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10月 ( 第 24 页)

ICS 19.100 J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901.1-2019/ISO19232-1:2013 代替GB/T23901.1-2009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 第1部分:丝型像质计像质值的测定 Non-destructive testing--Image quality of radiographs- Part 1:Determination of the image quality value using wire-type image qualityindicators (ISO 19232-1:2013 IDT) 2019-05-10发布 2019-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3901.1-2019/ISO 19232-1: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丝型像质计规范 5像质计的使用 6像质值的确定 附录A(资料性附录) ASTME747-04通用丝型标记对照指南 参考文献.
GB/T 23901.1-2019/ISO 19232-1:2013 前言 GB/T23901《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丝型像质计像质值的测定; 一第2部分:阶梯孔型像质计像质值的测定; 第3部分:像质分类; 第4部分:像质值和像质表的实验评价; 第5部分:双丝型像质计图像不清晰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2390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3901.1一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1部分:线型像质计像质 指数的测定》,与GB/T23901.1一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射线照相底片像质”改为"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 “像质指数"改为"像质值”; -“胶片”改为“探测器”; 一“线型像质计”,改为"丝型像质计”; 增加了附录A.用于对照ASTM丝型像质计标记与GB像质计丝编号之间的转换.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9232-1:2013《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1部分:丝 型像质计像质值的测定》.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19802一2005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ISO5580:1985,IDT) GB/T23901.4一201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4部分:像质值和像质表的实 验评价(ISO19232-4:2013,IDT) GB/T27050.1-2006合格评定供方的符合性声明第1部分:通用要求(ISO/IEC17050-1: 2004 IDT) 本部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航天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湖 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缙云像质计厂、矩阵科工检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材 料研究所、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四川航天 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飞天众知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 究所、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上海航 天控制技术研究所、艾因蒂克检测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国珍、陈亦维、蒋建生、丁杰、王晓勇、柳章龙、江运喜、朱从斌、周建平、危荃、 徐薇、孙建罡、张政、王道龙、黄文大、吕延达、袁生平、刘军、胡玲、陈虎、袁支佐、张瑞、张义凤、翟莲娜、 马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3901.1-2009.

GB/T 23901.1-2019/ISO 19232-1:2013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 第1部分:丝型像质计像质值的测定 1范围 GB/T23901的本部分规定了使用丝型像质计确定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的器材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使用丝型像质计测定射线照相检测像质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5580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Non-destructive testing一Industrialradi- ographic illuminators-Minimum requirements) ISO/IEC17050-1合格评定供应商的合格评定第1部分:总则(Conformityassessment一 Supplier’s 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ISO19232-4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4部分:像质值和像质表的实验评价(Non- destructive testing--Image quality of radiographs-Part 4: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image quality values and image quality tabl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图像质量image quality 像质 反映所显示细节的程度的射线照相检测图像特征.

3.2 像质计image qualityindicator;IQI 能够测量所获得的像质,由一系列不同等级尺寸的丝或带孔的阶梯组成的器件.

注:像质计也可用图像质量指示器、IQI表述.

像质计类型通常为丝型或阶梯孔型.

3.3 像质值image quality value 表示为要求或达到像质计在射线照相检测图像上可识别的最细丝或最小孔的测定值.

注:像质值也可用图像质量值、IQI灵敏度(IQIsensitivity)表述.

丝型像质计的编号见表1.

4丝型像质计规范 4.1像质计尺寸及名称 丝型像质计如图1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040.10 CCS H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838.4-2020/ISO14577-4:2016 代替GB/T21838.4-2008 金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的 仪器化压入试验第4部分: 金属和非金属覆盖层的试验方法 Metallic materials-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 for hardness and materials parameters-Part 4:Test method for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 coatings (ISO14577-4:2016 IDT) 2020-12-14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1838.4-2020/1SO 14577-4:2016 目 次 前言 引言 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符号和说明 4试验机的校准和检验 5试样 5 1 一般要求 5.2表面粗糙度 5.3抛光 5.4试验面清洗 6试验程序 6.1试验条件 6.2试验步骤 7覆盖层表面压人试验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 7.1 一般要求 7.2覆盖层压入模量 7.3覆盖层压入硬度 8结果的不确定度 9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接触点和完全弹性范围 13 参考文献 15
GB/T 21838.4-2020/ISO 14577-4:201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GB/T21838《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人试验》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试验方法; 第2部分:试验机的检验和校准; 第3部分:标准块的标定: 第4部分:金属和非金属覆盖层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为GB/T21838的第4部分.

本文件代替GB/T21838.4-2008(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痕试验第4部分:金 属和非金属覆盖层的试验方法),与GB/T21838.4-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部分符号和说明(见2008年版的第3章); 一删除了间接检验失败时应对措施的流程图(见2008年版的图1): 删除了漂移率测定的描述(见2008年版的6.2.2): 修改了覆盖层压人模量的测定(见7.2.2008年版的7.2): 修改了覆盖层压人硬度的测定(见7.3,2008年版的7.3); 增加了不确定度估算的描述(见第8章): -删除了规范性附录机架柔度校准程序(见2008年版的附录A).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4577-4:2016(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人试验 第4部分:金属和非金属覆盖层的试验方法》.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ISO/IEC指南98-3:2008,MOD).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在表1中增加脚注:“对非圆形压痕.a为接触面积等效半径”(见第3章); 7 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采埃孚亚太集团有限公司、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冶金 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钢研纳克成都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滨、王春亮、李荣锋、董莉、侯晓东、沙菲、侯慧宁、巴发海、高怡斐、王博亚.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1838.4-200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040.10 H 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838.1-2019/ISO14577-1:2015 代替GB/T21838.1-2008 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 仪器化压入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Metallic materials-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for hardness andmaterialsparameters-Part 1:Testmethod (ISO 14577-1:2015 IDT) 2019-08-3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1838.1-2019/ISO 14577-1:2015 目 次 前言 引言 IV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符号和说明 4试验原理 5试验机 6试样 7试验程序 8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9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根据试验力-压人深度数据测定材料参数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压人试验过程所用的控制方式 18 附录C(规范性附录) 试验机柔度和压头面积函数 19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关于金刚石压头的说明 20 附录E(规范性附录)试样表面粗糙度对试验结果准确度的影响 21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压人硬度H和维氏硬度HV的换算 22 附录G(规范性附录)漂移率和蟠变率测定 附录H(资料性附录)硬度和材料参数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25 附录I(规范性附录) 径向位移的修正计算 参考文献 32
GB/T 21838.1-2019/ISO 14577-1:2015 前言 GB/T21838《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人试验》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试验方法: 第2部分:试验机的检验和校准: 一第3部分:标准块的标定; 第4部分:金属和非金属覆盖层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2183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1838.1-2008《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痕试验第1部分:试 验方法》,与GB/T21838.1-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由(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痕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改为(金属 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仅器化压人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增加了符号和说明(见第3章): 增加了试验面清洗方法(见第6章); 增加了马氏硬度HM的测定(见A.3.3); 细化了压人模量E的测定(见A.5.1.2008年版的A.5.1): 增加了平面应变模量E的测定(见A.5.2);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G"漂移率和螺变率测定”(见附录G):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H"硬度和材料参数值的不确定度评定”(见附录F):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1"径向位移的修正计算”(见附录1).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1SO14577-1:2015《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 人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1838.2-2008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仅器化压痕试验第2部分:试验机的 检验和校准(ISO14577-2:2002,MOD); GB/T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1SO/IECGuide98-3:2008,MOD).

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武汉华拓量测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钢研纳克检测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滨、侯晓东、李荣锋、高怡斐、沙菲、王春亮、王博亚.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1838.1-2008.
GB/T 21838.1-2019/ISO 14577-1:2015 硬度的经典定义是一种材料抵抗另一种较硬材料压入产生永久压痕的能力.

进行洛氏、维氏和布 氏硬度试验时得到的试验结果是在卸除试验力以后测定的.

因此,忽略了在压头作用下材料弹性形变 的影响.

GB/T21838(部分)的制定,使用户能够在材料的塑性和弹性变形过程中通过研究力和形变两 者的关系来评定材料的压人特性.

通过监控试验力施加和卸除的整个周期,本方法能够测定出与传统 硬度值等效的硬度值,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本方法还能够测定压人模量和弹-塑性条件下的硬度值,不 需要采用光学法测量压痕大小,就能计算上述的值.

此外,借助各种技术,仪器化压人试验可以记 录一个可能复杂的压人试验循环中硬度和模量沿深度的分布.

GB/T21838(部分)的制定得以对各种试验后的数据进行深人分析.

GB/T 21838.1-2019/ISO 14577-1:2015 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 仪器化压入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1范围 GB/T21838的本部分规定了下列三个范围内金属材料仪器化压人试验法测定硬度和其他材料参 数的方法: 宏观范围:2N≤F≤30kN; 显微范围:F0.2μm 纳米范围:h≤0.2pm. 对纳米范围,力学变形严重依赖于压头顶端的实际形状,试验机所用的压头接触面积函数会严重影 响材料参数的计算.

因此,为了使不同仪器测得的材料参数的复现性在可接受范围内,需要仔细校准仪 器和压头形状.

宏观和显微范围是按照相对于压入深度的试验力大小区分的.

注意,显微范围上限以试验力(2N)表示,下限以压入深度(0.2um)表示.

硬度和其他材料参数的测定见附录A.

宏观范围内通常使用硬质合金压头,因为接触压力大时压头易损坏.

对于检测硬度值和弹性模量 较高的样品,可以通过标准块来检测压头可能产生的永久变形,并且需要考虑压头永久变形对试验结果 的影响.

