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336-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pdf
ICS 19.100 CCSJ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36 -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气体参考漏孔 的校准 Non-destructive testing-Leak testing- Calibration ofreference leaks for gases (ISO20486:2017 MOD)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36-2021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名义漏率. 5漏孔的分类 6比较校准 7体积校准 8总体影响. 21 9报告 10参考漏孔的标签 22 11参考漏孔的操作 22 附录A(资料性)气室中示踪气体损耗导致漏率下降的计算 23 参考文献 25 GB/T 4033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0486:2017《无损检测泄漏检测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本文件与ISO20486:2017相比,存在如下结构上的调整: 本文件章条编号3.2,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3.3; 一本文件章条编号3.3,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3.4; 一一本文件章条编号7.4.2.2,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7.4.2.1; 本文件章条编号7.4.2.3,对应ISO20486:2017章条编号7.4.2.2.
本文件与1SO20486:2017相比存在技术差异,这些技术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 位置的垂直单线(1)进行了标示,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a)修改了第1章中关于本文件适用范围的描述,以使适用范围的描述更简洁、全面; b)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2604.7代替了ISO20486,以适应我国 技术条件; 再重复列出; d)增加了第4章的注,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和使用习惯.
本文件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7.2.4、7.3.4的引导语; 修改了国际标准中公式的编号.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 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航天智造(上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中华、王彬、刘步良、高建民、张伟、蒋建生、韩丽娜、黄隐、孟冬辉、任国华、 周雪茜、潘颖、徐薇、徐国珍、周鹏飞. GB/T 40336-2021 无损检测泄漏检测 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调节检漏仪确定漏率时所用漏孔的两类校准方法,一类是通过与参考漏孔比较进行 校准,另一类是通过已知体积直接测量或计算气体压力进行校准.
本文件适用于漏率在图1所示范围内的漏孔的校准.
D E B 0 1×101×101×101×101×10 1×101×10 X 1×10|1×10|1×101×101×101×10|1×10 1×10*1×101×101×10 1×10 1×10 1×10 [x 01XI 1×10*1×10* 01X1 1×10 a)比较校准 b)体积校准 正常范围: 可能范围.
标引序号说明: x- 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²/s): A--方法A; B-方法B; As-方法As; B--方法Bs; C-方法C; D-方法D; E-方法E; F-方法F; G--方法G. 图1校准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604.7无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12604.7-2021,ISO20484:2017,MOD) 1 GB/T 40336-2021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未知漏孔unknownleak 漏率稳定、可重复、数量级已知且能通过校准确定的漏孔.
3.2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未知漏孔的漏率数值和对应已知漏率数值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比较校准时,参考漏孔的漏率代表已知漏率.
注2:校准结果通常用参考漏孔在标准不确定度条件下的漏率数值表示, 3.3 名义漏率nominalleakage rate 在规定条件下,通过计算确定的漏孔漏率.
注:泄漏检测中,漏率通常用pV-流量单位(Pam²/s,mbarL/s Stdcm²/min)表示,pV-流量仅在温度给定且 稳定时测量准确,或用其他施量单位避免该问题,如质量流量(g/y)或摩尔流量(mol/s). 4名义漏率 校准漏孔仅在相同的参考条件下比较,比较时应使用名义漏率,推荐采用下列参考条件: -环境温度:20C; -大气出口压力:1000mbar; 真空出口压力:<100mbar. 参考人口压力根据漏孔气室压力或使用要求确定. 注:计算漏率时,通常选取23C作为参考环境温度. 5漏孔的分类 5.1渗透型漏孔 渗透型漏孔通常含有示踪气体气室,具有最佳的长期稳定性和显著的温度系数(约3.5%/K).典 型漏率在10-Pam²/s~10-Pam²/s范围内. 5.2通道型漏孔 5.2.1毛细管型漏孔 毛细管型漏孔含有或不含示踪气体气室,漏孔的温度系数较低(约0.3%/K),使用不当容易堵塞. 典型漏率大于10-”Pam²/s. 5.2.2孔型漏孔 孔型漏孔制造困难且比毛细管型漏孔更易堵塞. 注:临界流量孔是孔型漏孔的一种形式,营见于工业应用中,超出本文件的范围. 5.2.3压缩粉末漏孔 压缩粉末漏孔由金属粉末压人管道制成,通常不含气室,该类漏孔常用于检漏仪灵敏度的日常核 Z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35-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示踪气体方法.pdf
ICS 19.100 CCS J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35 -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示踪气体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Leak testing-Tracer gas method (ISO20485:2017 MOD)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35-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检测原理 5示踪气体检测 6检测设备 7检测准备 ..... 8真空检测(A组技术) 9正压检测(B组技术) 10检测报告 12 附录A(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20485:2017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13 附录B(资料性) 累积检测技术校准漏孔与未知容积的密封罩连接 14 参考文献 16 GB/T4033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1SO20485:2017《无损检测泄漏检测示踪气体方法》.
本文件与ISO20485:201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 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A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 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航天智造(上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睡霄翔、张红星、蒋建生、韩丽娜、黄隐、黄屹峰、吴刚、穆小程、郭崇武、袁翠平、 张海峰、基磊、徐薇、徐国珍、周鹏飞.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24-2021 无损检测 大直径圆棒聚焦超声检测方法.pdf
ICS 19.100 CCSJ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24 -2021 无损检测 大直径圆棒 聚焦超声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ing method for large diameter round bars by focusedultrasound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24-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方法原理 一般要求“ 6检测程序 7验收 8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推荐的单品片分区聚焦检测探头参数 附录B(资料性)推荐的不同规格圆棒分区检测方案 11 附录C(资料性)特种钛合金圆棒(100mm~356mm)的验收 16 附录D(资料性)推荐的超声分区聚焦检测用圆棒对比试块 17 附录E(资料性)推荐的超声相控阵检测用圆棒对比试块 GB/T4032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上海材料研究所、矩阵科工检测技术(北京)有限 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天钛业科 技有限公司、宝武特种治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菁、沙正晓、史亦韦、蒋建生、黄隐、韩丽娜、丁杰、江运喜、马小怀、刘京洲、 王建国、王丽娟、钟悦静、姜教敏.
GB/T 40324-2021 无损检测大直径圆棒聚焦超声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直径圆棒水浸分区聚焦(多个单品片聚焦探头或超声相控阵探头)超声检测的一般 要求、检测程序和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直径不小于100mm,采用锻造、挤压和轧制等成型工艺制备的特种金属圆棒(钛合 金、高温合金等)的水浸分区聚焦超声检测.
注:特种金属园棒主要指对材料质量要求较高因面需要采用较高的检测灵最度和信噪比以达到检测小缺陷目的 的金属圆棒.
多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领城的某些关键零部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GB/T36439无损检测航空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ASTME317不用电子测量仪器对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性能特性评定(StandardPracticefor Evaluat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onic Pulse-Echo Testing Instruments and Systems without the Use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ASTM E1065超声探头性能评价指南(Standard Practice for Evalu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 sonic Search Units)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和GB/T207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动态深度聚焦dynamic depthfocusing:DDF 在超声相控阵检测时,控制聚焦法则使声束发射时聚焦于被检材料中一固定深度,接收时焦点在一 定深度范围内变化, 3.2 水平极限horizontal limit 由超声检测仪A型显示的电子或物理极限决定的水平扫描线的最大可读长度.
