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984-2024 河湖生态清淤工程勘察测量技术规程.pdf
ICS27. 140 CCS P 58 DB13 河 東北省地方 标 准 DB 13/T 5984 -2024 河湖生态清淤工程勘察测量技术规程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98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工程地质勘察, 6工程测量. 7勘察测量文件. DB 13/T 598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南京水科院 瑞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金源水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源、朱永涛、赵士文、霍学平、田园、朱宝锋、杨蒙、张承斌、马园园、 史密伟、刘婧、许丹、严雷鸣、张志华、赵洪亮、李小兵、朱洪昌、马超、蒋志铁.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 13/T 5984-2024 河湖生态清淤工程勘察测量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道、湖(淀)泊、水库生态清淤工程地质勘察、测量的总体要求和勘察测量文 件的具体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河道、湖(淀)泊、水库等生态清淤工程的勘察和测量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503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 GB5048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022年局部修订) GB/T50585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 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7002无人船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规程 CH/T7003内陆水域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规程 CJ/T340绿化种植土壤 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SL17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 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DB13/T5354中小型线状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B13/T5606河湖生态清激技术规程 DB13/T5798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清淤工程 为恢复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航运等水体功能或实现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目的,采用人工 或机械方式将淤泥清除至水域外,并对淤泥进行科学合理处置的工程项目.
3.2 河湖淤泥 河道、湖(淀)泊、水库水体底部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 成的、未固结的细粒或极细粒土的泥状土层.
3.3 生态清淤工程测量 在河道、湖(淀)泊、水库清淤工程等建设项目实施各阶段中,开展对清淤工程实施区、工程影 响区、淤泥堆存区、处置区等场地的一系列测量工作,为业主、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提供基础测 绘数据的活动.
1 DB13/T5984-2024 3. 4 生态清淤工程勘察 根据生态清淤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清淤工程实施区、工程影响区、淤泥堆存区、处置 区等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提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物理化学指标,编制勘察 文件的活动.
3.5 水下地形测量 对水体覆盖下地物、地貌的测量工作.
主要包括测深、定位、绘制地形图等.
4总体要求 4.1生态清激工程勘察、测量的工作区应包括设计清淤工程实施区、清淤工程影响区(河道、湖(淀) 泊、水库岸线区域)、淤泥堆存和处置等相关区域.
清激工程实施区主要指拟定的清淤范围所组成 的区域:清激工程影响区主要指拟定清淤范围边线至河道、湖(淀)堤脚线或水库正常蓄水位线外 的10~20m区域:淤泥堆存和处置区主要指拟定的堆存范围、临时围堰等组成的的区域.
4.2生态清淤工程勘察、测量应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查明工程区的气象、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 分析评价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查明清涤工程范围淤泥物理力学性质、物理化学指标,进行淤泥分类 等评价:查明淤泥堆存区岩土物理性质,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开展工程区地形、断面测量,为生 态清淤工程设计、施工过程、峻工验收提供基础数据和评价依据.
4.3生态清激工程勘察、测量工作的深度、周期和工作量应与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相适应,满足DB 13/T5606要求.
4.4应根据生态清淤工程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工 程物探、工程钻探、岩土试验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勘察方法:水域、陆域地形测量宜采用激光雷达 扫描、多波束测深、倾斜摄影测量等先进测绘技术.
4.5勘察测量作业安全应符合GB/T50585等相关标准要求.
4.6各阶段勘察测量工作应编制和提交工程勘察、测量的相关成果或报告.
5工程地质勘察 5.1基本要求 5.1.1生态清淤工程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为生态清淤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5.1.2依据项目建设程序,生态清淤工程地质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 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生态清涤工程地质勘察.
5.1.3生态清淤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搜集工程区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与测绘、勘察与取样、 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技术方法,分析清淤工程范围内河道、湖(淀)泊、水库的淤泥物理、化 学指标,查明清激工程范围内淤泥土层的性质、分布情况以及淤泥分类、环境质量等,以及淤泥堆 存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层物理力学特性、承载能力等.
5.2调查与测绘 5.2.1基本要求 5.2.1.1清淤工程勘察前应开展河道、湖(淀)泊、水库激泥调查评价工作,工作深度应满足各阶 段设计和施工要求.
5.2.1.2调查应搜集相关河道、湖(淀)泊、水库地区及周边地区信息资料,包括河道、湖(淀) 泊、水库的利用及规划管理资料、淤泥特征资料、水文特征资料、周边环境状况资料、周围企业生 成废弃物处置与排放资料等.
对通过调查资料搜集分析后初步形成的勘察点位进行现场踏勘,用以 校正、删除不合理及无法到达的点位,结合资料分析给出更合理、更具代表性的初始勘察点位布设.
5.2.1.3生态清涤工程调查应以淤泥污染物状况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为主.淤泥污染状况调 查应包括污染淤泥的污染来源、污染物类型、污染物含量、污染物分布、上覆污染水状况等内容.
工程地质调查应包含河道、湖(淀)泊、水库地貌特征的调查内容,对河道、湖(淀)泊、水库水系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T 5992-2024 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pdf
ICS 93.160 CCS P 55 DB13 河 東北省地方标 准 DB13/T5992 -2024 农村供水 工程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599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资源研究与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雪英、魏亮、任文厚、贾志军、刘斌、吕硕、贾坤鹏、王微、刘钊、张 昭、王改革、张学锋、李娜、范蔚丽、赵云云、王丽平.
DB 13/T 5992-2024 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总则,给出了信息设施建设内容、业务应用、平台功 能、安全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县级以下建有水厂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信息化相关的建设、管理等活动,其他类 型农村供水工程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4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4382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803水利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438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村供水工程 村镇供水工程 向县(市、区)城区以下的镇(乡)、村(社区)等居民区及分散住户供水的工程,以满足村镇 居民、企事业单位日常生活用水和二三产业用水需求为主,不包括农业灌涨用水.
3.2 农村水厂 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水源,具备净化、消毒、加压、配水等功能的农村规模化供水设施(设计 日供水量在1000吨以上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上), 3.3 农村供水站 具备净化、消毒、加压、配水等功能的农村小型供水设施(设计日供水量在1000吨以下或供水 人口在1万人以下).
3.4 农村配水站 水源来自县城(城区)水厂或农村水厂,供水设施承担配水任务的农村供水设施.
4总则 4.1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坚持“统筹协调、创新引领、协作共建、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基本 原则.
4.2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涉及的数字设施和业务宜共享使用,避免重复建设.
4.3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平台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工程运行监测、业务管理、预警调度等功能.
4.4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平台宜具备跨层级、跨部门数据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各类技术支 撑能力.
DB 13/T 5992-2024 5信息设施建设内容 5.1水源 5.1.1水源基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名称、类型、管理单位、取水口位置等.
5.1.2水源信息化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a)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信息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取水口水位、取水水量、水质监测设备及视 频监视设备安装: b)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信息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位、取水水量、水质监测设备及视频 监视设备安装.
5.1.3数据采集包括以下内容: a)水量监测,宜采用超声波流量监测仪: b)水位监测.
对于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依据取水位置、建设成本,选择雷达水位计、超声波 水位计、电子卡尺:对于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宜采用压力水位计进行监测: c)水源水质标准宜符合GB5749相关要求,实时在线采集的指标宜包含浊度,C0D,氨氮, PH,温度等.
5.1.4水源工程通信网络宜通过自建光纤或租赁运营商专线方式,采用有线通信,如果距离水厂位 置较远,不适合以有线形式传输,可以采用无线通信传输方式.
5.2水厂 5.2.1水厂基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水厂名称、设计供水规模、设计供水人口、供水范围、 管理单位、建成时间、水源水类型、净水工艺、工程图片等: 5.2.2水厂信息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水厂进出水水量、出水水质监测设备安装,及水厂大门口、消 毒间的视频监视设备安装: 5.2.3水厂出水水质标准宜符合GB5749相关要求,实时在线采集的指标宜包含温度、浊度、PH 值、溶解氧、电导率、余氯等: 5.2.4水厂通信网络宜通过自建光纤或租赁运营商专线方式,采用有线通信.
5.3供水站 5.3.1供水站基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名称、建设时间、管理单位、供水区域、工程图片 等.
5.3.2供水站信息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供水站进出水水量、出水水质监测设备安装,及场区、主要 设备间的视频监视设备安装.
5.3.3供水站出水水质标准宜符合GB5749相关要求,实时在线采集的指标宜包含温度、浊度、 P值、溶解氧、电导率、余氯等.
5.3.4供水站通信网络宜通过自建光纤或租赁运营商专线方式,采用有线通信.
5.4配水站 5.4.1配水站基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名称、建设时间、管理单位、配水区域、工程图片 等.
5.4.2配水站信息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配水站进出水水量、出水水质监测设备安装,及场区、主要 设备间的视频监视设备安装.
5.4.3配水站出水水质标准宜符合GB5749相关要求,在线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余氯.
5.4.4配水站通信网络宜通过自建光纤或租赁运营商专线方式,采用有线通信.
5.5配水管网 5.5.1配水管网基础信息包括管网布置、管径、压力等级、材料、埋深、建设时间等.
5.5.2配水管网信息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主干管网关键节点、分支节点等流量、压力监测设备安装.
5.5.3配水管网采用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方式.
2 DB 13/T 5992-2024 5.6末梢 5.6.1末梢基础信息包括地理位置、用水户名称、联系电话、用水性质、水表类型、安装时间等.
5.6.2末梢信息化建设包括水量、水质等监测设备安装.
5.6.3末梢出水水质标准宜符合GB5749相关要求,实时在线采集的指标宜包含浊度、PH值、电 导率、余氯等.
5.6.4末梢采用NB-10T、LoRa等窄带物联网无线通信方式.
6业务应用 6.1数据分析 为农村供水专管机构提供的数据分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分析、压力合格率分析、水质分 析、水质合格率分析、流量分析以及自定义分析.
6.2水费收缴 为农村供水专管机构提供的水费收缴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实收、欠费、预存以及用水户自主查 询、缴费、业务办理等.
6.3综合监管 为农村供水专管机构提供的综合监管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水源实时监控、水厂实时监控、供(配) 水站实时监控、分区实时监控、重点用水户监测及视频实时监控.
