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10月 ( 第 39 页)

ICS 91.100.10 Q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701-2020 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的限量及检验方法 Limit and test method of ammonium ion content in fly ash 2020-12-14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70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 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厦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网水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阳江市大地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中国铁道 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甘肃智通 科技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华珞粉煤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混 凝土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名川粉煤灰有限公司、厦门益材粉煤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 局有限公司、成都建工预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铁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贵州卓圣丰业环保新型材 科开发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铁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市宏达土木工程试验室 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羚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 中心、在平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贵州水利实业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山东鲁北 企业集团总公司、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株洲宏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 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旭、刘晨、裴新意、李文伟、王辉诚、朱文尚、杜勇、彭桂云、朱正贵、黄斌、陆超、 王群英、谢生华、董晓丽、王振华、吴华成、康玺、孔祥芝、纪国晋、张格、崔健、萧瑛、崔敬轩、王峰、黄增财、 刘丹娜、王超生、张乐、李吴、吴文鑫、于会来、梁坤跃、李坚荣、谭盐宾、王智、李娟、曹自俊、蒋陶渝、 韩军卫、杜勇欣、胡德华、沈彦君、吴志伟、李锋、黄明辉、王新明、陈卓洋、般枝荣、鲁爱民、付廷波、 徐大宁、李善植、王军、梅菁、宋世霞、黄国秋、王志军、田莉、吕天宝、邓程鸿、邓晓阳、黄仁阔、阳长江、 潘长河、魏丽颖、温培艳、周卫青.

GB/T 39701-2020 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的限量及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的限量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作水泥混合材、砂浆和混凝土掺合料的粉煤灰及指定采用本标准的其他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2573水泥取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粉煤灰中铵离子ammonium ioninfly ash 附着在粉煤灰表面,以NH形式存在的铵离子.

3.2 粉煤灰铵离子含量系列标准样品series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determiningammonium content of fly ash 不同浓度铵离子含量的标准样品.

注:用于对比分析以减少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的检验误差.

4技术要求 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不大于210mg/kg.

5样品的制备 粉煤灰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采用缩分器或四分法缩分至约100g待测样品,装入密封、洁 净、干燥的容器中,充分混匀.

6检验方法 燕馏滴定法(基准法)、电极法(代用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代用法)和离子色谱法(代用法),分 别按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进行.

当有争议时以蒸馏滴定法为准.

GB/T 39701-2020 7检验规则 7.1编号及取样 粉煤灰出厂前按同种类、同等级编号和取样.

散装粉煤灰和袋装粉煤灰应分别进行编号和取样.

不超过5001为一编号,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

当散装粉煤灰运输工具的容量超过该厂规定出厂编 号吨数时,允许该编号的数量超过取样规定吨数.

粉煤灰质量按干灰(含水量小于1%)的质量计算.

取样方法按GB/T12573进行,可连续取,亦可从1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kg, 缩分为两等份.

一份由卖方保存40d,另一份由买方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检验.

粉煤灰样 品应在环境温度不高于30℃的条件下,密封保存于两层以上的塑料袋中.

注:必要时,买方可对粉煤灰进行随机抽样检查.

7.2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加粉煤灰铵含量的检验频率: 一电厂运行状态不稳定时生产的粉煤灰; 一电厂生产的粉煤灰铵离子含量有超标记录或波动较大时; -一电厂脱硝催化剂长时间运行后生产的粉煤灰.

7.3判定规则 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符合第4章的技术要求时,判为检验合格.

若不符合要求,对本批留样粉煤灰 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

7.4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出厂编号和铵离子含量.

7.5仲裁 构进行仲裁检验.

GB/T 39701-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检验方法蒸馏滴定法 A.1原理 将粉煤灰与水混合,调整pH值至碱性进行蒸馏用稀硫酸溶液吸收蒸馏出的NH:使粉煤灰中 铵离子转移至蒸馏液中.

以甲基红-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 A.2试验的基本要求 A.2.1测试要求 每项测定的次数规定为两次,两次测定结果之差应在所列的允许差(见表A.1)内,用两次测定结果 的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

本标准规定的空白试验,在蒸馏水品质不变的情况下,可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

建议使用粉煤灰铵离子含量系列标准样品减少测定误差.

的滴定过程可用针管称量法代替滴定管量取溶液的方法.

A.2.2质量、体积和结果的表示 质量用"克(g)"表示,精确至0.001g.

滴定管的体积用"毫升(mL)”表示,读数精确至0.01mL.

针管的表示方式参见滴定管.

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除另有说明外,各项分析结果均以质量分数计.

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单位为mg/kg,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数值的修约按GB/T8170进行.

A.2.3空白试验 不加入粉煤灰,使用相同量的试剂,按照相同的测定步骤进行试验.

A.2.4试剂总则 除另有说明外,所用试剂应不低于分析纯,优先选用优级纯.

用于标定的试剂应为基准试剂.

所用 水应不低于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的要求,一般采用蒸馏水.

本标准所列市售浓液体试剂的密度指20℃的密度(o),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²).

在化学分析中,凡未标注浓度的酸均指市售的浓酸.

除另有说明外,标准滴定溶液的有效期为3个月,如果超过3个月,重新进行标定.

A.3试剂和材料 A.3.1硫酸(HSO) 1.84g/cm²,质量分数95%~98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83.060 CCS G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693.9-2021/ISO48-9:201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硬度的测定 第9部分:硬度计的校准和验证 Rubber 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hardness Part 9: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hardness testers (ISO48-9:2018 IDT)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693.9-2021/ISO 48-9:2018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3969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的第9部分.GB/T39693已经发 布了以下部分: 第3部分:用超低橡胶硬度(VLRH)标尺测定定试验力硬度; 一第6部分:IRHD法测定胶辊的表观硬度; -第9部分:硬度计的校准和验证,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48-9:201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第9部分:硬 度计的校准和验证》.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5269-2010橡胶试验设备校准指南(ISO18899:2004,IDT); --GB/T27025-201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17,IDT); -GB/T39693.3-202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第3部分:用超低橡胶硬度 (VLRH)标尺测定定试验力硬度(ISO48-3:2018,IDT).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试验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2)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徐州徐轮橡胶 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特威尔科学仪器(青岛)有限公司、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向垒、陈明华、杨清、沈倩、韦帮风、刘练、杨文真、于龙、盛恩恬、李藏须、张贺广、 冯萍、张小刚、谢君芳、孙斯文.

GB/T 39693.9-2021/ISO 48-9:2018 引言 GB/T3969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旨在建立测定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 试验方法,拟由九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介绍与指南.

目的在于介绍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测定各方面内容,界定硬度 测试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为合理选择硬度的测试方法提供指南.

-第2部分:国际橡胶硬度(10IRHD~100IRHD).目的在于规定了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国 际橡胶硬度(IRHD)的测定方法.

第3部分:用超低橡胶硬度(VLRH)标尺测定定试验力硬度,目的在于规定了硫化橡胶或热 塑性橡胶用超低橡胶硬度(VLRH)标尺测定定试验力硬度的测定方法.

一第4部分:用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测定压人硬度.

目的在于规定了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 胶用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测定压人硬度的测定方法.

一第5部分:用便携式国际橡胶硬度计法测定压人硬度.

目的在于规定了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 胶用便携式国际橡胶硬度计法测定压人硬度的测定方法.

第6部分:IRHD法测定胶辊的表观硬度,目的在于规定了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用IRHD 法测定胶辊表观硬度的测定方法.

-第7部分:用邵氏硬度计法测定胶辑的表观硬度.

目的在于规定了碗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用 邵氏硬度计法测定胶辑表观硬度的测定方法.

第8部分:用赵氏(P&J)硬度计法测定胶辊的表观硬度.

目的在于规定了硫化橡胶或热塑性 橡胶用赵氏(P&J)硬度计法测定胶辊表观硬度的测定方法, -第9部分:硬度计的校准和验证.

目的在于确立了相关各种橡胶硬度计的校准和验证程序.

