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8月 ( 第 83 页)

ICS 21.100.20 JB J 11 备案号:61240-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471-2017 代替JB/T10471-2004 滚动轴承转盘轴承 Rollingbearings-Slewingbearings 2017-11-07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0471-201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 .1 5代号方法. .2 5.1代号的构成. 5.2基本代号构成. .2 5.3后置代号. .3 5.4代号示例. .4 6结构型式. 7外形尺寸.. ..6 8技术要求.. 16 8.1材料与热处理. 16 8.2齿.. 16 8.3公差.. 8.4表面粗糙度. 19 8.5游. . 19 8.6润滑.. 21 8.7软带标记. 21 8.8其他要求.. ..21 9检测方法.. ..21 9.1热处理质量检测. .21 9.2裂纹和缺陷检测. .21 9.3齿轮误差检测. 22 9.4旋转精度的测量. .22 9.5游隙的测量. 22 10检验规则. .23 11标志... 23 12包装, .23 13运输和贮存. ..23 14安装和保养.. ..2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F、F的测量方法. 25 A.1成套轴承内齿轮的径向综合跳动F的测量 25 A.2成套轴承外齿轮的径向综合跳动F的测量. 25 A.3其他测量方法. 25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轴承的安装和保养.. ..26 B.1支承部件的安装表面. .26 B.2安装方法.. 27
JB/T 10471-2017 B.3安装螺栓预紧载荷, 27 B.4轴承的保养. 27 图1无齿式四点接触球轴承, .4 图2外齿式四点接触球轴承. 图3内齿式四点接触球轴承. 图4无齿式双排异径球轴承. ..5 图5外齿式双排异径球轴承 图6内齿式双排异径球轴承, .5 图7无齿式交叉圆柱滚子轴承. 图8外齿式交叉圆柱滚子轴承. .5 图9内齿式交叉圆柱滚子轴承. 图10无齿式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 ..6 图11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 .. 图12内齿式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 .6 图13无齿式球柱组合轴承.. 图14外齿式球柱组合轴承. 图15S和K_的测量. .22 图16S和K的测量. .22 图17轴向游隙的测量. ..23 图A.1成套轴承内齿轮的径向综合跳动F的测量 .25 图A.2成套轴承外齿轮的径向综合跳动F的测量. .25 图B.1支承部件安装表面的平面度和在径向宽度上的倾斜度. ..26 表1结构型式代号... .2 表2传动型式代号.. 表3后置代号 ..3 表4材料及热处理方法代号.. .3 表5四点接触球轴承外形尺寸. 表6双排异径球轴承外形尺寸. 表7交叉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11 表8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外形尺寸. 表9球柱组合轴承外形尺寸.. .. 15 表10套圈滚道有效硬化层深度. 16 表11齿面和齿根有效硬化层深度, 16 表12尺寸公差 ... 17 表13轴承旋转精度. ..17 表14表面粗糙度 ...19 表15 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 ...19 表16 双排异径球轴承轴向游隙. ...19 表17 交叉圆柱滚子轴承轴向游隙. 20 表18 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游隙. 20 表19 球柱组合轴承轴向游隙... ...21 表B.1 支承部件安装表面的技术要求, .26 表B.2常用螺栓的预紧载荷, .27 ⅡI
JB/T 1047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471一2004《滚动轴承转盘轴承》,与JB/T10471-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增加了球柱组合轴承结构型式及相应的代号方法、外形尺寸和技术要求等(见表1、图13、图 14、表9和第8章); 扩展了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外形尺寸的范围(见表8,2004年版的表8); 增加了淬火齿圈齿面、齿根的表面硬度及有效硬化层深度要求(见8.1.1.4); 删除了配套滚动体的公差等级要求(见2004年版的表9); 增加了直径为6300mm~12500mm的轴承套圈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见表14); 修改了轴承旋转精度要求,并扩大了轴承旋转精度和轴承游隙的尺寸范围(见8.3.2和8.5, 2004年版的6.5.2和6.8); 细化了软带标记的要求(见8.7,2004年版的6.2.4.2); 增加了热处理质量、裂纹和缺陷检测方法的要求(见9.1、9.2); 增加了部分检验项目(见第10章); 增加了附录“轴承的安装和保养”(见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1.100.20 JB J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470-2019 代替JB/T10470-2004 滚动轴承零件 铆钉 Rollingbearingparts-Rivets 2019-08-02发布 2020-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0470-2019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符号. 5分类. .3 6外形尺寸. .3 7技术要求, .. 7.1材料.. 3 7.2公差.. 7.3表面粗糙度. .4 7.4外观质量. .4 7.5配.. 8检验方法. 8.1尺寸公差的测量. .4 8.2几何公差的测量. 8.3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5 8.4外观质量的检查. 9检验规则. 10标志, .5 10.1标志内容及顺序. ... 10.2标志方法.. .5 10.3标记示例.. 11包装和贮存..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铆钉的外形尺寸, 附录B(资料性附录)铆钉杆长度推荐值和铆钉重量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与平头紧铆钉配合的孔的公差 .10 图1短铆钉. 1 图2平头紧铆钉. 图3长铆钉.. 2 表1短铆钉的公差. .3 表2长铆钉的铆钉杆长度偏差 表3平头紧铆钉的公差. 4 表4垂直度和同轴度公差. 表5抽样数量. .5 表A.1短铆钉的外形尺寸.
JB/T 10470-2019 表A.2长铆钉的外形尺寸. 表A.3平头紧铆钉的外形尺寸. 8 表B.1短铆钉的铆钉杆长度推荐值及千个铆钉重量近似值. 6 表C.1与平头紧铆钉配合的保持架铆接孔的公差. ... 10 Ⅱ
JB/T 1047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470-2004《滚动轴承零件铆钉》,与JB/T10470-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铆钉头对铆钉杆的垂直度和同轴度要求(见7.2.4); 增加了部分平头紧铆钉的外形尺寸(见表A.3); 增加了与平头紧铆钉配合的孔的公差(见附录C).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洛阳轴承研究限公司、山东聊城人和精工轴承有限公 司、山东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慈兴集团有限公司、聊城市博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凯 美瑞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明、田安金、翁世席、勇泰芳、郑广会、宋丽、赵培振、杜晓宇、燕敬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10470-2004. Ⅲ
JB/T 10470-2019 滚动轴承零件铆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滚动轴承保持架铆接用铆钉的分类、外形尺寸、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滚动轴承浪型保持架和金属实体保持架铆接用铆钉的生产检验和用户选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30-2002滚动轴承词汇 GB/T8597-2013滚动轴承防锈包装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JB/T9151.6一1999紧固件测试方法尺寸与几何精度铆钉 YB/T5144-2006轴承保持器用碳素结构钢丝 3术语和定义 GB/T6930一20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短铆钉short shankrivets 用于浪型保持架,长径比L/d<4的铆钉,如图1、图2所示. 国 国 卤个 H H 图1短铆钉 图2平头紧铆钉 3.2 长铆钉longshankrivets 用于金属实体保持架,长径比(L/d)≥4的铆钉,如图3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1.100.20 J11 备案号:57796-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336-2017 代替JB/T10336-2002 滚动轴承 补充技术条件 Rolling bearings Supplementary specifications 2017-01-09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JB/T10336-2017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符号 技术要求 5.1 球轴承 5.2滚子轴承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钢球的压缩试验 参考文献 表1球轴承内、外圈轴向圆跳动 表2角接触球轴承的实际宽度偏差 表3内圈公差 表4外圈公差 表5宽度公差 表6 圆锥滚子轴承内、外圈轴向圆跳动 表7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实际宽度偏差 表8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实际宽度偏差 表A.1压缩试验前后钢球直径的最大差值
JB/T1033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336一2002《滚动轴承及其零件补充技术条件》,与JB/T10336一2002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见封面和首页;2002年版的封面和首页); 删除了配套滚动体精度(见2002年版的表1和表6); 提高了普通级球轴承成套轴承内、外圈轴向圆跳动的要求(见表1:2002年版的表2); 增加了7、8、9直径系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实际宽度偏差(见表2); 删除了单、双向平底推力球轴承的实际高度偏差(见2002年版的表4): 删除了单、双向推力圆柱滚子轴承的实际高度偏差(见2002年版的表11); 删除了公称内径为250mm~2500mm的0、5级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实际宽度偏差(见2002年 版的表12); 删除了部分相关标准中已有规定的内容(见2002年版的4.1.1.14、4.1.1.15、4.1.2.2部分条款、 4.1.2.3~4.1.2.6、4.2.1.4、4.2.1.12、4.2.2.2部分条款、4.2.2.3和4.2.2.4); 删除了滚针弯曲强度试验(见2002年版的4.2.2.5); 将钢球的压缩试验移入附录(见附录A:2002年版的5.1.2.3)。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限公司、苏州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慈兴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飞雪、叶健果、赵坤。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10336-2002。