本部分也可适用于薄的金属和非金属覆盖层以及非金属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宜参考相关的标准 (见 6.3 和I ISO 14577-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4577-2:2015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人试验第2部分:试验机的检验和 校E(Metallic materials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 for hardness and materials parameters-Part 2 ;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esting machines) ISO/IECGuide98-3:2008(GUM:1995)测量不确定度第3部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的导则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Part 3;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casurement (GUM;1995)] 3特号和说明 本部分使用的符号和相应的说明见表1图1及图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5.180.30 E 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246-2020 代替GB/T21246-2007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 for cathodic protection parameters of buried steel pipelines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1246-2020 目次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4.1测量仪表 4.2电压、电流仪表 4.3参比电极 4.4测量基本要求 4.5电位极性 5电位测量 5.1自然电位 5.2通电电位 5.3断电电位 5.4密间隔电位 5.5加强测量法 5.6阴极电位负向偏移量 5.7极化探头法 5.8土壤管法 8 5.9牺牲阳极开路电位 10 5.10牺牲阳极接人点的管地电位(闭路电位) 11 6牺牲阳极输出电流 11 6.1标准电阻法 11 6.2直测法 12 7管内直流电流. 12 7.1电压降法. 12 7.2标定法 13 7.3电流环法 14 8绝缘接头(法兰)绝缘性能 14 8.1兆欧表法 14 8.2电位法 15 8.3电压法 16 8.4漏电率测量法 17 8.5电源电流环法. 17 8.6接地电阻仪测量法 18 9接地电阻 61
GB/T 21246-2020 9.1长接地体接地电阻法 19 9.2短接地体接地电阻法 10土壤电阻率 20 10.1等距法 20 10.2不等距法 21 11腐蚀速率 22 11.1一般规定 22 11.2失重检查片法 22 11.3电阻探针法 22
GB/T 2124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1246-2007《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3,与GB/T21246-2007相 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补充了氯化银参比电极及常用参比电极的电位值及温度系数(见4.3.3,2007年版的4.3.3): 细化了断电电位测量的要求(见5.3.2007年版的5.3); 一增加了密间隔电位测量中电流同步性验证的要求(见5.4.2); 修改了阴极极化电位的名称和适用性及图(见5.6,2007年版的5.6); 补充了极化探头法的安装和试片要求(见5.7,2007年版的5.9); 增加了土壤管法(见5.8); 增加了电流环法(见7.3); 修改了兆欧表法测量仪器要求(见8.1.2,2007年版的9.1.2); 细化了绝缘接头(法兰)绝缘性能测试电位法的内容(见8.2,2007年版的9.2); 绝缘接头(法兰)绝缘性能测试中增加了电压法和电源电流环法(见8.3和8.5); 增加了腐蚀速率的测量(见第11章): 删除了管道阳极区定位(见2007年版的5.10); 删除了管道外防腐层电阻率(见2007年版的第8章); 删除了管道外防腐层地面检漏(见2007年版的第12章).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 田分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 工程有限公司、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平、秦林、陈振华、黄留群、王春雨、刘权、屠海波、张良、唐强、左斐、郑安升、 张胜利、徐华天.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12462007.

GB/T 21246-2020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的现场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埋地钢质油、气、水管道阴极保护参数的现场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124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 JG366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 JG622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 JJF1587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 SY/T0029埋地钢质检查片应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管地电位pipe-to-soil potential 管道与其相邻电解质(土壤)的电位差.

3.2 自然电位natural potential 没有净电流(外部)从研究金属表面流人或流出的腐蚀电位.

3.3 通电电位onpotential 阴极保护系统持续运行时测量的管地电位.

3.4 IR降IR drop 阴极保护回路中电流与回路电阻(主要是电解质电阻和管道电阻)的乘积.

3.5 断电电位instant-off potential 瞬时断电电位 为测试无IR降电位,在回路电流中断短时间延迟后瞬间所测的电位.

3.6 冲击电压voltae spiking 阴极保护电流被中断或施加的瞬间,由系统的电感和电容特性引起的管道上的瞬间性电位波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120.10 H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975.37-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7部分:锯含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Part 37:Determination ofniobium content 2020-07-21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0975.37-2020 前言 GB/T20975《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分为37个部分: 第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一第3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第5部分:硅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一第7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一第8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一第9部分: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锡含量的测定; 第1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钛含量的测定; 一第13部分:钒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 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第17部分:银含量的测定; 第18部分:铬含量的测定; 第19部分:锆含量的测定; 一第20部分:镍含量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第22部分:铍含量的测定; 第23部分:锐含量的测定; 第24部分:稀土总含量的测定: -第25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6部分:碳含量的测定红外吸收法; 第27部分:铺、、航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29部分: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一第30部分:氢含量的测定加热提取热导法; 第31部分:磷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饶含量的测定; 第33部分:钾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4部分: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5部分:钨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一第36部分:银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7部分:锯含量的测定.

GB/T 20975.37-2020 本部分为GB/T20975的第3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 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 司、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特润科技 服务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甜、佟伶、席欢、孙海峰、刘丽媛、宋玉芳、刘朝方、杨宇红、王春林、张金娥、 单丽萍、刘晶、易嘉、周兵、吕超、邹德玲、杨永刚、程堆强、杨琛、刘应涛、杨炳红、苏玉龙、刘英、张熙、 陈雄飞、刘美玲.

GB/T 20975.37-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7部分:锯含量的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20975的本部分规定了纸上色层分离重量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铝及 铝合金中锐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中锐含量的仲裁测定.

纸上色层分离重量法的测定范围:15.00%~ 9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测定范围:0.050%~15.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005.2铝及铝合金术语第2部分:化学分析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GB/T8005.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纸上色层分离重量法 4.1方法提要 试料用氢氟酸溶解,将溶液涂在色层纸上,以4-甲基-2-戊酮一丁酮一氢氟酸一硝酸作辰开剂,锯元 素将随展开剂移动至色层纸中上部,而其他杂质停在原处不动或移动很小从而达到分离,用单宁酸溶液 喷在色层纸上显色.

剪下色带,重量法测定含量.

4.2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实验室三级水.

4.2.1氢氟酸(o=1.14g/L).

4.2.2硝酸(p=1.42g/L).

4.2.3氢氟酸(11). 4.2.4单宁酸溶液(2%):称取2g单宁酸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00mL.

4.2.5展开剂:将4-甲基-2-戊酮-丁酮-氢氟酸一硝酸按照6020155的比例配制,混匀.

4.2.6色层纸:层析定性滤纸,切成20cm×26cm的长方形.

4.2.7色层箱:直径约30cm,高约35cm的网柱形塑料桶,附盖.

GB/T 20975.37-2020 4.2.8中和器:大干燥器筛板下盛深度1cm~2cm的氨水.

4.2.9塑料喷壶:50mL. 4.3仪器 高温炉. 4.4试样 将样品加工成厚度不大于1mm的碎屑.

4.5分析步骤 4.5.1试料 称取质量(m)为0.10g的试样(4.4),精确至0.0001g.

4.5.2平行试验 平行做两份试验,取其平均值.

4.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4.5.1)做空白试验.

4.5.4测定 4.5.4.1将试料(4.5.1)置于铂坩城中,沿壁吹人少量水,加人2mL~3mL氢氟酸(4.2.1),剧烈反应停 4.5.4.2用塑料移液管移取全部试液(4.5.4.1),平行涂于距色层纸(4.2.6)底部2cm~3cm处,尽量保 持均匀细直.试液涂完后,将铂坩埚用约1mL氢氟酸(4.2.3)洗2次,约0.5mL水洗1次,洗液也均匀 涂于色层纸上.

低温烘干后,卷成圆筒形,以曲别针固定.

4.5.4.3将涂有试液的色层纸放人盛有展开剂(4.2.5)、液层厚度约1cm的色层箱(4.2.7)中,密闭展开 约6h.取出烘干,置于中和器(4.2.8)内放置15min,取出,烘干. 4.5.4.4用塑料喷壶(4.2.9)将单宁酸溶液(4.2.4)均匀喷于色层纸上,烘干.中上部呈橙红色色带为 锯,剪下锯色带并置于已恒重的铂坩蜗(m)中,灰化后,900C灼烧6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 室温,称量().

4.6试验数据处理 锯含量以锐质量分数ws计,按式(1)计算: ' N - (m)-m)(m-m) × 0.699 1 × 100% 式中: 铂坩蜗和NbO;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铂坩蜗的质量,单位为克(g); 一铂坩蜗和随同试样空白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随同试样空白的铂坩蜗质量,单位为克(g);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0.699 1Nb;O;换算为 Nb的系数.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120.10 H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975.19-2020 代替GB/T20975.19-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锆含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Part19:Determinationofzirconiumcontent 2020-11-1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0975.19-2020 前言 GB/T20975《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分为37部分: 第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一第3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第5部分:硅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一第7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一第8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一第9部分: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锡含量的测定; 第1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钛含量的测定; 一第13部分:钒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 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第17部分:银含量的测定; 第18部分:铬含量的测定; 第19部分:锆含量的测定; 一第20部分:镍含量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第22部分:铍含量的测定; 第23部分:锐含量的测定; 第24部分:稀土总含量的测定: -第25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6部分:碳含量的测定红外吸收法; 第27部分:铺、、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29部分: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一第30部分:氢含量的测定加热提取热导法; 第31部分:磷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饶含量的测定; 第33部分:钾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4部分: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5部分:钨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一第36部分:银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7部分:含量的测定.

