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11月 ( 第 189 页)

Q/ZJWJ 中建五局工程施工BIM模型建设标准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前言 Q/ZJWJ001-2019 本部准被脱 G8/T《标准化工作导则) 赔 1如分;账准的些构卵编对及第 2 部分:纸范生开文的部分标准,合中高建机第互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鼠 非中建互局)名项目系[改水应用经融及各项目建模标准选行综合制定,此标准 为企业项目建主工程施工BIY身是的依基.

除应执行水标准外,我应符合国京现 工程施工BIM模型建设标准 行有关标准、城范的规定,本标准由中建互局政计管理得组积妈率,美分为10 靠节,承节内容系目录,含三建、机电、明称、聚的、幕增专业的BIN模型建设 Standard for 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in Construction 内容.

本的准光要码单人员:数税起质择酸系一飞通确民 张子党勇或宗来智风花龙攀 万东波王安民刘字车记春更资戴超虎 洪彭续东网晋 本称准之要审业人员:寻文三贵考华 本净重次发市时月:2019年7月13 2019-07-01发布 2019-07-01实施 中建五局BIM中心 发布
目录 1总则. 7建模要求. 22 1.1编制式的... 7.1棋盟度... 22 1. 2 编列保易... 7.2是模受点... 36 1.3 适用范图... 7.3并分规财... 40 2术语 8模类整合. 41 3羞本规定..... 8.1整台方式.. 41 3.1建模供易 8.2 整合原财 41 3.2建横基准 8.3基合界. 42 3.3建换据列 8.4突协调.. 42 3.4 会名规间 9模型交正. 44 4资源要求 9.1文件格式与数得交换 44 4. 1 BB 浆存 9.2 或果交付... 45 4. 2 BD办台 10 9.3文件管理. 46 4.3 称作窄构9常 11 10 出图格准. 48 5差础设置. ZI 10. 1 述纸的图得与尺 5.1 基础售息设量 10. 2 图线 5.2 标注设置 12 10 3 字% ... 50 6建模流程 15 10. 4 比帆. 50 6.1上建减硬 15 10. 5 英二图若号3例 51 6.2朝构建模 17 10. 6 施二脂或充9例. 54 6.3 航电减使.. 6.4装饰建境 20 6.5事建模
1总则 2术语 1.1 编制目的 2. 0. 1 BIX 为保证工板属工 BN 核型建设承量 儿范和引导业业工E施工信思类型的总 用,支撑企业工程施工领城他息化的实施,段实企业信惠应用效事和微益,实现 在建设工程及设通全生争深内.

其物硬和功能特业进行数事化表域,严黛 此设计、单工.

区需的过智和结系的总称.

工程全全身则资生患的交肤与共事 转制定本格准.

本学准疫出了中建五身工程 工B国质型建设的基本受求,可作为本业业局工领域建实生息类型应月织柜关 2.0. 2 BIN 2 希准项究及编制的能费.

苏于BIM投术所产生的建筑恒息境型,主英包强设计误型、通工模型和运耀 2.03见 意达到中建互局要求的类显致当信息账求.

出民于文军本会业8国平0的症用.

1.2编制依辑 购作尺宁大小和点问关系的三增信息参数,如长、宽、两、平证、位置等.

建筑信患碳型应是统-标准3 G8/T512:2-2016 2.0.4非几文息 (建筑售患张型案工应严分准) G8/T512352017 能别于族伟药奇在的除儿育信是联长的参数、也重业、溶度、项半、流盐等.

《建筑售患型分类木瘙号标全7GB/T5:269-2017 2. 0. 5 L0D (洲向省能筑工冠作名吴型交付学净)DB月3/T3302017 美文排 Level oDetails夜步是妇发度《证力 Level oDevelopacot (民度试息9型优分%)(081:T_:069-2014) 阶段所害妥既带的几和几所信息的要,100定文类5个等级,100:乘念化设 《建筑梁%装工 BIY实进生)CBDA-3-2016 ,200证仅称件(方及析) 300精(二围及化施工至) 400 (汉图8)(G8/1501042010) 《建筑工通工 SW应三指南》第二斯 加工,500:境工模型交代(也性业主是交况明里定制的价参数和属过).

《 上海市建筑生息棋型技本积死指》(2017版) 2. 0. 6 IRC 样减 英文称作 Industry Foundnt[on Classes standard 是一个计可以处思 《中效行元B1应实意指是)(205版) (城市通交通工EBx定民指) 的建筑产各数据表达与交使的国尔作准,支终建筑物全生企通财的数据文演与典 享.

生模为上支清务应是系统之代的数易交换 在系病上期决建筑映全生命间期 1.3走用范图 本标冰进用子折是、改建、扩减工税的泌计施工阶段的B国模烈例建、策 用和管理 2.0.7建模软 用于例建8M奠型的软件 8其各三民数下化建病、事人究你易录入、多专 4
业协间设计、二经图纸主成等基本动镜.

空选驿可定制开发或误供政件二次开发 2. 0 14 要型作分 接口的模型创建欣价.

以保证收下的护展乐.

表实软作使用效事.

模型的分是格建拟模型性质一定的方实造行划分并分期府移.

方便使展老对 2. 0.8 提型药学 使型进行接作和管理.

承载儿有信息布靠儿究售患以购成建笑工想信患模型的基求对象或冠件.

是 2. 0 15 模型至合 建筑工发等总模些中可得分的数小他立单元.

关实是形式有多种.

例如 Revit中 并民一项目不民专业模型实或套一起的过程.

各胰型必须严格进体院一的公 的“其”、PDMS 中的 *无9”、MgiCAD 为 **&” 类建模规则,所一分类、编码、建械示准、软件斯不等,班免模型鉴合后出现措 2.0.9交性成果 指工税各参建方税死BH长术并按限一定工作流程所产出的关经过事核或审 2.0.16赛型交互 提的成果,S基建筑、结构、机电等的3模塑和另之对经的面纸、文糖、工程表 是指参均对象之民为实税买一精定目标百透行的信息交流.

参母对靠可以是 多以及综合协调、模拟分析、可线化等成系文件.

人,永可以是“有形”或“无形”物买及其环境.

在都准中,特脂BN一保受 2. 0. 10 51X 协F R管起干合 平自中各系统的信息交互, 对的国模登吐行语气设计.

对B用数据光行李情、计其并共享,实现项目全 生命承期数字化、可税化和宝息化管建的平台.

2. 0 11 设模型 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程关信惠数强作秀设计的差础,考于B国技术,述 域专业BIN设计收件所建立的建第、给物、机电等专立的参数化模型,它具有可 死化、指调生、模张性、优化和可出西性等精点.

2. 0 12 3 工 长是 在工阶没 核据其低意工二艺点对快计模型进行不断深化野形或的模复.

包括深化设计模型、第工过程便瑟、减二棋型等.

统影施二棋楚.

2. 0. 13 述继核型 在项目运增阶晚,充分利元项目发二模显所含的其实事富的建筑物状施空风 关系、设各民个型导等的惠.

果或运维阶没根关管星当岛疗形成的模型.

3基本规定 数约定以其平望两务睡线变点和综责作为本项目基点.

液工模型室在关计模型基6上创建 生可在进工图等已有工智文作基上创 定他:建生项目线一继网.

标英的项额文作,位显存放在项目文件板目录.

建.

通工 B国应用宜覆盖工程项目深化能论、遍工实建、硬工&收与交管等整个 链接标离社同列本模型文件内定公.

流工阶义 概据工移实际忧孔也可只症月于其些不节或生务.

3. 2. 2 生 各程关方家在患工 BX应关中势民工伊、典本棋型氨据.

应采求特议的定等 设置炉项目指北针的肯度.

交习北与正北重步,不欣间整.

清施 保汇意工误望.

考共事的数器在通工各环节之文狭和应天.

各程关方应基基 应月目标和范图选用其务相应功能的818状件.

8M 软 (1)次目中票有承型使系统一的军位与度量制,现认项目单位为(建筑工程 件应其备三列类本增能:项型验入、验出:模型式兄成漫塞:模型信息此悉:相 设计文件脂制深度是定》或首施工图冬沈的并公,一教数认为老米.

基础泌糖类 应的专业流功影:应用或系是能和阶行 项目宽采月米方羊位.

3.1建棋依据 (2)标池尺寸样式一股肤认为毫和,不伊致,年:要对尺显示2000.00 3. 1. 1 以标准类文什为第秀 只寸标注照尔2000 高根点及基建设题类次目标注定采是来为单企 小数点三生.

国家况范和标减围案、地方及行业棕成、中建生局工程理工 B1D 膜型建设学 (3) CAD 等二综量入/输出文件理通持定类型的二型制出说定的单生与风量 净.

次自BI实通则.

中减三与地工发功安全标净化阳是及文化室分CI图类.

M. 3.1.2以学务文作为张据 (4)表示项B垒标系指关的著地时.

(3单生=1米)月来作是生.

费计要型:此计标准 设计合时、可行性射究数备、设计他务书.

项目建议 步、设计息进度计划.

无基术作界生.

施工模型:通工合风、展论养位或发计单业是缺的域等生的有效断纸、第 3.3建模规列 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方案、通工组织行、设计变更等文.

3.3. 1次目#额 (1)交目设置:应对项目当息和项目参数进行设置.