3.3 垂直极限verticallimit 由超声检测仪A型显示的电子或物理极限决定的显示信号的最大可读高度.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07-2021 无损检测 材料织构的中子检测方法.pdf
ICS 19.100 CCSJ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07 -2021 无损检测 材料织构 的中子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method for texture byneutron diffraction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07-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5仅器设备 6测量准备 7测量 8数据处理与分析 9检测报告 参考文献 10 GB/T4030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北京 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建、钟圣怡、杨钊龙、孙光爱、彭述明、陈忻、陈波、王沿东、丁杰、李洪佳、王虹、 张昌盛、张建华、钱达志、龚建、蒋文春.
GB/T 40307-2021 无损检测材料织构的中子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反应堆上采用中子衍射技术检测材料织构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多品体材料的织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订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604.8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 GB/T26140无损检测测量残余应力的中子衍射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8和GB/T2614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织构texture 多品体样品中的品粒沿不同方向排布差异的取向性特征,表现为样品的择优取向结构.
注:中子检测方法可获取多个晶面的极图,得到准确的取向方向、获取织构强度的定量数据.
3.2 中子织构谱仪neutron diffractometer for texture measurement 测量材料织构的中子射线检测装置.
3.3 极图pole figure 材料中各品粒的选取品面在样品坐标系的取向分布投影图.
注:样品坐标系指按照样品形较建立的直角正交坐标系,是织构强度的基本表达形式.
3.4 反极图inverse pole figure 材料中各品粒的选取品面在品体坐标系中的取向分布投影图, 注:品体坐标系指按照品体品向建立的直角正交坐标系,是织构强度的基本表达形式.
3.5 极密度分布poledensity 多品体材料作极射赤道投影,球面上各点所代表的晶粒体积的加权密度分布.
3.6 取向分布函数orientation distributionfunction 品体要素三维空间分布的一种优化方位表达形式.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04-202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钢坯全截面法.pdf
ICS 77.040.99 CCS H2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04 -2021 钢中 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钢坏全截面法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ofnonmetallic inclusions in steel Billet full section method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0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齐齐哈尔华工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宝 武装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总院、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街 阳锰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洪亮、翰新华、盖秀颖、黄港明、栾燕、黄福祥、刘剑辉、赵和明、周立富、 范立强、裴兴伟、李继康、王克杰、田陆.
GB/T 40304-2021 引言 GB/T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是评定压缩比大于或等于 3的轧制或锻制钢材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的显微评定方法,检测通常采用小试样,其检测结果受检测面积 随机性和局限性的影响很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洁净钢、超洁净钢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钢中非金属 夹杂物尺寸控制的要求越来越小,可容忍的超尺寸非金属夹杂物数量也越来越少.
同时,与常规在轧制 或锻制钢材上检测非金属夹杂物相比,工程师更倾向于在钢坯上完成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检测,一方面通 过增加检测面积以减少检测结果的随机性,进面提高单颗粒、大尺寸夹杂物的检出率;另一方面利用在 钢坯上直接得到的检测结果,可用于快速评估冶炼工艺,提前评估轧材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水平并提前预 设钢坯使用范围和轧制工艺.
本文件适用于铸态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检测.
检测试样采取未经轧制、变形或其他处理的 钢坯,是通过对钢坯横向全截面上的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进行检测,获取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在钢坯横截面 上的数量、大小及分布,其检测结果可用于预评估钢材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与分布的水平,也可用于在 治炼过程中评估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水平.
该方法不仅全面改善了由小试样带来的随机性和局限 性,同时可以最大限度检测出钢坏横截面上数量极少的超尺寸夹杂物.
本文件的检测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需要做大尺寸全截面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检测,例如:经过变形或 处理的钢坯,铸锭或轧制后的钢材等, 由于钢的用途不同,其对钢还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与分布水平的要求也不同,且目前产品标准中也 没有相关规定.
基于这一特点,本文件只规定了钢坯非金属夹杂物全截面检测方法,未涉及检测结果的 评级.
当对钢坏非金属夹杂物有具体要求时,可依据本文件中的检测指标或其他特定指标,在相关产品 标准或技术协议中规定.
检测过程中钢坏中的物理缺陷(如气泡、编孔、裂纹等)和非金属夹杂物会同时作为疑似缺陷特征点 出现在采集像中,这就需要检测人员正确识别和区分这两种缺陷.
其中的物理缺陷也是炼钢工程师高 度关注的缺陷,当物理缺陷和非金属夹杂物特征点不容易被区分时,可以请炼钢工程师协助甄别确认.
缺少足够甄别经验时慎重使用本方法.
GB/T 40304-202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钢坏全截面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坯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原理、试样制备、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未经轧制、变形或其他处理的钢坯中非金属夹杂物(尺寸不小于30μm)含量的检测.
尺寸小于30um的非金属夹杂物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4236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镜面试样mirror surface sample 平行加工方向粗糙度Ra小于0.02μm、垂直加工方向粗糙度Ra小于0.05μm的钢坯全截面 试样.
注1:镜面试样宽度对应于钢坯宽度,镜面试样厚度对应于钢还厚度.
注2:平行加工方向对应于试样宽度,垂直加工方向对应于镜面试样厚度.
3.2 疑似缺陷特征点suspeeted defect feature points 镜面试样(3.1)表面的气泡、缩孔等缺陷和非金属夹杂物在线阵数码扫描像中的亮斑.
3.3 采集像collected picture 镜面试样(3.1)全截面的线阵数码扫措像.
3.4 分析像analyzedpicture 对采集像中疑似缺陷特征点灰度值做取反处理后的像.
4原理 当一束光线与镜面试样的表面成一定夹角照射镜面时,人射光会发生镜面反射,镜面试样上的疑似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281-202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极值分析法.pdf
ICS 77.040.99 CCS H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281 -2021 钢中 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极值分析法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 in steel Extremum analyticalmethod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281-2021 目 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5原理与应用 6操作流程 7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 非金属夹杂物尺寸(长度、直径或面积)极值计算公式 13 附录B(资料性) 钢材非金属夹杂物极值分析示例 15 附录C(资料性)冶炼过程铸态非金属夹杂物极值分析示例 IZ GB/T 40281-2021 前言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华工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钢集团 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丽杰、翰新华、谷强、李继康、李涛、吴锦圆、颜丞铭、霍继龙、余超、孙继强.
GB/T 40281-2021 引言 钢中大型非金属氧化夹杂物的存在会导致金属力学性能的下降,造成性能不合格.
非金属夹杂物 的试验方法标准如GB/T10561等采用比较法评定级别,级别与非金属夹杂物长度是呈指数递增,是非 明,极值分析法应用统计原理,对非金属夹杂物增加了检验次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最大程度反 映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状态,降低偶然性.
极值分析法分析出的非金属夹杂物极值能更好体现钢材中 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整体状态,数值连续可比,可建立与零件寿命的关联.
极值分析法可供试验人员分析出钢中内生非金属夹杂物或第二相的最大值.
一般情况下,可测量 出钢试样中的最大氧化夹杂物.
必要时,也可测定多种类型夹杂物的最大值,例如,同一组试样可分别 测出其中的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点状非金属夹杂物,碳氮化钛等夹杂物的最大值,极值分析法也可 用于测定其他显微组织的特征,比如球墨铸铁中的石墨球大小的极值,工具钢和轴承钢中的碳化物的最 大颗粒度以及晶粒的最大直径.
钢中外来夹杂物的分布特性不易预测,应采用其他无破坏性的检测方法,例如超声波探伤来确定.
GB/T 40281-202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极值分析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极值分析法的试样制备、夹杂物检验、极值计算、极值图绘制、数据 有效性分析、差异性评估和试验报告等.
