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3758.1-2023 电信数据服务平台 第1部分:总体要求.pdf
ICS 33.030 YD CCSM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758.1 -2023 电信数据服务平台 第1部分:总体要求 Teledataserviceplatform-Part1:Generalrequirements 240116000037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3758.1-2023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电信数据服务平台技术要求. 4.1数据范围. 4 4.2数据类型.. 5 4.3数据采集. 6 4.4数据处理.. .6 4.5应用场景.. 7 4.6服务形式. 5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管理要求. 9 5.1数据管理要求 9 5.2数据归属要求, .9 5.3流程要求.. .9 5.4认证授权要求, 9 5.5 数据访问控制要求, 5.6敏感数据使用要求 10 5.7监控及统计分析要求.. 10 5.8应急处理要求. 10 YD/T3758.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系列标准之一,目前计划编写以下部分.
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第1部分:总体要求.
一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第2部分:术语和参考模型.
-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第3部分:功能及技术规范.
一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第4部分:平台功能测试规范.
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第5部分:多方可信计算环境功能及技术要求.
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第6部分:数据网关技术要求.
一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第7部分:数据服务开放.
一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第8部分:用户管理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凯、刘寒、姜春宇、徐乐西、董润莎、杨疆、王涛、程新洲、周峰、李慧、 杨嘉诚.
Ⅱ YD/T3758.1-2023 引言 电信行业拥有海量数据资源,数据具有实时性、高价值等特点,将电信数据进行合理合规有序开 放,支撑社会经济各行业领域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规范电信数据服务平台架构、技术、应用、管理 等多方面要求,能够有效量化衡量电信数据开放的具体效果,进一步促进电信数据开放进程.
为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增强电信数据服务平台效能,提供可用的技术路线,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特开展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的标准化工作.
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系列标准,该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一第1部分:总体要求.
目的在于提出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的技术和管理要求,从数据、流程、管 理、监控、应急手段等方面明确其要求.
一第2部分:术语和参考模型.
目的在于统一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的相关术语,明确平台技术和功 能架构.
一第3部分:功能及技术规范.
目的在于明确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技术要点、应用场 景、支撑能力等规范.
一第4部分:平台功能测试规范.
目的在于明确电信数据服务平台技术、功能、应用等方面的指 标要求及具体的评估方法.
一一第5部分:多方可信计算环境功能及技术要求.
目的在于设计一个可用于多方数据融合应用的 可信环境,既保证技术可行性,又确保数据安全性.
一第6部分:数据网关技术要求.
目的在于明确电信数据服务平台数据网关技术要求的功能架构、 功能要求、业务流程、服务接口、性能要求等.
一第7部分:数据开放要求.
目的在于明确数据服务开放的通用业务框架、业务角色分类及权限 及通用业务流程.
一第8部分:用户管理要求.
目的在于明确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的用户管理的功能参考模型、通用 业务流程、资源与数据隔离等功能模块技术要求.
本文件为《电信数据服务平台》的第1部分总体要求.
主要规定了包括数据的范围、类型、采集、 处理、应用场景、数据管理、数据归属、主要流程、认证授权、访问控制、监控统计、应急处理等内容 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IⅢⅡ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538.4-2023 400Gb/s强度调制可插拔光收发合一模块 第4部分:2 x 200Gb/s.pdf
ICS 33.180.01 YD CCS M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538.4 -2023 400Gb /s强度调制可插拔 光收发合一模块 第4部分:2×200Gb/s 400Gb/sintensitymodulationpluggabletransceivermodule -Part4:2X200Gb/s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3538.4-2023 目次 前言... 引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4 5分类. .5 5.1传输距离. .5 5.2封装方式. 6 5.3功耗等级. 6 6技术要求. .6 6.1功能框图. .6 6.2测试参考点.. 6 6.3极限条件. .7 6.4推荐工作条件. ..8 6.5光电特性要求. .8 6.6封装形式. 12 6.7外观要求. 12 6.8软件技术要求. 12 6.9环保符合性. 13 7参数测试. 13 7.1 测试环境要求. 13 7.2 测试仪器要求. 13 7.3通道波长. 13 7.4边模抑制比. 14 7.5 平均发送光功率、关断激光器后平均发送光功率和总平均发送光功率, 14 7.6 发送外眼光调制幅度(OMAoter) 14 7.7 PAM4信号的发送色散眼闭合度、发射机上升/下降时间. 14 7.8 消光比. 14 7.9 光回波损耗容限, 14 7.10 发射光反射. 14 7.11 RINxOMAcmer (x=17.1、15.6、15). 14 7.12 光功率损伤阅值, .14 7.13 平均接收光功率 14 7.14OMAuer接收光功率 14 YD/T3538.4-2023 7.15接收光反射.. 14 7.16OMAr加压接收灵敏度 14 7.17OMA接收灵敏度, 15 8可靠性试验. 15 8.1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15 8.2可靠性试验要求 15 8.3失效判据. 16 9电磁兼容试验. 17 9.1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17 9.2射频电磁场辐射发射试验限值, 17 9.3失效判据. 18 10检验规则. 18 10.1检验分类. 18 10.2出厂检验. 18 10.3型式检验. 19 11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0 11.1标志, 20 11.2包装. 20 11.3运输 20 11.4贮存.. 21 附录A(规范性)光模块链路功率预算 22 附录B(资料性)机械尺寸及光口 23 附录C(规范性)引脚及定义 27 YD/T3538.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YD/T3538《400Gb/s强度调制可插拔光收发合一模块》的第4部分,YD/T3538已经发 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16×25Gb/s; 第2部分:8×50Gb/s; 第3部分:4×100Gb/s; 第4部分:2×200Gb/s.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原、宋梦洋、薛振峰、谢俊杰、武成宾、薛菲.
Ⅲ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2799.5-2023 集成相干光接收器技术条件 第5部分:800Gb/s.pdf
ICS 33.180.01 CCS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799.5 -2023 集成相干光接收器技术条件 第5部分:800Gb /s Technicalspecification ofintegratedintradynecoherentreceiver- Part5:800Gb/s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2799.5-2023 目次 前言. 引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2 5工作原理和功能框图. 2 5.1工作原理. 2 5.2功能框图. 3 6技术要求. 4 6.1光纤类型. 4 6.2极限条件. 4 6.3推荐工作条件. 4 6.4光电性能要求. 5 6.5外形尺寸, .6 6.6引出端排列和管脚定义. 6 6.7外观要求. 6 6.8环保符合性要求, .6 7参数测试 7 7.1测试环境要求, 7 7.2测试仪器要求. 7.33dB射频信号带宽测试 7.4 信号光响应度测试 7.5 本振光响应度测试 7.6 平衡度测试. 7.7 共模抑制比测试. 7 7.8 MPD响应度测试. 7 7.9 MPD串扰测试, .7 7.10 光回波损耗测试 7 7.11 VOA衰减范围测试, 7.12 输出端回波损耗测试 .8 7.13 输出混频角测试 .8 7.14 差分通道内时延差、时延差测试 8" 7.15 偏振消光比测试. 8 7.16 总谐波失真测试 8 YD/T2799.5-2023 8可靠性试验. 8.1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8 8.2可靠性试验要求 8 8.3失效判据. 9 9检验规则. 10 9.1检验分类. 10 9.2出厂检验. 10 9.3型式检验. .11 10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2 10.1标志 12 10.2包装. 12 10.3运输. 12 10.4贮存. 12 附录A(资料性)接收器外形尺寸. 13 附录B(规范性)接收器引出端排列和管脚定义 14 YD/T 2799.5-2023 前言 起草.
本文件是YD/T2799《集成相干光接收器技术条件》的第5部分.
YD/T2799已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40Gbit/s.
-第2部分:100Gbit/s.
第3部分:100Gbit/s小型化.
第4部分:400Gb/s.
第5部分:800Gb/s.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信宽 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主要起草人:马广鹏、李时星、武成宾、宋梦洋、吴冰冰、汤彪、张华、陈聪.