其他可采规意认的和始 3. 1.3 以实况为然餐 观增实际村析及设务采购造况、见地实见刘量效务.

(2)步数设定:按限《中建三局BIY梅律制作样准》规定对构作的属性参数 3.2建模签准 进行设定. 3. 2. 1 项目基点和定值 (3)项图创建:理址关事示英选代务总干的创建 相应务是业视脂平至 务点:以业主使供茶点为标准.

不提色对应在项目BM策划中进行约定,一 可宜接要同创建对的税图杯或进行专业视压划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BIM技术应用指导手册 (第一版) 技术质量部 2014年3月
目录 一、BIM技术简要介绍.. 二、BIM技术实施准备. 三、BIM技术投标阶段应用. 四、项目实施阶段BIM技术应用. 五、BIM技术推进要求.
一、BIM技术简要介绍 1.BIM定义 产品:建筑信息模型,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 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 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

过程:建筑信息建模,指建筑信息模型的建模和应用过程; 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决策 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系统:即建筑信息管理,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先进建筑 项目协同工作与管理系统,可以极大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和 效率.

2.BIM究竞是什么 BIM是利用建筑物数字模型里面的信息在设计、施工、运 维等各个阶段对建筑物进行分析、模拟、可视化、施工图、 工程量统计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一个创建、收集、管理、 应用信息的过程.

3.BIM的构成 (1)建筑模型:包括建筑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空间的与非空间 的关系,即数量巨大的组件及其复杂的拓扑关系.

(空间信息, 如建筑构件的空间位置、大小、形状以及相互关系等;非空间 信息,如建筑结构类型、施工方案、材料属性、荷载属性、建 筑用途等.


(2)过程模型:指建筑物运行的动态模型、它将与建筑组件 相互作用,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建筑组件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属性, 甚至会影响到建筑成份本身的存在与否.

(3)人的决策模型:人类行为对建筑模型与过程模型所产生 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的数据模型.

4.BIM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 能更好的理解设计概念,更少信息转换错误和损失,更快的 建设周期.

更少的错误和遗漏,减少浪费、减少重复劳动、材 料和时间.

更好的预测建设成本和时间,能提升现场施工安全.

二、BIM技术实施准备 1.BIM技术实施环境 (1)软件配置 BIM实施软件由公司总部统一管理及安装,项目确定要应用 BIM技术后由公司技术质量部BIM技术工程师到项目指导安装并 调试BIM软件.

目前公司一般采用Revit等正版软件来进行BIM技术应用的 实施,后期有可能会引进更加先进的BIM实施软件来提高公司 BIM技术的应用.

具体软件配置参考表 软件配置 软件名称 版本建议 厂家 软件功能 Autodesk Revit 2013及以上 Autodesk 建模软件
AutoCAD 2010及以上 Autodesk 二维图纸处理 3D MAX 2010及以上 Autodesk 施工模拟、效果图动画制作 协同管理软件OnePoint 2.0 北纬华元 数据系统处理 Revit族库管理系统 1.0 自行开发 实现族库共享及管理 (2)硬件配置 项目用来实施BIM技术的硬件配置由公司统一来确定,并由 分公司或者项目部进行采购.

为了保证软件流畅运行、模型图及效果图渲染出色,电脑硬 件配置参考如下.

分公司购买时提前咨询技术质量部等.

实际操作中,软件需要消耗较大内存,个人装机宜配16G左 右,同时需要较高主频的CPU,但核心线程数不做要求.

硬件配置建议 硬件名称 品牌 组件 配置 CPU Intel志强E5-2600 ThinkStation 联想 内存 16G及以上 D30工作站 NVIDIA TX4800 (3)网络配置 为确保项目BIM技术顺利进行,网络必须保证顺利流畅.

因此带宽需在10M以上,并配备性能良好的交换机和路由器.

参考如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建七局BIM管理实施细则 1 总则 1.1 目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局)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技 术推广应用工作,促进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 工智能、第五代通信技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 程管理进一步融合,全面推动施工过程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智慧化,打造工程局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特制 定《中建七局BIM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筒称《细则》).

1.2 依据 1.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 1.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1.2.3 《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国 办函(2019)92号); 1.2.4 《关于落实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的通知》(建质规(2020) 9号); 1.2.5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 市(2020)60号); 1.2.6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1.2.7 中建集团《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局属二级单位、三级机构及在施项目的BIM技术 推广实施.

2 组织体系与管理职责 1
2.1组织体系 2.1.1工程局BIM相关业务统一归口于局科技与设计管理部,设置 BIM管理岗,负责BIM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标准修订,负责 局BIM工作站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

2.1.2局属各单位BIM中心/工作室统筹负责局属各单位BIM技术 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以及BIM成果管理.

2.1.3 分公司技术部门/BIM中心协助公司做好BIM人才培养、推 广应用、成果管理等.

2.1.4 项目BIM小组负责BIM技术在项目上的具体应用与实施.

2.2管理职责 2.2.1工程局BIM管理职责:组织BIM技术研发、技术培训与推广 和BIM技术标准化工作等.

2.2.1.1贯彻与落实国家、行业、中建集团BIM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 执行工程局BIM发展策略; 2.2.1.2构建工程局BIM技术标准体系与组织管理体系,编制工程局 BIM工作计划,制定BIM实施细则等; 2.2.1.3负责基于BIM前沿技术研发,着力研发以“BIM”为基础, 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化加工、PM(项 目管理)、人工智能、3D打印与扫描、移动通讯、GIS等先进 技术,推动BIM技术应用的全面升级; 2.2.1.4负责BIM技术培训与推广,开展基于智慧建造(BIM)示范 工程建设,扩大BIM技术人才培养范围,打造专业齐全、层 次合理、具有实际应用经验和较强竞争力的BIM技术人才队 伍,实现“高层能懂、中层能用、基层能做”的目标; 2
2.2.1.5负责与行业相关协会、科技机构、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 知名高校等开展BIM技术交流与合作.

对外协调工程局与二 级单位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各类BIM大赛,总结BIM技术 成果,扩大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地位;对内协调各二级 单位积极参与工程局组织的BIM大赛,对获奖公司、项目和 个人予以表彰,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在评优评先工作中增加分 数比重.

2.2.2二级单位BIM管理职责:开展BIM人才培养、重点项目BIM 技术应用与指导、成果总结与发布等.

2.2.2.1贯彻与落实工程局BIM相关规章制度; 2.2.2.2负责建立与健全公司BIM组织管理体系,制定与更新BIM 实施规划及管理办法: 2.2.2.3负责BIM新技术研发与项目BIM技术推广应用管理; 2.2.2.4负责本公司重点项目、标杆项目的BIM应用工作; 2.2.2.5负责公司所属项目BIM应用策划书审核审批、指导项目实施; 2.2.2.6负责BIM成果管理、奖项申报、示范工程建设等工作; 2.2.2.7负责公司BIM技术人才培训、BIM实施团队建设; 2.2.2.8负责公司BIM相关软硬件设备管理.

2.2.3分公司BIM实施职责:项目BIM技术应用实施、成果总结 与申报等.

2.2.3.1贯彻与落实工程局、公司BIM相关规章制度; 2.2.3.2负责建立与健全本级BIM组织管理体系,制定与更新BIM 实施规划及管理办法; 3
2.2.3.3负责所属项目BIM实施工作,配合公司开展BIM推广应用 工作; 2.2.3.4负责BIM实施策划书审核,形成分支机构BIM实施计划, 并报公司审批; 2.2.3.5负责收集、整理所属项目BIM实施资料,并定期上报公司; 2.2.3.6负责本级BIM成果管理、奖项申报、示范工程建设等工作; 2.2.3.7负责筛选学员参加公司BIM培训; 2.2.3.8负责本级BIM相关软硬件设备管理.

2.2.4项目部BIM实施职责:负责BIM技术在项目上的具体应用 与实施.

2.2.4.1遵照工程局、公司及分公司制定的BIM相关规章制度,积极 开展BIM工作; 2.2.4.2负责项目BIM实施工作,配合本单位BIM中心开展推广应 用工作; 2.2.4.3负责编制项目BIM实施策划书,完成本项目BIM模型创建 与更新维护,并报上级单位审核审批; 2.2.4.4定期组织项目技术及相关部门人员召开BIM技术交底会; 2.2.4.5负责对各班组进行BIM深化设计成果交底; 2.2.4.6负责BIM实施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并定期上报 本单位BIM中心; 2.2.4.7负责配合BIM中心进行奖项申报工作; 2.2.4.8定期组织项目人员BIM技术培训和BIM人才培养工作; 2.2.4.9负责项目BIM相关软硬件设备管理.

3 BIM应用与实施 3.1 BIM技术应用 3.1.1 BIM应用点 BIM技术应用点基于项目建造全过程不同阶段进行划分,本 细则按照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编制了 BIM应用常规应用点和创新应用点.

