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10月 ( 第 79 页)

ICS 49. 025 HB V3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8734-2023 民用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for shelter ground control station ofcivil light fix-wing unmannedaircraftsystem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734-2023 目次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4. 1 组成 4.2 功能性能 4.3可靠性 4. 4 维修性 4.5测试性 4.6保障性 4.7安全性 4.8环境适应性 4.9电磁兼容性 4.10雷电防护 4.11 包装与贮运. 4. 12 颜色与标识 4.13软件工程化要求 5详细要求 5.1方舱设计 5.2监控和处理设备设计 5.3人机工程设计 5.4通信接口. 5.5供电 5.6电子电气设备安装 5.7显示界面. 5.8飞行监控. 5.9任务载荷监控 5.10数据管理. 5.11任务规划. 6试验验证..
HB 873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广东省 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雪涛、王亮、舒振杰、张定康、唐塘、刘洋、贾伟、胡应东、 马丽娜、张泽京、刘宏娟、张福彪、曹正阳、余翔、任雪峰、赖际舟、吕品、刘、张飞、 高绍楠、王久元、胡亮.

II
HB 8734-2023 民用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方舱式地面控制站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民用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方舱式地面控制站的一般要求、详细技术要求和试验验 证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空机重量7kg~116kg,且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50kg的固定翼无人机系统的方舱式 地面控制站,其他无人机系统地面控制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146.1标准轨距铁路限界第1部分:机车车辆限界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廊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3047.6电子设备台式机箱基本尺寸系列 GB/T7269电子设备控制台的布局、型式和基本尺寸 GB8566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38152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术语 GB/T38924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环境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3815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sheltergroundcontrolstation 以方舱为承载平台的地面控制站.

3.2 信息处理informationprocessing 对任务载荷及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等.

3.3 任务规划missionplanning 对任务执行过程中各种任务载荷的工作状态与使用方式进行规划.

4一般要求 4.1组成 民用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方舱式地面控制站采用方舱结构,主要由方舱、监控和处理设备等组成.

1
HB 8734-2023 4.2功能性能 4.2.1基本功能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的基本功能一般包括: a)飞行监控:主要对无人机平台的飞行和导航进行控制,同时显示无人机的状态信息,包括飞行 状态信息显示、飞行轨迹显示、导航信息显示、设备状态显示、数据链路监视、故障报警以及 自检等; b)任务载荷监控:主要对任务载荷进行控制、显示工作状态和载荷信息(图像信息等)等功能; c)数据管理:主要有配置参数管理、遥控信息的内部组帧及分发、遥测信息的内部拆帧及分发, 以及综合数据的记录、检索与回放等功能,载荷数据应符合载荷技术指标或规范的要求,并能 实时、保真重现机载载荷的输出数据; d)任务规划:主要有航线规划与评估,区域及态势显示等功能.

4.2.2扩展功能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的扩展功能一般包括: a)信息处理:主要有遥感等任务载荷信息处理和分发等功能; b)空中交通管理:主要有空中交通态势显示,空中交通管理命令接收以及空中交通告警等功能; c)外部通信:主要有通用电台接入、话音通信、空中交通管理网络接入以及数据文件收发等功能.

4.2.3性能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的性能一般包括: a)能够同时监控至少2架无人机(需要时); b)能够同时通过多种连接方式接入地面数据链; c)能够管理至少1种任务载荷以及处理载荷信息; d)能够存储不少于10个飞行架次或50h的飞行信息,并将其换算为GB或TB存储单位(标称) 的存储(即具备一般不少于2TB的存储空间).

4.3可靠性 可靠性指标应包括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或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方舱式地面控制站的可 靠性应满足系统要求,与系统指标相匹配.

4.4维修性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应具有维修可达性、舱内设备互换性、防差错及识别标志、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 等维修性.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维修一般为现场维修.

4.5测试性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应具有自检能力.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应能够将故障定位至现场可更换单元(LRU).

4.6保障性 方舱式地面控制站应具有保障人员使用、维修、维护等所需的保障设备、测试设备、训练设备,以 及相关工具、备附件和相关文件资料等保障能力.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20 HB V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 8732-2023 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地面滑行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ground taxing of lightweight and small fixed-wingUAS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732-2023 目次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试验目的 5 一般要求 5.1参试产品技术准备 5.2参试人员. 5.3试验文件 5.4试验场地及环境 5.5安控边界确认与中断条件 5.6无人机系统进场前评审.. 5.7技术准备工作 5.8滑行试验安排. 6试验项目与程序 6.1滑行试验流程. 6.2滑行试验过程. 6.3滑行试验工况. 6.4滑行试验速度 6.5试验状态 6.6滑行试验科目 6.7试验重复验证要求 6.8试验后工作. 7试验暂停或中断 10 8结果分析 10 8.1数据测量 8.2试验记录 8.3试验报告. -10 附录A(资料性) 滑行试验大纲 11 附录B(资料性) 滑行试验实施方案. 附录C(资料性) 滑行试验安全性分析及应急预案执行表 附录D(资料性) 试验报告... 14
HB873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第三研究院第三一O研究所、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爱生无人机试验 测试靖边有限公司、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羲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文强、舒振杰、彭程、胡应东、陈晨、唐塘、贺资晨、周志刚、赵博、 屈文卿、安然、潘计辉、张泽京、刘传超、王久元、王艳平.

HB 8732-2023 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地面滑行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地面滑行试验试验目的、一般要求、试验项目与程序、试验 暂停或中断、试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面滑行试验的设计及实施.

其他无人机系统的地面滑行试验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订版)适用于本文 件.

HB7260科研试飞场务保障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无 4试验目的 滑行试验的目的是考核无人机系统地面操控的功能及性能是否满足首飞的要求,具体试验目的如 下: a)验证无人机地面滑行中的加减速能力; b)验证无人机不同滑行速度下的纠偏控制能力和减摆性能,验证纠偏控制参数; c)验证无人机的停机刹车能力(动力装置工作条件下)、正常刹车、差动刹车和应急刹车能力,验 证刹车控制参数; d)验证无人机起落架地面滑行稳定性和缓冲性能; e)验证无人机在高速滑行时的抬前轮/尾轮操纵能力; f)验证无人机在滑行振动条件下的结构、电缆连接和设备安装的稳固性; 9)检查滑行过程中无人机、通信数据链和地面控制站各分系统的工作正确性和协调性.

5一般要求 5.1参试产品技术准备 5.1.1齐套性 地面滑行试验所需的无人机系统、陪试设备、试验设备、计量设备、工装、电缆等应配套齐全.

1
HB 8732-2023 5.1.2被试设备状态 被试设备在技术准备阶段应满足: a)无人机系统地面滑行试验的技术状态的要求; b)软件完成相应的测试要求; c)动力装置完成装机后工作测试; d)地面滑行试验前应完成无人机系统联调试验.

5.1.3陪试设备状态 陪试设备应完好可用.

5.1.4计量设备 计量设备在技术准备阶段应满足: a)精度需满足试验测量精度需求; b)经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2参试人员 参试人员应具备相应岗位的能力,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5.3试验文件 5.3.1试验大纲 应编制试验大纲,试验大纲应经评审并按规定批准后下发执行.

滑行试验大纲一般包括但不限于的 主要内容参见附录A.

5.3.2实施方案 根据确定的试验大纲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滑行试验实施方案,其一般包括但不限于的主要内容 参见附录B.

5.3.3安全性分析及应急预案 根据确定的试验大纲内容和要求,开展试验安全性分析,并制定详细的滑行试验应急预案.

本部分 也可与试验大纲合并编制.

其一般包括但不限于的主要内容参见附录C.

上述应急情况应给出明确判据,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程序.

5.4试验场地及环境 5.4.1测试场地 测试场地面积应满足无人机测试需求,同时应满足无人机用电、照明、接地等保障条件要求.

5.4.2滑行道面 滑行道面应符合无人机设计规范使用要求.

5.4.3场务保障 试验场地应符合HB7260要求,具备必要的场务保障能力,试验期间保证道面条件、人员清场, 消防就位等.

