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9月 ( 第 21 页)

ICS29.240 T CCS F 21 团 体 标 准 T/CI451-2024 构网型光伏变换器并网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id-forming photovoltaic converters 2024-08-01发布 2024-08-01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 451-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构网型光伏变换器分类 5环境条件, 6电能质量要求 7功能技术要求, 8故障穿越及考核电压 9安装与安全.

10电磁性能, 11仿真模型和参数 12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T/C145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大学、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峡智控 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连扬、牟树君、田莫帆、刘俊杰、刘俭、王浩然、罗战、江琴.

II
T/C1 451-2024 构网型光伏变换器并网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构网型光伏(PV)变换器分类,规定了构网型光伏变换器并网的环境条件、电能质量、 功能技术、故障穿越及考核电压、安装与安全、电磁性能、仿真模型和参数要求,描述了对应的检验方 法, 本文件适用于连接到PV源电路电压不超过直流1500V,交流输出电压不超过1000V的构网型光伏并 网变换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1594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17799.4电磁兼容通用标准第4部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 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 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 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GB/T40594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导则 GB/T40595并网电源一次调频技术规定及试验导则 DL/T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伏变换器photovoltaicconverters 可以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

3. 2 构网型光伏变换器grid-formingphotovoltaic converters:GFM-PVCs 构建并维持输出电压和频率,以电压源特性运行,主动提供电网支撑的光伏变换器.

3.3 光伏发电站低电压穿越lowvoltageridethroughofPVpowerstation 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 光伏发电站能够不脱网连续运行的能力.

3.4 孤岛islanding 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

T/C1 451-2024 3. 5 总谐波失真totalharmonicdistortion:THD 衡量信号波形中谐波成分多少的量.

表示信号波形中除了基波之外,谐波分量对原始波形造成 的失真程度.

3. 6 公共连接点pointof mon coupling:PCC 用户系统(发电或用电)接入公用电网的连接处.

3. 7 频率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frequency:RoCoF 单位时间内频率的变化速度.

4构网型光伏变换器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构网型光伏变换器分类: a)两电平变换器:两电平变换器是一种常见的中小规模光伏系统使用的变换器,其结构简单, 成本较低,适用于中小规模的光伏系统: b)多电平变换器:多电平变换器能够产生多个电平的输出电压,提供更高质量的交流电.

它通 过组合多个电压水平的开关电路来生成多电平输出,从而减少输出谐波和提高输出电压的质 量,通常应用于大型光伏系统或对电能质量要求更高的场合,如需满足谐波限制、提高功率 因数等.

5环境条件 5.1温湿度要求 光伏发电与并网系统应在以下环境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为-20°℃~50°℃: b)光环境湿度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100%,有凝露.

5.2污染耐受能力 并网工作环境应满足以下情况时的正常使用要求:有导电性污染的环境,或由于凝露使干燥的非导 电性污染变为导电性污染的环境.

5.3电气条件 构网型光伏变换器并网运行应在以下电网条件正常工作: a)谐波电压不超过GB/T14549规定的限值: b)间谐波电压不超过GB/T24337规定的限值: c)电压波动和闪变值不超过GB/T12326规定的限值: d)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超过GB/T15543规定的限值.

6电能质量要求 6.1并网电流调节 构网型光伏变换器并网时应具有并网电流调节能力,以确保系统与电网之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 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具体要求如下: a)并网电流THD<5%: b)三相电流不平衡度不应超过2%,短时不应超过4%. 6.2并网电压调节 并网电压调节是构网型光伏变换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以确保光伏系统与电网之间的电压匹配,维持 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要求如下: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 ICS 13.030.40 CCS6 85 团 体 标 准 T/CI433--2024 改性凹凸棒土草甘麟废盐磷剂 Modified palygorskite glyphosate waste salt phosphorus remover 2024-08-01发布 2024-08-01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433-2024 目次 目 次 前 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及定义 4工艺流程 5技术要求 6检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再生工艺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T/CI43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 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工学院、湖北三峡实验室、南京工业 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其胜、张伟健、江铭、韩庆文、崔咪芬、余晓英、马会娟、刘清、杨刚、 周若瑜.

本文件是首次发布.

II
T/C1433-2024 改性凹凸棒土草甘麟废盐除磷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改性凹凸棒土草甘瞬废盐除磷剂产品的技术要求、产品分级、检验方法、检验规 则、再生工艺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改性回凸稀土为主要原料,经被碎、配料、投料、搅拌、热改性、化学改性、 烘干、粉磨、筛分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除磷剂.

适用于草甘麟废盐的深度除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GB/T 6679-2003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8946-2013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 GB/T11893-19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41741-2022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HJ1147-2020水质pH值的测定电极法 JC/T2266-2014凹凸棒石粘土制品 JC/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DB32/T 3668-2019凹凸棒石粘土矿分级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T/CI433-2024 3.1 含水率water content 含水率是确定产品所含水分多少的指标,也是确定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降低产品含水率 可有效降低产品团聚及含水量过大失效,本标准参照GB/T6284方法进行改性凹凸棒土含水率的测 定.

3.2 总磷totalphosphorus 总磷是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 量.

3. 3 草甘麟废盐glyphosatewastesalt 在合成草甘膦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产物或未反应的原料,这些物质会与反应溶剂、催 化剂等一起形成废水或废渣,即草甘麟废盐.

3. 4 除磷剂 ahosphateremover 对草甘腾废盐中磷进行去除的化学试剂.

主要有沉淀剂、吸附剂.

3. 5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 080.30 T CCS R19 囡 体 标 准 T/CI 415-2024 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road pavement diseases 2024-07-15发布 2024-07-15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4152024 目次 前言 引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路面损坏 6平整度 7车辙 8其他要求
T/C1 41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大学提出.

本文件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建设管理部、济南先投城市发展 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卓伦智能交通技术有限 公司、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金日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前沿 领先(北京)国际科技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小超、吴建清、吴旭平、苏航、翟营德、高孝舵、王安杰、刘轶 鹏、田源、杜聪、王建柱、刑邦宁、冯小涛、石华军、石伟敬、华彬彬、范俊德、信海南、 赵玉玺、马利豪.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14152024 引言 鉴于城市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作为一个宏观、复杂且新兴的主题,为了深入认识 其发展规律并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指南旨在提供方向性指导、具体建议以及有价值的参 考信息.

相较于规定具体的检测特性、活动程序或检测方法,本指南更侧重于普遥性、原则 性和方向性的指引,以满足当前道路养护管理的实际需求.

在起草本指南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国内外在指南标准制定方面的经验和规则,特别是 JTG/TE61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和JT/T1167车载式路况快速巡查装备中 关于指南标准的部分,结合我国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从标准的结构、总体原则和要求、 技术要素编写以及技术内容表述等多个方面出发,确立了本指南的起草规则.

本《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指南》不仅涵盖了道路路面快速检测的基本规定,如路 面损坏、平整度、车撤等关键指标的检测,还针对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方向性 建议和具体指导.

通过明确“需考虑的因素”这一必备要素,本指南为标准的使用者提供了 起草相关方法标准、规范标准和规程标准等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形成与该主题有关的技术 解决方案提供了参考.

我国国家标准中已有多项指南标准,它们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对标准功 能认识的深入和需求的增加,指南标准的起草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指南的发布,不仅有助 于提升我国指南标准的起草质量和应用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发挥其在道路养护管理领域的功 能,推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IⅢI
T/C1 4152024 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道路路面快速检测的基本规定、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及其他要求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包含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及其他等指标的道路路面快速检测装置(系 统)的技术要求,其他单项指标检测装置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于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26764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 JTG/TE61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 JT/T1167车载式路况快速巡查装备 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路面损坏 pavemcnt damage 导致路面技术状况或路面使用性能降低的路面裂缝、坑槽等病害的统称.