BIM应用点包括但不限 于清单中内容,局属各单位可根据BIM技术应用情况对清单 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表3.1.1-1项目常规应用点 序号 应用阶段 应用点 1 图纸问题梳理 2 投标阶段 BIM技术投标方案 3 投标演示 4 图纸会审(设计审核) 辅助施工图预算 5 土建复杂节点优化 6 钢结构深化 7 设计阶段 机电管线综合 机房BIM深化 碰撞检查 净高检查 结构预留洞口 施工场地布置 项目策划阶段 场布工程量计算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结构、机电、装饰深化设计 施工放线(现场管理) 施 虚拟漫游(现场管理) 分包工作面划分(现场管理) 阶 可视化技术交底 段 项目实施阶段 碰撞检查(深化设计) 施工工艺模拟 施工方案模拟与优化 钢筋翻样、下料 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成本管理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建一局集团项目BIM技术实施标准化指导手册修订版) 前言 2016年12月集团BIM工作站依据《中建一局集团建筑信息模型(BIM)技 术研究与应用考核评价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建筑工程 施工BIM技术应用指南》(以下简称《BIM技术应用指南》),编制并发布了《中建 一局集团项目BIM技术实施标准化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标准化指导手册》), 为集团子企业及项目BIM技术的管理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实施依据.

结合集团BIM技术应用实际情况,集团于2017年6月对《考核评价实施细 则》进行修订并发布.

为方便使用者的查阅和配套使用,集团BIM工作站对《标 准化指导手册》中《四、项目BIM技术实施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增加了 考核专业类别、制定了相应的工程应用等级考核标准、编制了不同应用等级的应 用点推荐表,明确了设计院、施工总承包工程及专业分包工程的应用方向与内容, 手册中其他内容保持不变.

本手册仅作为项目BIM技术实施的指导文件之一,具 体实施细则应同时遵循集团发布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修订版)、《BIM技术应 用指南》.

由于集团BIM管理体系、应用内容及考核标准还在进一步的完善,本手册也 会不定期进行更新,保证其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一、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 根据项目应用目标及团队整体能力,项目BIM技术的应用可通过委托第三 方、项目BIM型BIM团队与项目型BIM团队三种模式完成.

由于完成方式的不 同,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与团队职责分配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项目在应用BIM技 术过程中应结合项目特点与应用目标选择适当的组织架构,但是随着集团BIM技 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最终集团范围内所属项目团队都应是项目型BIM团队.

1、委托第三方团队实施完成 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业主委托,另一种是由于项目自身实施能力的不 足,寻找第三方实施单位来实现.

针对第一种模式,可按照业主的要求配合第三 方单位完成合同约定内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建立并培养自己的实施团队, 收集过程成果:针对第二种实施模式,严禁将工作委托第三方单位,项目团 队应配备相应的人员参与第三方单位的工作,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充分检测并应 1
用相关成果.

其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提供项目BIM成果 提供图纸及BIM需求 项目施工团队 第三方BIM团队 第三方BIM团队 搭建BIM模型 进行BIM应用 全专业BIV模型 图1委托第三方团队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 2、BIM型BIM团队主导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建立专职BIM团队,负责建模与模型维护,在应用的过 程中发现问题,由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土建、机电、精装修、幕墙、景观等 专业成员解决问题,再由BIM团队在模型中执行,形成相关的文件与成果辅助现 场施工.

这种模式的实施流程路线长,项目人员、设备等投入比较大,主要适用 于BIM推广阶段.

对于有实施困难的,可以由集团BIM工作站及公司团队或者第 三方团队进行相应的技术支持.

其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项目团队 BIM实 施部 技术部 商务部 工程部 持出间胞 图2项目BIM型BIM团队组织架构及工作流程 3、项目型BIM团队主导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组建专门的BIM实施团队,将BIM职能融入到每个部门的 管理流程中,项目全员或者是项目团队中成员一人多职,转变原有工作模式,各 系统员工,直接作为BIM实施人员,双重岗位,对项目BIM需求把握更精准,最 终实现项目BIM工作的全员参与.

其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项目团队 技术部 工程部 商务部 机电部 ...... 项目团队组织架构不变,每个部门的部分或全部员工具备应用BIM技术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图3项目型BIM团队组织架构及工作流程 二、资源配置 1、软件配置 目前BIM技术应用的软件种类比较繁多,部分软件的功能类似,应该针对项 目的应用目标及功能需求选择不同的软件,相应软件配置建议如表1所示: 表1软件资源配置要求 实施专业 软件资源 Autodesk Revit版本:2015及更高 土建建模类 SketchUp软件版本:2014及更高 鸿业科技BIMSpace 版本:2015及更高 Autodesk Revit版本:2015及更高 机电建模类 MagicCAD版本:2015及更高 鸿业科技BIMSpace 版本:2015及更高 钢结构建模类 Tekla软件版本:19.0及更高 Autodesk Revit版本:2015及更高 基础设施类 Autodesk Civi13D软件版本:2015及更高 达索CATIA版本:V6R及以上 AutodeskNavisworks软件版本:2015及更高 BIM模拟类 广联达BIM5D平台 清华4D-BIM平台 品茗三维施工策划软件 Autodesk 3ds Max软件 版本:2014及更高 动画演示类 Lumion软件版本:4.0及更高 AutodeskNavisworks软件版本:2015及更高 广联达BIM5D平台 管理协同类 清华4D-BIM平台 上海译筑E-BIM 移动端 广联达BIM5D施工现场 Autodesk BIM 360 2、硬件配置 硬件资源是支撑项目BIM实施的IT架构基础,主要指项目BIM实施过程中 应用的客户端计算机,其主要包括:
核心工作站:要求具有较强的图形运算处理能力,主要负责整合各专业模型、 效果渲染、数据模拟等图形计算处理工作.

客户端:要求具有一定的图形运算处理能力,主要负责单专业模型的建模、 效果渲染、数据模拟等图形计算处理工作.

移动工作站:是兼具工作站与笔记本电脑的特征,具备较强数据图形运算处 理能力.

在项目BIM实施过程中,除相关的BIM技术应用,还应兼顾会议汇报, 多方协同,交流学习及展示等移动办公需求.

对于一个项目BIM技术应用实施过程而言,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高端配置的工 作站,在实施过程中投入的硬件配置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包含的是核心工作站, 主要满足服务器及模型整合需求,对数据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次是满足拆分后 各专业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需求的客户端:第三部分需要考虑的是内部和外部网络 因素,对于有云服务需求的应具备良好的外部网络环境,同时可以更灵活的运用 创建好的内部局域网环境:第四部分是移动端的应用,核心工作站与客户端都可 以与移动端进行良好的互动,通过移动端采集现场数据,进行过程管理与控制.

硬件组织架构图详见图4.

客户端1 核心工作站 客户端2 云服务 品 出图 施工现场 移动潮3 客户3 图4硬件组织架构图 与应用BIM相关的部门可投入1一2台客户端电脑.

硬件配置可参考表2: 表2项目BIM硬件配置要求 硬件配置 客户端电脑 移动工作站 CPU 主频:3.5GHz及以上 主频:3.0GHz及以上 内核:4核心8线程或8核心及以上内核:4核心8线程或8核心及以上 4
支持最大内存:32GB 支持景大内存:16GB CPU:64位处理器 CPU:64位处理器 显存容量:2G以上 显存容量:2G以上 显存位宽:256bit以上 显存位宽:256bit以上 显卡 显存类型:GDDR5 显存类型:GDDR5 流处理单元:1664以上 流处理单元:1280以上 接口类型:HDMI/DVI/VGA DirectX:11 以上 内存 16GB DDR3及以上 16GB DDR3 及以上 硬盘 128GB SSD固态及以上 128GBSSD固态及以上 显示器 24英寸支持1920×1080以上 15.6英寸支持1920×1080以上 操作系统 Win7 Pro 64bit 及其以上 Win7 Pro 64bit 及其以上 三、项目应用目标分类 根据集团在施项目类型,对其BIM应用目标要求分类如表3所示.

表3项目BIM应用目标要求 项目类型 业主BIM应用需求 应用目标级别 模型细度级别 住宅项目 无 C级 L0D350 有 按业主要求且≥C级 L0D350及以上 超高层项目 无 B级 100400 有 按业主要求且≥B级 L0D400及以上 高科技电子厂房 无 B级 L.0D400 有 按业主要求且≥B级 L0D400及以上 非上述类别 无 C级 LOD350 15 ≥10 x2 B级 >10 ≥5 且≤9 / C级 >1 且≤10 >1 且<5 / 表5基础设施项目考核标准等级划分表 标准级别 I级应用点(个) Ⅱ级应用点(个) I级应用点(个)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建一局集团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研究与应用考核评价实施细则 (试行) 1.目的 为更好更全面地普及与推广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支撑《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研究实 施方案》的落地实施,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以考核评价为手段建立评价体系,推动企业向“静益、 智慧、绿色、信息化”的方向转型升级,本细则试行期为两年.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内各子企业及其在施项目的BIM技术研究、应用、推广与普及工作的综合评价,其 中列入考核的项目为2016年1月1日之后开工的项目,2015年12月31日之前开工的已经应用BIM技术 的重点项目继续深入研究并列入考核范围.

3.考核周期 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4.考核评价内容、标准 考核内容由在施项目和企业BIM技术研究应用情况两部分组成.