II
JB/T10336-2017 滚动轴承补充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形尺寸符合GB/T273.1-2011、GB/T273.2-2006、GB/T273.3一2015、GB/T 307.1-2005、GB/T307.3-2005和GB/T307.4-2012的补充。

本标准适用于滚动轴承及其零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7.1-2005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 GB/T307.2一2005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GB/T4199-2003 滚动轴承公差定义 GB/T6930-2002 滚动轴承词汇 GB/T7811-2015滚动轴承参数符号 3术语和定义 GB/T4199一2003和GB/T6930一200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符号 GB/T7811一2015给出的以及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4rs:角接触球轴承实际宽度偏差。

4r3s: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实际宽度偏差。

4r4: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实际宽度偏差。

5技术要求 5.1球轴承 5.1.1成品轴承 5.1.1.1普通级、6级向心和角接触球轴承内、外圈轴向圆跳动不应超过本标准中表1的规定,测量方 法按GB/T307.2一2005的规定。

用心轴在外圈端面测量S时,普通级、6级轴承不应超过本标准中表 1所列数值的10/6倍,5、4级轴承不应超过GB/T307.1一2005中表5和表7所列数值的10/6倍。

1
JB/T10336-2017 单位为微米 表1球轴承内、外圈轴向圆跳动 Sen sia D d 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 mm mm 普通级 6级 普通级 6级 V V V max max 20 12 2.5 6 2.5 16 10 0.6 24 15 10 6 18 10 16 2.5 32 20 10 18 30 10 18 16 32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1.100.20 JB J 11 备案号:61241-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238-2017 代替JB/T10238-2011 滚动轴承汽车轮毂轴承单元 Rolling bearings-Automotive hubbearing units 2017-11-07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0238-2017 目次 前言.. .m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 5分类.. 6代号方法... 6.1代号构成.. 6.2类型代号. 6.3尺寸代号.. .4 6.4后置代号.. 6.5示例.. 7基本结构型式. .5 8基本尺寸 .8 9技术要求.. .8 9.1材料及热处理. .8 9.2公差. .8 9.3表面粗糙度. .10 9.4游隙.. 10 9.5残磁. 10 9.6振动.. ..10 9.7润滑及密封. 10 9.8螺栓.. 10 9.9摩擦力矩. 10 9.10传感器... 10 9.11外观质量. 9.12寿命... 11 9.13其他. 11 10配合安装.. 11 11检测方法.. 11 12检验规则.. .12 12.1出厂检验 ..12 12.2验收检验.. 12 12.3型式检验.. 13 13标... .13 14防锈包装. .13 15运输和贮存. 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部分轮毂轴承单元基本尺寸 14 I
JB/T 10238-2017 A.1DAC型轮毂轴承单元 ..14 A.2DU型轮毂轴承单元, 14 A.3DACF型轮毂轴承单元.. ... 15 A.4DUF型轮毂轴承单元. .15 A.5DAC2F型轮毂轴承单元, ..1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轮毂轴承单元配合安装的技术条件. ..17 B.1尺寸公差. 17 B.2游隙 .17 B.3拧紧力矩. .17 图1DAC型.. 图2DU型.. .5 图3DACF型(外圈旋转) 5 图4DACF型(内圈旋转) ..5 图5DUF型(外圈旋转) ..6 图6DUF型(内圈旋转) 图7DAC2F型(驱动轮用:内孔花键、紧配式结构) .... 图8DAC2F型(非驱动轮用:实体轴、螺母紧固式结构) .6 图9DAC2F型(驱动轮用:挡环紧固式结构) 7 图10DAC2F型(非驱动轮用;实体轴、轴铆合式结构) 图11DU2F型(驱动轮用;轴铆合式结构). .7 图12DU2F型(非驱动轮用:实体轴、螺母紧固式结构) 图13DAC2F型(带传感器) 图14DU2F型(带传感器) 7 图15几何公差标注示意图. ..9 图16轴向游隙测量示意图.. 11 表1排列顺序. .3 表2类型代号.. .3 表3DAC型、DACF型轮毂轴承单元内圈的公差、 .8 表4DAC型轮毂轴承单元外圈的公差 表5DU型、DUF型轮毂轴承单元内圈的公差. .9 表6DU型轮毂轴承单元外圈的公差, ..9 表7带凸缘的轮毂轴承单元成品公差. ..9 表8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 12 表A.1DAC型轮毂轴承单元的基本尺寸. ... 14 表A.2DU型轮毂轴承单元的基本尺寸... .. 15 表A.3DACF型轮毂轴承单元的基本尺寸 15 表A.4DUF型轮毂轴承单元的基本尺寸.. .. 15 表A.5DAC2F型轮毂轴承单元的基本尺寸, .16 表B.1配合的轴径公差. 17 表B.2配合的孔径公差.. ... 17
JB/T 1023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238一2011《滚动轴承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与JB/T10238一2011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和修改了部分分类方法(见第5章,2011年版的第5章); 一修改了DACF型、DUF型轮毂轴承单元的尺寸代号的表示方法(见6.3.2和6.5,2011年版的 6.3.2和6.5的示例2); 增加了带凸缘零件的轮毂轴承单元的代号表示方法(见6.4.2和6.5的示例1); 增加和修改了部分轮毂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6~图14,2011年版的图6~图10); 修改了对凸缘套圈材料的要求(见9.1.2,2011年版的9.1.2); 修改了对保持架、密封圈材料的要求(见9.1.3和9.1.4,2011年版的9.1.4和9.1.5); 增加了对锁圈、卡环等所用材料的要求(见9.1.5); 修改了轮毂轴承单元内孔花键尺寸公差的要求及检测方法(见9.2.3、11.2,2011年版的9.2.3、 11.2); 修改了带凸缘的轮毂轴承单元成品公差S、S2、S值(见表7,2011年版的表7); 细分了轮毂轴承单元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见9.3,20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1. 120. 01 G91 HG 备案号:65197-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2121-2018 代替HG/T2121-1991 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tilting pad journal bearing 2018-10-22发布 201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212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121-1991《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技术条件》.与HG/T2121-1991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 删除了轴承应按照图样规定制造的技术要求(见1991年版的3.1); 一修改了轴承瓦块衬背的技术要求(见4.2,1991年版的3.2.1); 修改了轴承合金层的金相组织技术要求(见4.7,1991年版的3.4); -增加了厚度不小于2mm的轴承合金层应进行结合强度测定的技术要求(见4.8); 一增加了轴承合金层与衬背结合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缺陷的技术要求(见4.9); 一修改了轴承体定位外圆柱面轴线对轴承体与瓦块配合内圆柱面轴线的同轴度的技术要求(见 4.11.3,1991年版的3.7.3); 一修改了轴承体轴向定位端面对配合外圆柱面轴线的垂直度的技术要求(见4.11.4,1991年 版的3.7.4); 一修改了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的技术要求(见4.11.7,1991年版的3.7.7); -增加了轴承合金层的化学成分分析检验的技术要求(见5.3); -增加了金相试样的制备和金相组织检查检验的技术要求(见5.5); 一增加了轴承合金的硬度检验的技术要求(见5.6); 增加了轴承合金的拉伸性能检验的技术要求(见5.7); 修改了轴承合金层与衬背的结合强度检验的技术要求(见5.8,1991年版的4.4); 修改了轴承合金层与衬背结合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缺陷检验的技术要求(见5.9,1991年版的 4. 4) ; 一修改了轴承合金层表面缺陷用着色探伤检验的技术要求(见5.10,1991年版的4.4); 增加了包装箱的外部图示标志的技术要求(见6.2.2); 修改了附录A、附录B(见附录A、附录B,1991年版的附录A、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跃、何玉杰、梁海波、陈先春、韩坤、滕海龙、燕浩、郭敏、徐峰、樊 伟、杨琪.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 2121-1991. I
HG/T 2121-2018 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的技术要求、检验、标识、包装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离心式压缩机、汽轮机、离心泵、增速器、液力透平等旋转机械用可倾瓦径向滑动 轴承,也适用于同类型设备的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以下简称轴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28.2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28锡锭 GB/T1174铸造轴承合金 GB/T2889.1滑动轴承术语、定义和分类第1部分:设计、轴承材料及其性能 GB/T 6060.2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磨、车、鐘、铣、插及刨加工表面 GB/T16923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GB/T18329.1滑动轴承多层金属滑动轴承结合强度的超声波无损检验 HG/T3155化工机械配件包装技术条件 YS/T475.1铸造轴承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锡量的测定碘酸钾滴定法 YS/T475.2铸造轴承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铅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YS/T475.3铸造轴承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锑量的测定硫酸铈滴定法 YS/T475.4铸造轴承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滴定法 YS/T475.5铸造轴承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砷量的测定砷锑钼蓝分光光度法 YS/T475.6铸造轴承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YS/T475.7铸造轴承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铅、铜、铁、、锌、镉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 谱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889.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可倾瓦径向滑动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_67.120.01 B 45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211-2009 代替GB/T 8211-1987 GB/T 8212-1987 GB/T 8213-1987 GB/T 8214-1987 猪 鬃 Bristles 2009-07-08发布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8211-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8211-1987《出口猪聚》、GB/T8212-1987《出口染色猪繁》、GB/T8213-1987 《出口漂白猪繁》、GB/T8214-1987《出口水煮猪繁》. 本标准与GB/T8211~8214-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统称为“猪繁”; 增加了“3术语和定义”; 对GB/T8211~8214-1987"3规格”进行修改,形成本标准“4.2规格”; 对GB/T8211~8214一1987“5卫生条件”进行扩充,增加了原料来源防疫和产品霉斑、血 渍、粪污等内容,形成本标准“5.1安全卫生要求”; -对GB/T8211~8214-1987"2品质条件”和“4杂质”进行合并、修改和扩充,形成本标准 “5.2品质要求”; 增加了“6.5结果评定”、“7.3贮存”、“7.4运输”.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邵林、黄志强、刘铭孝、万向阳、吴愈柏、颜小平、王可丹、冯汉利、储海辉、 申志波、徐共和.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8211-1987; -GB/T 8212-1987; -GB/T 8213-1987; GB/T 8214-1987.