3. 2 破损率damage ratio 路面各种损坏的折算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

路面车输 pavement rut depth 路面轮迹带上的纵向带状凹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240.01 CCS L67 T 团 体 标 准 T/CI 411-2024 医疗图像智能分析及处理技术规范 2024-07-01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4112024 目次 II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医疗图像预处理 6医疗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 7医疗图像特征提取. 8医疗图像特征融合技术. 9疾病诊断及病势推演技术.

10
T/C1 41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科技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河南群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广州市香雪制药股 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民医院、洛阳理工学院、慧医谷中医药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明川、王琳、吴庆涛、何良华、陈阳、朱军龙、胡莹莹、吴利娟、 宁召惠、徐金锋、刘莹莹、董玉舒、张虹、康志英、李涛、孙玉学、冀治航、张茉莉、葛又 铭、葛东风、尚智伟、赵亮、王国勇、张娟梅、李关雯、钟小芳、申哲、王斌、彭贵娟、顾 孟杰、林小、郑瑛琪、林雪媛.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11
T/C14112024 引言 为了拓展医疗图像智能分析及处理的应用,以及进一步促进医疗图像数据的跨机构和跨 平台共享,以支持协作研究和二次分析,同时为了顺应我国医疗图像处理领域的不断发展需 求,本文件制定了医疗图像智能分析及处理的规范.

Ⅲ1
T/C1 4112024 医疗图像智能分析及处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医疗图像智能分析、预处理、可视化、特征融合技术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医疗领域对医疗图像进行智能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图像分割 image Segmentation 指从CT或MRI等医学诊断中用到的图像中识别器官或病变的像素点,传递和提取有 关这些器官或者组织的形状和体积的关键信息,分割出感兴趣的区域.

3.2 可视化技术visualization Technique 指利用从实验中获得的、扫描器测得的、计算模型合成的医学数据,重建三维图像模 型,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医疗图像,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蕴涵在 体数据中的复杂结构,便于医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

3.3 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 指从医疗图像中提取有意义的、可区分的、与目标结构或区域相关的特征.

3.4 特征融合 feature Fusion 指将来自不同源头、不同模态的医疗图像(如CT、MRI、X光等)的特征信息有效地 结合在一起,获得更丰富全面的信息 3.5 图像配准 image Registration 指把显示人体不同信息(结构信息和功能信息)的医疗图像放到统一坐标系中显示,将不 同的医疗图像或同一患者的多个图像进行空间上的对齐和匹配,消除由于图像获取过程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240.01 T CCS L67 团 体 标 准 T/C1 402-2024 慢病健康信息智能管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health information 2024-07-01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 402-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设计 5慢病数据实时监测技术, 6慢病数据智能分析技术 7慢病诊断预测技术 8慢病管理系统构建技术.

T/C1 40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科技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济大学、河南省洛阳 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东南大学、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慧医谷中医药科 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民医院、河南群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庆涛、张明川、郑瑞娟、王琳、何良华、陈阳、姜宏卫、付留俊、 朱军龙、尤爱民、刘莹莹、马瑜谨、徐金锋、闫俊强、张虹、康志英、董玉舒、刘牧华、刘 江辉、贾竹敏、李美雯、王斌、孙涛、陈立新、冯嘉美、盛媛媛、王辉、杨玉媚、郭影、林 小璇.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1 4022024 慢病健康信息智能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慢病健康信息智能管理的慢病实时监测、慢病数据智能分析、慢病诊断预 测、慢病管理系统构建等关键技术的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慢病健康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也可作为智慧医疗系统设计与研究的技术参 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的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9261.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 GB/T33008.1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第1部分:系 统要求 GB/T36622.2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2部分: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 GB/T36622.3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3部分:测试要求 GB/T37033.3信息安全技术射频识别系统密码应用技术要求第3部分:密钥管理技 术要求 GB/T38668智能制造射频识别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B/T40028.2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第2部分:移动健康 3术语和定义 GB/T 38668、 GB/T 33008. 1、GB/T 20271、GB/T 29261. 3、GB/T 37033. 3、GB/T 40028. 2、 GB/T36622.3、GB/T3662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智能织物e-textile 指融合了可穿戴计算、接口设计和纺织工程等多项技术的新型的可穿戴设备.

T/C1 4022024 3. 2 慢性疾病 chronic Diseases CDs 指长期积累等原因形成疾病的总称.

3. 3 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Pathway-driven cHcalthbased Integrated Care Model,PEICM 指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系统优化组织内外协同工作流程,实现高效管理和团队协作的框 架.

3. 4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eural Network 指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一般由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组成.

3.5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machines SVM 指一种机器学习算法,用于进行分类和回归分析,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不同类别 的样本分开.

3.6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 赤 4总体设计 4.1基本要求 4.1.1对标国家重大需求.

以国家需求为研究命题导向,以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为研究目标.

4.1.2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未来的慢病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标准具有前 豁性和可持续性.

4.1.3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以确保 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4.2慢病健康信息智能管理技术总体思路介绍 慢病数据实时监控技术,慢病数据智能分析技术,慢病诊断预测技术和慢病管理系统构 建技术是慢病健康信息智能管理技术的组组成部分.

慢病健康信息的管理应从慢病健康数据 的实时监控出发,使用穿戴式医疗设备对慢病健康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通过网络传输到慢病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 ICS29. 120. 99 CCSK 65 团 体 标 准 T/CI398-2024 防腐防火金属电缆桥架 Anti-corrosion and fire-resistant cable tray system 2024-07-01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398-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结构分类.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T/C139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富中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富中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鑫泰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杭州方直电力 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兴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富阳分公司、杭州毕博标准化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申屠春华、颜献民、徐巨才、马伟峰、叶飞熊、许立伟、孔佳佳.

本文件由浙江富中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制定并负责解释.

I1
T/C1 398-2024 防腐防火金属电缆桥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防腐防火金属电缆桥架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外、高低压输配中工程用钢制或铝合金制防腐防火电缆桥架(以 下简称“桥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圆头方颈螺栓 GB/T93标准型弹簧垫圈 GB/T97.1平垫圈A级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1720-2020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55-20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h:锤击试验 GB/T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3880.1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5270-2005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 GB/T5780六角头螺栓C级 GB/T61701型六角螺母 GB/T6892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GB/T8013.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1部分:阳极氧化膜 GB/T11253碳素结构钢冷轧钢板及钢带 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14522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 GB/T23639-2017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JB/T6743-2013户内户外钢制电缆桥架防腐环境技术要求
T/C1398-2024 JB/T10216-2013电控配电用电缆桥架 JB/T13994防火电续桥架 3术语和定义 JB/T10216-2013、JB/T1399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结构分类 4.1.1桥架的结构型式包括有孔托盘式、无孔托盘式、梯架式三种.

其示例图参见GB/T23639一2017 的 4. 2.1.

4.1.2桥架的部件类型包括直通(直线段)、水平弯通、水平三通、垂直上三通、垂直下三通、水平 四通、垂直四通、垂直上弯通、垂直下弯通、变径直通、网格桥架和非标.

4.1.3桥架的附件包括盖板、直线连接板、链式连接板、端头连接板、调宽板、调高板、调宽调高 板、调角板、隔板、引下装置、电缆卡具、终端封头、伸缩节、锁扣、圆头方颈螺栓和其他紧固件.

4.1.4桥架的基本支、吊架包括: 一托臂:可分为沿墙托臂、立柱托臀和竖并托臀等.

-立柱:可分为工字钢立柱、槽钢立柱、角钢立柱和异型钢立柱等.

吊架:可分为角钢横担双杆式、槽钢横担双杆式和方型吊框单杆式.

吊杆用型材时可分为圆钢吊杆、角钢吊杆、槽钢吊杆和异形钢吊杆.

其他固定支架:如垂直或斜面支承的固定架等.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使用条件 桥架的使用条件应符合JB/T10216-2013中4.1和4.2的规定.

5.1.2材料 5.1.2.1钢制桥架及附件所用材质应符合GB/T700、GB/T3274、GB/T11253、GB/T3280的规定.