(1)在施项目的考核评价内容详见附表《BIM技术应用评价标准表》,考核标准等级划分为A、 B、C三个标准级别,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标准级别 I级应用点(个) Ⅱ级应用点(个) Ⅲ级应用点(个) A级 >15 012 B级 >10 ≥5且≤9 C级 >1且≤10 >1且<5 / (2)企业BIM技术研究应用情况的考核评价内容主要包含企业的族库、平台、BIM标准、BIM 指南、示范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5.考核评价结果 企业整体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要求如下: 等级 在施项目应用情况 企业级应用情况 说明 A级应用覆盖率达到10% 拥有企业的BIM标准、指南等: 优秀 B级应用覆盖率达到40% 应用覆盖率=应用项目个数/本年度 集团级BIM技术示范工程3项以上: 在施项目总数*100% C级应用覆盖率达到80% 建立了企业BIM专家库: 等级 在施项目应用情况 企业级应用情况 说明 每年培训2次以上,企业人员培训覆 盖率达到30%. 拥有企业的BIM标准、指南等: A级应用覆盖率达到5% 良好 集团级BIM技术示范工程2项以上: 应用覆盖率=应用项目个数/本年度 B级应用覆盖率达到30% 得分 建立了企业BIM专家库: 在施项目总数*100% C级应用覆盖率达到70% 每年培训2次以上,企业人员培训覆 盖率达到20%. 集团级BIM技术示范工程至少一项: B级应用覆盖率达到20% 合格 应用覆盖率=应用项目个数/本年度 每年培训2次以上,企业人员培训覆 C级应用覆盖率达到60% 在施项目总数*100% 盖率达到10%. . B级应用覆盖率不足20% 不合格 应用覆盖率=应用项目个数/本年度 C级应用覆盖率不足60% 在施项目总数*100% 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优秀为≥90分,良好为≥80且<90分,合格为≥70且<80分,低于70 分(不含70分)为不合格. 本项考核评价分项占科技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权重为10%,最终分值得计算方法为: 最终分值=BIM技术研究与应用考核评价分值×权重数 6.考核评价组织 由集团技术中心负责对各子企业的BIM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在每年的11 月启动考核,12月底完成考核,次年一月底前完成考核报告,发布考核结果. 7.考核评价过程 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项目经理部自查 项目BIM技术负责人按照《BIM技术应用评价标准表》的内容及标准按月牵头组织项目部对应 用情况自查并填写《BIM技术项目检查表》,汇集成果并形成自查报告. (2)子公司检查 项目部完成BIM技术自查之后,子公司总工或BIM技术的主管领导按季度牵头组织对本单位的 在施项目的BIM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形成应用成果总结报告. (3)集团抽查 集团技术中心针对各子企业及重点项目的BIM应用情况及成果进行重点抽查. 8.考核后整改 被考核子企业应按照考核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在次年进行整改提升,由集团 技术中心再次进行考核. BIM技术应用评价标准表 应用 序号 应用点内容 级 评价标准 应用 阶段 别 选择 BIM技术投标方 I 响应招标文件的“BIM应用方案或演示”的相关章节编制技术 案 标,技术标排名前三. 投标 报价 2 投标演示 制作施工方案动画,进行投标方案演示、答辩,提升技术方案 阶段 1 表现. 3 投标报价策划与 I 根据招标清单量进行投标报价与成本预测,提取工程量,套定 建议 额,形成成本信息,为投标提供数据支持. 4 BIM实施策划 I 编制《BIM实施方案》,有明确的组织机构与团队成员. * 5 BIM实施标准 I 制定BIM实施流程与标准,统一标准和要求. * 6 BIM培训 I 对实施团队进行培训,各专业人员能够准确建立专业模型. * 7 编制材料计划 I 利用BIM模型提取材料用量,制定材料控制量与节点,编制材 项目 料采购计划. 策划 8 施工进度策划 提供可视化4D虚拟模型,动态展示项目进度,检验进度计划合 阶段 理性. 按地下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施工等不同阶段对 9 施工场地布置 施工场地布置进行协调管理,检验施工场地布置的合理性,优 化场地布置. 01 成本策划 提供施工图预算进行目标成本控制,为工程过程成本管理、与 分包进行工程结算提供数据支持. 11 碰撞检测 各专业碰撞检查、管线综合、净高检查等. * 12 施工工艺/工序 配合工程施工需求,进行三项以上的基于BIM技术工艺/工序的 模拟 模拟演示. * 13 可视化技术交底 利用BIM技术进行三项以上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 14 施工方案编制 利用BIM技术配合两项以上方案编制中的节点分析、计算、验 I 算等. * 15 利用BIM技术进行装饰深化设计、出图等. * 16 利用BIM技术进行结构深化设计、出图等. 施工 17 深化设计 1 利用BIM技术进行给排水深化设计、出图等. * 阶段 18 I 利用BIM技术进行暖通深化设计、出图等. * 19 I 利用BIM技术进行电气深化设计、出图等. * 20 I 利用BIM技术进行弱电深化设计、出图等. * 21 二次结构、砌体 施工 协助完成二次结构、砌体的优化组合方案,计算砌体实际用量. 22 采集现场数据,建立质量缺陷、安全风险、文明施工等数据资 I 料,形成可追溯记录. 质量、安全管理 23 I 通过模型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质量验收,形成验收信息、资 料及可视化记录. 4 应用 序号 级 应用 阶段 应用点内容 别 评价标准 选择 24 能够动态识别现场危险源并及时做出警示. 25 施工方案对比分 进行三项以上基于BIM技术关键技术施工方案进行方案比选, 析 选择最优施工方案. 水 26 钢筋施工指导 Ⅱ 进行钢筋量统计、施工放样等精细化管理. 27 施工图管理 II 利用BIM模型进行深化设计,配合出节点施工图等. * 28 钢结构采购、加 提出钢结构构件采购计划,对构件进行物流跟踪,进行钢结构 工及安装 安装、进度等管理. 29 材料管理 按节点要求编制材料计划,材料精细化管理. 30 垂直运输管理 大型设备与结构施工的模拟、计算分析,确保方案最优. 31 分包管理 II 分包配合进行模型整合、分包工程的进度和工程量管理等. 32 工程资料管理 ⅡI 采集现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数据,与模型即时关联等. 33 移动终端 II 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可视化技术交底等. 34 物联网跟踪技术 进行钢结构、混凝土及人员的管理. 35 3D扫描、测量 将BIM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实现施工图信息和施 工现场实测实量信息的比对和分析. 36 工程结算 提供结算工程量,审核分包工程量,与业主进行工程决算等. 竣工 37 BIM模型维护 ⅡI 整合各阶段模型,接收、录入与产生相关信息,更新和维护BIM 交付 竣工模型. 阶段 38 辅助峻工验收 ⅢI 制作现场峻工图,配合峻工验收. 39 BIM模型管理 运维 ⅢI 形成峻工交付BIM模型,对模型进行维护更新. 阶段 40 运维信息管理 ⅢI 能配合业主进行模型空间、设备养护、维保时间等信息进行管 理. 说明: 1.1级应用点18个,Ⅱ级应用点14个,Ⅲ级应用点8个,标注为“*”的应用点是优先选择的应用点. 2.若在施项目应用的BIM技术应用点不在本表范围内,由集团技术中心对应用点进行评价后确定应用等级,与 其他应用点合并考评. 3.施工方案编制中2项为应用点评定的基础数据,每多两项方案编制在统计时可以增加一个I级应用点个数. 4.施工工艺/工序模拟、施工方案对比分析中3项为应用点评定的基础数据,每多两项方案对比分析在计算时 可以增加一个Ⅱ点个数,以此类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建一局集团企业标准 工程施工BIM模型 建模标准 Modeling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BIM Model in Engineering Q/YJ0652016 2016-03-31发布 2016-05-01实施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中建一局集团企业标准 工程施工BIM模型 建模标准 Modeling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BIM Model in Engineering Q/YJ0652016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16年5月1日 2016北京
关于发布中建一局集团企业标准 《工程施工BIM模型建模标准》的通知 集团总部各部门、各子企业及区域公司、事业部: 为进一步推进集团BIM技术应用水平,规范BIM模型建模流程,由集团 BIM工作站组织相关单位编制的《工程施工BIM模型建模标准》已通过评审, 编号为Q/YJ-065-2016,现子发布.

本标准自2016年5月1日开始施行.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2016年3月31日
前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 BIM)作为一项新 的信息技术,已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应用,通过应 用BIM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减少因”错、缺、漏、碰”导致的设计 变更,实现降本增效.

为提升集团BIM技术应用水平,规范BIM模型的建模流程,集团BIM工作 站经过研究实践之后,组织有关单位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制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会随着BIM技术的发展进行必要的修订更新,具体内容由集团 BIM工作站进行解释.

《工程施工 BIM 模型建模标准》 编写委员会 2016年3月31日
《工程施工BIM模型建模标准》 目 录 编写委员会与审定委员会 编写委员会 1.8则 2、术语 主 任:薛刚 3、基本规定 副主任:杨晓毅 3.1建模基准规则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3.2建模依据 3 主要起草人:姜月菊赛蓄李晓文郭暗峰潘晓龙何青 3.3 模型命名规则 3.4统一建模规则 林岩孙征孔德重梁红玉白字万仁威 3.5各专业模型建模要点 3.6空间关系管理 5 童晶林展航朱字波刘刚诸进郑德辉 3.7 模型拆分原则 3.8 模型协作原则 6 4、基础设置 7 4.1系统设置 4.2系统族设置 7 审定委员会 10 主 任:薛刚 43尺寸标注设置 12 4.4基础设施类基础没置 18 副主任:杨晓毅 5、模型精组度及信息管理 21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5.1一般规定 21 委 员:陈蕾李松眠梅晓丽侯本才刘嘉菌金晓飞 5.2模型精细度 21 5.3 模型信息管理 22 施林铁孟庆礼赵娜李小利徐巍 6、专业梗型建模流程 23 6.1土建(基础设施)建楼流程 23 6.2专业模型建模流程 2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1.110 J04 SCGS 中国图学学会标准 T/SCGS311001-2019 技术产品文件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等级标准 Technical product documentati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Skills Level Standard 2019-08-07发布 2019-08-08实施 中 国 图学学会 发布
目次 前 引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能等级划分与考核.

