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2708-2023 辗钢整体车轮 客车.pdf
ICS 45.020 CCS S 33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708-2023 代替TB/T 2708-1996,部分代替TB/T 2562-1995和 TB/T 2995-2000 75 辗钢整体车轮 客车 Passenger car 2023-08-29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708-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车轮尺寸极限偏差及几何公差 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 8包装及防护 16 9质量证明书 16 10使用要求 6 附录A(规范性) 车轮钢氢含层检测 附录B(规范性)疲劳性能式 附录C(规范性)超声检测 附录D(规范性)磁粉检测 25 27
TB/T 270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TB/T2708-1996《铁路快速客车整体辗钢车轮技术条件),部分代替TB/T2562- 1995《铁道客车用车轮静平衡、轮对动平衡试验方法》、TB/T2995-2000《铁道车轮和轮箍超声波检验》.
本文件修订TB/T2708-1996,并将TB/T2562-1995中适用客车钢整体车轮静平衡、动平衡试验方 法的内容和TB/T2995-2000中适用客车辗钢整体车轮超声检测的内容纳人本文件.
与上述文件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本文件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a)更改了车轮型式尺寸及其符号示意图(见4.1、4.2.TB/T2708-1996的3.2); b)增加了CL65K车轮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第5章): c)增加了车轮轮辋冲击性能要求(见5.3.2); d)增加了车轻轮需断面硬度中轮期一辐板过渡处A点硬度的检测要求(见5.3.3); e)增加了车轮烤处理均匀性要求(见5.3.5): f)更改了车轮非金属余物的要求(见5.4,TB/T2708-1996的4.5); g)增加了车轮的疲劳性能要及试验方法(见5.3.6、附录B): h)更改了内部完好性检测方层(见5B/T2708-1996的4.6及TB/T2995--2000); i)更改了表面完好性检测方法(见5.TB/T208-1996的4.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计的发本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铁路行业基础通用及运输设备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亿学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 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限公司、宝武集团河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关震、高俊莉、丛韬、吴斯、黄永巍、涂占宽、肖峰、赵雷、李柯林张斌.
本文件及其所代整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7年首次发布为TB/T455-1987《铁道车辆用银钢整体车轮技术条件); 1996年为第一次整订TB/T455-1987中的客车用银钢整体车轮的技术内容,发布为 TB/T2708-1996《铁路快迷客车整体银钢车轮技术条件); 准信息服务平台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TB/T 2760.3-2018 机车车辆转速传感器 第3部分:磁电式速度传感器.pdf
ICS 29.280 S 35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760.3-2018 代替TB/T 2760.3-2010 机车车辆转速传感器 第3部分: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信息 Therotating-speedsensorforolli sock- 2018-11-01发布 2019-06-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760.3-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环境条件 4技术要求 5检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TB/T 2760.3-2018 前言 TB/T2760《机车车辆转速传感器》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光电转速传感器; 一第2部分:霍尔式速度传感器; 第3部分: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本部分为TB/T2760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TB/T2760.3-2010《机车转速传感器第3部分: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与TB/T 2760.3-2010相比,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相对湿度(见第3章,2010年版的3.1); 增加了传感器引!
接线的要求(见4.1.2); 一增加了工作气隙的值(见4.2.2); 修改了负载电阻要寸(见423.2010年版的3.5); 增加了最高工作温度要求(见1.2.5) 一修改了“输出波形幅度”,改为“输出形幅”(见4.3.2,2010年版的3.7); -增加了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在高海拔条件下修正标准(见4.4): 修改了外壳防护等级的要求(见4.7,2010年版的15); -增加了耐盐雾的要求(见4.8); 修改了性能试验方法(见5.6,2010年版的4.2); 修改了输出短路保护试验的检验方法(见5.7,2010年版的4.5); -增加了盐雾试验方法(见5.15): 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的要求(见第7章,2010年版的第6章).
本部分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潮依铁路机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南 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军伟、刘丹、彭锐、贺旭军、周维、罗小兰、齐冬海.
务平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TB/T 2760-1996; TB/T 2760.3-2010. I
TB/T 2760.3-2018 机车车辆转速传感器 第3部分: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1范围 TB/T2760的本部分规定了机车车辆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环境条件,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部分适用于机车车辆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其他轨道交通车辆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以下简称 “传感器”)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后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56通用机械新7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标准基本齿条齿廓(GB/T1356-2001,idtISO 53:1998)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核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 2-1:2007 IDT)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 2:2007 IDT)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 12h循环)(IEC60068-2-30:2005,IDT)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冠万法验Ka:盐雾(IEC 60068-2-11;1981 IDT)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13,IDT) GB/T21563-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IEC61373:2010,MOD) GB/T34119-2017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用电连接器 TB/T3213-2009高原机车车辆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3环境条件 传感器应能在以下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a)海拔不超过2500m; b)环境温度为一40℃~45℃,允许在不低于一40C的环境温度下存放; c)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 d)应能承受风、雨、雪、盐雾、粉尘等的侵袭.