6.4供水调度 为农村供水专管机构提供的供水调度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需水预测、漏损分析、关阀搜索、漏 损点管理、隐患点管理及应急预案管理.
6.5巡检管理 为农村供水专管机构提供的巡检管理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巡检计划、上报事件查看、任务管理 及绩效考核.
6.6移动应用 为农村供水专管机构提供的移动应用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维养信息、监测点实时数据、系统报 警信息及日常巡检任务.
6.7维修报装 为农村供水专管机构提供的维修报装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报修、装表申请、维修列表、审 核审批、进度跟进以及结果查询.
6.8应急管理 为农村供水行政管理机构提供的应急管理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预警模型、预警指标、预警信息 和预案信息,实现供水安全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功能.
7平台功能 7.1数据共享机制 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包括从其他有部门(机构)共享获得与农村供水相 关的气象、水文、环境、早情、经济社会等信息和数据资料.
7.2共享交换库 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宜建立共享交换数据库,存储与其他平台共享交换的数据.
各类数据经审 核校验后存入相应的共享交换数据库,外部共享数据宜根据业务需要同步更新.
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T 5986-2024 农村供水管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ICS91. 140. 60 CCS P 41 DB13 河 東北省地方 标 准 DB 13/T 5986 -2024 农村供水管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986-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项目划分, 6管道埋设工程 7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8阀件、计量设备等安装 9带压开孔安装. 10管道附属构筑物施工, 11检验检测.. 12工程评定与验收, DB13/T598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任丘市水务局、沧州市渤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源、朱永涛、李振清、郭小刚、霍学平、王伟、刘志鹏、刘婧、王连杰、 张志华、刘文学、张博雄、张育栋、范士军、刘瑞图、吕茂林、赵英、玄立远.
DB 13/T 5986-2024 农村供水管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供水管网工程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项目划分、管道理设工程、开 槽施工管道主体工程施工、管道附属构筑物施工、检验检测、工程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及维养的农村供水管网的施工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2465管路补偿接头 GB/T4382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L223水利水电建设项目验收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村供水管网ruralwater supply network 3.2 开槽施工trenchinstallation 从地表开挖沟槽,在沟槽内敷设管道的施工方法,有开沟机开槽施工、挖掘机开槽施工、人工 开槽施工等.
[来源:GB50268-2008 2.0.9,有修改] 3.3 不开槽施工trenchlessinstallation 在管道沿线地面下开挖成形的洞内敷设或浇筑管道的施工方法,有水钻打孔法、定向钻法等.
[来源:GB50268-2008 2.0.10,有修改] 3.4 水平定向钻法horizontaldirectional drilling method 利用水平钻孔机钻进小口径的导向孔,然后用回扩钻头扩大钻孔,同时将管道拉入孔内的不开 槽施工方法.
[来源:GB50268-2008 2.0.15,有修改] 3.5 水钻打孔施工water dril1drillingmethod 借助于小型水钻打孔及顶推装置,将管节顶入土中的地下管道不开槽施工方法.
3. 6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water pressure testfor pressurepipeline 以水为介质,对已敷设的压力管道采用满水后加压的方法,来检验在规定的压力值时管道是否 发生结构破坏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允许渗水量(或允许压力降)标准的试验.
[来源:GB 502682008 2.0.21] DB 13/T 5986-2024 4总体要求 4.1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4.2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向施工、监理等有关参建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监 理单位核查并签发施工图纸.
4.3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期与施工部署,减少施工给村民及工商企业带来的交通、供水、排水等 影响,必要时设置临时供水、绕行道路、铺设钢板等措施.
4.4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进行项目实施.
4.5工程应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变更设计,如需变更设计,应按照相应程序报 审,经相关单位签证认定后实施.
4.6农村供水管网各单元(工序)或分项工程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个单元(工序) 或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进行检验:重要隐蔽工程应进行隐蔽工程联合验收,未经检验或验收不 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单元(工序)工程.
4.7在质量检验、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应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承担 材料和设备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承担水样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能力.
4.8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
4.9施工单位应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应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 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单元)工程按相 关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单元)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 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4.10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管理体系,制定各项施工管理规定,并 认真贯彻执行.
4.11施工单位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 粉尘、废气、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5项目划分 5.1基本要求 5.1.1农村供水管网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宜进行项目划分,项目按级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 单元(工序)工程三级:投资规模比较小的维养、提升巩固可以采用单位工程、单元(工序)工程两 级划分.
5.1.2单位工程:具有独立发挥作用或独立施工条件的建筑物.
5.1.3分部工程:在一个建筑物内能组合发挥一种功能的建筑安装工程,是组成单位工程的部分.
5.1.4单元工程:在分部工程中由几个工序(或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 基本单位.
5.1.5项目划分应结合农村供水管网工程特点、施工部署及施工合同要求进行,划分结果应有利于 施工质量管理,保障快速恢复供水,减少对村民和工商企业的影响.
5.2项目划分原则 5.2.1单位工程项目的划分宜依据施工合同标段并结合项目区划分,如果工程规模和工程量分配极 不平衡,也可根据工程量做出适当合并和分拆.
5.2.2分部工程项目的划分宜按照项目工程量结合项目区划分.
5.2.3单元工程项目的划分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a)村内给水管网工程项目规模较小,划分单元工程数量不易过细,宜按照施工图给水主管道 的分布,按主要街道、供水支线控制区、检修控制区(以下统称为控制区域)等作为单元 工程划分规模的标准: b)同一控制区域内明挖管道安装单元工程宜按照管沟土方开挖、管道安装、管道敷设、立杆 与水龙头安装、管沟土方回填、地面与路面恢复等分别划分为1个单元工程: c)同一控制区域内建筑物单元工程主要包括水表井、检修、阀门井等,宜照同一类型划分为 一个单元工程: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T 5993-2024 明渠堰槽流量计安装使用技术规范.pdf
ICS17. 120. 20 CCS N 42 DB13 河 東北省地方标 DB13/T5993 -2024 明渠堰槽 流量计安装使用技术规范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599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大方汇中仪表有 限公司、河北省仪表行业协会、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明、李彩霞、张博、赵宏建、王风翔、严晓斌、王洁.
DB 13/T 5993-2024 明渠堰槽流量计安装使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明渠堰槽流量计的安装、使用要求,给出了堰槽、静水井、水位传感器安装参数 和方式.
本文件不适用于含有大量漂浮物质和易激积物质的水流量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HJ15-2019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JJF1004-2004流量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3术语和定义 JJF1004-2004和HJ15-201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标准量水堰槽weirsandflumesforflowmeasurement 由上下游行近段、堰体和水位观测设施组成的用于流量计测量的装置.
[来源:HJ15-2019,3.2] 3.2 水位liquid level 河流、湖泊或水库相对于给定基准面的自由水面的高度.
[来源:JJF10042004,1.60] 3.3 明渠堰槽流量计openchannelweirsandflumesflowmeter 由标准量水堰槽和水位流量转换仪表(二次仪表)组成的流量计.
3. 4 静水井stillingwel1 腔体与大气和堰槽连通的一种井式建筑,用以测量相对静止的堰槽的水位高度.
3.5 行近渠槽approach channel 测流建筑物上游的一段渠槽,在该渠段中已形成适当的流态,可以确保正确地测量.
3.6 水舌nappe 堰上水流所形成的射流.
[来源:JJF1004-2004 2.19.7] 4安装 4.1量水堰槽安装 4.1.1通用要求 堰槽要求的行进渠槽顺直段长度.
行进渠槽底部水平面应与侧面垂直,充满水后不变形:轴线为直 1 DB 13/T 5993-2024 线,宽度一致.
行近渠道、下游渠道和静水井应用其他耐腐蚀材料预制而成,当用混凝土或砖石砌 筑时,应使用水泥砂浆抹面压光.
4.1.1.2堰板置于行近渠道末端,垂直安装,行近渠道、静水井和堰板均不应漏水.
4.1.1.3连通管应采用耐腐蚀管道材料.
泄水管应设于堰板最低处,用于检修或停水期间泄空堰体 上游积水.
淮水管直径应在(50~75)m之间,出口段安装阀门.流量测量过程中,阀门关闭时应 不漏水.
4.1.1.4下游渠道内应无杂物,水流通畅,不影响堰上水位,连接堰板处应加固处理.
4.1.1.5在堰槽体附近应设置水准点,用以校测渠底高程、堰顶高程、水尺及仪器安装零点高程.
4.1.2薄壁堰安装 4.1.21薄壁堰堰板垂直安装在顺直的、槽壁光滑的和渠底水平的矩形行近渠槽内.
堰板上游面为 一平面,在表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连线与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之间的斜率应小于1%.
4.1.2.2行近渠槽顺直段长度应大于水面宽度的10倍.
4.1.23三角形缺口薄壁堰缺口夹角的平分线与堰板中垂线应重合.
4.1.24矩形缺口薄壁堰缺口中垂线应与行进渠槽中垂线相重合.
4.1.2.5等宽薄壁堰堰顶为水平面,堰口宽度与行进渠槽宽度相同,堰板面与矩形行进渠槽水平轴 线成90°角.
等宽薄壁堰在堰板附近渠槽两壁应为垂直的光滑表面,沿高度方向渠槽宽度尺寸保持 一致.
水舌宽度尺寸应保持不变,渠槽边墙往堰板下游延伸长度应大于0.3倍实测最大水头.
堰顶 高程应大于堰体下游渠槽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0.1m.
等宽薄壁堰水舌底缘与下游水面之间的边墙 上设通气孔,使水舌上下表面始终与大气相通.
150mm以上.
常用薄壁堰的安装尺寸见附录A.
常用薄壁堰的示意图见图1、图2、图3.
B D p 图1三角形缺口薄壁堰示意图 DB13/T5993-2024 B 图2矩形缺口薄壁堰示意图 B=b 位流量护换位表 B=b 图3等宽薄壁堰示意图 4.1.3宽顶堰安装 宽顶堰垂直安装在顺直的、槽壁光滑的和渠底水平的矩形行近渠槽内.
行近渠槽顺直段长度应 大于水面宽度的10倍.
