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PA 0064-2024 架空输电线路无人动力升空器激光扫描数据采集巡检作业要求.pdf
ICS 49.020 CCS V04 AORACHINA 团体 标 示准 T/A0PA0064 -2024 架空输电线路无人动力升空器激光扫描数 据采集巡检 作业要求 Requirements of the data collection by Unmanned Powered-lift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forelectric transmissionline 2024-06-20发布 2024-06-20实施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 发布 T/A0PA 00642024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作业要求.. 2 4.1人员要求, 2 4.2设备要求 4.3环境要求 5作业前准备, 3 5.1任务资料收集与评估 3 5.2设备准备. 3 5.3起降点踏勘 3 5.4航线规划. 5.5空域申报. 6激光扫描数据采集 6.1飞前检查, 6.2检校飞行 5 6.3地面站检查, 5 6.4飞行实施 6.5航后检查 5 7数据整理与移交, 6 7.1数据整理 6 7.2数据移交 8应急处置... 9设备保养.
附录A(规范性) 数据采集流程 8 附录B(资料性) 巡检作业所需工器具 9 附录C(规范性) GNSS观测记录单 10 附录D(规范性) 设备操作记录单.
附录E(规范性) 数据存储文件结构. 12 附录F(规范性) 激光扫描作业数据记录单 13 II T/A0PA006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 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 高压分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超高压分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国网江西省电 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 供电公司、北京新桥信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春峰、王淼、朱跃、段文运、董晖、刘俊男、杜玉玺、叶剑锋、张忠瑞、 段世杰、鲍明正、吴吴、马超、闫、李吉林、赵云龙、魏继东、黄会贤、陈俊吉、徐郁、夏远灿、 周双勇、武剑、杨森、周啸宇、姜云土、张鹏、岳灵平、郑杰、刘毅、林碧云、陈杰、程海涛、邹 彪、李加尧、于美妍、雷振宇、杨亚男、方平凯、李红军、俞辉、王治国.
IⅡ1 T/A0PA 00642024 架空输电线路无人动力升空器激光扫描数据采集巡检作业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人动力升空器激光扫描架空输电线路的作业要求、作业前准备、激光扫描数据采集、 数据整理与移交、应急处置和设备保养.
本文件适用于交流110kV及以上、直流土40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无人动力升空器激光扫描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26859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T27919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GB/T2900.51电工术语架空线路 CH/T8023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CH/T8024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DL/T1482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51、CH/T80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架空输电线路Overheadtransmissionline 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输电用的线路.
3.2 无人动力升空器Unmannedpowered-lift 一种重于空气的无人航空器,能够垂直起飞、垂直着陆和低速飞行,主要依靠以发动机驱动的升空 装置或发动机推力在这些飞行状态期间升空,并且依靠非旋转翼型在水平飞行时升空.
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的“无人动力升空器”简称为“无人机” 3.3 机载激光富达airborne light detection andranging(airborne LiDAR) 基于机载平台的激光雷达,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适用于机载环境的激光扫描仪、POS、航空数码相 机等传感器.
通过飞行测量作业,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可以高效、高精度地获取测量覆盖区域的三维点云 数据.
3.4 点云point cloud 以离散、不规则方式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点的集合.
3.5 点云密度densityofpoint cloud 单位面积上点的平均数量.
一般用每平方米的点数表示(pts/m). T/A0PA 00642024 3. 6 激光扫描带宽Laser scanningbandwidth 机载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脚点形成的扫描带的宽度.
4作业要求 4.1人员要求 4.1.1机组作业人员应熟悉无人动力升空器激光扫描数据采集作业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相应机型的 操作培训并取得执照.
4.1.2机组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输电线路知识,应掌握航空、气象、地理等必要知识,并应遵守熟 悉GB/T26859的有关规定.
4.1.3机组人员应熟悉数据采集作业流程,见附录A.