当用户有特殊使用条件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传感器外观质量良好,外表面应无影响使用的缺陷,标识清晰.
1
TB/T 2760.3-2018 每根芯线截面积不小于0.5mm².
4.2工作条件 4.2.1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 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为30Hz~3000Hz.
4.2.2工作气隙 工作气隙为0.3mm~1.5mm,推荐工作气隙为0.9mm.
4.2.3负载电阻 每通道负载电阻不小于1k0.
4.2.4测速齿轮 由导磁低碳钢制造,一般采用模数不小于2的渐开线齿轮,齿形符合GB/T1356的要求.
齿轮模 数、齿数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2.5工作温度 正常最高工作温度为85C,具体车型的实际最高工作温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3性能要求 4.3.1输出波形 输出波形为近们止弥波.
4.3.2输出波形幅值 输出电压峰峰值不应小0.5当频率小于30Hz时,输出电压峰峰值不应小于0.1V).
4.3.3相位差 多通道传感器,每两个有相位关联的通司的相位差为90士30°.
4.3.4输出极性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4绝缘电阻及介电强度 4.4.1传感器各通道之间(通道间有绝缘要求时)、各通道(包括屏藏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 不应低于50MQ.
4.4.2传感器在耐压试验时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4.4.3当海拔超过2500m时,按TB/T3213-2009进行海拔修正.
4.5输出短路保护 当负载短路时,传感器不应损坏.
负载恢复正常后,应符合4.3的要求.
4.6耐冲击和振动 应满足GB/T21563-2018中3类车轴安装的冲击和振动面无损坏和故障.
4.7外壳防护等级 用于机车时,应满足GB/T4208-2017中IP66的要求.
用于动车组时,应满足GB/T4208-2017中IP68的要求(不包括连接器端,连接器端按IP67要 求).
4.8耐盐雾 按GB/T2423.17-2008中试验周期为16h,试验结束后,应符合4.3的要求.
4.9电气接口和安装尺寸 4.9.1电气接口 应满足GB/T34119一2017的要求,电连接器型号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9.2安装尺寸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
TB/T 2782-2023 机车车辆称重台.pdf
ICS 45.120 CCS S 17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782-2023 代替TB/T2782-1997 行业 机车车辆称重台 Weighingplatforaofr 息服务平台 ling stock 2023-09-14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782-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命名 4.1分类 4.2命名 5技术要求 5.1使用环境 5.2总体要求 5.3外观要求 5.4数据采集处理 5.5结构参数 5.6计量性能 5.7电源适应性 5.8环境适应性 6试验方法 6.1总体和外观检查 6.2数据采集处理 6.3结构参数 6.4计量性能 6.5电源适应性 6.6环境适应性 7检验规则 8标志、随机文件和包装 8.1标志 8.2随机文件 8.3包装 息服务平台
TB/T278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TB/T2782-1997《铁道机车车辆称重台技术条件》.
与TB/T2782-1997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本文件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b)增加了称重台分类和命名(见第4章); e)更改了使用环境(见5.1,1997年版的3.1.1); d)更改了称重台的总体要求(见5.2 1997年版的3.1.2、3.1.3); e)增加了称重台的外观要求、数据采集处理要求(见5.3、5.4); f) 更改了结构参数的技术要求(见5.5,1997年版的3.2); g)更改了称重台的计量性能(见5.6 1997年版的3.3); h)增加了电源近用性要式(见5.7); i)增加了环境适应性更示(见5.8); j)增加了试验方法(见第6) k)增加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 1)增加了标志、随机文件和包装(见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计的发有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铁路行业基础通用及运输设备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临.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行究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 份有限公司、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七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计量管理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路计哲、王彦春、刘林、薛昊、鲍明全、路永立、王岩、石春跟、示平、王强、 李连峰.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7年首次发布为TB/T27S2-1997《铁道机车车辆称重台技术条件》,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TB/T 2782-2023 机车车辆称重台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机车车辆称重台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随机文件和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机车车辆静态称重台(以下简称称重台)的制造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和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跨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竞式验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武@方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息服务平 GB/T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车车辆静态称重台static weighing platform of rolling stock 测量静止机车车辆的轮重轴重和总重,以确定机车车辆静态时的重量及重量分配的铁路专用计 标准信息服 量器具.