GB/T 8211-2009 猪 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景的产品规格,质量要求、检验以及包装、标识、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包括水煮或未经水煮、染色、漂白的各类猪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215-2009猪检验方法 GB/T18088出人境动物检疫采样 SN0331出口畜产品中炭疽杆菌检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猪bristles 主要能适于制刷用途的猪的繁毛的统称. 3.2 染色猪繁dyedbrist les 猪聚经染色加工后成为另外一种颜色的猪紫产品. 3.3 漂白猪繁bleachedwhite bristles 原白猪鬓经漂白加工后之全白色猪繁产品. 3. 4 水煮猪boiledbristles 经高温水煮加工后之猪产品. 3.5 长度length;size 成品鬃把基部至顶部的距离,又称尺码. 3. 6 足尺成分tops-percentage 从规定之冲尺部分起至缩尺部分止的繁所占的比率,又称足尺率. 3.7 冲尺over length 本尺码正线以上部分的暴. 3.8 缩尺lesslength 本尺码正线以下部分的黎. 1
GB/T 8211-2009 3.9 足尺sufficient length 从规定之冲尺部分起至缩尺部分止的繁,又称分头. 3.10 不足尺insufficient length 从规定之缩尺界限起到再下缩(二档)或到再下缩(三档)之规定范围止的聚,又称软尺. 3.11 平线fitlength 把祭梢与规定线平齐者,又称平尺. 3.12 盖线top-percentage reach length 繁梢盖没规定尺码线者. 3.13 底盘roots 成品繁把的底部,又称繁兜. 3.14 顺账root-sorted bristles 已分清根梢,捆绳或箍圈扎于根部的成品暴把,又称顺货或一头根. 3.15 倒根reversed hair 成品聚把内黎身颠倒了毛,又称倒毛. 注:成操倒根(Tuftedreversedhair)系指成品把内端身颠倒了的暴毛有三根聚集在一处. 3.16 色泽lustre 成品猪应具有本品种的本色光泽. 3. 17 异色暴条abnormalhair 本色繁以外的其他颜色的黎毛. 3. 18 短繁;顺聚下脚shorts 顺繁从规定之不足尺界限以下的聚毛. 3. 19 扎子rifling 用短猪繁做成的成品聚把,该聚把两端均有平齐的根,其梢交叉朝向中间,渝、汉繁扎子,捆绳是 逢中腰扎,青繁扎子,捆绳是上、中、下扎三道. 3.20 挺直rigidbris...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1.140 J22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556-2016 代替GB/T6556-1994 机械密封的型式、主要尺寸、 材料和识别标志 Type main dimension materialandmarkingofmechanical seals 2016-08-29发布 2017-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655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6556-1994《机械密封的型式、主要尺寸、材料和识别标志》.与GB/T6556一 199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BU型双端面机械密封型式; 调整了机械密封识别标志.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北京 化工大学、江苏华青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兆山、李香、陈志、沈宗沼、丁思云、李凤成、闻兰、李继和、李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556-1994.
GB/T 6556-2016 机械密封的型式、主要尺寸、 材料和识别标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离心泵及类似旋转机械用机械密封的型式和主要尺寸、识别标志和材料代号. 本标准适用于单端面、双端面机械密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10444机械密封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型式和主要尺寸 3.1一般要求 各种机械密封的型式,可参照采用图1~图6所示的结构,但应遵循给定的尺寸.图中所给出的是 使用〇形圈作为静环辅助密封圈的例子,其他断面型式的密封圈也可作为静止环辅助密封圈.未注明 的尺寸公差按GB/T1804--2000中级的规定. 3.2单端面机械密封的型式 U型:非平衡型单端面机械密封,见图1. B型:平衡型单端面机械密封,见图2. 1.s 旋转环组件 1.1 静止环组件 图1
GB/T 6556-2016 旋转环组件 静止环组件 图2 3.3双端面机械密封的型式 UU型:两端均为非平衡型结构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见图3. BB型:两端均为平衡型结构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见图4. UB型:介质端为非平衡型结构、大气端为平衡型结构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见图5. BU型:介质端为平衡型结构、大气端为非平衡型结构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见图6. 图3 图 4
GB/T 6556-2016 图5 图6 3.4静止环防转和限位 机械密封的静止环周向防转和轴向限位结构尺寸,应遵循下述规定: a)静止环防转结构适用于平衡型和非平衡型机械密封.静止环设计既可选用径向位置销钉结构 (图7),也可选用轴向位置销钉结构(图8).其他静止环防转结构由制造厂自行设计. 静止环组件 图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1.140 J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894-2015 代替GB/T5894-1986 机械密封名词术语 Terminologyofmechanicalseal 2015-12-10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5894-2015 目次 前言 1范围 2机械密封及类型术语 3机械密封零件及相应术语 4流体及循环辅助系统术语 5常用设计、试验及性能术语 索引 15
GB/T589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5894-1986《机械密封名词术语》. 本标准与GB/T5894一198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辅助密封”的定义(见3.10,1986版2.11); “缓冲流体"等术语(见2.26~2.28、2.41、4.1、4.12、4.13).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工业 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鲲、王玉明、彭旭东、吴兆山、李香、蔡纪宁、杨惠霞、沈宗沼、李凤成、黄伟峰、 李继和.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894-1986.
GB/T 5894-2015 机械密封名词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密封及类型、零件、流体及循环辅助系统、常用设计、试验及性能等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旋转轴用机械密封. 2机械密封及类型术语 2.1 机械密封mechanicalseal 端面密封faceseal 合下保持端面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 2.2 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hydrodynamicmechanicalseal 密封端面设计成特殊的几何形状,利用相对旋转自行产生流体动压效应的机械密封. 2.3 切向作用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tangential actinghydrodynamic mechanical seal 能在切向形成流体动压分布的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 2.4 径向作用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radialactinghydrodynamicmechanical seal 主动作用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positiveactinghydrodynamicmechanical seal 能在径向形成具有抵抗泄漏作用的流体动压力分布的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 2.5 流体静压式机械密封hydrostaticmechanicalseal 密封端面设计成特殊的几何形状,利用外部引人的压力流体或被密封介质本身通过密封界面的压 力降产生流体静压效应的机械密封. 2.6 外加压流体静压式机械密封outsidepressurizedhydrostaticmechanicalseal 从外部引人压力流体的流体静压式机械密封. 2.7 自加压流体静压式机械密封self-pressurizedhydrostaticmechanical seal 以被密封介质本身作为压力流体的流体静压式机械密封. 2.8 流体动静压组合式机械密封hydrodynamicandhydrostaticmechanicalseal 体静压效应,又有利用相对旋转自行产生流体动压效应的机械密封. 2.9 内装式机械密封internally mountedmechanical seal 静止环装于密封端盖(或相当于密封端盖的零件)内侧(即面向主机工作腔的一侧)的机械密封.
GB/T5894-2015 2.10 外装式机械密封externallymounted mechanical seal 静止环装于密封端盖(或相当于密封端盖的零件)外侧(即背向主机工作腔的一侧)的机械密封.一 般说来,对于这种密封可以直接监视其端面的泄漏情况. 2.11 弹簧内置式机械密封mechanical seal with inside mounted spring 弹簧置于密封流体之内的机械密封. 2.12 弹簧外置式机械密封mechanical sealwithoutsidemounted spring 弹簧置于密封流体之外的机械密封. 2.13 内流式机械密封mechanical sealwith inward leakage 密封流体在密封端面间的泄漏方向与离心力方向相反的机械密封. 2.14 外流式机械密封mechanical sealwithoutward leakage 密封流体在密封端面间的泄漏方向与离心力方向相同的机械密封. 2.15 旋转式机械密封rotatingmechanical seal 弹性元件随轴旋转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3.020.30 J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2566-2016 不锈钢焊接气瓶 Weldedstainlesssteelcylinders (ISO 18172-1:2007,Gas cylinders-Refillable welded stainless steel cylinders-Part 1:Test pressure 6MPa and below,NEQ) 2016-02-24发布 2016-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2566-2016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符号 4材料 5设计 6制造和工艺 7试验方法.. 12 8检验规则 15 9型式试验. 16 10标志、包装、运输、存放 17 11出厂文件. 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 不锈钢焊接气瓶的颜色标志 19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产品合格证 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批量检验质量证明书 24 参考文献.
GB/T32566-2016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及6.2.2、6.5.2、6.12.1、8.3.3.2、9.2.1、10.1、附录B、附录C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 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18172-1:2007《气瓶可重复充装不锈钢焊接气瓶第1部分:试 验压力小于或等于6MPa》制定,与ISO18172-1:2007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宁波美恪乙炔瓶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常州蓝翼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容华高压容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竞雄、叶勇、张保国、裘维平、游卓华、魏东琦。