5.4.4数据链系统环境 试验时,控制站与无人机之间应无明显遮挡物,数据链通讯畅通.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20 HB V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 8731-2023 无人机系统维修手册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forpreparationofmaintenancemanualfor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731-2023 目次 III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一般要求. 3.1手册功能 3.2手册分类. 41类手册.. 4.1概述 4.2组成 4.3编写要求.. 4.3.1无人机系统说明 4.3.2拆卸/安装. 4.3.3故障分析及排除 4.3.4保养.... 4.3..5存和运输.... 4.4出版要求.. 511类手册 5.1概述 5.2组成. 5.3编写要求 5.3.1无人机系统说明 5.3.2拆卸/安装. 5.3.3故障分析及排除 5.3.4检查. 5.3.5保养. 5.3.6贮存及运输. 5.4出版要求 6类手册.. 6.1概述 6.2组成.. 6.2.1手册结构. 6.2.2章的划分 6.2.3信息组.. 6.2.4页面标识.
HB 8731-2023 6.2.5有效性识别. 6.2.6正文页码及图表编号 6.3编写要求... 6.3.1说明/操作.. 6.3.2故障分析 6.3.3维修程序. 6.3.4拆卸/安装. 6.3.5调整/测试. 10 6.3.6检验/检查.. 6.3.7清理/涂漆 6.3.8修理 6.3.9贮存和运输 12 6.4各章内容的编制 12 6.4.100章无人机总体 12 6.4.205章检查和维修检测的时限. .13 6.4.306章尺寸和区域. 6.4.407章顶起、支撑、起吊.. CI... 6.4.508章调平和称重. I... 6.4.609章牵引和滑行.. **14 6.4.710章停放、系留、存放和恢复使用. *14 6.4.811章标牌和标志 15 6.4.912章保养.. 15 6.4.1019章综合检测. 6.4.1120章、51章 16 6.4.1221章到99章. 16 6.5更改和换版.... 6.6验证.. 91.. 6.7出版要求.... 9..
HB8731-20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 计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付梦珂、许洁、何志凯、舒振杰、吴彦霖.

IⅢI
HB 8731-2023 无人机系统维修手册编制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人机系统维修手册的编写内容、格式、方法及出版等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无人机系统维修手册的编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JB3968军用飞机用户技术资料通用要求 GJB4855军用飞机系统划分及编码 HB8580民用无人机系统产品结构编码 3一般要求 3.1手册功能 无人机系统维修手册系统阐述无人机系统机体结构、系统及主要机载设备的功能、用途、组成、安 装位置、工作原理、使用维修及贮藏保管要求、操作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等.

是 用户进行基层级维修操作的指令性文件.

3.2手册分类 依据无人机系统的最大起飞重量和净重、维修特点,将无人机系统维修手册的编写分为三类,可依 据表1的分类,选择适用类别维修手册的编写方法.

表1无人机系统维修手册分类表 分类 适用对象 维修特点 维修手册主要内容 净重不大于15kg且最大 对人员技能要求低,主要维修任务是无人机系统 系统说明、拆卸/安装、故障 1类 起飞重量不大于25kg 日常保养、易损件、故障件的更换等工作.

一般分析及排除、保养,贮存及 不需专用设备.

运输要求.

净重大于15kg不大于 对人员技能要求中等,需具备无人机系统的检查 和排故能力,主要维修任务是无人机系统的日常 系统说明、拆卸/安装、故障 Ⅱ类 116kg或最大起飞重量大 保养、有寿件、易损件、故障件的更换等工作, 分析及排除、检查、保养、 于25kg不大于150kg 可能涉及电子产品的维修.

可能需要专用设备.

贮存及运输要求.

对人员技能要求高,需深入掌握系统原理,取得 相应维修资质.

主要维修任务包含无人机系统及 系统说明、故障分析及排除、 净重大于116kg或最大起 川类 机载设备、地面站的保养、定期/非定期的无人机 保养、拆卸/安装、调整/试 飞重量大于150kg 系统维护工作、复杂系统的排故和修理等.

一般 验、检验/检查、清理/涂漆、 修理、贮存及运输要求.

需要使用专用设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 040 HB V9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8729-2023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质量要求 Long-term preservation dataqualityrequirementsof aviation product data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729-2023 目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4.1验证内容 4.2基本原则. 5几何验证准则 5.1质量检查项 5.2一致性校验项 6装配结构验证准则 6.1质量检查项 6.2一致性校验项 7标注验证准则 7.1质量检查项 7.2 一致性校验项 8阅值... 附录A(资料性) 几何验证准则推荐阀值
HB 872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 的规定起草.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系列标准是面向航空产品三维模型的归档、检索与重用要求而提出, 目的是解决航空产品、数字化产品定义技术、软硬件生命周期之间的矛盾,其他数据如二维图样等可按 照现有的相关标准执行.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系列标准包括5项: 一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和检索过程》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工作的业务流程; 一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信息系统架构》标准规范了支持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业务流程 的信息系统架构: “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转换要求》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的三维模型数 据集转换为中性模型数据集和轻量化模型数据集的要求,支持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工作 的数据转换; 一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可视化要求》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三维模型长周期存储的可视 化形式,支持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工作的数据检索与查询; 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质量要求》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的数据质量一 般要求、几何验证准则、装配结构验证准则、标注验证准则、阙值等要求,支持航空产品三 维模型数据转换与存储的质量验证和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畅、刘文彪、李狮伟、尉卫东、刘鹏、李学常、万蓉、胡德雨、 关煜杰.

II
HB8729-2023 引言 在数字资源的长周期存储中,“长周期”并不是意味着仅仅将数据存储5年或50年,而是对企业 乃至国家的战略发展负责,不断应对信息市场带来的挑战.

这些挑战来自于软/硬件技术的快速更迭、 存储方案的多样化以及全新的产品和技术的表达形式等.

产品数据的长周期存储目标在于确保其 在足够长的可预见的时间内具有可持续性,即确保产品数据在将来能够被访问、解释和重用.

航空产品 数据长周期存储面向三维模型数据,通过规范数据存储和检索业务流程,建立用于数据长周期存储的信 息系统,保证不同软件平台或同一软件平台不同版本之间的数据保存、检索与重用.

本文件围绕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质量验证要求,规范数据质量验证方法,给出统一的验证 准则,并给出推荐的阅值,适用于航空产品数据的长周期存储数据质量验证和评定,有助于提高航空产 品研制企业长周期保存数据的质量,使得长周期保存的数据能够有效用于航空产品生命周期其他阶段.

HB 8729-2023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质量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的数据质量一般要求、几何验证准则、装配结构验证准则、 标注验证准则、阅值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原始三维模型数据质量验证和中性模型数据一致性校验验 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18784CAD/CAM数据质量 HB8726一2023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和检索过程 HB20296基于模型的定义模型检查要求 3术语和定义 HB8726一202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原始三维模型original3Dmodel 在常用CAD或建模系统中创建的模型.

3.2 中性模型neutralmodel 由原始三维模型转换生成的用于异构CAD交换的STEP格式模型.

3.3 阔值thresholdvalues 在模型转换过程中,允许接受的最大或者最小的几何参数误差值.

4一般要求 4.1验证内容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质量验证内容包括: a)几何验证; b)装配结构验证; c)标注验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 040 HB V9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8728-2023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可视化要求 Long-termpreservationdatavisualizationrequirementsfor aviationproductdata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728-2023 目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数据内容要求 4.1概述. 4.2轻量化图形数据 4.3产品结构数据 4.4三维标注数据 4.5注释与属性数据 5可视化功能要求 6数据格式要求 附录A(资料性) PMI数据展示形式 附录B(资料性) 数据可视化工具
HB 872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 的规定起草.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系列标准是面向航空产品三维模型的归档、检索与重用要求而提出, 目的是解决航空产品、数字化产品定义技术、软硬件生命周期之间的矛盾,其他数据如二维图样等可按 照现有的相关标准执行.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系列标准包括5项: 一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和检索过程》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工作的业务流程; 一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信息系统架构》标准规范了支持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业务流程 的信息系统架构: “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转换要求》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的三维模型数 据集转换为中性模型数据集和轻量化模型数据集的要求,支持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工作 数据转换; 一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可视化要求》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三维模型长周期存储的可视 化形式,支持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工作的数据检索与查询; 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质量要求》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的数据质量一 般要求、几何验证准则、装配结构验证准则、标注验证准则、阅值等要求,支持航空产品三 维模型数据转换与存储的质量验证和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深圳市洲明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华质卓越生产力促进(北京)有限公司、成都凯天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畅、王冰、汪宝平、但丹、李学常、李狮伟、杨报、刘鹏、李斌.