4.1.4激光扫描作业机组应包括工作负责人和机组成员,作业分工如下: a)工作负责人:负责输电线路激光扫描任务的总体协调沟通,制定作业计划,负责作业实施、作 业现场安全管理与人员分工、负责现场应急处置: b)操控员:负责输电线路激光扫描飞行作业:负责地面站操作:负责航前航后检查:配合工作负 责人开展作业实施和应急处置: c)任务手:配合无人机操控员对无人机及载荷的安装、检查:负责无人机载荷操控、配合操控员 完成起飞、降落等工作.
4.2设备要求 4.2.1无人机选型 无人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实名注册登记,无人机机身须有明确标识: b)宜选择纯电动无人动力升空器: c)抗风能力宜大于6级,巡航速度宜不低于70km/h,续航时间宜不低于90min: d)应具备仿地飞行能力,且载重能力宜不低于3kg: e)应具备给雷达设备供电和提供GNSS通讯的能力: f)宜具备拆装激光雷达设备简单且连接稳定牢固的性能.
4.2.2机载激光富达设备选型 机载激光雷达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激光雷达设备应满足抗震性强、拆装方便的要求: b)激光雷达的有效操作距离应大于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激光点云密度须满足成果精 度要求,数据存储空间应足够: c)激光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不低于1000m,测距精度宜不低于10m,最大脉冲发射频率宜不小于 400 kHz: d)激光雷达系统宜包含机载相机,且相机分辨率宜不低于6000*4000.
4.2.3机载POS选型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T/AOPA 0063-2024 电动航空器高压配电系统技术规范.pdf
ICS 49. 060 CCS V40 AORACHINA 团 体 标 示准 T/A0PA0063 -2024 电动航空器高压配电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of electric aircraft 2024-06-06发布 2024-06-06实施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发布 T/A0PA 00632024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通用要求. 4.1安全性分析 4.2软件和硬件 4.3安装和标识, 5技术条件... 5.1电压等级. 5.2元器件要求, 5.3电气性能要求. 5.4安全防护要求 6测试方法. T/A0PA006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民航大学、成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占刚、徐萌、罗宁、刘寅童、刘光宇、薛松柏、张俊、吴东华、郝志鹏、 刘粤、廖智麟、曹刚、罗云维、文青松、于挺、淡宏斌、赵建新.
IⅡ1 T/A0PA 00632024 引言 电动航空器高压配电系统将各高压动力电源的输出功率传输、分配至各用电负载,其安全可靠运行 对电推进系统至关重要.
由于电动航空器高压配电系统具有电压等级高、用电设备多为驱动电机等独有 特性,这对高压配电系统的供电安全、设计和验证规范等方面均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基于此,本技术规 范从高压配电系统的通用需求、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等方面对高压配电系统做出相关规定,目的是为电 动航空器相关制造、生产企业提供设计依据.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航空器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AI T/A0PA 00632024 电动航空器高压配电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涵盖了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高压配电系统设计的最低要求,涵盖高压配电系统的通用要 求、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在正常和紧急情况下,为轻型运动类航空器、正常类飞机、正常类旋翼航空器和多旋 翼、固定翼类无人驾驶航空器等航空器提供高压电分配的高压配电系统.
本文件不包含对电动航空器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仅对高压动力系统配电(即从动力电池到 电机及控制器等高压负载的传输线路及网络)做出相关规定.