4分类和命名 4.1分类 按照其是否固定在轨道上,称重台分为固定式和便携式.
固定式称重台固定安装在轨道上,需要 时可调整测量单元的位置,如图1所示.
便携式称重台可以根据被测机车车辆位置,临时放置在轨道 上,如图2所示.
TB/T 2817-2018 铁路货车用辗钢整体车轮.pdf
ICS 45. 060. 20 S 50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817-2018 代替TB/T 2817-1997 铁路货车用辗钢整体车轮 你准 信息服务平台 Solid forged androlledneeiserailway wagon applications 2018-07-31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817-2018 目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车轮型式尺寸极限偏差及形位公差 4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5检验规则 6标志 12 7包装及防护 3 8质量证明书 3 9使用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整体于钢液氢含量检测 附录B(规范性附录)疲劳能试 附录C(规范性附录)超声波检测方法 信息服务平台 81 附录D(规范性附录)车轮磁粉检测 附录E(规范性附录)不平衡的清除方法 24
TB/T 281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TB/T2817-1997《铁道车辆用钢整体车轮技术条件》.
与TB/T2817-1997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1997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车轮外形形位公差和尺寸极限偏差(见表1,1997年版的表1); 一增加了钢水氢含量要求(见4.1.1.1); 增加了CL65、CL70两个车轮钢牌号(见表2): 增加了车轮的辐板拉伸性能、疲劳性能(见4.3.1和4.3.4); -删除了复验规则(见1997年版的6.4);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整体车轮钢液氢含量检测"(见附录A);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短劳性能试验”(见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款究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号空院集员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玄研究所、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限公司、太原重工 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梅、高俊莉、安涛、张斌、刘会、黄永巍、涂占宽、付秀琴、李翔、陈刚、 服务平台 李秋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TB/T2817-1997 III
TB/T 2353-2018 铁路信号灯光发光强度.pdf
ICS 45. 020 S 60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353-2018 代替TB/T2353-1993 铁路信号灯光发光强度 你准 2018-11-01发布 2019-06-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353-2018 目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铁路信号灯光光强度技术要求 4.1色灯信号机的光强度 4.2色灯信号机的光束散角 4.3带有偏散功能的色灯信号机的发光强度 4.4带有偏散功能的色灯信号机的光束散角 4.5信号表示器时光强度 4.6道口信号机的强度偏散角度 4.7手信号灯及可移动式言号灯等灯、机车标志灯、列尾指示灯的光强度 4.8色灯信号机各灯位光轴的干行度 5铁路信号灯光发光强度测试方法 5.1测试环境. 5.2测试设备 5.3测试距离 5.4测试步骤 5.5光强度的计算 5.6光束散角或光束偏散角的计算
TB/T 235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代替TB/T2353-1993《铁路灯光信号发光强度》.
与TB/T2353-1993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发光强度下限值(见表1,1993年版的表1); 一增加了发光强度上限值(见表1); 一删除了臂板信号机光强度要求(见1993年版的表4); -修改了手信号灯、可移动式信号灯的光强度技术要求(见表5,1993年版的表6); -增加了列尾指示灯的光强度要求(见表5); 一删除了光照度的色修正(见1993年版的9.2.3); 删除了CIF标光度观察者的光谱光效率V(见1993年版的附录1); 删除了标准光源的对光谱效率分布P(见1993年版的附录2); 一删除了铁路信号灯《对光分率分布P”(见1993年版的附录3).
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英生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司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宁波市皓盛铁路电务器材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朝霞、李丰田、周张钰、孙立范,京华、王根木、康政芳.
Ⅱ
TB/T 2353-2018 铁路信号灯光发光强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灯光信号发光强度(以下简称光强度)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带有偏散透镜的 色灯信号机、道口信号机的光束偏散角、手信号灯、可移动式信号灯、侧灯、机车标志灯、列尾指示灯.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高柱色灯信号机、矮型色灯信号机、信号表示器、道口信号机、手信号灯、可移动 式信号灯、侧灯、机车标志灯、列尾指示灯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02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GB/T3978标准照明什反照明观测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3102和GB/T3978界定的以及列术适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信息服务平 3.1 信号灯光轴signallightaxis 连接信号灯光源发光体光中心与透镜中心的直线.
3.2 光束散角beamangle 色灯信号机光强度随着与光轴夹角的方向面变化,当光强度下降至光轴方向元强度的0.5倍时, 光束所含的角度,成为该信号机的光束散角.
