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付款单- 人工费.xls
联振建设 付款单 项目名称: 2022年6月15日 公司名称 事 由 金 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 额 平度市圭瑞鸿建筑施工 毛石挡墙砌筑人工费 o0 00 合计 人民币(大写): OCE/通用格式元整 Y1300.00元 总经理: 财务部负责人: 部门/项目部经理: 经办人:
联振建设 费用报销单 报销(入账)单位:工程公司 年 日 收款单位/个人名称事 金 额 十 角 分 合计 人民币(大写):00¥0.00元 总经理: 财务部负责人: 部门/项目部经理: 经办人:
8.超长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方案.docx
中青建安集团 ZHONGQING JIANAN GROUP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方案 目XXXXXXXX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方案 编制人: XXX 审核人: XXX 审核人: XXX 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中青建安集团 ZHONGQING JIANAN GROUP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2各责任主体名称. 1.3建筑设计概况. 1.4结构设计概况.. 2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2.1地形地貌 3、构造岩... 第二章间歇法施工情况简介. 1施工情况简介.. 2本工程施工的重难点. 2.1参建专业多,总承包管理的难度大. 2.2工期紧、任务重,资源需用量大 2.3工程结构复杂,施工工艺繁多、复杂. 2.4现场无料场及加工场区,影响施工进度 1 2.5地质及周边管网复杂.. 12 2.6土石方作业无法爆破. 12 2.7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 12 3间歇法施工简介.. 12 第三章施工部署. 14 1项目管理目标. 14 2施工段划分. 14 2.1超长混凝土施工间歇法的施工原则、尺寸要求, 14 2.2施工区段的间歇时间. 15 3基础及各层楼板仓块划分. 15 4间歇法施工顺序.. 16 5间歇法施工的工期计划. 17 第2页共55页
中青建安集团 ZHONGQING JIANAN GROUP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方案 第四章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8 1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及原材料选择 18 2混凝土的供应与保证. 18 3砼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20 4跳仓法混凝土施工要求 21 5混凝土养护. 23 6防止大面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 23 7温度检测与控制 26 第五章施工准备 26 1现场劳力安排.. 26 2主要材料计划 27 第六章技术保证措施 27 1质量保证措施.. 27 1.1技术保障与管理领导小组. 27 1.2配合建设、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措施.
28 1.3质量处理措施. 28 2安全保证措施. 29 3绿色施工措施 30 第七章季节施工措施 1冬季施工措施 31 2雨季施工措施.. 34 3降排水措施.. 34 第八章应急预案. 35 1应急预案实施目的和范围.
35 2编制依据... 35 3应急准备. 35 4施工现场急救. 87 第九章编制依据.. 40 附件1. 41 附件2. 41 附件3.. 42 第3页共51页
中青建安集团 ZHONGQING JIANANGROUP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方案 附件4. 44 附件4. 50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为“xxXxxXXXX”项目,位于青岛市XXXX.
项目地下X层,地上X层,总建 筑面积xXXm²,其中地上建筑面积:XXXm”,地下建筑面积:xXXm',规划用地面积:XXX m’.
1.2各责任主体名称 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1.3建筑设计概况 序 号 项目 内容 建筑功能 XXXX 2 建筑性质 XXXX 总建筑面积 XXXX 标准层建筑面积 xXX 地下建 筑面积 xXXX 地上建筑面积 xXX 3 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XXXX 用地面积 xXX 地下XX层部分为人防区域,人防面积:XXm 建筑层数 地下 X层: 地上 x层: X层 车库:Xin X层 车库:Xin 地下 5 建筑层高 X层 车库:Xin X层 车库:Xn 地上 X层 Xn 第4页共51页
中青建安集团 ZHONGQING JIANAN GROUP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方案 ±0.00绝对 标高 xxx 6 建筑高度 建筑总高 X 基底标高 x 基坑深度 x 7 基坑 基坑等级 x 基坑周长 X 支护型式 xXX 8 耐火等级 XX 6 外墙保温 XX 外墙 xx 车库 XX 10 室外装修 屋面 地上 xx 门窗 xx 隔墙 xX 地下部分 xX 顶棚 地上部分 XX 11 室内装修 地下部分 XXxX 楼地面 地上部分 xx 内墙 地下部分 XX 地上部分 xx 门窗 xx 楼梯 xx 底板防水 xx 12 防水 顶板防水 xx 地下室 外墙防水 xx 第5页共51页
GB55032-2022《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docx
GB55032一2022《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通用规范》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现批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5032一2022,自2023年3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 文必须严格执行.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同 时废止下列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一2018第 3.1.4、6.1.11、6.1.12、7.1.12、11.1.12条.
3.1.4既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时, 必须在施工前委托原结构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设计 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或由检测鉴定单位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 收户 6.1.11建筑外门窗安装必须牢固.
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采用 射钉固定.
7.1.12重型设备和有振动荷载的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 F.
11.1.12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各种预埋件,其数量、规格、 位置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一2013第5.0.8、6.0.6条.
关标准进行相应的实体检验现他什识整.
5.0.8经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或重要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严禁验 6.0.6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监理、施工、设计、 勘察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一2011第 3.0.3、3.0.4、3.0.10、3.0.13、4.1.1、4.2.1、4.4.10、5.4.1条.
3.0.3检测机构必须在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内开展检测 工作.
3010检测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留置已检试件.
有关标准留置 时间无明确要求的,留置时间不应少于72h.
3.0.1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检测.
3.0.12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检测标准的要 求编制检测计划,并应做好检测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和送检等 工作 3.0.13检测试件的提供方应对试件取样的规范性、真实性 负责.
4.1.1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人员.
4.2.1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设备.
4.4.10检测机构严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的应判定为虚假检测报告: 1不按规定的检测程序及方法进行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 2检测报告中数据、结论等实质性内容被更改的检测报告; 3未经检测就出具的检测报告; 5.4.1检测应严格按照经确认的检测方法标准和现场工程实体 筑士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2010第 3.0.4、3.0.6、3.0.8、5.4.1、5.4.2、5.7.4条.
3.0.4施工单位及其取样、送检人员必须确保提供的检测试样 具有直实性和代表性.
3.0.6见证人员必须对显证取栏和送论的过程进行见证,且必 须确保见证取样和送检过程的真实性.
3.0.8检测机构应确检测整据和检测报告的直实性和准确性.
5.4试样与标识 5.4.1进场材料的检测试样,必须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严禁 在现场外制取.
5.4.2施工过程质量检测试样,验确定T艺色助可制作推 5.7.4对检测试验结果不合格的报告严禁抽撤、替换或修改.
GB55030-2022《建筑与市政防水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docx
GB55030一2022《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现批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5030一 2022,自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 须严格执行.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 准.
同时废止下列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一、《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一2008第3.1.4、 3.2.1、3.2.2、4.1.22、4.1.26(1、2)、5.1.3条(款).
3.1.4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 水等级的要求平取其他防水措施.
3.2防水等级 3.2.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分为四级,各等级防水标准应符合 表3.2.1的规定.
表3.2.1地下工程防水标准 防水 等级 防水标准 一级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温渍 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溃; 工业与民用建筑: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包括顶板、墙面、地面) 二级 不大于0.1m²; 续表3.2.1 防水 等级 防水标准 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三级 任意100m²防水面积上的漏水或温溃点数不超过7处,单个漏水点的最大 漏水量不大于2.5L/d,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3m² 3.2.2地下工程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 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按表3.2.2选定.
表3.2.2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 防水 等级 适用范围 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因有少量湿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处物场所及严 级 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极重要的战备工程、地铁 车站
4.1.22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 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 水泥浆或檐加同品釉的减水剂进行撒摔.严禁直接加水.
4.1.26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 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 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 15 混凝土: 5.1.3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混土;《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一2012第3.0.6、 3.0.12、5.1.7、7.2.7条.
3.0.6屋面工程所用的防水、保温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 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产品 标准和设计要求.
产品质量应由经过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对其资质认可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计量认证的质量检测单位 3.0.12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应进行观感质量检查和雨后观察 5.1.7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表观密度或干密度、抗压强度或 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2.7瓦片必须铺置牢固.
在大风及地震设防地区或屋面坡度 大于100%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固定加强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或手扳检查 三、《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一2011第 4.1.16、4.4.8、5.2.3、5.3.4、7.2.12条.
4.1.16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 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4.8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 小于设计厚度的90%.
检验方法:用针测法检查.
5.2.3中理式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与变形 缝的中心线应重合.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3.4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抗渗性 能和限制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水中养护14d 7.2.12隧道、坑道排水系统必须通畅.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四、《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一2012第3.0.5、 4.5.1、4.5.5、4.5.6、4.5.7、4.8.1、4.9.1、5.1.6条.
3.0.5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重要程度、使用功 能要求确定防水等级,并应按相应等级进行防水设防;对防水有 特殊要求的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 防要求应符合表3.0.5的规定.
表3.0.5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防水等级 建筑类别 设防要求 1 4.5.1 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4.5.1的 规定.
表4.5.1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 防水等级 防水做法 卷材防水层和卷材防水层、卷材防水层和涂膜防水层、复合防水层 I级 卷材防水层、涂膜防水层、复合防水层 表4.5.5每道卷材防水层最小厚度(mm) 合成高分子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防水等级 防水卷材 聚酯胎、玻纤胎、 2 自粘聚酯胎 自粘无胎 I级 1.2 3.0 2.0 1.5 I级 1.5 4.0 3.0 2.0 4.5.6 每道涂膜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5.6的规定.
表4.5.6每道涂膜防水层最小厚度(mm) 防水等级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 1级 1.5 1.5 2.0 I级 2.0 2.0 3.0
4.8.1瓦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4.8.1的规定.
19 表4.8.1瓦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 防水等级 防水做法 I级 瓦防水层 4.9.1金属板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4.9.1的规定.
表4.9.1金属板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 防水等级 防水做法 I级 压型金属板十防水垫层 I级 压型金属板、金属面绝热夹芯板 注:1当防水等级为I级时,压型铝合金板基板厚度不应小于0.9mm;压型钢板 基板厚度不应小于0.6mm; 2当防水等级为I级时,压型金属板应采用360咬口锁边连接方式: 5.1.6屋面工程施工必须符合下列安全规定: 1严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2屋面周边和预留孔洞部位,必须按临边、洞口防护规定 设置安全护栏和安全网; 3屋面坡度大于30%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4施工人员应穿防滑鞋特殊情况下无可靠安全措施时, 3.2.10屋面坡度大于100%以及大风和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以 3.2.17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坡屋面檐口部位应采取防冰雪融坠的 安全措施.