5.1.2.2铝合金制桥架及附件的板材、型材应符合GB/T 3880.1和GB/T6892的规定.

5.1.2.3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等紧固件,应分别符合GB/T5780、GB/T6170、GB/T97.1、 GB/T 93和 GB/T 12 的规定.

5.2外观 5.2.1桥架加工成形后断面形状应规整,无弯曲、扭曲等缺陷.

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内部表面应 无损伤电缆绝缘的凸起和尖角.

5.2.2焊缝表面均匀、不应有漏焊、裂纹、夹渣、烧穿、弧坑等缺陷.

5.2.3表面采用热浸镀锌处理的桥架,镀层表面应均匀、无毛刺、过烧、挂灰烧痕等缺陷、直径小于 2mm的漏镀点不应超过3个:且在任一100cm的面积内,漏镀点不应超过2个.

5.2.4表面采用电镀锌处理的桥架,镀层表面应光滑、均匀、致密.

不得有起皮、气泡、花斑、局部 未镀、伤痕等缺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3. 060. 50 CCST47 团 体 标 准 T/CI396-2024 轻型乘用车车载低压锂离子电池电源系 统 Technical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standard of low-voltagelithium ion battery systemusedinlight-type passenger vehicle 2024-6-27发布 2024-6-27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
目次 前 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 5技术要求 3 5.1外观... 5.2极性... 5.3外形尺寸及质量 5.4室温放电容量 5.5容量与能量 5.6工况. 5.7自放电 5.8存储寿命 5.9循环寿命.

5.10安全性, 5.11电磁兼容测试.. 6测试条件.

6 6.1环境条件 6 6.2测试仪器、仪表准确度, 6 6.3测试过程误差. 6 6.4数据记录与记录间隔... 6 7试验方法.. 7.1试验前准备. 7.2试验进行前的预处理 7.3容量与能量试验. 7.4工况试验.

7.5室温DCR 测试 6 7.6自放电试验 6 7.7存储寿命试验 01 7.8循环寿命试验 01 7.9安全性试验.

11 7.10电磁兼容测试 17 7.11SOC估算精度. 32 8检验规则.... 32 8.1检验项目、要求, 32 8.2型式检验, . 3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牵头起草单位: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芜湖泰瑞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长城 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冠宇电池有 限公司、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光忠、赵国华、任少军、张洪宁、杨科、江吉兵、赵文斌、董捷、刘勇、郭 亚强、鲍欢欢、惠跃.

II1
轻型乘用车车载低压锂离子电池电源系统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轻型乘用车车载低压锂离子电池电源系统(以下简称锂电池系统)的电性能包括循环 寿命,安全性能,电磁兼容测试要求、试验方法和检测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可装载在轻型燃油车、纯电动及混动车辆上的12V低压电源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8046.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 GB/T2900.41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 GB18655(CISPR2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实验方法 GB/T3866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IEC63057二次电池和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蓄电池-道路车辆使用、非动力推进用途的二次 锂电池的安全要求 ISO7637-2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ISO10605道路车辆-静电放电所产生电气干扰的测试方法 ISO11452-2零部件窄带辐射抗扰度一暗室测试 ISO11452-4零部件窄带辐射抗扰度-大电流注入 ISO111452-9便携式发射机抗扰测试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41、GB/T1959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锂电池系统lithiumionbattery 一个或一个以上蓄电池包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电路、热管理设备以及机械总成等)构成的为电 动汽车或混动低压辅助系统供电的能量存储装置.

3.2壳体Case
3.3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 室温下完全充电的锂电池系统以111(A)电流放电,达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并由制造商申明的电 池系统的容量值(Ah).

3.4初始容量Initialcapacity 新出厂的锂电池系统,在室温下完全充电后,以1I(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容量(Ah).

3.5荷电状态State ofcharge;SOC 当前可用剩余容量占当前完全充电后放电容量的百分比.

3.6工况放电 Load profile discharge 模拟实际运行时的负荷,用相应的负荷进行放电的过程.

3.7容量恢复能力Capacityrecovery ability 充电的锂电池系统在一定温度下储存一定时间后,再完全充电,其后放电容量与初始容量之比.

3.8寿命初期Beginningoflife;BOL 指新鲜电池,即新出厂或贮存时间不大于30天的锂电池系统.

3.9寿命终止Endoflife;EOL 指老化电池,EOL条件的定义一般由制造商与车厂进行技术约定.

本标准推荐的定义为:DCR(室温 下50%S0C5C放电10s)增长率达到20%或S0H降至65%.

3. 10爆炸 Explosion 锂电池系统外壳猛烈破裂,伴随激烈响声,且有主要成分(固态物质)抛射出来.

3.11起火Fire 锂电池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持续燃烧(持续时间长于1s).

火花及拉弧不属燃烧.

3.12泄漏Leakage 锂电池系统内部液体泄漏到壳体外部.

4符号 以下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C:室温下1小时率额定容量(Ah) I:室温下1小时率放电电流,其数值等于C1(A) Cn:室温下1小时率实际放电容量(Ah) nC:电流倍率,等于1小时率额定容量的n倍 Ciniia:初始放电容量 Crea:保持容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3. 060. 50 CCST47 团 体 标 准 T/CI391-2024 重型商用车车载低压锂离子电池起动电 源系统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starting power systems of low- voltagelithium-ion batteries forheavy mercialvehicles 2024-6-24发布 2024-6-24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
目次 前言: AI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 3 5技术要求, 3 6通用测试条件 6.1一般条件 5 6.2测试仪器准确度要求 6 6.3数据记录与记录间隔.. 6 7通用测试 6 7.1预处理循环.

6 7.2标准循环 7.3调整SOC至试验目标值的方法 8基本性能测试. 8.1外观检查 8.2极性确认.

7 8.3外形尺寸和质量确认 7 8.4室温下的容量与能量.

8.5低温放电容量(-20C) 7 8.6高温放电容量(55C) 8.7低温充电能力(-18C) 8.8室温起动能力... 8 8 8.9低温起动能力(-18℃) 8 8.10低温起动能力(-29℃) 8 8.11室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8 8.12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8.13储存 8.14室温循环寿命 6 8.15振动. 6 8.16机械冲击 10 8.17湿热循环 10 8.18 温度冲击 10 8.19盐雾 10 8.20 高海拔. 10 8.21过温保护 10 8.22 过流保护 10 8.23过充电保护 10 8.24过放电保护 10 8.25外部短路保护 11 II
8.26浸水, 11 8.27外部火烧 11 8.28热扩散... 11 8.29低压传导发射(电压法) 11 8.30低压传导发射(电流法) 12 8.31电磁辐射发射(RE) 13 8.32瞬态传导发射(CTE) 15 8.33辐射抗扰度(ALSE) 16 8.34大电流注入传导抗扰度测试(BCI) 17 8.35瞬态传导抗扰度(TS0P-test) 18 8.36瞬态耦合抗扰度(TOL-test) 19 8.37静电放电抗扰度 21 9检验规则. 24 9.1检验项目、要求 24 9.2抽样规则 25 9.3判定规则. 25 10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5 10.1标志 25 10.2包装 26 10.3运输 26 10.4储存 2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锂电池系统典型结构 2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锂电池系统绝缘电阻测试方法. 87 附录C(规范性附录)锂电池系统起动电流、规格及外形尺.

..30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郑州深澜动力科技 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 任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 司、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公合隆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光忠、曹勇、张红涛、孟全国、张君楠、陈邵阳、杨浚蓬、江吉兵、董捷、 张景涛、王晗文辰、娄勇刚、杨大鹏、王国强、马永孝、李成杰、鲍欢欢、惠跃、杨龙云、王晗文希、 刘盼盼、王栋梁.

AI
引言 本引言旨在介绍本标准的要求所依据的原则,理解这些原则对重型商用车车载低压锂离子电池起 动电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要求修订本标准.