堰顶宽度允许误差为堰顶设计宽度的0.2%:堰顶水平面允许有0.1%的坡度.
堰体流态为自由出流时,下游水深不应超过总水头的63%.
矩形宽顶堰的示意图见图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T 5994-2024 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生产工艺要求.pdf
ICS77. 140. 50 CCS H 46 DB13 河 東北省地方 标 准 DB 13/T 5994 -2024 光伏支架用热轧钢 带生产工艺要求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99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天津铁厂有限公司、山东乾钢金属科技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国旗、郭晓亮、王杰文、黄伟丽、杨志刚、牛跃威、部军凯、赵志毅、马 刚华、陈四平、王信威、宋海旺、徐子谦.
DB 13/T 5994-2024 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生产工艺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的生产工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YB/T4003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生产工艺流程 4.1炼钢工艺流程 炼钢工艺流程图见图1.
转炉 炉后处理 LF精炼 连等 连铸场 图1炼钢工艺流程图 4.2轧钢工艺流程 轧钢工艺流程图见图2.
连铸坯 ★加 除 轧制 控冷 卷取 标识 缓冷 检验、试验 注:★表示关键控制过程.
图2轧钢工艺流程图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在生产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前应检测铸坏的低倍组织,铸坯横截面酸浸低倍组织试片上不应 1 DB 13/T 5994-2024 有中间裂纹,中心偏析低倍组织缺陷允许级别不大于1.0级-检测方法和缺陷评级应符合GB/T226、 YB/T 4003 的规定.
5.1.2不采用铁水预处理或精炼工艺的铁水中硫含量应不高于0.025%,P含量应不高于0.120%, 带渣量应不超过5% 5.1.3屈服强度大于450MPa的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经转炉治炼后应采用LF精炼,钢包不做要求.
卷取后应进行缓冷.
5.1.4屈服强度不大于450MPa的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经转炉治炼、炉后处理后可直接浇铸,钢包 应为正常钢包.
5.1.5钢的非金属夹杂物应按GB/T10561的A法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表1的规定.
当出现超 尺寸夹杂物时,超尺寸夹杂物数量应不大于1个,单类夹杂物应不超过2.0级.
表1非金属夹杂物要求 单位为级 A B C D DS 细 粗 租 粗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3.0 5.2炼钢工序 5.2.1转炉 5.2.1.1转炉治炼应一次倒炉出钢,特殊情况下只允许补吹1次.
5.2.1.2出钢温度应控制在1630℃~1680C之间.
需精炼处理的,可根据温降情况适当降低出钢 温度.
5.2.1.3出钢过程应采用滑板挡渣、挡渣球、挡渣锥等物料或装置进行挡渣.
5.2.1.4出钢时加入渣洗料,吨钢渣料消耗量应大于3kg:到出钢量1/2时加入脱氧剂和合金.
增 碳剂应在出钢量1/3~2/3时加入.
5.2.2炉后处理 5.2.21定氧:应测量钢水中的氧含量,氧含量应控制在0.0050%~0.0100%之间.
5.2.2.2脱氧:根据氧含量采用含铝物料进行脱氧,钢水的氧含量应不大于0.0010%,铝含量应不 小于0.020% 5.2.23合金化:脱氧完成后吹氩1min~2min再加入其他合金.
5.2.24吹氢:钢包吹氯过程中,钢水暴露直径应不大于300mm.
总吹氢时间应不低于8min.
处 理过程中若加入冷料调整温度或补加合金,在加入冷料或合金后吹氢时间应不低于2min.
5.2.3LF精炼 5.2.3.1钢水进站温度应不低于1560℃.
5.2.3.2精炼过程中应加入造渣料进行造渣,精炼装置应有底吹系统,白渣维持时间应不低于10 min. 5.2.3.3采用含钙物料进行处理,钙铝比应控制在0.05~0.10之间.
钙处理后的有效软吹氢时间 应不低于6min.
5.2.3.4精炼总时长应不超过50min.
5.2.4连铸 5.2.4.1浇注过程应有全程保护装备或手段.
5.2.4.2应避免在中间包烘烤后浇注,钢水过热度应不大于40℃.
5.2.4.3中间包渣层厚度应不大于50mm.
5.2.4.4钢包不应下渣,中间包不应加冷料.
5.2.4.5保护渣使用应根据钢种种类进行选择.
5.2.4.6结晶器应有保持液面变化平稳的控制装备,液面波动幅度偏差为土3mm.
2 DB 13/T 5994-2024 5.2.4.7拉速应保持稳定,拉速波动每30s应不超过0.05m/min.
5.2.4.8应有控制连铸坏偏析的设备或方法.
5.3轧钢工序 5.3.1加热 5.3.1.1加热炉应具备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
5.3.1.2加热一段温度应不低于1150℃,均热段温度应控制在1250℃~1300C之间.
5.3.1.3炉区应配备除鳞设备,能有效去除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
5.3.2轧制 5.3.21应具备宽度、厚度和板型等在线测量装置.
5.3.2.2粗轧区和精轧区应配备高压水除鳞设备,精轧前应配备飞剪装置.
5.3.2.3粗轧至精轧之间应配备保温装置.
应不超过80℃.
终轧温度应控制在800℃~880℃之间.
5.3.3卷取 5.3.3.1轧线应具备控冷装备.
5.3.3.2卷取温度应不超过640‘C.
5.3.3.3卷取前应配备吹扫装置,保证卷取时带钢表面无水残留.
5.3.4缓冷 屈服强度大于450MIPa的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应采用堆垛缓冷或放入缓冷坑等方式进行缓冷.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T 6001-2024 公路工程生石灰水泥土桩应用技术规程.pdf
ICS 03.220.20 DB13 河 北 東省地方 标 嬰准 DB13/T6001 -2024 公路工程生石灰水泥土桩应用技术规程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600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广庆、王贺、刘立申、施津安、刘剑、蒲昌瑜、杨博、陈和悦、郭瑞、 刘伟超、王志杰、徐鹏、肖健、曹正波、安风华、张林涛、威燕勤、刘彦涛、赵东旭、崔玉鹏、 陈鹏.
DB 13/T 6001-2024 公路工程生石灰水泥土桩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生石灰水泥土桩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设计、施工、质量检查与验 收.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路堤沉降类病害处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51330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D31-0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生石灰水泥土桩quicklimemodifiedsoil-cementpile 将土、水泥、粉煤灰、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拌合均匀成预拌料,再将生石灰粉与预拌料混合均匀 制成拌合料,用套管夯锤将拌合料分层夯填到孔内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
3. 2 充盈系数fillingcoefficient 单桩实际回填的拌合料体积与按照桩孔直径计算的理论体积之比.
4基本规定 4.1设计前,应对拟处治路堤及地基进行调查和勘察,掌握处治区路堤填料、地基土体、工程地质 和水文地质情况.
4.2勘察过程中,根据土层扰动样变化采取原样或部分扰动样进行土工试验,根据扰动样变化进行 标准贯入试验.
4.3生石灰水泥土桩桩长不宜超过15m.
4.4生石灰水泥土桩钻孔宜采用钻机干钻法成孔,不宜采用泥浆护壁方式.
4.5生石灰水泥土桩处治斜坡地基上路堤沉降类病害时,应增加约束路堤侧向滑移的技术措施.
路 提稳定性分析计算按照JTGD30中的规定执行.
4.6生石灰水泥土桩处治路堤沉降病害时,宜进行变形观测,变形观测应符合JTG/TD31-02的规 定.
4.7生石灰水泥土桩施工安全措施应符合JTGH30的规定.
5设计 DB 13/T 6001-2024 5.1一般规定 5.1.1土宜采用黏性土、粉土或粉砂土,也可采用尾矿砂,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5%.
不宜采用塑性 指数大于17的黏性土,不得使用耕土或杂填土,冬季施工时严禁使用冻土.
5.1.2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GB175的 规定.
水泥在储存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雨措施,严禁使用受潮、结块或变质的水泥.
5.1.3粉煤灰的理化性能、放射性、碱含量应符合GB/T1596的规定.
5.1.4添加剂应选用利于水泥缓凝且能与Ca(0H):发生胶凝固化反应的磷酸盐类等粉状添加剂.
5.1.5生石灰宜采用钙质块状生石灰,应符合GB/T51330的规定.
石灰块粒径宜为1cm~4cm, 粉粒含量小于5%:石灰中Ca0和Mg0的总含量不应小于80%.
生石灰储存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雨 措施.
5.1.6 生石灰水泥土桩的充盈系数宜为1.5~1.8.
5.1.7生石灰水泥土桩设计前宜根据现场路堤填料类型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添加剂进行配合比 试验.
无试验数据时,可按照表1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表1生石灰水泥土桩配合比建议值 预拌料 水泥 粉煤灰 添加剂 生石灰 % % % % 60 ~ 75 8 ~ 25 5 ~ 10 1 ~ 10 (0.5~1.0)倍预拌料 (1.0~1.5)倍预拌料 路堤填料含水率小于23%时: 路堤填料含水率大于23%时.
5.1.8生石灰水泥土桩成孔直径宜为150mm~200m,成桩直径宜为200mm~250mm.
5.1.9生石灰水泥土桩宜穿透含水率较高的土层,桩端宜置于承载力相对较高的持力层中.
5.1.10距离路面100cm~150cm时,应采用水泥土预拌料进行封桩,不应采用生石灰水泥土拌合 料.
路面面层范围内应采用沥青料回填夯平.