GB/T 39693.9-2021/ISO 48-9:201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 第9部分:硬度计的校准和验证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邵氏A型、邵氏D型、邵氏AO型、邵氏AM型硬度计(见ISO48-4)、便携式橡胶国 际硬度计(见ISO48-5)、橡胶国际硬度计(见ISO48-2)和超低橡胶硬度计(见ISO48-3)的校准和验证 程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48-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第2部分:国际橡胶硬度(10IRHD~100IRHD) (Rubber,vulcanizcd 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hardness-Part 2;Hardness between 10 IRHD and 100 IRHD) ISO48-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第3部分:用超低橡胶硬度(VLRH)标尺测定 定试验力硬度[Rubber,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hardness-Part 3:Dead-load hardness using the very low rubber hardness (VLRH) scale] ISO48-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第4部分:用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测定压 入硬度[Rubber 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hardness-Part 4:Indentation hard- ness by durometer method (Shore hardness)] ISO48-5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第5部分:用便携式国际橡胶硬度计法测定压 入硬度(Rubber 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hardness-Part 5:Indentation hard- ness by IRHD pocket meter method) ISO 18899橡胶试验设备校准指南(Rubber-Guide to the calibration of test equipment) 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eneralrequirementsfor the 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3术语和定义 ISO48-2和ISO1889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SO和IEC设立术语数据库,以供标准化之用,网址如下: ISO在线浏览平台(ISO):https://.iso.org/obp -IEC电工百科(IEC):.electropedia.org/
GB/T 39693.9-2021/ISO 48-9:2018 4校准和验证的测量参数和计量要求 4.1环境条件 进行校准或验证实验室的环境温度应为18C~25℃. 4.2计量要求 待校准仪器压针和压足的测量参数见图1~图7,其要求见表1~表10. D 图1邵氏A型硬度计压针和压足 表1邵氏A型硬度计 测量参数 单位 计量要求 校准和验证说明 压针轴径 d mm 1.25±0.15 5.2.1.2 压针顶端截锥直径 d mm 0.79±0.01 5 2.1 2 压针锥角 e 35.00±0.25 5.2 1.2 压足孔位置 中心 压足直径 D mm 18.0±0.5 5.2.2.1 压足孔直径 d mm 3.0±0.1 5.2.2.2 压足承载质量 m kg 1.0* 5.2.4.1 压针停出量 mm 0.00~2.50/=±0.02 5.2.3.1 压针弹赞力值 F mN F=550.075.0HF=±37.5 5.2 5.1 其中H为邵氏A型硬度计读数 施力保持时间 1 3或15 5.2.7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5.U40 CCS A 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5717-2021 代替GB/T15717-1995 真空金属镀层厚度测试方法 电阻法 Test method for vacuum-deposited metal thickness-Electric resistance method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571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5717-1995《真空金属镀层厚度测试方法电阻法》,与GB/T15717-1995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真空金属镀铝层厚度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见图1,1995年版的3.2); 修改增加了测量头(厚度、材质及其导电率)、橡胶板(厚度、硬度及其表面)和气动压紧方式、气 源压力的要求(见第5章,1995年版的3.2); 修改了试样尺寸的要求(见6.1,1995年版的4.1); 修改了试验步骤中GB/T2918规定的试验环境(见7.1,1995年版的5.1); 一修改了试验步骤中每次测量前用无水乙醇擦拭仪器的测量头的要求(见7.2,1995年版的 5.2) ; 删除了试验步骤中每次测量前仪器必须校零的要求(见1995年版的5.4); 修改了试验步骤中测量试样的电阻值的要求(见7.4,1995年版的5.5); 修改了金属镀层的均匀度计算公式(见8.3,1995年版的6.3): 版的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化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临沂金锣文瑞食品有限公 司、河南银金达彩印股份有限公司、德州诚达精彩印务有限公司、济南三泉中石实验仪器有限公司、青州 超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青州宏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中包包装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青岛永 昌塑业有限公司、干将新材料有限公司、嘉兴星越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泰来包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微山、张智力、杨学军、申丽霞、许超、徐玮、胡玲俐、倪来学、沙连峰、翟玉琳、 常海潮、刘新川、王国华、王冠中、王娜、周静、周晶、毛兵、王天佑.

本文件于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 15717-2021 真空金属镀层厚度测试方法电阻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电阻法测试绝缘软基材表面的真空金属镀层厚度的试验原理、试验装置、试样制 备、试验步骤、试验结果的计算和表示,以及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绝缘软基材表面的真空金属镀层厚度的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试验原理 本试验依据欧姆定律测量规定长度和宽度试样的金属镀层电阻值,以方块电阻(Ω/口)表示金属镀 层的厚度或直接计算其厚度.

5试验装置 本试验使用真空金属镀层厚度测量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

测量装置的电阻测量误差为土1%, 测量装置宽度不小于100mm,两测量头间的距离精度为土0.1mm;测量头的厚度为10mm.宜为铜材 质,也可以是其他导电率较好的材质(其他材质与铜材质测量头所测的数据不可比较);橡胶板厚度不小 于3mm,邵尔A硬度为70~80,表面应平整光滑;宜采用气源压力为0.5MPa~0.7MPa的气动压紧 方式.

GB/T 15717-2021 3 标引序号说明: 1直流电桥; 2--导线: 测量头; 测量头连接板; 5 被测样品; 6---橡胶板.

图1真空金属镀层厚度测量装置示意图 6试样制备 6.1试样尺寸:沿幅宽裁取试样.

试样的长度不小于140mm.宽度为100mm土0.1mm.试样宽度小 于100mm时,以实际尺寸作为试样宽度.

6.2试样数量:不少于5片.

6.3试样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镀层脱落,无折痕、污物、溅射点、划伤等缺陷.

7试验步骤 7.1按GB/T2918规定将金属镀层测量仪与试样放置在23℃土3℃,相对湿度50%±10%相对湿度 环境中,4h后在同等环境下进行测量.

7.2每次测量前用无水乙醇擦拭仪器的测量头,确保将粘附在测量头上的金属镀层碎屑清除干净.

7.3将试样平放在测量仪的橡胶板上,使测量头与金属镀层接触良好.

7.4沿试样长度方向,距边缘20mm处测量5片试样,每片试样测量一次,记录每次测量的电阻值.

GB/T 15717-2021 8试验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8.1金属镀层的方块电阻 金属镀层的方块电阻按式(1)计算.

Ω/□ R 式中: Ω/口-方块电阻,单位为欧姆(Ω): R 被测量金属镀层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试样实际测量长度与宽度的比值.

取5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2金属镀层厚度 金属镀层厚度按式(2)计算.

d= /□ ( 2 ) 式中: p 金属镀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 电阻率,单位为10-欧姆平方毫米每毫米(10-²Ωmm²/mm); Ω/方块电阻,单位为欧姆(Ω) 取5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面变化,电阻率与温度曲线图见附录A 8.3金属镀层的均匀度 金属镀层的均匀度按式(3)计算.

×100 Ω/ 式中: 金属镀层的均匀度,%; /最大方块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Ω/最小方块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Ω2/方块电阻平均值,单位为欧姆(Ω).

按式(3)计算出金属镀层均匀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8.4金属镀层厚度表示 真空金属镀层的厚度可以用厚度值表示,也可以用方块电阻值(0/口)表示.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3.100.99 D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335-2019 代替GB/T15335-2006 风筒漏风率和风阻的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 of leakage rate and specific resistance for air duct 2019-06-04发布 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5335-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符号、下标 3.1术语和定义 3.2符号 3.3下标 4测定系统 4.1系统组成 4.2测量装置 4.3测量仪器 5测定程序 5.1测定准备 5.2长度测量 5.3大气环境参数测量 5.4压力测量 6测定结果的计算 6.1大气环境参数计算 6.2质量流量计算 6.3风筒漏风率计算 6.4风筒风阻计算
GB/T 1533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5335-2006《风筒漏风率和风阻的测定方法》.

与GB/T15335-2006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被测风筒长度应不少于100m"修改为“风筒前后端测风断面(文丘里喷嘴)间距不小于 100m”(见5.1.1,2006年版的5.3); “调节正压风筒A测量断面或负压风筒B测量断面的相对静压到(1200~5000)Pa"修改为 “调节正压风筒A测量断面或负压风筒B测量断面的相对静压到300Pa~4000Pa”(见 5.1.5,2006年版的6.2); 删除了“用90°弧进口喷嘴测量流量”(2006年版的7.2.1); 删除了“用锥形进口测量流量”(2006年版的7.2.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安标国家矿 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植鹏、李少辉、孔令刚、巨广刚、卢宁、王范树、李冰晶、杨华运、杨亮、王巍、 黎攀、张绪雷、廉博、石发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335-1994、GB/T 15335-2006.

GB/T 15335-2019 风筒漏风率和风阻的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筒漏风率和风阻的测定系统、测定程序和测定结果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正压风筒和负压风筒漏风率和风阻的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6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性能试验 GB/T2624.3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 里喷嘴 MT/T222煤矿用局部通风机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符号、下标 3.1术语和定义 GB/T1236、GB/T2624.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百米[风筒]漏风率leakage rate per 100mof air duct 在规定的风压条件下,平均每百米正(负)压风筒漏流量占风筒进(出)口流量的百分数.

3.1.2 百米[风筒]风阻specificresistance per100m of air duct 平均每百米风筒轴线方向上的摩擦风阻和接头风阻之和.

3.1.3 百米[风筒]标准风阻reference specific resistance per 100 m of air duct 在空气密度为1.2kg/m?的条件下,平均每百米风筒轴线方向上的摩擦风阻和接头风阻之和.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x测量断面X的面积,m²; dx 喷嘴喉道X断面的内径,m; Dx 喷嘴上游段X断面的内径,m; h 测量断面A、B之间的风筒通风阻力,Pa; hs 相对湿度,%;
GB/T 15335-2019 K 测量断面A、B之间的风筒漏风率; K 百米[风筒]漏风率; LAB 测量断面A、B之间的风筒长度,m; Pa 风筒平均高度上的大气压力,Pa; Px 测量断面X上压力,Pa; Pex 测量断面X上的流体空间和时间的平均表压,Pa; P 饱和蒸汽压力,Pa; pv 水蒸气的分压,Pa; qmx 测量断面X的质量流量,kg/s; qvx 测量断面X的容积流量,m²/s; rd 流量计压比; R100 百米[风筒]风阻,Ns²/m; RAB 风筒测量断面A、B间的风阻,Ns/m²; Rs 百米[风筒]标准风阻,Ns/m; R 湿空气或气体的气体常数,J/(kgK); ts 干球温度计温度,℃; lv 湿球温度计温度,℃; lx 测量断面X的温度,C; Vmx 截面X上的气体平均速度,m/s; α 管路内流量计的流量系数; β 喷嘴内径与风管上游段直径之比d/D; △px 测量断面X的差压,Pa; q 风筒漏流量,kg/s; 膨胀系数; 0x 测量断面X的静态温度,K; K 等煸指数,对于大气x=1.4; Px 测量断面X的气体平均密度,kg/m”.