3.3 光束偏散角beam deflectionangle 带有偏散功能的色灯信号机及道口信号机,当光强度下降至最大光强度的0.05倍时,光束所含的 息服务平台 角度,称为该信号机的光束偏散角.
4铁路信号灯光光强度技术要求 4.1色灯信号机的光强度 色灯信号机光轴方向的光强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色灯信号机光轴方向的光强度 光强度 颜色 d 高柱 矮型 红 2 100~6 900 1 600~4 850 黄 3 900~13 800 006~002 1
TB/T2353-2018 表1色灯信号机光轴方向的光强度(续) 光强度 颜色 d 高柱 矮型 绿 2 800~10 500 2 200~7 300 400~1 600 250~1 100 白 3 200~18 000 2 800~14 300 4.2色灯信号机的光束散角 色灯信号机水平方向的光束散角.
不应小于2°12',且不大于6°;垂直方向光束散角3不应小于 1°10',且不大于6°.
色灯信号机光强度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
I(od) I(cd) 行业标准信息 432101234 水平角度() 垂直角度(°) a)水平方向光束散角a )/.向光束散角β 图1色灯信号机光强度分布曲线示意 4.3带有偏散功能的色灯信号机的发光强度 带有偏散功能的色灯信号机的光强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带有偏散功能的色灯信号机的光强度 光强度 颜色 8 10偏散 20°偏散 ±15偏散 红 ≥800 ≥450 ≥300 黄 ≥2 100 ≥1 200 800 绿 ≥1 200 ≥700 ≥400 >200 ≥120 ≥100 白 ≥2 000 ≥1 000 ≥600 4.4带有偏散功能的色灯信号机的光束散角 带有偏散功能的色灯信号机水平方向的光束散角不应小于偏散角的规定值,如图2所示.
2
TB/T 2433-2019 铁路客车及动车组空调装置运用试验方法.pdf
ICS 45.060.01 S 34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433-2019 代替TB/T2433-1993 铁路客车及动车组空调装置运用试验方法 Operation testmethodfocondlitioningequipment forrailwaypassenger car aund EMT/DMU 服务平台 2019-07-22发布 2020-02-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433-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空调装置运用试验 4.1运用试验条件 4.2运用试验内容 4.3运用试验方法 4.4测量仪表 4.5测点布置 4.6运用试验数据的整理计算 4.7运用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模拟旅客显潜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补偿传热计算和太阿射热计算方法 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测试客室和相邻区域车内平温度的测点布置 12 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试舒适区最大的室温温差及相对变差别的测点布置 13 附录E(规范性附录)测试舒适区气流速度及室温温差的到点在 14 附录F(规范性附录)测试表面温度的测点布置 15 附录G(规范性附录)测试舒适区中3处最不舒服位置的气流速度的测点4置
TB/T243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TB/T2433-1993《铁道客车空调装置运用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TB/T2433-1993相 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测点布置(见4.5,1993年版的5.1); 修改了线路运行试验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见4.1.2,1993年版的2.2); 增加了线路运行试验时,模拟旅客热负荷的计算和要求(见附录A); 一增加了线路运行试验时,车外温度低于设计温度的补偿传热量计算方法和没有太阳时的太阳 辐射热量计算方法(见附录B).
本标准由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车青乌四方车辆研究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山 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二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大连机车研究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阳仲志、王水镖、川企言、徐世木、曹艳华、武双虎、周新喜、乔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B/T2433-1993.
信息服务平台
TB/T 2325.2-2019 机车车辆视听警示装置 第2部分: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pdf
ICS 29.280 S35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325.2-2019 代替TB/T2325.2-2013 机车车辆视听警示装置 第2部分: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 Audiovisualwarningdevicefcrringstock Part 2:Auxiliary illuminatorsandfghtirgmarks 务平台 2019-03-25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使用条件 5技术要求 6检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有 附录A(规范性附录)缔闪光能的辅助照明灯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前言 TB/T2325(机车车辆视听警示装置》共分四个部分: 一第1部分:前照灯; 第2部分: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 第3部分:电笛: 第4部分:风笛.