11
HB8728-2023 引言 在数字资源的长周期存储中,“长周期”并不是意味着仅仅将数据存储5年或50年,而是对企业乃 至国家的战略发展负责,不断应对信息市场带来的挑战.

这些挑战来自于软/硬件技术的快速更迭、存 足够长的可预见的时间内具有可持续性,即确保产品数据在将来能够被访问、解释和重用.

航空产品数 据长周期存储面向三维模型数据,通过规范数据存储和检索业务流程,建立用于数据长周期存储的信息 系统,保证不同软件平台或同一软件平台不同版本之间的数据保存、检索与重用.

本文件围绕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重用要求,规范长周期存储数据可视化的一般要求和详细 要求,适用于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中的可视化方案设计,用于长周期存储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结果的 查看,有助于航空产品研制企业应用轻量化模型格式用于协同设计、制造可视化、研制培训等,以及有 助于航空产品在服务保障、使用维护等生命周期阶段的数据重用.

HB8728-2023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可视化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可视化的数据内容要求、可视化功能要求和数据格式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轻量化模型格式选用及三维数据可视化方案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HB20280基于模型的定义通用要求 HB20282基于模型的定义尺寸与公差标注 HB20283基于模型的定义注释与编号 3术语和定义 HB20280、HB20282、HB2028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数据内容要求 4.1概述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轻量化模型应包含以下数据: a)轻量化图形数据,包含描述几何形状的图形数据,应直接从原始三维模型中获取或由原始三维 模型轻量化转换生成; b)产品结构数据,包含零部件层次关系,应直接从原始三维模型中提取; d)注释与属性数据,主要包含三维设计模型中的工程注释项和零部件属性,应直接从原始三维模 型中提取.

4.2轻量化图形数据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轻量化图形数据的技术要求包含: a)轻量化图形数据应由原始三维模型精确几何数据按指定的精度要求离散生成; b)轻量化图形数据应支持几何点、线、面的离散表达; c)轻量化图形数据宜按拓扑面方式组织数据; d)轻量化图形数据应支持颜色、材质等图形属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 040 HB V9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8727-2023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转换要求 Long-termpreservationdataconversionrequirementsofaviationproductdata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727-2023 目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总则 6 中性模型数据集 6.1中性模型 6.2属性和注释 7轻量化模型数据集 附录A(资料性)长周期数据转换
HB 872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 的规定起草.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系列标准是面向航空产品三维模型的归档、检索与重用要求而提出, 目的是解决航空产品、数字化产品定义技术、软硬件生命周期之间的矛盾,其他数据如二维图样等可按 照现有的相关标准执行.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系列标准包括5项: 一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和检索过程》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工作的业务流程; 一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信息系统架构》标准规范了支持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业务流程 的信息系统架构; “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转换要求》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的三维模型数 据集转换为中性模型数据集和轻量化模型数据集的要求,支持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工作 的数据转换; 一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可视化要求》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三维模型长周期存储的可视 化形式,支持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工作的数据检索与查询; 一《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质量要求》标准规范了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的数据质量一 般要求、几何验证准则、装配结构验证准则、标注验证准则、阅值等要求,支持航空产品三 维模型数据转换与存储的质量验证和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深圳市洲明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肥 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森、吴厚田、邢浩、刘畅、但丹、王宁、李学常、陶威.

II
HB8727-2023 引言 在数字资源的长周期存储中,“长周期”并不是意味着仅仅将数据存储5年或50年,而是对企业乃 至国家的战略发展负责,不断应对信息市场带来的挑战.

这些挑战来自于软/硬件技术的快速更迭、存 足够长的可预见的时间内具有可持续性,即确保产品数据在将来能够被访问、解释和重用.

航空产品数 据长周期存储面向三维模型数据,通过规范数据存储和检索业务流程,建立用于数据长周期存储的信息 系统,保证不同软件平台或同一软件平台不同版本之间的数据保存、检索与重用.

本文件针对航空产品三维模型数据长周期存储过程中的数据转换问题,提出符合我国航空需求的与 平台无关的数据交换内容要求,并规范长周期存储过程中数据转换工作的开展,确保转换后数据的完整 性和可用性,适用于航空产品长周期存储过程的三维模型数据格式转换.

HB 8727-2023 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转换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航空产品长周期存储过程中的三维模型数据集转换为中性模型数据集和轻量化模型 数据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航空产品长周期存储过程的三维模型数据格式转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HB8726一2023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和检索过程 HB8728一2023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可视化要求 HB8729一2023航空产品数据长周期存储数据质量要求 HB20283一2016基于模型的定义注释与编号 ISO10303一242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第242部分:应用协议:基于模 Part 242: Application protocol: Managed model-based 3D engineering) 3术语和定义 HB872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中性文件格式neutraldataformat 用于实现异构CAD之间数据交换的数据格式,如STEP格式和IGES格式.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AD-一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 ID--identifier,标识符; PL--part list,零件清单; PMI--product manufacturinginformation,产品制造信息.

5总则 5.1航空产品数据在进行长周期存储时,应至少包含以下三类数据: a)原始的产品三维模型数据集:长周期存储过程中的唯一数据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20 HB CCSV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8724-2023 民用飞机雷电试验方法 Civilaircraftlightningtestmethods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724-2023 目次 III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4.1试验类型与试验件 4.2试验大纲 4.3试验校准 3 4.4试验安全. 4.5试验配置. 4.6试验记录. 5雷电直接效应试验方法 5.1高压附着试验 5.2大电流物理损伤试验 5.3外部安装设备瞬态感应试验.. 6雷电间接效应试验方法 .26 6.1全机雷电试验 26 6.2设备级和系统级雷电间接效应试验. ..33 6.3线束屏蔽传递函数试验 ...36 6.4屏蔽层/连接器电流承载试验 -39 7燃油系统雷电试验方法 41 7.1试验目的. 41 7.2试验类型和试验件类型. 7.3传导电流试验 *41 7.4直接雷击试验 44 7.5电压击穿试验. .46 7.6高压电晕和流光试验. 7.7引燃源检测方法 49 附录A(资料性)燃油系统适用的雷电试验方法 -52 附录B(资料性)引燃源点火装置图. ..53 图1初始先导附着试验布置A 5 图2先导连接点
HB 8724-2023 图3初始先导附着试验布置B. 图4小型试验件的初始先导附着试验布置A 图5小型试验件的初始先导附着试验布置B 图6初始先导附着试验布置C 图7不小于0.25m试验件扫掠通道试验布置. 图8小于0.25m试验件扫掠通道试验布置. 图9扫掠通道试验的试验电极. 图10模拟自然雷电先导附着试验布置 图11模拟飞机触发雷电先导附着试验布置. 图12试验细金属丝布置 图13典型喷射偏转型试验电极 图14风挡玻璃模拟件试验 图15风挡玻璃试验.. ...20 图16电流传导试验的典型试验布置 ....21 图17典型试验布置 图18空速管加热器绝缘体上的雷电感应电压 ...25 图19感应电压测量位置 .....26 图20大型客机回路导体布置. 图21直升机回路导体布置 图22测量类型示意图 图23扫频试验布置 ..30 图24脉冲电流试验布置. 图25线缆耦合方式的多点注入试验示例 图26对地注入方式的多点注入示例 36 图27线束屏蔽传递函数脉冲注入试验布置 图28线束传递函数扫频试验布置. 图29线束电流承载试验布置一线束注入 图30线束电流承载试验布置-对地注入 图31直流击穿电压与气压和间隙长度乘积的对应关系图 **46 表1适用于不同雷电区域的电流分量 表2瞬态信号测量试验波形 表3典型的试验雷电流进、出点配置. 表4等效飞行高度与气压的关系 表A..燃油系统适用的雷电试验方法.
HB872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 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泽民、司晓亮、李志宝、张松、叶千枝、黄业园、张波、李小二、王森、 瞿明磊、王伟科、孙巍、李海龙、尚嘉伟.