4
3.3.12坡屋面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周边和预留孔洞部位必须设置安全护栏和安全网或 其他防止坠落的防护措施; 2屋面坡度大于30%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8 10.2设计要点 10.2.1单层防水卷材的厚度和搭接宽度应符合表10.2.1-1和 表10.2.1-2的规定: 表10.2.1-1单层防水卷材厚度(mm) 防水卷材名称 一级防水厚度 二级防水厚度 高分子防水卷材 >1.5 ≥1.2 表10.2.1-2 2单层防水卷材搭接宽度(mm) 长边、短边搭接方式 防水卷材 机械固定法 名称 满粘法 热风焊接 搭接胶带 无覆盖机械 有覆盖机 无覆盖机 有覆盖机械 固定垫片 械固定垫片 械固定垫片 固定垫片 ≥80 ≥120 >120 ≥200 高分子防 ≥80 且有效 且有效 且有效 且有效 水卷材 焊缝宽 焊缝宽 粘结宽 粘结宽 度>25 度≥25 度≥75 度≥150 弹性体、金属与石材幕端工 程技规范》JGI 133 2001第 3社体改性病2、3与间、4 4.2有处焊.4、且存裂用、 5.5.2、 56.6、 5.7.2 5背期水都科.3、6.3.2、6宽度7.4继觉度4407.3.10条.
3.2.2花岗石板材的弯曲强度应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确定,其弯曲强度不应小于 8.0MPa. 3.5.2同一幕墙工程应采用同一品牌的单组分或双组分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并应有保 质年限的质量证书.
用于石材幕墙的硅酮结构密封胶还应有证明无污染的试验报告.
3.5.3同一幕墙工程应采用同一品牌的硅酮结构密封腔和硅酮耐候密封腔配套伸用.
4.2.3幕墙构架的立柱与横梁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钢型材的相对提度不应大于 1/300(1为立柱或横梁两支点间的跨度),绝对度不应大于15mm:铝合金型材的相对 挑度不应大于1/180,绝对挑度不应大于20mm.
4.2.4幕墙在风荷载标准值除以阵风系数后的风荷载值作用下,不应发生雨水渗漏.
其雨水渗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GB55023-2021《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docx
GB55023一2021《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现批准《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5023一2022,自 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同 时废止下列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一、《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一2016第 8.3.9、9.0.5、9.0.8、11.2.1、11.2.2条.
8.3.9支撑脚手架的水平杆应按步距沿纵向和横向通长连续设置,不得缺失.
在支撑脚手架立杆底部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水平杆和扫地杆应与相临立 杆连接定固. 9.0.5作业脚手架连墙件的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的安装必须随作业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严禁滞后安装; 2当作业脚手架操作层高出相邻连墙件以上2步时,在上层连墙件安装完 9.0.8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架体的拆除应从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同层杆件和构配件必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拆除;剪刀撑、斜撑杆等加固 杆件必须在拆卸至该部位杆件时再拆除; 3作业脚手架连墙件必须随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 除后再拆想体,拆除作业过程中.当架体的自由端高度超过2步时,必须加设 11.2安全要求 11.2.1脚手架作业层上的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11.2.2严禁将支撑脚手架、缆风绳、混凝土输送泵管、卸料平台及大型设备的 支承件等固定在作业脚手架上.
严在作业脚手架上最挂起重设备.
3.4.3、6.2.3、6.3.3、6.3.5、6.4.4、6.6.3、6.6.5、7.4.2、7.4.5、8.1.4、9.0. 1、9.0.4、9.0.5、9.0.7、9.0.13、9 0.14条.
3.4.3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 中小工 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 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 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6.3.3).
005
6.3.5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 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4.4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 距不应十于建第物的层享共日不应十千m 6.6.3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 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 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 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图6.6.3).
6.6.5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7.4.2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 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 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 48 设连墙件加固.
7.4.5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8.1.4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 50 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的规定.
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 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9.0.1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 专业架子工.
架子工应持证上岗.
9.0.2搭拆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9.0.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 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确认合格后使用.
9.4钢管上严禁打孔.
9.0.5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 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 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
9.0.6满堂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当出 9.0.13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58 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三、《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一2008第 1.0.3、3.1.1、3.1.3、6.1.2、6.1.3、6.1.4、6.2.2、6.2.3、 6.2.4、6.2.6、6.2.7、6.2.8、6.3.1、8.0.5、8.0.8条.
1.0.3当选材、材质和构造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时,脚手架搭设 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排架不得超过20m; 2双排架不得超过25m,当需超过25m时,应按本规范第 3.1材质性能 3.1.1杆件、连墙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斜撑、剪刀撑、抛撑应选用剥皮杉木或落叶松.
其材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 中规定的承重结构原木1,材质等级的质量标准.
2纵向水平杆及连墙件应选用剥皮杉木或落叶松.
横向水 平杆应选用剥皮杉木或落叶松.
其材质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规定的承重结构原木Ⅱ.材质 等级的质量标准.
3.1.2脚手板应选用杉木、落叶松板材、竹材、钢木混合材和 冲压薄壁型钢等,其材质性能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 6.1.2单排脚手架的搭设不得用于墙厚在180mm及以下的砌体 土坏和轻质空心砖墙以及砌筑砂浆强度在M1.0以下的墙体.
6.1.3空斗墙上留置脚手眼时,横向水平杆下必须实砌两皮砖.
6.1.4砖砌体的下列部位不得留置脚手眼: 1砖过梁上与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内; 2砖柱或宽度小于740mm的窗间墙; 3梁和梁垫下及其左右各370mm的范围内; 4门窗洞口两侧240mm和转角处420mm的范围内; 5设计图纸上规定不允许留洞眼的部位.
6.2.2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双排脚手架的外侧均应在架体端部、转折角和中间 每隔15m的净距内,设置纵向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剪刀撑的斜杆应至少覆盖5根立杆(图6.2.2-1a).
斜杆与地面 倾角应在45~60之间.
当架长在30m以内时,应在外侧立面
4斜撑或剪刀撑的斜杆底端理入土内深度不得小于0.3m (图6. 2. 2-2b).
剪刀撑科杆 0.FF 横向水平杆 横向水平杆 保向水平杆 (b) 图6.2.2-2剪刀撑构造图(二) ()斜撑的理设:(b)剪刀撑新杆的理设 6.2.3对三步以上的脚手架,应每隔7根立杆设置1根抛撑, 抛撑应进行可靠固定,底端埋深应为0.2~0.3m.
6.2.4当脚手架架高超过7m时,必须在搭架的同时设置与建 管物定困连接的连培件,连培性的设置应签合下剧根定, 6.2.6在土质地面挖掘立杆基坑时,坑深应为0.3~0.5m,并 应于埋杆前将坑底夯实,或按计算要求加设垫木.
6.2.7当双排脚手架搭设立杆时,里外两排立杆距离应相等.
杆身沿纵向垂直允许偏差应为架高的3/1000,且不得大于 100mm,并不得向外倾斜.
埋杆时,应采用石块卡紧,再分层 回填夯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6.2.8当立杆底端无法埋地时,立杆在地表面处必须加设扫地 6.3.1满堂脚手架的构造参数应按表6.3.1的规定选用.
表6.3.1满堂脚手架的构造参数 立杆级纵向水平杆 横向水平 作业层横向水 用途 控制荷载横间距 竖向步距 平杆间距 脚手板铺设 (m) (m) 杆设置 (m)
GB55019-2021《工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docx
GB55019一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一2012第 3.7.3(3、5)、4.4.5、6.2.4(5)、6.2.7(4)、8.1.4条(款) 3.7.3升降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升降平台只适用于场地有限的改造工程; 2垂直升降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20m,宽度不应小于 900mm,应设扶手、挡板及呼叫控制按钮; 3垂直升降平台的基坑应采用防止误入的安全防护措施; 4斜向升降平台宽度不应小于900mm,深度不应小于 4.4.5人行天桥桥下的三角区净空高度小于2.00m时,应安装 n . 1 防护设施,并应在防护设施外设置提示言道 5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线; 8.1.4建筑内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1部无障碍电梯.
2.《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24一2011第 3.1.12、3.1.14、3.14.8、3.15.8条 3.1.12安全抓杆预埋件应进行验收.
3.1.13安全抓杆预埋件验收时,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按 本规范附录B的格式记录,形成验收文件.
3.1.14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的无障 3.14.8厕所和厕位的安全抓杆应安装牢固,支撑力应符合设计 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查产品合格证明文件、隐蔽验收记录、支撑力测试 3.15.8浴室的安全抓杆应安装坚固,支撑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查产品合格证明文件、隐蔽验收记录、支撑力测试 报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一2011第6.6.2、6.6.4条 1
6.6.2 住宅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2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6.6.2的规定; 表6.6.2坡道的坡度 坡度 120 1:16 112 110 1:8 最大高度(m) 1.50 1.00 0.75 0.60 0.35 3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m; 4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 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 5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 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6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15m,并应以斜 坡过渡.
6.6.3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 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
6.4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GB55018-2021《工程测量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docx
GB55018一2021《工程测量通用规范》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一2020第 5.3.51、5.7.5、7.1.8、7.5.14、8.7.15、10.1.10条 5.3.51进行低空数字摄影作业时,必须制订飞行器安全应急预 案.且必须遵守国家对低空空域使用管理的规定.
5.7.5水域地形测量时,必须针对测区内存在的礁石、沉船、水流 和险滩等的测量,制订应急预案并采取安全应对措施.
当遇有大 7.1.8地下管线的开挖、调查,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电缆和 燃气管道的开挖,必须有专业人员的配合.
7.5.14当对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升级或更新时,必 须讲行相关数据务份共在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8.7.15在易燃易爆环境中进行测量作业,必须使用防爆型测量 仪器.