IⅡI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2491-2023 通信电缆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纵包铜带外导体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pdf
ICS 33.120.10 YD CCSM42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91 --2023 代替YD/T2491-2013 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纵包 铜带 外导体辐射型 漏泄同轴电缆 Communicationcables-Radiatingleakycoaxialcablewithfoamed polyethylenedielectricandlongitudinalwrappedcopperouter conductor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2491-202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产品分类. 4 4.1电缆型号.. 4 4.2产品标记与示例 5 4.3结构示意图. 5 5要求. 6 5.1内导体, .6 5.2绝缘. 5.3外导体, .8 5.4护套 5.5成品电缆性能要求, 10 5.6电缆交货长度. 15 6试验方法. 15 6.1内导体的试验方法 15 6.2绝缘层的试验方法 16 6.3外导体尺寸... 16 6.4电缆护套的试验方法 16 6.5电缆的电气性能试验方法 16 6.6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18 7检验规则. 19 7.1总则.. 19 7.2出厂检验. 19 7.3型式检验. 21 8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22 8.1包装. 22 8.2标志. 23 8.3运输和贮存. 23 附录A(规范性)纵向衰减测量方法 .24 附录B(规范性)耦合损耗测量方法 26 附录C(规范性)系统损耗测量方法 28 附录D(资料性)工程使用数据 30 1 YD/T249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YD/T2491-2013《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纵包铜带外导体辐射型漏泄同轴 电缆》,与YD/T2491一2013相比,除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适用范围中的工作频率范围(见第1章,2013年版的第1章); 2013年版的第3章); 更改了分类代号,将分类的代号“HL”和“R”进行合并(见4.1,2013年版的4.1); 更改了规格代号32内导体结构,增加了“螺旋形皱纹铜管”结构及要求(见4.1,5.1.2,2013 年版的4.1,5.1.2); 增加了代号12及相关结构、材质、性能要求(见4.1,5.1.1,5.1.2,5.3.2,5.4.3,5.5.2,6.1.1.1, 6.6.1,6.6.4,附录D); 增加了双根标识线的结构示意图及要求(见4.3,5.4.2); 一删除了光滑铜管内导体最小抗张强度及最小断裂伸长率(见5.1.2,2013年版的5.1.2); 一更改了代号42的波峰标称外径和波峰外径偏差,并增加了波谷外径偏差(见5.1.2,2013年版 的 5.1.2); -更改了绝缘附着力描述及测试要求(见5.2.5,6.2.2,2013年版的5.2.5,6.2.2); 一删除了“外导体铜带上应开有节距与使用频率波长相当的周期性排列的槽孔”描述(见5.3.1, 2013年版的5.3.1); 5.3.2,2013年版的5.3.2); 增加了低烟无卤阻燃热塑性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要求(见5.4.5); 5.5.2,6.6.10,7.2.4,附录C); 更改了“高低温冲击”为“温度冲击”(见5.5.3.2,6.6.2,2013年版的5.5.1.2,6.5.2); 增加了阻燃电缆“用户有对成束电缆火焰蔓延试验要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5.3.5,6.6.5); 增加了腐蚀性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5.3.6,6.6.6); -更改了最大内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外导体直流电阻、电压驻波比频段,删除耦合损耗Lc.5o指 标要求(见5.5.2,2013年版的5.5.2); 增加了“T”频段及“L”指标要求(见5.5.2); II YD/T 2491-2023 增加了三阶无源互调电平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及取样检验要求(见5.5.2,6.5.13,7.2.4); -更改了电缆长度标志的间距误差要求,不允许有负公差(见5.5.4,2013年版的5.5.3); -更改了外导体尺寸试验方法描述(见6.3,2013年版的6.3); 增加了“护套最大外径及偏心度测试时,应排除标示线的干扰”的要求(见6.4.2); -更改了电缆低温下弯曲温度及时间(见6.6.1,2013年版的6.5.1); 增加了重复弯曲的详细步骤描述(见6.6.3,2013年版的6.5.3); -更改了电缆抗压实验中施加压力的持续时间,并增加了测试完成后的恢复时间及电缆两端头测 试电压驻波比的规定(见6.6.4,2013年版的6.5.5); 增加了护套火花试验的详细步骤描述(见6.5.5); 更改了耦合损耗试验方法描述,与附录B进行内容合并(见6.5.9,附录B,2013年版的6.6.8, 附录B); 增加了系统损耗试验方法(见6.5.10和附录C); 一增加了“纵向衰减和耦合损耗取样检测不合格时,可以根据供需双方给定使用长度下的系统损 耗作为评判漏缆损耗指标的最终依据”的相关描述(见7.2.5); -更改了型式检验周期、型式检验的合格判定、重新检验内容描述(见7.3.3,7.3.4,7.3.5,2013 年版的7.3.3,7.3.4,7.3.5); 更改了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描述(见8.1,8.3,2013年版的8.1,8.3); 增加了矢量网络分析仪法(见附录A); -增加了校准要求及方法(见附录B); 增加了1/2工程使用数据,并更改了电缆参考重量、最大抗拉强度相关指标(见附录D,2013 版年的附录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汉胜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凯尔实验室、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一春、赵瑞静、林垄龙、代康、邹勇、蓝燕锐、罗勇、翟庆诗、刘骋、孟令 彬、王东波、韦小兰、张磊、谢书鸿、徐宗铭、刘修红、袁凡、范伟聪、李婧、刘中华、许波华、葛永 新、郭志宏、王斌、张鹤.
本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D/T2491-2013;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ⅢI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2387-2023 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 35.020 YD CCS L7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87 -2023 代替YD/T 2387-2011 网络安全 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networksecuritymonitorsystem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2387-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结构 .2 5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整体功能要求, 3 6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整体性能要求, 3 6.1有效性要求. 3 6.2响应时间要求. 4 6.3资源占用要求. 4 6.4其他要求. 4 7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现要求. 4 7.1开发配置要求. 4 7.2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5 7.3事件分析与事故响应技术要求, 7.4网络态势可视化技术要求, 6 7.5安全告警技术要求. 7.6知识库的管理. 8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接口要求 8.1内部接口.. 8 8.2外部接口. YD/T238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YD/T2387-2011《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与YD/T2387-2011相比,除了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功能架构,将“功能架构”改为“系统结构”(见图1,2011年版的图1).
更改了对术语“安全事件”的相关描述(见3.1,2011年版的3.3).
增加了对术语“告警”的相关描述(见3.4).
增加了对术语“响应”的相关描述(见3.5).
增加了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整体功能要求(见5).
-删除了与用户维度相关的网络态势展示技术要求(见2011年版的6.3.1).
-增加了事件分析与事故响应技术要求相关内容(见7.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牵头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计算机 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鹏城实验室、湖南星汉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工业 大学、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湖南蚁坊软件有限公司、四川 亿览态势科技有限公司、恒安嘉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西安邮 电大学、上海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焰、杨行、李树栋、韩伟红、周斌、李爱平、张伟哲、王震、江荣、元玉璐、 赵晓娟、张勇、朱争、刘海天、谢浩程、钟浩成、于晗、崔婷婷、陈晓光、王.
本文件于201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Ⅱ YD/T 2387--2023 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技术要求以及接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应急响应组织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也可供其他相关部门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517一2012网络安全事件描述和交换格式 YD/T1039.1一2005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短消息中心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部 分:点对点短消息业务部分 YD/T 2251-2011 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平台安全信息获取接口要求 YD/T2388-2022 网络脆弱性指数评估方法 YD/T 2389--2022 网络威胁指数评估方法 IETF RFC 2821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事件securityevent 计算机信息系统或网络中单一或一系列非预期的,可能损害业务运行和威胁信息安全的信息安 全事态.
3.2 安全事故securityincident 计算机信息系统或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因直接或间接攻击事件而遭受非预期的破坏、更改、 占用、泄露等现象.
注:安全事故由一个或多个安全事件构成.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2289.1-2023 无线射频拉远单元用线缆 第1部分:光缆.pdf
ICS 33.180.10 YD CCS M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289.1 --2023 代替YD/T2289.1-2011 无线射频拉远 单元用线缆 第1部分:光缆 Cableforwirelessremoteradiounit-Part1:Opticalfibercable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2289.1-2023 目次 前言.... 引言... .V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3 4产品分类, 3 4.1概述 3 4.2型式. 4 4.3规格. 4 4.4型号和标记. 4 5要求.. 5 5.1结构.. 5 5.2光缆长度. 7 5.3性能要求. 7 6试验方法. ..11 6.1总则. .11 6.2光缆结构检查. 12 6.3光缆标志检查. 12 6.4光缆长度检查. 13 6.5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 13 6.6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 15 7检验规则. 17 7.1总则.. 17 7.2术语限定, 17 7.3出厂检验. 17 7.4型式检验. 18 8标志、使用说明书 19 8.1标志 19 8.2使用说明书... 19 9包装、运输和贮存, 20 9.1包装 20 9.2运输和贮存. 20 附录A(资料性)典型应用场景, 21 YD/T2289.1-2023 附录B(资料性)光缆的典型结构 22 附录C(资料性)GB/T12357.1与IEC60793-2-10及ISO/IEC11801-1多模光纤分类的对应关系...23 附录D(规范性)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及多模光纤的尺寸参数要求. 24 参考文献 25 YD/T 2289.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YD/T2289《无线射频拉远单元用线缆》的第1部分.
YD/T2289已经发布了以下4个 部分.
一第1部分:光缆.