3.3下标 下列下标适用于本文件.

6-X 文丘里喷嘴进风侧测量断面编号; 8-X 文丘里喷嘴喉道测量断面编号; A 风筒进风侧测量断面编号; B 风筒出风侧测量断面编号.

4测定系统 4.1 系统组成 测定系统由测量装置、测量仪器组成.

4.2测量装置 4.2.1测量装置组成 测量装置由局部通风机、测试风道组成.

测试风道布置如图1、图2所示.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120.99 CCS H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449-2021 代替GB/T13449-1992 金块矿取样和制样方法 Method for sampling and sample preparation of gold lump ores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344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3449-1992(金块矿取样和制样方法手工方法),与GB/T13449-1992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引I用标准GB/T2007.1和GB/T2007.2(见1992年版第2章); 增加了引用标准GB/T2007.3、GB/T7739、GB/T14260(见第2章); ) ) 一增加了品质波动类型与份样数关系(见4.4): 增加了样品最大粒度与份样量关系(见4.5): 一增加了料场卸车平行取样方法(见5.3.2); 增加了袋装金块矿取样方法(见5.3.3); 1992年版的5.1、5.2); -删除了“分层取样“(见1992年版5.7.1); 更改了研磨细度,将-150目更改为0.074mm(见6.2.1,1992年版的6.3.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钢业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 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钢业分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悦城科技有 限公司、米特拉检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郴州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钢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 公司、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海关综合技术中心、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金利金铅集 团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选冶实验室分公司、阳谷祥 光铜业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曲胜利、张俊峰、张艳峰、向磊、杨国洮、潘玉喜、江滔、赵莉、万婧、颜虹、李玉东、 夏珍珠、罗荣根、沈金海、黄丽霞、杨东、张卓佳、汪龙、彭康、廉惠萍、刘恋、王恒、范兢克、黄宪涛、颜平平、 刘广州、李光胜、万双、李先和、孔建敏、陈旭伟.

本文件及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2年首次发布为GB/T13449-199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 13449-2021 金块矿取样和制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冶金用金块矿取样和制样的要求、取样、制样、试验方法、样品保存与标识.

本文件适用于治金用金块矿技术标准所规定的条件下,以手工方法为主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007.3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评定品质波动试验方法 GB/T2007.4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偏差、精密度校核试验方法 GB/T2007.6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水分测定方法热干燥法 GB/T2007.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粒度测定方法手工筛分法 GB/T7739(部分)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60散装重有色金属浮选精矿取样、制样通则 3术语和定义 GB/T1426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批lot 在假定相同条件下,加工或生产的一定质量的矿石.

3.2 检验批lot sample 为测定品位面划定的取样单元.

[来源;GB/T14260-2010 3.1] 3.3 交货批deliverylot 一次交付同一规格一定数量的矿石,可由一个或多个检验批组成.

3.4 批量batch 构成一检验批或一交货批矿石的质量.

3.5 基本批量basiclot 取样标准中所规定的一批货的最小质量,可以以货车单车矿石为一基本批量.

GB/T 13449-2021 3.6 份样sample 由一检验批矿石中的1个点或1个部位按规定质量取出的样品.

3.7 副样subsample 由一检验批矿石中2个或2个以上的份样或逐个经过破碎和缩分后组成的样品.

3.8 大样general sample 由一检验批的全部份样或全部副样或将其逐个进行了破碎和缩分后组成的样品.

3.9 试样test sample 按规定制样方法从每个份样、副样或大样所制备的供测定水分含量、化学成分或物理性能的样品.

3.10 最大粒度thelargest size 经过筛分,筛余量是5%时的筛孔尺寸,单位为毫米(mm).

3.11 系统取样systematic sampling 从一交货批中以一定的时间或质量间隔抽取份样,最初的份样从第一间隔内随机取样.

3.12 品质波动the evaluation ofquality 金块矿中品质特性的不均匀程度,用批内份样间的标准偏差(6)表示,根据6.

值可将金块矿产 品划分成品质波动大、中、小三种类型.

[来源:GB/T142602010 3.13] 3.13 精密度precision (g) 测得值互相一致的程度.

概率为95%时,精密度用二倍的标准偏差表示(β=26).

总精密度(β) 包括取样精密度(3)、制样精密度(3)和测定精密度(β),按公式(1)计算.

2√ 式中: 3sv一总精密度,用二倍的标准偏差表示: 3一取样标准偏差,用标准偏差表示: 8,-制样标准偏差,用标准偏差表示; -测定标准偏差,用标准偏差表示.

[来源:GB/T14260-2010 3.14] 3.14 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 (C、) 用标准偏差除以测定值的平均值(z)的百分率表示,按公式(2)计算.

%00x (2) x
GB/T 13449-2021 式中: Cv-变异系数,用百分率表示; 6 一测定数据组的标准偏差,用标准偏差表示: x 一一金块矿的平均品位,用测定值的平均值表示.

[来源;GB/T14260-2010 3.15] 4要求 4.1本文件所取试样可用于水分、化学成分的测定.

4.2取样和制样所用设备、工具、盛样容器,应保持清洁且坚固耐用.

应用非吸潮性材料制成且具有密 封性的容器,盛装水分样品.

4.3当金块矿粒度大于20mm时,应继续加工处理至不大于20mm后再进行取样.

4.4采取份样时,应根据交货批的最大粒度,每个份样量应大体一致,即份样量的误差其变异系数 C≤20%.

当C>20%时,应单独制样或对份样进行缩分至份样量大致相等,再合并成大样或副样.

样品最大粒度与份样量关系见表1.

4.5所得试样的质量在规定质量以下时,应增大份样量或增加份样数,品质波动类型与份样数关系见 表2.也可按公式(3)计算样品最小可靠质量: Q=kgd (3) 式中: Qan 为样品最小可靠质量,单位为千克(kg); k 为样品加工系数,决定于金块矿的性质和均匀程度,数值一般在0.05~1.0,本文件选取 1.0.单位为千克每平方毫米(kg/mm²); d 为样品的最大颗粒直径,单位为毫米(mm).

表1样品最大粒度与份样量关系 样品最大粒度(d) 份样量(Q) mm kg >15~20 10 0 >10~15 7 5 >5~10 5 0 >2~5 2 5 1 0 表2品质波动类型与份样数关系 检验批量(M) 份样数(n) 小(<1.0) 中(1.0≤6 30~90 40 80 120 >90~180 60 120 180 如品质波动不大.能够达到规定精密度时,可按n-()计算份样数.

4.6当金块矿中含有明金颗粒时,供需双方协商取样方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100.15 Q2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966.18-202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8部分:岩相分析 Testmethodsfornaturalstone- Part 18:Petrographic examination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9966.18-2021 前言 GB/T9966(天然石材试验方法》共分为18个部分: 第1部分: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压缩强度试验: 第2部分: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弯曲强度试验: 第3部分:吸水率、体积密度、真密度、真气孔率试验; 第4部分:耐磨性试验; 一第5部分:硬度试验: 第6部分:耐酸性试验; 第7部分:石材挂件组合单元挂装强度试验; 第8部分:用均匀静态压差检测石材挂装系统结构强度试验方法: 一第9部分:通过测量共振基本频率测定动力弹性模数: 一第10部分:挂件组合单元抗震性能的测定; 第11部分:激冷激热加速老化强度测定: 第12部分:静态弹性模数的测定: 第13部分:毛细吸水系数的测定: 一第14部分:耐断裂能量的测定; 第15部分:耐盐雾老化强度测定; 一第16部分: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第17部分:盐结品强度的测定; 一第18部分:岩相分析.

本部分为GB/T9966的第1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安市质量 计量检测所、环球石材(东莞)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俊兴、李永强、杨松林、黄文佳、高学武.

GB/T 9966.18-202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8部分:岩相分析 1范围 GB/T9966的本部分规定了天然石材岩相分析的原理、仅器设备、试样制备、肉眼观察描述、微观 观察描述、判定、试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天然石材岩相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890天然石材术语 GB/T17670天然石材统一编号 3原理 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根据岩石中矿物的物理特征、光学性质特征确定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判定 石材的岩石学性质和岩相, 4仪器设备 4.1岩石切片机.

4.2岩石磨片机.

4.3偏光显微镜.

5试样制备 5.1试样应有足够的尺寸以能够代表待检矿物的特征,应备有一个或多个试样薄片,将薄片粘贴在玻 璃载片上,经由100μm~10pm等级的氧化铝研磨膏进行研磨,加工成(0.0300.005)mm厚.

5.2通常情况下,试样尺寸为33mm×20mm.

如果石材颗粒较大,则宜采用较大尺寸的试样,如 75mm×50mm,或采用多个通常状况下的试样.

如果岩石呈现各向异性的特征,用两条相互平行的线 清楚地标示出试样的各向异性面(如层理、叶理等)方向,应按每种方向进行制样.

5.3试样宜选用具有足够强度的部分,避免在切割时发生碎裂.

对强度较低的样品,采用注人折射率 约1.54的树脂(如环氧树脂)加固后制样.