10.1.10变形监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通知建设单位,提 高监测频率或增加监测内容: 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变形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 2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变化异常; 2.《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50167-2014第4.1.3条扩大.
3.《核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范》GB506332010第5.6.7、9.1.8条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一2013第9.1.1、9.1.5条 5.《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一2014第3.1.8条 6.《冶金工程测量规范》GB50995-2014第3.0.11、12.3.7、13.11.8条 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61一2017第3.0.15条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一2016第3.1.1、3.1.6条 3.1总体要求 3.1.1下列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加层、扩建建筑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受邻近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 建筑.
3.1.6建筑变形测量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实施 安全预案,同时应提高观测频率或增加观测内容: 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或超出变形预警值.
3开挖面或周边出现塌陷、滑坡.
4建筑本身或其周边环境出现异常.
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 情况.
GB55008-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docx
GB55008一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10(2015年版) 第3.1.7、3.3. 2、4.1.3、4.1.4、4.2.2、4. 2.3、8.5. 1、10. 1.1、 11. 1.3、11.2.3、11.3.1、11.3.6、11. 4.1211.7.14条 3.1.7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 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3.3.2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 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表达式: YS≤R (3.3.2-1) R=R(f f a )/Y (3.3.2-2) 式中:Y-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 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 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 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 计状况下应取1.0;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 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 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一-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Y一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 4.1.4条及第4.2.3条的规定取值; a一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 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
注:公式(3.3.2-1)中的%S为内力设计值,在本规范各章中用N、 M、V、T等表达.
4.1.3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值f应按表4.1.3-1采用; 轴心抗拉强度的标准值应按表4.1.3-2采用.
表4.1.3-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m²) 强度 湖凝土强度等级 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S5C60C65C70C75C80 fa 16.013.416.720.123.426.829.632.435.538.541.544.547.450.2 表4.1.3-2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²) 强度 温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C25 C30 C35C40 C45 C50C35 O60 C65C70 C7SC80 fa 1.271.541. 782.012.202.392.512.642.742.852.932.993.053.11 4.1.4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应按表4.1.4-1采用;
轴心抗拉强度的设计值f应按表4.1.4-2采用.
表4.1.4-1湿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r) 强度 温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C25C30 C35C40C45 C50CSS C60C65C70 C75C80 f. 7.29.611.914.316.719.121.123.125.327.529.731.833.835.9 表4.1.42混凝土轴心抗控强度设计值(N/mr) 渭凝土强度等级 4.2.2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普通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极限强度标准值f应按表 4.2.2-1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屈服强 度标准值fmk、极限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2-2采用.
表4.2.2-1 普通钢施强度标准值(N/mm²) 牌号 符号 公称直径 屈服强度标准值 根限强度标准值 sa HPB300 6~22 300 420 HRB335 HRBF335 or 6~50 335 455 HRB400 HRBF400 6~50 400 540 RRB400 0" HRB500 0 HRF500 6~50 500 630 表4.2.2-2 预应力筋强度标准值(N/mm) 续表4.2.2-2 [准值 种类 将号 公称直径 星服强度标准值 极限强度标准值 5 d (nn) f e 18、 25 785 990 0 预应力螺纹 螺纹 32.40、 930 1089 70 50 1980 1230 5 - 1570 光面 1860 消除应力钢丝 7 - 1570 螺旋助 - 1470 - 1579 1X3 8.6 10.8 - 1570 (三股) 12.9 - 1860 - 1960 购绞线 .5.12. = 1720 1X7 15.2 17.8 - 1860 (七股) - 1960 21.6 - 1860 注: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960N/mr²的钢绞线作后资预应力配结时,应有可靠的工 程经验.
4.2.3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抗压强度设计值,应 按表4.2.3-1采用:预应力脑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抗压强度 设计值应按表4.2.3-2采用.
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
表4.2.3-1普通钢强度设计值(N/mm) 牌号 抗检谨度设计值/, 找压强度设计值/ HRR335、HRBF335 HPB300 270 300 270 RB400、IIRBF400、RRB400 300 403 360 360 HRB500、HRBF500 419 表4.2.3-2预应力筋强度设计值[N/m²) 种换 极用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设计值 800 519 中强度预应力丝 970 659 419 1279 819 1479 1040 消除应力钢 1579 410 1860 1320 1570 1110 钢绞线 1729 1220 1860 1320 39) 1966 1390 8.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8.5.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P 不应小于表8.5.1规定的数值.
表8.5.1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强度等级500MPa 全部织 0.50 受压构件 向钢筋 强度等级400MPs 0.55 强度等级300MPs、335MP 0.60 一侧纵向钢筋 0.20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能0.20和45f/J,中的较大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级向钢能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 土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 2板类受密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施,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s、 500MPa的钢施时,其最小配百分率应允许采用0.15和45f/S,中的较 大值: 3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施,应按受压构件一树级向钢能考虑: 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例级向钢施的配脑率以及轴心要拉构件和小 10.1.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载力 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外,尚应对施工阶段讲行验管 11.1.3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 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 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11.1.3确定.
表11.1.3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设防烈度 6 7 8 9 高度(m) ≤24>24 24 24 >24 24 框架 结构 普通框架 四 = 三 = = - - 大跨度框架 三 = - -
续表11.1.3 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 6 7 8 9 剪力墙 高度(m) ≤80>80≤24 >24 >80≤24 >24且 且≤80 80≤2424~60 结构 剪力墙 四 三 四 三 = 三 = 高度(m) 8024且 >8024 且 80 8 部分框 支剪力 剪 般部位 四 三 四 三 二 三 = 墙结构 力 加强部位 三 = 三 = = - 框支层框架 = = - 框架- 框架 三 = - 核心简核心筒 简体 = - - 结构 内筒 筒中筒 三 = - - 外筒 三 = - 高度(m) 35 35 ≤35 >35 板柱- 剪力墙 板柱及 周边框架 三 = = = - 结构 剪力墙 = = = - = - 单层厂 房结构 铰接排架 四 三 = 注:1 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 雪等级采取抗需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11.2.3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 向受力普通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 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 于1.30; 11.3框架梁 9%.
11.3.1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 x≤0.25h (11.3. 1-1) 二、三级抗震等级 x≤0.35h (11.3. 1-2) 式中:x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11.3.6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干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施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 梁中位置 支座 跨中 一级 0.40和80f/J,中的较大值 0.30和65f/S,中的较大值 二级 0.30和65f/J,中的较大值 0.25和55f/f,中的较大值 三、四级 0.25和55f/f,中的较大值 0.20和45f/S,中的较大值 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 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瓣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 应按表11.3.6-2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 表中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表11.3.6-2框架梁梁端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抗震 加密区长度 筋最大间距 最小直径 等级 (mm) (mm) (mm) 一级 2倍梁高和500中的 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梁高的1/4 较大值 和100中的最小值 10 二级 级向钢直径的8倍,梁高的1/4 和100中的最小值 8 三级 1.5倍梁高和500中的 级向钢脑直径的8倍,梁高的1/4 较大值 和150中的最小值 8 级向钢直径的8倍,梁高的1/4 11.4.12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 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 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 加0.1; 表11.4.12-1柱全部纵向受力钢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中柱、边柱 0.9 (1.0) 0.7 (0.8) 0.6 (0.7) 0.5 (0.6) 角柱、框支柱 1.1 0.9 0.8 0.7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筋 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11.4.12-2的规定; 表11.4.12-2柱端瓣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抗震等级 艳筋最大间距 最小直径 (m) (m) 一级 级向钢筋直径的6倍和100中的较小值 10
GB55007-2021《砌体结构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docx
GB55007一2021《砌体结构通用规范》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一2011第3.2.1、3.2.2、3.2.3、 6. 2.1 6.2.2 6.4.2 7.1.2 7.1.3、 7.3.2 (1、2)、9.4.8、10.1.2、10.1.5、10.1.6条(款) 3.2砌体的计算指标 3.2.1龄期为28d的以毛截面计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 别按下列规定采用: 1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 表3.2.1-1采用.
表3.2.1-1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砖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 M15 M10 M7.5 M5 M2.5 0 MU30 3.94 3.27 2.93 2.59 2.26 1.15 MU25 3.60 2.98 2.68 2.37 2.06 1.05 MU20 3.22 2.67 2.39 2.12 1.84 0.94 MU15 2.79 2.31 2.07 1.83 1.60 0.82 MU10 - 1.89 1.69 1.50 1.30 0.67 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0.9.
2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应按表3.2.1-2采用.
砖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 Mb20 Mb15 Mb10 Mb7.5 Mb5 0 MU30 4.61 3.94 3.27 2.93 2.59 1.15 MU25 4.21 3.60 2.98 2.68 2.37 1.05 MU20 3.77 3.22 2.67 2.39 2.12 0.94 MU15 - 2.79 2.31 2.07 1.83 0.82 3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 计值,应按表3.2.1-3采用.
1 灰普通砖到体的
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b20,且不应低于1.5倍的块体强度等级.
灌孔混凝 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标.
2)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f=f0.6af (3.2.1-1) a=ap (3.2.1-2) 式中:J--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该值不应 大于未灌孔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的2倍; f-未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4采用; J-灌孔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α-混凝土砌块砌体中灌孔混凝土面积与砌体毛面积的 比值; 混凝土砌块的孔洞率; P-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率,系截面灌孔混凝土面积 与截面孔洞面积的比值,灌孔率应根据受力或施工
7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 设计值,应按表3.2.1-6采用.
表3.2.1-6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毛料石 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 强度等级 M7.5 M5 M2.5 0 MU100 5.42 4.80 4.18 2.13 MU80 4.85 4. 29 3.73 1.91 MU60 4.20 3.71 3.23 1.65 MUS0 3.83 3.39 2.95 1.51 MU40 3.43 3.04 2.64 1.35 MU30 2.97 2.63 2.29 1.17 MU20 2.42 2.15 1.87 0.95 注:对细料石确体、租料石砌体和干确勾缝石硼体,表中数值应分别乘以调整系 数1.4、1.2和0.8 8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7采用.