ⅢI
HB 8724-2023 民用飞机雷电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民用飞机及其设备的雷电试验程序、要求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民用飞机全机、系统、分系统、结构部件、机载设备、外挂物的雷电试验.

直升机、 无人机、浮空器、导弹等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本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B6167.24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24部分:雷电感应瞬态敏感度试验 HB6167.25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25部分:雷电直接效应试验 HB8613一2021飞机雷电环境试验波形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作用积分actionintegral 时变电流的平方对其持续时间的积分.

3.2 实际瞬态电平actualtransientlevel(ATL) 由于外部环境作用而出现在设备接口电路中的瞬态电压或瞬态电流的电平.

3.3 孔缝aperture 电磁透明开口.

3.4 电弧根arcroot 3.5 附着点attachmentpoint 雷电与飞机表面的接触点.

3.6 线束cable(wire)bundle 一组捆绑或敷设在一起的线缆或电线.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90 HB V35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8723-2023 飞机涡轮冷却器试验要求 Testrequirementsforaircyclemachineofaircraft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872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 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宁家强、梁波、罗欣洋、田力伟、周小平.

HB 8723-2023 飞机涡轮冷却器试验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民用飞机涡轮冷却器的试验要求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民用飞机涡轮冷却器试验,其他类飞机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HB6139一1987航空机载设备可靠性试验(鉴定和验收) HB7124飞机外部噪声测量 HB7489一2014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通用要求 HB8486一2014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试验通用要求 HB8720一2023飞机含高能转子设备的包容性试验要求 RTCA/DO-160G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TestProcedures forAirbormeEquipment机载设备环 境条件和试验程序 SAEARP85EAirConditioning SystemsforSubsonicAirplanes亚音速飞机空气调节系统(航空航 天建议操作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耐压压力proofpressure 导管和附件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不产生永久变形和不影响其功能,必须承受的规定压力,又称 “验证压力”.

3. 2 破坏压力burstpressure 导管或附件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必须承受的不破坏(但允许变形)的规定压力,又称“爆破压力”.

3.3 验收试验acceptanceinspection 验收试验是产品完成鉴定后批产时的出厂试验,也指顾客(订货方)验收生产企业(供方)提供的产品 出厂时所进行的试验.

1
HB 8723-2023 4一般要求 4.1试验目的 试验产品应符合试验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经检验合格,并应经适航制造符合性检查,挂适航批准 标签.

试验前,试验承担方应通知试验委托方和适航部门.

试验目的如下: a)验证产品功能/性能是否满足产品专用规范的要求; b)验证产品结构是否满足CCAR一25一R4相关条款要求; c)发现和暴露先期的分析和研制试验中未能识别出的产品结构疲劳薄弱部位,为结构设计和制造 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4.2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如下: a)验收试验; b)环境适应性试验; c)结构完整性试验; d)耐久性试验; e)可靠性试验; f)维修性试验; g)噪声试验.

4.3试验条件 试验应具备以下试验条件: a)试验环境大气条件按HB8486一2014的要求规定; b)试验设备需经过适航审定部门认证,或在试验前向适航审定部门提交试验设施的制造符合性声 明,并通过适航审定部门对试验设施的制造符合性进行检查; c)试验测量所用的量具、仪器和仪表等其精度应与被测参数的允许偏差相适应,且均在有效期内 使用; d)除非另有规定外,试验用的压缩空气气源必须是清洁干燥的.

4.4试验大纲 试验大纲由试验承担方依据试验任务书及适航要求编制,经试验委托方认可,并应经过适航审定部 门批准.

按照AP一21一AA-2011-03-R4的要求,试验大纲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a)任务来源; b)试验名称; c)试验目的(包含拟验证的适航条款); d)试验依据: e) 被试对象即试验产品的说明(包括试验产品构型、试验产品在试验装置上的安装、有关图纸编 号等); f)试验中使用的试验设备清单及校验和批准说明; g)测试设备及其精度; h)对试验产品和试验装置的制造符合性要求; i)该试验预期如何表明对拟验证条款符合性的说明; 2
HB 8723-2023 j)试验步骤; k)试验成功判据; 1)记录项目; m)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n)试验报告要求.

4.5试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误差分析,从中获得有关物理量的关系,以验证试验数据对技术 要求的符合性.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列表法、图解法.

试验项目应记录试验相关信息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并形成试验报告.

4.6试验结果评定 应采用列表或图解的方法将试验结果与试验要求进行对比,并给出是否满足专用规范要求的结论.

4.7试验报告 试验结束后,试验承担方应编写试验报告,并由试验委托方将试验报告提交适航审定部门审查.

按 照AP-21-AA-2011-03一R4的要求,试验报告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a)试验名称; b)试验依据和试验目的.

包括试验参照的适航规章条款; c)试验时间、地点: d)试验产品的说明.

包括试验产品的构型及偏离、制造符合性检查及试验产品构型偏离的影响评 估等; e) 试验设备.

包括附有照片的完整说明或引用以前使用过同一设备的报告(如有必要)、试验产品 在试验设备上的安装方式、仪表及其校正状态; f)试验程序.

包括试验名称、试验步骤及其记录、试验推迟的次数和原因; 9)试验数据资料.

至少包含试验数据整理后的结果、曲线、图表以及数据整理方法和修正方法等; h) 试验后分解检查结果.

包括重要的尺寸变化、无损检验结果、故障照片和分析等; i)有关的试验分析报告(如燃油、滑油的试验分析等); j)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与处理; k)试验结论; 1)试验有关记录和声像资料.

4.8试验安全防护 为保护试验件、试验设备、参试人员的安全,应有下列保护措施: a)试验台控制系统的保护措施在试验全过程中应可靠有效; b)涡轮冷却器属于高速旋转机械,试验时存在叶片断裂飞出伤人的风险,因此,试验时禁止任何 人员处在试验现场,试验现场应设置必要的防护及醒目文字警示牌.

5详细要求 5.1验收试验 5.1.1试验目的 验收试验目的是检验产品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满足专用规范的技术要求的情况,用于产品的批产交付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60 HB V4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8705-2023 航空用开口型线束安装保护套管 Wiringharnessinstallation-protectionself-wrappingsleeveforaviation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705-2023 目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重叠角. 3.2最大套径标志线 3.3标志识别带. 4要求 4.1一般要求 4.2性能要求. 4.3交货长度 5质量保证规定. 5.1通则. 5.2检验分类. 5.3检验条件. 5.4鉴定检验 5.5质量一致性检验 5.6试验方法 6包装和运输.
HB8705-2023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系列标准包含二种温度等级保护套:耐温200℃保护套、耐温260℃保护套.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安徽光复电缆有限公司、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 院、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力、赵彬、陶俊、付磊、肖立华、绳索修、王宗武、刘明明.

HB 8705-2023 航空用开口型线束安装保护套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空用开口型线束安装保护套管的结构、尺寸和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航空用开口型线束安装保护套管(以下简称“保护套”)的制造、检验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422.2-2014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 GJB150.9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湿热试验 GJB150.10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0部分:霉菌试验 HB6577一2014民用机舱内部非金属材料烟密度试验方法 HB7066一1994民机机舱内部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重叠角 最大线束直径下保护套的重叠角度.

3.2最大套径标志线 标志线是编织在保护套边缘轴线上的白色指示线,表示保护套适配的最大线束直径.

3.3标志识别带 标志识别带是位于套管中部轴线上的白色标志带,带宽9mm,用于识别耐高温260℃的套管.

4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材料与组成 保护套是一种可展开的自卷绕编织物,分为耐温200℃保护套和耐温260℃保护套二种,采用直纹 复合编织而组成.