一第2部分:电源线.
第3部分:光电混合缆.
第4部分:预制成端线缆组件.
本文件代替YD/T2289.1-2011《无线射频拉远单元(RRU)用线缆第1部分:光缆》,与YD/T 2289.1-2011相比,除了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元用线缆第1部分:光缆”.
更改了引言(见引言,2011年版的引言).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
-更改了产品分类、型号和标记(见4,见2011年版的3).
更改了光缆结构的分类(见5.1.1,见2011年版的4.1.1).
-增加了光纤松套管及其要求(见5.1.3.1、5.1.3.3).
增加了玻纤纱和KFRP两种加强构件及其要求(见5.1.4.1、5.1.4.2).
增加了包带及其要求(见5.1.6).
增加了柔性钢管层及其要求(见5.1.7).
增加了撕裂绳及其要求(见5.1.8).
更改了护套的要求(见5.1.9,2011年版的4.1.5).
一更改了光纤特性要求(见5.3.1、附录D,2011年版的4.3.1、附录B、附录C).
-更改了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表3、表7,2011年版的表1、表5).
-删除了光缆的曲挠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2011年版的4.3.3.1、5.5.7).
增加了光缆弯折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5.3.3.1、6.5.7).
-更改了光缆允许的拉伸力和压扁力的要求(见表4,2011年版的表2).
更改了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见5.3.3.3,2011年版的4.3.3.3).
更改了光缆适用温度范围、衰减温度特性的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5.3.4.2、6.6.2,2011年版 的4.3.4.2、5.6.2).
-更改了光缆燃烧性能的要求(见5.3.5,2011年版的4.3.4.3).
增加了光缆高温高湿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5.3.4.3、6.6.3).
更改了光缆日光辐照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5.3.4.4、6.6.4,2011年版的4.3.4.4、5.6.3).
IⅡ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1947-2023 基于2D-PAM3和4D-PAM5编码方法的距离增强型以太网物理层技术要求.pdf
ICS 35.100.10 YD CCSM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947 --2023 代替YD/T1947-2009 基于2D-PAM3和4D-PAM5编码方法 的距离 增强型以太网 物理层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physicallayerforextendedreachEthernet basedon2D-PAM3and4D-PAM5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1947-2023 目 決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2 3.1术语和定义, .2 3.2缩略语. 4物理层总体要求. 2 4.1在OSI参考模型中的位置. 2 4.2总体要求.. 3 4.3服务原语与服务接口.. .6 5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Coding Sublayer,PCS) .9 5.1基于2D-PAM3编码物理层接口的物理编码子层. .9 5.2基于4D-PAM5编码物理层接口的物理编码子层. 23 6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hysicalMediumAttachmentSublayer,PMA) 23 6.1基于2D-PAM3编码的物理介质连接子层 23 6.2基于4D-PAM5编码的物理介质连接子层. 30 7管理功能与链路协商功能. 30 7.1链路发现信令(Link Discovery Signaling,LDS) 30 7.2仲裁功能(ArbitrationFunction) 37 7.3管理功能 38 7.4软件协商机制. 38 8PMA电气特性. 39 8.1电气隔离与电磁兼容性要求. 39 8.2测试模式.. 39 8.3测试设备. 41 8.4发送器电气特性 41 8.5接收器电气特性. 43 8.6POC供电端的工作速率和带载规格 45 9链路特性 45 9.1布线系统特性 45 9.2链路传输参数. 46 9.3链路延迟 . 46 9.4噪声环境.. 46 10介质相关接口(MDI)规范 47 YD/T1947-2023 10.1MDI连接器 47 10.2MDI自动线对交换 47 10.3MDI电气规范 47 10.4同轴连接器. 48 10.5同轴线缆电气规格 48 10.6同轴无源转换器电气设计参数 48 11环境要求. 49 11.1通用安全. 49 11.2网络安全, 49 11.3环境. 49 附录A(规范性)LDS管理寄存器定义 50 附录B(规范性)发送器失真测试峰谱畸变指标测试中算法代码. 62 II YD/T194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内容起草.
本文件代替YD/T1947-2009《基于2D-PAM3和4D-PAM5编码方法的距离增强型以太网物理层 技术要求》,与YD/T1947一2009相比,除了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兼容IEEE802.3bw标准的模式选择(见7.1.3); b)增加了分时发送线序信息的功能(见7.1.3); c)增加了LDS关闭时的角色分配(见7.1.4); d)修改了LDS优先解析表(见7.2.2,原2009版7.2.2); e)增加了软件协商机制(见7.4); f)增加了POC供电端的工作速率和带载规格(见8.6): g)增加了同轴连接器(见10.4); h)增加了同轴线缆电气规格(见10.5); i)增加了同轴无源转换器电气设计参数(见10.6); j)修改了控制寄存器比特定义(见附录A.2.1,原2009版附录A.2.1); k)增加了LDS能力通告寄存器比特定义的IEEE能力(见附录A.5.1).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苏州裕太车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卜哲、王明辉、于洋、魏初舜、邓志吉、张兴明、刘明、朱奇峰、刘亚欢、姚 赛杰、曾耀庆、崔涛、鲁冬雪、卢泓宇.
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I YD/T1947-2023 基于2D-PAM3和4D-PAM5编码方法的距离增强型以太网物理层 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2D-PAM3和4D-PAM5编码方法的距离增强型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的技术要求, 包括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和环境要求等.
本文件仅适用于在1对或2对三类/五类双绞线上,采用2D-PAM3编码方法,以及在4对五类双绞 线上,采用4D-PAM5编码方法,以10M/100Mbit/s速率传输数据的距离增强型以太网接口的设计、开 发、测试以及相关设备的互联互通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EC 60060高压测试技术(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 IEC60603-7-4-2005电子设备连接器.第7-4部分:数据传输频率250MHz及以下的无屏蔽、活动和 固定式8路连接器的详细规范(Connc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Part7-4:Detailspecification for8-way, unshielded free and fixed connectors for data transmissions with frequencies up to 250MHz) IEC 60950-1-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性.第1部分:一般要求(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Safety-Partl:General requirements) IEC/CISPR22-2006信息技术设备射频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Third Edition) ISO/IEC11801-2002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cabling for customer premises) EN61000-4-6-2001电磁兼容性(EMC).第4-6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引起的抗来自电源 的干扰(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 (EMC)- Immunity to conducted disturbances induced by radio-frequency fields) EN61000-4-3-2002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节:辐射,辐射频率和 电磁场抗扰试验(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 (EMC)-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Radiated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immunity test) ANSIT1.417-2003环路传输系统的频谱管理(Spectrum Management for LoopTransmission Systems)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1770-2023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pdf
ICS 33.180.10 YD CCS M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770 -2023 代替YD/T1770-2008 接入网 用室内外光缆 Testmethodofindoorpositioningsystem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1770-2023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型号和标记. 4.1分类.. 4.2型号和标记. 5要求. 5.1结构... 4 标准制造长度, 6 5.3 性能要求. 6 5.4 限用物质的含量限值 10 6试验方法. .11 6.1 总则. .11 6.2 光缆结构检查.. 12 6.3 光缆标志检查. 13 6.4 光缆长度检查.. 13 6.5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13 6.6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15 7检验规则.. 16 7.1总则.. 16 7.2术语限定. ..16 7.3出厂检验. 17 7.4型式检验.. 17 8包装、标志和使用说明书, .18 8.1包装出厂 18 8.2盘具要求, 18 8.3保护.. 18 8.4包装标识. .19 8.5标志. 19 8.6使用说明书.. 9运输和贮存.. 20 附录A(资料性)A类光缆典型结构, 21 I YD/T1770-2023 附录B(资料性)B类光缆典型结构. ..2 附录C(资料性)C类光缆典型结构. ... 23 附录D(资料性)室内外光缆与室外光缆、室内光缆的主要性能差异对比, 25 附录E(规范性)成缆后的光纤衰减特性要求. 26 参考文.. II YD/T 177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YD/T1770一2008《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与YD/T1770-2008相比,除了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的“全介质光缆”和“金属光缆”(见2008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室 (见第3章); b)增加了分类(见4.1); c)更改了型号和标记,规定了特殊性能标识代号(见4.2,2008年版的4.3); d)更改了光纤要求,将多模光纤删除并增加了B6类单模光纤(见5.1.2,2008年版的5.1.2); e)结构中增加了子缆、填充构件、包带、扎纱、撕裂绳要求(见5.1.7、5.1.8、5.1.9、5.1.10和 5.1.11) ; f 更改了阻燃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要求(见表3,2008年版的表4); g)更改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拉伸应变要求(见表4,2008年版的表5); h)更改了允许承受的压扁力要求(见表5,2008年版的表5); 更改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见表6,2008年版的5.3.4.4); j) 更改了允许的冲击重量要求(见表7,2008年版的6.5.4); k)更改了反复弯曲允许的负载要求(见表8,2008年版的6.5.5); 1) 更改了允许的扭转轴向张力要求(见表9,2008年版的6.5.6); m)增加了低摩擦性能(有需要时)(见5.3.4.8); n)更改了衰减温度特性要求(见表10,2008年版的表6); 0)更改了渗水性能要求,对B类光缆可不作要求(见5.3.5.3,2008年版的5.3.5.4); p)增加了低温下U形弯曲性能、低温下冲击性能、耐紫外线性能等要求(见5.3.5.5、5.3.5.6和 5.3.5.7); q)删除了低温下卷绕性能要求(见2008年版的5.3.5.5); r)更改了电气性能要求(见5.3.6,2008年版的5.3.5.7); s)增加了限用物质的含量限值要求(见5.4); t) 更改了标志擦拭负载及循环次数试验要求(见6.3.1,2008年版的6.3.1); u)更改了弯折最小环直径要求(见6.5.7,2008年版的6.5.9); v)增加了弯曲芯轴直径要求(见6.5.8),删除了曲挠、卷绕要求(见2008年版的5.3.4.1); w)更改了典型结构(见附录A、B和C,2008年版的附录A); x)增加了室内外光缆与室外光缆、室内光缆的主要性能差异对比(见附录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ⅢI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1485-2023 通信光缆护套用聚乙烯材料.pdf
ICS 33.180.10 YD CCS M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485 -2023 代替YD/T1485-2006 通信光缆护套 用聚乙烯材料 Polyethylenepoundsfortelemunicationopticalfibercable sheath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1485-2023 目 次 前言... Ⅲ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分类... 2 5要求.. 3 5.1外观... 5.2物理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 5.3环保性能. 5.4净质量.. 6试验方法.. 6.1试样制备及试验环境条件. 5 6.2外观... 6.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5 6.4 密度, J 6.5 拉伸强度、拉伸断裂标称应变 6.6 低温冲击脆化温度(-76℃) 耐环境应力开裂(F.