如果涉及混合电推进系统(电推进系统及内燃机共同驱动推进器),或者由氢能、燃料电池等作为 能源的其它电推进系统,其中的高压配电系统适用部分可以参考本文件,但其不能涵盖整个混合电推进 系统或其它新能源系统的高压配电系统相关间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38909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与试验方法 GB/T38924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环境试验方法 ASTM F2490-20 飞机用电负荷与电源容量分析(Aircraft Electrical Load and Power Source Capacity Analysis) ASTMF2639-18飞机电气布线系统的设计、变更和认证(Design,Alteration,and Certification of Aircraft Electrical Wiring Systems) ASTMF2696-14飞机电气布线系统检验的标准实施规程(Standard Practice for Inspection of Airplane Electrical Wiring Systems) ASTMF2799-14飞机电气布线系统维护的标准实施规程(Standard Practice for Maintenance of Airplane Electrical Wiring Systems) ASTM F3239-22a 飞机电推进系统(Aircraft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s) ASTMF3316-19 电动或混合动力推进飞机的电气系统(ElectricalSystems for Aircraft with Electric or HybridElectric Propulsion) EASA SC E-19电动/混合动力推进系统(Electric/Hybrid Propulsion System) RTCA/D0-160G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程序(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Airborne Equipment ) RTCA/D0-178C机载系统和设备合格审定中的软件考虑(Software Considerationsin Airborne Systems and Equipment Certification) RTCA/Do-254机载电子设备硬件设计保证指南(Design Assurance Guidance for Airborne Electronic Hardware) SAE AIR 7502 飞机电压等级定义(Aircraft Electrical Voltage Level Definitions)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T/AOPA 0060-2024 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通用要求.pdf
ICS 49. 060 CCS V40 AORACHINA 团体标 示准 T/A0PA0060 -2024 电动航空器 电推进系统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s of electric aircraft 2024-06-06 发布 2024-06-06实施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发布 T/A0PA 0060-2024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A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作制与电压等级 3 5一般要求. 5.1型号设计文件 3 5.2持续适航文件, 3 5.3电推进系统安装和使用说明, 5.4电推进系统额定值和使用限制 5.5标识.... 6设计与构造... 5 6.1材料和制造, 5 6.2防火, 5 6.3安装附件和结构. 5 6.4转子完整性和超速, 5 6.5应力分析. 6.6振动.... 6.7持续转动, 6 6.8压力载荷. 6 6.9安全性分析, 6 6.10外物摄入, 6.11旋转部件包容性, 7系统与设备, 8 7.1冷却系统, 8 7.2润滑系统. 8 7.3电推进系统控制组件 8 7.4仪表或传感器连接 10 7.5关键件和限寿件 11 8验证试验要求, I1 8.1一般要求. 11 8.2持久性试验, 12 8.3耐久性试验, 12 8.4振动试验 12 8.5超扭试验 12 8.6超温试验 12 8.7校准试验 12 8.8运行试验, 12 T/AOPA 0060-2024 8.9响应特性. 13 8.10转子锁定试验. 13 8.11系统和部件试验 13 8.12分解检查 13 8.13固定螺距螺旋桨或涵道风扇的试验 14 8.14可变桨距螺旋桨运行 14 8.15环境适应性 14 参考文献.... 15 T/A0PA006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宁波诺云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天津内燃机研究所、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峰飞航空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萌、丁水汀、高洁、董慧芬、施博闻、米彦青、何文博、王大蕴、刘栋 良、徐巍巍、邹海明、李清、范仁钰、陶娟、黄小良、薛松柏、陶静、张仁浩、韩郑弘、卢文轩、 易礼杰、冯振宇.
IⅡ1 T/A0PA00602024 引言 电动航空器以电能作为推进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能源,发挥绿色航空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应对全球 环境挑战,开启了航空领域新一轮创新与变革热潮.
目前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关注,我国电动 汽车、轨道交通等新能源装备领域积累了技术优势,为航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有望带动我 国多个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
电推进系统包括一台或多台电机及其适当控制和运行所需的部件,如相关 控制器、断路器、传感器等.
针对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自身的设计特点,其动力系统与传统航空器燃 油动力装置有显著差异.
通过对国内电动航空器主机厂及电推进系统制造商进行调研统计,有的制造商则可提供完整的电推 进系统,有些制造商只聚焦单独的电机或者电机控制器,本文件旨在建立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的最低 性能要求,规范电推进系统的研发、生产和管理,涵盖一般要求、设计与构造、系统与设备、验证试验 等方面,经过不断协调、反复修改和论证并充分征求行业专家和管理部门的意见后形成.