5.2桩间距计算 生石灰水泥土桩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间距宜为1.0m~1.3m,也可按照公式(1)计算: S=0. 95 2.Ps <²D= Pnd f ; Pas Pa) .(1) 式中: V S-桩间距(m): -一桩体经夯实、膨胀、挤密后,3个孔之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宜为0.90~0.93; P桩间路堤土的最大干密度(g/cm): 一一生石灰水泥土桩成桩后桩径膨胀系数,1.0~1.2: D一一夯实完成时桩体直径(m),可按照公式(2)计算: D = d√a.... (2) α-充盈系数: p--路堤土挤密前的平均干密度(g/cm²): d-一成孔直径(m). 6施工 6.1施工流程 生石灰水泥土桩施工工艺流程,按照图1进行. DB 13/T 6001-2024 施工准备 测里放样 钻机就位 水泥、土、粉煤灰 和外加剂预拌 站孔至设计深度 生石灰与预拌料拌合 分层夯实混合料至路面顶 以下 1.0~1.5m → 夯实面至面层底 分层夯实水泥土 面层范围内夯实沥青混合料 移机至下一桩位 图1生石灰水泥土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6.2施工准备 6.2.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人员配置、施工机械、材料供 应计划、施工顺序、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安全保证,环境保护等,并进行技术交底. 6.2.2施工前应熟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路堤填筑前原始场地平面图,路堤横、纵断面图以及路堤 加固处治设计图纸等资料. 并调查拟处治路堤地下管线等障碍物的资料. 6.2.3应根据现场条件、设备数量和类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进行施工. 6.2.4拌合料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梓合均匀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6.2.5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参数,试验桩不少于2根. 6.2.6施工前应进行交通组织设计,封闭施工作业车道,保证行车和施工安全. 6.3成孔 6.3.1钻孔机械可选用潜孔钻机、地质钻机或微型桩专用钻机等,冲击器直径与钻头直径比应大于 0. 85. 6.3.2成孔机械就位后,应保证安装平稳,在成孔过程中避免倾斜和偏移:成孔垂直度偏差应小于 1.5%:孔位中心偏差应小于10cm:预钻孔直径符合设计要求:桩孔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做好钻孔 记录. 6.3.3成孔过程中应做好软弱层上覆粗粒料填筑层防护,粗粒料填筑层宜采用套管护壁. 6.3.4清孔-采用潜孔钻机等风动成孔的桩孔应进行孔底虚渣清理,孔底虚渣厚度不应大于10cm: 清孔机械可采用地质钻机. 6.4拌合料制备 6.4.1桩体材料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6.4.2先进行水泥、土和添加剂的预拌料拌合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水泥土预拌料的含水率 应为最佳含水率的土2%. 预拌料拌合均匀后再与生石灰拌合,拌合料应在2h内用于桩体回填. 6.5成桩 6.5.1夯锤宜采用套管式夯链,夯锤外管直径与桩孔直径比值宜取0.75~0.85,锤芯质量不宜小于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T 5996-2024 公路基层病害聚合物注浆处治技术规程.pdf
ICS93.080.01 99 d S DB13 河 北 東省地方 标 嬰准 DB 13/T5996 -2024 公路基层病害聚合物注浆 处治技术规程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599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大广分 公司、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青银分公司、河北鸿森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军、张建军、胡艳民、王志丹、张中乐、武海燕、陶涛、侯梦阳、温亮 辉、于明辉、李默、靳红翠、叶永迪、梁媛媛、杨伟达、李媛媛、刘巍、焦海洋、何江静、武家正、 韩保勤、陈会、陈军营、全贞.
DB 13/T 5996-2024 公路基层病害聚合物注浆处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基层裂缝、脱空、哪浆等病害聚合物注浆处治技术的病害调查和检测、注浆 布孔、材料、设备和机具、高聚合物注浆施工工艺、地聚合物注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路面基层病害处治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4472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6343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8813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GB12009塑料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 GB/T15223塑料液体树脂用比重瓶法测定密度 GB/T22314塑料环氧树脂黏度测定方法 CJJ/T260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技术规程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F8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T280路面标线涂料 JTG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高聚合物注浆polyurethane injecting 通过专用注浆设备向路面结构注射多组份高聚合物材料,材料体积膨胀并形成泡沫状固体,填 充路面结构层中的裂缝及空隙、脱空等缺陷部位,挤排层间水,增强路面结构整体性的注浆方法.
3. 2 地聚合物注浆geopolymerinjecting 通过专用注浆设备向路面结构注射地聚合物混合浆液,填充道路基层内部松散、脱空等缺陷部 位,提升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注浆方法.
3.3 高聚合物膨胀比polyurethaneexpansionmultiple 高聚合物材料各液体组分平均密度与聚合物芯样表观密度之比.
4病害调查和检测 4.1一般规定 公路基层病害调查与检测包括表观病害调查与结构病害检测,以确定注浆处理的范围及深度.
DB 13/T 5996-2024 4.2表观病害调查 4.2.1按照JTGH10与JTG5210的要求,采用人工调查、全自动检测、路况AI遥检等方法,调 查路面表观病害,统计病害类型、位置、范围等.
4.2.2水泥路面表观病害类型调查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错台、唧浆、脱空等.
4.2.3沥青路面表观病害类型调查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沉陷、唧浆等.
4.3结构病害检测 4.3.1检测方法 结构病害检测包括探地雷达检测和钻芯检测,施工前应采用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路面结构检测.
4.3.2探地富达检测 4.3.2.1采用探地雷达检测结构层层间脱空深度,为注浆位置的选择与控制注浆深度提供依据.
4.3.2.2检测步骤:步骤一:每个车道检测三条纵向测线,测线布置在左右侧轮迹带及车道中线.
步骤二:分析雷达检测图像,绘制病害分布图.
步骤三:采用钻孔取芯,必要时挖探坑等进行对比 验证.
4.3.3钻芯检测 4.3.3.1路面钻芯检测的目的是判断裂缝的深度、宽度和基层的病害状况.
4.3.3.2取芯位置选择具有代表性病害位置.
4.3.3.3取芯深度至基层底部.
4.3.4结果分析 应根据探地雷达检测、钻芯检测等结果,分析病害类型,确定注浆材料.
对于存在裂缝伴随唧 浆、层间积水病害采用高聚合物注浆快速处治:对于基层脱空、松散和裂缝病害采用地聚合物注浆 处治,并确定注浆区域、注浆孔深度和注浆量等.
5注浆布孔 5.1聚合物注浆布孔 5.1.1横、纵缝内部无脱空时,注浆孔沿裂缝布置,间距宜为50cm,深度至基层底面,按图1要求 布孔.
单位:显求 单位:星家 行车 行车道 注乳 胜案孔 a)横缝 b)纵缝 图1横、纵缝内部无脱空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5.1.2横、纵缝内部存在脱空时,注浆孔距离裂缝宜为25cm,沿缝间距宜为100cm,交叉布置,按 图2要求布孔.
DB 13/T59962024 99 单化:派术 单位:服米 gg 行车道 空 a)横缝 b)纵缝 图2横、纵缝内部脱空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5.1.3在唧浆点周围均匀布孔,距唧浆点边缘宜为30cm.
必要时应加密注浆点,也可在即浆点上布 设注浆孔.
按图3要求布孔.
单位:显米 注浆孔 哪浆点 图3唧浆点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5.2地聚合物注浆布孔 5.2.1横、纵缝内部无脱空时,注浆孔布设按照5.1.1的方式布孔.
5.2.2横、纵缝内部存在脱空时,注浆孔布设按照5.1.2的方式布孔.
5.2.3横、纵缝两侧存在龟裂、沉陷时,宜在裂缝两侧和裂缝上按5.1.1和5.1.2的方式布孔,按 图4要求布孔.
单位:屋米 单位:厘末 行车道 住蒙孔 孔 sg a)横缝 b)纵缝 图4横缝与纵缝交叉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5.2.4在脱空或基层松散的行车道注浆,按纵向距离宜为100cm,横向距离宜为125cm布孔,按图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034-2024 曳引驱动电梯应急救援工作指南.pdf
ICS 91. 140. 90 CCS Q 78 DB14 山 東西省地方标 准 DB 14/T3034 -2024 曳引 驱动电梯应急救援工作指南 2024-08-13发布 2024-11-13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03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教援主体 5教援人员, 6数援设施设备 7教援工作程序 8教援后续工作 9信息记录管理, 附录A(资料性)利用轿顶安全窗实施救援. 附录B(资料性)利用轿厢安全门实施救援. 附录C(资料性)利用手拉葫芦实施救援. 附录D(资料性)电梯应急救援信息登记表. DB 14/T 303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嘉祥、赵世军、张莉、张玉娟、杨瑞芳、陈新、李斌、赵广立、海曼.
地 II DB 14/T 3034-2024 曳引驱动电梯应急救援工作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曳引驱动电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给出了救援主体、人员、设施设备、工作程序、 后续工作和信息记录管理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曳引驱动电梯因机械、电气、供电、意外事故等原因引起轿厢困人的应急教援工作, 不适用于火灾、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轿厢困人的应急救援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省地方 西 标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 33942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38209 公共安全演练指南 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 T5002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V 电梯使用单位 具有电梯使用管理权的单位,个般是电梯的产权单位,或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 D 确立的电梯实际使用管理者,具体应按照TSG08-2017的规定进行确定.
3.2 电梯应急救援 曳引驱动电梯轿厢困人时,从获得求救信息直至教出被困乘客的全过程.
3. 3 电梯应急救援人员 曳引驱动电梯轿厢困人后,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工作人员,包括电梯使用单位相关人员、电梯 维保单位人员、社会救援力量、医疗急教人员等.
4教援主体 4.1电梯使用单位 4.1.1电梯使用单位是电梯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开展电梯应急救援工作.
4.1.2电梯使用单位可依据GB/T33942制定电梯应急救援预案,依据GB/T38209的要求定期开展应 1 DB 14/T 3034-2024 急救援演练.
当发生轿厢困人事件后,应立即通知维保单位实施救援.
4.1.3电梯使用单位应设立24小时应急救援值班电话,确保通话质量清晰,保证至少有一名熟悉电梯 应急教援工作程序的人员在岗值班.
4.1.4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4.1.5发生轿厢困人事件时,电梯使用单位应第一时间派人前往安抚被困乘客,若发现被困乘客有不 适症状,立即联系医疗急救人员.
4.1.6电梯使用单位应对电梯教援通道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发现救援通道被堵情 况应立即处理,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4.2电梯维保单位 4.2.1电梯维保单位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主体.
当接到轿厢困人通知后,应立即派遗维保人员前往 实施救援.
4.2.2电梯维保单位应明确应急救援负责人.
还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专门负责本 单位职责范围内应急救援工作.
4.2.3电梯维保单位应配备满足本单位维保需求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
4.2.4电梯维保单位应制定应急措施和教援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还应协助电梯使用 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4.2.5电梯维保单位应对维保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2.6电梯维保单位应保证紧急操作装置及应急救援程序的完整性、有效性.