) 6.82 200C氧化诱导期. 6.9 炭黑含量.. 6.10 炭黑分散度. 6 6.11 热老化... 6 6.12 耐候性老化.. 6 6.13 电气强度.. 6.14 23C时体积电阻率 6.15 相对电容率, 6.16 含水量.. 6.17环保性能.. '7 6.18净质量. 7检验规则. 7.1 总则... 7.2术语... 7.3 检验分类.. 8 7.4 出厂检验. 9 7.5 型式检验. 9 YD/T1485-2023 8标志、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 8.1标志.... 10 8.2出厂合格证.. 8.3使用说明书.. 10 9包装、运输、贮存. 10 9.1包装... 10 9.2运输... 10 9.3贮存.. ...11 Ⅱ YD/T148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YD/T1485一2006《光缆用中密度聚乙烯护套料》,与YD/T1485一2006相比,除了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文件名称为《通信光缆护套用聚乙烯材料》; b)增加了分类(见第4章); c)增加了LLDPE和HDPE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要求(见表2); d) )更改了密度要求(见表1和表5,2006年版的表1); e) 增加了热老化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标称应变的要求(见表2)和试验方法(见6.11); 更改了炭黑含量(见表2,2006年版的表1); g)更 更改了炭黑分散度(见表2,2006年版的表1); h) 删除了炭黑分散性吸收系数(见2006年版的表1); i) 增加了耐候性老化的要求(见表2)和试验方法(见6.12); j) 增加了含水量的要求(见表2)和试验方法(见6.16); k) 增加了环保性能的要求(见5.3)和试验方法(见6.17); 增加了试验环境条件(见6.1); m)增加了炭黑含量的具体试验条件(见6.9); n) (),, (0 )更改“介电强度”为“电气强度”(见表2); :(),,(d q)增加了表注“对应用在紫外光老化要求不高的特殊场景下的聚乙烯材料,炭黑含量可由供需双 方协商,但应注意炭黑含量降低对材料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见表2); r)增加了表注“密度测试值仅供参考,不做判定”(见表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汇源光通信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份 有限公司、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西 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秋香、李斯新、宋志佗、李英志、胡古月、熊浩、彭媛、陶梦春、于春花、 杜超、吴祥君、赵坤祥、张义军、樊轩虎、廖飞、周娟、陈晓红、刘修红、蔡兴、代传波.
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1484.9-2023 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 第9部分:5G NR无线终端(Sub-6GHz).pdf
ICS 33.060.20 YD M37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484.9 -2023 无线 终端 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 测量方法 第9部分:5GNR无线终端(Sub-6GHz) MeasurementmethodforradiatedRFpowerandreceiverperformance ofwirelessdevice Part9:5GNRwireless device(Sub-6GHz)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1484.9-202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 1 4试验条件. 2 5射频辐射功率测量. 2 5.1总则... .2 5.2NRFR1独立组网射频辐射功率测量. 2 5.3NRFR1与LTE双连接下射频辐射功率测量 5 6接收机性能测量、 12 6.1总则. 12 6.2NRFR1独立组网接收机性能测量. 12 6.3NRFR1与LTE双连接下接收机性能测量 14 YD/T1484.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YD/T1484《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GSM无线终端.
第3部分:CDMA2000无线终端.
-第4部分:WCDMA无线终端.
第5部分:TD-SCDMA无线终端.
第6部分:LTE无线终端.
第7部分:NB-loT无线终端.
-第8部分:eMTC无线终端.
第9部分:5GNR无线终端(Sub-6GHz).
本部分为YD/T1484的第9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 京邮电大学、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 份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 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发博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北京中科国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深圳大学、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瑞玛斯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政、祝思婷、肖雳、张博钧、安旭东、张运转、刘元安、吴永乐、王瑞鑫、 戴星、邢金强、刘启飞、张治、李金兴、薛富强、李波芝、韩斌、李德强、叶阳、郭胜祥、周锐、李华、 李蓉、罗森文、王磊、谢玉明、张钦娟、王娜、孙思扬、杨蒙、刘先会、刘广慧、张帅、裴龙、董庆雨、 谢江、宋晓雄、袁涛、李岩山、陈哲、马志刚.
YD/T1484.9-2023 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 第9部分:5GNR无线终端(Sub-6GHz) 1范围 非独立组网.
本部分适用于便携和车载使用的无线终端,也适用于那些在固定位置使用的无线终端以及通过 USB接口、Express接口和PCMCIA接口等接口连接在便携式计算机的数据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1484.1 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3GPP TR 37.902 LTE无线设备空间射频辐射特性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TRP/TRS 3GPP TS38.508-1 用户设备一致性规范;第1部分:通用测试环境 3GPP TS 38.521-1 5G用户设备协议一致性规范,射频发射和接收第1部分:FR1独立组网 3GPP TS 38.521-3 5G用户设备协议一致性规范,射频发射和接收第3部分:FR1与FR2非 独立组网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YD/T148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2缩略语 YD/T1484.1界定的缩略语和下列缩略语均适用于本部分.
A-MPR 额外最大功率回退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最大功率回退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RB 资源块 Resource Block NR 新空口 New Radio FR1 频率范围1 Frequency Range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1484.1-2023 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ICS 33.060.20 M3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484.1 --2023 代替YD/T1484.1-2016 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 和接收机性能 测量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 MeasurementmethodforradiatedRFpower andreceiverperformance ofwirelessdevice Part1:Generalrequirement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1484.1-2023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2 4试验条件 3 4.1总则 .3 4.2全电波暗室坐标与定位系统, 4 4.3全电波暗室系统测量通用条件 .. 10 4.4混响室定位与模式搅拌系统.
..18 4.5混响室系统测量通用条件. 18 5射频辐射功率测量. 19 5.1功率测量设备 19 5.2功率测量通用条件. 20 5.3全电波暗室系统功率测量通用方法, 20 5.4混响室系统功率测量通用方法. 20 6接收机性能测量. 21 6.1接收机性能测量设备.
21 6.2接收机性能测量通用条件. 21 6.3全电波暗室系统接收机性能通用测量方法 .21 6.4混响室系统接收机性能通用测量方法.
23 附录A(规范性)终端设备分类与测试状态规定 24 附录B(规范性)人头模型定义与要求 25 附录C(规范性)人手模型定义与要求 27 附录D(规范性)人手模型使用方法.
..35 附录E(资料性)系统校准 . 41 附录F(规范性)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分析. . 44 附录G(资料性)频谱仪分辨率带宽因子的测算 49 附录H(规范性)TIRP与TIRS计算方法. 50 YD/T 1484.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YD/T1484《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GSM无线终端.
第3部分:CDMA2000无线终端.