GB/T 32566-2016 不锈钢焊接气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焊接气瓶(以下简称钢瓶)的材料、设计、制造工艺、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 志、包装、运输、存放等最基本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温度一40C~60C下使用的,水压试验压力不大于6.0MPa(表压)、公称容积 为0.5L~1000L可重复充装与钢瓶材料具有相容性的压缩气体、低压液化气体和溶解气体的钢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3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4334一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7144气瓶颜色标志 GB8335气瓶专用螺纹 GB/T9251气瓶水压试验方法 GB/T9252气瓶疲劳试验方法 GB/T12137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 GB/T13005气瓶术语 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15384气瓶型号命名方法 GB/T15385气瓶水压爆破试验方法 GB/T16163瓶装气体分类 GB/T17925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GB24511承压设备用不锈钢板及钢带 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13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批量batch 采用同一设计、同一牌号材料、同一焊接工艺,同一制造技术连续生产的钢瓶所限定的数量。

GB/T 32566-2016 3.1.2 屈服应力yield stress 材料发生屈服时的正应力,取材料标准规定的R值。

3.1.3 设计应力系数design stressfactor 在试验压力P。

下,当量壁应力与材料的屈服应力R.2的比率。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封头曲面与样板间隙(mm)。

A:试样断后伸长率(%)。

b:焊缝对口错边量(mm)。

c:封头表面凹凸量(mm)。

d:弯曲试验的弯轴直径(mm)。

D:钢瓶公称直径(mm)。

D:钢瓶内直径(mm)。

D。

:钢瓶外直径(mm)。

e:钢瓶筒体同一横截面最大最小直径差(mm)。

E:对接焊缝棱角高度(mm)。

F:设计应力系数。

h:封头直边高度(mm)。

H:封头内凸面高度(mm)。

K:封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_21.140 -J 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035-2012 柔性石墨填料环试验方法 Testmethod for physical-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flexible graphite ring 2012-12-3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9035-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填料与静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培洲、熊微、王春燕、李志亮、彭大卫.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GB/T 29035-2012 柔性石墨填料环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试柔性石墨填料环密度、摩擦系数、压缩率、回弹率及热失重的试验设备、试样要 求、试验步骤和试验结果的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柔性石墨填料环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 2密度的测试 2.1仪器 2.1.1天平:感量0.001g. 2.1.2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2.2试样 每组试样不少于5个,试样截面为矩形. 2.3试验环境 环境温度为(23土5)℃. 2.4试验步骤 2.4.1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内、外径(等弧测量三点,取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mm. 2.4.2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高度(等距测量三点,取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mm. 2.4.3称取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01g. 2.5试验结果及计算 2.5.1单个试样的密度按式(1)计算: 4m ×1000 .(1) 式中: β-一试样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²);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D-试样的外径,单位为毫米(mm); d-试样的内径,单位为毫米(mm); h一试样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2.5.2试验结果以一组试样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两位有效数字. 3摩擦系数的测试 3.1试验设备 3.1.1传动系统,能带动对磨环以给定的速度(精确到5%以内)旋转,并要求对磨环安装部位轴的径 1
GB/T 29035-2012 向跳动小于0.01mm. 3.1.2加载系统,能对试样和对磨环施加法向力,精确到5%以内. 3.1.3测试系统,能测试和记录摩擦力矩,精确到5%以内. 3.1.4对磨环的尺寸见图1,材质为45号钢(热处理40HRC~45HRC)或马氏体不锈钢.对磨环可 以重复使用,每次试验后需要重新磨削,但外径削减量不大于0.5mm. 单位为毫米,表面粗糙度单位为微米 0.024 p40′9.05 91 1×45° 0.02A 108 图1对磨环外形尺寸 3.1.5试样夹具应保证试样安装后无轴向窜动和径向跳动.本标准推荐采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 及如图2所示的试样夹具. 单位为毫米,表面粗糙度单位为微米 86 1.6/ p16*802 2 4.5 图2夹具尺寸 3.2试样 试样规格为$80mm×p60mm×10mm,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油污及明显杂质等缺陷.每组试样 不少于3个. 2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GB/T29035-2012 3.3试验条件 试验中,试样保持静止,对磨环以200r/min转速运行1h.负荷200N. 3.4试验步骤 3.4.1先将试样牢固地固定于专用夹具上,安装于试验机上轴,并使试样摩擦面与对磨环的交线处于 试样正中. 3.4.2对磨环与试样摩擦面应用丙酮轻轻擦去油污. 3.4.3调节摩擦力矩范围(0~10)Nm,装好摩擦力矩记录纸,开机校好零点. 3.4.4平稳地施加负荷至规定值,记录时间及摩擦力矩,然后每隔15min记录一次摩擦力矩.1h后 停机,以各次记录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摩擦力矩值. 3.5试验结果和计算 3.5.1单个试样摩擦系数按式(2)计算: μ= M 式中: μ"摩擦系数; M--摩擦力矩,单位为牛米(Nm); r一对磨环半径,单位为米(m); F--试验负荷,单位为牛(N). 3.5.2试验结果以一组试样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两位有效数字. 4压缩率、回弹率的测试 4.1试验设备和装置 4.1.1试验设备 能够匀速施加载荷,负荷测量精度为士1%的材料试验机; 百分表:精度为0.01mm; 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4.1.2测试装置如图3所示. 载荷 模具 压杆 压头 压套 上垫圈 填料环 下垫圈 底座 图3测试装置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020.30 B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613-2011 呼伦贝尔羊 Hulunbeiersheep 2011-06-16发布 2011-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GB/T26613-2011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畜牧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高雪峰、李疆、李忠书、康风祥、王玉、包利锋、陈巴特尔、苏义勒图.
GB/T 26613-2011 呼伦贝尔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呼伦贝尔羊的品种特征、生产性能和等级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呼伦贝尔羊品种鉴别和等级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1细毛羊鉴定项目、符号、术语 NY/T1236绵、山羊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3品种特征 3.1原产地 呼伦贝尔羊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和鄂温 克族自治旗.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呼伦贝尔羊具有体大、早熟、耐寒易牧、抗逆性强等 特点. 3.2外貌特征 呼伦贝尔羊体格强壮、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鼻梁微隆,耳大下垂,颈粗短.四肢结实,大腿肌肉丰 满,后躯发达. ,背腰平直,体躯宽深,略呈长方型. 被毛白色,为异质毛,头部、耳后、腕美节及飞节以下 允许有有色毛.公羊部分有角,母羊无角.尾巴是半椭圆状或小桃状.外貌特征见附录A. 4生产性能 4.1体尺体重 在自然放牧条件下 一级羊体尺体重最低指标见表1. 表1 一级羊体尺体重最低指标 羊别 体高/cm 体长/cm 胸围/cm 体重/kg 成年公羊 72 75 100 82 成年母羊 67 72 92 62 育成公羊(18月龄) 68 72 90 62 育成母羊(18月龄) 65 70 88 52 4.2产肉性能 呼伦贝尔羊羯羊产肉性能见表2. 表2呼伦贝尔羊羯羊产肉性能最低指标 羊别 体重/kg 屠宰率/% 净肉率/% 18月龄揭羊 27 50 41 6月龄羯羊 16 47 88
GB/T 26613-2011 4.3繁殖性能 性成熟:公羊8月龄,母羊7月龄;适配年龄:公羊、母羊均为18月龄.季节性发情,母羊发情周期 平均17d,发情持续期24h~48h,妊娠期平均150d,经产母羊产羔率平均110%. 4.4生产性能测定 按NY/T1236的规定执行. 5等级评定 5.1特级 体尺三项指标中两项或者体重超过表1指标10%的优秀个体. 5.2一级 符合外貌特征,体尺和体重达到表1指标的个体. 5.3二级 符合外貌特征,体尺和体重达到表3指标的个体. 表3二级羊体尺体重最低指标 羊 别 体高/cm 体长/cm 胸围/cm 体重/kg 成年公羊 64 70 90 65 成年母羊 60 66 86 55 育成公羊 60 66 82 52 育成母羊 58 64 80 42 5.4等级标识及耳号 18月龄鉴定结束后,在右耳做等级标识.标识方法、耳号规定及佩带方法按照NY1的规定执行.