5救援人员 5.1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维保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熟悉应急教援程序,能熟练操作教援装置.
5.2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维保人员数量应满足救援现场实际工作需求.
5.3电梯困人后,若维保人员能够对电梯进行操作和控制,应由维保人员采取救援措施,通过其人工 操作完成救援工作.
5.4电梯困人后,若依靠维保人员力量不能教出被困人员,应请求专业的社会救援力量支援,采取特 殊教援措施完成救援工作.
5.5电梯应急救援人员应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避免救援 过程中发生伤亡事件.
5.6电梯应急救援人员应正确配备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在救援现场放置警示牌或安全护栏,防止 无关人员进入教援现场.
5.7电梯应急救援人员应坚持救人第一、兼顾安全,科学施教,不得违章救援、冒险教援、酒后救援.
6救援设施设备 6.1为保证救援工作顾利进行,开展电梯应急救援工作的维保单位应根据教援现场的实际情况携带必 要的常用设施设备到场.
在特殊情况下可求助社会教援力量.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T 5997-2024 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处治施工技术规范.pdf
ICS 93.080.01 99 d S DB13 河 北 東省地方 标 嬰准 DB13/T5997 -2024 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处治施工 技术规范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997-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检测 6材料. 7施工 8验收. DB 13/T 599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兴沧工程检测技术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史磊、喻东晓、朱亮、闫晓辉、卢红岩、闫俊荣、刘瑞雪、陈和悦、赵庆 亮、刘彬、刘春军、霍夕桥、姜萌、齐月华、卢宝忠、蓝清、王玮巍、竹珂琦、梁维靖、杜宪、彭玖 良、勋晓彬、汤少静、全贞.
II DB 13/T 5997-2024 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处治施工 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处治的基本规定、检测、材料、施工与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在承载能力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的裂缝处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2567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 GB/T7123.1多组分胶粘剂可操作时间的测定 GB/T13354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 GB/T13477.6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6部分:流动性的测定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T5044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50728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HG/T2625环氧浇铸树脂线性收缩率的测定 JGJ/T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T/T990桥梁混凝土裂缝压注胶和裂缝注浆料 JTG/TJ2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G5220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CECS21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裂缝走向 裂缝在构件上的大致分布方向.
注:一般分为横向、竖向、纵向、斜向四类.
与构件长度方向平行的裂缝称纵向,与构件长度方向垂直的裂缝称 横向或竖向,明显倾斜分布的裂缝称为斜向.
3.2 裂缝分布图 将一个混凝土构件的底面、侧面画在同一张图上,将裂缝绘于其上,用于形象反映裂缝的位置、 长度、密度等信息.
4基本规定 4.1在实施裂缝处治施工之前,应对裂缝进行检测.
4.2应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处治方案,宽度不大于0.15mm的裂缝宜以封闭为主要处治方法,宽度 大于0.15mm的裂缝应采用压力灌浆的处治方法.
4.3施工前应确认主要材料的性能参数,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安全和环境保护方案.
DB 13/T 5997-2024 4.4每一施工工序完成后,应按第7章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5裂缝处治的一般流程为检测、设计、施工、验收,其中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0.15mm 聚缝宽度不大于 封缝 7 封堤 检验 缝口表 表面处 面处理 理效果 枪查 国化后 安设液 封缝 封缝枪 灌浆 P 养生固 检查及 裂缝宽度大于 浆嘴 化 钻芯检 0.15mm 始 图1裂缝处治工艺流程图 5检测 5.1一般规定 5.1.1在拟实施裂缝处治施工范围内的混凝土构件应全面、逐个检测.
5.1.2检测前,应调查桥梁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年代、近年定期检查发现的主要病害、往年裂缝 处治施工情况等.
5.1.3检测前应对桥梁构件的编号规则作出明确描述,应与桥梁构件现有管理编号一致.
5.1.4现场检测时应由检测机构不少于两名人员共同开展工作.
检测人员应持有桥梁专业试验检测 执业资格证书.
5.1.5现场检测所用量具、仪器应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功能正常.
5.2检测的方法与内容 5.2.1裂缝检测时应抵近观察、测量.
5.2.2裂缝的位置和形态用目测方法观察,必要时对裂缝走向的角度进行测量:裂缝的长度用钢直 尺或卷尺测量:裂缝的宽度用裂缝测宽仪或裂缝观测仪测定.
5.2.3对于宽度大于0.15mm的裂缝,应使用超声波法进行裂缝深度检测.
5.3检测报告 5.3.1检测报告中应对桥梁建设年代、结构类型、往年裂缝处治施工情况做出说明.
5.3.2检测报告中,应记录裂缝所处的构件、位置、走向,记录长度、最大宽度.
对于修补后重新 开裂的裂缝应注明.
必要时可附裂缝调查表.
5.3.3裂缝相对多发的构件,或者难以用文字准确描述裂缝分布情况时,宜绘制裂缝分布图.
5.3.4当存在下列情形的裂缝时,应在报告中注明: a)位于梁底跨中位置的横向裂缝: 位于梁底或腹板主预应力钢筋(钢绞线)分布的位置,走向与预应力方向大体垂直的裂缝: c) 盖梁顶部,立柱正上方位置的横向裂缝: 盖梁底部,两立柱之间位置的横向裂缝: e)墩身、柱身横向环形裂缝,或尚未闭合但有成环趋势的裂缝: f)支座附近梁底或盖梁侧面的裂缝.
6材料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044-2024 水土保持科技园建设指南.pdf
ICS 13.080 CCS B 11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准 DB 14/T 3044 -2024 水土保持科技园 建设指南 2024-08-13发布 2024-11-13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304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选址 6调查.. 7规划 8建设内容.
9建设要求 10管理... 附录A(规范性)科技园规划报告编制提纲. 附录B(规范性)科技园规划专项调查表.
附录C(规范性)科技园规划附图. 10 DB14/T304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水利发展中心、山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永恒、何建华、韩育宇、姚亚美、贾芳、马占东、李兴燕、郭圣浩、李慧玲、 王鑫、赵楠、习玉森、薛丽萍、刘志刚、聂兴山.
首 包 II DB 14/T 3044-2024 水土保持科技园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土保持科技园的基本规定、选址、调查、规划、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和管理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水土保持科技园的建设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77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 GB/T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16453(部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 51297 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规范 SL27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T335水王保持规划编制规范 SL419水土保持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SHAN 水土保持科技园 指具有一定规模、代表所在区域水土液失特点,应用永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理念、技术与模式,具备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技术推广等功能的园区.
注:后文简称为“科技园” 3.2 科学研究型科技园 指以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为主要功能,具备一定的科研试验场所及相关仪器设备,以科学研究为目标, 具有稳定经费投入和专职科研人员,研究和探索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等, 并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实践的园区.
3.3 科普教育型科技园 指以水土保持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具备完善的示范模型、先进的导视系统和体验设施,以普及水 土流失、水土保持基础知识、宣传水土保持成效、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为目标,具有教育实训能力和 安全保障,可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园区.
DB 14/T 3044-2024 3. 4 技术推广型科技园 指以水土保持技术推广为主要功能,具有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精准防治的高标准水土保持治理措 施,工程维护及效益好,以提高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展示推广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材料、新品 种、新工艺、新方法等的园区.
4基本规定 4.1科技园的功能分区明确,治理措施效果明显,能体现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成果.
4.2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打造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
4.3科技园符合所在的市、县级社会总体规划,并纳入本级水土保持规划.
4.4科技园土地权属清晰、手续完备.
园区面积不小于20hm.
5选址 5.1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易于建设,有利于科学研究、科普宣传和科技推广.
5.2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具有代表性.
5.3水土流失治理基础较好,水土保持治理经验丰富,水土保持率高于当地平均值.
5.4具备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试验研究区、科普宣传区等各功能区的空间.
6调查 6.1在科技园规划设计前应对该区域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按照GB/T51297的规定执行.
6.2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重点调查面蚀、沟蚀强度和分布,产沙规律和人为因素等.
6.3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重点调查侵蚀部位、泥沙运移规律和人为因素等.
6.4调查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及配置情况.
6.5调查基础设施和交通情况,包括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科研试验场所、科普宣传设施、水土 保持和现代农业展示等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等.
7规划 7.1以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现状为依据,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园区的建设规 划方案.
规划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耕作措施合理配置,突出新的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先进的水土流 失治理技术.
水土保持措施应符合GB/T16453(部分)的要求.
7.2应符合当地水土保持规划.
7.3应明确园区类型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划分各个功能区.
7.4规划建设期一般为3年~5年,按照SL/T335的规定执行,按程序报批.
规划报告提纲、规划专 项调查表和规划附图分别按照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规定执行.
8建设内容 8.1总体布局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T 5999-2024 公路路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技术规范.pdf
ICS 93.080.10 CCS P 66 DB13 河 東北省地方标 准 DB13/T5999 -2024 公路路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技术规范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599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雄安荣乌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地质大学、承德市深平县交通运输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广庆、靳进钊、杨祥、王昕、何征峰、李婷、张超、王贺、蒲昌瑜、张 锋、杨艳、刘伟超、王志杰、曹艳民、常海芹、李海祥、吴佳宁、汤少静、郭思瑶、高煜磊、毛帅 东.
DB 13/T 5999-2024 公路路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各等级公路路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C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TG/TD31-0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素混凝土桩plainconcretepile 水泥、碎石、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后,灌注而成的桩体.
3.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cement fly ashgravelpile 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后,灌注而成的桩体.
3.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pile 采用离心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
3.4 刚性桩rigid pile 地基处理中桩土变形不协调、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不受桩身抗压强度控制的高黏结强度材料桩.
主要包括素混凝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
3.5 刚性桩复合地基rigidpile positefoundation 以刚性桩作为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并与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土地基.
4基本规定 4.1刚性桩复合地基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基上荷载较大、变形要求较严格的桥(涵)构造物与路堤过 渡段、路堤拓宽路段、高填方路堤的地基处理.
4.2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前应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分析地基土层的分布、地下水腐 蚀性及其PH值、土的含水率、塑性指数和有机质含量等,分析公路路堤荷载大小及其对地基承载力 和沉降变形的要求等,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本地区相似地质条件下公路工程复合地基处理经验和使 用情况.