第4部分:WCDMA无线终端.
第5部分:TD-SCDMA无线终端.
第6部分:LTE无线终端.
第7部分:NB-IoT无线终端.
第8部分:eMTC无线终端.
第9部分:5GNR无线终端(Sub-6GHz).
本文件为YD/T1484的第1部分.
本文件代替YD/T1484.1一2016《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第1部分: 通用要求》.
与YD/T1484.1-2016相比,除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订主机械模式定义(见4.1).
修订最小测试距离要求(见4.3.1).
修订典型频段纹波测试频率选取(见4.3.3.3).
一修订终端设备分类与测试状态规定列表(见附录A).
增加宽手模型(见附录C.6.5).
修订人手模型选择规则(见附录D.1).
增加宽手模型使用方法(见附录D.2.5和D.3.4).
本文件主要参考了3GPPTR25.914、TS25.144、TS34.114、TR37.902等进行制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 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中科国技信 息系统有限公司、联发博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芯无线(北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 测中心、摩托罗拉(北京)移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深圳大学、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 公司、深圳市一达捷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瑞玛斯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政、祝思婷、郭琳、肖雳、安旭东、王瑞鑫、陈晓晨、刘巍、王文俭、刘启 II YD/T1484.1-2023 飞、马帅、邢金强、戴国华、赵子彬、谢玉明、张兴海、禹忠、陈金岳、孙程君、周续涛、王娜、孙璨、 杨蒙、刘元安、罗森文、王磊、李波芝、李金兴、薛富强、张治、韩斌、戴星、张运转、李华、李蓉、 张钦娟、王娜、杨蒙、刘先会、刘广慧、孙思扬、石杨、穆冬梅、田梦川、叶阳、袁涛、马磊、陈哲、 马志刚.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D/T1484-2006、YD/T1484-2011、YD/T1484.1-2016, 本次为继首次发布后的第3次修订.
Ⅲ YD/T 1484.1-2023 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的通用要求,主要包括总全向辐射 功率、总全向辐射灵敏度等有源天线性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便携和车载使用的无线终端,也适用于那些由交流电源供电且在固定位置使用的无线 终端以及通过USB接口、Express接口和PCMCIA接口等接口连接在便携式计算机的数据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GPP TS 34.114 无线终端天线性能一致性测试规范 ETSITR 100 028 无线终端无线设备测试不确定度分析 ETSI TR 102 273 辐射测试方法的改进及相应不确定度分析 IEEE 1528 确定人体内无线通信设备产生的峰值空间平均比吸收率(SAR)的推荐准 则:实验方法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总全向辐射功率totalisotropicradiatedpower 无线终端在空间三维球面上的射频辐射功率积分值,反映了无线终端在方向上的发射特性.
3.1.2 总全向辐射灵敏度totalisotropicradiatedsensitivity 无线终端在空间三维球面上的接收灵敏度积分值,反映了无线终端在方向上的接收特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1092-2023 通信电缆 无线通信用50 Ω泡沫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pdf
ICS 33.120.10 YD CCS M42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92 -2023 代替YD/T1092-2013 通信电缆 无线通信用50Q泡沫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 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Telemunication cables-Foamed polyolefin dielectric corrugated copper-tube outer conductor 50 Ohmradio-frequency coaxialcable forwirelessmunications 2023-07-28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1092-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4.1产品型号. 3 4.2产品标记.. 5要求. 5.1 电缆结构. 5.2 内导体. 5.3 绝缘. 5.4 外导体.. 5.5护套. 5.6 电缆性能要求, 8 5.7限用物质. 13 6试验方法. 13 6.1内导体. 13 6.2绝缘.. 14 6.3外导体.. 14 6.4 电缆护套, 15 6.5 电缆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 15 6.6 电气性能试验. 17 6.7 阻燃电缆的阻燃试验 18 6.8限用物质. 18 7检验规则. 19 7.1出厂要求. 19 7.2产品检验. 19 7.3出厂检验. 7.4型式检验.. 20 8包装、运输和贮存. 21 8.1包装 21 8.2运输和贮存... 22 附录A(资料性)常见电缆型号拼写说明 23 附录B(资料性)工程使用数据 24 YD/T109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YD/T1092-2013《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2泡沫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 轴电缆》.
与YD/T1092-2013版文件相比,除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电缆的工作频率范围(见第1章,2013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3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一增加了规格代号为7S和19的电缆,删除了-17规格的电缆(见表2,2013年版的表2); 一更改了铜包铝线内导体平均直径的偏差(见表4,2013年版的表4); 增加了对电镀铜包铝线内导体的技术要求(见5.2.2); 一一更改了光滑铜管内导体尺寸要求,包括更改管壁平均厚度,将椭圆度要求更改为在引用标准中 出现的圆度要求,并删除了已在引用标准中加以规定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要求(见表5, 2013年版的表5); 一增加了绝缘所用聚烯烃绝缘料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删除了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 要求(见5.3.3,2013年版的4.3.3); 将绝缘附着力要求修改为绝缘附着性要求,并明确对绝缘附着力的要求仅适用于铜包铝线内导 体和光滑铜管内导体电缆的绝缘(见5.3.3,2013年版的4.3.3); 一更改了皱纹铜管外导体的结构尺寸要求(见表7,2013年版的表7); 一根据引用文件,护套的“拉伸强度”修改为“抗张强度”,并更改了聚乙烯护套的抗张强度要 求(见表9,2013年版的表9); 增加了无卤低烟阻燃热塑性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要求(见表9); 增加了采用高频电压对护套进行火花试验(见5.5.2); 根据引用文件,将“有毒有害物质”修改为“限用物质”(见5.7,2013年版的4.7); 增加了350MHz、700MHz、950MHz、2100MHz、3500MHz、3700MHz等频点和5800MHz以 上频点的衰减常数要求(见表10),更改了规格代号为6的电缆在900MHz频点的衰减常数 要求(见表10,2013年版的表10),更改了规格代号为7的电缆在900MHz和2000MHz频 点的衰减常数要求(见表10,2013年版的表10),删去了3000MHz、5800MHz频点的衰减 常数要求(见2013年版的表10); 增加了700~800MHz、3300~3500MHz、3500~3600MHz、4800~4900MHz、4900~5000MHz、 5160~5865MHz、5850~5945MHz、5945~7125MHz等频段上的电压驻波比要求,并将2300~ 2500MHz频段修改为2300~2575MHz(见表10和2013年版的表10); 更改了部分内导体和外导体的直流电阻要求(见表10,2013年版的表10); II YD/T1092-2023 增加了无源三阶互调电平项目(见表10); 一删除了有关电缆制造长度的内容(见2013年版的4.8); -更改了电缆低温弯曲试验方法、冷却温度、保温时间以及规格代号为7和9的电缆试验用芯轴 直径,增加了试验结束后对外导体的检验和测试电压驻波比(见6.5.1,2013年版的5.5.1); 一增加了在电缆两端头测试电压驻波比的规定(见6.5.3、6.5.4、6.6.9,2013年版的5.5.3、5.5.4 和5.6.9); 一更改了电缆抗压试验中施加压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见6.5.4,2013年版的5.5.4); 一更改了检验批的规定(见7.3.2,2013年版的6.3.2); -更改了附录B的工程使用数据中部分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见附录B,2013年版的附录B); -更改了附录B的工程使用数据中电缆的抗拉力、使用和储存温度、敷设温度、电缆参考重量 (见附录B,2013年版的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 限公司、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 司、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长飞光 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代康、郭志宏、蓝燕锐、薛梦驰、韦小兰、李保安、张磊、刘泰、陈迎新、李 芳、许江波、刘骋、孙胜军、刘健、王念力、刘中华、丁伟林、赵瑞静、周川楠、冯玲芳、高亮、罗雨、 张鹤、孙浩、吕正春、杨烷、潘峰.
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D/T1092-2000; YD/T1092-2004; YD/T1092-2013; 一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Ⅲ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Y/T 0803.4-2015 牙科学 根管器械 第4部分:辅助器械.pdf
ICS 11.060.20 C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803.4 -2015 牙科学 根管 器械 第4部分:辅助器械 DentistryRoot-canal instruments-Part 4:Auxiliary instruments (ISO3630-4:2009 MOD) 2015-03-02发布 2016-01-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YY/T 0803.4-2015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符号 4分类 5要求 6抽样 7测试 8名称、标识以及识别 10 9包装 10 10标签 10 参考文献 11 YY/T 0803.4-2015 前言 YY/T0803《牙科学根管器械》由以下5部分组成: 一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扩大器; -第3部分:加压器; 第4部分:辅助器械; -第5部分:塑形和清洁器械.
本部分为YY/T0803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3630-4:2009《牙科学根管器械第4部分:辅助器械》.