本部分为TB/T232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TB/T2325.2一2013(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第2部 分:辅助照明灯和标志丁与TB/T2325.2-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环运条年,包括区分了外界环境温度和工作环境温度、增加了耐盐雾要求和承受风、 沙、雨、雪等要求(,2013年版的4.1); 一修改了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的电源电压(见4.2,2013年版的4.2); 增加了灯具防护等级要求及其试验1(见5.2.3、6.20); 修改了辅助照明灯的发光强度、光温度分要求(见5.3、2013年版的5.3); 一增加了对LED光源辅助照明灯寿命、功幸、发光效、显色指数、光通量维持率的要求,增加 了辅助照明灯的色温要求(见5.7.1、5.7.2); 修改了标志灯的光源要求(见5.8、2013年版的5.7); -增加了外露紧固件应经过防锈处理要求(见5.9.3); 修改了橡胶部件的要求(见5.11.3,2013年版的5.10.3); 修改了介电强度的要求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方法(见5.12.3、6.15,2013年敬的5.11.3、 6.14); 增加了LED光源辅助照明灯各部件的表面温度的要求(见5.13.2): 增加了直接外露灯具的透明灯罩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4、6.18); 增加了LED光源辅助照灯的电磁聚容的要求(见5.15.2); -增加了耐久性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6、6.25); 修改了光通量及发光效率测试、表面温度试验的试验方法(见6.4、6.22,2013年版的6.4、 6. 19); 增加了LED灯具寿命试验、电源反接试验、盐雾试验方法(见6.5.2、6.9、6.24); 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13年版的第7章); 删除了RAMS要求(见2013年版的第8章); 一修改了包装箱的要求(见8.3,2013年版的9.3); 一修改了带闪光功能的辅助照明灯的光源寿命要求和试验方法(见附录A中A.1.3.2、A.2.3, 2013年版的附录A中A.1.3.2、A.2.3).
本部分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 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西 安西隆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无锡市灵格灯具厂、北京交通大学、武汉源生铁路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III
TB/T 2325.2-2019 本部分起草人:王朝霞、李丰田、周张钰、肖博文、侯方东、姚苏明、蒋薇薇、林亚春、陈晓庭、谭南林、 夏刚.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TB/T 2325.2-2006、TB/T 2325.2-2013; TB/T 28781998.
IV
TB/T 2325.3-2020 机车车辆视听警示装置 第3部分:电笛.pdf
ICS 45. 060.10 S 4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325.3-2020 代替 TB/T 3051.1-2009 机车车辆视听警示装置 第3部分:电笛 Visible and audible warning device forolling stock- 2020-01-03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325.3-2020 目次 前言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使用条件 5技术要求 6检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量在
TB/T 2325.3-2020 前言 TB/T2325《机车车辆视听警示装置》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前照灯: 第2部分: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 第3部分:电笛: 第4部分:风笛.
本部分为TB/T2325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TB/T3051.1-2009《机车、动车用电笛、风笛第1部分:电笛》.
与TB/T3051.1- 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使用条F见第4章.2009年版的5.1): 一删除了额定1.作电允许容差要求(见2009年版的5.2、5.3): 修改了声压级要求(元5.4.2009年版的5.7); 修改了声响频率要求(见5..00后的5.6、5.11); 修改了电压波动性能和试验要求(3.75.2009年版的5.8、7.3): 修改了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淋雨试验和程试验条件(见6.6、6.7、6.9、6.10.2009年版的第 6章); 修改了声学试验环境(见6.3.1.2009年版的7.2.): 删除了试验装置要求(见2009年版的7.2.1、7.4.1、7.5.17.、7.8.1): 删除了恒定湿热试验要求(见2009年版的7.6); 增加了交变湿热试验(见6.8); 修改了淋雨试验方法(见6.9.2009年版的7.7): 增加了盐雾试验(见6.11) 修改了振动、冲击试验(见6.12、6.13.2009年版的7.9、7.10); 修改了连续运行试验(见6.14.2009年版的7.11): 修改了进行型式检验的条件(见7.4.2009年版的8.2.3): 删除了检验报告要求(见2009年版的第9章): 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见第8章,2009年版的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铁道行业内燃机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谭南林、宋雷鸣、苗苗、吴迪迪、陶红杰、伍向阳、秦庆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TB/T3051.1-2009.
TB/T 2075.22-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pdf
ICS 29.280 S 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5.22-2020 代替TB/T2075.22-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Fittings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electrificationrailway 服务平台 Part 22:Prop up and fixedposrionvice in tunnels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22-2020 目次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类型 5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组成 6隧道内吊柱 7检验规则 8标志与包装
TB/T 2075.22-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22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坠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22-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22部分:隧道文撑及定位装 置》.
与TB/T2075.22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类型、组成及标记的内容(见第4章、第5章及第6章,2010年版的3.2、3.3、第5章); b)删除了型式的内容(2010年版的3.1); c)更改了单支撑定位装置的总体性能要求(见5.1.3,2010年版的第4章); d)更改了弓形腕臂的性能要求(见5.3,2010年版的5.2.5); e)删除了零部件的外形结构、规格型号、材料、制造工艺、紧固件要求(见2010版的第5章); f)增加了弹性绝缘定位装置的标记形式及性能要求(见5.2).
g)更改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见第7章,2010年版的6.1.1).
