲ,在耐热板上冷却灰皿 5min~10min,然后放入没有干操剂的干燥器中,冷却至环境温度.当灰Ⅲ冷却后,称量空灰皿质量, 并记录结果, 注:可同时对多个空灰皿操作. 7.2在称重之前将一般分析样品均匀混合.放置(1士0.1)g样品在灰皿底,均匀摊开.称量灰皿和样 品的质量精确到0.1mg,并记录结果,如果试验样品预先被干燥,灰皿和样品都应在105℃干燥后称 重,作为防范吸收水分的措施. 注:若预计灰分含量很少,则使用更大容量的样品(和更大的灰Ⅲ)来提高精确度. 7.3将灰皿放在冷马弗炉内,遵循下述加热方法加热马弗炉内的样品: 一在50min内将马弗炉均匀升温至250℃C(即升温速度为5C/min).维持此温度60min,使挥 发分在燃烧前挥发; 继续将马弗护均匀升温至(550土10)℃,升温时间为60min或升温速度为5C/min,保持此温 度水平至少120min. 7.4从马弗炉中取出灰皿.将灰皿放在耐热板上冷却5min~10min,然后放人没有干燥剂的干燥器 中,冷却至环境温度.当到达环境温度时,立即称量灰皿的质量,精确到0.1mg,记录...
NY/T 1881.4-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4部分:挥发分.pdf
ICS 75.160.10 D 71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881.4-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4部分:挥发分 Densifiedbiofuel-Testmethods Part4:Contentofvolatilematter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881. 4-2010 前言 NY/T1881生物质周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分为: 一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全水分; 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 一第4部分:挥发分; 第5部分:灰分; 一第6部分:堆积密度; 第7部分:密度; 第8部分:机械耐久性. 本部分为NY/T1881的第4部分. 本部分对应于CEN/TS145148:2005《固体生物质燃料一挥发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与 CEN/TS145148:2005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正昌集团公司、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立欣、田宜水、孟海波、孙丽英、赵庚福、周伯瑜、郝波、潘嘉亮、孙振华、傅友 红、姚宗路、罗娟、霍丽丽.
NY/T 1881. 4-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4部分:挥发分 1范围 NY/T1881的本部分规定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挥发分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879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 NY/T1880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 NY/T1881.3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含水量 3术语 NY/T1881.1确立的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部分. 4方法提要 一般分析样品的试验子样在(900士10)℃隔绝空气的环境中加热7min.扣除水分质量损失后,试 验子样质量损失占样品质量的百分数来计算挥发分. 5仪器设备 5.1马弗炉 电加热,内部有可维持(900士10)℃恒温区. 5.2热电偶 铠装的热电偶应该永久安装在马弗炉中,且其热接头应尽可能靠近加热室的中心. 未铠装的热电偶要足够长以到达加热室的中心,用于校正. 5.3坩埚 坩埚配有配合严密的盖,由石英制成.带盖增埚的重量应在10g~14g之间,尺寸参考图1.应选 择与地埚相匹配的盖,两者之间的水平净空不大于0.5mm. 5.4坩場架 坩埚架用于在马弗炉中放置坩埚,以达到合适的加热速度. 示例:堆锅架和坩蜗的组成如下: a)对于单次测定,坩蜗架为由耐热钢丝制成的环,陶瓷盘放在腿的内凸起上,直径为25mm,厚度 为2mm,如图2(a)所示. b)对于重复测定,坩城架为耐热钢丝制成的托架,其尺寸适当,有2mm厚的陶瓷板,用于支撑地 埚,如图2(b)所示. 5.5天平