6肉眼观察描述 肉眼观察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100.15 Q2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966.16-202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6部分: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Testmethodsfornatural stone- Part 16:Determination of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6部分: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GB/T 9966 16-202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 : spc org 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21年4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 1-67158
GB/T 9966.16-2021 前言 GB/T9966(天然石材试验方法》共分为18个部分: 第1部分: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压缩强度试验: 第2部分: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弯曲强度试验: 第3部分:吸水率、体积密度、真密度、真气孔率试验; 第4部分:耐磨性试验; 一第5部分:硬度试验: 第6部分:耐酸性试验; 第7部分:石材挂件组合单元挂装强度试验; 第8部分:用均匀静态压差检测石材挂装系统结构强度试验方法: 一第9部分:通过测量共振基本频率测定动力弹性模数: 一第10部分:挂件组合单元抗震性能的测定; 第11部分:激冷激热加速老化强度测定: 第12部分:静态弹性模数的测定: 第13部分:毛细吸水系数的测定: 一第14部分:耐断裂能量的测定; 第15部分:耐盐雾老化强度测定; 一第16部分: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第17部分:盐结品强度的测定; 一第18部分:岩相分析.

本部分为GB/T9966的第1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安市质量 计量检测所、环球石材(福建)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俊兴、钟文波、沈鹏飞、吴大伟、郭亮镍.

GB/T 9966.16-202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6部分: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1范围 GB/T9966的本部分规定了天然石材线性热膨胀系数试验的原理、仪器设备、试样制备、试验步 骤、试验结果和试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天然石材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机械测量(方法A)适用于最大题粒粒径大于 7mm的石材,热膨胀仪测量(方法B)适用于最大颗粒粒径不大于7mm的石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70天然石材统一编号 3原理 试样干燥至恒重后,测量某一方向上至少两个不同温度时的长度变化,两温度间线性热膨胀系数表 示为温度每变化1℃时单位长度的变化量.

4仪器设备 4.1鼓风干燥箱:能保持温度在(65士5)℃ 4.2恒温箱:可将温度以0.5C/min速率从(20±0.5)℃提高到(80土0.5)℃,并且能保持温度在范围 内至少2h,温度测量精度最低土0.5℃.

4.3游标卡尺:可精确到0.01mm.

4.4千分尺和转换装置(方法A);可精确到0.001mm.

4.5热膨账仪(方法B):长度测量精度不低于0.0005mm、温度测量精度不低于土0.1℃.

5试样制备 5.1取样 在同批产品中应同方向上至少制备2个试样,试样的长度应与应用方向相同,试样中不应出现影 响热膨胀的各种缺陷,如裂纹、色斑、色线等,试样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应打磨平整.

注:由于岩石的各向异性,热影胀系数可能会因测量方向不同面变化,有各向异性面(如层理、叶理等)时在试样上 用两个平行线标明方向,若需要测量其继方向的热影账系数,则按要求同时准备相同数量的长度沿其他方向 5.2试样规格 机械测量(方法A)的长方体试样规格为250mm×50mm×20mm.偏差±1mm:热膨胀仪测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100.15 Q2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966.17-202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7部分:盐结晶强度的测定 Test methods for natural stone- Part 17: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salt crystallization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9966.17-2021 前言 GB/T9966(天然石材试验方法》共分为18个部分: 一第1部分: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压缩强度试验: 第2部分: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弯曲强度试验: 第3部分:吸水率、体积密度、真密度、真气孔率试验; 第4部分:耐磨性试验; 一第5部分:硬度试验: 第6部分:耐酸性试验; 第7部分:石材挂件组合单元挂装强度试验; 第8部分:用均匀静态压差检测石材挂装系统结构强度试验方法: 一第9部分:通过测量共振基本频率测定动力弹性模数: 一第10部分:挂件组合单元抗震性能的测定; 第11部分:激冷激热加速老化强度测定: 一第12部分:静态弹性模数的测定: 第13部分:毛细吸水系数的测定: 一第14部分:耐断裂能量的测定; 第15部分:耐盐雾老化强度测定; 一第16部分: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第17部分:盐结品强度的测定; 一第18部分:岩相分析.

本部分为GB/T9966的第1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安市质量 计量检测所、环球石材(东莞)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俊兴、陈军营、吕良勇、张钰、黄旭坤.

GB/T 9966.17-202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7部分:盐结晶强度的测定 1范围 GB/T9966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天然石材盐结品强度的原理、仪器设备、试样制备、试验步骤、试 验结果和试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天然石材盐结晶强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70天然石材统一编号 3原理 经烘干至恒重后,试样被浸泡在硫酸钠溶液中,取出烘干然后冷却至室温,重复15次循环后测量质 量变化的百分数.

4仪器设备 4.1鼓风干燥箱:温度可控制在(105土5)℃.

4.2天平:量程应不小于200g,测量精度应不低于0.01g.

4.3实验室或水浴锅:能保持试样和溶液温度在(20土0.5)℃.

4.414%的十水硫酸钠溶液:即86g去离子水与14g的NaSO10HO混合,溶液密度在20C时 为1.055kg/m².

4.5干燥器:应至少可容纳一组试样的密封容器,内置干燥剂.

5试样制备 5.1试样数量 在同一材料中应至少制取6个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5.2试样规格 边长为(40士1)mm的立方体,表面为金刚石圆锯片湿切面,不规则表面应打磨平整.

5.3清洗 试样表面的全部松散材料需用清水冲洗.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房和城乡速设 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DBJT04-35-2012 主编单位:山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部门: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行日期:2013年11月31日 太原成城制规戏研究院 图书专用章 中國建材工出出版社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晋建质字[2013]224号 关于批准《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为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通知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规划局、省直有关部门(行业办)、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建设工 程质量和科技含量,2010年山西、河北、天津、内蒙古、河南、山东六省、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 部门,共同组织所属辖区内的部分设计单位联合编制了《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见附 件).

该系列图集已编制完成,并已通过该系列图集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12系列建筑标准设 计图集》为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其统一编号为DBJT04一35一2012,自2013年11月31日 起实行.

为兼顾过渡阶段设计施工和在建项目的需要,《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可继续使用至 2013年11月31日.

自2014年1月1日起新建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一律采用《12系列建筑标准设 计图集》.

凡未采用《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建设项目,各级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各级质量监 督机构均不得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和竣工登记备案.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负责出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或复制.

2013年10月10日
附件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 建筑专 业 (12J) 序号 图集号 图集名称 主审人 序号 图集号 图集名称 主审人 1 12J1 工程用料做法 王春堂 12 12J7-1 内装修一墙面、楼地面 李宝瑜 刘波 2 12J2 地下工程防水 胡翌 郑志宏 13 12J7-2 内装修一配件 郑志宏 刘鹰岚 3 12J3-1 外增外保湿 徐公印 王春堂 14 12J7-3 内装修一吊顶 于富荣 陈立民 4 12J3-2 外墙夹心保湿 王春堂 于富荣 15 12J8 楼梯 刘海波 沈敬 5 12J3-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杜春礼 南温良 16 12J9-1 室外工程 李宝瑜 南温良 6 12J3-4 轻质内隔墙 郑志宏 李宝瑜 17 12J9-2 环境景观设计 申宝瑛 李宝瑜 12J4-1 常用门窗 杜春礼 冯高磊 18 12J10 附属建筑 鲁性旭 王曙光 8 12J4-2 专用门窗 王殿池 郭 彦 19 12J11 卫生、洗涤设施 张海燕 平屋面 申宝瑛 9 12J5-1 李宝瑜 王春堂 20 12J12 无障碍设施 10 12J5-2 王殿池 坡屋面 刘海波 陈立民 韩志刚 21 12J13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构造 11 12J6 外装修 张海燕 申宝瑛 陈立民 鲁性旭 22 12J14 建筑变形缝 冯高磊 鲁性旭 给 排 水 专 业 (12S) 序号 图集号 图集名称 主审人 序号 图集号 1 12S1 卫生设备安装工程 图集名称 主审人 卫海风 陶世忠 2 12S2 给水工程 7 12S7 专用给水工程 刘洪海 刘建华 常裕中 何建华 3 12S3 热水工程 8 12S8 排水工程 刘建华 赵明发 牛庆照 常裕中 12S4 消防工程 9 12S9 给水排水管道及连接 常裕中 何建华 刘洪海 黄建设 5 12S5 水处理工程 10 12S10 管道支架、吊架 刘志伟 赵明发 薛崇谦 刘志伟 12S6 中水与雨水利用工程 11 12S11 管道与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 常裕中 牛庆照 常裕中 薛崇谦
暖通 专 业 (12N) 序号 图集号 图集名称 主审人 序号 图集号 图集名称 主审人 1 12N1 供暖工程 胡振杰 吴建义 6 12N6 热力工程 唐汝宁翼东光 2 12N2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 周国民 刘 强 7 12N7 民用建筑空调与供暖冷热计量设 计与安装 王华强莘亮 3 12N3 制冷工程 王 毅 李向东 8 12N8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安装 王华强姚广增 4 12N4 空调工程 李向东 高明亮 9 12N9 管道与设备绝热 周国民刘强 5 12N5 通风与防排烟工程 王方琳 高明亮 电 气 专 业 (12D) 序号 图集号 图集名称 主审人 序号 图集号 图集名称 主审人 I 12D1 图形符号与技术资料 万 宁 丛 军 10 12D10 防雷与接地工程 孙绍国李绍玲 2 12D2 10/0.4kV变配电装置 丛 军 孙绍国 11 12D11 火灾报警与控制 张业政李绍玲 10/0.4kV变配电所微机综合保 3 12D3 孙绍国 朱藕新 12 12D12 有线电视工程 聂玉安刘忠 护系统 4 12D4 电力与照明配电装置 李绍玲 朱藕新 13 12D13 广播、扩声与视频显示工程 海青朱藕新 5 12D5 电力控制 朱藕新 万 宁 14 12D14 安全防范工程 刘忠刘元重 6 12D6 照明装置 刘 忠 刘元重 15 12D15 综合布线工程 刘元重陈志萍 7 12D7 通用用电设备 刘元重 刘 忠 16 12D16 空调自控 吴恩远刘忠 8 12D8 内线工程 郭广伟 聂玉安 17 12D17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管理系统 王东林贾小峰 9 12D9 室外电缆工程 聂玉安 郭广伟 18 12D18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及安装 王晓红王东林
编制总说明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以下简称《12图集))在山西、河南、天津、河北、内蒙古和山东六省区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由各地标准设计管理部门组织所属辖区的部分设计单位编制 的,供设计、施工、建设、监理、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单位技术人员使用.