III
TB/T 2075.23-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pdf
ICS 29.280 S 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5.23-2020 代替TB/T2075.2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Fittings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electrificationrailway 服务平台 Part 23:Anchoring pensatortunnels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23-2020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成 5总体要求 6零部件 7检验规则 8标志与包装
TB/T 2075.23-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23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坠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23-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23部分:隧道下错补偿装置》.
与TB/T2075.23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组成及标记内容(见第4章、第6章,2010年版的3.2、3.3、第5章); b)删除了型式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3.1); c)更改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的总体要求(见第5章,2010年版的第4章); d)删除了零部件的外形结构、规格型号、材料、制造工艺、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e)增加了双杆式、导向轮式坠碗限制架荷载要求(见6.6); f)增加了隧道内慕轮下锚底座的标记和性能要求(见6.7); g)更改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见第7章,2010年版的6.1.1).
III
TB/T 2075.3-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pdf
ICS 29.280 S 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5.3-2020 代替TB/T207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Fittings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electrificationrailway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3-2020 目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组成 5总体要求 6零部件 6.1限位定位器 6.2定位支座 6.3等电位连接线 6.4定位线夹 6.5定位环. 6.6旋转双耳 6.7定位管 6.8定位管支撑 6.9定位管吊线 6.10定位管卡子 6.11吊线固定钩 6.12防风拉线 6.13防风拉线固定环 7检验规则. 8标志与包装
TB/T 2075.3-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3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坠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3-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3部分:限位定位装置》.
与 TB/T2075.3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组成及标记的内容(见第4章、第6章,2010年版的3.2、第5章); b)删除了型式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3.1); c)删除了零部件的示意图、规格型号、材料、制造工艺、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d)更改了限位型定位装置的总体性能要求(见第5章,2010年版的第4章); e)增加了限位型定位器的结构类型(见6.1.1); f)删除了铝合金矩形管型限位定位器的耐压缩荷载的性能项目(见2010年版的5.1.5.4); g)增加了定位器等电位连接线、定位器防风拉线及防风拉线固定环的内容(见6.3、6.12、6.13); I
TB/T 2075.4-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pdf
ICS29.280 S 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075.4-2020 代替TB/T2075.4-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electrification railway 服务平台 Part 4:Non-limited steadyvice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4-2020 目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组成 5总体要求 6零部件 6.1普通型定位器 6.2弓形定位器 6.3特型定位器 6.4软定位器 6.5长定位环 6.6支持器及长支持器 6.7错支定位卡子 6.8镭支定位滑轮 6.9定位环线夹 6.10柱式定位支座 6.11弓形定位器用定位管 6.12支撑双耳 6.13弓形定位器用定位管吊线 7检验规则 8标志与包装
TB/T 2075.4-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4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坠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4-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4部分:非限位定位装置》.
与 TB/T2075.4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组成及标记的内容(见第4章、第6章,2010年版的3.2、3.3、第5章); b)删除了型式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3.1); c)删除了零部件的外形结构、规格型号、材料、制造工艺、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d)更改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的总体性能要求(见第5章,2010年版的第4章); e)增加了弓形定位器、错支定位滑轮、柱式定位支座、弓形定位器用定位管、支撑双耳、弓形定位 器用定位管吊线的标记和技术要求(见6.2、6.8、6.10、6.11、6.12、6.13); f)更改了型式检验及出厂检验项目(见7.2.2010年版的6.1.1).
I
TB/T 2075.5-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5部分:终端锚固线夹.pdf
ICS 29.280 S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075.5-2020 代替TB/T 2075.5-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5部分终端锚固线夹 Fittings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lectrificationrailway-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5-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类型及标记 5技术要求 6检验规则 7标志与包装
TB/T 2075.5-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5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坠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5-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5部分:终端固线夹》.
与 TB/T2075.5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标记的内容(见4.2,2010年版的3.4); b)删除了型式及组成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3.1、3.2); c)删除了终端锚固线夹的规格型号、材料、制造工艺、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3.3、第4章、 5.2、5.3); d)更改了终端错固线夹的性能要求(见5.2,2010年版的5.4); e)更改了型式检验及出厂检验项目(见6.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III
TB/T 2075.6-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6部分:中心锚结装置.pdf
ICS 29.280 S 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075.6-2020 代替TB/T 2075.6-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6部分:中心锚结装置 年 信 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electrificationrailway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6-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成 5总体要求 6零部件 6.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 6.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7检验规则
TB/T 2075.6-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6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验碗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6一201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6部分:中心锚结装置》.