GB/T 20975.19-2020 本部分为GB/T20975的第19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20975.19-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使用安全警示; 一修改了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的测定范围,由0.040%~0.50%修改为0.010%~1.00%(见第 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一增加了分析使用试剂和水的要求(见4.2和5.2); 一修改了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的精密度(见4.7,2008年版的第8章); 增加了"NaEDTA滴定法”(见第5章); 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6章).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工业分析测试中心、有色金属技术经 济研究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中铝矿业 有限公司、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四通新型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兖矿轻合金有限公司、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展、赵淋、张永进、黄葡英、席欢、周兵、喻星、袁霄、艾幕、曲风娇、匡玉云、 刘艳花、刘朝方、曹艳伟、王韧、李伟、贺文秀.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6987.191986 、GB/T 6987.192001; GB/T 20975.192008.


GB/T 20975.19-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锆含量的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20975的本部分规定了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和NaEDTA滴定法测定铝及铝合金中锆 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中锆含量的仲裁测定.

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测定范围:0.010%~ 1.00%;NaEDTA滴定法测定范围:2.50%~18.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005.2铝及铝合金术语第2部分:化学分析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GB/T8005.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 4.1方法提要 试料用盐酸和过氧化氢溶解,在高氯酸介质中加入二甲酚橙显色后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35.0nm 处,测量其吸光度,以此测定锆含量.

4.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制和实验室二级水.

4.2.1纯铝(w99.99 % ,w≤0.001 0 %).

4.2.2盐酸(p=1.19 g/mL).

4.2.3过氧化氢(p=1.10 g/mL).

4.2.4盐酸(11).

4.2.5高氯酸[c(HC1O )=6.5mol/L]:移取275mL高氯酸(70.0%~72.0%),以水稀释至500mL, 混匀(必要时标定).

4.2.6二甲酚橙溶液(1g/L).贮于棕色瓶中,必要时过滤.

4.2.7苦杏仁酸溶液(150g/L),过滤后使用.

GB/T 20975.19-2020 4.2.8洗涤液:1000mL水溶液中含有20mL盐酸(4.2.2)及50g苦杏仁酸,过滤后使用.

4.2.9锆标准贮存溶液(p≈1mg/mL): 配制:称取1.77g氧氯化锆(ZrOCl8HO)置于400mL烧杯中,加人100mL水及166mL 盐酸(4.2.4)溶解,移人5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约含1mg锆.

标定:移取50.00mL锆标准贮存溶液(V)于300mL烧杯中,加人30mL盐酸(4.2.2),加热 至近沸,加人50mL苦杏仁酸溶液(4.2.7),充分搅拌,置于80C的电热恒温水浴锅中,保温 30min后,取出冷却,用中速滤纸过滤,用洗涤液洗净烧杯,将沉淀全部转移到滤纸上,用洗 涤液洗涤沉淀6次~8次,将滤纸及沉淀置于已恒重的铂坩埚中,烘干,灰化,再放人1000℃ 高温炉中灼烧2h~3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称量(r).

计算:按照式(1)计算锆标准贮存溶液的质量浓度P1: 0.740 3 × m P= V 式中: 0.7403二氧化锆换算为锆的系数; m 灼烧后的二氧化锆量,单位为毫克(mg); v 移取的锆标准贮存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数值修约执行GB/T8170-2008中3.2、3.3.

瓶中,加人75mL盐酸(4.2.4),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0.1mg锆.

(4.2.4),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0.02mg锆.

4.3设备和仪器 4.3.1高温炉(1000℃±20℃).

4.3.2电热恒温水浴锅.

4.3.3分光光度计, 4.4试样 将样品加工成厚度不大于1mm的碎屑.

4.5分析步骤 4.5.1试料 按表1称取质量(m)的试样(4.4),精确至0.0001g.

表1 错的质量分数wz 试料质量m % 0 010~0 050 1 00 >0 050~0 50 0 50 >0 50~1.00 0 25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120.10 H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975.15-2020 代替GB/T20975.15-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Part 15:Determination ofboroncontent 2020-11-1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0975.15-2020 前言 GB/T20975《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分为37部分: 第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第3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一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第5部分:硅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第8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第9部分: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锡含量的测定; 第1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钛含量的测定; 第13部分:钒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 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第17部分:银含量的测定; 第18部分:铬含量的测定; 第19部分:锆含量的测定; -第20部分:镍含量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 一第21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第22部分:铍含量的测定; 第23部分:锦含量的测定; 第24部分:稀土总含量的测定; -第25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6部分:碳含量的测定红外吸收法: -第27部分:铺、、杭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钻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29部分: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一第30部分:氢含量的测定加热提取热导法: 第31部分:磷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含量的测定; 第33部分:钾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4部分: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35部分:钨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36部分:银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7部分:锯含量的测定.

GB/T 20975.15-2020 本部分为GB/T20975的第1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0975.15一2008(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

与 GB/T20975.15-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使用安全警示; 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离子选择电极法”为”氢氟酸溶样-离子选择电极法”(见第4章,2008年版的方法一 离子选择电极法); 一剩除“胭脂红分光光度法”(见2008年版的方法二胆脂红分光光度法); 一修改了氢氟酸溶样-离子选择电极法的精密度(见4.7.2008年版的第8章); 增加了"混合酸溶样-离子选择电极法"(见第5章); 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6章).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东北轻合金有限 责任公司、中铝矿业有限公司、河北四通新型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资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中铝山西 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豫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石磊、沈乐、席欢、刘静、李家华、彭展、周兵、赵卫涛、大方、赵亚斐、李果果、 郝跃鹏、陈辉辉、仓向辉、韩再旭、王雪、李伟.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6987.272001; GB/T 20975.15-2008.


GB/T 20975.15-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20975的本部分规定了氢氟酸溶样-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混合酸溶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铝 及铝合金中副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中硼含量的仲裁测定.

氢氟酸溶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范围:0.0010%~ 5.00%:混合酸溶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范围:>5.00%~11.5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005.2铝及铝合金术语第2部分:化学分析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GB/T8005.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氢氟酸溶样-离子选择电极法 4.1方法提要 试料用氢氟酸和过氧化氢溶解,硼转化为氟硼酸根离子,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试液pH为5~6,用 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硼酸根离子的电位值,以此测定硼含量.

铜质量分数与铁质量分数之和 大于10%时干扰测定,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消除.

4.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实验室二级水.

4.2.1纯铝(w99.99%w≤0.000 5%) 4.2.2氢氟酸(o=1.14g/mL).

4.2.3过氧化氢(p=1.10g/mL).

4.2.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EDTA)溶液(100g/L).

4.2.5氢氧化钠溶液(200g/L),于聚乙烯瓶中.

4.2.6硼标准溶液A:称取0.5720g已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过的硼酸(优级纯)于400mL烧杯中,加 入200mL水,微热使其完全溶解.

冷却后移人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于聚乙烯
GB/T 20975.15-2020 瓶中.此溶液1mL含0.2mg硼.

4.2.7硼标准溶液B:移取50.00mL硼标准溶液A(4.2.6)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 匀.

贮于聚乙烯瓶中(用时现配).

此溶液1mL含0.02mg硼.

匀.

贮于聚乙烯瓶中(用时现配).

此溶液1mL含0.005mg硼.

4.3仪器 4.3.1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使用前应先将电极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处理,使其活化具有一定的灵 敏度.

4.3.2双液接饱和甘汞电极:外套管充注含3mol/L氯化钾的30g/L琼脂溶液.

4.3.3数字式离子计,精度为0.1mV.

4.3.4电磁搅拌器.

4.3.5半对数坐标纸.

4.4试样 将样品加工成厚度不大于1mm的碎屑.

4.5分析步骤 4.5.1试料 按表1称取质量(m)的试样(4.4),精确至0.0001g.

表1 硼的质量分数ws 试料质量m 加人氢氟酸(4.2.2)的体积 s2ic ml. ot0²0~[00°0 0 50 5 0 >0 010~0 10 0 20 4 0 >0 10~5 00 0 10 3 0 4.5.2平行试验 平行做两份试验,取其平均值.

4.5.3测定 4.5.3.1将试料(4.5.1)置于100mL聚乙烯烧杯中,加人20mL水,按表1用聚乙烯刻度管加人氢氟酸 (4.2.2).

4.5.3.2在沸水浴中加热溶解,滴加过氧化氢(4.2.3)至试料完全溶解,继续加热2min.

取下冷却,加 pH试纸检查),冷至室温.

移人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5.3.3将试液全部倒入原聚乙烯烧杯中,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插人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和双液接饱 和甘汞电极,恒速搅拌,用数字式离子计(4.3.3)测量平衡电位,平衡电位系指电极电位的变化每分钟不 大于0.2mV.

测量过程中,应保持温度一致.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硼量(m).

试液的制备和测量应与 工作曲线的绘制同步进行.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120.10 H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975.4-2020 代替GB/T20975.4-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Part4:Determination ofiron content 2020-06-02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0975.4-2020 前言 GB/T20975《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分为37个部分: 第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第3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第5部分:硅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第8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一第9部分: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锡含量的测定; 第1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钛含量的测定; 第13部分:钒含量的测定; 一第14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 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第17部分:银含量的测定; 第18部分:铬含量的测定; 第19部分:锆含量的测定; 一第20部分:镍含量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第22部分:铍含量的测定; 第23部分:锐含量的测定; 第24部分:稀土总含量的测定: -第25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6部分:碳含量的测定红外吸收法; 第27部分:铺、、航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29部分: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一第30部分:氢含量的测定加热提取热导法; 第31部分:磷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饶含量的测定; 第33部分:钾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4部分: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5部分:钨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一第36部分:银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37部分:锯含量的测定.