本文件适用于各行业应用的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V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J/T 2868-2023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阻器详细规范 RJ20型金属膜低功率固定电阻器 评定水平E.pdf
ICS 31.040.10 CCS L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2868 -2023 代替SJ/T2868-1988 电子设备用固定 电阻器 详细规范 RJ20型金属膜低功率固定电阻器 评定水平E Detail specification forfixedresistorsfor use in electronic equipment -TypeRJ20low-powermetalfilmfixedresistors -AssessmentlevelE 2023-08-16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MINIST SJ/T 2868-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与GB/T5729一2003《电子设备用固定电阻器第1部分:总规范》、GB/T5730-1985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阻器第二部分:分规范低功率非线绕固定电阻器》、GB/T5731一1985《电子 设备用固定电阻器第二部分:空白详细规范一低功率非线绕固定电阻器评定水平E》共同构成.
本文件代替SJ/T2868-1988《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低功率非线绕固定电阻器RJ20型金属膜电阻 器评定水平E》,与SJ/T2868千1988相比, a) 更改了阻值范围%1.2.1. 1988年版的1.2); b) 更改了阳值介许偏 (见1.2.1,1988年版的1.2); c) 更改了 (量规检验)的量具精度(见表2,1988 d) 增加 了充铅引线电阻装 器的可焊性试验方法(见表2,1988年版的表2 e) 更 了引用标准 见1.3,1988年版的1.3).
请注意 本文件的某些内 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 本文 国 电子设 备用阻容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 位: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厦门银固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新能源有限公 司.
R 本文 陈雷、 王敬芳、黄洪伟义、 本文 F1988 MINIST 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 StA Nd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J/T 2675-2023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阻器详细规范 RJ17型金属膜低功率固定电阻器 评定水平E.pdf
ICS 31.040.10 CCS L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 2675 --2023 代替SJ/T2675-1986 电子设备用固定 电阻器 详细规范 RJ17型金属膜低功率固定电阻器 评定水平E Detail specificationforfixed resistorsforuse in electronic equipment -TypeRJ17 low-power metal film fixed resistors -Assessmentlevel E 2023-08-16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SJ/T 2675-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与GB/T5729一2003《电子设备用固定电阻器第1部分:总规范》、GB/T5730-1985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阻器第二部分:分规范:低功率非线绕固定电阻器》、GB/T5731-1985《电子 设备用固定电阻器第二部分:空白详细规范:低功率非线绕固定电阻器评定水平E》共同构成.
本文件代替SJT2675-1986《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一低功率非线绕固定电阻器RJ17型金属膜固 定电阻器评定水平E》,与8J/T267611986相E要技 术变化如下: a) b) 更改了阻值元许价2(见12.1,1986年版的1.2) c) 更改了电 阻 (见表1,1986年版的表1); d) 更改 电阳器引线尺寸(见表1,1986年版的表1); e) 更改 A2分组尺寸(量规检验)的量具精度(见表2 f) 更 B2 见表2,1986年版 表2: B 用标准 .3,1986年版的1.3).
请注 件 的某些 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 本文 电生 电子设各用阻容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 件起草单 位: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 、厦门一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 NOLOGY 业科技有限公 司.
本文 件 陈雷 教芳、林宏松 祝 本文 件 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 Sta NI IRDS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J/T 2674-2023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阻器详细规范 RJ16型金属膜低功率固定电阻器 评定水平E.pdf
ICS 31.040.10 CCS L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2674 -2023 代替SJ/T2674-1986 电子设备用固定 电阻器 详细规范 RJ16型金属膜低功率固定电阻器 评定水平E Detail specificationforfixedresistorsforusein electronic equipment -TypeRJ16low-powermetalfilmfixedresistors -AssessmentlevelE 2023-08-16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S SJ/T 267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与GB/T5729-2003《电子设备固定电阻器第1部分:总规范》、GB/T5730-1985《电 子设备用固定电阻器第二部分:分规范低功率非线绕固定电阻器》、GB/T5731一1985《电子设备 用固定电阻器第二部分:空白详细规范一低功率非线绕固定电阻器评定水平E》共同构成.
本文件代替SJ/T2674一1986《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药低功率非线绕固定电阻器RJ16型金属膜固 定电阻器评定水平E》 化如下: a) 更改了阻值范围上 1986年版的1.2) b) 更改了限值允许偏着 见1.2.1,1986年版的1.2): c) 更改 电器 (见表1,1986年版的表1): d) 更改 电阻器 见表11986年版的表1) e) 更 组 规检验)的量具精度(见表 86年版的表8) f) B2 分组可 加无铅引线电阻器的可焊性试乳 表2,1986年版 g) 更改 用标准 见1986年版的1.3).