本文件适用于钢材、钢锭和连铸坏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极值分析.
其他显微结构的特征值也可参照 使用.
本文件不适用于外来非金属夹杂物的极值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1329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30067金相学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00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极值分布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特定的面积或体积上所测量的最大夹杂物特征值的概率密度函数,符合式(1),则连续随机变数 x有一个二元参数(Gumbel)的最大值分布.
其中,式(1)的后半部分为累积分布函数,见式(2).
F (x)= exp{- exp[(x -a)/a]) .(2) 在式(1)和式(2)中,x代表最大费雷特(feret)直径,可为每个检验面积A.
中的最大夹杂物的尺寸 (长度、直径、或面积),假定 由式(3)则可推算出式(4)和式(5).
F(y)=exp[-exp(-y)] ( 4) 和 x =y 入 (5) 式中: 一极值分布函数的定位参数(相当于起步的夹杂物尺寸):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258-2021 中空纤维膜耐化学清洗剂腐蚀性能评价方法.pdf
ICS 19.020 CCSQ8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258 -2021 中空纤维膜耐化学清洗剂 腐蚀性能 评价方法 Evaluation method fo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hollow fiber membrane to chemical cleaning agent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025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山东招金膜天股份 有限公司、东莞精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洁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烟台金正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金汇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北京科泰兴达高 新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浙江 东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净源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凯米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求是膜技 术有限公司、浙江津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鑫诚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梁梁、冯磊、方富林、王乐译、梁恒、李越彪、王捷、彭文博、韩爱龙、宋玉志、 张兵涛、王希、陈忱、金王勇、傅寅翼、邱建道、吴立志、关晓琳、丁华烘、许以农、蔡诚、常娜、邵伟、李涛、 吴瑞军、王瀚滴、席雪洁、刘洋、马岚云.
GB/T 40258-2021 中空纤维膜耐化学清洗剂腐蚀性能 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空纤维膜对酸性、碱性和氧化性的化学清洗剂耐腐蚀性能的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中空纤维微滤膜和中空纤维超滤膜对酸性、碱性和氧化性的化学清洗剂耐腐蚀性能 的评价,其他形式膜的耐化学清洗剂腐蚀性能的评价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27精密压力表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32095.3-2015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及测试规范第3部分:耐腐蚀性测 试规范 GB/T32360-2015超滤膜测试方法 GB/T32361-2015分离膜孔径测试方法泡点和平均流量法 GB/T38908-2020家用反渗透及纳滤膜元件耐氯性测试方法 GB/T38949-2020多孔膜孔径的测试标准粒子法 CJ/T530-2018饮用水处理用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及装置 HY/T213-2016中空纤维超/微滤膜断裂拉伸强度测定方法 HY/T233-2018超滤膜性能检测方法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2016和HY/T233-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耐腐蚀性corrosionresistance 抗化学介质腐蚀破坏的能力.
[来源:GB/T32095.3-2015,2.3,有修改] 3.2 自支撑膜self-supportedmembrane 本身具有自主支撑性能的中空纤维膜.
[来源:CJ/T530-2018.3.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117-2021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人员视力评价.pdf
ICS 19.100 CCSJ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117 -2021 /ISO18490:2015 无损 检测 无损检测人员视力评价 Non-destructive testingEvaluation ofvision acuity of NDT personnel (ISO18490:2015 IDT)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117-2021/ISO 18490:2015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视力表印刷质量 5健康与安全 6测试人员 7视力表 8测试程序 9合格等级 附录A(规范性) 视标的规格和尺寸 附录B(规范性) 视标间距 附录C(资料性) 视力表示例(不按比例) GB/T 40117-2021/ISO 18490:201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ISO9712:2012,IDT)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机械工程学 会科技咨询服务部.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万升云、宋飞、蒋建生、郑小康、章文显、桑劲鹏、吴刚.
中国石化 GB/T 40117-2021/ISO 18490:2015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人员视力评价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视标的形式、视力表质量、无提检测人员近距离视力测试程序和合格等级的要求,也 规定了实施视力测试人员的资格要求.
本文件仅规定无提检测人员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类似于日常无损检测的条件)的近距离视力的要 求.
本文件不涉及人员的全部视力项目,雇主考虑委托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常规视力测试,以确保视力符 合工作需要.
本文件不规定辨色能力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 97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Non-destructive testing-Qualification andcertifica- tion of NDT personnel) EN 4179航空航天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与认可(Aerospece series-Qualification andapproval of personnel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3术语和定义 ISO9712、EN417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视标optotype 用于验证近距离视力,规定比例和各种尺寸的E形字符. 3.2 眼镜eyewear 在日常无损检测过程中,放置在人眼与工件之间任何类型的透镜或保护性透明材料.
4视力表印刷质量 不同地方印刷的视力表有不同的印剧质量和分辨率,在视力表设计中,应包含两组分开的字符区, 并制定相应的程序以确保视力表满足规定要求,在某些情况下,未达到规定视力合格等级可能是源于 视力表印刷质量,因此要确保视力表的印刷质量满足要求,如果检测人员的视力水平达不到要求,则在 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要仔细核查视力表印刷质量.
5健康与安全 近距离视力测试时,应注意测量或核查眼睛至视力表的距离.
GB/T 40117-2021/ISO 18490:2015 6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在测试视力前应接受培训和熟悉相关规定,并由3级人员授权,该授权(包括3级自我授 权)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且纳人个人测试记录中.
包括验光师在内的医务人员也应符合该要求.
7视力表 视力表应按照本文件进行制作.
视力表应使用优等质量的设备和白纸,用黑色墨水打印,已打印 的视力表应通过放大进行验证,视标具有两种格式(见附录A),是为了适应常见的不同类型的印刷设 备面开发的.
视力检查时,应选择使用印刷质量最好的字符区.
印刷质量可以用大约10倍的放大倍数 在良好光照条件下测定.
测试第9行和第10行,第9行E字符笔划线条应呈连续性,且外观均匀,印 刷材料不应出现扩散,导致笔画间的间醇不清晰,第10行尺寸非常小,有的字符可能成型不完美,由 于没有必要区分该行的合规性,该行的质量无需作为视力表验收文件的一部分,但是,每个视标的整体 形状应在放大情况下可识别,且笔画和间醇清晰可辨.
视标的尺寸十分重要,制好的视力表应包含尺寸验证标记,并通过测量来验证印刷的视力表尺寸是 否正确,测量确认标注为250mm的两个标记之间的实际距离应在245mm~255mm.印刷错误可能 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垂直和水平缩放;因此在使用前应核实各个视标字符的基本形状为正方形,这可在 较大字符上进行核实, 制好的视力表应包含两种字符区,每种类型有10行,每行有5个视标,每条线的高度如表A.1所 示,h以mm为单位.
视标间距见附录B.每个单独视标应通过多次旋转90进行随机定位.
视标区内 或附近不应有其他印刷或标记.
附录C中列出了一个示例图,在测试前,不应向被测试人员提供实际 的测试视力表,应使用多个不同视标序列的视力表以确保测试客观.
可提供演示视力表,以展示测试 内容.
8测试程序 8.1概述 测试前,应确保所使用的视力表符合要求.
测试应在被测试人员放松状态下进行.
8.2光照水平 测试应在可控照明条件下进行.
测试时,可见白光应均匀照亮视力表,应使用经校准过的白光照 度计测量视力表的白光照度,白光照度范围为5001x~7501x,环境光线宜低于测试的光照水平.