该保护套特殊的编织结构,在冷剪切后可避免纤维过度散开.

耐温260C保护套是由多股芳纶纤维(1313间位芳纶)和PEEK单丝(聚醚醚酮)材料组成.

HB8705-2023 4.1.2结构 4.1.2.1耐温200C保护套结构见图1.

2 1、重叠角;2、最大套径标志线:3、芯轴直径=最大线束直径(达到最大套径标志线时) 图1耐温200℃保护套结构 4.1.2.2耐温260C保护套结构见图2.

1、重叠角:2、最大套径标志线:3、标志识别带(位于套管中部轴线上的白色带,带宽9mm): 4、芯轴直径=最大线束直径(达到最大套径标志线时) 图2耐温260℃保护套结构 4.1.3尺寸和重量 耐温200℃保护套的尺寸和重量见表1.

耐温260℃保护套的尺寸和重量见表2.

4.1.4颜色 保护套颜色代号如下: a)橄榄绿色一代号5; b) 橙色一代号3; c)红色一代号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 090 HB V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8694-2023 飞机电子显示器显示符号 Display symbologyof aircraftelectronic display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694-2023 目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一般要求. 4.1信息显示. 4.2颜色编码 4.3字符字体 4.4字符尺寸 4.5字符的线宽 4.6字符的连续书写间隔. 5详细要求. 5.1电子姿态指示/主飞行显示信息. 5.2电子水平状态指示/导航显示信息 5.3发动机电子显示信息 附录A(资料性)电子姿态指引/主飞行显示的电子显示符号 15 附录B(资料性) 电子水平状态指示导航显示的电子显示符号 88. 附录C(资料性) 发动机显示的电子显示符号 57 参考文献
HB869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的附录A~附录E为参考性附录.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航空工业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成都凯天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延岩、丰新龙、曹孟刚、孙错、赵健、宣晓刚、部艳、胡若冰、 杜文杰、魏雅彬、冉继灯、吴蔚.

HB 8694-2023 飞机电子显示器显示符号 1范围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运输类飞机驾驶舱电子显示器,其他类航空器、军用运输机驾驶舱电子显示器亦可参 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CAR23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 CCAR一25一R4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 CCAR27一R2正常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 CCAR29一R2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 CTSO一C113a机载多功能电子显示器 AC 25-11B Electronic Flight Displays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主飞行显示primaryflightdisplay PFD可以显示空速、高度、姿态、航向、垂直速度、飞行模式、飞行指引、着陆指示、无线电高 度等信息.

3.1.2 电子指引地平仪electronicattitudedirectorindicator EADI可以显示飞机的姿态、飞行模式、飞行指引和其他导航信息.

3.1.3 电子水平状态指示器electronichorizontalsituationindicator EHSI可以显示航向、航迹角、测距仪参数等水平飞行信息.

3. 1. 4 导航显示navigationdisplay ND具有多种模式,如VOR模式、MAP模式、计划模式等,主要显示当前航向、地速、真空速、 风向/风速、ILS航道、航向信标偏差、下滑道偏差、VOR航道、横向偏差、航路点、距离环、地图参 1
HB 8694-2023 考点、飞机位置等参数.

3. 1. 5 发动机显示enginedisplays 发动机显示可包括:发动机低压转子转速(N1)、涡轮级间温度(ITT)、发动机高压转子转速(N2)、 发动机点火/反推信息、发动机启动/运行通告、滑油压力、温度、燃油流量和振动、辅助动力装置(APU) 转速和排气温度.

ED还能够显示襟/缝翼的位置、起落架的位置、配平位置、座舱压力等.

3. 1. 6 设计眼位designeyeposition 飞行员坐在正常位置时相对于飞机结构的一个固定位置参考点.

DEP是驾驶舱、控制器、显示器 和外部视野的主要空间位置参考点.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F--自动定向仪(automaticdirectionfinder) ALT-一高度,高度表(altitude,altimeter) AMA--区域的最低高度(areaminimumaltitude) AOA--迎角(angle of attack) AP--自动驾驶仪(autopilot) APU--辅助动力装置(auxiliarypower unit) AS--空速(airspeed) AT或A/THR-一自动油门(autothrottle) ATT--姿态(attitude) AZ或AZM--方位角/地平经度(azimuth) BB--宽带振动(broadbandvibration) CAT--类别(category) CRS--航道(course) CRZ-一最大额定巡航推力(maximumratedcruisethrust) DEP--设计眼位(design eye position) DME--测距机(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 DA/DH--决断高度/决断高(decision altitude/height) DIST--距离(distance) DTG--待飞距离(distance to go) EADl-一电子指引地平仪(electronicattitudedirectorindicator) EAl--发动机防冰阀(engine anti-icevalve) ED--发动机显示(engine displays) EGT--排气温度(exhaust gas temperature) EHSI-一电子水平状态指示器(electronichorizontalsituationindicator) EL--升降舵(elevator) EPR--发动机压力比(engine pressureratio) ET--已飞时间(elapsed time) ETA--预计到达时间(estimated timeofarrival) ETE一一预计航路飞行时间(estimatedtimeofenroute) ETO--预计飞越时间(estimated timeover)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60 HB V4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 8691-2023 机载维护系统通用要求 Generalrequirementsofonboardmaintenancesystem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691-2023 目次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要求. 4.1尺寸.. 4.2重量. 4.3外观质量 4.5 设备指示灯 4.6 安装 4.7 供电 4.8 组成及架构 4.9 功能要求 4. 10 标识 23 4. 11 接口. 23 4. 12 通信 4. 13 工作模式 23 4. 14 人机交互 24 4. 15 可靠性 24 4. 16 维修性 -24 4.17 可达性 4.18 互换性 25 4.19 测试性 -25 4. 20 安全性 -25 4. 21 环境适应性 -26 4. 22 电磁兼容性 -26 5验证 .26 5.1总则. -26 5.2主要验证活动. -27 5.3分析 5.4符合性检查 28 5.5实验室试验 29
HB 8691-2023 5.6地面试验 5.7飞行试验 ..29
HB869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提出单位: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竞凯、潘震、颜瑾、马慧敏、徐晓东、郑宇翔、张起睿、张英、姜盼、 姚冰.

III
HB 8691-2023 机载维护系统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维护系统(以下简称OMS)的要求和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运输类飞机,其他飞机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

GB/T16251一2008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 GJB451A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GJB3385A-2020测试与诊断术语 HB5940一1986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HB6167一2014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HB/Z295一1996机载系统和设备合格审定中的软件考虑 HB/Z402一2013民用飞机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设计指南 HB/Z415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电子设备通用指南 HB/Z420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电子硬件合格审定保证指南 HB/Z422一2014民用飞机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开发与认证指南 DO一160/EUROCAEED-14机载设备的环境条件和测试程序(Environmentalconditions andtest procedures for airborne equiprment) DO一178/EUROCAEED一12机载系统和设备认证中的软件考虑(Softwareconsiderations in airborne systems and equipmentcertification) DO一254机载电子硬件设计保证指南(Designassuranceforairborneelectronichardware) integrated or plex aircraft systems) SAEARP 4761民用飞机机载系统和设备安全性评估过程的指南和方法(Guidelines andmethods for conducting the safety assessment process on civil airborne systems and equipment)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20 HB V35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 8676-2023 飞机高强辐射场(HIRF)防护 符合性验证指南 Compliance verification guideline of highintensityradiated field(HIRF) protectionforaircraft 2023-12-29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8676-2023 目次 III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HIRF环境电平... 4.1审定HIRF环境电平 4.2正常HIRF环境电平.... 5系统HIRF防护符合性验证过程 5.1系统HIRF防护等级分类 5.2A级系统HIRF防护符合性验证过程. 5.3B/C级系统HIRF防护符合性验证过程. 6系统HIRF防护符合性验证方法 6.1概述 6.2说明性文件 6.3系统安全性评估 6.4飞机相似性评估 6.5系统相似性评估 6.6飞机高电平测试 6.7飞机低电平扫描电流测试 6.8 飞机低电平扫描场测试 15 6.9 系统级测试 81.. 6.10设备级测试. 61- 6.11 线束电流注入测试 6.12结果分析与评估. ...22 7HIRF防护符合性文件. .23 7.1审定计划 ...23 7.2相似性评估报告 ...23 7.3试验大纲.. .24 7.4试验报告. 24 7.5适航符合性报告 附录A(资料性)A级显示系统的典型传递函数和衰减曲线 A.1典型传递函数. 25 A.2典型衰减曲线. 26
HB8676-2023 附录B(资料性)关于CCAR一23部1、I、III类飞机HIRF防护符合性验证的建议.28 B.1概述 B.2验证方法和试验电平的建议
HB8676-20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综 合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贵浩、梁红云、蔡志勇、石磊、王咏梅、杨报、田宪伟.