4.3在使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时,应加强地基土体、地下水对桩体的腐蚀性评价,当地基土和地下水 对刚性桩混凝土有中、强腐蚀性时不宜采用.
4.4刚性施工前应进行室内配比试验,并进行现场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及参数.
4.5刚性桩桩顶宜设置桩帽和加筋垫层.
DB 13/T 5999-2024 5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径、桩长及桩间距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环境、荷载、沉降变形 控制的要求,经稳定性验算确定,并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
5.1.2素混凝土桩和CFG桩宜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桩径应根据成桩 设备条件确定,宜为0.4m~0.6m.CFG桩配合比设计方法应按JTG/TD31-02中的规定执行.
桩体 强度宜为5~20MPa,设计强度应满足路堤沉降与稳定的要求.
5.1.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宜工厂预制、现场焊接接长.
桩外径宜为0.3m~0.5m,壁厚宜为0.06 m~0.10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60.
5.1.4刚性桩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桩.
不设桩帽时,桩间距宜为2.5~5倍桩径:设桩帽 时,桩间距宜为5~6倍桩径.
5.1.5桥(涵)构造物与路堤过渡段的刚性桩可采用渐变桩间距或渐变桩长方式分级过渡设置.
5.1.6当软(弱)土层较薄时,桩长应穿过软弱土层至硬层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符合 下列规定: a)对黏性土、粉土不宣小于2倍桩径且不宜小于2.0m: b)砂性土不宜小于1.5倍桩径且不宜小于1.5m: c)辞石类土不宜小于1倍桩径且不宜小于1.0= 5.1.7当软土层深厚时,桩长应按沉降与稳定计算确定:当以稳定性控制的工程,桩长应穿过潜在 滑动面以下至少1m~4m.
5.1.8刚性桩复合地基加固范围不应小于路堤底宽,一般在路堤坡脚填土范围外布置1~2排桩.
5.1.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宜采用预制闭口桩尖.
桩尖材料混凝土等级不宜小于C30,形状及尺寸根 据桩型确定.
5.2桩帽 5.2.1桩帽宜为圆形或方形,宜采用C30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
5.2.2桩顶进入桩帽应不少于50mm,桩和桩帽之间宜采用钢筋连接.
5.2.3方形桩帽边长或圆形桩帽直径宜为1.0n~1.5m,也可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b-一方形桩帽边长或圆形桩帽等效边长(m): S--桩间距(n).
5.2.4桩帽厚度宜为0.3m~0.4m,也可按公式(2)计算.
式中: p--桩帽厚度(m): Dp-桩径(m).
5.2.5桩帽强度验算及配筋设计应按照GB50010的要求进行.
桩帽与桩体连接部位的最大弯矩值 Mmax可按公式(3)计算.
Mmax Fxyb(b-D )² 式中: 8 《--修正系数,一般为2.7~3.8,当b/D=4时取低值,b/D=2时取高值,中间值可采用线性插 值计算: Ea一一作用在桩帽上的等效平均应力(kPa),可根据路堤填料中的土拱效应按JTG/T D31-02 的规定计算.
5.3加筋垫层 5.3.1刚性桩复合地基加筋垫层厚度不宜小于30cm,宜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砂砾、辞石,其 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细粒含量不应大于10%. 2 DB 13/T 5999-2024 5.3.2刚性桩(桩帽)顶部加筋垫层中应水平铺设抗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土工格栅、高强有纺土 工布、土工格室等加筋材料.
最下层加筋材料距离刚性桩(桩帽)顶部距离不小于100mm.
5.4承载力计算 5.4.1桩顶设置桩帽的刚性桩复合地基 桩项设置桩帽的刚性桩可不验算复合地基承载力.
刚性桩的单桩承载力可按公式(4)进行验算.
1.1Feap ≤ R..... (4) 式中: Fa--桩项上的荷载压力(kN):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公式(5)或公式(6) 进行计算.
R A.(6) 式中: up-一桩的截面周长(m): qs--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无经验值时可按JGJ94的有关规定确定: 一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m): qpk--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如无经验值时可按JG』94的有关规定确定: Ap-一实心桩的截面积(m²): A-空心桩桩端净面积(m),预应力混凝土管桩A=(d²-d²): Ap--空心桩散口面积(m²),Ap=d²: Ap--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当h/d<5时,A=0.16hg/d:当hg/d≥5时,A=0.8; h-一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m): d-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外径(n): d-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内径(m). 5.4.2桩顶未设置桩帽的刚性桩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_spk可按公式(7)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_a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 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公式(5)或公式(6)进行计算. 式中: Ap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A--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素混凝土桩和CFG桩取0.8~0.9: β-一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素混凝土桩和CFG桩取0.9~1.0: m--桩土面积置换率: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Ap--桩的截面积(m²): f一-地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5沉降计算 沉降计算按照JTG/TD31-02的规定进行. 桩顶设置桩帽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可 不考虑桩间土压缩变形对沉降的影响. 5.6路堤稳定验算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路堤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法验算,按照JTG/TD31-02的规定进行.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046-2024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范.pdf
ICS 93.160 CCS P55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准 DB 14/T 3046 -2024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规范 2024-08-13发布 2024-11-13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046-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质量管理体系 6项目开工前质量监督, 7项目施工过程质量监督 8项目验收质量监督 9质量管理评价与改进 10档案及信息管理, 附录A(资料性)山西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申请书) 附录B(资料性)山西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书.
14 附录C(资料性)质量责任主体资质复核表 17 附录D(资料性)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备案表.. 18 附录E(资料性)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信息台账. 19 附录F(资料性)项目划分确认文件. 20 附录G(资料性)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申请文件 22 附录H(资料性)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批准文件.
26 附录1(资料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情况及质量行为检查表.
28 附录J(资料性)质量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通知书. 54 附录K(资料性)工程验收监督记录. 57 附录L(资料性)质量结论核备资料. 58 附录M(资料性)质量结论核备意见表. 63 参考文献. 67 DB14/T304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水利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建民、刘瑞鹏、谢形光、白凡、侯晓凡、刘建成、李晓晖、郭鹏飞、李敏、 包 II DB 14/T 3046-2024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开工前质 量监督、项目施工过程质量监督、项目验收质量监督、质量管理评价与改进、档案及信息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省地方 西 标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182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5 I5) 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DA/T50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 DA/T78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规范 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 631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 SL 63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 SL 633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SL 634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 SL 635 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工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SL 636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 SL 637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安装工程 SL 638 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SL639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质量监督 依据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合同文件及经批准的设计文件等,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责任主体的 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3.2 质量监督项目站 质量监督机构派出的承担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的现场机构.
DB 14/T 3046-2024 3.3 质量责任主体 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测等相关单位.
3.4 质量管理体系 为实现质量目标,由与质量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3.5 质量行为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质量责任主体履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所进行 的活动.
3.6 监督检测 质量监督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实体等进行抽样检测的活 动.
4基本规定 4.1质量监督机构应依据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合同文件及经批准的设计文件等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实施质量监督.
4.2质量监督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配备质量监督人员、设施、设备等资源, 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4.3质量监督工作采取抽查等方式进行,不代替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其他单位的质 量管理工作.
4.4质量监督期限从工程开工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始,到工程峻工验收委员会同意工程交付使用止(含 合同质量保修期).
4.5质量监督机构可采用先进检测技术、信息化等手段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工作效能.
5质量管理体系 5.1质量方针、目标 5.1.1质量监督机构应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5.1.2质量监督机构应实施质量目标管理,保证质量目标实现.
5.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2.1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项目特点、相关方要求,分析影响质量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因素,界定质量 管理体系的范围,确定质量管理的内容.
5.2.2质量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a)质量目标管理: b)组织机构和职责: c)资源管理: d项目质量监督: e)质量管理评价与改进: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047-2024 水利工程三维加筋固土网垫应用技术规程.pdf
ICS 93.160 CCS P 55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東准 DB14/T3047 -2024 水利工程三维加筋 固土网垫应用技术规程 2024-08-13发布 2024-11-13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3047-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材料选择 5设计 6施工 7质量检测与评定.
附录A(资料性)三维加筋固土网垫设计计算, 参考文献. DB14/T304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水利发展中心、运城市水利勘 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临汾市悦海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志萍、任雁彬、李蛛雅、简建民、王新字、周鸿彬、王勇森、方翠、赵连庆、 安普太、张宁、郭红争、郭计平、徐海龙、徐睿、郑锐、段永峰,李莎、邢茹.
小尼尼/ 包 II DB 14/T 3047-2024 水利工程三维加筋固土网垫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三维加筋固土网垫应用的范围、材料选择、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等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水利工程河湖岸坡、堤坝边坡及其他土质边坡的防护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省地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方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3760 土工台成材料 取样和试样准备 GB/T 13762 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布及土工布有关产品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 GB/T 13763 土工合成材料 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 14800 丰工台成材料 静态顶破试验(CBR法) GB/T 15788 土里合成材料 宽条拉伸试验方法 GB/T 17638 王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GB/T 17639 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SHANXI 3.1 三维加筋固土网垫 由加筋网片和丝瓜网络状聚合物网垫构成的抗冲固土三维结构体.
3.2 加筋网片 加筋网片是由六边形双绞金属格网、土工格栅等单一或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片状结构.
3.3 聚合物网垫 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采用熔融挤出喷丝工艺,形成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力学性能的丝瓜网络片状 结构.
3.4 金属格网 采用高强度低碳热镀锌钢丝或铝锌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丝等,经机械较合编织而成的具有抗拉、抗 腐蚀、耐磨损等特性的多孔网片.
DB 14/T 3047-2024 3.5 土工格栅 采用玻璃纤维经编织和表面浸渍处理或采用聚丙烯高分子聚合物经热塑、冲孔拉伸而成,具有耐久 性和力学特性的二维网格状网片.
3.6 锚固钉 3.7 打孔型长丝反滤土工布 采用高分子合成纤维,经针刺或编织、机器打孔等工艺制成的具有反滤、保水和辅助植物生长性能 的长丝布状织物.