背景 光照水平过高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被测试人员视野内不应存在假光源、明亮物体等.
8.3眼晴到视力表的距离 视力表应垂直于视线方向平放.
被测试人员应面向视力表,测试距离为400mm土25mm.
测试 过程中,被测试人员不应靠近视力表,可使用标尺或测量杆测定测试距离,测量工具无需进行可溯源的 校准,但应确保其测量准确性.
8.4眼镜 测试时,被测试人员应佩戴日常无损检测中使用的相同眼镜,如个人防护装备和/或矫正镜片.
不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149-2021 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规范.pdf
ICS 03.100.99 A 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149 -2021 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 信用档案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of credit files for employees of inspection body and laboratory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149-2021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建设原则. 5建设内容 6信用档案信息来源 7信用档案信息项 8信用档案信息项的要求 9建设与管理 10使用与共享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样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承诺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检验检测机构工作岗位与技术职称分类参考 11 参考文献 12 GB/T 40149-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 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谷鑫(福建)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江西省产品质 量监督检测院、陕西科仪阳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中检国华质 量技术研究院、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西安计量技术研究院、 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震、李元沉、张耀武、周莉、王爽、江洲、李向华、赵燕、孟翠竹、蒲伟华、宋薇、 冯波、马冰峰、向旭、穆登峰、蒲君香、王光建、兰莉、刘志千、甘蓓、李红光、谢文佳、王春莲、李少、张岩、 胡畅.
独立环 GB/T40149-2021 引言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NQI)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是检验检测机构提供服 务实施的主体.
本标准为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的建设提供指导,完善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 员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实现传递信任、提升公信力和信用品牌构建的目标.
独立环保人 GB/T 40149-2021 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的建设原则、建设内容、信用档案信息来源、信用档 案信息项、信用档案信息项的要求、建设与管理、使用与共享等.
本标准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的建设和管理.
其他组织机构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94-2016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22117-2018信用基本术语 GB/T31880-2015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2117-2018、GB/T18894-2016、GB/T31880-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2117-2018、GB/T31880-2015中的一些术语和 定义.
3.1 检验检测机构inspectionbody and laboratory 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 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GB/T 31880-2015.定义3.1] 3.2 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employees of inspection body andlaboratory 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人员 注:本标准所指的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是指以检验检测为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信用credit 个人或组织履行承诺的意愿和能力.
注1:承诺包括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合同条款等契约约定的、社会合理期望等社会责任的内容.
注2:在经济领域-信用的含义等同于交易信用是指交易各方在信任基础上,不用立即付款或担保就可获得资金、 物资或服务的能力.
这种能力以在约定期限内履约为条件,并可以使用货币单位直接度量.
注3:在社会领域-信用难以用货币度量.
[GB/T22117-2018.定义2.1] 3.4 信用档案creditfiles 对信用主体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面形成的信用记录.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080-2021 钢管无损检测 用于确认无缝和焊接钢管(埋弧焊除外)水压密实性的自动电磁检测方法.pdf
ICS 77.040.20 CCS H 2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080 -2021/ISO 10893-1:2011 钢管 无损检测 用于确认无缝和焊接 钢管(埋弧焊 除外)水压密实性的 自动电磁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teel tubes-Automated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of seamless and welded (except submerged arc-welded)) steel tubes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hydraulic leaktightness (ISO 10893-1:2011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teel tubes-Part 1: Automated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of seamless and welded (except submerged arc-welded) steel tubes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hydraulic leaktightness IDT)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080-2021/ISO 10893-1:2011 目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检测方法 6对比样管 7设备校验和校验核查 8验收 9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涡流检测方法局限性的指导性说明 附录B(规范性)漏磁检测方法局限性 GB/T 40080-2021/ISO 10893-1:201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893-1:2011《钢管的无损检测第1部分:用于确认无缝和焊接 钢管(理弧焊除外)水压密实性的自动电磁检测方法》.
本文件纳人了ISO10893-1:2011/AMd.1:2020的修正内容,这些修正内容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 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双线(1)进行了标示.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GB/T9445-2015.ISO9712:2012,IDT)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以适应我国标准需要.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公司、钢研纳克检 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北京金自天正 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建卫、田研、陈文豪、刘光磊、黄磊、董莉、胡宇、王永锋、邓世荣、徐磊、李艇、 王宏亮、王晓文、朱国庆、张海龙、杨光浩、范弘、赵斌.
GB/T 40080-2021/ISO 10893-1:2011 钢管无损检测用于确认无缝和焊接 钢管(理弧焊除外)水压密实性的 自动电磁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于确认无缝和焊接钢管(埋弧焊除外)水压密实性的自动电磁检测方法.
涡流检测 法适用于外径大于或等于4mm的钢管,漏磁检测法适用于外径大于10mm的钢管.
本文件也适用于空心型材的检测.
注:采用漏磁法的电磁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 9712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和认证(Non-destructive testing-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NDT personnel) ISO 11484钢铁产品雇主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体系(Steelproduets-Employer’squalifi- cation system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personnel) 3术语和定义 ISO1148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对比标准缺陷reference standard 用于校验无损检测设备的人工缺陷(如钻孔、槽和凹痕).
3.2 对比样管reference tube 包含对比标准缺陷的钢管或管段.
3.3 对比试样reference sample 用于校验目的试样(即一段管、板或带).
注:本文件仅使用术语“对比样管”,它包含“对比试样”.
3.4 管tube 两端开放且具有任意形状横截面的长中空产品.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048-2021 木质结构材螺栓连接力学性能测试方法.pdf
ICS 91.080.20 P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048 -2021 木质结构材螺栓连接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for bolted connections in structural wood andwood-based materials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0048-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四川林业科学研究院、厦门 明红堂工艺品有限公司、德华免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东 莞华科东尼仪器有限公司、深圳市造源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润成创展本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朝晖、黄仲华、王金平、杨会峰、武国芳、周海宾、葛蓓清、吕洋波、龚迎春、 苏冠男、娄万里、张忠利、田昭鹏、刘柯珍、张刚、程明娟、许金飞、李准、曾鼎承、关润开.
GB/T 40048-2021 木质结构材螺栓连接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质结构材螺栓连接力学性能以及螺栓孔销槽承压强度等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单个螺栓紧固件将至少一个木质结构材构件和另外至少一个任意材料构件连成 一体的螺栓连接节点试件,在侧向荷载作用下进行连接强度和刚度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31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 GB/T1933木材密度测定方法 GB50005本结构设计标准 GB/T50329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50708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 LY/T3041本结构金属紧固件连接循环荷载性能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本质结构材structuralwood andwood-basedmaterials 又称结构用本质材料,以作为结构构件承受荷载为目的,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本材或本质材料.
3.2 螺栓连接bolted joints 通过单个螺栓紧固件将至少一个木质结构材构件和另外至少一个任意材料(通常是木质结构材或 钢板或混凝土)构件连成一体的连接方式.
3.3 单剪连接single shearjoints 单剪连接是两个构件通过单个紧固件相连,只形成单个受剪面的连接.
3.4 双剪或多剪连接double shear or multi shearjoints 双剪测试是两个构件通过单个紧固件相连,形成两个或多个受剪面的连接.
3.5 销槽承压强度embedment strength 本质结构材螺栓孔投影单位面积承受螺栓紧固件压缩荷载.
3.6 抗侧向荷载性能lateral capacity to resist pressive or tensile forces 当螺栓紧固件连接至少两个构件时,连接部位抵抗与紧固件轴向相垂直的短期侧向荷载(压缩或拉 1 GB/T 40048-2021 伸荷载)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和刚度.