III
HB8676-2023 飞机高强辐射场(HIRF)防护符合性验证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民用飞机高强辐射场(HIRF)防护符合性验证流程、验证方法及相关符合性文件的指 南.

本文件适用于民用飞机,其他飞机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CAR一25一R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 HB6167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SAEARP4761A民用飞机机载系统和设备安全性评估过程的指南和方法(Guidelines andMethods for Conducting the Safety Assessment Process on Civil Airborne Systems and Equipmen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s for Operation in the High-intensity Radiated Fields (HIRF)Environment) AC 23.1309一1E23部飞机的系统安全性分析和评估(System SafetyAnalysis and Assessment for Part 23 Airplan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强辐射场highintensityradiated field(HIRF) 大功率发射机对外辐射所形成的电磁场,主要来源于地面、舰船、海上平台或航空器上的雷达、通 信、电子对抗等大功率发射设备.

3.2 审定HIRF环境certificationHIRFenvironment 民用飞机HIRF防护符合性验证所选用的高强辐射场环境,也称为HIRF环境1.

3.3 正常HIRF环境normalHIRFenvironment 民用飞机在正常飞行模式下所遇到的高强辐射场环境,也称为HIRF环境II.

3. 4 飞机高电平测试aircrafthighleveltest 通过审定HIRF环境或正常HIRF环境的电磁能量照射飞机,检查飞机电子电气系统的功能、性能 是否正常,直接验证电子电气系统的HIRF防护能力.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40 CCSL80 GM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行业标准 GM/T0102-2020 密码设备应用接口符合性检测规范 Cryptographic device application interface test specification 2020-12-28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密码管理局 发布
GM/T 0102-2020 目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检测环境要求 5.1网络部署拓扑 5.2API提供方式 5.3关于检测环境的说明 6测试内容 6.1测试项目及说明 API初始化测试 6 3 设备管理类接口测试 6.4 密钥管理类接口测试 6.5 非对称算法运算类接口测试 31 6 6 对称算法运算类接口测试 36 6.7 杂凌运算类接口测试 用户文件操作类接口测试 41 6.9 接口稳定性测试 43 6.10边界和异常条件测试 46 6.11接口安全性测试 48 6.12接口库卸载测试 48 7送检文档技术要求 49 8合格判定 6 参考文献 50
GM/T0102-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深圳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 学、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山东得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俊、龚勋、胡显茶、刘伟丰、孔凡玉、郑强、罗鹏、马洪富.

GM/T 0102-2020 密码设备应用接口符合性检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GB/T36322-2018的符合性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按照GB/T36322-2018实现的密码设备应用接口的检测,也可用于指导基于该接 口规范的密码设备、模块、固件和软件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2905-2016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 GB/T32907-2016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 GB/T32918.5-2017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第5部分:参数定义 GB/T33560信息安全技术密码应用标识规范 GB/T35276信息安全技术SM2密码算法使用规范 GB/T36322-2018信息安全技术密码设备应用接口规范 GB/T36968信息安全技术IPSecVPN技术规范 GM/T0024SSLVPN技术规范 GM/Z4001-2013密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M/Z4001-2013和GB/T36322-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 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ECB (分组密码的)电子密本(工作方式)(ElectronicCodebook) ECC 椭圆曲线算法(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EPK 外部加密公钥(External Public Key) IPK 内部加密公钥(Internal PublicKey) ISK 内部加密私钥(Internal PrIVate Key) KEK 密钥加密密钥(Key Encrypt Key) 注:本文件中的 ECC专指SM2算法.

GM/T 0102-2020 5检测环境要求 5.1网络部署拓扑 检测平台由检测控制台和运行测试程序的服务器组成,密码设备应用接口以API库文件的形式在 服务器上进行安装,检测控制台向服务器上运行的测试程序发送测试指令,测试程序根据测试指令调 用相应的API接口.

当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密码设备时,参考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类 API 操作系统 Linu类 API TCP/IP 马设备 检测控制 检测环境网络拓朴图 5.2API提供方式 密码设备应用接口应以API降文件的形式提供给检测平台,并在检测平台的服务器上进行安装.

当以动态链接库形式提供时,应提供至少一种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动态库文件,提体系统类型和版本以检 测平台为准.

检测平台的服务器在所选定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测试程序,测试程年启动后加载密码 设备应用接口的动态库 当密码设备应用接口以静态链接降形式提供时,应提供至少.

头文件,操作系统类型和版本以检测平台为准.

检测平育的服务器在所选定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编 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静态库文件和 译程序,加载密码设备应用接口的静态库成可执行的测试群序 API应符合GB/T36322-2018定义的函数接口和参数格式.

API库文件内部和具体密码设备、 密码模块、密码固件或软件产品的接口方式、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由各厂商自己实现,不做统一规定.

5.3关于检测环境的说明 送检方可不限于以上API提供形式和网络拓扑,但需详细说明检测环境的构建方式并提供可行的 检测手段.

6测试内容 6.1测试项目及说明 本标准相关检测内容依据GB/T36322-2018中第6章,密码设备应用接口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040 GM 08 S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行业标准 GM/T0100--2020 人工确权数字签名密码应用技术要求 Cryptographic applica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anually confirmed signing 2020-12-28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密码管理局 发布
GM/T 0100-2020 目次 前言 m 引言 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总体要求 5.1过程 5.2触发条件 5.3验证数字签名 5.4安全要求 5.5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设备 6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密码应用接口 6.1生成数字签名 6.2验证数字签名 6.3其他密码应用接口 7使用专用签名密钥对的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 7.2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应用流程 7.2.1生成数字签名 5 7.2.2验证数字签名 7.3密钥注册 7.3.1概述 7.3.2基于数字证书的密钥注册 7.3.3基于公钥的密钥注册 7.4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设备 7.4.1逻辑结构. 7.4.2生成专用签名密钥对命令 7.4.3其他密码应用命令 附录A(资料性) 典型的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应用 附录B(资料性) 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方案设计指南 12 附录C(资料性)使用专用签名密钥对的复核型数字签名系统方案 61 参考文献
GM/T0100-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宏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数字安全 证书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数安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文鼎创 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金密网络安全测评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鹏飞、张永强、刘雅静、张文婧、邓福彪、林雪焰、刘磊、牟宁波、龙萌萌、 林璟、张渊、刘伟丰、贾世杰、李勃、申新波、吴玲玲、于华章、陈国.

GM/T0100--2020 引言 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是一种与密码设备紧密结合的密码应用,有助于防止攻击者通过远程控制签 名密钥载体的方式生成合法的数字签名.

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与一般的数字签名生成过程有所区别, 在符合约定的触发条件时与签名者进行交互,待签名者确认后方才生成数字签名.

在金融行业标准 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规范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中的密码技术应用,制定本标准.

GM/T 0100-2020 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密码应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的总体要求、应用接口以及使用专用签名密钥对的人工确权型 数字签名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应用、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系统以及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设备 的设计和开发,也可用于指导上述应用、系统及设备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0518-2018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 GB/T25056-2018信息安全技术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GB/T33560信息安全技术密码应用标识规范 GB/T35275-2017信息安全技术SM2密码算法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 GB/T35291-2017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密码钥匙密码应用接口规范 GB/T37092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模块安全技术要求 GM/T0008安全芯片密码检测准则 GM/T0014-2012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协议规范 GM/T0017-2012智能密码钥匙密码应用接口数据格式规范 GM/T0074-2019网上银行密码应用技术要求 GM/Z4001-2013密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M/Z4001-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 签名者使用私钥对待签名数据的杂凑值做密码运算得到的结果,该结果只能用签名者的公钥进行 验证,用于确认待签名数据的完整性、签名者身份的真实性和签名行为的抗抵赖性.