表3.2.1-7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 毛石强度等级 M7.5 M5 M2.5 0 MU100 1.27 1.12 0.98 0.34 MU80 1.13 1.00 0.87 0.30 MU60 0.98 0.87 0.76 0.26 MU50 0.90 0.80 0.69 0.23 MU40 0. 80 0.71 0.62 0.21 MU30 0.69 0.61 0.53 0.18 MU20 0.56 0.51 0.44 0.15
表3.2.2沿砌体灰缝截面破坏时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MPa) 强度 砂浆强度等级 类别 破坏特征及砌体种类 >M10|M7.5 M5 M2.5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 0.19 0.16 0.13 0.09 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 0.19 0.16 0.13 孔砖 轴心抗 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 0.12 0.10 0.08 拉 煤灰普通砖 沿齿缝 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 0.09 0.08 0.07 砌块 毛石 0.07 0.06 0.04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 0.33 0.29 0.23 0.17 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 0.33 0.29 0.23 孔砖 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 0.24 0.20 0.16 煤灰普通砖 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 0.11 0.09 0.08 曲 沿齿缝 砌块 抗 毛石 11°0 0.09 0.07 拉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 0.17 0.14 0.11 0.08 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 0.17 0.14 0.11 孔砖 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 0.12 0.10 0.08 煤灰普通砖 沿通续 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 0.08 0.06 0.05 砌块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 0.17 0.14 0.11 0.08 抗 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 0.17 0.14 0.11 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 - 剪 0.12 0.10 0.08 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0.09 0.08 0.06 毛石 0.19 0.16 0.11 注:1对于用形状规则的块体确筑的确体,当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的比值小于1 时.其轴心抗拉强磨设计值f.和查曲结拉竭府设计值f._应按事由数值金 2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设 计值f,应按下式计算: f=0.2f5s (3.2. 2) 式中:f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3.2.3下列情况的各类砌体,其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
6.2一般构造要求 6.2.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80mm,板端伸出的钢筋应与圈梁可靠连接,且同时浇筑;预制 钢筋混凝土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按下列 方法进行连接: 1板支承于内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70mm, 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的 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2板支承于外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100mm, 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并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3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伸 40 6.4夹心墙 ~unug 6.4.1夹心墙的夹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
根直径 图梁: L砖墙和砌块 1砖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5m~8m时,应在椎口标 高处设置图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2砌块及料石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4m~5m时,应 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图梁一道: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 数量: 3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当未采取有 效的隔振措施时,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混凝土围梁 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7.1.3住宅、办公楼等多层确体结构民用房量,且层数为3层~ 4层时,应在底层和糖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图梁.
当层数超过4 昆时,除应在底层和口标高处名设警一道圈望处,至少应在所 7.3.2采用烧结普通砖砌体、混凝土普通砖翻体、混凝土多孔 52
GB55006-2021《钢结构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docx
GB55006一2021《钢结构通用规范》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 2017 第 4.3.2、4.4.1、4.4.3、4.4.4、4.4.5、4.4.6、18.3.3条 4.3.2承重结构所用的钢材应具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硫、磷含量的合 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当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 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需验算疲劳的构件所用 4.4.1 钢材的设计用强度指标,应根据钢材牌号、厚度或直径按表4.4.1采用.
表4.4.1钢材的设计用强度指标(N/m) 强度设计值 钢材 钢材厚度 或直径 抗控、抗压、 抗剪 端面承压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牌号 抗弯 s. (创平顶紧) fa f. 碳素结 16 215 125 235 构钢 Q235 >16 ≤40 120 320 225 370 >40 100 200 115 215 16 906 175 345 >16 ≤40 170 335 Q345 >40,63 290 165 400 325 470 >63 ≤80 280 160 315 >80 ≤100 270 155 305 16 345 200 066 Q390 >16 40 ≤63 310 180 350 490 高强度 >63,≤100 295 170 330 结构钢 16 375 215 420 9420 >16 ≤40 355 205 440 400 >40 ≤63 320 185 380 520 >63,≤100 906 175 09E 16 410 235 460 DAAN >16 ≤40 066 225 470 440 SAN 4.4.3 结构用无缝钢管的强度指标应按表4.4.3采用.
表4.4.3结构设计用无错钢管的强度指标(/m) 强度设计值 壁洋 端面承压 抗控、抗压和抗弯 抗剪 用服强度 抗控强度 钢材牌号 (m) (创平项款) f. 16 215 125 235 Q235 >16 30 195 115 215 ≤16 305 175 345 0345 >16 30 260 150 295
学性能不低于母材的性能.
2焊缝质量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规定,其检验 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其中厚度小 于6mm钢材的对接焊缝,不应采用超声波探伤确定焊缝质量等级.
3对接焊绩在受压区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在受拉区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
4计算下列情况的连接时,表4.4.5规定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几 种情况同时存在时,其折减系数应连乘.
1)施工条件较差的高空安装焊缝乘以系数0.9; 2)进行无垫板的单面施焊对接焊缝的连接计算应乘折减系数0.85. 表4.4.5焊辅的强度指标(%/m) 构件钢材 对接焊缝强度设计值 角焊缝强 角焊缝抗 度设计值 对接焊缝 拉、抗压和 焊接方法和 抗压 焊辅质量为下列等 抗剪 抗控、抗压 抗控强度 抗前强度 焊条型号 牌号 厚度或直径 最时,抗控 和抗剪 (mm) S 级、二级 三级 自动焊、半自动 ≤16 215 215 185 125 焊和E43型焊 Q235 >16 ≤40 205 205 175 120 160 415 240 条手工焊 >40 ≤100 200 200 170 115 ≤16 305 305 260 175 >16 ≤40 295 295 170
自动焊、半自动 >16 35 50 ≤100 285 285 240 165 注:表中厚度系指计算点的钢材厚度,对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系指微面中较厚板件的厚度.
4.4.6 螺栓连接的强度指标应按表4.4.6采用.
表4.4.6螺栓连接的强度指标(/m) 强度设计值 普通螺栓 高强度螺 承压型连接或网 栓的抗拉 螺栓的性能等级、银栓 C级螺栓 A级、B级螺栓 栓 弧度 和构件钢材的牌号 抗拉 抗剪 承压 抗 抗 抗 控 拉 抗 G 普通 4.6级.48 170 140 螺栓 5.6级 8.8级 210 400 320 190 Q235 140 销栓 0345 180 承压型 Q390 185 8.8级 830 连接高 强皮螺 10.9级 500 1040 螺栓球 控 9.8级 节点用 高强度 螺栓 10.9级 430 0235 345 405 470 构件 Q390 510 590 钢材牌 4 0420 18.3.3 高温环境下的钢结构温度超过100℃时,应进行结构温度作用验算,并应根据不同情 况采取防护措施: 当钢结构可能受到炽热熔化金属的侵害时,应采用瑚块或耐热固体材料做成的隔热层 加以保护; 2当钢结构可能受到短时间的火焰直接作用时,应采用加耐热隔热涂层、热辐射屏蔽等 隔热防护措施: 当高温还接下钢结构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 应采取增大构件载面、 采用耐火钢或采
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一2002 第 3.0.6、4.1.3、4.1.7、4.2.1、4.2.3、4.2.4、4.2.5、4.2.7、9.2.2、10.2.3条 3.《高耸结构设计标准》GB50135-2019第5.1.2、7.1.5条 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一2012 3.7.2(3)、5.1.1、7.7.7、8.2.14、8.2.15、9.2.3(1)、9.2.15(2)、10.2.7 10.2.10、10.2.15、11.2.8、12.2.7、13.2.8、22.2.4、22.2.9、22.2.11、 22.4.5、24.2.4、24.2.11、24.3.5条(款)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一2020第 4.2.1、4.3.1、4.4.1、4.5.1、4.6.1、4.7.1、5.2.4、 6.3.1、8.2.1、11.4.1、13.2.3、13.4.3条 4.2.1钢板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满 足设计要求.
钢板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且 应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厚度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质量证明文件全数检查;抽样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 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4.3.1型材和管材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 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型材和管材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 定抽取试件且应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厚度偏差检 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质量证明文件全数检查;抽样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 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满足设计要求.
铸钢件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 件且应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端口尺寸偏差检验,检 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质量证明文件全数检查;抽样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 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4.5.1拉索、拉杆、锚具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拉索、拉杆、锚具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 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且应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尺寸 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质量证明文件全数检查;抽样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 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4.6.1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并满足设计要求.
焊接材料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 现行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质量证明文件全数检查;抽样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 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4.7.1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 接副应随箱带有扭矩系数检验报告,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 随箱带有紧固轴力(预拉力)检验报告.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 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抽取试件且应分别进行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检验,检验 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质量证明文件全数检查,抽样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 5.2.4设计要求的一、二级焊缝应进行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一、 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和检测要求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探伤记录.
表5.2.4一级、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无损检测要求 焊缓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内部缺陷 缺陷评定等级 ! 超声波探伤 检验等级 B级 B级 检测比例 100% 20% 内部缺陷 缺陷评定等级 ! 射线探伤 检验等级 B级 B级 检测比例 100% 20% 6.3.1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 面(含涂层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现场处理的构件摩 擦面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
8.2.1钢材、钢部件拼接或对接时所采用的焊缝质量等级应满足 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质量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熔透 焊缝,对直接承受拉力的焊缝,应采用一级熔透焊缝.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11.4.1钢管(闭口截面)构件应有预防管内进水、存水的构造措 施,严禁钢管内存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docx
GB55003一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11 第3.0.2、3.0.5、5.1.3、5.3.1、5.3.4、6.1.1、6.3.1、6.4.1、7.2.7、 7.2.8、8.2.7、8.4.6、8.4.9、8.4.11、 8.4.18、8.5.10、8.5.13、8.5.20、8.5.22、9.1.3、9.1.9、9.5.3、 10.2.1、10.2.10、10.2.13、10.2.14、10.3.2、 10.3.8条 3.0.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 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 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 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 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 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 浮验算.
3.0.5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 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
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 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Y不应小 5.1.3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 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 玲宁性要步 5.3变形计算 5.3.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3.4规定采用.