请注 意本文 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 本文 电子设备用阻容元件标准化技术峻员会归口 本文 牛 位:四 川永星电子有限公 晓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天徽如 心家电科技有限 公司.
本文件 陈雷、 王敬芳、陈佩娴、 王哲思 本文件 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LOGY Sta nd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17-2021 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 总则.pdf
ICS 07. 060 DX CCS A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17 -2021 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 总则 SpecificationformeteorologicaldigitalobjectOID-General 2021-07-16发布 2021-1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17-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气象数字对象分类与代码 5MOID体系结构 6MOID命名规则 7MOID分配规则 8元数据提交要求 9MOID解析要求 附录A(规范性)气象行业机构节点 附录B(资料性) MOID编码示例 附录C(规范性) MOID应用机构代码编码规则 参考文献 QX/T61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数聚 万维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华洋、张志强、杨和平、元永刚、盛绍学、王轩、朱华亮、王亚东、杨笛、王易阳、 陈风娇、刘巍、邱康俊、张苗苗、张恩红、郑虹晖、金素文、李泽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16-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编码规则.pdf
ICS 07. 060 D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16 -2021 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报告编码规则 Coding rules for inspection report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s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16-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基本规则 参考文献 QX/T61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上海市避雷装置检测站工程部、江西省气象灾害 防御技术中心、广东普天防雷检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金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洋、杨震、贾佳、严岩、丁海芳、李玉塔、刘丁齐、罗云东.
QX/T 616-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编码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编码的一般要求,确定了编码的基本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的编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部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需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inspection institu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依法取得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活动的法人单位.
[来源:QX/T317-2016 2.2,有修改] 3. 2 检测报告代码code of inspectionreport 用于区别不同检测报告且具备唯一性的一申字符.
3. 3 二维码two-dimensional code 在二个维度方向上,都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
[来源:GB/T12905-2019 2.3] 4一般要求 4.1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代码应具有唯一性.
4.2检测报告代码应出现在与检测内容相关的页面上包括但不限于封面、内页.
封面上的检测 报告代码宜位于报告右上角,内页中的宜位于页眉最左端.
检测报告代码宜使用黑色、宋体五号字.
4.3检测机构宜对检测报告代码增加二维码识别功能,二维码宜位于报告封面,并靠近检测报告代码 处,宜为黑色.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13-2021 风廓线雷达观测场地建设要求.pdf
ICS 07. 060 D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13 -2021 风廓线 雷达观测场地建设要求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ofwind profile radar observation sites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13-2021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观测场地环境 5天线场地 6机房 7供电 8通信 9雷电防护 参考文献 QX/T61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蕾、赵世颖、高玉春、蔡作金、李忧、陈俊、梁学东.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12-2021 10米海洋气象锚锭浮标大修技术规范.pdf
ICS 07. 060 D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12 -2021 10 米海洋气象锚碳浮标大修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rehensive maintenance of 10-meter moored buoy used formarine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12-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5浮标评估 6浮标大修 布放前调试 8大修报告 附录A(规范性) 10米浮标传感器保养方法 附录B(规范性) 10米浮标评估对照表 附录C(资料性) 10米浮标损耗评估表 10 附录D(规范性) 10米浮标大修技术方案 13 附录E(资料性) 10米浮标大修日志 15 参考文献 16 QX/T61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北部湾大学、 天津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效东、刘世萱、韩伟中、付晓、梁莺、万晓正、于子敏、丘祖京、裴亮、管万春、余 建星、余杨、刘同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11-2021 气象计量信息数据格式.pdf
ICS 07. 060 D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11 -2021 气象计量信息数据格式 Meteorologicalmetrology information data format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11-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气象计量信息分类 5气象计量机构信息 气象计量标准器/气象计量配套设备信息 气象计量人员信息 8 气象计量产品信息 气象计量客户送检信息 10气象计量技术法规信息 II 11气象计量数据额格式 11 12通信命令格式 13 附录A(规范性)地面气象观测要素分类 15 附录B(资料性)气象计量信息提交指令示例 16 参考文献 26 QX/T61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 杭州佐格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北京华泰德丰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边泽强、冯慧、黄斌、梁锡国、孙哲、丁红英、牛虎、李松奎、崇伟.