《12图集)是在《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基础上按照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编制的, 较之《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和补充,充分考虑了当前的产业政策和建筑技术、 产品、材料的发展,体现了新的技术成果和节能减排政策,提高了图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12困集)按专业分为建筑(12J)、给排水(12S)、采暖通风(12N)和电气(12D)四个专业,共计60 册图集组成,基本涵盖了建筑设计的主要方面.

在六省区市标准设计管理部门和各编制单位的共同努 力下,(12图集)已编制完成,经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作为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启用.

(12图集)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 感谢.

室负责解释.

《12图集》使用过程中有何问题、意见,请与编制单位或有关管理部门联系,以便修编时参考.

山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2013年10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140 DL P55 备案号:J1416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113.8-2012 代替DL/T5113.8-2000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第8部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 Quality degree evaluate standard of unit engineering for hydropow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art 8: Hydraulic roller pacted concrete engineering 2012-04-06发布 2012-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第8部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 Quality degree evaluate standard of unit engineering for hydropower and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art8:Hydraulicroller pacted concreteengineering DL/T5113.8-2012 代替DL/T5113.8-2000 主编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2年7月1日 2012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第8部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 Quality degree evaluate standard of unit engineering forhydropower and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engineering Part 8:Hydraulic roller pacted concrete engineering DL/T 5113.8-2012 代替DL/T5113.8-2000 * 出版、发行 北京九天众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 2012年7月第一版2012年7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850毫米×1168毫米32开本1.5印张35千字 印数0001-3000册 * 统一书号155123964 定价13.00元 敬告读者 本书封底贴有防伪标签,刮开涂层可查询真伪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退换
DL/T5113.8-2012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 行业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文)的 要求,对DL/T5113.8一2000《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 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以下简称原标准)进 行修订的.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为系 列标准,包括以下12个部分: 一第1部分:土建工程 一第2部分:金属结构及启闭机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一第3部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 一第4部分: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 一第5部分: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一第6部分: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第7部分: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第8部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 -第9部分:土工织物防渗工程 -第10部分:沥青混凝土工程 一第11部分: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 -第12部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工程 本标准总结、吸收了我国近十年来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成果, 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资料收集工作,并广泛地征求 意见,根据当前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情况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对原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本标准的技术章节由原标准的6章,整合为3章,分别 为“坝基及岸坡处理”“坝体碾压混凝土铺筑工程”“碾 I
DL/T5113.8-2012 压混凝土质量评定”.

取消了原标准中的“原型观测仪器 埋设”一章.

将原标准中的“中间产品”、“防渗体工程” 有关内容并入“坝体碾压混凝土铺筑工程”一章,将其 工程”一节改为“变态混凝土浇筑”.

“坝体碾压混凝土铺筑工程”中增加了模板、止水、预 埋件、钢筋等多项工序,评定内容调整为“砂浆与灰浆”、 与防护”、“变态混凝土浇筑”等5节.

原标准的5种质量评定表中取消了“原材料质量评定 表”,对其他的质量评定表名称和内容作了修改;补充了 6种质量评定表,新标准质量评定表增至10种.

原标准中的检查项目名称“保证项目”“基本项目”,统 一改为“主控项目”、“般项目”,结合工程实际及增加 的工序内容,调整了“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项类 及项次.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 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锦煜、陈方枢、吴秀荣、林勇、韩可 林、陈振华、郑桂斌、吴旭、曹楚良、林志重、吴金灶.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孙洪水、许松林、汪毅、方坤河、谭凯 炎、孙来成、宗敦峰、楚跃先、康明华、张建华、陆采荣、谢凯 军、陈文耀、施正友、叶明、吴星奎、涂怀建、伍一、钟彦祥、 李秋生、朱镜芳、何小雄、何金荣、李光伟.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IⅡ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国铁集团关于发布 《铁路客站无障碍设计指南》等2项标准的通知 铁建设[2024]35号 现发布《铁路客站无障碍设计指南》(Q/CR9164-2024)、《铁 路客运综合指挥中心及综合监控室工程设计规范》(Q/CR9165- 2024)等2项标准(单行本另发),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次发布的2项标准授权国铁集团建设管理部负责具体解释 工作,由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 公司出版发行。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3月12日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码环境建设法》和有关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有 无障碍需求的旅客便捷地出人铁路客站,规范和指导铁路客站无 障碍设计,提高铁路客站无障碍环境建设品质,实现精品客站建设 目标,助力铁路高质量发展,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以提升铁路客站 无障碍设施的可用性、使利性为目标,深人分析旅客无障碍需求, 全面总结铁路客站无障碍设计实践经验,借鉴国内有关标准,广泛 征求建设、设计、运营等单位意见,经审查编制而成。

本指南共分5章,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无障碍设施技术 要求、无障碍设施设置、无障碍信息交流,另有1个附录。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如下: 1.“总则”章明确了铁路客站无障碍设计的目标、总体要求、 基本原则及无障碍流线的布置原则和接口原则。

则,墙地面装修、救助呼叫装置、调控面板、盲道等通用类设施的无 障碍设计要求。

道、轮椅坡道、电梯、扶梯、楼梯、台阶等无障碍通行设施的具体设 计参数,以及卫生间、低位服务设施、安全抓杆等无障碍服务设施 的具体设计要求。

房、站台和客运跨线设施等区域的无障码设施设置要求;站房平台 3
和城市配套设施部分提出了阻车桩、机动车停车位、小汽车落客区、 出租车上客区等设施的无障碍设计要求,并规定了站房平台与城市 配套设施衔接处的无障碍通行设施布置要求:站房部分规定了出人 口、安检、检票、售票口、候车区、母婴室、服务台的设计要求和卫生间 的布置要求:站台和跨线设施部分规定了站台盲道、站台电梯等设 置要求,明确了跨线设施与站台衔接的无障碍通行设施配置标准。

播、低位电话等信息交流设施的无障碍设计要求。

6.“附录A”列出了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厕所、第三卫生间、母 婴室的典型平面布置示意图。

在使用本指南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 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 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空港经济区东 七道109号,邮政编码:300308),并抄送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指南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赵世磊、黄建勇、杜昱霖、甘博捷、张铁金、陶然、 郭栋、胡丰、蔡云、杨思博、郭瑞霞、白学丰、栾天浩、熊礼毅、郭司婕、 许宁、李文重、孙永强、杨涛、隋茵、张良、赵光伟、赵畅、安琪、赵辉、 王文辉、张红云、史兴业、刘璟彤、刘洺嘉、张的、赵一颖、罗兵、 童亮亮、兰羽。

主要审查人:谭月仁、吕世明、王哲浩、马芝仪、刘瑙、郑锋、 李昊光、史宪晟、赵建华、陈奇会、方华祥、焦舰、孙力扬、白式、 李佳妮、许槟、张婷、田永英、郑云杰、贺忠宇、傅海生、罗汉斌、 周序洋。

4
目 次 1总则 2基本规定 3无障碍设施技术要求 3 3.1无障碍通道 3.2 门 4 3.3 缘石坡道 3.4 轮椅坡道 8 3.5 无障碍电梯和升降平台 9 3.6 楼梯、台阶和扶手 12 3.7 自动扶梯 13 3.8 卫生间 14 3.9 低位服务设施 23 3.10安全抓杆 23 4.无障碍设施设置 24 4.1站房平台和城市配套设施 24 4.2站房.. 26 4.3站台和跨线设施 34 5无障碍信息交流. 36 附录A典型平面布置 37 引用标准名录 -45 本指南用词说明 46 《铁路客站无障碍设计指南》条文说明 47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UDC CBDA 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T/CBDA73-2023 剧院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riordecorationof theaterbuildings 2023-12-06发布 2024-03-01实施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发布
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剧院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ior decoration of theater buildings T/CBDA73-2023 批准机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施行日期:2024年3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3北京
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剧院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ior decoration of theater buildings T/CBDA 73-2023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三里河路9号)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建筑工业印刷有限公司制版 建工社(河北)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850毫米×1168毫米1/32印张:2/字数:63千字 2024年2月第一版 2024年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30.00元 统一书号:1511241588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图书出版中心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cabp..cn 网上书店:. china-building. . cn
关于发布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剧院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技术规程》的通知 中装协[2023]1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装饰协会(分会),各会员企业、有 关单位: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7年2月14日《关于2017年(第 八批)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CBDA标准立项的批复》的要求, 按照《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CBDA标准)管理办法》(中装 协[2019]108号)的规定,由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 司与南京华夏天成建设有限公司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的《剧院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技术规程》,批准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China Building DecorationAssociation,缩写CBDA)标准,编号为 T/CBDA73-2023,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本规程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的团体标准,供市场自 愿采用.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建 设团体标准的意见》(建办标[2016]57号)的要求,团体标准 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合同相关方协商同意并订立 合同采用后,即为工程建设活动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负责管理,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 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华夏天成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23年12月6日 3
前言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7年2月14日《关于2017年(第 八批)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CBDA标准立项的批复》的要求, 由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华夏天成建设有限公 司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团体标准,推荐剧院建 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细分市场自愿选用.