4符号 4.1几何参数 1构件长度,mm 构件宽度,mm -构件厚度,mm d 螺栓紧固件直径,mm 在平行于本质构件表层木材顺纹方向,距离端头最近的紧固件中心到端头的距离,简称端 距,mm e: 在垂直于木质构件表层木材顺纹方向,距离边缘最近的紧固件中心到边缘的距离,简称边 距.mm 4.2力学性能 f.销植承压强度,N/mm F -施加荷载.N F最大荷载,N F,--屈服荷载,N S -相对位移或滑移.mm K:-初始刚度,N/mm 5基本要求 5.1试件 5.1.1木质结构材 响测试性能的明显缺陷,通常选择直纹理、无节本材产品作为试件,面本质材料产品试件宜根据加工特 性选取:如果需要研究缺陷对连接性能的影响,可有目的选择包含缺陷的试件.
5.1.1.2在进行测试之前.构件平衡含水率至少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木构件应在温度为(20土2)℃和相对湿度(65土5)%的条件下保持质量相对稳定.
b)达到最终使用地点或施工地点的平衡含水率.
c)在研究含水率和温度对连接性能影响时,通过恒温恒湿箱调节达到研究要求的稳定含水率和 温度并在测试过程中始终保持.
5.1.1.3在测试之前,在代表性等级规格尺寸的本质结构材产品中随机选取试件或密度范围进行分组 选取试件.
5.1.2螺栓紧固件和铜板构件 螺栓紧固件应包括螺杆、及其配套的螺母和垫圈,螺栓应符合GB50005以及GB/T50708等标准 规范要求的非全螺纹螺杆,和构件接触的螺杆中间部位应为无螺纹的光杆,螺杆两端为螺纹或一编螺 栓头、一端螺纹,螺母或螺栓头与构件表面之间应安装垫圈.
采用钢垫圈时,垫圆的厚度不应小于 直径或者边长的1/10,且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30%.
方形垫圈的边长不应小于螺杆直径的3.5倍,圆 2 GB/T 40048-2021 形垫片的直径不应小于螺杆直径的4倍.
每个测试试件中螺栓紧固件和钢板构件不得重复使用.
5.1.3试件数量 螺栓连接和销槽承压强度测试,应考虑螺栓长径比、纹理角度、端距、边距、含水率、温度等不同影响 条件变量,可根据结构材连接性能变异系数确定合理的试件抽样重复数,相同配置条件试件重复数至少 5个~10个,通常至少10个,条件许可时试件重复数尽可能多.
5.2测试设备 5.2.1力学试验机或其他加载设备应能满足测试加载要求,测定荷载示值精度到土1%.
5.2.2试件压缩荷载加压头宜配置相应的球较支座.
5.2.3试件拉伸荷载时配置的加载头能夹紧试件且配备万向节以便加载过程中保持沿试件轴向进行 拉伸加载.
5.2.4位移测量设备加载过程中能够实时准确测量螺栓连接构件之间相对位移或滑移,应在销轴两 编部位分别使用一个以上的位移测量设备,位移测量示值精度土1%.
5.2.5本构件试件尺寸量具测量精度1mm,螺栓紧固件直径的测量精度为0.02mm,长度测量精度为 1 mm. 5.2.6GB/T1933规定的测定本材密度的试验设备和GB/T1931规定的测定含水率的试验设备.
6螺栓孔销槽承压强度测试 6.1螺栓孔销槽承压强度试件应和螺栓连接采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本结构材试件.
为保证在加工及 测试过程尽可能不发生劈裂,半孔法试件(如图1所示)最小尺寸应为:试件厚度(z)不小于38mm和 2d两者中较小值,试件宽度(w)和试件长度(l)均不小于50mm和4d两者中较大值,实际试件采用尺 寸应尽可能大于上述最小尺寸以避免测试中销槽承压部位发生开裂.
图1半孔法销槽承压试件 6.2半孔法试件的销槽孔径应不小于紧固件直径,且相差不应大于1.6mm.
试件加工过程如下,如 图2所示.
a)沿着锯切线将试件在标注的螺栓孔处切开: b)一定压力夹紧两块试件使之不会发生松动; c)在标注螺栓孔的位置钻出引导孔: d)将紧固件插入引导孔; e)取下夹具和小试块,保留紧固件插入半孔的试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046-2021 设施管理 质量评价指南.pdf
ICS 03.080.01 J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046 -2021 设施管理 质量评价指南 Facility managementGuidance on quality evaluation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046-2021 目次 前言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4.1概述 4.2设施管理的质量过程 4.3评价步骤 5需求策划 5.1一般原则 5.2需要 5.3将需要转化为相应的要求 5.4将要求转化为具体的需求 5.5特性和指标 6确定服务水平协议 6.1概述 6.2内容 6.3奖惩条款 7.1设施服务交付的策划 7.2设施服务交付的执行 7.3设施服务交付的终止 8测量和评价 10 8.1概述 10 8.2建立测量体系 10 8.3测量与计算 14 9改进 15 9.1概述 15 9.2 分析差距 15 9.3纠正 15 9.4持续改进 16 参考文献 GB/T40046-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设施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费哲设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设施之家科技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 进中心、中国计量大学、同济大学、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军、吴姣、张利民、杨幽红、曹吉鸣、郭赛、顾枫、陈开俊.
GB/T 40046-2021 设施管理质量评价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设施管理实施质量评价时关于需求策划、确定服务水平协议、交付、测量和评价以及 改进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设施管理质量评价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36688设施管理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GB/T366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 出GB/T19000-2016、GB/T36688-201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质量quality 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GB/T19000-2016,定义3.6.2] 3.2 客体object;entity:item 可感知或可想象到的任何事物.
[GB/T 19000-2016 定义 3.6.1] 3.3 特性characteristic 可区分的特征.
注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注3: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 a)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 b)感官的(如:噢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 c)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 d)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连续性): e)人因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 f)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GB/T 19000-2016,定义3.10.1] GB/T 40046-2021 3.4 需要need 来自于需求组织的、对于促使实现核心目的和关键目标所必需的具体或抽象的期望.
[GB/T36688-2018 定义3.1.4] 3.5 要求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或期望.
[GB/T36688-2018,定义3.1.4.1] 3.6 需求demand 用于要交付的服务或产品的明示要求.
[GB/T36688-2018,定义3.1.4.2] 3.7 服务水平service level;SL 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要求及其特性的完整描述.
[GB/T36688-2018 定义3.1.4.3] 3.8 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SLA 需求组织和服务供应商之间就服务交付的绩效、测量和条件所约定的文件.
[GB/T 36688-2018.定义3.1.4.3.1] 3.9 测量measurement 确定量值的过程.
[GB/T36688-2018.定义3.8.1] 3.10 指标indicator 根据一个给定的公式,在指定的时间对绩效的状态或水平进行评估的一个产品的测量的或计算的 特性(或一组特性).
3.11 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KPI 为绩效考评提供必不可少信息的度量参数.
[GB/T36688-2018,定义3.8.4] 3.12 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 提升绩效的循环活动.