与 TB/T2075.6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b)删除了型式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第3章); c)删除了零部件的外形结构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d)删除了零部件的规格型号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e)删除了零部件的材料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f)删除了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g)删除了零部件的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TB/T 2075.7-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7部分:整体吊弦及吊弦线夹.pdf
ICS 29.280 S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5.7-2020 代替TB/T 2075.7-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7部分:整体吊弦及吊弦线夹 服务平台 Part 7:Integrated dropper aidroer clamp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7-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整体吊弦的组成 5总体要求 6零部件 6.1整体吊弦 6.2吊弦线夹 7检验规则 8标志与包装
TB/T 2075.7-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7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坠碗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7-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7部分:整体品弦及吊弦线夹》.
与TB/T2075.7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型式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3.1); b)更改了组成的内容(见第3章,2010年版的3.2) c)更改了标记的内容(见5.1,2010年版的第3章); d)增加了刚性结构式整体吊弦的结构类型(见6.1); e)删除了材料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4章); f)删除了制造工艺要求(见2010年版的5.2); g)删除了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5.3);
TB/T 2075.8-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pdf
ICS 29.280 S 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5.8-2020 代替TB/T2075.8-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electrificationrailway- 服务平台 Part8:Connection clamp for sithwire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8-2020 目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成 5总体要求 6零部件 6.1弹性吊索线夹 6.2弹性吊索用整体吊弦 6.3弹性吊索. 7检验规则 8标志与包装
TB/T 2075.8-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8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验碗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8-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8部分:弹性吊索线夹》.
与 TB/T2075.8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弹性吊索装置组成(见第4章); b)更改了标记的内容(见6.1.1、6.2.1,2010年版的3.3); c)删除了零部件的外形结构要求(见2010年版的3.1); d)删除了零部件的规格型号要求(见2010年版的3.2); e)删除了零部件的材料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4章); f)删除了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求(见2010年版的5.2); g)删除了零部件的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5.3);
TB/T 2075.9-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pdf
ICS 29.280 S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5.9-2020 代替TB/T2075.9-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Fittings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electrificationrailway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9-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类型及标记 5总体要求 6零部件 7检验规则 8标志与包装
TB/T 2075.9-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9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坠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9-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与 TB/T2075.9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接头线夹的标记(见第4章,2010年版的第3章); b)删除了接头线夹的外形尺寸、规格型号、材料、制造工艺、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c)更改了接头线夹的工作荷载,按照不同速度等级对应的张力给出不同的要求(见6.1、6.2, 2010年版的3.1.4.4和3.2.4.4); d)更改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见第7章,2010年版的4.1.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I
TB/T 2306-2020 自动化驼峰技术条件.pdf
ICS 45. 020 S65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306-2020 代替TB/T 2306-2006 TB/T 1556-1984 自动化驼峰技术条件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aciautomatichumpyard 息服务平台 2020-09-01发布 2021-03-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306-2020 目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自动化驼峰总体要求 驼峰自动控制系统的技不要求 6驼峰机车远控,机车信号系统的技木要求 7系统软件、硬件的技术要求 8设备坏境条件的技本要求 9站场平、湖断言的技术要求 10供电安求 11电磁兼容及电助护 15 参号义献
TB/T230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合并修订了TB/T2306-2006《自动化驼峰技术条件》、TB/T1556-1984《驼峰机车信号技 术条件》.
与上述标准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引言(见TB/T2306-2006的引言);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自动控制的驼峰阅车场半自动控制的驼峰调车场不再适用本 标准(见第1章,TB/T2306-2006的第1章) 修政了驼峰在价过程中人11预情(见4.4,TBT2306-2006的4.3 删除了中自动化驼峰与自动化驼峰区别的规定(见TB/T23062006的5.1.3); 修改了敌付进路的规定(见5.2.1.6); 修改峰顶调A员关闭驼峰信号的况定(见5.2.2.5.TB/T2306-2066的5.3.2.6); 修改了通岔候勿时的之(见5.2.3.3.TE/T23062006的5.3.3.3 增加了制动位安装多减速时控制的规定(见5.3.8); 增加了储存解体计划时列数和自效的指标要求(见5.4.1): 一增加了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接口时体萝求(见5.5): 删除了《集中联镇道盆控制及表示的规见TBT23062006的5.3.4.8.5.3.4.5) 期除了作点分散在各个信号楼,设置1作的邦见TB/T2306-2006的5.7.2); 增加了自动化驼峰所需要的动力单元宜集中提供的境定2.8.4.1); 删除了光、车辆存在探测器、象站的规定见TBT2306-200的92.7、9.8); 修改了站场平、纵断面的要求(见第9章.TB/T23062006的15章); 修改了电磁兼答及雷电防护的规定(见第11章,TB/T2306-2006的13章) 删除了房的要求(见TB/T23062006的第15章): 期除了俱核商和设订单位应提供的文件的规定(见TBT2306-2006的第17章): 删除了自动化控制系航的设备的测试方法的规定(见TB/T23062006的第18章).