GB/T 20975.4-2020 本部分为GB/T20975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0975.4-2008《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铁含量测定邻二氮杂 菲分光光度法》.本部分与GB/T20975.4-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使用安全警示; 修改了“范围”,增加了测定范围>3.50%~65.00%(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一修改了“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中不同铁含量的操作及表1(见4.5.4.2,2008年版的6.4.2); 一修改了“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的工作曲线(见4.5.5.1,2008年版的6.5.1); 一修改了“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的精密度(见4.7,2008年版的第8章); 增加了"重铬酸钾滴定法”(见第5章); 删除了“质量保证与控制”(见2008年版的第9章); 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6章)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 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再生有色金属橡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北四通新型 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铝铝型材有限公司、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兵、刘显东、席欢、李志云、罗芬、张金娥、李彪、李伟、马月、刘畅、潘飚、 刘朝方、贺铭兰、王伟、兰政、韩啸、赵胜强、曹俊成.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6987.4-1986 、GB/T 6987.4-2001; GB/T 20975.4-2008.

GB/T 20975.4-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20975的本部分规定了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和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铝及铝合金中铁 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中铁含量的仲裁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范围:0.0010%~ 3.50%;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范围:>3.50%~65.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005.2铝及铝合金术语第2部分:化学分析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GB/T8005.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4.1方法提要 试料以盐酸和过氧化氢溶解,用盐酸羟胺还原铁,控制试液pH值为3.5~4.5,使二价铁离子与邻 二氮杂非形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10.0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以此测定铁含量.

4.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实验室二级水.

4.2.1过氧化氢(p=1.10g/mL). 4.2.2盐酸(51).

4.2.3盐酸(11).

4.2.4氢氧化钠溶液(200g/L),贮存于塑料瓶中.

4.2.5盐酸羟胺溶液(10g/L). 4.2.6邻二氮杂菲溶液(2.5g/L):称取2.5g邻二氮杂菲(CHNHO)或3g盐酸邻二氮杂菲 (C:HNHClH:O)溶解于温水中,冷却.

以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4.2.7氯化镍(NiCl6HO)溶液(1g/L)
GB/T 20975.4-2020 4.2.8缓冲溶液:称取272g乙酸钠(CHCOONa3HO)以500mL水溶解,过滤后,加人240mL冰 乙酸(p=1.05g/mL),以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4.2.9混合溶液:将盐酸羟胺溶液(4.2.5)、邻二氮杂菲溶液(4.2.6)和缓冲溶液(4.2.8)以(113)的体 积比相混合,贮存于棕色瓶中,贮存期不超过四周.

4.2.10铁标准贮存溶液:优先使用有证标准溶液配制,或称取0.2860g预先在600C灼烧过的三氧 化二铁[w(Fe:O)≥99.99%],置于200mL烧杯中,加人30mL盐酸(4.2.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 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0.2mg铁.

4.2.11铁标准溶液A:移取25.00mL铁标准贮存溶液(4.2.10)于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用时现配).此溶液1mL含0.05mg铁.

4.2.12铁标准溶液B:移取25.00mL铁标准忙存溶液(4.2.10)于5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用时现配).此溶液1mL含0.01mg铁.

4.3仪器 分光光度计.

4.4试样 将样品加工成不大于1mm的碎屑.

4.5分析步骤 4.5.1试料 按表1称取相应质量(m.

)的试样(4.4),精确至0.0001g.

4.5.2平行实验 平行做两份试验,取其平均值.

4.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4.5.1)做空白试验.

4.5.4测定 反应后,滴加7滴~8滴过氧化氢(4.2.1),若为纯铝试样可滴加氯化镍溶液(4.2.7),缓慢加热至试料完 全溶解,煮沸5min,冷却.

不易于被盐酸溶解或硅含量高的铝合金可采用碱溶法.

将试料(4.5.1)置于 100mL银烧杯(或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小心地加人20mL氢氧化钠溶液(4.2.4),盖上银表Ⅲ(或聚四 氯乙烯盖),加热至试料完全溶解,若试样中硅的质量分数≥4.00%,将试液在稍低于沸点的温度下保持 20min,小心补加因蒸发而损失的水量,煮沸2min~3min,以水洗杯壁及表Ⅲ,并将试液稀释至约 25mL,加人20mL盐酸(4.2.2).微沸至溶液清亮,冷却.

溶物,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沉淀.

当铁质量分数>0.050%~3.50%时,按表1将样品溶液 (4.5.4.1)移人相应的容量瓶(V)中,如有不溶物,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沉淀,以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再移取相应的体积(V)的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9.060.20 K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666-2019 代替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flame retardant and fire resistant electric wires and cablesor optical fiber cables 2019-12-1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9666-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产品型号 5.1燃烧特性代号和组合 5.2产品型号的组成 5.3产品表示方法 6燃烧性能要求 6.1阻燃性能 6.2 耐火性能 6.3 无卤性能 6.4 低烟性能 6.5低毒性能 7技术要求 7.1阻燃电线电缆或光缆系列 7.2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系列 8验收规则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喷淋试验方法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喷射试验方法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毒性指数试验方法 14 参考文献
GB/T 1966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666-2005《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与GB/T19666-2005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增加了光缆产品(见第1章); 增加了“低毒”的定义(见3.5); 增加了总则(见第4章); 修改了代号N、NJ和NS的名称(见表1.2005年版的表1); -增加了无卤低烟低毒阻燃系列和耐火系列燃烧特性代号组合(见5.1.2): -增加了燃烧滴落物的考核指标和试验方法(见表4); 删除了“停止供火后试样上的有焰燃烧时间不应超过1h"的合格指标(见2005年版的表4); -增加了NJ和NS的合格指标和试验方法(见表6); -增加了无卤性能中卤酸气体释出量和卤素含量的合格指标和试验方法(见表7); 一修改了无卤性能中pH值和电导率加权值的规定(见表7,2005年版的表6); --增加了“外径大于80mm的电缆或光缆的最小透光率试验结果应乘以系数(d/80)作为最终 结论"的脚注(见表8); 增加了低毒性能的合格指标和试验方法(见6.5); 一增加了无卤低烟低毒阻燃电线电缆和光缆的技术要求(见7.1.3); 一删除了“耐火云母带的性能可参照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如该耐火层在导体和绝缘之间,则 6.4) ; 修改了附录A的性质和内容(见附录A,2005年版的附录A); 修改了附录B的性质和内容(见附录B,2005年版的附录B); 修改了附录C的性质和内容(见附录C,2005年版的附录C).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限公司、上海国缆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 究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远东电 缆有限公司、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洋电缆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胜科技创 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凯波特种电缆料厂有限公司、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普电缆有限公司、广 东新亚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电线电缆(集 团)有限公司、昆明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机械工业北京 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国祥、刘威、冯军、沈育祥、管新元、宋鹏、徐静、刘焕新、王志辉、谢书鸿、房权生、 段春来、王岩、周雁、张志敏、杨志强、鲍启伟、陈伟、房跃斌、潘茂龙、谢志国、江晓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9666-2005.

GB/T 19666-2019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的燃烧特性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包括 无卤、低烟、低毒、阻燃和耐火等燃烧特性.

本标准适用于含卤、无卤、低烟、低毒的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1P代码) GB/T17650.1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 测定 GB/T17650.2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 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GB/T17651.2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GB/T18380.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 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蔓延试验测定燃烧的滴落(物)/微粒的试验方法 GB/T1838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2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 直蔓延试验扩散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18380.33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 焰垂直蔓延试验A类 GB/T18380.34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4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 焰垂直蔓延试验B类 GB/T18380.35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 焰垂直蔓延试验C类 GB/T18380.36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6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 焰垂直蔓延试验D类 定电压0.6/1.0kV及以下电缆 GB/T19216.23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3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数 据电缆 GB/T19216.25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5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光缆
GB/T 19666-2019 IEC60331-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试验线路完整性第1部分:火焰温度不低于830C的供火 并施加机械冲击,额定电压0.6/1.0kV及以下外径大于20mm电缆的试验方法(Tests forelectric ca- bles under fire conditionsCircuit integrity-Part 1l : Test method for fire with shock at a temperature of at least 830 °C for cables of rated voltage up to and including 0 6/1 0 kV and with an overall diame- ter exceeding 20 mm) IEC60331-2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试验线路完整性第2部分:火焰温度不低于830C的供火并 施加机械冲击,额定电压0.6/1.0kV及以下外径不大于20 mm电缆的试验方法(Tests for electric ca- bles under fire conditionsCircuit integrityPart 2 : Test method for fire with shock at a temperature of at least 830 °C for cables of rated voltage up to and including 0 6/1 0 kV and with an overall diame- ter not exceeding 20 mm) IEC 60684-2:2011可弯曲绝缘导管第2部分:试验方法(Flexible insulating sleeving-Part 2: Methods of test) IEC60754-3取自电缆的材料燃烧过程中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3部分:用离子色谱法测量低 水平卤素含量(Test on gases evolved during bustion of materials from cablesPart 3: Measure ment of low level of halogen content by ion chromatography)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阻燃flame retardance 试样在规定条件下被燃烧,在撤去火源后火焰在试样上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具有阻止或延缓火 焰发生或蔓延能力的特性.

3.2 耐火fire resistance 试样在规定火源和时间下被燃烧时能持续地在指定条件下运行的特性.

无卤halogen free 燃烧时释出气体的卤素(氟、氯、溴、碘)含量均小于或等于1.0mg/g的特性.