对表 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 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表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地基土类别 变形特征 中、低压 维性土 高压缩性土 确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 0.002 0.003 框架结构 0.0021 0.003/ 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 确体墙填充的边排柱 0.00071 0.0011 柱基的沉降差 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 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 0. 005/ 0.0051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mm) (120) 200 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 纵向 0. 004 (按不调整轨道考虑) 横向 0.003 H <24 0. 004 多层和高层建筑 24<H<≤60 0.003 的整体倾斜 60100 0. 002
续表5.3.4 地基土类别 变形特征 中、低压 缩性土 高压缩性土 H<100 400 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 (un) 100<H≤200 300 200<H <250 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6.1一般规定 度(m): 6.1.1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对下列设计条件与其距离 分析认定: 1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影响 场地稳定性的断层、破碎带; 2在建设场地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 3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 性的影响; 4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的起伏情况、 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 5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 6.3.1当利用压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时,在平整 场地前,应根据结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件等,对拟压实的 填土提出质量要求. 未经检验查明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压实填 6.4滑坡防治 6.4.1在建设场区内,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形成 滑坡的地段,必须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 对具有发展趋势并威胁 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应及早采取综合整治措施,防止滑坡继 7.2.7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当地基 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性土时, 设计采用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应满足处理后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 承担荷载的技术要求. 7.2.8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 定,或采用增强体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 8.2.7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柱下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时, 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 2对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 度的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 交接处的基础受剪切承载力; 8.4.6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8.4.9平板式筏基应验算距内筒和柱边缘h处截面的受剪承载 78 8.4.11梁板式筏基底板应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其厚度尚应 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 8.4.18梁板式筏基基础梁和平板式筏基的顶面应满足底层柱下 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对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验 算柱下基础梁、筏板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对 8.5.10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8.5.13桩基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 91 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8.5.20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 边连线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 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多个规 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 4 8.5.22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时.尚应验算林下或桩上承台的层部要压承载力. 9.1.3基坑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支护结构体系的方案和技术经济比较; 2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 3支护结构的承载力、稳定和变形计算; 4地下水控制设计; 5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设计: 周边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施工垫层, 103 9.5.3支撑结构的施工与拆除顺序,应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工况 相一致,必须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 10.2检验 10.2.1基槽(坑)开挖到底后,应进行基槽(坑)检验. 当发 现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 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 10.2.10复合地基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验以 116 10.2.13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 单柱单有影 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孔底下3倍桩身直径或5m深 度范围内有无土洞、溶洞、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10.2.14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验和竖向承 载力检验. 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应进行水平承载力检验,抗拔桩 10.3.2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 息化施工. 10.3.8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 观测: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 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 3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 4加层、扩建建筑物: 5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 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119
GB 55001-2021《工程 结 构 通 用 规 范 》废止的现行标准强制条文.docx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一2021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一2008第3.2.1、3.3.1条 3.2安全等级和可靠度 3.2.1工程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 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对社会或环境产生影响等)的严重 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工程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 3.2.1的规定.
表3.2.1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一级 很严置 二级 严重 三级 不严量 注:对重要的结构,其安全等级应取为一级;对一般的结构,其安全等级宜取为 2、《建筑结梅可靠设计统标准fB00682018第3.2.1、3.3.2条 3.2安全等级和可靠度 3.2.1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即 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对社会或环境产生影响等的严重 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 表3.2.1的规定.
表3.2.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3.3.3混口建筑结构设讨,性应规定结构的请计使用年限.
一2010第 安全笔级 础红后里 310.2、缓.3(1)7.2.6=量:2对人的重命、经济、社会或环境影响较大 3.0.2港口工程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失效可能产生的危及人 的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以及影响社会和环境等后果的严重程度 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港口工程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 3.0.2的规定.
表3.0.2港口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失效后果 适用范围 一级 很严重 有特殊安全要求的结构 二级 严重 一般港口工程结构 三级 不严重 临时性港口工程结构 3.0.3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7.2.6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组合计算中,海港工程结构设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持久组合:计算水位应分别采用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 极端高水位、极端低水位和设计高水位与设计低水位之间的某一 不利水位,并对各水位分别与地下水位相结合进行计算.
2短暂组合:计算水位应分别采用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 和设计高水位与设计低水位之间的某一不利水位,并对各水位分 A1 1持久组合:计算水位应分别采用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 和设计高水位与设计低水位之间的某一不利水位,并对各水位分 别与地下水位相结合进行计算.
2短暂组合:计算水位应分别采用设计高水位和设计低水 位,施工期间可按设计高水位与设计低水位之间的某一不利水位 进行谋算.
3.2结构安全级别和可靠度 3.2.1水工建筑物设计时,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级别,采用不同的 结构安全级别.
水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级别的划分应符合表3.2.1 的规定.
表3.2.1水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级别 3.3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 3.3.1水工结构设计时,应规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4.3.2.4 第 3.12 313 3.2.3 5
5.1.1、5.1.2、5.3.1、5.5.1、5.5.2、7.1.1、7.1.2、8.1.1、8.1.2条 3.1.2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按下列规定对不同荷载采用不同的 代表值: 1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2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 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3.1. 取用最不利的效应设计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S = rc Scyax Sa> =2 (3.2.3-1) 式中:YG 一第j个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本规范第3.2.4 条采用; YQ-第/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为主导可变 荷载Q的分项系数,应按本规范第3.2.4条 采用; -第i个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 应值; 的 SQ按第:个可变荷载标准值Q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其中Sa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效 一第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m-参与组合的永久荷载数; 一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注:1基本组合中的效应设计值仅适用于荷载与荷载效应为线性的 情况; 2当对S无法明显判断时,应轮次以各可变荷载效应作为 S,并选取其中最不利的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3.2.4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 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 取1.35; 2)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不应大于1.0.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标准值大于4kN/㎡²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 应取1.3; 2)其他情况,应取1.4.
3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满 足有关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5.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 续表5.1.1 项次 类 标准值组分值纸送值 准永久值 5.1.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系数、 (N/m²) 系数户. 系数. 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的取值,不应小于表5.1.1的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 7 0 0.9 0.9 as 规定.
(1)单向板楼量 表5.1.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 (板降不小手2m) 客车 4.0 0.7 0.7 0.6 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 和发向板模盖(板 汽车通 降不小于3m× 3m) 消防车 35.0 0.7 0.5 项次 类别 标准值 组合值 频遇值 准永久值 道及客 (Kx/m²) 系数中. 系数中: 系数中. 车停 车库 (2)双向板楼盖 (板不小于6mX 客车 2.5 0.7 0.7 0.6 (1)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 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 2.0 0.7 0.5 0.4 6m)和无莹模照 (桂网不小于6mX (2)试验室、闽览室、会议室、医 6m) 消防车 20.6 0.7 6.5 ae 院门诊室 2.0 0.7 0.6 0.5 (1)餐厅 4.0 0.7 0.7 0.7 教室、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 2.5 0.7 0.6 0.5 房 家室 [2)其他 2.0 0.7 0.6 0.5 (1)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座 10 浴室、卫生间、置洗室 2.5 0.7 0.6 0.5 位的看台 3.0 0.7 0.5 0.3 (1)宿会、馆、医院病 房、托儿系、幼儿园、住宅 2.0 0.7 0.5 04 续表5.1.1 0.5 标准保 组合信 准永久售 (AN/=)m. 系m. 0.5 定席、 (2)办公楼、餐厅、医院 n 2.5 0.7 0.6 0.5 (1)可能出现人类套售的 RR 情况 3.5 0.7 0.6 8.5 0.3 (3)教学楼及其他可能出 0.5 成人员老案的情况 3.5 0.7 0.5 03 (2)其他 2.5 0.7 0.6 6.5 注:1本表系始各项活荷载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当使用荷载较大、境况特微成 0.3 (1)多服性宅 2.0 0.7 0.5 0.4 有专门要家时,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0.8 12 模梯 2第6项书库活荷教当书架高度大于2m时,书库适荷载尚应接每米书架高 0.8 (2)其他 3.5 0.5 0.3 度不小于2.MN/m²确定: 3第8项中的客车活类数适用于停拉载人少于9人的客车:消防车活有载 15 适用于满载总置为300%N的大型车辆:当不特合本表的要求时,应将车轮 的局部有载族结构效应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 4第8项消防车活荷载,当取向板硬盖板持分于3mX3m~6mX6m之间时, 应肤持度线性插值确定: 5第12项楼梯活荷载,对预制楼模路步平板,尚空换1.5N集中荷载验算: 6本表各项费载不包抵留增自重和二次装修我款:对国定隔增的自重应按水
5.3屋面活荷载 5.3.1房屋建筑的星面,其水平投影面上的厘面均布活荷载的 标准值及其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的取值,不 2设计墙、柱和基确时: 1)第1(1)项应按表5.1.2规定采用: 应小于表5.3.1的规定.
2)第1(2)~7项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表5.3.1里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 3)第8项的客车,对单向板楼盖应取0.5,对双向板楼 系数、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 盖和无揉楼盖应取0.8; 类别 标凉生 始合值系放 准永久值系数 4)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星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kX/e) . . . 注:楼面骤的从属面权应按骤两侧各孤伸二分之一梁间距的范围内的 1 不上人的屋面 0.5 0.7 0.5 6.0 0.7 0.5 0.4 实际面积确定.
1 上人的星 xo 2.9 3 星溪花园 0.7 0.6 0.5 表5.1.2活荷载按模层的折减系数 3.0 0.7 0.6 0.4 以上的用教 墙、柱、基磁计算能 2-3 4~5 6~8 注:1不上人的湿面,应路工成维修背载较大时,应接实际情况采用:对不网类 型约皓构应按有关设计膜范的规定采用,但不得低于0.3M%/: 计算载面以上各楼器 有载总和的折减系数 (0.90) 1.00 0.85 6 70 0.65 2高上人的里面兼作其他用选时,应接柜应楼面近荷载采用: 0 60 3对于固屋面排水不粉、增言等引起的积水背载,应采取构造措施加以器 注:当模面的属面积过25m时,应显用报号内的系数.