本部分与ISO3630-4:2009技术差异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GB/T9937(部分)代替了ISO1942(部分);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YY0967.1-2015代替了ISO1797-1:1997;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YY0967.2-2015代替了ISO1797-2:1992;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YY0803.1一2010代替了ISO3630-1:2008;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YY/T0803.2-2010代替了ISO3630-2:2000; 一本部分中“倒钩的高度”数值的确定参照ISO3630-1:1992中的表5、表6,同时本部分的表1 也参照ISO3630-1:1992加人了“公称规格”与“倒钩的高度”的计算关系.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行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齿科设备与器械分技术委员会 (SAC/TC99SC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速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 检验中心、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丹荣、万易易、王中、陈贤明.
I YY/T 0803.4-2015 牙科学根管器械第4部分:辅助器械 1范围 YY/T0803的本部分规定了YY0803.1、YY0803.2、YY0803.3和ISO3630-5:2011中没有提到 的关于手持式或者机用式根管器械的要求以及测试方法.
本部分规定了器械的规格、产品标识、安全注 意事项、说明与标签方面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937(部分)口腔词汇[ISO1942(部分)] YY0967.1-2015牙科旋转器械杆第1部分:金属杆(ISO1797-1:1992,MOD) YY0967.2-2015牙科旋转器械杆第2部分:塑料杆(ISO1797-2:1992,MOD) YY0803.1-2010牙科学根管器械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ISO3630-1:2008,IDT) YY/T0803.2一2010牙科学根管器械第2部分:扩大器(ISO3630-2:2000,MOD)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9937和YY0803.1-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倒钩拔髓针barbedbroach 设计有倒钩的用于清除牙髓软组织的根管器械.
3.1.2 粗锉rasp 工作部分具有锋利的凸起,并由此摩擦可使根管扩大的器械.
3.1.3 糊剂输送器pastecarrier 将充填材料或药剂输送至根管的器械.
3.1.4 根管探针root-canalexplorer 用于探测根管的器械.
3.1.5 棉花针cottonbroach 与棉花一起使用,用于吸干根管或在根管中放置药物的根管器械.
3.1.6 倒钩的高度heightofbarb 从芯杆外侧到倒钩尖的垂直距离.
/ YY/T0803.4-2015 3.1.7 根管器械的芯杆直径corediameteroftheinstrument 拔髓针或粗锉实心杆部分的直径.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d:长度L处的芯杆或工作部分的直径.
d:长度l2处的芯杆或工作部分的直径.
d:长度l处的芯杆或工作部分的直径.
h:倒钩的高度.
L:尖部长度,从尖端(对于1型和2型)到第一个倒钩的根部的长度.
L2:尖端到d测量点的长度.
l3:尖端到d,测量点的长度、或工作部分的最小长度、或从器械尖端到最后一个倒钩尖顶的距离.
L:操作部分长度.
4分类 按照形状和应用对辅助根管器械进行如下分类: -1型:倒钩拔髓针; 2型:粗锉; 3型:糊剂输送器; 4型:根管探针与棉花针.
5要求 5.1材料 根管器械的工作部分以及杆或柄的材料由制造商规定.
杆和柄的安全性应满足YY0803.1-2010 中的5.7的要求.
5.2尺寸 5.2.1概述 器械的操作部分长度应为制造商声称的公称长度,公差为士0.5mm.
5.2.2倒钩拔髓针(1型辅助根管器械) 1型辅助根管器械应满足图1和表1中所规定的尺寸和公差要求.
尖端的形状以及手持式器械的 柄的设计由制造商规定.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Y/T 0771.1-2020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pdf
ICS 11.100.20 C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771.1 -2020 代替YY/T0771.1-2009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 Medical devices utilizing animal tissu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Part 1:Application ofrisk management (ISO 22442-1:2015 MOD) 2020-03-31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YY/T0771.1-2020 目次 前言 旱1E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风险管理过程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的应用指南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采用动物材料的医疗器械部分风险管理过程流程图 附录C(规范性附录) 特定动物材料TSE因子风险管理的特殊要求 附录D(资料性附录) TSE风险管理相关信息 12 参考文献 20 YY/T 0771.1-2020 前言 YY/T0771《动物源医疗器械》,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 一第2部分:来源、收集与处置的控制; 第3部分:病毒和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消除与灭活的确认; 第4部分: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的消除和/或灭活及其过程确认分析的原则.
本部分为YY/T077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YY/T0771.1-2009《动物源医疗器械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与YY/T0771.1- 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附录DTSE风险管理相关信息”,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2442-1:2015《动物源医疗器械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 用》.本部分与ISO22442-1:2015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根据GB/T1.1-2009和GB/T20000.2-2009,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 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具体 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6886.1代替了ISO10993-1;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YY/T0316-2016代替了ISO14971;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YY/T0771.2-20××代替了ISO22442-2:2015;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YY/T0771.3代替了ISO22442-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成虎、施燕平、刘佳.
本部分所替代标准的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Y/T 0771.1-2009. YY/T0771.1-2020 引言 某些医疗器械采用动物源性材料.
在医疗器械设计和制造中使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以提供能优于非动物基质材料的特性,医疗 器械中来源于动物的材料范围和种类很广,这些材料可构成器械的主要部分(如牛/猪心脏瓣膜、用于口 腔科或整形外科的骨替代物、止血器械)、产品的涂层或浸渗(如胶原、明胶、肝素)或用于器械制造过程 (如油酸盐和硬脂酸盐等动物脂衍生物、胎牛血清、酶、培养基).
YY/T0316一2016是一个通用标准,规定了制造商识别与医疗器械(包括体外医疗器械)相关危险 (源)和危险情况的过程,用以估计和评价这些危险的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并监视有效期内控制风险的有 效性.
YY/T0771的本部分给出了附加要求和指南,用于评价采用无活力或使其成为无活力动物组织 或其衍生物制造的医疗器械.
YY/T0771的本部分预期覆盖包括有源植人医疗器械(如植人式输注泵)在内的医疗器械.
YY/T0771的本部分不适用于体外诊断器械.
指南参见附录A,采用动物材料的医疗器械部分风险管理流程图参见附录B,特定动物材料TSE因子 风险管理的特殊要求按附录C的规定,TSE风险管理相关信息参见附录D.
满足本部分的规定要求,可视为符合YY/T0771的本部分.
注释和资料性附录中给出的指南是资 料性信息,不是提供给审核员的审查清单.
YY/T 0771.1-2020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 1范围 YY/T0771的本部分规定了识别与采用动物源性材料(无活力或使其成为无活力)制造的医疗器 械相关的危险(源)与危险情况、对所产生的风险的估计、评价和控制,以及监督这些控制有效性的程序 (与YY/T0316-2016结合).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动物源性材料(无活力或使其成为无活力)制造的医疗器械,不包括体外诊断医 疗器械.
本部分不适用于使用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
本部分未规定医疗器械整个生产阶段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
此外,在考虑到YY/T0316-2016中所定义的剩余风险以及权衡与其他替代品进行比较的预期医 疗受益,本部分给出了剩余风险可接受性的判断过程,以及对采用动物组织或其衍生物制造的医疗器械 有关危险(源)的风险管理的要求和指南,这些危险(源)包括: a)细菌、霉菌或酵母菌污染; b)病毒污染; c)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污染; d)材料引起的非期望的致热性、免疫学或毒理反应.
寄生虫或其他未分类的病原体也适用类似的原则.
注1:生产过程中运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是本部分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或再加工阶段的控制见质量管理体 系标准,参见YY/T0287 注2:本部分应用指南参见附录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T16886.1- 2011 ISO 10993-1 2009 IDT) YY/T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ISO14971:2007,IDT) YY/T0771.2-20××动物源医疗器械第2部分:米源、收集和处置的控制(ISO22442-2: 2015 MOD) YY/T0771.3动物源医疗器械第3部分:病毒和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消除与灭活的 确认(YY/T 0771.3-2009 ISO 22442-3;2007 IDT) 3术语和定义 YY/T0316-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Y/T 0753.2-2009 麻醉和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 第2部分:非过滤方面.pdf
ICS 11. 040. 10 C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 0753.2 -2009 /ISO23328-2:2002 麻醉和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 第2部分:非过滤方面 Breathing system filters for anaesthetic and respiratory use Part 2:Non-filtration aspects (ISO23328-2:2002 IDT) 2009-11-15发布 2010-12-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数码防 YY/T 0753.2-2009/ISO 23328-2:2002 前言 YY/T0753《麻醉和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第1部分:评价过滤性的盐试验方法; 一第2部分:非过滤方面.
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23328-2:2002《麻醉和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第2部分:非过滤方面》.
本部分由全国麻醉和呼吸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6)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万敏、张博、贾玉飞、张丽梅.