3.4 低烟lowsmoke 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浓度不会使能见度(透光率)下降到影响逃生的特性.

3.5 低毒low toxicity 燃烧时产生的毒性烟气的毒效和浓度不会在30min内使活体生物产生死亡的特性.

4总则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产品的燃烧特性应符合本标准要求,除燃烧特性之外的其他性能应符 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

电线电缆或光缆产品在实现其阻燃和/或耐火目的同时可能会降低其原有的基本特性,或导致原有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120.10 CCS A 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016-2021/ISO10006:2017 代替GB/T19016-2005 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指南 Quality management-Guidelinesfor quality management in projects (ISO10006:2017 IDT) 2021-08-20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9016-2021/ISO 10006:2017 目 次 前言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3 4.1项目环境和特性 3 4.1.1总则 rt 3 4.1.2组织 3 4.1.3项目阶段和过程 3 4.1.4项目管理过程 4.2质量管理原则 4 4.3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4.4项目质量计划 5项目管理职责 4 5.1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4 5.2战略过程 5.2.1质量管理原则在战略过程中的应用 5 5.2.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 5.2.3 领导作用 5 5.2.4 全员积极参与 6 5.2.5 过程方法 6 5.2.6 改进 5.2.7 循证决策 7 5.2.8 关系管理 7 5.3管理评审和进展评价 7 5.3.1管理评审 7 5.3.2进展评价 6项目资源管理. 8 6.1与资源有关的过程 8 6.1.1总则 ...... 8 6.1.2资源策划 8 6.1.3资源控制 8 6.2与人员有关的过程 9 6.2.1总则 6 6.2.2项目组织结构的建立
GB/T 19016-2021/ISO 10006:2017 6.2.3人员分配 6.2.4团队建设 10 7项目产品/服务的实现 10 7.1总则 7.2相互依存的过程 7.2.2项目启动和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 ... 10 7.2.3 相互作用的管理 11 7.2.4 变更的管理 7.2.5 过程和项目的关闭 7.3与范围有关的过程 12 7.3.1 总则. 12 7.3.2 方案设计 7.3.3 范围的确定和控制 7 3.4 活动的确定 13 7.3.5活动的控制 13 7.4与时间有关的过程 13 7 4.1 7.4.2活动相关性的策划 7.4.3 持续时间的估计 14 7.4.4进度计划的制定 7.4.5进度计划的控制 7.5与费用有关的过程 7.5.1.总.则.. 7.5.2 费用估算 15 7.5.3预算 7.5.4费用控制 7.6与沟通有关的过程 7.6.1总则 7.6.2沟通的策划 16 7.6.3信息管理 7.6.4淘通的控制 7.7与风险有关的过程 7.7.1 总则. 16 7.7.2 风险识别 7.7 3 风险评估 17 7.7.4 风险处理 17 7.7.5风险控制 7.8采购过程 7.8.1总则 7.8.2 采购的策划和控制 18 7.8.3 采购要求的文件 18 7.8.4外部供方的管理和开发
GB/T 19016-2021/ISO10006:2017 7.8.5签订合同 19 7.8.6合同控制 19 8项目的测量、分析和改进 19 8.1总则... 19 8.2测量和分析 19 8.3改进 20 8.3.1发起组织的改进 20 8.3.2项目组织的改进 20 附录A(资料性)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概述 21 附录B(资料性)本文件、GB/T19001-2016和GB/T37507-2019之间的对照表 23 参考文献. 25
GB/T 19016-2021/ISO10006:201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本文件代替GB/T19016-2005《质量管理体系项目质量管理指南》.与GB/T19016-2005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文件对术语和内容做了技术性修改,以与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 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37507-2019《项目管理指南》保 持一致.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2)、“领导作用”(5.2.3)、“全员积极参与"(5.2.4)、“过程方法” (5.2.5)、“改进"(5.2.6)、“循证决策”(5.2.7)和“关系管理”(5.2.8)的概念表述,分别按 ISO10006:2017引用的ISO9000;2015修改,并与GB/T19000-2016保持一致; 目中集目目,中享集 改为“质量管理原则”,以与4.1、4.2标题及内容保持一致; 量删除了 7.8.1 的“NOTE 3 The terms ‘purchase′ *acquisition′or*procurement’are also often uscdinthiscontext",本文件将这3个英文词均翻译为“采购”; 删除了表B.1“ISO21500:2012”一列中的“引言”,以与等同采用ISO21500:2012的 GB/T37507-2019保持一致.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中创新海(天津)认证 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南京三方化工设备监理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控股股份 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 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安敬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华杰工程咨询有 限公司、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东风 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谷艳君、张婧姝、李镜、殷红、胡章喜、段一泓、刘伟丽、夏益亮、吴桂玲、于洁、 彭洁、陈硕颖、谭卫、李明、杨明举、邵栋梁、周玉焕、孙红梅、史惠萍、许恩永、许乃平、崔恩成、林小慰、 杜娟.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9016-2000.GB/T 19016-200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120.10 A 0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014-2019/ISO10004:2018 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监视和测量指南 Qualitymanagement-Customer satisfaction- Guidelines for monitoring and measuring (ISO10004:2018 IDT)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9014-2019/ISO 10004:2018 目 次 前言 引言 IV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概念和指导原则 4.1总则 4.2顾客满意的概念 4.3指导原则 5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框架 5.1组织环境 5.2建立 6策划、设计和开发 6.1确定目的和目标 6.2确定范围和频次 6.3确定实施方法和职责 6.4配置资源 7运行 7.1总则 5 7.2识别顾客期望 6 7.3收集顾客满意数据 6 7.4分析顾客满意数据 8 7.5淘通顾客满意信息 9 7.6监视顾客满意 10 8保持和改进.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ISO10001、ISO10002、ISO10003和本标准的相互关系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顾客满意概念模型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识别额客期望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顾客满意的直接测量 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顾客满意数据的分析 21 附录F(资料性附录) 使用顾客满意信息 25 参考文戴. 26
GB/T 19014-2019/ISO 1000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004:2018(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指南》.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质量协会、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 南卷烟厂、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 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华利、张婧妹、高峰、邵栋梁、刘振字、邓智、李高帅、杨额、孟庆华、侯莹莹、 刘伟德、孙良泉、陶龙斐、刘世新、王恒英、蒋雅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120.10 CCS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013-2021/ISO10003:2018 代替GB/T19013-2009 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外部争议解决指南 Qualitymanagement-Customer satisfaction-Guidelines for disputeresolution external to organizations (ISO10003:2018 IDT) 2021-08-20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9013-2021/ISO 10003:2018 目次 前言 15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指导原则 4.1总则 4.2承诺 4.3响应 4.4信息完整 4.5责任 4.6同意参与 4.7易于获取 4.8适宜 4.9公正 4.10 (人员)能力 4.11 及时. 4.12 保密 4.13 透明 4.14 协商一致. 4.15 (组织)能力 4.16改进. 4.17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方法 5争议解决框架. 5.1组织环境 5.2承诺. 5.3争议解决方针 5.4最高管理者职责 6策划、设计和开发 6.1总则 6.2目标 6.3行动 6.4资源
GB/T 19013-2021/ISO 10003:2018 7运行 7.1总则 7.2 移交 7.3 接收争议通知 7.4 组织响应方式 7.5 解决争议 8 7.6 实施解决方案 7.7结案归档 8保持和改进. 8.1监视. 10 8.2分析和评价 10 8.3争议解决过程满意评价 10 8.4 管理评审 10 8.5持续改进.. 11 附录A(资料性) 争议解决方法指南 12 附录B(资料性) GB/T19010、GB/T19012、本文件和GB/T19014的相互关系 13 附录C(资料性) 同意参与的指南 附录D(资料性)便利性指南 附录E(资料性)适宜性指南 17 附录F(资料性) 公正性指南 附录G(资料性)(人员)能力的指南 19 附录H(资料性)及时性指南 附录I(资料性)透明性指南 附录](资料性)近 选择提供方指南 22 附录K(资料性) 争议解决方针指南 23 附录L(资料性) 争议解决设计要素指南 附录M(资料性) 争议解决流程图 参考文献
GB/T 19013-2021/ISO 10003:2018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GB/T19013-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强调服务; b)强调争议解决过程中对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把控; c)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时(P (见4.2~4.5、4.14、4.17),删除了“合法”(见2009年版的4.10),同时对部分指导原则的表述和 内容做了调整; )增加了“组织环境"(见5.1)和“争议解决过程满意评价"(见8.3): g)增加了本文件与GB/T19010、GB/T19012、GB/T19014的相互关系(见附录B).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003:2018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组织外部争议解决指南》.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质量协会、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质量 协会、厦门市信邦威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飞龙(芜湖)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科学 院大学、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大学、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 限公司、宁波方太营销有限公司、渝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老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标准化研究 院、深圳大学、迪尔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旺达饲料有限公 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垦畜牧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香驰粮油有限公司、杭州德成科技 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颖、康键、张婧姝、刘建辉、李高帅、诸亦成、段超、夏芳、杨虹、夏明、明志茂、 郑颖、周庆伍、曾令果、林艺强、刘伟丽、杜鹏、陆书现、冯利君、张锋、杨恩贺、傅仲、余大军、周兰兰、王众、 王艳梅、张朋越、石林.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013-2009.
GB/T 19013-2021/ISO 10003;2018 引言 0.1总则 本文件为组织有效和高效地策划、设计、开发、实施、保持和改进与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关的外部 争议解决提供指南.