4材料选择 4.1三维加筋固土网垫 4.1.1示意图 三维加筋固土网垫示意图见图1.
标引序号说明: 1--聚合物网垫: 2--土工格栅: 3-一六边形双绞金属格网.
图1三维加筋固土网垫示意图 4.1.2加筋网片 加筋网片宜选用六边形双绞金属格网、土工格栅等材料.
其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表2的规定.
Z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3/T 6000-2024 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 土体刚度仪法.pdf
ICS 03.220.20 DB13 河 北 東省地方 标 准 DB13/T6000 -2024 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土体刚度仪法 2024-08-12发布 2024-09-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600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中交建冀交高 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西尼德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广庆、徐鹏、张孟强、张新宇、刘志、徐长春、张勇、冯玉 照、王强、刘伟超,王贺,刘永伟,刘小川,王志杰,高进帅,谢常勇,庞巍,曹福来, 邢啸宇,毕岩磊,霍二进.
DB 13/T 6000-2024 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土体刚度仪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土体刚度仪法的基本规定、仪器设备、现场检测、压 实均匀性评价、压实质量评价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细粒土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T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路基刚度stiffness 表征压实路基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3.2 土体刚度仪soilstiffness gauge 一种快速原位测量压实路基刚度的便携式仪器.
注:通过仪器自身对压实路基表面施加一定数量的低频激振力后,路基表面产生竖向微小位移,即可求得表征路 基压实质量的刚度,单点检测时间不超过100s.
3.3 压实均匀性pactionuniformity 路基碾压过程中各部位压实程度均匀分布的特征.
3. 4 相关性检验correlationverification 采用对比试验方式建立路基刚度与压实度之间相关关系的过程.
4基本规定 4.1路基施工前应结合填料类型选择代表性路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土体刚度与压实度相关性检验, 确定土体刚度仪的适用性及不同层位路基刚度规定值,当路基填料类型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相 关性检验,调整土体刚度规定值.
相关性检验应按6.4的操作进行.
4.2路基填筑压实度检测应按JTGE60的规定执行.
5仪器设备 5.1仪器组成 土体刚度仪由刚性外壳、刚性环圈底座、隔振架、电源(电池)、加载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 统、控制与显示系统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 DB 13/T 6000-2024 显示器 过程控制和输入/出系统 计算并记录 传感信号处理 ② @ ③ 说明: 刚性环圈底座: 隔振架; 电源(电池): 加载系统; 圆形钢桶: 柔性加载板: 机电振动器: 底部速度传感器: 顶部速度传感器: 刚性外壳: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控制与显示系统.
图1刚度仪系统组成示意图 5.2仪器参数 土体刚度仪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土体刚度仪参数 项目 范围 外壳直径×高度/m 280×255 底座外径,内径/m 114 89 质量/kg 10 垂直度偏差/° ±5 振动频率/Hx 100~196 检测环境温度/℃ 0~38 刚度测量范围/N/ 3~70 杨氏模量测量范围/MPa 26. 2~610 DB 13/T 6000-2024 检测深度/mm 220~310 检测精度/% <10 5.3仪器工作原理 在路基压实面上施加一定数量、特定频率的振动力p,仪器自动测量振动力引起路基压实面竖向 变形量&. 振动力p与变形量&的比值即为压实路基的刚度K,若已知路基填料的泊松比v,可计算压 实路基的杨氏模量Es. 路基刚度&按公式(1)进行计算: K = 1000 式中: p- -施加在路基面的力,N: 路基面的变形量,m. 杨氏模量E按公式(2)进行计算: .(2) 式中: V压实路基的泊松比: R刚度仪底座圆环的外半径,m. 6现场检测 6.1一般规定 6.1.1土体刚度仪在使用前应进行仪器标定并每年进行1次校准. 6.1.2采用土体刚度仪进行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时,仪器操作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6.1.3检测场地及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试面应平整、无坑洞及松散填料,表面宜呈板结状态: b)测试面宜水平,其倾斜度不应大于5°: c)检测时应远离震源. 6.1.4采用土体刚度仪检测路基压实质量前,应制定检测方案,并符合下列规定: a)1个检测单元的路基长度为200m~1000m,路基分项工程评定时为500m~1000m,分层 填筑检验时为200m~1000m: b)以200m~1000m作为1个检测单元,检测频率为1点/(100m~200m²): c)根据检测单元的面积确定检测点数,并依据JTG3450附录A选择测点的位置. 6.1.5采用土体刚度仪检测路基压实质量时,应收集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测里程桩号、检测部 位、填筑压实层位、路基填料类型、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压实设备、压实工艺等资料. 6.1.6进行相关性检验时,应收集路基压实度等资料,并建立相关关系. 6.2检测流程 采用土体刚度仪检测路基压实质量流程,如图2所示. 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096.1-2024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1部分:锅炉.pdf
ICS27. 060. 01 86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准 DB 14/T 3096.1-2024 特种设备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规范第1部分:锅炉 2024-09-03发布 2024-12-03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096.1-2024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风险分级管控 6隐患排查治理 7信息管理 8持续改进... 10 附录 A(资料性)风险点登记台账一锅炉. 11 附录 B(资料性)锅炉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表. 12 附录 C(资料性)锅炉常见风险点及典型管控措施 20 附录D(资料性)锅炉隐患排查清单. 31 附录E(资料性)锅炉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38 参考文献. 6 DB 14/T 3096.1-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山西华羽盛泰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志成、侯建平、 曹接燕学峰自花 郭宇、马喜成、王景、赵广立、 刘立锋、牛树旺、朱景贤、张赛.
II DB 14/T 3096.1-2024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规范第1部分:锅炉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锅炉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 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锅炉使用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工作.
各行业领域建立安 全双重预防体系时,其中涉及锅炉使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也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山西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交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 14/T 2136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DB14/T2165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DB14/T 2136、DB14T 2165、 TSG1 11、特种设备目录(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双重预防体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统称.
3.2 NXT 锅炉 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通过对外输出介质的形 式提供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有机热载体锅炉.
3.3 改造 改变锅炉本体承压结构或者燃烧方式的行为.
3.4 重大修理 是指对锅炉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旨在恢复锅炉的正常运行状态或提升其性能和安全性.
4基本要求 DB 14/T 3096. 1-2024 4.1总责 锅炉使用单位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本规范建立、实施、保持和持 续改进锅炉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坚持“分级负责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锅炉风 险降至最低,消除安全隐患.
4.2工作程序 4.2.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参照DB14/T2136的规定执行.
4.2.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参照DB14/T2165的规定执行.
4.3责任主体 依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和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使用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全面负责锅炉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工 作: a)明确风险分级管控和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明确其相应的职责: b)组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可聘请相关技术专家指导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必 要的技术支撑: c)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教援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并作出记录: d)在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e)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排险和抢教,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 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 f)监督并且配合锅炉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工作: g)对锅炉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h)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采用新的安全与节能要求,对在用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或者更 新,提高在用设备的安全与节能水平.
4.4人员职责 4.4.1主要负责人职责 依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 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使用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负责锅炉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工作,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锅炉安全使用负总责,承担以下职责: a)对本单位锅炉使用安全全面负责,建立并落实锅炉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 b)支持和保障锅炉安全总监和锅炉安全员依法开展锅炉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c)在作出涉及锅炉安全的重大决策前,应当充分听取锅炉安全总监和锅炉安全员的意见和建议: d)组织建立锅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e)确定锅炉安全总监(安全管理负责人),配备锅炉安全员(安全管理员)和作业人员: f)确保人力资源、技术与财务资源、专业技能、方法、信息系统等的投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g)督促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 h)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4.4.2锅炉安全总监(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096.2 2024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2部分:压力容器.pdf
ICS23.020.30 CCS J 74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嬰准 DB 14/T 3096.2-2024 特种设备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规范第2部分:压力容器 2024-09-03发布 2024-12-03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096.2-2024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风险分级管控 6隐患排查治理 7文件管理 8持续改进 附录 A (资料性)压力容器风险点登记台账. 10 附录 B (资料性)压力容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1 附录 C (资料性)压力容器常见风险点及典型管控措施. 24 附录 D (资料性)压力容器隐患排查清单. 25 附录 E (资料性)压力容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40 参考 41 DB 14/T 3096.2-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山西华羽盛泰科技有限公司.
学峰、 窦艳、邬宇、张旭东、王鑫、 张玉娟、张莉、薛俊峰、马鹏、穆峰、芯产立.
包 II DB 14/T 3096. 22024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规范第2部分:压力容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 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安全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行业领域建立安 全双重预防体系时,其中涉及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也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14/T 2136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DB14/T 2165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TSG 03、TSG 08 TS6-21 TSG23、TSG24、DB14/T2136、DB14/T21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 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重预防体系 3.2 压力容器 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 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内直径(非 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 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 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C液体的气瓶:氧舱.
3.3 改造 指改变主要受压元件的结构或者改变压力容器运行参数、盛装介质、用途等.
3.4 重大修理 DB 14/T 3096. 2-2024 指主要受压元件的更换、矫形、挖补,以及对符合TSG21规定的对接接头焊缝的补焊或者对非金属 压力容器粘接缝的修补.
3.5 公众聚集场所 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 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老机构等.
4基本要求 4.1总则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本规范建立、实施、保持 和持续改进压力容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坚持“分级负责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消 除安全隐患.
4.2工作程序 4.2.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参照DB14/T2136中相关内容.
4.2.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 参照DB14/T2165中相关内容.
4.3责任主体 依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 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使用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全面负责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和 管理工作: a)明确风险分级管控和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明确其相应的职责: b)组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
可聘请、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或技术专家指导 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c)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 d在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e)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排险和抢教,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 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 f)监督并且配合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修理和维护工作: g)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h)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采用新的安全与节能要求,对在用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或者更 新,提高在用设备的安全与节能水平.