YY/T0753.2-2009/ISO23328-2:2002 引言 YY/T0753的本部分给出了呼吸系统过滤器(BSF)的非过滤方面的要求.
呼吸系统过滤器用于降低患者吸人或呼出颗粒性物质的数量(包括微生物). 呼吸系统过滤器在临床使用中暴露于各种水平的湿度下,由于这一暴露可能会影响呼吸系统过滤 器的过滤性能,试验方法中呼吸系统过滤器为了模拟临床使用面使其暴露于潮湿空气中.
涉及过滤性 能的试验见YY/T0753.1-2009.
YY/T 0753.2-2009/ISO 23328-2:2002 麻醉和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 第2部分:非过滤方面 1范围 YY/T075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麻醉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BSF)的非过滤方面,包括其连接端 口、泄漏、阻流、包装、标志和提供的信息,试验方法预期用于临床呼吸系统中使用的BSF.
本部分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过滤器,如专门用于保护真空源或气体采样管路、对过滤器加压的气体 或保护生理呼吸测量试验设备的过滤器.
注:YY/T0753.1给出了评价呼吸系统过滤器过游性能试验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面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IEC60601-1:1988,IDT) 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T19633-2005,ISO11607:2003,IDT) YY1040.1呼吸与麻醉设备圆锥接头第1部分:锥头与锥套(YY1040.1-2003,ISO5356- 1;1996 IDT) 1987 IDT) YY/T0735.1-2009麻醉和呼吸设备湿化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第1部分:用 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1SO9360-1;2000,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YY/T0753的本部分.
3. 1 呼吸系统过滤器breathingsystemfilter;BSF 预期降低呼吸系统中包括微生物质在内的粒子传播的装置.
3. 2 BSF 呼吸系统端口BSF breathing system port 呼吸系统过滤器连接呼吸系统的端口.
BSF 患者连接端口BSF patient connection port 呼吸系统过滤器预期与气管插管、气管支气管插管连接器或面罩等器械连接的端口.
3. 4 BSF 辅助端口BSF accessory port 呼吸系统过滤器与辅助器械(如用于气体采样、监护和压力测量等)连接的端口.
YY/T 0753.2-2009/ISO23328-2:2002 3.5 BSF 内部容积BSF internalvolume 未加压时BSF中所含容积,减去其中固体元件的体积,再减去内圆锥接头内部容积.
3.6 压降pressure drop 4BSF连接端口 4.1BSF呼吸系统和患者连接端口 呼吸系统端口和患者连接端口的连接器应符合YY1040.1.
4.2辅件端口 如果BSF有一个辅件端口,该端口应不能与符合YY1040.1和YY1040.2中15mm或22mm的 圆锥接头相连接,应提供一个封堵装置.
5试验方法 5.1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期间的环境条件应是: 温度:23℃±2C; 相对湿度:60%±15%; 压力:96 kPa±10 kPa.
5.2压降的测量 压降测量应按YY/T0735.1-2009并用表1给定的流量测定.
表1测量压降的流量 BSF预期用途 流量 L/min 小儿 15 成人 30 5.3气体泄漏试验 BSF应符合YY/T0735.1-2009中6.4的规定.
6无菌BSF包装 无菌供应的BSF的包装应符合GB/T19633的要求.
7标志 7.1符号的使用 可用YY0466或GB/T16273.1中给出的相应符号实现7.3和7.4的部分要求.
7.2BSF标志 BSF应有以下标志: a)当BSF有方向要求时,朝向患者的方向指示; b)如果制造商标称安全使用于易燃麻醉剂,字母APG(见GB9706.1一2007).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Y/T 0753.1-2009 麻醉和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 第1部分:评价过滤性能的盐试验方法.pdf
ICS 11. 040. 10 C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 0753.1 -2009 /ISO23328-1:2003 麻醉和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 第1部分:评价过滤性能的盐试验方法 Breathing system filters for anaesthetic and respiratory use Part 1;Salt test method to assess filtration performance (ISO 23328-1:2003 IDT) 2009-11-15发布 2010-12-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数码防伪 YY/T 0753.12009/ISO 23328-1:2003 前言 YY/T0753《麻醉和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评价过滤性能的盐试验方法; 第2部分:非过滤方面.
本部分是YY/T0753的第1部分.
价过滤性能的盐试验方法》.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麻醉和呼吸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平、宋金子、万敏、张博.
YY/T 0753.1-2009/ISO23328-1:2003 引言 YY/T0753的本部分给出了评价呼吸系统过滤器(BSF)过滤性能的试验方法.
呼吸系统过滤器用于降低患者吸人或呼出颗粒性物质的数量(包括微生物).
在临床使用中呼吸系统过滤器暴露于各种湿度水平.
由于呼吸系统过滤器的过滤性能可能会受到 潮湿空气的影响,本试验中将呼吸系统过滤器暴露于模拟临床使用的潮湿空气中(见附录A).
试验中,用最易穿透粒径范围(即0.1μm~0.3μm)的氯化钠粒子作为粒子对呼吸系统过滤器进行 挑战试验(见附录C).
众所周知,微生物可能会通过“通道”(channeling)和“旁路”(grow-through)途径越过过滤器而传 播.
目前对这些偶然缺陷没有可接受的量化方法,本试验方法只是提供可比性,但不能证实与临床的 相关性,所以,本部分只规定试验方法而不宜从中得出风险系数.
YY/T 0753.1-2009/ISO 23328-1 2003 麻醉和呼吸用呼吸系统过滤器 第1部分:评价过滤性能的盐试验方法 1范围 YY/T0753的本部分给出了短期空气中氯化钠颗粒挑战试验方法,用以评价用于过滤呼吸气体的 呼吸系统过滤器的过滤性能.
本部分适用于临床呼吸系统用呼吸系统过滤器,本部分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过滤器,如用于防护 真空源或气体采样管线中用于过滤压缩气体或用于保护生物呼吸测量试验设备的过滤器.
注:呼吸系统过链器的非过滤方面见YY/T0753.2.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YY/T0753的本部分.
2. 1 呼吸系统过滤器breathing system filter;BSF 预期降低呼吸系统中包括微生物在内的粒子传播的装置.
2.2 挑战浓度challenge concentration 流向呼吸系统过滤器的空气流中氯化钠粒子的浓度, 注:携战珠度用毫克每立方米表示, 2.3 穿通浓度penetration concentration 从呼吸系统过滤器流出的空气流中的氧化钠粒子的浓度.
注:穿透浓度用毫克每立方米表示, 2. 4 穿透值penetrationvalue 流过呼吸系统过滤器的氯化钠粒子的浓度占挑战浓度的百分数.
2.5 百分过滤效率percent filtration efficiency 100减穿透值.
3方法 3.1原理 器,从而测量呼吸系统过滤器去除粒子的能力,附录B和附录C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3.1.2从雾化器中产生的气溶胶含有带静电荷的粒子,随着含有电离空气流粒子的空气流与气溶胶混 合,气溶胶电荷的数量随之减少,粒子被中和成玻尔兹曼平衡状态.
3.1.3试验所选择的气流代表了呼吸系统过器预期使用中所遇到的典型气流.
3.1.4通过测量离开呼吸系统过滤器气流中氯化钠粒子的穿透浓度,并与进人呼吸系统过滤器的气流 1 YY/T 0753.1-2009/ISO 23328-1 2003 中的挑战浓度比较,来评价呼吸系统过滤器的性能.
供试呼吸系统过滤器是处于从其包装中取出的未 使用状态和经模拟临床使用状态调节后的供使用状态.
3.2试验条件 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应是: -温度:23C±2C; -相对湿度:60%±15%; -压力:96kPa±10 kPa.
3.3仪器 3.3.1流量计,精度为被测实际值的土5%.
3.3.2氯化钠气溶胶发生器”,在25C士5C和30%±10%的相对湿度下能产生浓度为10mgm 至20mgm已中和成玻尔兹曼平衡状态的气溶胶.
3.3.3扫描流动粒子分检器”,或等效仪器.
3.3.4适宜的前光散射光度计”,或等效仪器.
3.4呼吸系统过滤器状态调节 按附录A对呼吸系统过滤器进行状态调节.
3.5样本大小 用文件说明呼吸系统过滤器过滤效率试验所需样本大小的合理性是过滤器制造商的职责.
3.6步骤 注:附录C给出了本方法的有关说明.
3.6.1用流量计(3.3.1)设定通过试验装置(见图1)的流速至表1所给呼吸系统过滤器相应的预期使 用值.
3.6.2用气溶胶发生器(3.3.2),在25C士5℃和30%±10%的相对湿度下产生浓度为10mgm 至20mgm-己中和成玻尔兹曼平衡状态的氯化钠气溶胶.