止:必要时,应按积水的可能深度确定里面活狗载: 4星顶花国活荷载不应包播花属土石等材料自盒, 18
上海市禁止或者限制生产和使用的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目录(第五批).xlsx
上海市禁止或者限制生产和使用的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目录(第五批) 序号类别 材料名称 禁止和限制的范围和内容 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装饰复合板除外) 外墙 岩棉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外墙外侧作为主体保温系统设计使用 保温 系统 保温板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27米以上住宅以及24米以上公共建筑工程的外墙外侧作为主体保温 系统设计使用,且保温装饰复合板单块面积应不超过1平方米,单位面积质量应不大于20kg/ 保温板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80米以上的建筑工程外墙外侧作为主体保温系统设计使用,且保温 装饰复合板单块面积应不超过1平方米,单位面积质量应不大于20kg/r 5 施工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玻璃幕墙施工工艺 禁止在玻璃幕墙施工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全玻璃幕墙或局部破损补片除外) 6 全隐框玻璃幕墙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 场所,临近道路、广场及下部为出入口、人员通道的建筑工程中设计使用 7 建筑 采用钢销、T形连接件和角形倾斜连接件连接和支撑的石 幕墙材面板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中设计使用(局部破损维修除外) 于挂石材幕墙的花岗石磨光面板最小厚度小于25m,粗面 板材厚度小于28mm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中设计使用 9 不锈钢整体铸造挂件厚度小于3mm,铝合金挂件厚度小于 Am的石材挂件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中设计使用 10 建设 氯离子含量大于0.02%的建设用砂 禁止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中使用 氯离子含量大于0.01%的建设用砂 禁止在预应力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或以上的混 凝土结构、其它有特殊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计使用 12 非Low-E镀膜单腔普通中空玻璃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外窗部位设计使用 13 将滑撑直接用自攻螺钉进行安装的建筑外开塑料窗(包括 外平开塑料窗和外开上悬塑料窗)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中设计使用 及五 14 金配 件 传热系数K值大于2.2(V/m².K)的建筑外窗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中设计使用 15 气密性能分级低于6级的建筑外窗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中设计使用
16 外窗用铝合金主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基材公称壁厚小于 1. 8mm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中设计使用 外窗 17 及五 外平开窗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七层及以上民用建筑中设计使用外平开窗,二层至六层民用建筑中 金配 限制使用外平开窗,当确需采用时,外窗应设计有儿童和窗扇防坠落装置及安全限位装置.
件 18 现场加工拼装建筑外窗(大型组装窗和带有转角的凸窗除 外)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中使用 19 防水 再生料生产的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中设计使用 20 林 明火热熔法施工的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 禁止在密闭空间、通风不畅空间和附近有易燃材料的建筑工程中设计使用 21 涂料溶剂型涂料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使用 管道砂模铸造铸铁管 禁止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设计使用 22 ( 突的,以此条为准
GB/T 14048.1-202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 总则.pdf
CCSK30 ICS 29.13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048.1-2023 代替GB/T14048.1-201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Part 1:General rules (IEC60947-1:2020.MOD) 2023-11-27发布 2024-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4048.1-2023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基本术语和定义 3.2试验 3.3端口 3.4开关电器 3.5开关电器的部件 11 3.6开关电器操作 15 3.7特性量 19 3.8本文件中特性的符号和参考条款 分类 5特性 28 5.1特性概要 28 5.2电器型式 5.3主电路的额定值和限值 29 5.4使用类别. 5.5控制电路 5.6辅助电路 34 5.7继电器和脱扣器 34 5.8与短路保护电器(SCPD)的协调配合 34 6产品信息 34 6.1资料的内容 34 6.2标志 35 6.3安装、操作和维修、停用和拆卸说明 98 6.4环境信息. 36 7正常的使用、安装和运输条件 36 7.1正常使用条件 36 7.2运输和储存条件 38 7.3安装. 38 8结构和性能要求 38
GB/T 14048.1-2023 8.1结构要求 38 性能要求 8 3 电磁兼容性(EMC) 9试验 9 1 试验的分类 50 9.2 验证结构要求 52 验证性能要求 57 9.4EMC试验 附录A(资料性)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使用类别协调 附录B空白 附录C(规范性)封闭电器的外壳防护等级 附录D(资料性)夹紧件和夹紧件与连接器件之间的关系的举例 附录E(资料性)调整负载电路方法的说明 附录F(资料性)短路功率因数或时间常数的确定 F.1短路功率因数的确定 F.2短路时间常数的确定(波形图法) 附录G(资料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 G.1基本要求 G.2筋的使用. 121 附录H(资料性)电源系统的标称电压与电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的关系 附录1(规范性)耐湿性能及其要求 127 1.1电器耐湿性能 1.2被试电器的试前条件 13试验方法 127 1.4试验结果的判定 附录J(资料性)涉及制造商与用户的协议条款 附录K(规范性)确定功能安全性应用中所用机电式电器可靠性数据的步骤 129 K.1通则 K.2术语、定义和符号 129 K.3以寿命试验结果为基础的方法 130 K.4数据信息 134 K.5示例 134 附录L(规范性)端子的标志和识别数码 L.1通则 L.2阻抗的端子的标志(字母数字) L.3具有双位置开关电器触头元件的端子标志(数字) L.4过载保护电器的端子的标志 140
GB/T 14048.1-2023 L.5区别数字 141 L.6外部电子线路元器件、触头和整机的端子标志 附录M(规范性)易燃性试验 145 M.1热丝引燃试验(HWI) M.2电弧引燃试验(AI) 146 M.3HWI和AI要求 147 附录N(规范性)具有保护性隔离的电器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49 N.1 概述 149 N.2 术语和定义 149 N.3 性能要求 N.4试验要求 附录0(资料性)环境意识设计 0.1通则 0.2 本附录范围 0.3 术语和定义 0.4 一般考虑事项 0.5 环境意识设计(ECD)的基本要求 ...158 0.6环境意识设计过程(ECD过程) 0.7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ECD工具 159 O.8相关的ISO技术委员会 245 159 附录P(资料性)与铜导体相连的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端子接线片 附录Q(规范性)特殊试验 -环境试验目录 162 Q.1通则 Q.2设备分类 162 Q.3试验. 163 附录R(规范性)在操作和调整过程中的易近部件介电试验用金属箔的应用 168 R.1通则 168 R.2目的. 168 R.3设备分区 168 附录S(规范性)数字输入和输出 174 S.1概要 174 S.2术语和定义 174 S.3功能要求 174 S.4输人/输出要求的验证 182 S.5制造商提供的一般信息 184 S.6数字输入标准工作范围公式 185 附录T(规范性)电子式过载继电器的扩展功能 981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pdf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2024年10月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前言 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优化和提升居住区整体环境和 城市景观,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规范和指导我市加装电梯工作,依据《青 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暂行办法》(青政办字(2021)1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青建办字(2023)78号)、《青岛市既 有住宅加装电梯设计技术导则》(2021版),总结过去三年来本市既有住宅加装电 梯的工程实践案例以及各方需求和意见,参照山东省工程及建设标准《既有居 住建筑加装电梯附属建筑工程技术标准(DB37/T5156-2020)并结合相关设计规范 的颁布实施,制定本设计指引.
本设计指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建筑、结构、设备、消防安全六部分 内容.
主要起草人:林靖、徐艳、任广瑞、王爱英、胡晓东、刘鹏、刘杰茹、于敬亮、 国立安、李力.
审核人:徐达、王伟、孙常青、孙绍东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目录 前言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建筑.... 4.结构.. 5.设备. 6.消防安全. 引用标准名录 15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1.总则 作,保障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市实 际,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施工图设计,《青岛市既有住宅 加装电梯设计技术导则》中有关施工图设计内容与本指引不一致的,按照本指引执 行.
1.0.2加装电梯工程应遵循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经济等原则:满足结构 安全、消防、防灾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妥善处理相邻住户关系,同时便 于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减少对本楼及周边住户正常生活的影响:加装电梯的结 构主体设计工作年限不得低于既有建筑使用年限.
1.0.3鼓励采取平层入户方式加装电梯,实现无障碍通行.
1.0.4加装电梯实施前应综合考虑其对室内外给水、排水、供热、燃气、强电、 弱电等管线的影响,有影响时应避让或移改地下管线,保证地下管线的安全.
1.0.5加装电梯工程应模式协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集成化进行各专业协 调设计.
在设计中应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对有可能造成人 体伤害的设备、管道及管线,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0.6加装电梯工程尚应执行其他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3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2.术语 2.0.1既有住宅 已投入使用的住宅.
2.0.2适老化改造 为适用老年人生活需求而进行的改造.
2.0.3无障碍电梯 适应行动障碍者及视力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
2.0.4装配式电梯井道 专指钢结构装配式电梯井道,井道钢柱、钢梁在工厂分段焊接拼装完成,现场 吊装安装的电梯井道形式.
2.0.5结构改造 引起结构改造、结构布置、结构构件或节点发生改变,以及因荷载增加导致结 构承载力或变形不足需要采取相关措施的改造.
结构改造分为结构整体改造和结构 局部改造.
2.0.6平层停靠 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与既有住宅各楼层楼面标高一致,从各电梯停靠层站无需 上(或下)楼梯踏步即可无障碍进入户内的加装电梯方式.
2.0.7半层停靠 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与既有住宅各楼层间的楼梯休息平台标高一致,从各电梯 停靠层站需上(或下)一定数量楼梯踏步才能进入户内的加装电梯方式.
2.0.8电梯井道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增建筑中,由结构构件和外围护体系构成、供电梯在其内 部沿竖向行走的封闭空间.
2.0.9入户连廊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选择平层停靠方式时,从各电梯停站层候梯厅进入户内的走 廊,可以是全部新建,也可以是部分或全部利用既有住宅现有阳台.
GB/T 39698-2020 通用硅酸盐水泥出厂确认方法.pdf
ICS 91.100.10 Q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698-2020 通用硅酸盐水泥出厂确认方法 Confirmation methods for delivering monPortland cement 2020-12-14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4)日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宁波科环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四 川鑫统领混凝土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隅水泥节 能科技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贵州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院、祥云县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深圳广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 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铜川)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费皇金隅水泥有限公司河北 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石家庄市曲寨水泥有限公司、洛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 江宝厦建设有限公司、邯郸金阔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利森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万兴建筑集 团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金隅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 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嘉华锦屏特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建工建材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株洲宏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中建 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晨、张大康、俞枢根、颜碧兰、马国宁、郭利、宓振军、冯晓东、张丽梅、李文伟、 赵虎奎、李习花、陆超、肖忠明、祝尊峰、李少强、崔亚梅、翟永山、钱念伟、李达、田大春、崔文刚、张立华、 武振平、李新交、马艳、农兴中、翟利华、于毅、柏光山、王小平、郝进秀、王会强、史顺才、杨大钦、白永刚、 龚明、李燕红、刘永奇、鲁风春、周光军、刘振东、李建海、邓程鸿、毛弘、梅国政、吕天宝、李景卓、魏丽额、 郑旭、温培艳.