[来源;GM/Z40012013 2.113] 3.2 人工确权型数字签名manually confirmed signing 识别待签名数据,符合触发条件时与签名者交互,待签名者确认后生成数字签名的行为.

3.3 复核型数字签名review-signing 识别待签名数据,符合触发条件时从待签名数据提取特定内容输出供签名者确认,待签名者确认后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40 CCSL80 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行业标准 GM/T0099-2020 开放式版式文档密码应用技术规范 Cryptography appl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open fixed layout documents 2020-12-28发布 2021-07-01实施 @ 国家密码管理局 发布
GM/T0099-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密码应用机制 6密码应用要求 7密码应用协议 7.1概述 44E ER: 7.2OFD签名协议 7.3OFD加密协议 7.4OFD完整性保护协议 附录A(规范性)密码保护方案标识及保护方法 附录B(资料性)OFD签名描述扩展方案 附录C(资料性)OFD加密播述方案 附录D(资料性)OFD完整性保护方案
GM/T0099-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安网脉(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 化研究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数安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科网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航天福昕 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 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散、王佳宁、王天顺、林雪焰、李海波、陈亚军、张水强、张立廷、田景成、朱亚飞、 王少康、冯辉.

GM/T0099-2020 开放式版式文档密码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范了采用密码技术对开放式版式文档进行签名、加密及完整性保护等相关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开放式版式文档密码应用相关产品和系统的研发、使用和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0518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 GB/T20520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时间截规范 GB/T32905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 GB/T32907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 GB/T32918(部分)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 GB/T33190-2016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版式文档 GB/T35275信息安全技术SM2密码算法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 GB/T35276信息安全技术SM2密码算法使用规范 GB/T38540-2020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33190-2016、GB/T38540-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版式fixedlayout 将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数字内容对象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版面固化呈现的一种格式.

[来源:GB/T33190-2016 3.1] 3.2 开放式版式文档openfixedlayout document 独立于软件、硬件、操作系统、输出设备的版式文档格式.

[来源:GB/T33190-2016.3.2] 3.3 电子印章electronic seal 一种由电子印章制作者数字签名的安全数据.

[来源:GB/T38540-2020.3.1] 3.4 电子签章electronic seal signature 使用电子印章签署电子文件的过程.

[来源:GB/T38540-2020 3.2]
GM/T0099-2020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RL:证书吊销列表(CertificateRevocation List) DER:可辨别编码规则(DistinguishcdEncodingRules) OFD:开放式版式文档(OpenFixedlayoutDocument)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5密码应用机制 OFD是将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数字内容对象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版而因化而呈现的电子文档格 式,是我国制定的开波格式标准,也是国家电子文件管理的基础文件格式 之 OFD采用“容器十文档"的方式描述和存储数据,文档的内容由ZIP包内的多个文件共同决定, OFD存储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注释摄 模板层 息及 0 损述 OFD密码应用相关文件 签名指 养集 签名列表 签名1-V 加密招 射表1- 密钥述1- 完整性保护辅述文件 图1OFD存储逻辑结构 OFD采用容器(ZIP)文档(XML)“的文件存储结构,其ZIP包内主要包括OFD基本信息及组 织结构描述文件、OFD页面和OFD密码应用相关文件等.

一个OFD文件内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文档,一个OFD文档有一个或多个OFD页面.

页面内容 可能由模板、内容和注释组成,分层组织,模板层与内容层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及其他类型等图元 内容,两类图层之间共享资源文件.

注释可多层添加,主要包括常规图文注释、专用注释、手写签批和签 章等内容,注释内容的资源文件独立.

OFD文档可进行多次签章、签名或加密,其信息采用对应的描述文件集进行记录.

签名描述文件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40 087 S GM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行业标准 GM/T0098-2020 基于IP网络的加密语音通信 密码技术规范 Cryptographi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crypted voice munication based on IPnetwork 2020-12-28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密码管理局 发布
GM/T 0098-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于IP网络的加密语音通信系统 5.1概述 5.2系统框架 5.3业务过程 6密钥管理 6.1概述 6.2终端证书及密钥对 6.3服务器证书及密钥对 6.4会话密钥 7安全协议 7.1会话建立 7.2开户绑定 7.3 密钥分发 7.4 密钥协商 11 7.5 通信数据 7.6Sip流程 18 8密码模块 8.1功能 8.2接口 8.3安全性. 20 20 9其他安全要求 9.1 敏感数据保护 9.2 管理安全 21 9 3 角色设定 21 21 9 4 9.5日志管理 9.6密钥备份 21 10产品检测基本要求 21 10.1产品功能检测基本要求 10.2产品性能检测基本指标 12
GM/T 0098-2020 10.3密钥管理检测要求 22 10.4密码模块检测要求 82 10.5其他安全检测基本要求 附录A(规范性)基于SM9密码算法的加密语音通信系统 24 附录B(资料性)基于SM9密码算法的安全协议SIP报文 附录C(资料性) 会话过程示例 37 附录D(资料性)安全协议SIP报文 68
GM/T 0098-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 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数安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创原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 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信息中心、北京数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三零瑞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青岛海 信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志权、刘晓东、张玉涛、张永强、亢洋、赵振涛、张磊、王胜男、方恒禄、王允升、 许涛、李耀龙、吕国栋、吕士鹏、白顺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40 L80 GM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行业标准 GM/T0097-2020 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统一名称 解析服务安全技术规范 Securi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unified name resolution service ofRFID 2020-12-28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密码管理局 发布
GM/T 0097-2020 目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4.1符号 4.2缩略语 5电子标签编码 6ONS系统架构 3 7ONS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7.1ONS服务器注册 7.2安全查询处理 8安全性要求 8.1密码算法 8.2随机数安全 8.3密钥管理安全 8 3.1 总体要求 8 3.2 密钥种类及用途 3 8 3.3 密钥结构 8.3.4 密钥生成 8.3.5 密钥分发 8 3 6 密钥存储 8 3.7 密钥更新 8.3.8 密钥备份和恢复 8.3.9密钥销毁 8.4硬件安全 8.5软件安全 附录A(资料性附录)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统一编码规则 附录B(规范性附录)ONS服务器注册流程 附录C(规范性附录)消息协议规范 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安全查询处理流程 15
GM/T009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 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兵、许斌、梁晓兵、吕英杰、翟峰、刘鹰、李保丰、曹永峰、孔令达、徐萌、冯云、 罗俊、胡川、付建峰、绍兴、杨祎巍、兰天.


GM/T 0097-2020 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统一名称 解析服务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统一名称解析服务的系统架构、关键业务流程和安全性要求,定义 了名称解析服务器的注册流程、产品电子代码的安全查询流程及相应消息报文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射额识别电子标签统一名称解析服务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01.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密钥管理第1部分:框架 GB/T32905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 GB/T32907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 GB/T32915信息安全技术二元序列随机性检测方法 GB/T32918(部分)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 GB/T35276-2017信息安全技术SM2密码算法使用规范 GM/Z4001-2013密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M/Z4001-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productcode 存储在RFID标签上,为物品提供唯一标识.

3.2 产品电子代码应用系统electronicproduct code application system 为访问和持久保存产品电子代码相关数据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接口,已授权用户可以通过它来读写 产品电子代码相关数据,具有高度复杂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过程,支持多种查询方式.

3.3 产品电子代码信息服务器electronic product code information service server 保存物品详细信息的服务器,一般由生产商或者产品使用者管理和维护.