在本标准范围内对重型商用车车载低压锂离子电池起动电源系统导致的危险是指: 泄漏,可能导致电池系统高压、绝缘失效间接造成人员电击、电池系统起火等危险: -起火,直接烧伤人体: 一爆炸,直接危害人体,包括高温烧伤、冲击波伤害和爆炸碎片伤害等: 一电击,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引起的伤害.

重型商用车车载低压锂离子电池起动电源系统的安全性与其材料选择、设计及使用条件有关.

其中 使用条件包含了正常使用条件、可预见的误用条件和可预见的故障条件,还包括影响其安全的环境条件 诸如温度、海拔等因素.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1.020 CCS C50/64 T 体 标 准 T/CI 395-2024 早孕期胎儿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first-trimester fetal ultrasound scan 2024-06-27发布 2024-06-27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3952024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检查前准备, 6超声筛查技术 7报告书写, 15 8转诊随访 15 9资料留存 15 附录A(规范性)知情同意书, 16 附录B(资料性)报告模板.. 17 附录C(资料性)质量控制标准 18 参考文献.... 20
T/C139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生殖健康医院(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提出.

本文件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生殖健康医院(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科 联盟(北京)国际信息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英杰、李胜利、白洪忠、秦佳乐、刘鹏、张琳、贾寒冰、栗河舟、 袁鹰、曾晴、王紫、王海宁、王奕勤、张佳、刘、耿月、刘志卿、吴娟、刘云、李洁、刘 莹.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1 3952024 早孕期胎儿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早孕期胎儿系统筛查的操作规范,包括机构资质、人员资质、设备条件、 检查技术规范等.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早孕期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和超声诊断的机构,本文件提到的早孕期特 指孕11-13周.

2规范性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合理可行最低剂量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即ALARA原则,是放射线防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同样也适用于超声检查,指以尽可能 低的声输出功率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4基本要求 4.1机构资质 符合国卫妇幼函(2019)297号中《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开展产 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机构.

4.2人员资质 4.2.1从事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 产前筛查技术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

4.2.2从事超声产前筛查的临床医师应当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符合以下条件: a)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具有2年以上妇产科超声检查工作经验.

力.

4.2.3从事超声产前诊断的临床医师应当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符合以下条件和相关专业基 本知识和技能:
T/C1 3952024 a)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具有5年以上妇产科超声检查工作经验.

b)掌握胎儿发育各阶段脏器的正常与异常超声影像学特征.

c)具有常见严产重胎儿结构异常超声图像的诊断识别能力.

d)根据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情况,结合相关资料,具有综合判断胎儿疾病及对超声结果 解释的能力.

4.3设备要求 具有与开展产前筛查工作相适应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图文管理和声像存储系统.

4.4超声检查安全 整个检查过程中,遵循合理可行最低剂量原则(ALARA)原则,即在规定允许的最低超 声剂量暴露下获得必要的超声产前筛查信息.

控制胎儿暴露时间,使用最短的扫描时间和最 低可能的功率输出来获得诊断所需的信息.

在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显示的热指数(TI)应为≤1.0,暴露时间应尽可能短(通 常不超过5min~10min).

5检查前准备 检查者应向孕妇交代关于早孕期胎儿系统超声筛查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并签署知情同意 书,知情同意内容可参照附录A.

孕妇一般无需特殊准备:孕妇子宫后位者,可适当充盈膀胱.

6超声筛查技术 6.1说明 早孕期胎儿系统超声筛查需完成以下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NT切面、侧脑室横切 面、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双侧膈肌矢状切面/隔肌冠状切面、上腹部横切面、脐 带腹壁入口腹部横切面、膀胱水平横切面彩色多普勒、脊柱矢状切面、上肢长轴切面(左、 右)、下肢长轴切面、静脉导管彩色多普勒血流、胎盘、羊水最大深度.

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可在以上切面基础增加以下切面检查:小脑水平冠状切面、双眼及 双耳冠状切面、鼻后三角切面.

6.2胎儿正中矢状切面 6.2.1切面要求:胎儿仰卧,处于自然伸展状态,不宜过屈或过伸:取正中矢状切面, 显示前额,鼻前皮肤、鼻骨、鼻尖,背部显示脊柱:头顶部及骶尾部轮廊清晰:感兴 趣区图像放大至超声图像区域2/3以上(图1).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CCS N00/09 T 体 太标 准 T/CI389-2024 河流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suspended sediment in rivers 2024-06-24发布 2024-06-24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389-2024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一般规定 5技术要求 6悬移质泥沙误差来源及所需资料的收集 7悬移质泥沙比测试验精度要求. 附录A(规范性)河流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仪器的量程范围 12 附录B(资料性)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成果的比测分析报告内容 13 参考文献... 14
T/C138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天宇利水信息技术成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水利部信息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天宇利水信息技术成都有 限公司、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广东省水文局、北京市水文总站、四川省都 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河南黄河水文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 公司、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四川 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甘肃省水文站、湖北 省水文水资源中心、海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通辽水文水资源分中心、河北省承德水文勘 测研究中心、河北省张家口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巴彦淖尔市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杭州市水 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四川大学、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智慧科技 有限公司、河南誉庭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宁方贵、吴鉴、毕宏伟、王亚娟、魏晓鸿、陈坚雄、曹春燕、管利 群、闻建伟、王峰、李雨、王材源、王槿妍、余焰高、吴立健、姚大中、杜兴强、王巧丽、 谢静红、张幼成、蒋东进、杨溯、车树森、白冰、赵明钰、魏璟贤、宋飞、谢卫宁、邹云秀、 张亚、李志琴、李鹏中、邓彬、黄维东、张英、朱晓涛、黄孝明、聂红海、成春生、穆禹含、 晋宁宁、王占峰、王玉明、王云杰、张硕彦、蒋吉发、唐训海、王雨、于宝荣、龚芸、潘正 文、周韩路、宋冰、王静、胡道科、聂阳、周红英、梁树栋、丘蔚天、刘鹏、欧阳千林、胡 兆荣、谈晓珊、黄宗元、廖轶群、郑翔月、谢志峰、杨志斌、潘晓斌、张勇健、杨鲁斌、李 俊、伍晓刚、覃光华、黎小东、霍艾迪、胡春杰、胡宇豪、杨运、高旗远、刘琴、张亮杰、 顾雅丽、吴师、丁希伟、徐宜善、郭雪莲.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C1 389-2024 河流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流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仪器所涉及的仪器安装、系统检测、日常 管理、误差来源、比测试验精度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河流、湖泊、水库、人工河渠、受潮汐影响或水工程调节影响 河流的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及资料分析整理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095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SL/T247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3术语与定义 GB/T500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流泥沙river sediment 河水挟带的岩土颗粒.

3.2 泥沙特性 sedimentproperty 泥沙颗粒或泥沙混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悬移质suspended load 悬浮于水中并随水流移动的泥沙及胶质物等.

3.4 泥沙密度density of sediment 单位体积泥沙的质量.

3.5 悬移质采样器suspended load sampler 用于采集悬移质水样的仪器.

T/C1389-2024 3.6 同位素测沙仪radioisotop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meter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通过不同含沙浓度浑液强度有不同程度衰减的原理来测定含沙 量的仪器.

3. 7 光学测沙仪optics sediment concentration meter 应用光学逆投影成像、比浊法、米氏(Mie)散射原理、光谱测定等一种或多种组 合的方法测量悬移质含沙量的仪器.

3.8 振动式测沙仪vibrational sediment concentration meter 应用振动原理和电子技术测定含沙量的仪器.

3. 9 超声波测沙仪acoustic sediment concentration meter 利用超声波穿过含沙量不同的水体强度衰减不同的原理来测量含沙量的仪器.