通用硅酸盐水泥出厂确认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出厂确认方法的基本要求、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出厂水泥质量确认、 水泥质量异常的处理及应急预案.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出厂前对其质量符合性的确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4131水泥的命名原则和术语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30760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 GB31893水泥中水溶性铬(V)的限量及测定方法 JC/T738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4131和GB/T19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出厂水泥质量确认quality confirmation for deliveringmonPortland cement 通过对水泥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依据相关信息预测出厂水泥质量,明确其满足标准要求的 行为.
3.2 质量保证系数qualityguarantee coefficient 定量表征出厂水泥满足要求的安全程度.
注:该系数用于判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对于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一组数据,质量保证系数可以与合 格率对应.
3.3 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 C. 数据标准差与其平均值的比.
注:反映的是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
GB/T 39698-2020 4基本要求 4.1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质量确认制度由企业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制定,并监督相关部门实施.
4.2企业质量控制部门应建立出厂水泥与生产过程所涉及主要材料批次间的溯源体系.
4.3水泥企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生产过程所涉及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
4.4质量确认制度应包括水泥质量异常的处理及应急预案.
5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生产企业应制定符合本企业生产条件的原燃材料、生料、熟料、出磨/人库水泥和出厂水泥的质量控 制要求,满足要求时,水泥产品方可出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求见附录A.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时, 应增加过程质量控制,满足GB/T30760对重金属的要求.
6出厂水泥质量确认 6.1出厂水泥质量确认内容 包括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包装质量以及合同约定的技术内容(例如水泥出厂温度等).
6.2出厂水泥质量确认方法 出厂水泥的质量可通过过程质量控制、出磨/入库水泥或出厂水泥的质量检验进行确认.
每一项水 泥出厂检验项目具体采用的确认方法,应在质量管理文件中予以说明.
6.3出厂水泥的强度确认方法 根据出厂水泥的3d和28d强度与出厂水泥或出磨水泥的1d强度或快速强度的关系进行强度预 测,该关系应按照不同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分别建立,当生产条件、原材料等变化时应及时修正,快速 强度按JC/T738进行.
当通过出磨水泥进行强度预测时,出磨水泥质量应稳定并满足:28d抗压强度月(或前一个统计 期)平均变异系数满足C,≤5.0%(强度等级32.5)、C、≤4.0%(强度等级42.5)、C,≤3.5%(强度等级 52.5及以上).
当出磨水泥质量出现波动或28d抗压强度月(或前一个统计期)平均变异系数C> 5.0%(强度等级32.5)、C >4.0%(强度等级42.5)、C >3.5%(强度等级52.5及以上)时,应通过出厂水 泥进行确认.
6.4质量保证系数 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按式(1)进行计算.
.( 1) 式中: 质量保证系数; M-控制指标,企业自行确定: x-统计期(每季度)内某性能的平均值; 一统计期(每季度)内某性能的标准偏差.
2
GB/T39698-2020 7水泥质量异常的处理及应急预案 7.1企业质量控制部门制定质量异常的判断标准,宜对质量异常的程度进行分级.
7.2企业质量控制部门制定不同质量异常程度时的紧急处理方法,宜包括处理权限、报告制度和紧急 联络方式.
7.3企业质量控制部门制定质量异常水泥的处理方式,宜包括质量异常数据的再检验频率及恢复常规 检验频次的条件.
GB/T 39684-2020 外窗热工缺陷现场测试方法.pdf
ICS 91.040.01 P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684-2020 外窗热工缺陷现场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of thermal irregularities for external window opening 2020-12-14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684-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检测 5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6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外窗润口热工缺陷数据处理及评价案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外窗洞口热工缺陷测评报告模板
GB/T 3968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临胸县检验检 测中心、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张 披市建筑管理总站、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限公司、浙江意诚 检测有限公司、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誉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 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众合检测应用技术研究限公司、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南京南 大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广东稳固检测鉴定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保温隔热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玉忠、孙立新、西华昆、吴铺、李仲仁、潘振、王勇、梁品、刘青山、陈向东、 李万琴、刘伟、施云、张慧、汪新天、沈嘉毅、崔咏军、韩組、刘立创、郝志华、赵芳、叶少华、朱晓姣、赵鑫、 曲军解、陈刚、徐长春、于跃洋.
GB/T 39684-2020 外窗热工缺陷现场测试方法 1范围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红外热像法对非透光建筑围护结构外窗洞口区域热工缺陷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T132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窗洞口external windowopening 墙体上安设外窗的预留洞口.
3.2 洞口侧面opening side 检测面中建筑外窗洞口的窗上、下口、窗侧口断面等四周的侧墙面.
3.3 外窗洞口的构造尺寸向外延500mm范围的区域.
3.4 检测区域test area 由建筑围护结构中的润口侧面和洞口区域组成.
3.5 红外热像法infrared thermography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表面辐射温度原理,拍摄被测建筑体表面辐射温度的方法.
3.6 热工缺陷thermal irregularities 利用红外热像法测试时,与检测区域平均温度的温度差大于1.0K的部位.
3.7 网格法grid method 以网格为单元,将检测部位的红外热像图按纵、横两个坐标轴分解,每个单元均能表征细部区域温 度特征的图像数值离散处理方法.
GB/T 39684-2020 面积温差值area degree product 热工缺陷区域温度和检测区域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该热工缺陷区域面积的累计值.
参照温度reference temperature 在被测物体表面测得的用于标定红外热像仪的物体表面温度.
4检测 4.1检测区域 4.1.1检测区域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外窗洞口构造尺寸与上、下层楼板底的垂直距离不足500mm时,润口周边区域应取至上层 楼板下侧处、下层楼板上侧处;当外窗润口的构造尺寸与左、右相邻两侧分隔墙的水平距离不 足500mm时,洞口周边区域应取至该侧分隔墙处; b)当相邻两外窗洞口的构造尺寸水平距离不足1000mm时,洞口周边区域应取至相邻两建筑 外窗润口的构造尺寸中线处; c)当检测区域内有阴阳角时,应将阴阳角的热桥影响区域面积计入为检测区域面积.
4.1.2检测区域面积应按洞口侧面投影面积和洞口区域投影面积累积计算.
4.1.3当检测区域内有护栏时,可在保留护栏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4.2检测条件 4.2.1检测前应将外窗关闭,宜采用胶带对外窗开启扇接缝处封堵.
4.2.2检测前至少24h内的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值应与检测时的室外空气温度相比,其差值不应大于 10 K. 4.2.3检测前24h至检测结束,建筑物室内外空气温度平均温差不应小于10K.
4.2.4检测前6h内,检测区域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外表面不应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当无法避免太阳直接 照射时,应在夜间检测.
4.2.5检测应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当内表面无法进行检测时可取外表面.
可采用吊篮、无人 机等辅助设施协助检测.
4.2.6检测区域表面应避免受到热源的直接辐射,当洞口区域有暖气散热器时,应关闭暖气并且放置 24h后,方可进行测试.
4.2.7当检测区域的面层为低发射率材料时,应采用遮挡等有效措施.
4.2.9检测期间的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变化不应大于2K,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0%,室外风 力不应大手3级.
4.3检测设备 4.3.1检测设备宜选用具备图像显示、存储和分析功能的手持式红外热像仪,其性能应满足表1的 要求.
GB/T 39692-202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低温试验概述与指南.pdf
ICS 83.060 G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692-2020/ISO 18766:2014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低温试验 概述与指南 Rubber,vulcanizedor thermoplastic-Low temperature testing General introduction and guide (ISO 18766:2014 IDT) 2020-12-14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692-2020/ISO 18766 :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8766: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低温试验概述与指南》.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徐轮橡胶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毅立方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明珠试验机械有限公司、赛轮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菲、韦帮风、刘练、张丽杰、路官山、张美玲、闫毅、尹智、吕强、朱牧之、周天明、 侯晓倩、谢君芳、孙斯文.
GB/T 39692-2020/ISO 18766 :2014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低温试验 概述与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低温性能测试方法的概述与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理解各种低温性能的意义,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低温试验low temperature test 在低于标准实验室温度的条件下测量各项性能的试验.
3低温试验类型 3.1概述 随着温度降低,橡胶的硬度逐渐增加,最终呈现又硬又脆的状态,而且因外力导致形变的恢复变得 更加缓慢,橡胶变硬变脆的点就是玻聘化转变点,任何物理测试都可以在低温下进行,对于某些特定 目的有必要根据实际应用关注一些性能随温度降低而变化的情况,这些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动态模 量、回弹性和电阻率等.
常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或动态热力学分析法(DMTA)来测定玻璃化转变 温度(T.
).
在此应注意,T.
的测量取决于所使用的测试频率,"快速”测试产生的T比”慢速”测试的 更高,详细信息可参考文献[6].
准化.
这些低温测试可分为以下几类: 刚性变化; 脆性点; 恢复率(压缩恢复和拉伸回缩).
此外,某些橡胶,如天然橡胶、氯丁橡胶,在低温下由于部分结晶面变得僵硬.
这是一个渐变的过 程,历时数天或数周.
但是,这种结晶过程对于每种聚合物来说,在某一特定的温度下又会显得非常迅 速,例如,天然橡胶在一25C下结晶得非常快.
因此,用来测定结晶效应的那些试验,就必须测定低温 下“老化”一段时间后的刚性或回缩性能的变化情况.
3.2刚性变化 历史上,在使用热分析仪之前,低温下测量拉伸或压缩模量比较困难,且成本高,虽然在常温下很 少用扭转试验来测定刚性,但是当温度降低时用它来测量刚性的变化则很方便,该橡胶测试方法在 ISO1432中被称为吉门试验,规定使用扭转钢丝提供扭矩将试样进行扭转,测量的刚性与对应温度为
GB/T 39692-2020/ISO 18766: 2014 函数关系.