4.1技能等级. 4.2技能培训要求. 4.3技能考核要求. 4.4 专业道德及基础知识要求. 4.5 专业技能要求. 4.6技能考核权重表. 18 参考文献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1.7-2017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图学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清华大学、中 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静、张建奇、强毅、张建平、马智亮、谢卫、董建峰、徐曼洋、 霍光辉、胡振中.

引言 为进一步完善行业技能专业标准体系,为专业技能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 依据,中国图学学会依据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本标准的编写.

BIM(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管理 的技术体系,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实施、运行和维护的全 生命期过程中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 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设、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 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标准以现阶段BIM技能人员所需水平和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和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对BIM技能的工作范围、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

IⅢ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等级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和行业从业者.

本标准用于BIM技能等级的划分与考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66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 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GB/T20000.7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 GB/T51212-2016建筑信总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51235-2017建筑信总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GB/T51269-2017建筑信总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GB/T51301-2018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GB/T51362-2019制造工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JGJ/T448-2018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人社厅发(2018)26号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版) 3术语和定义 GB/T12366、GB/T20000.1、GB/T20000.7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版)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BIM 技能BIM Skills 使用计算机通过操作BIM建模、应用及管理软件,能将建筑工程建造中产生的各种模型 和相关信息,制作成可用于工程设计、施工和后续应用所需的BIM及其相关的二维工程图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 体 标 准 T/SCIIA2-2019 未来科学城 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标准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 Standard for Future Science Park 2019-01-15发布 2019-01-15实施 中关村智慧城市信息化产业联盟发布
T/SCIIA 2-2019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4.1总体要求.

4.2BIM应用要求... 5平台模型数据要求 5.1模型文件基本要求 5.2模型坐标设置标准(三维协同) 5.3机电和市政专业系统设置标准 5.4模型构件命名要求, 5.5模型细度及参数要求.

10 6单体建筑BIM模型要求 12 6.1模型搭建基本原则. 12 6.2环境创建标准 12 6.3样板设置标准, 12 6.4构件命名标准.

14 6.5模型搭建标准 14 6.6房间面积模型标准 16 6.7防火分区(人防分区)面积模型标准 16 6.8材质设置标准.. 16 6.9构件搭建注意事项 17 7地块场地BIM模型要求 17 7.1模型搭建基本原则 17 7.2样板设置标准, 17 7.3模型搭建注意事项 18 8过程审核与项目文件管理
T/SCIIA 2-2019 8.1样板审查.. 18 8.2材质库审查, 19 8.3族库审查.. 19 8.4模型成果审查, 21 8.5项目文件管理, 22 附录A:构件命名规范表. 25 A.1建筑结构专业相关的基本构件命名标准 25 A.2给排水、暖通专业相关的基本构件命名标准 31 A.3强弱电专业相关的基本构件命名标准. 33 附录B:模型说明文件, 35 参考文献. 36
T/SCIIA 2-2019 前言 本标准共8章,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平台 模型数据要求、单体建筑BIM模型要求、地块场地BIM模型要求和过程审核与项目文 件管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 责任.

本标准由中关村智慧城市信息化产业联盟、北京未来科学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 出.

本标准由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关村智慧城市信息化产业联盟、北京未来科学城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北京东方炫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辛巴达睿(北京)信总技术有限公司、北 京博锐尚格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新城镇化(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未来 科学城置地有限公司、北京未来科学城置业有限公司、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 京泰华智慧城市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御道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辛继巍、张威、肖鹏、陈庆财、梁建斌、于跃、李海霞、庆兴 发、窦强、冯蕾、秦晶、牛彦涛、刘春平、谢圆平、席太文、刘峰、鲍张敏、徐继勇、 付奕林、孟凡奇.

T/SCIIA 2-2019 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房城乡建 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的要求,推动未来科学城建筑信息模型 及地理信息系统(GI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在工 程全生命期中的集成应用,提升未来科学城智能城市试验区建设水平,制定本标准.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贯彻《北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要求,以《中国建筑信息化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建筑信息模 型标准框架研究(CBIMS》为理论基础,参考《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民用建 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北京)(DB11T1069-2014)相关标准,总结北京工程勘察设 计行业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未来科学城园区开发建设管 理实际,广泛征求意见,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原则编制该标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ZTT 智慧城市系列标准 T/SCSS022-2017 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 规划导则 2017-01-01发布 2017-02-01试行 中国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联合发布
智慧城市系列标准 目录 前 言 1 总则.. 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8 4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规划目标 12 4.1一般规定 12 4.2打造绿色低碳智慧城市. 12 4.3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 13 4.4构建建筑信息模型(BIM)信息互联与数据共享机制 13 4.5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目标 14 4.6实现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GISBIM) .14 5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规划原则 15 5.1统一标准 .15 5.2统一规划.. .15 5.3统一管理 16 5.4统一平台开发 16 6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分类 17 6.1一般规定. ..17 6.2智慧城市.. .17 6.3智慧建筑. 18 6.4智慧社区. 18 6.5智慧园区 18 6.6智慧城市展厅 19 7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分类 20 7.1一般规定 20 7.2地理信息系统(GIS) . 20 7.3建筑信息模型(BIM) 20 深圳市智慧城市团体标准联盟
智慧城市系列标准 7.4设施管理(FM) .21 7.5建筑智能化技术 .21 7.6云计算技术. .22 7.7物联网技术 .22 7.8大数据技术. .22 7.9无线通讯技术 23 7.10综合能耗管控技术 23 7.11信息与系统集成 .23 8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体系规划 25 8.1一般规定. 25 8.2建筑设计.. 25 8.3建筑建造. .25 8.4建筑运营 26 9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级一级平台规划. 9.1一般规定 .27 9.2平台结构.. .27 9.3平台支撑系统 .28 9.4平台技术应用. 28 9.5平台功能要求. 29 9.6平台数据库要求 30 9.7平台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交换要求 30 9.8平台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 30 10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规范 32 10.1一般规定. 32 10.2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资源要求. 32 10.3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深度要求 .32 10.4建筑信息模型(BIM)与设施管理(FM)应用要求 ..39 10.5建筑信息模型(BIM)与智能化系统(IBMS)应用要求 .40 10.6建筑信息模型(BIM)交付要求 40 深圳市智慧城市团体标准联盟
智慧城市系列标准 前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以下简称“BIM")技术是在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 是传统的二维设计建造方式向三维数字化设计建造方式转变的革命性技术,是促进绿 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 基础性技术.

推行BIM技术应用,发挥其可视化、虚拟化、协同管理、成本和进度控 制等优势,将极大地提升工程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管理水平,减少返工 浪费,有效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同时,将进一步增加建设工程信息 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对规范市场秩序和预防建设领域腐败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编制 《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规划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推 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

研究基 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 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

可以说,纲要的颁布拉开了BIM技术在我国施工企业全面推进 的序幕.

2014年7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

根据国家《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落实住建部《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文件的指示精神,遵照《智慧城市建设指南》的关于信息 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交换的规范与要求.

对智慧城市所涉及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 建造、运营中信息交互、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项目各参与方、各类数字化与智能化 平台及应用系统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制定智慧城市基于BIM统一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实施规范和系统间 互联互通的通信协议及接口标准.

避免在智慧城市各级平台及应用系统间,以及建筑、 社区、企业、单位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时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克服 重复开发、重复建设、重复部署、重复配置的整端,制定本《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 (BIM)规划导则》.

《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规划导则》包括:前言、总则、规范性引用文 件、术语和定义、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应用分类、技术分类、信息平台规划、应用 系统设计规范.

《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规划导则》不涉及智慧城市业务应用系统的设 计与实现功能的要求,涉及智慧城市应用系统设计时,应以具体项目业务应用和实现 4 深圳市智慧城市团体标准联盟
智慧城市系列标准 功能的实际需求、运营与管理模式、增值服务为依据,并遵循本《智慧城市建筑信息 模型(BIM)规划导则》规范要求.

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系统设计应具有开放 性、互联性、系统配置的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扩展性,并满足本《智慧城市建筑信 息模型(BIM)规划导则》在应用分类、技术分类、信息平台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 享交换的要求.

《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规划导则》由中国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和深圳 市智慧城市研究会提出,由《智慧城市系列标准》联盟组织编制.

《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规划导则》编制指导:李林教授.

《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规划导则》由上海宗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担任 主编单位,新加坡新电子系统(顾问)有限公司为副主编单位.

《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规划导则》主要起草人:马铁宝、李林、方华、 冯娅.