GB/T 26613-201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呼伦贝尔羊外貌照 图A.1公羊正面照 图A.4母羊正面照 图A.2公羊侧面照 图A.5母羊侧面照 图A.3公羊后面照 图A.6母羊后面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7.040 X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604-2011 肉制品分类 Classifyformeatproducts 2011-06-16发布 201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肉制品分类 GB/T 26604-201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9千字 2011年8月第一版2011年8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3322定价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010)68533533
GB/T26604-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标准中心、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靖江双鱼食品有限公司、广东真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唯新食品有限公司、福建 省厨师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肉类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德胜、王玉芬、徐宝才、褚洁明、庄沛锐、吴红、李燕秋、张立峰、邓富江、 靳晓蕾.
GB/T 26604-2011 肉制品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制品分类的原则及其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肉制品的生产、销售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480肉与肉制品术语 3术语和定 义 GB/T19480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肉制品meatproducts 以畜禽肉或其可食副产品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腌、腊、卤、酱、蒸、煮、熏、烤、烘焙、 干燥、油炸、成型、发酵、调制等有关工艺加工而成的生或熟的肉类制品. 3.2 生火腿 rawham 用带骨、带皮(或去骨、去皮)的猪腿肉,经整形、腌制和发酵等工艺制成的生肉制品. 3.3 肉冻meatjelly 以畜禽肉或其可食副产品(包含皮类)为主要原料,经调味煮熟后切(绞)成丁、丝,添加或不添加辅 料,混和均匀后充填人肠衣或模具中,待冷却后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凝冻状熟肉制品. 3.4 干肉drymeat 以畜禽肉或其可食副产品为原料,经蒸煮、调味、炒制、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肉制品. 3.5 腌腊肉制品curedmeatproducts 以畜禽肉或其可食副产品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腌制、晾晒(或不晾晒)、烘焙(或不烘焙) 等工艺制成的肉制品. 3.6 熏烧焙烤肉制品roastingmeatburningsmoke 以畜禽肉或其可食副产品为原料,添加相关辅料,经腌、煮等工序进行前处理,再以烟气、热空气、火 苗或热固体等介质进行熏烧、焙烤等工艺制成的肉制品.
GB/T 26604-2011 3.7 油炸肉制品fried meat products 以畜禽肉或其可食副产品为原料,经调味、裹浆、裹粉(或不裹浆、不裹粉)后,用食用油高温烹炸(或 浇淋)制成的肉制品. 3.8 肠类肉制品sausage meat products 以畜禽鱼肉或其可食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或不腌制)、绞切、斩拌、乳化,添加相关辅料后,充 填入肠衣(或模具中)成型,再经烘烤、蒸煮、烟熏、发酵、干晾等工艺制成的肉制品. 3.9 火腿肠ham sausage 以鲜或冻畜肉、禽肉、鱼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搅拌、斩拌(或乳化),灌人肠衣,再经高温杀菌制成 的灌肠肉制品. 4分类 4.1分类原则 按肉制品的主要加工工艺分类. 4.2肉制品分类 4.2.1腌腊肉制品 4.2.1.1咸肉类 包括咸猪肉等肉类制品. 4.2.1.2腊肉类 包括四川腊肉、广式腊肉、湖南腊肉等肉类制品. 4.2.1.3腌制肉类 包括风干禽肉、腌制鸭、腌制肉排、腌制猪肘、腌制猪肠和生培根等肉类制品. 4.2.2酱卤肉制品 4.2.2.1酱卤肉类 包括酱肉、卤肉及肉类副产品、酱鸭、盐水鸭、扒鸡等肉类制品. 4.2.2.2糟肉类 包括糟肉、糟鹅、糟爪、糟翅、精鸡等肉类制品. 4.2.2.3白煮肉类 包括白切羊肉、白切鸡等肉类制品. 4.2.2.4肉冻类 包括肉皮冻、水晶肉等肉类制品.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150 B 5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440-2010 欧洲鳗 European eel 2011-01-14发布 201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440-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种持、朱红、林煜、黄柳婷.
GB/T26440-2010 欧洲鳗 1范围 遗传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欧洲鳗细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SC1037-2000鱿 3学名与分类 3.1学名 欧洲鳗细[Anguillaanguilla(Linnaeus)]. 3.2分类地位 鳗细目(Anguilliformes)、鳗细科(Anguilidae)、鳗细属(Anguilla). 4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外部形态特征 4.1.1外形 体延长,躯干部圆柱形,尾部侧扁.头部稍短,钝锥状.吻中长、圆钝.眼球大而稍凸,眼距较宽,位 细齿.上颌骨齿带无纵走凹沟,犁骨齿带呈狭长形,密布细齿. 体隐被细长小鳞,由5个~6个小鳞平行排列成群,呈席纹状,埋于皮下.侧线孔明显. 背鳍起点远在肛门前上方,背鳍、臀鳍发达,与尾鳍相连一体,尾鳍圆钝、有黑色素斑点环.胸鳍短 小、宽圆. 体为银灰黑色,无斑纹.背部为深灰黑色,腹部为近白色.背鳍和臀鳍后部边缘黑色.尾鳍后缘灰 黑色.大多数隔年成鳗,体色为茶褐色或略带黄色. 欧洲鳗细的外部形态见图1. 图1欧洲鳗外形图
GB/T26440-2010 4.1.2可数性状 胸鳍鳍条数为15~21. 4.1.3可量性状 对于体长36.1cm~45.9cm,体重95.4g~212.9g的个体,实测性状比例值见表1. 表1实测可量性状比例值 体长/ 体长/ 体长/ 头长/ 头长/ 头长/ 头长/ 头长/ 头长/ 背鳍起点至肛 体高 体宽 头长 体高 口裂长 吻长 眼径 眼间距 胸鳍长 门间距/全长 14.2±0.9|18.4±1.4 8.1±0.3 1.7±0.1 3.8±0.2 5.9±0.4 8.0±0.7 5.4±0.4 2.6±0.2 0.12±0.01 4.2内部构造特征 4.2.1. 一室,小壁厚,紧贴肾脏. 4.2.2胃 囊状,胃壁厚,位于腹腔中部. 4.2.3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110~116. 4.2.4腹膜 白色或灰白色. 5生长 池塘集约化饲养条件下,鳗种、成级的鱼体长、体重实测值见表2. 表2鳗种、成鳗的鱼体长、体重实测值 规格 鳗种(90d~120d) 成鳗(1龄) 体长/cm 22.8~30.1 43.9~60.1 体重/g 20.2~38.3 199.2~491.4 注1:鳗种规格为5g/尾~50g/尾. 注2:成鳗规格为5尾/kg以上. 6遗传学特性 6.1细胞遗传学特性 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核型公式:8m10sm8st12t.染色体臂数(NF):56.欧洲鳗细染 色体组型见图2. AO AA 5 μm 图2欧洲鳗染色体组型图 2
GB/T 26440-2010 6.2生化遗传学特性 欧洲鳗细心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酶谱见图3;酶带扫描图见图4;酶带相对活性与相对迁移 率见表3. 图3欧洲鳗心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酶谱 图4欧洲鳗心肌LDH同工酶酶带扫描图 表3欧洲鳗心肌LDH同工酶酶带相对活性与相对迁移率 LDH LDH: LDH LDH LDH LDH 相对活性/% 6.8 12.3 16.4 11.2 23.6 29.7 相对迁移率 690°0 0.101 0.151 0.186 0.221 0.279 检测方法 7.1抽样 按GB/T18654.2执行. 7.2染色体的测定 按GB/T18654.12执行. 7.3同工酶电泳分析 按SC1037执行. 8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按GB/T18654.1执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7.120.30 B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435-2010 中华绒螯蟹 亲蟹、苗种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Brooders and larvae 2011-01-14发布 201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6435-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水产大学、江苏省高淳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思发、赵金良、蔡完其、邹曙明、王成辉、胡本龙.
GB/T 26435-2010 中华绒螯蟹亲蟹、苗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绒整蟹(Eriocheir sinensisH.Milne-Edwards)亲蟹、苗和蟹种的来源、质量要 求、检验方法以及包装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绒整蟹亲蟹、蟹苗和蟹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783-2005中华绒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亲蟹broodercrab 达到性成熟用来繁殖后代的中华绒整蟹难、雄个体. 3.2 蟹苗frycrab 经过五期蚤状体变态,并从咸水环境变为适应淡水生活的中华绒整蟹大眼幼体. 3.3 蜜种fingerlingcrab 大小的幼蟹. 4亲蟹 4.1来源 4.1.1使用长江等江河及其附属湖泊中自然长成的中华绒整蟹的成蟹作为亲蟹.或从持有国家发放 中华绒整蟹原种生产许可证的原种场引进性成熟的个体作为亲蟹. 4.1.2不得使用日本绒整蟹及其同中华绒整蟹的杂交种作为亲蟹,不得使用近亲繁殖的后代作为 亲蟹. 4.1.3不得使用生产单位养成的未经检测和鉴定的成作为亲. 4.2质量要求 4.2.1亲种质应符合GB/T19783-2005的规定. 4.2.2離蟹个体110g以上,雄蟹个体130g以上. 4.2.3背部青绿,腹部灰白. 4.2.4十足齐全,无残肢、外伤,无畸形. 4.2.5体表清洁,无附生物. 4.2.6无寄生虫及其他疾病.