为了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 进一步促进剧院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发展,实现剧院建筑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市场宏观目标,推动剧院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 程的技术转型升级,推广新兴技术,提高剧院建筑室内装饰装修 工程细分行业的标准化水平,满足剧院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 需求,特编制本规程.

在编制过程中,本规程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 吸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并经审查定稿.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设 计;5材料;6施工;7验收;8维修与保养.

本规程某些内容涉及专利的具体技术问题,使用者可直接与 本规程的有关参编单位协商处理,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 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负责管理,由苏州金蜂螂建筑装 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或建议,请寄送苏州金螳郸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江苏 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尚路99号,邮编:215000) 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1.120 P00 团 体 标 准 T/CBDA1006-2024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体系 Standard system for China building decoration association 维信扫码免费见膜 2024-01-09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发布
团体标准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体系 Standard system for China building decoration association T/CBDA1006-2024 批准机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施行日期:2024年4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北京
T/CBDA1006-2024 关于发布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体系》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装饰协会(分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筑业协会,各会员企业、有关 单位: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9年7月31日《关于2019年(第十六批)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 CBDA标准立项的批复》的要求,按照《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CBDA标准)管理办法》(中装协 [2019]108号)的规定,为进一步做好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的编制和规划工作,有效反映建筑装饰 行业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编,并会同有关 单位共同编制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体系》,批准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hinaBuildingDecoration Association,缩写CBDA)标准,编号为T/CBDA1006-2024,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团体标准,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体系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是中 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立项、制定、修订工作的依据。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负责管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 技术内容的解释,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24年1月9日 ⅢI
T/CBDA100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9年7月31日《关于2019年(第十六批)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 设CBDA标准立项的批复》的要求制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圣大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 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金龙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深装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深圳文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全筑建筑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 司、河北建工集团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广州市第四装修有限公司、苏州 广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广远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优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常 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协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华艺博展装饰 有限公司、深圳市名雕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嘉宝莉科技材料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中奇、张京跃、高俊、何静姿、陈欣、余国潮、景士云、洪平清、凡靠平、 王欣、陈汉成、王思念、连珍、谢宝英、股小尉、徐翠娠、郑良、王军、范旭、苏建阳、余有、吴领 荣、张磊、刘继满、沈晖、张伟、刘丰、施广悦、柴维月、陈宝兴、魏惠强、程俊。

AI
T/CBDA1006-2024 引言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编制数量不断增多,为保障建筑装饰工程质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完整的标准体系已成为中 国建筑装饰协会在标准化建设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的编制和规划工作,有效反映建筑装饰行业领域的科学技术 成果,体现“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的团体标准建设理念,力求体现行业特点,对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建立标准体系架构。

构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体系是运用系统论指导标准化工作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体系建立原 则、标准体系结构、标准明细表和标准统计表,是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和管理发展的基础,也是标准立 项、制定、修订工作的依据。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包含现行、在编和待编标准的蓝...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序 本丛书的社区规划概念在中国的学术建设、学科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均具有创新意义。

以往的学术专业上分别有城市规划和社区研究,而社区规划是规划与社区的结合,仅此一 点就颜具创新涵义。

社区既是“物”的存在空间,也是“人”的生活空间,社区的公共物 品因人们的使用而具有了功能属性、美学意义和象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也形塑了人们互 动的形式和深度。

所以,作为城市规划产品的社区物质空间就因人的存在和互动而产生了 价值标准。

我们认识到,不能因研究领域的分割面分裂现实生活的完整性,社区规划突破 了传统学科研究的界限,创新了对完整社会、完整社会事实认识的探索。

据老一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回忆,汉字里的“社区”一词是20世纪30年代, 费先生与同学们一起在翻译来访的美国芝加哥派著名社会学家R.帕克讲课中使用的 munity一词时提出的。

所以,社区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学概念。

而关于规划、城市 规划的概念,过去主要是建筑学的专业术语。

由此看来,“社区规划”概念体现了社会 学与建筑学这两大学科的结合。

在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中,社区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具有共同生活方式、情感和传统的生活共同体。

大量的研究表明,居民参与公共活动 是培育共同体最为核心的内容,而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 而,从目前的理论体系的建构上看,社区物质空间与社区共同体的互动机制还不甚清 晰。

当前的社区规划实践,是一个建筑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的领域,社区规划结 合了社会学和建筑学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对深入认识社区运行机制和提升社区品质具 有重大意义。

在实践层面,社会学通过动员规划学者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将作为建筑 结果的社区空间规划规范化,赋予其以活力和价值关怀:建筑学通过对功能、布局和 审美的绝佳把握,为社会互动设计了最恰当的表达场景,激发了人内心的美和潜能, 为社会团结创造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在理论层面,建筑学可以检验其理论的场景适用 性,并能丰富对“参与式规划”的相关理论认识;对社会学而言,建筑规划变成了一 项社区公共行动,如果将社区规划视为一种技术的引人,这里面涉及了大量的权力、 权益行为以及文化行为,因此社区的物质空间研究为社会学理论构建提供了深厚的空 间领域基础。

儿童友好社区规划与设计 社区规划也是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社区生活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区发生重大变迁,产生了很多新的社区类别,人们对社区生活品质、社区生活 质量的要求发生很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学术、学科和理论发展的 重要动力。

建设规划传统上主要是专业机构参与的一项行政事务,随着善治的理念和公 平的理念向多个领域和行业的扩展,识别并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区需求逐渐成为规 划制定者和实施者的工作理念。

在此种理念指导下,社区规划一方面能更好地解决传统 够落地的专业化方案。

社区规划是时代的新产物,本丛书对社区规划实践进行及时的总 结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学术的、学科的和理论体系的建设,完善和提升实现广大人民群 众社会需求的应对机制。

社区规划必须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

社区规划是定制化的规划,是为适 应各种社区美好需求的规划。

高档社区完全可以借助多种市场力量实现高水平规划,但 本丛书的案例更多地关注那些公共空间乏,生活水平还不太高的社区,包括众多老旧 小区,因为这样的社区在今日中国占据很高比例,对这些间题的关注也是引导这个新学 科发展的价值取向。

因此,社区规划面对最多的问题使是,如何在有限的财力和物力下 实现社区空间的改造,如何将各方的有效需求纳人规划制定之中,新的空间如何能长期 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最终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费孝通先生曾闸释他的学术奋 斗理念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社区规划作为一个交叉学科, 也应传承这一理念。

李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2019年3月28日
序二 一转眼,指导刘佳燕同志完成她的博士论文《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已十几年过 去了,当时这是国内最早的一篇探讨城市规划工作中社会学领域问题的工学博士论文。

十分欣喜地看到,这十几年来佳燕同志不忘初心,无论是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追随李强 教授从事博士后工作,还是后来留校执教,均锲面不含地在这一学科方向上持续耕标, 终有硕果。

面对厚厚的书稿和丛书的出版计划,甚喜甚慰。

社区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序列中的“迟到者”,从较为系统的观念 引进到近年来颜具自下而上色彩的逐步兴起的实践总共也不过20年光景。

梳理一下, 这种“迟到”是有其原因的。

其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源于礼制、礼法。

强调等级化的社会秩序与空间秩序一体 化.在漫长...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附录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解读 附录2应急管理部举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 作业安全规定》专题新闻发布会 15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预防和减少 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 烟草、商贸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统称工贸企 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 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人作业, 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 空间。

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人员进人有限空间 实施的作业。

第四条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第一责任人,应当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 度,明确有限空间作业审批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的 职责,以及安全培训、作业审批、防护用品、应急救援 装备、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第五条工贸企业应当实行有限空间作业监护制, 明确专职或者兼职的监护人员,负责监督有限空间作业 1
安全措施的落实。

监护人员应当具备与监督有限空间作业相适应的安 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气体检测、机械 通风、呼吸防护、应急救援等用品、装备。

第六条工贸企业应当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 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明确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 因素等信息,并及时更新。

鼓励工贸企业采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第七条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 大小,明确审批要求。

对于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室 息等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当由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 或者其书面委托的人员进行审批,委托进行审批的,相 关责任仍由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承担。

未经工贸企业确定的作业审批人批准,不得实施有 限空间作业。

第八条工贸企业将有限空间作业依法发包给其他 单位实施的,应当与承包单位在合同或者协议中约定各 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工贸企业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 作业统一协调、管理,并对现场作业进行安全检查,督 促承包单位有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第九条工贸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有限空间 作业专题安全培训,对作业审批人、监护人员、作业人 2
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技能, 并如实记录。

未经培训合格不得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第十条工贸企业应当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处置 方案,按规定组织演练,并进行演练效果评估。

,。

第十一条工贸企业应当在有限空间出人口等醒目 位置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在具备条件的场所设 置安全风险告知牌。

第十二条工贸企业应当对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有 限空间采取上锁、隔离栏、防护网或者其他物理隔离措 施,防止人员未经审批进人。

监护人员负责在作业前解 除物理隔离措施。

第十三条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危险因素的 特点,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气体检测报警 仪器、机械通风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全身式安全带等 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并对相关用品、装备进行经 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 再检测、后作业”要求。

存在爆炸风险的,应当采取 消除或者控制措施,相关电气设施设备、照明灯具、应 急救援装备等应当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作业前,应当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监护 人员应当对通风、检测和必要的隔断、清除、置换等风 险管控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确认防护用品能够正常使用 3
且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确保各项作业条 件符合安全要求。

有专业救援队伍的工贸企业,应急救 援人员应当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确保及时有效处置突发 情况。

第十五条监护人员应当全程进行监护,与作业人 员保持实时联络,不得离开作业现场或者进人有限空间 参与作业。

发现异常情况时,监护人员应当立即组织作业人员 撤离现场。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应当立即按照现 场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组织科学施救。

未做好安全 措施盲目施救的,监护人员应当予以制止。

作业过程中,工贸企业应当安排专人对作业区域持 续进行通风和气体浓度检测。

作业中断的,作业人员再 次进人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气体检测合格 后方可进人。

第十六条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 毒和室息风险、需要重点监督管理的有限空间,实行目 录管理。

监管目录由应急管理部确定、调整并公布。

第十七条负责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应当加强对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检查,将检查 纳...