4一般规定 4.1河流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断面选址前,应对下列监测环境进行调查了解: a)河段颠直度、素流影响、沉水或挺水植物、漂浮物或漂浮植物、槽滩结构形态、 冲淤变化等河槽结构形态及变化情况.

b)特征水位、洪水涨落、水位季节性或时段型变化幅度、水体流速流态、含沙量 量级、断面特征、航运状况等河流水情.

c)测验河段安装位置是否有非自然光、声波、电磁波等直接严重干扰,通讯信号 是否覆盖等,是否是取水或排水口位置.

d)分析测验河段水体情况,水质是否属于重度污染、油性污染等.

4.2采用河流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仪器时应适时检查固件和软件版本,并及时升级.

4.3河流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仪器使用的数据后处理第三方软件应经测试,衔接相关 技术规程并符合《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的要求,以保证量值传递正确.

5技术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河流悬移质泥沙自动监测仪器适用安装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a)测验河段宜顺直、稳定、水流集中,无分流岔流、斜流、回流、死水等现象, 应避开河床水草等植物、强磁场等影响,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 ICS 11. 100 CCS C 27 团 体 标 准 T/CI390--2024 健康人(异体)免疫细胞(CIK)的 制备技术和应用规程 The technicalregulation for prepar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mmuno-cellCIK from healthy person 2024-06-24发布 2024-06-24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I390-2024 目次 目 次 前 I 引言 III 健康人(异体)免疫细胞(CIK)的制备技术和应用规程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仪器设备条件和细胞培养器材 5溶液配制和细胞培养技术 6CIK细胞制备规程 7质量检测和标准.

8检验与放行 9标注,运输与追踪. 6 10 CIK细胞临床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 11 附录 9 12参考文献.
T/C139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澳科大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澳科大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坤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方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青岛瑞思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祁岩超、张卫东、祁秋干、纪娜、王远东、史强、杨高远、段红伟、周 晶、陈梦梦、张炳强.

本文件是首次发布.

T/C1390-2024 引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 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广州市坤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寰宇一路27号云润大厦703室 联系人:祁岩超 电话:13802790669 邮箱:ycqi@163.net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 专利的责任.

T/CI390-2024 健康人(异体)免疫细胞(CIK)的制备技术和应用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CIK免疫细胞的制备技术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人免疫细胞的生产、运输、存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YY0572-2015《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 YY0598-2006《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 T/CGCPU019-2022《免疫细胞产品供者材料管理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免疫细胞产品immune cellproducts 经过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后制成的人源活免疫细胞 3.2 供者donor 用于免疫细胞产品(3.1)采集、制备的细胞的来源是人 3. 3 供者材料 suppliermaterials 从供者外周血,脐带血获得的用于免疫细胞产品生产的免疫细胞.

3. 4 生物安全biosafety 细胞的采集和制备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的状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3. 060.30 CCS T68 T 团 体 标 准 T/C1386-2024 新能源汽车电子冷却水泵 Electronic cooling water pump for new energy vehicle 2024-06-20发布 2024-06-20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386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出厂检验... 177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T/C138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威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威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宁波财经学院、宁波职业技术 学院、江苏大学、宁波韦尔德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湖州 师范学院、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学、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 会、浙江天辰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市东南电器电机有限公 司、合肥新沪新能源有限公司、盐城海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天台智能制造研究院、襄阳 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凯迪航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宏鸣、张炜、马、李超燕、祝金顺、司乔瑞、贾庆伟、蒋钰颖、 叶凌箭、沙文、马修水、王小伟、严家祥、赵丹、邓治东、郑易、戴凯、张龙飞、韩宗希、 涂豹、王华生、詹文博、任江卓、雷永强、周先、施永强、谢云臣.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2
T/C1 3862024 新能源汽车电子冷却水泵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能源汽车电子冷却水泵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离心式新能源汽 车电子冷却水泵总成,以下简称电子冷却水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明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8126.1内燃机冷却水泵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 JB/T8126.2内燃机冷却水泵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 JB/T8126.9内燃机冷却水泵第9部分:电动冷却水泵 3术语和定义 JB/T8126.1和JB/T8126.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样品及零部件应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性能要求 4.2.1密封性能 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2额定水力性能 4.2.2.1流量: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2.2扬程: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2.3功率: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2.4效率: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3全转速水力性能
T/C13862024 4.2.3.2扬程: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3.3功率: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3.4效率: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4控制和诊断性能 诊断信号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5空气噪声性能 空气噪声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6结构噪声性能 结构噪声符合样品图样或技术规范中定义的要求的规定.

4.2.7耐反向电压性能 按5.3.7试验后样品应达到功能等级C.

4.2.8短路保护性能 按5.3.8试验后样品应达到功能等级C.

4.2.9耐超电压性能 按5.3.9试验后样品应达到功能等级C.

4.2.10耐电压瞬间跌落性能 按5.3.10试验后样品应达到功能等级C.

4.2.11耐叠加交流电压性能 按5.3.11试验后样品应达到功能等级A.

4.2.12耐电压变化性能 按5.3.12试验后样品应达到功能等级B.

4.2.13防水性能 按5.3.13试验后样品连接器内部、控制器腔体内部不得出现渗水痕透.

按5.3.13试验后样品应达到功能等级C.

4.2.14耐高压力性能 按5.3.14试验后样品应达到功能等级B.

4.2.15耐高温性能 按5.3.15试验后样品应达到功能等级A.

4.2.16冷启动性能 在30s内泵必须启动并工作,在这期间内泵的性能允许和设计要求有偏差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 ICS 93. 020 CCS P 10 团 体 标 准 T/CI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cise detection of trenchless technologyundergroundpipelines 2024-06-20发布 2024-06-20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 382-2024 目次 前 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2 5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 3 6探测结果验证 7 7成果测量 8 8探测成果. 6 9成果资料提交 01
T/C138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 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远望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 公司、浙江华东岩土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艺信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积思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博瀚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有智慧(北京)标准技术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建华、李德春、王军、刘军强、杨彬、王伟杰、杨坤平、俞绍权、计国贤、 周顺刚、罗凯、李睿宗、熊伯全、林乃山、游柳根、刘泽丞、干永康、樊之旭、王永锋、洪旭程、王汉 卿、黄明、吴宏达、周继焕、柯隽迪、薛奎哲、陈炳锦、杨兵、郝宇花、黄立勇.

I1
T/C1 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 1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的基本规定、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探测成 果验证、成果测量、探测成果及成果提交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非开挖地下管线的精确探测,包括但不限于电力管线、燃气管道、油气管 道、给排水管道、通信管线、工业管道.

其它工艺施工的管线精确探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薪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T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GB/T39616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非开挖技术trenchless technology 利用岩土钻掘、定向测控等技术手段在地表不挖槽和地层结构破坏较小的情况下,穿越 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建筑物等,实现管线敷设的施工技术.

3. 2 地下管线详查 detailed survey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为满足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对指定区域内的地下 管线进行详细探测的过程.

地下管线精确探测accurate detectionof undergroundpipeline 在地下管线详查的基础上,针对指定管线采用合适的方法技术准确探明其空间位置,经 验证其平面、理深误差≤0.5m的地下管线探测,简称精探.

T/C1382-2024 3. 4 地下管线可视化visualization of undergroundpipeline 利用专业设备将地下管线拍摄成图像或视频的过程.

3.5 水冲成子water flushingintoholes 通过专用喷头,在水压力作用下成孔的过程.

3. 6 地球物理探查geophysicalexploration 通过观测、分析和研究各种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查明地下管线空间位置及有关属性的探 查方法,简称物探.

4一般要求 4.1当地下管线详查的空间位置成果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时,应进行精探.

4.2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工作程序包括:任务接受、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方法试验、 技术方案编写及审查、外业实施、数据处理与地下管线图绘制、成果报告编写、成果验收.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探测任务,可以根据其特点简化工作程序.

4.3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实施前,宜由建设单位联系管线权属单位提供探测区的管线资 料. 4.4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宜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 地方坐标系时,应与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换算关系.

4.5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的成果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500.