GB/T 26435-2010 4.2.7体质强壮,肥满度好,活力强,仰卧后能迅速翻身. 4.2.8雌雄性比为3:1. 5蟹苗、蟹种的来源 5.1使用符合第4章规定的中华绒整蟹亲蟹人工繁殖的蟹苗,经人工培育成蟹种.. 5.2天然捕捞的中华绒整蟹苗,经人工培育成种. 5.3由持有国家发放中华绒整蟹原种生产许可证的原种场提供的蟹苗、种. 6蟹苗质量要求 6.1天然蟹苗的杂苗率不超过2%. 6.2蟹苗规格为140000只/kg~160000只/kg. 6.3人工繁育蟹苗应达6日龄,淡化时间达到4d~5d,盐度在5以内. 6.4健康活泼,将握在手心的蟹苗松开后,能迅速散开、逃逸. 6.5体表无病症. 7蟹种质量要求 7.1规格整齐,仔蟹10000只/kg~12000只/kg,幼蟹100只/kg~200只/kg. 7.2无性早熟蟹种. 7.3体质强壮,活力强,仰卧后立即翻身爬起. 7.4体表光洁,无病症. 7.5整足齐全,单侧步足伤残不得超过一条.群体伤残率不超过5%. 8检验方法 8.1抽样 一个销售批作为一个检验批,对每一检验批随机多点抽样,抽样数不少于100只. 8.2称量过数 亲蟹应采用逐个计数方法. 每次抽样称1kg重蟹种,进行计数统计,取两次抽样的平均值. 每次抽样称1g重蟹苗,进行计数统计,取两次抽样的平均值. 8.3感官检验 通过感官检验,统计亲蟹、蟹种的畸形个体和伤残个体,计算畸形率和伤残率. 8.4种质检验 按GB/T19783--2005的规定执行. 8.5结果判定 经检验,如有不合格项,应对原检验批加倍取样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经复检,如仍有不合格 项,则判定该批为不合格. 9包装和运输 9.1包装 亲蟹雌、雄分别放人洁净的潮湿蒲包.每只蟹都应背部向上装人包内,包口扎紧,放人竹筐. 蟹种按3kg~5kg装入网袋内,再装入外表坚硬、透气的箱内. 2
GB/T26435-2010 装苗前,将蟹苗箱洗刷干净,在淡水中浸泡.蟹苗沥水后,均匀撒在箱内,每箱0.5kg.每5只 箱重叠成一组,加上盖扎紧. 9.2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保温、保湿,防止风吹、雨淋、日晒,避免置于密闭容器过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020.01 B 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432-2010 新鲜蔬菜贮藏与运输准则 Guidelines for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ique ofvegetables 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6432-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宫占平、李江华、李武、吴柳云、陈夏.
GB/T 26432-2010 新鲜蔬菜贮藏与运输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鲜蔬菜贮藏与运输前的准备、贮藏与运输的方式和条件、贮藏与运输的管理等 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鲜蔬菜的贮藏与运输,包括加工配送用的新鲜蔬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SB/T10158新鲜蔬菜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10447水果和蔬菜气调贮藏原则与技术 SB/T10448热带水果和蔬菜包装与运输操作规程 3贮藏与运输前的准备 3.1质量要求 应符合相应蔬菜品种的质量标准.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2和GB2763 的有关规定. 3.2前处理 应根据需要对新鲜蔬菜进行挑选、清洗、整修和分级等前处理,剔除有机械伤、枯菱、老化、病虫害和 畸形的蔬菜.前处理过程应在阴凉通风处,应轻拿轻放,减少损伤. 3.3包装 新鲜蔬菜应进行包装,包装材料、容器、方法和包装标识参照SB/T10158和SB/T10448的相关规 定和要求. 3.4预冷 应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预冷方式并尽快进行预冷.预冷方法参照SB/T10448的相关 规定和要求.预冷后的蔬菜应尽快进行贮藏或运输. 若采用冷库预冷,应控制人库量,保证预冷效果. 3.5贮藏库和运输工具 贮藏库或运输工具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卫生要求(如清洗、消毒、通风等). 贮藏库或运输工具不应接触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
GB/T 26432-2010 在贮藏或运输前应对贮藏库或运输工具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并做好降温准备. 4贮藏 4.1贮藏方式 根据新鲜蔬菜的品种和用途,可采用通风库贮藏、冷藏贮藏、气调贮藏等贮藏方式. 4.2垛码 垛的排列方式应与空气循环方向一致.垛底应留有一定空隙(如加托盘等),垛间应留有一定间隙. 冷库贮藏时靠近蒸发器和冷风出口的部位应遮盖防冻. 每垛应有品种、来源、质量等级、采收及入库时间等标识. 4.3贮藏条件 冷藏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相应蔬菜品种的要求.气调贮藏参照SB/T10447的相关规定和 要求. 4.4贮藏管理 贮藏期间应每1h~2h测定并记录贮藏库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定期进行空气循环. 定期检查,及时剔除有质量问题的蔬菜. 出库应遵照“先进先出”的原则. 贮藏管理应建立应急预案,并确保有效实施. 5运输 5.1运输方式和工具 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参照SB/T10448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5.2运输条件 运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条件应符合相应蔬菜品种的要求. 5.3运输管理 运输过程中应定时观测并记录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应保持运输工具内的气流畅通. 运输的蔬菜应保证质量完好,包装坚固,运输工具内的踩码应紧凑,捆扎结实,防止滑落和挤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新鲜蔬菜贮藏与运输准则 GB/T 26432-2010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 .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0.5字数5千字 2011年3月第一版2011年3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1842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GB/T 26432-2010 :(010)68533533 打印日期:2011年3月31日F00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120 B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428-2010 饲用微生物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检测 MethodfordeterminationofBacillussubtilisinfeeds 2011-01-14发布 201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6428-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红惠、孙晓棠、羊宋贞、陈远良、张鲜姣.
GB/T 26428--2010 饲用微生物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用微生物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饲用微生物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检测和计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699.1饲料采样(GB/T14699.1-2005,ISO6497:2002,IDT) GB/T20195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GB/T20195-2006,ISO6498:1998,IDT) 3稀释液、培养基及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实验室用水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 纯度的水. 3.10.85%灭菌生理盐水. 3.2营养琼脂(NA)培养基:参见附录A中的A.1 3.3革兰氏染色液:参见附录A中的A.2 3.47%氯化钠生长培养基:参见附录A中的A.3 3.5V-P测定培养基和试剂:参见附录A中的A.4. 3.6硝酸盐还原培养基和试剂:参见附录A中A.5 3.7D-甘露醇发酵培养基:参见附录A中的A.6 3.8丙酸盐利用培养基:参见附录A中的A.7 4设备和玻璃器皿 除常用微生物实验室设备外,其他设备和玻璃器皿如下. 4.1恒温培养箱:37℃±1℃ 4.2pH计:精度到士0.1个单位. 4.3玻璃或塑料培养Ⅲ. 4.4刻度吸管:标记容量为1mL和10mL,最小刻度分别为0.1mL和0.5mL 4.5玻璃或塑料涂布棒. 4.6显微镜:1000倍. 5采样 实验室样品真实、具有代表性.采样工具,如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等,应是灭菌的. 1
GB/T 26428-2010 样品送到微生物检验室应越快越好.采样数量和方式按照GB/T14699.1执行. 6试样的制备 按照GB/T20195进行试样的制备,样品制备后应尽快检验. 7操作步骤 7.1检样制备、初始悬液和十倍稀释 以无菌操作称取试样25g(mL),加人225mL0.85%灭菌生理盐水,均质1min~2min,制成 制成1:100的稀释液.根据样品含菌量,做进一步的十倍系列递增稀释. 7.2接种和培养 种到两个营养琼脂平板(3.2)上.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表面,涂布棒不得接 触平皿边缘.每个平皿用一支无菌涂布棒.涂布好的平皿盖好,置室温中放置15min使接种物完全被 琼脂吸收.翻转上述平Ⅲ置37C士1C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 7.3菌落计数及筛选 培养后,选取菌落数在30个~300个之间的平板计数.若平板中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 采用;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以代 表全皿菌落数.典型枯草芽孢杆菌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不闪光,边缘扩张,圆形或蔓延成波浪形、不 规则形,灰白色或微黄色.然后从中选出5个特征菌落进行确证试验. 7.4确证试验 7.4.1概述 一致,可以按照商品说明书使用这些试剂盒或生化鉴定管进行该项确证试验. 7.4.2菌种制备 自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划线转接培养于营养琼脂平板上,37C士1C培养48h士2h.从每一平板 中选取至少1个良好分离的特征菌落,转接保存,进行确证试验. 7.4.3形态观察 将挑选纯化的菌落做革兰氏染色(3.3)镜检.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应为杆状,有芽孢,芽孢椭圆形,中 生或近中生,芽孢囊不明显膨大. 7.4.4生理生化确证试验 将挑选纯化的菌落进行7%氯化钠生长(3.4)、V-P测定(3.5)、硝酸盐还原(3.6)、D-甘露醇发酵 (3.7)和丙酸盐利用(3.8)试验. 2