测量可以在液体或气体环境中进行,升温方式可用间隔升温或连续升温,原则上,这些可选 方式产生的结果相同.
结果表示为温度,该温度点对应相对模量(相对于23℃)为2、5、10和100.
如需要,可以计算在任 一温度下的表观刚性扭转模量,但因其取决于测试条件,所以不应被视为绝对值.
随着现代带有环境试验箱试验机的发展,特别是动态热力学分析仪,采用较常用的变形模式,在常 温条件下和高温条件下获得的变形测试数据比较匹配,但ISO1432方法仍被广泛使用.
3.3脆性温度点 ISO812标准中描述了一种测定材料脆性温度点的方法.
用单悬臂装置冲击试样,冲击头速度为 2m/s.结果为通过或失败,试样出现任何裂纹或断裂都为失败.
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仅器,测试可以 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进行,原则上结果相同.
规定了两个测试程序:脆性温度的测定和50%脆性温度的测定,前者给出了没有任何试样产生破 坏的最低温度,后者是确定有50%的试样发生破坏时的温度,50%脆性温度方法重现性较好,但需要 较多的试样,为规范使用,本测试可以作为规定温度下通过性判定程序.
3.4低温恢复试验 测量低温下的变形恢复最直接的方法是压缩变形或拉钟形变试验,1SO815-2中给出了压缩恢复 的试验方法.
从本质上讲,它是常规的压缩变形试验,但该方法要求将压缩试样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卸 载并恢复, 虽然原理简单,但是由于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卸载并测试试样的恢复情况,该试验实际操作是相当困 难的,该测试影响因素较多,需用专用的测试装置.
另一种基于拉伸恢复的试验方法被称作低温回缩试验(TR试验),该试验方法被广泛应用, ISO2921详细介绍了该方法.
将拉伸试样放入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传热介质中,将温度逐渐升高.
随着温度升高,试样逐渐恢复.
根据温度-回缩率曲线图,得到与10%、30%、50%、70%回缩率相对应 的温度点,这种结果表示方法在原理上与吉门刚性试验相似.
3.5结晶 原则上,任何低温试验均可用来研究结晶效应,只要将试样在低温下放置的时间比标准试验长得多 就可以,大部分标准方法都可以使用这样的条款,例如,TR测试标准.
ISO3387是一个基于硬度测试 的标准.
规定将试样置于低温箱内保持一段时间后,立即测量试样的硬度.
故置时间通常为24h和 168h,该方法与低温下测试压缩变形一样,在低温下操作试验较为困难,但由于硬度测定对硫化胶、 未硫化胶都适用,这也是采用硬度试验方法的一个原因,面其他低温测试方法都不适用于未硫化橡胶.
4低温试验的意义 由于结果取决于特定的试验条件,没有一个低温测试的标准可以获得绝对值结果,不同条件得到 不同的结果,因此,测试结果仅表示该产品大致的低温性能,并不能准确反映该产品特性.
然面,在吉 门试验和TR试验中,测量的结果实质上是表征属性的变化,这是由于该类试验与条件的关联较小.
因此,不同的测试方法表征产品不同的低温性能,各种方法互为补充,具体使用哪种测试方法,取 决于相关联的使用场合.
例如:仅考察剩余弹性,可以使用脆性温度测试方法;如考察密封制品的变形 恢复性能,使用压缩变形或TR测试方法关联性较好.
如前所述,与标准化低湿试验中的特性相比,其 他特性可能更适合于特定的环境.
GB/T 39692-2020/ISO 18766 :2014 5试验比较 虽然不同的测试方法测量样品不同的低温性能,但是常见的问题是如何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关 于探讨各试验方法间比较的文献见参考文献[6].
应该指出,虽然试验用的胶料等级并不总是相同 的,但是在相似的测量之间(如硬度和吉门模量)或相同刚度程度[如胞性和TR10或T10(吉门)]的测 量之间期待显示出合理的相关性.
GB/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ICS 77.060 H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Classification of soil corrosivity 2020-12-14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63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 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刚、侯捷、杜翠薇、李倩、刘智勇、孙梦寒、张达威、何树全、丁德.
GB/T39637-2020 引言 材料的土壤环境腐蚀情况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土壤环境腐蚀性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助于工 程项目的选材、设计、维护以及失效预防,对国家经济与国防建设、科技进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我国在土壤腐蚀性等级分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长期以来主 要采用简单指标的方法(如电导率法、多指标法等),单一考虑各指标的作用,基本忽略了土壤各个要素 之间相互作用,与国际先进方法脱节严重.
因此,这类方法具有重大局限性,常常会出现误判.
通过对金属和合金在土壤环境中腐蚀行为机理的深入研究并建立科学的土壤腐蚀测试与评价体 系,本分类及评估方法主要涵盖了基于碳钢、锌、铜、铝标准试样第1年腐蚀速率或土壤环境理化性质 (土壤电阻率、氧化还原电位、自然腐蚀电位、土壤pH值、土壤质地、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土壤CI 含量)的两种土壤腐蚀性分类方法,通过本方法对土壤环境中的腐蚀性分类进行快速、可靠的分析与评 估,进而指导抗腐蚀性工程项目的选择、设计、维护、失效预防等过程.
GB/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腐蚀性的分类、基于金属标准试样腐蚀速率的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及基于 土壤环境数据的腐蚀性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对一般土壤环境腐蚀性的分类和评估.
本标准不适用于对特殊土壤环境腐蚀性的分 的局部土壤环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123-200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GB/T10123-2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腐蚀性corrosivity of the soil 土壤及其组成物质导致金属和合金腐蚀性的能力.
3.2 土壤电阻率soilresistivity 单位长度上土壤的电阻平均值,是表征土壤导电性能的指标.
注:单位是欧姆米(0m). 3.3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potential 情性电极置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溶液中,在它的氧化态与还原态之间建立平衡时的电位.
注:土壤中的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在氧化还原电极(常为铂电极)上达到平衡时的电投电位.
3.4 土壤腐蚀性分类category of corrosivity of soil 与1年腐蚀效果有关的土壤腐蚀性评定标准.
4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 4.1土壤环境腐蚀性分为5大类,等级分为5级,见表1.等级分类应按第5章的要求进行腐蚀性测 定,不能测定时应按第6章的要求进行腐蚀性评估.
腐蚀性评估方法是常规方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和局限性.
4.2通过第1年腐蚀失重确定的腐蚀性分类反映了理设当年具体的土壤环境状况.
GB/T 39637-2020 4.3通过当地土壤和典型土壤环境进行的资料性评估所得到的腐蚀性分类,可能导致偏差.
当实验数 据不可用时,使用本方法.
表1土壤腐蚀性分级 等级 腐蚀性 1 弱 2 较润 3 中 4 强 5 极强 5基于金属标准试样腐蚀速率的腐蚀性分类 5.1一般规定 用金属标准试样埋片获取腐蚀速率,根据第1年的腐蚀速率来进行土壤环境腐蚀性的分类.
本章 宜在腐蚀防护系统设计之前进行.
5.2基于金属标准试样腐蚀速率的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 金属标准试样为板状试样,具体的试样要求与操作规程参见附录A.
其对应的测试数据和评价分 类见表2. 表2金属标准试样埋片第1年的腐蚀速率分类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速率ror 碳制 锌 钢 铝 等级 平均腐蚀 最大腐蚀速 平均腐蚀 最大腐蚀速 平均腐蚀 最大腐独速 平均腐蚀 建率°/ 速率°/ 速率"/ 速率"/ 最大腐蚀速 /(gm/a) 率/(jxm/a) /(μm/a) 率/(xm/a) [g/(m² • a)] [g/(m² • a)] [g/(m² • a>] [/(m² • a)] 1(羽) <100 <100 <200 <100 <5 <8 <20 300 ~500 300~600 >400 ~800 ≥300~600 ≥10~20 ≥15~25 >≥50~150 200~300 4(强) 500~700 ≥600~900 800~1500 ≥600~1000 >20~28 >25~30 >≥150~300 300~500 5(极强) 700 ≥900 >1500 ≥1000 >28 >30 >300 >500 注1:分类标准是根据用于腐蚀性测试的标准试样腐蚀建率确定的.
注2:平均腐蚀速率和最大腐蚀速率分别满足不同等级分类,可按最高等级处理.
标准试样埋设第1年失重法计算的平均腐蚀速率.
最大腐蚀速率是指平行标准试样的最大蚀坑深度除以1年计算面得.
GB/T 39635-2020 金属材料 仪器化压入法测定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pdf
ICS 77.040.10 CCS H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635-2020 金属材料仪器化压入法测定 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 Metallic materials-Measurement of indentation tensile properties and residual stresses by an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 (ISO/TR 29381:2008 Metallic materials-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by an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Indentation tensile properties, NEQ) 2020-12-14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635-2020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说明 5原理 6试验,... 10 7试样 12 8试验程序. 12 9结果的不确定度 13 10试验报告 13 附录A(资料性)单轴拉伸性能和压痕拉伸性能的比较 15 附录B(资料性)钻孔法、切割法、X射线衍射法和仪器化压人试验法测试残余应力的比较 18 参考文献 12
GB/T 39635-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TR29381:2008《金属材料仅器化压人试验测定力学性能压 本文件与ISO/TR29381:2008的主要差别如下: 一修改标准名称为“金属材料仪器化压人法测定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增加了测定残余 应力部分,以指导仅器化压人试验方法进行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的测定: 修改了范围,删除了ISO/TR29381:2008第1章三种方法的叙述,增加了残余应力的叙述: 一修改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球形压头和维氏压头的术语和定义: 一修改了符号和说明,增加了残余应力部分的符号和名称: 保留了1SO/TR29381:2008的应力应变法5.1.1原理和5.1.16数据分析作为本文件的5.1压 痕拉伸性能测量原理,调整了ISO/TR29318附录A的A.3作为本文件的5.2为残余应力测 量原理,并对内容进行修改:删除了没有应力应变法直接有效的有限元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法的 内容,增强了仪器化压人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 一增加了残余应力试验程序.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北京春秋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限公司、上海尚材验机有限公司、上海海 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 之峰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征跃、董莉、孙明成、许学龙、马恒、邓小伟、侯慧宁、卫志清、吴益文、苟渊、 方健、陈天斌.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