4.6地下管线管径规格以毫米(m)为单位,坐标、埋深以米(m)为单位.

4.7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完成后,探测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探测成果验收与交 底, 4.8除水冲法不能实施钻孔的地层外,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应进行可视化验证.

4.9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成果资料应按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4.10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应积极探索新方法的应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 080 CCS B13 T 因 体 标 准 T/CI378-2024 沼液施用第3部分土壤及地表水 监测 The application of biogas slurry part Il: Soil and surface water monitoring 2024-06-06发布 2024-06-06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37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 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正合环保工程 有限公司、赣州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万里平、龚贵金、王玉荣、王兴祥、陈柳萌、刘、黄强、邱建城、方新栋.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13782024 沼液施用第3部分土壤及地表水监测 1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南方水网地区沼气工程的浓缩沼液、基施用沼液、追施用沼液等施用后土壤、 地表水监测的采样要求、监测内容、检测方法、结果评价、报告编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南方水网地区沼气工程的浓缩沼液、基施用沼液、追施用沼液等施用后对土 壤、地表水的监测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的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耕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水质铜、锌、铅、镐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81/8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11896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T17136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3739 9土壤质量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原子吸收法 HJ/T 51 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 HJ 91. 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 505 水质五日生化氧量(B0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HJ 597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36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802 土壤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HJ 82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T/C1 3782024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NY/T 296 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890 土壤中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测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 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1121.12土壤检测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 NY/T1121.1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NY/T3787土壤中四环素类、氯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 含量同步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累积性评价cumulativeevaluation 以当地同一类土壤背景值或对照点测定值为累积性评价指标.

3. 2 适宜性评价 suitability evaluation 以同一种土壤类型,同一作物类型,同一污染有效态安全临界值作为适宜性评价指标值.

4采样方法、布点以及频率 4.1土壤样品采样方法 沼液施用后的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按照NY/T1121.1执行.

4.2地表水样品采样方法 4.2.1施用区域 沼液施用区域周边可能污染的地表水的采样、处理、保存、运输按照HJ91.2执行.

4.2.2运输区域 沼液运输过程可能污染的地表水的采样、处理、保存、运输按照HJ91.2执行.

4.3采样布点、监测频率 4.3.1土壤采样
T/C1 3782024 土壤监测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参照NY/T395执行.

4.3.2地表水采样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参照HJ91.2执行.

5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5.1土壤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根据不同监测目的、检测能力,选择监测指标.

常用检测方法按照表1执行.

表1土壤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项目 分类 指标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1 有效态铅 原子吸收法 GB/T 23739 2 有效态镉 原子吸收法 GB/T 23739 3 累积重 有效态铜 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 NY/T 890 4 金属 有效态锌 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 NY/T 890 5 有效态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6 有效态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4 7 有效态铬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1121. 12 8 富营养 有效磷 紫外分光光度法 NY/T 1121. 7 9 化养分 总氮 半微量凯式法 NY/T 53 10 次生 电导率 电极法 HJ 802 11 盐渍化 水溶性盐 重量法 NY/T 1121. 16 12 全量钠 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 NY/T 296 13 有毒有 害物质 抗生素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3787 5.2地表水监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根据不同监测目的、检测能力,选择监测指标.

常用检测方法按照表2执行.

表2地表水监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项目 分类 指标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1 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GB/T 7475 2 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GB/T 7475 3 累积重 铜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GB/T 7475 4 金属 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5 总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597 6 总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5 7 总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7 8 富营养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893 9 化养分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36 10 氨氮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7481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 080 CCS B13 T 体 标 准 T/CI377-2024 沼液施用 第2部分 技术指南 The application of biogas slurry part II: Technical guide 2024-06-06发布 2024-06-06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37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 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正合环保工程 有限公司、赣州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万里平、龚贵金、王玉荣、王兴祥、陈柳萌、刘、黄强、邱建城、方新栋.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1 3772024 沼液施用第2部分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文件为南方水网地区的浓缩沼液、基施用沼液、追施用沼液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施 用技术要求提供了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南方水网地区的浓缩沼液、基施用沼液、追施用沼液施用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的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NY/T 3877 畜禽粪便土地承载力测算方法 SL 56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水田作物 paddy fild crops 适于水田淹水环境生长的农作物,如水稻等.

[来源:GB5084 3.2] 3. 2 旱地作物 dry land crops 适于早地、水浇地等非淹水环境生长的农作物,如玉米、棉花等.

[来源:GB5084 3.3] 3.3 陈化处理aging trcatment
T/CI 377-2024 沼液施用前进行的稳定化和无害化过程.

3. 4 沼液地面灌溉 biogas slurry surface irrigation 采用沟、哇等地面设施,对作物进行沼液灌溉的方式.

[来源:SL56 3.3,有修改] 3. 5 沼液滴灌 biogas slurry drip irrigation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将沼液通过输水管道和特制的灌水器(滴头),直接、准确地输 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方式.

3. 6 沼液人工浇灌 biogas slurry hand spray 通过专用车辆和工具,人工控制沼液,采用根外追施、叶面喷施等的精准施肥方式.

4沼液施用原则 4.1沼液陈化处理时间,建议夏季不少于60天,冬季不少于90天.

4.2沼液宜用作农作物基肥和追肥.

4.3沼液施肥建议根据当地天气、土壤墙情和种植作物生长时期等基本情况,适时、适量、 适法的原则进行,不宜造成过量施用,避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烧苗和植物生长倒伏、 花儿不实等情况.

4.4沼液宜与固态有机肥或化肥配合施用.

5沼液地面灌溉施用要求 5.1宜用于水田作物、早地作物等.

5.2基施用沼液地面灌溉宜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宜在农田茬口期或休闲期进行地面施肥, 施肥后翻耕或土壤覆盖,避免地表蒸发或径流损失.

5.3追施用沼液地面灌溉宜作为追肥配水稀释后施用,配水稀释倍数宜根据植物种类和生 长状况选择确定, 5.4沼液地面灌溉宜在田间四周筑起田硬,通过管道流入田间均匀施肥,避免溢流或渗漏
T/CI3772024 污染周边沟渠、河流等自然水体.

5.5渗透性强的土壤不宜采用地面灌溉技术.

6沼液滴灌施用要求 6.1宜用于蔬莱地、果园等.

6.2滴灌施肥系统建设建议按GB/T50085的要求执行.

6.3沼液施用浓度宜根据沼液特征及作物种类、生长时期和生理需求进行兑水施用.

6.4沼液施用完后建议及时用清水冲洗管道,在冬季到来前宜打开淮水阀排空管道,避免 冻裂.

7沼液人工浇灌要求 7.1宜适用于果园和苗末园等.

7.2人工浇灌方法包括根外追施以及叶面喷施法.

7.3沼液施用宜配套专业设施和装置,包括沼液储存容器、增压设备、沼液管带、计量器 和喷嘴等.

7.4沼液施用前建议充分评估土壤特性、土壤持水量、地下水位高度、施肥田块坡度和天 气预报降雨状况,避免在易渗水土壤、地下水位较浅、田块倾斜度大于15度和阴天、雨前 雨后、雨季进行沼液还田.

在田块水流方向的末端建立拦截沟或植物拦截带,避免沼液进入 周边沟渠或水域.

7.5沼液施用前建议制定好施肥方案,在基于土地承载力的基础上分阶段控制好沼液使用 量,土地承载力计算建议参考NY/T3877,沼液施用后建议适时覆盖土壤,避免地表蒸发或 径流损失.

7.6施用人员宜经过专业培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080 CCS B13 T 团 体 标 示准 T/CI376-2024 沼液施用第1部分通用要求 The application of biogas slurry part I: General regulations 2024-06-06发布 2024-06-06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37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 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正合环保工程 有限公司、赣州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万里平、龚贵金、王玉荣、王兴祥、陈柳萌、刘、黄强、邱建城、方新栋.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1 376-2024 沼液施用第1部分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南方水网地区沼气工程中不同生产来源的施用沼液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含 量、储存与运输等.