5 深圳市智慧城市团体标准联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B ICS 团体标准 T/SDJSXH 01-2021 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 Construct andevaluationstandardforsmart constructionsite 2021-05月-31日发布 2021-06-01实施 山东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引言.. 日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缩略语. 4 基本规定 5 系统平台 6智慧工地基础项. 6.1项目人员管理. 6.2视频监控管理. 9 危大工程监管. .11 9 现场物料管理. 15 6.5绿色施工管理 15 6.6安全隐患排查 17 7智慧工地推广项. 18 7.1 安全创新管理.. 18 7.2 质量提升管理.. 19 7.3 智能建造应用. 19 7.4 科技创新应用. 8评价标准 21
前言 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 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建筑大学、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八 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山东关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道远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建智慧建 筑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万群信息技术有 限公司、山东瑞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金钱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数慧通(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一开 控股(青岛)有限公司、山东建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大云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大鲁班国际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海滨、杨杰、孙冰、孙邦君、宁文忠、窦安华、丁党盛、贾燕、孙丽、迟百 吴、卢国华 本标准参编人员:张润泽、韩孝彦、王洪林、王东方、王智龙、王鹏飞、王满、于岩峰、张超、元玉 政、李明、朱华、朱骞、徐博、郑士举、刘栋、刘超、刘锋、刘东升、刘福光、刘海宁、刘光强、林大甲、 纪凡荣、周成龙、王剑阁、张东宁、张国玲、张钦全、张善良、孙超、赵纪峰、赵福龙、崔庆阁、崔志先、 郝占提、董永亮、魏树臣、樊德海、高乐光、杜晓燕、袁明侃、徐健、刘少宽、邵斌、韩宇、杨宝成、侯 绪彬、张振涛 本标准主要审查单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 全中心、青岛市建筑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姜经文、王东升、张英明、万立华、姚宏、窦海波、曲成平、周晓帆、闫子峰、 万睦 11
引言 为促进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指导 智慧工地建设,规范智慧工地评价,制定本标准.

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 1范围 1.0.1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设、应用及评价.

1.0.2智慧工地建设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应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167-2014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 GB/T36951-2018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3术语、缩略语 3.1术语 3.1.1 智慧工地 smart construction site 智慧工地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 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收集、处理、分析建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和数据,通过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 同运作,实现工地现场生产作业协调、智能处理和科学管理等功能的工程建设工地.

3.1.2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 smart construction site monitoring platform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委托的相关单位机构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智慧工地管理 平台的各模块,具有对施工现场各要素进行远程监管、统计分析及预警等功能.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是指应用于施工工地现场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工地现场人员、设备、物资、环境等 要素全面采集、监测、管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运作、分级管控,并与监管平台对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100.99 P A02 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团体标准 T/ZBTA 05-202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BIM应用深度标准 (Application depth standard of BIM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2021-05-28发布 2021-06-10实施 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发布
前言 根据《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浙建技创 [2017]45号)和《关于征集2020年协会团体标准的通知》(浙建技创[2019] 43号)的要求,由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成立标准编制组,经广泛 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内先进地区和单位的优 秀做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技术标准.

本标准分5章,主要内容分别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应用要 求:5峻工成果.

本标准由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负责管理,由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 址: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舜耕大道1111号:邮政编码:312300).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环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筑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建设公司 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洲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桦周星中刘文革毛显友李伟平顾文强郑立 宋晋牛艳肖宏沛金晓友刘威潘庆军袁俊 稽威威陈拯钱钧计晨渝张娟珍李勇杰徐凯 主要审查人:洪昌华、量仙、王琳、吴世鑫、褚鑫良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应用要求. 5.峻工成果. 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工程建设信息化实施,支撑建筑信息 模型技术在土建施工阶段的应用,制定本标准.

1.0.3土建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 省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 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2.0.2BIM模型BIMmodel 利用BIM建模软件生成的、建设工程基于BIM的信息模型,一般包含三 维几何信息及对应的基本属性信息.

2.0.3 场地布置 BIM 模型 BIM-based site layout model 利用BIM建模软件生成的、用于展示建设工程施工场地布置的BIM模型, 一般包括道路、大型机械设备、加工棚、材料堆放区、临边防护等模型.

2.0.4 模型细度level of development(LOD) 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

2.0.5 BIM应用 BIM application BIM技术应用的简称,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及 相关技术,实现一个或多个特定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2.0.6 4D BIM 在BIM模型上关联工程进度信息后所开展的BIM应用,可用于展示项目虚 拟建造过程,实施进度管理.

2.0.7 5D BIM 在4DBIM的基础上,在BIM模型上关联工程价格信息后所开展的BIM应 用,可用于展示项目随时间的资源需求,实施物料管理和成本管理.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100.99 P A02 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团体标准 T/ZBTA 06-2021 建筑工程施工BIM技术标深度标准 Engineering) 2021-05-28发布 2021-06-10实施 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发布
前言 根据《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浙建技创 [2017]45号)和《关于征集2020年协会团体标准的通知》(浙建技创[2019] 43号)的要求,由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成立标准编制组,经广泛 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内先进地区和单位的优 秀做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技术标准.

本标准分4章,主要内容分别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成果深度 标准.

本标准由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负责管理,由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地址:湖州市清 远路919号:邮政编码:313000).

本标准主编单位: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明德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百盛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筑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兆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天苑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协晟建设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孙俊王桦白长江钱钧奕锋柏昕晟 袁鹏飞盛日斌肖宏沛张晖蒋靖豪虞莉丽 沈利强姚伟忠吴世鑫李勇杰徐凯许丽娟 高挺杰侯宏亮 主要审查人:汪强郑夏翊王琳陈亮郑立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成果深度标准.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工程建设信息化实施,支撑建筑信息 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阶段的应用,为施工单位编写技术标时采用BIM 技术应用提供标准和参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招标投标的建筑工程施工类项目.

1.0.3建筑工程施工类项目招标投标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省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 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2.0.2BIM模型BIMmodel 利用BIM建模软件生成的、建设工程基于BIM的信息模型,一般包含三 维几何信息及对应的基本属性信息.

2.0.3 场地布置 BIM 模型 BIM-based site layout model 利用BIM建模软件生成的、用于展示建设工程施工场地布置的BIM模型, 一般包括道路、大型机械设备、加工棚、材料堆放区、临边防护等模型.

2.0.4 模型细度level of development(LOD) 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

2.0.5 BIM应用 BIM application BIM技术应用的简称,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及 相关技术,实现一个或多个特定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2.0.6 4D BIM 在BIM模型上关联工程进度信息后所开展的BIM应用,可用于展示项目虚 拟建造过程,实施进度管理.

2.0.7 5D BIM 在4DBIM的基础上,在BIM模型上关联工程价格信息后所开展的BIM应 用,可用于展示项目随时间的资源需求,实施物料管理和成本管理.

2.0.8 施工 BIM 技术标 BIM-based technical bids on construction 应用BIM技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类项目进行技术标投标.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240.01 P07 团 体 标 准 T/ZSA 69-2019 园区建筑信息模型(BIM)交付要求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 delivery requirements for industrial park 2019-12-31发布 2020-03-01实施 中关村标准化协会 发布
T/ZSA 69-2019 目次 前言 引言. N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基本规定. 4 5建模要求. 5.1命名规则 4 5.2模型精细度. 6 5.3模型创建. 6 5.4坐标设置. 7 5.5系统设置要求. 6交付内容 .8 6.1一般规定. 8 6.2设计阶段交付内容 9 6.3施工阶段交付内容.. 9 6.4运维阶段模型交付内容.. 10 7交付管理与知识产权.. 10 7.1交付协同 10 7.2模型网络交付 10 7.3模型信息输入与传递 10 7.4模型信息读取与更改 11 7.5园区交付成果管理 11 7.6知识产权基本规定 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园区设计模型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模型坐标文件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市政工程模型单元交付精细度 1 附录D(规范性附录)市政工程模型几何表达精度 19 附录E(规范性附录)市政工程模型信息深度. 24
T/ZSA 6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中关村标准化协会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关村标准化协会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关村智慧城市信息化产业联盟、北京未来科学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智慧城市云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炫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辛巴达 睿(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博锐尚格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新城镇化(北京)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未来科学城置地有限公司、北京未来科学城置业有限公司、北京帝 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泰华智慧城市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御道工程咨询(北京)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辛继巍、张威、周榕、肖鹏、陈庆财、梁建斌、桑进军、张淑艳、 许臣虹、刘峥、李海霞、庆兴发、窦强、冯蕾、秦晶、牛彦涛、刘春平、马康威、肖咏梅、 刘峰、鲍张敏、徐继勇、付奕林、孟凡奇.

T/ZSA 69-2019 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的要求,推动园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全生命期中的集 成应用,提升园区智能城市试验区建设水平,制定本标准.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贯彻《北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征 求意见稿)》要求,以《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和《建筑工程设计BIM应用指 南》为理论基础,重点参考《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等相关标 准,总结北京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园区开发 建设管理实际,广泛征求意见,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原则编制本标准.

T/ZSA 69-2019 园区建筑信息模型(BIM)交付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园区工程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建模要求、交付内容、交付管理与 知识产权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园区新建、扩建、改建和既有建筑工程(包括一级市政工程和二级土地开 发项目)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50854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50856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50857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51235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GB/T51269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GB/T51301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CJJ/T157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JGJ/T448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 1 模型单元modelunit 建筑信息模型中承载建筑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是工程对象的数字化表述.

3. 2 模型精细度level of model definition 建筑信息模型中所容纳的模型单元丰富程度的衡量指标.