3.4 名称解析服务object name service 提供产品电子代码与存放物品具体信息的服务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3.5 密钥key 控制密码变换操作的关键信息或参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40 CCS L 80 GM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行业标准 GM/T0096-2020 射频识别防伪系统密码应用指南 Guide for RFID anti-counterfeiting cipher application 2020-12-28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密码管理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 行业标准 射频识别防伪系统密码应用指南 GM/T 00962020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 .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2字数60千字 2021年4月第一版2021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35975定价3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010)68510107
GM/T0096-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安全类别 6.1安全级别 6.2A类系统 6.3B类系统 7A类系统规划与实施 7.1系统规划 7.1.1系统架构 7.1.2标签发行系统 7.1.3防伪验证系统 7.1.4信息处理系统 7.1.5密钥管理系统 7.2产品选择 7.2.1射频电子标签 7.2.2射频读写器 7.2.3安全网关 7.2.4密码机 7.3实施建议 7.3.1信息处理系统 7.3.2中间件 7.3.3密钥管理系统 7.3.4透明传输通道读写器要求 7.4应用方案 8B类系统规划与实施 8.1系统规划 8.1.1系统架构 8.1.2标签发行系统 8.1.3防伪验证系统
GM/T 0096-2020 8.1.4信息处理系统 8.1.5密钥管理系统 8.1.6证书签发与身份鉴别系统 8.2产品选择 8.2.1射频电子标签 8.2.2射频读写器 10 8.2.3安全网关 8.2.4密码机 8.3实施建议 8.3.1信息处理系统 II 8.3.2中间件. 11 8.3.3CA和密钥管理系统 11 8.3.4透明传输通道读写器要求 ZT 8.4应用方案 12 附录A(资料性)双向身份鉴别实现方式 13 附录B(资料性)A类射频识别防伪密码应用方案 14 附录C(资料性)B类射频识别防伪密码应用方案 21
GM/T0096-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云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微 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紫光同 芯徽电子有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 司、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建锁、董浩然、沈宁、柳逊、顾震、陈波涛、费渡、孙孝年、王政、王俊宇、王俊峰、 吕永其、盛敬刚、李静进、李强、刘晓东、赵兵、陈跃、沈磊.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40 CCSL80 GM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行业标准 GM/T0094-2020 公钥密码应用技术体系框架规范 Public key cryptographic application technology framework specification 2020-12-28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密码管理局 发布
GM/T 0094-2020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公钥密码应用技术体系框架 4.2密码设备服务层 4.3通用密码应用支撑层 4.4典型密码应用支撑层 4.5 基础设施安全支撑平台 4.6框架内的系列规范 4.7框架内系列标准 附录A(规范性)接口命名 附录B(规范性)错误代码区间划分 附录C(资料性)框架中密码行业标准已转化为国家标准清单 参考文献
GM/T0094-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安世纪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泰方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脉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握奇智能 科技有限公司、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得安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强、朱鹏飞、张庆勇、赵丽丽、李强、罗俊、傅大鹏、蒋红宇、药乐、张渊、付月朋、 雷晓峰、马洪富.


GM/T 0094-2020 公钥密码应用技术体系框架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钥密码应用技术体系框架,给出该框架内各组成部分及其逻辑关系.

本文件适用于公钥密码应用技术体系的建设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并指导应用系统的密码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5275信息安全技术SM2密码算法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 GM/Z4001密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M/Z4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属性管理系统attributeauthority system 用来产生、签发、发布、更新和撤销属性证书的管理系统.

3.2 访问控制accesscontrol 按照特定策略,允许或拒绝用户对资源访问的一种机制.

3.3 证书认证系统certificate authentication system 对数字证书的签发、发布、更新、撤销等数字证书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系统.

3.4 通用密码应用支撑mon cryptography application support 向典型密码应用支撑和上层应用提供加解密、签名验签等通用密码功能.

3.5 密码设备cryptography device 包括密码机、密码卡和智能密码终端等设备.

3.6 身份鉴别authentication 确认一个实体所声称身份的过程.

3.7 典型密码应用支撑typical cryptography application support 由电子证据、身份鉴别、电子签章、访问控制和时间截等组成,为上层应用提供对应的密码应用 支撑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40 CCSL80 GM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行业标准 GM/T0093-2020 证书与密钥交换格式规范 Certificate and key exchange format specification 2020-12-28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密码管理局 发布
GM/T 0093-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OID定义 6基本类型定义 6.1CKX类型 6.2AuthenticatedSafe 类型 6.3SafeContents类型 6.4SafeBag类型 7证书与密钥交换基本流程 7.1创建CKX数据单元 7.2从一个CKX数据单元中导人密钥和证书等 8扩展属性 附录A(规范性)ASN.1语法标记 附录B(资料性)双证书及私钥导人导出示例 12 参考文献
GM/T0093-2020 前言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信安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 限公司、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得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创原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电 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宗斌、刘婷、郑强、傅大鹏、赵丽丽、王妮娜、赵闪、罗俊、张旭、周淑静、张庆勇、 焦靖伟、史晓峰、马洪富、杜志强.

GM/T 0093-2020 引言 本文件的内容参照个人信息交换语法(RFC7292PKCS#12),按照我国相关密码政策和规范,结 合我国实际应用需求及产品生产厂商的实践经验,定义了基于SM2密码算法的证书与密钥交换格式.

对于需要传递的证书与密钥等用户个人信息,涉及信息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方法.

机密性保护使 用加密技术来防止个人信息被暴露,完整性保护则防止个人信息被算改.

本文件支持机密性保护方法和完整性保护方法的四种组 所述机密性保护,有以下 两种方法.

公钥机密性保 方法:在源平台上,使用已知可信的扫标平台的加密公钥以数字信封的形式来 封装用户 人信息 这个数字信封可以被对应的加密私钥打开.

口令机 性保 方法:用从机密性口令派生的对称密钥加密用户个人供息.

如果同时使用口 令完 性保 户方法,机密性保护口令和完整性保护口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所述完 期完 性保护方法:通过对Aihe iedSafe内容的数字签名来保证完范性.

在源平台 使 用签名私钥产生数学签名 本七,使用对现的签名公钥来会证签名.

令 整性保护方 存法与通过保密的完 整生口产生济息鉴划码(MAC)来保证完整性.

如果口 令方式的机密性保护方法被同时采用机密性保护口令和完整性保护口令可以相同,也可以 不同 注意这里讨论的密销仅指用于传递用户个人信息的密钥,用户可能希望把个人密错从一个平台 传递到另外一 个平台(可以保存在PPU中)但不要将这里讨论的用于接山户个人信息的密钥与用 户的个人密钥湿淆.

本文作通过基于公钥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年法提供高层次的安全防护,需委源平台和目标平台 分别具有可川于效字签名和加密的可信密钥对:同时世支持略低的安全需求,基一口今的机密性和完整 性保护方法,用于不 能提供可信密钥对的环境.

Y
GM/T 0093-2020 证书与密钥交换格式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证书与密钥等信息的传递语法,包括私钥、证书、证书撤销列表、各种形式的秘密值及 其扩展的标准化封装.

本文件适用于个人的SM2算法证书与密钥等信息在不同平台之间迁移的应用场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5852.2一201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消息鉴别码第2部分:采用专用杂凑函数的机制 GB/T35275-2017信息安全技术SM2密码算法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 GB/T35276-2017信息安全技术SM2密码算法使用规范 GB/T33560一2017信息安全技术密码应用标识规范 GM/T0091-2020基于口令的密钥派生规范 GM/Z4001密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M/Z4001和GM/T0091-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属性attribute 一个ASN.1类型,标识一个属性类型(通过一个对象标识符)及其相关的属性值.

3.2 平台platform 机器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组成的集合.

注:用户在这些环境中行使他的个人标识.

在这里,应用是指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如果机器硬件不同,或者 软件不同,即为平台不同,在多用户系统中,每个用户至少有一个平台.

3.3 源平台sourceplatform 最终要传递到目标平台上的个人信息的起源平台.

3.4 目标平台targetplatform 源平台上产生的个人信息要传递到的最终目的平台.

3.5 目的加密密钥对destination encryption key pair 用于公钥机密性保护方法中的特定平台的密钥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