NY/T 1881. 42010 SI 025 图1石英坩塌和盖的示意图(单位为毫米) 感量0.1mg. 5.6干燥器 避免样品从气体中吸收水分,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6温度校正 马弗炉的温度读数应使用未铠装的校准热电偶定期检查.未铠装的热电偶(第5章)应尽可能靠近 永久安装的热电偶所在区域. 7样品的制备 试验样品应根据NY/T1880进行制备,制备成标称最大粒度不超过1mm的一般分析样品. 一般分析样品应均匀混合,且与实验室空气达到水分平衡或烘干. 一般分析样品应取出试验子样,在测定挥发分的同时,根据NY/T1881.3测定一般分析样品水 分. 8试验步骤 将空坩埚及盖放置在增埚架上[如图2(a)所示],或将需测定的空坩蜗及盖放置在埚架上[如图2 (b)所示].然后放人马弗炉中.维持(900土10)℃温度7min.从马弗炉中取出坩场,在耐热材质的板上 冷却到室温,保存在干燥器中. 称量冷却的空地埚和盖的质量,称量(1±0.1)g的一般分析样品子样并放人坩埚,精确到0.1mg. 盖上盖,在洁净、坚硬的表面上轻轻藏击坩蜗,直到子样在坩埚底部形成厚度均匀的样品层.装有样品 2
NY/T1881.4-2010 (a) (b) 图2坩埚架示意图(单位为毫米) 的坩埚放到冷却的坩埚架上. 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20℃左右,打开护门,迅速将放有坩蜗的坩蜗架送人恒温区并关上炉门,保 持7min土5s.坩埚及坩蜗架别放入时,炉温会有所下降,但必须在3min内使炉温恢复至(900士 1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加热时间包括温度回复时间. 取出坩蜗并放置在耐热板上冷却至室温,保存在干燥器中,然后称量冷却的坩埚及样品的质量,精 确到0.1mg...
NY/T 1881.3-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pdf
ICS 75.160.10 D7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881.3-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 Densified biofuel-Testmethods Part 3:Moisture in general analysis sample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881. 3-2010 前言 NY/T1881《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分为: 一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全水分; 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 第4部分:挥发分; 一第5部分:灰分; 第6部分:堆积密度; 第7部分:成型燃料密度; 一第8部分:机械耐久性. 本部分为NY/T1881的第3部分. 本部分对应于CEN/TS14774-1:2004《生物质固体燃料一含水量试验方法一干燥法一第三部分: 全水分一一般分析样品的含水量》.本部分与CEN/TS14774-1:2004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正昌集团公司、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立欣、田宜水、孟海波、孙丽英、赵庚福、周伯瑜、郝波、潘嘉亮、孙振华、傅友 红、姚宗路、罗娟、霍丽丽.
NY/T1881.3-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 1范围 NY/T1881的本部分规定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一般分析样品水分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NY/T1881.1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 NY/T1879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 NY/T1880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 3术语 NY/T1881.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方法提要 一般分析样品在105℃的温度下干燥,根据测试样品损失的质量计算水分百分比. 注:一般分析样品可在空气或氮气中干燥.如果样品材料容易氧化(在105℃时),可在氮气中干燥,参见GB/T212. 所使用的气体类型需要在第10章的报告中指出. 5仪器设备 5.1干燥箱 可将温度控制在(105土2)℃的范围,每小时换气3次~5次,空气流速保持在样品不会从称量瓶中 脱离的状态. 5.2称量瓶 由玻璃或耐腐蚀、耐高温材质制成,并配有配合良好的盖,尺寸满足样品层厚度不超过0.2g/cm². 5.3天平 感量0.1mg. 5.4干燥器 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避免样品在空气中吸潮. 6样品的制备 按照NY/T1879和NY/T1880采样和制备一般分析样品,粒度不大于1mm. 7试验步骤 7.1将空的称量瓶及盖在(105土2)℃干燥,直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在干燥器中将其冷却至室温.