几何表达精度levelof geometric detail 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几何表达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3. 4 信息深度level of information detail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160 CCS P 55 DB36 江西省地 方标 准 DB 36/ T 1442.7-2024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 第7部分:农村供水工程 Code of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part7:rural water supply projects 2024-10-12发布 2025-04-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442. 7-2024 目次 前 引 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安全管理, 5运行管理 6养护管理.. 7管理保障 附录A(资料性)农村供水工程供水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12 附录B(规范性)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指标及频次, 14 附录C(规范性)农村供水工程主要绩效指标.

15 附录D(资料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内容及频次 16 参考文献.. 18
DB36/T 1442. 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DB36/T1442-2021《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的第7部分.

第1~6部分已发布,名称如 下: 一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1部分:大中型水库: 一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2部分:堤防: 一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3部分:大中型泵站: 一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4部分:大中型灌区: 一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5部分:大中型水闸: 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6部分:农村水电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江西省水利 厅建设与管理处、江西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月平、龚羊庆、黄玮、占鹏、喻蔚然、唐少龙、王董子、唐湘伟、万浩平、 唐林波、游文苏、邓泽宇、彭冬水、胡西芳、高云平、胡贵州、汪庆、万思源、刘军辉、陈丹、徐明翰 I1
DB36/T 1442. 7-2024 引言 本文件的标准化管理是指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在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养护管理和管理保障等各 个管理事项及关键节点,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流程进行管理和操作,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以实现水 利工程安全运行、效益持续发挥、环境整洁美观等三大目标的活动.

为适应新形势下常态化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需要,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保障 三大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系 列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7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大中型水库,目的在于提供大中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一一第2部分:堤防,目的在于提供堤防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一一第3部分:大中型泵站,目的在于提供大中型泵站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一第4部分:大中型灌区,目的在于提供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一一第5部分:大中型水闸,目的在于提供大中型水闸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第6部分:农村水电站,目的在于提供农村水电站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第7部分:农村供水工程,目的在于提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本文件可为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主体有效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有助于水行政主管部门 加强监管并推动水利工程持续改进提升.

IⅡ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 080. 20 CCS P 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 准 DB36/T2031-2024 高弹沥青超薄罩面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elastic ultra-thin overlay 2024-10-12发布 2025-04-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2031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结构组合 6材料要求 7配合比设计 8施工... 9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DB36/T203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路网运 营管理公司、南方高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宜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泽欣、林天发、谭志兵、孙斌、万长明、温永华、刘燕、甘新众、付文群、 刘卫华、肖林朵、邓超、何不元、姜义斌、余华军、毛政红、刘群艳、姚仕伟、刘辉明、周燕、徐志祥、 郁江雷、魏小红、王立军、李想、丁蒙蒙、吴婷婷.

DB36/T 20312024 高弹沥青超薄罩面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弹沥青超薄罩面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结构组合、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 工、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与市政道路路面功能性表面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33.1-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3682.1-2018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 测定第1部分:标准方法 GB/T16777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JT/T533沥青路面用纤维 JT/T860.6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 JTG 3432-202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514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T5142-01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7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高弹改性剂Highelasticrecovery additive 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经过一定的工艺制备成均匀颗粒状,按一定比例掺加到沥青中,能够 显著提高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的改性材料.

3. 2 高弹沥青Bitumenwithhighelasticrecovery 基于高弹改性剂制备得到的25℃弹性恢复不低于90%的沥青.

3. 3 高性能粘层油 High-performance tack coat 25C拉拔强度达到1.0MPa以上,且不粘轮的液体沥青.

DB36/T 20312024 4基本规定 4.1高弹沥青超薄罩面主要用于非结构性损坏路面的功能性罩面.

4.2原路面车辙深度在10mm以下的可直接摊铺高弹沥青超薄罩面.

4.3高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分为开级配和密级配,原沥青路面渗水系数不高于120mL/min时,宜采用 开级配.

4.4原沥青路面技术状况和病害处治应符合JTG5142的有关规定.

4.5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板块脱空、错台、沉陷和拱起等病害的处治应符合JTJ073.1的有关规 定,在完成路面病害处治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面破损状况指数应不低于98,且路面国际平整度 指数应不大于2.2m/km、相邻板高差应不大于2mm,否则应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精铣刨后再进行罩面.

5结构组合 5.1一般规定 5.1.1高弹沥青混合料有4.75mm和9.5mm两种公称最大粒径,公称最大粒径为4.75mm的高弹沥青 混合料一般采用开级配,公称最大粒径为9.5mm的高弹沥青混合料可采用开级配,也可采用密级配.

5.1.2高弹沥青超薄罩面可采用同步或异步施工工艺,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应采用适宜的高弹沥青 混合料级配和粘层油.

5.1.3采用同步施工工艺时,高弹沥青混合科宜采用开级配,粘层油宜采用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油.

5.1.4采用异步施工工艺时,高弹沥青混合料可采用开级配,也可采用密级配,粘层油宜采用高性能 粘层油.

5.1.5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路面技术状况和路面结构形式等因素综合确定高弹沥青超薄 罩面的混合料级配类型和材料技术要求.

5.2功能性罩面 5.2.1应根据养护目标,结合交通荷载等级和现有路况特点提出高弹沥青超薄罩面的设计使用年限要 求.

5.2.2罩面方案设计前,应对原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路况调查及病害成因分析,并按相关 规范要求提出病害处治方案.

5.2.3适用于不同原路面结构类型的高弹沥青超薄罩面的厚度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高弹沥青超薄罩面厚度 原路面结构类型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 超薄罩面厚度(mm),不小于 4.75 10 沥青路面 9.5 20 水泥混凝土路面 9.5 22 6材料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高弹沥青混合料及原材料,需在施工现场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 160 CCS P 55 DB36 江 東西省地方 标 准 DB36/T 2058-2024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ermites control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2024-10-12发布 2025-04-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2058-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白蚁检查. 5危害等级评定.

6防治设计.. 7防治施工 8项目验收... 9回访复查. 10监测.. 10 11应急处置..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利工程白蚁危害分布图图例.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利工程白蚁危害检查记录表.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检查报告纲要.. 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表. 16 附录E(资料性附录)水利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报告内容格式. 17 附录F(资料性附录)水利工程白蚁防治项目施工记录表.

18 附录G(资料性附录)单位工程验收抽检情况统计表. 61 附录H(资料性附录)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回访复查表. 20 参考文献..
DB36/T 205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江西省水利科学院、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 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堤坝安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精诺检测有 限公司、抚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日博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敖跃飞、吴高伟、黄浩智、李珍、甘小艳、胡思军、张继松、郵煜川、刘明兰、 徐升、陈云翔、吴晓彬、高江林、周英雄、陈九灵、储旭、李峰森、陈敬玮、倪闽、曾秋华、韩志宇、 孙志斌、汪小珊、胡志坚、余强、胡斌、刘风桐、刘仁德、刘洋、王俊华、王海鹏、郭洪有、刘德昌、 赵建强、万品三、孙蓓、吴光辉.

ⅡI
DB36/T 2058-2024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蚁检查、危害等级评定、防治设计、防治施工、项目验收、回访复查、监测、应急 处置等水利工程白蚁防治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土石坝、土质堤防、土质高填方渠堤等水利工程的白蚁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DB36/T943.6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规程第6部分:其他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蚁患区Termite-damaged area 水利工程主体部分及其管理范围内可能存在白蚁危害的区域.

3.2 蚁源区Termite-happened area 在蚁患区之外的一定范围内存在白蚁活动且可能转移蚁患区的区域.

3.3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Termitecontrolofwaterconservancyproject 对存在白蚁危害的水利工程蚁患区与蚁源区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白蚁对水利工程 造成危害的行为.

3.4 泥被、泥线Mud shelter and mud tube 由工蚁用土粒制成的薄层泥皮,用以包裹和覆盖取食和活动通道.

成片状为泥被,成条状为泥线.

3.5 蚁道Termitetunnel 白蚁为连接主巢与副巢或者外出觅食、取水、分飞而修筑的通道.

DB36/T 2058-2024 3.6 分群孔Termiteflighthole 在白蚁分飞期由工蚁修筑、供有翅成虫飞离原群体的孔状结构.

又称分群孔、羽化孔、移殖孔.

3.7 待飞室Termite waiting chamber 分飞孔下方呈扁平状的腔室,是有翅成虫分飞前停留的场所.

又称侯飞室.

3.8 菌圃Termite colony 蚁巢的主体结构,为质轻、多孔海棉状的泥质疏松组织.

3.9 巢腔Termite nest cavity 白蚊修建巢穴时形成的空腔,每个巢腔内部都有菌圃,巢腔与巢腔之间由蚁道相连.

3. 10 鸡枞菌Collybia albuminosa 在白蚁活蚁巢上长出地面、子实体为伞状的真菌.

3. 11 鹿角菌Xylarianigripes 在白蚁死亡蚁巢上长出地面、子实体为棒状或枝状的真菌,是死亡蚁巢指示物.

3.12 饵料Bait 添加了引诱剂、取食刺激剂,对白蚁具有较好的引诱力和适口性、供白蚁取食的物质,不含灭杀白 蚁的有效成分.

4白蚁检查 4.1白蚁检查分类 4.1.1白蚁检查一般分为日常检查、普查、专项检查.