QX/T 611-2021 气象计量信息数据格式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象计量信息的分类、标识、名称和数据传输顿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计量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传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字段field 由一组指定的ASCII字符(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字符"0~9"以及下划线字符"_")构成的字符串, 用于描述数据起始与结束标识、数据包头信息、要素变量名以及要素变量值等信息.
[来源:GB/T33695-2017.3.1] 3.2 数据顿data-frame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一个完整数据包括5部分信息段,分别为起始标识、数据包头、数据 主体、校验码和结束标识.
[来源:GB/T33695-2017 3.3] 4气象计量信息分类 主要分为6类: a)气象计量机构信息, b)气象计量标准器/气象计量配套设备信息, c)气象计量人员信息, d)气象计量产品信息, e)气象计量客户送检信息, f)气象计量技术法规信息.
5气象计量机构信息 5.1气象计量机构基本信息 描述气象计量机构的基本信息应符合表1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10-2021 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pdf
ICS 33. 200 X CCS M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10 -2021 X波段双偏振 多普勒天气雷达 X-band dual polariza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10-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通用要求 5.1组成 5.2功能要求 5.3性能要求 5.4方舱与载车 11 5.5环境适应性 12 5.6电磁兼容性 12 5.7电源适应性 12 5.8互换性 13 5.9安全性. 13 5.10噪音 13 6试验方法 13 6.1试验环境条件 13 6.2试验仪表和设备 14 6.3组. 15 6.4功能 15 6.5性能. 18 6.6方舱与载车. 43 6.7环境适应性 43 6.8电磁兼容性 43 6.9电源适应性 43 6.10 互换性 43 6.11 安全性一般要求 43 6.12电气安全 43 6.13机械安全 43 6.14噪音 43 7检验规则 44 7.1检验分类 44 7.2检验设备. 44 7.3检验项目. 44 7.4定型检验 44 7.5出厂检验 44 7.6现场检验 45 QX/T 610-2021 8标识、标签和随行文件 45 8.1产品标识 45 8.2包装标识 45 8.3随行文件 45 9包装、运输和贮存 46 9.1包装 46 9.2运输 46 9.3贮存 46 附录A(资料性) 雷达自动上传基础参数 47 附录B(规范性)检验项目 50 参考文献 55 QX/T61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 司、广东省阳江市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贵州省大气探测技术与保障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邵楠、步志超、李斐斐、郝立勇、王砚舟、郭泽勇、陈士英、胡学英、杨亭.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09-2021 高空气象观测 L波段二次测风探空雷达.pdf
ICS 07. 060 DX CCS M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09 -2021 高空气象观测 厂L波段二次测风 探空雷达 Upper-ai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L band secondary windfinding and soundingradar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09-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通用要求 5.1组成 5.2功能要求 5.3性能要求 5.4环境适应性 5.5电磁兼容性 5.6电源适应性 5.7互换性 5.8安全性 6检验方法 6.1试验环境条件 6.2试验仪表和设备 6.3组成 8 6.4功能 6.5性能 6.6环境适应性 12 7检验规则. 15 7.1检验分类 15 7.2检验设备 15 7.3检验项目 15 7.4定型检验 15 7.5出厂检验 16 7.6现场检验. 16 8标识、标志和随行文件 16 8.1产品标识.. 16 8.2包装标识 16 8.3随行文件 16 9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9.1包装 17 9.2运输. 17 9.3存储 17 附录A(规范性) 业务及操作软件功能 18 附录B(规范性)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0 参考文献 23 QX/T60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南京大桥机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宜军、赵伦嘉、隋一勇、丁君鸿、王枫、严德山.