GB/T26428-2010 7.4.5确证结果 枯草芽孢杆菌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灰白色或微黄色,细胞杆状,有芽孢,芽孢椭圆形中生或近中 生,芽孢囊不明显膨大,在7%氯化钠中生长,V-P测定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能从D-甘露醇产酸,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120 B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426-2010 饲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MethodfordeterminationofVibrioparahaemolyticusinfeeds (ISO/TS 21872-1:2007 Microbiology of food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 Horizontalmethodfor the detection of potentially enteropathogenic Vibrio spp.--Part 1:Detection of Vibrioparahaemolyticus and Vibriocholerae MOD) 2011-01-14发布 201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426-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TS21872-1:2007《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潜在肠道 致病性弧菌属检测的水平方法第1部分: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检测》英文版). TS21872-1:2007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TS21872-1:200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 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识,附录C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SO7937:2004的目次; -删除了ISO7937:2004的引言; 删除了ISO7937:2004的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红惠、孙晓棠、羊宋贞、黎志坤.
GB/T26426-2010 饲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饲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699.1饲料采样(GB/T14699.1-2005 ISO6497:2002 IDT) GB/T20195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GB/T20195-2006 ISO6498:1998 IDT) 3原理 3.1概述 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包括4个步骤. 注:副溶血性弧菌可以少量存在,而且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其他弧菌或其他属的细菌.因此,要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连续两次选择性增菌是必要的. 3.2在选择性培养液中第一次增菌 称取25g试样加人到选择性培养液中,室温接种增菌培养基(碱性盐蛋白陈水,ASPW),对于深度 冷冻的样品于37C培养6h±1h,对于新鲜的或干燥的样品于41.5C培养6h±1h. 3.3在选择性培养液中第二次增菌 吸取3.2获得的培养液重新接种新的增菌液ASPW管内,于41.5C培养18h±1h. 3.4分离 用3.2和3.3获得的培养液接种下面两种固体选择性培养基: 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TCBS); 一可选择另一适当的能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固体选择性培养基,作为TCBS的补充. TCBS在37C培养24h士3h后检查结果.第二种选择性培养基按产品说明培养后检查结果. 3.5确证 转接3.4中分离的可疑菌落,培养纯化,然后通过适当的生化检验确证. 4稀释液、培养基及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实验室用水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 1
GB/T26426-2010 纯度的水. 4.1增菌培养基:碱性盐蛋白陈水(ASPW),参见附录A中的A.1. 4.2固体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4.2.1第一种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TCBS),参见附录A中的A.2. 4.2.2第二种培养基: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CV)或大豆蛋白陈-三苯基氯化四氮唑琼脂(TSAT), 两者可选择其一.严格按照厂商说明制备培养基. 4.3含盐营养琼脂(SNA):参见附录A中的A.3. 4.4检测氧化酶试剂:参见附录A中的A.4. 4.5革兰氏染色液:参见附录A中的A.5. 4.6含盐三糖铁琼脂(TSI):参见附录A中的A.6. 4.7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DC)含盐培养基:参见附录A中的A.7. 4.8检测赖氨酸脱羧酶(LDC)含盐培养基:参见附录A中的A.8. 4.9精氨酸双水解酶(ADH)含盐培养基:参见附录A中的A.9. 4.10检测β-半乳糖苷酶试剂:参见附录A中的A.10. 4.11检测吲哚含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120 B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425-2010 饲料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 Methodfordetermination of Clostridiumperfringensinfeeds (ISO7937:2004 Microbiologyoffoodand animalfeedingstuffs Horizontal method for the enumeration of Clostridiumperfringens- Colony-count technique MOD) 2011-01-14发布 201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园 国家标准 饲料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 GB/T 26425--2010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印张1字数24千字 2011年5月第一版2011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1957定价1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010)68533533
GB/T 26425-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7937:2004《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产气英膜梭菌计 数的水平方法菌落计数技术》(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7937:2004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7937:2004的 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识,附录C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SO7937:2004的目次; 删除了ISO7937:2004的引言; 一删除了ISO7937:2004的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红惠、孙晓棠、羊宋贞、陈远良、张鲜姣.
GB/T 26425-2010 饲料中产气英膜梭菌的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产气英膜梭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饲料中产气英膜梭菌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699.1饲料采样(GB/T14699.1-2005,ISO6497:2002 IDT) GB/T20195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GB/T20195一2006,ISO6498:1998,IDT) (SN/T 1538.1-2005 ISO/TS 11133-1:2000 MOD) SN/T1538.2-2007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SN/T1538.2一 2007 ISO/TS 11133-2:2003 MOD) 3原理 3.1在平板中接种特定量待测液体样品,或特定量其他类型待测样品初始悬液.在相同条件下接种待 测样品或初始悬液的十倍梯度稀释物.浇注一层选择性培养基,凝固后再浇注一层此培养基覆盖. 3.2平板于37C厌氧培养20h±2h. 3.3典型菌落计数. 3.4典型菌落的数量用确证试验证实,进一步计算每毫升或每克试样中产气英膜梭菌数. 4稀释液、培养基及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实验室用水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 纯度的水. 4.1蛋白陈生理盐水稀释液:参见附录A中的A.1. 4.2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SC):参见附录A中的A.2. 注:该培养基原称为无卵黄胰蛋白陈-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TSC). 4.3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参见附录A中的A.3. 4.4乳糖亚硫酸盐(LS)培养基(可选):参见附录A中的A.4. 4.5动力硝酸盐培养基(可选):参见附录A中的A.5. 4.6硝酸盐还原试剂(可选):参见附录A中的A.6. 4.7锌粉(可选):可选. 4.8乳糖-明胶培养基(可选):参见附录A中的A.7.