争议解决是当不能在组织内部解决时的一种补偿途径,大多数都能够在 组织内部成功地解决,不需要进一步耗费时间,也不需要更多的对抗程序, 注1:鼓助组织依据GB/T19012开发有效和高效的内部处理过程.

解决争议有各种方法并使用不同的术语进行描述.

这些方法是协调方法、建议方法和裁定方法(见 附录A).

每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方法依次使用.

本文件适用于: a)设计争议解决过程并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向者提供争议解决: b)选择能够满足组织具体需要和期望的争议解决过程提供方(以下简称“提供方”,见3.9).

注2:提供方可以是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公立和私营部门,包括行业的专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及跨行业协会.

本文件的主要应用对象是组织,但争议解决过程提供方也可从中获得指导,并在其争议解决过程中 也使用该指南.

本文件鼓励组织结合顾客满意行为规范和内部处理过程策划、设计、开发、实施、保持和改进争 议解决过程,并与组织的质量或其他管理体系结合使用.

本文件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评价一个组织的争议解决过程的有效性、效率和公正性.

实施本文件 将能够: 提供一个灵活的争议解决过程,与司法过程相比,该过程费用较低、更方便快捷,尤其适用于解 决跨国争议; 帮助提高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一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基准,用于评价组织和提供方的运作方式是否有效、高效和公平; 帮助潜在的争议解决用户了解使用条件、费用和法律后果; 一提高组织识别和消除争议产生原因的能力; 一改进组织处理和争议的方法; 一为组织的过程和产品及服务改进提供附加信息; -提高组织声誉,或避免对声誉的损害; 一增强国内外竞争力; 一-在全球市场建立起公平和一致地处理争议的信誉.

注3:外部争议的解决可遵从法律法规的要求.

注4:本文件关注的焦点是能够或实际从公有或私有组织楼受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的满意.

0.2与GB/T19001和GB/T19004的关系 本文件与GB/T19001和GB/T19004相容,并通过有效和高效地实施处理过程支持上述两 项标准的目标.

本文件也可单独使用.

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文件中描述的争议解决过程可以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 一个要素.

GB/T19004为组织实现持续成功提供指南,使用本文件能够进一步增强组织争议解决的绩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00VSOICS03.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011-2021/ISO 19011:2018 代替GB/T19011-2013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Guidelines for auditing management systems
(ISO19011:2018,IDT)
2021-08-20发布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9011-2021/ISO 19011:2018
目次
前言 早16V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审核原则 5审核方案的管理 5.1总则 5.2确立审核方案的目标 5.3确定和评价审核方案的风险和机遇 5.4建立审核方案 5.4.1审核方案管理人员的作用和职贵 5.4.2审核方案管理人员的能力8 5.4.3确立审核方案的范围和详略程度6 5.4.4确定审核方案资源6 5.5实施审核方案 5.5.1总则 5.5.2规定每次审核的目标、范围和准则10 5.5.3选择和确定审核方法10 5.5.4选择审核组成员11 5.5.5为审核组长分配每次的审核职贵11 5.5.6管理审核方案结果12 5.5.7管理和保持审核方案记录12 5.6监视审核方案.12 5.7评审和改进核方案13 6实施审核13 6.1总则.13 6.2审核的启动13 6.2.1总则13 6.2.2与受审核方建立联系14 6.2.3确定审核的可行性14 6.3审核活动的准备.14 6.3.1成文信息评审14 6.3.2审核的策划14 6.3.3审核组工作分配15 6.3.4准备审核所需的成文信息16 6.4审核活动的实施16
GB/T 19011-2021/ISO19011:2018 6.4.1总则.16 6.4.2为向导和观察员分配角色和职责16 6.4.3举行首次会议16 6.4.4审核中的沟通 6.4.5审核信息的可获取性和访问17 6.4.6实施审核时的成文信息评审 6.4.7收集和验证信息 6.4.8形成审核发现19 6.4.9确定审核结论 6.4.10举行末次会议19 6.5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分发20 6.5.1审核报告的编制1+E20 6.5.2审核报告的分发21 6.6审核的完成21 6.7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7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21 7.1总则21 7.2确定审核员能 7.2.1总则. 7.2.2个人行为.22 7.2.3知识和技22 7.2.4审核员能力的获得24 7.2.5审核组长能力的获得24 7.3审核员评价准则的建立25 7.4选择适当的审核员评价方法25 7.5进行审核员评价25 7.6保持并提高审核员能力 附录A(资料性)审核员策划和实施审核的补充指南26 参考文献34
GB/T 19011-2021/ISO19011:2018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章, 本文件代替GB/T19011-2013(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与GB/T19011-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 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审核原则新增基于风险的方法: b)扩充了管理审核方案的指南,包括审核方案的风险: c)扩充了实施审核的指南,特别是审核策划部分: d)扩充了审核员的通用能力要求; e)调整了术语,以反映过程面不是对象(事物): f)删除了包含审核特定管理体系专业能力要求的附录: g)扩充了附录A,以提供审核(新)概念的指南,例如组织环境、领导作用与承诺、虚拟审核、合规 和供应链,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9011:2018《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质协质量 保证中心、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中创 新海(天津)认证服务有限公司、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特里 尼斯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贵任公司青岛卷烟厂、苏州莱恩精工合金股份有限公 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 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南京科瑞达电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君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风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婧姝、谷艳君、李镜、任青、王喻、曹华、郑燕、刘小茵、殷红、姚业强、周育清、 邵栋梁、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100.01 Q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968-2019 代替GB/T 189682003 墙体材料术语 Terms ofwall materials 2019-08-3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8968-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基本术语 3产品名称 4原材料 5生产工艺 6主要生产设备 7应用配套材料 8产品性能 9其他有关术语 46 参考文献 6
GB/T 1896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8968-2003(墙体材料术语》.与GB/T18968-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第2章~第9章的93个术语(见第2章~第9章); 删除了非烧结普通黏土砖(见2003年版的3.4),热桥、冷桥(见2003年版的8.5.28); 修订了墙体材料(见2.1,2003年版的2.2)、多孔砖(见2.2.1.7,2003年版的2.2.1.7)、空心砖 (见2.2.1.8,2003年版的2.2.1.8)、劈离砖(见2.2.1.15,2003年版的2.2.1.16)、芯板(见2.2.3.10, 2003年版的 2.2.3.10)、侧面(见2.3.8,2003年版的8.1.8)、顶面(见2.3.9,2003年版的8.1.9)、 端面(见2.3.10 2003年版的8.1.10)、铺浆面(见2.3.11 2003年版的8.1.11)、坐浆面(见 2.3.12,2003年版的8.1.12)、孔(见2.3.28 2003年版的8.1.25)、烧结普通砖(见3.1,2003年 版的3.1)、烧结黏土普通砖(见3.1.1,2003年版的3.3.1)、烧结页岩普通砖(见3.1.2.2003年版 年版的3.1.4)、烧结黏土多孔砖(见3.2.1 2003年版的3.2.1)、烧结页岩多孔砖(见3.2.2,2003 年版的3.2.2)、烧结煤研石多孔砖(见3.2.3,2003年版的3.2.3)、烧结粉煤灰多孔砖(见3.2.4, 2003年版的3.2.4)、烧结页岩空心砖(见3.3.2,2003年版的3.3.2)、烧结煤研石空心砖(见3.3.3, 2003年版的3.3.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见3.15.10,2003年版的3.16.8)、水泥(见4.7.1, 2003年版的4.2.1)、层裂(见8.1.6 2003年版的8.1.31)、欠火(见8.1.17.1 2003年版的8.4.1)、 过火(见8.1.17.2,2003年版的8.4.2)、干燥周期(见9.17,2003年版的8.5.23)、干燥制度(见 9.18,2003年版的8.5.24)、干燥曲线(见9.19,2003年版的8.5.25).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佳安建材有限公司、合肥吴山新型 建材有限公司、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吉林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胜强、陈红军、李文莉、李俊、李军、程立军、孙华琦、关洪波、高歌、郑文衡.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89682003
GB/T 18968-2019 墙体材料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墙体材料及制品的基本术语、产品名称、原材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应用配套 材料、产品性能、其他有关术语等方面的定义与涵义.

本标准适用于教学、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经贸、著作及翻译技术文件.

2基本术语 2.1 墙体材料wallmaterials 构成建筑物墙体的制品单元.

主要有砖、砌块、板材等.

2.2墙体材料种类 2.2.1 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

外型多为直角六面体,也有各种异形的.

其长度不超过365mm,宽度不 超过240mm,高度不超过115mm.

2.2.1.1 普通砖monbrick 标准砖normal brick 九五砖 尺寸为240mm×115mm×53mm的砖.

2.2.1.2 八五砖8brick 尺寸为216mm×105mm×43mm的砖.

2.2.1.3 异形砖special shaped brick 形状不是直角六面体的砖.

常以形状命名,如刀口砖、斧形砖、扇形砖等.

2.2.1.4 配砖auxiliary brick 砌筑时与主规格砖配合使用的砖.

如半砖、七分头等.

2.2.1.5 实心砖solidbrick 无孔洞或孔润率小于25%的砖.

2.2.1.6 微孔砖porous brick 通过掺人成孔材料(如聚苯乙烯微珠、锯末等)经焙烧,在砖内形成微孔的砖.

GB/T 18968-2019 2.2.1.7 多孔砖perforated brick 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的砖.

2.2.1.8 空心砖hollow brick 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少的砖.

2.2.1.9 烧结砖fired brick 经成型、干燥、培烧面制成的砖,常结合主要原材料命名,如烧结黏土砖、烧结粉煤灰砖、烧结页岩 砖、烧结煤研石砖等.