[GB/T36688-2018.定义3.5.4.4] 3.13 核心业务core business 实现需要的实体, [GB/T36688-2018 定义3.1.7] 3.14 基本活动primaryaetivities 构成了一个组织价值链中独特和不可或缺的能力的活动.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024-2021 实验室仪器及设备 分类方法.pdf
ICS 19.040 N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024 -2021 实验室 仪器及设备 分类方法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Taxonomy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024-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和方法 4.1分类关系的表达 4.2分类规则 5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分类 8 5.1设备的级分类. 5.2第01类设备的分类一分析仪器与设备及其专属零部件 5.3第02类设备的分类-光学仪器与设备及其专属零部件 12 5.4第03类设备的分类-光学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13 5.5第04类设备的分类一-加热、制冷及空气净化与调节设备及其专属零部件 5.6第05类设备的分类一热学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 16 5.7第06类设备的分类一力学试验仪器与设备及其专属零部件 5.8第07类设备的分类一力学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18 5.9第08类设备的分类-物性测量仪器与设备及其专属零部件 5.10第09类设备的分类样品处理仪器与设备 5.11 第10类设备的分类 一声学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22 5.12 第11类设备的分类 几何学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23 5.13第12类设备的分类-时间频率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24 5.14第13类设备的分类-无线电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24 5.15第14类设备的分类电磁学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5.16第15类设备的分类-电离辐射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26 5.17第16类设备的分类-一其他应用领域专用测量仪器及其专属零部件 5.18第17类设备的分类-生物技术仪器与设备及其专属零部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加热、制冷及空气净化与调节设备分类模型 附录B(规范性附录)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二级和三级分类表 81 参考文献 GB/T 40024-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计 量大学、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湖南声仪测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泰 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长沙高新开发区湘仪天平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 司、上海贝仪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石家庄海关技术中心、成都成电光信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藏卡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海关技术中心、深圳 国技仪器有限公司、威海鑫泰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月明、王成城、商晗武、凌彦萃、黄利君、刘湘衡、沈志林、张桂玲、周凌崃、刘丰秋、 柴淑梅、张国庆、马育松、黄强、黄亮、张智、陈芸、朱平、李恩端、陈明亮.
GB/T 40024-2021 引言 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分类涉及交叉学科和诸多应用领域,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分类方法基于对象、属 性、特征、概念和概念系统理论以及实验室工作和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考虑标准化工作指导性原理的趋势,旨在通过实验室设备核心要素的标准化,以期提供通用的思维 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思维为从事实验室工作和管理的组织或个人提供帮助.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 一确认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类别和类别之间的关系; 一基于类别和类别之间的关系,针对特定学科、实验室或应用建立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分析和 建模: 一利用UML类图来表达和关联设备与设备之间、类别与类别之间的关系; 一准确定义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类别并赋予唯一性编码; 引用或纠正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名称及其对应的英文名称.
GB/T 40024-2021 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分类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分类的术语和定义、原理和方法、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仪器及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及其专属零部件的分类管理.
注:本标准中的实验室仪器及设备不包括常规的器具和实物量具,如实验室家具、玻璃器Ⅲ、消耗品、量具或标准 物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湿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 环)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2423.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 GB/T2423.2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 试验 GB/T2423.2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BM:高温/低气压综合 试验 GB/T2423.27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和导则:温度/低气压或温度/湿度/低 气压综合试验 GB/T2423.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ca:高浓度二氧化硫试验 GB/T2423.3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GB/T2423.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和导则气候(温度、湿度)和动力学(振动、冲击)综合 试验 GB/T2423.3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L:沙尘试验 GB/T2423.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 GB/T2423.10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温度(低温、高温)/低气 压/振动(正弦)综合 GB/T10112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 GB/T10586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0587盐雾试验箱技术条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023-2021 无损检测仪器 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 技术要求.pdf
ICS19.100 N 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023 -2021 无损检测仪 器超声衍射声时 检测仪 技术要求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s-Ultrasonic time-of-flight diffraction instrument-Technicalrequirements 2021-04-30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023-2021 目次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检验规则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GB/T 40023-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 昌航空大学、广东油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超声仅器分公司、辽宁仪表研究所、武汉中科创新技术股 份有限公司、油头超声仪器研究限公司、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中研国辰测控 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俊明、蔡桂喜、沈建中、卢超、陈伟、王琳、王子成、陈和坤、董世运、黄风英、 赵晋成.
GB/T 40023-2021 无损检测仪器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 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仅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611-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6587-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25480一2010仅器仅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JB/T6147-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声衍射声时ultrasonic time-of-flight diffraction:UTOFD 超声衍射声波的传播时间.
3.2 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UTOFDinstrument 声时仪 通过检测缺陷两个端头的超声衍射声时和计算它们的时差来实现无损检测的仪器.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声时仪应包括脉冲发射器、放大器、模数转换器、编码器、数据存储单元、波形显示器、图像显示单 元、嵌人式处理软件等功能部件,满足以下要求: a)脉冲发射器应能够调节脉冲宽度; b)放大器宜具有低噪声、高增益、宽频带等特性: c)模数转换器应具有高信噪比、高采样率等特性; d)编码器应提供编码器接口形式和参数; GB/T 40023-2021 e)数据存储单元应能够以不可更改方式将部分A扫描信号和衍射声时(TOFD)图像存储于磁、 光等永久介质,并能输出其硬拷贝; f)波形显示器应具有未检波的射频(RF)波形显示功能; g)图像显示单元应至少能以256级灰度显示TOFD图像; h)嵌人式处理软件应包括TOFD显示的深度或时基线性化算法,以测量衍射体深度和高度,并 且宜具有消除直通波和底波、局部位置信号放大、信号平均降噪等必要的分析功能.
4.2频带宽度 频带宽度(-3dB)应涵盖标称最低工作频率一半至标称最高工作频率两倍的带宽.
示例:标称工作频率范用为 1 MHz~7 5 MHz时仅器额带宽度为 0.5 MHz~15 MHz 4.3有效增益范围 有效增益应不小于100dB.
4.4时基线性误差 时基线性误差应不大于土0.5%.
4.5垂直线性误差 垂直线性误差应不大于满屏信号土2%.
4.6等效输入噪声 等效输入噪声应小于100×10-V/Hx 4.7发射脉冲电压幅值 发射脉冲的激励波形主要包括尖脉冲、单极性方波脉冲和双极性方波脉冲,电压幅值应可调,峰峰 值应不小于200V. 4.8发射脉冲上升时间 发射脉冲上升时间为脉冲前沿幅度从脉冲峰值的10%上升至90%的时间,应小于可能使用的最高 探头标称频率周期时间的0.25倍.
4.9发射脉冲持续时间(脉冲宽度) 最小脉冲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标称最高工作频率周期时间的一半,最大脉冲宽度应小于或等于标称 最低工作频率周期时间的一半.
脉冲宽度调节步长应小于目标脉冲宽度的10%.
4.10发射脉冲反冲幅度 发射脉冲反冲幅度应小于峰-峰发射脉冲电压的4%.
4.11串扰抑制 串扰抑制应大于60dB.
4.12发射脉冲重复频率 脉冲重复频率应可调,在每个设定值下测得的脉冲重复频率值应在产品说明书中规定值的土5% 以内.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997-2021 加油站埋地用热塑性塑料复合管道系统.pdf
ICS 83.140.30 CCS G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997 -2021 加油站埋地用 热塑性塑料复合管道系统 Thermoplastic pipework for underground installation at petrol filling stations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997-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材料 5分类 6管道设计要求 7要求 8试验方法 9检验规则 20 10标志 22 11包装、运输、贮存 82 参考文献 24 GB/T 3999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巨兴塑业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优必得石 油设备(苏州)有限公司、江苏法利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沈阳新飞宇橡胶制品 有限公司、浙江新大塑料管件有限公司、宁波市宇华电器有限公司、富兰克林油站通用设备(北京)有限 公司、可乐丽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博禄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西安塑龙熔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志军、杨会建、景国庆、邹晓辉、李瑜、杨宝生、王立君、陈建强、李元正、宋渊、 余新文、赵锋、李玉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988-2021 全尾砂膏体制备与堆存技术规范.pdf
ICS 73.020 D 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988 -2021 全尾 砂膏体制备与堆存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otal tailings paste production and disposal 2021-05-21发布 2022-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988-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 院有限公司、飞翼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川恒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爱祥、王勇、王洪江、王胎明、尹升华、王少勇、周勃、李翠平、施士虎、张钦礼、 叶平先、张泽武、严鹏、齐兆军、李子军、杨锡祥、沈家华、谭伟、黄士兵、寇云鹏、王佳才、李剑秋、周发陆、 邹建伟、赵峰泽.