NY/T 1881.32010 注:可同时对几个称量瓶进行操作. 7.2称量称量瓶及盖的质量,精确到0.1mg. 7.3在称量瓶中加人(1士0.1)g分析样品,称量称量瓶、盖以及样品的总质量,精确到0.1mg. 7.4在(105士2)C加热称量瓶、盖及样品,直到质量衡量,加热时称量瓶与盖分别放置.质量恒量是指 在60min、(105土2)℃的加热过程中,其质量变化不超过1mg.干燥时间通常为2h~3h. 7.5在称量瓶还在干燥箱时盖上盖,将称量瓶和样品一起移到干燥器,冷却至室温. 7.6称量称量瓶、盖及样品的质量,精确到0.1mg.由于小粒度生物质燃料吸湿性很强,应在冷却后 立即称量. 8结果计算 用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一般分析样品的含水量M,采用式(1)计算: mm 式中: m-干燥前称量瓶及盖的质量,单位为克(g); m-干燥前称量瓶、盖及样品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m-干燥后称量瓶、盖及样品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对于每次独立测试,其结果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最终结果为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保留到 小数点后一位. 9精密度 9.1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中,由同一个实验者使用同样的设备对从分析样品中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分样进行 操作,所得结果差值的绝对值不超过0.2%, 9.2再现性 由于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具有变化性,本部分不可能给出本测试方法的精确说明(再现性).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室名称和试验日期: 所试验的产品或样品; 一与本标准的任何偏差; 试验结果及基准,即收到基或干燥基; 一试验步骤中,对试验结果有影响的现象和观测值,即异常现象. Z
NY/T 1...
NY/T 1881.2-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全水分.pdf
ICS 75.160.10 D 71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881.2-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全水分 Densifiedbiofuel-Testmethods Part2:Totalmoisture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881.2-2010 前言 NY/T1881《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分为: 一第1部分:通则; 一第2部分:全水分; 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 一第4部分:挥发分; 第5部分:灰分; 第6部分:堆积密度; 第7部分:密度; 第8部分:机械耐久性. 本部分为NY/T1881的第2部分. 本部分对应于CEN/TS14774-1:2004《固体生物质燃料一含水量试验方法-干操法一第一部 分:全水分-仲裁法》.本部分与CEN/TS14774-1:2004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正昌集团公司、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立欣、田宜水、孟海波、孙丽英、赵庚福、周伯瑜、郝波、潘嘉亮、孙振华、傅友 红、姨宗路、罗娟、霍丽丽.
NY/T 1881. 2-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全水分 1范围 NY/T1881的本部分规定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全水分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879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 NY/T1880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 3术语 NY/T1881.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NY/T1881的本部分. 4方法提要 在空气中,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置于105℃的温度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然后根据样品质量损 失并修正浮力作用计算出全水分. 5仪器设备 5.1干燥箱 可将温度范围控制在(105土2)℃,每小时换气3次~5次,空气流速保持在使样品颗粒不脱离盘底 的状态. 5.2托盘 由耐腐蚀和耐高温材质制成,其尺寸为每平方厘米表面能盛放1g样品,托盘表面非常洁净和均 匀. 5.3工业天平 感量0.1g. 6样品的制备 6.1根据NY/T1879和NY/T1880采样和制备全水分样品.使用防水、密闭的容器或袋子装好样 品,并存放在试验室中. 注:在制备样品时,应做好防范措施,以防止水分损失.粗糙燃料应使用合适的设备,如慢速转式研磨机、手锯、斧 子或小刀进行处理,使被测试材料的那度小于30mm,用于测定含水量的样品删备好后,应立即称量. 6.2样品标称最大粒度小于100mm时,质量应大于500g,最少不低于300g;样品标称最大粒度大于 100mm的样品,质量为1kg~2kg. 6.3在粗糙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可能需要预干燥样品.在这种情况下,采用8.1中式(2)计算全水分.