请注意木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木文件的发布机构不示担识别这些专利的任.
本标准山北京个路通信信号究设计院来同有限公司归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企路通信们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同伙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通信信号价究所、中铁第勘察设计院集山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志强、李志兵、赵永海、胡卫东、刘伟、许湾飞、姜璐、杨华昌、朱宏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B/T 15561984: TB T 23062006.
Ⅱ
TB/T 2306-2020 自动化驼峰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化驼峰基本运营要求,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和各种基础设备的技术要求,设备的 环境条件、雷电防护、可靠性指标,以及系统供电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道用丁动控制的驼峰判场,价为系统和设备研润、新建或政扩建1程设计,以及制定单项 设备技术条件的依据,施工,运营、维修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丁木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则的版木适用丁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亏币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的修设单)适用丁木文件, GB/T21338 4轨交道也碰兼容第33部分:机个辆设备(IEC6223532:3006,M(D GB/T21338.5执道交通电码发容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抗扰度(IEC622361: 2008 MIOD) GB/T251192010轨道交通机车车要子类间(IEC60571:2006,M0D) GB/T50262铁路1.程基本术语标:准 TB/T1113透式色灯信号机构及信号表示器 TB/T147铁路信号产品的绝缘电即 TB/T148通信信号产品的绝 TI/T1552千辆减速器液压传动系技术条什 TB/T1555驼峰专用动系统技木条件 TB/T1861驼峰-能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TB/T1866驼峰济敦钧测重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TB/T2972驼峰毫米波测速莆达技术条件 TT/T2307集中联输结合电路般规则 信息服务平台 TB/T2460-2016铁道车辆减座顶 TE/T2611转搬机通用技术条件 TB/T2615铁路信号故障-安全原则 TB/T2845.1车辆减速器第1部分:钳夹式减速器 TB/T2845.2车辆减速器第2部分:内撑式减速器 TB/T3480车辆减速器电动动力系统技术条件 TB/T3498-2018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TB10062铁路驼峰调车场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TB/T 2075.19-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pdf
ICS 29.280 S 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075.19-2020 代替TB/T2075.19-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systemelectrificationrailway 服务平台 Part 19: Clamp and equipment ior cy-tecting earth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19-2020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成 5总体要求 6零部件 7检验规则 8标志与包装
TB/T 2075.19-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19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冬端插固线夹; 第6部分:中心错结之: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一第15部分:坠碗及必碗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准信息服务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19-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 置》.
与TB/T2075.19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的内容(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引用文件的内容(见第2章,2010年版的第2章); c)更改了组成及标记的内容(见第4章、第6章,2010年版的3.2、3.3、第5章); d)删除了型式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3.1); e)删除了零部件的外形结构、参考重量、材料、制造工艺、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5章); f)更改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的总体性能要求(见第5章,2010年版的第4章); Ⅲ
TB/T 2075.2-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2部分:腕臂底座.pdf
ICS 29.280 S 82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075.2-2020 代替TB/T2075.2-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2部分:腕臂底座 Fittingsfor overheadcontact systemelectrification railway 2020-10-30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2075.2-2020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成 5类型及标记 6技术要求 7检验规则 8标志与包装
TB/T 2075.2-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TB/B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 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体系.
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2部分.
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 -第2部分:腕臂底座; 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 第5部分:终属错固线夹: 第6部分:P心插结装置; -第7部分:整体吊弦2品弦线夹;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 -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 第10部分:线岔;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 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 第13部分:棘轮补偿装置; 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 第15部分:坠碗及坠碗限制架: 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 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 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 准信息服 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置; 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 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 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 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
本部分代替TB/T2075.2-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2部分:腕普底座》.
与 TB/T2075.2-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腕臂底座的型式(2010年版的3.1); b)更改了腕臂底座的组成(见第4章,2010年版的3.2): c)增加了腕臂底座的类型(见5.1); d)更改了腕臂底座的标记(见5.2,2010年版的3.2); e)删除了腕臂底座的材料要求(2010年版的第4章); f)删除了腕臂底座的制造工艺、紧固件要求(2010年版的5.2、5.3); g)增加了高速铁路用腕臂底座的机械性能要求(见第6章,2010年版的5.4); I