GB/T 39988-2021 全尾砂膏体制备与堆存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尾砂膏体制备、堆存技术要求及其检测方法和排放工艺、堆场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全尾砂膏体(以下简称“膏体”)的制备与堆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863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HJ943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尾砂total tailinzs 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的未经分选的全粒级尾砂.
3.2 全尾砂膏体total tailings paste 以全尾砂为主要材料,配以其他骨料、胶凝材料,并与水混合而成的膏状的不分层、不沉淀、略泌水 的非牛顿结构流体.
3.3 膏体堆存paste disposal 将全尾砂膏体送至堆场进行堆存的过程.
3.4 場落度slump 自重状态下,膏体自然塌落的最终高度与場落度筒高度的差值.
3.5 屈服应力yield stress 膏体从静止状态变化到流动状态需克服的临界剪切应力.
3.6 质量浓度mass concentration 固体质量占固体与液体质量之和的百分比.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969-2021 建筑用通风百叶窗通风及防雨性能检测方法.pdf
ICS 91.060.50 P3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969 -2021 建筑用通风 百叶窗通风及防雨性能 检测方法 Test method of ventilation and rain resistance performance for ventilation louvers of building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969-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 5检测原理 6检测设备 7试件. 8通风性能检测 9静态防雨性能检测 11 10动态防雨性能检测 11检测报告 I 附录A(规范性附录)挡水板校验方法 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测数据示例 16 GB/T39969-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大潮建筑科技 有限公司、科特环保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山东智赢门窗系统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 质量检测中心、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创高幕墙门窗 工程有限公司、嘉特纳幕墙(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清、王洪涛、邱铭、间强、韩维池、孙梅风、侯园园、黄友江、陈永钦、张喜巨、 刘会涛、孟庆林、王令军、孙晋、岳鹏、莫卓凯、张河山、邱江字、沈隽.
GB/T 39969-2021 建筑用通风百叶窗通风及防雨性能 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用通风百叶窗通风及防雨性能检测方法的术语和定义、符号、检测原理、检测设 备、试件、通风性能检测、静态防雨性能检测、动态防雨性能检测和检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用通风百叶窗通风及防雨性能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检测对象只限于建筑用通风 百叶窗试件本身,不涉及建筑用通风百叶窗与围护结构之间的连接部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823建筑门窗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58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风百叶窗ventilation louvers 以通风为主要功能的百叶窗.
[GB/T39968-2021 定义3.1] 3.2 百叶窗通风面积louver free area 空气通过百叶窗的最小面积.
[GB/T 39968-2021 定义3.9] 3.3 通风区流速free area velocity 通过百叶窗通风区的气流速度.
[GB/T 39968-2021 定义3.12] 3.4 百叶窗核心面积louver core area 百叶窗窗框内边缘包围的面积.
[GB/T 39968-2021.定义3.8] 3.5 核心区流速core area velocity 通过百叶窗核心区的气流速度.
注:核心区流速为通过百叶窗的空气流量除以百叶窗核心面积.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849-2021 无损检测仪器 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 性能测试方法.pdf
ICS_19.100 N 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849 -2021 无损检测仪 器超声衍射声时 检测仪 性能测试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s-Ultrasonic time-of-flight diffraction instrument-Methods ofperformance tests 2021-03-09发布 2022-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849-2021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武 汉中科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仪表研究所、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超声仪器分公司、中 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中研国辰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公司、油头市超声仪器研 究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俊明、蔡桂喜、沈建中、王子成、王琳、陈伟、黄风英、赵晋成、叶琛、陈和坤.
GB/T 39849-2021 无损检测仪器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 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的性能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采样率samplingrate 在对模拟信号作模数转换时,在单位时间里采集的样本个数.
注:采样率单位等网于期率的单位赫兹(Hx).
3.2 超声衍射声时ultrasonic time-of-flight diffraction;UTOFD 超声衍射声波的传插时间.
3.3 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UTOFDinstrument 声时仪 通过检测缺陷两个编头的超声衍射声时和计算它们的时差来实现无损检测的仅器.
3.4 声时仪采样率UTOFD instrument sampling rate 声时仅硬件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的一次采样率.
3.5 采样精度 sampling accuracy 位深 声时仅将模拟信号样本的幅度数字化时所能达到的精度.
注:采样精度靠用模数量化所用的二进制数的位数表示,单位为位(bit).
位数越大,采样精度越高.
3.6 采集深度collection depth 存储深度 声时仅采集模拟信号时,一次实时采集所能存储的采样数据点的点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712-2020 快速施工用海工硫铝酸盐水泥.pdf
ICS 91.100.10 Q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712 -2020 快速施工用海工 硫铝酸盐 水泥 Sulphoaluminate cement for marine rapid construction 2020-12-14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71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焦作市华岩实业有限公司、湖北宜城安达 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尧柏特种水泥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建文特材科技有 限公司、郑州市王楼水泥工业有限公司、郑州盾泥建材有限公司、江西银杉白水泥有限公司、河北达奥达 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同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 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嘉华特种水泥股 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土集团福州勘察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葛洲坝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德新亚建筑材料有 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河北金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俊萍、肖忠明、乔友民、乔子洋、周琦、李凌云、谢发权、白明科、张学文、景东皓、 郎辰芳、吴飞龙、邵正明、马树立、张宇、李竹勤、曹忠露、陈诗林、高江、张广兴、黄明华、龚玉锋、费曼利、 范国刚、钟文、靳建洲、梅向福、吕义辉、李昌清、张国志、李伟、杨海龙、李安平、彭荣梅、张锋矛、陈雪梅、 王擎、李海宏、康宇、李亚萌、刘潭、赵健.
GB/T 39712-2020 快速施工用海工硫铝酸盐水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快速施工用海工硫铝酸盐水泥的组分与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 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快速施工用海工硫铝酸盐水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203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T205铝酸盐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241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5483-2008天然石膏 GB/T5762建材用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化学分析方法 GB/T8074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T9774水泥包装袋 GB/T12573水泥取样方法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8046-2017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20472硫铝酸盐水泥 GB/T27690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JC/T421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方法 JC/T1086水泥氯离子扩散系数检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快速施工用海工硫铝酸盐水泥sulphoaluminate cement for marine rapidconstruction M -R SAC 由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石膏、两种(含两种)以上混合材料以及外加剂共同磨细制成的,具有高 早期强度、高抗海水侵蚀能力的用于海洋结构工程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GB/T 39712-2020 4组分与材料 4.1组分 快速施工用海工硫铝酸盐水泥的组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快速施工用海工硫铝酸盐水泥组分 代号 组分质量分数/% 熟料石膏 混合材料 M R SAC 0°$6~0°s8 5 0~15 0 分材料包含石灰石时,其中石灰石掺量不超过水泥质量的5.0%.