NY/T 1881.2-2010 7试验步骤 7.1称取预先干燥的洁净空盘,精度为0.1g,将样品从容器(或袋中)移至空盘中并均匀摊平,使每平 方厘米的表面上样品约为1g.称取与前面完全相同洁净空盘(参照盘)的质量,精度为0.1g.如果在 袋子或容器的内表面上残留有水分,则这些水分应包括在全水分的计算中,在干燥箱中干燥样品包装 (袋子、容器等),并称量干燥前后的质量.如果包装材料不能承受105"C的温度,在试验室中将其打开 并在室温下干燥. 注:参照盘用于浮力修正,为造免在空气中吸潮,应在热的状态下称量干燥样品和托盘.在浮力作用下,托盘在热 态的质量比冷却状态小,浮力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托盘的尺寸与质量. 7.2称量托盘和样品的总质量.将装有样品的托盘和参照盘一同放置干燥箱内,将温度控制在(105士 2)℃.加热托盘直到其质量达到7.3中所描述的恒量. 注:干燥箱不能过载,在样品层上方以及托盘间要有足够的空间. 7.3因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具有吸湿性,应在热的状态下称量样品盘和参照盘的质量,称量过程应在 10s~15s内完成,精度为0.1g,质量恒量是指在60min、(105±2)C的加热过程中,其质量变化不超 过0.2%.所需干燥时间取决于样品的粒度、干燥箱空气流速、样品盘的厚度等. 注:为避免不必要的挥发分损失,干燥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8结果计算 基于收到基的全水分根据式(1)计算.收到基和干燥基全水分可通过式(3)和式(4)进行换算, 8.1含水量(收到基) 用质量百分比表示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收到基全水分(M)见式(1). mm 式中: m-空盘的质量,单位为克(g); m-干燥...
NY/T 1881.1-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则.pdf
ICS 75.160.10 D 7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881.1-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则 Densifiedbiofuel-Testmethods Partl:Generalprinciple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881.1-2010 前言 NY/T1881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分为: 第1部分:通则; 一第2部分:全水分; 一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 第4部分:挥发分; 一第5部分:灰分; 第6部分:堆积密度; 一第7部分:密度; 第8部分:机械耐久性. 本部分为NY/T1881的第1部分. 本部分对应于CEN/TS15296:2006《固体生物质燃料一不同基之间的换算分析》.本部分与 CEN/TS15296:200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正昌集团公司、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立欣、田宜水、孟海波、孙丽英、赵庚福、周伯瑜、郝波、潘嘉亮、孙振华、傅友 红、姚宗路、罗娟、霍丽丽.
NY/T 1881. 1-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则 1范围 NY/T1881的本部分规定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的一般规定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214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NY/T1879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 NY/T1880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 3术语 NY/T187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工业分析proximate analysis 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3.2 外在水分free moisture;surface moisture M; 在一定条件下样品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3.3 内在水分inherent moisture Ma 在一定条件下样品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3.4 全水分totalmoisture M 生物质燃料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3.5 一般分析样品水分moisture in the general analysis test sample Mμ 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分析样品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大致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
NY/T 1881. 1-2010 3.6 灰分ash A 样品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3.7 挥发分 volatile matter V 样品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3.8 固定碳 fixed carbon FC 从测定样品的挥发分后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减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3.9 元素分析ultimate analysis 碳、氢、氧、氮、硫五个生物质燃料分析项目的总称. 3.10 密度particle density 单个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密度. 3.11 堆积密度bukdensity BD 在规定条件下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填充在容器内,质量与容器体积的比. 3. 12 机械耐久性mechanical durability DU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在装卸、输送和运输过程中保持完整个体的能力. 3.13 灰成分分析ash analysis 灰的元素组成(通常以氧化物表示)分析. 3. 14 收到基 as received basis ar 以收到状态的生物质燃料为基准. 3.15 空气干燥基airdried basis ad 以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生物质燃料为基准. 3.16 干燥基dry basis d 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生物质燃料为基准. 3.17 2
NY/T 1881. 1-2010 干燥无灰基dry ash-freebasis gep 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生物质燃料为基准. 4样品 4.1样品的采取和制备 按照NY/T1879采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然后按照NY/T1880制备试验所需的样品. 4.2样品的保存 样品应放置在密封的塑料容器内保存. 5测定 5.1测定项目 可根据需要,选择以下试验项目测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a)全水分; b)工业分析(一般分析样品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 c)元素分析(碳、氢、...