QX/T 609-2021 高空气象观测L波段二次测风探空雷达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调幅L波段二次测风探空雷达的技术参数、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 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调幅L波段二次测风探空雷达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784-2009电工术语雷达 GB/T12649-2017气象雷达参数测试方法 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3784-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L波段二次测风探空雷达Lband secondary windfinding and soundingradar 工作在1668.4MHz~1675MHz颠率范围内,通过与探空仪配合来获取地面至30km高空范围内 各层次的风向、风速、温度、气压、湿度等气象参数的探测系统.
3.2 探测范围therange 雷达能发现并跟踪目标的空间距离范围,对目标位置测量时雷达方位角、俯仰角的最大工作范围.
3.3 缺口break 探空仅应答器收到雷达发射机的询问后,其自身的振荡功率在瞬间所发生的跌落在测距显示的 反映.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Time Before Failue) MTTR;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 RMS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08-2021 无源L波段风廓线雷达.pdf
ICS 33. 200 DX CCS M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08 -2021 无源 L波段风廓线 雷达 Passive phased array L-band wind profile radar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08-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分类与组成 4.1分类 ... 4.2组成 5技术要求 2 5.1一般要求 5.2安全要求 5.3技术指标要求 6试验方法 6.1试验环境条件 6.2设备组成 01 6.3技术要求 10 6.4性能指标要求 10 6.5 天线阵面 13 6.6 发射机 17 6.7波束控制器 19 6.8监控分系统 19 6.9接收机. 19 6.10信号处理器 ... 21 6.11数据处理及应用终端 22 6.12无线电声波探测系统 23 7检验规则 23 7.1检验分类 23 7.2检验设备 ... 23 7.3检验项目 23 8标志和随行文件 26 8.1标... 26 8.2随行文件 26 9包装、运输与贮存 26 9.1包装 26 9.2运输 26 9.3贮存 26 附录A(规范性)信号功率的谱矩及信噪比计算方法 28 QX/T6082021 附录B(规范性)风速、风向及C计算方法 62 参考文献 30 QX/T60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士军、李忧、吴蕾、梁学东、陆雅萍、李佳、贾晓星、郭光明.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07-2021 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系统建设规范.pdf
ICS 07. 060 DX CCS A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07 -2021 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气象观测 系统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nd-based GNSS/Met observation system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07-2021 目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选址 5基建 6设备性能 7设备安装 8系统测试 附录A(资料性) GNSS/Met观测系统信息表示例 附录B(规范性) GNSS/Met观测系统天线基座 附录C(规范性) GNSS/Met观测系统观测室 13 参考文献 T QX/T60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志梅、夏青、曹云昌、张京江、王海深、楚艳丽、陈怡羽.
QX/T 607-2021 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系统建设规范 1范围 备性能、设备安装和系统测试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GNSS/Met观测系统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482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T33700-2017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水汽观测规范 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CH80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QX/T161地基GPS接收站防雷技术规范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系统ground-based GNSS/Met observation system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行地基水汽遥感等观测的气象观测系统.
3. 1. 2 天线基座antenna pedestal 为安装GNSS接收天线而建立的坚实、稳固的支撑物.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 System) LAN:局)域( Local Area Network) Met;气象学(Meteorology) TEQC:转化、编辑和质量检验(Translation Editing and Quality Checking)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06-2021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仪.pdf
ICS 07. 060 D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06 -2021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仪 The automaticroadweather station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06-2021 目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组成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8标志和随行文件 9包装、运输和贮存 12 附录A(资料性)终端命令 13 附录B(规范性)路面状况试验方法 18 参考文献 34 QX/T60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云升达(北京)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中国气象 局气象探测中心、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湖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河 南中原光电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限公司、上海长望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陈祥、张晋、王柏林、刘钧、李永、吴泓、孙广林、王艳斌、花卫东、李建宇、高秀 红、张鑫.