GB/T26425-2010 5设备和玻璃器血 需配备微生物学常规设备和以下设备及玻璃器皿. 5.1干热灭菌烘箱或湿热高压灭菌锅. 5.2恒温培养箱:37C±1℃. 5.3厌氧培养装置或厌氧罐. 5.4pH计:精度到土0.1个单位. 5.5接种环、穿刺接种针:铂金丝或镍丝,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用品亦可,接种环直径约3mm.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7.040 X 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407-2011 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要求 Requirements 2011-05-12发布 2011-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6407-2011 目次 引宵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2管理职资 4.3初级农产品安全方针 4.4策划.. 4 .4.1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4.4.2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4.4.3初级农产品安全目标 4.4.4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方案 4.5实施与运行. 4.5.1资源提供.. 5 4.5.2能力、培训和意识. 4.5.3信息交流 6 4.5.4文件 4.5.5文件控制 4.5.6运行控制 4.5.7可追溯性系统 4.5.8应急准备和响应 4.6检查与纠正 4.6.1监视与测量 4.6.2不合格品控制 4.6.3撤回.. 8 4.6.4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4.6.5记录控制 8 4.6.6内部审核 8 4.6.7数据分析 6 4.7管理评审 参考文献. 10
GB/T26407-2011 前言 本标准由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负资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国家HACCP应用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 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安丘市人民政府、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安丘外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宗亮、董洪岩、刘先德、张铁军、倪阳、张焕海、徐京隆、负军锋、李经津、顾绍平、 叶志平、王洪兵,王继怀、刘海燕.
GB/T26407-2011 引言 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逐步深人,人们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风险不仅来自加工、流通环节,更 重要的是来自初级农产品在种植养殖环节的污染.长期以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多来 全控制理念,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社会治理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区域 经济体对初级农产品安全风险的重视程度、控制措施相差甚远. 本标准主要提出了对初级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要求,借鉴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 控制点(HIACCP)以及风险分析、评估等原理,按照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对区 城内初级农产品安全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区城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使初级农产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各级组织在建立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时可参考本标准,以满足与初级农产品安全相关 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逐守的要求.有意愿的其他组织亦可参照本标准的要求实施对初级农产品安全的 管理. Ⅱ
GB/T26407-2011 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区域化管理中对初级农产品安全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城化管理体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标准条款)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一2008质景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GB/T20014(部分)良好农业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2008和GB/T22000-200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初级农产品primary agricultural product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产品,即通过农业活动获得的植物、动物、徽生物及其产品. 3.2 农业投入品agriculturalinvestment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或添加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化肥、生长端节剂、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农 用生产资料产品. 初级农产品安全primaryagriculturalproduct safety 初级农产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 注:初级农产品安全与初级农产品安全意膏(3.4)的发生有关,但不包括与人类键康相关的其他方面,如营养不良. 3.4 初级农产品安全危兽primaryugricalturalproductsafetyhazard 初级农产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危害或初级农产品存在 状况. 3.5 区域region 在一定地理范畴(或行政疆域)内,建立并实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范围.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150 B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888-2010 月 Snakehead 2011-01-10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5888-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耀林、周瑞琼、孟彦、邹世平、张燕、许映芳.
GB/T 25888-2010 月 1范围 本标准确立了月(ChannaasiaticaLinnaeus)的名称与分类、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遗 传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月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3名称与分类 3.1学名 月鳞(Channa asiatica Linnaeus). 3.2分类地位 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科(Channidae)、鲤属(Channa). 4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外部形态特征 4.1.1外形 体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略扁平,顶部被较大的鳞片,不规则.眼上侧位,位于头的前部.吻宽 短,圆钝.口宽大.下颌突出,上、下颌均有细齿.鼻孔两对,前后分离,前鼻孔呈管状,向前伸过上唇; 后鼻孔小,近眼前缘上方.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中断,折断处前后两端相隔1个~2个鳞片,后段贯穿 于体侧中部.无腹鳍,胸鳍宽圆.背鳍、臀鳍基底长.尾鳍圆形.体绿褐或灰黑,腹部灰白色.体侧沿 中线有7个~12个向后两侧作“<”斜向的斑纹.尾柄基部两侧各有一边缘为白色的深色近圆形斑块. 背鳍与臀鳍上有白色斑点. 月外形图见图1. 图1月外形图
GB/T 25888-2010 4.1.2可数性状 4.1.2.1背鳍鳍式 背鳍鳍式:D.41~48. 4.1.2.2臀鳍鳍式 臀鳍鳍式:A.26~32. 4.1.2.3胸鳍鳍式 胸鳍鳍式:C.14~16. 4.1.2.4侧线鳞 侧线鳞:53 4~6 4.1.2.5鳃耙数 鳃耙数:第一鳃弓外鳃耙数11. 4.1.3可量性状 体长为体高的4.3倍~6.9倍,为头长的3.1倍~4.5倍.头长为吻长的4.4倍~6.8倍,为眼径 的4.3倍~8.0倍,为眼间距的1.8倍~4.3倍.体长为尾柄长的16.0倍~24.0倍,为尾柄高的 8.9倍~12.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3倍~0.71倍. 4.2内部构造特征 4.2.1 单室,无镖管,细长. 4.2.2脊椎骨总数 脊椎骨总数51~52. 4.2.3腹膜 灰白色. 5生长与繁殖 5.1生长 不同年龄组野生月体长和体重的实测值见表1. 表1不同年龄组月体长和体重的实测值 年 龄 1 2 3 4 5 体长范围/cm 8.0~13.5 18.1~24 2 23.3~27.5 26.4~31.5 29.6~33.8 雌 体重范围/g 19.2~31.8 98.4~146.7 218.6~300.2 347.2~421.4 453.6~604.3 体长范围/cm 7.5~13.7 17.4~22.5 24.1~27.9 28.4~32.1 30.2~33.8 雄 体重范围/g 18.7~29.6 87.2~132.1 207.6~314.8 387.6~485.4 493.6~624.5 5.2繁殖 5.2.1成熟年龄 在长江流域,雌雄月的初次性成熟年龄均为2冬龄;在珠江流域雌雄月鳞的初次性成熟年龄均为 1冬龄. 5.2.2产卵类型 4月份至7月份为月鳞的繁殖季节,5月份至6月份为繁殖盛期,产卵适宜水温为18℃~28℃. 具筑巢行为,在一个繁殖季节可多次产卵,卵黄内有油球,为浮性卵. 5.2.3怀卵量 绝对怀卵量为1000粒~15000粒.相对怀卵量为15粒/g~32粒/g. 2
GB/T 25888-2010 6遗传学特性 6.1染色体组型 月的体细胞染色体有两种核型: a)2n=46,染色体臂数(NF):56,核型公式:2m8sm36st,t;染色体组型见图2. b)...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