前言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分析》自2013年5月出版至今已逾10年。

在 这期间,建筑电气新技术不断在工程上应用,有关建筑电气的设计、施工及材 料、设备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修订,发布了新的规定。

上一版的部分问题 现在已经解决的,本次进行了除;仍然具有保留价值的,进行了修改、完善; 尤其是对近些年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进行深人分析,提出解 决方案或思路。

建筑电气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电气施工又是关系到电气 系统及其他用电设备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方面,建筑电气施工周期比较 长,从基础阶段的防需接地、结构期间的预留预埋,到装修阶段的安装、调试、 系统试运行,还包括系统(弱电)试运行后的检测等,在整个电气施工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材料设备、安装、测试问题,产品 制造标准、设计标准问题等,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们电气技术人员 需要深人思考和付出努力的。

本书总结了第一版出版后的建筑电气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常见疑难技术问 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查阅了大量有关标准,如:建筑电气及智能化设计标准、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工艺标准、电气材料设备制造标准、电气产品能效标 准、国家标准图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等,并参考了大量电气技术文 献和,如:电气泰斗王厚余老先生的著作《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和检 验》(第三版)和《建筑物电气装置600问》,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 入的分析。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电气施工、监理的人员参考。

由于本书涉及与电气施工有关的多方面内容,限于作者的水平,加之时间紧 张,有的观点和分析不一定全面和正确,敬请电气专业的同行批评指正,并对引 用到的标准和文献、的参编人员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4
目 录 第一章低压线路常见问题 1电气导管采用的主要相关标准问题 2套接紧定式钢导管(JDG)的紧定方式问题 3套接紧定式钢导管(JDG)的应用场所问题 4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JDG)连接处的封堵问题 3 5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JDG)进配电箱(柜)应做跨接地线问题 6钢导管跨接地线问题 镀锌钢导管丝接处的过渡电阻问题 8绝缘导管壁厚、机械性能、温度等级等问题 6 9绝缘导管燃烧性能的问题 9 10电线、电缆绝缘测试问题. 11 1一般低压配电装置、线路绝缘电阻最小值问题 12 12室外管路埋地敷设的防水、防腐问题 13 13金属管配塑料盒、塑料管配金属盒的问题 14 14套管长度不小于管外径2.2倍的问题 14 15焊接钢管采用丝接时的管箍长度问题 16人防工程穿过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等穿墙套管的 壁厚问题 17人防工程穿墙管密闭助是否应镀锌问题 18多根导线或电缆并联成束使用时,其载流量变化问题 19强弱电线路间距问题 第二章电气设备、材料常见问题 1选择焊接钢管作为电气导管问题 2直接在土壤中埋设的热镀锌钢管镀锌层厚度问题 3电缆桥架板厚问题 5
4热镀锌桥架、热浸镀锌桥架是否是同一种桥架问题. 5热浸镀锌桥架和热镀锌板桥架镀锌层厚度问题 28 6槽盒的耐火性能问题 7电缆的绝缘代号、护套代号及不同绝缘材料的厚度问题 8电线电缆阻燃、耐火、无卤、低烟、低毒及燃烧特性(性能)等 9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线应注意的问题 10电线、电缆绝缘允许最高运行温度问题 11 1母线槽防护等级问题 39 12 1 母线槽内的铜排截面积问题 13 母线槽金属外壳是否可作PE线问题 ......... 14 封闭母线槽重要技术参数一极限温升问题 15 配电箱柜内绝缘材料阻燃性能的问题 16 配电箱、柜钢板厚度和IK代码问题 17 配电箱是否应安装二层门问题 ....... .46 18 配电箱、柜内铜接线端子问题 19 配电箱、柜内N、PE、PEN汇流排及相线母排的最小截面积 问题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等级问题 51 21防火涂料问题... 22电线标识中450/750V的含义问题 第三章电气安装常见问题 ...55 1变压器调压分接头连接片的安装问题 ..55 2变压器温度控制器功能问题 55 3 避免将变压器振动通过母线槽传递出去的措施问题 56 4 成套配电箱、柜的门、盖板、遮板等部件接地问题 5 配电柜内母线搭接长度问题 母线螺栓紧固力矩值问题 配电箱、柜内电气间原和爬电距离问题... 8 进出配电箱、柜的槽盒封堵问题 ..68 电缆梯架固定支架安装位置问题 69.... 10 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过低,导致电缆护套损坏的问题 11 多根导线、电缆并联应满足的条件和做法问题 12 矿物绝缘电缆(BTLY)是否可以在梯架上敷设的问题 13 .76 14 母线槽平放安装与竖放安装的载流量问题 .77 6
15母线槽支架接...

序一 近年来,绿色低碳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存量更新的提出,绿 色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进一步扩展到城市更新领域。

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 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强调了城市更新必须落实绿色低碳的要求,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 《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则要求城市更新以“内涵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

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 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这 表明绿色低碳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策和战略问题。

尽管绿色建筑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仍缺乏统一 的理论框架和系统总结。

现有研究较多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的技术应用,缺乏跨学科的 综合研究。

绿色建筑与城市更新涉及建筑、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学科领域,各领域 之间的协同合作尚有待加强。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策引导、技术研发和多方面的协同 合作,通过推动绿色建筑与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本书作者将城市更新与绿色低碳技术的耦合关系作为研究重点,对当下城市体检过 程当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实践研究成果,从 公共空间环境质量提升、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产业类绿色低碳更新、设施类绿色低 碳更新五个方面展开研究(包括通过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 量,促进社会和谐与城市宜居性;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提升其能源效率和环境性 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在产业区内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减少工业污 染和碳排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 绿色性能,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强城市的韧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最后, 结合前沿技术,对未来的绿色低碳技术与生活方式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本书的研究不仅着眼于现有技术的总结,同时也关注了创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 与政策制度、文化传统等多视角的融合与综合研究。

对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绿色低碳技术 这一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全国工程勤察设计大师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张鹏举 于工大建筑馆 2024年5月20日
序二 城市更新行动正在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下半场的重头戏,并将成为中国城乡高质量发 展及最终全面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

随着人民对物质和精神生活品质的不断追 求,这项行动将永久地持续下去,并不断拓展其目标和内涵。

绿色和低碳技术的运用和 不断优化,既是宜居城市、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当下的需求,也是全面建设一个 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国城乡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

本书作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城市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对城市更新中的绿 色低碳技术的运用开展了精细化的分类研究和总结,实现了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融合, 揭示了跨界协同解决城市及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充分展示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有限公司多年来,在此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丰富的实践成果,其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展望及 前沿技术的探索也颇有新意。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当然不完全在于技术进步本身,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背景、文化传 统、生活习惯等都深刻地影响着技术演进的路径和实际取得的成效。

这是自然科学支撑 下的“硬”技术进步和人文科学支撑下“软”环境支持共同的产物,作者也提供了这方 面的思考,并试图去建立更“整体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架构,这使得本书超越 了“技术手册”的水准,使其不仅仅对技术从业者有具体的指导作用,同时对相关决策 的制定者、全链条实践的跨界参与者均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始终走在理论和实践探求的前 列,本书所反映的就不仅仅事关十数亿中国人的福社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人类生态文 明建设作出的责献。

衷心祝愿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的同仁们在城市更新和绿色低碳技术融合这一领域取 得更大的成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尹雅 于清华园 2024年6月6日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为应对城市居民持续增长带来的实际 需求,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栋栋建筑、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

当城市化进程发 展到一定阶段,传统大拆大建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城市高质量发展逐渐替代 以往偏重高速度的发展。

此种形势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便成为当下国家战略。

国内外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业已形成广泛共识。

近年来,国内在建 筑、社区、城区、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不同尺度,在策划、设计、建造、...