2.2.1.10 红砖redbrick 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红色的黏土质砖.

2.2.1.11 青砖black brick;grey brick 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青灰色的黏土质砖.

2.2.1.12 内燃砖brick fired with bustible additives 主要靠砖坯本身所含的可燃物质(包括原料中的或外掺人的)培烧而成的砖.

2.2.1.13 蒸养砖steam-cured brick 经常压蒸汽养护硬化而制成的砖,常结合主要原料命名.

2.2.1. 14 蒸压砖autoclavedbrick 经高压蒸汽养护硬化而制成的砖,常结合主要原料命名.

2.2.1.15 劈离砖split brick 裂砖 劈开砖 制造时两块背面相连的砖连接在一起,后用外力使其分离.

2.2.1.16 吸声砖sound absorptionbrick 吸音砖 能提高吸声功能的砖.

2.2.1.17 咬合砖interlockingbrick 砖砌筑(垒砌)成墙片过程中,无需使用砌筑砂浆,块与块之间主要靠桦槽结构相连的砖.

2.2.1.18 饰面砌筑砖facingbrick 带有装饰面的砌筑用砖.

2.2.2 砌块block 建筑用的人造块材,外形多为直角六面体,也有各种异形的.

砌块系列中主规格的长度、宽度或高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3.060 P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921-2019 代替GB/T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Thereuse ofurban recyclingwater- Waterqualitystandardforscenicenvironmentuse 2019-06-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892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与GB/T18921-2002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景观湿地环境用水(见3.5); 一删除了悬浮物、溶解氧、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4项指标以及选择控制项目(见2002年版 的4.1和4.2); 修改了部分水质指标值,包括BOD、浊度、总磷、总氮、氨氮、粪大肠菌群、余氯、色度(见第4章, 2002年版的4.1); 修改了景观湖泊类水体的水力停留时间,删除了景观河道类水体水力停留时间和换水方式,增 加了有关景观水体中设置标识的规定(见5.2和6.1,2002年版的5.2、5.3和5.5); 一修改了水样取样要求和跟踪监测内容,并修改部分水质指标监测频率和监测分析方法(见7.1、 7.2、7.3和7.4,2002年版的7.1、7.2、7.3和7.4); 删除了“标准实施与监督”(见2002年版的第8章).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 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 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兴灿、郭兴芳、陈立、姜威、李魁晓、李鑫玮、孙永利、张昱、李激、申世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921-2002.

GB/T 18921-201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指标、利用要求、安全要求、取样与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11903水质色度的测定 GB/T13200水质浊度的测定 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25499一20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 HJ/T34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 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505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HJ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7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 HJ586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HJ636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5499一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25499-2010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再生水reclaimedwater 城市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要求,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 的水.

[GB/T25499-2010,定义3.1] 3.2 景观环境用水recyclingwaterfor scenicenvironmentuse 总称.

3.3 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aestheticenvironmentuse 以观赏为主要使用功能的、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环境用水,包括不设娱乐设施的景观河道、景观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关于成立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班组: 运行工作,根据省为了贯彻落实《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 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豫建建[2019]21号),充分落实“两个体系”建设管理工作 的组织机构,真正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的效果,特下发此通 知.

二、工作目标 通过再次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能够真正提高各级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及岗位人员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动 性,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生产 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几率.

二、领导机构 为健全完善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成立“两个体系”建设领 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各班组管理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管理办公室,XXX任主任,XXX为成员,负责“两个体系”建设方 案编制,制度建设,推进落实,监督考核等工作.

三、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组长是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司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和隐惠排查治理全面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正常运 行,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督促、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惠: (2)组织制定并督促风险管控制度的落实:组织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隐患 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并督促落实: (3)组织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工作: (4)保证隐惠排查治理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 (5)至少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工作会议,推进风险管理体系持续 改进:至少每年组织召开一次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审工作会议,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持续改进: (6)负责确定可接受风险的程度及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审批: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 隐惠治理方案,并组织对其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2、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职责 (1)组织制定并督促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 (2)负责重大风险的判定及并组织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评审,督促重大风险 管控措施落实: (3)组织制定风险判定准则和风险分级管控绩效考核制度:组织编制隐患排查项目 清单: (4)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风险管控体系的更新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的补充完善:
(5)协调和调度各职能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开展情况: (6)负责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3、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1)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管控工作措施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按照职责落 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2)指导并督促分管职能部门开展危险源识别及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 (3)检查分管职能部门的风险管控体系相关资料的建立情况:督促并检查分管职能 部门的隐惠排查治理责任落实情况.

4、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组织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开展职责范围内 的隐患排查,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 (2)完善本部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治理,并检查治理措施 的执行情况: (3)负责排查和辨识新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资料:负责的隐患排查治理 的闭环管理,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资料: (4)负责在重要作业场所公告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发放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及隐患 排查信息的通报.

5、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组织或参与拟定安全分级风险管控体系制度、风险判定准则、实施方案:组织 或参与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2)组织或者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培训工作: (3)组织或参与风险点的排查,汇总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组织或参与拟定隐患 排查治理制度及各部门、各岗位隐惠排查责任制; (4)组织风险管控措施的评审,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 (5)督促并检查各班组、岗位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和隐惠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 情况:负责下达隐惠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并组织验收实现闭环管理: (6)负责风险信息的更新完善: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管理、汇总隐患排查治理的 数据信息及上报、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文件的修订、完善、优化.

6、岗位人员职责 (1)掌握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两个体系的基础知识,在班组长直接领导下,直接参 与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工作,对本岗位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负直接管理责任.

(2)熟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应急措施,严格执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和安全生产制度,检查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环境是否存在危险源、确保工作环境始 终处于安全状态.

(3)按照隐患排查清单和计划,进行岗位隐惠排查,检查出安全生产事故隐惠后, 在班组长或者车间领导的具体安排下及时处理.

(4)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主动撤出危险区域,待隐患排除 后可方生产作业.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XXX有限公司
XXX项目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核准人: 日 期:2019年07月27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 则》(豫建建[2019」21号)及XXX公司要求,构建XXX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落实项目主体责任,提升安全本质化水 平,有效退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公司、项目部二级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机制,将其贯彻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做 到安全管理可控、可追溯、全覆盖,努力实现项目本质安全水平和职工行为安全能力的 明显提升,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 态,杜绝项目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项目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XXX(项目经理) 副组长:(生产经理)(技术总工)(安全总监)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各分包单位管理人员 各成员负责项目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推进.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 室设在工程部,X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小组职责 1、传达学习和贯彻关于双重预防体系政府及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2、制定符合项目实际运行状况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适时指导和调度,全面开展体系建设工作.

4、组织、监督、指导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开展及各项措施的落实.

5、按照“一岗双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做好风险分级评价过程控制,组织排查风 险点、危险源辨识、确定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四色图、岗位风险明白 卡、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等.

(三)组长职责 1.负责组织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 2.督促落实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责任制和各项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对责任制落实情况 进行考核奖惩: 3.组织开展对项目的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掌握本项目的风险分布情况、可 能后果、风险级别和控制措施等: 4.组织并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保障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6.定期组织对项目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或更新,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更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四)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建立健全企业双重预防体系,保障体系有效运行,部署安排各项具体工 作: 2、建立双重预防体系责任制和工作制度,对体系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3、掌握企业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风险级别和控制措施,全面开展企业风险辨 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并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部署落实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6、督导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学习、培训和工作专题会,固化建设成果.

(五)成员职责 1、传达落实政府及集团公司关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文件、要求和精神.

2、组织制定本单位和项目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成员具体落实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 内和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4、制定风险点分级管控措施,并在工作现场制作悬挂风险管控标识牌: 5、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点进行调整,遇有法规变 动、重大人事调整、工艺变更、更改扩项目、原料、设备、产品变动等及时进行风险评 估,确保风险点的安全: 6、掌握本项目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风险级别和控制措施,全面开展风险辨 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工作: 7、具体落实本单位隐惠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8、定期评估本项目体系运行情况,及时更新风险与隐患信息: 9、保障本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六)办公室工作职责 1、组织协调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2、研究提出项目决策、事件和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评估标准: 3、研究提出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策略和隐惠排查治理解决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组织 实施和对该风险的日常监控: 4、负责对风险分级管理有效性评估,研究提出风险分级管控的改进方案: 5、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和隐惠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6、负责指导、监督各分包单位开展全面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7、分析识别项目主要风险,负责组织各项安全制度的建立、完善、执行、评估工 作.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召开项目部双重预防体系启动大会,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部署各人员工作任务 和职责分工,项目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路线图、时间点,同时利用各种形式 进行宣贯,快速形成全项目自上而下积极行动、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培训学习阶段 采用集中培训形式,贯彻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掌握省、市和集团公司双重预 防体系建设的工作内容,深度学习《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惠双重 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豫建建[2019]21号)文件,重点解决如何推、怎么干、抓典 型的问题,达到提高认识、掌握方法、保持定力、抓紧抓好的工作目的.