本文件适用于南方水网地区沼气工程的沼液施用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的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 17323 瓶装饮用纯净水 GB/T19524.1肥科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19524.2肥料中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GB/T23349肥料中砷、镉、铅、铬、汞含量的测定 GB/T 40750农用沼液 NY/T 1973 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和pH的测定 NY/T 1977 水溶肥料总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NY/T 2596 沼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沼液digested effluent 以畜禽粪污、秸秆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后形成的液体部分.

[来源:NY/T2596 3.2 有修改] 3. 2 浓缩沼液 concentrated biogas slurry
T/C1 376-2024 经固液分离和浓缩处理的沼液.

[来源:GB/T40750 3.2,有修改] 3.3 基施用沼液basal application with biogas slurry 以畜禽粪污、秸秆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后,经固液分离和陈化腐 熟处理后,符合农作物生产中基肥安全要求的沼液.

3.4 追施用沼液topdressing with biogas slurry 养殖场、畜牧场等粪污经固液分离后,液体经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后,经陈化腐熟处理后, 符合农作物生产中追肥安全要求的沼液.

3.5 总养分 total nutrient content 农业有机物废弃物经厌氧发酵后形成的沼液中,全氮(N)、全磷(P2Os)、全钾(KO) 的含量之和.

[来源:NY/T2596 3.4 有修改] 3.6 水不溶物含量water insoluble content 沼液中未溶于水的固体含量.

4理化指标和重金属指标 4.1理化指标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沼液的理化指标 项目 浓缩沼液 基施用沼液 追施用沼液 检测方法 总养分(NP2OsKzO)/ (g/L) ≥8.0 8.0≥且>1.0 ≤1.0 NY/T 1977 水不溶物含量(gL) ≤10 ≤10 NY/T 1973 酸碱度(pH值) 5.5~8.5 NY/T 1973 粪大肠菌群数/(个/L) ≤1000 GB/T 19524.1 姻虫卵数死亡率(%) ≥95 GB/T 19524.2 臭气排放指标(无量纲) ≤70 GB 14675 总盐浓度(以EC值计)/ (ms/cm) ≤1.0 GB 17323
T/C1376-2024 呼吸指数/(L/dL) ≤0.1 附录A 发芽指数/% ≥70 附录B 4.2重金属指标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沼液的重金属指标 项目 浓缩沼液 基施用沼液 追施用沼液 检测方法 总砷(以As计),mg/L ≤10.0 GB/T 23349 总锡(以Cd计),mg/L ≤50.0 GB/T 23349 总铅(以Pb计),mg/L ≤3.0 GB/T23349 总铬(以Cr计),mg/L ≤50.0 GB/T 23349 总汞(以Hg计),mgL ≤5.0 GB/T 23349 5沼液的储存与运输 5.1沼液储存,应按GB/T40750要求执行.

5.2沼液运输,应按GB/T40750要求执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7.180. 01 CCS M54 体标准 团 T/CI 165-2023 空间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低碳社区评 价体系 A low-carbon munity evaluation system supported by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23-10-16发布 2023-10-16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目次 前 言 III 引1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缩略语.. 5评价体系分级原则 6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低碳社区评价技术体系 7空间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 8低碳社区碳指标体系量化.

9低碳社区综合评估... 16 9.1评价指标体系, 16 9.2评价指标权重设计. 16 9.3综合评分计算, 16 9.4评价等级准则.. 16 9.5低碳社区评价等级 17 附录A(规范性)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具体步骤 18 附录B(资料性)国内外主要碳源碳汇监测常用卫星的主要参数 20 参考文献.. 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 司、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 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 中和双碳产业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北京华通星元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天力(山东)卫星技术 有限公司、北京德普新源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中科探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海慧(天 津)科技有限公司、东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国际 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武夷 发展集团、海缺股权交易中心(福建)有限公司、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德福 兰科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国际 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空源高科技有限公司、中境生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人民电 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数字城市基础设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民族大学、集美大学、梅 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梅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北京空天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理工清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科智绿创产业发展(深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复兴科创 信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新疆华通零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智能城市研究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达峰中和科 技有限公司、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海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芯中达新 材科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晓婧、袁松亭、王大成、孟瑜、刘亚岚、李莘莘、杨邦会、陈逸 敏、王跃宾、李楠、王璞、石龙宇、高莉洁、池天河、解烽瑞、王树东、焦越、吕婷婷、胡 乔利、李志勇、周健、王无敌、张明、吕开云、安广福、徐来、陈伟、常青、姚慶瑜、赖积 宝、李飞、郑明月、林晓强、项风华、李彩、石建伟、刘利、温莹莹、索永峰、陈奕达、 IⅡ11
郑伟、陈天祎、沈强、佟永跃、柯红霞、鲁丰先、黄子果、黄达飞、武爱斌、史寅虎、贾超、 侯勇、连炜、张龙江、金国平、肖俊光、孟兵站、韩兵兵、董福海、邓成明、董正浩、王鹏、 鲁翔信、周伟、刘锦绣、何训、李西军、孙震强、曾宇、刘建华、杨迪、高俊刚、苑峰、杨 茜、熊小勇、付亚梁、陈昇、辛军飞、黄飞、周辉、王阳春、李航、丁佰锁、刘畅、梁霞、 林乔木、张平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人I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加剧,世界范围内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 现碳中和”: 以卫星遥感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实用化发展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国家战略目 标实现:围绕低碳社区科学评估及落地实用化的核心需求,本文件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 创新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指导下,广泛调研国内外低碳社 区标准,通过深入社区微观尺度,结合空间信息技术对社区内部的土地利用、交通布局、资 源分配等方面进行韵析,构建了空间信总技术支撑下的低碳社区评价体系,以期对城市社区 低碳情况进行有效定量测定和客观评价,为城市主管部门有效开展双碳达标任务中的监控、 核查、实施、考核等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推进低碳社区建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7.180.01 CCS M54 体标 示准 团 T/CI230-2023 卫星对地观测下的农田 碳指标监测体系 Cropland carbon index monitoring system under satellite earth observation 2023-12-21发布 2023-12-21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监测体系分级原则. 6卫星对地观测下的农田碳指标监测体系 7卫星对地观测下的农田碳指标遥感监测产品体系 附录A(规范性) 空天地一体化农田碳指标监测技术体系框架. 附录B(资料性) 遥感碳中和监测原理及优势. 11 附录C(资料性) 国内外主要碳源碳汇监测常用卫星的主要参数.