4.2材料 4.2.1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用于生产水泥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中三氧化二铝(A1O)含量不小于30.0%,二氧化硅(SiO)含 量不小于8.0%,碱度系数小于1.00. 熟料碱度系数C计算见公式(1): v (CaO) 0.7 (TiO) ....( 1) 式中: C 熟料碱度系数: (CaO) 一熟料中氧化钙(CaO)的质量分数,%; (TiO)--熟料中二氧化钛(TiO)的质量分数,%; (SiO)熟料中二氧化钛(SiO)的质量分数,%; w(AlO)熟料中三氧化二铝(AIO)的质量分数,%; (FeO)熟料中三氧化二铁(Fe:O;)的质量分数,%.
4.2.2石膏 应符合GB/T5483-2008中A类二级(含二级)以上的要求.
4.2.3粒化高炉矿渣 上的要求, 4.2.4硅灰 应符合GB/T27690的要求.
4.2.5石灰石 石灰石中氧化钙(CaO)含量应不小于46.0%,三氧化二铝(A1O )含量应不大于2.0%.
GB/T 39712-2020 5技术要求 5.1氯离子 氯离子含量(质量分数)应不大于0.06%.
5.2物理性能 5.2.1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应不早于10min,终凝时间应不迟于120min.
5.2.2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应不小于450m²/kg.
5.2.3强度 各强度等级快速施工用海工硫铝酸盐水泥胶砂强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水泥胶砂强度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MPa 抗析强度/MPa 4 h 1 d 28 d 4 h P1 28 d 52 5 >25 0 >52 5 >5 0 >15 0 >3 0 ≥6 5 62 5 >30 0 >62 5 >5 5 >7.0 5.2.4氯离子扩散系数 28d氯离子扩散系数应不大于0.75×10-1m²/s.
5.2.5抗海水侵蚀系数 28d抗海水侵蚀系数不小于1.00. 5.2.6耐磨性 28d磨耗量不大于3.0kg/m².
6试验方法 6.1化学成分 按GB/T205进行试验.
6.1.2石灰石中氧化钙、三氧化二铝 按GB/T5762进行试验.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704-2020 真空绝热板有效导热系数的测定.pdf
ICS 91.100.60 Q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704 -2020 真空绝热板有效导热 系数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vacuum insulation panels (VIP) 2020-12-14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70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长虹美菱股份 有限公司、广州晖能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上海元延冷链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山由 帝奥节能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滁州银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德旭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国际 事业有限公司、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明、张剑红、王佳庆、刘强、谢振刚、魏邦福、江峰、袁江涛、王海成、胡海滨、 何远新、朱生荣、胡树安、胡晓东、张亮亮、姜寅、吴乐于、孙美峰、包玉珍、胡鹏军、屈会力、侯鹏、魏善芝、 丁晴、潘阳、阁慧峰、唐健、张帅恺.
GB/T 39704-2020 真空绝热板有效导热系数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真空绝热板有效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真空绝热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32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GB/T13475-2008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T2258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 GB/T37608真空绝热板 3术语和定义 GB/T4132和GB/T376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效导热系数effective thermalconductivity 考虑了阻气隔膜边缘影响的整块真空绝热板的表观导热系数.
4原理 本标准给出三种真空绝热板有效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方法A采用GB/T10294防护热板法的 原理,通过消除非计量区域的传热影响,测试与计量区域尺寸相同的真空绝热板的有效导热系数;方 法B采用GB/T13475一2008热箱法的原理,通过测量试件的传热系数,然后转化为真空绝热板的有效 热阻值与有效导热系数;方法C通过先测量真空绝热板的中心区域导热系数,然后结合阻气隔膜相关 信息,计算出真空绝热板的有效热阻与有效导热系数.
5方法A 5.1仪器设备 5.1.1导热系数测定仪 采用满足以下要求的导热系数测定仪进行测试: a)满足GB/T 10294的规定; GB/T 39704-2020 b)具有消除非计量区域的空气对流和辐射传热影响的功能; c)采用真空防护时,防辐射屏的反射率应大于或等于0.95.
5.1.2钢直尺 分度值小于或等于1mm.
5.1.3H型测厚仪 分度值小于或等于0.1mm. 5.2试样 5.2.1真空防护方式的试样要求 试样为正方形真空绝热板.
试样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 a)试样的边长应与GB/T10294规定的设备的计量板的尺寸一致; b)试样的对角线偏差应小于或等于2mm,翘曲应小于或等于3mm,四个角的折边厚度与非折 边区的厚度差值应小于或等于1mm.
5.2.2非真空防护方式的试样要求 5.2.2.1试样尺寸 试样应满足5.2.1的要求.
5.2.2.2试样制备 试样周围宜采用材质均匀、不透气、热性能稳定的回字形聚氨酯板填充,如图1所示.
聚氨酯板应 满足以下要求: a)聚氨酯板的厚度应与真空绝热板试样的厚度一致,聚氨酯板的宽度应与GB/T10294规定的 防护板的宽度一致; b)聚氨酯板在平均温度25℃的导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025W/(mK). 聚氨酯板与试样之间的空隙应用发泡聚氨酯填充,待发泡材料干燥并完全硬化后方可测试.
/2 说明: 1--真空绝热板试样; 2--国字形聚氨酯板填充材料.
图1方法A非真空防护的试样制备示意图 GB/T 39704-2020 5.3试验步骤 5.3.1试样应在湿度(23土2)℃,相对湿度(50土5)%的条件下进行不少于72h的状态调节.
5.3.2用钢直尺测量试样的长度a和宽度b,用H型测厚仪测量试样的厚度d.
5.3.3按照5.2的要求制备试样.
5.3.4将试样的整体放人满足5.1.1要求的导热系数测定仪.
5.3.5调整试样的位置,使真空绝热板的整体覆盖导热系数测定仪的计量区域.
空度抽至10Pa以下,若采用非真空防护方式,应检查设备的防护板是否完全被回字形聚氨酯板覆盖.
5.3.7设定热板与冷板的湿差应大于或等于20K.
5.3.8温度达到设定值并稳定后,按照GB/T10294的原理计算试样的导热系数.
按照以上要求测出 的导热系数即为真空绝热板的有效导热系数.
5.4试验误差 试验误差来源主要包含仅器仪表的测量误差(温度、电流、电压)、试样尺寸的偏差及防辐射屏反射 系数的偏差等.
6方法B 6.1仪器设备 6.1.1标定热箱 设备应满足GB/T13475-2008标定热箱法的规定.
6.1.2钢置尺 分度值应小于或等于1mm.
6.1.3H型测厚仪 分度值应小于或等于0.1mm. 6.2试样 6.2.1试样尺寸 试样为正方形真空绝热板,试样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大于或等于900mm×900mm且小于或等于1200mm×1200mm; b)试样的对角线偏差应小于或等于5mm,翘曲应小于或等于3mm,四个角的折边厚度与非折 边区的厚度差值应小于或等于1mm; c)试样周围的聚氨酯填充材料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150mm; d)由试样与聚氨酯构成的整体测试样的尺寸应覆盖设备的开口面积.
6.2.2试样制备 试样周围应使用材质均匀、不通气、热性能稳定的聚氨酯板填充,如图2所示,聚氨酯板应满足以 下要求:聚氨酯板在平均温度25℃的导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025W/(mK),聚氨酯板的导热系数 应预先按照GB/T10294或GB/T10295测定,测试聚氨酯板的导热系数所选取的平均温度应为预设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37
38
39
…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