(三)制度建设阶段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4.10 Chengdu Engineering CostInformation 成都工程造价信息 主管: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办:成都市建设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监督服务站
2024.10 Chengdu Engineering Cost Information 成都工程造价信息
GONG CHENG ZAO JIA XIN XI 主管单位 工程造价信息 或都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建设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监督服务站 原问 张宏 目录 编委会主任 王亮 编委委员 政策法 王亮马潇牛宇刘洪 2023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 (1) 李莉莎委媛媛彭丹戴常军 李丹丹王浩张保温住翼 巫忠良陈建忠刘鹰张吴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10部门关于印发《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 姜杨李再友周忠勇邓伟 理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综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 (3) 杨举伟雪琼何希涛 罗斌 信息员 中标 邱喻陈张兰叶梦莲 成都市市本级2024年9月份国家(含政府)投资项目中标信息.(9) 骆锐曾雪牟例王萃程 李红霞严光明王兰王琴华 李原蒲春梅蔡娟王宁 信用 信 刘舞周丹张译心杨鑫 成都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得分情况 (9) 张佳佳柯能 主编:王亮 副主编:彭亮、文志敏、李莉、刘洪 专业论坛 封面摄影:严水呢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 (12) 造价咨询指标体系及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5)
GONG CHENG ZAO JIA XIN XI 实物工程量人工单价 成都市建筑与装饰工程实物工程量人工单价表 (19) 行业人工成本 成都市建筑行业主要工种人工成本信息表 (25)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 XX区新建中学项目 (26) 市场信息价格 成都市九月建筑材料市场价格 (59) 价格走势图 2023年9月-2024年9月价格走势图 (138) (143) (145) (147) (161)
工程造价信息 政策法规 2023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批准执行工程造价咨 一、企业情况 询统计调查制度的函》(国统制(2022)182号) 2023年末,全国共有15284家登记工程 等相关规定,我部开展了2023年工程造价咨询 造价咨询业务的企业参加了统计,比上年增长 统计工作.

现公布如下: 8.6% 企业分布情况见下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314 162 563 557 422 523 205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337 287 1333 901 1005 336 1132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1136 578 463 432 690 211 329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500 874 262 192 0 435 240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建设民团 行业归口 合计 90 206 352 10 207 15284 二、人员情况 职称人员218096人,比上年增长15.1%,占比 2023年末,参加统计的企业共有从业人员 29.7%;中级职称人员329382人,比上年增长 1207491人,比上年增长5.5%.

其中,工程造 1.7%,占比44.9%:初级职称人员186437人, 价咨询人员303530人,比上年减少2.2%,占全 比上年减少1.0%,占比25.4%.

部从业人员的25.1%.

新吸纳就业人员69112人,比上年增长0.2%, 共有注册造价工程师161939人,比上年增 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7%.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 长9.7%,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3.4%,其中,一 生29650人,比上年减少8.1%,占比42.9%; 级注册造价工程师124450人,比上年增长6.4%, 退役军人953人,比上年增长30.2%,占比 占比76.8%:二级注册造价工程师37489人,比 1.4%:农民工2555人,比上年减少14.9%,占 上年增长22.4%,占比23.2% 比3.7%;脱贫人口390人,比上年减少8.0%, 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33915人,比上年增长 占比0.6%:其他35564人,比上年增长9.2%, 4.6%,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0.8%,其中,高级 占比51.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 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 (试行)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
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 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 河南建筑安全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
前言 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安全基础、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一项治本之策.

为深入推进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 体系建设,我们结合行业实际和试点工作经验,组织编写了《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指导手册(试行)(以下筒称《本手册》),作为《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的配套文本,供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监管部门和施工企业使用.

期望借此推动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有效防范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本手册共分六部分:总则、组织建设、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建设、考核奖惩与持续改进.

在编写中注重 结合示例,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便于读者的理解和掌握.

本手册编写工作由河南省建设安全监督总站具体负贵,河南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主要承 担,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昌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编写并提供了相关资料.

编写工作还得到了河南省安全科学技 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向上述单位和参编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本手册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欢迎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室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以后修订完善.

2019年9月
目 总则 01 第3章隐患排查治理 57 第1章组织建设 05 3.1隐患排查治理流程 58 1.1机构建设 06 3.2隐患分类和分级 59 1.2实施方案 08 3.3隐患排查清单 60 1.3岗位职责 10 3.4组织实施 65 1.4操作规程 12 3.5隐患治理 67 1.5制度建设 13 第4章信息化建设 71 1.6教育培训 14 4.1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72 第2章风险分级管控 23 4.2企业信息化平台 73 2.1风险管控流程 24 4.3项目信息化应用 74 2.2风险点确定 25 4.4信息化平台对接 77 2.3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27 第5章考核奖惩与持续改进 河南建筑 81 2.4风险评价 29 5.1考核奖惩 82 2.5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35 5.2评估更新 83 2.6风险分级管控 38 5.3文档管理 85 2.7风险告知 45 有关文件及标准规范目录 87
总则 建筑安全双重预 信息公开浏览专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PMSbim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及计算知识培训 中国保定 主办单位:保定市建筑业协会 协办单位: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及计算知识培训
PMS品茗 品茗茗课堂--高效编制专项施工方 案 主讲:张云龙 专业成就非凡 Professionality Makes Success
APMS品茗|专业成就非凡 01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解析 目录 02专项方案编制及论证现状 CONTENT S 03如何高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04危大工况在安全计算软件中的应用解析
PMS品茗专业成就非凡 01 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内容解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地基基础工程 1.1基础模板工程 1.1.1箱型基础外模板 地板导墙模板 一、施工要点 筏板基础底板施工时应设防水导墙,导墙高出底板上皮300mm,导墙与 地板一起浇筑.

如果导墙模板采用单侧支模,外侧模板采用防水保护墙砖胎 模,为保证砖胎模的稳定,应将导墙外侧回填或另加支撑加固,每隔4米础 筑一个砖垛,如下图所示: LY 图1.1.1-1砌筑砖垛 二、质量要求 表面按普通抹灰标准要求,砌体按合格标准控制,阴阳角按柔性防水卷 材不同设定弧度.

导墙上设置3~4层卷材压边砖.

三、做法详图 100X10058@0 本子护柜 保护代 图1.1.1-2底板导墙模板 四、效果图
图1.1.1-3导埠效果图 1.1.2筏板上翻外梁墙基础 模板 一、施工要点 筏板上翻外梁墙基础模板,一般采用12mm-15mm厚木(竹)低档次多层 板事先拼装面成,外帮木方作横竖背楞,水平向间距30~40cm,竖楞间距 100~150cm:当上翻梁墙模高>50cm时,按施工方案要求设置拉模杆,拉模 杆上焊接Φ40止水环:底部每隔100~150cm设置一道托模杆,托模杆由钢 筋下脚料制作而成:竖向采用$48短钢管或Φ25钢筋作锁模架,间距120~ 150cm:外导墙按设计要求设置300宽止水钢板或止水槽等.

二、质量要求 模板刚度、强度满足施工方案要求,加固牢固,节点拼装合理,节约简 捷,满足绿色施工要求.

止水构造正确可靠.

三、做法详图 四、效果图(暂无) 图1.1.2-1筏板梁墙基础模板 对控螺检中国 1.1.3电梯井及集水坑模板 一、施工要点 电梯井及集水坑模板多采 用低档次木(竹)模整拼,可在 外场整拼好,由塔吊直接吊入坑内.

模板厚12~15mm,水平背楞为木方,竖 向采用钢管:支撑体系视坑大小用钢管或木方:底模设置沙袋做抗浮装置, 沙袋多寡按坑大小1.3~1.5倍配置.

二、质量要求 2
模板刚度、强度满足施工方案要求,加固牢固,节点拼装合理,节约简 捷,满足绿色施工要求.

四角宜采用型钢定型方式.

三、做法详图 四、效果图(暂无) 节点图 科(0463.1管)美 ≤1200 先(100×10方) 200其民月≤400 @TA 图1.1.3-1筏板梁墙基础模板 1.2地下室墙体模板工程 1.2.1地下室外墙木胶合板模板 一、施工工艺 地下室外墙木模板采用多层板或竹胶板加木方或钢管拼装,根据墙高场 外拼装,直接调入现场,采用钢管斜 支撑加固.

二、质量要求 模板刚度、强度满足施工方案要 求,加固牢固,节点拼装合理,节约 S010052 简捷,满足绿色施工要求.

四角宜采 用型钢定型方式.

三、做法详图 图1.2.1-1地下墙体模板配模图 四、效果图
图1.2.1-2模板图 1.2.2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 一、施工要点 地下室外墙采用钢制定型 模板,采用配套支腿进行支撑加 固,外墙外侧采用不带支腿的钢模板,外侧模板通过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二、质量要求 模板刚度、强度满足施工方案要求,加固牢固,节点拼装合理,节约简 捷,满足绿色施工要求.

四角宜采用型钢定型方式.

三、做法详图 四、效果图 提向连接附行,工地自各 .例相反文架 模板扣价 工架 调节支座 图1.2.2-1地下室外墙钢制大模板 图1.2.2-2支模图
1.2.3地下室外墙墙根防烂根做法 一、施工要点 墙柱单侧或两侧为吊模时,在阴角根部的位置增加钢丝网可有 效防治烂根现象 二、质量要求 钢丝网垂直底板面,绑扎点每30cm一道.

三、做法详图 品模根部春易出现烂根 旅位置感板增加铜丝网 可以有效防洽烂根现票 图1.2.3-1防烂根支模图 四、实例图(暂无) 1.3地下防水工程 1.3.1底板及外墙卷材防水 一、施工要点 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其他与混凝土 结构相接触的部位应采用满粘法:卷材接缝必须粘贴严密,接缝口宽度不应 小于10m:在里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 应小于600mm:阴阳角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或45(135)角,并应增加1 层相同的卷材,宽度不宜小于500m:防水基层必须平整、牢固,铺贴卷材 前应使基层表面干燥,基层含水率小于9%,新作业面施工前先用简易法测基 层含水率,即用1mr的卷材覆盖4h后察看凝结水情况,若无凝结水即可进行 卷材的铺贴.

二、质量要求 三、做法详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