NY/T 1880-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pdf
ICS 75.160.10 D7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880-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 Densified biofuel-Methods for sample preparation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880-2010 前言 本标准对应于CEN/TS14780:2005《固体生物质燃料一样品制备方法》.本标准与CEN/TS 14780:2005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立欣、田宜水、孟海波、姚宗路、孙丽英、罗娟、霍丽丽,
NY/T 1880201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合并样品的缩分方法,以及将实验室样品制备为分样和一般分 析样品的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密度、堆积密度、机械强度、工业分析、灰熔融特性、发热量、元 素分析等试验时的样品制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879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 3术语 NY/T187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样品制备sample preparation 样品达到分析或试验状态的过程,主要包括破碎、混合和缩分,有时还包括筛分和空气干燥,它可以 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3.2 缩分mass-reduction 减少样品或子样的质量. 混合mixing 将样品混合均匀的过程. 3.4 破碎size-reduction 减小样品或子样的标称最大粒度. 4仪器设备 4.1缩分设备 4.1.1二分器 二分器应至少有16个槽,且槽宽不小于样品标称最大粒度的2.5倍(图1). 4.1.2旋转样品分离器 旋转样品分离器应具有可调节的喂料装置,在样品分离过程中,分离器可至少旋转20次以上,喂料 口的内部尺寸应不小于样品标称最大粒度的2.5倍(图2). 4.1.3采样铲 人工样品缩分所使用的采样铲应为平底,边缘应足够高以防止燃料发生滚落,宽度不小于样品标称 最大粒度的2.5倍. 1
NY/T 1880-2010 图1二分器示意图 1-吸料口; 3-转接收器; 2-斗; 4一分离的分样. 图2旋转样品分离器示例 4.1.4铁 人工样品缩分所使用的铁应有平底,边缘应足够高以防止燃料发生滚落,宽度不小于样品标称最 大粒度的2.5倍. 4.2粉碎机 用于将燃料的标称最大粒度从10mm~30mm减少到大约1mm以下(取决于生物质燃料和所需 做的分析),包括鄂式粉碎机、锤式粉碎机、对辊粉碎机等. 4.3筛网 孔径分别为30mm、5mm和1mm的筛网. 4.4天平 精度为样品质量的0.1%. 5样品制备的方法 5.1总则 5.1.1对于执行缩分的每个环节,样品应保持必要的质量,这取决于燃料的标称最大粒度和堆积密度, 每个缩分环节后都应保持的最小质量见表1.缩分后的质量应足够大,以满足实际测试的需要. 表1缩分过程中应保持的最小质量 最小质量,g 标称最大粒度,mm 堆积密度500kg/m² ≥100 10 000 15 000 20 000 100~50 1000 2000 3000 50~30 300 500 1000 30~10 150 250 500 10~2 50 100 200 20 50 100 2
NY/T 1880-2010 5.1.2样品按照本规定的制备程序(图3)制备成一般分析样品. 5.1.3样品制备既可一次完成,也可以分几部分进行处理.如果分部分处理,则每部分都应按同一比 例缩分出样品,再将各部分样品混合作为一个样品. 5.1.4每次破碎、缩分前,仪器和设备都应清扫干净.制样人员在制样过程中,应穿专用鞋,以免污染 样品. 合并样品的缩分(5.2) 合并样品 实验室样品的初步编分(5.3.1) Y. 样品称量(5.3.2) 测试堆积密度、机械强度 等分样 样品预干强并将放置在实验 室至少 24h (5.3.3) 祖切使尺寸减小到小于30mm (5.3.4) 测试全水分的分样 进一步缩分(5.3.5) 1 mm (5.3.6) 使用研磨机使尺寸减小到小于 编分至一般分析样品(5.3.7) 测试灰份、热值、工业成 分及元家分析等分样 使用研器机使尺寸减小到小于 0.25 mm (5.3.8) 小于0.25mm的燃料分析 所需测试分样 图3样品制备的程序 5.2合并样品的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