QX/T 606-2021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仪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交通气象观测仪的产品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 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交通气象观测仪的设计、生产、检验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11463-1989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33697-2017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GB/T33703-2017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JT/T715-2008道路交通气象环境埋人式路面状况检测器 QX/T288-2015翻斗式自动雨量站 QX/T320-2016称重式降水测量仪 QX/T520-2019自动气象站 QX/T536-2020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测试方法 QX/T565-2020激光滴谱式降水现象仪 QX/T568-2020自动气候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路面温度road surface temperature 路表面及路面内层的温度.
注:路面指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车辆载荷的层状构造物(见GBJ124-1988、JTJ002- 1987) 3. 2 路面状况road surface condition 公路表面呈现的干湿、冷暖、覆盖物等状态.
注:路面状况主要有干、潮湿、积水、积雪、结冰等表面状态.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05-2021 地基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pdf
ICS 33. 200 DX CCS M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05 -2021 地基相干多普勒测风 激光雷达 Ground-based coherent Doppler wind lidar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05-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要求 6验证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和随行文件 9包装、运输与贮存 附录A(规范性)地基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性能验证方法 11 参考文献 1? QX/T60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光 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舒仕江、张国亮、刘晨、刘小冬、李佳、陈玉宝、何建新、姚振东、陈卫标、周军.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04-2021 公众气象观测规范 天气现象.pdf
ICS 07. 060 D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04 -2021 公众气象观测规范 天气现象 Specificationforpublic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Weatherphenomenon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04-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及内容 5观测流程 附录A(资料性) 公众气象观测天气现象描述 参考文献 QX/T60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彩彻区明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华风爱科 气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行远、徐涛、周烨凡、黄斌、陈东辉、梁中军、李越、王新、田祎、王淑莉、曲迪、 刘洋.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603-2021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架通用技术规范.pdf
ICS 07. 060 D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603 -2021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架通用技术规范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rocket launching frames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603-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检测方法 附录A(规范性) 转接架、开孔及通孔直径尺寸 附录B(规范性) 航空插座接口尺寸及定义, 附录C(规范性) 定向器技术参数 11 附录D(资料性) 基座通信端口协议 12 参考文献 QX/T60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新余国科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锐达民爆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北方保安民爆器材有限公司、吉林三三零五机械 厂、齐齐哈尔北方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润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厦门市华信立诚标准化服务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钢、曹烤、范鹏程、高新建、龚毅、杨陆、孙胜凡、王文才、刘宽宗、郑承建、卢怡、 夏璐怡.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X/T 319-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pdf
ICS 07. 060 D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19 -2021 代替QX/T 319-2016 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filing and arrangingdocuments of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inspection 2021-07-16发布 2021-1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 319-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分类和编号 6形式、范围及质量要求 7立卷归档 附录A(规范性) 检测文件归档形式、范围及档案保管期限 附录B(规范性) 案卷封面式样 附录C(规范性) 卷内目录式样 附录D(规范性) 卷内备考表式样 10 附录E(规范性)案卷脊背式样 I 参考文献 12 QX/T 31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容QX/T319-2016《防雷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与QX/T319-2016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明确了适用对象为检测机构(见第1章,2016年版的第1章); 2016年版的第4章); 将"归档文件的要求”更改为"形式、范围及质量要求”,对归档范围和电子文件的要求进行了修 改(见6.1、6.2、附录A,2016年版的第5章、附录A); 背编制”五条(见7.1、7.2、7.3、7.4、7.5,2016年版的第6章); 一在”立卷归档”中增加了“卷内文件修整、装订、装盒、排架”的内容,将”文件的立卷”中的”案卷 装订”纳人7.7(见7.6、7.7、7.8、7.9.2016年版的6.5); 一将“文件的归档”调整并入“立卷归档"中,增加了分包项目及中止项目的归档规定,明确了归档 责任人及归档时间(见7.10,2016年版的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华茂防雷减灾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市气象灾 害防御技术中心、重庆市防雷中心、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湖南省气 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金洪、蔡河章、李萍、陈华晖、许伟、程斌、唐宝均、李京校、刘凤娇、邱阳阳、余 建华、王艳金、陈青娇、林锋、王辉煌、黄双毅、何静、朱传林、吴仕军.
本文件于201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
…
45
46
47
…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