4.4人员职责 4.4.1主要负责人职责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096.3-2024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3部分:电梯.pdf
ICS27. 060. 01 86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嬰准 DB 14/T 3096.3-2024 特种设备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规范第3部分:电梯 2024-09-03发布 2024-12-03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096.3-2024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风险分级管控 6隐患排查治理, 7文件管理 11 8持续改进.... 附录A(资料性)风险点登记台账一电梯. 12 附录B(资料性) 电梯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3 附录C(资料性) 电梯常见风险点及典型管控措施. 16 附录D(资料性)日 电梯隐患排查清单. . 30 附录E(资料性)电梯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37 参考文献... 89 DB 14/T3096.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晋城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志成、 张试、生部律也费学峰、 文斌、王伟、陈新、常莹松、郑广、赵 广立、李雪勤、刘海平.
II DB 14/T 3096.3-2024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规范第3部分:电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 排查治理、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电梯使用单位开展电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行业领域建 立安全双重预防体系时,其中涉及电梯使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也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包 G DB14/T 2136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DB14/T 2165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DB14/T2136、DB14T 21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梯 SH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同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 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3.2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 电梯使用单位是指实际行使电梯使用管理权的单位.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电梯使用单位: (一)新安装未移交权人的,项目建设单位是使用单位: (二)单一产权且自行管理的,电梯权人是使用单位: (三)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等市场主体管理的,受委托方是使用单位: (四)出租房屋内安装的电梯或者出租电梯的,出租单位是使用单位,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 另有约定的,从其规定或者约定: (五)属于共有产权的,共有人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专业公司等市场主体管 理电梯,受委托方是使用单位.
除上述情形之外无法确定使用单位的,由电梯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确定使用单 位,或者由电梯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使用单位责任.
2 DB 14/T 3096. 3-2024 3. 3 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的电梯使用单位 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的电梯使用单位是指以电梯作为经营工具的使用单位.
3. 4 公众聚集场所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 馆、展览馆、公园、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老机构等.
3. 5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以下简称维保单位)是指从事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的,并且依法取得许可的电 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或者制造单位.
4基本要求 4.1总则 电梯使用单位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本文件建立、实施、保持和 持续改进电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坚持“分级负责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电 梯风险降至最低,消除安全隐患.
4.2工作程序 4.2.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参照DB14/T2136的规定执行.
4.2.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 参照DB14/T2165的规定执行.
4.3责任主体 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使用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全面负责电梯的安全使用和管 理工作: a)明确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明确其相应的职责: b)组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可聘请、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或技术专家指 导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c)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使用单位,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救援演练,其它使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条件和所使用电梯的特点,进行救 援演练: d)在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e)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排险和抢教,保护事故现场,并且 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 f)监督并且配合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和维护工作: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096.4-2024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4部分:起重机械.pdf
ICS53.020. 20 CCS J 80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准 DB 14/T 3096.4-2024 特种设备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规范第4部分:起重机械 2024-09-03发布 2024-12-03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096.4-2024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风险分级管控 6隐患排查治理 7信息管理 11 8持续改进... 附录 A(资料性)风险点登记台账一起重机械 12 附录 B(资料性)起重机械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3 附录 C(资料性)起重机械常见风险点及典型管控措施 17 附录D(资料性)起重机械隐患排查清单. 24 附录 E(资料性)起重机械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31 参考文献.. DB 14/T 3096.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晋城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志成、段治斌、李海波、费学锋、刘志雄、李斌、张莉、赵广立、董福盛、 张睿、刘海平.
地 II DB 14/T 3096. 4-2024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规范第4部分:起重机械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 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行业领域建立安全双 重预防体系时,其中涉及起重机械使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也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IGISI DB14/T 2136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DB14/T 2165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DB14/T 2136、 DB14T 21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双重预防体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统称.
3. 2 IGI 起重机械 ANXI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 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3t(或额定起重力矩大于或者等于40tm的塔式 起重机,或生产率大于或者等于300t/h的装卸桥),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层数大于或 者等于2层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4基本要求 4.1总则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本规范建立、实施、保持 保起重机械风险降至最低,消除安全隐患.
4.2工作程序 4.2.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DB 14/T 3096. 4-2024 参照DB14/T2136的规定执行.
4.2.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 参照DB14/T2165的规定执行.
4.3责任主体 依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 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使用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全面负责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和 管理工作: a)明确风险分级管控和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明确其相应的职责: b)组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可聘请、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或技术专家指导 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c)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起重机械使用单 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救援演练,其它使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条件和所使用起重机械的特点, 进行救援演练: d)在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e)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 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 f)监督并且配合起重机械安装、改造、修理和维护工作: g)对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h)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采用新的安全与节能要求,对在用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或者更 新,提高在用设备的安全与节能水平.
4.4人员职责 4.4.1主要负责人职责: 依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和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使用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负责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工 作,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起重机械安全使用负总责,承担以下职责: a)组织建立起重机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 考核: b)确定起重机械安全总监(安全管理负责人),配备起重机械安全员(安全管理员)和作业人员: c)确保人力资源、技术与财务资源、专业技能、方法、信息系统等的投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d)督促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4.4.2起重机械安全总监(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 依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 起重机械安全总监(安全管理负责人)协助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本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的领导职责,承担 下列职责: a)组织宣传、贯彻起重机械有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b)组织制定本单位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落实起重机械使用安全责任制,组织开展起 重机械安全合规管理: c)组织制定起重机械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 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149-2024 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指南.pdf
ICS 93.080.99 CCS P 66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東准 DB 14/T 3149 -2024 公路机电工程 施工监理指南 2024-10-08发布 2025-01-08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149-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原则.. 5机构与人员, 6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7施工阶段 8试运行阶段.. 9验收与缺陷责任期阶段.
附录A(资料性)施工阶段监理要点. 10 参考文献.. DB14/T314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3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交通建设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翔,金育,李秀华,杨军,胡永耀,张永珍,李秀燕,翟文君,张静琼, 张中伟,米元俊,王关荣,王军,乔锋,梁丽斌, ,任伟,李国峰,杨国良.
包 l II DB 14/T 3149-2024 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的术语和定义、一般原则、机构与人员和施工准备阶段、施工 阶段、试运行阶段、验收与缺陷责任期阶段等方面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路机电工程(监控、通信、收费、供配电、照明、隧道机电、 信息化系统)的施工监理:公路机电养护项目监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崇地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方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IGG10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JTG218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 册 机电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 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项目监理机构 机电监理单位派驻现场负责展行机电工程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 包括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简称总监办)及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简称驻地办) SHANXI 3.2 总监理工程师(简称“总监” 由机电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负责履行机电工程监理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 作的监理工程师.
3.3 专业监理工程师 由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负责实施监控、通信、收费、供配电、照明、隧道机电等某一专业或某一岗 位的监理工作,具有监理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3. 4 驻地监理工程师 具备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经总监授权,负责履行驻地办监理职责的管理者.
DB14/T3149-2024 3.5 联合设计 机电联合设计是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地勘 察情况和选定的机电设备型号、技术参数,优化设计方案.
3.6 见证取样 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材料现场取样、封样、送检工作 的监督活动.
3.7 工厂检验测试 对在施工现场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或无法进行现场检测的主要设备、材料,监理工程师按合同约定到 厂监督检验.
3.8 驻厂监造 根据供货合同,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对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和制造单位的质量体 系实施监督.
3.9 试运行 正式投入使用前,对某个设备、系统或工程进行一段时间生产性的测试和评估.
3.10 第三方检测 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材料、设备、工程的检验、测试等活动.
3.11 完工测试 对设备或软件进行的单机技术试验和系统性测试,是机电工程安装质量及系统功能的首次完整测试.
完工测试在公路机电工程安装调试完成后,公路通车运营前进行.
4一般原则 4.1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合同协议书(含合同谈判会议记要)、招标技术规范、招 标清单和招投标文件等工程约束性文件.
4.2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测试大纲完成系统测试.
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4/T 3150-2024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指南.pdf
ICS 93.080.99 CCS P 66 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東准 DB 14/T3150 -2024 公路工程施工 环境监理指南 2024-10-08发布 2025-01-08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3150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规定.
5监理程序 6监理内容 7监理制度 8监理报告.. 附录A(资料性)环境监理人员要求及职责 10 附录B(资料性)环境监理工作用表. 11 附录C(资料性)环境监理报告提纲 15 参考文献... 23 DB14/T315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3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交通建设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晓明、姚凯、李秀华、杨军、王建辉、贾凡、李沛沛、秦海莲、胡永耀、杜 建文、王荣豪、赵国梁、赵国峰、张中伟、王军、王意龙、陈翔、吉泓玮、范海媛、付志英.
包 II DB 14/T 3150-2024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环境监理的程序、方法、内容、制 度,环境监理报告、附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G10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JG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监理 环境监理单位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工程环境影响报告及其批复、设计文件、环境监理合同等, 对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检查指导的专业化服务活动,本文件中环境监理指公路工程施 工环境监理.
3.2 环境监理单位 独立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具备环境监理能力,为工程提供环境监理服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第三方机构.
3.3 环境监理项目部 环境监理单位成立的全面负责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机构.
3. 4 环境总监理工程师 由环境监理单位任命并授权,经建设单位同意,全面负责环境监理合同的履行、主持环境监理工作 的总负责人.
3.5 DB 14/T 3150-2024 环境监理工程师 经环境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负责环境监理工作的负责人.
3.6 环境监理实施方案 由环境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制,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 7 环境监理报告 由环境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制的环境监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包括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
3.8 环境质量现状监理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的监理.
3.9 环境保护措施监理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应急处置等措施进行的监理.
4一般规定 4.1公路施工环境监理遵循JTGG10中环保监理的有关规定.
4.2环境监理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 人,有良好的信用,具备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设施、设备及人员.
4.3环境监理单位在环境监理合同签订后组建环境监理项目部,配备满足环境监理工作和环境监理合 同的设施、设备及人员.
设施、设备包含办公、交通、通讯、安全防护等设施,航拍、采样、检测、数 据采集与传输、资料存储等设备:鼓励使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应用环境监理信息 平台实时掌握环境监测数据、地表扰动情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影响情况等.
人员包含环境总监理工程师、 环境监理工程师和其他人员,人员具体要求和职责参见附录A.
环境监理项目部可在完成合同约定的环 境监理工作后撤销.
4.4环境监理开展时段为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通过峻工环境保护验收之日止.
5监理程序 5.1工作程序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参见图1.
5.2组建环境监理项目部 环境监理项目部的组建宜符合4.3的有关要求.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98
199
200
…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