13 参考文献... 1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大兴区农业农 村局、合肥中科空天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上海浦东新区中和双碳产业知 识产权促进中心、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尚乡村产业发展公司、 国合千庭控股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碳计量中心、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 司、北京华通星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北京 数字城市基础设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壹宣投资有限公司、遥聚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星熠领 航(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红墙展播(北京)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山西联创新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福建达程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大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科云 遥(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数智双碳创新研究院、山西航天华碳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理工大学智慧 海洋与工程研究院、“一带一路”海洋碳汇研究院(福建)、湖南时空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市场监督 管理总局信息中心、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笛东规划设 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师范学院、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武夷发展集团、 海缺股权交易中心(福建)有限公司、北京万德福兰科技有限公司、中境生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南 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智能城市研究院、内蒙古小草数字生态产业有 限公司、内蒙古峰茂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中科海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民族大学、集关大学、梅 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中科海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空天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理工 清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农谷中科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科智绿创产业发展(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中科探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力(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内蒙古工业大学、北京万合创景国际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星图 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北宸空间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北京德普新源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大成、滕启治、鲍力、姚晓婧、王璞、黄明祥、王坡、李燕、刘亚岚、杨邦会、 谢佳、寇玉山、胡锡、周欣、霍旺、贺子锦、郑明月、李飞、张斌、项风华、黄为民、朱煜峰、何 海清、林萍、贺明、邓劲松、周健、王无敌、陈丁江、林道辉、姜男、杨晓军、李宇辽、苏仁忠、林艳聪、 宋华斌、司艳红、李林、黄桂恒、黄红武、解烽瑞、池天河、王树东、李志勇、安广福、徐来、索永峰、 刘建平、杨新宇、高福光、张利枝、赵忠伟、李锁柱、田珈瑞、李艺琳、焦越、李航、胡乔利、郭建洋、 沈强、史寅虎、常青、姚度瑜、赖积宝、袁松亭、李楠、鲁丰先、黄子果、黄达飞、邵妮琨、藏宝运、贾 超、侯勇、连炜、金国平、肖俊光、孟兵站、韩兵兵、孙皓、鲁翔信、陈伟、张晓东、周伟、刘锦绣、闫 凯、何训、李西军、孙震强、曾宇、刘建华、杨迪、高俊刚、苑峰、温莹莹、熊小勇、刘显明、付亚梁、 辛军飞、黄飞、周辉、王阳春、王鹏、丁佰锁、刘畅、梁霞、柯红霞、邓成明、董正浩、祝欣越、朱立明、 孙小振、刘利、李彩、鲍泓、丁峰、黄平平、王志国、贺静、左江红、关瑞华、黄照强、崔凯、陈伟、林 乔木、陈廷安、石建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V
引言 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 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中农田的碳储量占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20.6%.

农田生态系统是巨大的碳 库,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由农田植被碳汇(作物碳汇)和农田土壤碳汇 组成.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农田土壤碳汇平均值远大于植被碳汇.

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来源于 该系统的土壤碳积累,即农田土壤碳汇.

农田土壤具有极大的固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优势.

未来50年, 实施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有机肥应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率为30%~36%(相当 于抵消3.4%~19%的工业碳排放).

卫星遥感技术的实用化发展助力“双碳达标”的国家战略目标实现.

围绕农田碳汇价值实现的核心需 求,本文件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指导下, 开展对国内外农田碳指标的广泛调研,提出卫星对地观测下的农田碳指标监测体系,以期对区域农田碳指 标进行有效定量监测和客观评价,便于建立体现农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 有效开展双碳达标任务中的监控、核查、实施、考核等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为农田碳交易管理 中交易跟踪制度的完善发挥效力、提供技术保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7.180. 01 CCS M54 团 体标 示准 T/CI074-2023 卫星对地观测下的草地 碳指标监测体系 Grassland carbon indexmonitoringsystem under satelliteearth observation 2023-6-5发布 2023-6-5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引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监测体系分级原则. 6卫星对地观测下的草地碳指标监测体系 7卫星对地观测下的草地碳指标遥感监测产品体系 附录A(规范性) 空天地一体化草地碳指标监测技术体系框架 10 附录B(资料性) 遥感碳中和监测原理及优势.. 12 附录C(资料性) 国内外主要碳源碳汇监测常用卫星的主要参数. 参考文献... 1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 息中心、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包头市畜牧水产推广服 务中心、包头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上海浦东新区中和双碳产业知识产权促进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宇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师范学院、东华理工大学、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华通星元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闽投碳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植 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武夷发展集团、海缺股权交易中心(福建)有限公司、北京万德福兰科技有限公司、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国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朗坤智慧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小草数字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峰茂科技创新有限 公司、中科海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城市基础设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境生态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湖北民族大学、集关大学、梅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北京空天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理工清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科智绿创产业发展(深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复兴科创信息工程咨询 有限公司、新疆华通零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系统集成分公司、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 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达峰中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空源高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探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力(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中爱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 有限公司、海南经济特区中质猎鹰智能勘探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北京万合创景国际规划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海慧(北京)科技有 限公司、中国治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内蒙古北宸空间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北京德普新源生态技 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大成、姚晓婧、王璞、郝云涛、杜琳、李茂森、张文英、张瑞、李莘莘、孟瑜、 杨邦会、解烽瑞、池天河、王树东、杨新宇、高福光、张利枝、赵忠伟、李锁柱、田珈瑞、李艺琳、焦越、 刘亚岚、吕婷婷、胡乔利、李志勇、周健、王无敌、吕开云、朱煜峰、安广福、徐来、索永峰、郭建洋、 沈强、武爱斌、史寅虎、常青、姚厦瑜、赖积宝、李敏飞、郑明月、林晓强、项凤华、袁松亭、李楠、鲁 丰先、黄子果、黄达飞、贾超、侯勇、连炜、金国平、肖俊光、孟兵站、韩兵兵、董福海、鲁翔信、张晓 东、周伟、刘锦绣、闫凯、何训、李西军、孙震强、曾宇、刘建华、杨迪、高俊刚、苑峰、温莹莹、张源、 付亚梁、辛军飞、黄飞、周辉、王鹏、王阳春、丁佰镇、刘畅、梁霞、柯红霞、杨军、冯国华、董正浩、 邓成明、罗德中、梁晓辉、朱立明、孙小振、刘利、李彩、鲍泓、李航、丁峰、黄平平、王志国、贺静、 左江红、关瑞华、黄照强、崔凯、陈伟、林乔木、陈廷安、石建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 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 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卫星遥感技术的实用化发展助力“双碳达标”的国家战略目标实现.

围绕草地碳汇价值实现的核心需 求,本文件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指导下, 开展对国内外草地碳指标的广泛调研,提出卫星对地观测下的草地碳指标监测体系,以期对区域草地碳指 标进行有效定量监测和客观评价,便于建立体现草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 有效开展双碳达标任务中的监控、核查、实施、考核等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为草地碳交易管理 中交易跟踪制度的完善发挥效力、提供技术保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100.01 CCSA01 T/CHNCS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团体标准 T/CHNCS001-2024 学校食品原材料星级供应商评价规范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tar-rated suppliers of school foodrawmaterials 2024-8-16发布 2024-8-16实施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 发布
T/CHNCS001-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原则 5评价内容.. 5.1基本要求.

5.2生产与经营要求 5.3仓储管理, 5.4配送服务, 5.5信息化管理 5.6产品品质安全, 5.7社会责任 5.8绿色环保, 5.9诚信管理 6评价程序 6.1评价申请 6.2评价人员 6.3评价等级, 6.4评价实施, 6.5动态管理, 附录A(规范性)学校食品原材料星级供应商评价指标表 附录B(资料性)学校食品原材料星级供应商评价申请表 20 参考文献.. 21
T/CHNCS00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责任.

本文件由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北京高校食品原材料联合采购中心、北京正高质量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提出.

本文件由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北京科技大学餐饮服务中心、北京化工大学餐饮管理中 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后勤集团、北京高联合众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正高质量技术有限公 司、北京思诺德食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河北润泽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北京勤务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军、张晓东、王杰、刘志刚、伍霄、彭勇、谢春竹、宁祎、蒋国华.

T/CHNCS 001-2024 学校食品原材料星级供应商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对供应学校食品原材料的供应商实施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对供应幼儿园学前教育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等初等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学校的食品原 材料供应商的评价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7635.1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091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NY/T3177农产品分类与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食品原材料foodrawmaterials 加工制作食品时使用的食用农产品或食品.

3. 2 ns 为学校提供食品加工所需食品原材料或服务的外部组织.

注1:供应商分为生产类供应商和经营类供应商.

注2:生产类供应商:具备生产加工或种植、养殖条件的源头型供应商.

注3:经营类供应商:不具备生产加工或种植、养殖源头条件,由生产类供应商授权学校渠道产品销售或直接与 生产类供应商签署一年期(含)以上供销合作合同的经销(代理)类型供应商.

3. 3 星级供应商star-ratedsuppliers 经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组织学校、行业协会、政府采购机构、专业招标代理机构建立星级供应商 评审专家库,随机从专家库中抽取三名(单数)以上评审专家依据本评价规范评价、打分,按得分评选 认定的不同星级水平供应商.

3. 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