4.1.2日常检查由工程管理主体组织,检查人员一般为工程管理人员,检查频次一般为春季、秋季每 月检查1次~2次.

4.1.3普查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管理主体组织白蚊防治专业人员,对辖区内水利工程或某一类水 利工程白蚁危害进行检查,检查频次为3年~5年普查1次,可与安全鉴定同步开展.

4.1.4专项检查由建设单位组织专业人员对拟建的水利工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及除险加的水利 工程,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进行的白蚁危害调查.

4.1.5当水利工程首次发现白蚁危害或因蚊害导致发生险情的应开展专项检查.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 100 CCSR 18 DB36 江西省地方 标 准 DB36/T2032-2024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安全管理规程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expressway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safety 2024-10-12发布 2025-04-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20322024 目次 多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5养护作业前安全管理 6养护作业期安全管理 7养护作业后安全管理 附录A(资料性附录)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设施图例 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高速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图例 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安全生产资料内容 6 参考文献. 53
DB36/T 203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州管理中心、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司、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嘉和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建生、樊友庆、傅伟、钟天赐、刘兵、陈贵武、杨晓美、肖琪、朱渊、李鹏 飞、袁鹏、罗先明、刁文敏、刘建兵、肖斌、廖睿、谢俊、曾凡伟、罗雄环、吴春荣、周志辉、林琦、 黄健、余定健、熊涛、饶利民、袁燕云.

ⅡI
DB36/T 2032-2024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安全管理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安全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养护作业前安全管理、养护 作业期安全管理、养护作业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境内的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包括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实施并按 照项目进行管理的高速公路预防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工程.

日常养护作业可参照执行.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安全管理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68.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 GB/T28651公路临时性交通标志 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防撞缓冲车anticollisionbuffer vehicle 装有防撞缓冲装置、导向标志装置,在道路临时性封闭作业或低速跟随作业施工中,为行驶车辆提 供安全通行引导,并在失控车辆与防撞缓冲装置发生碰撞时,为失控车辆提供缓冲以及为作业区工作人 员提供安全保护的专用作业车.

3. 2 养护作业控制区trafficcontrolzone formaintenance work 为公路养护安全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控区域,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 渡区、终止区.

3. 3 智能预警设施intelligent warningfacilities
DB36/T 2032-2024 一种可自行采集定位信息并将数据上传,通过语音提示,为行驶车辆提供路况信息的设施.

4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4.1一般规定 4.1.1各参建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4.1.2各参建单位应具备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任何单 位和个人不得降低安全生产条件.

4.1.3各参建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 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4.2建设单位 4.2.1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租赁、材料供应、试验检测、安全服务等单位 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

不得违反或者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 序.

不得随意压缩工期.

4.2.2建设单位应落实安全生产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安全生产费用,并监督和管理安全生产费用使用 情况.

4.3设计单位 4.3.1设计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合同文件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 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4.3.2设计单位应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 注明,提出安全防范意见.

宜结合道路交通流量、线形、行车视距等特点,降低养护施工对交通影响.

4.3.3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和特殊结构工程,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文件中提出保障作业 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4.3.4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当对其设计负责,并按合同要求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现场服务.

4.3.5设计单位应开展动态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与参建各方沟通,持续优化交通保障方案和养护 安全作业方案.

4.4监理单位 4.4.1监理单位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符合下列规定: a)组长由总监理工程师担任: b)副组长由分管安全副总监担任: c)成员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和其他监理人员组成.

4.4.2监理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承担养护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

4.4.3监理单位应根据养护工程特点编制监理实施细则,细则中应明确安全监理的有关内容.

4.4.4监理单位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安全生产会议、 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双重预防机制、安全检查、应急管理、事故管理、消防安全管理、 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机械设备检查及特种设备复查、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复查、施工现场安全监理 等内容.

4.4.5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计量与支付申请资料.

4.4.6监理单位应组织项目监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12-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941-2024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on-site testing of strengthened existing building structures 2024-10-12发布 2024-12-30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on-site testing of strengthened existing building structures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12-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941-2024 主编单位: 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 批准部门: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福州
前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工程建设地方 标准复审修编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2020)13号)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 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 规定:4.新增混凝土质量检测:5.外粘纤维复合材质量检测:6.外 加砂浆面层质量检测:7.外加钢材加固工程质量检测:8.后锚 固质量检测:9.建筑物地基空润填充处理质量检测:10.结构构 件性能检验:附录.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修改了抽样方案及符合性 判定:2.新增了压电阻抗法检测结合面质量:3.新增了雷达法 检测建筑物地基空润填充处理质量:4.新增了相关记录表格.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健研检测集 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 市北大路242号,邮政编码:350001)或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62号,邮编:361004),以供今后修订 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 本标准参编单位: 厦门仙森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厦门中联永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华侨大学 厦门市房屋安全鉴定所 厦门市海沧区建设与交通工程质量 安全站 厦门轨道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垒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林晓康谢建华高卫国杜耀峰 张飞黄小勤李育连刘文彬 陈桂波许斌李浩 葛新辉 申立 陈旭龙吴少聪 卢惟铭 郑东明 赖春健陈志安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陈亚亮 陈跃辉林捷 林挺伟 王志滨 林金宗庄荣忠
目 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 2.1术 语 2 2.2符 号 3 3 基本规定 5 3.1 一般规定 5 3.2 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5 3.3 抽样方案及符合性判定 .7 3.4 检测报告 .12 新增混凝土质量检测 14 4.1一般规定 .14 4.2 检测内容与方法 14 4.3 结果评定.

.17 5 外粘纤维复合材质量检测 .19 5.1 一般规定 ..19 5.2 检测内容与方法 19 5.3 结果评定 20 6 5外加砂浆面层质量检测 21 6.1一般规定、 21 6.2 检测内容与方法 21 6.3 结果评定 .24 外加钢材加固工程质量检测 25 7.1一般规定 25 7.2 检测内容与方法 25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460-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7785-2024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dding elevators to existing multi-storey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24-10-12发布 2025-02-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dding elevators to existing multi-storey residential buildings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460-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7785-2024 主编单位: 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福建永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永富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 2025年2月1日 2024年福州
前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住房和 城乡建设行业2020年第一批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闽建办 科(2020)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结合我 省当前实际情况,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现行相 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章节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 设计:5施工:6.质量验收: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工业 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 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工业设备安 装有限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福新路297号,邮编:350011), 以供今后修订.

本标准主编单位: 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福建永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永富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福建力森建设有限公司 厦门广胜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集团华南有限公司 津华工程设计(厦门)有限公司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鼎荣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福建一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研究院有限公 司 中建富林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范志忠苏亚森赵令锋陈宗旭 陈景和刘敏宝唐琳陈杨柳 魏绍鹏 李寒姣陈福仁池碧连 李伟 魏建彪杜宏锯林夏雨 肖合顺范贵杰彭涛陈鹏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吴平春陈墩祥袁征姜绍飞 林迟林经康陈仪育
目次 1总 则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设 计 6 4. 1 总平面设计 6 4. 2 建筑设计 6 4.3 结构设计. .10 4.4 机电设计 .12 4.5 平层停靠设计, .13 5 施 工 14 5.1 一般规定 .14 5. 2 施工 15 5.3 安全、消防和文明施工 16 6质量验收 .18 附录A电梯停靠入户平面示意图 20 附录B增设电梯峻工验收记录表 22 附录C设备进场验收记录表 23 本标准用词说明 24 引用标准名录.. 25 附:条文说明 2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20-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968-2024 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foamed concrete 2024-05-11发布 2024-09-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foamed concrete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20-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968-2024 主编单位: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 2024年9月1日 2024年福州
前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 于公布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复审修编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 科(2020)1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泡沫混凝 土要求:4.泡沫混凝土制备:5.设计:6.施工:7.验收.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统一了泡沫剂与发泡剂的 定义,删减了发泡倍数、沉降距等术语:2.删除了泡沫混凝土按 质量吸水率的分级,部分性能要求调整至第5章设计:3.配合比 设计章节增加了泡沫混凝土密度、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的关系:4 增加了泡沫混凝土墙体设计等内容:5.按应用场景分节的施工内 容调整为按不同施工方式分节,增加了泡沫混凝土墙体施工内容.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 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 (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 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高新大道58-1号, 邮政编码:35010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 本标准参编单位:精易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省峻源新型墙体材料科技有限 公司 泉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 有限公司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众合开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泉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何松李碧华陈维灯韩冬冬 张彬彬 许晓梁林恩郑肠 黄书权 吴福顺陈克用陈新秀 施发军陈永锋 李兵许世涵 蔡晋安陈风锦 许世杰魏晓丹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曾志攀季韬林迟黄建华 张善庆王宗成郑守铭
目 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 2.2符号 2 3泡沫混凝土要求 5 3.1分类 5 3.2要求 6 4泡沫混凝土制备 8 4.1原材料 8 4.2配合比设计 8 一般规定 .9 I 配合比计算与调整 10 4.3 设备 12 4. 4 拌合物制备 13 5设 计 15 5.1 一般规定 15 5.2 泡沫混凝土屋面设计 15 5.3 泡沫混凝土楼(地)面设计 16 5.4 泡沫混凝土墙设计... 17 5.5 泡沫混凝土回填层设计 25 6施 28 6.1一般规定 28 6.2现浇泡沫混凝土 2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