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 应急[2023]1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自然资源主 管部门、地震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自然 资源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 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应急管理部等 12部门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有关意见,指导 和规范各地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应急管理 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研究制定了《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 划编制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地要结合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因地 制宜,积极探索,深人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有关重要 情况请及时报告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

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 2023年12月22日
目录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一、总体要求 二、主要内容 三、技术要点 12 四、主要成果 15 附件:规划文本参考提纲 17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 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应急管理部等 12部门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有关意见,指导 和规范各地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动科学 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城乡应急避难场所,促进构建全 国多层次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规划目的 基于灾害事故风险、应急避难需求和可用应急避难 资源等分析结果,科学确定本行政区应急避难场所分级 分类布局和功能要求,建立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合理、资 源统筹共享、功能设施完备、平急(疫/战)综合利 用、管护使用规范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二)规划原则 贯彻新发展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 维,适应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和健全完善国家应急管 理体系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最大限度保障 1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强化规划指导作用。

将编制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作为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必要前 提,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分级分 类,科学规划设计本行政区适宜级别类型的应急避难场 所,增强规划的针对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实施性。

突出区域风险特征。

突出不同区域特点和灾害事故 特征,充分考虑当地地理地质环境、气象水文条件和人 口分布、土地资源、城乡产业布局、公共设施与场地空 间等因素,做好本行政区安全风险分析,合理确定应急 避难需求。

统筹资源共建共用。

融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 略等,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平急、平疫、平战结合, 加强防灾防疫防空应急避难资源,以及公共文化、教 育、体育、旅游和城乡基础设施等融合共建共用。

(三)方向重点 科学布局各级各类应急进难场所。

按照分级负责、 属地为主、分级响应调度资源的原则,在遵循国土空间 规划、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评估的前提下,以社区生 活圈为基本安全单元,合理规划省级、市级、县级、乡 镇(街道)级和村(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发展布局。

按照建筑及场地类别、总体功能定位,以及避难时长、 避难种类、避难面积、避难人数、服务半径和设施设备 物资配置等,科学设置室内型和室外型、综合性和单一 2
性,以及紧急、短期、长期应急避难场所。

可根据特殊 需求及功能需要设置特定应急避难场所。

统筹利用各类应急避难资源合理建设。

新建应急避 难场所与新建城乡公共设施、场地空间和住宅小区等同 步规划、建设、验收和交付;改造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 用学校、文体场馆、酒店、公园绿地、广场,以及乡镇 (街道)和村(社区)的办公用房、文化服务中心等公 共设施和场地空间合理调整;通过政府组织评估、指定 等方式,充分利用集贸市场、文旅设施、福利院、农村 空旷场地等资源设置临时应急避难场所。

新建和改造应 急避难场所应结合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统筹防灾 防疫防空等多功能兼用进行设计,或为其预留必要功能 接口。

如强室内型、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新建、改 造和指定应急避难场所,优先规划建设室内型、综合性 应急避难场所,并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水平,适应多灾 种、跨区域、长时间应急避难需要。

2025年底前,综 合性应急避难场所至少可满足本行政区所需应急避难总 人数的60%,室内可容纳避难人数不低于室内外可容 纳避难人数的20%:2035年底前,与中国式现代化相 适应的本行政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全面建立,满足城乡 人口避难需求的应急避难场所全覆盖。

加强城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改造。

通过综合评 估,对城镇地区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存在功能不足、配 3...

目录 序言木已成舟!

建筑的新形体 标记形体 建筑构件都将被标记来处理信息 1.1 这个世界在发生转变 -015 001 联系 015 002 点云声屏障 017 003 鸟群 017 1.2 由信息化的点所生成的“云” 018 1.3 触及本质 022 004 原细胞 023 005 HAARRIJN项目中的GRASSHOPPER脚本 024 1.4 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有唯一信息地址 024 1.5 对非线性软件的需求 025 1.6 双向关系 026 1.7 感受力量 027 006 CET项目的BIM 028 007 纳赛尔总部大楼BIM 029 1.8 从原BIM到量子BIM 029 1.9 一个建筑,一个细节 031 1.10 就在那里,就在那时,就是那样 032 1.11 鸡与鸡蛋 EEO 008 法兰克福宫殿区 034 600 斯塔特中心入口 035 1.12 非标准建筑的新法则 036 1.13 即刻的设计与工程 037
00 日 6 走向一种新类型的键筑非标准建筑设计导则 1.14 即刻的设计与建造 038 1.15 结构与装饰物 650 010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列日TGV车站 043 011 位于梅茨的坂茂设计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044 1.16 二维世界与三维世界 044 1.17 包含与不包含 045 1.18 非标准包含标准 047 1.19 多细胞形体 048 塑造形体 通过动力线收集组织点云数据来塑造形体 012 劳伦斯范登阿艾克(LAURENSVANDENACKER) 设计的雷诺DeZir概念车型 051 013 克里斯邦戈耳设计的宝马GINA概念车型 -052 2.1 概念主导一切 -053 2.2 概念到计算之间的直接联系 054 2.3 多样性 055 2.4 逆向 056 2.5 并非固定的方法 057 014 迪拜的Flyotel- 058 015 都柏林U2塔 059 2.6 关于曲线的观点 062 2.7 使概念激进 062 2.8 动力线 063 2.9 具体项目的设计工具 始计划 064 2.10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066 016 标致汽车从201到208型号车灯的演化过程 067 2.11 通用和特殊 890 2.12 机体结构的相似性 069 017 广州城市信息亭 071
目录 走向一种新类型的建筑非标准建筑设计导则 005 018 南京婚礼教堂 072 2.13 曾作为知名建筑师的专家 073 2.14 使结构与建筑同步 074 2.15 新建筑类型 076 019 TRANS-PORTS的手绘空间 076 020 原城市2005++ 078 2.16 艺术与建筑的融合 079 2.17 标志性 080 2.18 原风格 082 2.19 特征线 082 2.20 我的个性化曲线 084 2.21 从康定斯基到贝塞尔 084 021 惠灵顿“动力线” 088 022 CET“动力线” 089 2.22 个人风格 090 2.23 请不要用那个B开头的单词 091 023 动力线上的鸟 092 024 雪铁龙C5特征线 60 2.24 构建新型建筑框架 094 2.25 感性的造型 095 2.26 忘掉底层架空 097 025 北荷兰Web馆:飞船 098 026 北荷兰Web馆:艺术品和建筑 099 2.27 是的,我们建造飞船 100 2.28 矢量形体 100 2.29 开一关 102 2.30 使足迹(占用空间)最小化 102 2.31 第二段生命 106 2.32 力场 106 2.33 极化,电压,按摩 107 027 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 108 028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109
006 目录 走向一种新类型的建筑非标准建筑设计导则 2.34作为产品的建筑 -110 2.35 学习汽车造型设计 111 3 移动形体 在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中,建筑构件如同演员 3.1 从大量的生产到工业化的定制 113 029 原地板 114 030 原空间3.0 115 3.2 从静态到主动 116 3.3 互动的人群 116 3.4 汽车是活动要素 117 3.5 建筑是活动要素 119 031 非标准建筑肌肉 -120 032 原墙面 -121 3.6 什么是交互式建筑 122 3.7 主动性 125 3.8 当你需要一个窗户,就会出现一个 128 033 数字亭- 即时设计 130 034 数字亭 增强现实 131 3.9 通用的时区 132 3.10 执行器 133 4 发展形体 建筑主体是不断进化中的独立宇宙 4.1 我个人的大脑 137 4.2 我的个人设计点云 137 035 蒙德里安的个人世界 138 036 弗兰克斯特拉的绘画融入建筑 139
目录 走向...

走向一种新类型的建筑-非标准建筑设计导则(2024年 [荷]卡斯•奥斯特豪斯(Kas Oosterhuis)著).pdf已关闭评论

内部资料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指南2017版) 办公厅 2017年7月
前言 建设项目档案真实记录和反映了项目建设全过程,是全面鉴 定项目质量的重要凭证,也是项目运营、管理、维护、改扩建等 工作的可靠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集团公司建设项目档案管 理,实现“建精品工程、创一流档案”自标,我们依据国家和集 团公司有关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在《集团公司建设项目 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操作指南(试行)》基础上,总结多年 来管理实践,组织编写了《集团公司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指南》 (2017版).

该指南共10部分,按照全程管理的原则,全面、系统规定 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职责、项目文件收集范围、项目文件编制、 项目文件整理、项目文件归档、项目档案验收等要求,对于做好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参加编写人员有尚真、张奎、王强、高朝阳、雷普前、王显 来、于文翠、徐晖玲、薛克红、宗艳芹、任洁江.

目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职责.. 6项目文件的收集范围 7项目文件编制. 7.1项目文件质量要求 7.2项目施工文件主要内容、格式、编制要求 .10 7.3项目竣工图编制要求、更改方法及峻工图章的使用...11 7.4项目监理文件的编制要求 ..17 7.5项目设备随机文件的编制要求.. ..18 7.6项目照片档案的编制要求.. 20 7.7项目视频文件的编制要求 20 7.8项目电子文件与光盘的编制要求 20 8项目文件整理.. 23 8.1分类 23 8.2按件整理... 23 8.3按卷整理.... 27 8.4案卷编目... 32 9项目文件归档
9.1项目前期文件、项目竣工验收文件的归档要求......43 9.2项目竣工文件的归档审查程序.. 9.3项目竣工文件的归档要求 9.4设备随机文件的归档要求. 9.5其他项目文件的归档要求.. 9.6项目档案归档交接... 49 9.7项目档案移交... 10项目档案验收.. 10.1档案验收组织 50 10.2申报档案验收的必要条件 50 10.3项目档案自检报告 51 10.4档案验收申请. 51 10.5档案验收组成员.. 52 10.6档案验收内容及要求.. 52 10.7档案验收流程.... 54 10.8档案验收意见.... 附录1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57 附录2招投标文件基本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69 附录3招投标文件排列顺序(参考) 附录4常见问题汇总 73 附录5建设项目档案验收评分标准(试行) 附表1电子版竣工图审查记录(参考) 81 附表2案卷封面.. 82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