3.6.3用扫描流动粒子分检器(3.3.3)确认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氯化钠试验气溶胶的计数粒子中值粒 径为0.075μm±0.020μm的分布,几何标准偏差不超过1.86.
注1:具有0.075μm计数中值粒径(CMD)和1.85的几何标准偏差(GSD)的粒径分布,其质量气体动力学中位粒 径(MMAD)为0.26 μm,见附录 B.
注2:气溶胶发生器的这一校准步骤只在制造商建议时才进行.
3.6.4每次开启仪器、气流发生了变化和呼吸系统过滤器样本大小(3.5)试验完成后,不连接呼吸系统 过滤器,直接连接两个光度计(3.3.4),测量上游光度计的挑战浓度,检查下游光度计的挑战浓度与上游 测量值之差是否在上游测量值的土2.5%的范围内.
3.6.5将未经状态调节的呼吸系统过滤器安装于仪器中,用制造商标识的流动方向对呼吸系统过滤 器进行试验,如果没标识出流动方向,使气流进人呼吸系统过滤器的机器口进行试验.
3.6.6按3.6.2所述重复进行气溶胶发生过程.
3.6.7持续测量挑战浓度(c.)和穿透浓度(c ),直至作用于成人用呼吸系统过滤器上气溶胶的质量为 1)TSI公司(P0 BOX64394 St Paul,MN S5614,USA)生产的8118A型氯化钠气溶胶发生器是适宜的市售产品,给出 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ISO23328本部分的使用者,并不意味着对该产品的认可.
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ISO23328本部分的使用者,并不意味着对该产品的认可.
3)TSI公司(PO BOX64394.St.Paul MN 55614 USA)生产的AFT 8130整前光散射光度计是适宜的市售产品,给出 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ISO23328本部分的使用者,并不意咪着对该产品的认可.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S/T 1601-2023 六氯乙硅烷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pdf
ICS 77. 040 YS CCS H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 金属行业标准 YS/T 1601 -2023 六氯乙 硅烷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eterminationofimpuritycontentinhexachlorodisilane- 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160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3/SC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 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大洲、万烨、赵雄、曹俊英、徐家扬、刘凤华、刘允许、邱艳梅、刘国霞、魏东亮、 王彬、甘居富、李寿琴、于生海.
YS/T1601-2023 六氯乙硅烷中杂质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警示一一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六氯乙硅烷中钠、镁、铝、钾、钙、钛、钒、铬、锰、铁、钻、镍、铜、锌、、砷、铅、钡、锂、锶、 、钼等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六氯乙硅烷中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各元素测定范围为0.01ng/g~50ng/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3723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11446.1-2013电子级水 GB/T25915.1一2021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按粒子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方法原理 六氯乙硅烷在加热条件下,去除大量基体,杂质残留于坩埚中,用硝酸溶解,制备成待测样品.
样品 在载气的作用下进入高频等离子体炬焰中,在高温下被充分电离,产生的离子经过离子采集装置后进人 质量分离器,质量分离器根据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分离,根据待测元素信号响应值测定含量.
5干扰因素 触,采样结束立即加盖密封,建议采用密闭采样.
5.2样品取完应及时测定,不宜放置太久,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5.3双原子离子、多原子离子、基体效应、背景噪声、元素间的干扰、交叉污染和仪器信号漂移等因素会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S/T 1600-2023 碳化硅单晶中痕量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pdf
ICS 77. 040. 30 YS CCS H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 金属行业标准 YS/T 1600 -2023 碳化硅单晶中痕量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trace impurity elements in silicon carbide single crystal- Glowdischargemassspectrometry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160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3/SC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南京国盛电子 有限公司、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万明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北京清质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贵研检测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红、刘鹏宇、胡芳菲、杨复光、刘丽媛、赵景鑫、孙道儒、骆红、余宗静、黄景明、 朱赞芳、谭秀珍、杨昆、李铭、马媛.
YS/T 1600-2023 碳化硅单晶中痕量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碳化硅单晶中痕量杂质元素含量的辉光放电质谱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碳化硅单晶中痕量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各元素测定范围见表1.
表1各元素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 元素 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 元素 μg/g μg/g 元素 元素 元素 μg/g μg/g μg/g Li 0.05~50 Cr 0.05~50 Zr 0.05~50 La 0.05~50 Ta 0.05~50 Be 0.05~50 Mn 0.05~50 Nb 0.05~50 Ce 0.05~50 W 0.05~50 B 0.05~50 Fe 0.05~50 Mo 0.05~50 Pr 0.05~50 Re 0.05~50 F 0.10~50 Co 0.05~50 Ru 0.05~50 Nd 0.05~50 Os 0.05~50 Na 0.05~50 Ni 0.05~50 Rh 0.05~50 Sm 0.05~50 Ir 0.05~50 Mg 0.05~50 Cu 0.05~50 Pd 0.05~50 Eu 0.05~50 Pt 0.05~50 A1 0.05~50 Zn 0.05~50 Ag 0.05~50 Gd 0.05~50 Au 0.05~50 P 0.10~50 Ga 0.10~50 Cd 0.05~50 Tb 0.05~50 Hg 0.05~50 S 0.10~50 Ge 0.10~50 In 0.05~50 Dy 0.05~50 LL 0.05~50 K 0.10~50 As 0.10~50 Sn 0.05~50 Ho 0.05~50 Pb 0.05~50 C1 0.10~50 Br 0.10~50 Sb 0.05~50 Er 0.05~50 Bi 0.05~50 Ca 0.05~50 Se 0.10~50 1 0.05~50 Tm 0.05~50 Th 0.05~50 Sc 0.05~50 Rb 0.05~50 Te 0.05~50 Yb 0.05~50 U 0.05~50 Ti 0.05~50 Sr 0.05~50 Cs 0.05~50 Lu 0.05~50 V 0.05~50 Y 0.05~50 Ba 0.05~50 Hf 0.05~5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264半导体材料术语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S/T 1599-2023 高纯锆化学分析方法 痕量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pdf
ICS 77. 120. 99 YS CCS H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 金属行业标准 YS/T1599 -2023 高纯锆化学分析方法 痕量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 Methodforchemical analysis ofhighpurityzirconium- Determination of trace impurity elements content-- Glowdischargemassspectrometry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159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国核锆铪理化检 测有限公司、集萃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墨淑敏、李爱嫦、王长华、潘元海、赵旭东、王桃霞、杨海岸、谭秀珍、陆建国.
YS/T1599-2023 高纯锆化学分析方法痕量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纯锆中63种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高纯锆中63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元素测定范围0.05mg/kg~20.0mg/k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7433冶金产品化学分析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743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原理 样品作为阴极进行辉光放电,在氩气气氛下,从样品表面溅射出来的原子被电离,然后通过双聚焦扇 形磁场质量分离装置聚焦为离子束,进而被质谱分析器收集检测.
在每一待测元素选择的同位素质量数 处以预设的扫描点数和积分时间对相应谱峰积分,所得面积即为谱峰强度.
无标准样品时,计算机根据仪器软件中的“典型相对灵敏度因子”自动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有 标准样品时,在与样品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对标准样品进行独立测定获得相对灵敏度因子,仪器调用该相 对灵敏度因子并自动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当具备锆的系列标准样品时,也可根据工作曲线法计算 元素含量.
5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优级纯的试剂.
5.1水,GB/T6682,二级.
5.2无水乙醇.
5.3氢氟酸(119).
5.4质量校正标准样品:已知化学成分的黄铜合金材料,用于对辉光放电质谱仪进行精确质量校正.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S/T 1597-2023 热电偶用钼管.pdf
ICS 77. 150. 99 YS CCS H 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 金属行业标准 YS/T1597 -2023 热电偶用钼管 Molybdenumtubesforthermocouple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159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金钼众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 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核宝钛锆业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科威钨钼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虎、庄飞、安耿、杨秦莉、刘东新、莫子璇、王郭亮、韩强、赵林科、季豪杰.
YS/T 1597-2023 热电偶用钼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热电偶用钼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和 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锻造态钼棒经深钻孔生产的钼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41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103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4325(部分)钼化学分析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标记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牌号、状态、外径、壁厚、本文件编号的顺序表示.
示例: 按本文件生产的牌号为Mol、消应力退火态的钼管,外径为16mm,壁厚为1.0mm,标记为: 管Mol m 16×1 0 YS/T 1597-2023 5技术要求 5.1化学成分 产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杂质元素含量,不大于 牌号 Mo含量,不小于 A1 Ca Fe Mg Ni !S C N 0 Mo1 99. 95 0.002 0.002 0.010 0.002 0.005 0.010 0.010 0.003 0.008 注:Mo含量按杂质减量法计算(气体元素除外).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83
84
85
…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